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十篇短篇信息

 

目錄:

大衛懇求神審判惡人的禱告(楊震宇)

被欺壓者的呼求(劉銳光)

看見了不以神為神的人(朱韜樞)

由埋怨到歌唱(1~18)(臺北靈糧堂)

惡人與義人(十篇1~18)(臺北基督之家)

神啊!你為何隱藏?(10)(香港讀經會)

 

 

大衛懇求神審判惡人的禱告(楊震宇)

 

鑰句:為什麼隱藏?

背景《詩篇》第十篇雖然沒有詩題,但從本詩與第九篇的緊密關係看來,作者很可能也是大衛。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本篇與第九篇原是一首詩歌,因為(1)有些希伯來古抄本與七十士譯本將兩篇合成一篇;(2)兩篇均論惡人,並且在語氣和結構上都很相似;(3)第九篇結束時用細拉,而詩篇第十篇沒有標題。然而兩篇詩的內容很不同,第九篇是詩人因蒙耶和華的拯救而感恩,但第十篇是詩人因惡人的行為而哀訴。本篇論惡人。馬丁路德曾說:「照我的判斷,沒有一篇詩論到惡人的心思、態度、言行,感覺與命運,像這篇這樣的逼真,詳細與明顯的。」奥古斯丁認為這是描寫敵基督者的詩篇。

提要:本篇是大衛懇求神審判惡人的禱告。在這首祈求的詩裏,大衛先描述自己在最需要神説明的時候,祂卻似乎不理睬。接著,他詳述惡人的驕橫傲慢,輕慢神,滿口咒駡、詭詐、欺壓,殺害無辜,似乎確信神永不會看見;然後,他求神起來,垂顧困苦之人,並打斷惡人的膀臂;最後,他信心的宣告──耶和華永遠為王,為受欺壓之人伸冤。全詩分為四段:

()詩人向神的哀訴(1)──神為何隱藏;

()詩人因惡人而憂傷(211)──驕橫傲慢,輕慢神,滿口咒駡、詭詐、欺壓,殺害無辜,似乎確信神永不會看見;

()詩人向神的呼求(1215)──求神起來,垂顧困苦之人,並打斷惡人的膀臂;

()詩人信心的宣告(1618)──耶和華永遠為王,為受欺壓之人伸冤。

註解:「噴氣」(5) ──大概為俗話,指嗤之以鼻,瞧人不起。依照當時東方人的風俗,面對著人噴氣是一種極大的侮辱。

鑰節:【詩十1】「耶和華阿,你為什麼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為什麼隱藏?」

鑰點:在這首詩裏,我們看見「惡人」的驕橫、自誇、貪財、輕慢、咒罵、詭詐、欺壓、毒害、奸惡、殺害、埋伏、輕慢等等,與神的觀看、報應、幫助、打斷、追究、知道、伸冤,成了強烈的對比。本篇最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大衛心境的轉折;他藉著禱告,由埋怨、不滿,到讚美、稱頌。他開始禱告時,心中惶惑的一再問「為甚麼…為甚麼」,埋怨神好像袖手旁觀,甚至隱藏不管惡人的猖獗。然後他直接呼求神起來拯救困苦人,審判那些傲慢的惡人。很奇妙地,到了第14節,他語調轉變;雖然惡人仍未遭神的審判,他因著信心誇勝,並且進一步宣告:「耶和華永永遠遠作王」。這篇代求的禱告教導我們,不管環境多惡劣,內心感到對神有多少失望和埋怨,可以來到祂面前,將內心真實的感受,都一一傾述在祂面前,直到祂回應了我們的呼求。

