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十四篇短篇信息 目錄: 愚頑人(楊震宇) 無神主義者的惡行(吳主光) 看見神的拯救(朱韜樞) 愚頑人(楊濬哲) 愚頑人(十四1~7)(臺北靈糧堂) 愚頑人(十四篇1~7節)(臺北基督之家) 在不信的世代中持守信仰(詩14篇)(香港讀經會) 愚頑人(楊震宇) 鑰句:沒有神 背景:《詩篇》第十四篇是「大衛的詩」,交與伶長。本篇與《詩篇》五十三篇幾乎完全相同,只在第5、6節有輕微的改動。本篇詩主要用「耶和華」,而五十三篇則以「神」為主。在羅馬書三篇10~12節,保羅曾引用本詩的前三節,來說明「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三23)。本篇我們看見大衛哀嘆人的愚昧,不單抗拒神,更迫害神的子民(1~6節);但他渴望耶和華公義的國度在地上建立起來(7節)。 提要:本篇大衛將神的真實與世人的愚妄形成強烈的對比。在這首哀嘆的詩裏,他描寫神的子民在不信神的敵對環境中的艱困處境。首先,他慨嘆普世的人如何不信神;然後,他預言惡人愚頑的結局;最後,他渴望彌賽亞的國度在地上建立起來,認定神必「救回被擄子民」,全民那時會歡欣快樂。全詩分為三段: (一) 愚妄人不認識神(1~3節)──不信有神,不行善,不明白神,不尋求神,都偏離正路; (二) 惡人壓迫義人(4~6節)──吞吃神的百姓,但耶和華要作義人的避難所; (三) 盼望耶和華的拯救(7節)──但願於耶和華要拯救祂的百姓,使他們快樂、歡喜。 鑰節:【詩十四1~2】「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事。沒有一個人行善。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神的沒有。」 鑰點: 本篇我們看見大衛從神得到啟示,拒絕神的人都是愚昧的。他們偏行己路(賽五十三6);沒有良善的生活;為人依勢欺凌;面對神的審判,他們的結局就是「大大地害怕」(5節)。今天仍有許多人提倡無神論,如尼釆的「神已死」,費爾巴哈的「神是人心理的投射」等。這些人先假定世上沒有神,從這錯誤的觀點出發,整個人生的方向和判斷跟著迷失。在我們四圍是否常出現這等人呢?願我們努力傳福音,使他們脫離愚頑,能得以尋求神,而順服神。然而無論世人如何漠視神的存在,但我們決不可作「有神的愚頑人」──以自己為中心,而生活與信仰背道而馳。 今日鑰節提到「愚頑人」,希伯來原文為「nabal」,含有「主動背叛」之意。他們全面的否定有神,而擺出一副不負責任、大膽挑釁的姿態。所以愚昧的人不是指那些愚笨、常識不足或沒有文化的人,而是指拒絕神,與神敵對的人。愚頑人的心裡說:「沒有神」,因不相信神的存在,亦不理會耶和華會否審判他們的行為,所以他們就為所欲為,行為敗壞,沒有良善,並且肆無忌憚地壓迫義人,至終過一種沒有平安的生活。當人心裏否認、拒絕、背叛神,並不等於神就不存在。因為「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2節),啟示了祂仍關心世人、在乎世人。所以祂忍耐地等待人們的明白,並且尋求祂,為了是要憐憫人、賜恩給人。 【愚頑人說沒有神】當蘇聯的太空人第一次駕駛太空船從太空安全回來,在其向記者發表談話時,曾自負的說:「我在太空中,一再留意期待能在太空中看見神,但始終都沒有看到祂,可見宇宙中根本就沒有神的存在。」對這愚拙的定論,第二天葛理翰牧師在佈道會中公開的回答說:「在紐約有一隻蚯蚓從泥土裡伸出頭來,四處張望,它始終沒有看到赫魯雪夫(蘇聯當時的總理),就自以為是的下結論說,可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赫魯雪夫的存在。」其實不是沒有神,而是愚頑人纔會說沒有神! 「沒有人敢說沒有神,除非他的心已被罪惡硬化了,不得不希望沒有神向他算帳。」──馬太亨利 默想:「心裏沒有神」是現代人普遍存在漠視神存在的心態。他們覺得內心有沒有神無關緊要,最重的要是要有金錢、地位、享受、快樂、等等,所以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跟著喪失了价值觀。親愛的,你是否亦受此影響呢?切不可作只顧今生的「愚頑人」(路十二16~21)。 禱告:親愛的主,在這不信的世代中,保守我脫離世人的愚頑,我願以信心、盼望、和喜樂為祢而活。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無神主義者的惡行(吳主光) 大綱: (一) 人心惡,人的行為也惡(14.1) 1.「內心」不信有神 2.「行為」與神相反 3.「證實」沒有一個義人 (二) 神察看證實沒有一個義人(14.2-24.3) 1.
沒有明白神的 2.
沒有尋求神的 3.
證實沒有一個義人 (三) 惡人明知故犯(14.4-14.6) 1.
他們故意不問神就吞吃百姓 2.
他們明明看見神站在義人中 3.
他們明明看見神作義人避難所 (四) 願犯罪的以色列人蒙赦罪,得救恩(14.7) 1.
願望神的救恩從鍚安而出 2.
願望神救贖犯罪被據的以色列人 3.
