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三十七篇短篇信息 目錄: 義人蒙福,惡人失敗(楊震宇) 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吳主光) 產生在擴大裡的觀察(朱韜樞) 義人必承受地土(三七1~15)(臺北靈糧堂) 選擇生命的道路(三七16~26)(臺北靈糧堂) 你當等候耶和華(三七27~40)(臺北靈糧堂) 見人作惡時(上)(三十七篇1~11節(一))
(臺北基督之家) 見人作惡時(下)(三十七篇1~11節(二))
(臺北基督之家) 主承受地土的秘訣(三十七篇12~26節)(臺北基督之家) 義人的看見(三十七篇27~40節)(臺北基督之家) 當等候耶和華(詩37篇)(香港讀經會) 義人蒙福,惡人失敗(楊震宇) 鑰句:以祂的信實為糧 背景:《詩篇》第三十七篇是大衛智慧的訓誨詩。本篇是字母篇,每隔一節就以下一個希伯來文字母寫成的離合體詩(acrostic psalm)。每字母有兩節,除了29,34,38,39,40節等有些微變化,其餘的都合規律。根據25節描述,這篇詩是大衛年老時所寫的。大衛一生受了不少的苦,此時對於世事的滄桑多變與神的永恆不變,已有深刻的體驗。在這首詩裏,他用許多箴言諺語來勸勉義人要信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祂要使他們承受地土,不用因惡人而煩惱,而惡人必從地上被剪除,因為神的公義必然顯明。 提要:本篇是大衛讚美神的慈愛與信實的禱告。大衛以智慧教導人認識義人必蒙福,惡人必失敗的訓誨詩。在這篇詩中,他從多年的經歷,教導人雖不解惡人何以亨通,仍應信靠神;然後,他警告惡人必要滅亡,自作自受;最後,他描述義人遲早會蒙福,認定了救恩出於耶和華。全詩分為三段: (一)信靠耶和華的祝福(1~11節)――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以祂的信實為糧; (二)惡人遭致滅亡的審判(12~22節)――被祂咒詛的,必被剪除; (三)義人的道路和結局(23~40節)――耶和華幫助他們,解救他們…因為他們投靠祂。 鑰節:【詩三十七3~5】「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祂的信實為糧;又要以耶和華為樂,祂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當將你的事交托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 鑰點:本篇我們看見大衛撰寫這一詩篇的主要目的是勸勉人要倚靠耶和華,信靠祂是信實、公義的;故不要看惡人亨通興旺,而心懷不平;並要耐性的等候耶和華終必有好結局,因惡人必被剪除。他一再重述義人必承受地土(9、11、18、22、29、34節)。這一篇詩給我們什麼重大的教訓?那就是惡人與義人的結局全然不同。因神決不撇棄祂的聖民,而使正直人、和平人、義人有好結局,必蒙祂保護、拯救。因此,我們要細察、觀看人的結局,而不是過程。約伯就是一個好的例子(伯一1,四十二12~17)。 此外,大衛在此詩中,三次強調:「不要心懷不平」,因為這些不平,都於事無補,只會讓自己陷入嫉妒、苦毒的光景中,甚至墮入試探和罪惡中。他三次提到:「要倚靠耶和華」,因為神必扶持、賜福、立定、攙扶、恩待、保佑、抬舉、幫助、解救。舊約的「倚靠」與新約的「信」的意義相近,是沒有疑惑全心信賴神。不管外在的環境如何惡劣,撒但如何囂張,你是否仍倚靠祂、等候祂呢? 今日鑰節提到「當將你的事交托耶和華。」「交託」希伯來文,直譯為「輥」,就像卸去一個擔子(書五9);但常用來作「交付」(箴十六3),或「信託」的同義字(詩二十二8)。大衛在年老時,回想他的一生,向我們述說神是怎樣一位值得他信靠的神,並勸勉我們要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神,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我們的生活。因為神必會成全、保護、善待那些倚靠祂的人,並且使他們承受地土,滿足地得享受神所豐盛的平安。司布真說的好,「這給我們看見當我們把無論甚麼重擔真正交托,或者從我們手中輥到他手中的時候,祂立刻就工作;祂並非將要工作,或者或許工作,乃是就工作——現在就工作。真的,如果我們把所有的重擔——憂愁的重擔、難處的重擔、物質需要的重擔、工作的重擔等等——都交托祂,祂必現在就替我們工作。」你是否將生活的一切的事,包括家庭、事業和財產,以及一切的憂慮(彼前五7)和一切的不平…都全然「交託」、輥、卸給神呢? 李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1815~1873) 一生將生命獻給蠻荒落後的非洲大陸。他為了拯救許多黑人的靈魂,吃盡無數的苦頭。在非洲大陸傳道的生涯中,他歷經毒蟲的疫災,被飢餓所侵蝕,並且被野獸和野蠻人所折磨,他的胸部留著被獅子咬傷的一排齒痕。在壯年時,有人形容他滿臉鬍鬚,牙齒脫落,形銷骨立,面容枯槁。一八七三年五月一日早晨,他被發現跪在小床旁過世了。是什麼力量支持他受了怎麼多的苦,仍不喪膽呢?他每一天都會重複地唸第5節,「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 「是神的旨意,叫我每天倚靠祂。祂也吩咐我 不要失去信心。可是,哦,我多麼愚蠢,在沒注意的時候,竟棄掉我的信心,背上我的憂慮。」──白爾達 默想:大衛見證「以祂的信實為糧,又要以耶和華為樂」(3~4節), 故他「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 (7節)。親愛的,你人生的焦點是否放在神身上呢?你生活的態度是以什麼為依據呢?無論遇上多少困難,你是否仍能完全安息、放心地信靠祂,並堅定持守對主的信心,忍耐等候祂的時間到來呢? 禱告:神啊!教導我學習以祢的信實為糧,以祢為樂,將我的事交託祢,並倚靠祢。因祢是信實的,必能保守我、扶持我,也必按祢的美意成全諸事。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吳主光) 大綱: (一) 不要為惡人心懷不平(37.1-37.11 ) 1.
義人要安於靠神為善(37.1-37.6) 2.
惡人成就不過是片時(37.7-37.11) (二) 觀看神的保守作為(37.12-37.33) 1.神保守義人不為惡人所害(37.12-37.17) 2.神扶持義人以少勝多(37.16-37.17) 3.神保守義人的日子得以長久(37.18-37.20) 4.神保守義人有餘,可以借給人(37.21-37.22) 5.神保守義人的腳步不至僕倒(37.23-37.24) 6.神保佑義人的後裔永久安居(37.25-37.29) 7.神賜義人智慧不致滑跌(37.30-37.31) 8.神保守義人直到審判台前(37.32-37.33) (三) 觀看到結局為止:(37.34-37.40) 1.
細看惡人與義人的結局(37.34-37.37) 2.
義得救,惡人滅亡(37.38-37.40) 釋經: (大衛的詩) 1.根據37.25「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我們知道這詩是大衛年老時的作品。大衛一生傳道,在「惡人必遭報」這個課題上有過許多講章,現在他回想自己的人生經驗,將過往這方面許多篇講章綜合起來,寫成這篇教導人不要為惡人道路通達而心懷不平的《詩篇》。原來義人變成惡人的主因,是心懷不平;義人在軟弱中,會偶然短視,看見惡人的道路通達,於是思想就好像來到「善惡的三義路口」,很容易揀選走惡人的路,為要得惡人所得的利益,以致自己也變成惡人。 2.讀者若要明白這篇詩,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捉緊它的分段結構」,明白每一段的重點是甚麼。如果忽略這方面,就會感到段段相似,無從明白其中的思路了。所以筆者建議讀者必須先看明並稍為記憶一下上述的大綱,然後才細讀下文的註解。 一、不要為惡人心懷不平(37.1-37.11) 1.義人要安於靠神為善(37.1-37.6) 37.1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37.2因為他們如草快被割下,又如青菜快要枯乾。 1.大衛開宗明義就帶出大主題說:「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這主題的性質天然地將「義人」和「惡人」做一個比較.所以在這第一段,大衛先勸勉「義人要安於靠神為善」;下一段就論及「惡人成就只不過是片時」。但在這第一段的開始,大衛先指出「惡人快被割下枯乾」,作為一個「引言」性質的開場白。這個開場白十分重要,因為它的重點在於勸勉讀者將眼光放在「將來的結局」,這是勝過心懷不平的主要關鍵。 2.「作惡的」和「不義的」,表面上看來都很聰明,能以快捷的方法取得「眼前」許多成果;他們不顧傷害到別人和公理,也不相信神「將來」會主持公平的報應。因此,心裡不堅固的人會被他們的成果吸引著,內心就會出現許多掙扎,考慮要不要效法他們行惡、懷疑神將來是否真的會主持公平報應。所以,這不是單單關係目前利益這麼簡單,還關係是否相信神存在、神是否絕對公正良善、神是否無所不知和無所不能、神會不會追究「這麼小的事」……等問題。嚴重一點的來說,人若在這些問題上跌倒,是不能得救的。 3.所以心懷「不平」的人,開始時先對神埋怨、懷疑、和不信任;心裡「嫉妒」的人,是對惡人所得的利益、產生強烈的羡慕,以致心中開始尋找下一個機會,要比惡人更快先奪得成果。這樣的人,開始時未必是這樣,但由於內心暗暗的羡慕、於是就漸漸醞釀而形成;這人一步一步遠離公義,漸漸與惡人看齊。大衛認為,要趁著這心裡不堅固的人、還未作出最後犯罪的決定之前,快快教導他如何擺脫這種思想,不然就不堪設想了。 4.