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二十七篇短篇信息

 

目錄:

患難時信心的禱告(楊震宇)

等候神者無懼(吳主光)

住在耶和華的殿中(朱韜樞)

再唱信心之歌(華倫魏斯比)

有一件事我仍要尋求(廿七1~14)(臺北靈糧堂)

昂首高過仇敵(二十七篇1~14)(臺北基督之家)

勇者無懼(27)(香港讀經會)

 

 

患難時信心的禱告(楊震宇)

 

鑰句: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

背景:《詩篇》第二十七篇是「大衛的詩」。從詩的內容看,大衛經過許多危險,但因耶和華的保護仍然穩妥。所以聖經學者推論是掃羅追殺大衛,當他在基利波山死於非利士人手下後,大衛得享平安,並在希伯崙受膏為猶大王時所寫的。

提要:本篇是大衛在患難時,信心呼求的禱告。在這首讚美詩裏,大衛表達他確信神必看顧;然後,在絕境中,他懇切呼求神的恩待、應允、收留、指示、保護;以及重申對神的信賴,深信只要耐心等候。全詩分為三段:

()信心的聲明(16)── 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

()信心的呼求(712)──耶和華阿,你的面我正要尋求。

()信心的勝利(1314)── 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

鑰節:【詩二十七4】「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

默想:本篇我們看見大衛一生經歷過無數的患難,在曠野中被妒忌的掃羅追殺他,甚至自己的兒子押沙龍背叛他,強迫他離開耶路撒冷。本篇深刻地描述大衛的險惡環境――「我的仇敵前來喫我肉…」「軍兵安營攻擊我「妄作見證的和口吐兇言的,起來攻擊我」。然而,他歸納出以往信靠神三重的經歷(1),認定:

()神是他的亮光──神的光照亮他的道路,驅除了黑暗的一切不安、憂慮和危險。

()神是他的拯救──神的大能拯救了他脫離一切圖謀攻擊他的人。

()神是他的保障──「保障」可譯成「要塞」,在神的「要塞」裏面,仇敵一切的攻擊都不能傷害他。

雖然仇敵前來謀害,安營圍困,興兵攻擊,但因為有神的亮光拯救保障,使他仍能剛強壯膽,而一無所懼,並安穩地面對仇敵。他知道在患難中,神把他藏在「帳幕的隱密處」,將他「高舉在磐石上」,因而使他能進入神的殿中,歡然向神獻祭,唱詩歌頌祂。親愛的,面對黑暗的世界,你需要方向,神就是你的亮光;面對罪惡的世界,你需要力量,神就是你的拯救;面對危險的世界,你需要保護,神就是你的保障。有了這樣的一位神,你還怕什麼?

今日鑰節提到有一件事大衛所求的只「有一件事」。這「一件事」是大衛內心最深的渴望,是他一切生活的中心,也是他終身追求的目標,那就是:「住在主殿中」「瞻仰主榮美」,並在「主殿裏求問」。大衛所求的不僅是神的恩典、保守、拯救,乃是專一地尋求神的榮面,每天在祂的殿中享受與神同住。親愛的,你這一生有幾件事呢?請記得保羅的一生,也「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從上面召他來得的獎賞。」(腓三13)

「每早晨神的光也照著祂的兒女。但是如果我們要享受主臉上的光,我們的心必須轉向祂,相信祂,好讓祂的光照著我們。」──慕安得烈

鑰點:雖然生活中仍有無數的危險與患難,但大衛仍尋求耶和華的榮面(8)、耶和華的同在(9)、耶和華的指教(11),並堅心倚靠等候耶和華(14)。親愛的,你是否常常尋求神、瞻仰祂、求問祂、等候祂呢?

禱告:神啊,無論我遇到甚麼景況,感謝祢是我的亮光拯救保障是我唯一的依靠。我願一生一世,在祢的殿中,尋求祢、親近祢、瞻仰祢的榮美。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等候神者無懼(吳主光)

 

大綱:

引言:自勉有神同在便無所懼(27.1-27.3

1.          有神作保障何懼之有

2.          敵軍雖眾多仍不害怕

(一)回想過往不怕的秘訣:在殿中求問(27.4-27.6

1.          一生的願望:住在神殿中求問

2.          仇敵多次逼近神仍保守

3.          所以現在高過四圍仇敵

(二)現今仇敵逼近四求神(27.7-27.12

1.          求垂聽

2.          求會面

3.          求收留

4.          求指引

結論:自勉保持無懼(27.13-27.14

1.          堅信必見神恩

2.          自勉壯膽無懼

 

釋經:

 

引言:自勉有神同在便無所懼(27.1-27.3

27.1. 〔大衛的詩〕

1.請讀者注意,這第四組共八篇詩還是屬於「回想詩」,像第三組詩一樣。只不過,這第四組是特別描寫「以色列人在千禧年回想自己得救的經過」。所以(第 25 篇)回想以色列人在大災難中專心等候神指示他們得救之路,求神不要紀念他們古時的罪,救他們脫離眾多仇敵;(第 26 篇)回想以色列人在大災難中被熬煉,信心沒有動搖,也沒有與勾引敵基督的人同夥。現在來到本詩(第 27 篇),接續形容以色列人在大災難中等候神,相信自己必蒙保守,在活人之地得見神。結果神真的拯救他們,使他們高過四圍的敵人.得以在神的殿中歡然朝見主。

2.本詩的詩題注明是「大衛的詩」,表示這也是大衛的私人藏珍詩,如同個人日記一樣。根據本詩所說明的幾點事實──「過往被仇敵追趕多次」、「每次在殿中向神求問,都能化險為夷」、「現今自己得以高過四圍的仇敵」、「仍有危難,求神收留」、「有人起來妄作見證攻擊」…等,我們推想這篇詩是大衛在逃避押沙龍追殺之時寫的.因為「過往」立國的過程,大衛曾經被掃羅和列國仇敵追趕,每一次神都使他化險為夷;「現在」大衛倚靠耶和華作全國的王,想不到「晚年時」,還要被兒子押沙龍追殺。押沙龍到處作假見證攻擊他、離間他和國民的關係;所以他逃難時,無人敢收留他.他只有求耶和華收留;又自勉不要喪膽,要等候耶和華,相信耶和華必定保守他,叫他能活著得見神的恩惠。

3.大衛這樣的經歷,也是基督徒一生追求倚靠神、操練自己信心和內心掙扎的寫照。基督徒走天路,經歷過一個又一個難處,抵擋了仇敵一個又一個攻擊.神卻保守他們堅信到底。保羅可能讀了這篇詩,所以他說:

「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誰能控告神所揀選的人呢?有神稱他們為義了。……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饑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8:31-37

 

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耶和華是我性命的保障.〔保障或作力量〕我還懼誰呢?

1.        《詩篇》的作者常常喜歡將「結論」放在開始,作為全詩的「引言」,造成「首尾相應」──開始時自勉不必懼怕,末了又再一次自勉不要懼怕。大衛在這裡自勉不要懼怕,有一個「三合一」的理由──合為一的理由是「耶和華是我的……」,這個理由裡頭又包含著三個經歷──「亮光」、「拯救」、和「保障」。

2.        「耶和華是我的……」表示大衛認為過往所有的奇妙經歷,都是由於耶和華。耶和華神確實是可信的、是實在的;耶和華不是一種純推想或理論,因為自己一直經歷到他的同在和保守。這些經歷叫自己想到,耶和華既然是至大至高的神,我投靠他,「我還怕誰呢?」試問還有那一種勢力或危難,是耶和華勝不過的呢?

3.        有一個聖徒的墳墓,兩側刻著兩句話,說:「他甚麼都不怕,因為他怕神」。筆者也曾經歷過處處被仇敵攻擊的日子,那時,我天天向神發出同一個禱告、說:「天父阿,我甚麼都不怕。我不怕死、不怕殉道、不怕任攻擊、不怕全世界抵制我、不怕沒有人聽我講道、不怕沒有人讀我的作品、不怕失去名,失去利、不怕窮、不怕痛……,只要讓我清楚知道,我是住在你裡面就夠了。」相信大衛也是這樣,他深知道自己與耶和華之間沒有間隔,所以他能說:耶和華是「我的…」.意思是、我隨時都可以向耶和華支取能力、經歷他的同在、受他的保護。

4.        理性上,人人都知道耶和華大過一切.所以有神同在,便無懼於任何最強大的仇敵,或最惡劣的環境,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但能夠無懼,是信心問題;也是與自己鬥爭、能不能勝過自己的恐懼,一心相信神能保守的問題;同時也是相信不相信那位看不見的神與自己同在的問題.若能相信,就必能勝過任何仇敵。為此,神往往用各種危難來試驗他的眾僕人,看看他們能否因信神而無懼。所以本詩所描述的光景,好像是失敗和被敵人圍困的光景,並不是得勝和追趕敵人的光景;人在得勝的光景中容易相信神同在;人在患難的光景中相信神同在就難得多了。自古以來,差不多每一個被神重用的僕人,都是在患難中受神磨煉,才顯出信心來的;差不多每一個真正的大復興、都是在逼迫時代;差不多每一個信徒最愛主、靈性最好的時間,都是在患難中堅信的時間;差不多每一個最感人的講道,都是述說在患難中如何經歷神同在的見證……。事實上,基督教最大的特徵就是:

「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羅5:2-5

5.        大衛解釋他無懼的第一個原因、說:耶和華是我的「亮光」.這句話表示自己沒有落在黑暗裡,不會遭到敵人暗算,神會為他找出路。具體一點來說,「亮光」就是在患難中得到神的指引、求問神之時得到回答、禱告之時感到神同在、心靈感到與神相通……。拿一個相反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掃羅因為犯了罪,耶和華的靈就離開他(撒上16:14).或問,怎知神的靈離開他呢?從以下多方面可以看出來:

