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二十三篇例證與靈感集錦

 

【詩二十三1從缺乏進入滿足】「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以色列人很了解羊群的需要,也熟悉牧者的形象,和他跟羊的關係。教會有主基督為我們的大牧者,“一切的豐盛在祂裏面居住”(西一:19)。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是說祂不僅是牧者,而且是“我的”牧者,是我的歸屬。世人普遍沒有歸屬感,好像羊沒有牧人一樣;祂尋找我們,為我們捨命,使我們歸回羊圈。
  “我必不至缺乏”,是說祂是我們的滿足。世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是感覺缺少甚麼,所以要貪取,要偷竊,貪污舞弊,還要豪奪強搶,都是因為沒有滿足感。感謝主,“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是飽足無缺。
  當然,最大的需要是救恩:“祂使我的靈魂甦醒”。因為我們本來死在罪惡過犯之中,被空中掌權的邪靈轄制,行善不能,拒惡無力,祂使我們又活過來,才可以遵行神的旨意。
  人生必須有正確方向。因此祂“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們是隨己意狂奔亂跑,像羊迷失在罪惡之中,沒有方向;而祂領我們,引導我們,行祂的義路。
  主也賜給我們安全感。人有各式各樣的懼怕,仿佛有個巨大的陰影,時時在威脅著,使人緊張得喘不過氣來。詩人說:“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所以不論環境多麼惡劣,我們有主的同在,安慰我們,祂的大能環護著我們。
  主不僅賜給我們基本的需要,祂也賜給我們榮耀:“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雖然仇敵攻擊迫害,看你是卑賤一無所有;但主看屬祂的人是尊貴的:主耶穌告訴門徒:“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約一二:26)主設擺筵席,而且那麼的重視你,用聖靈的膏油膏抹你的頭,表明是尊貴的,享受主的福杯。
  摩西事奉主四十年,從來沒有貪污;撒母耳年老的時候,也同樣用清潔的心見證;大衛臨終時,把所積蓄的奉獻建殿;保羅的兩隻手,有作工的厚繭,卻是清潔。這都是有真滿足。你我也可以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這是至大的福分!都是出於主的愛,為信祂的人所預備的,真是超乎我們所求所想的。── 于中旻《詩篇箋記》

 

【詩廿三1這一篇不是牧人所寫的詩,乃是羊所寫的詩,把羊對牧人的感覺交通給我們。人都是神的羊,都是屬於神的,是神的產業,也是神所愛的。我們曾如羊走迷(賽五十三6),如今蒙主尋回。羊被尋回後,裏面的反應是不再憑自己活著,而把自己交在主的手裏,讓祂來牧養、帶領。我們既把自己完全交給祂了,從今以後是祂的事情。如果我們有這樣的信託,主也要同樣的將祂自己交付給我們,我們就要看見,祂是何等的信實,祂從來沒有叫我們缺乏。沒有一樣好處祂不給我們。─ 江守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詩廿三1一個學校女學生要背誦這篇詩時忽然怯場,所以口溜出來的是:『耶和華是我的牧者,這就夠了(that’s all I want)。』一個無心之誤,卻包含極大的聖經亮光,祂作為牧人,供應我一切的需要。── 蔡偉賢《學習領導──屬靈領袖典範》

 

【詩廿三1請特別注意「我的」二字,若說耶和華是牧者也對,但是不夠,為何?因耶和華是牧者,但不是「我的」,你就與他無關。很多人都信有神,我們查考在中國的古書,就知道中國人實在信有神。但是他們雖有神的思想,神與神,他與他,他們與神從來未有發生關係。多少人聽了福音,他們知道是好,但他們從未接受主,這樣的人,不能稱神是我的……他們實在可憐。── 王峙《基督徒是甚麼人》

 

【詩廿三1作主的羊「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聖經將我們比作羊,這是非常恰當的比喻,野獸是憑自己的凶猛,力氣而生存,也有些動物,雖弱小卻有它的聰明,靈巧,可以自衛。惟獨羊既沒有力量,也不夠靈巧,若沒有牧人的照顧,可以說無法生存,更不能與別的野獸鬥爭。它的一切都在乎有一位好牧人來牧養,看顧,保護。

