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四十六篇拾穗

 

【詩四十六篇題註】「可拉後裔的詩歌,交與伶長。調用女音。」

         信心與感恩的詩篇,焦點在於以色列的神——他們的避難所(1~3);神的城——他們安居之所(4~7);以及神的拯救——他們的平安(8~11)。雖然本詩篇的背景可能是希西家在位期間、以色列受到西拿基立的入侵(王下一八13~一九37),但詩中似乎是遙望詩篇第四十七篇——神作王之歌,因而最終是指向基督在千禧年的掌權。“女音”,大概指女高音。――《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頌贊之詩,但以聖城耶路撒冷為稱頌物件,間接讚美神,故通稱“錫安歌”。改教家馬丁路德依據本詩寫成著名的聖詩《神為我眾鞏固保障》(A Mighty Fortress Is Our God)

此詩在主題上與4748篇同為讚美錫安榮美之詩,說明神的確與人同在。傳統認為,寫詩背景為神拯救耶路撒冷脫離亞述人之手(王下十八13~十九36)。但詩中所用語言已不著任何歷史痕跡,成為萬代可以同頌的篇章。

全詩分三段:1~3節講神永遠與人同在;4~7節指出同在的事實和8~11節述說神被尊崇。二、三段之末一節為副歌(711)。題注中的“女音”只見本篇,或指用女高音頌唱。――《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錫安之歌:透過稱頌耶路撒冷而讚美神。――《串珠聖經註釋》

         本篇的背景可能是希西家王期間,神拯救耶路撒冷脫離亞述王西拿基立的入侵(王下十八13~十九37),但詩中的語言已不著任何歷史痕跡,無論是戰爭、地震、海嘯、動亂,還是失業、疾病,我們都可以從中得著安慰和鼓勵。因為權能的神永遠「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1),神的權能高於大自然(1~3),勝過圍攻聖城的仇敵(4~7),並將在全地得勝(8~11)──《聖經綜合解讀》

         詩篇第四十六、四十八、七十六、八十四、八十七、一百二十二篇的主題都是頌贊聖城耶路撒冷,所以被稱為「錫安歌」(一百三十七3)──《聖經綜合解讀》

         「調用女音」(1)可能指用女高音頌唱(代上十五20),或用男童的假聲。──《聖經綜合解讀》

                  ◎大部份學者認為這是被擄前的作品,尤其 464 似乎與 210~14 及以色列附近民族的創造傳說有關,所以連新派的學者都認為這首詩是古老的作品。

                  ●「女音」:SH 5961,「年輕女子, 字面意思為女高音或男童的假音」。──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六1「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避難所”。在危險時提供蔭庇的地方。“力量”。在危險當中給予我們勇氣。“隨時的幫助”。也有“證明可靠之幫助”的意思。神的幫助既是及時,也是可靠的。――《詩篇雷氏研讀本》

         聖徒的避難所。記述猶大王希西家在位時,國家受到亞述王西拿基立入侵陷入危機,靠神恩典度過難關(王下191~37)的事件。詩人通過這一歷史事件,親身經歷驚人的恩典,懷著感激之情讚頌神,預言神終必成就永恆統治。詩人使用列舉法和簡潔辭藻(1~3),使整首詩充滿力度,與內容非常相符。路得(M.Luther)以本詩為藍本,寫就名為“我主是堅固山寨”的詩歌,至今仍被患難中的聖徒吟詠。詩人用列舉法,用三段詩節組成全詩,每段都以表示稍微休息的“細拉”結束。具體結構為:①人以神為避難所,所有的剛強生活(1~3);②神所在的城必不動搖(4~7);③神治理萬邦的能力(8~11) ――《聖經精讀本》

         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神是患難險境中最切實的幫助。當聖徒身處不能承受的患難之時,要丟棄自暴自棄、僅靠自己的愚蒙之舉,懇求神的恩典,他會隨時幫助我們。――《聖經精讀本》

         避難所講到保護,或救恩的外在一面:那位不改變的神,我們可在祂裏面得著蔭庇。力量或許意指動力方面:神在裏面,使弱者得著行動的能力。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將這兩方面作了總結;隨時一詞意味祂已預備被「找到」(是其字根意思,如:賽五十五6),並且「足夠」應付一切狀況(參,書十七16的希伯來文;亞十10)。──《丁道爾聖經註釋》

