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二十二篇拾穗 【詩二十二篇題註】「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調用朝鹿。」 在這首哀悼詩篇裏,大衛表達他對神的信靠(3~5,9,10節),盡管他被神(1,2節)和被人拒絕(6~8節);面對仇敵的攻擊時(11~18節),他祈求神幫助和拯救(11,19~21節);他充滿信心,決意要讚美神(22,25節),並邀請其它人加入他的讚美(23,26節),因為神垂聽了他的禱告(24節);他也預言將來普世的人都要敬拜耶和華(27~31節)。“調用朝鹿”(在標題部分)。可能是一個調子的名稱。這詩篇是典型的彌賽亞受苦之詩(參看第十六章8至10篇的腳註),也是新約裏最多引述的詩篇之一。――《詩篇雷氏研讀本》 耶穌在十字架上引述本節的第一句話。參看馬太福音二十七章46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在痛苦煎熬中向神呼求的禱告詩。1~21節為求告,22~31節為讚美與感恩。詩人經歷諸般苦痛之後,得神拯救,發出頌贊。題注指出為“大衛的詩”。詩中所描寫的受苦情景,只有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可與相比。福音書所記祂在十架上的呼喊(太二十七46等)與受難(太二十七35,39,43;約十九23~24,28),都與本篇義人受苦發出的信心呼聲印證,是新約作者最常引用的一篇詩。 題注中的“調用朝鹿”,看<參考資料>“本書的題注”條。 傳統將本篇及二十三、二十四篇合在一道,當作一首三部曲。納入“彌賽亞詩篇”中,認為本篇所描寫的是為羊捨命的好牧人,二十三篇描寫從死裡復活照料羊群的大牧人,二十四篇則為在榮耀中顯現,賞賜祂羊群的牧長。――《啟導本詩篇註釋》 當世人的罪都壓在主耶穌身上的那一刹那間,父神掩面不看聖子,那時祂在十字架上就引用第1節,發出了痛苦的呼喊(太二十七46;可十五34)。這是大衛在痛苦煎熬中向神呼求的禱告詩,也是預言彌賽亞受苦的詩,因為詩中所描寫的受苦情景已經遠遠超過大衛的經歷,只有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可以相比。──《聖經綜合解讀》 二十二至二十四篇是一首彌賽亞三部曲,本篇是說那位為羊捨命的好牧人基督(約十11),二十三篇是那位為群羊從死裡復活的大牧人基督(來十三20),二十四篇是說那位在榮耀中再來的牧長基督(彼前五4)。──《聖經綜合解讀》 「調用朝鹿」,可能該曲調的主題是「清晨時的幫助」,或者是要人注意神的拯救。──《聖經綜合解讀》 ◎ 太 27:46 可 15:34 中耶穌在十字架上大聲呼喊 22:1 的前半段。來2:12 也引用 22:22 ,似乎當成是眾所周知的彌賽亞預言。──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1】「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為什麼遠離不救我,不聽我唉哼的言語?」 耶穌在十架上引用了本節上半的話作禱告(太二十七46;可十五34),是肉體與心靈痛苦深處的呼喊,得不到神的幫助與拯救,仿佛為神離棄,日夜呼求,寂然無回應。與神親近慣了的人遇此情景,比受敵人的嗤笑更難受(2節)。――《啟導本詩篇註釋》 彌賽亞的事工。若不與十字架事件聯繫,就無法理解這首詩的意義。不僅預言將要成就的事,也論到受難者的謙卑,記述外邦人從四方聚集。有的解經家主張這首詩記錄大衛所受的苦難,試圖與撒上30:6的記載聯繫。然而這首詩描述的並非個人的窮途末路,而是官方的刑罰。有人主張,如同巴比倫慶典,這首詩是以色列諸般慶典儀式之一,由君王吟頌。這種觀點也不具說服力。這首詩按內容可分為三部分:①預言即將到來的苦難(1~11節);②彌賽亞的苦難(12~21節);③預示彌賽亞的勝利(22~31節)。 ――《聖經精讀本》 為什麼離棄我: 這一聲呐喊預言主所面對的客觀事實,他要代我們受刑罰(太27:46)。 ――《聖經精讀本》 為什麼……?我們的主在十架上呼喊神為何離棄祂(是用祂的母語亞蘭文說出這一節經文),意思似乎是指當時此事為一客觀事實,即祂替我們承受了與神隔離的懲罰,「為我們成了咒詛」(加三13)。不過,對大衛而言,這句話的意思可能與第二行的含義相近:為什麼遠離不救我?……因為詩篇用這類詞彙都是指實際的事,而非理論:參,「記念」、「垂聽」、「醒來」。這並不表示缺乏信心,亦非關係破裂,而是當神平日所彰顯的保護與同在隱蔽不明,仇敵卻逼近身旁時,所發出的困惑呼喊(就像那完全正直的約伯,受苦時的呼聲)。──《丁道爾聖經註釋》 ●「唉哼」:SH 7581,「咆哮」、「人在痛苦中的吼叫」。──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1~10】詩人的苦況:他的神好像丟棄了他,不理睬他;為此他遭人戲笑。詩人在3~5節把自己的苦況和神過去如何恩待列祖作一個對比。――《串珠聖經註釋》 詩人正在經歷神的「離棄」(1節),正如我們有時所經歷的一樣。但是他並沒有像愚頑人那樣說:「沒有神」(十四1),而是不住地呼喊:「我的神,我的神!」(1節)。