照樣,我們若憑自己不但不能勝過撒但惡魔,就是和人比較也會感到軟弱,在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只能成為掠奪物和犧牲品,這樣的弱者就不能生存嗎?好處會盡被強者,智者,能者得去嗎?不是的,一切禍福,命運都操在神的手裡。神要賜給誰就賜給誰,神不喜悅恃強、逞能、取巧、爭奪的人。聖經說,「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林前12728

所以我們自己愚拙、軟弱、卑賤都不要緊,有神夠了,我們承認自己是一隻羊,只要有神作我們的牧者,我們就不至缺乏,今生以及永世的各樣好處都有了。不必與人爭競、比賽、嫉妒,也不必憂愁、懼怕、灰心,除非我們與神的關係不對,離棄神作一個迷失的羊。──《每日天糧》

 

【詩二十三1  羊會認識並跟隨牧羊人的聲音,我心中常常迴響的微聲是誰的呢?是我該跟隨的那一位嗎?】大衛少年時放過羊,他根據自己的經歷,把主描寫成一位牧羊人(參撒上16:11)。羊在哪裡吃草、飲水和安全完全要靠牧羊人。在新約中,耶穌被稱為好牧人(參約10:11)、大牧人(參來13:20)和牧長(參彼前5:4)。主是好牧人,在前為我們引導正路,我們則是順服的羊。我們不是害怕而被動地跟隨,我們有足夠的智慧心甘情願地跟隨祂。這篇詩的焦點不在羊的動物性上,而在跟隨牧者的特性上。我們一旦認識了好牧人,就要跟隨祂!――《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二十三12二次大戰時在英國有盟軍收容的孤兒院,孤兒雖受到良好的照顧,且有豐富的食物,可是晚上卻睡不著覺,管理當局覺得奇怪,乃請心理學家幫助,最後心理學家建議說:在孤兒們睡前,分給每人一個麵包試試看,結果孤兒們晚上都睡得著了。其原因被查出,就是孤兒們飽受戰爭饑餓的痛苦,他們無法確定今天有飯吃,而明天又如何?當他們手中拿著麵包時,已有保證明早有得吃,因此可安心睡了。——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詩二十三1~6揀選主做牧人】我們過去乃是失迷的羊,但因著那一位好牧人為羊捨命,就把我們帶回他自己的圈中。我們的牧人這樣愛我們,尋找拯救我們,在我們羊的感覺裡面,就覺得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既然揀選我們,我們今天也要揀選他。他揀選我們做他的羊,我們揀選他做我們的牧人。我們從前實在是愚昧,走自己的道路,尋找自己的快樂,但是今天醒悟了,知道我們不能再為自己活著,也不能再靠自己活著。我們願意把我們的一生,我們的全人,獻給我們的牧人,從我們的心裡來做他的羊。

在教會歷史中,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在初期的教會中,有一個很有名望,被神使用的僕人,名叫玻雷卡Polycarp。當羅馬帝國逼迫基督教的時候,他是士每拿教會的負責人,年紀已經很老了。羅馬的政府要捉拿他,他受了弟兄姊妹的勸,就避到鄉下去。但是羅馬政府搜索得很厲害,就知道了他躲藏的所在,派兵去捉他。他事先也得著一點消息,可以逃避,但是他覺得主不要他這樣做,所以他就甘心被捉。等到捉他的人來到的時候,他出去迎接他們,款待他們,請求他們給他一點時間禱告。他禱告完了,他們就把他帶去。在路途中,捉拿的人一直勸他說,玻雷卡,你是個年紀老邁,道德高尚的人,我們大家很欽佩你,很愛惜你,不願意害你。你何必這樣固執呢?你只要稍微改一下,事情就過去了。玻雷卡說,不必勸了,我的心已經定了。捉他的人看他這樣的固執,就生氣,把他從車上推下去。

