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三十四篇短篇信息

 

目錄:

投靠耶和華的人有福了(楊震宇)

應時常頌贊主(劉銳光)

危機應變備忘錄(陳家強)

歡樂的住在神的美善裡(朱韜樞)

詩篇中十字架的救恩與經歷(林三鋼)

主恩的滋味(三四1~22)(臺北靈糧堂)

投靠神的人有福了!(三十四篇1~8)(臺北基督之家)

敬畏神的義人(三十四篇9~22)(臺北基督之家)

敬畏神的福氣(34)(香港讀經會)

 

 

投靠耶和華的人有福了(楊震宇)

 

鑰句: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

背景:《詩篇》第三十四篇為大衛所作。本篇的標題說明此篇是大衛在亞比米勒面前裝瘋,被他趕出去,就作這詩(撒上二十一1015)。大衛為逃避掃羅追殺,逃到非利士迦特王亞吉那裏。由於非利士人原來是大衛的仇敵,若不用特別的計謀,定將被他們殺害。大衛就靠裝瘋而離開迦特王亞吉之後,逃回到伯利恆西南12英里處,以拉山谷裡的亞杜蘭洞,本篇詩可能就是在此洞中完成的。本篇詩共有二十二節,是照希伯來文寫詩法寫的,每一句要按希伯來文22個字母順序寫成,被稱為「離合詩體」的詩篇。大衛在危難時靠裝瘋而得脫困境後,思想自己在最需要的時候,蒙神保守、引導,使他不至滅亡,得脫離一切的患難,不禁發出頌讚。

提要:本篇是大衛感恩的見證詩,因他深深體會到凡投靠耶和華的人便有福了。在這首感恩詩裏,大衛首先以讚美神並呼籲眾人當稱耶和華為大;然後,他見證神拯救的經歷,並宣告投靠祂的人有福了;最後,他勸勉眾人一同來尋求與敬畏神,必蒙神保護、拯救。全詩分為二段:

()投靠主的人蒙福(110)――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

()勉勵人投靠耶和華(1122)――凡投靠祂的,必不至定罪。

鑰節:【詩三十四810】「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是美善,投靠的人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因敬畏的一無所缺。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什麼好處都不缺。」

鑰點:本篇我們看見大衛雖然信心動搖,因投靠耶和華,使他經歷享受主恩的滋味,而見證神的良善,並勸勉他人一同來尋求與敬畏神。大衛在危難時,雖然靠裝瘋而得脫困境後,但思想自己在最需要的時候,卻蒙神保守、引導,使他不至滅亡,得脫離一切的患難,因而不禁發出頌讚,感謝神的作為。大衛雖多次在困苦、恐懼中,但神每次都施恩憐憫他;而無論傷心痛悔和多有苦難,凡投靠祂的人,祂也都施恩拯救。

今日鑰節提到「投靠的人有福了。」大衛為了逃脫掃羅的追殺,就嘗試投靠非利士人。誰知在這過程當中,他出於恐懼,在仇敵面前裝瘋,被逐出境,後又逃到亞杜蘭的山洞。這事件在大衛的人生裏顯然並不是英勇或光彩的一頁。可是他回想,那時他處於一個無處悽身的景況下,而感到自已是一個困苦人、傷心人、痛悔人。他惟有投靠耶和華,呼求祂的拯救,而神就救他脫離了一切的困難。當大衛投靠耶和華後,享受到了主恩的滋味。他就向人見證,敬畏祂的人一無所缺;尋求祂的人一樣好處都不缺。因為「投靠祂的人」(1)得享長壽、美福 (12)(2)神眼目的看顧和聽他們的呼求(1517)(3)必脫離一切患難(171922)(4)不至定罪(22)「投靠他的人」是何等有福!

本詩極其寶貴,詩中有許多神的應許「凡仰望祂的,便有光榮」;「困苦人呼求,耶和華便垂聽」;「敬畏祂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敬畏祂的一無所缺」;「尋求耶和華的,甚麼好處都不缺」;「耶和華的眼目,看顧義人,祂的耳朵,聽他們的呼。」;「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親愛的,這裡每一個應許都是多麼的真實,更是你能支取和經歷的。

「我尋求耶和華,後來我知道,是祂尋求我,祂感動我的靈去尋求祂;救主啊,不是我去尋找,不!是我給祢尋得了!」――佚名

默想:當大衛投靠耶和華後,享受到了主恩的滋味。親愛的,你是否嘗過「主恩滋味」呢?你曾否經歷投靠主的人真是一無所缺呢?