因為他知道神會按著自己的智慧和憐憫來帶領我們,而不是按人所期望的時間和方式來應允我們;他也知道神是信實的神、是唯一可以倚靠的神(4~5節),「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王子」(一百一十八9);他更知道神是不變的神,祂過去如何解救列祖,今天也必不讓仇敵勝過倚靠祂的人。因此,「他們倚靠禰,就不羞愧」。──《聖經綜合解讀》 ◎這一段顯出作者的矛盾與痛苦。他一面認為神的確是會幫助人的(至少幫助過先祖),但是他的狀況遠不如先祖 22:6~7,因此他一面不知道自己是否會被拯救,一面又希望神能夠出手相救。──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1~21】彌賽亞的苦難。詩人在1、2、6~8、12~18節交替使用“我”與“你主”直抒情懷,在3~5、9~11、19~21節輪流使用“主啊(你)”和“我”營造緊迫的氣氛,這是本段的特點。22節是這首詩的轉捩點,從22節開始交替出現讚美與異象。 ――《聖經精讀本》 【詩二十二2】「我的神啊,我白日呼求,你不應允;夜間呼求,並不住聲。」 “並不住聲”,或我沒有稍息、靜止。――《詩篇雷氏研讀本》 “並不住聲”照原文的意思就是:“在我裡面沒有停止的可能。”── 包忠傑《詩篇註解》 「我的神啊,我白日呼求,禰不應允,夜間呼求,並不住聲」,這並非只是我們的經歷,也是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經歷(路二十二44;來五7)。「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來四15)。──《聖經綜合解讀》 ●「並不住聲」:應該是「不得安寧」。 ◎ 22:1~2 詩人的關鍵質疑就是:「神不回答」。──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3】「但你是聖潔的,是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的。」 “以色列的讚美”。比喻聖所的用詞,以色列人在那裏讚美耶和華。――《詩篇雷氏研讀本》 本節的意思是說,神是人讚美的物件,祂以人間的讚美為祂地上的寶座。4~5節說明人何以讚美神,因祂是我們的拯救。――《啟導本詩篇註釋》 「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指神住在以色列人的聖殿裡面,也有譯作「以色列所讚美的神啊,你坐在聖所的寶座上面」。――《串珠聖經註釋》 聖潔……讚美: 在極度精神、肉體痛苦中,詩人依然未喪失信仰,高聲讚美神的聖潔。在難以承受的極限中,也不更改對神的信心,這正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聖經精讀本》 神用祂百姓的讚美作為祂在地上的「寶座」(3節),祂的心意是讓我們用讚美在地上高舉神、見證神。因此,神必然會讓我們因著經歷祂而不能不發出讚美。──《聖經綜合解讀》 我們在人生低谷、天災人禍中的禱告,首先必須承認只有神是「聖潔的」(3節),而不是我們;只有神是「公義、慈愛、信實的」,而不是我們。這樣的禱告才能調對頻道,看清神在前面帶領我們的雲柱火柱,而不是陷入怨天尤人、自義自憐。──《聖經綜合解讀》 ●「寶座」:SH 3427,「居所」。──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3~5】但……。大衛不再沈溺在自己的憂愁中,這樣只會使他愈陷愈深;他向「那比我更高的磐石」伸出手來(𣿫是強調語,4、5節的「倚靠𣿫……哀求𣿫……倚靠𣿫」,從其位置看來,也都是強調語,如 RSV、NEB的譯法)。更重要的是,他走向那最堅固的根基:提到神是聖的,並且會眾正在讚美祂……這裏主要不是讚美神的憐憫或垂聽懇求,雖然這類讚美自會隨之而來。他也定意去回想從前(4、5節)其他人得到過的幫助。──《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二十二4】「我們的祖宗依靠你。他們依靠你,你便解救他們。」 【詩二十二5】「他們哀求你,便蒙解救;他們倚靠你,就不羞愧。」 “羞愧”。失望,困惑。――《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二十二6】「但我是蟲,不是人,被眾人羞辱,被百姓藐視。」 “蟲”。無助和無價值的(伯二五6;賽四一14)。――《詩篇雷氏研讀本》 “蟲”象徵低賤、羞辱。“不是人”是說不把他當人。――《啟導本詩篇註釋》 意味蒙受人難以忍耐的極大污辱與痛苦,適於大衛,也適於耶穌基督。大衛在位期間,曾遭遇兒子的叛逆,只得滿懷羞愧地逃到曠野(撒下15:13~23);萬王之王為拯救世人而來,卻受到世人敵擋,被逮捕,得到最受咒詛的十字架刑罰(太27:27~44)。――《聖經精讀本》 我們的救主在十字架上不但被父神「離棄」(1節),而且竟然甘心降卑到一條「蟲」(6節)的地步,被自己所要拯救的百姓「羞辱、藐視」(6節)。我們這些塵土做的人如果受不了別人一點點的誤解、怠慢、冷落或輕視,就不要自詡「效法基督」(羅十五5)。