1)「有惡魔從耶和華那裡來擾亂他」(撒上16:14),相信這是指心緒不寧、常常無緣無故大發脾氣,要罵人、要追殺大衛。

2)聽到婦女舞蹈唱和,說:「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就嫉妒發怒(撒上18:7),不能自禁地犯罪,並且越犯越大,以至惡魔降在他身上,他就在家中胡言亂語。

3)多次追殺大衛都不成功;反而神兩次將他交在大衛手中,大衛卻沒有殺他,叫他感到愧疚。

4)他在拉瑪的約拿,就是撒母耳訓練先知的地方追上大衛,神的靈卻阻止他,叫他受感說話,被聖靈控制住,以至「脫了衣服……,一晝一夜露體躺臥。」(撒上19:24

5)發展到最後,掃羅出去與非利士人打仗,看見非利士的軍旅就懼怕,心中發顫。《聖經》指出,「掃羅求問耶和華,耶和華卻不藉夢,或烏陵,或先知回答他。」(撒上28:6)他逼不得已,就去求問一個交鬼的婦人,以致被鬼欺騙,第二天就戰死沙場。

   筆者要指出,以上這些現象已經很清楚地顯示,掃羅的靈長期落在「黑暗」中.到最後,他求問耶和華,「耶和華卻不藉夢,或烏陵,或先知回答他。」意思是,他感到無法與神相通,就知道自己已經被神隔絕了.這光景非常可怕。大衛卻不是這樣,他感到自己雖然落在危難中,每一次禱告,靈裡頭還是感到神與他同在,因為禱告通達、讀經有亮光、困境有出路、心安理得……。讀者可以這樣常常測試自己,如果你每天靈修都有領受,這就表示你與神之間的關係保持正常;如果你的靈修完全沒有領受,心靈深處還若隱若現地出現一種不想靈修、討厭靈修的感覺,你就是落在黑暗中,與神隔開了。自古以來,許多偉大的神僕,雖然經歷各種各樣苦難和逼迫,他們仍能從天天的靈修生活中享受到神的同在、領受到《聖經》的亮光、感受到聖靈的指示……,他們就得著能力,勝過任何困境。

6.        大衛無懼的第二個原因:耶和華是我的「拯救」。意思是,在遭到仇敵圍困之時,四面好像無出路,耶和華卻奇妙地從「上面」施行拯救。正如保羅說:「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林後4:7-9)這樣的經歷實在奇妙.因為在人看來,「四面受敵」就等於完全沒有出路了;保羅卻認為「不被困住」.為甚麼呢?除了經歷「從上面來的拯救」,如同神派直升飛機來營救之外,就不可能有別的解釋了。這是屬神的人常常有的奇妙經歷。

7.        大衛無懼的第三個原因:耶和華是我的「保障」。意思是,被圍困之時,好像沒有任何城牆可作保障,耶和華卻成了隱形的保障.比進入堅城銅牆更安全。《聖經》常用「保障」二字來形容堅固的城.但是大衛在曠野逃避掃羅追殺的時候,完全沒有任何城牆作保障.在猶大南部的山區,連一根樹木可以用來遮掩也沒有.許多時候,「掃羅在山這邊走,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在山那邊走。」(撒23:26)「掃羅天天尋索大衛,神卻不將大衛交在他手裡。」(撒上23:14)神若不將大衛交出來,掃羅就是天大本事,派多少軍旅出來尋索大衛,還是尋不到。在人看來,大衛兩次進入山洞裡,就等於走頭無路.誰知進入山洞,才是神兩次將掃羅交在大衛手中之時。這些經歷實在太奇妙,只能用「耶和華是我的保障」來形容。

 

27.2 那作惡的、就是我的仇敵、前來吃我肉的時候、就絆跌僕倒。

1.        大衛形容這樣的奇妙經歷,指出有一次、耶和華好像沒有作他的拯救、也沒有作他的保障.結果仇敵找到他、像一隻惡獸一樣前來「吃」他的「肉」,形勢非常危急;雖然如此,仍不代表神不同在,或神忘記了作大衛的保障.只不過神要大衛進一步經歷神奇妙的作為而已。因為到了最緊急的關頭,仇敵竟然「絆跌僕倒」,讓大衛有機會可以逃走。這分明是神及時攔阻的作為。

2.        大衛稱仇敵為「作惡的」,但神是公義的,決不容讓「作惡的」得勝。神要介入攔阻仇敵,在最後關頭使仇敵「絆跌僕倒」。其實神有足夠的能力將仇敵殺掉,但神認為仇敵的存在,還有利用價值,叫神的作為可以彰顯得更奇妙,成就神更美妙的計畫.所以只叫仇敵絆跌僕倒。

 

27.3 雖有軍兵安營攻擊我、我的心也不害怕.雖然興起刀兵攻擊我、我必仍舊安穩。

1.        有了那一次的經歷之後,大衛認為今後更大的危機臨到不害怕了。這裡兩句話是平行句,意思相若;只是前句的重點在於大軍前來「安營」,造成心理上的威脅,後句的重點在於大軍起來「宣戰」,帶來逼近的危機。比對上一節,只有幾個仇敵前來要吃大衛的肉,大衛倘且不懼怕;以後就算仇敵大大加增,變成一支龐大軍隊,前來安營,並且舉起刀來要宣戰,大衛還是心安理得,不至害怕.因為深信神的能力勝過有餘。

2.        大衛認為不懼怕的原則還是這一個──有耶和華同在就夠了。叫人害怕的因素無論變得怎樣緊逼也不要緊,因為耶和華神是至極的神──他的慈愛至深、他的能力至大、他的智慧至高、他無所不在……仇敵遠遠比不上,所以無須害怕。

 

一、  回想過往不怕的秘訣:在殿中求問(27.4-27.6

27.4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27.5 因為我遭遇患難、他必暗暗地保守我.在他亭子裡、把我藏在他帳幕的隱密處、將我高舉在磐石上。

1.        「有一件事……」,按上文一貫的意思來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一生一世只有一個願望,就是如果可以住在耶和華的殿中,有事就向他求問,沒有事也可以瞻仰他的榮美,這就是我無懼的秘訣了。

2.        從前的君王,每逢有敵人來犯境,都會先向神求問凶吉,才決定怎樣與仇敵作戰。我們在上文已經指出,掃羅就是這樣。早在撒母耳計畫要立他為王之先,撒母耳對他預言一些兆頭,就如找回失去的那幾頭驢、遇見一班先知,掃羅會說在先知中說預言、最後的兆頭是:「你當在我以先下到吉甲,我也必下到那裡獻燔祭和平安祭。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了那裡,指示你當行的事。」(撒上10:8)誰知,掃羅在吉甲等候的時候,非利士人聚集、要與以色列人爭戰。當時非利士人軍隊的形勢,大大超越過以色列人.因為非利士人有戰車三萬輛、馬兵六千、步兵像海邊的薩那樣多;掃羅只有三千人跟從他,全軍只有兩把刀,並且許多人都因為形勢危急窘迫而藏在山洞、叢林、石穴、隱密處,和坑中.甚至有一些希伯來人過了約但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只剩下掃羅和些少百姓,戰戰兢兢在吉甲支持掃羅。掃羅與撒母耳約好,要等候撒母耳來獻祭,才可以有甚麼作戰的行動。然而,掃羅等了七日,撒母耳還沒有到.他心就甚焦急,認為若不先求問耶和華,萬一非利士人攻打過來就糟了。於是掃羅不再等候撒母耳,擅自上到壇上去,獻上燔祭和平安祭;剛獻完燔祭,撒母耳就到了。撒母耳大大責備他,做了不應該做的事.為這一點,神要廢棄他。以後,我們還是看見掃羅王、每逢爭戰都求問神,只是神不回答他(參撒上14:37)。他見亞比米勒祭司替大衛求問神,他就將祭司全家八十五人全部殺死。最後他與非利士人爭戰,他求問神,神還是不回答他(撒上28:6),他就只得向交鬼的婦人求問,引至他戰死沙場。

3.        除了掃羅和大衛的事例之外,最著名的事例,還有約沙法王與殺死耶和華眾先知的亞哈王結盟,一同去攻取基列的拉末,與亞蘭人爭戰的事例。當時約沙法王提議先向找個先知來,向神求問;亞哈王找來的都是假先知,只說吉話,討王的喜悅。約沙法王問還有沒有其他先知,亞哈王就說:「還有一個人,是音拉的兒子米該雅,我們可以托他求問耶和華。只是我恨他;因為他指著我所說的預言,不說吉語,單說凶言。」約沙法說:「王不必這樣說。」於是就召了米該雅來。王問他說:「米該雅啊,我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回答說:「可以上去,必然得勝,耶和華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中。」亞哈王知道他說的是假話,就對他說:「我當囑咐你幾次,你才奉耶和華的名向我說實話呢?」米該雅就說實話了.他說:「我看見以色列眾民散在山上,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華說:這民沒有主人,他們可以平平安安地各歸各家去。」以色列王亞哈對約沙法王說:「我豈沒有告訴你,這人指著我所說的預言,不說吉語單說凶言嗎?」米該雅說:「你要聽耶和華的話!我看見耶和華坐在寶座上,天上的萬軍侍立在他左右。耶和華說:誰去引誘亞哈上基列的拉末去陣亡呢?……有一個神靈出來,站在耶和華面前,說:我去引誘他。……我去要在他眾先知口中作謊言的靈。耶和華說:這樣,你必能引誘他,你去如此行吧!現在耶和華使謊言的靈入了你這些先知的口,並且耶和華已經命定降禍與你。」結果,亞哈王就在那一次爭戰中陣亡。可見古時,不論好王壞王,都非常重視作戰前,先向神求問。