禱告:神啊,投靠祢的人有福了!因信靠祢甚麼好處都不缺。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應時常頌贊主(劉銳光)

 

      大衛曾經歷過人生最黑暗的時刻,曾落難他鄉並且裝瘋,成為羞辱,才能得脫險境。在這情況下,大多數人會自怨自艾,怨天怨地,更可能從此對神懷疑。但是,大衛卻仍讚美主,並且要別人與他一樣,時刻的,從心底裡,喜樂地頌贊主(v.1-3)
     
是什麼使大衛這麼與眾不同?是什麼使人在困境中仍能如此頌贊主?
. 因神拯救倚靠祂的人  (v.4-8)
     
「我曾尋求耶和華」(v.4) ,「凡仰望祂的」(v.5)
「我這困苦人呼求」(v.7),「投靠祂的人有福了」(v.8),這些字句告訴我們大衛明顯是倚靠神的。一個人倚靠神,即使他落在「恐懼」中,在「羞愧」,「困苦」,「患難」中,神都會聽他的禱告,並且救他脫離這些險境,神不會丟下他,不顧他。
     
這是大衛切身的經歷,且是他多次的經歷,甚至是他一生的經歷。這不是理論,乃是他的經驗談。理論與經驗的不同是,理論是有可能,經歷卻是真實的,是駁不倒的事實。大衛向人證明神拯救那些尋求,倚靠祂的人,使人在苦境中仍能讚美。
     
神真的是這樣嗎?來嘗嘗祂就知道了(v.8)。來吧!何必在苦境中自怨,消沉!起來倚靠祂吧!你也會在患難中頌贊祂。

. 因神供應敬畏祂的人  (v.9-17)
     
「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祂,因敬畏祂的一無所缺」(v.9),「眾弟子阿,你們當來聽我的話,我要將敬畏耶和華的道,教訓你們」(v.11),大衛在這裡論到敬畏神。大衛告訴我們,神憐憫照顧那些敬畏祂的人。
     
敬畏神一無所缺(v.9),敬畏神什麼好處都不缺(v.10)。沒有缺乏是大福氣,凡是「好」的都不缺乏,那是更大的福氣。世人多感缺乏,不是缺這個,就是缺那個。有人甚至已經擁有很多,仍感到缺乏。為什麼?因為沒有好好敬畏神。大家也許記得詩篇廿三篇吧,大衛不是已告訴我們,當他以神為牧者時,他就不至缺乏麼!他有神作牧者,就沒有什麼再需要的。現在他再證實,人若敬畏神就什麼也不缺。
     
怎樣才算敬畏神呢?
     
「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咀唇不說詭詐的話。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v.13-14)。很熟悉的話吧!老生常談是嗎?是的,敬畏神不是什麼很玄的事。不是不食人間煙火,修橋鋪路,乃是在日常生活中對準神而活,作一些我們以為是老生常談,屬靈八股而卻是神喜悅我們作的事。
     
人若凡事敬畏神,有一天他落在患難中,神會聽他的禱告,賜他一切的好處,使他在困境中仍不缺乏。
     
我們願意回到基本面來,作那些我們已聽慣了的事麼?

. 因神靠近義人  (v.18-22)
      
「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v.18)。這傷心不是指遇到什麼難處叫人傷心,乃是為自己的靈性而傷心,是為自己的靈性不夠好而難過; 是為自己靈性上的軟弱而傷心; 是為自己所犯的過錯而心靈懊悔。想活得更好,更有主的性情,更像主。這樣為自己而傷心的人,神會靠近他。
     
主靠近這樣的人,因為這樣的人祂最喜愛,肯這樣追求的人在主看來就是義人。
     
這樣的人在肉身上遇到苦難,主會靠近他,拯救他。神不准許時,一根骨頭,一條頭髮都不會受損(v.19-20)。主神會靠近安慰他,懷抱他。
     
這樣的人在靈性上主必憐憫他,赦免他的過犯,不定他的罪(v.22),使他的靈得以自由。主神不算他為有罪,不跟他計較。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主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何等有福。這樣的人有主靠近是何等有福。蒙這樣福的人豈不應時常頌贊主麼!

―― 劉銳光《詩篇默想》

 

 

危機應變備忘錄(陳家強)

 

標題指明撒母耳記上二十一章1014節為本詩的處境。大衛逃避掃羅,遁往非利士中」),因為外邦人知道大衛非池中物,遂把他作為頭號人質。大衛惟有裝瘋才得脫身。如果我們只看撒母耳記的史料,便以為是人的狡計成功。但是回想其中的過程,大衛說實情並非如此:逃亡得脫的秘訣,在於他曾「尋求耶和華……困苦人呼求」(4-6)。聰明才智並不能叫人逍遙,一切皆因神「救我……救我」(4-6)

本詩也是局部的字母詩(參導論):每缺一個字母,接著的字母便重複兩次。人生的患難不容易分類,事實上很難預計患難來勢和方式。但本篇的故事要告訴讀者應付危機的基本步驟。