大衛認為,要挽救這樣的人,最重要是教他們不要看惡人「眼前」的成果,乃要看他們的「人生價值」不過如「草」或「菜」,一旦「被割下」,「結局」就是「枯乾」。事實上,一切屬靈追求的秘訣都在於「放眼永恆」,如果只看目前或今生,就算「比眾人更可憐」了(林前15:19)。所以保羅說:「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4:18) 37.3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實為糧;37.4又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37.5當將你的事交托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37.6他要使你的公義如光發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 1.為了勸勉讀者不要看惡人的現況,大衛在這裡說明公義的神、必會對義人生活四方面作出公義的回應: 第一、若靠神行善,神必以信實為糧養活我們(37.3); 第二、若以神為樂,神必應允我們所求(37.4); 第三、凡事交托神,神必成全(37.5); 第四、只要行公義和公平,神必使我們高升得榮耀(37.6)。 請注意,這四點是有進程的.由「行善而活」、「祈求應允」、「交托成全」、以致「高升得榮」。現在讓我們逐點分析: 2.第一點:「行善」在原文是“good work”(做得好),這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責任。但大衛認為,做得好也不能單靠自己,還要凡事倚靠耶和華。至於「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實為糧」,意思是,只要靠神凡事做得好,神是信實的,必定賜福給你所居住的地,使你的地出產足夠的糧食、供養你。所以這第一點是勸勉我們要安心行善,凡事靠神儘量做得好,生活所需,就不用愁了。 3.第二點:「又要以耶和華為樂」.意思是,生活凡事以討神喜悅為樂,這樣,神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意思是,你樂於討神喜悅,神也樂於討你喜悅;你求甚麼,神都賜給你.叫心想事成、凡事順利、得心應手。 4.第三點:「你的事」在原文其實是「你的路」,反而上一點「你心所求的」是指「你的事」。所以這裡所說:「當將你的事交托耶和華」,應該是「當將你的前途交托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意思是,神不單叫你現在心所求的得到應允,連你前途所掛心的事,只要你倚靠他,他都會成全你。 5.第四點:是形容這樣一生凡事倚靠神,最終神會「使你的公義如光發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意思是,你不要羡慕惡人目前行惡的成果,其實你行義和行公平,將來的成果更大、更榮耀,如同正午時分的陽光,人人都看見和羡慕。 當然大衛在這裡所形容的、是光明正大的成果,遠遠勝過惡人現時所得的小小利益。但是,論到義人最終的結果,《聖經》的確這樣預言說:「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但12:3)所以這裡所說的「使你的公義如光發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也是形容義人將來復活被提到天上,得著各種大小榮耀的賞賜。通常《聖經》用「得冠冕」、「與主同作王」、「在天國裡為大」……等來形容我們在天上所得的賞賜,其實嚴格來說、這些都是借用地上的人所能瞭解的事物來形容而已.天上靈界的賞賜應該是地上所沒有的、是難以形容的。若要形容,我想最貼切的形容,應該是「各人得不同程度的榮耀」。就如保羅形容我們將來身體復活,說:「或有人問、死人怎樣復活,帶著甚麼身體來呢?……神隨自己的意思、給他一個形體……。有天上的形體、也有地上的形體;但天上形體的榮光是一樣、地上形體的榮光又是一樣。日有日的榮光、月有月的榮光、星有星的榮光.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林前15:35-43)保羅的意思是,各人忠心行義所得的榮耀,如同天上大大小小的星一樣.越忠心的僕人,得越大的榮耀。所以我們不要羡慕惡人所得的屬地利益;我們所羡慕的,卻是「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4:17) 2.惡人成就不過是片時(37.8-37.11) 37.7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37.8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37.9因為作惡的必被剪除;惟有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 1.反回來比較惡人的成就,大衛指出,他們的成就只不過是「片時」(下文37.10)。但是,人總是心急的、眼光短小的,所以大衛勸勉讀者要「默然」倚靠耶和華,要「耐性」等候他.意思是「放長雙眼,看永恆、不要看目前」。 2.「默然」與「耐性」是很好的形容詞,前者是勸勉人不要因惡人的成就而「發言埋怨」;後者是勸勉人不要因神報應惡人的行動似乎緩慢而「煩燥不安」。要知道,神有神認為適當的時間,短視的人不應以自己的時間觀念,來批判神的行動。神訓練人的信心,往往就是訓練他們學會配合神的時間觀念,相信到了神認為適當的時間,一切應許就會實現。 3.目前,惡人似乎「道路通達」,和「惡謀成就」,其實神要利用惡人來報應惡人,所以不得已也要讓他們享受暫時的「通達」和「成就」。就如《聖經》說:「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就是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箴16:4)又例如,神興起巴比倫大帝國和尼布甲尼撒王,目的是要借著他來懲罰以色列中的惡人。神利用完了,就立即將巴比倫大帝國消滅.所以巴比倫大帝國從興起至滅亡,只不過是短短八十多年時間而已;神卻紀念肯悔改的以色列人,叫他們在世界末日之前得以複國,和成為強盛。所以神對尼布甲尼撒王說:「你必被趕出離開世人、與野地的獸同居……。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但4:25) 4.大衛警告那些不能「默然」與沒有「耐性」的人,倘若因惡人心懷不平,心裡的「怒氣」就會無法「止住」,這樣的「忿怒」在他們裡面會造成敗壞,無法「離棄」(擺脫),最終就會效法惡人一樣「作惡」。大衛指出,如果義人像惡人一樣作惡,義人就變成惡人,神會將他們一併「剪除」。所以大衛勸勉這樣的人,最緊要是「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讓這樣的怒氣在自己裡面醞釀成「作惡」的動力。讀者會希奇,這義人原不喜歡惡人的,所以看見惡人道路通達,就生出忿怒;為甚麼後來他自己也會像惡人一樣作惡呢?答案是,他的忿怒有一部份是向神發的,認為神不應該讓惡人的道路通達.至於他自己也作起惡來,因為他要抗議神不公平。其實深入一層研究他的內心世界,他裡頭隱藏著貪戀惡人行惡所得到的利益和好處,心中暗暗在想,神不報應惡人,也會同樣不報應我;我何不趁這個機會,快快得著擺在目前的利益和好處,免得讓惡人獨佔?如此看來,這跌倒的義人所犯的罪,比惡人所犯的更甚.因為他認識神比惡人認識神更深;他得罪神也比惡人得罪神更厲利,受的刑罰也相應更重。 5.但大衛安撫那些肯「默然」和有「耐性」的人,如果能「等候」耶和華,就是等到神所認為適當的時間來到,神必使他們「承受地土」。所謂「承受地土」,意思是目前似乎惡人爭贏,得了地土.但神的時間來到,神會為義人伸冤,從惡人手中奪回地土,還給義人。本詩多次提到「承受地土」(參37.11, 37.22, 37.29, 37.34),可見「承受地土」是古時人們主要爭取的利益。 6.想到「承受地土」,我們就想起亞伯拉罕和以撒。當時,亞伯拉罕住在南地,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奪了亞伯拉罕的妻,又奪了他所挖的一口水井。後來神警告亞比米勒,他才將亞伯拉罕的妻和水井還給亞伯拉罕,並且起誓立約,承認那井是亞伯拉罕所挖的。(創21:25-32)可是,後來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又住在南地,並在那裡耕得一塊地,有一百倍收成,且成了大富戶.非利士人嫉妒,就來霸佔了他的地,又將亞伯拉罕所挖的水井填滿了土,以撒卻讓給他們。但以撒又在別處挖得活水井,非利士人又來霸佔,以撒又退讓。之後以撒又在別處挖得活水井,非利士人又來霸佔。這樣,非利士人一連多次搶奪以撒的地和井,神卻大大賜福給以撒.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看見了,又來與以撒立約,說:「我們明明的看見耶和華與你同在,便說:不如我們兩下彼此起誓、彼此立約。使你不害我們、正如我們未曾害你,一味的厚待你、並且打發你平平安安的走.你是蒙耶和華賜福的了。」(創26:28-29)可是,我們讀以色列的歷史就知道,非利士人長期欺壓以色列人,侵佔他們的地土。結果怎樣呢?神藉大衛征服他們,得了他們的地,他們以後都不能再強盛起來了。這就是主耶穌所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5:5)所謂「溫柔的人」,也就是大衛所說、「默然」和「耐性等候耶和華」,不會為惡人「心懷不平」和心中積存「忿怒」的人。 37.10還有片時,惡人要歸於無有;你就是細察他的住處也要歸於無有。