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三十九篇例證與靈感集錦
【詩三十九1沒關係嗎?“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
當我在有線電視網的新聞雜誌節目上,看到有人探討美國人講污穢的言語愈來愈多時,我很高興有人注意到這個問題。電視本身是助長講這些詛咒及褻瀆言語的地方,所以我很驚訝看到有人提到這個主題。但是當新聞記者結束他的教導時,他的評論卻透露了一般大眾的看法。他結論道:“那只是說說而已,又有什麼關係?”
如果我們以世人的看法為我們在世行事的依據,那麼這個結論就是跟其它的結論一樣沒有什麼錯。但是我們不能那麼做,我們必須用一個比我們自己更高的標準來看。對相信耶穌基督的人而言,那標準是聖經。
根據神的話語,以及我們對他的愛來看,我們應該仔細挑選我們所用的字眼。首先,我們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出20:7)。其次,我們的舌頭應該祝福他人,而不是詛咒他們(雅3:10)。第三,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弗4:29)。
為什麼我們應該避免說髒話呢?因為神期望我們應該有潔淨的言語,而當我們順服時,神就會使我們有潔淨的言語,而當我們順服時,就會使他喜悅了。
主啊,幫助我們控制我們的舌頭,
潔淨我們所說的話,
願我們說造就人的好話,
使你今日得榮耀。
君王的子女應該說宮廷的語言。
──《生命雋語》
【詩卅九1~3沉默無聲的人生】古時曾有一位多嘴的姑娘,當她要出嫁時,母親最擔心她到婆家亂講話,因多嘴而被婆婆苦待(苦毒),母親就三番四次吩咐她要「閉忌」(忌嘴;liap-chui),她聽錯為「閉屁」(liap-phui),結婚後幾天她遵從母親之吩咐「閉屁」,而身體生病,肚子脹大,回娘家後,母親甚是驚奇;經過再三盤問,才知母親吩咐的是「忌嘴——閉忌」而不是「閉屁」,鬧了一個大笑話,可見閉嘴沉默之重要。
俗語說「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這是口不擇言者的警告。沉默的人常以閃動的眼睛說話,又常以天使的語言(微笑)來表達;思想是蓓蕾,言語是花朵;要珍視我們的思想,也就必需沉默了。
世間有不少長舌婦與市儈門,常好口舌,搬弄是非,釀成許多無謂糾紛,於人有損,於已無益,這些沒有教養的人們,也許從小就養成了喋喋不休的習慣,長大成人之後,自然積重難返,常以說閒話弄是非為常事了。
有一「說穿了」的笑話:言及一個中年人續娶。新婚那晚,看見妻子皺紋滿面,問她多大?妻子說:「四十五。」丈夫問道:「年庚上寫著卅八歲,但是我看你事實上恐怕不只四十五歲,為什麼不老實說呢?」「好吧,不瞞你說,我是五十四歲。」登床後,丈夫愈是懷疑,他心生一計說道:「我要到廚房裡看盡了鹽缸沒有,否則老鼠會偷吃。」他的妻子哈哈大笑:「豈有此理,我活了六十歲,從來未曾聽過老鼠會吃鹽。」
沉默有時會覺得乏味,但反面卻表現了溫順可親,它的好處是不再批評長短,打斷話頭,或作無謂的爭辯;沉默不僅會避免辯論和爭吵,對自己也是獲益匪淺,因為必須保持沉默,而從那些冗長無謂的社交場合和電話聊天中掙脫出來,因而閒暇的時間大為增加;沉默可使頭腦清新,談話充滿內容,思想豐富。沉默是一種藝術,可以培養;沉默是內在美,且是信徒緊要的功課;說話要貴乎得體,少說多聽,不說傷害別人的話,在敵人、長輩之前,應儘量沉默。——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詩三十九1-3 抱怨,只因我有太多的不平;抱怨,只因我的環境實在不好──向大衛學習,我可以嗎?】大衛決心使自己的嘴遠離罪惡,就是說大衛決定不向別人抱怨神對他的態度了。大衛當然有理由抱怨:他是受膏的以色列王,但他要等待許多年才能登基;之後他的一個兒子還想殺他,自己作王。在大衛不能再保持沉默的時候,他將自己的抱怨直接告訴了神。我們也有許多對自己的工作、金錢或處境的抱怨。但對別人抱怨這些會使人發問:“是不是神不能照顧你們了?”另一方面好像我們是在為自己的困難而埋怨神。我們應該像大衛一樣,將我們的抱怨直接告訴神。――《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三十九1~7自反而不縮,吾往矣!】
當我還在大學習醫的時候,我們有一句口頭禪:「遇到可疑,手術為先」讀者或許不敢苟同這個觀念,但這句話確實含有很重要的真理。在病況未確之前開刀,必然比病情明朗化之後尋求補救來得安全。有時在無法作更明確診斷的情形下,醫生會要求進行「探察性」的手術,以便一明究竟。開刀之後若發現「無」癌,總比癌細胞蔓延時補救不及還好些。這種不必要的手術唯一的缺點就是病人的傷口協助了外科醫生去買新汽車。