全詩分成兩部分:110節是從經歷上學會的教訓,以大衛的見證為骨幹,並作結論;1112節是真理的闡明,講出如何處理人生,面對危機。

 

1-2節 一心一意,不斷讚美

「時時」:即使在亞比米勒的監視之下,人的最佳回應是「稱頌」(並非運用巧計)。如此行乃是肯定造他之主的榮耀,祂才是值得「讚美」和「誇耀」的,就是值得我們傾心讚美主。這個信息切合「謙卑人」,就是身處人生低谷的人。

3-6節 為神的榮耀作見證

禱告得著應允,因此蒙拯救「脫離了一切的恐懼」(4)──這並非只適用於大衛,因為「凡仰望他的,便有光榮」(5);他們「必不蒙羞」:仰望神是永不會叫人失望的。大衛有這種體驗也不是特別的事,他是作為「困苦人」來「呼求」神,便蒙「垂聽」(6)

7-10節 所學的功課

只有當人對神的經歷建基於不易的真理之上,這種經歷才有寶貴的價值,才能夠造就別人。那麼大衛又為何能有這樣的經歷呢?因為「耶和華的使者」與他同在,搭救他(7)。這位使者曾向夏甲顯現,向她講到神(創十六1),而他其實也正是神自己(創十六13;參出三24,十四1924,二十三20-21;士六21-22,十三21-22)。耶和華的使者常在重要關頭出現,為要向神的百姓表明心意,而在舊約中,祂的出現同時有出神格在合一中同時有多重位格的事實。大衛的見證也可以是每一個人的見證,因為使者「安營」(住在流動的居所中與百姓同行止),搭救凡「敬畏他的人」。難怪詩人邀請人來「嘗嘗」,來「投靠」(8),好經歷神叫人一無所缺的應許(9-10)

11-14節 美善生活的秘訣

「我要……教訓」:這裡鎖定了下面的詩意,也是大衛一心想與別人分享的。首先,美好生活的第一個秘訣竟然是「禁止舌頭」(13),「離惡行善,尋求和睦」(14)。詩人曾以狡詐手段,從阿比米勒的宮中逃出來,然而他要在此說,「敬畏耶和華」的人尊重大衛的教導和價值觀。

15-18節 克勝艱困的秘訣

困難愈大,禱告愈要加多,「義人」的呼求可蒙神救他脫離苦楚(17)。這裡「義人」與「行惡的人」相對比,可見前者的意思既是指與神和好的人,也是指實際上一心過公義生活的人。如此1.就上下文來說,義人的禱告大有功效:(15節,「呼求」),尤指「求救」;「呼求」(17),在緊急之時的聲音;2.但是主必「靠近傷心的人」(18)。「靠近」如近親那樣親密的關係,不僅是就近身旁來安慰幫助,乃是如有切膚之痛(利二十一23;得二20,三12)

19-22節 蒙拯救的秘訣

這幾節聖經大可以視作「近親」的批註。實質上,「義人」(與神相安,作為公義,19)並不保證免受災難(「多有苦難」),然而可以確定的是主必靠近這樣的義人,而且要「救他脫離」(19)和保護(20)他,與我們並肩拒禦仇敵(21),祂更願付出任何的代價來幫助我們(「救贖」,22節上,三十一5),作我們的避難所(22節下)

―― 陳家強《詩篇研究講義》

 

 

歡樂的住在神的美善裡(朱韜樞)

 

  我們來看三十四篇,歡樂的住在神的美善裡,現在你注意四個東西。第一個,神給你環境,祂要來成全你。第二個,神暴露你,祂要來製作你。第三個,神給你話,祂要來堅固你。然後第四個,神說,「這一切啊,還是我最好啊!」所以,這段話結束在耶和華的好。

  第三四篇是大衛在迦特王亞吉面前裝瘋,被趕出來以後所作的詩(撒下二一)。也許那時,他已經逃到了亞杜蘭洞,亞杜蘭洞就是避難所或安息之地的意思。

  這時,他一面看見眾民歌頌的不可靠。那些歌唱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的人,也沒有人理他。當他被鬥爭的時候,有誰管他?一面他又看見,那與他一同受膏的王,就是掃羅,要來除滅他。另外一面,他也看見外邦權勢的狹窄,也沒有路。百姓因為他的幫助起來歌頌他,「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用我們今天的話說,「他這個道講得真好,他的供應真是強!」但是到後來,唱歌跳舞的那些人,沒有一個跟他的,跟他的人都是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這都跟我們的情形差不多啊!我們有誰敢榮耀的宣告說,「感謝讚美主啊,我們有路了!」不!我們都是沒有路的,都是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但是我們都在主裡來在一起了。感謝讚美主!榮耀歸給神!大衛雖然經歷了這一切,然而他卻能在亞杜蘭洞得著安息。