今日鑰節提到「為什麼許多聖徒在患難之中,就是在煩悶,困難重重波折,甚至絕望的時候都會問:「神阿!祢在那裡?」「祢為什麼不理會我的困苦?」「祢為什麼不介入我的苦難中?」「祢為什麼在最重要的時刻,不插手拯救,卻隱藏起來?」約伯、以利亞、耶利米,哈巴谷……等也都曾如此向神真誠的表達他們的感受。雖然大衛一再問「為什麼為什麼」,但他卻沒有停止禱告。藉著禱告,我們看見大衛心境的轉換,他由心中充滿疑惑,禱告直到認定神是王,並且深信神必聽禱告,也必會有所行動,眷顧那些「謙卑」、「無依無靠」的人。這是多麼奇妙的改變!親愛的,當你感到困苦、孤單、壓抑的時候,坦誠地向神禱告,直到你將對衪的疑惑、失望、惶惑、甚至埋怨,轉換成讚美吧!

「讚美主總是好的,能使白晝歡樂,使星夜光明。使勞苦變為輕省,使憂傷得以化解。」──司布真

默想:親愛的,縱使今日惡人的惡行依然猖獗,但你是否仍相信「耶和華永永遠遠為王」?你是否仍相信神是公義和憐憫的,祂終必會施行審判?讓我們繼續憑信心禱告!因神已經看見了我們的景況,已經知道了我們的心願,已經聽見了我們的呼喊,祂也必應允我們的禱告。

禱告:神啊,不管環境多險惡,內心感受多少的失望和不滿,我仍然願來到祢面前,向祢傾心吐意,直到靈得著自由,由埋怨到讚美。阿們!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被欺壓者的呼求(劉銳光)

 

    世上常有惡人,他們橫行霸道,欺壓弱小。被欺壓的人無力反抗,別人幫不了,甚至連政府也幫不了,他們的出路,也是最好的出路,就是向神禱告,倚靠神。
. 惡人的惡行  (v.1-11)
     
曾遭惡人欺負過的人也許會認同詩人所描述的,惡人真是橫行霸道。
 1.
壓迫人  (v.1-2)
     
「惡人在驕橫中,把困苦人追得火急」。也許是因為神沒有即時的討罰吧,惡人時常壓迫人,向人討債,向人勒索金錢,而且火急地追討,使人走投無路,苦不堪言。他們橫行無忌,辦法多多,向人收保護費,放高利貸,使人陷在他們的網羅中,無法自救。
 2.
不怕神  (v.3-4)
     
「惡人以心願自誇,貪財的背棄耶和華,並且輕慢祂」。也許是因為神沒有第一時間干預,他們就得心應手,以致心驕氣傲,眼中不怕神,心中也沒有神。他們以為神不會追究。
 3.
自大狂  (v.5-6)
     
「他心裡說,我必不動搖,世世代代不遭災難」(v.6)。也許是因為神沒有即時阻擋,以至他所作的都順利,故常自高自大。雖然神的審判公義準確,他也不放在眼內。至於反對他的人,他都向他們噴之以氣,看不起他們,他認定他的江山穩如泰山,永不動搖。這樣的人自高自大成狂,氣焰高張,人一時莫内他何。
 4.
無惡不作  (v.7-11)
     
「他心裡說,神竟忘記了,他掩面,永不觀看」(v.11)。惡人以為神必不理會,永不干預,因此無惡不作。他們的口惡毒,他們埋伏害人,專找機會謀害人,並且專向無力者下手,行為卑鄙至極,令人切齒。
     
不幸落在惡人手下的人,常感無奈!你可能正是其中的一個。
. 呼求神  (v.12-19)
     
惡人雖然眼中沒有神,也不怕神,但我們自己可不要忘記神,祂是我們的出路!
 1.
求神興起
     
我們可以求神起來對付惡。
     
神看見(v.14)。惡人以為神不理會,不追究惡。其實神是看見的,祂知道一切,祂看得一清二楚,祂只是在等候機會吧了。祂看見誰在作惡,也看見人怎樣作惡,人的惡不能在祂面前隱藏。
     
