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四十四篇拾穗

 

【詩四十四篇題註】「可拉後裔的訓誨詩,交與伶長。」

         在這首全民哀悼的詩篇裏,神過往對以色列的關懷激發他們的讚美(1~3)和信心(4~8),而他們帶到耶和華面前的,卻是當前的失敗(9~16)和得蒙拯救的祈求(17~26)。“訓誨詩”。參看詩篇第三十二篇的腳註。“可拉後裔”。參看詩第篇四十二篇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全民在大患難中的求告詩,產生此詩的背景可能是全民或其領袖宣告禁食,求神施行拯救(例如代下二十章所記約沙法王的事)。說話的當為代表全民的王,軍隊的統帥或宗教領袖。全詩分三部分:1,講述神過去大能的作為(1~3)2,述說對神的信心(4~8)3,懇求神因他們眼前的災難和困惑,本著一向的慈愛,拯救他們(9~26)。――《啟導本詩篇註釋》

         他們親耳聽到自古傳下來的神幫助以色列民取得迦南地的歷史事蹟,現在這塊神賜的應許之地已受到生存的威脅。――《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團體的祈禱詩:由於國家的軍隊戰敗,君王於是代表全國求神施恩,使他們可戰敗敵人。――《串珠聖經註釋》

         呼求神從苦難中解救民族。大家對詩的歷史背景和作者多有爭議,但尚未有定論。加爾文等眾多學者認為本詩在馬加比時代記錄。但舊約聖經在馬加比時代(B.C.3C)前既已形成,而且這首詩的內容不符合馬加比時代的情況,此觀點頗為牽強。本詩談論以色列的全然失敗,而馬加比幾乎在所有戰爭中都取得了勝利,僅有一次因驕傲落敗。可能是神的百姓,在被擄之後或馬加比時代前,親身經歷類似的淩辱與羞愧,萬分焦慮地呼求神。總之,這首詩沒有個人化的經驗,是全民性的祈禱詩,詩人回顧過去以色列陷入危難時,神所施的恩典,求告神早日從如今的苦難中拯救以色列。本詩可分為以下三個部分:①回顧昔日征服並定居迦南的偉業,獻上感恩(1~8);②痛苦陳明以色列現今遭受的慘敗及自己的純全(9~22 );③懇求神未來施行終極救恩(23~26) ――《聖經精讀本》

         本篇是以色列的團體哀歌,百姓的領袖代表全民在戰爭失敗中求告神。寫作背景不能確定,但從以色列的歷史來看,他們的戰敗都是因為君王、百姓離棄神、拜偶像。──《聖經綜合解讀》

         ◎這一篇詩篇的著作年代有不少爭議,有人認為這是被擄歸回或馬加比時代(西元前200年以後)的作品。不過鑑於有些證據顯示這篇詩篇曾經在被擄前到馬加比年代被以色列人誦讀,所以著作年代應該在猶大人被巴比倫擄去以前。

                  ◎這一篇是十一篇群體哀歌的第一篇,群體哀歌是 44 60 74 79 80 83 85 90 94 123 137 。不過這一篇群體哀歌是所有群體哀歌裡面,唯一自稱他們所遭遇的痛苦並非群體應得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四1「神啊,你在古時,我們列祖的日子所行的事,我們親耳聽見了;我們的列祖也給我們述說過。」

         「古時 ...... 行的事」:指約書亞時代,神把迦南地賜給以色列人一事。――《串珠聖經註釋》

         律法強調教育兒女,尤其重視教導後代記載在民族史中神的救恩歷史(620~25) ――《聖經精讀本》

         「列祖的日子」(1)指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迦南的時代。百姓「親耳聽見」(1)神的作為,是神領他們回轉的開始。──《聖經綜合解讀》

 

【詩四十四1~3現今與過去的銜接格外堅強,因為列祖的勳業不是靠他們的努力,而是神的恩典;此處無疑是在回顧本族的英雄史,如今則日漸退化了。──《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四十四1~8祈求的基礎:詩人首先複述神過去如何幫助祖先戰勝仇敵  (1~3) 然後基於此向神重申選民對祂的信賴。――《串珠聖經註釋》

