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三十九篇短篇信息

 

目錄:

指望在乎神(楊震宇)

禁不住的呼喊(劉銳光)

活出成熟的一生(朱韜樞)

我的年日窄如手掌(三九1~13)(臺北靈糧堂)

客旅人生(三十九篇113)(臺北基督之家)

生之禱願(39)(香港讀經會)

 

 

指望在乎神(楊震宇)

 

鑰句: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祢

背景:《詩篇》第三十九篇是「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耶杜頓。耶杜頓是大衛設立謳歌者(詩班),又名以探;按次在神面前彈琴、唱歌稱頌中三位領袖中的一位,其他二人為亞薩和希幔(代上十六4142,二十五16,代下五12,三十五15)。耶杜頓負責訓練、組織及帶領樂器彈奏,與及歌頌之工作。許多聖經學者公認是詩篇中最美的一首哀歌,因此常在喪葬聚會時被應用。《詩篇》第三十九篇似乎是接續第三十八的禱告,求神救他脫離一切的過犯。

提要:本篇是大衛體會人生的短暫,而仰望耶和華的禱告。在這篇詩中,大衛原本願意承受神的管教,而默然不語,但他忍不住,終於向神吐出他的心聲;接著他表達了人生苦短,其年日窄如手掌,如同無有,而世人辛苦勞碌,又是為誰積蓄;於是,他將一切的指望都放在神身上,而懇切神停止對他的責罰。全詩分為三段:

()大衛立志謹慎言行(13)――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

()大衛感嘆人生短暫(46)――祢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

()人生的指望在乎神(713)――我的指望在乎祢。

鑰節:【詩三十九9】「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祢,我就默然不語。」

鑰點:本篇我們看見大衛在逆境中仍然信靠神,向神吐露苦情,並求神使他重新得力,而得到轉機。在虛幻的人生中他深刻體會到他的年日窄如手掌,一生的年數,在神面前如同無有,而他人生中唯一的指望是在於那位永恆的神,所以他把自己交托在祂手裏。再者,大衛苦難的經驗教導他深知在神面前是「是客旅、是寄居的」,需要神的顧念,而求神賜下力量,使他可以安享餘下的年日。

當在1821年奮興家芬尼還是一個青年律師的時候,他坐在辦公室面,正開始見習律師的工作,就自問:「你見習完了之後,要作什麼呢?」「當然是掛自己開業!」「以後怎樣呢?」「以後要賺許多錢。」「以後呢?」「成了財主,就可以退休了。」「以後呢?」「以後就要死了。」「再以後呢?」芬尼因想起人生這樣的短促,就渾身顫抖,跑到附近的森林面,將自己的一生交給神。親愛的,在去而不返的歲月中,你忙忙碌碌、狂熱地工作,價值何在呢?你是否倚靠主去度過有意義的人生?

今日鑰節提到「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祢,我就默然不語。」大衛在《詩篇》第三十八篇提到他在人前不開口(13),但是在本篇中,他決定在神前與人前都保持沉默。人總是不平則鳴,怎麼可能默然不語呢?在三十八篇,大衛看到許多朋友的離棄,惡人的猖獗,於是氣憤不平。但在本篇,他深刻體會到人生的虛幻與短暫,而惡人一切的行動亦只屬幻影,也確知他唯一的指望是在於永恆的神(7)。既然萬事都在神的手中掌管,他還有甚麼可以抱怨呢?看人,心中憤憤不平;看神,就能默然無語了。因此,對他所遭遇的是出於神,是神許可臨到的,自然而然的就服下來,而默然不語。親愛的,你如何坦然面對人生?學習認識神的手對萬事的處理和安排,對我你們的關懷和愛護,而投靠和信賴祂吧!因為不管你的遭遇如何,不論你的景況好壞,神作的一切,都是為著你的益處(羅八28)

「為什麼你遭遇到親屬的死亡、身體的疾病、朋友的誤會、同事同學的誹謗而能默然不語呢?就是因為你認識你所遭遇的一切是出於神。默然不語是敬拜神道路的具體表現,默然不語是服在神大能手下的態度,默然不語就是甘心接受神所給你的安排,默然不語就是不願為自己開任何出路。」──《荒漠甘泉》

默想:大衛深切地認識人生光景:「壽數幾何生命不長年日窄如手掌是全然虛幻行動實係幻影忙亂真是枉然…」。與的永恆相比,人的一生根本不值一提。親愛的,人生短暫,如果你只有六個月生命,你會做些甚麼?