在屬靈方面「遇到可疑,手術為先」是否行得通呢?答案也是肯定的!當你對一件事若不能確知其對或是錯時,你千萬不要去做,也不要聽任這件事繼續發展下去,讓神的話來負起開刀的責任。假使你不敢確定某一件事是對的,它可能就是錯的。切記,進行一次探察性的手術,總比聽任事情繼續發展與惡化要好些。
對於那些屬靈方面你倘有疑問的事,最好交托為主,讓祂為你診斷、治療吧!——M.R.D. ——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詩三十九4 我的壽數幾何?我不知道,但數算一下,啊,如果我只剩下三數個月年日,我會……】不管我們能活多長時間,我們的生命仍然是短暫的。如果有甚麼重要的事情要做的話,我們就不要將它拖到“更好”的一天來做。請問一問自己﹕“如果我只有六個月生命,我會做些甚麼?”是要告訴別人你愛他嗎?是要對付你生活中未受約束的地方嗎?要去告訴別人耶穌的事嗎?人生短暫,我們不要忽視其中真正重要的事情。――《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三十九4~6短促悲觀的人生】法國文豪羅曼羅蘭曾言:「人生宛如一座鐘擺,有時由喜劇轉向悲劇。」的確人生充滿了悲歡離合的事實,人總喜歡活在喜樂洋溢的氣氛裡,總沒有人喜歡與愁苦、焦慮、病困、煩擾、恐懼為伍的。
當一八二一年奮興家芬尼還是一個青年律師的時候,他坐在辦公室,正開始見習律師的工作,而自問:
「你見習完了之後,要作什麼呢?」「當然是掛牌自己開業。」
「以後怎樣呢?」「以後要賺許多錢。」
「以後呢?」「成了財主,就可以退休了。」
「以後呢?」「以後就要死了。」
「再以後呢?」此時神的話,希伯來書九章27節,很清楚浮動在腦海裡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芬尼因想起人生這樣的短促,就渾身發抖,跑出辦公室,到附近的森林裡,望天禱告,求神安排他一生的工作。自己深感覺到以往的計畫是自私自利、罪惡的,於是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神,讓神使用。他因知道生命的短促,就得了聖靈的感動。——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詩三十九5】「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細拉」
「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們兩隻手共有十個指頭,一個指頭代表十年,正好是一百歲。照說現在各種有利健康的條件增多,在正常情況下,人應該可以活到一百歲,那就是兩個手掌。今天五十歲以上的人,我們一隻手掌已經用完了,剩下這隻手,還有多少年可以用呢?——寇世遠《謹慎之道》
<syncBible
ref=詩39:5-6>
【詩三十九5-6 人生短暫,我們及時行樂,還是努力做事?憑甚麼抉擇?】人生短暫是詩篇、箴言和傳道書的主題。耶穌也談到了這些(參路12:20)。具諷刺意味的是,人們在地上花了那麼多的時間來保護他們的生命,卻很少或不想花時間在永生上面。大衛意識到,囤積財富和忙碌屬世的工作是得不到永生的。很少有人明白在主內是他們的惟一希望。(其他關於“生活短暫”的經節,請看傳2:18和雅4:14。)――《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卅九6一個人需要多少地】經文:“不敬虔的人雖然得利,神奪取其命的時候,還有什麼指望呢?”(伯 27:8)
"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路 12:20)
"世人行動實系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詩 39:6)
那是很早以前的事:有一個名叫巴賀和他的妻子為土地憂慮煩惱。巴賀說:“我們貧窮的原因就在於沒有土地,我想把一切東西賣掉設法買二十畝地。”事情就這樣辦了。那年五穀豐登,巴賀心中快樂,偶爾,一個農民經過他的田邊,告訴他梧岡那邊鄉村中,地多人少,只要人住在那裡,每人便可分配到二十五畝良田,那裡的田地很肥美,麥子長得有馬那麼高。
別人在那裡享福,我為何在此地受苦?我也要搬去。巴賀這麼說也就這麼做了。他和全家都遷到梧岡,並分得了土地,有五十畝。夏天巴賀坐在田頭,一個商人經過這裡,他剛從巴西爾回來,他對巴賀說:“在某一個很遠的地方,只化一千元,就可買到一萬三千畝良田。”
"那真好阿!我只有五十畝地如何夠用呢?不如到那裡去享一輩子福氣吧。”他問清情況,便動身上路了。巴賀到了那裡,那裡的酋長很和氣地接待他。“我們有的是田地,你可隨意挑選,價格是一千塊錢一天。”
巴賀從來沒有聽過這個價格,到底如何算,“怎麼說一千塊錢一天?”