願望以色列最終蒙赦罪而快樂 釋經: 1) 人心惡,人的行為也惡(14.1) 14.1〔大衛的詩、交與伶長。〕 1.我們來到這(第 14 篇),論及末世大災難時,神從天上證實世上再沒有一個人肯悔改信主得救;與上一篇(第13篇)作者所呼喊的──「虔誠人斷絕了.世人中間的忠信人沒有了」,互相呼應。因為人們都支持敵基督去了;他們想要吞吃以色列。但本詩指出、惡人必不成功,因為明明看見神與以色列人同在,就大大懼怕.結果以色列得到拯救。 2.我們開始來研究本詩之前,必須指出,本詩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大衛將本詩改編成為(第 53 篇).這一點表明本詩寫得很好,大衛特別喜愛,所以改編成為(第 53 篇)。如果我們將這(第 14 篇)與(第 53 篇)作一個詳細比對,我們會發現、兩篇詩只有幾個字眼不同,和第5節完全不同,此外,其餘部份都完全相同。可能這是因為配合不同調子,而作出的更改。 3.編者文士以斯拉認為兩篇詩都有其獨特之處,所以將它們分開放在《詩篇卷一》和《詩篇卷二》兩個不同位置,為要組成兩個不同主題的信息。 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 1.「心裡說,沒有神」:讀者應該記得、(第 10 篇)也曾論及惡人「心中的話」──「惡人以心願自誇.……面帶驕傲、說:耶和華必不追究。他一切所想的、都以為沒有神。……他心裡說:我必不動搖、世世代代不遭災難。……他心裡說:神竟忘記了.他掩面、永不觀看。」(詩10:3-4, 6, 11)這是指惡人作惡最深一層的原因.人若以為「沒有神會報應他」、或「不怕神會報應他」,試問還有甚麼力量可以阻止這人,叫他不行惡呢?「心」是每一個人的中央控制系統、是明白事理的機關、是「靈」發揮功能的所在…;倘若這部份壞了,人就做出任何罪惡來。 2.
惡人「心裡說:沒有神」,意思是:1)「無神主義」才是惡人真正的信仰;2)雖然他沒有說出來,只在心中說而已.但「無神」的信念是裝假不來的,必會在他的一切言行流露出來;3)有一天被人揭發的時候,他的愚頑必得到當得的報應.那時,神和人都摒棄他。 3.保羅在《羅馬書》第一章形容一個人怎樣從「有神觀」變為「無神觀」,最後顯出他的「愚頑」,說: 「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佛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羅 1:18-23) 讓我們來分析這段經文,看看無神主義者怎樣愚頑。保羅先提出兩方面證據,證明有神: 第一、「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意思是說、神對惡人忿怒的報應,是非常明顯而清楚的,如同「從天上顯明」那麼清楚,人不能推說不知道,所以證明有神存在。歷史上有許多很明顯報應的事發生,就如挪亞洪水、天火降下焚燒所多瑪城、攻擊摩西和亞倫的叛黨被地裂開吞了、拜巴力毘珥那二萬四千以色列人遭到瘟疫擊殺、亞哈王全家遭到徹底消滅……等等,都是很清楚的證據。即使世俗歷史也是這樣──試想,世上所有的暴君,有那一個不是遭到報應的呢?奏始皇、希特拉、日本天皇……等,最後都失敗,遭到報應。如果有人看不見這些「報應」,是因為他們以為這些「報應」並沒有照他們所看為適合的時間、適當的方式來應驗而已.然而,無所不知的神道如何報應惡人才是最適當,並不需要按人所看為適合的時間和方式才算為適當。尤其是有一些報應,必須等到世界末日才實現,才能應驗《聖經》的預言。例如「假基督」、「假先知」和「大淫婦」的報應.神的旨意是要他們好像很成功地發展到末世時代,迷惑普天下的人,證實再沒有一個人願意悔改,才叫世界末日來臨。並且神應報他們的方式,是叫主基督「從天上,在大榮耀中,在列火中」降臨,消滅他們,好彰顯主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所以、神所定規的時間一到,任何惡人都會受到當得的報應。 第二、「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意思是,神存在的證據早己顯明在每一個人心裡,因為「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意思是、天和地的存在,就是造物主存在的最有力證據.人只要細察大自然的一切現象,就可以看到其中充滿龐大的動力、奇妙的設計,顯出神的永能和神性,這是沒有人可以推諉的。以最簡單的問題來說吧──如果沒有神,萬有從何而來呢?如果沒有神,你這個人從何而來呢?愛恩斯坦說過一句這樣的話:「這個宇宙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就是這個宇宙可以被人思議。」意思是說,這個宇宙裡頭存在著許多極其深奧的定律、設計、道理在其中.但造物主卻賜人高度的智慧,叫人可以思考和明白這些定律、設計和道理;造物主這樣設計,真是不可思議。 有了上述兩大理由證明神的存在,人若仍然不相信有神,《聖經》就認為他是「愚頑」了。保羅指出這人的「愚頑」,說:「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佛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意思是說,明明知道神是造物主,卻將被人造的偶像當作神,何等愚拙?明明知道神是榮耀的,不朽的,卻以能朽壞的飛禽走獸昆蟲等低等動物來構想神的形像,這種「思念」是何等「虛妄」和「無知」?人這麼「虛妄」和「無知」,還自稱為「聰明」,這是何等的「愚拙」? 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事.沒有一個人行善。 1.