         回顧往昔。詩人回顧自己民族昌盛繁榮的往日,告白這一切不是靠自己的力量,皆因神的幫助。神是萬物的根源,存在於所有事件的背後。 ――《聖經精讀本》

         1~8節回顧過去因著倚靠神,神的百姓「終日因神誇耀」(8)。而第8節的「細拉」是一個悲哀的停頓和轉折,不得不回到「禰丟棄了我們」(9)的失敗現實。──《聖經綜合解讀》

 

【詩四十四2「你曾用手趕出外邦人,卻栽培了我們列祖;你苦待列邦,卻叫我們列祖發達。」

         提到在約書亞帶領下征服迦南地的事。“我們列祖”。即以色列。――《詩篇雷氏研讀本》

         所趕出的為以色列人進迦南前住在其地的居民,以民如樹木移植到新土,生根並且開枝散葉。――《啟導本詩篇註釋》

         「發達」:開枝散葉向四周伸展。――《串珠聖經註釋》

         趕出外邦人,卻栽培……列祖: 兩句形成鮮明對比,強調神動工的原理是以蒙揀選的百姓為中心<76,如何理解救贖史>。外邦人指迦南民族,列祖指以色列祖先。 ――《聖經精讀本》

         神的百姓要得著復興,首先要謙卑下來,不再靠自己、不再靠偶像,而是回轉向神,承認一切得勝都是出於神(2~3)。人若回轉向神,神就會回轉向人(申三十2~3)──《聖經綜合解讀》

         「外邦人、列邦」(2)都是指迦南各族。「刀劍、膀臂」(3)比喻人自己的能力。──《聖經綜合解讀》

                  ●「趕出」:SH 3423,「破壞」、「帶來毀滅」、「剝奪繼承權」。

                  ●「外邦人」:SH 1471,「民族」、「國家」。原文是複數型態,表示「許多民族」。

                  ●「栽培」:SH 5193,「栽種」、「安置」、「建立」。──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四3「因為他們不是靠自己的刀劍得地土,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得勝,乃是靠你的右手、你的膀臂和你臉上的亮光,因為你喜悅他們。」

         “臉上的亮光”指神的恩佑和幫助(參四6;箴十六15)。人的努力只是神所施的大能的一部分,相形之下,一點也算不得甚麼,得勝乃在乎神。――《啟導本詩篇註釋》

         「臉上的亮光」:代表神的恩寵和幫助。――《串珠聖經註釋》

         並非說當年征服迦南未曾使用武力,乃是告白耶和華是得勝的終極原因。因為你: 戰爭的勝敗與人生成功與否,都取決於是否成為蒙神喜悅的人(27283923) ――《聖經精讀本》

                  ●膀臂「得勝」:SH 3467,「拯救」、「解救」、「使得勝」。──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四4「神啊,你是我的王,求你出令使雅各得勝。」

         “我”。雖然是單數代名詞(也見於6),卻是指整個民族。――《詩篇雷氏研讀本》

         神才是全民真正的領袖,每一勝利都靠這王來號令。第一人稱“我”代表全民。“雅各”是詩歌中以色列民的別稱。――《啟導本詩篇註釋》

         「雅各」:代表以色列人。――《串珠聖經註釋》

         如果第4節的發言者是國王,他就是在宣告,以色列仍然完全是神治之國,就像從前一樣。「神啊,你是我的王……」(RSV小字),這一呼聲是他的敬拜動作,緊接下來的是禱告(希伯來文:「命定得勝……」;參,RSV小字),以及信靠的話。──《丁道爾聖經註釋》

         禱告文轉向雅各的神發出榮耀,即是,那位從很早的日子已屬於以色列的神(或雅各的神──同一個人,兩個名字)。祂是我的王和我的神──整個會眾同聲的宣告,這是神,而不是人,祂曾『命定』這些古時的勝利。──《每日研經叢書》

         神的百姓要得著復興,不能再偏行己路,「各人任意而行 (士二十一25),而要徹底接受神「是我的王」(4),一切都照祂的旨意去行。「雅各」(4)代表以色列民族。──《聖經綜合解讀》

                  ●「出令」:SH 6680,「命令」、「任命」。

                  ●使雅各「得勝」:SH 3444,「解救」、「勝利」。──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四5「我們靠你要推倒我們的敵人,靠你的名要踐踏那起來攻擊我們的人。」