到了審判的地方,審判官也是同樣的勸他,對他說:你何必如此呢?你年紀已經那麼老邁了,還能受這樣的苦嗎?你不必做什麼,只要說一聲,我否認主,或者拿香在偶像面前獻一下就行了。但是玻雷卡說,“我事奉主已經有八十六年之久,他從來沒有虧負過我,我怎麼能褻瀆救我的主呢?”哦,親愛的弟兄姊妹,在這裡給我們看見,一個交付與主的人,主也把自己交付與他。玻雷卡說,八十六年之久,他的主從來沒有虧負過他。—— 江守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詩二十三1~6神的同在與祝福】我回想主在我身上的帶領,神借著一位弟兄的道說明了我。當時我們請他來,除了在主日講了兩次道之外,我們還安排請他在一個護士學校和醫院裡面,向著一班護士醫生傳福音。在那幾天的聚會裡面,很希奇,實在有神的工作,那個學校裡面所有的護士和醫生,除了兩個之外,其餘全部得救了。

那個時候正是護士畢業班考會考的時候,她們這一班初蒙恩的人,心裡實在要主,要聚會,要聽主的話。但是這是她們會考的時候,她們將來能不能得著執照,做護土,就系在這個會考上面。她們的校長也是個姊妹,她心裡著急的不得了。她一面很喜歡看見她們來聚會,但是一面責任太重,如果這些畢業班的人都來聚會,不好好的預備,會考考不及格的話,那不但她的學校要丟臉,就是這些護士將來的前途也大成問題,那怎麼辦?

所以在那個時候,大家只有仰望主。我們相信說,一切在主的手裡。我們一面不敢攔阻這些姊妹來聚會,(我們是天天有聚會),但是另外一面,我們實在為她們擔心。我們覺得一個信主的人應當有好的成績才能榮耀主,如果我們非常熱心,天天聚會,考試卻是不及格的,那麼怎麼辦?主怎能得著榮耀?所以我們只有仰望主,只有禱告。

等到會考那天,我們的姊妹,就是校長,想在考前在課室裡替她們溫習一下,所以她就在黑板上。寫了幾個題目,解釋給她們聽。等到她寫完,說完,時候到了,就要考了。我們知道,當初她們的考卷都是中華護士會出的,連本校的校長都不知道。考題出了之後,用密封封起來,送到她們學校,放在保險箱裡,這時候校長把一些題目溫習了一下,就把考卷拿出來,分給這一班的學生。考卷一分,底下就拍起手來了。校長一看,題目竟然就是剛才她在黑板上寫的,她就趕快把黑板上的題目都擦掉。感謝神,那次會考的結果非常優秀。所以在這裡給我們看見,神的工作實在是奇妙。我不是勸弟兄姊妹不要預備讀書,天天盼望這樣的神跡。我在這裡提這件事,乃是要大家看見說當神的靈做工的時候,實在有奇妙的事發生。

在那個時候,我們的心實在火熱,實在覺得神與我們同在。你看神的工作是多奇妙,一下增加了許多弟兄姊妹。我們看主這樣祝福我們,我們心裡實在高興。我們覺得說,我們的神是可稱頌的。—— 江守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詩廿三2這裏的「青草地」原文是多數的,有許多塊青草地。羊吃了一塊地上的青草,再到第二塊...,一直到吃飽了,就躺下來仔細反芻、咀嚼。我們的主是無限的青草地場,無論我們怎樣享受,都享受不完(約六35)。主是把祂自己放在聖經裏面。聖經好像青草地一樣,有六十六塊之多,每一塊都充滿主自己。我們今天是借著神的話來享受主。讀經一面要快快的吃,吃飽了,就一面花時間慢慢的咀嚼,反復默想主的話,這樣纔能消化成為我們屬靈的滋養和供應。

         「可安歇的水邊」可翻「平靜的溪水邊」。這水是指著聖靈說的。聖靈住在我們裏面,祂要解我們所有的乾渴,祂要帶領我們進入平靜安穩的境地。「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和平安」(羅八6)。我們越掙扎,裏頭越沒有平安;隨從靈而行,是基督徒進入安息的訣竅。

