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十三篇短篇信息 目錄: 求神安慰憂患的人(楊震宇) 被遺忘者的凱歌(劉銳光) 看見自己而聯於神(朱韜樞) 求你(十三1~6)(臺北靈糧堂) 從歎息到歌唱(十三篇1~6節)(臺北基督之家) 認識神的慈愛(詩13篇)(香港讀經會) 求神安慰憂患的人(楊震宇) 鑰句:我要向耶和華歌唱 背景:《詩篇》第十三篇是「大衛的詩」,交與伶長,很難確定何時寫的。有聖經學者認為本篇詩是大衛逃避掃羅,流亡到非利士境內時寫的(撒上二十七1~2)。從詩歌的哀訴,我們可以了解大衛的處境是非常的艱難。他被敵人追逼,在絕望中,而發出四次的質詢:「要到幾時呢?」但在本篇的結尾,他因仰望神就得大喜樂,從哀嘆到感恩歌頌。大衛心靈轉折的過程,值得我們深思默想。 提要:本篇是大衛由哀嘆轉成感恩的禱告。在這首求告的詩裏,大衛伸訴神的不顧;然後,他哀求神看顧;最後,他信心的宣告,堅定對神的倚靠,而喜樂向神歌唱。全詩分為三段: (一)大衛的哀訴(1~2節)──伸訴神掩面不顧,並四次問「到幾時呢」; (二)大衛的禱告(3~4節)──求神看顧,免得沉睡至死、仇敵誇勝、信心動搖; (三)大衛的感恩(5~6節)──靠神喜樂,向神歌唱,因神恩待。 鑰節:【詩十三5~6】「但我倚靠你的慈愛,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樂。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他用厚恩待我。」 鑰點:本篇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大衛劇烈的轉變過程:「哀訴」→「禱告」→「感恩」。他因著禱告,心得盼望和安慰,而使他由絕望的深淵,升至喜樂與信心的頂點。大衛因為長年遭受掃羅的追殺,遭遇到許多的苦難。在艱難的困境下,他內心困擾,因而三番四次地「哀訴」:「要到幾時呢?」但他在絕望中「禱告」,求神看顧他、應允他。這是他的轉機。由此可見「禱告」是多麼的重要,而且是不可缺少的。大衛因藉著懇切的「禱告」,重新恢復了對神的信賴,便從憂愁變成喜樂,從埋怨變為感恩,從歎息轉成歌唱。因此,在本篇的結尾,他勝過了憂傷沮喪和恐懼,以信心唱出得勝之歌,而從「哀訴」轉變到「感恩」。 今日鑰節提到「但我。」這篇禱告中,最重要也最寶貴的一個字就是「但」(But)。從詩歌的哀訴,我們可以了解大衛的處境是非常的艱難。他感到耶和華忘記自己和不顧他,一口氣提了四次說:「要到幾時呢?」「但」他哀求神的看顧,給他希望和力量,免得仇敵向他誇勝。並且雖然在痛苦絕望的景況下,仇敵的升高(得勢)叫他難受,「但」他因仰望神,相信祂的慈愛和拯救,叫他可以喜樂地向神歌唱。然而,難處使「我心籌算,終日愁苦」(2節),或是「但我倚靠你的慈愛」呢? 此外,也請注意5~6節中,大衛用「我…祢…祂」,描述了他(我)恢復了與神(祢)密切的關係,並且他能向人見證神(祂) 的「厚恩」。你與主的關係是否也如此密切呢? 【輪椅上的歡唱】羅勃特布魯斯講了下面的故事:「有一天我在一條繁華的街上走著,忽然聽到有人吟唱頌歌。他的聲音很甜,即使在嘈雜的車聲之中仍然清晰可辨。當我走到那人的跟前,發現他竟是一位失去雙腿的人,他用手轉動輪椅慢慢前進。我對他說:『朋友,我要你知道,任何人若聽到在你這種景況中的人的歌唱,都會受到鼓舞的。』他微笑地告訴我說:『當我不去注意我已失去的,而集中注意我所餘下來的,我便不自主的要頌揚主恩。』」 「外在的痛苦與試煉無論怎樣可怕,他仍緊緊抓住神,耐心等候祂,結果他在極端的艱困中,建立伯特利,在痛苦中向神歌詠。」