         1節的「避難所 מַחֲסֶה/machaceh」原文是「躲避危險的隱敝處」,可以使人在危險中得庇護。「隨時的幫助」原文是「及時可以找到的幫助」。──《聖經綜合解讀》

                  ●「避難所」:SH 4268,「避難所」、「隱敝處」。

                  ●「隨時的」幫助:原文是「及時可以找到」。──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六1~3神永遠和選民同在:詩人深信選民無論經歷任何動亂或危機,神仍然與他們同在,故不用驚慌。――《串珠聖經註釋》

 

【詩四十六2「所以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

                  ●「山」雖搖動:原文是複數型態,「群山」。──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六2~3意思是:“無論發生何事”。 ――《詩篇雷氏研讀本》

         地、山、海心的急劇變化、搖動,意味驚天動地的危機。詩人面對一觸即發的危機:自己的城邑被數量眾多的強敵圍困,且不知何時被攻陷,感到如同地動山搖、海嘯般的恐懼。 ――《聖經精讀本》

         這不只是一幅大有力量的語言圖畫,描繪最不能改變、最鞏固的地和山,在與象徵最動盪不安、最具威脅的海相爭;並且進一步思想到整個受造世界的終局,到那時,地、山與海都各歸其位,正如一○四5~9所描寫的。這最終的毀滅,此處只是暗暗的一瞥,在一○五25以下就說得很明白,而在那裏神僕人至終的安穩,也同樣很清楚。──《丁道爾聖經註釋》

                   462~3 是描述地震和洪水這類的天災。而當時的人把海當成是混沌的毀滅力量,在這個背景下 463 更是恐怖的情景。──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六3「其中的水雖砰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細拉」

         “砰訇”為“大聲”的意思。――《啟導本詩篇註釋》

         「砰訇」(3)原文是「咆哮、吼叫、喧鬧」。「翻騰」(3)原文是「騷亂、 混亂」。──《聖經綜合解讀》

         「細拉」(3)是音樂符號,提示讀者停頓、思想,讓我們的思緒從2~3節驚天動地的危機轉到第4節神裡面的寧靜平安。──《聖經綜合解讀》

                  ●「匉訇」翻騰:SH 1993,「咆哮」、「吼叫」、「喧鬧」。

                  ●匉訇「翻騰」:SH 2560,「騷亂」、 「混亂」。

                   463 描述到洶湧的海水,這一段卻描述平靜美好的河水。且神住在城中,城穩固不怕外界的動亂。──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六4「有一道河,這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歡喜。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聖所。」

         給予肉體和屬靈祝福的“河”,尤其是在千禧年的“神的城”——耶路撒冷——當中(結四七1;亞一四8)。――《詩篇雷氏研讀本》

         “河的分汊”:耶路撒冷建在山上,並無河流,此處的“河”有三十六8“樂河”之意,聖城有若伊甸樂園(看創二10),有神的永福之河滋潤。“分汊”暗喻此河如伊甸之河,分為多道流出。――《啟導本詩篇註釋》

         「河的分汊」:河的支流。這裡借用伊甸園由河流灌溉的圖畫(見創28~15),象徵神的恩惠湧流,使城的居民大有快樂。――《串珠聖經註釋》

         詩人勾勒出和平、靜寂中得享安息的畫面,與23節整個世界動盪不安的場面形成鮮明對比。 ――《聖經精讀本》

         在神那裏,水不再是威脅的海洋,而是賜生命的河;參九十八78的海與大水(河川),正歡迎他們的主人;亦參以賽亞書八6,形容神的幫助好像那供應圍城用水的安靜溪流。神的城是舊約聖經的偉大主題之一,尤其是在詩篇中;而本篇與以下兩篇則構成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組。神選擇錫安,或耶路撒冷,就像祂選擇大衛那樣引人注目,而此舉的奇妙不斷更上一層;只因為它是神的居所,所以才能堅固(5),且居重要地位;而既然如此,它便將為世人所嫉妒(六十八1516),又將成為列國的母城(八十七篇)。事實上,舊約已經指出新約的錫安異象,表明它是屬天的,而不僅是地上的一個地點(參,四十八2的註釋)。──《丁道爾聖經註釋》