祂追究。惡人以為神不會追究,所以任意妄為。其實神必定追究一切的惡,祂絕不放鬆,一定會尋根究底(v.15),因為祂是公義的。那些行惡的外邦人受到懲罰就是明顯的例證(v.16),故其他的惡祂也必追討。
     
放心吧,你受的欺淩,神必為你伸冤。
 2.
求神看顧
     
們可以求神看顧,幫助。
     
神幫無靠者(v.14)。無依無靠的人倚靠神,神向來就必幫助。
     
有財有勢的人可以倚靠他們的財勢解決困難,但無依無靠的人倚靠神,神就成他們唯一的倚靠,而祂也喜歡幫助這樣的人。
      
神助謙卑人(v.17)。神知道,也聽見謙卑人心裡的禱告,也必成就他們的心願。所謂謙卑人其實就是困苦人,人因為困苦而落到卑微的地步。說話無人注意,人微言輕,被人輕看,求助無門,心中滿了悲歎。個中苦情又有誰知?神阿!只有你才能幫助他們,聽他們的禱告,像你聽在埃及的以色列禱告一樣,救他們脫離水深火熱。聽他們的禱告,像你聽那只剩一把面,只有一點油的撒勒法的寡婦一樣,使他們絕處逢生,因為你是憐憫弱小人的神。
―― 劉銳光《詩篇默想》

 

 

看見了不以神為神的人(朱韜樞)

 

  第一節,「耶和華啊,你為什麼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為什麼隱藏?」這裡,詩人先抓住耶和華神的「小辮子」。他說,「神啊,你到底在作什麼?你知不知道,那些信了你又不把你當神的人在作什麼事?你為什麼站在遠處?愛你的人這麼倒楣的時候,你為什麼躲起來?」好像他是埋怨神,「神啊,你難道不管了嗎!?」兩個人同時得救,同時聚會,一個很愛主,一個不以神為神而且去愛世界。有一天,兩個人再見面,一個是開一部豐田老汽車,另一個是開最新出廠的英國勞斯萊斯汽車。這個時候,那愛主的就會禱告,「耶和華啊,你為什麼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為什麼隱藏?」他裡面不太平衡了,「你這個神是怎麼作的?天下哪有作神作成你這個樣子的?」

  第二節上,「惡人在驕橫中把困苦人追得火急」。他說,「神啊,惡人在驕橫中把困苦人追得火急,他用勞斯萊斯來逼迫我的老豐田啊!我跟他在一起,他就不能上我的汽車,非得我上他的汽車!」第二節下,「願他們陷在自己所設的計謀裡」。空空空,凡事都虛空,人搞了一輩子,到末了連躺的棺材都是空,沒有用。

  第三節,「因為惡人以心願自誇;貪財的背棄耶和華,並且輕慢他。」惡人說,我有一個心願,什麼心願?我不顧神!這就叫「輕慢神」。我有前途,我有事業,我有我的生活方式,我有我的嗜好,我有我的娛樂,我有我的養生之道,我有我的發財路。所以,我要輕慢我的神,我要以我的心願自誇。你要注意,一個有神的人,千萬不要以自己的心願自誇,要以愛神的心願自誇,要以尊崇神的心願自誇。詩人說,「這裡有一班人,他們輕慢神,卻以他的心願自誇。」第一,他們是貪錢的。你有沒有注意,錢真是厲害!為什麼人不要神?第一個,就是錢!貪財的,他就背棄耶和華。他要錢,他就沒有辦法作一個愛主的人。第二個,惡人面帶驕傲。

  第四節,「惡人面帶驕傲,說,耶和華必不追究;他一切所想的都以為沒有神。」惡人說,我知道有主,但是我的主不會追究的。就算有神,神也管不了這麼多了。發財的人很多,難道每個發財的人都得出車禍?所以他說,神管不了這麼多!惡人,不以神為神的人,不單是貪財,而且是驕傲。

