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十六篇拾穗

 

【詩十六篇題註】「大衛的金詩。」

         在這首表達信靠的詩歌裏,大衛斷言他以信靠耶和華為一生的福分(1~8),因此相信神必在他死保守他(9~11)。“金詩”(Michtam)(也用於詩篇第五十六至六十篇的標題)的意思不能確定。它可能源自一個解作“遮蓋”的動詞,用來指談及受保護(遮蓋)而免受敵人傷害的詩篇,或靜靜地背誦(嘴唇覆蓋口部)的詩篇。――《詩篇雷氏研讀本》

         本篇為求告詩,信靠神必保守免於死亡。新約的作者視之為“彌賽亞詩篇“(9節注)。題注中的”金詩“一詞意義不明,但多見於大衛祈禱脫離危險詩的題注中(五十六~六十篇),大多數學者認為有“遮蓋”之意。因詩人逃避危險時得著蔭庇。――《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強調詩人對神信賴的詩歌。――《串珠聖經註釋》

         詩篇中有六篇被稱為「金詩」(Miktam)(第十六、五十六至六十篇)。「金詩」原文的意思不能確定,可能是禱告、默想、遮蓋。本篇屬於彌賽亞詩篇。──《聖經綜合解讀》

                  ●「金詩」:SH 4387,「詩篇標題的專門術語,實際的意義不明」。都是大衛的作品。出現在 16 56 57 58 5960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六1「神阿,求你保佑我,因為我投靠你。」

         聖徒的產業。聖徒火熱的信仰告白及神對聖徒的賜福。內容分為兩部分,前半部表達詩人的信仰覺悟及態度——對神的忠信(1~4);後半部讚美神對聖徒信心的祝福及賞賜(5~11) ――《聖經精讀本》

         詩人呼求神、投靠神,因為他知道只有從神那裡才能找到生命中一切的好處,就是指引、安全、豐足、敬拜、弟兄姊妹相交等永遠福氣。──《新舊約輔讀》

 

【詩十六1~2在這首一個信賴者的心聲:詩人經歷過神的可靠,現又向神禱告;他承認只有神自己才是他一切幸福(好處)的源頭,沒有了神就沒有幸福。――《串珠聖經註釋》

 

【詩十六2「我的心哪,你曾對耶和華說:“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

         “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更可作:除你以外,我再沒有好處。――《詩篇雷氏研讀本》

         世人「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十四3),並沒有什麼值得誇耀、欣賞的。我們外面和裡面的一切「好處」,都是從主白白得來的,也不能靠自己在基督之外再加添什麼:「除禰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禰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七十三25)──《聖經綜合解讀》

                  ●「我的心哪, 你曾對耶和華說」:原文僅是「我曾對雅威說」。沒有「心」。──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六3「論在世上的聖民,他們又美又善,是我最喜悅的。」

         大衛不但因神而喜悅,也因神的聖民而喜悅。――《詩篇雷氏研讀本》

         可譯作「論到世上那些敬拜外邦偶像的聖職人員,和眾人所喜悅的貴胄」。

         又有學者則認為此節應譯作「凡喜悅世上那些所謂神聖外邦偶像的人,都必受咒詛」。――《串珠聖經註釋》

         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 宣告惟一的信仰——惟有耶和華是造物主,惟有耶和華能賜永生與救恩。世界有不計其數的宗教,只有這惟一的信仰具有救贖的能力與實效。 ――《聖經精讀本》

         這一節的希伯來文也很難懂;RV RSV的譯法,是根據某些抄本,將在他們和聖民當中,一個難處理的「和」字省略(是一希伯來字母),使全句意思明朗。其他的解決辦法需作更大的改變,大部分將聖者與()貴人視為異教神明;在異教詩歌中,這種用法當然可能,但從這篇的上下文來說,就要大費周章來解釋。NEB提供一句說明,可是卻牽涉到對另外幾個原文的推測。如果硬說,這幾個字有異教的弦音,最可能的因素是,其言下之意,要將此處所稱許的與那些神明作一對比;亦即,大衛深深被聖潔、高貴的人吸引,這些人絕非徒具虛名(像其他神祇),而是實至名歸;參以賽亞書三十二58節。聖民直譯為「聖者」,新約亦是如此。這個字在舊約中較常指天上的生靈,而非地上的世人;因此這裏用一句澄清的詞彙在地上,或「世上」。詩篇中通常譯為「聖徒」的字是h]@si^d[i^m,意為忠誠或敬虔之士,如第10節。──《丁道爾聖經註釋》