禱告:親愛的主,永遠不會錯,我的遭遇縱然艱難,但這一切都是出於祢,絕沒有一件事未經祢的許可而能臨到我。既然我的遭遇是出於祢,教導我學習服在祢的手下,甘心接受祢所給我的安排,而默然不語,並將一切的指望都放在祢身上,耐性地等候祢。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禁不住的呼喊(劉銳光)

 

      大衛經歷人生種種遭遇,頓悟人生的真諦,從心底發出呼喊,希望喚醒沉睡的心靈。
. 心靈的重負 (v.1-3)
     
「我的心在我裡面發熱,我默想的時候,火就燒起,我便用舌頭說話」(v.3),你看大衛的心靈是何等的焦急,他禁制不住要說出心裡的話,發出心靈的呼喊。
     
「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v.1),大衛本來打算不說話,免得說錯話,免得因而犯錯。他看見人犯罪,強制自己不出聲,不講話,後來更連好話也不說(v.2),就是怕講錯話。他本想對人生保持緘默。
     
可是,當大衛發現,人越來越陷在虛幻中,醉生夢死,他心靈就再禁制不住,要向世人發出呼喊。大衛呼喊些什麼呢?他有什麼要提醒世人呢?
. 虛幻的人生 (v.4-6)
     
「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v.5),「世人行動實系幻影」(v.6),「世人真是虛幻」(v.11),一連幾次的「虛幻」說明大衛對人生虛幻的感慨。
     
人生虛幻,因為人生短。「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 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v.45)。人生的短暫常叫人唏噓,惋歎,總覺得好像空跑一場。
     
人生虛幻,因為所作的事無意義。「世人行動實系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 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人一生的行動,所作的都顯出虛幻。可不是嗎?我們一生中作了多少無聊,無意義,甚至無益的事。這些事,對自己對別人都沒有建樹,沒有好處,這就是虛幻。當你我回頭看的時候,我們一生忙來忙去,勞碌一場,不外為了吃得飽,穿得暖,很快就變得人老珠黃,落得一場空。所謂「忙亂」其實就是「走來走去」的意思。人一生就是這樣走來走去,一下子就走完。好像很多事情要做,很忙碌,實則是在空跑; 即使一生賺了好大的財富,事實卻告訴我們,子孫會為了這些財富而鬥得六親不認,你死我活。這樣的結局,你能說不是空麼!
      
人活在世上,就脫不了這個事實,離不了這種虛幻,包括你我在其中。
. 等候神的人生 (v.7-13)
     
「主啊,如今我等什麼呢?我的指望在乎你」(v.7),這是等候神,仰望神。在虛幻的人生中,最重要的是要等候神,仰望神。
     
學習默然不語(v.9)。真正的等候大概就是默然不語,不在那裡嘮叨。凡嘮叨發怨言的就是不耐煩,沒有等候。無論面對怎樣的環境,遇到怎樣的人(v.8),若能認定是出於神,都是經過神的許可的,就能默然不語。
     
求神不要靜默(v.12)。等候神的,是希望神不要靜默無聲,希望神有回應。沒有回應,等候是不容易的。除去責罰的禱求,希望神有回應(v.10-11); 心中有痛苦,流淚求神回應(v.12)。告訴神,如果祂沒有回應,我們這些軟弱的人是無力承受的。我們希望在短暫的寄居人生,遭遇各種各樣痛苦後,能力量復原。

―― 劉銳光《詩篇默想》

 

 

活出成熟的一生(朱韜樞)

 

  我們讀這些詩的時候,我們覺得,這些都是詩人的觀念,都是屬靈原則,但是,若沒有主,這些原則也沒有用處。有主,這些原則是很寶貝的。在三十八篇,你看見詩人在主面前的痛悔,現在到三十九篇,他有點成熟了。他這個人成熟了。

  這一篇描述這位神為著祂的見證在祂的慈愛裡,藉著啟示,使這位生命裡相對成熟的聖徒,對祂的一生有一個健康的體認。他現在年紀大了,他來回顧他這跟隨主的一生是怎樣一回事呢?詩人在這裡首先認識,他的生活是在惡人中間(1),所以他的一生定規是滿了愁苦的。住在惡人中間,哪有不愁苦的呢。什麼叫惡人?沒有神、不要神的人,就是惡人。惡人只能破壞你,不能幫助你。我告訴弟兄們,你應該在辦公桌前面放個小牌子,「The table of Jesus Christ」,人一到你這裡,你就傳福音給他,這樣你就從惡人中間蒙拯救了。