4.        大衛認為在華和華殿中向神求問,就是他得勝和不懼怕的秘訣.所以他盼望一生一世都能這樣求問,甚至「住在耶和華的殿中」,可以常常「瞻仰他的榮美」。大衛這樣說,一來表示耶和華的殿在以色列人中間(按:那時聖殿還未建築,只有神的帳幕.但是大衛常稱耶和華的帳幕為殿.參27.5的「帳幕的隱密處」),因此以色列人比列國都幸福,可以常常進殿向神求問。只是,現在他逃避押沙龍的追殺,不得已要離開耶路撒冷,過河到瑪哈念曠野去。回想過往在耶和華殿中求問的日子,神常常作他的保障.現在雖然逃難,仍盼望可以回到耶路撒冷神的殿那裡,一生向神求問。二來又表示,大衛與耶和華神的關係非常親密,他並不是有爭戰才向神求問,即使是平常的日子,他也常常到神的殿中「瞻仰神的榮美(beauty)」,意思是默想神的美麗、如同與自己的愛人會面一樣。可見大衛非常享受他的靈修生活,從來沒有停止過.並且立志一生一世都這樣親近神,這就是他無所畏懼的秘訣。

5.        靈修親近神不但是大衛不懼怕的秘訣,也是每一個神的僕人行事得勝的秘訣和享受。其實神在殿中設立「施恩座」就是這個意思;神樂意向每一個來到他面前的人施恩,只是人常常不重視向神求問。今天我們比舊約時代的任何君王更蒙福,主耶穌賜給我們「奉主的名求」的權利,是古時任何神僕和君王都沒有的。主說:「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什麼,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時候將到……你們要奉我的名祈求;我並不對你們說,我要為你們求父。父自己愛你們;因為你們已經愛我,又信我是從父出來的。」(約16:24-27)又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你們若奉我的名求什麼,我必成就。」(約14:12-14)請注意,主將奉他的名求的權利賜給我們,是要叫我們能作比主所作更大的事.意思是,甚麼時候我們作不來,我們可以奉主的名求,主就必「成就」(英文是“so I will do”,意思是主就必親自替我們作)。我們既然有了「奉主名求」的權利,就不受聖殿座落在甚麼地區影響,我們無論到那裡去,都可以「奉主的名」常常親近神、享受神、瞻仰神的美麗,這是多麼寶貴的權利。可惜今天世上大部份神學院,都不再注重訓練傳道人靈修.(據統計,美國一間著名的神學院,每天有靈修的神學生只占百份之三。)今天許多事奉神的基督徒,天天喊叫「靈裡疲乏」,卻不肯借著靈修來到神面前重新得力、使他們如鷹展翅上騰。今天人人都知道,凡勞苦擔重擔的人,都可以到主的面前來得安息,他們就是不肯放下世上的重擔,不相信負主的軛、擔主的擔,是享安息的秘訣。真可惜!!

6.        大衛回想過往的經歷、說:「因為我遭遇患難、他必暗暗地保守我.在他亭子裡、把我藏在他帳幕的隱密處、將我高舉在磐石上。」這是過往經歷的總形容.每一次有患難臨到,他就來到神的殿裡求問;每一次求問,他都經歷到神奇妙的「保守」,最後患難就過去了。請注意,經文所說「亭子裡」,原文是沒有的.只不過和合譯本的譯者們,照英文欽訂譯本的意見而譯成這個樣子而已。原文只是說:「他把我隱藏在帳幕裡的隱密處」。所謂「帳幕裡的隱密處」,其實是形容進到殿中求問的時候,心境好像與神非常親密,被神接進最神聖、最隱密的地方,與神相交;內心感到非常安全,任何患難都不能臨到他。及至患難過去了,神就將大衛「高舉在磐石上」,意思是「站穩在高處,向仇敵誇勝」。古時,如果一個人被敵人追趕,這人走到山上一塊大磐石上面,敵人追不到的地方,他就會在這塊大磐石上高聲向敵人誇勝,敵人也奈何不了(參士9:7, 撒上26:12-17, 撒下2:25-26)。這樣,大衛認為在耶和華的殿求問,就是面對任何危難也不至懼怕的秘訣了。

 

27.6 現在我得以昂首、高過四面的仇敵.我要在他的帳幕裡歡然獻祭.我要唱詩、歌頌耶和華。

1.        大衛回想過往任何一次到神殿中求問,都有得勝的結果,如同被神高舉在磐石上一樣。所以他說:「現在我得以昂首、高過四面的仇敵」,意思是、現在我得以「站在磐石上、向四面的仇敵誇勝,無所畏懼;仇敵就是有天大本事,也不能傷我分毫」,這就是大衛過往的光景。因此我們相信、這樣的描述是回想從前逃避掃羅追殺他,他靠神得蒙保守的經歷。但「現在」得以昂首,是指大衛在耶路撒冷作王.這時掃羅死了,四圍列國也被大衛征服了。只是想不到自己的兒子押沙龍會起來叛變,叫自己在晚年也要再一次逃難。

2.        過往的得勝,使他得以在神的帳幕裡「歡然獻祭」,就是獻上感謝神的平安祭;又使他得以常常「唱詩、歌頌耶和華」,這是大衛最本事、最能討神喜悅的事奉。所以我們可以說,有美好的靈修,才能在凡事上得勝、才有美好的事奉、才能事奉得喜樂。

 

二、現今仇敵逼近四求神(27.7-27.12

27.7 耶和華阿、我用聲音呼籲的時候、求你垂聽.並求你憐恤我、應允我。

1.講完過往得勝的經歷之後,從這一節開始,大衛要向神作出「四個懇求」──求垂聽、求會面、求收留、求指示逃走之路。從這四個懇求的內容可以見到,這詩是在逃避押沙龍追殺之時寫的。上文表示,大衛一生一世最大的願望,就是住在耶和的殿中、向神求問。暗示他現在被逼離開耶路撒冷,逃到瑪哈念去,很盼望再一次返回耶路撒冷耶和華的殿中,享受向神求問和瞻仰耶和華的榮美。

2.所以現在大衛向神作出第一個呼求、說:「耶和華阿、我用聲音呼籲的時候、求你垂聽。」推測「用聲音呼籲」的意思、是大衛未能進到殿裡求問,只能在約但河對岸,向著聖殿的方向大聲向神呼籲,盼望神垂聽。向著神殿的方向禱告,這是古時以色列人的習慣和信念.後來回教徒也仿效這個做法,向著麥加禱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所羅門獻殿的禱告,他說:「願你晝夜看顧這殿,就是你應許立為你名的居所;求你垂聽僕人向此處禱告的話。你僕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處祈禱的時候,求你從天上你的居所垂聽,垂聽而赦免。論到……外邦人……從遠方而來,向這殿禱告,求你從天上你的居所垂聽……。你的民若奉你的差遣,……去與仇敵爭戰,向你所選擇……所建造的殿禱告,求你從天上垂聽……使他們得勝。你的民若得罪你,你…將他們交給仇敵……他們若在擄到之地想起罪來,回心轉意,……向自己的地,……並我為你名所建造的殿禱告,求你從天上你的居所垂聽……。」(代下六章全)

3.大衛用聲音向神呼求的態度,是求神「憐恤」(have mercy on me)和「應允」(answer me)。在希伯來原文,這兩個詞都是加上「強化語氣」,好像「命令」神一樣的。這樣的呼求非常特別,因為求神「憐恤」,自己就感到像乞丐一樣可憐,向神乞求;但所用的語氣卻非常強烈,好像命令神一樣。這不是別的,而是大衛強烈的信心,和與神非常親密的關係,使他看自己如同神的兒子一樣,向父親呼求。筆者在此勸勉神的兒女們,要多多學習這樣的禱告態度。

 

27.8 你說:你們當尋求我的面.那時我心向你說:耶和華阿、你的面我正要尋求。27.9 不要向我掩面.不要發怒趕逐僕人.你向來是幫助我的.

