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四十三篇拾穗 【詩四十三篇題註】 參看詩篇第四十二篇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人的情緒變為有信心和信靠。“求你伸我的冤”。證明我是無辜的。――《詩篇雷氏研讀本》 祈求的內容和基礎:詩人求神主持公道,救他脫離仇敵之手,且讓他返回耶路撒冷,在聖殿中稱謝神。他可以這樣祈求,因神是他的力量,他的喜樂(2, 4)。――《串珠聖經註釋》 要稱頌神。詩人已超越被動忍受痛苦的層面,積極地確信神的審判與救恩。詩人靠著信心,以必要讚頌神的許願結束詩歌。――《聖經精讀本》 本篇與四十二篇可能原來是同一篇詩,因為禮儀程式或其他理由而分成兩篇。詩人在四十二和四十三篇中問了十次「為何」(2、5節;四十二5、9、11)。當我們看不見前面的路的時候,也常常這樣問神「為何」,而不是默然順服。我們若在主面前承認「我信! 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可九24),神必然憐憫我們、光照我們,讓我們從難處裡學到信心的功課,提升我們生命的水位。──《聖經綜合解讀》 【詩四十三1】「神啊,求你伸我的冤,向不虔誠的國為我辯屈;求你救我脫離詭詐不義的人。」 詩人求神拯救,讓他重返耶路撒冷侍奉。“不虔誠的國”應作“不虔誠的民”。――《啟導本詩篇註釋》 「不虔誠的國」:指「不虔誠的人民」。――《串珠聖經註釋》 不虔誠的國: 首先指押沙龍建立的非法政權,屬靈意義指敵擋義人的邪惡勢力。 ――《聖經精讀本》 為我辨屈(1節)之開頭語,比起四十二1、2及6、7節所表達的乾渴與煩亂,顯得平靜多了,不過那些是必須經過的心情。──《丁道爾聖經註釋》 如果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沒有罪的障礙,就可以盼望祂「伸我的冤」(1節)。自己動手報仇的人可以逞一時之快,但將來卻要面對神的審判。所以,「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十二19)。──《聖經綜合解讀》 「不虔誠的國」(1節)原文是「不虔誠的國民」。──《聖經綜合解讀》 ●不「虔誠的」:SH 2623,「仁慈的」、「敬虔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三2】「因為你是賜我力量的神,為何丟棄我呢?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呢?」 「你是賜我力量的神」:應作「你是庇護我的神」,神自己是詩人的堅堡。――《串珠聖經註釋》 為何……為何: 詩人並非質問或抱怨神,乃是懷著懇切心願,希望神速速施行救恩,以相信神必眷顧的信心呼求神,隨後確信主引領與保護的禱文,支持這個觀點(太27:46)。 ――《聖經精讀本》 2節重複了四十二9的疑問。當我們遇到許多不明白的事情,也會像詩人、像約伯一樣不斷問神「為何」(2、5節;四十二5、9、11)?但神不一定會立刻告訴我們原因,正如主耶穌說:「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約十三7)。神要我們憑信心經過,相信神一切所做的,都是因祂的愛心、按祂的時間、以祂的方式,一切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羅十一36),這就夠了。──《聖經綜合解讀》 ●「賜我力量的」:SH 4581,「避難所」、「保護」。 ●「時常哀痛」:原文是「哀痛而行」。 ◎ 43:2 重複 42:9 的疑問:神如果是保護者,為何仇敵一直欺壓詩人呢? 43:3 是一個禱告,希望神能帶領詩人(可能是被擄到北方的以色列人)回到耶路撒冷聖殿。──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三3】「求你發出你的亮光和真實,好引導我,帶我到你的聖山,到你的居所。」 “亮光和真實”:“光”代表拯救(二十七1注),“真實”代表對自己子民的不變的看顧。此處為擬人寫法,二者好象神的使者領他回到聖殿。――《啟導本詩篇註釋》 「亮光和真實」:詩人把它們人格化,當作引導他的神的兩位使者。――《串珠聖經註釋》 求你發出你的亮光和真實: 墮落的人類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尋見神,惟有憑神的啟示才能認識、想念神。詩人在充滿智慧的神面前,誠實地承認自己的愚昧無知,等候神的引領。亡命的詩人渴望進到神的聖所,得享安息。這聖所就是今日得以恢復信心、得享平安的居所。 ――《聖經精讀本》 如今黑暗與不安全的情形,唯透過正面的祈求才略窺一二,詩人懇求得著亮光和真實(即神的信實),以將之驅除。這節的禱詞帶出一個問題:它是否真指實際的歸回家鄉?由神的亮光和真實帶領回家鄉,可以指由具備這些條件的那位,將他從被擄之地帶回;但這樣的說法似乎太不直接。