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十七篇短篇信息 目錄: 求神保護遠離惡人(楊震宇) 求神聽公義的呼求(吳主光) 經歷神的帶領(朱韜樞) 人生的滿足(十七1~15)(臺北靈糧堂) 什麼使你心滿意足?(十七篇1~15節)(臺北基督之家) 受屈之人的禱告(詩17篇)(香港讀經會) 求神保護遠離惡人(楊震宇) 鑰句:我必在義中見祢的面 背景:《詩篇》第十七篇是「大衛的祈禱」,是一篇禱告又是一首哀歌。《詩篇》中只有五首詩稱為「祈禱」之詩;除了本篇即其中之一,八十六及一四二篇也是大衛的祈禱,而九十篇是神人摩西的祈禱,一零二篇則是困苦人的祈禱。 提要:本篇是大衛求神保護和拯救他脫離敵人的祈禱。在這首祈禱的詩裏,大衛由求神聽他正義的呼求開始;然後,他宣稱自己宣稱無辜,並懇求神顯慈愛,拯救他脫離仇敵之手;接著,他描寫仇敵如何兇惡,求神保護他,用手救他脫離人對他的欺壓;最後,他表達對神的信心,相信必見神的面。全詩分為三段: (一)說明自己的無辜(1~5節)──申訴自己沒有詭詐,心已被試驗,口中沒有過失,腳未曾滑跌; (二)求神拯救和保護(6~14) 節──保護如同眼中的瞳仁,隱藏在祂翅膀的蔭下,脫離敵人的圍困和埋伏,並打倒惡人; (三)渴望看見神的面(15節)──得見神的面,就心滿意足。 鑰節:【詩十七15】「至於我,我必在義中見祢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祢的形像,就心滿意足了。」 鑰點:本篇我們看見神是大衛遭遇困苦的唯一傾訴對象。大衛的敵人要攻擊與謀害他,為此迫切地呼求耶和華:「聽聞」、「側耳聽」、「留心聽」(1~2節);「顯出慈愛」(7節);「保護」(8~12節);「起來用手」保護(13~14節)。聖經其他各卷大都是神向人說話,惟有在《詩篇》中,全是人向神說話。大衛的祈禱帶著信心,確信神的拯救和保護,因神珍惜他如同「眼中的瞳仁」,保護他而將他「隱藏在翅膀的蔭下」(8節)。遇見苦難時,你是否懂得投靠在神翅膀的蔭之下呢? 今日鑰節提到「在義中見祢的面。」大衛是一個禱告的人。他禱告的都是發自內心的迴響,也是從生命經歷中流露出來的。當時大衛可能是被掃羅追殺,在走頭無路時,就向神禱告,救他脫離欺壓他的惡人。大衛禱告的高潮,就是求「在義中見祢的面」,「醒了的時候,得見祢的形像」。苦難雖然沒有消逝,但神親切寶貴的面成為大衛最大的滿足。大衛得投靠在神翅膀的蔭庇之下,這是多麼的寶貴;然而看見神的面,卻是他最大的滿足。 【親近主纔能反照主的榮光】從前有一個人到在百貨公司中,找到一個叫「珍珠火柴」的圓形東西,店員解釋說,這東西在晚上電燈熄後,便會發出五彩的光輝,這人便花很多的錢把它買了過來。當夜便把那禮物送給他的太太。但熄燈後,這東西仍舊毫無動靜,沒有光彩放射;後來仔細的看,發現有一則說明寫著:「日間曬太陽,夜間纔會發光。」次日,他把這東西放在陽光底下曬了一天,果然那東西在晚上便亮了,光輝燦爛,五色繽紛。原來這「珍珠火柴」要在日間與太陽光接觸,晚上纔會發光。這事教訓我們,我們應當常常與主親近,然後纔能發光(林後四18)。 「我們禱告的第一個思想,必須是:我知道我是單獨的與神同在,並且神也與我同在。」――慕安得烈 默想:司布真說:「如果大衛不是一個禱告的人,他絕不會成為一個合神心意的人。」在患難中,大衛認定人能看見神的面,就是神最大的賜福和保守。親愛的,在你的人生中,你向神求的是甚麼呢?世人的滿足是從他們的財寶和兒女身上得到,然而你以擁有什麽為滿足呢?
禱告:主啊,祢「聽聞…側耳聽…留心聽」我的呼求,因我是祢「眼中的瞳仁」。我願意投靠在祢「翅膀的蔭下」。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求神聽公義的呼求(吳主光) ──前去迎敵,將他打倒 大綱: 引言:求神聽公義的禱告(17.1) 一、我受熬煉後證實無過(17.2-17.5) 1.願神以公義察看和作出判言 2.神已經試驗我心並證實無過 3.我謹守神言語不行強暴之道 4.我兩腳踏定神的路未曾滑跌 二、求神救我脫離惡人攻擊(17.6-17.9) 1.求神應允垂聽顯奇妙的慈愛 2.神拯救保護我如同眼中瞳人 3.