  第五至六節,「凡他所做的,時常穩固;你的審判超過他的眼界。至於他一切的敵人,他都向他們噴氣。他心裡說:我必不動搖,世世代代不遭災難」。哦,不可思議,你覺得跟隨主的人才應該穩固嗎?詩人說,不不不,不要主的人才穩固。凡是那些愛主的,把一切給主的,想賺錢的都很倒楣,好像主就是不讓他穩固;倒是那些不要主的,把主放在一邊的,追求世界的,反而很發達,凡他所作的,時常穩固。「你的審判超過他的眼界。」這一句話說得很屬靈。詩人對神說,惡人沒有看見你的審判,遲早你要審判他們的。這些詩,不管屬靈不屬靈,你不能不愛,的確寫的好。

  第七節,「他滿口是咒罵、詭詐、欺壓,舌底是毒害、奸惡。」你看,第一個是貪財,第二個是驕傲,第三個是穩固,第四個是滿口咒罵、詭詐、欺壓,舌底是毒害、奸惡。你注意,咒罵不一定詭詐,詭詐不一定欺壓,欺壓不一定毒害,毒害不一定奸惡。一共有五層。咒罵,認真說,是最普通的一種對人的傷害。譬如對人說,「你該死?」這就是咒罵。但是,咒罵不一定詭詐。詭詐是什麼呢?你該死,我得想一想怎麼叫你死。什麼叫欺壓?我想個方法叫你活不下去!舌底是毒害、奸惡,意思就是我一切的毒害、奸惡不說出來。我一邊跟你握手,我一邊在裡面說怎麼逼死你,這就是毒害,甚而是奸惡。

  第八節,「他在村莊埋伏等候,他在隱密處殺害無辜的人。他的眼睛窺探無倚無靠的人。」。哦你看,一個不以神為神的人,開頭只不過是愛錢,錢賺多了之後,他就驕傲,驕傲就產生穩固,穩固就產生咒罵,咒罵就帶進詭詐,欺壓,毒害,奸惡,末了,就變成殺害,就變成窺探,或者說俘擄,把那些無依無靠的人抓過來了。

  第九節,「他埋伏在暗地,如獅子蹲在洞中。他埋伏,要擄去困苦人;他拉網,就把困苦人擄去。」那些沒有找到職業的弟兄姊妹,不是常常給人擄去嗎?我聽說有一個在歐洲得了碩士學位的聖徒,到了加拿大以後,去作服務生,一個小時才幾塊錢,這就是「把困苦人給擄去」。這樣的人壞透了,一個人若有神卻不以神為神,到後來他生活的操守,會墮落到極點,是不可思義的。

  第十至十三節,「他屈身蹲伏,無倚無靠的人就倒在他爪牙之下。他心裡說:神竟忘記了;他掩面永不觀看。耶和華啊,求你起來!神啊,你舉手,不要忘記困苦人,惡人為何輕慢神,心裡說:你必不追究?」惡人傷害人,他心裡說什麼呢?他心裡說「神竟然把這個忘了!我不是佔了人的便宜嗎?我不是也沒倒楣嘛;我不是吃了一個人,我也沒有倒楣嘛;神把這事都忘了,祂掩面永不觀看」。現在詩人又發表他的感覺了,「耶和華啊,求你起來!神啊,你舉手,不要忘記困苦人,惡人為何輕慢神,心裡說:你必不追究?」這都是他的自言自語。

  第十四節,「其實你已經觀看,因為奸惡毒害,你都看見了,為要以手施行報應。無倚無靠的人把自已交託你;你向來是幫助孤兒的。」他胡言亂語,卻在不知不覺中講了一句真話,「神是幫助孤兒的」。他裡面講了一大堆抱怨的話,神好像不太理他。但是末了,他又講了一句真實的話:人把自已交給你,你就幫助他了。