1.        這是第二個呼求:求與神會面。在此,大衛特別指出「你說」,意思是,如今我向你呼求,因為這是「你這樣說」的。從研讀《聖經》,大衛已經知道神吩咐人人都要尋求他的面.如今,大衛回應神說:「耶和華阿,你的面我正要尋求。」這樣的禱告理由很強,因為是遵照神的話而禱告;神絕對不能出乎爾、反乎爾。所以大衛理直氣壯地懇求、說:「不要向我掩面,不要發怒趕逐僕人,你向來是幫助我的」.意思是說,我照你的吩咐尋求你的面,你向來也照你的應許一直與我會面,現在這一次我呼求你,要與你會面,你就不能推辭,不能掩面不理我,發怒趕逐我了。

2.        或問,「與神會面」是甚麼意思呢?記得隱該殺死他的兄弟亞伯之後,神就對他說:「地開了口,從你手裡接受你兄弟的血。現在你必從這地受咒詛。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創4:11-12)意思是、你流亞伯的血,污染了「地」,所以「地」要與你作對──你     種甚麼都不給你效力.你就是在遍地流離飄蕩,也找不到一塊「地」與你合作。隱該卻回答神說:「我的刑罰太重,過於我所能當的。你如今趕逐我離開這地,以致不見你面;我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凡遇見我的必殺我。」(創4:13-14)意思是說:神阿,我知道不是「地」不接納我,而是「你」不接納我.你趕逐我離開這地,就是使我不得「見你的面」.今後再沒有人會接納我,凡遇見我的就會殺我。神阿,這樣的刑罰太重了。讀者應該明白,其實打從亞當和夏娃犯了罪,神就趕逐他們離開神的面,所以全人類沒有任何人可以看見神的面;如今該隱說:「你趕逐我離開這地,使我不得見你的面」,意思並不是真的不得見神的面,而是不得借著獻祭來親近神、連地也不給他效力,這就是太重的刑罰了。所以大衛所說「尋求神的面」,其實是獻祭親近神,向神禱告而已。

3.        讀者又應該記得,以色列人在曠野拜金牛,神就發怒,要滅絕百姓.摩西卻為百姓禱告,懇求神饒恕他們。這時,摩西竟然進一步求神讓他可以見一見神榮耀的「面」。耶和華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又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看哪,在我這裡有地方,你要站在磐石上。我的榮耀經過的時候,我必將你放在磐石穴中……,等我過去……,你就得見我的背,卻不得見我的面。(出33:18-23)這裡使我們明白,所謂「得見神的面」,其實是得見神的「恩慈」.至於摩西能得見「神的背」,其實是得見神「恩慈的影兒」,就如舊約一切祭禮是新約恩典的「影兒」一樣(西2:17, 10:1)。然而,摩西下山的時候,他的面皮卻因為與耶和華會面談話而發光,以致亞倫和以色列眾人都不敢挨近他。(參出34:29-35

4.        再者,我們又來看看摩西怎樣與耶和華辯論,請求神饒恕百姓。摩西對耶和華神說:「埃及人必聽見這事;因為你曾施展大能,將這百姓從他們中間領上來。埃及人要將這事傳給迦南地的居民;那民已經聽見你─耶和華是在這百姓中間;因為你面對面被人看見,有你的雲彩停在他們以上。你日間在雲柱中,夜間在火柱中,在他們前面行。如今你若把這百姓殺了,如殺一人,那些聽見你名聲的列邦必議論說:耶和華因為不能把這百姓領進他向他們起誓應許之地,所以在曠野把他們殺了。」(民14:13-16)摩西這樣形容神「面對面被人看見」,意思是神在雲柱火柱中所彰顯的神蹟奇事,太過明顯地被全地所有人看見,證明神與以色列人同在,如同被人面對面看見一樣。

5.        所以「與神會面」或「得見神的面」,在《聖經》中成了一種慣用詞,代表親近神,得神看顧、施恩、祝福;反過來說,「神掩面不看」又代表神發怒、見人死也不理、不看顧、不施憐憫。所以,我們神吩咐亞倫和他的後裔常為以色列人祝福,說:「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民6:23-26)但以理為耶路撒冷荒涼的事向神禱告懇求之時,也說:「我們的神啊,現在求你垂聽僕人的祈禱懇求,為自己使臉光照你荒涼的聖所。」(但9:17)如今大衛在這篇詩裡表示要「尋求神的面」,其實是求神正視大衛的急難,加以看顧和施行拯救,不要「掩面」不看、不理,以致被交在仇敵人手中。

 

救我的神阿、不要丟掉我、也不要離棄我。27.10 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

1.        這是第三個呼求:求神收留。請讀者留意,大衛禱告的層次是:求垂聽、求會面、求收留、然後求指示逃難之路。實質上,大衛的祈求只有一個,就是求神指示逃難當走之路而已。但大衛將這祈求化為四個層次,先是恢復與神相交的關係,求神解決他的苦難問題.這是很聰明、又很能討神喜悅的禱告。今天許多基督徒的禱告,多以自己的事為重;只要恩典,不要恩主。怪不得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這樣求,與那些拜慣了偶像的人的祈求是一樣的。其實,神准許苦難來臨,許多時候都是想要借著苦難來逼我們多一點親近神、享受與神之間的親情關係。

2.        所以大衛在這裡求神不要丟棄他,卻要「收留」他。又說:「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意思是,耶和華神就是我最好的父親,比地上的父母關係更親。試問為「父」的怎會將「兒女」丟棄呢?所以大衛深信神必定會「收留」他,不叫他作「孤兒」。按實情來說,我們相信這是大衛逃避押沙龍,離開耶路撒冷,過約但河之時的心情。因為不知道往那裡去好(參撒下15:20)。押沙龍用了四年時間,得了全民的心,百姓就在希伯侖父然擁護他作王。大衛一聽見押沙龍自立為王,立刻就知道大勢已去,吩咐跟隨他的臣僕和家人,趕快逃亡,離開耶路撒冷。尤其是聽到,連當時最足智多謀的亞希多弗也在叛黨之中,就更擔心.因為人們都認為,「亞希多弗所出的主意,好像人問神的話一樣」(撒下16:23)。所以大衛逃亡之時,不知逃往那裡去才可以安全。全國百姓都支持押沙龍,沒有任何一座城敢收留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大衛就禱告求神「收留」他。神聽了大衛的禱告,叫大衛有聰明,差派他的好朋友戶篩去作押沙龍的謀士,敗壞亞希多弗的謀算。結果押沙龍果然中計,聽從戶篩的話,不接納亞希多弗的意見;亞希多弗就出去吊死了。押沙龍的大軍不能追上大衛,讓大衛和跟隨他的勇士有機會竭一竭,重新整理全軍,預備好作戰,結果就勝過押沙龍的大軍,化解了危機。

3.        我們要留意,大衛先「尋求神的面」,然後再「求神收留他」,將自己看作浪子一樣,盼望能回到家中(指耶路撒冷聖殿),再見父親(耶和華神)的面,得父親接見、饒恕、和收留。這樣的形容,使我們想起主耶穌所講的「浪子回頭」比喻.浪子以為自己不配做兒子了,只望父親收留他做雇工,不致餓死,就滿足了。誰知當浪子距離父家還遠,父親看見,就跑上前,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咀;而且,父親未等浪子說完他回來的原因,只聽到浪子叫他做父親,又肯為自己的罪認一句錯,父親就已經滿意了.立即吩咐僕人,給浪子戴上戒指、穿上袍和鞋、和宰肥牛犢,一同歡喜快樂。意思是要恢復浪子做兒子的權柄,又用各樣的恩典和快樂來歡迎浪子。所以大衛這樣禱告,必定大大得神的歡心,神聽了,就不能不收留大衛,立即解救他的苦難。

4.        在此,我們還要實在地明白,神與我們的親情關係,真是比地上的父母更寶貴。可惜基督徒多半重視地上屬血統的關係,多過天上屬靈統的關係,做成靈性上許多軟弱,和不能進入神豐盛的主因。其實,與家人之間的血統關係是暫時的,與天父之間的靈統關係是永恆的;等到有一天,我們離開身體,返回天家,地上一切五倫的關係就斷了,在天上我們只有與神之間的父子關係.而且地上的父母、妻子、兒女……,如果他們信主得救的話,在天上都成了「主內弟兄姊妹」。如果他們未信主,被丟在地獄裡受苦的話,我們在天上看見也不會難過,因為那時我們已經身體復活,變成榮耀的身體,不再住在敗壞的身體裡頭.那時,我們回想地上的一切事物、和五倫關係,就像回想「夢境」一樣,醒來的人是不會再為「夢」中的傷心事而難過的。所以,我們要重視天父的關係,因為天堂之所以快樂和寶貴,完全是因為《聖經》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坐寶座的說:看哪,……我要作他的神,他要作我的兒子。」(啟21:3-7)主耶穌對地上所有做父親的說:「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太7:11)意思是說,你們所有做父親的,豈能與天父相比,曉得將更好的東西給兒女,像天父所作的呢?一來,你們根本不知道那些才是「更好的東西」;二來,你們許多時候也會做錯事,向兒女發洩,過份責駡他們,甚至虐待他們.天父卻「沒有留下一樣好處」不給他們。今天我們若能明白天父比地父更寶貴,我們的靈性才會有重大的進展。

 

27.11 耶和華阿、求你將你的道指教我、因我仇敵的緣故引導我走平坦的路。27.12 求你不要把我交給敵人、遂其所願.因為妄作見證的、和口吐凶言的、起來攻擊我。

1.        這是第四個呼求:求神指示逃走之路。當時押沙龍得了全國人民的心,大衛就感到無處可逃了。一來不知道那些人真心支持他.萬一他們說願意收留他,卻暗暗通知押沙龍派大軍前來捉拿他,豈不是被出賣?二來,大衛也不願意連累任何人,免得日後押沙龍追討之時,將收留過他的人「誅九族」。所以大衛在逃難之時,一個一個的勸勉他們不要跟隨.例如,他勸迦特人乙太說:「你是外邦逃來的人,為什麼與我們同去呢?你可以回去與新王同住,或者回你本地去吧!你來的日子不多,我今日怎好叫你與我們一同飄流、沒有一定的住處呢?你不如帶你的弟兄回去吧!願耶和華用慈愛誠實待你。」(撒下15:19-20)但是乙太表示忠心,寧死也要跟隨。神就是這樣憐憫大衛,叫他的好朋友都留下,支持大衛,與他出生入死。