         野牛相鬥以角互抵,又推又踏。此處的“推倒”和“踐踏”都是借喻。――《啟導本詩篇註釋》

         「推倒」、「踐踏」:借用野牛的舉止比喻選民消滅敵人的情景。――《串珠聖經註釋》

         靠你的名要踐踏: 使人聯想到水牛或黃牛兇猛躍起的畫面,強烈表露詩人切盼仇敵被殲滅。――《聖經精讀本》

         既是完全靠神,就不必問自己有無力量,乃問神,就是我們所倚靠的那一位,有無力量。感謝神,他的名是榮耀,有權柄,有能力的。我們雖然毫無所有,可是他要將他的豐富,放在我們手中,保羅說:“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包忠傑《詩篇註解》

                  ●「推倒」:SH 5055,「用力衝刺或推撞」,意思是「動物用力推撞對手」。

                  ●你的「名」:在希伯來文化中,名字代表一個人的本質,特徵和人格,而且按照我們對他的認識或他向我們啟示的程度而定。「你的名」等同於「你」。──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四6「因為我必不靠我的弓,我的刀也不能使我得勝。」

         詩人決定放棄人為努力,專心依靠神的恩典。弓、刀都是當時戰場上典型的武器,象徵人的力量與能力。然而,不信靠神,只依賴自己能力與力量之輩,必自取滅亡(2652)。相反,承認自己無能、求神能力者,必獲取真正的勝利(413) ――《聖經精讀本》

         這節強調:必不靠我的弓,我的刀也不能……,顯然回應了第3節的話:「不是靠自己刀劍……,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丁道爾聖經註釋》

         這是信徒最好的志向。惟願我們都有如此的志向。血肉的膀臂是必敗的。完全不自恃的,才能完全靠神。── 包忠傑《詩篇註解》

         人只有完全不靠自己,才能完全倚靠神。我們常常因為可倚靠的勢力、錢財、聰明、人數太多而失敗,因為這些「弓、刀」(6),太容易把我們的眼目從神身上轉移到我們自己身上。──《聖經綜合解讀》

 

【詩四十四7「惟你救了我們脫離敵人,使恨我們的人羞愧。」

有了以上的志向,就必有本節的見證。恨我們的人,就是恨耶和華的,誰能恨耶和華而不羞愧呢?── 包忠傑《詩篇註解》

 

【詩四十四8「我們終日因神誇耀,還要永遠稱謝你的名。細拉」

         終日……永遠: 詩人許願必要永遠讚美神。既因神此時此刻所賜下的幫助,也因神在未來必有的幫助。由此看到詩人的信仰指向未來。 ――《聖經精讀本》

         真蒙恩的人,必知道自己毫無所誇。凡他所有都是出於耶和華。這樣,只有神是可誇的,神是配得榮耀的。── 包忠傑《詩篇註解》

 

【詩四十四9「但如今你丟棄了我們,使我們受辱,不和我們的軍兵同去。」

         你: 至14節,共出現6次“你”。詩人在反復求告神賜下往日的榮耀,神必掌管今日的試煉。 ――《聖經精讀本》

  把以色列人在神大能的膀臂幫助下所取得的勝利與這個民族目前的困境進行鮮明的對比。詩人像其他聖經作者一樣,採用了非專業詞彙來描寫神的所為(見代下1818注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描寫是正確的,但必須在聖靈的全面啟示下進行理解。苦難和死亡因罪而進入世界,責任在撒但,而不是神。神“撒好種在田裡”,可是“有仇敵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裡”(132425)

      神確實有時會帶來痛苦。在這個罪惡的世界裡,懲罰罪惡能抑制人心中的邪惡傾向。因此神規定了針對個人和全國性犯罪的懲罰制度(見代下228注釋)。以色列的苦難要麼屬於這個範疇,那就是罪有應得,要麼出於仇敵對人類的騷擾,那責任就不在神了。受苦的人不一定馬上能確定自己受苦的原因。在尋找答案的時候應當謹慎,不要“妄評神”(122)