         在原文裏面第二節的話的時間性都是現在的,表示祂是繼續不斷的「使我」、「領我」。所以我們要時刻不斷的在神的話語裏面享受主,並跟隨裏面的靈。―― 江守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詩廿三2「躺臥....安歇。」羊能躺臥在青草地上,安歇在水邊,就表明牠已經吃飽喝足。因牠裏面十分豐滿,就別無他求,甚至連神的恩賜也不貪圖了,正如斷過奶的嬰孩,躺在母親懷中,只要與母親同在,他的心就滿足了。因此他就進入最高的安息。――《荒漠甘泉》信

 

【詩廿三2「躺臥」也是滿足的意思。要羊睡在草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有兩個條件,第一是飽足,第二是無害怕。各位,我們若得主為我們的牧者,我們就能不缺乏,無害怕,滿滿足足的躺臥在青草地上了。── 王峙《基督徒是甚麼人》

 

【詩二十三2曾經報上刊載英國一位博士寫的文章,內容是論近代癌症的病人很多,痊癒者少,因此人人都談癌色變。他說,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患癌症呢?究其因,乃肇因於生活太緊張和沒有安歇精神所致;最後他說:「假如你發現癌症,我勸你不必去找醫生,應該去找牧師。」其意為:只有牧師用神的話安慰,可使心靈得安息,你的心靈既有安歇的機會,那麼,病得痊癒的成分可大了;因為它的發作多由於精神度透支。這樣,我們更需要主帶領。「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之意義,在基督裡「躺臥」和「安歇」,都是「得力」的秘訣(太十一28)。——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syncBible ref=23:2-3>

【詩二十三2-3  為甚麼一定要跟隨牧人的引導?我難道不可以自己決定走甚麼路嗎?】當我們讓神──我們的牧人來引導的時候,我們就會非常滿足。每當我們走自己的路的時候,我們選擇的就是去犯罪。到那時候我們就不能為自己造成的後果埋怨神了。只有我們的牧羊人知道,哪裡有“青草地”和“可安歇的水邊”能讓我們的靈甦醒。我們只要順從地跟隨就會到達目的地。對抗牧羊人的引導,實際上也是在對抗自己的最大利益。下一次我們受試探自行己路時,要謹記這一點。――《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廿三3「祂使我的魂蘇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直譯)      我們享受主,裏面得著力量之後,不是就去睡覺,乃是要起來走義路。我們享受主,不是光為著自己,也是為著祂。今天在主面前,不但是道的問題,還有路的問題。羊吃飽睡覺,滿身肥肉,很不好看,還需要走路運動,叫所吸收的東西變成最好的營養,長得結實。主不像法老一樣,不給我們草,就要我們造磚。主總是先叫我們吃喝享受祂,等我們有了力量,然後就說:「起來,走罷!」這是最好的牧養。極端的基督徒,一是不肯安靜到主面前享受主,整天東奔西跑;一是老是坐著吃,吃得肥頭肥腦,從來不跑路。

         「蘇醒」這個字在英文裏有兩個意義。一個是恢復,有時我們會走偏,祂就來恢復我們;還有一個是復興,過了一段時期之後,我們不像剛得救時那樣火熱,有一點下沉了,祂就來復興我們。祂是「為自己的名」,所以我們在這條路上一切的遭遇,祂是負全責的。祂「使我、領我、引導我」,一切都是祂主動負責,羊不必作何事,只要信而順服。「義路」在原文裏是多數的。聖經裏單數的路指原則,多數的路指實行。單數是指主自己是我們的道路,叫我們走在主的裏面,越走越接近祂;多數是指主從我們裏面走出來,就變成我們在地上一件一件事情上的義路。義路的意思就是正路,祂要引導我們一步一步的走在正路上,就是走在能滿足神心的路上。―― 江守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詩二十三34相傳有某人在外地為學徒,因當地時常下雨,就寫信回家要傘,但是傘字不會寫,就請教高年之學徒,該高年學徒以手指書寫傘字於桌面,某人照樣書寫。「男店中個個有命,獨男沒命,家中有命帶命來,沒有命拿錢來賣命。」其父接信後,急得手忙腳亂,趕緊帶錢到店中,看見兒子安然無恙,問其所以然,才知將「傘」字誤寫為「命」字。

