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四十四篇短篇信息

 

目錄:

我們為禰的緣故終日被殺(陳希曾)

靠神得勝(楊震宇)

在地方教會中經歷對神的渴慕(朱韜樞)

倚靠祂(四四1~26)(臺北靈糧堂)

苦難中的呼求(四十四篇126)(臺北基督之家)

天命無常?(44)(香港讀經會)

 

 

我們為禰的緣故終日被殺(陳希曾)

 

可拉後裔的詩──第四十四至四十五篇

 

一、神啊!禰是我的王

詩篇第44篇一開始說:�D神啊,禰在古時,我們列祖的日子,所行的事,我們親耳聽見了,我們的列祖,也給我們述說過。禰曾用手趕出外邦人,卻栽培了我們列祖;禰苦待列邦,卻叫我們列祖發達。因為他們不是靠自己的刀劍得地土,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得勝;乃是靠禰的右手,禰的膀臂,和禰臉上的亮光,因為禰喜悅他們。這段詩是歷史,詩人想起神如何帶領他的列祖得勝並得著地土;神怎樣保守、帶領他們經歷過大而可畏的曠野;神怎樣把迦南人趕出去,將迦南美地賜給他們。當詩人在回憶這些歷史的時候,我們看見他們得勝的秘訣,那個秘訣就是他們不是靠自己的刀劍得地土,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得勝。

神做王使我們從罪中得釋放

當我們讀完舊約以色列人的歷史,即能從神的話語裡學到這樣的功課,並從聖經的教訓裡可以明白這樣的見證。以色列人過紅海是個神蹟;以色列人在曠野裡漂流、生存了四十年,腳沒有腫、鞋沒有破,這也是個神蹟;接著以色列人過了約但河,到達神所賜給他們的迦南美地,他們都可以證明這些經歷不是靠著自己的刀劍,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得勝。

以色列人能夠進入迦南地,承受神所給他們的流奶與蜜之地,並能夠站在這般蒙福的地位上,沒有別的原因,�D乃是靠禰的右手,禰的膀臂,和禰臉上的亮光。這是詩人所做的見證。詩人現在是活在神的面光下,因為只有當我們看見神的笑容時,我們就能說:不是因為我們做了什麼,乃是靠著神的右手與膀臂,以及神臉上的亮光與喜悅,使我們能夠承受流奶與蜜之地。什麼時候神掩面不看我們,我們就失去了能力,就失去了迦南,因為神就是那片迦南美地。這都是歷史的教訓,而神如同帶領祂屬地的子民,今天也將照樣帶領祂屬天的子民。

4節:神啊,禰是我的王,求禰出令使雅各得勝。這裡有一個禱告和第43篇很有關係。第43篇第一節禱告說:求禰救我脫離詭詐不義的人。換句話說,詩人受了捆綁得不著釋放;這也表示我們雖然已經蒙恩得救,但還是被罪所捆綁。詩人現在找到了得勝的秘訣,他說:神啊,禰是我的王我們如果讓神在我們的生命中做王,當我們說:求禰出令使雅各得勝!”“得勝在希伯來原文即是得釋放;我們一得著釋放,就能夠進入迦南美地,享受那裡所有的好處,並能看見在地如同在天一樣。

然而許多時候我們仍舊被流放、被放逐,與神之間的交通仍舊有了隔絕、有了距離。我們的難處在哪裡?我們此時要應用到神的話,因為神的話告訴我們,神對待祂的百姓有一條很清楚的路,就是不靠自己的刀劍,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乃是靠神的右手和神的膀臂,我們才能夠得勝。所以詩人禱告:求禰出令,使雅各得著釋放。這個雅各就是舊約那位會抓的雅各、詭詐的雅各,也就是43篇所說的詭詐不義的人;而且詩人正看見他自己就是雅各。這個雅各什麼時候可以得勝、得釋放?感謝神!這不是憑著我們自己。

十字架領我們到己的盡頭

5節說:我們靠禰要推倒我們的敵人,靠禰的名要踐踏那起來攻擊我們的人。這個敵人就是我們的罪,我們要靠神勝過罪,這就是我們蒙恩得救以後勝過罪的光景。因為我必不靠我的弓,我的刀也不能使我得勝。我們向神完全繳械,因為我們知道憑著我們自己不能夠得救;這就是詩人在這裡所學到最寶貴的功課。十字架在這裡不只解決我們這個罪人,十字架也解決了我們的弓和刀,因為這些都不能使我們得勝。換句話說,十字架不只使我們勝過罪,十字架也使我們不倚靠自己,把我們帶到自己資源的盡頭。這是十字架在可拉後裔身上所做的工作,也是同樣做在我們身上,把我們的罪與己的問題都一併解決了。