──《聖經綜合解讀》 真正的「效法基督」,就要甘心讓人看自己「是蟲,不是人」(6節),以致低到一個地步,不但仇敵的「羞辱」摸不著自己,弟兄的「藐視」也碰不到自己(6節),地上的榮辱都與我們無關,單單向著神所設立的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三14)。──《聖經綜合解讀》 「蟲」象徵低賤、羞辱,原文指雌胭脂蟲(coccus ilicis),也常譯作「朱紅色」,即雌胭脂蟲被壓死、乾燥後製成的染料。當主耶穌被披上朱紅色袍子遭兵丁嘲弄的時候(太二十七28),就像這紅色的蟲,不被當人對待。正因為主耶穌像這渺小的蟲一樣被壓而死,我們才能身披救恩榮耀的衣裳。──《聖經綜合解讀》 ●我是「蟲」:SH 8438,「鮮紅色的蟲」,「一種可以製作染料的蟲」。──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廿二 6我是蟲不是人有何表意?】 答:這是詩人大衛在遭到苦難之時,于祈禱中向神所發出的呼聲:「但我是蟲,不是人,被眾人羞辱,被百姓藐視」。這裡所題到的蟲Vorm在原文中,乃是指為一種蠕行之紅色小動物。(參賽四一 14)。無骨,有多數活動環節,以成其體幹,而無肢體。人將其殺死,擠出液,可以作成紅色的染料。大衛在被眾人羞辱、藐視、嗤笑。急難臨近,以致精力枯乾,極為孤單困苦的景況之下,(詩廿三1;6;7;11;15),來以蟲喻己身。表示渺小軟弱,毫無能力,極其卑微,為人所賤視和鄙棄,(詩廿三13—18)。因此亦可為預言基督耶穌,祂以降卑軟弱的身體,命定被殺流血,為人塗抹罪汙,代替人的過犯。多受苦難,被人譏笑淩辱,欺壓抵擋,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極其憂傷痛苦。(伯廿五6;詩廿二1;16;18,太廿七46;路廿三33—36,腓二8)。——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詩二十二6~8】但我……。人的譏諷傷他至深,因為他的心屬於他們,關懷他們。大衛和他那更偉大的後裔,都具同樣的特色,就是不會氣派十足地冰冷待人,而有一顆溫暖、易動感情的心;不過耶穌不是可憐自己,乃是轉而憐恤他人。「當為(你們)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請注意第8節,這是不信者典型的辯論:如果神存在,祂存在的目的乃是為滿足我們的需要(參,「吩咐這塊石頭」,「從這裏跳下去」,「從十字架上下來」)」。第7、8節的姿勢與話語,在加略山上再度一模一樣地出現(太二十七39、43)。──《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二十二7】「凡看見我的都嗤笑我,他們撇嘴搖頭,說:」 “撇嘴”。嘲笑的動作,類似“伸出舌頭”。――《詩篇雷氏研讀本》 “撇嘴”表示侮辱,(看太二十七39;可十五29)。――《啟導本詩篇註釋》 「撇嘴」表示藐視、輕蔑、嘲笑(太二十七39)。──《聖經綜合解讀》 【詩二十二7~8】惡人看到義人身陷患難,經常如此譏誚(王下19:21;賽37:22)。大衛在躲避押沙龍的叛逆,逃往曠野的途中,遭到示每類似的蔑視、嘲笑(撒下16:7,8)。這句話預言基督在十字架上承受來自於人的藐視與捉弄(太27:39~44)。 ――《聖經精讀本》 【詩二十二8】「“他把自己交托耶和華,耶和華可以救他吧!耶和華既喜悅他,可以搭救他吧!”」 《馬太福音》二十七43引用了本節的話。“交托耶和華”有“為耶和華而活”的意思。世人嗤笑一個為神而活的人,何以在這緊要關頭神不來救他。――《啟導本詩篇註釋》 「交托耶和華」指「為耶和華而活」。第8節正是無知的世人在十字架下嘲笑為他們而死的主耶穌的話(太二十七43)。──《聖經綜合解讀》 【詩二十二9】「但你是叫我出母腹的,我在母懷裡,你就使我有倚靠的心;」 使我有依靠的心: 有些譯本(RSV)譯為“使我安然居住”,或(RV)“使我依靠你”。這句話的原文意思為“仰臥”,新英文版聖經(NEB)以此為基礎,譯為“使我躺臥”。最精彩的譯文是耶路撒冷聖經(JB)“主使我依靠在我母親的胸懷裡”。 ――《聖經精讀本》 【詩二十二9~10】大衛從小就接受教導,知道必須信靠耶和華。――《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人把現今的痛苦和過去神給他的保護作一比較,突出他現在的慘境。――《串珠聖經註釋》 【詩二十二9~11】詩人斥責8節的譏嘲,說從他呱呱墮地之日起就有神的看顧,這也是他忠心侍奉神的確據。――《啟導本詩篇註釋》 神成就所立之約。大衛定睛神的榮耀與偉大,回首往事,確信神決不會草率立約,他的幫助是完全的,不是權宜之計(139:13~16 ;伯10:8~12)。 ――《聖經精讀本》 但……。在第3~5節,大衛曾專注於神的榮耀與名聲,現在他則反覆思想神對自己這一生中的眷顧。神不是他偶然間認識的,只會對他敷衍了事。參一三九13~16;約伯記十8~12。就保守我平安(RSV)與「就使我有倚靠的心」(RV、和合),這兩種譯文關係其實很密切,因為有根有基的信靠和平安是同時並存的。此外,從耶利米書十二5下(「跌倒」,與和合本所譯「安穩」不同)看來,這個希伯來動詞的基本意義或許是傾斜躺下(參,本詩第10節「我被拋在手裏」,和合本作「被交在手裏」);因此 NEB譯為「將我放置於」。