但惡人心中認為「沒有神」,結果他們顯出如下的愚頑: 1)
「他們都是邪惡」:「邪惡」在希伯來文是“shachath”,其 對等譯字是“RUIN”.這字在《聖經》中一共出現過147 次,中文和合本《聖經》通常都將之譯作「毀滅」(有29次)、「毀壞」(有28次)、「敗壞」(有16次)、「滅絕」(有11次)、「滅」(有10次)、「壞」(有3次);英文欽定本則譯作“destroy”(有102次)、“corrupt”(有27次)。所以這句話應該重譯為「他們都是行毀壞的」才對。 2)
「行了可憎惡的事」:「可憎」是從神的觀點看為可憎。與上一句合起來,應該譯為「他們都是行毀壞可憎的」。 3)
「行毀壞可憎的」這句話,讀起來就叫人想起但以理和主耶穌所預言,末世時代要出現的「敵基督」了(參但9:27, 11:31, 12:11, 太24:15)。主耶穌說過──「你們看見先知但以理所說的那行毀壞可憎的站在聖地(讀這經的人須要會意)。」(太24:15)敵基督「行毀壞」(to destroy),因為他在「一七之半」,就是「第七十個七年」的中間,興兵褻瀆聖地,並「使祭祀與供獻止息」,又「使地荒涼」──發動世界大戰(但9:27, 11:40-42 );敵基督「行可憎」,因為他「設立那行毀壞可憎之物」──他的「像」(但11:31, 12:11);「站在聖地」,是指照「假先知」的意見,將敵基督的「像」放在以色列人聖殿的外院裡,強逼以色列人敬拜;凡不拜這「像」的,都被殺害。(啟13:14-15)但是他的「像」只能存留「一千二百九十日」就被以色列人拆除。(但12:11) 4)
「沒有一個人行善」:原文的意思是「沒有一個行為良善的人」。這句話還是從神的觀點來看,因為神看見人們都行毀敗可憎的事,所以神看他們沒有一個是好人。其實這些人認為,既然沒有神,也就不知道甚麼是「好的標準」了.結果各人偏走己路,任意妄為,不肯按神的標準來行事。由於沒有一個做好事的好人,整個社會就變壞,最終是整個世界敗壞,引致「世界末日」來臨。正如挪亞世代的人,《聖經》說:「神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神就對挪亞說: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併毀滅。」(創6:12) 2.
保羅將這篇詩配上其他經文,寫成《羅馬書》裡頭一篇講章,說: 「就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這段引用詩14:2-3, 52:2-4, 傳7:20)。他們的喉嚨是敞開的墳墓.他們用舌頭弄詭詐.嘴唇裡有虺蛇的毒氣.滿口是咒萡苦毒.殺人流血他們的腳飛跑.所經過的路、便行殘害暴虐的事.平安的路、他們未曾知道.他們眼中不怕神。(這段引用詩5:9-10, 10:7, 36:1-4, 140:3, 賽59:7-8)』」 分析保羅這篇講章的結構如下: 第一、「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義」即是「對」的意思;「沒有義人」就是沒有一個人的行為在神面前被神看為「對」.人的心靈既然對不准神,行為也就不對,這是人敗壞的主因。或問,人的心靈如何對不准神呢?答案是: 1.「沒有明白的」:人心對不准神,是因為不明白神、不明白屬靈的事物。心靈敗壞了,對屬靈的事物根本就無法明白。就如種子撒在路旁、撒在土淺石頭地上、撒在荊棘叢中──都是因為聽道不明白之故。對他們來說,《聖經》如同「封住的書」(賽29:11-14)。他們的悟性全然敗壞,如同《羅馬書》一章十九至三十二節所形容的一樣。(參第 8 篇第3至4節的第7點註釋) 2.「沒有尋求神的」:人尋求的,若只是今生的事,就永遠都不會有心尋求神。即使在其他宗教尋求神,目的亦只不過是為求財、為求順利、為求醫病、為求情欲、為求財勢…而已。因此,他們心中構想的神,都是由人或動物變成的.這樣、他們其實是「無神主義者」。 3.「都偏離正路」:人心不尋求神,就失去方向,如同羊離開牧人而走迷路一樣,結局是成了野獸的晚餐;又如浪子離開父親往遠方去,結局是險些餓死,淪落到連豬都不如;又如流蕩的星離開了軌跡,結局是「墨黑的幽暗」(猶13)……。人生若失去方向,死後也不知道往那裡去,也不關心往那裡去。 4.「一同變為無用」:人走了歧途,就使神對他失望,因為他漸漸「變為無用」,成了「垃圾」,結局是被丟棄在「地獄」裡。(按:「地獄」原文是「欣嫩子穀」,是耶路撒冷城外倒垃圾、燒垃圾的地方。主耶穌曾借用「欣嫩子谷」來形容為魔鬼所預備的「硫磺火湖」,表示靈界一切「神看為無用的靈體」,都像垃圾一樣被丟進火湖裡焚燒。)這是說、神造每一樣東西都有用;若神看為「無用」,就是因為失去當初神創造他們的用途。原來神造人的目的,不是要讓人利用神來達成他們的目的;相反,是要被神用來達成神看為有用的目的。可惜人們多以為,有需要的時候才尋求神;若沒有需要,就認為沒有神.這是何等愚昧和不合理的想法。 二、「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上文說「沒有義人」,是指人裡頭的心靈敗壞了;這裡說「沒有行善的」,是指人的行為敗壞了。因為: 1)「他們喉嚨是敞開的墳墓」:人裡頭的靈敗壞了,人一開口講話,他的喉嚨就像「敞開的墳墓」,讓聽他講話人看見、他裡頭只有「死人骨頭」──生命已經死透。 2)「他們用舌頭弄詭詐、嘴唇裡有虺蛇的毒氣,滿口是咒駡苦毒」:用舌頭講「詭詐的話」,就如青蛙用舌頭捕捉獵物,或像虺蛇的舌頭藏有「毒液」一樣(原文並不是毒氣).意思是,他自己裡頭沒有生命,他說話也沒有生命,都是「害死別人」的話.因他不斷發出「咒駡苦毒」。 3)「殺人流血他們的腳飛跑」:這是形容他們參與殺人的事,反應非常敏捷、很樂意去做。「殺人」是用「手」中的刀;聽到有機會參與殺人的事,他們的「腳」就跑得非常之快,好像怕失去殺人的機會一樣。這樣的形容,表示不但他靈裡死透、講話害死人、手和腳也非常敏捷去殺人。 