7節:惟禰救了我們脫離敵人,使恨我們的人羞愧。這正是我們勝過罪的生活的光景。我們終日因神誇耀,還要永遠稱謝禰的名。而這正是得勝的生活。在第42篇詩人是被放逐了,但到了第43篇就恢復到神的面前,恢復了與神之間的交通,在地又如同在天一樣。然而第44篇又比第43篇更進前了一步,呈現出十字架所要給我們過的一個得勝生活:一方面能勝過罪,一方面也能勝過我們自己,使我們不再倚靠自己,並能終日因神誇耀,永遠稱謝神的名。這不只是一個稱義的生活,這也是一個成聖的生活。這是第44篇前半段所給我們看見的。

 

二、漂流中學習的功課

9節到第17節:但如今禰丟棄了我們,使我們受辱,不和我們的軍兵同去。禰使我們向敵人轉身退後,那恨我們的人任意搶奪。禰使我們當作快要被吃的羊,把我們分散在列邦中。禰賣了禰的子民,也不賺利,所得的價值,並不加添禰的資財。禰使我們受鄰國的羞辱,被四圍的人嗤笑譏刺。禰使我們在列邦中作了笑談,使眾民向我們搖頭。我的淩辱終日在我面前,我臉上的羞愧將我遮蔽,都因那辱駡譭謗人的聲音,又因仇敵和報仇人的緣故。這都臨到我們身上我們似乎很難明白這段聖經,因為連詩人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他所處的環境。神又帶著我們往前再走了一步:十字架不只使我們脫離罪、脫離自己,十字架還要帶我們過一種生活,那是一種剛開始我們完全不明白的生活。

預言的實現:以色列人的分散與得國

這是一種什麼生活呢?詩人說:但如今禰丟棄了我們,好像神放我們鴿子,把我們完全擺在一邊,�D使我們受辱,不和我們的軍兵同去。禰使我們向敵人轉身退後,那恨我們的人任意搶奪。禰使我們當作快要被吃的羊,把我們分散在列邦中。許多人讀到這裡,就認為這首詩不可能是大衛的時候所寫,因為那時的以色列還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也認為這不可能是被擄時所寫,因為那時以色列並不是分散在列邦,而是分散在一個國,就是巴比倫國裡。然而我們若再讀下去:禰使我們受鄰國的羞辱,被四圍的人嗤笑譏刺。禰使我們在列邦中作了笑談,使眾民向我們搖頭。這段聖經又實在不可能是巴比倫時發生的;我們應該如何明白這段聖經呢?

有一件事我們必須明白,許多的詩篇都只是預言;第44篇就是一篇很重要的預言,而且這個預言一直延續到今日。以色列有二次被擄,第一次是被擄到巴比倫,第二次則是主後七十年以色列人又被分散,直到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才又終於複國。在這一千九百多年間,以色列人被分散在列邦中,而且在列邦中作了笑談,使眾民向我們搖頭。我的淩辱終日在我面前,我臉上的羞愧將我遮蔽。這是指著以色列人第二次被漂流、被放逐、被四散的預言,直到一九四八年,神再從各地把以色列人召聚回來。

這的確是以色列人曾經在地上漂流的光景,但是我們再讀下去,我們可以找到一把很重要的鑰匙。第17節:這都臨到我們身上,我們卻沒有忘記禰,也沒有違背禰的約。我們的心沒有退後,我們的腳也沒有偏離禰的路。禰在野狗之處壓傷我們,用死蔭遮蔽我們。倘若我們忘了神的名,或向別神舉手,神豈不鑒察這事嗎。因為祂曉得人心裡的隱秘。我們為禰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以色列人在這一千九百多年間被漂流、被放逐,主要原因是他們把主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並說:願流祂血的罪歸在我們身上,結果神確實讓他們漂流在全世界各地。這些都因為以色列人違背了神和他們所立的約:如果順服神,神就祝福他們;如果背叛神,神就讓這些苦難臨到他們身上。以色列人經過這麼長久的漂流,正是因為他們背叛神、得罪神,結果就落在神政治的手底下。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

