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一百三十一篇例證與靈感集錦

 

【詩一百卅一1〔大衛上行之詩。〕「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重大和測不透的事,就是越過了自己分量的事,就是我們受身體的約束。奉獻叫我們順服基督,謙卑叫我們順服身體。每一個人在身體裏,各按各職,顯出各個肢體的功用,免得教會中有人退縮,有人包辦,結果就要使教會受虧損。―― 倪柝聲《初信造就》

 

【詩一百卅一1〔大衛上行之詩。〕「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人是看我們的外表,惟有神看我們的內心。人在神面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心不狂傲。一個活在神面前的人,定規多在神面前對付他的心(箴四23;十六18)。神賜恩給謙卑的人,阻擋驕傲的人。我們要多蒙神悅納,就得在神面前察看自己的存心。

   眼睛是全身的窗戶,把你心裏的情形統統透露出來。一個心裏驕傲的人,定規目中無人。

   「重大」原文意思只有「重」,是指很有份量的事。「測不透的事」是指非常奇妙的事,是一般人所不能明白的。大衛是在神面前多有啟示、多有經歷的人,但他卻謙卑說他不敢行這些事。

   我們常認為那些平常的事不值得我們去追求,我們追求那些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是可以的,但我們的動機往往有驕傲。我們該有的態度是不敢輕看小的、平凡的事。羅馬書十二章十六節說:「要彼此尊敬,不要思想高的事,倒要俯就卑微的人」(原文)。凡神所安排的都領受。不要為自己強求甚麼,爭甚麼,只願意作一個平凡的人,作一個在主手裏的人。―― 江守道《上行之詩》

 

【詩一百三十一1心和眼的問題】「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

  我們的生命,隨著年齡成長。早年成長的過程,是顯而易見的,如:幾個月不見的孩子,已經由牙牙學語,進而能說正確而完整的句子;再幾年不見,他就會下筆成文了。當然,年幼的孩子,不會記得自己長成的過程;常在身邊的父母,也覺不出來。這只能從照相的紀錄,去追尋過往的記憶。
  但有些方面的長成,就不那麼明顯了。就如戴帽穿鞋的尺碼,外人很少注意。至於心智的成長,連成績表都不能夠準確度量。畫家,音樂家,作家,他們運用彩色的改變,韻律,文風的遞邅,都沒有明顯的跡痕可尋;只有研究藝術史的人,可以判斷分析其早期作品跟晚期的差別。
  但成長的進程,到底是實在的。不過,長進到一定程度,就會步向衰退。常見英雄暮年,平常得心應手的兵器,在手中變得沉重,運使不靈了;或展閱常讀的書籍,發現字跡模糊起來。這都是時間造成的問題。
  時間常是用來衡量人成就的尺度。少年老成是稱讚的話;相反的,如果成年的人,仍然只有小孩子的心智,就是可憂的事了,作父母的,應該設法解決。
  在屬靈方面,我們也應該有長進,離開幼稚的地步,能分辨是非(來五:14)。但有人的靈命,就是偏不長進;也有的到了某一階段,就停止長進了;更有人像常青樹,雖老不衰,就如雅各,老年成熟的生命,比年輕時可愛得多了。
  在屬靈的旅程上,常見看來很有前途的人,卻沒有長到該有的身量,而早熟先衰,是最可惜的。原因是當神賜恩給他,使用他的時候,他就忘了所有的不過是從主領受的,心就狂傲起來,眼也高大了。我們都知道,水流不能高於源頭。不幸的是,人在蒙恩之後,有的就以為自己長大了,成功了,高於賜福的源頭,水流就不得不止住了。這就是高而枯乾的情形。
  正常的靈命發展,越成熟的時候,心意越謙卑。越行近聖殿,越覺得自己微小。願我們能恢復正常的眼光,看得出別人比自己好,稱讚與我們同行的人。同時,對於自己,就再也不敢那麼自信;不但知道有重大和自己測不透的事,而且知道自己所知道的很少,舉起頭來,學習仰望主,心在裏面“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懷中”(詩一三一:2),才不至錯誤悔恨。── 于中旻《詩篇箋記》

 

【詩一百卅一1美國有一位鋼鐵大王,名叫加尼奇,他出生於貧窮的家庭,自幼沒有受甚麼教育。以後自己設法補習,努力自修,因他天資聰敏,竟成了有學問的人。加上殷勤工作,生活儉樸,事業日漸發展,終於一躍而成富翁。他曾捐一筆鉅款,在英國建立圖書館。一次他去英國蘇格蘭旅遊,受到隆重的歡迎,而且有四個大學聯合舉辦歡迎會,設宴招待他。這時加尼奇趁機發表談話,訴說他成功的經過,贏得許多人的羡慕、尊敬、讚歎。他得意忘形地說:「現在我樣樣都有了,這都是我一手造成的,你們看我還缺少什麼呢?」大家聽此驕傲的話,都默然無聲,不好意思批評他,其中有一位大學教授笑著說:「恐怕你還缺少一樣吧!謙卑的心。」——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syncBible ref=131:1-2>