    「命」是非常寶貝,曾有一富人向乞丐說,我給你百萬,但你的命給我,乞丐急忙說,真是廢話。經過「死蔭幽谷」的人生,如同有高山也有深谷,有光明也有黑暗,有喜笑也有哭泣,有順利也有艱難,雖經這一切的一切,神保住生命,並與我們同在。——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詩廿三4巴勒斯坦地方有一處名叫死蔭的幽谷,是到另一面草場必經之地,兩面山峰高聳,穀中陰暗無日光,有的地方中間是空的,需要跳過去,牧人趕羊叫羊一頭一頭地跳,有時羊掉下去,牧人就用竿來鉤牠。羊群乃是「行過」幽谷,並不是「進入或住在」幽谷。他帶牠們經過幽谷的原因,乃是因為在那一邊有更豐富的草場。

         我們跟從主,祂帶領我們經過死蔭的幽谷,絕沒有意思要帶我們死在裏面,所以我們不必懼怕。就著裏面說,義人的道路是越走越明,直到日午;但就著外面說,義路並非儘是平坦大道(參徒十四22)。「你與我同在」,苦難能縮短我們和神中間的距離,故由「祂」變作「你」;苦難也能叫我們更覺得神的同在。―― 江守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詩二十三4】「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在我父親的家中有一個小房間,裡面藏著我家幾代所用的許多手杖。有的是爬山用的,有的是走平坦大道用的,有的是走泥濘之地用的,有的是雨後雪後行路用的,每種手杖的樣式各不相同。有時我回故鄉去探望父親,他老人家常喜歡和我出外散步;每次出發之前,我們總先到手杖室中去揀選我們那一次所適用的手杖。因此我常常想起神的話語是我們生活中的手杖,會給我無限幫助和安慰。
  在打仗的時候,緊急的風聲使我們心慌意亂,神給我們的杖是︰他必不怕凶惡的信息;他心堅定,依靠耶和華(詩一一二︰7)。這杖扶持我們經過許多黑暗的日子。
  當死亡奪去我們的孩子,使我們心碎的時候,我在應許中找到另一根安慰的杖︰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必然歡呼(詩參十︰5)。
  有一次我病倒了,在外養病有一年之久,在這時期中我不知道究竟我是否再會恢復,再能回到我的家中去,再擔任我以前的工作。在這樣沒有指望之中,我始終抓住神的杖。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耶廿九︰11)。
  在危險或疑懼的時候,人的評判都說完了的時候,我發現了一根帶領我安然過去的杖︰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參十︰15)。
  在遇到意外事情的時候,似乎沒有一點工夫可以設法補救了,我發現了一根從來沒有誤過我的杖︰信靠的人必不著急(賽二十八︰16)。
  ~亞保德便雅憫
  馬丁路得的妻子說︰如果神不叫我經過苦難,我永遠不會知道詩篇中這些話語是什麼意思;我也永遠不會明白基督徒的責任是什麼。真的,神的杖好象教員指示孩子識字的教鞭一般,指到某一個字,孩子就注意這一個字;照樣,神指導我們許多有益的功課,是我們在別的地方永不會學到的。
  神總是用他的竿和杖指引我們。
  你的鞋是銅的,鐵的。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申二十參︰25)。
  讓我們記得︰如果神要我們走在堅固的石路上,他必先給我們穿上鐵鞋或銅鞋;他決不會不先替我們預備好了,就差我們出外去走崎嶇的路。
—— 考門夫人《荒漠甘泉》麥克勞

【詩廿三4「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幼稚的基督徒怕神的管教,路走得多的基督徒,管教反而是他的安慰。因為他知道管教的杖是愛的憑據,管教的結局是叫他有分於神的聖潔。――《荒漠甘泉》信

 

【詩廿三4「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杖」和「竿」都是牧羊用的工具;「杖」亦作「棍」,較短,用來數點、拯救羊群,也是趕走野獸、保護羊只的武器。「竿」為長棍,上有彎柄,可作手杖,引導羊群。在此都是指神的帶領、扶持和保護。杖是能力的象徵;主的杖乃指律法(舊約),以摩西為代表(出四2)。竿是領導的寓意;主的竿乃指福音(新約),以保羅為代表(腓三14)―― 張志新《七筐零碎》