         當城被圍困時,最可怕的就是水源被截斷。耶路撒冷建在山上,雖有活泉,但並無河流。「河的分汊」(4)可能是借用伊甸園的四條河(創二10~14),隱喻耶路撒冷城就是有神同在的伊甸園,神自己是那「活水的泉源」(耶二13)。這道樂河將在新耶路撒冷出現(結四十七1;亞十四8;啟二十二1)──《聖經綜合解讀》

                  ◎「有一道河」:事實上耶路撒冷並沒有河川經過,但 86 3321 或者  210~14 的伊甸園四道河,都可能是此處的隱喻背景。說明神的城是神掌控的伊甸園。

                  ●「這河的分汊」:SH 6388,原文是複數型態,意思是「這河的許多支流」。──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六4~7神同在的確據:神既然住在耶路撒冷,必會和當地居民同在,保護他們; 一發聲,騷動和喧嚷的萬國便立刻慌亂。――《串珠聖經註釋》

         1~3節是動盪不安的大海,4~7節卻變成平靜美好的河水。因著神的同在(47),水不再是威脅生命的大海,卻成了賜生命的「樂河」(三十六8);環境裡的難處不再能「吞吃居民」(民十三32),卻成了造就百姓的「食物」(民十四9)──《聖經綜合解讀》

 

【詩四十六5「神在其中,城必不動搖;到天一亮,神必幫助這城。」

         “到天一亮”。破曉時分,通常是展開攻擊的時候。――《詩篇雷氏研讀本》

         “到天一亮”指敵人可能發動攻勢的時候。――《啟導本詩篇註釋》

         神在其中: 聖徒擁有平安,是因有神的同在與恩典。無論身處何方,永生之神都賜下超然的平安(1427)。到天一亮,神必幫助這城: 指神的使者一夜之間殺死185千亞述軍兵的事件(王下1935)。屬靈意義指待漆黑、痛苦之夜過去後,神所應許的黎明就必到來。 ――《聖經精讀本》

         由動搖一字的重複出現,而格外有力;這字被用於描寫山(2節;搖動)及列國(6),而這兩者與微小的錫安相比,顯得十分巨大。此外,天一亮(直譯,天方破曉;參 NEB)回應了那次最偉大的拯救:「到了天一亮」,紅海復合,淹滅了埃及的軍隊(出十四27)。──《丁道爾聖經註釋》

         「天一亮」(5)本來是敵人將要發動進攻的時候,但如果百姓行在神的旨意裡,「天一亮」反而成了神的幫助將要臨到的時候,因為「神在其中,城必不動搖」(5)。正如「到了天一亮,海水仍舊復原」(出十四27),淹沒了法老的軍兵;又如「清早有人起來一看」(王下十九35),神的使者一夜之間已經「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王下十九35)──《聖經綜合解讀》

                  ●「到天一亮」:SH 1242,「早晨」。──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六6「外邦喧嚷,列國動搖。神發聲,地便熔化。」

         列邦喧嚷、騷亂不休,神一發怒,萬民恐懼。“熔化”有敵人的抵抗因恐懼而消散之意。――《啟導本詩篇註釋》

         外邦……熔化: 神在末日必審判全地。雖然這是未來要發生的事情,然而,詩人使用過去時,表明憑著強烈的確信,他相信這事已經成就。 ――《聖經精讀本》

          這裏是從兩方面來看審判:罪的不安本質完全披露,而暴怒(或在吵鬧中)的下一步為缺乏安全感,是很合理的(動搖,請看以上第5節的註);神插手救援,祂的聲音可以造成世界,也足以將它毀滅(參,三十三610)。──《丁道爾聖經註釋》

         「外邦喧嚷,列國動搖」(5),只不過是神顯明罪的本質。在歷史上,每當「外邦喧嚷」(6)抵擋神的時候,接下來總是「神發聲,地便熔化」(6),抵擋神的勢力很快就歸於無有。──《聖經綜合解讀》

 

【詩四十六7「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雅各的神是我們的避難所。細拉」

         “萬軍之耶和華”。參看撒母耳記上一章3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眾民歡欣回應,讚美有神同在,是祂子民的保障。――《啟導本詩篇註釋》