"我們從來不知道計量,所以按天出售,你步行一天盡能夠走多少路,那些地方就算是你的。”
"那一天豈不是可以走很多很多廣大的地方嗎?”巴賀高興得手舞足蹈,恨不得馬上就跑上一天。
"不過有一個條件;你當天在日落之前必須回到出發的地點,否則,你的錢就算沒收了。你隨身可帶著鐵鍬,隨時隨地作個記號,用犁從這洞耕到那洞,凡是圈內的土地都算你的了。”
天尚未亮,巴賀早就預備好了。酋長摘下自己的帽子放在地上,巴賀把一千元錢放在帽子裡,這裡就是出發點。冒子是記號,酋長一揮手,凡你所見的都屬你,隨你所願的走吧!巴賀脫掉外衣帶著水瓶,向著東方開步走了,中午到了,巴賀想再往前走三裡吧!這塊地實在太肥沃了,漏掉可惜,越往前走土地越好,真捨不得放棄。
太陽斜西了,巴賀出發點還見不到影子,心中有些著急了。太陽眼看快近山邊,但離帽子還有五裡路,丟掉衣服,鞋子,水瓶,鐵鍬,跑吧!拼命地跑吧;心在跳,腿在飛,耳邊嗚嗚作響,為土地,為生活,為幸福、為安逸,加油地跑。巴賀睜開被汗水濕透的雙眼,看見酋長在原地向他招手,喊道:好,再加一把勁,快要勝利了。
巴賀使盡最後氣力,口裡噴出一大口鮮血,僕倒在酋長身邊倒在地上,天空已經黑了。“好漢”酋長說。
巴賀的僕人俯下身摸摸他的主人,已經斷了氣。他拿起他主人圈地的鐵鍬;為巴賀挖了一個坑與巴賀的身體一樣長,從頭頂到腳跟共計六尺,把巴賀的屍體放進去,這正是他需要的地。
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 16:26)?
又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太 12:15)
──《為甚麼要用比喻》
【詩三十九6】「世人行動實系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
1822年,芬尼(Charles Grandison
Finney,1792-1875年)開始見習律師的工作,他問自己:「你見習完了之後,要做什麼呢?」——「當然是掛牌自己開業」;「以後怎樣呢?」——「以後要賺許多錢」;「以後呢?」——「成了財主,就可以退休了」;「以後呢?」——「以後就要死了」;「再以後呢?」——「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九27)。從此芬尼幡然醒悟,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神,後來成為北美第二次大覺醒的領導者,被稱為「現代復興之父」。──《聖經綜合解讀》
【詩三十九7默然有指望】「主啊,如今我等甚麼呢?我的指望在乎你!」
說話說得合宜不容易,靜默更難。世上的事常會使人心中不平,就說出不當說的話。
在自己的理性裏,感覺不說話很難。我們每天看見,有那麼多不合理的事。惡人沒受到應得的報應,反而發達;更糟的是他們會自誇自讚,說是因為他們愛主,所以得神的賜福。相反的,他們也看見義人受神的管教,在世上不得亨通,就譏誚他,用他們簡單的推理:他把自己交託神,倚靠神,如果神喜悅他,可以救他,何至到今天的地步?
在這樣的境況,信主的人難免灰心,會向神質問:為甚麼別人可以作的事,我偏不能作?他以為神是在吹毛求疵,“數點我的腳步,窺察我的罪過”(伯一四:16);他像約伯一樣,寧願神“任憑我吧,因我的日子都是虛空。”(伯七:16)
但神賜我們智慧的心,思想神為我們所積存的永遠福分,與世人暫時像花草的暴發不同:
世人行動實係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
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
主啊,如今我等甚麼呢?