4)「所經過的路、便行殘害暴虐的事,平安的路、他們未曾知道」:這裡所說的「路」,是指惡人的「人生之路」;一生所作的都是「殘害暴虐」的事──到處害人、殺人、毫無憐恤。「平安的路」應譯為「和睦之路」,表示他一生鬥爭,從未想過與人和睦,切斷一切人際關係。好像生下來就是為殺、殺、殺;不明白與人和睦會帶來平安快樂。 5)「他們眼中不怕神」:意思是、一生做盡壞事也怕神會報應。這與第5節好像有點衝突,因為第5節說:「他們在那裡大大的害怕,因為神在義人的族類中。」其實兩者的重點不同。保羅所強調的,是惡人放膽行惡,不怕報應臨到「自己」;大衛所強調的,是惡人想要殺害義人,但發現不成功,因為明明看見神作「他們」的避難所。 結論:以上各點,先形容惡人在「靈」裡開始敗壞,繼而「說出」敗壞別人的話、再以敏捷的「手」和「腳」來敗壞別人、甚至一生所行的路都是這樣,「不怕神報應」.顯示這人由裡至外,已經「全人敗壞」了。 二、神察看證實沒有一個義人(14.2-14.3) 14.2 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神的沒有。14.3 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 1.這段經文還是保羅引用的範圍,只不過保羅將內容與其他有關的經文重組,改寫成為他的講章而已。請讀者自行與上文所解釋的《羅馬書》三章十至十八節作比對。 2.「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意思是,神知道整個世界都敗壞了,快要結束了.但神仍然想要向人施恩,要搜尋整個世界,看看還有沒有一些能以明白和尋求神的人;若有,神就樂意拯救他們脫離敗壞,領他們進入永生。可是神垂看的結果,叫神很失望,因為證實世人已經全然敗壞了,都變成無用和可廢棄的垃圾,應該棄於「地獄」(靈界垃圾池),用火焚燒。 3.或問,神躲在天上,叫地上的人怎能明白他,尋找他呢?他為何不主動向人顯現,好叫人能明白他,不用尋求他呢?答案是、因為我們始祖犯了罪,神將他們趕逐離開神的面,與他們隔開之故。神曾對他們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6-17)神所說「吃的日子必定死」,是指靈性上的死,而死亡的結果就是「與神隔開」,所以神將他們趕逐離開神的面。自從始祖犯罪以來,全人類沒有一個人能看見神;人人都在「死」的狀態中,與神隔開。然而神很願意拯救人脫離「死」的狀態,只要人「能明白」和「肯尋求」神,神就樂意拯救他們。所以「信耶穌」的定義就等於「明白」和「尋求神」。 4.主耶穌曾說:「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路11:9-10)重點是在「凡」字,意思是,只要人肯求、肯尋找、肯叩門,這樣,不論這人是甚麼國籍、是怎樣的大罪人、是怎樣的貧窮和卑賤……,神都願意一律「接見」,並「答應他們所求的」。「明白和尋求神」與「祈求、尋找、叩門」的意思相同,關鍵在於人是否願意「信耶穌」。 5.比方說,在中國極北最偏僻的一個小鄉村,如果有一個人願意明白,願意真心尋求神;神從天上察看到,就會差派一個宣教士去到他那裡,向他傳福音;或讓這人收聽到「良友電臺」的福音廣播節目;或叫這人得到一本《聖經》,從而明白福音;或叫這人有機會移民到有教會的城鎮,聽到福音;或差派一位天使去啟示他,叫他往甚麼地方去找基督徒,如同哥尼流遇見天使,天使吩咐他去找彼得來傳福音給他一家一樣……。總之,神有辦法使這人得救。因此,不存在有人因為環境阻隔而不能聽到福音的可能。彼得指出:「(神)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若將這句話反過來念,意思可能更加清楚──「凡願意悔改的人,神不會讓一人沉淪。」 6.但神察看的結果,發現世上的人「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這裡所說:「一同變為污穢」,保羅領會成為「一同變為無用」,因為神是至聖的神,人若犯罪,玷染了污穢,神就用不著他。正如保羅說:「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2:21)所以請讀者注意,「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原意是「沒有人做好事,連一個也沒有」;但人若肯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可以成為聖潔,預備自己能以都好每一件事了.關鍵在於能否脫離污穢的事,成為聖潔──使自己的「意願」與神的「意願」相符。 三、惡人明知故犯(14.4-14.6) 14.4 作孽的都沒有知識麼?他們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飯一樣,並不求告耶和華。14.5 他們在那裡大大的害怕、因為神在義人的族類中。 1.這段話,中文《聖經》譯不出其中的神韻和語氣來。首先我們將「作孽的」(workers of iniquity)這個生硬的詞,重譯為「做壞事的人」,讀起來更貼切,又符合原意.因為是與上文「沒有人做好事,連一個也沒有」作比對。 2.現在讓筆者再將整段經文重譯和擴大,請讀者留意其中的語氣和神韻: 「做壞事的人難道真是無知麼?他們是故意的.因為他們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飯一樣──事前完全沒有求問神;他們早就知道神不准許他們這樣做。但他們吞吃我百姓之後,就大大害怕.因為明明看見神在義人那一邊,支持他們。」 3.從這段話,可見作者認為做壞事的人是「明知故犯」的.因為他們明白、神不准他們吞吃百姓──猶太人,但他們還是這樣做。