  這位為著祂的見證在祂的慈愛裡製作大衛的神,一面叫他看見只有主才是美善的,所以他說,「你們要嘗嘗,便知道耶和華是美善的;」(8),另一面帶領他認識即或他有基督十字架受苦的經歷:神保全他一身的骨頭,連一根也不折斷(20,約十九36),他在受苦的過程裡向神有尋求(3),有仰望(5),有呼求(6),有投靠(8);他自己也經歷了患難(17)、傷心(18)、靈裡痛悔(18)以及苦難(19);但是神救贖祂僕人們的魂(22)。他仍然時時稱頌耶和華,他的心讚美祂,他的心因耶和華而誇耀(12)。

  三十四篇(大衛在亞比米勒面前裝瘋,被他趕出去,就作這詩。)第一節,「我要時時稱頌耶和華;讚美他的話必常在我口中。」如果是我的話,我一定告訴撒母耳記的作者,不要把裝瘋的事寫上去,這太丟臉了。但是聖經也把它寫下來了。一面我們看見大衛好像很羞慚的逃到亞杜蘭洞;另一面,來跟隨大衛的人又是一班失喪落迫的「烏合之眾」,這真是叫人覺得奇妙。所以你讀這個詩篇的時候,你會感覺會特別深,「主啊,這樣的一個人卻能這樣的來稱頌你,這樣的經歷卻叫他向神有何等的讚美。」詩人裡面覺得,「現在我逃出來了,我要時時歌頌耶和華,讚美祂的話啊,必常在我的口中。」「常」就是不斷的意思。我要不斷的會讚美神。

  第二節,「我的心必因耶和華誇耀;謙卑人聽見就要喜樂。」第三節,「你們和我當稱耶和華為大,一同高舉他的名。」第四節,「我曾尋求耶和華,他就應允我,救我脫離了一切的恐懼。」第五節,「凡仰望他的,便有光榮;他們的臉必不蒙羞。」第六節,「我這困苦人呼求,耶和華便垂聽,救我脫離一切患難。」這裡他說「我尋求,我仰望,我也呼求。」第七節,「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他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雖然是他裝瘋逃出來的,他卻說,「唉呀,都是神的憐憫哪!若不是神的憐憫的話,我逃不出來了。」好像大衛有一個認識「我想想啊,也不是裝瘋的問題,也不是不裝瘋的問題,也不是逃不逃的問題,也不是洞的問題,也不是誰跟我的問題。都不是。」因為,跟著他的這些人,都是心裡愁苦的,欠債的,逃難的。每個人來都是他的擔子。

  當這些人來投靠他了,他突然說,「你們要嘗嘗,便知道耶和華是美善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換句話嚐嚐主,便知道祂是美善。他能在這裡說,「我告訴你啊,我這裝瘋逃跑是沒有什麼好光采的;講起我這個流唾沫在鬍子上,也很丟臉;講起我那個寫字在門板上,也很丟臉。我好像也不會信靠神,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願意告訴你,我的主更是好啊!」所以就說,「你們要嚐嚐主啊!」不是嚐嚐主恩,乃是嚐嚐主自已,恢復本譯作,「你們要嚐嚐,便知道耶和華是美善的」。我們若是嚐過主是美善的,我們就要宣告說「主啊,你真是太好啦,主啊,我願意把一切都給你,主啊,地上沒有一個比你更美更善的了,主啊,你何等甘甜哪!」

  這裡的美善就是好處,記不記得在第十六篇第二節,「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所以三十四篇第八節也可以繙作「你們要嚐嚐主,便知道他就是那個好處;投靠他的人有福了。」弟兄啊,認真說,這一篇的重點就是這一節。神先給他看見,「這些環境」,然後再跟他講,「這就是你」,然後再跟他講,「我是藉著我的話,叫你與我同死同活。」末了神就說,「你要嚐一嚐我啊!在你跟隨我的路上,在你往下走的路上,在你要來的年日裡,你要作一個嚐我吃我的人哪!你要嚐嚐我,吃一吃我啊!你便知道我多好啊!」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要嚐嚐主,便知道他是美善的。

  從第九節到第十八節,中間這一段話,是詩人複雜情緒的發表,也是詩人嚐過主的美善之後的發表,第十八節,「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這的的「傷心」也可繙作心碎,耶和華靠近心碎的人。這說出,在主這樣深的帶領裡,無論是臨到他的環境,無論是給他看見他的所是,無論是要他與主同死同活,還是叫他嘗嘗主自己,主都要對他說,「你知不知道,一個跟隨主的人,必定是一個常常心碎的人。為著教會的情形,他心碎;為著弟兄姊妹的情形,他心碎;為著他自己的情形,他心碎;為著神的權益在地上不得開展,他的心碎;為著神的旨意不能通行,他的心碎。」當他這樣在神的工作裡,來與神同工的時候,他就說了,「耶和華啊,你是靠近那些心碎的人哪。」