神隱藏我在翅膀下脫離惡人 三、惡人如獅子興起強盛(17.10-17.14) 1.惡人心蒙脂油說話驕傲 2.惡人圍困我像獅子抓食 3.求神起來迎敵救護我命 4.救我脫離今生有福的人 四、能復活見主面就滿足(17.15) 1.相信在義人中見神的面 2.在復活時必見神的形像 釋經: 引言:求神聽公義的禱告(17.1) 17.1 〔大衛的祈禱。〕耶和華阿、求你聽聞公義、側耳聽我的呼籲.求你留心聽我這不出於詭詐嘴唇的祈禱。 1.上一篇詩預言悔改歸主的以色列人專心投靠神、不接受敵基督任何好處,不受“666”印記以換取作買賣的機會和權利,寧死也不拜祭敵基督的像,因為相信靠復活的主基督必要降臨作王,主會看他們為又美又善的聖民,叫他們得著佳美的國土,最後享受永生的福樂。現在這(第17篇)接續論及以色列人被敵基督圍困和屠殺,但他們向神呼求,表示自己在苦難中被熬煉,應該足夠證明他們沒有過失,信心沒有動搖;他們任憑惡人奪去他們在世上的財寶,他們卻以復活得見主面為滿足。 2.一開始,作者大衛就求神側耳聽他「公義的呼籲」、留心聽他「不詭詐的祈禱」。下文顯示,大衛這樣禱告的意思是說:神啊!我在苦難中被熬煉已經夠了,現在你可以看到,我一心信靠你,因為我的信心在苦難中並沒有動搖,這樣就證明我是公義的,是沒有詭詐的。我們無法知道,大衛何時在苦難中受熬煉,以至他這樣禱告,求神救他脫離欺壓他的仇敵;但我們知道,按上文幾篇詩串連起來,本詩是接續論及大災難中的以色列人,因受苦難熬煉而證實悔改歸主的心是真誠的,是公義的,所以求神救他們脫離敵基督的追殺。根據《撒迦利亞書》的預言,末世大災難時,以色列人被敵基督的大軍攻陷,敵基督就屠殺以色列全國三份之二人口,包括一些在民間暗暗傳道,叫以色列人悔改的「智慧人」,連那些與敵基督勾結的領導階層也一同遭殃。這就是先知所說: 「萬軍之耶和華說:刀劍哪,應當興起,攻擊我的牧人和我的同伴。擊打牧人,羊就分散;我必反手加在微小者的身上。耶和華說:這全地的人,三分之二必剪除而死,三分之一仍必存留。我要使這三分之一經火,熬煉他們,如熬煉銀子;試煉他們,如試煉金子。他們必求告我的名,我必應允他們。我要說:這是我的子民。他們也要說:耶和華是我們的神。」(亞13:7-9) 3.請注意「存留的三份之一人」,經文形容他們要「經火」,這是因為神要「熬煉他們,如熬煉銀子;試煉他們,如試煉金子。」「熬煉」的意思並不是要消滅他們,乃是要提高他們的素質。等到證實他們的信心沒有雜質、他們中間不信的人也死了,神說:「他們必求告我的名。」這就是本詩下文所形容,以色列人在苦難中向神呼求的禱告;神又說:「我必應允他們.我要說:『這是我的子民。他們也要說:耶和華是我們的神。』」意思是、以色列人在歷史上長期不信和反叛,到那時就與神全面恢復關係了。 一、我受熬煉後證實無過(17.2-17.5) 17.2 願我的判語從你面前發出.願你的眼睛觀看公正。17.3 你已經試驗我的心.你在夜間鑒察我.你熬煉我、卻找不著甚麼.我立志叫我口中沒有過失。17.4 論到人的行為、我借著你嘴唇的言語、自己謹守、不行強暴人的道路。17.5 我的腳踏定了你的路徑、我的兩腳未曾滑跌。 1.所以大衛代表末後的以色列人向神呼求說:「願我的判語從你面前發出.願你的眼睛觀看公正。你已經試驗我的心.你在夜間鑒察我.你熬煉我、卻找不著甚麼.我立志叫我口中沒有過失。」」意思是說:「神啊!你試驗我已經試驗完了,熬煉我也熬煉完了,你日夜觀察我也完了,你在我身上並沒有找著甚麼惡行;你知道我曾立志,連講話也非常小心,無論怎樣也不犯罪,你就知道我是『完全人』了(雅3:2).這樣、求你就向我發出判決,判我為公正的,無罪的,立即拯救我脫離這大災難。」 2.又說:「論到人的行為、我借著你嘴唇的言語、自己謹守、不行強暴人的道路。我的腳踏定了你的路徑、我的兩腳未曾滑跌。」上文強調「口」沒有犯罪;這裡作者又強調自己「腳」──「行為」也不犯罪;並且他謹守神的話語,「兩腳」不行惡人的道,一直穩行神的道,從來沒有跌倒過。 3.從以上所形容的,顯示末世大災難中的以色列人,雖然全國三份之二人被殺,卻深深知道這嚴峻的災難是出於神的「熬煉」;所以他們信心堅定,立志連「口」也不犯罪──不埋怨神,寧死也不承認敵基督;「腳」也不犯罪──照神的吩咐,起來拆毀敵基督的「像」,決心悔改歸向神。