2.        大衛在這裡懇求神說:「耶和華阿、求你將你的道指教我、因我仇敵的緣故引導我走平坦的路。」結果,神賜大衛智慧,叫他過河逃往「瑪哈念」去。談到「瑪哈念」這個地方,我們記得雅各從巴旦亞蘭拉班那裡回來的時候,經過這裡,看見「神的軍兵」,知道是神派來在路上保護他的.於是給那地方起名叫瑪哈念。(創32:2)所以大衛決定逃到這裡,是很有屬靈意義的,表示有神派軍兵保護,就無所懼,像雅各一樣。再者、瑪哈念這個地方位於約但河東,從前希實本王西宏,和巴珊王噩二國的交接之處(書13:26-27, 30)掃羅的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曾將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帶過河,來到這裡,以之為京都(撒下2:8).所以這裡在政治上,也是最適宜避難的地方。

3.        大衛所認為「平坦的路」,就是不致被「交給敵人、遂其所願」的地方。我們在上文已經指出,「瑪哈念」原是昔日「押尼珥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帶到這裡,以之作為京都」的地方。押尼珥原是掃羅的元帥,自從掃羅追殺大衛以來,押尼珥非常明白掃羅是因為妒忌大衛才追殺他.押尼珥又兩次親眼看見神將掃羅交在大衛手中,因為掃羅單身進入洞進大解,大衛躲在洞裡,卻沒有手下殺死掃羅,押尼珥心中非常敬佩大衛。押尼珥非常明白,終有一天,神要將國賜給大衛.所以掃羅死後,押尼珥將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帶到瑪哈念去,心中常想辦法,將伊施波設的國交給大衛。後來押尼珥偷偷與伊施波設的一個妃嬪同房,伊施波設知道了,就責備押尼珥.押尼珥一怒之下,就背叛伊施波設,說服全國人民,向大衛投誠,以色列人也立即表示同意。可見那時人人都佩服大衛,認同耶和華立他作王。尤其是瑪哈念地方的人,他們同意大衛作王,背叛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相信必定是非常敬佩大衛才會這樣。大衛看准這一點,所以現在決定逃往瑪哈念,認為瑪哈念的人雖然曾經背叛過伊施波設,決不會將他出賣,將他「交給押沙龍,遂其所願」。但是瑪哈念的人是否真的不會將他交給押沙龍呢?在政治鬥爭上,人人都求自保,所以大衛認為最安全還是求神指示他平坦的路,神若不將他交給仇敵,遂其所願,必無人能害他。

4.        在此,大衛又說:「因為妄作見證的、和口吐凶言的、起來攻擊我。」意思是指押沙龍曾在城門口,堵截所有爭訟的人,他們前往大衛王那裡、求王主持公平審判,押沙龍就用盡各樣方法收買他們的心,作假見證,破壞大衛的名聲.這樣有四年之久,以色列人的心就漸漸歸向押沙龍,背叛大衛。我們看見大衛逃難過河之時,連掃羅族基拉的兒子示每,也一面走一面咒駡大衛,又拿石頭砍大衛王和王的臣僕,說:「你這流人血的壞人哪,去吧、去吧!你流掃羅全家的血,接續他作王;耶和華把這罪歸在你身上,將這國交給你兒子押沙龍。現在你自取其禍,因為你是流人血的人。」示每這話是冤枉大衛的,掃羅全家不但不是大衛所殺,大衛反而處處善待掃羅一家的後人.就如掃羅的兒子約拿單有一個瘸腿的兒子米非波設.大衛將他接回家,對他說:「你不要懼怕,我必因你父親約拿單的緣故施恩與你,將你祖父掃羅的一切田地都歸還你;你也可以常與我同席吃飯。」(撒下9:7)雖然是這樣,大衛並沒有對付示每。後來押沙龍死了,大衛回到耶路撒冷作王,還是沒有對付示每。洗魯雅的兒子亞比篩對王說:「這死狗豈可咒駡我主我王呢?求你容我過去,割下他的頭來。」王說:「洗魯雅的兒子,我與你們有何關涉呢?他咒駡是因耶和華吩咐他說:你要咒駡大衛。如此,誰敢說你為什麼這樣行呢?……我親生的兒子尚且尋索我的性命,何況這便雅憫人呢?由他咒駡吧!因為這是耶和華吩咐他的。或者耶和華見我遭難,為我今日被這人咒駡,就施恩與我。」(撒下16:9-13

5.        從以上這些事例可見,大衛不但靈性好,與神之間的關係十分親密;大衛的人際關係也非常好,甚至恩待敵人,饒恕所有起來反對他的人.即使被冤枉,也不記仇。為此神特別喜愛大衛,處處維護他,聽他的禱告。即使他犯了大罪,也赦免他。正如主耶穌說:「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

 

結論:自勉保持無懼(27.13-27.14

27.13 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就早已喪膽了。27.14 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

1.        大衛禱告完了,最後再一次「自勉」不要懼怕。這樣的「自勉」,與本詩開始時的「自勉」形成互相對照,表示禱告前後都有信心。這是很重要的禱告態度.許多人將難處帶到神面前,向神陳明一切之後,仍然感到難處依然,甚至難處更大,因為他的禱告沒有對準神,只不過是「自言自語」,借著禱告來重溫難處而已.結果自己嚇自己,甚至使自己患上「憂鬱症」,步向自殺之途。基督徒要明白,既然將難處和傷心的事帶到神面前,就當「依著神的意思憂愁」。保羅認為,這樣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林後7:9-10)我們讀大衛所寫的許多篇詩,必定會看見大衛所遭遇難處比我們各人的更多.但是他的禱告總是對準神的慈愛、誠實、恩典……;憑著信心,越禱告、越喜樂、越釋放.因為相信神必定會解救。他若犯了罪,也相信神必定會赦免,並且還要以臉光照他。

2.        在此、請讀者注意,這段經文在原文是沒有「就早已喪膽了」這一句的;而且「不信」二字,原文的意思是正面和完成時式的,不是負面的.所以整句的意思應該譯成「我若不是相信在活人之地必定得見耶和華的恩惠,(我就不會這樣禱告了。所以我自勉…)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

3.        這樣的自勉,分明是大衛禱告完了,起來面對難處之時,發自內心的話。意思是說,一切話我都向耶和華陳明瞭,現在要做的事,不再是苦苦禱告,而是「等候」神,留心看他奇妙的作為如何出現。然而,這樣勉勵自己不看難處,只留心看神的作為,是不容易的事.因為人總是愛擔憂的.人不斷提醒自己──危難就到了,怎麼辦?所以大衛用「命令」的語氣,囑咐自己「要等候」、「當壯膽」、「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因為「深信必定在活人的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

4.        還有一點,「在活人之地得見……」這句話不易說.說這話的人可能會這樣想:「我相信耶和華是有恩惠,不過,會不會神不讓我在活人之地得見這恩惠,及要我死後回到天家才得見這恩惠呢?」「歷史上許多信心強大的聖徒,最後豈不是也要殉道嗎?他們回到神的身邊才能得恩惠!」「其實人算甚麼,神若要我離世,有誰可以抗拒他的旨意呢?」……。然而,大衛從神那裡得到的感動,知道事情不會這樣.他相信這一次必定能「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確知自己不會死。

5.        讀者要明白,人人都想像大衛一樣確信自己不會死.但總有一天神的旨意要我們離世。我們應該弄清楚,確信自己不會死是不是出於私心?仍然活著有甚麼重大的目的,叫自己這樣堅信?到底這樣禱告是出於信心(確信自己不會死),還是出於不信(不信離世與基督同在是好得無比)?這要看你的靈性高低、要看你為甚麼而活、要看你事前有沒有得著神的啟示或感動、要看你信甚麼、要看你與神的關係如何,神有否告訴你,「仍然活著」是他的旨意…….別人無法用他個人的經驗來勉強你信心的方向。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住在耶和華的殿中(朱韜樞)

 

  第二七篇是詩人在經歷各樣為難的環境中對神的認定。他在非常為難的時候,他對神有認定。詩人見證說,「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我的拯救……耶和華是我生命的力量,我還懼怕誰呢?」(詩二七1)這時他的確是成長了,所以當軍兵安營攻擊他,爭戰興起攻擊他(詩二七3),他卻能見證說,「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詩二七4)不可思議!以前他遇到為難的時候,一定是說「主啊,求你拯救我,你是我的得勝,你是我的力量,求你打碎他們的腮骨,擊敗我的仇敵啊,」這次,他沒有這樣說。他說,「哎呀,當這些人都來打我的時候,當我一切都為難的時候,當我活不下去的時候,當環境一塌糊塗的時候,當人論說我像論說狗一樣的時候,啊,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裡求問。」哎,真是屬靈,真是好啊!

  他經歷了神暗中的保守 ── 把他藏在帳幕的隱密處,將他高舉在磐石上(詩二七5),他也在帳幕裡歡然獻祭(詩二七6)。這時他所求的,乃是耶和華的面,他說,「耶和華啊,你的面我正要尋求。不要向我掩面。」(詩二七89)「我正要尋求」,也可以說「我正在尋求」,因為他不斷地「正在尋求」,也就不斷地產生「正要尋求」。他認識耶和華是拯救他的神,他說,「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詩二七10)這一首詩非常甜美。他的環境艱難到一個地步,他說出這樣的話,「連我的父母都會離棄我,但是神啊,你必收留我啊!」弟兄們,愛主的人都會認識,到後來人都會離棄你!