他們又親眼看見神在義人那一邊,支持他們,所以他們大大害怕。我們知道,「明知故犯」的罪是沒有救恩的.神定規,所有贖罪祭和贖衍祭,只能贖「誤犯的罪」或「不知道的罪」(參利4:2, 13, 22, 27, 5:3, 4, 15, 民15:26-27);連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罪人代求,也是只為「他們不曉得」的罪代求(路23:34).倘若他們是「曉得」的──明知故犯的,這樣連主耶穌釘十字架也不能贖他們的罪了。《希伯來書》的作者也指出:「因為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惟有戰懼等候審判和那燒滅眾敵人的烈火。」(來10:26-27) 4.至於「吞吃我的百姓」這句話,大衛寫這詩的時候,可能想到曾經有敵人攻擊以色列人,搶奪和擄掠他們,如同「吃飯」一樣。但是那一類敵人吞吃以色列人之先會求告耶和華呢?那一類敵人吞吃百姓是知道得罪神,而且當看見神在以色列人這一邊之時,又大大懼怕的呢?筆者想來想去,在大衛的生平中,很難找到這樣的敵人。所以筆者認為,這是大衛被聖靈感動,不知不覺寫出預言,形容以色列人在末世大災難時,被「假基督」與「假先知」逼迫和屠殺。 5.根據《啟示錄》的預言,「大淫婦」就是天主教教會;「假先知」就是天主教的教皇.天主教的十字軍和異端裁判所,在過往千幾年來,殺盡數以百萬計的猶太人;近代德國希特拉的納粹党屠殺六百萬猶太人,也是得到天主教教皇的認同;到末世大災難時,天主教教皇(假先知)與與歐盟總統(假基督)聯合,想要重組「神聖羅馬帝國」.那時、假基督自稱是基督;假先知又迷惑普天下的人去拜假基督的「像」,凡不拜的,都被殺害。這時、以色列人已經悔改歸向神,不肯拜假基督的「像」;假基督就來攻陷以色列,其實想要「吞吃」以色列的財富。天主教教皇雖然「知道」猶太人是神的百姓,卻沒有「求告神」就「吞吃」他們。及至看見神使地發生大地震,地裂開口,吞了敵基督的大軍,他們就大大懼怕,因為明明看見神在以色列人那一邊,支持他們。 6.我們這樣解釋,是因為上文所說:「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事;」這段話正好是形容「敵基督」和他的同人都是「行毀壞可憎的」無神主義者;「沒有一個人行善。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神的沒有。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
這段話正好是形容末世大災難時,因為教會已經復活被提,留在世上的人,再沒有一個願意悔改信福音、和尋求神。全世界的人都支持敵基督屠殺以色列人.正如我們在(第12篇),解釋第一節──「虔誠人斷絕了.世人中間的忠信人沒有了」,指出當神吩咐七位天使倒下神大怒的七碗,造成地上的大災難之時,地上的人「並不悔改」,反而不斷的「褻瀆神」,證實那時真的「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所以,筆者這樣解釋,又證明文士以斯拉將這些詩篇串連起來,目的是要組成一個末世預言信息。 14.6 你們叫困苦人的謀算、變為羞辱.然而耶和華是他的避難所。 1.以上的經文一直用「他們」來形容世上認為沒有神,又吞吃百姓的愚頑人;來到這裡,作者突然轉過來用「你們」來講述,表示有另外批人在出賣「困苦人」(應該是指下文的「以色列」),使他的「謀算」失敗──變為羞辱。 2.到底這樣的形容,是指著甚麼而說呢?如果上文那些想要「吞吃百姓」的「愚頑人」是預言敵基督所領導的歐盟大軍,這裡所說的「你們」,應該是指以色列的領導階層.根據聖經預言,末世時代,以色列當權者與敵基督勾結,先出賣神的兩個見證人,將他們交與敵基督殺了;又在大災難期間,反對以色列人悔改歸主,將他們出賣,使他們反對敵基督的「謀算」失敗──變為羞辱,讓敵基督前來屠殺他們。「然而耶和華是他的避難所」──當敵基督的大軍快要追上以色列人的時候,神卻保護他們,不讓敵基督將他們滅絕。 四、願犯罪的以色列人蒙赦罪,得救恩(14.7) 14.7 但願以色列的救恩從錫安而出.耶和華救回他被擄的子民、那時雅各要快樂、以色列要歡喜。 1.最後這節經文顯示出,大衛這篇詩不是寫歷史,而是預言將來;因為在大衛生平的日子裡,以色列人從來沒有「被擄」過.證明大衛是預言末世大災難之後,主基督降臨住在「錫安」,所以說:「救恩從錫安而出」、主基督要「救回被擄的子民」.那時、以色列得著大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所以「雅各要快樂,以色列要歡喜」。 2.「救恩從錫安而出」這句話也可以說,耶穌基督就是本詩所說的「困苦人」.他們將耶穌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想要「使他的謀算變成羞辱」;但神作了耶穌基督的「避難所」,使主復活升天。所以主在錫安被釘十字架所成就的救恩,應該了「救恩從錫安而出」這句話,最後這「救恩」又使末世大災難中悔改歸主的以色列人得救。然後主降臨作以色列的王,住在錫安,救回被敵基督所擄的人,使以色列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進入千禧年太平盛世的光景。(參但7:22) 3.嚴格來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這句話可以應用在任何一個時代,連猶太人也不例外,一點保羅在《羅馬書》給我們力力的證實了.因為保羅說:「你這論斷人的(猶太人)、無論你是誰、也無可推諉.你在甚麼事上論斷人、就在甚麼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你以為能逃脫神的審判麼?