我的指望在乎你!(詩三九:6-7)
知道是出於神的旨意,可以不說話。不僅不羨慕世人的豐富,也不抱怨神的責罰,不論任何遭遇,都能忍耐,雖然受苦難,也默然不語。像約瑟一樣,無論處於甚麼環境,都能夠安然,都有神同在,所以可以知足;被弟兄出賣,受主母引誘,控告,以至身繫監獄,都不說話,沒有辯駁,抱怨,至終主使他升高,作埃及的主。
主耶穌照神的旨意,為了世人的罪,甘心上十字架,喝苦杯;被交在沒有律法的羅馬人手裏,“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祂也是這樣不開口”(賽五三:7)。當祂站在彼拉多面前受審時,全不為自己辯訴;任憑人誣告,“耶穌仍不回答,連一句話也不說,以致巡撫甚覺希奇。”(太二七:14)因為他明白神的旨意,將自己交託給神,知道有最高主權的神要審判。
基督徒應當知道,指望在於主,不在今世,何必與人爭一日之短長?更無須與人爭言語上的短長。這世界本來就是不講理的地方;有理而不說,是勇敢不是畏怯,是盼望的表現。──
于中旻《詩篇箋記》
【詩卅九7井中月亮】“主阿﹗如今我等什麼呢﹖我的指望在乎你。”(詩卅九﹕7)
中秋夜晚﹐一輪皎潔的明月﹐高懸天空﹐月光如水銀傾瀉大地﹐誰也不願錯過這個佳節美景。有兄弟五個﹐一起跑到庭院﹐在月光之下游戲﹐小弟弟因躲在井旁﹐無意中發現井底下也有個月亮﹐既亮且圓﹐並不亞于天上的月亮﹐就招手請哥哥們來看。大家正注視著井中美麗的月亮﹐誰知調皮的三哥﹐把一塊石頭偷偷地投進井裡。“噗呼”一聲﹐攪動了井水﹐井底的月亮就顯得支離破碎﹐小弟弟哭喪著臉說﹕“哥哥﹗月亮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哥哥說﹕“弟弟別難過﹐你看天上的月亮並沒有破﹐還是那麼圓﹐那麼亮。”他抬頭一看﹐便破涕為笑了。
人生的盼望何等虛幻﹐就象鏡花水月一般﹔任何的打擊都可以粉碎你的美夢﹐讓我們抬起頭來﹐把目光轉移﹐不要思念地上的事﹐乃要思念上面的事。── 佚名《喻道故事續集》
【詩三十九7~9美麗盼望的人生】巴敦博士在非洲某地用當地土語翻譯福音書,找不到表達「信心」、「信靠」的字。某日在豔陽當空下,土人助手由遠地來訪,身體疲乏,滿身大汗,在客廳中將那笨重的身體安放在籐椅上,對巴博士說:「我安放全身重量在這椅子上。」巴博士靈感一觸,把那土語「安放全身重量」當成信靠的最好字眼。何謂信心?就是將你的一切交托安放在神手中,包括你人生的罪惡、難過、需要、盼望、試煉、苦難。——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詩卅九9是出於神「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不語。」】
我們在世上會遇見千千萬萬的人和事,似乎很平常,但也會遇到比較特別的事,重要的事。有些人和事與我們的得失,禍福有極大的關係,這並不是偶然的,乃是出於神。如果我們只看到這些人、事、物的本身,而有所愛憎、取捨、憂懼,都是不對的,我們就容易失去所遭遇這一切的真意。
因為我們所遭遇的一切事背後,都是出於神,否則沒有一件事輕易臨到我們。神為什麼叫我們遇到這一切呢?是有祂的目的。所以重要的是找出神的目的來,而不能按著事情的表面來處理。當遇見一件可喜的事,可愛難忘的人,我們就會被這件事或人吸引了去,甚至當作偶像來敬拜。應當看到那個人或那件事,不過是神所賜的,只能作為感謝神的因由,使我們因此更敬愛神而已:有的是撒但的試探,但也出於神的許可,使我們借此機會來,順服神而得勝。
有時遭遇困苦、艱難、不幸的事和最不合適的人,這就使我們頂容易埋怨,其實也當看到這是神叫我們遇到的,只能到神面前來解決。這樣不只解決了一件,也解決我們和神之間的關係。──《每日天糧》
【詩三十九9】「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不語。」
這是一個順服神的態度。因為這事是神作的,是神許可臨到我身上的,是為著我的益處的(羅八28),所以我就自然而然的服下來,默然不語,我不會說,為甚麼人家的遭遇是那樣,而我的遭遇是這樣。我們要學習認識神的手,服在神的手下。
【詩三十九9;王上十二15;代下十一4;伯十九28滿途荊棘】
這幾節經文告訴基督徒一個處於特殊遭遇和逆境中的正確認識和正確態度。
主曾告訴門徒說:跟從他的道路是狹窄的,要遵行他的旨意就要遭受難處。
聖靈藉著使徒的口曾對教會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又說,凡立志在基督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從此我們就知道了,我們跟從主的道路,肯定是滿途荊棘,多有艱難的。但我們怎樣正確對待這些問題呢?許多時候一碰到具體問題,我們就迷糊了、軟弱了,心靈也發昏起來;因此就難免憂愁、悲哀、恐懼、怨尤,甚至要設法逃避、推卻、退後,直到陷入黑暗的深淵,以失敗告終,悲慘至極!