就著整體的以色列人而言,追根究底還是因為他們得罪神而漂流各地。雖然他們終日因神誇耀,並永遠稱謝祂的名,但是神還是要煉淨祂的教會,煉淨祂的百姓;這是指著一般情形來說的。但是另一方面,在這一千九百多年間,神還是留下了七千人沒有向巴力屈膝,這些人聖經稱他們為餘民,是剩下的百姓。他們說:我們卻沒有忘記禰,也沒有違背禰的約。我們的心沒有退後,我們的腳也沒有偏離禰的路。禰在野狗之處壓傷我們,用死蔭遮蔽我們。倘若我們忘了神的名,或向別神舉手,神豈不鑒察這事嗎?因為祂曉得人心裡的隱秘。我們為禰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這些餘民也包括許多被希特勒屠殺的以色列人。

我們如何解釋這些話呢?保羅在羅馬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解釋。羅馬書第8:36節:如經上所記:我們為禰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這裡的如經上所記就是指詩篇第44:22節。我們再回到羅馬書8:35節: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饑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我們把保羅的這些話帶到第44篇,就能夠想起在第42篇所寫的隔絕,以及第43篇所寫的零距離。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是這些患難、困苦、刀劍嗎?是這些苦難把我們完全帶離開神嗎?不!聖經告訴我們,他們的心沒有退後,他們的腳也沒有偏離神的道路,他們仍舊至死順服,完全站在神的這一邊;為什麼?因為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

這一班人乃是得勝的人,也就是新約裡所說的得勝者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情上,已經得勝有餘了不只是得勝,而且是得勝有餘,這就是十字架在我們身上所要達到的目的。我們在這裡看見一個見證,就是雖然神使以色列人受鄰國的羞辱,把他們當做將宰的羊,分散在列邦之中,但是這些患難、困苦、逼迫、刀劍,沒有一樣能使他們離開神的面;這些人乃是得勝者。這正是聖經藉著第44篇給我們看見,在以色列人一千九百年的歷史裡,雖然整體而言他們得罪神,所以神讓流放的事情臨到他們中間,但是神還是留下七千人沒有向巴力屈膝。對那些愛神的人而言,這些苦難沒有使他們失去中心,反而使他們緊緊的跟隨主的道路,最後就出現了這一班的得勝者。

這一班人為什麼能被稱為得勝者?因為當神丟棄他們的時候,他們和神站在一邊,他們丟棄自己、棄絕自己;但是他們捨不得神的同在,不棄絕神。這就如同約伯一樣,約伯痛苦到一個地步,他寧可咒詛自己的生日,卻怎麼都不肯口出一句咒詛神的話。什麼叫做十字架?十字架乃是使我們能夠與神的旨意聯合。雖然臨到我們的是苦難、逼迫、刀劍,是反對我們、丟棄我們的,但是我們仍然沒有偏離神的路。換句話說,當神丟棄我們的時候,我們仍選擇站在神的這一邊,把自己也丟棄了。

捨己背起十字架的道路

這就是主耶穌所說的: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捨己就是把自己丟棄了,這就是背十字架的意思。這段詩篇就是給我們背十字架的意義,就是:我們為禰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我們完全站在神的這一邊,這就叫捨己。捨己的原文就是否認自己。主耶穌告訴彼得:雞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那個不認原文也是否認,是和捨己的原文同一個字。彼得用了否認那個字,但是他用錯物件,他應該說:我不認得我自己,但是他卻告訴使女:我不認得這個人

十字架的工作是要讓我們丟棄自己,讓我們說:我不認得我自己這個人;當我們這麼說的時候,我們就是在背十字架,我們這個人就是得勝有餘的人。什麼叫做背十字架?背十字架就是做一個活的殉道者;背起十字架來跟從主就是告訴我們,十字架不只叫我們勝過罪,十字架也叫我們與神的旨意聯合,來反對我們自己,成為一位活的殉道者。基督徒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成為死的殉道者,也就是如果神給恩典,我們也許在二十分鐘內為主殉道;另一種可能是成為活的殉道者,就像老約翰一樣,他需要時時刻刻背起他的十字架,需要主天天的恩典讓他過一生的年日。一個死的殉道者需要的恩典大概是二十分鐘,但是一個活的殉道者所需要的,乃是一生的恩典。