  這種認知叫他對自己生命的短暫和存在的價值產生了呼求。他知道,「我這一生太短了,我活著的價值不夠高啊!」他說,「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4)」老人讀這句詩是很有感覺的,老人讀這句詩都會說,「主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啊!」從前中國人一到年老,就放個棺材在家裡,老人摸著那個棺材就安息了,因為將來他就要躺在那兒。詩人現在也已經年老了,他說,「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哦,他這感覺真深!不像年輕人,年輕人對這句詩的感覺不深,而且只會禱告,「主啊,求你叫我曉得我的將來如何?我的事業幾何?求你叫我知道我的錢財幾多?」

   他體認他一生中所有的穩定、穩妥都是虛幻,所得的也都是枉然,所以他有一個敬虔的禱告,他說,「主啊,如今我等什麼呢?我的指望在乎你!」弟兄啊,我很感謝主,我很年幼的時候就喜歡這樣的經節,我就喜歡告訴主,「主啊,我的指望在乎你,在你以外,求你不要把別的給我!」你不要等到年老臨死以前才告訴主,「主啊,我的指望在乎你,」那時候主也許就要回答你,「你的指望在乎我,但在時間裡我的指望已經不能在乎你了!」弟兄,今天你若告訴主,「主啊,我的指望在乎你!」主一定回答你,「我的指望也在乎你!」哦,何等甜美!

  就著他自己,他說,「求你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8)他說,「主,我老了,即或我老了,求你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你看這個人,成熟不成熟?「我都這麼年長,這麼屬靈,主啊,求你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

  就著一切的環境,他說,「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無語。」(9)他說,「我也不怪東,我也不怪西,我知道所有我所遭遇的,主,都是你量給的;因為是你量給的,所以我默然無語。我沒有什麼話說。」

  他仰望神的憐憫,說,「求你把你的擊打從我身上挪去,因你的手與我為敵,我便消滅。」(10)他說,「主,你不要打我了,因為你的手與我為敵,我就消滅了。哦,我知道,神是可愛的,神也是可怕的。」現在他懂得神了,神不僅是愛的神,神也是義的神。神是義的神,所以他有這樣的禱告,「主啊,求你把你的擊打從我身上挪去,如果你的手與我為敵,我就消滅了。」

  他認識他在神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12)。什麼叫客旅,寄居的?住過旅館的人都知道,這個房間很好,但是明天早上就是別人的了。沒有一個人去佈置旅館,因為他知道他是客旅,是寄居的。他只是住一夜,或只住一個禮拜。他說,「你要知道,你的一生就像住旅館一樣。你若花太多時間把旅館佈置得太好,你就沒有辦法好好跟隨主了。你要跟隨主嗎?你要認識,你是客旅,你是寄居的!」

  他也流淚禱告,使他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13)。他的意思是說,「主啊,我很衰弱了!」事實上,他是在很衰弱的時候寫這首詩的。他在很衰弱的時候,向主流淚禱告說,「主啊,求你再給我一點力量,求你叫我在死去之先,還有一點力量來服事你,來為你作見證,來與你同活!」也就是說,當他還有氣息的時候,他求神賜他力量,好叫他活在神面前。弟兄們,今天你都是說,「主啊,我的力量多的是,我沒有時間管你的事!」今天你很有力量,你想想看,你管多少事,你什麼時候管神的事,但是這一位愛主、敬畏神的大衛,在這個時候,他說,「求你在我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也就是說,當他還有氣息的時候,他可以活在神面前。這一個敬畏神的詩人,這個時候是相當的成熟了。

  第1節,「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如頭犯罪;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惡人是作什麼的?惡人就是叫你胡說八道的。你旁邊的同事最常告訴你的,不是「某某人得了升遷了,」就是「哦,老闆喜歡你!」這些話都是惡。所以他說,「哎呀,我一到外邦人中間,就是惡人中間,求你勒住我的舌頭,叫我不要說太多,因為我不小心,我就胡言亂語了。」第2節他就說,「我默然無聲,連好話也不出口;我的愁苦就發動了。」