…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他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將患難、困苦、加給一切作惡的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卻將榮耀、尊貴、平安、加給一切行善的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因為神不偏待人。」(羅2:1-11) 4.保羅又對帖撒羅尼迦教會說:「這猶太人殺了主耶穌和先知、又把我們趕出去.他們不得神的喜悅,且與眾人為敵.不許我們傳道給外邦人使外邦人得救、常常充滿自己的罪惡.神的忿怒臨在他們身上已經到了極處。」(帖前2:15-16)所以,猶太人一直不肯承認主和悔改歸向神,神就懲罰他們、叫他們漂流世界各地,長達二千五百年之久.直等到末世大災難的末期,就是敵基督快要滅絕所有猶太人之時,他們才肯悔改,向主承認他們的罪.然後,主就從天駕降臨,拯救他們。正如主耶穌在責備那些法利賽人的時候,對他們說:「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太23:37-39) 5.神真是滿有憐憫的神──本來,神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沒有明白的,有沒有尋求神的,結果證明都一同變為無用,應該丟棄如同丟垃圾一樣.但神竟然忍耐猶太人這些「垃圾」,忍了二千五百多年,最後將「開恩叫人懇求的靈」賜給他們(亞12:10),促成他們全家悔改歸向神。那時,主基督「救回他被擄的子民」,叫「雅各要快樂、以色列要歡喜」。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看見神的拯救(朱韜樞) 第一至三節,「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事;沒有一個人行善。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神的沒有。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口裡說沒有神的人是說謊的人,心裡說沒有神的人是笨蛋,the fool。心裡說沒有神,那真是個笨人。「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在新約裡,保羅就是引這個經節,他是寫「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羅三12) 「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神的沒有。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他這話很兇,一面來說,我現在看看這些人,是心裡沒有神,然後是邪惡,行可憎的事。神從天上看,也沒有明白的,也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都是一片污穢。沒有行善的,連一個都沒有。讀到這裡,你要說,「主啊,憐憫我!」 弄不好我們不也就是這樣嗎?我們哪裡願意走正路呢?我們哪裡願意潔淨自己,完全向著神呢?我們和他們是一樣的啊! 第四節,「作孽的都沒有知識嗎?他們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飯一樣,並不求告耶和華。」這些作孽的人,其實也是有知識的,他們也該知道怎麼作,但他們卻把我的百姓吃了,好像吃飯一樣,也不求告神。前面不過是攔阻你跟隨主,只是逼你應該像鳥一樣到山上去;現在不是攔阻,而是把你吃下去了!我不是隨便講,在教會中越久的人,越容易成為「吃」聖徒的人。我裡面是很恐懼,「主啊,願意我一生被你保守,只會供應人,不會把人吃下去。」第五節,「他們在那裡大大害怕,因為神在義人的族類中。」換句話說,他們多少還是知道有神,因為他們不是愚頑人。因為他們知道有神,他們也知道這樣做不討神喜悅。 有一次倪弟兄拿了六萬美金,恐怕等於現在的幾百萬,那是非常大的一筆款項,交給一個弟兄,請他把這一筆款項帶到台灣去,為著台灣主的工作。你知道這個弟兄幹什麼?他把錢吃到肚子裡去了。曲郇民弟兄去找他,說,「弟兄啊,主許多的僕人要生活,工作要開展,這筆款是為著這個用的。」他說,「我跟你說,倪弟兄還欠我錢呢!」曲弟兄就跟我講,這個人壞起來啊,真是可怕。我開頭不太相信這事,那時我剛剛信耶穌,就聽見這個故事,那時候就感覺,「這怎麼可能?在我們中間,在神的家,大家這麼相愛,這麼愛主,怎麼會有這麼一班人,怎麼會發生這個情形?」倪弟兄聽見了這事,就講一句話,「花六萬塊錢認識一個人,也值得了。」人真是不簡單。但是你注意,他無論嘴裡怎麼講,他裡面知道,神在這裡,所以才有這樣的話,「他們在那裡大大害怕,因為神在義人的族類中。」 第六節,「你們叫困苦人的謀算變為羞辱,然而耶和華是他的避難所。」我在想,如果那個弟兄沒有吃那六萬塊錢,全時間的生活也許就好一點,但是信靠主也許就少一點,禱告也許就少一點;當工作的款項拮据了,全時間的生活拮据了,大家禱告也會多了,福音的靈也強了。沒有人關心錢了,反正大家都沒有錢,就拼命傳福音。雖然他們叫我們這些困苦人的謀算變為羞辱,然而耶和華成為我們的避難所。 第七節,「但願以色列的救恩從錫安而出,耶和華救回祂被擄的子民。那時,雅各要快樂,以色列要歡欣。」以色列人的拯救,是聯於錫安;神見證的拯救,是聯於祂的教會。到末了,我們一定要說「神啊,我們敬拜你,因為現在我們看見了神的拯救。」 ――朱韜樞《詩篇中的神聖經歷(卷一)》 愚頑人(楊濬哲) 本篇是大衛所作的詩,但不知是作於何時,所為何事。本篇與詩篇五十三篇的內容和字句大同小異,詩人懷著先知先覺的心志,悲憤痛責那些不信有神的無神主義者為愚頑人。其實這等無神主義並非始於近代,早在以色列的時代,已有些不懼怕神的無神主義者;換句話說,這種無神主義的人,是無世無主。因此,保羅引用這篇詩上的話,證明普世人類都在罪惡之中(羅三10〜18)。這篇詩可分為四段: (一)愚頑人的心語(1節) 詩人說:「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事;沒有一個人行善。」這裡給我們看見,愚頑人不是在人面前說口頭上的空言,乃是心裡存著實惡。聖經提到愚頑人時,並不是指生來頭腦愚鈍無知的人,乃是指不信神、否認神的傲慢人。先知以賽亞將愚頑人與賢明人作一對照說:
「愚頑人必說愚頑話,心裡想作罪孽,慣行褻瀆的事,說錯謬的話攻擊耶和華。」(賽三十二6由此可見,詩人所指的愚頑人,不只是不信神的無神主義者,也包括那些高談沒有神存在的無神論者。按「愚頑」這句話的語根,是指「凋謝」之意,就是說人若沒有連繋於生命的源頭之神,他們就宛如枯葉凋謝,不久就衰落。無怪乎聖經說:「愚頑人說美言本不相宜」(箴十七7);詩人禱告說:「求你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詩三十九8)「耶和華啊,仇敵辱駡,愚頑民褻瀆了你的名,求你紀念這事。……神啊,求你起來為自己伸訴!要紀念愚頑人怎樣終日辱駡你。」(詩七十四18、22) (二)愚頑人的證實(2〜3節) 聖經記載說:「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神的沒有。他們卻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都沒有。」為甚麼神要從天垂看世人呢?因為世人的生活行動,都是神所要察看的(詩十一4 ;伯三十四21〜22 ;代下十六9)。因此,在挪亞的時代,神觀看世界,
見世界是敗壞了,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卻敗壞了行為(創六12)。在亞伯拉罕的時代,神仍然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 果然盡像那達到祂耳中的聲音那樣(創十八21)。當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難堪的時候,神就對摩西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也聽見了 ;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出
三7〜8)。 (三)愚頑人的作為(4節) 經文記載說:「作孽的都沒有知識嗎?他們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飯一樣,並不求告耶和華。」這裡給我們看見,無神主義的愚頑人,第一步就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他們一方面忘記了神、不敬拜神;一方面又實行惡事,變為污穢。保羅寫羅馬書的時候,引用詩人在這裡的話,證明世人都在罪惡之中(羅三10〜12)。 愚頑人的無神主義,既然不承認有神,因而必然的,「他 們吞吃我〔神〕的百姓,如同吃飯一樣」。按「吞吃我的百姓」,
乃是恃勢淩人壓迫榨取百姓之意。這些人寧願取不義之財過奢侈的生活,卻不願向神獻上禱吿。詩人在這裡所說的話,是痛責當時腐敗墮落的祭司,請參看先知書說明(何四6〜9 ;瑪二7〜8)。今天的傳道人,應當引為鑒戒。 (四)愚頑人的結果(5〜6節) 聖經記載:「他們在那裡大大地害怕,因為神在義人的族類中。你們叫困苦人的謀算變為羞辱;然而耶和華是他的避難所。」這兩節經文告訴我們,愚頑人的結果是失敗的,因為5節說:「他們在那裡大大地害怕,因為神在義人的族類中。」這是神起來為祂的百姓伸冤的時候,「那時,祂要在怒中責備他們,在烈怒中驚嚇他們」(詩二5)。愚頑人以為神不追究他們的行為,其實乃是神寬容他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三9)。人若藐視祂的憐憫,就必受祂可怕的刑罰(詩五
十21〜22 ;太二十二7)。無怪乎希伯來書的作者說:「落在永生神的手裡,真是可怕的!」(來十31)不過約翰說:「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壹四18)「你們叫困苦人的謀算變為羞辱;然而耶和華是他的避難所。」(6節)詩人在這裡首先責備愚頑人任意行事,他們以為沒有保護義人的神,所以他們叫困苦人的謀算變為羞辱。「然而耶和華是他的避難所」,神既是他們的避難所,是他們的力量,是他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四十六1);神既是他們的力量,也必成為他們的岩石,成為他們的山寨,是他們的磐石,是他們的盾牌,是拯救他們的角,是他們的高臺(詩十八1〜2)。 (五)詩人的願望(7節) 聖經記載說:「但願以色列的救恩從錫安而出。耶和華救回祂被擄的子民那時,雅各要快樂,以色列要歡喜。」關於「救回被擄的子民」有兩種解釋: 其中一個解釋為被擄的人「歸回」(參西二8) :大衛在本詩最後的一節,表明他有先見之明,知道惡人將要擄掠神的百姓,