讀者可以想像得到,能有這麼大的信心和決心,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當他們三份之二人被屠殺之時,他們呼求神,神不聽他們的呼求,甚至好像不存在一樣。然而、他們研究神的話語,因而極度清楚明白,忍耐到底,經過熬煉之後,主基督就必從天降臨,拯救他們,他們就與神恢復關係,得著大復興了。 二、求神救我脫離惡人攻擊(17.6-17.9) 17.6神阿、我曾求告你、因為你必應允我.求你向我側耳、聽我的言語。17.7 求你顯出你奇妙的慈愛來.你是那用右手拯救投靠你的、脫離起來攻擊他們的人。17.8
求你保護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將我隱藏在你翅膀的蔭下、17.9 使我脫離那欺壓我的惡人、就是圍困我、要害我命的仇敵。 1.大衛證實自己無罪之後,就向神一連發出「四個呼求」,其實是「兩對平行句」: 第一對──「神阿、我曾求告你、因為你必應允我;求你向我側耳、聽我的言語。」意思是、我很早之前已經開始求,直求到如今.我之所以一直不斷的向你求,因為我相信你必應允我.現在就求你側耳──留心聽我的言語──以下的內容: 第二對──「求你顯出你奇妙的慈愛來.你是那用右手拯救投靠你的、脫離起來攻擊他們的人。求你保護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將我隱藏在你翅膀的蔭下、使我脫離那欺壓我的惡人、就是圍困我、要害我命的仇敵。」意思是、聞說你宣告自己名字為耶和華之時,你強調你自己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的,那麼,求你現在就顯出你奇妙的慈愛來;我說「奇妙」,是求你用右手施行奇妙的事,拯救我脫離那些起來攻擊我的人;我說「慈愛」,是求你保護我,如同保護中的瞳人──以最迅速的反應來護保我,不容惡人傷害我一點點;「慈愛」也是將我隱藏在你翅膀的蔭下──如同母雞保護小雞一樣,容我投入你的懷抱.因為有兇惡的仇敵起來欺壓我,要圍困我、要害我的命。 2.從這個呼求,我們可以看到大衛的心,非常貼近神,如同「眼中的瞳人」、如同「母雞翅膀下的小雞」。末世大災難的以色列人也是這樣──他們雖然受到最嚴峻的熬煉,仍投靠神的慈愛的胸懷,常常享受最親密的靈修生活。所以我們讀這禱告的內容,看不到他們有任何埋怨、搖動、或不順服的語氣;只看到他們謹守神的話,絕口不犯罪,在苦難中更貼近神。 三、惡人如獅子興起強盛(17.10-17.14) 17.10 他們的心被脂油包裹.他們用口說驕傲的話。17.11 他們圍困了我們的腳步.他們瞪著眼、要把我們推倒在地。17.12 他像獅子急要抓食、又像少壯獅子蹲伏在暗處。 1.這裡作者又對惡人作出「四個形容」: 第一、「他們的心被脂油包裹」──「心」被脂油包裹的意思是,所聽的道,無法記掛在心上。正如主耶穌解釋、以色列人聽不明白福音,說:「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太13:15)末世大災難期間,神所興起的「智慧人」在民間傳道,訓誨多人.但那些與敵基督勾結的人,完全聽不進去,也不受感動。 第二、「他們用口說驕傲的話」──「口」說驕傲的話。敵基督和他的同人都是極其狂傲的人。敵基督自稱是神,自高自大、甚至褻瀆天上的神。現在敵基督要追殺以色列人,揚言要將他們滅絕.所以敵基督的大軍屠殺了全以色列三份之二人口,還要追趕餘下的三份之一。 第三、「他們圍困了我們的腳步」──「腳」──經文的意思是、他們許多的「腳步」圍困了我們的「腳步」。這是指敵基督的大軍圍困耶路撒冷城,要進行滅族。 第四、「他們瞪著眼、要把我們推倒在地」──「眼」瞪著看我們,因為他們自大,以為必然得勝過我們,非要逼我們俯伏在地上不可。這是形容敵基督聽到以色列人竟然不相信他就是基督,並拆毀他的像,他就極其惱怒,派大軍前來進行大屠殺,要看看以色列人一一倒地死亡的樣子。 2.最後形容敵基督像「獅子急要抓食」、又「像少壯獅子蹲伏在暗處」。意思是指敵基督派大軍來攻,其實是想要吞併以色列,並奪取亞拉伯國的石油財富.《但以理書》記載這一點,說:「到末了,南方王要與他交戰。