  第1節,「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耶和華是我性命的保障,我還懼誰呢?」第3節,「雖有軍兵安營攻擊我,我的心也不害怕;雖然興起刀兵攻擊我,我必仍然安穩。」為什麼呢?因為他現在看見一個更高的事了!弟兄們,人打你,你也打回去,就表示你還沒有看見更高的事。人打你,你若看見更高的事,你就會說,「有一件事,我現在所關心只有這件事,你們打我也好,你們攻擊我也好,你們有軍兵安營也好,你們興起刀兵也好,你們在那裡又喊又叫,我卻要禱告: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裡求問!」

  第4節,「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這個「住」就是前面第一篇第1節不坐褻慢人的座位的「坐」。不坐褻慢人的座位,也就是不住留在褻慢人的座位上。現在他面對為難,他的回應是,「我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殿」這個字很有意思,「殿」的希伯來文動詞,就是神從亞當身上取出一些東西來建造一個女人的「建造」。殿,是建造起來的一個居所。「我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也可以說「我要住在耶和華的建造裡」── 當我要住在耶和華的建造裡的時候,也就是我被建造的時候!

  「我要瞻仰他的榮美」,「瞻仰」可以翻作「察看」,也就是十一篇4節「他的慧眼察看世人」的「察看」,同時也是十七篇15節「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的「見」。我們要見祂,我們也要察看祂。我們不僅是見,我們也是細細的看,慢慢的察看。你遇到一個喜歡的女子,第一次是見,慢慢的就是看,而且察看,那就是這裡的「瞻仰」。哦,她眼睛!哇,她鼻子!哦,她頭髮!哇,她的天庭飽滿!哇,她的下巴!啊,她的肩膀!那就是「瞻仰」。有時候,我們一說到神,都是囫圇吞棗似的,連核一起吞下去,但是詩人說,「不,不是這樣!我今天要住留在耶和華的建造裡,當祂來建造我的時候,我也就慢慢的來見祂,察看祂,瞻仰祂,哦,我越看,我的神越美!」弟兄們,你的神到底有多美,可以吸引你到一個地步,把一切都給祂呢?是因為你住在祂的殿中,瞻仰、注視於祂的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前面說「耶和華的祕密與敬畏他的人同在」,現在他就「在他的殿來求問」,他要更多的知道神的祕密。

  第5節,「因為我遭遇患難,他必暗暗地保守我;在他亭子裡,把我藏在他帳幕的隱密處,將我高舉在磐石上。」這個亭子絕不是指中國人的亭台樓閣,這個亭子是歇腳的地方。你在行走的時候,疲累的時候,路上會有個亭子,叫你休息一下。當你跟隨主走在路上的時候,一面主會在暗中保守你,一面當你覺得「哎呀,主啊,我實在走不下去了,我實在疲累了」的時候,感謝主,這裡有個亭子,可以叫你休息。當你在亭子休息的時候,祂就把你藏在帳幕的隱密處。你所看見的是亭子,你所經歷的是帳幕的隱密處,也因為你這樣在主面前與主聯合而有帳幕的隱密處,你就被高舉在磐石上。你這個人被神舉起來,經歷神是如何穩妥的拯救!

  第6節,「現在我得以昂首,高過四面的仇敵。我要在他的帳幕裡歡然獻祭,我要唱詩歌頌耶和華。」這裡的「昂首」不是二四篇眾城門的「抬起頭」,這個「昂首」就是挺胸昂首。青年人都有這個長處,挺胸昂首看天,可是老人都駝背看地。你有沒有注意,人越老,他背越駝;背越駝,他越看地,他越看不到天了。他說,「我們這些聖徒都是青年的,是挺胸昂首的,要高過四面的仇敵!外面是有各種為難,軍兵安營,刀兵攻擊,在這一切興起來的時候,有一件事,我要尋求耶和華,我現在還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注視於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裡求問。如果我走累了,路上會有個亭子,主會把我放在安歇的地方,叫我住在祂的隱密處;祂也會把我高舉在磐石上,叫我穩妥起來。所以現在,我得以昂首高過四圍的仇敵,我要在祂的帳幕裡歡然獻祭,唱詩歌頌!」

  第8節,「你說:你們當尋求我的面。那時我心向你說:耶和華啊,你的面我正要尋求。」你不是到了帳幕的隱密處嗎?你不是要求問嗎?現在你也求問了,你也被帶到帳幕的隱密處了,你也聽見神說話了,神說,「你們當尋求我的面。」這個「尋求」就是「搜尋」,從許多資料中搜尋出特別珍貴的部分。今天在地上這一切的人事物裡,有一個東西特別珍貴,是什麼呢?是耶和華的面!什麼地位,錢財,名聲,人的稱羨,朋友,家庭,房子,土地,通通跳躍過去,你只搜尋出一個 ──「神的面」出來!這就是「尋求」,尋求就是這麼美啊 ── 一樣一樣東西都過去了,一樣樣東西都經過你了,你說,沒有價值,沒有價值,突然,在這一切事物中,神的面出來了!這就是「尋求」── 我搜索,再搜尋,在搜尋裡,神的面出來了!神說,「當你在地上活著的時候,你尋找,你要找出我的面哪!」

  第9節上,「不要向我掩面。」「主啊,當我尋求你的面時,千萬不要有病毒跑出來!」你如果用電腦的眼光來看這些詩句,你就能懂這裡的意思。電腦裡的資料儲存太豐富,有一個東西叫「神的面」會被搜尋出來,但是他求主不要向他掩面,要叫他能見祂的面!這個時候,他作了一個甜美的見證,第10節,「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弟兄們哪,那有父母離棄兒女的?但是他說,「即或我的父母離棄我,神哪,你一定會收留我的。我永遠可以跟隨你,我永遠可以住在你的裡面,我永遠可以與你同行!」感謝讚美主,因為這樣,他就來到第二八篇。

――朱韜樞《詩篇中的神聖經歷(卷一)

 

 

再唱信心之歌(華倫魏斯比)

 

(詩篇:廿七篇)

 

1.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耶和華是我性

  命的保障;我還恨誰呢?

2.那作惡的,就是我的仇敵,前來吃我肉的時候,就絆跌僕倒。

3.雖有軍兵安營攻擊我,我的心也不害怕;雖然興起刀兵攻擊我,

  我必仍舊安穩。

4.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

  和華的殿中,瞻仰它的容美,在它的殿裡求問。

5.因為我遭遇患難,他必暗暗的保守我;在他亭子裡,把我藏在

  他帳幕的隱密處,將我高攀在磐石上。

6.現在我得以昂首,高過四面的仇敵;我要在他的帳幕裡歡然欹獻

  祭;我要唱詩,歌頌耶和華。

7.耶和華阿,我用聲音呼籲的時候,求你垂聽;並求你憐恤我,應允我。

8.你說,你們當尋求我的面;那時我心向你說,耶和華阿,你的

  面我正要尋求。

9.不要向我掩面;不要發怒趕逐僕人;你向來是幫助我的;救我

  的神阿,不要丟掉我,也不要離棄我。

10.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

11.耶和華阿,求你將你的道指教我,因我仇敵的緣故引導我走平坦的路。

12.求你不要把我交給敵人,遂其所願;因為妄作見證的,和口吐

   凶言的,起來攻擊我。

13.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就早己喪膽了。

14.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我再說,要等侯耶和華。

一九三三年三月四日,當時美國正處於可怕的經濟不景氣中時,新任總統法蘭克林·狄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相信最大的難題並不是財務上的匱乏,而是恐懼的存在。在其就職演說中,他說了一句經常被引用的話:「我們所必需懼怕的事是懼怕本身」。

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n)在他一八五一年九月七日的日記中有一句類似的話:「沒有事情比懼怕更可怕」。也許他是從法蘭西斯·培根(一五六一—一六二六)那兒得到這種觀念。培根寫過:「除了懼怕本身,沒有什麼事是可怕的。」而威靈頓公爵(The Duke of Wellington)似乎也會說過:「我惟一害怕的事就是懼怕。」

這些引語證實了:懼怕這問題確實存在每一種年齡和每一個人心中。醫生認為,適度的懼怕能使身體機能發揮其良好的功用,因為它觸動了體內的某些腺體,使它們轉而釋放出某些質素,讓我們能做出驚人的事情。但是當懼怕控制了我們的心臟時,身體就會因而癱瘓。

我們不知道這首詩是大衛在掃羅追捕他的時侯寫的,還是在他兒子押沙龍背逆他的時候寫的,但是我們知道大衛正面對敵人(261112),並有令人恐懼的威脅臨到(13節)。但是他並不對懼怕讓步;從這詩篇中我們能循其經歷,找到如何勝過恐懼的方法。

 

 一、爭戰(1-3節)

神的百姓有許多敵人。以色列國經常遭到敵人的攻擊;先知引起了不信者的敵對;甚至早期教會也經歷到宗教人士的攻擊。我們的主帶著平安的訊息而來,但有時它卻導致了爭戰(太十:32-39)。設法逃避逼迫的信徒,不是隱藏了他的光就是與事實妥協了。一旦你站在基督的立場,你就不可能逃避敵對的勢力了。

我們必須記住:我們的敵人(各種屬肉體和屬血氣的)都是我們真正的仇敵——撒旦的工具。「因為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六:12)知道那些反對我們的人只是為魔鬼所用,我們就能像耶穌命令我們做的那樣,去愛他們並為他們禱告(太五:43-48)。

有時候敵人突然臨到我們(詩廿七:2);又有時候敵人安營開始長時間的攻擊(3)。大衛視他的敵人好像野獸,潛行而來想吞吃他。他們口吐威嚇兇殺的話(12節;徒九:l)。但是他並不害怕,因為他的信心乃在於神。

「在這裡面我必仍舊安穩,」他這樣呼喊。在什麼裡面?在神裡面,他是亮光、拯救和力量(詩廿七:l)!