         萬軍之耶和華: 原文指“軍隊”之神。此稱呼並不意味神喜戰好鬥,乃是對手握全權之神的莊嚴信仰告白。萬軍之耶和華與人同在,人才能常常得勝(撒下510)。雅各的神: 指與人立約的神(2810~19)。只要人相信神曾與以色列立約、應許要祝福以色列,就可以得到所有的祝福。 ――《聖經精讀本》

         這疊句的第一行,說到能力(究竟萬軍是指以色列的軍隊,如撒母耳記上十七45的看法,或是天軍,如列王紀上二十二19,尚無定論);第二行則講到恩典,因為提到雅各,神所揀選的人。此處與第11節的避難所\cs8,與第1節的不同,暗示其高度甚難接近;因此 NEB作:「我們在高高的堅固台」。──《丁道爾聖經註釋》

         神百姓的力量不是出於自己、也不是根據勢力,而是因為神「與我們同在」(7),「因為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大」(代下三十二7),也比一切的難處更大。──《聖經綜合解讀》

         7節的「避難所 מִשְׂגָּב/misgab」原文是「保障、穩固的高處」(英文ESV譯本),不只是消極地避難,更是把我們帶到屬靈的高處,讓一切難處都摸不著我們。──《聖經綜合解讀》

                  ●「萬軍之耶和華」:聖經中出現三百多次,原文的含意與統領天上的眾天使有關,用來表明神的權能。

                  ●「避難所」:SH 4869,「穩固的高處」、「山寨」、「堡壘」。──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六711“避難所”。一個在高處、安全的地方(用詞與第1節不同)。――《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四十六8「你們來看耶和華的作為,看他使地怎樣荒涼。」

         最後,只有彌賽亞君王才能在將來千禧年的統治期間作成這些事。參看以賽亞書二章24節和第十一章69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神將以色列仇敵毀於一旦。仇敵即使很有威容,神的能力也必能摧毀。 ――《聖經精讀本》

         神使地「荒涼」(8),是為了清除罪惡。神在建立新天新地之前,必先毀壞破滅一切驕傲反對祂的人,使萬有都歸在祂的權下。──《聖經綜合解讀》

 

【詩四十六8~9詩人邀請眾民來看神在世上的勝利。祂為世人帶來和平。止息刀兵,折弓斷槍,焚燒戰車,都是消滅戰爭的表示。“戰車”亦作“盾牌”。――《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未來必成之事的異象,現今的勝利不過是預嚐其滋味。看一字通常是指用心靈的眼睛來看,即作「觀兆者」,或具先知的眼光。

   雖然結果是平安,但過程卻是審判。他止息刀兵……,這句話的背景不是溫和的勸服,而是已然荒廢、強制停火的局面(89b)。審判的尾端為安寧,這一順序與舊約的預言及偽經相符,也與新約一致(如:賽六10~13,九5;但十二1;彼後三1213)。──《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四十六8~11這位與他們同在的神必被尊崇會平息戰亂,毀滅兵器,在全地被尊為至高。故此,選民應停止倚賴異國,要全心信靠這位與他們同在的耶和華(10)――《串珠聖經註釋》

                  8~11節這一段要求聽眾要「放鬆」、「放手」,要體認神是造物者,一定能夠被尊崇高舉,沒有什麼能夠阻擋祂的旨意。我們能夠「由經驗中領悟」神掌權而「放手」嗎?──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六9「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極;他折弓、斷槍,把戰車焚燒在火中。」

         「戰車」:或作「盾牌」。古時的兵器多以木材或獸皮製成,所以可當柴燒(參結399)  焚燒兵器乃代表戰勝敵人。――《串珠聖經註釋》

         人類歷史貫穿著戰爭。但神的全然得勝,必止息一切紛爭,宣告真正的和平。有朝一日,武器不再有存在價值。完全的和平會藉著彌賽亞將來的統治得以實現(321~20) ――《聖經精讀本》

         世人若離開神、自己作主,「熱戰」結束了有「冷戰」,「冷戰」結束了有「恐戰」,永遠也不能「止息刀兵」(9)。只有讓和平之君基督來作王,世界才有可能真正「止息刀兵,直到地極」(9)──《聖經綜合解讀》