北方王(敵基督)必用戰車、馬兵,和許多戰船,勢如暴風來攻擊他,也必進入列國,如洪水氾濫。又必進入那榮美之地(以色列),有許多國就被傾覆…。他必伸手攻擊列國;埃及地也不得脫離。他必把持埃及的金銀財寶和各樣的寶物。呂彼亞人和古實人都必跟從他。」(但11:41-43)至於形容他「蹲伏在暗處」,這是指敵基督行軍詭秘,專門在別人「趁人坦然無備的時候」(但11:21),發動突襲攻擊。 17.13 耶和華阿、求你起來、前去迎敵、將他打倒.用你的刀救護我命脫離惡人。17.14 耶和華阿、求你用手救我脫離世人、脫離那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你把你的財寶充滿他們的肚腹.他們因有兒女就心滿意足、將其餘的財物留給他們的嬰孩。 1.形容完敵基督大軍來勢凶凶之後,作者求神親自前去「迎敵,將他們打倒。」這裡所說:「用你的刀救護我命」,意思是說、敵基督的大軍,世上難找到對手;惟獨神親自 用大能的武器來對付他們,才能「救護我脫離惡人」。這使我們想起《啟示錄》形容敵基督的軍事力量,說:「全地的人都希奇跟從那獸(敵基督);又拜那龍(魔鬼),因為他將自己的權柄(power,可以譯為「能力」)給了獸(敵基督);也拜獸,說:『誰能比這獸,誰能與他交戰呢?』」(啟13:4)結果、敵基督以為自己是無可比的,就發動哈米吉多頓大戰──世界末日的核子大戰;但神叫地發生大地震,地就裂開,吞了敵基督的大軍,拯救了快將滅亡的以色列人.這就是神的「刀」了。 2.經文再一次形容敵基督奪得中東的財富,說:「耶和華阿!求你用手救我脫離世人、脫離那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你把你的財寶充滿他們的肚腹.他們因有兒女就心滿意足、將其餘的財物留給他們的嬰孩。」意思是指敵基督以財寶賄賂眾人跟隨他,但信主的以色列人不受賄賂,也不羡慕眾人發財,連兒孫也富有起來.因為知道他們只不過是「今生有福分」而已。至於敵基督如何以財寶賄賂眾人,《但以理書》形容敵基督的手段說: 「趁人坦然無備的時候,他必來到國中極肥美之地,行他列祖和他列祖之祖所未曾行的──將擄物、掠物,和財寶散給眾人…。他必奮勇向前,率領大軍攻擊南方王…。北方王必帶許多財寶回往本國,他的心反對聖約,任意而行,回到本地。到了定期,他必返回,來到南方。後一次卻不如前一次。…他必伸手攻擊列國(發動世界大戰);埃及地也不得脫離。他必把持埃及的金銀財寶和各樣的寶物。呂彼亞人和古實人都必跟從他。(但11:21-29, 42-43) 四、能復活見主面就滿足(17.15) 17.15 至於我、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你的形像、〔見或作著〕就心滿意足了。 1.作者表示不羡慕敵基督今生的財富,因為他所羡慕的,卻是來生復活,得見主面。 2.這裡所說「至於我」,意思是、眾人都為財寶出賣自己,我卻不受他們的影響,因為我有比更寶貴的心志,就是「在義中見你的面.」──因謹守神的話而行在義中──不貪財,不出賣自己的信仰,這樣死後就必得見主的面。 3.作者認為,「見主的面」或「得見你的形容」比得著全世界更寶貴。為甚麼人見神的面是最寶貴的呢?這要先說明始祖夏娃和亞當犯罪,被神趕出伊甸園,離開神的面,是怎樣的一回事了。原來神吩咐始祖不可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7)及至始祖吃了,經過審判,神知道他們犯罪的主因,是受到蛇──魔鬼的引誘;所以神只叫人的靈落在「死」的光景中──離開神的面,不得見神.但神讓人仍然可以在肉身活著,只是不得見神的面,不然就連肉身也不能存活。(出33:20)神給人可以在肉身活著,是要叫人在不能見神的狀態下尋求神,人就有機會與神恢復關係,得享永生。所以「得見主面」,就是得與神恢復關係,得享永生.這才是比世上所有財寶更寶貴的福。末世大災難的以色列人不貪財,不怕死,不犯罪,信心不搖動…,就是因為他們深深相信,死後「得見主的面」;復活──醒了的時候,「得見神的形像」,他們就「心滿意足」。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經歷神的帶領(朱韜樞) 第十六篇是藉著聖徒的成長見證了基督的一生,這就帶進十七到二十一篇,這一段和第九至十五篇是何等的不同。