【詩一百三十一1-2  我的心不狂傲,只是有的人太笨,讓我不耐煩──這可是你的心聲?】驕傲來自高估自己而低估別人。這使我們盛氣凌人,也使我們渴望更多的注意和讚賞。相形之下,謙卑會使我們把別人放在第一位,使我們喜歡神在我們生活中的引導。這樣的滿足給了我們安全感,我們也不必向別人證明甚麼。就讓謙卑和信心影響我們,並給我們事奉神和幫助他人的力量和自由吧。──《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一百三十一1~3平靜安穩仰望神】「耶和華阿!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靜安穩,好象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以色列阿!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

世界上沒有一個團體,像主的教會那樣安靜守秩序、服權柄,離了這個準則的聚會,就很難有神的祝福。凡是能為主作見證的教會,大都是非常安靜有秩序,且服權柄的,這是個事實,這是合乎主在宇宙中安排的秩序的。

所以要蒙福的人,必須得學習安靜(其實安靜就是敬虔的主要表現),守秩序順服從聖靈在教會中所顯的權柄,這是很重要的。

凡是一個失去安靜的人是很難進到敬虔地步的,失去敬虔的心,又怎能蒙神祝福呢?

如何保持心的平靜與安穩:

1、輕視自己的生命,不要過於注重自己,這就可少憂慮、少悲情、少恐懼了。

2、要保守心的聖潔,不能有罪在心中。

3、多思念主的恩、主的愛。

4、仰望天家。

人應該多思想摩西在山上神所吩咐他的樣式,可是有誰肯像摩西一樣在山上,在耶和華面前俯伏四十晝夜呢?因此人雖然盼望,卻仍得不著神的指示。

人都渴慕像以利亞的能力、權柄,可是有誰肯順服神、隱藏在基立溪旁,離開人群,單獨親近神,並過著極簡樸的生活?又有誰肯像他一個順服主,親居在撒勒法寡婦家裡,過著體恤、安慰人的生活?

工作的能力,不過是一時的,但得能力的源頭、條件、原因都是長時期操練,積蓄成功的,建造聖殿的材料是多年才準備好的。

 “又要立志作安靜人,辦自己的事,親手作工,正如我們從前所吩咐你們的。”(帖前四11)—— 李慕聖《晨光》

 

【詩一百卅一2「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

   本節是謙卑的秘訣。「我的心平穩安靜」可譯做:「我約束鎮定我的魂」。為甚麼我不驕傲呢?因為我已約束鎮定我的魂,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裏。

   孩子斷奶的時候總會大哭大鬧,是一段很難過的經歷,但等到斷過奶,再躺在母親的懷裏,他就不再盼望這個奶了。我們的魂是最活動的,一直在那裏盼望神用恩典來滿足我們,但有一天十字架要在我們的魂裏作破碎的工作,這個就是斷奶。不但世界的奶要斷,連屬靈的奶(恩典)也要斷。當人起來否認自己,拒絕自己的情感、心思、意志,不為自己求恩典的時候,這一個人的光景就是謙卑的。所以謙卑的秘訣乃是接受十字架的破碎,沒有了自己。―― 江守道《上行之詩》

 

【詩一百卅一2】「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

最大的教師也得向小孩童學習!主耶穌曾叫一個小孩子站在當中教導我們。大衛就是從嬰孩的身上領悟到這細嫩的觀念。

一個幼嫩的嬰孩從母親懷中長大,喜歡在母懷裡。但是斷奶的時候到了,在東方常延遲這個時期,幼兒不能習慣這種轉變,很不喜歡用匙羹來吃食。他就會大聲痛哭,手舞足蹈,不知道這種轉變使他自立,使他進到更真實的人生,最後仍必常回到母親跟前,得她照顧與祝福,以後脾氣過去了,不再哭泣,只剩下幾聲喘息,眼淚還在面頰上,表明暴雨剛過去,嬰孩整個人安靜下來。

我們也是這樣,曾倚再人力與人為安慰的胸懷。現在神剛強與智慧的手,輕輕把我們推開,要我們轉向另一種慰藉的源頭。起初我們拼命抗拒,又哭又鬧,但是保惠師來到,要我們安靜下來,好似仍在父神的膝上,祂指示我們永不錯誤的愛,最後我們真的寧靜了,懷著希望歸向主。我們不再一味地依賴,也可自行吃食,且有忍耐與喜樂,我們不需以奶來滿足了,可以吃肉,心竅更習練得通達。──邁爾《珍貴的片刻》