至少另一種可能的含義為:有了這樣的亮光和真實,詩人便知道,即便在被擄之地,他仍可以享受神的聖山與祭壇之福。詩篇常以這類外在敬拜的媒介,來說明靈性的情形,如:五十13、14,五十一17,一四一2。──《丁道爾聖經註釋》 ●「真實」:SH 5711,「堅固」、「忠實」、「真實」。──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三3 聖山,你也很熟悉的,就是……】“聖山”即錫安山,在大衛立為以色列京城的耶路撒冷。聖殿就建造在那裡。它是人們敬拜和向神禱告的地方。――《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四十三3~4】“聖山”(耶路撒冷)和“祭壇”是詩人達到最高目標的途徑——最高目標就是與神自己的相交。――《詩篇雷氏研讀本》 當我們面對困惑,自己的信心又不足以默然順服的時候,最好的出路就是求神光照我們,引導我們的眼目轉向祂的「亮光和真實」(3節)。當神的「亮光和真實」發出來的時候,將把我們帶回祂的「聖山」(3節),進入祂的「居所」(3節),讓我們有能力走到「神的祭壇」(4節),最終來到「我最喜樂的神那裡」(4節),與祂親密交通,重新得著安息。──《聖經綜合解讀》 ◎ 43:3~4 是詩人內在的盼望,神能夠發出光與忠實,讓他能回到聖殿,他就要快樂的敬拜神。當然這個盼望暫時還無法實現, 43:5 又安慰自己,要等候神:祂是救恩。──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三4】「我就走到神的祭壇,到我最喜樂的神那裡。神啊,我的神!我要彈琴稱讚你。」 “最喜樂的神”亦作“到神那裡,祂是我的喜樂和歡欣”。 ――《啟導本詩篇註釋》 「到我最喜樂的神那裡」:直譯是「到神,就是我的歡喜快樂那裡」;神是詩人的喜樂。――《串珠聖經註釋》 最喜樂的神: 對身陷困境的詩人,惟有神是喜樂的對象。短暫的富貴榮華如泡影般成為煙塵,神作為真福樂的根源,卻始終守在詩人身旁,成為他的保護人。詩人在極度痛苦中向神許願,將來必向神獻上喜樂的頌贊(96:4;撒下18:28;路18:43)。 ――《聖經精讀本》 聖經中一切真理的光線,都集中在神的祭壇。這就是神與人相會的地方,這就是救恩的中心,就是神救人的大目的,並是虔誠人心的大欲望。神一切的聖潔,真理,慈愛,誠實,都集中於此,並從此向罪人歡迎。使他可以在此與他所愛的神相見。詩人並不是那麼歡喜祭壇,乃是借著祭壇與所愛的神相會。── 包忠傑《詩篇註解》 「神的祭壇」(4節)是神與人相會的地方,是救恩的中心。「到我最喜樂的神那裡」(4節)直譯「到神,就是我的歡喜快樂那裡」。──《聖經綜合解讀》 ●「最喜樂的」:SH 8057+SH 1524,意義相似的兩個字「喜樂」,重複出現,用以加強語氣。新譯本作「神、我極大的喜樂」。另一個抄本作「我喜樂的神、我要喜樂」。──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三5】「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他。他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神。」 這是第三段的副歌;看四十二5注。――《啟導本詩篇註釋》 在第三度出現之時,以不同的語調敘述四十二篇5、11節的豪邁之言,這裏是充滿了把握,而非執意抗拒既成事實的勇敢。無論是否能歸回家鄉,詩人都能稱頌神為他「最喜樂的」,並讚美祂的「拯救」──不僅是幫助(和合:榮光)而已,這譯法太弱。環境沒有改變,但他已經在其中得勝。──《丁道爾聖經註釋》 「祂是我臉上的光榮」(5節)原文是「祂是我臉上的救恩」。──《聖經綜合解讀》 這是第三次重複副歌(四十二5、11)。這副歌概括了基督徒的人生經歷:受苦的問題,得救的保障,以及信心的最後得勝。現在雖在爭戰,將來必唱凱歌。──《聖經綜合解讀》 「聖山」、「居所」、「祭壇」、「神那裡」,分別指耶路撒冷、聖殿、祭壇、至聖所,一步步離神越來越近。──《聖經綜合解讀》 ●「他是我臉上的光榮」:原文是「祂是我臉上的救恩」。──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第43, 44篇)】 1 詩人落在痛苦的境遇中,切望被救後可以回到聖殿去稱謝神的救贖(43:4)。可是,有些人卻持相反的態度,在困苦中埋怨神,更不願到教會去,即使他從困苦中釋放出來了,他也不會感謝神。你對這些表現有何感受? 2 詩人如何解決因遭不幸所帶來的情緒低潮?參43:5。我們從他身上可有什麽借鏡呢? 3 以色列能戰勝迦南人,是因神幫助的緣故(44:2~3)。基督徒能過得勝的生活,在世上作鹽和光,又是什麽緣故呢?參林後2:14。 4 作者向神申明:他的國家所遭遇的羞辱並非因他們違約所致(44:17~18)。由此看來,基督徒在禱告中可以向神申明事理麽?參21節。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