究其原因,都是只看事物的外表現象,沒有認識其本源,只抓住現象,不瞭解本質,難免不受迷惑了。
所以,當一切事臨到我們,都是出於神。不是定命,就是許可,我們要能正確的認識並解決問題,就是回到神面前去;何時我們與神之間的問題弄清楚了,何時問題就解決了。
如果我們不能從神那裡得著解決,既或憑自己的智慧、聰明、才幹、力量、人情、物質等等的方法,自以為得著了解決,可是過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它又出現了,問題又來了。也有時或許會換個姿態現出來,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根本不能使問題得著真實的解決,因為惹事的根乃是在乎他。
所以我們必須將我們整個的人生,都納入神的軌道,凡事依靠他、通過他、順從他,這才可使我們的心得安息、得著亮光、得著能力,只有生活在如此的景況裡,才能榮耀神。
主阿!凡在你預定中叫我們走的、受的、忍耐的,不管是榮耀或羞辱、順或逆,都是為造就我們、校正我們;故此,求你保守我們,使我們能在患難中得勝,享受安息。阿們!——
李慕聖《晨光》
<syncBible
ref=詩39:10>
【詩三十九10
大衛犯大錯嗎?竟這般害怕神的責罰──】大衛求神免去“責罰”,因他被神的手“責打”所傾覆。這是甚麼意思?這也許是大衛面臨困難了。而且這困難好像使他感到遭受了打擊。神就像慈愛的父親管教子女一樣,也要修正我們(參來12:5-9)。──《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三十九10~11客旅寄居的人生】人的虛幻正像蝴蝶,蝴蝶雖然美麗活潑,但是牠的壽數不過廿四小時而已。
某一間保險公司的會客室中懸掛著兩句題詞:「感人生如朝露,宜未雨而綢繆。」這公司的用意在喚醒顧客明白人生的短促,希望人們趕快購買人壽保險,以防萬一。
李太白的詩:「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如同經上說:「當存敬畏的心,度你們在世寄居的日子。」(彼前一9)「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說這樣的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來十一章)人生在世真如逆旅,旅客過境總是短暫的,今晚宿旅社,雞鳴就動身。
據報紙刊登臺灣某種奇異希罕的蘭花,一旦盛開,價值數萬,但花無百日紅,今日鮮豔芳香,不久即凋謝枯萎了!許多喜歡將青春少女喻為盛開鮮花,真是豔極一時,多少人拜倒於石榴裙下,但時過境遷,變成了徐娘半老,人老珠黃,景況改觀。——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詩三十九12】「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
苦難的經驗教導詩人深切的功課,明白周圍人們的生命,因為他們真是虛幻,他們在忙碌中卻一無所成,真是枉然。他們的年日更加短促,好似早晨的雲霧永遠逝去。外在的生命與活動好似影兒一般,使整個山邊都幽暗。你在觀看之中,就被陽光碟機走了。
在這一切的虛幻中,神的兒女卻走向未見之境界。他經過虛幻之地,眼光卻註定在永存的城,神是惟一的建造者。亞伯拉罕描述自己是客旅寄居者,他站在赫人面前要為亡故的家人求得一塊墳地,他的兒女也承受相同的信心說同樣的話。信心在這邊是找不到一個安息之所。既瞥見那無限的永恆,在地上怎會求些次要的呢?