37.11但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 1.大衛認為,「還有片時」,惡人就要歸於無有了。到底「片時」有多長呢?這很難說,因為神看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彼後3:8)。就如《啟示錄》所形容的,歷史上有極多神的僕人冤枉被殺,他們的靈魂在祭壇下發出呼聲,說:「聖潔真實的主阿!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神就回答他們說:「還要安息片時,等著一同作僕人的、和他們的弟兄,也像他們被殺,滿足了數目。」(啟6:10-11)這裡給「片時」下一個定義,就是等到地上所有神的僕人都一同被殺,就是等到世界末日為止。那時,敵基督的大迷惑運動,成功迷惑一切住在地上的人,叫他們拜敵基督的像;敵基督自己又得以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到那時,神才給他們伸冤.一方面叫他們一同復活被提,在天上賜給他們白衣穿上,表示承認他們是公義的,他們被地上的人控告和殺害,是冤枉的;另一方面,神又叫天使倒下「神大怒的七碗」,就是發生在地上的「大災難」,報應地上的惡人。所以,當第三位天使把碗倒下來,「江河與眾水的泉源、就變成血」之時,掌管眾水的天使就說:「昔在今在的聖者阿!你這樣判斷是公義的.他們曾流聖徒與先知的血、現在你給他們血喝.這是他們所該受的。」祭壇中也有聲音說:「是的,主神、全能者阿!你的判斷義哉、誠哉。」(啟16:4-7)當第七位天使倒完他的碗,地上就發生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以致那巴比倫大城(即大淫婦)也裂開和沉沒,天上就出現全體群眾唱歌讚美神,說:「哈利路亞.救恩、榮耀、權能、都屬乎我們的神.他的判斷是真實公義的.因他判斷了那用淫行敗壞世界的大淫婦、並且向淫婦討流僕人血的罪、給他們伸冤。」(啟19:1-2)這是說,最終神的時間來到,惡人就得到當得的報應.但是要等候「片時」,就要以神的時間觀念為准,不能以我們的時間觀念為准。 2.大衛在此特別提及「惡人要歸於無有;你就是細察他的住處也要歸於無有」,意思是要強烈地比對上文所說,「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指出惡人自己歸於無有,連他所住的一點點地土也歸於無有;但「謙卑人」卻「承受地土」,並且還「以豐盛的平安為樂」。這裡所說的「謙卑人」(原文是“anav”,英文欽定本通常譯為“meek”13次,“humble”5次,“poor”5次,“lowly”2次),其實應該譯為「身份低微的貧窮人」.因為經文的寫法,是為要與霸佔地土的惡人形成強烈的比對;並且惡人的結果,與這個願意等候耶和華、身份卻低微的貧窮人,也是形成非常強烈的比對──惡人自己和他的住處都歸於無有;但這貧窮人卻承受地土,又從這地土中得到「豐盛」(農產)和「平安」(生活),生活得非常「快樂」。這樣強烈的比對,造成很強烈、很有力的勸勉──何須為惡人的道路暫時通達而心懷不平呢?只等「片時」,一切不平的現象就都得到公平的報應了。 二、觀看神暗中的保守作為(37.12-37.33) 1.神保守義人不為惡人所害(37.12-37.17) 37.12惡人設謀害義人,又向他咬牙。37.13主要笑他,因見他受罰的日子將要來到。37.14惡人已經弓上弦,刀出鞘,要打倒困苦窮乏的人,要殺害行動正直的人。 37.15他們的刀必刺入自己的心;他們的弓必被折斷。 1.上一大段論及「不要為惡人心懷不平」;從這裡開始是另一大段,論及「神保守義人」的「八大作為」:第一、「謀害不成」;第二、「扶持義人」;第三、「日子長久」;第四、「施捨富裕」;第五、「腳步穩固」;第六、「福及後裔」;第七、「公平智慧」;第八、「保守到底」。讀者可注意到,這八樣作為是有進程的。神的「保守作為」十分奇妙,英文稱為“Providence”,意思是神在歷史上的干預行動,叫神的預旨得以成就。正如保羅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8:28)試想,如果神不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在、至高、至善、至大、至聖的神,怎可能有本事叫歷史上每一件事發生,都依照神的預旨來成就呢?因此,人如果因為惡人的道路通達而心懷不平,其主要原因就是不大相信這位神能以干預歷史,叫歷史達成他旨意。 2.這裡,大衛先講論神第一個保守作為,重點在「平安」。大衛指出,惡人心中所「謀」、心中的「恨」、形於「咬牙」,在神看來都是可笑的,因為神早就預知、惡人終必失敗。「他受罰的日子將要來到」,意思是,惡人終必得到當得的報應。這是說,神看每一個事件,都能由開始看到終結;惡人所謀的,只不過是事件的最初階段而已,卻以為自己可以作惡來成就一切,實在妄想可笑。 3.至於神的報應作為,大衛又形容,當惡人已經「弓上弦,刀出鞘」,作惡似乎順利成功、並且到了最危急,快要打倒「困苦窮乏的人」(即無能為力的人)、要殺害「行動正直的人」(即被惡人冤枉的人)的時候,神的奇妙作為就彰顯出來了──神叫他們的刀「刺入自己的心」,他們的弓「被折斷」.意思是瓦解了他們的勢力,叫他們自害己命。 4.這是說,神不用親自出來與惡人爭戰,只叫惡人所作的、自害己命就夠了。神一向儘量隱藏自己,又常常在事情發展到最後階段之時才採取行動;並且所採取的行動,還不是自己的行動,乃是借用惡人自己的行動,叫惡人自害己命。這一切、都是為要給惡人最後悔改的機會,好叫他受審判之時,無話可說。再者、這一切也是為要試煉義人的信心,叫義人清清楚楚看見神作為的奇妙,義人就大大讚美神,歸榮耀給他。 5.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很多,例如:「米甸人亞瑪力人和一切東方人一同來攻擊以色列人,神使士師基甸帶領三百人大喊:『耶和華和基甸的刀』,敵在夢中醒來,就自己殺自己。」(士7章全);但以理也是這樣.當其他總督總長要求王將但以理掉在獅子坑中的時候,結果他們自己反被掉進獅子坑中(但6章全);以斯帖的故事也是這樣,哈曼造了一個大木架要殺害抹底改,結果自己被掛在其上。(斯9章全)……。 2.神扶持義人以少勝多(37.16-37.17) 37.16一個義人所有的雖少,強過許多惡人的富餘。37.17因為惡人的膀臂必被折斷;但耶和華是扶持義人。 1.這是神保守的第二個作為,重點在於「扶持義人」。大衛形容說:「一個義人所有的雖少,強過許多惡人的富餘.」意思是說,從表面上看來:1)義人只剩下一個,很孤單;惡人卻眾多,形成龐大的勢力;2)義人失勢,藉行義所得的很少;惡人卻成功,並且因行惡而得的綽綽有餘。可是誰會想到,當惡人的勢力發展到最強盛的時候,他們最有力的「膀臂」竟然會「折斷」;但耶和華卻「扶持義人」,意思是,耶和華的「膀臂」成了義人的「膀臂」,力量無與倫比。 2.或問,惡人的「膀臂」為甚麼會無緣無故地突然「折斷」?這裡所說的「膀臂」,並不是真膀臂,而是形容惡人藉以爭奪更多利益的「勢力」.這「勢力」可能是指惡人的政治優勢、或藉行賄而得的機會、或瞞天過海的不法行動……。這樣的「勢力」本是很脆弱的,一旦被揭發,就會全盤失敗崩潰。神往往就是這樣,叫歷史上許多陰謀,在一夜之間全然敗露;又叫義人的義行得到扶持,顯出神隱形的「膀臂」常在公義的事上得勝。 3.這一點使我們想起主耶穌被耶路撒冷公會誣告,最後大祭司將主釘在十字架上,一切都似乎是大祭司和公會得勢。但是,神卻叫主復活,升天,並且因著被釘,而成功吸引萬人來歸主。正如先知以賽亞的預言、說:『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裡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太12:17-21) 3.神保守義人的日子得以長久(37.18-37.20) 37.18耶和華知道完全人的日子;他們的產業要存到永遠。37.19他們在急難的時候不致羞愧,在饑荒的日子必得飽足。37.20惡人卻要滅亡。耶和華的仇敵要像羊羔的脂油(或譯:像草地的華美);他們要消滅,要如煙消滅。 1.這是神保守的第三個作為,重點在「日子長久」。不錯,因為惡人陷害的緣故,義人會有「急難的日子」、「饑荒的日子」.但耶和華「知道」他們的「日子」,意思是,他們所遭遇的各種「際遇」,神都知道.這些都是神所准許的。這些「急難」和「饑荒」之所以發生,其實為要證明他們是「完全人」,又證明他們的產業不會因而失去,因有神保存到永遠。沒有這些苦難,他們的「完全」根本不能顯露出來。再者,神准許的「急難」不用怕,因為神會叫義人「不致羞愧」,意思是,義人堅持行義到底,決不會在惡人面前被譏笑.因為「急難」結果化為「平安」、義人的義卻證實是對的。神准許的「饑荒」也不用驚慌,因為神會保守義人在饑荒的日子仍然「得飽足」,就是當眾人都不得吃之時,義人卻得到奇妙的供應,不致餓死。 2.至於惡人,大衛形容他們「卻要滅亡」,「如煙消滅」。經文中的「脂油」一詞,原文是沒有的;原文反而有“Precious”(寶貴一字);「羊羔」一詞,原文是“kar”,《和合本聖經》為譯「羊羔」有10次、譯為「撞城錘」有3次、譯為「馱簍」、「草場」、「寬闊的草場」各一次。所以「像羊羔的脂油」這句話,有不少譯本譯為「像寶貴的草地」,也有不少譯本譯為「像寶貴的羊羔」。但考慮到下文的平行句形容「他們要消滅,要如煙消滅」,所以這上一句也應該譯為類同的意思才對.為此、筆者贊成譯為「像獻羊羔脂油之時所冒的煙消滅」。我們參考雅各書形容惡人消滅,說:「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4:14)相信雅各說這話,是引用大衛這篇詩中的這句話來形容。這樣,我們看見大衛將義人和惡人比對,義人的日子要永遠長存;惡人的日子非常短速,如同「煙」一樣,出現少時就不見了。 4.神保守義人有餘,可以借給人(37.21-37.22) 37.21惡人借貸而不償還;義人卻恩待人,並且施捨。