         世人所喜悅的是那些有智慧、有能力、有尊貴、有魅力、有名望的成功人士,但愛神的人所喜悅的卻是神在「世上的聖民」。

         蒙召的「聖民」都是有欠缺的罪人,「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林前一26),但「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林前一27~28)。因此我們看「聖民」也不是看人的本相,而是看中神在他們身上的揀選和工作;不是「人看人」看外貌(撒上十六7),而是從神的眼光來看出「他們又美又善,是我最喜悅的」。──《聖經綜合解讀》

                  ◎「世上的聖民」:意義可能是指以色列民、祭司或對神敬虔的人。但絕不可能是其他信仰的祭司或神祇,因為 164 就提到其他信仰的錯謬。

                  ●「又美又善」:SH 1177,「偉大的」、「威嚴的」,此處是「高貴的人」之意。

                  ●「是我最喜悅的」:直譯是「我所喜愛的都在他們裡面」。──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六4「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加增;他們所澆奠的血我不獻上;我嘴唇也不提別的神的名號。」

         大衛不會向假神獻祭,也不會提他們的名號。――《詩篇雷氏研讀本》

         神只有一位,祂是獨一的創造主(林前八5~6)。本節的“別神”指假神。在大衛時代外邦人所拜的巴力、大袞等都屬此。今天,凡是在我們心裡占去應屬神的位置的東西,都可以稱之為“別神”,自我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都是(參提後三24)。――《啟導本詩篇註釋》

         「以別神 ...... 耶和華的」:或作「他們追隨別神」。――《串珠聖經註釋》

         所澆奠的血: 似乎指古代宗教儀式之一,將動物血撒在身上、跳舞。從屬靈角度,比喻迷醉於屬世情欲和貪婪的瘋狂世人。――《聖經精讀本》

         凡是會在我們心裡代替神的地位的人、事、物,無論事業還是家庭、名利還是成就、偉人還是自己,甚至「聖民」和事奉的果效,在神眼裡都是「別神」。人從想「如神能知道善惡」(創三5)時開始,就開始了「苦楚」(創三16),「別神」越多,「愁苦」就越加增。

         把事業成就當作「別神」,結果會讓人失落;把家庭兒女當作「別神」,結果會讓人傷心;把「聖民」當作「別神」,結果會讓人失望;把事奉果效當作「別神」,結果會讓人灰心。因為屬靈的法則是:「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唯有「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5)──《聖經綜合解讀》

                  ●「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直譯是「追隨別()的」。

                  ●「愁苦」:SH 6094,「痛苦」、「傷痛」、「傷害」。

                   164 後半段提到的「所澆奠的血」,應該是祭拜其他神明的儀式,將血當成祭物澆獻在神明面前。──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六5「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份;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

         “杯中的份”為主人供應客人喝的東西。神給敬畏者是祝福的杯和救恩的杯,給惡人的為忿怒的杯。此處形容詩人從耶和華得的產業(十一6)。――《啟導本詩篇註釋》

         「杯中的分」:在此處和「產業」同意。――《串珠聖經註釋》

         神自己是大衛的產業,是這裏強調再三的思想;這觀念緊跟著他拒絕別神(4)而來,且與他在撒母耳記上二十六19節責備掃羅的話彼此應和:「他現今趕逐我,不容我在耶和華的產業上有分,說:『你去事奉別神吧!』」(柏容指出這一點)。在此,他的思想乃由深深信靠的心萌生而出,超越了他仇敵的說詞和自己的懷疑。他記起,沒有產業反倒可以成為一份榮譽,指出惟一真實的安全之處究竟何在,因此,神便不將任何地段劃分給祂的祭司,只應許說:「我就是你的分,是你的產業」(民十八20)。於是大衛,以及所有吟詠此篇的人,都清楚明白,這不是祭司的專利,而是一個指標,將屬神的以色列,那「祭司的國度」(參,出十九6)之中每一位子民的真正財富,標示出來。何況,我的產業應當譯為「我分配到的部分」,如 NEB的譯法;如此以神為中心的態度,不是誇張的敬虔,而是單純的順服。──《丁道爾聖經註釋》