這就是44篇的信息。詩人在末了時說:主啊,求禰睡醒,為何盡睡呢?求禰興起,不要永遠丟棄我們。禰為何掩面,不顧我們所遭的苦難和所受的欺壓?我們的性命伏於塵土,我們的肚腹緊貼地面。求禰起來幫助我們,憑禰的慈愛救贖我們。我們一方面是背起十字架來跟從主,但是我們還是受了欺壓、損失,我們還是經過苦難、饑寒交迫。這些東西雖然不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但我們仍舊會經歷過,難道是因為我們的神不是正義的神嗎?當主說: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我們是被打不還手、被罵不還手,我們學了功課,然而對方對我們仍是不義的時候,我們會問:對方如何學功課呢?難道神沒有正義嗎?不,我們的神乃是正義的神,所以在這裡有一個禱告,是求神伸張正義的禱告;但是這個禱告要一直等到我們的主回來時才應驗的。我們只要負一個責任:轉過左臉、走第二裡路。我們不問為什麼,乃是默默無聲的按著主的命令去做。

這並不是告訴我們基督徒沒有正義,或者是神讓這些不正義的事物繼續猖獗下去。不!這是我們的主告訴我們的: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失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生命在原文中就是,�D我們的性命伏於塵土就是我們的魂伏於塵土。我們若為了主的緣故願意失去魂,等到有一天我們的主回來,等到我們進天國,千禧年來到的時候,那就是我們得獎賞的時候。換句話說,今天我們為主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我們是失去了我們的魂,但是感謝主,因為凡為主失喪魂的,等到主回來作王的那一天必要再得著魂。

 

 

靠神得勝(楊震宇)

 

鑰句:祢是我的王

背景:《詩篇》第四十四篇的詩題與四十二篇相同,作者、背景、寫作時間不詳。總是在以色列人遭遇仇敵惡劣打擊的時候,向神呼籲。訓誨詩的意思是對後輩有教誨與訓導的提點。從內容來看,以色列民遭受仇敵之欺壓,在失敗中,向神呼求拯救。在多個世紀之後,使徒保羅發現自己也處於相同的景況裏,並引用這篇22 「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說明基督徒為主的緣故,有若將宰的羊,但刀劍、苦難決不能使基督為人受死、復活後又看顧我們的大愛隔絕。

提要:本篇是求神施恩,使他們戰勝仇敵的禱告。在這篇歎息哀痛的悲歌中,詩人回憶以色列人過去的得勝的歷史,而以讚美耶和華為開始;接著,他向神哀訴現在受欺的苦境;末了,他懇求神興起,本著祂一向的慈愛,拯救他們為結束。全詩分為三段:

()數算昔日的恩典(18)──神啊,祢在古時,我們列祖的日子所行的事,我們親耳聽見了;

()陳述今時的苦況(922)──但如今祢丟棄了我們,使我們受辱;

()呼求當下之拯救(2326)──求祢起來幫助我們,憑祢的慈愛救贖我們。

鑰節:【詩四十四4】「神啊,祢是我的王,求祢出令使雅各得勝。」

鑰點: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詩人表明過去以色列的日子,神曾賜予許多奇妙的拯救。但他嘆息,「但如今」(9),在這位恩待了以色列列祖的神為何讓祂的百姓戰敗,被敵人欺壓、侮辱、搶奪、嗤笑、諷刺呢?詩人感到他們的遭遇是因為神離棄他們,向他們掩面。但他仍相信,「神啊,祢是我的王」。所以,他向神哀訴,求祂睡醒起來,以祂的慈愛來救贖他們,並帶領他們靠祂得勝。此外,再大的苦難和欺壓,他也沒有失去信心,因為他:(1)沒有忘記神(2)沒有違背神的約(3)心沒有退後(4)腳走正路(5)沒有忘記神的名(6)沒有向別神舉手;和(7)甘心為主受苦。雖然有時神好像總不是第一時間回應我們,我們是否像詩人所宣告的:「我們的心沒有退後,我們的腳也沒有偏離祢的路」(18)呢?