  他又說「拯救那些靈性痛悔的人。」誰是靈性痛悔的人呢?是那些心碎的人,記不記得,路加福音記載,「法利賽人在殿裡自言自語的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那裡的別人就是指著那遠遠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寬恕我這個罪人」的稅吏(路十八1013);他就是心碎的人。所以詩人在這裡說,「主啊,你要憐憫我,憐憫我們哪,我是個心碎的人。」

  第十九節,「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第二十節,「又保全他一身的骨頭,連一根也不折斷。」這不就是講主耶穌了嗎?(約十九36)「他一身的骨頭,連一根也不折斷。」說出大衛整個人的生命,是在神的保守裡的。第二十二節,「耶和華救贖他僕人的魂;凡避難於他的,必不至定罪。」這些詩真豐富!我真是勸弟兄們,如果主給你們時間,有恩典,你們要好好進入這些詩的豐富,然後告訴主,「主啊,我一定要叫這些詩成為我的經歷。我不願意作一個有許多道理的人,我願意作一個在你面前,對你有深刻神聖經歷的人。」求主憐憫我們。阿們。(韜)

――朱韜樞《詩篇中的神聖經歷(卷一)

 

 

詩篇中十字架的救恩與經歷(林三鋼)

 

(貳)詩篇三十四篇─ 因敬畏神而得神的拯救與供應

大衞在亞吉王面前裝瘋,被趕出來(撒上二十一 1315

引言

大衞寫詩篇第三十四篇的背景,正緊接着第五十九篇。大衞獲得掃羅王的兒子約拿單的幫助,確知 掃羅王定意要殺他,他不能不逃。他知道他不能躲在掃羅王管轄的境界內,但他又無處可逃。在絕望中 惟一可去的地方,是西邊非利士人的境內,為此他逃到迦特王亞吉那裏。那知亞吉的臣僕對亞吉說:『這 不是以色列國王大衞麼?……大衞殺死萬萬麼?』大衞聽見後,心中極其害怕,又無路可走,所以只得

 

改變舉動,在他們手下假裝瘋癲。要知道人若想要裝瘋是很不容易,且內心非常痛苦的。但即使如此, 他仍被亞吉王趕逐出去。

 

詩篇第三十四篇題目註解是『大衞在亞比米勒面前裝瘋,被趕出去,就作這詩。』我們如果仔細讀 其中內容,就會發現這篇詩不是他剛被趕出去時所作的,而是他被趕出去,逃到猶大的曠野亞杜蘭洞時 才寫的(撒上二十二章)。

 

那時有四百人從各城出來,投奔到他那裏,而這些人都是「受窘迫的,欠債的,心中苦惱的」,說 明這不是一班良善分子,卻是作惡的,在原有城池不能再居住的。如果是我,我決不敢接納他們,怕他 們很快就會把我殺掉。然而大衞卻接納他們,不僅供應他們生活所需要,還教導他們。如第九,十節所 記:『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無所缺。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甚 麼好處都不缺』等等。我們不難明白,在曠野地區,最缺乏的是糧食。大衞能養活他一家人已不容易了, 如何能養活四百多人呢。他們在曠野日子一久,就能分辨野獸吼叫的聲音。有些是獅子在吼叫。有些是 豺狼在吼叫,聽到獅子的聲音,知道是少壯獅子或是老衰獅子。而吼叫的聲音還能分辨出來,是獲得獵 物時歡呼的聲音,或是挨餓的聲音。每當大衞聽見少壯獅子忍餓喊叫的聲音時,就對這班人說,連凶猛 像少壯獅子那樣,還會缺食挨餓,但你我敬畏神的人,蒙神及時的供應,甚麼好處都不缺。經過大衞多 次這樣教導,這班四百人改變了過來,成為大衞的勇士,以後同心協力,幫助大衞,使他勝過多方仇敵, 而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度。

 

我們如果明白這篇詩篇所產生意想不到的果效,就必須明白大衞在作這篇詩時內心的感受。他教導 的內容是「敬畏神而得神的拯救與供應」,但在字裏行間所表達的,乃是他經歷了十字架的死和復活所帶 下的心情,或者我們可以了解,這些心情都是他經歷了十字架的死,和復活而顯出神的豐盛和大能。

 

內容

本篇詩內容可分為三大段落:

 