         神從來不會「丟棄」(9)祂的百姓,只有祂的百姓離棄神。當神的百姓以神為王的時候(出十五18),「耶和華——你的神和你同去。祂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申三十一6)。當神的百姓離棄神的時候,即使把約櫃抬到戰場,神也不與他們「同去」(撒上四),卻「必使你敗在仇敵面前,你從一條路去攻擊他們,必從七條路逃跑」(申二十八25)──《聖經綜合解讀》

         不是神使百姓「受辱」(9),而是百姓因離棄神而自取其辱,更是神在忍受自己的名「受辱」,因為「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們受了褻瀆」(羅二24)──《聖經綜合解讀》

 

【詩四十四9~16描寫被神丟棄的景況,先遭失敗(9~12),又受到敵人的嘲笑(13~16)。――《啟導本詩篇註釋》

         國家的苦況:神遺棄了祂的百姓,以致他們屢戰屢敗,被人剝奪、擄掠、充軍到異國,受盡譏誚和欺淩。――《串珠聖經註釋》

         9b節最好譯為現在式:「不和我們的軍兵同去」,就像六十10。若果真如此,以下的事就不足為奇;不過究竟其真實性有多少,尚值得探討。就目前而言,神子民的痛苦,在第10~12節間不斷加深:潰敗、搶奪、殺害、分散、奴役;而比這些更糟的,是第1516節所描述內心的失敗:信心徹底瓦解,接受了第1314節中世界對他們的評價。他們不僅打了敗仗,更喪失了鬥志。──《丁道爾聖經註釋》

                  ◎這一段描述因為戰敗,所以蒙受仇敵的魚肉欺凌,以致整個民族抬不起頭來。──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四9~22藉著苦難賞賜屬天的祝福。詩人表達:雖然自己保持純正,卻被神丟棄,使他蒙受慘敗與淩辱。與其說這是對神的抱怨,不如說因信賴掌管萬事的神所發出的懇切呼求。若詩人充滿怨恨與不滿,就不必向神陳明這一切事由。1~8節也可證明這點,詩人承認往日的所有榮耀不是靠自己獲取,皆因神的祝福。因此,詩人以埋怨的口吻向神說話,是悖論性的大膽的表達:惟有神施行救恩,才能除去所有的痛苦,拯救自己。由此得到以下教訓 :①聖徒有可能遭遇無法理解的試煉;②此時應重新認識神的主權,更加迫切求告神;③如同約伯,遭遇的試煉是蒙受更大祝福的機會(4210~17;羅81828) ――《聖經精讀本》

 

【詩四十四10「你使我們向敵人輕身退後,那恨我們的人任意搶奪。」

 

【詩四十四11「你使我們當作快要被吃的羊,把我們分散在列邦中。」

         似乎不是指被擄,而是一次民族危難。――《詩篇雷氏研讀本》

         “快要被吃的羊”指不能用來剪毛的劣等羊,只有被宰吃的份,也可以是面臨滅亡的意思。他們如被逐之民,如戰俘分散各國,如同沒有牧人的羊。――《啟導本詩篇註釋》

                  ●「當作快要被吃的羊」:直譯是「如羊作為食物」。──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四12「你賣了你的子民,也不賺利,所得的價值,並不加添你的資財。」

         “賣了”是說當作不值錢的東西賣掉。他們有若奴隸任由敵人宰割。――《啟導本詩篇註釋》

         可譯為「你以賤價把你的子民賣掉,並不要求獲得高價」 ──因在神眼中,他們一文不值。――《串珠聖經註釋》

         所得的價值,並不加添你的資財: 意味神使以色列受外邦支配,並不會帶給他任何益處。相反,以色列的羞辱不僅遮掩神的榮耀,外邦人的侵略與掠奪,也帶給百姓致命的損失(525;結3620)。儘管如此,神仍使以色列遭受外邦的踐踏,原因實在難解(5589)。只是事實就是試煉本身並不意味一切。雖然不同狀況會帶出不同結果,然而,誠實人通過苦難獲取更堅固的信心和更成熟的信仰,並通過更新的生命恢復神的名譽。 ――《聖經精讀本》

         「禰賣了禰的子民也不賺利」(12),意思是對神沒有什麼益處。但實際上,神忍受自己的名蒙羞,是為了人的益處:「耶和華說:我的百姓既是無價被擄去,如今我在這裡做什麼呢?耶和華說:轄制他們的人呼叫,我的名整天受褻瀆。所以,我的百姓必知道我的名;到那日他們必知道說這話的就是我。看哪,是我!」(賽五十二5~6)──《聖經綜合解讀》

