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十四篇例證與靈感集錦

 

【詩十四1誰說沒有神】「愚頑人心裏說:沒有神。」

  說“沒有神”,是全面的否定有神。那是說,證實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事件上,都沒有神。
  概括的,宇宙性的否定,是邏輯思維上不可能證實的事,所以不能成立。只有愚昧無知的人,才會說這樣的話。既然不能證明,相信無法證明的讕言,不是愚頑人,還有別的更適合的名字嗎?
  聖經從來沒有爭辯,也沒有試圖向誰證明神的存在。神就是存在的,“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一:20)。這是說,神的存在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倒是詩人寫出,人試著要尋找一個神不存在的地方,是真實困難的工作,無論到甚麼所在,結果總是神“在那裏”,連在出生以前,神早就知道。這樣,人生而有敬拜神的心,該是最自然的事了(詩一三九:7-17)。
  那麼怎會有人宣稱“沒有神”呢?

  愚頑人心裏說:“沒有神”。
  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事,
  沒有一個人行善。(詩一四:1-3

  神的話真正“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四:12)分析人的隱念,原來“沒有神”的心理,只是“寧願沒有神”的意思。
  不過,不僅是教條的無神論者,還有實際的無神論者,他們“心裏說:沒有神”,就在行動上表現出來。
  既然沒有神,在人以上再沒有更高的權威,則人人都可以成為暴君,不必對誰負責,只要對自己有利,甚麼事都可作。所以儘管科技進步了,犯罪的方法也隨著進步,退步的是人的道德,人心每下愈況,現代人變成文明的野蠻人,行在都市的街上,比在深山叢林更危險;要防備同類的人,因為比野獸更可怕,簡直是生活在人吃人的世界。
  神的子民不免要問:我們怎能存活呢?“神在義人的族類中…耶和華是他的避難所。”(詩一四:5-6)神仍然看顧祂的兒女,保護他們在方舟內,任憑洪水氾濫,神保守十分平安。── 于中旻《詩篇箋記》

 

【詩十四1靠神生存】「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沒有一個人行善。」

人容易以自己為中心,憑眼前的現狀看問題,因而將一切都想錯了、看錯了。以自己為中心,就會覺得自己比什麼都大、都重要,凡對自己有利的就要得著,凡對自己不利的就要除掉。這不但對別人的事是如此,對神也是如此,覺得神的存在和主權是對自己的一種威脅和不利,使自己不能獨自尊大,無所不為,所以就從心裡否認神,自欺說沒有神,以為這樣,就可以自由自主,任意妄為了。

其實真的沒有神麼?天地萬物從那裡來的呢?自己的生命又是從那裡來的呢?人立足在那裡呢?靠什麼生存呢?所追求享受的快樂又是根據什麼基本的原理呢?人如果沒有眼睛,能看麼?沒有光能看到東西麼?如果沒有神的創造,人自己能從無中造出什麼來麼?如果沒有神造的身體、思想和生命,還能有什麼存在的意識呢?

客觀的宇宙和自己的身體生命都是從神來的,沒有神就沒有自己,更談不到有自己的願望、目的和要求了。人不應以自己為中心,也不是主宰,乃是神造的,靠神生活,只有在神的權柄、旨意和恩典裡才能生存。想將神排除在思想、行動、生活之外是不行的,只有愚頑人才自欺欺人的說沒有神。──《每日天糧》

 

【詩十四1古時有一位國王,召來一位弄臣對他說:「阿呆,我把這紙制的王冠給你,你可以當傻子國王,一直到你遇見另外一個比你更傻的人,那時你就把你的王冠給他戴吧!」弄臣聽了,就跑去喊著說:「我是王子,我是王子!」

一天,國王病得很重,也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但不願使這位心地單純的弄臣受罵,而向他說:「我要到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去,現在召你進來,乃是向你道別。」弄臣反問:「你要到那裡去呢?」國王回答說:「我不知道。」「在那邊有沒有朋友接待你,要多久才回來?」國王回答說:「在那邊我沒有認識的人,我也不回來了。」「那你這次不同尋常的旅行,一定作了很好的準備吧!」「沒有,我還沒有作任何的準備。」弄臣就說:「啊!王啊,你是比我更傻的呆子,為何未作準備,要去的地方都不知道。」於是取下他的紙冠戴在這臨死的國王頭上。