或許最好的譯法是 JB:「將我交託給我母親的胸懷」。──《丁道爾聖經註釋》 9~11節是詩人回應仇敵的譏諷。他自出母腹就經歷了神的看顧,所以對神有絕對的信心。同樣,當我們在人生低谷的時候,也應當數算神在自己身上的恩典和作為,才能不讓眼見的難處使靈裡變得昏暗。──《聖經綜合解讀》 【詩二十二10】「我自出母胎就被交在你手裡,從我母親生我,你就是我的神。」 【詩二十二11】「求你不要遠離我,因為急難臨近了,沒有人幫助我。」 祈求的內容:詩人求神幫助他。――《串珠聖經註釋》 大衛回顧從出生就成為自己的神——以色列之主,再次呼求神的幫助。人通過自己的生涯能夠發現神特殊的護理,更能增強對神的信心。 ――《聖經精讀本》 【詩二十二11~18】大衛描述他與死亡的掙扎,所用的言語也適用於受苦的彌賽亞。第14至16節的預言形容釘十字架的情景:痛苦、極端的口渴、窒息和手腳受痛苦;這種死刑到了羅馬時代才為人所認識。――《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二十二12】「有許多公牛圍繞我,巴珊大力的公牛四面困住我;」 “巴珊大力的公牛”。參看阿摩司書四章1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許多」:可作「強壯有力」,與下文的「巴珊大力」對偶; 「巴珊」:在約但河東面,以出產猛牛馳名。――《串珠聖經註釋》 「巴珊」(12節)位於約旦河東岸,包括今天的戈蘭高地,以肥沃的牧場和肥美的牲畜著稱。先知阿摩司把喜愛奢侈生活的以色列人比作「巴珊母牛」(摩四1)。──《聖經綜合解讀》 ◎ 22:12~13 描述敵人如同強壯有力的野獸包圍作者,準備消滅他。而 22:14~15 卻描述作者的軟弱無能為力。 ●「巴珊」:「多結果實的」。位於約但河東的極北之處,涵蓋了目前的戈蘭高地。該地土壤肥沃,不但宜農,也適於畜牧。所以此處的牲畜肥壯有力。──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12 巴珊的公牛】巴珊是約但河東極肥沃的地區,以出產羊和肥牛著稱。這個畜牧業的重鎮不但有嬌養供售賣的牛只,更有一種兇猛未經馴養的流浪野牛。法律文獻反映當時人有被牛角抵觸的危險,並且牛只亦不時會走到街上。──《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二十二12 巴珊是甚麼地方?】巴珊位於加利利海東面,以出產肥壯的牛著名(參摩4:1);因著它的禾田,又被稱為“巴勒斯坦的餅籃”。――《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二十二12~18】窮凶惡極的咆哮圍攻。這是經常發生的景象:強壯的逼迫軟弱的;多數人脅迫一個詩人用公牛、獅子、犬類、惡黨,描寫攻擊他的兇惡敵人。他自己在仇敵環伺中,如蠟、如瓦片,全身松脫無力抗拒。“巴珊”以草原豐盛聞名,所產牛只肥碩壯健。敵人環攻他,扎傷了他的手和腳。――《啟導本詩篇註釋》 詩人再詳細描寫苦況:他用了多種比喻繪畫敵人如何殘酷地迫害他;他們好像公牛、獅子、惡犬,向他兇猛地進攻。――《串珠聖經註釋》 惡人的心懷意念。描繪眾多暴虐者圍繞軟弱無力之人的場面。詩人將力大勢眾之徒描述為野獸(公牛、巴珊大力的公牛、獅子、犬類),以他們的行為看,是象徵惡人。有趣的是,這種行為都曾在人類史中出現,如敵對情緒(8節)、群眾心理(12,16節;出23:2)、貪婪(18節)、冷酷無情(17節),這些心思都從罪人身上顯露出來。 ――《聖經精讀本》 人。此處以獸類描寫群眾(公牛、獅子、犬類、野牛),但人的情形豈不正是如此,只是有時稍微巧飾,有時則公然殘暴,像加略山一樣。從上下文看來,人會這樣互相對待,有一些原因:對那些作出嚴重聲明的人感到氣忿(8節);盲目的群眾心理(12、16a節;參,出二十三2);貪婪,甚至只為佔小便宜(18節);扭曲的喜好……專愛看殘忍的情景(17節),只因為罪就會殺人,而罪人心裏存著恨(參約八44)。 雖然若將第14、15節單獨來看,可能僅是一次重病的描述,然而上下文講到一群人的敵視,所敘述的各點,可能意指基督的受鞭打與釘十字架;事實上,第16~18節的含義,則必須等到這件事發生,才令人恍然大悟。──《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二十二13】「它們向我張口,好像抓撕吼叫的獅子。」 【詩二十二13 獅子】歷史記載獅子有被人養於籠中,放出來供狩獵之用。亞述文獻記載違背誓言的人被困入安置在市中心廣場的猛獸籠中,被吞噬示眾。主前七世紀的另一個亞述文學,有一段落與本段的關係較為密切。該段落以獅子坑形容國王身邊與作者對立的兇惡大臣。有一個巴比倫智慧文學中,瑪爾杜克神象喻性地封閉(給牠上口套)獅子(欺壓者)的口,以制止牠的吞吃策略。──《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二十二14】「我如水被倒出來,我的骨頭都脫了節,我心在我裡面如蠟熔化。」 「脫了節」原文直譯是「離散」(伯四11;四十一17;詩九十二9),比喻成群的猛獸吞吃獵物,各自分得一塊。──《聖經綜合解讀》 【詩二十二14 骨頭脫節】「脫節」是稍加詮釋的翻譯,希伯來原文直譯是「離散」(相似的動詞形式只在三處經文中出現:伯四11,四十一17;詩九十二9),即成群的猛獸吞吃獵物,每只各自分得一塊的樣子。