                  ●「不賺利」:原文是「不值錢」、「不是高價值」。──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四13「你使我們受鄰國的羞辱,被四圍的人嗤笑譏刺。」

                  ●「鄰國」:SH 7934,「鄰居」,不過實際的意義應該是「鄰國」或者「附近的民族」。──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四14「你使我們在列邦中作了笑談,使眾民向我們搖頭。」

         「搖頭」:鄙視的神態。――《串珠聖經註釋》

                  ●「笑談」:SH 4912,「箴言」、「格言」、「笑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四15「我的淩辱終日在我面前,我臉上的羞愧將我遮蔽,」

         我臉上的羞愧將我遮蔽: 羞愧之情佔據全身心。 ――《聖經精讀本》

 

【詩四十四15~16敵人一天到晚辱駡譭謗,詩人片刻也忘不了被打敗的恥辱。羞辱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致無地自容。――《啟導本詩篇註釋》

 

【詩四十四16「都因那辱駡譭謗人的聲音,又因仇敵和報仇人的緣故。」

         可作「都因聽見辱駡和譭謗者的聲音,看見仇敵和報仇者的臉孔」。――《串珠聖經註釋》

         10~16節的遭遇,神早已在申二十八15~69預先說得清清楚楚。當神的百姓不聽從神的話,不謹守遵行祂的一切誡命律例時, 這一切管教就會臨到百姓的身上。──《聖經綜合解讀》

         當神的百姓悖逆的時候,雖然神總是能為自己保留一些跟隨祂、敬畏祂的人,成為神百姓復興的種子,但神更重視以色列整體的見證、基督身體的見證,不願給魔鬼留任何破口,所以即使亞幹一個人犯罪,都會連累全體百姓(書七1~5)──《聖經綜合解讀》

 

【詩四十四17「這都臨到我們身上,我們卻沒有忘記你,也沒有違背你的約。」

         「違背禰的約」(17),原文意思是「在禰的約上耍詭計」。人如果表面上遵守了神的誡命,心裡卻存著詭詐之心,在神面前也是「違背」了祂的約。──《聖經綜合解讀》

                  ●「違背」你的約:SH 8266,「不真實對待」、「耍詭計」。──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四17~22為國民的忠心辯護,類似一些個人哀悼詩篇裏,詩人對自己無罪的辯解。參看第十七篇3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受苦難遭刑罰本為偏離正道的結果,但詩人說他們既沒有違背與神立的約,也沒有去拜別的神,何以要受苦?――《啟導本詩篇註釋》

         祈求的基礎:選民知道他們若背棄神,必會受罰;但現在他們沒有忘記神,也沒有違背神的盟約,為何遭此災禍?選民於是求神不要把他們當作背約的人來看待,讓他們不斷遭受敵人屠殺。――《串珠聖經註釋》

         這些敬虔的百姓單單倚靠神(6),既沒有違背神的約(17),也沒有退後、偏離(18),更沒有敬拜別神(20),但卻仍然遭遇失敗,無辜受苦。因為本詩作為一首集體求告詩,所要表明的是神對百姓整體的心意。鑒察人心的神所看的不是個別人的屬靈光景,而是神百姓整體的見證;祂不但看到敬虔的人,更看到那些暗中拜偶像的人(結八7~12)。雖然有許多百姓的「心沒有退後」(18)、「腳也沒有偏離禰的路」(18),但如果整體「退後、偏離」的風氣到了一個地步,神就要興起管教;百姓若不整體回轉,神管教的手就不會挪開。──《聖經綜合解讀》

         教會也是如此,神所要帶進永恆的不是得救的個人,而是基督的身體教會,祂「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來二10)。因此,真正屬靈的人不會只滿足於自己的屬靈,而是體貼神的心意:「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後十一29)──《聖經綜合解讀》