今日鑰節提到「神啊,祢是我的王,求祢出令使雅各得勝。」詩人回憶以色列的歷史,是耶和華將以色列人帶到迦南,讓他們得以安居。而他們每一次的戰勝,都是大能的神,把勝利賜給雅各那些不配得的子孫。使他們認識到,他們的勝利不是靠著弓和刀(武器或勇力)所達成,全是因為倚靠神的能力和祂得勝的名,推倒敵人,踐踏那來攻擊的人。難怪詩人宣告神是王,每當祂的命令發出,勝利就是必然。親愛的,你應當知道︰當你在恩典中長進的時候,你就會遭遇到許多仇敵;但是這些仇敵都是主的戰利品。因為「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八37)因外,無論你的景況是何等困苦,神仍是你的王,是你所投靠與可誇耀的那一位!

「這是戰爭的口號!試探一近,仇敵似已得手,在戰爭的喧嘩中決不可心力交瘁。這時你要仰望永生的主說:你是我的王!神子呀,求你命令得勝的行動。這樣呼求,在地獄中的魔鬼必然逃跑,因為神卻不忽略,雅各不過是蟲,但是神為他爭戰,他就必然得勝。求主耶穌這位常勝者,勝過我們裡面一切的仇敵。」──邁爾

默想:詩人嘆息在深受敵人欺壓,生活在羞辱痛苦中,但仍相信祂是那位憑祂慈愛救贖我們的神,並會帶領我們靠祂得勝。親愛的,你所認定的得勝秘訣是什麼嗎?信靠神,祂絕不會讓你失望!

禱告:啊,祢是我,是我所投靠與可誇耀的那一位!無論的景況是何等困難,讓我不靠自己的努力,乃是靠祢加給我力量而得勝。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在地方教會中經歷對神的渴慕(朱韜樞)

 

第四十四篇導論

  這一篇的經節,原則上是分作三個大段。第一個大段是講歷史,第二個大段是講今天,第三個大段是他的申述。

第一段:歷史

  第一個大段是從第一節到第八節,因為那裡有一個細拉,細拉就是等一等,就是結束。這一段就是講歷史。「神哪,你在古時,在我們列祖的日子所行的事,我們列祖給我們講述過,我們親耳聽見了。你曾用手趕出了外邦人,卻栽培了我們列祖。」(12上)換句話說,主啊,那個時候的我們也不比今天好,那時候我們不也是一班墮落的人嗎?不也是一班罪人蒙恩典嗎?不也是一班曾經遠離你的人嗎?但是為什麼在那一個時候,你就栽培了他們?

  這個「栽培」是一個生機的字,換句話說,不是一個陳設、陳列。不像你買一個花瓶,你把它放在那兒。在栽培裡是有情感的,在栽培裡是有盼望的,它是一個生機的字。那個時候,你把我們分別出來,栽培了我們的列祖,叫我們成為你的見證。你苦待眾民,卻叫我們的列祖發旺。

  在那個時候人提起教會,人提起教會的見證,人的裡面滿了羨慕。為什麼呢?他們不是靠自己的刀劍得地土,他們不是靠自己的膀臂得拯救,乃是靠你的右手。換句話說,是在你的主權裡,在你的力量裡,在你不斷的啟示和帶領裡。他們為什麼能這樣得勝呢?因為他們有你的主權,他們有你的大能,他們不斷地有你的亮光、啟示。神啊,你是我的王,求你出令,使雅各得拯救!今天我們是一班需要得拯救的人。我們藉著你要推倒我們的敵人,藉你的名要踐踏那起來攻擊我們的人,因為我們不必倚靠我的弓,我的刀也不能拯救我。唯有你救了我們脫離敵人,使恨我們的人羞愧。我們終日因神誇耀,還要永遠讚美你。

  這好像是夢話!但想一想,寫一寫,他就把那個屬靈的真實寫出來了。從外面看,今天他們的情形是一踏糊塗。但是他說,主啊,就在這樣羞恥的情形裡,就在這樣羞恥的情形裡,你要救我們脫離敵人,叫恨我們的人羞愧。所以我們要誇耀讚美你!

第二段:今天的情形

  第二段,就是今天這個情形。神丟棄了我們,使我們受辱,不和我們的軍兵同去。丟棄就是厭惡,好像我們的感覺是,主對我們產生了厭惡,就收回了祂的同在。因為你對我們產生了厭惡,產生了排斥,收回了你的同在,所以我們在感覺上好像被你棄絕了一樣,叫我們受辱。這個受辱就是公開的受辱。

  可拉的後裔在這裡說,我們不是你的選民嗎?我們不是你的見證嗎?在那個時候,我們不是你所揀選呼召的嗎?用今天的話,我們不是根據你的旨意建立你的教會嗎?但是為什麼,在眾人面前我們公開的受了羞辱?