第九至十五篇說到人,那一段的描述叫人沮喪,也叫人傷痛。從第十七篇開始,這位在生命裡成長的聖徒還沒有成熟,卻開始真正認識了屬靈的事。所以在十七篇,他看見什麼?他看見神的帶領。他因為這樣認定基督,神的帶領就來了。 他在第十七篇裡看見了神的帶領,「你已經試驗我的心,你在夜間鑒察我。」(詩十七3)當詩人見證他行走在神的路途中,神也向他顯示祂奇妙的慈愛和右手的拯救(十七5,7);當詩人經歷了人的攻擊,耶和華也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十七8上);換句話說,這是最高的保護,神絕不讓他受任何的傷害。當詩人跟隨主的腳步被圍困,耶和華前去迎敵,救護他脫離惡人(十七9,13);當世人因著財富、兒女心滿意足(十七14),詩人卻見證說,「至於我,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你的形像就心滿意足了。」(十七15)也就是說,當我活著的時候,我要在義中來見你的面,然後我會睡去,就是我會死,但在復活裡,就是我醒來的時候,我就要見你的形像,然後我就心滿意足了。 第1至3節,「耶和華啊,求你聽聞公義,側耳聽我的呼籲!求你留心聽我這不出於詭詐嘴唇的祈禱!願我的判語從你面前發出,願你的眼睛觀看公正。你已經試驗我的心,你也在夜間鑒察我;你熬煉我,卻找不著什麼;我立志叫我口中沒有過失。」熬煉的本身,就是除去消極的。「我立志叫我口中沒有過失」,其實這也是熬煉。哪有人沒有過失?但是熬煉會把你的缺欠熬掉。 他說,「主啊,我怎麼來經歷你的帶領呢?首先是你試驗我的心。」這裡,他的心被試驗。試驗,特別是指金屬的試驗說的。心被試驗,或者金屬被試驗,不應該是指神試驗他,看他會不會去看電影?而是指神試驗他,看他到底有多少的基督?基督就是金。基督的救贖就是銀。我們得救的人是金和銀構成的。神聖的生命就是基督,住在我們裡面;神聖的救贖就是銀,也在我們身上有構成。我們這些跟隨主的人,走一走,主就來試一試,「你到底有多少基督?你到底享受了多少的救贖?」在你的感覺裡,是電影來試驗你,其實不是電影來試驗你,而是看你的基督有多少?你經歷的救贖有多少?電影的權勢在你身上還有多大?所以試驗,絕不是指主來試驗你,看你乖不乖,乖的話給你禮物,不乖的話給你懲罰,不是的。主是說,「我看你的心,我來試驗你的心,看你這個人身上到底還有多少的主?到底還有多少基督的救贖?」 「你也在夜間鑒察我」,詩人說,「主啊,你又量給我許多的處境,當你量給我這些處境的時候,你就來鑒察我。」這個「鑒察」就是八篇4節的「眷顧」。「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他說,「我會經過很多艱難,當我經過這一切艱難的時候,你就眷顧我。你的眷顧,也就是你的鑒察。」弟兄們,主會量給我們一些艱苦的處境,比如說,我考取過六個大學,其中有三次,我記得最清楚。 第一次,我騎腳踏車經過師大,看見校園很漂亮,我說,「主啊,求你叫我讀師大,我不必進台大,你把這個學校給我就可以了。」主答應我的禱告,我考上師大童子軍專修科,我就說,「主啊,你怎麼把我放在這個系呢?」主好像也就說,「你也沒有禱告別的系嘛,你禱告這個學校,我不是給你這個學校嗎?」這就是個試煉。一面來說,主在這個時候特別眷顧你;一面來說,主也來鑒察你,你還是不是跟隨祂?第二次我沒有考取學校,我覺得奇怪,成績怎麼這麼差?收到成績單一看,我的分數夠,但是名字被漏掉了。第三次再考,我和我弟弟一塊兒考,神真是眷顧我。一個弟兄在考選部工作,他說,「朱弟兄,明天放榜你在家裡等我,下午四點分數就排出來了,我打電話給你,告訴你結果。」我說,「你也替我弟弟查查。」下午四點,我們全家坐在電話機旁等電話。電話鈴響, 我的家人聽見這個結果,就很憂愁,連我弟弟也不敢笑,他只能偷偷笑。只有我,我非常喜樂!為什麼我非常喜樂?我說,「主啊,如果沒有你,會差一分嗎?!」所以我很喜樂,我就在房裡唱詩禱告讚美神!哎呀,那個時候,我懂什麼叫做鑒察!我也懂什麼叫做眷顧!那時候,我的確經歷主的眷顧。我覺得,「主啊,你的同在何等甜美,你的主權何等超越,你在我身上的製作何等驚奇!