37.22蒙耶和華賜福的必承受地土;被他咒詛的必被剪除。 1.這是神保守的第四個作為,重點在於「施捨富裕」。當惡人淪落到異常缺乏,以致要向義人借貸,之後又沒有力償還的時候,義人反而承受地土、且從地土裡得豐富,以致有多餘的,可以施捨給人,恩待人。 2.如果義人不會這樣看,卻看惡人借了而不償還,感到非常不平,又向神埋怨,他的義,就變成惡了。義人借給人之時,應存不指望人償還的心態,就當施捨給人,和恩待人好了,因為神也恩待自己.這樣,惡人若不償還所借的,也會快樂。所以主說:「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裡路、你就同他走二裡;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太5:39-42)主所說的這個惡人,很明顯是每況愈下了──先是很有威勢地打人的臉;繼而誣告人,奪去人的裡衣;之後又以一等公民身份來欺負二等公民,強逼他陪自己走一裡;但是,神的報應來了,這惡人就有了缺乏,竟然前來求義人。最後,惡人淪落到要向義人借。相反,我們又明明的看見義人越受欺負、越豐富,以致惡人打他、也打不倒;奪他裡衣、不介意連外衣也由他拿去;義人不但有能力陪惡人走一裡,也有能力陪他走二裡;惡人缺乏的時候,他能不斷的給與、不斷的借出,可見他一切的損失,神不斷的償還,而且叫他更豐盛。 3.最後,大衛指出,「耶和華賜福的」,結果「承受地土」;「被耶和華咒詛的」,結果「被剪除」。大衛認為,分辨義人惡人,不但看他們進展情況,最後還要看他們的結局,才能看到一切都在乎耶和華。耶和華若賜福,誰也害不到他;耶和華若咒詛,任何惡人都要滅亡。 5.神保守義人的腳步不至僕倒(37.23-37.24) 37.23義人的腳步被耶和華立定;他的道路,耶和華也喜愛。37.24他雖失腳也不至全身僕倒,因為耶和華用手攙扶他(或譯:攙扶他的手)。 1.這是神保守的第五個作為,重點在於「腳步穩固」。大衛形容義人一生都不會「全身僕倒」,因為他們走在神所喜愛的「道路」上,神保守他們的「腳步」立定,不致「全身僕倒」。請注意,神這樣保守,條件必須是義人揀選耶和華所喜愛的「道路」.人若揀選惡人的路,神就不會這樣保守他了。 2.「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條件也相仿,人必須揀選神所喜愛的道路,意思是真心決志跟隨主到底、才能永遠得救。不錯,義人會失腳,我們雖然因信主而重生得救,但我們仍然居住在這個「敗壞的肉體」之中,因著肉體仍未改變,我們就有偶然軟弱犯罪的可能了。只要我們不是故意揀選犯罪,我們的軟弱都是值得原諒的,神也樂於挽救。《聖經》指出,「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惟有戰懼等候審判和那燒滅眾敵人的烈火。」(來10:26-27)請注意、故意犯罪是沒有救恩的。根據摩西的律法,贖罪祭和贖衍祭都是為「誤犯」的(參利4:2, 13, 22, 27, 5:15, 民15:26, 27);從來沒有一種贖罪祭,是為故意犯的罪而設的。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罪人禱告,求神赦免那些釘他的人的時候,所提出的理由也是「因為他們不曉得」(路23:34).意思是,他們以為釘死的,是一個冒充神的兒子的耶穌而已;如果他們曉得耶穌真是神的兒子,就不能為他們的罪代求了。希伯來書又說:「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來6:6) 3.拿彼得三次不認主為例,不錯,彼得曾經對主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但這只不過是知識上的認識,而且認識得仍未夠深,因為沒有想到神的兒子也會失敗被捕,甚至會被判處死刑.所以他的信心搖動了。如果他真的明明知道耶穌是神的兒子,他就不致會跌倒到如此地步。但他裡頭愛主的心仍是真誠的,不然,他為甚麼會跟隨耶穌,直到大祭司的院子呢?所以彼得這樣跟隨主,雖然軟弱,所揀選的路、還是神所喜愛的路,主可以為他禱告,叫他不致于失了信心。亦即是大衛所說,「雖失腳也不至全身僕倒」。當時雞叫兩遍,主又回頭看他,這就是主「手攙扶他」的意思.他就出去痛哭,向主悔改了。 6.神保佑義人的後裔永久安居(37.25-37.29) 37.25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37.26他終日恩待人,借給人;他的後裔也蒙福!37.27你當離惡行善,就可永遠安居。37.28因為耶和華喜愛公平,不撇棄他的聖民;他們永蒙保佑,但惡人的後裔必被剪除。37.29義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 1.這是神保守的第六個作為,重點在於「福及後裔」。大衛為強調神會保守義人,就以自己一生的觀察為例,指出自幼年至年老,從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神不但保守義人一生,還保守義人的後裔,叫他們世世代代蒙福,只要義人和他的後裔肯揀選神所喜愛的道路。但是,這只不過是大衛個人的觀察而已,並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定律.所以,我們看見主耶穌所說的故事,指出「拉撒路」這義人竟然在財主的門前討飯,甚至餓死。(路16:20-23)為甚麼呢?因為主要用「拉撒路」來揭露靈界的秘密.他雖然死了,卻在亞伯拉罕的懷裡得著安慰;財主卻要在陰間裡受痛苦。《約伯記》所記載非常豐富的辯論內容,就是義人是不是一定不會遭遇災難?約伯三個朋友力力證明確實是這樣,約伯卻為自己辯護說:「鑒察人的主阿!我若有罪,於你何妨;為何以我當你的箭靶子,使我厭棄自己的性命?」(伯7:20)其實義人受苦,還有一個可能,就是神將他交給撒但,為要證實這義人的義;同時又要借著這義人受苦的見證,安慰後來極多同樣受苦的人。 2.約伯和拉撒路都只不過是「特例」,一般來說,義人和義人的後裔必得照顧,這是真實的。大衛指出,義人甚至可以「終日恩待人,借給人;他的後裔也蒙福」.意思是證實上文37.21節所說的,並且指出這樣的福,可以延至後裔世世代代,都是這樣。條件只是「當離惡行善,就可永遠安居。」因為耶和華「喜愛公平」,義人的後裔一天行公平的路,一天「不(被神)撇棄」,他們也成了神所喜愛的「聖民」,就是與眾不同,特別歸向神、屬於神的人民.他們要「永蒙保佑」。 3.所以,義人與惡人後裔結局很不同.惡人的後裔「必被剪除」;義人和他的後裔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大衛重複地說這句話,目的為要警告義人,千萬不要因為心懷不平而變成惡人,不然,神應許的福就會斷絕,他的後裔也要滅絕。或問,這種說法,會不會有矛盾之處呢?比方說,亞伯拉罕是義人,神就應許賜福與他的後裔;但他的後裔以色列人行惡,然則日後的以色列人,既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也是惡人的後裔,究竟他們會蒙福呢,還是會遭禍呢?答案是兩樣都會。以色列人行惡,神會公平地按他們的行為報應他們,叫他們亡國、分散天下、又被敵人用刀追殺,就如德國希特拉屠殺六百萬猶太人一樣。所以以色列人的歷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被聯合國形容他們是「世上最悲慘的難民」。但是,他們也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所以神還會向他們施憐憫;甚麼時候,以色列人肯悔改歸向神,神還是將應許給與亞伯拉罕的福,賜給他們.為此,聯合國幫助以色列人在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複國;並且我們從《聖經》的預言知道,將來主降臨之時,以色列要興旺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統治全世界。 7.神賜義人智慧不致滑跌(37.30-37.31) 37.30義人的口談論智慧;他的舌頭講說公平。37.31神的律法在他心裡;他的腳總不滑跌。 1.這是神保守的第七個作為,重點在於「公平智慧」。上文指出,神「喜愛公平」,所以義人必定也「口談智慧,舌頭講說公平」。「智慧」之所以與「公平」拉上關係,是因為心懷不平的人以為,惡人作惡、又可以道路通達,不如我也行惡,免得惡人獨佔利益。大衛指出,這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應該認定公平才有好結果;只看目前惡人道路通達的利益,是短視、是愚拙。 2.「公平」也是「律法」裡頭的大原則,因為所有法官按律法審判人,都是為求公平。例如主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啟示錄》告訴我們,將來神報應那個喝醉了聖徒的血的大淫婦,也是以此為原則,說:「他怎樣待人、也要怎樣待他,按他所行的加倍的報應他.用他調酒的杯、加倍的調給他喝。」(啟18:6)主又再論公平,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太7:1-2)所以,這公平的「律法在義人心裡,他的腳就不至滑跌」,因為知道恩待別人,神也會恩待他們。如果想不通,以為惡人行惡很有智慧,以致自己也決定作惡,神也就以惡來待這樣的人了;能想通這一點而不敢行惡,這才是真智慧。 8.神保守義人直到審判台前(37.32-37.33) 37.32惡人窺探義人,想要殺他。37.33耶和華必不撇他在惡人手中;當審判的時候,也不定他的罪。 1.這是神保守的第八個作為,重點在於「保守到底」。惡人由「窺探」,到「想要殺害」,以致採取「誣告」方式來借刀殺害義人,神都不讓惡人成功.意思是由始到終,神都在保守.