                   4417~21 說明這批人自覺沒有得罪神,沒有對神的約耍詭計,也沒有敬拜別神,但為何還會遇到災難,讓軍隊在曠野被打敗或者自己的城鎮被摧毀成廢墟。此處的經文,已經有約伯記的意味:「無罪的人為何受苦」?──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四17~2617~22節的心靈探索,逐漸揣摩出一個重要的事實:災難是一回事,而恥辱則是另一回事。敗仗似乎證明神因忿怒而抽身,但現在則看出,祂只不過是不願被人催促(23節以下),或按照眾人的意思去做。本詩所探討令人困惑的高低起伏,在基督教歷史中亦有類似情況:蒙福期與荒涼期,進展期與退縮期,這些似乎與人的忠心或方法沒有直接的關聯。雖然主在睡覺的圖畫,看來似乎太天真,但新約中主卻曾如此行,而所帶出的教訓直到今日都適用:參第23節與馬可福音四38

  不過關鍵乃在第22節,為你的緣故一語,本詩並未多加說明,可是所暗示的思想極富革命性,即苦難可能不是懲罰,而是戰爭留下的傷痕,是在與神為敵的世界中,效忠於神所需付的代價。若是如此,情況就可反轉過來看:受苦乃是在與神相交,而非與祂隔離,並且是在得勝的一方。因此保羅引用第22節時,不是存「一敗塗地」的絕望(見以上9~16節的註釋),而是滿有把握,因為「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八3637)。第23節所描述神在睡覺、漠不關心、遠在天邊等不過是表面現象;背後的實情由本詩最後一個字表達了出來:憑你的慈愛。──《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四十四18「我們的心沒有退後,我們的腳也沒有偏離你的路。」

                  ●我們的「腳」:SH 8388,「步伐」、「走」。──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四19「你在野狗之處壓傷我們,用死蔭遮蔽我們。」

         “在野狗之處壓傷我們”大概是一句俗話,表示城被毀後荒涼的景況。以民戰敗,廬舍為墟,成為野狗追逐之地。此地境地,雖生猶死(“用死蔭遮蔽我們”)。――《啟導本詩篇註釋》

         可意譯為「但你竟然把我們拋棄在野狗藏身之處,在那裡壓碎我們,又用幽暗遮蓋我們」;

          「野狗藏身之處」描寫極度的荒涼(3413),整節強調選民所受的痛苦。――《串珠聖經註釋》

         在野狗之處: 野狗棲身於荒蕪淒涼之所。這一節用隱喻手法表現以色列的孤苦處境。 ――《聖經精讀本》

         「野狗之處」(19)指曠野或荒廢的城鎮。「禰在野狗之處壓傷我們」(19),比喻軍隊在曠野被打敗,或者城鎮被仇敵摧毀。──《聖經綜合解讀》

                  ●在「野狗」:大部份譯本翻為複數的「野狗」或「豺狼」。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個字可能指單數的「海怪」 322 

                  ●「在野狗之處」壓傷我們:「野狗出沒之地」,指「曠野」或「荒廢的城鎮」。──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四20「倘若我們忘了神的名,或向別神舉手,」

         「忘了」:指不承認,不把耶和華當作真神。

          「向別神舉手」:即敬拜別神。――《串珠聖經註釋》

         「舉手」(20)是以色列人禱告的姿勢。──《聖經綜合解讀》

                  ●向別神「舉手」:原文是「展開雙手」,應該是「禱告」之意。──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四20 忘了神的名】神明的名字與祂的能力和固有的本質,通常有很密切的關係(見:出三13~14;賽九6)。耶利米書二十三27中的假先知試圖將神的名字從百姓的記憶中消除,以方便他們引誘百姓跟從巴力。進一步資料可參看:申命記十二5的注釋。祈求時不以耶和華為對象,是背約的行為,能夠成為神懲罰百姓的理由(撒上十二9)。──《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四十四20~21詩人坦言自己不曾拜偶像,假若他說謊,知曉人心秘密的神必不會被矇騙。舊約時代,普遍認為痛苦由罪而來,但正如約伯記的記載,神允許試煉暫時臨到聖徒。我們應當默想毫無瑕疵卻面對死亡的耶穌,反思試煉的深遠意義(18~12;來31) ――《聖經精讀本》

 