         創造宇宙萬有的神竟然願意成為「我的產業」(5),我們在這短暫的今生還需要追求什麼呢?然而人卻很難抵擋「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並今生的驕傲」(約壹二16),總是捨棄「上好」,追求「次好、不好」,捨棄自己「杯中的分」(5),追求「用繩量給我的地界」之外的「別神」(4)。因為仇敵的目的是「趕逐我,不容我在耶和華的產業上有分,說:『你去事奉別神吧!』」(撒上二十六19)

         但神所開始的工作,祂必然負責完成;神所定意要賜給我們的福分,祂必然負責「為我持守」(5)。所以神就允許祂所揀選的人經歷許多挫折、失敗,好讓「萬事都互相效力」(羅八28),讓我們認識什麼是最應當追求、「持守」的福分,認識「我的產業實在美好」,因此嘴唇就不再「提別神的名號」(4)──《聖經綜合解讀》

                  ●「產業」:SH 4490,「部分」、「一份」。

                  ●我「杯」中的分:SH 3563,「杯」,但也用來指「神為人安排的命運」。

                  ●我杯中的「分」:SH 2506,「一份」、「一片土地」、「一份財產」。

                  ●「我所得的」:SH 1486,「鬮」、「所得的分」、「被分配的東西」。

                  ●「產業」:SH 5159,「財產」、「產業」、「基業」、「地業」。──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六5~6大衛描述屬靈產業的美麗時,所用的詞藻跟神把應許地分配給以色列人的說法類似。“繩”。用來量度各個分地的繩子。――《詩篇雷氏研讀本》

         從經文得到教訓:①惟有耶和華是聖徒絕對、惟一的生活目標(“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②神是聖徒真正的守護者(“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17891111213;箴46)。為那些試圖在可見之物及外在層面尋找永恆安息的人敲響警鐘 ;③聖徒的生活是樂觀的,有在基督裡新造的生命(林後517),是藉著基督超越罪惡與絕望的得勝歡呼的生命(林後214;啟55) ――《聖經精讀本》

                   165~6 一直強調神賜給人「產業」,這是人「應得的分」。神也為祂的子民守護這個產業。這種知足的心態實在是我們應該要學習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六6「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

         這份財富雖然眼不能見,但卻無安全之虞(5b),亦不因它不具體便不真實(6);在分配地界之時(繩,6節;參,書十九51),連最受寵的支派所得的產業,也沒有這麼美好。這種價值觀,我們在腓立比書一21,三8等處亦可看見。──《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十六6 地界】地界由神所定的象喻,亦可見于申命記三十二8神為列邦立定疆界的經文。美索不達米亞出售土地的契約通常清楚標明地界。此外,晚銅器時代位於巴比倫的加瑟人,更使用「庫杜魯」界石作為地業分界的標誌。石上所刻的文字包括針對侵犯疆界者的詳細咒詛。地業若是遺產的一部分,繼承人可以瓜分,各人分得的產業當然有好有壞,有肥有瘠。──《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十六7「我心稱頌那指教我的耶和華,我的心腸在夜間也警戒我。」

         不眠之夜是神教導人(面對嚴酷事實)的機會。“心腸”指思想。――《詩篇雷氏研讀本》

         「心腸」:原文指腎臟,代表人的內心。

          「警戒」:原文作「管教」。

         這裏所描述神的引導,不是輕率隨便就可獲得的:在神一邊,祂是指教而非勉強;在人一邊,內心將深自省察,甚至到令人失眠的地步。詩一二七2指出,若不能安眠是單單因憂慮而來,就一無可取,但這裏用警戒一字,含有堅持鞭策之意(參六1「懲罰」,九十四12「管教」等),就像教訓一個學生面對難以接受的事實。──《丁道爾聖經註釋》