你知道怎麼一步一步來帶領,一步一步來眷顧,一步一步來供應!」哎呀,我那個喜樂,真是難說! 我的弟弟考上台大,家人不敢給他慶祝,免得傷我的心,可是我裡面懂,「主啊,你在夜間鑒察我!」在這鑒察裡,主的眷顧,主的同在,因著主同在而產生的信託,因著主同在而產生對基督的讚美,是人不能述說的!世人不會有這個經歷,只有那些愛主的人,與主同活的人,才能享受到這麼甜美的經歷。弟兄姊妹,主來帶領你,主怎麼帶領你?主先試驗你,看看你的基督有多少?然後祂給你一些處境,在那些處境裡,祂來看看你的表現如何?祂就加倍的眷顧你。 祂眷顧以後,祂就熬煉你。祂試驗你,祂鑒察你,然後祂熬煉你。十二篇6節,「耶和華的言語,是純淨的言語,如同地上爐中煉過的銀子,精煉過七次。」(恢復本)這裡有熬煉,也有精煉。但是十七篇3節,只有熬煉,還沒有精鍊。熬煉,是把你所有的雜質都給拿掉。跟隨的人複雜的很,所以主要來帶領我們,叫我們有被試驗的經歷,有被鑒察的經歷,還有被熬煉的經歷。主要說,「因為我的試驗,就看出基督的構成;因為我的鑒察,就產生神聖的眷顧;也因為我的熬煉,就叫你能夠經歷純正,把所有不是出乎主的,都燒掉了。」 第4節,「論到人的行為,我藉著你嘴唇的言語謹守,不行強暴人的道路。」第5節,「我的腳踏定了你的路徑,我的兩腳未曾滑跌。」恢復本翻譯為,「我的步伐穩踏在你的路徑上,我的腳未曾滑跌。」不是我踏定在路徑上,是我的步伐穩踏在路徑上。跟隨主,不是一個宣告的問題,乃是一個步伐接一個步伐行走的問題。有人說,「我就這樣踏定了,三十年來,我就這樣跟定了,姿勢不變。」所以三十年,他一點沒有長。他對屬靈的事很清楚,但沒有長大。一個成長的人,他不僅是跟定了,他也是走定了。他乃是一步一步的行走,行走在神的路徑中。哦,真好!「我的兩腳未曾滑跌」,為什麼不滑跌呢?因為主的保守。他說,「主啊,當我這樣來跟隨你的時候,你就保守了我!」 第6節,「神啊,我曾求告你,因為你必應允我,求你向我側耳,聽我的言語。」跟隨主的人開頭的經歷真是奇妙,他說,「我求告你,我呼求你,」因為什麼呢?「你必應允我,我求你向我側耳,側耳聽我的言語。」 第7節,「求你顯出你奇妙的慈愛來,你是那用右手拯救投靠你的脫離起來攻擊他們的人。」詩人知道,「主啊,當我的步伐這樣來行走的時候,我會呼求你,而你會顯出奇妙的慈愛來,你會用你的右手拯救投靠你的脫離起來攻擊他們的人。」這個「拯救」(動詞)也就是十二篇5節的「穩妥之地」(名詞)。穩妥之地,也就是救恩之地;救恩之地的動詞,也就是這裡的拯救。 第8節上,「求你保護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當他的步伐行走在神的路上,他第一個就是呼求主。他會呼求,「哦,主啊!」凡是沒有呼求過的,大概都沒有好好跟隨主;凡是真正跟隨主的,一定好好呼求過。跟隨主的人,他會呼求,他一定呼求,就好像談戀愛的人,一定喊對方的名字。跟隨主的人,哪有不喊主的呢?哪有不喊,「主啊,我愛你啊」?甚至哪有不喊,「主啊,我受不了啊!主啊,你豈有此理啊!」你呼喊一下,你就不滑跌;你求告一下,主就要告訴你,「我要向你顯出我的愛來,我要救你脫離那攻擊你的,我怎麼救你呢?我要保護你,好像保護眼中的瞳人。」人保護最密的就是眼中的瞳人,人受攻擊,眼皮永遠是最快來保護瞳人,全身也都來保護瞳人。 「將我隱藏在你翅膀的蔭下」(8下)。「隱藏在你翅膀的蔭下」,一面來說,就叫他不受攻擊;一面來說,就叫他得著溫暖。在翅膀之下的保護,乃是溫馨的保護,叫他覺得非常的溫馨。弟兄們,你沒有跟隨主,你大概永遠不知道什麼叫作翅膀。你好好跟隨主,你就會作見證,「主保護我,真是像保護眼中的瞳人;主保護我,真是像叫我們隱藏在祂翅膀的蔭下!」 第9節,「使我脫離那欺壓我的惡人,就是圍困我要害我命的仇敵。」欺壓我的,也可以翻作「那有能力來摧毀我、消滅我的」。第13節上,「耶和華啊,求你起來,前去迎敵,將他打倒!」神拯救他,神怎麼拯救他呢?他說,「第一個,保護我;第二個,隱藏我;第三個,使我脫離欺壓我的;第四個,耶和華,求你起來,前去迎敵!」「敵」,希伯來文就是面。迎敵,就是迎面。我們感覺,迎敵就是「去消滅」;敵人來了,耶和華就起來去把敵人消滅;但是,不是這樣!耶和華去迎敵,乃是去見他們的面。見面作什麼?