  第十五至十六節,「願你打斷惡人的膀臂;至於壞人,願你追究他的惡,直到淨盡。耶和華永永遠遠為王;外邦人從他的地己經滅絕了。」我很喜歡這樣的詩。你有沒有注意,我們常常也這樣禱告。比如說,有個弟兄喜歡講道,但是老輪不到他。他就禱告,求主使那位常講道的弟兄生病,好讓他有機會講道。基督徒什麼花樣都有的啊。就連帶人得救也是這樣。一個人得救,常常是許多弟兄們配搭的結果,有的人接觸了,有的人傳福音了,有的人施浸了,有的人帶他進入教會了。但是到後來四個人輪流邀功,你看這像什麼樣的人,不像人啊。人是很可怕的,人在一切所做的事上,會不知不覺就不以神為神了。

  末了,第十七至十八節,「耶和華啊,謙卑人的心,你早己知道。或者你早己聽見。你必預備他們的心,也必側耳聽他們的祈求,為要給孤兒和受欺壓的人伸冤,使強橫的人不再嚇他們。」以神為神的訣竅在於謙卑,一個謙卑的人就是一個以神為神的人。這兩節說,如果主沒有作什麼事,只是因為時間還沒有到。主是為著你來作事,主不是為著報應來作事。主若覺得你還需要學習,祂就不作什麼。這實在是很真實的描述。

――朱韜樞《詩篇中的神聖經歷(卷一)

 

 

由埋怨到歌唱(1~18)(臺北靈糧堂)

 

「耶和華,你為何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你為何隱藏?」這種經歷與感受,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人生過程中,你可曾看見惡人欺壓弱小,神卻不出面干預?你可曾在危急關頭求告神,可是神好像袖手旁觀,甚至隱藏不管?許多人的信心因此絆跌。但我們如何能在這可怕的境遇中堅立呢?這正是本篇詩篇教導我們的。讓我們學習大衛抓住神,傾心吐意的禱告。不管環境多險惡,不管對神有多少疑惑,仍然來到神面前,與祂對話,將我們的埋怨、不滿、心中的希望,都一一陳述在祂的面前,禱告、禱告,直到天開了。

禱告的功效實在奇妙,它能使人瞭解暗中的奧秘,解脫心中的痛苦。因為神的聖靈,最能在誠心禱告的人心中工作。人若能在萬事中參透神的奧秘,心中的重擔自然脫落。大衛借著禱告,疑問無形消失,他不再問「為甚麼…為甚麼」,他也不再認為當義人落在患難中的時候,神為甚麼站在遠處或隱藏,他現在說:「其實你已經觀看…你向來是幫助孤兒的!」雖然他一直禱告到末了,惡人仍未遭報,但大衛已不再恐懼焦燥了,他在惡劣環境中,可以高聲稱頌;「耶和華永永遠遠作王」,這是多麼奇妙的改變。

借著禱告,神或者在環境上為我們將紅海分開,或者神在環境上不顯動靜,卻將我們的靈眼打開,讓我們看見「神已經觀看」(14),看見「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林後四8),看見祂是幫助我們的,是我們可以交托倚靠的。

默想

我對神還有甚麼懷疑、埋怨嗎?把它們誠實的傾吐在神面前,神願與我們對話。

回應

主啊!我將我內心真實的感受陳明在你面前,請你為我解開一切疑惑、重擔,使我在你面得得釋放。謝謝你!

 

 

惡人與義人(十篇1~18)(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在詩篇中詩人不斷提到惡人與義人,惡人是神所憎惡的,義人是神所喜愛的。我相信當審判的時候,我們都希望我們被歸類為義人。而惡人與義人有何不同呢?我們從這篇詩篇一起來思想:

3節告訴我們惡人就是自誇的人,以自己的心願自誇的人,認為自己心裡所謀算的,靠他自己就能完成。而義人乃如第17節所說的是謙卑的人,是一個知道自己不能,而把自己的心願帶到神面前的人。這篇詩篇三次提到「無依無靠的人」(81014),義人就是那不倚靠任何人、專心倚靠神的人!你是一個倚靠自己的人?是一個倚靠人的人?或者是一個專心倚靠神的人呢?