【詩四十四20~22詩人呼喊說,我們沒有忘記神,沒有追隨假神,我們不敢作這樣的事!因為神曉得人心裏的隱祕。雖然沒有明白所說的話有很深的含意,禱告文中引用了一句在以賽亞書五十三章可以找到用來描述受苦僕人的感情句子(參看羅八36)。在那裏神的服事子民也被稱為一棵年幼的樹,神親自栽種它,並且願意讓它在祂的同在中成長。好像我們一樣,可憐弱小的以色列對神的事情,仍需要有很多學習的地方。以色列必須學習的,並非單單因為神曾與她立了愛的約,他們就是唯一神所愛的國家。因為他們是神『特殊的子民』,這並不表示他們已經拿到神的保險單,可以免除戰爭中任何的敗仗;以色列必須學習他們被揀選的目的;神在祂的智慧中,立意要以色列在戰敗中成為祂的僕人,而不是在勝利裏。以色列要學習成為神受苦的僕人,而不是他們曾作過的勝利戰士。──《每日研經叢書》

 

【詩四十四21「神豈不鑒察這事嗎?因為他曉得人心裡的隱秘。」

 

【詩四十四22「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

         說出人在一個與神對抗的世界裏保持忠誠的代價(保羅在羅馬書八章36節引述本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以民自遷居埃及就受到列國的敵視,都是因為他們敬拜神。耶穌說祂來是“叫地上動刀兵”,正是因為信祂的人受到四周不信者敵視的結果(太十34)。保羅引用這裡的話,說明信徒為主的緣故,有若將宰的羊,但刀劍、苦難決不能使信徒與基督為人受死、復活後又看顧我們的大愛隔絕。――《啟導本詩篇註釋》

         指出他們不但沒有離棄神,甚至為了堅持敬畏神而受逼害。――《串珠聖經註釋》

         表達面對死境毫無防犯的極度痛苦。保羅在羅836引用本節,描繪跟隨耶穌的聖徒,在世上遭遇苦難的程度。 ――《聖經精讀本》

         覆巢之下無完卵,在神的百姓、教會全體受管教的過程中,敬虔的人也會受連累。但他們是「為禰的緣故終日被殺」(22),所以神必「在患難時作他們的營寨」(詩三十七39),那些「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10)。羅八36引述了22節。──《聖經綜合解讀》

  詩人宣稱百姓受苦不是因為他們違約,而是因為他們是神的子民。保羅引用本節描寫基督徒的苦難(見羅836)── SDA聖經注釋

 

【詩四十四23「主啊,求你睡醒,為何盡睡呢?求你興起,不要永遠丟棄我們。」

         這是人在困惑中的呼求。詩人用“盡睡”來形容神不施救援之手。但他知道神不眠不休看顧人,所以作此呼求。――《啟導本詩篇註釋》

         主啊,求你睡醒: 詩人並不是真相信神在睡覺。只是運用擬人化手法,求神打破默然不語的沉寂狀態,展開主動的拯救行動。 ――《聖經精讀本》

         我們在難處中也常常忍不住呼求:「主啊,求禰睡醒,為何盡睡呢」(23)?神的回答是:「保護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覺」(詩一百二十一),祂按著自己的時間和方式做事,不會早也不會遲。因此,只要有主在我們的船裡,我們在風浪中就不必膽怯(可四37~40)──《聖經綜合解讀》

 

【詩四十四23~2423節詩人歸結承受苦難的原因;24節描繪所處的淒慘境地。詩人帶淚的求告,隱含速蒙救恩的企盼。 ――《聖經精讀本》

 

【詩四十四23~26懇求神醒來看看他們的苦況,並在他們即將死去(“伏於塵土”)的處境下“幫助”他們。――《詩篇雷氏研讀本》

         祈求的內容:詩人求神起來幫助他們(23 26),不要再向他們掩面。――《串珠聖經註釋》

         本詩的結語,詩人向神陳明所有狀況,再次懇求神的救恩。 ――《聖經精讀本》

                   4422~23 更是強化這種痛苦的表達:「無辜的信徒受苦,似乎是神的失職」,所以無辜的信徒落在受苦的狀況中,算是「神的責任」。於是 4424~26 就呼籲神盡快回應,拯救他們。