一 呼籲人和他一同稱頌神(13) 『我要時時稱頌耶和華;讚美他的話必常在我口中。我的心必因耶和華誇耀;謙卑人聽見,就要喜 樂。你們和我當稱耶和華為大;一同高舉耶他的名。』

 

一開始,大衞先說明他自己是『時時稱頌耶和華……』他根據自己的經歷,呼籲那班投奔他的人, 也一同起來稱頌神。我們既知道他當時被亞比米勒王趕出來,住在猶大曠野亞杜蘭洞時的情況,真意想 不到他的心情是這樣超脫,又是高昂,毫無憂悶下沉的樣子。其實我們如果閱讀一些屬靈偉人的傳記, 也常會發現相似的情形。這些情形給我們看見一個寶貴的見證,他們都滿有十字架死和復活的經歷,才 顯出令人羨慕的表現。

 

二 向人作見證(48) 大衞想要教導這班人,冀望他們改變,他所用的方法乃是先對他們作見證。第四節起到第六節他都用第一人稱:「我」。這正是主耶穌復活後,教導並囑咐門徒往普天下去傳道時所用的方法:『……要在耶 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 8) 。 『作我的見證』原文是『作我的見證人』,主耶穌不是要門徒到各地用口傳講道理,乃是用生活來作見證人。我們稍為用理智思想一下,也 會明白,如果主的恩典沒有在我們產生正實的功效,那末我們如何能教導幫助人呢?

 

大衞所作的見證並不簡單。他不光有享用神恩待的經歷,他的經歷還是相當豐富,且有多種不同的 內容,為此他的見證不僅明亮還很豐富。就是因有豐富的內容,才能有效的幫助多種不同軟弱的人。

 

(一)祈求神蒙神應允而脫離患難(46) 『我曾尋求耶和華,他就應允我,救我脫離了一切的恐懼。凡仰望他的,便有光榮;他們的臉必不 蒙羞。我這困苦人呼求,耶和華便垂聽,救我脫離一切患難。』 1 尋求神而脫離一切恐懼(4 2 仰望神而臉上消除羞辱(5 3 呼求神而得脫離一切患難(6

 

(二)敬畏神而得神的保護與搭救(7) 『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他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

 

(三)呼籲人來嘗嘗主恩的滋味(8) 『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

 

三 教導神的聖民(922) 大衞先作完自己的見證,接着他教導這班人。請注意,他稱這班人是「耶和華的聖民」,好像有違 真情。其實他的態度是說出他的內心有相當確定的把握,不管這班人的以前是如何?相信神仍有能力將 他們改變過來。

 

他的教導有二個重點: (一)當敬畏神,就一無所缺(910) 『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無所缺。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 的甚麼好處都不缺。』

 

(二)當遵行那敬畏神的道 1 當棄絕惡言和詭詐的話(1213) 『有何人喜好存活,愛慕長壽,得享美福,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 2 當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必蒙神看顧(1417) 『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耶和華的眼目看顧義人,他的耳朵聽他們的呼求;耶和 華向行惡的人變臉,要從世上除滅他們的名號。義人呼求,耶和華聽見了;便救他們脫離一切患 難。』 3 當帶着破碎的心和痛悔的靈,仍投靠神,必蒙神搭救(1822) 『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又保全他一身的骨頭,連一根也不折斷。惡必害死惡人;恨惡義人的,必被定罪。耶和華救贖他僕人 的靈魂;凡投靠他的,必不至定罪。』

 

這一段有二句非常特別又寶貴的話語,第一,在十八節大衞提起「傷心的人」,「傷心」原文該譯作 「破碎的心」;第二,在十九,二十節說『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又保全他一身的骨 頭,連一根也不折斷。』

 

我們先看第二句。『他一身的骨頭,連一根也不折斷』使徒約翰記載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時,那班 猶太人非常陰險,要求彼拉多打斷釘在十字架之人的腿。他們用的理由是『免得屍首當安息日留在十字 架上』,其實真正的理由是想將主耶穌的腿打斷,用以證明主耶穌不是義人。羅馬兵丁不明白猶太人的心 計,看見主耶穌已經斷氣了,就沒有將祂的腿打斷。約翰特別指出,這是應驗詩篇上的話(約十九 31 36)。大衞確是被聖靈感動,在一千年前就預言這件事了。

 