若沒有神准許,惡人休想能作甚麼來害義人。 2.當然,神若不將義人交在惡人手中,惡人不能有所作為;但這一點卻不是千古不變的定律,神有時為要試驗義人,也將義人交在惡人手中,結果義人被殺害的.主耶穌被公會誣告殺害,就是最好的例子了。所以這裡所說的「審判」,應該也指義人被殺害之後,來到神面前受審判,神會為他們平反。基督徒必須相信,神能在今生攔阻惡人作惡害我們;即或不然,我們還要相信神在來生稱我們為義。但以理三個朋友就是這樣,他們對尼布甲尼撒王說:「尼布甲尼撒阿……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𨦼中救出來‧王阿!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阿!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3:16-18)請注意「即或不然」這句話,它表示即使被殺,仍然相信神,所以仍然不肯屈膝敬拜那金像。 三、觀看到最後結局為止:(37.34-37.40) 1. 細看惡人與義人的結局(37.34-37.37) 37.34你當等候耶和華,遵守他的道,他就抬舉你,使你承受地土;惡人被剪除的時候,你必看見。 1.在此,大衛指出觀察的整個過程,就是:等候──>遵守──>抬舉──>承受──>看見惡人被剪除。所以這句話的總意,是要義人忍耐觀察神的作為,直到最後結局為止,才算為真有智慧。 2.這就是主耶穌預言聖徒受逼迫之時,勸勉我們所說的話──「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10:22)主預言及末世兆頭之時,又說:「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24:10-13)許多人誤會了「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真理,以為「只一次信」就可以「永遠得救」.其實《聖經》的意思是,基督耶穌只一次獻上自己,就成了永遠有效的贖罪祭(來7:27, 9:12, 26, 28, 10:10, 12).但也要人願意真心信才可以。所謂真心信,就是信到底,不能半途放棄。正如《聖經》說:「但基督為兒子、治理神的家.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來3:6)又說:「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裡有分了。」(來3:14)又說:「我們願你們各人都顯出這樣的殷勤、使你們有滿足的指望、一直到底。並且不懈怠.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亞伯拉罕既恒久忍耐、就得了所應許的。」(來6:11-15)因為「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羅1:17)意思是由信心開始,又用信心來維持,才能稱義。所以,人若因為惡人的道路通達而心懷不平,以致自己也作惡,就從恩典中墮落,不能得救了。但義人不會介意惡人的道路暫時通達,乃會觀察直到事情的結局為止。 37.35我見過惡人大有勢力,好像一根青翠樹在本土生髮。37.36有人從那裡經過,不料,他沒有了;我也尋找他,卻尋不著。37.37你要細察那完全人,觀看那正直人,因為和平人有好結局。 1.在此大衛作一個見證,說:「我見過惡人大有勢力,好像一根青翠樹在本土生髮。」他這話可能是指著掃羅王說的。早在大衛還是個看羊的童子的時候,撒母耳已經膏他,預言他要作王,因為神立掃羅為王,後悔了。然而,神並沒有立即將掃羅的王位交給大衛,乃要等十幾年時間,直到掃羅王被非利士人所殺,才將王位賜給他。在這十幾年中,掃羅一直強盛得勢,也一直追殺大衛,連曾經接待過大衛的祭司亞比米勒也不放過,竟殺死祭司全家八十多人,作惡多端。可是,大衛說:「有人從那裡經過,不料,他沒有了.」這是指掃羅被殺之後,有一個亞瑪力少年人從掃羅的營中逃出來,向大衛報訊,說:「我偶然到基利波山,看見掃羅伏在自己槍上,有戰車、馬兵,緊緊的追他。…他說:請你來將我殺死,因為痛苦抓住我、我的生命尚存。我准知他僕倒必不能活,就去將他殺死,把他頭上的冠冕、臂上的鐲子、拿到我主這裡。」(撒下1:6-10)大衛又說:「我也尋找他,卻尋不著。」這是指大衛後來想要尋找掃羅的屍體,卻尋不著,因為非利士人將掃羅的首級割下來,又剝了他的軍裝.又將掃羅的屍身釘在伯珊的城牆上。後來有基列雅比的勇士,將掃羅從伯珊城牆上取下來、送到雅比那裡、用火燒了(撒上31:9-12)。 2.大衛又見證說:「你要細察那完全人,觀看那正直人.因為和平人有好結局。」這是指大衛自己。大衛稱自己為「完全人」、「正直人」、並「和平人」,因為他追求完全(參太19:21, 林後13:9, 11, 腓3:15, 雅3:2),掃羅所指 控他的罪名,都是不真實的,並且他沒有因為掃羅一直追殺他,就有報仇之心.反而多次想盡辦法,要與掃羅和睦。雖然耶和華神多次將掃羅交在他手中,他也沒有將掃羅殺死。第一次,掃羅進入山洞中大解,大衛和跟隨他的人也在洞裡頭,跟隨的人就對大衛說:「耶和華曾應許你說:我要將你的仇敵交在你手裡,你可以任意待他.如今時候到了。」大衛就起來、悄悄的割下掃羅外袍的衣襟。但隨後,大衛心中自責,因為割下掃羅的衣襟。他就對跟隨的人說:「我的主乃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撒上24:4-6)第二次,大衛和亞比篩夜間偷偷進入掃羅睡覺的輜重營,掃羅熟睡、竟然全不知道。亞比篩對大衛說:「現在神將你的仇敵交在你手裡,求你容我拿槍將他刺透在地.一刺就成、不用再刺。」大衛卻對亞比篩說:「不可害死他.有誰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而無罪呢?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他或被耶和華擊打、或是死期到了、或是出戰陣亡。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撒上26:9-11)這樣,大衛一直不肯報仇,一直饒恕掃羅,直到他被非利士人殺死為止。所以大衛認為自已「有好結局」,因為最終神將王位賜給他,並且應該永遠不斷人坐在他的位上,他的家也可以至於永久。(撒下7:18-21) 2. 義人得救,惡人滅亡(37.38-37.40) 37.38至於犯法的人,必一同滅絕;惡人終必剪除。37.39但義人得救是由於耶和華;他在患難時作他們的營寨。37.40耶和華幫助他們,解救他們;他解救他們脫離惡人,把他們救出來,因為他們投靠他。 1.這裡大衛提到「一同滅絕」和「終必剪除」,就是論到最後結局了。當然,大衛看到掃羅和支持掃羅的都敗亡了.但是這個結局若要得著全面應驗的話,就必須等到「末世大災難」和「主降臨」之時,因為「末世大災難」是神大怒的日子,要在最後一刻,一次過報應地上所有惡人,將他們滅絕。大衛稱他們為「犯法的人」,保羅也稱末世的敵基督為「不法的人」(帖後2:9),主耶穌也形容敵基督和假先知的工作,在末世時成功地迷惑普天下的人為「不法的事增多」(太24:12).但是到了最後,主耶穌降臨、要用口中的氣滅絕他、用降臨的榮光廢掉他。 2.大衛指出,義人「得救是由於耶和華」.這是指著末世大災難來臨之前,一切信主得救的聖徒都要復活被提,因為他們能忍耐到底,至死忠心;沒有因著惡人(敵基督和他的同人)一直成功迷惑普天下的人,而心懷不平,以至對神懷疑。所以,他們被提到天上之時,就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神、也歸與羔羊。」(啟7:10) 3.不過,對於以色列人來說,因著他們一直不信,他們不能在教會復活被提之時一同被提;他們卻要留在大災難中,最後才醒悟過來,發現敵基督的假冒,然後拆毀了敵基督的像,全體痛哭悔改歸主。但敵基督還要派遣大軍,攻陷耶路撒冷,屠殺了以色列全地三分之二的人,神的旨意為要「熬煉」剩下是三分之一的人.當他們向著橄欖山逃走,呼求神拯救他們的時候,地就裂開,吞了敵基督的大軍,拯救了他們。這時,主耶穌也駕雲從天降臨,拯救他們,作他們的王。(參亞13至14章)這就是大衛在這裡所說:「(耶和華在)患難時作他們的營寨;耶和華幫助他們,解救他們.他解救他們脫離惡人,把他們救出來,因為他們投靠他」的意思了。 4.大衛勸勉我們,不要為作惡的道路通達,而心懷不平.但是,敵基督和假先知的大迷惑,就一直通達,直到世界末日.《聖經》形容敵基督全面成功通達的情況,說:「全地的人、都希奇跟從那獸.……也拜獸說:誰能比這獸、誰能與他交戰呢?又賜給他說誇大褻瀆話的口.又有權柄賜給他、可以任意而行四十二個月。獸就開口向神說褻瀆的話、褻瀆神的名、並他的帳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又任憑他與聖徒爭戰、並且得勝.也把權柄賜給他、制服各族各民各方各國。」(啟13:7)所以,要徹底地不為作惡的心懷不平,是不容易的,因為要「忍耐到底,才能得救」。但「智慧人」是有明白神永遠計畫的智慧,他們不看自己「外體毀壞」;卻看自己的「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他們又認為所忍受的,是「至暫至輕的苦楚」,這樣的苦楚若「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林後4:16-17) 5.按這篇詩在《卷一》第五組詩串起來的信息來說,預言及以色列人回想自己在大災難中不為那些與假基督勾引,出賣自己同胞的惡人,他們作惡卻看來道路通達而心懷不平。當時、假基督一直以說誇大話的口來興起和得勢.《啟示錄》指出他們「任意而行四十二個月。」又「向神說褻瀆的話,褻瀆神的名並他的帳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又「任憑他與聖徒爭戰,並且得勝;也把權柄賜給他,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國。