  有一個地方教會,好不容易培養出十幾位很愛主的弟兄,突然有一天全部離開了。全部離開以後,就完全分散了。這些多年我們所培養的弟兄,就被人任意搶奪了,被分散在列國中。你要注意,有一天當你不能持守基督的時候,許多的人就要被分散出去。詩人的意思好像是說,你以賤價賣了你的子民,所得的價對你也沒有好處。

  弟兄們,你敢不敢對神講這句話?我看他跟神是很親密的,也因為他和神很親密,他才敢講這句話。你把我們賣得這麼便宜,對你有什麼好處?天不是你的座位嗎?地不是你的腳凳嗎?一切不都屬於你的嗎?你為什麼還把我們這麼拿來賣掉。這算什麼?這對你有什麼好處?

  然後,「你使我們受鄰國的羞辱,被四圍的人嗤笑譏刺。」(詩四四13)我告訴弟兄們,今天我們中間許多不健康的情形,在三十年以前我就覺得有東西開始要出問題了。我們那個時候對基督的堅持,對教會的看見,教會生活的甜美,弟兄姊妹的奉獻,教會聚會對人的吸引,整個的情形都叫你覺得你和神是一致的。但是今天我就對神說,主啊,你把我們賣了,還賣得這麼便宜,對你有什麼好處?這句話是很悽涼的。你使我們受羞辱,別人談到我們,都是諷刺嗤笑我們的。

  早期人看我們,眾人都向我們稱羨;現在簡直不能聽,凡聽見的話都是消極到極點的。公會的、離開我們的、曾經在我們中間的,幾乎沒有什麼人能夠說出積極的話來。所以我的凌辱終日在我面前,我臉上的羞愧將我遮蔽。現在我把自己往哪兒擺呢?無論我往那擺都有問題。

  然後,「都因那辱罵並毀謗者的聲音,又因仇敵和報仇者的嘴臉。」(詩四四16)但是弟兄們,我從來沒有後悔過。一直到今天我裡面還感覺,主啊,謝謝你,當你的僕人活著的時候,我們沒有做任何事得罪你;當你的僕人離開了我們以後,我們還是堅持的,緊緊的跟隨你。在我裡面總是覺得,跟隨主是一件榮耀的事。但是在經歷裡這的確是很艱難的。

  他又說,「這都臨到我們身上,我們卻沒有忘記你,也沒有對你的約不忠實。」(詩四四17)這句話不好讀,因為舊約的先知一直在說,你們離棄了神的約了。神要說,以色列民啊!你們離棄我的約了,你們對我不忠實了!但是在這裡,作者卻講出這麼一句話來,他的膽子很大!主啊,我可沒有忘記你,是你忘記了我!我可對你的約沒有不忠實,是你對你的約不忠實!有的時候我會這樣禱告,我說,主啊,我從來沒有忘記你,五十年以前,我這樣愛你,今天我還是這麼愛你。五十年以前你給我看見基督與教會,今天我還是活在基督與教會裡。我裡面的那種認定絕對沒有改變。主啊,我沒有忘記你,也沒有對你不忠實。但是他不能怪神,因為這是聖經的話。

  有個婦人,拿一點麵酵,放在三斗麵裡,那一點麵酵可以叫全團都發起來了。不是主不樂意拯救,也不是麵不乾淨,而是一個婦人來了,她不知不覺地在這個純淨的麵裡放進了一點酵。因為這一點酵,叫很多的麵都起來呼喊,主啊,我們也沒有忘記你,我們也沒有違背你的約!但是神就說了,在你們中間有了酵,因為在你們中間有了酵,所以你們沒有什麼路。所以弟兄們,你們要成為一個新團,你要把舊酵除去,叫你們成為一個新團。

  然後他說,「我們的心沒有退後,我們的腳步沒有偏離你的路,但你在野狗之處壓傷我們。」(詩四四1819)這真是可憐的光景!野狗之處就是荒野,就是被丟棄之地。野狗是是成群的,是非常殘暴的。它們來咬食、吞吃的時候,是一群一群的過來,一點憐憫都沒有。幾乎可以說,野狗是一種最殘忍、群居的動物。你在野狗之處壓傷我們,死蔭遮蔽我們。「倘若我們忘了我們神的名,或向別的神伸開雙手禱告……但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2022)換句話說,我們沒有做這些事,我們沒有求告別的神的名,我們沒有離開你給我們的託付,我們沒有離開你所給我們的異象,但是在這樣的情形裡,我們為著你的緣故終日被殺。