我們是寄居者,卻有神的同在,祂是我們永遠的伴侶。神對每個聖徒都予鼓勵,免得我們灰心。我們是寄居者,但並不孤單。我們也許不得已鬆開親愛者捏緊的手,但決不單獨,因為父與我們同在。神是陪伴我們的,也是保護我們的,在祂的力量之中,我們順從不必猶豫,隨遇而安。神比一切都大。我雖貧窮,祂卻富足,因此我一無缺乏。──邁爾《珍貴的片刻》
【詩三十九篇 虛空泡影的人生】看電影的人,雖明知是假戲不是真事,但在看戲時總是不知不覺地把它當作是真的。銀幕上的摩天大樓、新式轎車、鑽石項鍊、金子、愛情……都歷歷在目,令人陶醉,而忘了自己是在看戲。但如果片子忽然中斷的時候,便會大感掃興,使人在陶醉中醒悟過來,發覺剛才所見到的一切不過是一場戲而已。
人生就是一場戲,世界是一個銀幕。我們往往不知不覺陶醉在世界的虛榮福樂中,所以神有時要讓我們遇到人生的「斷片」——痛苦、失業、病患、苦難……。那時我們才覺悟,世上的財富、名譽、愛情、福樂……都是假的,如虛空泡影。
有個大財主,登報懸賞,要求真正享受美滿人生的男士,向他證明他們的人生是真正美滿的,若該大財主,認為他們的證明為合格,每人將給獎金美金十萬元。
到期,男士們前來證明他們的人生是美滿的,不可勝數。有的說:「我有美妻,所以我的人生是美滿的。」有的說:「我有許多聰明的兒女,所以我的人生是美滿的。」有的說:「我的月薪很高,所以我的人生是美滿的。」可是沒有一人得獎回去。因為他們不能回答大財主的問題:「你的人生是美滿的,何必還要這十萬美金呢?」
莎士比亞說人生是一場戲;窩特雷利爵士看人生為一段旅程;卜奇稱人生為一個影子;奥古斯丁則稱它為活的死,死的生活。有人描寫人生是一幕悲劇,好像在大風暴的海洋中,有一艘即將要沈沒的船一樣。人生是一件奇事,從出生到最後一口氣為止,在這段過程中,有饑餓、掛慮與紛亂;有些人的人生雖然短促,但卻很幸福;有些人雖然壽命長久,但一生卻多災多難。各人的經歷不盡相同。
人生好比纏累,你見過一隻小貓玩絨線球嗎?開始時,牠玩得很開心,但後來絨線卻把牠纏住,必須把絨線剪開,牠才能恢復自由。同樣,人生是一種遊戲,我們都是被繁重的世事纏累,心情十分苦悶,而不知怎樣從纏累中釋放出來!——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懷恩早禱】
1 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
2 我默然無聲,連好話也不出口.我的愁苦就發動了。
3 我的心在我裡面發熱.我默想的時候,火就燒起,我便用舌頭說話.
4 耶和華阿,求祢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
7 主阿,如今我等甚麼呢.我的指望在乎祢。
8 求祢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
9 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祢,我就默然不語。
12 耶和華阿.求祢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呼求.我流淚,求祢不要靜默無聲.因為我在祢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
13 求祢寬容我,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
信實無變的慈愛天父上帝,除祢以外,在天上我們有誰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們也沒有所愛慕的。我們的肉體和我們的心腸衰殘.但上帝是我們心裡的力量,又是我們的福分,直到永遠。求祢容我們窄如手掌虎口,在世寄居的短暫日子中,知道人生的意義,我們生之價值及所領受的歲數都在祢的手裡。提醒我們珍惜每一份換來不易的關係,用祢無條件的愛環抱我們的家人。
主耶穌!垂聽赦免我們罪過的救贖主!當我們睜開眼睛望見新的一天,我們誠心的感謝祢,祢為我們推開天堂的大門,叫我們單憑著信就得蒙拯救,可以坦然無懼,昂首步入永生。我們特意為非疫情而卧病在床的家人、親屬及朋友奉祢的名舉手禱告,求祢使他們的力量復原,祢賜給我們的祝福,加倍臨格到他們身上,增添他們的壽數,早日重獲昔日的喜樂和平安。
看透我們心思意念的聖靈,祢親身感受到我們內心強忍不語的脈搏,多月以來的疫情陰霾不散、生活形態無法掌控、全球的動盪及經濟的壓力,使我們連好話也不出口,我們的愁苦在體內沸騰。求祢神蹟的恩手來扭轉乾坤,將我們的苦楚,化為真誠熱切如火的祈求,向信實的天父傾心吐意禱告。將對人生苦短的慨嘆,轉化為拼發最後一棒的動力,向著標竿直跑。
我們懇切的祈求,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阿們!
──小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