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被殺之羔羊生命冊上的人,都要拜他。」可以想像,那時持守信仰真道的聖徒,真不容易捱過去.所以經文指出:「聖徒的忍耐和信心就是在此。」(啟13:5-10)所以大衛這篇詩形容、他們這樣不為惡人心懷不平,乃堅持自己的純正,耐心等候神而行善,終必得救.並且他們的公義必「在天上發光如星」。(但12:3) 6.這(第 37 篇)論完「惡人惡道不可靠」之後,第 38 篇接續論及「親友不可靠」,因為以色列人在大災難中,連親人也不支持他們,反而出賣他們、趁機攻擊他們。正如主耶穌所說:「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太10:34-36) (第 39 篇)接續論及「財物不可靠」:當時、假基督想要稱霸天下,就不惜發動世界大戰,其中一個目的是為想要獨佔中東阿拉伯人的財富(但11:43).經文又指出:「凡承認他的,他必將榮耀加給他們,使他們管轄許多人,又為賄賂分地與他們。」(但11:39).然而、屬神的人卻沒有羡慕這些惡人所得的財物.他們耐心忍等候神、求神免去他們的懲罰,恢服他們的力量。以上(第 38 和 39 篇)我們都略過了,沒有詳細與讀者分享;我們卻揀選了(第 40 和 41 篇)來詳細研究.請讀者繼續細讀下面的兩篇詩。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產生在擴大裡的觀察(朱韜樞) 第十一段 與基督同作得勝的見鄭──神聖見證的工作(三) 我們說到二十四篇的時候,你覺得應該停在那裡;說到三十篇的時候,你也覺得應該停在那裡;到三十六篇的時候,你也覺得應該停在那裡,因我們已經在一處處的地方教會生活中,我們現在是在神翅膀的蔭下,享受了恩主的肥甘,喝了樂河的水,得著了生命的源頭,也在祂的光中見光。弟兄們,當你經過這樣一個過程的時候,你裡面有一種的認知,主啊,一切都不可能更好了!事實上也的確是這樣,一切都不可能更好了!如果還有需要,就需要你更看見你是誰,需要你更看見主到底是誰。所以這裡就產生了三十七篇。 三十七篇叫做「產生在擴大裡的觀察」。換句話說,這個時候,他是滿老練的,所以他也就寫忠言了,哦,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人生該如何。不知不覺,他在許多真實的話中間,也就加進了胡言亂語。所以必須還要有三十八篇,神說,「你說得太多了,我要來審判你!我若不來審判你,你就不知道你是誰。」三十七篇是他的觀察,三十八篇是神來製作他,神製作的結果,就叫他產生了成熟。事實上,他已經相當成熟了。而這個成熟,也可以說,是他在那裡見證他的一生。我相信,寫詩的大衛,那時已經是相當年長了,因為他年長,他寫了這樣一首詩,詩裡滿了哲學的韻味。 既然他這樣成熟了,神就來帶領他更深一點,為什麼?好預備進入詩篇第二卷裡去。換句話說,他現在才剛剛開頭。弟兄們,你覺得你很成熟了,很豐富了,很有長進了,很有基督了,但是你要知道,現在才是詩篇的第一卷,你還需要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你還需要後面四卷。第五卷是整卷詩篇的總回顧,叫做上行詩。上行詩就是整卷詩篇經歷的一個回顧,叫你感覺你好像是對的,又好像是不夠的。 第三七篇:「這一篇是神為著祂的見證,在祂慈愛裡,許可這位在生命裡相對成熟的聖徒得了飽足和享受以後而有的陳述。這一篇是滿了詩人的感覺,卻又帶著一種跟隨主多年以後,在相對成熟裡的觀察。」一面他有很多的感覺,一面他又有生命的老練。他有他的老練,他也有他的觀察。「詩人在這裡因著喜樂與享受就產生了擴大。」你有沒有注意,這一篇詩跟以前的味道不太一樣。以前他裡面好像有一股怒氣,現在因為他飽嘗遍地的肥甘了,喝過樂河的水了,摸著生命的源頭了,也在光中不斷的見光了,這股氣就沒有了。弟兄們,如果你在教會中有怒氣,可以說你的基督不太夠。 這個時候,他有一種擴大了。他說,「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1)你看,他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他是說,「作惡的,你要審判他啊!」現在他說,「看透了,看透了,反正就這麼回事!你不要為那作惡的心懷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 「他見證自己是信靠耶和華,又以祂自己為樂(3~4);他將自己的道路交託神,神就必成全(5)。」這是他裡面的把握,他能說,「我跟隨主一生了,因為我跟隨主一生了,我願意說,我把我自己的道路交託神,神就必成全。」 「在他的觀察裡,他勸戒屬神的人要耐心等候神,就必承受地土」(7,9)。他跟隨主一生,走到末了,他發覺一件事,每一步都是錯的,結果是對的。有的人每一步都是對的,結果是錯的。哎,他說,「奇怪了,我這一生好像沒有過一天好日子,怎麼結果這麼好啊?」所以他就說,「弟兄們哪,我勸你們要耐心等候耶和華,你就必承受地土啊!」 他能說出神是扶持義人的,也知道完全人的日子(17~18)。他明白他的軟弱,他說,「他雖失腳也不至全身仆倒,因為耶和華用手攙扶他(或作,攙扶他的手)。」(24)這個時候,他還是知道,「無論多老練,多成熟,我還是軟弱的。哦弟兄們,這是我的心聲,我還是一個需要神憐憫的人啊!」 「他現在有了自己的觀察,他說,謀害人的,必謀害自己(13~14),大有勢力的,必歸無用(35),耶和華的仇敵必要消滅(20)。他的結語是,『但義人得救是由於耶和華;他在患難時作他們的營寨。』(39)」這段話可以說是大衛的論語,因為在這裡,他有了自己的觀察。 第1節,「不要為作惡的人心懷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第3至第4節,「你要倚靠耶和華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實為糧,又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這是詩人的觀察,他這觀察是作見證,他說,「我告訴你,你要以耶和華的信實為糧,又要以他自己為樂。耶和華的信實是我的食物,叫我能夠往前,而他的自己乃是我的扶持。」信實和真理,是同一個字根。祂在祂的信實裡眷顧你,祂也在祂的愛裡養育你。 第5節,「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這都是他的觀察,每一句都是他的箴言。這個箴言是什麼呢?「哎呀,你要把你的路,交託給耶和華!」事就是路。在第一篇第1節他很堅定的說,「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惡人的道路,」現在他改了,他說「當將你的道路交託耶和華」。現在他說,「哎,你還是把你的路交給主吧!你這一生幹不出花樣的,你當將你的道路交託給耶和華!」 這個交託有點賴皮的味道,就像不會打球的人只負一個責任,接球傳球,這就叫交託。你叫我投籃,我不會;你叫我帶球走,我也不會。我什麼都不會,我只會一拿到球,看到有人就丟出去,這樣,我就感謝讚美主,我盡了我的責。詩人怎麼交託神呢?他乃是把一切都交給主。任何東西到他手裡,他就交給主。他把這個「路」當作他的一生。就著他的一生來說,這是一個道路;就著路的一段一段來說,這是一件一件的事。他說,「事情一來,你就快快把球拋出去,不要一拿球就投籃,因為你得不到的呀。你把球拋到天上去,耶和華把它降下來,一定會進籃的!」哦,真甜美! 第7節上,「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哎呀,這句話有點凶。他說,你要像啞吧一樣。默然,和啞吧同字。他說,你要像啞吧那樣的來倚靠主。弟兄們,你有沒有注意,我們跟隨主時,話常常都說得太多了,一大堆的苦水,好像全世界沒有人對,只有我們自己是對的,只有我們自己在受苦的。但是他說,「不,你越會跟隨主,你越知道你這個人必須是像啞吧一樣!」 「耐性等候」,這句話不好翻。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劬勞的等候,痛苦的等候,如同婦人的生產。生產就是一個劬勞。中國人有一句話,「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生產就是劬勞,生產也帶著痛苦,但是生產之後,就帶著特別大的喜樂。他說,你要等啊,等的過程會痛,但是你不要怕,「不要因那道路通達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三七7下)。當你等候的時候,別人都發了財;當你等候的時候,別人都當了長老(不是說當長老的都是惡人);當你等候的時候,別人已經變成了主的僕人。但是你還要等候在那裡。他說,「你要小心,你不要因為那些通達和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 第9節,「因為作惡的必被剪除,惟有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這裡的等候就是第7節的等候。這個等候是說你在等候的過程裡,你忍受著痛苦。哦弟兄們,這是神量給我們的原則,真正等候主的人,一定懂得等候的過程之中所受的煎熬。你這樣的受煎熬,你會得到這個煎熬的結果,就是「必承受地土」。地土指的就是基督。 第11節,「但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一個等候神的人沒有什麼可誇的。人問你,「你現在在作什麼?」你說,「我等候神,我聯於神,我仰望神。」你沒有可誇的,只有得到的人才有可誇的,「我現在已經作了董事長了,」有可誇的就不謙卑。等候的人乃是謙卑的人。謙卑的人,他承受地土。 