古代近東有些文化有二階段安葬的習俗。遺體首先(在墓穴等地)攤開安放,直至化為白骨為止;這時再將遺骨埋葬在最後安息之處。即使身體被野獸所食,骨頭若能收集,這人仍可得到正當的葬禮。如此,亞述巴尼帕說他懲罰敵人的方法,是將他們的骨頭拿出巴比倫,四散於城外。他又誇口說要掘開敵國先王的陵墓,丟散其遺骨,「使他們的鬼魂受害不得安息」。進一步資料可參看:詩篇五十三5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二十二14~15】表現人性的悲哀與挫折,亦可視為對基督受辱與十字架受苦難的預言,與16~18節相聯,就更加明確。 ――《聖經精讀本》 14~15節所描述的正是在十字架上的極端痛苦,雖然羅馬時代才發明十字架酷刑,但聖靈提前一千年把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痛苦感受啟示給大衛。無論我們如何借著繪畫、電影來想像主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情形,都無法真正體會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極端痛苦,唯有詩篇第二十二篇把主耶穌自己的感受發表了出來。──《聖經綜合解讀》 【詩二十二14~17】詩人由於敵人的攻擊而導致心神憔悴和消瘦,像患了重病,又猶如一個沒有半點活力的死人。――《串珠聖經註釋》 【詩二十二15】「我的精力枯乾,如同瓦片;我的舌頭貼在我牙床上。你將我安置在死地的塵土中。」 “瓦片”。破爛瓦器的碎片。――《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二十二16】「犬類圍著我,惡黨環繞我;他們扎了我的手、我的腳。」 “犬類”。出沒於街上到處覓食,貼切地形容那些野蠻的仇敵。――《詩篇雷氏研讀本》 「他們扎了」:多數古卷作「如同獅子」,形容上文的「惡黨」。――《串珠聖經註釋》 惡黨……紮了: 當與耶穌基督十字架受難相聯理解時,因“紮了”的希伯來原文翻譯得頗為牽強,引起解經家諸多議論。譯為“紮了”較具說服力,理由之一是,編撰於十字架事件前二世紀的七十士譯本(LXX),亦將此詞譯成“紮了”。多數手抄本聖經都與七十士譯本保持一致。馬索拉抄本譯成“割了”(或“毀了”),淡化了原文意思。英譯本中,RV、RSV、NEB也採用這種譯法。這種譯法基於敘利亞、阿拉伯語的舊語法,較少參考舊約聖經希伯來語法,削弱了暗示基督十字架事件的核心。 ――《聖經精讀本》 他們扎了或只譯為「扎」,這個希伯來字很難解,但這是最可能正確的譯法。支持此譯法的一個有力論證,便是七十士譯本也認為是如此,而這個譯本完成於主釘十架之前兩世紀,因此是沒有偏袒的見證。所有主要的譯本都不同意馬所拉經文所加的母音,(這是在基督教時期才加在經文上的),因為在此不甚符合文意(見 RV、RSV、NEB的小字),而大多數譯本都與七十士譯本一致。「扎了」之譯法所未能解決的語文困難,其他方式所作的更改(如:「捆了」或「亂砍」)也無法解決,只是將一個普通的希伯來動詞(挖、鑽、扎),換成假設的動詞,以避免對十字架的明文預言,而這些假設的動詞只見於亞喀得文、敘利亞文,和亞拉伯文,並不見於聖經的希伯來文。──《丁道爾聖經註釋》 古代迦南地的狗經常在郊外(詩五十九6、14)或城內(王上十四11)的垃圾堆中覓食,因此,稱人為「犬類」(16節)在聖經中表示嘲笑輕蔑。──《聖經綜合解讀》 ●「扎了」:SH 7388,「獅子」。不過七十士譯本等就翻譯為「扎了」。由於馬索拉經文是在西元第二世紀以後定型的,可能刻意要避開耶穌的十字架經驗(甚至用了不合邏輯的「獅子」也不再乎)。因此一般認為七十士譯本(西元前兩世紀)比較可信。 ◎ 22:16~18 再次由另一個角度描述敵人怎樣凶狠的要吞吃作者,有如一群狗要吞吃獵物一樣。 ◎此處的記載,讓人不能不想到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經歷,也幾乎是完全應驗了此處的記載。──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16 犬類】本段將狗等同于惡人。雖然在極早期的新石器時代,近東已將狗只馴養,狗依然是經常在城鄉郊外(詩五十九6、14)或城內街道(王上十四11)垃圾堆中覓食的食腐動物。因此,「狗」字在聖經之中往往有嘲笑輕蔑的意思。然而古代近東各處地方可能未必如此。亞實基倫發現了一個波斯時代的大型狗墳場(顯然與祭儀無關),有七百多個墓穴。信奉祆教的波斯尊崇狗類,但不把牠們葬於墳場。狗(特別是小狗)是安那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避邪和淨化禮儀的要角。屬安那托利亞的赫人以及腓尼基很多祭儀人員(他們在以色列遭受嚴譴)都被稱為「狗」。最後,美索不達米亞人認為犬類是有醫療用處的。事實上,美索不達米亞的醫治女神甯卡拉克經常是以狗像作為代表。又請參看:列王紀上二十一19。──《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二十二16 對手腳的描述】解釋本節對手腳的描述十分困難。