                  ●「止息刀兵」:「中止戰爭」。──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六9 止息刀兵】耶和華以神聖戰士的身分在戰爭中幫助以色列人(見:書三17的注釋),立約的神亦同樣是平安興旺之源。先知和啟示文學對國家復興的期望,世界和平的主題是其中的一點。如以賽亞書二4所說,神要解決國與國之間的一切紛爭,「他們要……把槍打成鐮刀」。以西結亦同樣指出耶和華保證「列國人……知道我是耶和華」的辦法之一,是創造一個打仗兵器被用作燃料的時代(結三十九7~9)。──《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四十六10「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要休息”(即停止象戰爭那樣的活動),要承認神是至高無上的。――《詩篇雷氏研讀本》

         神說話,要眾民安靜勿動(“休息”有“停住”的意思〔看撒上十五16;賽三十15〕,故可譯為“安靜勿動”,即不要再用自己的方法(例如與拜偶像的異邦結盟),應全心倚靠神。――《啟導本詩篇註釋》

         「休息」:靜止不動。

          「知道」:承認和尊重。――《串珠聖經註釋》

         神喜悅與人合作。人有時會感到無能為力。此時,當默然等候神的救恩。禱告是最好的方法。紅海的奇跡、曠野中的引領、過約但河就是最好的例證。 ――《聖經精讀本》

         「你們要休息」(10)原文是「安靜、放鬆」,意思是「停止努力」(英文NASB譯本),不要再靠自己的方法掙扎,如與拜偶像的異邦結盟,而應當全心倚靠神。──《聖經綜合解讀》

         「知道」(10)指通過經歷神的作為來認識神。我們當相信神必能成就祂美善的旨意,好使祂的名「被尊崇」(10)。所以當我們耐性等候神的時候,應當安靜、信靠,鬆手讓「與我們同在」(11)的神去做工。──《聖經綜合解讀》

                  ●「休息」:SH 7503,「放鬆」、「聽任」、「安靜」。

                  ●要「知道」:SH 3045,「由經驗中領悟」、「認識」。──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四十六10~11要休息……的命令,首要並非在於安慰受困者,而是斥責動盪不安的世界:「靜下來!」──其實就等於說:「放手!」這裏很像另一次斥責風浪的命令:「住了罷!靜了罷!」而對結局的看法,不是用人的盼望來形容,乃是以神的榮耀來講述。祂明確的意圖為:「我必被尊崇」(AVRV RSV更準確),這足以令狂傲者大起反感,也會令謙卑人心存盼望,得著解答:「神阿,願你崇高,過於諸天」(五十七11)。他們的信心又得更新:如果這樣的一位神「與我們同在」,如果這麼崇高的一位是「我們高處的保障」(NEB),此處的疊句就顯得更有力了。──《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四十六11「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雅各的神是我們的避難所。細拉」

  本詩給苦難中的神子民帶來特別的安慰。在那恐怖的時辰,史無前例的地震著震撼大地,太陽,月亮和星星被挪離本位,崇山峻嶺像蘆葦一樣搖晃,崎嶇的山石四處分散,海浪洶湧澎湃,地面支離破碎破碎,山脈下沉,島嶼消失(242930;路212526),眾聖徒將得到神的保護。── SDA聖經注釋

         711節都三次宣告了神的名字:「萬軍之耶和華」是宣告神的權柄;「雅各的神」是宣告祂與以色列的立約關係;而神「與我們同在」,就是主耶穌基督的名字「以馬內利」(賽七14;太一23)──《聖經綜合解讀》

         11節的「避難所 מִשְׂגָּב/misgab」原文是「保障、穩固的高處」(英文ESV譯本),不只是消極地避難,更是把我們帶到屬靈的高處,讓一切難處都摸不著我們。──《聖經綜合解讀》

         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最艱難的階段,根據本篇寫成著名的聖詩《上主是我堅固保障 A Mighty Fortress Is Our God / Ein feste Burg ist unser Gott》,被稱為「宗教改革的馬賽曲」、真正的「德國的國歌」。──《聖經綜合解讀》

                  ●「避難所」:SH 4869,「穩固的高處」、「山寨」、「堡壘」。──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46)

 1 面對變幻無常的人生,本篇詩給我們什麽確據?

 2 昔日神保護、所選立的以色列。今日神如何保護 的子民呢?參太1028~30 713~17

 3 10節上對今日生活緊張的信徒有何意義?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