光是神的重要象徵。神被比喻為日頭(詩八四:11),它是整個世界的生命源頭。敵人喜歡在夜間攻擊我們,在疏於防備的時候抓住我們;但是若我們「行在光中」,他們就註定要失敗了(約壹一:5-7 )。「我的仇敵阿,不要向我誇耀;我雖跌倒,卻要起來。我雖坐在黑暗裡,耶和華卻作我的光。」(彌七:8參照NIV)

因為神是我們的亮光,所以他是我們的拯救。大衛稱呼他為「救我的神」 (詩廿七:9)。「拯救」一詞,希伯來文是「約書亞」——意為「耶和華是拯救」。而希臘文則為「耶穌」。在舊約裡「拯救」通常是指「拯救肉身脫離危難」;但其亦不乏屬靈的含意(詩五一:14;七九:9)。

當敵人攻擊我們的時候,神也是我們的力量和山寨。這個字是形容敵人所無法衝破的堡壘。詩篇四六章1節中也有相同的比喻:「神是我們的避難所和力量。」因為大衛是習慣於戶外生活的人,所以他常常以從大自然的體會來描述神;「磐石」或「山寨」就是其中最常用的幾個之一 (例如詩十八:1-2

但是這個字也是描述神在他百姓遇到攻擊時所賜予的力量。我們並不是跑進山寨藏躲,而是獲得所需的力量以面對敵人。神是環繞我們的山寨,也是我們裡面的力量,由於他的幫助我們打敗了敵人。對一個新約時代的信徒來說,此亦即聖靈的能力使我們能成為基督的精兵(弗六:10下;三:20-21)。

一個士兵無論他有什麼樣的經驗和裝備,若他心裡害怕,他就註定要失敗。大衛肯定的說:「我的心也不害怕」(詩廿七:3)。心中存著恐懼常會讓我們高估了敵人,並且引誘我們行事只憑眼見而不憑信心。「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可四:10

大衛在戰場上無畏的信心秘訣是什麼?這首詩篇描述的第二種經歷使我們從中獲得答案。

 

二、敬拜(詩廿七:4-6

一個下雨天,我和太太往訪比利時的滑鐵盧戰場,在那兒威靈頓打敗了拿破崙。除了商店裡的紀念品和企圖重現戰事的電影外,你根本不可能看出在那兒會打嬴了一場戰爭。當我凝視著頂上立有紀念碑的巨大墓塚時(我因為太疲倦以致無法爬上去),這使我想起了聽說是威靈頓所說的話:「滑鐵盧之役是在伊頓的運動場上打勝的。」(注)

就大衛的情形而言,戰爭的得勝是在於他個人對神的敬拜。大衛負有許多責任,許多需求占去了他的時間;但他的第一優先是尋求神的面。他像保羅一樣,說:「我只有一件事。」(腓三:13)神的百姓不像保羅和大衛,倒是常像馬大一樣忙得沒有時間親近神。我們切記耶穌所說的:「不可少的只有一件。」(路十:42

沒有充分的敬拜,不可能有成功的福祉。大衛如何知道神是亮光、拯救和山寨呢?他是在敬拜和默思的時間裡,因為專注神的榮耀而得知的。大衛羡慕祭司們有權住在近於神的殿,甚至進入院宇及聖所。(也許祭司們也正羡慕大衛的豐功偉業及周遊四方的經歷呢!)大衛何等渴望離開戰場而住在神的殿中!但是,無論他在那裡,他都挪出時間來到神的面前,思想神的恩惠慈愛(詩廿七:4為「榮美」),並默想神自己。

在大衛的時代,聖殿還未建立,神的約櫃是放在帳幕裡。(第四節的「聖殿」僅是指「宮殿、神殿」。雖然它的構造是一個帳幕,卻用來做神的殿。參撒上一:9;三:3)。但是這種帳幕的形像在詩篇廿七篇5節卻傳達了一個很美的屬靈真理。在東方國家裡,當你被邀請到一個阿拉伯人的帳幕裡享宴時,你的主人很自然的就成為你的保護者。你在帳幕裡面猶如躲在洞穴裡一樣的安全,因為主人所有的資源都供你使喚!

大衛來到神的面前敬拜時,就好像進到阿拉伯酋長的帳幕裡一樣:神歡迎他並保護他。因為大衛不是祭司,所以不能直接進入帳幕裡面,但他能夠享受相同的屬靈經驗。這是詩篇九一篇背後的意喻。「在他的翅膀底下」 一詞(詩九一:4 )也許是指在至聖所裡的基路伯的翅膀(出廿五:17-22)。

今天神的百姓藉著耶穌基督的恩典(來十:19下)有權來到神的面前。事實上,我們已得以住在至聖所!大衛所渴望的特權今天是屬於我們的,然而我們總沒有好好享用它。這說明了為什麼我們在生活戰場上如此多憂多慮,我們必須先成為一成功的敬拜者。假若我們忽略了他的同在,就喪失了他的保守。

詩篇廿七篇6節陳述一項基本的真理:當我們抬頭仰望神時,他就會使我們昂首高過我們的仇敵。當然,低垂的頭是失敗的信號。「但你耶和華是我四圍的盾牌。是我的榮耀,又是叫我抬起頭來的。」(詩三:3  )那些信靠主的人能高抬他們的頭,並不是由於驕傲,而是在得勝中仰望神的榮耀。

大衛在敬拜中不僅尋求神,仰望他的榮耀,並且唱詩讚美他。他帶著「頌贊的祭」獻給神(來十三:15),那是一種我們所擁有的,作為神祭司的權利(彼前二:5)。我們是多麼容易在爭戰中懇求神,而等他賜給我們勝利後卻忘了要讚美他。

敬拜是個人生活及今天教會最大的需要之一。戰場上的得勝乃在於密室的禱告。「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的禱告祈求」(弗六:18)。這猶如穿戴盔甲,使用刀劍一樣,是屬靈得勝的一部份。

 

三、遵行(詩廿七:7-12

這一首詩篇的「氣氛」在這裡有了轉變,因為我們離開了帳幕進到生活的實際及每日的需求中,我們不能停在山頂上觀賞神的榮耀;我們必須下山將榮耀分享他人(太十七:l-21)。我們經常是在每日的例行事務中面對最大的試探,遭遇最大的失敗。

大衛最看重的是神不會丟棄他,會與他同行並且拯救他。在敬拜中瞻仰神的榮美是一回事,而在生活中操練他的同在則又是另一回事,關鍵乃在於我們無論身處何地都繼續不斷尋求神的面。神要我們尋求他,我們應及時反應,在愛與敬拜中歸向他。

詩篇廿七篇8節陳述一個屬靈的真理:對神的聲音有敏銳的感覺,並且當他說話時立即有所反應。你或許正在開車、手推購物車或正在除草中,但假若上帝觸及你心,就停下來,敬拜他並尋求他的面。但你也不一定要放下正在進行的事,雖然若允許的話,能這樣做最好。只要仰起你在愛中讚美的心單純!這樣的心態往往會幫助你保持清新並且在主裡蒙激勵從而使你成為他人的祝福。

今天的信徒不再需要像第9節那樣的禱告了,因為神已經應許「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十三:5)。神的應許已保證他與我們同在的事實,但是他同在的經驗則需靠我們在信心、愛心、順服及渴慕上與他的關係如何而定。在基督徒生活中,「聯合」(Union屬於基督)和「交通」(Communion享受與基督的團契)兩者之間是有所不同的。

為人父母者也許有可能撤棄他們的孩子,但那畢竟是不恰當的。然而,神是我們慈愛而信實的天父(詩一O三:3),同時,他也像慈母那樣溫柔的善待我們(賽四九:15)。身為神家中的孩子,在人生一切所需上,我們有一位較兄弟更親密的救主和待我們有如父母的天父。

奔行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需要方向與指引,這就是11-12節中祈禱的負擔。「指教我……引導我……拯救我」。敵人總是隨時隨在的想絆跌我們,且準備把我們引向偏行己路的道上。無論地勢如何,神要引導我們走在平坦的道上,如此我們才不會有所偏差及絆跌。而撒旦總想把我們帶到畸嶇及背謬的彎曲路途。

我們之所以要明白並運行神旨意的動機乃是願他因此而得榮耀:「他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詩廿三:3)敵人正虎視眈眈,作假見證的也可能會變成真的見證人,在我們生活中挑起事端來控告我們。大衛和拔示巴犯了滔天大罪的時候,這件事「叫耶和華的仇敵大得褻瀆的機會」(撇下十二:14)。好人做了惡事比壞人做了惡事對神的工作所造成的禍害更大。一個好人的惡例子簡直是撒旦手中極可怖的武器。

秘訣乃在於我們的心。「我的心並不害怕」(詩廿七:3),因為「我的心向禰說:『耶和華啊,你的面我正要尋求。』] (8)當我們尋求神的面,我們就不會懼怕!只要我們憑信心仰望他,他會引導我們走在正確的路上;我們也就不會讓敵人有誹謗他名的機會。

我們已經分享了大衛的三種經歷:爭戰、敬拜和遵行。但是第四種經驗最困難,不過我們若要克服懼怕的話,這一關是很重要的。

 

四、等候(13-14節)

我必須承認,對我來說,寫有關等侯的事比實行它容易多了!我天生是個行動派的人,不耐久候!主知道這點,所以他不斷磨煉我,比如使我在機場等侯那延誤了的班機,在堵塞的高速公路上靜候和午餐時間在人群擁擠的飯館裡等待。他為了是希望我把如何等候學得更好!