3節又告訴我們,惡人是背棄耶和華的人,因貪財而背棄神的人。在今天這個世代也有許多的基督徒因著貪財而背棄神,不再追求神、不再愛神,甚至也不再遵行神的話語。貪財真是萬惡之根,求主救我們脫離貪財的網羅!

3節還告訴我們,惡人是輕慢神的人。他們如何輕慢神呢?第4節說,一方面他們常覺得自己所行的惡,神必不追究。這就是輕慢神!敬畏神的人必定相信神是公義的,神必照我們所行的審判我們,以至於他們謹慎自己一切所行的!而另一方面第4節又提到輕慢神的人「他一切所想的都以為沒有神。」今天也許有人雖然相信宇宙間有一位創造萬物的神,但往往他們卻是「無神論」的人。因為他們心中所想的人生目標,心中所想的行事為人原則都沒有把神放在心裡!義人乃是凡事以神為中心、以神為目標、以神為依歸的人!願我們都成為這樣的義人!

回應:主啊!我願意成為一個把我一切的謀算交托給禰的人,求禰救我脫離貪財的網羅,也求禰使我成為一個凡事以禰為中心,為目標的人!

禱讀:詩篇十篇17

17 耶和華啊,謙卑人的心願,禰早已知道。禰必預備他們的心,也必側耳聽他們的祈求。

 

 

神啊!你為何隱藏?(10)(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賜我屬靈的眼光,讓我在任何景況中,都能看見你 「其實」(14)已有你的作為和預備。

 

這詩篇接續詩篇第九篇的主題,只是詩人面對更深的困苦(2)。詩人在困境中不但看不見神公義的彰顯,反而眼見惡人當道,他們狂傲自恃,目中無神(3461113)。在這樣的情況中,詩人實在有很多的掙扎和疑惑,為何神竟然眼見邪惡而不理呢(1,站在遠處)?為何神竟然隱藏而不顯出祂的公義呢?在烏雲蔽空的日子中,當邪惡好像得勝之時,跟隨神的人很容易就落在迷茫的深淵中。為何公義的神竟然隱藏起來?當年先知哈巴谷也曾有過這樣的掙扎:「你眼目清潔,不看邪僻,不看奸惡;行詭詐的,你為何看著不理呢?惡人吞滅比自己公義的,你為何靜默不語呢?」(哈113) 這也是當時詩人的掙扎,他實在不明白神為何 「不追究」(4)惡人所行的奸惡,也不審判惡人(5),卻容讓惡人追迫困苦人(2),殺害無辜的人(8),擄去困苦人(9),並傷害那無倚無靠的人(10)。但詩人以信心眼睛看到在烏雲之上仍有太陽,神仍永永遠遠為王(16)。

14節是全詩的轉捩點。「其實」(現代中文譯本翻成「但」)這詞表達了另一種眼光,和先前的看法完全不同。在第113節中,詩人乃是以人的眼光來看,自然他只看到世界的不公,但從第14節他就回到神面前,以信心的眼光見到神仍在掌權,神必定會施行公義,為謙卑和受欺壓的人伸冤。

在《無語問蒼天》(Disappointment with God)一書中,作者探討苦難的問題。他嘗試回答三個問題;就是「神是否沉默呢?」、「神是否隱藏呢?」、「神是否不公呢?」在面對困苦和不公的事情中,人難免會提出這樣的質疑。很多時候在教會中,我們不太敢提出這些「不敬」的問題。但詩人卻是敢於提問,因為信仰對詩人來說,不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生命的中心,所以必須以心靈誠實來面對其中的張力和矛盾。苦難和不公是人生中最常有的體驗,故此信徒是不能,也不應逃避這種張力和表面上的矛盾。求神藉這些張力來驅使我們心靈的眼往上望,以致我們的信仰能深化,生命能紮根在永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