第三段:申述

  這裡詩人說,「求你起來幫助我們,因著你慈愛的緣故救贖我們」。(詩四四26)這句話很有意思,這裡他不是說因著你的公義救贖我們,因為前面詩人陳明他沒有違背神的約,也沒有伸手向別的神的禱告。但是詩人知道雖然他有許多優點,可是他還是個罪人蒙恩典,所以他求神,因著祂慈愛的緣故來救贖。

  詩篇卷二起頭的三篇詩,第四十二篇,詩人要神的殿。第四十三篇,詩人要神自己。第四十四篇,詩人要神興起,醒起,起來,作祂的工作。因為有這樣的渴慕,就產生了四十五篇。

――朱韜樞《詩篇中的教會生活(卷二)

 

 

倚靠祂(四四1~26)(臺北靈糧堂)

 

讀這篇詩篇似乎讀到了以色列人的歷史,雖是濃縮版,卻可以清楚的看見以色列人千百年來在神手中的經歷,在「古時」、「列祖的日子」,在時間的水流,不單回想了神在那時如何恩待列祖,而且,從列祖的身上,他們學了一件很重要的功課,那就是「不靠自己,乃是靠神」。神如何恩待了列祖,而苦待了列邦,列祖為何能發達?不是靠自己的刀劍得地土,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得勝,乃是靠「你的右手,你的膀臂,和你臉上的亮光」,因為「你()喜悅他們」,這是得勝的秘訣及關鍵,得神的喜悅,而「倚靠」卻是得喜悅的途徑。

這位恩待了以色列列祖的神為何讓祂的百姓在仇敵的手下受辱,神為何如此對待屬祂的百姓呢?詩人沒有解釋神如此對待以色列百姓的原因,詩人卻將神所作的事讓我們看見。我們看見了什麼呢?看見了以色列人在神手中被鍛練的過程。列祖如何在神的手中蒙恩,並不表示後代一定蒙恩,神要他們與祂有個別的經驗,因為「倚靠」不是在課室、講堂中可以學會的,實際的生活才是學習「倚靠」的課室,神把他們放在一個學習倚靠的環境,好讓他們體驗恩待他們列祖的神是怎樣的一位滿有豐富恩典、憐憫的神。

不論祂把我們放在什麼樣的環境,祂仍是那位憑祂慈愛救贖我們的神。雖然有時神向我們沉默,或是暫時遮蔽祂的面,我們如何呢?「我們的心沒有退後,我們的腳也沒有偏離你的路」(18)。中國的信徒在中共統治後,他們經驗了極大的逼迫與迫害,但是他們卻沒有忘記神,也沒有違背祂的約(17)。仍能求主憑著祂的慈愛救贖我們(26)。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在中國信徒的血淚見證傳了出來,在在振撼人心的見證,我們親眼看見主聽了中國肢體的禱告,主成就了他們的禱告,「用祂的慈愛救贖他們」。不僅如此,數以千萬的人因此而能認識主,歸向主,雖然,我們至今無法知道,神為何容許中共得到政權,但我們不能不讚歎神的作為及計畫奇妙。

約伯在大試驗中說,「祂試驗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伯廿三10),詩人描寫這種情形時說,「他必不怕兇惡的信息;他心堅定,倚靠耶和華。」(詩一一二7)心堅定,腳步就不易偏離正路,你心正堅定的倚靠神嗎?祂必能保守你不失腳。

默想

1.在倚靠神的功課上有什麼心得?有什麼困難之處?