也許是勸他們,也許是警告他們……。總而言之,前去迎敵,不是去消滅敵人,是見他們的面。「耶和華啊,你要起來,去見他們的面!」見面以後,敵人就被打倒了。什麼叫打倒呢?也許敵人就得救了,也許敵人就改變心意,……。總之不是我們所想的,神發震怒,到敵人面前對他們說,「你欺負我的兒子,我要你房子著火,我叫你汽車撞車,我叫你生疾病,……」都沒有!神去見敵人的面,有很多事情可以發生,但都不是我們所想的。「用你的刀救護我命脫離惡人」(13下),那是詩人的感覺。 第14節,「耶和華啊,求你用手救我脫離世人,脫離那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你把你的財寶充滿他們的肚腹;他們因有兒女就心滿意足,將其餘的財物留給他們的嬰孩。」弟兄們,你有沒有注意,弄了半天,敵人也不是真敵人,敵人是叫他很嫉妒的人。那些敵人是誰?就是發財的人!這些人銀行的存款充足,財寶充滿他們的肚腹,一大堆兒女也都讀哈佛,耶魯,叫他們心滿意足。他們的遺產也有很多,可以把其餘的產業留給他們的子孫。哦,原來敵人就是前面所說的世人!世人所作的一切都是叫他受不了的!所謂抵擋他的,逼迫他的,要他的命的,都是比他成功的人,發了財的人! 第15節,「至於我,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你的形像就心滿意足了。」後來,他就說,「我現在來作我的見證吧,至於我,只有我,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見你的面,或說注視你的面。「注視」其實是更好的翻譯。「我必在義中注視你的面」,這裡的「面」,也就是13節「求你起來,前去迎敵」的「敵」。敵,就是面。現在他說,「我今天要在義中,在你所成就的救恩裡,來注視於你!這樣,我醒了之後,也就是有一天我會睡,我會死,當我復活的時候,我能夠看見你的形像,那時我就心滿意足了!哦,主啊,當我醒來的時候,我會太滿足了,因為我已經像你一樣了!你是什麼形像,我也是什麼形像!我醒的時候,我真是心滿意足,因為我已經有了你的形象了!」 哦,真高啊!到末了,說到復活。他說,「我復活的時候,我要和我的主完全一樣!」你有沒有注意,現在他的確在成長,雖然他還有很多的感覺,但是我們要說,他多多少少是一個屬靈的人了!求主憐憫我們。(韜) ――朱韜樞《詩篇中的神聖經歷(卷一)》 人生的滿足(十七1~15)(臺北靈糧堂) v.15「醒了的時候」:有復活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篇中有兩種仇敵,有形的和無形的。兩種危機,肉身與靈性的。詩人不單求外面的拯救,他更求面的拯救,使身體、靈性均脫重圍。無形的仇敵是甚麼呢?就是世界與自己。世人所求的不過是塵世的享受,今生的福樂。他們得著豐衣足食,高官厚祿,兒孫滿堂,自己享用不盡,又能留傳後人,就覺得心滿意足了。大衛雖不以為然,不過世界的拉力太大,肉體的情欲太強,實在難以抵擋這強烈的誘惑,無怪大衛要高聲呼籲神說:「耶和華啊!求你用手救我脫離世人,脫離那只在今生有福份的世人!」(14節)。弟兄姊妹,你體認到世界的誘惑力嗎?你看見我們易被傳統、世俗的價值觀所轄制嗎?它們的威力是我們不可輕忽的,靠著我們是無法抵擋破除的,除非神救我們脫離。 「只在今生有福份」的人,等到一死,甚麼都不能帶去,一切榮華富貴都幻滅,只是一場虛空,何等可憐。因此不要貪圖他們的福氣,我們當求的是永遠的福氣。大衛所求的是「在義中見你的面」,「醒了的時候,得見你的形像」(15節)。他對今生的榮華毫無眷念,他的盼望是得脫死亡的黑夜,能見到坐在公義寶座上的神。 古時的高盧人,嘗了義大利的葡萄酒,就定意非攻下義國不可,他們要暢飲那快活人心的美酒。同樣,我們今日體嘗了天國的福杯,是否決心要到那美地,享受神永遠的福樂,才心滿意足呢? 默想 我在人生中所求的是甚麼呢?我與世人有何分別呢? 回應 親愛的主,求你救我脫離屬世的價值觀,脫離世界的誘惑,使我以你為樂。讓我以得見你的面、得著你的形像為我最高的滿足 什麼使你心滿意足?(十七篇1~15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第14及15節都提到「就心滿意足」,什麼才能使人心滿意足呢?