昔日在楚國的大市場人煙稠密的地方,有一個人在金舖的櫃檯上搶一錠金,被人捉去交給審判官。審判官問他說,你那麼膽大,在大庭廣眾的地方,也敢搶人家的金錠,那人回答說,我沒有看見一個人,我只看見一錠金在櫃檯上,才敢去拿,若有一個人在那裡,我就不敢去拿,這是金舖的人不對,不是我膽大妄為。事實上這故事不是沒有人在那裡,是那人看見金,看不見人。這故事也如同「掩耳偷鈴」,自我陶醉,自以為聰明的愚頑人。——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詩十四1  有人說沒有神;有人相信神卻不跟從神;我嘛……】愚昧的人不是指那些愚笨或沒有受過教育的人,而是指拒絕神的人。愚昧人拒絕神,即是拒絕訂立道德和屬靈律法、帶來公正和美好生活的那一位。愚昧的人就是“敗壞”的,因為否認神的存在就讓罪惡控制了。使徒保羅曾在羅馬書31012節引用這節經文,他哀歎世上缺少對神忠心的人,以致罪惡猖獗蔓延。不過,智慧的人不單相信神的存在,亦都努力討祂的喜悅,相信神卻不肯討祂喜悅也同樣是愚昧的,不要成為另一種的愚昧人啊!――靈修版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14:1-3>

【詩十四1-3  誰是愚頑人?】真正的無神論者既愚昧又敗壞──愚昧是因為他漠視神存在的證據;敗壞是因為他不肯按著神的真理而生活。這裡所提到的愚昧人是指在行動上放肆、墮落的人。根據聖經所講,最徹底的愚昧者就是口出狂言說“沒有神”的人。――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十四23無神主義對於世界,除了陷人類於放任、犯罪以外,並無其他貢獻。他們先是迷失正路,一同變為污穢,結果犯罪墮落。

曾經在六月畢業季,在某基督教大學於畢業盛典中,邀請名佈道家向全體應屆畢業生證道,他肯切地說:「各位大專即將畢業的年輕人,你們離神的國只不過一尺半。」那時人人抬起頭來觀望在何處?佈道家接著說:「你們接受真道只在腦子裡,並不在你們心裡,其心與腦的間距約一尺半。」這時大學生才恍然大悟。

據說,從前法國有個強盜,在受死刑之前,曾向他的同伴宣佈說:「在他的大衣後面藏著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也許以為,這位為非作歹的壞人,至死仍惡性難改,還在謊言騙人,但也可能他說的是實話。俗語說:烏之將死,其言亦哀;人之將死,其言亦善,只要無神的罪人悔改重生。——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syncBible ref=14:3>

【詩十四3  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真的連一個也沒有?】除了神之外,沒有誰是完美的,在祂面前,我們所有人都是有罪的(參羅3:23)。我們可能表現得比別人強,比別人好,不過當我們把自己與神的標準作比較(那些祂期望你去做的),就會知道自己有罪,應該離棄罪惡歸向神。――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十四3-4  偏行己路,又豈止是大衛時代的人而已!今天我們……】這兩句話對全人類來說都是恰當的,大衛特別把它應用在他的敵人──那些沒有神、“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飯一樣”凶殘的人身上。大衛說:他們都偏離正路,並沒有行善的。但對自己大衛卻說:“你熬煉我,卻找不著甚麼。”(17:3)。

  敬畏神和拒絕神的人之間的對比非常清楚,大衛敬畏神,引導以色列人順服祂,走向昌盛;不過,在數百年之後,以色列人離棄神,就與那些拜偶像的外邦人沒甚麼分別了。以賽亞呼籲以色列人悔改,他也像大衛那樣,稱這些人是偏行己路(參賽53:6),不過以賽亞是指著以色列人說的。保羅在羅馬書31012節引用這幾節經文,他把這個迷途的羊的形像擴展到全人類──猶太人和外族人都偏離了神。――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十四46保羅說:「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我們可以用感恩的心說,基督為我們成為愚拙,這種神的愛,為人犧牲的愚拙,于聖經、於日常生活,若尋找可發現不計其數。」