  第4節,「耶和華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換句話說,他知道,他的人生就這麼短。我年輕的時候唱,「漂渺人生何短暫,好似浮雲現即散,又似幻夢醒就完:要及時!時日飛逝在宣言:轉瞬就到死亡線,再遲必在地獄間:要及時!」我告訴你,我唱過,我也幫助很多人唱,但我裡面很少感覺要及時,我覺得時間多的是。現在我老了,人老了以後,還想及時,就覺得累了。他這裡說,「主啊,求你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叫我知道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但無論如何,當我活著的時候,我願意好好作一個愛你的人!」

  第59節,「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細拉)世人行動實係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主啊,如今我等什麼呢?我的指望在乎你!求你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不語。」過犯不是罪,你沒有意思犯罪,但是你不小心就把人傷害了,你不小心就叫人覺得受苦了,所以你就說,「求你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因為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無語。」弟兄們,我告訴你,現在他再回顧他的一生,他有感覺,人再跟他說,「那一年我們怎麼鬥爭你,那一年你怎麼受逼迫,那一年你的環境怎樣,處境多艱難,」他都默然無語。他只有一個感覺,「這一切都是出於神,因為一切都是出於神,我就默然無語!」

  第10節,「求你把你的責罰從我身上免去,因你手的責打,我便消滅。」這是他對人生的體認,他只認定主,他只要主,真是好!第1112節,「你因人的罪惡懲罰他的時候,叫他的笑容消滅,如衣被蟲所咬。世人真是虛幻!(細拉)耶和華啊,求你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呼求!我流淚,求你不要靜默無聲!因為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他知道,「主啊,我的人生不過是一個旅途!在永世以前,你就揀選我;在時間裡,你叫我來過這個旅程。為什麼?為著叫這個旅程帶進榮耀的永遠!」

  第13節,「求你寬容我,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求你寬容我,就是求你再給我一些恩典,一些憐憫。「主啊,求你再給我恩典和憐憫,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還可以有力量再來事奉你!」主僕李弟兄在他過去以前,他的身體非常衰弱,他也寫了一封信,就跟這節經文很像。這封名為「一封感激交通的信」中有一段話是說,「主若給我力量和時間,我願在這要來的日子中,繼續事奉並為祂說話。主給我看見,祂已經預備了許多弟兄,與我相調的同作奴僕事奉。我覺得這是主為著祂的身體所作主宰的供備,也是現今為著完成祂職事的路。我非常寶貝你們照著內住之靈的帶領和引導,繼續為我有更多的代禱,讓主照著祂最好的旨意,答應你們。」哎呀,我告訴弟兄,這段話就是這裡說的,「求你寬容我,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我很喜歡這一節。老人大概都喜歡這一節,老人的身體沒有人知道時日,但是主若憐憫,我們可以說,「主啊,求你給我年歲,叫我的力量還在,不是為著活得好,乃是為著再來好好的服事你!」

――朱韜樞《詩篇中的神聖經歷(卷一)

 

 

我的年日窄如手掌(三九1~13)(臺北靈糧堂)

 

人生為何?若沒有目標的人生,只如詩人所言「窄如手掌」;若人生的目標只為積蓄財富,到頭來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在1821年奮興家芬尼還是一個青年律師的時候,他坐在辦公室面,正開始見習律師的工作,就自問:「你見習完了之後,要作什麼呢?」「當然是掛自己開業!」「以後怎樣呢?」「以後要賺許多錢。」「以後呢?」「成了財主,就可以退休了。」「以後呢?」「以後就要死了。」「再以後呢?」芬尼因想起人生這樣的短促,就渾身顫抖,跑到附近的森林面,將自己的一生交給神。我們看見神如何的重用這人。

 

今天,我們的人生光景如何呢?我們的價值何在呢?只在乎車子、房子、生活品質嗎?這些不過是商人的促銷技倆。或是想要留些財富給子女?孰不知將來有誰收取?若人生無意義,不正如詩人所言;在「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實系幻影…」(56)。在主與我們結帳時,我們以什麼來交帳呢?誠如雅各所言,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創四十七9)?

我們是多麼需要認清,我們在神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是去而不覆返。詩人說:「我的指望在乎你」。所以,對所遭遇的就默然不語,因為知道是出於神。人怎能默然不語呢?人總是會不平則鳴,除非神靜默無聲。

當我們仍在為自己籌畫未來時,神總是默然不語。當年過不惑,更覺時間寶貴,而我的人生異象是否仍持定在神所託付的異象與使命呢?到底主耶穌要我如何完成祂放在我們心的異象呢?我還有多少時間去完成呢?我們能做的又有多少呢?詩人在主面前的呼求,流淚的懇求,亦是我的禱告,求主寬容些日子,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前,可以力量復原。這是多麼寶貝、深刻的禱告,是發自內心的呼求,是對身之終的深切認識,我的年日,我一生的年數,在神面前不過窄如手掌。

默想

主所賜你給人生的異象、夢想,進行了多少?還有多少日子可以努力呢?