──邁爾 默想:大衛的環境並沒有改變,但他轉向神,因而內心卻改變了。司布真曾說:「在神不難將黑夜變白晝,祂能將黑雲密佈天空,祂也能使天氣晴朗。所以讓我們放心交託祂,苦難終究要過去的,讓我們預先高唱哈利路亞吧!」親愛的,無論情況如何惡劣,你是否仍然藉著懇切的禱告,倚靠祂的厚恩來待你、拯救你呢? 禱告:主啊,祢從不叫人失望!環境越困難,「但我」仍藉著禱告,經歷祢的同在和救恩,便能從歎息變成讚美,從埋怨變成感恩,從憂愁變成歌唱。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被遺忘者的凱歌(劉銳光) 被遺忘是人生痛苦的事,因為他會感到孤單,失落,無助。被人遺忘是如此,被神遺忘更是如此。 看見自己而聯於神(朱韜樞) 第一至二節,「耶和華啊,你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你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2 我心裡籌算,終日愁苦,要到幾時呢?我的仇敵升高壓制我,要到幾時呢?」在第六篇,他看見自己,就說,「主啊,你不要責備我啊!」現在,他又看見自己了,就說,「耶和華啊,你忘記我要到幾時呢?」前面說,求你不要看我,這裡正好相反。第六篇開頭說,「耶和華啊,求你不要在怒中責備我,也不要在烈怒中懲罰我。耶和華啊,求你可憐我,因為我軟弱。」(1~2)現在他說,「主啊,你為什麼把我忘掉了,你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你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這裡的確說出一個原則。詩人在這個時候,多多少少是屬靈了。因為他知道,什麼時候主把我忘了,什麼時候主向我掩面不顧我了,我立刻就會有難處,我就不健康了。我記得在我初期愛主的時候,只要半年不倒楣,我一定會禱告,「主啊,你是不是把我忘了,我已經半年沒有被你打了。」主總是很快的回應我的禱告,然後很倒楣的事就會發生了。慢慢的我不再禱告求主打我,我會很注意,「主啊!你不要掩面不顧我。」補充本裡有一首我寫的詩,「求主不要向我掩面」。求你不要掩面不顧我,你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因為沒有你,我就天天替自己打算盤,這個算盤是越打越愁苦。因為沒有你,我的仇敵就越來越厲害。 第三節,「耶和華 ── 我的神啊,求你看顧我,應允我!使我眼目光明,免得我沈睡至死;」雖然他是這麼困苦,但是他沒有說,「主啊!你救我,打我的仇敵,叫他們死了算了。」他說,「耶和華我的神哪!求你看顧我,應允我,使我的眼目光明,免得我沉睡至死。」這個禱告太好了。他現在說,「主啊!不是我好,不是我壞,不是我順利,不是我不順利,不是我環境如何。我現在告訴你,你要叫我看得清楚啊!我若沒有看清楚你的旨意,你的心意,你的目的,你的帶領在哪裡,你自己在哪裡,我就會沉睡至死啊!」換句話說,他描述那一班作禮拜的人,是沉睡至死的。總之他說,「主啊!求你叫我眼目光明」,這個眼目一光明,就看見神,眼目一光明,就看見神的手,眼目一光明,就看見神的帶領,眼目一光明,就看見神的供備。神的所是,神的手,神的供備,神的帶領,都是因為你的眼目光明而看見的。神在你身上做了很多,但是因為你沒有神,所以神所有所做的,你都不清楚。 這裡他有個呼求。他說「我的神哪!求你看顧我,應允我,你要使我眼目光明。」你記得一句話,基督徒沒是有「倒楣」的,只有看不看得見。你看見了,就覺得「哎呀!