         擁有神作「我的產業」(5),就可以享受神的引導。神的引導並不是勉強人,而是一面從外面「指教」我們,一面從裡面「警戒」我們。──《聖經綜合解讀》

                  ●「指教」:SH 3289,「提議」、「給人忠告」。

                  ●「心腸」:SH 3629,「腎臟」,當時的人認為這是「情感的座落之處」。

                  ●「夜間」:SH 3915,「夜晚」,比喻用法可以指「逆境」。

                  ●「警戒」:SH 3256,「訓誡」、「糾正」。──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六7~11神是祝福的根源。聖徒所得的產業,最大的祝福就是神。以神為產業,就是領受神的教訓(7);靠他得堅固(8);得到復活的應許(9);蒙神永遠的祝福(11) ――《聖經精讀本》

 

【詩十六8「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至搖動。」

         “在我右邊”是作我保護者的意思。――《啟導本詩篇註釋》

         我便不至動搖,是一句大膽的話,或許可視為自恃空誇之言(參三十6),但因這一節非常嚴肅而實際,所以這句話便成了吟詠的高潮。亦見十五5c的註釋。在我右邊似乎意指一個站在身旁的人;在法庭上或戰場上特別可能需要這種幫手(參一○九31,一一○5)。右手的其他含義,見第11節與一一○1。五旬節時,彼得引用七十士譯本對本節這裏末句的譯文,指稱它是對彌賽亞的預言,因為這些話惟獨在祂身上才逐字、完全地應驗(參,如:本節的「總是」將耶和華擺在我面前,和合本未譯「總是」。──《丁道爾聖經註釋》

         擁有神作「我的產業」(5),就可以享受神的扶持。「祂在我右邊」,可能是把神比喻為古代戰場上持盾站在右邊保護自己的人:「保護你的是耶和華,耶和華在你右邊蔭庇你」(詩一百二十一5)。因為神在我們右邊幫助我們、保護我們,我們在仇敵和一切難處面前才「不至搖動」。──《聖經綜合解讀》

                  ◎當時的人右手持武器,左手持盾,站在自己右邊的人會用盾牌保護自己。此處就是指神是拿盾牌保護自己的人,所以自己無所懼。──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六8 他在我右邊】全副武裝的戰士用右手拿兵器,左手持盾。站在王右邊的,是享有特權護衛他的人。王將這人安置于此是信任的表示,因此亦代表尊榮。反之,耶和華若站於某人的右邊,就是向他提供盾牌的保護(見:詩一○九31)。這個象喻不難從戰場轉移到法庭。亞喀得文獻通常在平行線上左右並列,但在某些情況下,亦有描寫神明走在打仗之人的右邊。──《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十六8~10彼得在使徒行傳二章252831節引述這幾節,並保羅在使徒行傳十三章35節引述第10節,來談論基督的復活。“在我右邊”(8)。保護者或辯護者的位置。這裏的描述(說明和預言彌賽亞)最初是談到詩人自己的經歷,但其最終的應驗只在耶穌基督(也見於詩二二11~18)。這樣,大衛論到自己從死亡中得拯救,或更可能關乎他將來的復活時用的誇張表達法,卻在基督借復活脫離死亡上得到完全的應驗,因為只有基督從來不見朽壞。“陰間”。希伯來文是S h e o l。這裏指墳墓。參看創世記三十七章35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十六8~11這首詩常被稱為“彌賽亞詩篇”,因為它在新約中常被引用來指明耶穌基督的復活。彼得和保羅在提到基督肉身復活時,也引用了這篇詩(參徒225~28311335~37)――《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十六9「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

         「靈」:原文作「榮耀」或「肝臟」,與「心」同義。希臘文譯本則作「舌頭」。――《串珠聖經註釋》

         因為我的主使我安然在祂的旁邊,所以有滿足、歡樂和絕對安全感。──《新舊約輔讀》

                  ●我的「靈」:SH 3519,「榮耀」、「榮譽」,在詩體中表達「人最尊貴的部分」。七十士譯本作「舌」。──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六9~11新約《使徒行傳》二25~2831及十三35曾引用這裡的話說明基督的復活,並宣告祂登山“大衛的寶座”。

大衛在詩中講述他怎樣因著神豐富的供應,過著美善的生活,又因為有神的庇護,死亡不能奪去他的生命。大衛都可有此經歷,耶穌基督當然更可以,因此使徒彼得指出詩中所說乃預言基督的復活。――《啟導本詩篇註釋》