 

【詩一百三十一2先靜後動,多靜少動】「我的心平靜安穩,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

在動中忙亂的人,是不容易看到他的純潔的,只有能靜的人才會看出自己純潔的程度。如同水一樣,當他在流動時,人們很難看出他是否混濁,甚至是極混濁或渣滓沉澱不純不潔的。

如果我們要追求聖潔,就得多注意修養,少去搞外面的活動;因為當你忙碌奔波應酬人時,你的不純不潔就會隨之出現。可是往往你卻沒有知覺,即或有人給你指出來了,你也很難於接受,一個動中的人,想要聖潔是很難的。

只有當我們安靜在主腳前時,才會在主的光中看出自己的渣滓來。在靜中的人認識自己的不潔不純,比一個在動中的人,不肯承認自己的污濁、骯髒是要有義的多了。在神看來,靜中的認識要比動中認識有義,更容易蒙恩。

所以我們不能只顧外面的忙碌,而忽略了裡面的靜修。

主在地上時,他常是喜歡在百忙中逃出來到曠野(安靜的地方),去禱告,有時甚至整夜禱告,而不至過於忙亂。他不願糾纏在人群裡,他要多與天父親近,然後再從天父那裡得著力量去應付外面的忙。

我們應該是從靜中取動,不應該是動而無靜,只動無靜的人永遠也作不好主的工作。主是要人先靜後動,多靜少動;他不願人動而無靜,或動後再靜。實際說來,一個不會靜的人,永也不會從己得力而動。真實有效的動,乃是從大靜中得著動力的。

 經上有話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   詩四六10—— 李慕聖《晨光》

 

【詩一百卅一3「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

   一個對自己絕望的人,才會仰望神。我們如果對於自己還有盼望,就不能把我們的盼望寄托在神的身上。一個人在神面前學了謙卑的功課,沒有了自己,他就能幫助神的百姓來仰望神,把教會帶到神面前去。―― 江守道《上行之詩》

 

【詩一百卅一3信賴】曾有一位元少年人從小就認識神,他說他認識神有三件事:一是認識神是有耳朵的,會垂聽人的禱告。二他認識神是會說的,聖經是神所說的話。三他認識有手會做事的神,因為神怎樣說怎樣行出來,完全照著應許行。——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詩一百卅一篇總論】本篇詩的重點是「謙卑的心」。這首詩很短,一個謙卑的人,話定規不多,只要夠發表他的意思就好了。

   謙卑是從破碎產生出來的,凡在神面前沒有經過破碎的,在他的身上就不懂得甚麼叫作謙卑。人天然的謙卑是不能長久的,掃羅在開始時很謙卑,等到他王位穩固以後,他的驕傲就顯出來了。在人群中雖有驕傲、謙卑的比較,但嚴格說來,在人天然的生命裏,根本沒有謙卑這個美德。我們發脾氣就是因為驕傲。我們的驕傲受傷了,結果就是發脾氣。我們沒有一個人不會發脾氣。

   謙卑是從主那裏來的,因為主的心腸就是謙卑(腓二章)。謙卑就是倒空自己,謙卑就是沒有自己。一個裏面滿了基督的人,用不著盡力去謙卑;他謙卑的時候,也沒有感覺,因為他沒有自己的感覺。謙卑乃是被神擊打,藉著傷痕,藉著破碎,基督的靈就組織在我們身上的。―― 江守道《上行之詩》

 

【懷恩早禱】

1 〔大衛上行之詩。〕耶和華阿、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2 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

3 以色列阿、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

 

我們一心信靠的至尊天父上帝,感謝祢讓我們滿足地躺卧在祢懷中渡過漆黑的一夜,清早起來我們先屈膝謙恭地跪在祢的面前禱告,求祢賜我們滿足的平靜和安穩的心境,使我們重新得力;在祢的保守及看顧下,叫我們不再像嬰孩般饑餓哭啼的呼喊,除去我們煩噪不安的憂慮。

 

超乎萬名之名的主耶穌,讓我們安穩在祢手中,在穩在祢懷內,因祢慈愛的覆翼,不再受虛假的渴望與恐懼所束縛,讓我們掌握今天,由心活出生命的果效,活出心悅誠服、以神為樂、別無所求的一天,因為一切的好處都不在祢以外。

 

聖靈求祢充滿我們的心,致令再沒有空間容納污穢的慾望和盛載負面的思想,使野性和狂傲的心靈馴服下來,感動我們的眼目專注仰賴耶和華,不靠自己的聰明,在今日所行的一切事上,都不會輕舉妄動,在祢微聲的指引下看透世事,活出盼望和祝福別人的見証。

禱告奉主耶穌的聖名求。阿們!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