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一百二十六篇例證與靈感集錦

 

【詩一二六1〔上行之詩。〕「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做夢的人。」

   本節原文的意思是,當耶和華轉回被擄,轉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就像作夢的人。我們有一個轉回,神也有一個轉回;當耶和華轉向我們的回轉的時候,我們像在那裏做夢。

   一面,我們要在神面前自動的說,主阿,我要轉向你,我不願意活在肉體裏面;另一面,當我們轉向主時,主就要轉向我們。(我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我們。)這樣一轉回,主在我們裏面就得著了釋放:活著不再是我,乃是主在我裏面活。

   基督徒該有一個夢,就是盼望我們到那一天完全像主。這個夢是繼續不斷的在那裏「實現」。人在夢中是最高興的,因為你心裏所盼望的都應驗了。許多基督徒臉長長的,就是因為他不作這個夢。―― 江守道《上行之詩》

 

【詩一百廿六2~3「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時候,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

   神創造天地雖然是大事,但是還比不上神把我們這個卑賤的人改變到滿有基督的身量這件事大。這件事我們不能作,但是神能作,我們只要順服祂,與祂合作,神的工作就要成就在我們身上,我們的夢也就得著實現。這個時候,我們的生活就滿有見證,外邦人看見,就要歸榮耀給神。―― 江守道《上行之詩》

 

【詩一百廿六4「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複流。」

   一個屬於神的人被擄到巴比倫去,代表我們這屬神的人常常被肉體擄去,主的生命在裏面受捆綁、失去自由。主在我們裏面作釋放的工作,叫我們從自己裏出來,重新回到基督裏面,得著自由。但願我們都能像一個歸回錫安的人一樣,也像南地的河水復流一樣,從肉體裏面被釋放出來,叫我們能享受神兒女的自由。―― 江守道《上行之詩》

 

【詩一百二十六4河水復流】「被擄的人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復流。」

  猶大南方的曠野(Negev),是非常乾旱的地方,有的地區年雨量低於一吋。但在那裏有些小河道,在以前某一時間,曾有河水流過;只是誰能知道,何時會再有河水復流?
  不論我們用甚麼方法,就算是引亞拉巴海的水,那鹵漬的鹹水,也不能滋潤田地,使植物生長。只有神自己顯出大能,敞開天上的窗戶,傾倒銀河的瓶,才可以使水渠流動。
  這是說,在人看來近於絕望的事,在神仍然有盼望。
  約伯提出一個古老的問題:“人若死了,豈能再活呢?”在基督之外,人只能無望的說:“死是眾人的結局。”到此是絕路,再沒有前途。(傳七:2)在人看來,以色列也是如此。當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前後三次把猶大人擄去,安置在大河之外,那個小國將從此自歷史上抹去,不再被人記念。
  但神的權能,超過人的想法。“耶和華使高樹矮小,矮樹高大;青樹枯乾,枯樹發旺。”(結一七:24)神的靈要吹在其上,能使曠野枯乾的骸骨復活(結三七:1-14)。雖然是沒有指望了,神卻將他們帶回本地。

  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
  我們好像作夢的人。
  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時候,
  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

  誰能想得到,神“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准猶大人上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拉一:1-11)因為全知的神早已預定,在一百多年前,就藉先知以賽亞預言說:“我憑公義興起古列,又要修直他一切道路。他必建造我的城,釋放我被擄的民;不是為工價,也不是為賞賜。”(賽四五:1-13
  在亡國荒涼了七十年之後,猶大人又在回到故國,重新建聖殿。神所成就的是多麼難以想像的事,卻正如神藉先知耶利米所說的,到時成就。(耶二五:11-12,二九:10
  神的兒女在世上,為主工作,要受許多的苦,如同帶著種子,出去流淚撒種;看不見一點綠色,看不見希望。種子無聲的落在地裏,被埋葬,似乎是永遠失去了。但時候到了,神降下秋雨春雨,莊稼長起來,帶來了豐收的喜樂。聖徒應當存著指望撒種,用禱告看守,忍耐等候,時候到了必有收成。── 于中旻《詩篇箋記》