我們回頭來看第一句:『耶和華靠近破碎之心的人』,我們知道「破碎的心」這句話是大衞在第五十 一篇認罪的詩篇中所用的。那時他承認他竟犯了極大,極羞恥的罪,他雖在神面前深切的悔改,也蒙到 神的赦宥,但他感到今後無顏活在神面前,因為他知道他有罪孽,是本性變為邪惡的人,以後仍會再犯 他自己也認為太敗壞的罪。今後他在神面前一直帶着一顆破碎的心。 他這種心情是我們可以了解的。但是,詩篇第三十四篇的背景,大衞只是受迫害的,他沒有得罪任 何人,何以還帶着「破碎的心」呢?他這樣說法,可能是為那班投奔他的人而說的,他們原是惡人,現 在已傷心的悔改了。然而我們讀到下一句,「他一身的骨頭,連一根也不折斷」就知道前一句不是為他們 而說的,大衞乃是說出他自己心情感覺的話,這樣才有可能在一千年前就將彌賽亞的事預言出來。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破碎的心」這句話,不是單因自己的敗壞邪惡的。我們外面犯罪的行為,不過 是將內心原有的,表現出來而已。我們感到傷心,絕望的乃是我們這個人!這個人是已經無可救藥了, 如果神不施拯救,並繼續保守,我們是毫無指望可言。為此就一直帶着一顆「破碎的心」而活。

 

感謝神,祂叫主耶穌降世成為一個人,不僅在十字架上替我們受死,擔當了我們該有的懲罰,祂更 是與我們聯合,將我們這個敗壞的人與祂一同釘死了,使我們今後活着的,不再是自己,乃是基督在我 們裏面活着。詩篇第三十四篇正說出大衞有了十字架死和復活的經歷,才顯出神大能的作為。

―― 林三綱《詩篇中十字架的救恩與經歷》

 

 

主恩的滋味(三四1~22)(臺北靈糧堂)

 

這是一篇脫險後感恩的見證詩,詩的背景記載於撒母耳記上廿一章1115節。全詩以讚美神,並呼喚他人一同加入開始(13),然後見證神的良善,並邀眾人同享主恩(410),最後勉勵會眾敬畏神(1122)

大衛嘗過主恩的滋味,知道神是美善的。主恩不僅能耳聞、知道,而且可以品嘗、經驗,如詩篇卅六篇78節,「神阿,你的慈愛何其寶貴,世人投靠在你翅膀的蔭下,他們必因你殿的肥甘得以飽足,你也必叫他們喝你樂河的水」,我們可以在神的慈愛中吃喝飽足。

因著神是美善的,敬畏信靠祂的人可以一無所缺(9),尋求祂的一樣好處都不缺(10);但要享受美福(12),必須敬畏神,如何敬畏神呢?在此教導我們要:

1.管制口舌(13)

2.離惡行善(14)

3.追求和睦(14)

敬畏神的人,他們必蒙神賜福:

1.長壽享福(12)

2.神聽他們求(1517)

3.神救他脫離禍患(171922)

4.不至定罪(22)

主恩的滋味是甘甜的,主所賜的福樂是豐滿的,是世人所羡慕的,但這一切寶藏,必須循著敬畏神的道路走上去,才能尋見。

默想

我渴慕親嘗主恩的滋味嗎?我是否學習常敬畏神?

回應

親愛的主,我樂意成為敬畏你,尋求你的人,好叫我能多嘗主恩的滋味,常享屬天美福。

 

 

投靠神的人有福了!(三十四篇1~8)(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8節大衛說「投靠神的人是有福的」!為什麼他會這樣說呢?大衛寫這篇詩篇的背景記載在撒母耳記上二十一章,大衛為了逃避掃羅的追殺,所以他來「投靠」迦特王亞吉,之後,就在亞吉王可能會出賣他的危機時刻,大衛借著「裝瘋」的巧計而被趕出來,逃過了一劫,因此當大衛作這篇詩篇時,他很深地感受到:

一、   「投靠人」是沒有保障的!大衛的一生經歷過許多的苦難,許多仇敵的追殺,而他也不斷經歷「投靠人」是不可靠的,他曾請求他最好的朋友約拿單幫助他,也曾請求他的屬靈導師幫助他,都無濟於事,連他拯救過的基伊拉城,他幫助過的人,都出賣他,他也曾逃到異國求助,但每次都是灰頭土臉的繼續逃亡的生活,因此大衛深深地感受到「人的不可靠」,人心的險惡!

二、   大衛他雖然嘗盡了「人不可靠的滋味」,他也嘗到了「主恩」的滋味!也許大衛能想出「裝瘋」的巧計,是神給他的智慧,因此他在被趕出來的時刻,心中卻充滿讚美、感恩與喜樂!他嘗到投靠神真是有福的滋味!他經歷到神在他恐懼時,救他脫離一切的恐懼(4);他經歷到仰望人會羞愧,但仰望神的必不羞愧(5)!他經歷到了人沒有保護、搭救他,但當他呼求神時,神的使者就安營保護,搭救他,救他脫離一切患難(67)!他經歷了人心是何等的險惡與無情,但神卻是何等的美善(8)

但願我們也都來投靠祂,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投靠祂的人真是有福的!」

回應:主啊!我要來投靠禰,嘗一嘗禰恩典滋味,以至於我能與大衛,與眾人一同稱禰為大!