 

【詩廿三4許多人強調「行過幽谷」的「幽」字,使人的背脊直打哆嗦;其實這裏並不「幽暗」,「幽暗」是魔鬼特別拿來攪亂信徒的。「行過死蔭的幽谷」和「行過幽谷」不一樣。如果不是先有光,那裏會有「蔭」?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到地下室,不要點燈,看看會不會有「蔭」。死亡對真正的基督徒而言,只不過是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所投下的一個陰影,陰影不會傷害任何人,你可以直直地走出陰影,就像你可以從霧中走出來一樣,絲毫不必害怕。所以我們不要怕死。 ―― 慕迪《有福的盼望》

<syncBible ref=23:4>

【詩二十三4  人人都會懼怕死亡,怎樣才可以戰勝死亡的陰影?】死亡投下的陰影罩住了我們,我們在裡面完全不能自拔。我們可以同許多敵人博鬥,像疼痛、受苦、生病、傷害之類,但死亡有最高的權柄,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和勇氣根本無法戰勝它。陪我們走過死亡的幽谷,帶我們到安全的另一端的只有一位,就是生命的掌管者,我們的神。生命難料,我們應該跟隨那位牧羊人。祂能給我們永恆的安慰。――《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廿三5「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毒草和野獸是羊的敵人,但牧人走在前面為羊拔除毒草,也在旁邊高處守望,防備惡獸的侵襲,故羊吃草時非常坦然,不像野獸吃東西時是慌慌張張的。「你用油膏了我的頭」,羊有時愚昧得把頭伸到荊棘裏受了傷,牧人就用膏油塗抹,叫傷痕得醫治。「使我的福杯滿溢」,羊很軟弱,容易受涼發燒,發燒時牠的頭就脹了,就糊塗了。牧人在羊圈的門口放了一桶涼水,把發燒羊的頭往桶裏一浸,羊就清醒了,水也從盆裏溢出來。

         信徒是受膏的祭司,信徒每日須有聖靈的膏油,若不從主得著新的恩典,就不配為主工作。「福杯滿溢」是有多餘的意思,表明主的祝福何等豐富。―― 江守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詩廿三5敵前設筵,不是爭戰時的光景,乃是勝利後的一種慶祝。從前的「敵人」,現在已成為我們的俘虜了,所以這筵席就是奏凱誇勝中的交通。對於過去,有一種甘甜的回憶;對於今後,有永遠的平安和喜樂。

         「福杯滿溢。」膏油是塗在外面的,福杯滿溢是在裏面的;他不只浸在聖靈裏,並且是被充滿萬有者的靈所充滿。――《荒漠甘泉》信

 

【詩二十三5】「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對保羅來說,腓立比的信徒是他物質上唯一的供應者,但他竟然向他們毫無顧忌地說:「我樣樣都有,并且有余。」(腓4:8)保羅不只一點沒有向腓立比的教會暗示他有什么需要,反而向他們有這樣大膽的表示,完全不擔心他來日的供應將會減少,他這樣高貴的風度,充分流露他那富家子的品質——他有一位極富足的父親,上文所說的那句話,實在是一句偉大而崇高的話。一位使徒可以向一位在困苦中的未信者說:「金銀我都沒有。」(徒3:6)這是很正常的,但他決不可向那些准備好渴望要幫助他的人,說同樣的話。一位神的代表(神的仆人),把他個人的需要揭露出來,以引起听眾的同情心,這是一件羞辱主的事。我們若在神里面有一個活的信心,我們便該時常在祂里面因祂夸耀!——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syncBible ref=23:5-6>

【詩二十三5-6  四面環敵,神來保守;你可曾如大衛般經歷到神的保護?】在宴會上用油來膏抹人是古代近東的文化風俗。此外,主人會不惜代價保護自己的客人。在我們四面受敵的時候是神保護了我們。在本篇最後一幅圖畫中,我們看到我們將與神同住。神作為我們出色的牧羊人和主人,將引導並保護我們度過人生,進入神永恆的家中。――《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二十三56人生有不斷的戰爭,攻擊我們如同吼叫的獅子,又如光明的天使試探誘惑,可見戰爭有兩種:一是看得見的,另一是看不見的戰爭。