 

【詩一百廿六4真誠的流露】一九四八年四月二日,新疆南部和闐縣沙衣巴克村忽然發生劇烈的地震;歷時大約五分鐘,震坍房屋五間,居民甚為傷痛。但地震過後,發現震裂地面十二處,破口之處流出大量泉源,清澈可飲,水力甚大,能夠轉動六盤水磨。原來該村是一荒漠乾燥之地,附近並無水源,居民飲水,必到四十裡外山上,拿取冰塊回來溶化,甚感不便。現在有此意外泉源破地而出,居民化悲為喜,那是獨行奇事的神,要你從腹中流出活水的江河,去滋潤偌大一片乾渴的心田!「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三十5)——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詩一百廿六5~6「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

   我們如何歸回錫安(即重新回到基督裏面,享受神兒子的自由)呢?請注意,就在於我們將自己像種子一樣撒出去,如同農夫撒種。我們不但是種子,我們也是農夫。一個農夫出去撒種的時候,乃是出於他的甘心,雖然是痛苦,但是他知道這是必須作的;雖然是帶著眼淚,但他是自動的把種子帶出去,並且把種子撒在泥土裏。沒有人強迫他,乃是出於他的自動。就著屬靈的經歷來講,我們也是如此。

   我們這一班屬主的人,在世界上就好像麥子一樣,裏面有麥子的生命,外面有一層外殼包著。一粒麥子如果要增加,就必須把它撒下去,被泥土掩蓋,落在黑暗裏,經過腐爛,經過死亡,才能生長結實。我們外面的人常把基督的生命拘留在裏頭,叫基督不能得著釋放,所以我們要藉著十字架叫外面的人能破碎,好叫裏面的人天天更新,天天增長,這是撒種的經歷。要像農夫忍饑忍痛,把只能充一天糧食的種子拿出去撒,才有豐富的收成。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不但為我們的罪死,也為著我們死,因為我們是該死的人,在肉體之中,毫無良善。我們的舊人也已與主同釘十字架,但這個死人老是要爬出來。(死人爬出墳墓多可怕!)我們的態度應該一面不與他合作,一面把他交給主,讓耶穌的死來治死一切肉體的行為。―― 江守道《上行之詩》

<syncBible ref=126:5-6>

【詩一百二十六5-6  暴雨是彩虹的序曲,黑夜是黎明的前奏,我此刻是否正處身在暴雨黑夜中?】神使生命回來的能力超出了我們的理解。遭焚毀的森林能夠長出來,折斷的骨頭能夠接上,就是悲傷也不是一種永久的狀態。我們的眼淚可能會轉化為豐收的歡樂,因為神有能力從悲劇中生出良善來。我們悲痛過度的時候,應當知道痛苦就要過去,歡樂仍會再來。我們必須耐心地等候,因為神的大豐收的歡樂就要到了!──《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一百廿六56五穀豐登】茲於下敘述聖徒奥古斯丁因母親九年的流淚祈禱,使犯罪浪漫生活的奥古斯丁悔改成為聖徒,實為流淚撒種、歡呼收割:奥古斯丁的母親名瑪尼卡,是北非的一個女子。她的丈夫是一貧窮的異教徒,性情粗暴,不聽人言。因著瑪卡尼的禱告,他的丈夫後來也歸向了極度,並且性情大有改變。但是不久,丈夫去世了。因此教養奥古斯丁的責任,就由這位年輕的寡母完全負責。奥古斯丁早年賦有天才,是一頑皮的孩子,很不聽話。瑪卡尼對於這個兒子的教導,完全是用祈禱和眼淚來澆灌!奥古斯丁十六歲時,因得同鄉之助,得赴迦太基入大學。因他專心力學而有長足的進步。但因惡劣環境之渲染,他竟違背合法的婚姻,和一女子同居。這叫瑪卡尼在家為他憂慮,朝夕禱告。畢業以後,決定要到更遠的羅馬尋找幸福。羅馬的社會比迦太甚更壞,惡風敗俗較之有過而無不及。瑪卡尼聽聞之後,十分恐懼,亟謀能與兒子再晤一面,令他回心轉意。那天一夜不能成眠,心靈深處不住向神祈禱。那知她的兒子已經起程了。孤獨的孀母,站立海邊幾乎發狂,口中連連哀訴呼號。她回到家中,重新為自己的兒子禱告。她深信禱告必蒙垂聽,不過神的時候尚未來到。以後奥古斯丁由羅馬到了米蘭,結識了安波洛慈主教,他的宗教觀念由此改變,決定作一信徒。母親聞訊歡喜異常,經歷艱險航程趕到米蘭,與她兒子同住。奥古斯丁初信腳步不穩,犯罪之故態複萌。