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三百名勇敢的騎兵,攻入德國一山谷要塞,傷亡犧牲性命,為國家成為愚拙。

摩西受神權柄,帶以色列百姓出埃及,漂流曠野四十年,最後自己沒進入迦南地;甚至當以色列百姓犯罪拜金牛犢,神不悅,於是摩西向神求情,愚拙地禱告說:「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生命)冊上塗抹我的名。」(出卅二32)這是摩西愛以色列百姓的熱情成為愚拙,願以色列百姓得救而自己沉淪。

成為愚拙與愚頑之不同在於:因愛他人而犧牲,或為自己的罪性而敗壞。愚拙之事例:如父母愛子女為子女犧牲,聖徒為主教會奉獻與傳福音之熱情,甚至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古代人描寫社會上幾種愚拙(憨)型態:

第一戇:牽狗運動。

第二戇:撞球相碰。

第三戇:種甘蔗給會社磅。

第四戇:選舉運動。

第五戇:吸煙吹風。

第六戇:喫檳榔漚紅。

若說在人間最愚拙是父母,在天上則是耶和華真神;俗語也說:天公愛戇(愚拙)人,不是愚頑人。在哥林多前書四章913節保羅提到為基督的緣故算是愚拙,受饑渴、挨打,沒有一定住處,做工還被人咒駡,被人逼迫、譭謗,又被視為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並且受苦,于哥林多後書十一章2330節記載:被猶太人鞭打、棍打,被擲石頭,遇海難,及種種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饑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之外,天天為眾教會掛心在身上。

甚至被稱為馬太福音五~七章之「愚昧哲學」,這些愚拙(昧)都是暫時,將來必得永遠的獎賞,則與愚頑之永遠被定罪刑罰有天淵之別。——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syncBible ref=14:5-7>

【詩十四5-7  只要靠著神就可得勝,你,相信嗎?】倘若神與那些愛祂的人同在,那麼,那些攻擊神的信徒的人,就可能是在攻擊神了。與神對抗完全是枉費心機(2:4-510-12)。雖然我們可能覺得在爭戰中吃了敗仗,但毫無疑問,我們最終的勝利是在神那裡。──《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十四7】「耶和華救回祂被擄的子民。」

我們要展望將來,雖然有時我們會在等候中感到困倦,為延遲的事感到不耐。被擄的時期終於結束了,壓迫的事也成過去。那長久的願望,歡樂的期待,為神的拯救而歡呼呢!

讓我們向前而且向上地仰望,在天路歷程中本仁提說那朝聖者所到之處,是許多人所盼待的。一位真正愛主的人知道在他身體中有罪的律,這會壞的帳棚重量太大,他急切地想回家,得著榮耀的基業。保羅是一個殷勤的工人,但他一直保持著有福的盼望。

我的心哪,什麼時候你會忘卻那冬日的憂苦?豈不是當你親近主,與祂交談,遠望那榮耀的住所嗎?你必須預嘗甘美,與那上面的居民交談。這樣期待決不影響地上的事奉。一位屬靈的偉人常常靈修讀經,傳道探訪,然而他卻呼喊說:時間快過,佳日即臨,日影逝去,親愛的新郎快來,好像小鹿奔跑在山上。

最好的還未來到,最後的,原在最初就預備了。──邁爾《珍貴的片刻》

 

【詩十四7有一則有趣的書生愚昧故事如下:

俗語說六月初六日是皇帝曬龍袍的日子,故此家家戶戶到了這一天,都將衣服書籍拿出來曬,以為這樣可以除去蛀蟲,當時有一位姓郝的,看見滿街滿巷都是人家擺著的衣服書籍,在日光下面暴曬,他也就裸露身體,挺起肚子,一聲不響的仰臥在一張露天竹榻上曬太陽。過路的人看見了都覺得莫名其妙,有人以為他是患了神經病,正在議論紛紛的時候,有個相識的人,走到他身邊喊道:「郝先生,你為什麼睡在烈日底下呢?」郝先生向他看一眼,微笑說道:「諸位!不必奇怪,今天人家都曬衣服書籍,我家中沒有東西可曬,我只有一肚子的書,恐怕也需要曬一下,我只要先來曬肚子裡的書,然後再翻過來曬背上所背的書。」這曬背典故是這樣來的。——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詩十四不能無鮭魚之智】

天剛亮我就準備好前往卜格桑海灣垂釣。魚群密集甚是豐盛,而那些鮭魚顯得都很饑餓。不到七點半,我已抓到三條漂亮的銀白色的鮭魚和一些別的魚類。突然之間,這些魚不再來咬食魚餌。幾百隻魚船也都發動馬達駛向海岸。我的同伴勃特終於說:「我們也走吧,今天是不可能再有收穫了。」他指著右邊說:「好傢伙,看那批鯨煞星!」順他所指著的方向望去只見一批灰色的大鯨魚迎面游過來,水被劃開,傳來絲絲的聲音,當地的人取了一個號,叫它們作「鯨煞星」。所有的船都向海岸滑行——不是因為畏懼於這幾百條鯨魚,而是因為魚群現在都不見了!鯨煞星一出現,所有的鮭魚就都尋找石洞或海底的水草匿藏起來。因為它們看見死亡的威脅降臨,就必須尋求安全的處所。這些魚倒也聰明,它們不是慌張等死,而都能迅速尋找藏身之所。

在聖經中,記載主曾挑選了六個城市叫作「逃城」,以便讓無意殺人者得逃到那裡避免別人的報復行動,人一旦進入逃城,他就安全了,相信你已讀過這故事。詩人大衛在詩篇所說的正是一樣,他求耶和華救他脫離仇敵的手,使他在救主那裡藏身。

鮭魚看到危難臨身,尚且會自動尋找隱蔽之所,我們中的每一位元也要如此,需要尋找一個萬全之地以避免死亡來臨的審判。世上唯有一個地方安全——就是在基督裡!假如至今你還不知道,請你現在就轉向他,你必能因信得救。耽擱就是「太遲」之門!——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懷恩早禱】

1 愚頑人心裡說,沒有 神。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事.沒有一個人行善。

2 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 神的沒有。

3 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

4 作孽的都沒有知識麼.他們吞喫我的百姓,如同喫飯一樣,並不求告耶和華。

5 他們在那裡大大的害怕,因為 神在義人的族類中。

6 你們叫困苦人的謀算,變為羞辱.然而耶和華是他的避難所。

7 但願以色列的救恩從錫安而出.耶和華救回祂被擄的子民,那時雅各要快樂,以色列要歡喜。

 

慈愛的天父,仍是漆黑一片的早上,我們安心坐在祢的跟前,再次閉上眼晴,點起晨更禱告的心燈,隨著緩慢的深呼吸,祢的恩手牽引我們走進心靈的倉庫,當我們打開一箱又一箱的回憶時,我們再次向祢下跪,懇請祢原諒我們的愚昧、自以為絕頂聰明、自以為自己比別人強。原諒我們偏行己路只追尋自己的利益,原諒我們逞強放肆,任意妄為甘心墮落在惡者的網羅中。

 

主耶穌請來,我們的心有空處為祢,祢是我們的救主、生命的主宰,求祢領我們穿越幔子,進入祢的至聖所在,在敬畏中重整屬天的聰明,我們誠心實意到祢寶座前,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大能大力的聖靈,領我們走過這驚天動地,肆虐全球的疫情,在洪流沖擊中為我們預備高臺,領我們重回可安歇的避難所。沒有祢的同在,在我們心中不停的感動,我們整個人生方向和判斷就陷在迷失迷惘之中。指引我們不會忽視祢的感動,遠離敗壞,叫我們在善上聰明,在惡上愚拙,努力去過討上帝喜悅的生活。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阿們!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