主你真好。你的帶領真好,你手的指引真好,你的供備真好。」你若沒有看見,你就糊塗了。糊塗就是沉睡,沉睡是會至死的。作禮拜的人是會作一輩子的。週週聚,週週作禮拜,卻沒有基督。這就是沉睡至死。 第四節,「免得我的仇敵說:我勝了他,免得我的敵人在我搖動的時候喜樂。」因為我若眼睛不光明,我是走不下去的。我走不下去,我的敵人很開心,你就丟臉了。這個時候他還是記得主!他說,「你不能叫我的仇敵看見我的軟弱就喜樂。那麼神你怎麼辦?求你不要讓這事發生。」 第五節,「但我倚靠你的慈愛;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樂。」這裡不是詩篇二十三篇所說的,神為祂的名引導我走義路。這裡是說,你必須根據你的所是來帶領我,免得我的敵人因我搖動而喜樂。如果你不叫我眼目光明,我還是倚靠你的慈愛,我的心仍要以你的救恩快樂。常常我們禱告是胡言亂語的,禱告到末了,卻把神的旨意禱告出來了。他前面講了一堆,突然講出幾句話是真的了。 第六節,「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他用厚恩待我!」那你就問了,前面你愁苦些什麼?他就回答了,一節到四節是我還沒有碰見主,靈裡衰弱的時候說的。五節到六節是我參加過屬靈造就,靈裡開啟了。我靈一開,哈利路亞,什麼都解決了。但是請你注意,他有一個中心,他說,「主啊!你要叫我的眼目光明。我不願做一個平庸的人。我不願做一個沉睡的人,我願意做一個看見你,看見你的旨意,看見你的帶領,看見你的供備的人。所以我要倚靠你慈愛,我的心要以你的救恩快樂。」 我很喜歡這個成長的過程。我們要謝謝主,叫我們能這樣的成長。 ――朱韜樞《詩篇中的神聖經歷(卷一)》 求你(十三1~6)(臺北靈糧堂) 本篇頭兩節即四次重複「要到幾時呢」,尤其一開始大衛還加問一句,神忘記他難道是「要到永遠嗎」,雖然大衛經歷過不少神的拯救,但這次他卻一直沒有看見神將他從仇敵手中拯救出來,以致懷疑神已經忘記他,甚至永遠忘記他了。 由於大衛的懷疑,第2節說他就心籌算,要用自己的方法來自救,結果是「終日愁苦」,越籌算越愁苦,而且越籌算,仇敵越升高來壓制他,越看環境越喪膽,忘記仇敵高,神更高。 到了第3節,可以看出大衛因終日愁苦,已是灰心至極,兩眼無神,甚至渾身無力,終日昏沉。但第3節也是轉機,頭兩節看重的是「仇敵升高」的險境,第3節所看重的是「求你」,他的眼目開始回轉過來向著神。求你看顧我、應允我、求你使我的眼目光明,這是信心祈禱的開始。第3節的轉機十分重要,這是得勝難處的秘訣。因此,讓我們常常求神使我們的眼目光明,使我們能看見神的慈愛與救恩(5節)。大衛因著眼目光明,甚至看見原來他所忍受的「要到幾時的痛苦」,竟是神的「厚恩」(6節)!求神也如此開啟我們,使我們能從天上的高處看,使我們的憂愁可以變成喜樂,使我們的埋怨變成感恩,使我們的歎息變為歌唱。 默想 我在難處中是習慣「心籌算,終日愁苦」,或是「求你看顧,應允我求」? 回應 親愛的主,求你幫助我,在難處中選擇轉眼向你,能全心倚靠你的慈愛,內心因你的救恩快樂。 從歎息到歌唱(十三篇1~6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大衛在聖經中是一個屬靈人的標本,而我們如何知道一個人是否屬靈呢?屬靈有時不是看一個人作了多少屬靈的事、看了多少屬靈的書,而是看他遇見事情時,是否能有屬靈的反應!大衛的屬靈在於他遇見許多的事情時,都能有屬靈的反應,能有合神的心意的反應,特別是在遇見患難的時候。我們從這篇詩篇再次看見大衛遭遇患難,仇敵升高壓制他,大衛四次問神「要到幾時呢?」可見他心中甚受苦。