傳統譯作「扎」的希伯來語動詞全本聖經只是在此出現,並且若不修訂原文(將 k'ry 改為 k'rw),也不能如此翻譯。按照現有的寫法(k'ry),本節表示詩人的手腳「好像獅子」。部分解經家因此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詩人的手腳好像被擒的獅子一般,被綁在擔挑之上。可惜現存所有獵獅場面的繪畫和描述,都沒有顯示是如此搬運獅子的。若是一定要將這字(k'ry)視作動詞,合宜的物件必須從與希伯來語有關的閃族語言中挑選。可能性最高的一個類似亞喀得語和古敘利亞語的同源字,其意思是「收縮」或「枯萎」。亞喀得的醫藥文獻描述的病症之中,有一樣是手腳皺縮的。馬太福音二十七章對這字的詮釋沒有幫助,因為它沒有提到本句。──《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二十二17】「我的骨頭,我都能數過,他們瞪著眼看我。」 “數過”。受害者就象一副活骸骨。――《詩篇雷氏研讀本》 苦痛令詩人形銷骨立,瘦到連骨頭有多少根都可以看得到,為仇者所快。有人根據18節分外衣和裡衣及20節的“脫離刀劍”,推測本節或指詩人受到匪徒的襲擊,衣服被剝盡,赤身露體。骨頭“數過”,有展露之意。――《啟導本詩篇註釋》 「數過」(17節)是因為詩人骨瘦如柴,所以能數出來。──《聖經綜合解讀》 因為骨瘦如柴,所以能數出來。關於該動詞的類似用法,見詩147:4。── SDA聖經注釋 【詩二十二18】「他們分我的外衣,為我的裡衣拈鬮。」 參看馬太福音二十七章35節的腳註。把耶穌釘十字架和做出這些行為的人完全不知道這裏的預言。――《詩篇雷氏研讀本》 古代中東法律,規定控方或逮捕罪犯的人可以取得被告的衣裳。本節“外衣”、“裡衣”為詩中對仗用的同義字,都指衣服。詩人僅有的蔽體衣服被剝,奄奄一息,仇敵抽籤決定歸誰。此事也發生在耶穌身上(太二十七35)。――《啟導本詩篇註釋》 暗示敵人以為詩人快要死亡,準備瓜分他的衣服。 新約的作者曾引用1~18節部分經文描寫基督受難的情景。――《串珠聖經註釋》 衣服是古人的重要財物,「為我的裡衣拈鬮」是因為敵人認為詩人即將死亡,所以準備瓜分他的衣服。此事應驗在主耶穌身上(太二十七35)。──《聖經綜合解讀》 【詩二十二18 為衣服拈鬮】羅馬士兵雖然有權奪取罪名成立之犯人的衣服(士兵為耶穌的裡衣拈鬮賭博),卻沒有證據證明舊約時代在處決中監刑的士兵有這種權利。但無論如何,現有資料證實這時代的戰利品有時是拈鬮分配的,因此,人死時衣裳會如此被分,也不是難以明白的事。應當指明的一點是,本節沒有說拈鬮分衣的是行刑的人。處理遺產的程式亦經常使用拈鬮的方法,將產業分配給繼承人。美索不達米亞一首哀悼詩歌就表達了這一點。躺在床上彌留的人哀歎人還未死,財物已經被人分配。──《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二十二19】「耶和華阿,求你不要還離我;我的救主阿,求你快來幫助我!」 我的力量: 這種措辭較罕見,也有人譯成“我的赦免”。 ――《聖經精讀本》 我的幫助(19節,和合:來幫助我)是一個很少見的字。──《丁道爾聖經註釋》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大的痛苦,不是肉體的痛苦,也不是門徒的離開,而是因為擔當世人的罪孽,而感受到被父神「遠離」(19節)的感覺。地獄的最大痛苦就是永遠與神分離,連主耶穌都難以忍受這種暫時的痛苦經歷,我們怎麼敢藐視神的救恩呢?──《聖經綜合解讀》 ●「我的救主啊」:SH 5833,「幫助」、「幫手」。 ●「幫助我」:SH 3600,「力量」、「我的幫助」。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19~21】主施救恩。凡有“主”這一稱呼,形成句子的高潮(1~21節),是結構上一大轉折。19節特意反映3~5節的內容,像3~5節一樣,懇求神速來幫助詩人。20節(省略了“主啊”)在一定程度上涵蓋9~11節的內容。21節(也省略了“主啊”)懇求神從殘暴、不義、貪婪之徒手中解救自己。 ――《聖經精讀本》 但……。這是幾個「你」段落的最高潮,也是全詩的轉捩點。第一次的「但你」刻意以客觀的筆法來寫(3~5節);第二次這種成分就比較少(9~11節);第三次則是一連串緊急呼籲,因為敵人似乎要撲過來了,他們一副兇狠、汙穢、貪婪、來勢洶洶的模樣。──《丁道爾聖經註釋》 ◎前一段詩人用野牛、獅子與犬類來描述敵人,這一段繼續用這三種野獸來形容威脅作者生命的敵人,求神拯救其脫離這些敵人的威脅。──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20】「求你救我的靈魂脫離刀劍,救我的生命脫離犬類,」 “我的生命”。即我寶貴的生命。――《詩篇雷氏研讀本》 「靈魂」:與下一句的「生命」同解,沒有特別含意;事實上,有學者把此節譯為「求你救我的頸脫離刀劍,救我的頭脫離斧子」。――《串珠聖經註釋》 我惟一的: 亦可譯為“我的生命”。因我惟一擁有的就是生命,比一切更珍貴。NEB就從此角度譯為“我最寶貴的生命裡”。 ――《聖經精讀本》 我的生命直譯為「我惟一的一件」……我所剩惟一之物,我最親密的財產;參 NEB,「我可貴的性命」。由此看來,犬類之力是何其有力的猙獰對比。