母親又受了很大的痛苦,屢次迫切禱告。直至奥古斯丁在花園中聽見鄰屋兒童的聲音,翻讀聖經羅馬書十三章11節的話,得到聖靈的光照,蒙了重生。母親因此放心了。瑪卡尼在死前曾囑咐兒子說:「兒子,我一生中沒有更大的喜樂大過你的悔改得救。我的工作僅此為止,我的希望已經完成。但有一事,令我留戀,就是我願在死前,能看見你輕看世俗的快樂,成為神的僕人。這樣,我就心滿意足了。」奥古斯丁對於他所敬愛的母親,有如此追述:「她為我的墮落,九年之中哭泣沒有停止,痛苦絲毫沒有減輕,直到我悔改以後才停止。她實在是外穿婦人衣服,內藏男性的信心,包圍母親的慈愛,顯出基督的虔誠。她最後的成功是兒子信了她的信仰。」——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詩一百廿六6】「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

有些農人在撒種之前先將種子用水浸透,我們作主的工人也要以禱告與眼淚將信息泡透。撒種是不夠的,我們還須有熱心與恒心,再加上愛心,痛哭關懷,然後我們才可歡呼地收穫。

這是何等的應許!你已在老幼的人中間許久忍耐的撒了種,有時你幾乎會完全失望。如果你真是失望而放棄,那麼前功盡棄,勞力枉費,得不到收穫。但是你好好忍耐再持久下去,神必保證那收穫。祂說:你必收穫,必再來帶著禾捆回家。即使你將離世,沒有收穫,你仍必在來世來取禾捆的。

我們流著淚撒種,為親愛的押沙龍流淚,為我們的失敗與失意難過,為失望而痛哭。但是奉獻心靈所流出每滴淚水,都使種子發芽,在神的保守之中,而最後必有收穫,神小心地將我們的眼淚放在皮袋裡,祂並非不義而忘記。那埋藏的種子祂必保護,祂也促成收穫的事。沒有歎息、沒有眼淚、沒有禱告、不受聖靈的感動,就不會有出產。你要像主那樣,看見勞苦的功效,而心滿意足了。──邁爾《珍貴的片刻》

 

【詩一二六6因收成而喜樂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喜喜的帶禾捆回來。這是收成的快樂。撒種時有困難,甚至流淚,付代價,受痛苦;但到了收割之時,那一切的代價都成過去;如今收成豐富,且儲藏在永生的倉庫裡。永生的倉庫是主耶穌用的名詞,就是永恆的倉庫,永不失去價值,永遠得著。我們曾付上代價,收成時眼淚已幹,眼淚化成歡呼;我們充滿了喜樂,帶著禾捆回家。