第16節,「一個義人所有的雖少,強過許多惡人的富餘。」你有沒有看見,當你等候的過程中,你所有的雖少,但是感謝主,你還不會沒有飯吃,不過你的鍋碗不是名牌的而已。這句話等於是說,「你所有的雖少,強過許多惡人開賓士。」不是所有開賓士的都是惡人,但是惡人容易開賓士。這都是他的箴言。 第17節,「因為惡人的膀臂必被折斷,但耶和華是扶持義人。」你手臂伸出來,你說你了不起,神就把你打斷了。耶和華扶持、托住義人。扶持,就是托住。第18節,「耶和華知道完全人的日子,他們的產業要存到永遠。」有一班人,他們好像是完全人。這樣的人,主知道他們的日子。 第23節上,「義人的腳步被耶和華立定」。義人有個特點,他的每一步路都是主來做的。弟兄,我請問你,「到底是你找到職業的,還是耶和華幫你找了職業的?」你找到職業的,是惡人;耶和華幫你找到的,是義人。因為義人的腳步是耶和華立定的。我們人就是汲汲營營,想盡辦法找一點路。這裡說,「你不要自己找路啊,你要知道,你的腳步是主來給你安排的!」立定,就是安排。你的腳步是主來替你安排的。「他的道路,耶和華也喜愛」(詩三七23下)。道路就是事,凡事交給耶和華。你把路交給耶和華,你的路就是耶和華所喜愛的。 第24節,「他雖失腳也不至全身仆倒,因為耶和華用手攙扶他。」當你說「主啊,我跟隨你是出乎你」的時候,你也會跌倒的。明明是好好的路,也沒有石頭,不知道為什麼,你還會摔一跤?因為我們人是職業的失敗者。如果有弟兄說,「感謝主,我沒有失敗,」我告訴你,他在說「感謝主」的時候,是已經在失敗了。主會說,「你那個感謝,我聽不見。」所以他就失腳了。失腳就是落下。他一下就落下去了。弟兄們,我告訴你,你在生活中,你走一走,你就會覺得沮喪。為什麼會沮喪呢?因為你心思太重了。你要注意一句話,你要告訴主,「主啊,我是義人,我的腳步,的確是你來安排,你來立定的,如果我落下去了,我也不會全身仆倒。」神沒有說你不會落下,神也沒有說你落下去就完了;你落下去以後,不知道為什麼,你就站起來了!你有沒有這個經歷,你跌倒得一塌糊塗,跌倒到末了,你發覺,「我怎麼做起見證來了?我怎麼傳起福音來了?」有時候你很得勝,倒是沒有傳福音。有時候你很愁苦,你上了公共汽車,旁邊的人一看也很愁苦,你反倒傳起福音來了。這就是這裡所說的,你雖然有時候也會失腳,卻不至於全身仆倒。全身仆倒是一個字,也可以翻作被丟棄。有時候,你會失腳,你也不會丟棄,「因為耶和華用手攙扶他」。 第25節,「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現在他又在發表他的觀察了。他的觀察對不對呢?應該也是對的,但是你要注意,原則可用,不可拘泥。他說的話是一個原則,但你不可以拘泥這個原則,你不可以看見一個討飯的,就說他的爸爸一定是壞人。你要知道,神是奇妙的啊! 第27至28節,「你要離惡行善,就可永遠安居。因為耶和華喜愛公平,不撇棄他的聖民;他們永蒙保佑,但惡人的後裔必被剪除。」這都是他的觀察。第30節,「義人的口談論智慧,他的舌頭講說公平。」哦,寫這一篇詩的大衛,真像一個哲學家,滿了他的觀察的言論。他說,「義人的口談論智慧」。你什麼時候不說智慧,胡說八道亂講一通,大概就不太像個義人了。如果你說長道短,「張師母借了王師母的油,二個月都沒有還哪!李姊妹到陳姊妹家,拿了一本小孩讀的書,說給她兒子讀完就還,現在也都沒有還哪!」你就不是在談論智慧。你看這話裡有沒有智慧?一點智慧都沒有。哦弟兄們,你不要輕看,這個箴言是有道理的,這個箴言可以提醒你:如果你的口除了智慧,除了主以外,你東說西講,就有問題。如果你的舌頭不講論公平,也是東說西講,那也有問題。 第31節,「神的律法在他心裡,他的腳總不滑跌。」這些話也不能說錯,你願意把它貼在牆上,也可以提醒你,但是它好像少了個東西。第34節,「你當等候耶和華,遵守祂的道路,祂就抬舉你,使你承受地土」。抬舉,就是二十四篇的抬起頭來。「眾城門哪,你們要抬起頭來」的抬頭,就是這裡的抬舉。他說,如果你等候主,遵守祂的話,祂就把你舉起來,使你承受地土。 第39節,「但義人得救是由於耶和華,他在患難時作他們的營寨。」營寨,就是保障、堡壘。哦弟兄們,詩篇真好!我告訴你,說詩篇不好的是傻瓜,說詩篇足夠的也是傻瓜。詩篇好是好,就是少了些東西。這一篇詩,我給它起個名字,叫作「產生擴大裡的觀察」。這一篇詩,不能說是出於主的,也不能說不是出於主的;這一篇詩就是他的觀察。他的觀察也非常的合理。 他說完以後,神說,「你說夠了沒有?如果夠了,那你準備好了嗎?(Are you ready?)」這一次的 ready 和前面不一樣。前面的 ready 是他太高昂了,主所說的;這一次的 ready 是他自言自語後,主所說的。他現在預備好了之後,他就要來經歷神聖的審判。詩篇很有意思,這些詩次序的安排都很有意思。當你很高昂了,以為明白神的事了(事實上,他也是很明白神的事的),但是神說,我還要再把你帶往前一步。 ――朱韜樞《詩篇中的神聖經歷(卷一)》 義人必承受地土(三七1~15)(臺北靈糧堂) 「承受地土」在聖經有其一貫的意義,新約八福中耶穌不也曾說承受地土的條件是「溫柔」嗎(太五5)?「承受地土」簡單的說就是在神的國有份。如何能承受地土呢?從反面說,詩人提供了一個原則:「不要心懷不平、當止住怒氣」(1,7∼8節),為什麼呢?若不止住怒氣,勢必與作惡的一同被剪除(9節);在目前我們所生活的大環境,不時有令人生氣的事發生,例如,早上要出門時,發現家門口被不知明人士的豪華轎車堵得死死的,令你的摩托車無法出去,此時又有時間的壓力,怎能不生氣呢?真恨不得…,不是嗎?但詩人在此卻說「你當默然依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因為惟有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你願意因小失大嗎?但我們並不是那麼的消極,因為我們生活的態度是受永恆的影響,不願讓短暫的現在影響了永恆。我們用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我們現在的生活,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神,所以我們願意將「我」的事交托耶和華,所以詩人才會說「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祂的信實為糧,又要以耶和華為樂,正因為有不同的看見才有不同的生活態度,你如何呢? 在非洲的中心,大衛•李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受毒蟲的疫災,被饑餓所侵蝕,被野獸和野蠻人所折磨,並且厭倦奴隸買賣,最後他在壯年時死去,他每一天都重複念第5節,「當將你的事交托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從其中找到力量支持他的工作,知道神會有所行動!他說,要記得,這是神的世界,不是你的,因此,放鬆吧! 默想 你在地上的生活態度是以什麼為依據?你需要改變嗎?為什麼? 回應 主,願你的信實成為我每日生活力量的供應來源。 選擇生命的道路(三七16~26)(臺北靈糧堂) 22節再次強調了本篇的主題,從創世記以來,神一直向我們啟示生命的道路,申命記卅章15∼20節:「看哪!我今日將生與福、死與禍,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選擇生命,使你和你後裔都得存活…。」神會替我們作決定嗎?不會的。為什麼呢?這是千古以來爭論的問題,但是詩人卻讓我們看見了另一種看法,不是用頭腦的分析,而是單單信任神,信任神是扶持義人的;這樣就選擇了神所說的生命的道路,這種信任是不受環境影響的,即使是在患難之中,也不至羞愧,且在饑荒的日子必得飽足;所有的雖少,但卻比惡人富裕。神是值得你我信任的。因為我們願意選擇神所定規的生命的道路。雖有失腳,就好像我們經常所受的經歷,但卻不至全身僕倒,因為神常在那用手攙扶著我們,這是對神的信任,及對神的安全感;我會失腳、我會失敗,但仍可以靠著主再站起來,因主在那用祂的手攙扶著我。 25∼26節是一段美好的見證,這位老人家,在他經歷了人生後,向我們述說神是怎樣一位值得我們信任的神,在他有生之年,他沒有看過神虧待過義人。人的理論、看法是可以被駁斥的,但是一個人的見證,雖可以不被人所接受,但卻不能被駁斥。 默想 你有過失腳的經驗嗎?你相信在此時神仍用祂永遠的愛愛你嗎? 回應 主啊!願我一生一世走在你所定規的生命的道路中,願我的腳步被你立定 你當等候耶和華(三七27~40)(臺北靈糧堂) 「等候」是屬血氣的人所做不來的,等候神是屬靈的操練。在我們的經驗中,沉不住氣常是我們失敗的原因。我們能否在神面前「默然等候」?這會決定我們能否從神領受到力量。保羅為歌羅西教會禱告說:「求神祂榮耀的權能,(使他們)得以在各樣的力上加力,好叫他們(你們)凡事歡歡喜喜的忍耐寬容。」(西一11)沉得住氣常是保羅在各樣環境中得力的秘訣,沉得住氣也能看見神極奇妙的作為,這也是詩人在一篇詩所一再強調的蒙福方式。 過程並不能決定結局,然而結局卻能影響過程,神要我們細察、觀看那些人的結局,而不是看過程,所以這詩人用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描述在第35∼36節,這二節,最令我雀躍的是那「不料」二字。有什麼話語能完全的描述出那「不料」的含意呢?但我們卻非常的喜歡那種感覺及所看到的。人生最要緊的就是結局─終久被「抬舉」,抑或被「剪除」,這完全在乎人遵守主道與否。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眼光不是只看到短暫的現在,神不是早就說了嗎?要我們細察和觀看嗎?有一群人,因遠遠的看見了神的賜福,而選擇了神所賜的生命道路,深深的影響他們在地上生活的方式,他們不是敲鑼打鼓的過生活,但卻是在神面前默然的等候;希伯來書說,他們雖然尚未得著,但已遠遠的看見了,不是嗎?這樣的看見,使他們有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聖經對他們的評價為何?