──《丁道爾聖經註釋》 ●「生命」:SH 3173,「獨一者」 詩 22:20 35:17 都出現過,意義應該就是「生命」。──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20~21】本節用“刀劍”、“犬類”、“獅子”和“野牛的角”來形容攻擊他的敵人。刀劍令人橫死,犬類為結黨橫行之輩,獅子、野牛均為兇殘的野獸。詩人的哀求得蒙應允,詩章也從祈求轉為讚美。――《啟導本詩篇註釋》 「禰已經應允我」是十字架轉為榮耀冠冕的轉折。雖然有時我們還在「刀劍」(20節)、「犬類」(20節)、「獅子」和「野牛」的圍困之中,但我們一旦知道神「已經應允我」,沒有向我們「掩面」(24節),沮喪和憂愁就能變成平安、喜樂和讚美(22~23節)。──《聖經綜合解讀》 【詩二十二21】「救我脫離獅子的口;你已經應允我,使我脫離野牛的角。」 彌賽亞的拯救借祂從死裏復活而成就。――《詩篇雷氏研讀本》 應譯作「求你救我脫離獅子的口,應允我,使我勝過野牛的角」。――《串珠聖經註釋》 惟獨RV的譯文表達出那突然間戲劇化的轉變,希伯來文是由最後一個字呈現出來。我受苦的靈魂(和合本未如此譯)是一修改的譯法,希伯來經文只有一個完成式的動詞。若這個經文正確,則此一單字是一聲呼喊,迎向那最後一分鐘才出現的拯救。「……脫離野牛的角。──已經──應允──我!」──《丁道爾聖經註釋》 ●「你已經應允我」:原文是放在句子的最後,做為整段經文的關鍵轉折。本詩一開始作者等待不到的「神應允」終於來臨。──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22】「我要將你的名傳與我的弟兄,在會中我要讚美你。」 本節至末節為神拯救受苦的義人而歡呼,不但在聚會中如此,全人類和後世的人都會歡呼不息。 《希伯來書》作者引用本節經文說明耶穌基督與信徒的關係情同弟兄(參來二12注)。――《啟導本詩篇註釋》 來二12引用22節來形容主耶穌與信徒的關係。──《聖經綜合解讀》 ●「名」:在希伯來文中,名字代表一個人的本質,特徵和人格,而且按照我們對他的認識或他向我們啟示的程度而定。──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22~26】以公開獻祭(25節)和擺設筵席(26節;比較利七16)來表達感恩。第22節(如同第1節;參看二二1的腳註)用來指基督(來二12)。――《詩篇雷氏研讀本》 獻禮。向神許願的敬拜(民7:1~11),至少要持續兩天以上的慶典才能舉行獻禮。一般會獻上犧牲祭,請為奴的、貧窮的,特別是利未人,在耶和華面前吃喝歡喜(申12:17~19)。 ――《聖經精讀本》 第25節描述了這些經文的背景,因為律法鼓勵許願的人,若他們的禱告得到應允,便要向神有所表示,以獻祭來還願,事後並舉行慶賀宴會(26節),可能延續兩天之久(利七16)。他們的快樂不應該只由自己或家人享受,更應該邀請他們的僕人,和其他有需要的人(參26節),尤其要請利未人,來與他們一起在耶和華面前同吃同喝(申十二17~19)。他們也必須告訴會眾,神為他們做了什麼事(22節;參四十9、10,一一六14),並請會眾同來吟唱類似這裏的詩篇(參三十四3及隨後的見證)。 但是希伯來書二11、12指認第22節為彌賽亞的話,說祂「稱他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因此祂不僅高高在天,且站立在「會中」(22節),而在祂的感恩宴會上,謙卑人也受邀來吃得飽足(26節),並且永遠活著(26節,這不只是一種口頭說法,而是實際狀況)。──《丁道爾聖經註釋》 ◎很顯然的此處詩人認為自己的遭遇,可以歸入 22:3~5 的那些依靠神而不羞愧的例子,作為對神讚美的題材。我們是否也有類似的經驗,讓我們可以頌讚神呢? 【詩二十二22~31】因深信神聽祈禱而獻上感恩:詩人信得過神必府允祈求,故立刻感恩多謝神。――《串珠聖經註釋》 【詩二十二23】「你們敬畏耶和華的人要讚美他!雅各的後裔都要榮耀他!以色列的後裔都要懼怕他!」 【詩二十二23~24】勸勉旁觀者一同讚美神。――《串珠聖經註釋》 【詩二十二24】「因為他沒有藐視憎惡受苦的人,也沒有向他掩面;那受苦之人呼籲的時候,他就垂聽。」 ●「受苦的人」:SH 6039+SH 6041,「受苦之人的苦處」、「困苦人的痛苦憂傷」。──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25】「我在大會中讚美你的話是從你而來的;我要在敬畏耶和華的人面前還我的願。」 我們對神的讚美是從神而來的(25節),一個不會讚美神的人,要求神賜下讚美的願望、理由和力量,讓我們因著經歷祂而不能不讚美祂。──《聖經綜合解讀》 「還我的願」(25節)指獻上平安祭。「吃得飽足」指分享平安祭的筵席。詩人邀請肯謙卑接受神的人一同享受平安祭的筵席,不但肉體得飽足,更因著神的救恩而得著永生。──《聖經綜合解讀》 【詩二十二26】「謙卑的人必吃得飽足,尋求耶和華的人必讚美他,願你們的心永遠活著。」 “謙卑的人”亦作“困苦的人”。詩人蒙了神恩,邀請困苦但肯謙卑接受神的人一同享受感恩的筵席。不但肉體飽足,心靈也因神的救恩長活。――《啟導本詩篇註釋》 「願你們的心永遠活著」:詩人為那些和他同享感恩祭之人祝願。