馬禮遜牧師,是首位來中國傳福音的基督教教士。他小時候是街上流浪的孩子,時逢英國主日學興起不久,在他故鄉有個弟兄,受感動作熱心作主日學工作,有一天,他對一位姊妹說:「可否將你家開作主日學學校,並請你擔任老師,讓街上的孩子來主日學?」這姊妹原本不想這樣做;因她覺得太難。但是受到弟兄熱心感動,終於答應了。那弟兄是開制衣廠的,凡來參加的小孩每送一套衣服以作鼓勵。那位姊妹便出去找尋街上的小孩子,馬禮遜是其中之一;但過了兩周,羅拔失蹤了,那位姊妹再去找他,他又來了。但是再過兩周,又是不見了。姊妹說:「算了吧,不必再去找他,他不會來了。」可是弟兄對她說:「姊妹啊!我心裡不知為何有個感覺,每當我看見羅拔,我感到神要用他;可否請你再去找他,告訴他,我多送套衣服給他。」姊妹只好又去找他回來,從此他再沒失蹤。後來他成了首位來華的宣教士。兩位同工為了聖工付上代價,受了為難,花了時間,費心費力,不惜金錢;可是到了神的時候,一切都不落空,都要收成。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滕近輝《詩篇中的信息》

 

【詩一二六篇總論】本篇詩是講被擄歸回的經歷。在屬靈的經歷上,我們是多次的被擄,而主是多次的把我們帶回來,叫我們回到該站的地位上,享受神兒子的自由。―― 江守道《上行之詩》

 

【詩一百廿六篇】有學者認為此詩篇是基督拯救的預告。人類怎樣被魔鬼擄去,後來主耶穌流血將被擄之人贖回,使一切相信的人可以自由返回錫安。此外還預言以色列複國,享受主耶穌掌主權快樂的千禧年。(亞二1011

    多年以前在非洲盛行販賣奴隸的生意。有一個英國貴族到販奴市場去,在奴隸堆中,看身體健壯、年紀輕輕的,就把他買了回來。他對奴隸說:「我用錢買了你回來,現在你可以完全自由,隨你的意思自由使用你的時間和力量,或隨意往來。」這少年黑人明白,猶豫地說:「難道你買了我來,為要叫我自由嗎?沒有人管我嗎?」那英國人說:「是的。」那少年黑人說:「你既如此好心,我不願意離開你,我願一生服事你,做你的侍僕,表明我對你的感恩,因為你提拔我,給我新自由。」——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懷恩早禱】

1 〔上行之詩。〕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作夢的人。

2 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時候、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

3 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

4 耶和華阿、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復流。

5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6 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

 

讚美永恆不變的天父上帝,厚厚的烏雲使我們望不見日出,但我們依然跪下禱告,堅定信心,祢會使大川復流,再次滋潤我們像南地一樣乾旱貧瘠的心靈。疫情使我們很多家庭生計出問題,僅存的種籽本可作即時的充飢,然而祢要我們忍餓,含淚帶著盼望的種籽,撒在黑暗的土裡,還要用愛心去耕耘每一天,深信天父祢必為我們行大事,深知祢管著明天,義人的路是越走越明。

 

主耶穌祢為我們付上極大的代價,祢受傷的手招聚我們勞苦擔重擔的人,並將我們軟弱無力的手與祢的手聯合,感染我們不去斤斤計較要付出多少,用樂意的心承擔使命,活出好見証的基督徒生活。因祢寶血的洗淨,叫我們從清潔的心,發出清潔的言語,舌頭唱出頌讚的響聲,成為活水的江河,不再專注吐苦水,因為祢是我們的生命泉源,是甜水的出處。

 

喜樂的聖靈求祢用喜樂的油膏我們的頭,使我們的福杯滿溢。我們堅信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們,並我們的家人.我們且要與弟兄姊妹們都一同進駐在耶和華同在的殿中,直到永遠。燃亮我們盼望的心燈,深知暴雨只是彩虹的序曲,黑夜多深只是黎明的前奏,遭焚毀破壞的森林必有生機再現。

我們誠心的仰望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阿們!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