諸葛亮,東漢時代的人,他在南陽耕田讀書,後來幫助劉備建立很多的功勞,一回司馬懿帶領雄兵十五萬,一直闖到離陽平六十裡。那時諸葛亮正守陽平,兵少力弱,將士們聽到這消息,驚慌失色,真不知道怎樣應戰,惟獨諸葛亮態度依然鎮靜,一點驚怕也沒有,他出令各將兵不准出營帳,把全軍的旗幟都卸下來,選了些啞子、聾子當清道夫,在城門口工作,自己披上鶴羽戴了綸巾,很安然坐在城牆上焚香、彈琴。司馬懿到了城下,坐在馬上一看,城內冷清清,城的街道打掃得乾乾淨淨,就自想,諸葛亮素來十分持重,如今這樣情形,裡面一定有強大伏兵,立刻下令各軍退兵。這是歷史上有名的「空城計」。——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詩廿三6這是羊的感觸:「有這樣一位牧人,我一生的問題都解決了。」所以牠在信心裏宣告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恩惠,因為祂是滿了恩典的主;慈愛,因為祂是滿了憐憫的主。在此,羊有一個心願:要到祂的家裏去,一直住到永遠;意即牠愛牠的牧人,願意與牧人永遠聯結、交通。

         僕人不能常住在家中,兒子能常住在家中;我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就是要住在神的裏面。在新約裏,耶和華的殿是指著教會說的。我們既在祂那裏有這麼多的享受,我們也願意把自己獻上,與弟兄姊妹合成一個家,讓神居住,給祂享受。―― 江守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詩廿三6】「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

我們前面有牧者,後面有兩個天使,他們都為保護我們。那尾隨的有人稱他們守護的家犬,我去而說他們是天使,因為他們十分英俊與強壯。我們若在工作上沒有做好,或者半途而廢,沒有成功,只揚起一些灰塵,未曾清理,就犯了多麼大的錯誤。這兩個天使隨著我們,引領我們一生的路程,指示我們的行動,為我們解結,除去不足的缺欠,防止一切不合宜的行為,免得我們最後的結局不良。

母親常在孩童的身後收拾與整理。幼兒常留下一些混亂及不整齊的東西,但是母親來了,就修理破損的玩具,縫補衣服,將一切都修理收拾得整齊。她將房間整理好了,好似救贖車到戰場,將混亂的重整秩序,將傷患的帶走,於是愛將話語與行為都重新建立起來。神的慈愛常常隨著我們。

祂的恩慈使我們有高貴的動機,甚至行動本身可能失敗,仍在我們心中受祂的祝福,一切都算作我的成就,即使我們只有極短的時間事奉。祂赦免我們,除去我們的罪跡,也恩待我們,好似我們從來沒有犯過罪。不要怕將來。神的使者不會困倦,一切都會繼續,神必保守祂的兒女,連撒旦都無法篩我們出去。──邁爾《珍貴的片刻》

 

【詩篇第廿三篇綜合】本篇詩共有十六個「我」字,這說明神與我關係之密切。這六節中可分為二段:前三節是「祂」與「我」的關係,後三節是「你」與「我」的關係。從「祂」到「你」,系由間接與主的關係,變為直接與主的關係。其中的關鍵在於禱告;躺在青草地上平順安逸的日子,總不喜歡禱告,惟有經過死蔭幽谷的人,才會開口禱告。

         六節聖經中,有兩個「不」字:「不至缺乏」,「不怕遭害」。前者說到生命,後者說到生活。而前者說到基督住在我裏面,後者說到我住在基督裏面。又六節聖經中,有兩個「必」字:「我必不至缺乏」,「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詩人的口氣是確定的,是說現在的事實,並不是一件希望或可能的事,這是救恩完全的保證。

         這篇詩是以「耶和華」為首,以「耶和華」為內容,又是以「耶和華」為結束的。這就是本詩最大的特點。若是我們的一生也是如此,始終與主保持親密的關係,所蒙的恩是無限量的。