第14節提到「今生有福分的人」,也提到什麼是今生有福分的人呢?一個就是有財寶的人,財寶充滿,以致肚腹充滿、吃喝享用不盡的人!另一個就是有兒女的人,許多人以教養出人頭地的兒女為滿足。再一個就是有遺產的人,有些人拼命努力為兒女積財!這樣的滿足是真正人應當追求的滿足嗎?詩人說:「耶和華啊!求禰救我脫離那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追求財寶並追求留下財寶給兒女,容易使人落入愁苦、虛空甚至是罪惡之中,並不是真正的福分。 什麼才能真正使人心滿意足呢?第15節詩人說:「我必在義中見禰的面,我醒了的時候,見禰的形像就心滿意足了!」詩人覺得什麼最能讓他心滿意足呢?就是每天醒來時,能開始經歷神的同在,就是他最大的滿足!這段經文中描述了許多惡人的行徑,但詩人相信並經歷神是「用右手拯救他的神」(7節),他經歷過神是保守他不失腳的神(5節),他更經歷過神是那位「保護我,如同保護眼中瞳人」的神,每天有這樣一位神豈不心滿意足呢? 第15節另外一個解釋是針對永恆的。詩人有把握將來離世見主面時,神必給他公義的審判,他有把握能到神那裡去,他也以此為滿足。他覺得今生都是短暫的,所以他的志向不在屬世的財物,而是面向永恆、預備永恆。總有一天我們今生的世界都要刷掉,我們都要面對永恆的世界。我們必須對永恆有把握!認識神的人有一個滿足,就是對永恆有把握。而詩人如何對永恆有把握呢?第2~3節我們看見因為他知道神都在觀看他、鑒察他,因此他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他甚至「立志叫口中沒有過失」,他很看重將來是否能坦然無懼地見主的面。你也是這樣看重嗎? 回應:主啊!求禰張開我的眼睛,使我明白這世上的財寶不能使我真正心滿意足,禰的同在才能使我真正心滿意足,禰永生的賞賜也才是我追求的目標! 禱讀:詩篇十七篇15節 15 至於我,我必在義中見禰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禰的形像就心滿意足了。 受屈之人的禱告(詩17篇)(香港讀經會) 祈禱: 公義和慈愛的神啊,求你為一切受屈的人伸冤,求你顯出你奇妙的慈愛,成為我的保護。 在這詩篇中,詩人向公義的神呼求,求神為他辯白,因為當時詩人正被有財有勢的人(14)欺壓(9)。處身這樣的患難中,詩人不單得不到人的幫助,反而他們被認為是他本身作惡,以致遭此災殃,他們更嘲弄詩人說神是不會聽充滿罪過之人的禱告的;所以詩人一開始就表明自己是清白無辜的(1~5)。詩人形容自己的嘴唇是沒有詭詐(1),並且他曾在神面前敞開心靈,求神試驗和鑒察(3)。這裡特別提到夜間,因為惟有到了晚上,人的心靈才能較容易安靜下來作反省。詩人說到他謹守神的話語和道路,以致沒有行強暴人的道路(4~5)。 詩人表明自己的清白,所以他能坦然到神面前禱告,求神側耳聽他的呼求(1),並為他辯白(判語,2),使他的名聲不會遭人污蔑。在6~13節中,詩人求神保護和拯救他,詩人的呼求是建基在神的慈愛中,「慈愛」這詞在聖經中是指神因與人立約而彰顯的一切恩慈的行動,因此詩人在這裡提及「瞳人」和「翅膀」,當年神因愛與以色列人立約時,也曾用過這些詞語(參申32:10~11)。因著神的慈愛和立約,詩人能放膽地求神拯救他脫離惡人(13)。 詩人最後在神面前立志(14~15),表明他是何等渴望活在神的同在中,他不要像世人,只知追求今生短暫的福分,因著這永恆的盼望和追求,詩人在困境中得著力量往前行。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歷過被人誤會、中傷,或甚至誣告,而這一切可能發生在家庭、教會或公司等不同的地方。這詩篇幫助我們如何面對這些言語的傷害。首先我們需要安靜在神面前作思想和反省,到底自己在其中有否犯錯的地方?曾有一位屬靈長者語重心長的分享:「在敵人攻擊的言語中,十句裡可能有一、兩句是真確的,我們需要有謙卑的心來接受。」藉禱告將整件事情帶到神面前,讓神來為受屈之人伸冤,因為神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