                  ◎這些人自認無辜,卻還懇求神行動。背後的動機一定是相信神一定會行動,只是不知道為何延遲。因此他們希望神不要延遲,不然幾乎無法忍耐這樣的苦難。而 4426 就說明他們這樣催促神的理由是:他們相信神有「履約的忠誠」,會「守約施慈愛」。──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四24「你為何掩面,不顧我們所遭的苦難和所受的欺壓?」

         我們不必問神「為何掩面」(24),因為當神的百姓離棄神、隨從偶像的時候,神「必定掩面不顧他們」(申三十一17~18),「要看他們的結局如何」(申三十二20)。我們在難處中所當做的,就是保守自己的心,耐性等候神、專一仰望神。──《聖經綜合解讀》

 

【詩四十四24~25我們最喜歡向神問:“為何?”“為何睡覺?”“為何掩面?”特別是我們受苦的時候。信徒們哪,何以如此向呢?神是不會錯誤的,他不必說明原因,到了時候,我們就會明白一切。── 包忠傑《詩篇註解》

 

【詩四十四25「我們的性命伏於塵土,我們的肚腹緊貼地面。」

         “伏於塵土”、“肚腹緊貼地面”是生命瀕臨死亡的描寫(看二十二29)。――《啟導本詩篇註釋》

         描述在神面前極度難過和完全謙卑的態度。――《串珠聖經註釋》

         「性命伏於塵土、肚腹緊貼地面」(25)比喻瀕臨死亡,也可能比喻在神面前的謙卑。──《聖經綜合解讀》

                  ●我們的「性命」:SH 5315,「生命」。──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四26「求你起來幫助我們,憑你的慈愛救贖我們。」

         “憑你的慈愛”。百姓根據神在約中的愛來呼求神。參看何西阿書二章19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憑你的慈愛: 詩人期待神施行拯救,根據是神的仁慈。這是絕不改變的真理,超越時空,適於萬民。 ――《聖經精讀本》

         當以色列呼喊說:『求你起來幫助我們!』,現在他們發現到神是一位戰士,祂已準備流出自己的血,為要使祂的子民得到拯救(賽六十三章)。但是這勝利是整個新世界的經歷,在神的愛裏,現在以色列只是受教去明白而已。從第廿六節,我們認識到以色列並不是如此傲慢,告訴神要祂怎樣作,她所祈求的是神應做一些事情──任何事,即不只是保持沉默,而是讓祂教導(maskil)祂的子民,祂正在為他們所作的是甚麼事。我們是在幸福的境況,有足夠的指引,認識到神實在透過讓祂的子民經歷失敗而教導他們!因為,藉他指引,現在我們知道那位從世界開始已是將宰的羊,事實上是為祂立約子民被宰,就是當他們正受戰敗之苦,向神投訴的時刻。──《每日研經叢書》

         「慈愛」(26)原文是「履約的忠誠、慈愛」,強調施行慈愛者的良善和信實。百姓雖然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罪,但也不敢憑著神的公義來呼求神,更不敢靠著自己的功德理直氣壯地要求説明,而是單單根據神的應許來呼求祂守約施慈愛,「那時,耶和華——你的神必憐恤你,救回你這被擄的子民,耶和華——你的神要回轉過來,從分散你到的萬民中將你招聚回來」(申三十3)──《聖經綜合解讀》

                  ●「憑」你的慈愛:SH 4616,「為了」、「由於」。

                  ●「慈愛」:SH 2617,「履約的忠誠」、「慈愛」。此字比較強調發出慈愛的本體之良善特質,通常用在神身上(一般人比較不容易做到)──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43 44)

 1 詩人落在痛苦的境遇中,切望被救後可以回到聖殿去稱謝神的救贖(434)。可是,有些人卻持相反的態度,在困苦中埋怨神,更不願到教會去,即使他從困苦中釋放出來了,他也不會感謝神。你對這些表現有何感受?

 2 詩人如何解決因遭不幸所帶來的情緒低潮?參435。我們從他身上可有什麽借鏡呢?

 3 以色列能戰勝迦南人,是因神幫助的緣故(442~3)。基督徒能過得勝的生活,在世上作鹽和光,又是什麽緣故呢?參林後214

 4 作者向神申明:他的國家所遭遇的羞辱並非因他們違約所致(4417~18)。由此看來,基督徒在禱告中可以向神申明事理麽?參21節。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