「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來十一38∼40)。 默想 1.你在「等候」上有什麼困難?你的困難在那?為什麼? 2.你如何決定怎樣過你在世還有的日子? 回應 主,能在你面前沉得住氣是何等的恩典,願我學會了神工作的法則。 見人作惡時(上)(三十七篇1~11節(一)) (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段經文詩人提到一個我們常常經歷到的事就是「見人作惡」時,當我們每天翻開報紙時我們會看見,當我們看見或聽見別人的遭遇時,我們會看見,而可能我們自己就遇見這樣的事,這是一個不容易的功課,我們看見詩人給我們提出一些的警告: 一、當我們見人作惡時,不要心懷不平(1、7節):不要為作惡的人卻道路通達,惡謀成就而心懷不平(7節)!是的!弟兄姊妹!你是否曾經因為看見作惡的人,不但沒有遭受報應,反而升官發財,凡事順利,飛黃騰達呢?我們不要因此而心懷不平,否則將給魔鬼留地步! 二、當我們見人作惡時,不要生出嫉妒(1節):當我們看見人作惡不但未遭報應,反而道路通達時,我們也可能因此生出嫉妒來。嫉妒他們升官發達,飛黃騰達,以至於我們對於自己的善行產生動搖,甚至覺得愚昧,這就給魔鬼留更大的破口了! 三、當我們見人作惡時,我們要小心--不要作惡(8節):一方面,我們有可能因為看見他們未遭報應而心懷不平,以至於我們就靠自己的血氣去對抗他們,甚至「以惡報惡」!這就落入了魔鬼的圈套中!因此詩人提醒我們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免得我們被魔鬼所利用!求主讓我們常學習看見人作惡的時候,我們能把他們交給公義的神,讓神伸冤,聽憑主怒!另一方面我們也可能因為看見作惡的人不但沒有遭報應,反而凡事通達,以至於我們因嫉妒而動搖,以至於跟著他們一起作惡,隨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這是世人常有的現象,但我們屬神的人要小心不要落入這樣的光景中! 願我們好好省察,我們是否正見人作惡呢?而我們是否心中有不平,有嫉妒呢?我們是否想以惡報惡呢?甚至我們是否已決定放棄善行,隨波逐流呢?願神光照、幫助我們! 回應:主啊!求禰幫助我除去我心中的不平、嫉妒與怒氣,讓我將一切交在禰這位公義信實的主手中! 禱讀:詩篇三十七篇8節 8 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 見人作惡時(下)(三十七篇1~11節(二)) (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昨天我們分享到見人作惡時,我們不要心懷不平,也不要生出嫉妒,更不要因此作惡,今天我們要來看詩人教導我們當如何面對: 一、當倚靠神(3、5、7節):一方面當倚靠神繼續行善(3節),繼續以基督徒的標準活在世上,一方面當倚靠神來面對惡人加給我們的難處,如第3節所說的,「以神的信實為糧」,也就是倚靠主的應許、主話語的安慰來過每一天的生活,並且把我們所受的逼迫、患難交托給神,祂必為我們成全(5節)! 二、當以神為樂(4節):也就是不要為惡人的通達而生氣或嫉妒,而是以擁有神為滿足,知道惡人所擁有的這世上的榮華,富貴都是虛空的,唯有神是我們心靈的滿足,這就是「以神為樂」!而第4節告訴我們,當我們真正以神為樂時,我們心裡所求的,我們生命中、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神必定會賜給我們! 三、當等候神(7、9節):當我們見人行惡時,我們除了倚靠神繼續行善,除了以神為樂,為滿足之外,我們就是要「等候神」!等候神公義審判臨到惡人,再等候片時,惡人終被剪除(2、9、10節),而倚靠神而行善的人,將承受地土(9、11節),得著祝福及豐盛的平安! 回應:主啊!不管環境如何,我都要繼續倚靠禰而行善,永不動搖!我也要以禰為我心中的喜樂,並且默然、耐性地等候神的時候! 禱讀:詩篇三十七篇3節 3 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祂的信實為糧。 主承受地土的秘訣(三十七篇12~26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篇詩篇不斷提到承受地土及產業,這也是人人所追求的,更多的房子,更多的土地!而常常神也樂意賜給我們這些福分,然而神不要我們像這篇詩篇所提到的惡人一樣,他們獲得產業,獲得地土的方法是巧取強奪,謀財害命(12、14節),做一些傷害別人的事,或藉由借貸不償還而佔據別人的財物和產業(21節),這樣的人他所擁有富餘是神所憎惡的!因此第16節詩人說:「一個義人所有的雖少,強過許多惡人的富餘!」不但如此,神也必要剪除他們(22節)!那麼神要把產業給什麼樣的人呢?就是蒙耶和華賜福的義人(22節)!他們有一些行為是神所喜悅的,以至於神賜福給他們: 一、他們堅定倚靠神,以致神必扶持他們,在急難中幫助他們(19節),在他們失腳時仍攙扶他們(24節)!弟兄姊妹們!你渴望神在你的工作事業上賜福給你嗎?你必須認定一些的福是從神而來的,不是靠自己巧取強奪來的! 二、他們走在神喜悅的道路上(23節):以致他們的腳步必蒙神立定!弟兄姊妹們!你渴望神賜福你手中所作的工嗎?讓我們先省察自己,你的道路是神所喜愛的嗎?你行事的原則是神所喜悅的嗎? 三、他們是一群肯給的人:他們不斷恩待人,施捨給人(21、26節),因此他們必經歷耶穌所應許的:「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弟兄姊妹們!你渴望神賜福你嗎?你必須成為一個很願意給的人,你將經歷到「施比受更為有福」! 這樣的義人,不但自己蒙福,他的後裔也將蒙福!(18、25、26節) 回應:主啊!願我是蒙禰喜悅的義人,願我的道路為禰所喜愛!我願作一個常常恩待及施捨的人。 禱讀:詩篇三十七篇23節 23 義人的腳步被耶和華立定;他的道路,耶和華也喜愛。 義人的看見(三十七篇27~40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第37節詩人教導我們當如何「細察」和「觀看」,的確,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不同不在於我們不會遇見艱難困苦,而在於我們在艱難困苦中,與世人有不同的「看見」!從這篇詩篇我們看見當我們面對苦難時,當看什麼呢? 一、我們當看人的結局,而非現況(34~37節):詩人要我們定睛在神最終的「審判」上(33節)!保羅說:「我們成了一台戲」,人生如戲,因此我們在戲中如何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當我們下臺時,能得到導演,也就是神的肯定,這才是最重要的!感謝神!因著有祂公正的審判,我們知道我們的正直、良善是不徒然的! 二、我們當看「神」:我們當更多地仰望神、等候神,定睛在神的公義與保守上!但願當我們面對難處時,不是把難處放在我們與神的中間,阻隔了我們與神的關係,而是讓神在我們與難處的中間,這樣我們專注的就不是難處,而是神自己! 三、我們當定睛於「神的道」:在這樣彎曲悖謬的世代中,我們不同流合污,我們仍然口中「談論神智慧和公平的道」(30、31節),心中也仍然持守神的道,不跌倒(31節),詩人說,神必會抬舉我們,使我們承受地土(34節),你相信嗎?你相信當你遵行神的道,神就抬舉你,賜福與你嗎?願我們如此相信,也如此經歷!阿們! 回應:主啊!開我的眼睛!使我定睛於禰公義的審判,定睛於禰,也定睛于禰智慧的道,好讓我永不滑跌,蒙禰賜福! 禱讀:詩篇三十七篇31節 31 神的律法在他心裡;他的腳總不滑跌。 當等候耶和華(詩37篇)(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幫助我默然倚靠和等候你,幫助我不要因那道路通達和那惡謀成就的,就心懷不平。 這是一首智慧詩,同時它又採用字母詩的格式。詩的主旨勸勉義人不要因惡人得勢而灰心喪志,總要繼續倚靠神,走在正路上。此詩的分段為:1當默然倚靠神(1-7);2專心等候神公義的審判(8-11);3聽憑主怒(12-17);4賞善罰惡的神(18-33);5勸勉和應許(34-40)。 在首兩段中,詩人提出四個不要(1上、1下、7下、8下)。當義人見到惡人得勢時,心裡很容易怒火中燒。見到不義之事而有憤慨之心原是好的,但卻不要讓怒氣進入心靈,因為當人的心長時間懷著忿怒,便會造成信心的損傷。心中的怒氣反映出人對神的公義和能力產生懷疑,心靈因此很容易就在不知不覺中離開神,由於嫉妒惡人的成功和平順,內心甚至渴望得著惡人所得的。 為此,詩人以六個「當」來幫助我們在惡人得勢的日子中等候倚靠神。首三個「當」(1-7)都是提醒我們要倚靠神,將事情交托耶和華,信賴祂是大能的、信實的神,祂必定有公義的審判。我們要讓神作祂的工作,而人只需盡自己的本分,就是行善(3)。另一個「當」是在第8節,就是人需要有永恆的眼光(9-11)才能止住怒氣。在神裡面我們必看見作惡的被剪除,還有片時惡人會歸於無有。最後一個「當」是在34節,這是指人要謙卑自己,不是要求神按著我的期望和心意而行,乃願意順服神。這三種「當」能幫助我們在「公義不彰」的日子中繼續倚靠神,並持守我們的純正。 馬丁路德曾有一次因長期面對困難而落在情緒的幽谷中。一日他見到妻子穿著全身黑色的衣服,就問她說:「有誰過世?」他妻子回答:「神死了。」路德就說:「胡說,神怎會死了。」她回答:「那麼你就不要生活和表現得好像神死了一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會面對不同的張力,很多時候你見到好人不長命而惡人活千年的現象,求神幫助我們用信心來等候倚靠神,相信神在祂的時間和主權中,必有公義的審判和交待,而人只需靠著神的供應,繼續堅持走在正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