         不是指疾病或孱弱的身體得到復原,是以肉身與靈魂為例,簡潔闡明惡人滅亡與義人復活本質的區別(2291334~37) ――《聖經精讀本》

 

【詩十六10「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

         「朽壞」:該作「墳墓」(現代譯本作「冥府」)

         新約聖經用這節去解釋耶穌的復活(參徒225~28 31 1335),因為大衛描寫他自己得免死亡(或最終得以復活)的用詞,在主耶穌復活一事上更貼切地履驗了。――《串珠聖經註釋》

         神必不會棄我於不顧,或任由我的生命敗壞,因為我是屬祂的啊!祂將會使我從死裡復活(參看徒二2731)。──《新舊約輔讀》

         擁有神作「我的產業」(5),就可以享受神的復活生命。使徒彼得引用七十士譯本,指出8~10節是基督復活的預言(徒二25~31),使徒保羅也指出第10節是基督復活的預言(徒十三35~37)──《聖經綜合解讀》

                  ●「靈魂」:SH 5315,「肉體」、「活物」、「生命」。

                  ●「陰間」:當時的人認為人死後所在的地方。

                  ●「聖者」:SH 2623,「虔誠的人」、「敬虔的人」。

                  ●「朽壞」:SH 7845,「坑」、「陰間」。

                  ◎新約聖經用 1610 來解釋耶穌的復活  225~2831 1335 ──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六10 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這句話在本段之中,是指不容某人死在惡毒的敵人手下。詩人不葬在陰間,不會腐壞的原因,是他性命得以保全(見:詩三十2~3)。一個初期的蘇美文獻描述某人被控以死罪,但卻脫離虎口。因而為自己得著拯救,讚美女神農加珥(Nungal)。──《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十六11「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永遠的福樂。從啟示的觀點看,復活、在天國得享永生、聖靈降臨,末世論等,新約時代才開始具體清晰地啟示。關於死後的世界,大衛時代的人們還是持有陰府概念。但大衛如此清楚闡明永生的祝福,因為:①雖未完全,但已有所啟示;②大衛如此超越時代的睿智,足以證明他的詩來自神的默示。也顯示雖然聖經的啟示是漸進的,但每個主題的具體啟示內容,在整體中具準確無誤的統一性。這證明聖經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聖經精讀本》

         以極其簡潔的文字,揭露出一幅無比美妙的畫面,實無其他經文能出其右。生命的道路一詞,不僅因其終點的緣故,也是因為走在其上就已經有生命──就「生命」一詞的真義而言(參二十五10;箴四18)。這條路毫無攔阻,直通到神面前,也直達永恆(永遠)。喜樂(原文為複數)和福樂足以令人全然滿意(這是滿足的含義,其字根與十七15的「心滿意足」相同),而兩者又截然不同,一個是由於神本身而來,另一個則由祂的賞賜而來──即:祂的面容(即面前之意)和祂的右手都帶來喜樂。──《丁道爾聖經註釋》

         神所指示的道路是「生命的道路」,不但因為這道路通往永生,一直來到神面前,而且因為走在這路上就已經有永生。

         「在禰面前有滿足的喜樂」,表明「喜樂」來自神本身,而不是來自神的恩典。日光之下一切事物所帶來的快樂都是暫時的,再美的風景也會讓人疲勞,再多的成就也會讓人麻木。唯有以神為樂,才是讓人心滿意足的「滿足的喜樂」,才能永遠填補我們靈裡的渴慕。

         「在禰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表明「福樂」是神所樂意賞賜我們的恩典。我們有了賜「福樂」的神,才能得著神所賜的「福樂」;離開了賜「福樂」的神,就會失去神所賜的「福樂」。──《聖經綜合解讀》

                   1611 用詩歌的方式表達出神將給予祂的子民生命、喜樂和永遠的福樂。──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15 16)

 1 居聖山之人(151~5)的品格也是基督徒應有的品格麽?你在那方面要更多的追求呢?

 2 大衛祈禱的時候,有很強烈的信念,這信念是什麽?參162。在這前提下,他避免什麽?見4節。堅持什麽?見7~8節。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