――《串珠聖經註釋》 ●「謙卑的人」:SH 6035,「貧窮的」、「卑微的」、「受苦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27】「地的四極都要想念耶和華,並且歸順他;列國的萬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 列國的萬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 預示新約時代的教會。藉著基督的救贖,教會成為聖徒超越種族與民族界限的聚集。 ――《聖經精讀本》 ●「想念」耶和華:SH 2142,「記得」、「回想」、「記憶」。──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27~28】“地的四極”指全世界和其上的居民。神是造物主,統治萬國,全球終必會敬拜祂。――《啟導本詩篇註釋》 雖然困苦的環境還沒有改變,但詩人不再因注目苦難而痛苦,卻因著注目神而歡喜讚美。讚美不但使詩人脫離了自己,而且使他的靈裡透亮,眼光不但從自己轉到「以色列的後裔」(23節),而且擴大到「列國的萬族」(27節),遠遠地看見新約的教會和千年國度。──《聖經綜合解讀》 【詩二十二27~31】千禧年祝福的描述。關於第29節的筵席,參看以賽亞書二十五章6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現在,大衛的言詞溢出了一般感恩之語的疆界,而論到一位王(祂的命運會影響許多人)。祂得拯救之後的成果超越非凡,從前面為祂賓客的祝福──「永遠活著」(26節)──已可見一斑。如今,這成果更在時間與空間中散播,直到耶和華得到萬邦的朝拜(27、28節),並令驕傲者臣服(29節)。第29節,若按希伯來經文的意思,如 RV所譯:「所有地上的肥胖人都將吃而敬拜」,則與第26節形成極有意義的參照;意即,這些現世自滿自足的人,原來沒有資格獲得永生(26c、29c節),若他們想要得著,就必須放下他們的高傲,與謙卑人同到宴會中(參26節)。 最後,異象延展至尚未出生的後代(30、31節),這些話預見了十架福音的宣揚,就是重述神的作為如何彰顯出祂的公義(或譯拯救,這是本字的次要含義)。本篇詩以被棄絕的呼喊為開頭,而以衪已經作成了(和合本作衪所行的)一字為結束,這個宣告十分接近我們主的偉大呼喊:「成了!」──《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二十二28】「因為國權是耶和華的,他是管理萬國的。」 ●「國權」:SH 4410,「王權」、「王位」。──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29】「地上一切豐肥的人必吃喝而敬拜;凡下到塵土中不能存活自己性命的人,都要在他面前下拜。」 “吃喝”指獻祭後共用祭物,故“吃喝而敬拜”有歡喜快樂敬拜的意思。――《啟導本詩篇註釋》 地上一切豐肥的人必吃喝而敬拜: 與26節全然不同。“豐肥的人”指自我滿足人,“吃喝而敬拜”指即使是這樣的人,也出於本能地屈膝敬拜。 ――《聖經精讀本》 「吃喝而敬拜」(29節)指獻上平安祭以後分享祭物,不是世人的吃喝宴樂。 當基督再來的時候,無論是「豐肥的人」(29節),還是「下到塵土中」(29節)的人,都要和「謙卑的人」(26節)一起放下自己,「在祂面前下拜」(29節)。──《聖經綜合解讀》 ●「豐肥的人」:SH 1879,「肥胖的」、「健壯的人」。 ◎ 22:29 後半段「凡下到塵土中─不能存活自己性命的人」,意思不明確,可能是指「將死亡的人」、「所有已經死亡的人」或「必死的人(所有的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29~31】可譯為「地上一切驕傲的人都要向祂朝拜,凡下到塵土的人都要在 面前下拜。人不能保存自己的性命,但他的後裔仍會事奉祂(耶和華)。人人都要把主所行的事傳與後代,向將生的傳揚祂的公義說:祂實在行了大事」。每一個時代的人都要稱謝這位成就奇事的耶和華。――《串珠聖經註釋》 【詩二十二30】「他必有後裔事奉他,主所行的事必傳與後代;」 【詩二十二30~31】萬邦將屈膝在神面前。大衛的信念,預表耶穌基督福音的傳播。 ――《聖經精讀本》 30~31節預言了福音的宣揚。基督在十字架上為罪人而死,正是要成全神的「公義」,正如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偉大宣告:「成了」(約十九30)!──《聖經綜合解讀》 ◎ 22:30~31 意義不是很清楚,似乎就是指著彌賽亞而言。不然神怎麼會有「後裔」?──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二十二31】「他們必來把他的公義傳給將要生的民,言明這事是他所行的。」 “將要生的民”即未來的世代。“這事是他所行的”是說神為祂的子民和他們的列祖施行了拯救。――《啟導本詩篇註釋》 【思想問題(第22~23篇)】 1 試比較22篇開首的禱告 (1~2) 與下半篇的感恩,作者信心的跨越是基於什麽?參3~10節。 2 23篇是歷代信徒喜愛誦讀的詩篇,你可道出它受歡迎的原因嗎?你願與詩人的神永遠相交麽?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