回應

主阿,求你不要靜默不語。

 

 

客旅人生(三十九篇113)(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12節詩人體會到我們在神的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詩人感歎我們人生的短暫(45),甚至死亡可能在人最穩妥的時候臨到(5)!中國字「死」就是「一夕匕」有人在一夕之間就離開世界,因此詩人有一些的覺醒:

第一、既然人生是客旅,所以人生的福分不應只是忙亂于積蓄財寶,因為都要撇下,所積蓄的財寶給誰呢(6)?詩人覺醒人生既是客旅,人生的福分乃是對神的堅定倚靠(7)!靠著神渡過人生一切的遭遇,對於神給我們的環境全然順服,詩人說:「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禰,我默然不語。」(9)。這是我們客旅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句話。弟兄姊妹們!你是否願以這句話來面對你現在的遭遇呢?

第二、詩人既知道人生是如此短暫的,就應該是充滿能力地過生活,因此他禱告,求主讓他「力量復原」(13)。特別是得勝罪惡的力量!詩人他生命的目標不願像世人一樣定睛積蓄財寶,靈魂卻墮落不堪,他不斷求主救他脫離過犯(8),他也不斷靠主去勝過罪惡,包括最難對付的舌頭上的罪(1),甚至他操練勒住舌頭,過於謹慎到一個地步,連好話都不說(2),但願我們也成為一個勒緊舌頭的人,但卻也讓我們的舌頭多說一些好話,一些造就人的好話,讚美神、傳揚神的好話!

回應:主啊!求禰使我知道我是客旅的,是寄居的!以至於我的生命不再忙亂積蓄財寶!讓我的指望全然在乎禰!也讓我如同詩人一樣,渴望脫離一切過犯,讓我的生命,我的嘴唇能榮耀禰!

禱讀:詩篇三十九篇9

9 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禰,我就默然不語。

 

 

生之禱願(39)(香港讀經會)

 

祈禱:   耶和華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好叫我能緊緊抓住生命應有的意義和方向。

 

這是第38篇的延續。當時詩人不單身體患病,也同時面對人的厭棄和誹謗(13,參386-14)。儘管如此,詩人定意不以辱駡還辱駡,要勒住自己的舌頭,免得在言語上犯罪(1)。但人的誹謗卻有增無減,詩人的情緒因此受到很大的困擾(2),他的內心十分難受,心如火燒(3),於是來到神面前禱求。

在身心靈受到極大煎熬之際,詩人開始思想生命的問題,究竟人生的意義和方向是甚麼?到底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物是甚麼?詩人看見人生實在是短促的,他形容人的年日窄如手掌,其一生的年數如同無有(5)。當他看見人生的短暫時,詩人就感歎世人勞勞碌碌、營營役役地累積財富,使心靈忙亂、失去平安,但到頭來卻是幻影一場,不能帶進永恆裡(6)。人在平順的日子中,很少思想到生命的問題,及至苦難和困難把人生命的外衣奪去,驅使人去面對赤祼祼的生命時,人就不能再逃避人生短暫這個真相,因而催使他去思想永恆和生命的問題。人生的意義和最重要的事物,不是在於累積了多少財富,乃是與神有美好的關係。所以詩人說他一生的指望是在乎神(7),他渴望恢復與神那和好親密的關係,所以他求神免去他的責罰。這不是說詩人不願接受神的管教,只是表明他心中渴望與神有美好的關係。詩人知道他的人生是客旅,是寄居的,他盼望在短暫的人生中能再次聽到神柔和的聲音(12)。

托爾斯泰曾寫了一篇短文名為「人需要多少土地」。內容描述一個人與另一在偏遠地方的猶長達成了協定,他以一袋黃金來換取在一日之內腳蹤所圍繞之土地,唯一的條件就是他必須在日落前回到出發的地點。那人就拼命地走,冀盼獲得更多的土地,結果他在日落之前回到出發之地,但可惜因過度透支而死去,最終只能佔有六呎黃土。到底你今日辛辛苦苦所追求的事物,能否帶進永恆呢?求神幫助我們,不要只在困難中才能認識人生的短暫和無常;求神使我們認識人生的真相,以致開始為那能存到永恆的事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