然而我們看見他在這樣的光景中有屬靈的反應: 第3~4節我們看見大衛的禱告是屬靈的禱告。大衛的禱告不求富、不求貴、不求自私的享受,他所求的是靈性的復興,他所求的是不要讓仇敵誇勝、不要讓他因患難而信心動搖,以致「神痛仇快」!大衛的禱告是多麼地摸著神的心,弟兄姊妹們是否你的信心也正在接受考驗中,也許你也如同大衛一樣,不斷地問神說:「我的患難要到幾時呢?」讓我們如同大衛一樣禱告說:「主啊!不要讓我信心動搖,以致羞辱主的名!」這樣的禱告必蒙垂聽! 另外我們看見大衛在患難中的禱告合神心意之處,在於他並不求神立刻除去他環境的難處,他所求的是眼目光明,也就是求神開他的眼睛,使他不要被苦難蒙蔽,以至於看不見神。是的!這是多麼滿足神的禱告啊!願我們在患難中也向神求,讓我們在患難中能不看苦難,而是看見神的同在! 第5~6節我們看見大衛在患難中屬靈的反應就是,他甚至能從歎息憂愁中轉為喜樂與歌唱,因為當他想起神過去的厚恩與慈愛時,他心中就生出對神的信心來,就快樂歌唱起來了!願我們也在患難中抬頭仰望神,思想神的慈愛與厚恩,以至於我們也能從歎息憂愁中,轉為喜樂與讚美! 回應:主啊!不管我的光景如何,我一心求的,就是讓禰得著榮耀。主啊!求禰讓我不管環境如何,我的信心不失落,我能在各樣的環境中看見禰的同在、看見禰的慈愛與厚恩必不離開我,以致我能以讚美戰勝仇敵! 禱讀:詩篇十三篇3~4節 3 耶和華─我的 神啊,求禰看顧我,應允我!使我眼目光明,免得我沉睡至死; 認識神的慈愛(詩13篇)(香港讀經會) 祈禱: 聖靈啊!求你每日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心裡,使我心中有力量剛強起來。 這是一首哀歌,詩人正陷於被仇敵追趕(2、4)、且身患重疾的處境中(3),詩人感覺神好像忘記和遺棄了他(1~2)。詩中他四次提及「要到幾時呢」,這是一般哀歌的寫作手法,為要表達詩人內心深沉的痛苦和掙扎,他實在不能明白慈愛的神為何竟然會遺棄祂的子民,公義的神為何容許惡人來壓制祂的百姓。 當人長期面對困難,很容易會覺得神忘記他,離棄他。同樣,以色列人在長期面對困難時,也曾落在灰心的景況中:「耶和華離棄了我;主忘記了我。」(賽49:14)神藉先知來回應他們:「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賽49:15)大衛在掙扎中,他的心靈終日充滿愁苦,得不著安寧(2)。他向神發出哀求,求神垂顧他,醫治他,不要讓惡人有誇勝的機會(3~4)。詩人生命的轉捩點在於他認定並倚靠神的慈愛(5),因著神的愛,縱然身處患難,他仍有喜樂,仍能在夜間歌唱。這就是保羅所說:「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5:3~5)有神的愛在心中,就有盼望,而盼望能帶來生命的力量,以致在患難中,也有喜樂平安。 很多人都會聽過足印的故事:「有一個人與神在沙灘上漫步,地上留下了兩雙足印,忽然四周圍的環境都變得很惡劣,當他回頭看的時候,發現沙灘上只剩下一雙足印。於是他問神:『神啊!為何只有一雙足印?為何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離開我?』神就回答:『你看清楚,這雙足印是我的,其實在你最危難的時候,我將你抱起,帶你經過。』」在困難中人真的很容易會以為神不再看顧自己,求神説明我們認識和持定神的慈愛,知道在困難中神不但沒有離開我們,祂乃是親自抱起我們走人生的道路,以致我們在其中能享有真正的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