然而神必親自來救回他們,那時全國的人都要歡喜快樂。總而言之,詩人感歎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他們橫行霸道,到了完全絕望的地步。他體會到以色列的救恩要從神的聖城而來,他相信當神讓以色列人從苦境中轉回來之時,他們就要唱得勝的詩歌了。 「救回祂被擄的子民」,另一種解釋為「從苦境中轉回」(伯四十二10)。不只是選民這樣等待,連所有受造之物都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等著主耶穌再來將罪惡的咒詛挪去(羅八19〜23)。到那時再沒有說沒有神的愚頑人了。 那時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 (賽十一9)。 ―― 楊濬哲《詩篇選讀》 愚頑人(十四1~7)(臺北靈糧堂) 本篇與詩篇五十三篇略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愚頑人不是指愚笨無頭腦的人,而是指故意不聽神、不靠神、不敬畏神的人。認識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人最大的愚頑就是否認至高者的存在。在愚頑人的心「沒有神」,所以生活就可以為所欲為,毫無準繩,行為敗壞,沒有良善(1〜3節),剝削別人(4節),至終將過一種充滿戰驚、沒有平安的生活(5節)。他們從錯誤的觀點出發,整個人生的方向和判斷跟著迷失,他們越聰明,所做的愚眛決定就越多。 人類總以為可以用比神更好的方法管理這世界,但他們不會如願以償的。因為這世界仍然屬於神,神從天上垂看世人(2節),祂在義人的族類中(5節),祂幫助義人(6節),祂已為弱者確立保障。祂要從錫安而出,救贖被擄的子民,義人要歡喜快樂活在神的救恩中(7節)。 愚頑人,不要神管理他們的一生,他們的結局是敗壞、沒平安;順服神的生活卻是有保障,有著永遠的快樂。你我要做甚麼選擇呢? 默想 我是否願意讓神來管理我的生活?我順服神的管理嗎? 回應 親愛的主,我願將我的一生交由你管理,也願世人脫離愚頑,能以尋求你,順服你。 愚頑人(十四篇1~7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篇詩篇一開始就提到愚頑人,什麼樣的人是愚頑人呢?有人也許覺得那些智商低的人是愚頑人,那些沒有學問的人是愚頑人,然而詩人告訴我們怎樣的人是愚頑人呢? 第1節說:心裡說沒有神的人是愚頑人。保羅在羅馬書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接著保羅也說,不相信有神的人是「愚拙的人」!神雖然看不見,但借著奇妙的受造之物,我們必定能知道有一位神!正如當我們看見一間房子,雖然我們看不見造它的人,但我們必定知道有一位造它的人,因此心中說沒有神的人真是愚頑人。感謝神!知道有神的人比那世上許多自認為智商過人、學識豐富,但卻不承認有神的人,更有智慧! 第2節及第4節告訴我們不認識神的人是愚頑人。我們不僅承認有一位神、知道有一位神,我們也應當竭力來尋求認識祂,正如箴言所說的:「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這世上有許多的學問、知識、聰明,然而認識神才能使我們有真正的智慧,認識神讓我們明白人活著的真正價值與意義,這豈不是最大的智慧嗎?認識神也讓我們更明白我們當如何面對人生各樣的遭遇、如何戰勝罪惡,這豈是世上的知識能給我們的呢?但願我們都作一個認識神的智慧人! 第3節讓我們看見不敬畏神的人是愚頑人。那些知道將來要面對審判,以致走在正路上、努力行善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第5~7節我們看見真正的聰明人就是那些投靠神的人、以神為避難所的人。因為只有神才是最可靠的,一個懂得倚靠神的人是最有智慧的人,他們必因神而快樂、歡喜! 回應:主啊!謝謝禰給我認識禰的聰明。主啊!我要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我要不斷地追求認識禰、我要敬畏禰、我要投靠禰,這便是我的聰明! 禱讀:箴言九章10節 10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在不信的世代中持守信仰(詩14篇)(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幫助我有屬天的眼光,以致在這不信的世代中,仍能持定我的信仰。 詩篇十至十三篇都是探討義人受苦、惡人得勢這問題,當人沒有看見所謂的報應,惡人就更倡狂,而義人的信心就會受到衝擊,這篇詩篇就是教導我們如何在不信的世代中仍持定信仰。 大衛一開始就描述惡人的情況,「愚頑人」(1)不是指人智商的高低,乃是指那些目中無神、敵擋神的人。「沒有神」也不是指那無神論的思想,古時是沒有真正的無神論者,這是指到人以為神是不會插手過問人的事情,此乃一種「實際的無神論」(practical atheism)。特別當人見到世上好像沒有所謂的報應時,就認為神對世間一切不聞不問!但詩人卻馬上從世上的觀點轉移到天上,耶和華實在是察看人生活行為的(2~3)。惡人除了違背神的律法外,他們還欺壓義人,他們行惡並非不知道是非黑白,因為人心中都有神所賜的良知(參羅2:15),人作惡是因為人心中的「愚頑」。然而詩人再次將「鏡頭」轉到天上。神是在祂子民中,並且是他們在困苦中的避難所和幫助(6)。詩人在第7節表明他的心願,「被擄」不是指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的歷史事件,這是指義人的生命像被囚禁在這世界中,而詩人盼望神子民的生命得到釋放,以致能得著真正的喜樂。 我們面對信仰最大的挑戰並不是無神論的思想,乃是人認為神和信仰與我們日常的生活無關,這是一種「實際的無神論」。當人的惡行沒有「即時的報應」,人就覺得一切都可隨心所欲而不會有甚麼後果。今日不少基督徒受到這種思想影響,以致信仰與生活抽離。求神幫助我們看見神是在天上垂看世人,特別是祂子民的行為,叫我們對神有敬畏的心,並且知道祂行走在基督徒中間,成為我們的幫助,也成為我們的管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