         耶和華全能的神,既是我的牧者,祂必為祂的小羊負完全的責任。這篇詩說「不至缺乏」甚麼呢?()食物;()滋潤;()蘇醒;()帶領;()平安;()安慰;()保護;()榮耀;()福氣;()恩惠慈愛。可見以神為牧,原是一件好得無比的事情。

         本篇詩,第一節說到靈命;第二節靈修;第三節靈程;第四節靈曆;第五節靈戰;第六節靈恩。―― 張志新《七筐零碎》

 

【詩廿三篇  好牧人】

一個父親失去了他的獨生子,心裡悶悶不樂,信心也冷淡了,不再去參加禮拜。有一天他到郊外散心,以前他也常常他的孩子到那裡,舊地重遊觸景生情,不免掉淚。正在那時,他看見一個牧人在趕一群羊過山谷上的窄橋。牧人推母羊先走,但無論如何母羊就是不肯動,她可能顧慮到自己的安全。牧人費了半天工夫,讓小羊先走,小羊也不肯走。那人看見這一景象,覺得十分有趣。牧人後來在無可奈何之下,突生一計,他抱起一隻最小的羊,撇下一大群羊,自己獨自向窄橋走去。這時羊媽媽慌了,她馬上就跟隨在牧人之後,也走向窄橋,因為她愛她的小羊,其餘的羊也隨著羊媽媽平安走過了窄橋。

這位父親忽然領悟到一點,主耶穌是好牧人,他已抱起他的獨生子先過窄橋到天父那裡去,他必須跟在主的後面,將來也過窄橋到天父那裡。這個啟示使這個父親的信心重新點燃,他又回到教會,恢復原先的熱心,因為他已經看見他的獨生子現在正在主的懷中。——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詩二十三「詩篇」或者「牧人」?】

一次宴席上,老牧師很意外的發現他坐在名演員的隔壁。於是,牧師抓住機會,讓聊天的話題慢慢轉到信仰神和讀經的事上。牧師不清楚這位元藝人是否認識救主,當有人恭維那位演員,希望他朗誦一段聖經時,藝人顯出面有難色,牧師很快的把聖經遞給他,向他耳語請他誦讀詩篇二十三篇。名演員走到主人席前面,用抑揚頓挫的悅耳音調,把詩篇二十三篇誦讀了一遍,博得了全場熱烈的喝采,因為他的表演實在生動。沒有想到,藝人回座之後,眾人要求老牧師也朗誦同一段聖經。當老牧師唸完之後,大家都感動得流淚,因為他以溫暖、慈愛、深體人意的語氣誦讀的。沒有人覺得這是一種博人喝采的讀法。當他回座時,藝人低聲告訴牧師說,「你讀得比我還要好,我知道是為什麼,因為我只懂得詩篇,而你卻認識牧人。」

朋友,也許你能很流利地誦讀詩篇二十三篇,但你認識這篇詩裡所提到的好牧人麼?——H.G.B.——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懷恩早禱】

1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2 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3 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4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

5 在我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筵席.祢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6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我們的天父,我們的大牧人,祢是始是終。感謝祢甦醒我們的心靈,領受充滿陽光的一天,我們早起就親近祢,尋求祢的引導,讓我們充滿著信心奔跑前面的道路,也深知一天所需的任何東西,祢都必按時供應。感謝祢無盡的祝福、叫我們活在祢的應許上。

 

主耶穌感謝祢的愛顧,讓我們這群羊能得到安歇之處,祢伴我們同行,祢又醫治我們心靈的傷痛,重新得力,繼續面對疫情及其他一切艱難的幽谷時刻,有祢在我們生命的小船中,我們就能笑於暴風,努力向著標竿直跑,要得著從上而來的賞賜。

 

聖靈請來裝備我們,過門徒的生活,得勝的生活,引導我們不從惡謀、不走入罪惡之中,堅定走在正心公義的路上,有祢的仁愛和喜樂膏抹我們,讓世人看見我們一生一世福杯滿溢的好行為和見証,將一切的榮耀全歸我們的天父,直到永永遠遠。

奉主耶穌的聖名求。阿們!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