這就好像音樂中的休止符,足以使音樂顯得更美一樣,生命中「等候的時刻」往往會增加你品格上的美好與優雅。有時候神呼召我們行動,我們就不能耽延。但也有時候神叫我們等侯好讓他自己來行動,我們就不該干預。有句話說得好:神的耽延並不是拒絕,那只是在預備更大的祝福。

大衛在11節中禱告尋求神的旨意,但是神的旨意包含了正確的時間、行動和動機。在不合宜的時間做一件正確的事也是不順服神的旨意。當神說:「等一等!」那是因為他在我們身上或為了我們的緣故,仍有工作待做,以備我們得以承受他的恩典。

同樣,等侯的秘訣也是在於一顆心。等侯就像打仗一樣,需要相等的勇氣。成功的將軍會計畫他的戰略,並確切知道何時進攻。當我們以敬虔的心等侯在神面前,同時每天與他同行,他就加增我們內心的力量。事實證明,在忍耐中所需的信心並不亞於在執行任務時所需要的;等待的人就像戰土一樣需要信心。

13節很清楚的表明信心幫助我們堅持到底。「我若不信……就早已喪膽了」。這個世界說:[看見就是相信,一但是對基督徒而言,相信就是看見。我們就像以利沙的僕人一樣,眼睛需要蒙開啟以看見神的軍隊是何等壯大(王下六15-17)。

當我們贏得屬靈的爭戰時,就是高舉了「神的恩惠」(詩廿七:13)。在人類歷史中,人為了邪惡的動機和欲望而連連爭戰;但是基督徒的戰爭是建設性而不是破壞性的。我們拆毀是為了建造,我們連根拔除是為栽種更美好的種子(耶一:10)。神的話是兩柄的利劍,殺戮是為使它存活(來四:12)。

與勇氣相對的是灰心,使我們免於灰心的是對神的信心。「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十八:l)基督徒生活中,等侯並不是不動,什麼也不做。等侯是為了預備下一個戰爭,下一次的恩福。當我們等侯時,我們禱告、思想主的話語、敬拜神。聰明的船夫在平靜的天氣修補他的帆,聰明的士兵在戰爭間歇時休養生息。「那等侯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賽四十:31)

基督徒生活中最困難的事情之一就是安靜你的心等侯在神面前的那種能力。我們的老我總是紛擾不安;而我們周遭的世界又瘋狂的忙成一團。甚至只因我們不去參加每堂神學課程,不去聽每一位來訪講員的講道及出席每一次的宗教聚會,某些基督徒朋友就會認為我們是「墮落」了。幾年前,陶恕博士(DrAWTozer)建議,假若我們願意取消所有的聚會,而單單在一起禱告和敬拜的話,就必得著復興!

若我們願意學習敬拜、遵行和等候,神能幫助我們克服懼怕;而其中最難學的就是等侯。一顆紛擾的心經常會導致莽撞的生活。所有的宗教活動並不見得都是必須的,它很可能是在拆毀我們而不是在建造我們。

「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侯神。因為我的盼望是從他而來。惟獨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他是我的高臺;我必不動搖。」(詩六二:5-6 )

[]伊頓(Eton),英國一地名,聞名的伊頓大學就在此。威靈頓公爵系英國人,概于平時必常在伊頓的運動場上鍛練身體,參加比賽,學習靈活連用運動戰術,故能在滑鐵虛一戰而勝。以此自喻他「戰場上的得勝是靠平時的裝備操練而來。」

―― 華倫魏斯比《在詩篇中遇見自己》

 

 

有一件事我仍要尋求(廿七1~14)(臺北靈糧堂)

 

v.13「活人之地」:指今生,以別於陰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件事」─這是專一的追求,是大衛內心最深的渴望,是他人生的焦點。弟兄姊妹,你有幾件事呢?我們常常同時追求許多事,導致東奔西跑,疲累不堪,一無所成。大衛的「有一件事」並非整日悠哉悠哉,只坐在神的殿中瞻仰神,而是一切生活的中心都集中於「一件事」,就如保羅一生奔波,他也「只有一件事」(腓三13) ─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從上面召他來得的獎賞。但願你我都「有一件事」,這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4)

大衛所求的一件事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求問」。但在聖殿外,大衛的環境如何呢?「我的仇敵前來吃我肉…」(2),「軍兵安營攻擊我」(3),「妄作見證的和口吐凶言的,起來攻擊我」(12),在這環境中,大衛可能需要張羅佈局,抵擋仇敵,但他的心卻求進入至聖所,得著真安息。因他知道神是他的亮光、拯救與保障(1),神可以在他患難中,「暗暗的保守」他,把他藏在「帳幕的隱密處」,將他「高舉在磐石上」(5)。在神的殿中,他的心不害怕,他的心安穩(3),甚至他的心可以歡然向神獻祭,唱詩歌頌祂(6)

大衛向神求「住在耶和華的殿中」,讓我們也向神求這「一件事」,任憑仇敵吼叫,環境險惡,我們就來尋求神的面,住在神面,讓神成為我們的亮光、拯救和保障。

默想

我是否常尋求神、等候神,瞻仰祂、求問祂?

回應

親愛的主,求你賜我熱切尋求你,耐性等候你的心,好叫我能以一生一世住在你的殿中,瞻仰你的榮美,在你的殿求問。

 

 

昂首高過仇敵(二十七篇1~14)(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6節大衛說:「現在我得以昂首高過四面的仇敵,我要在祂的帳幕裡歡然獻祭」!這是多麼美妙的經歷,在仇敵的面前、在面對許多的難處中,不喪氣、不喪膽,而是昂首闊步,不憂愁歎息,而是充滿喜樂,唱詩歌頌神!這就是基督徒得勝生命的表現。大衛說他四面都是仇敵,第2節提到有人要吃他的肉、第3節說有軍兵安營攻擊他、第12節說有人妄作見證,口吐惡言攻擊他。不僅如此,第10節大衛提到甚至他的父母都離棄他,真是四面都是仇敵。弟兄姊妹們,你是否也正面臨這樣的景況:許多的難處圍繞你、許多的話語傷害你,甚至連最親近的人都離棄你?讓我們一起來看大衛他是如何在這樣的景況下能「昂首高過四面的仇敵」:

一、大衛對神有完全的信心:第13節大衛說:「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就早已喪膽了!」大衛相信在任何的景況中神都必有恩典。父母會離棄我們,最親近的人會傷害我們,但神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讓我們不管遇見什麼樣的難處、在什麼樣的景況下,我們都相信必見神的恩惠!因此我們不喪膽,我們的心必如大衛在第3節所說的:「我必仍舊安穩」!而大衛對神完全的信心表現在他向著四面的仇敵宣告:「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耶和華是我性命的保障,我還懼誰呢?」讓我們遇見難處的時候,也是如此的宣告「我不怕你們」!

二、第4,8節及第14節都提到大衛昂首高過四面仇敵的秘訣在於他等候神、他尋求神!他一直把各樣人生的難處帶到神的面前,等候祂的引導(11)!因此他得以昂首高過四面的仇敵,因為神會帶領他走平坦的道路!弟兄姊妹們,你在患難中是倚靠自己的能力來面對,還是等候神呢?讓我們聽大衛的話:「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

回應:主啊!謝謝禰!禰的心意本是要我們昂首高過一切的仇敵,但願我在各樣的景況中都壯膽、信心堅固,並且習慣尋求禰!

禱讀:詩篇二十七篇4

4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裡求問。

 

 

勇者無懼(27)(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説明我認識你、親近你,讓你成為我的神,以致無論遇到任何環境,我都能因等候倚靠你而壯膽無懼。

 

每個人心靈中都有感到恐懼的事情,那可能是死亡、疾病、失業或是意外的臨到。懼怕使人的生命癱瘓和退縮,但我們可以從詩篇27篇中,清楚看到處理憂慮的秘訣。

1節中我們見到一個真正的勇者,一個無懼的生命,但當大衛宣稱他無所怕、亦無所懼之時,不是說他完全沒有這樣的掙扎,他是有血有肉的人,在面對著這麼多仇敵的攻擊時,怎能沒有害怕?第2-3節是大衛描述他所面對的嚴厲攻擊,敵人要來吃他的肉,並且有整隊軍兵來追殺他。在危難中,大衛到神面前求,因為他認定神是他的亮光、拯救和保障。留意大衛沒有說神賜下亮光、賜下保障,他乃是說神「是」他的亮光、「是」他的拯救和保障。大衛實在認識神,並且他對神的認識不只是頭腦上的知識,他說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是「我」的保障。大衛與神有個人和親密的關係,以致雖有軍兵安營攻擊他,他的心也不害怕了。

為何大衛能與神有這種親密的關係?他在第4節中說的「有一件事。」是指到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親近神,這正如主耶穌所說:「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1042)今日你的生命中有這份渴求嗎?因著有這樣的渴求,大衛能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第7-12節是大衛在神面前表明他的訴求和需要,他求神説明和拯救他。最後就是結論,大衛因為相信神必有恩惠,所以他立志要等候神。不靠人的能力和方法,這是勇者的生命。

一群生命學家在阿爾卑斯山尋找奇珍異草的標本,終於在一險峻的幽谷中發現了稀有品種,由於地勢太危險,於是他們以很高的價錢請了一位牧童代勞。牧童嘗試了不同的方法也不能成功,後來他們想到一個方法,就是用繩子綁著牧童的腰,將他縋下去。那牧童想了一下,就離開了,不久帶同一成年人回來,牧童說:「你們現在可以用繩子縋我下去,我父親會拿著繩子的另一端。」倘若你認識神是你的天父,並與祂有著美好親密的關係,那麼你無論面對任何處境,都必能安然倚靠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