禱讀:詩篇三十四篇8

8 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

 

 

敬畏神的義人(三十四篇9~22)(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篇詩篇詩人不斷提到「敬畏神」(7911),也不斷提到「義人」(15171921),敬畏神的義人是神所喜悅的「聖民」(9),敬畏神的義人一樣好處也不缺(910),是得享美福的一群人(12)。但願我們就是那敬畏神的義人!而詩人在此也教訓我們怎樣的人才是「敬畏神的義人」。

敬畏神的人是「勒住自己舌頭」的人(13):言語是人最需要留意的部份,雅各書中提到,人若能勒住自己的舌頭,就是一個完全人,因此一個真敬畏神的人,必須是一個禁止舌頭不出惡言,不弄詭詐的人!但願我們都因為敬畏神,因為知道神喜悅我們用舌頭來讚美祂,用舌頭來說造就、安慰、鼓勵人的話語,以至於我們能勒住自己的舌頭!

敬畏神的人是「追求和睦」的人(14):我們從使徒約翰的書信中,明白神的心意乃是「若我們不能愛看得見的弟兄,就不能愛看不見的神!」真實認識及經歷神的愛的基督徒,必定以愛待那看得見的弟兄姊妹!因此追求和睦的人才是真實愛神,敬畏神的人!弟兄姊妹們!你真知道真正的敬畏神不是很會讀經,禱告,敬拜神,而是去追趕和睦嗎?但願我們因為明白神要我們追求美好的人際關係,以至於我們面對衝突時,我們成為「主動」、「積極」去解決衝突的基督徒!

敬畏神的人是「靈性痛悔」的人(18):一個敬畏神的人不是常故作剛強樣子,而是一個承認自己的軟弱,常為自己的罪靈性痛悔的人!你是一個常常承認自己軟弱的人嗎?你常常為自己的軟弱痛悔嗎?

回應:主啊!我願學習勒住自己的舌頭,也願意更注重和睦,主動積極追求和睦,也願我常為自己的靈性痛悔,因為我知道這是敬畏禰之道!

禱讀:詩篇三十四篇18

18 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

 

 

敬畏神的福氣(34)(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幫助我在每時刻中,看見你的同在和掌權,以致我能凡事謝恩,得享在你裡面的平安。

 

這是一首感謝詩。詩人在困難中經歷了神的拯救後,向神獻上感恩和讚美,並且借著自己的經歷來幫助神的子民投靠神,過敬畏神的生活。這詩的背景是大衛在亞比米勒面前裝瘋,被他趕出後所作的。當時大衛在逃避掃羅王的追殺,在無處躲藏之際,只能逃到仇敵非利士人的地方,卻被人發現了行蹤,他在情急智生下裝瘋才得以脫離險境。大衛那時的處境實在是危險萬分,他內心有很大的恐懼(4),但在危難中,大衛定意尋求神,因而經歷到神奇妙的拯救。

這詩篇讓我們看見如何處理恐懼,當人的目光只注視困難的環境,而讓「困難」進入心中時,人自然就有恐懼。但當人在困境中看見神的同在和眷顧,他就能經歷出人意外的平安(「有光榮和臉必不蒙羞」,5)。大衛在信心中,看見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7),因此他就能脫離恐懼的捆綁。人如何才能「見到」神的同在呢?人需要有敬畏神的心,敬畏神就會不怕人的威嚇(參彼前314-15)。

當大衛經歷神的拯救後,便呼喚神的子民來投靠神,嘗嘗主恩的滋味,並要立志過敬畏神的生活,因為敬畏神的人必然蒙福,甚麼好處也不缺(10)。敬畏神的人在言語上是誠實和潔淨的,並與人有和好的關係。敬畏神的人雖有苦難,但必蒙神的保守,連一根骨頭也不折斷(20)。

有一首詩說到憂慮和恐懼對人所帶來的傷害:「叫人衰老的,是我們的憂慮和恐懼,而不是工作的苦辛。憂慮和恐懼縮短我們的壽命,讓很多人的自傳寫到一半就停。給生命套上枷鎖的,是我們的憂慮和恐懼,而不是操作的艱辛。」其實人人都知道憂慮和恐懼的壞處,問題是人靠自己是無法做到無憂和無懼的,因為在生活中,人總是會面對困難和衝擊,但基督徒靠主卻能得勝,只要我們學習凡事謝恩,就不會受懼怕和憂慮所困擾。人如何才能凡事謝恩呢?只要你看見神的同在和掌權,就能在任何處境中向神感恩。因此敬畏神的心帶來感恩,而感恩帶來的是喜樂和平安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