2.從中國信徒的經驗、見證,你學到什麼功課。

回應

主阿,每當我感覺艱難時,求你伸手扶起我下沉的心。

 

 

苦難中的呼求(四十四篇126)(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是篇遭遇國恥的詩。猶太人被敵國侵略,受敗北之辱,而詩人覺得他們既然未忘記神,為何卻遭神的遺棄?故祈求神為他們興起,拯救祂的百姓。

舊日的榮耀(18):是詩人追想「在古時」列祖如何蒙神施恩憐憫,「禰栽培我們」「禰叫我們」(2),詩人瞭解他們列祖能得勝,完全是神的旨意和引導,「不是靠自己靠禰(3),是信靠神的結果。基於此,他用信心的口吻向神祈求:「神阿,禰是我的王;求禰出令使雅各得勝。我們靠禰要推倒我們的敵人

今日的淒涼(916):五次哀怨的提到「但如今禰使我們受辱成了笑談」詩人認為現今的屢戰屢敗,被人剝奪、擄掠、充軍到異國,受盡譏誚和欺淩的臉孔,完全是神不與他們同在,神遺棄了他們。

祈求的基礎(1722):述說詩人大感不解之處,詩人認為「我們卻沒有忘記禰,也沒有違背禰的約。我們的心沒有退後;我們的腳也沒有偏離禰的路。」(1718),同時也因「我們為你的緣故」(22)受迫害,但神為何棄他們不顧呢?

然而,詩人所說「沒有忘記禰沒有背約心沒有退後腳也沒有偏離」是真的嗎?或許對於詩人或少數人這是真的,但絕大多數的以色列人並非如此。神說他們所遭遇的痛苦完全是因自己的敗壞。可是詩人祈求神紀念這少數人的忠心,向以色列施恩。

不過,「鼎為煉銀,爐為煉金;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箴十七3)受苦並非完全是因為罪的因素,有時候,苦難與挫折也是神訓練、造就祂兒女的方式。

祈求的內容(2326):是詩人迫切祈求「主阿!求禰興起」雖有痛苦、雖有不解,但苦難並沒有改變詩人對神的信靠,他也沒有逞血氣之勇,反而促使他迫切仰望神,追想神的恩典,再接再厲的回到神面前來倚靠祂。

犯罪、挫折、失敗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人生經歷,其中最大的差別是,我們是選擇離開神或回到神面前呢?

回應:主啊!求禰幫助我,不論成功或失敗,不論遭遇那種境遇,都不要離開禰的面。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禱讀:詩篇四十四篇26

26 求禰起來幫助我們!憑禰的慈愛救贖我們!

 

 

天命無常?(44)(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教導我以平靜的心境接納臨到我生命中的每一件事。

 

雖然這首詩歌的寫作日期未能確定(有以為是在以色列人被擄前、被擄時期或在波斯統治時期),但肯定是以色列人面對外族入侵時所寫的一篇民族苦難的集體哀歌。這首詩歌可分為三大部分:

1.歷史的沉思(1-8):以色列人是一個重視歷史和教育的民族。長輩有責任把歷史、律法、信仰和人生道理教導下一代(參申53166-8)。他們從長輩口中知道了過去的歷史和神在他們中間的作為,包括出埃及、立國等。在過去的歷史中,他們看見他們的得勝並非靠以色列人的兵強馬壯,而是靠賴神的恩典和救贖,是神對他們的栽培和扶植。神特別恩待他們而丟棄其他民族,全基於祂與列祖所立的約。

2.今日的哀歌(9-22):9-13節寫盡了以色列人今日的苦況,是一闋動人的哀歌。詩中多次用「你使」、「你把」(10-1113-14),甚至認為神賣了祂的子民,顯然他們的苦難與被神棄絕有關。但神為甚麼棄絕祂的子民呢?這卻是令人百思不解的地方。神不是應許向敬畏祂的人守約施慈愛嗎?他們並沒有忘記神,也沒有違背與神立的約,更沒有偏離神的道,神為甚麼丟棄他們呢?歷史給人啟迪和鑒戒,但過去的歷史經驗似乎不適用於今日。

3.信心的超越(23-26):雖然以色列人不明白耶和華對他們的苦難為甚麼不干預、不介入;但他們仍深信耶和華的祝福和保守,他們仍肯定惟有耶和華是他們的拯救。祂的離開只是短暫,因為神的沉默和不介入,詩人形容一向不打盹、不睡覺的耶和華「睡著了」。他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向神苦苦相纏,不斷哀求,要把祂搖醒。他們憑著信心,深信他們的哀哭必達到神的耳中。

痛苦是難以承受的,但不明所以的痛苦更難承載。約伯所經歷的是個人不明所以的苦難;這首詩歌所描述的群體也是經歷不明所以的苦難。也許今天我們同樣面對許多不明所以的苦難或人生的荒謬;正是這些生命中黑夜的時間,讓我們更緊靠神、更抓住祂,甚至要與祂苦苦相纏,深信有一天,神會被「搖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