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四十五篇短篇信息

 

目錄:

我們為禰的緣故終日被殺(陳希曾)

王的婚禮(楊震宇)

基督娶外邦教會為新婦(吳主光)

因神的回應湧出了美辭(朱韜樞)

彌賽亞詩篇(衛恩禮)

美哉主耶穌(四五1~17)(臺北靈糧堂)

敬迎我君王(四十五篇117)(臺北基督之家)

無盡的祝福(45)(香港讀經會)

 

 

我們為禰的緣故終日被殺(陳希曾)

 

可拉後裔的詩──第四十四至四十五篇

 

三、降世為人的恩主:禰比世人更美

然而這個懇求神伸張正義的禱告,神聽不聽呢?神聽。詩篇45篇就是神對這個禱告的回答。第四十五篇中有一個人,這就是指我們的彌賽亞有一天要回來,腳踩在橄欖山上,然後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裝飾整齊,我們要與祂一同引到宮中赴筵席。到了那一天,我們在地上所損失的全部會得著補償,得著賞賜;而其中最大的賞賜還不是外在的東西,最大的賞賜是我們要與基督一同作王。第45篇中我們的主就是王,而誰是那王后呢?就是今天肯為主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雖然神把他們丟棄了,他們仍舊和神站在一起,不肯背叛神、棄絕神;他們寧可棄絕自己、捨己,背起十字架來跟從主。

彌賽亞的尊榮

詩篇第45篇實在是一首很寶貴的詩篇。這篇詩篇明顯講到將來彌賽亞要來的時候,得勝者與主一同作王的日子。第1節:我心裡湧出美辭。我論到我為王作的事,我的舌頭是快手筆。這裡一開始就講到我們的王,我們的主。禰比世人更美,在禰嘴裡滿有恩惠,所以神賜福給你,直到永遠。我們的主來到地上,祂比世人更美,而且嘴裡滿了恩惠。有一次祂對犯罪的婦人說:沒有人定你的罪嗎?我也不定你的罪我們的主是唯一能定罪的人,但祂嘴裡滿了恩惠,所以祂也不定那婦人的罪;然而因著這一句話,祂卻定了祂自己的罪。祂不能不義,不能讓一個罪人白白的稱義;為了維持神的義,祂對婦人滿有恩惠,就是對自己完全殘忍,而埋下了被釘十字架的種子。

3節:大能者啊,願禰腰間佩刀,大有榮耀和威嚴。這是指著我們的主釘十字架說的。在十字架上祂:為真理、謙卑、公義赫然坐車前往。我們的主在十字架上為真理而戰、為謙卑而戰、為公義而戰,赫然坐車前往,無不得勝。禰的右手必顯明可畏的事。禰的箭鋒快,射中王敵之心,萬民僕倒在禰以下。這就是指著我們的主在十字架上傷了撒但的頭,所以祂的箭鋒快,射中王敵之心。神啊,禰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禰的國權是正直的。祂的寶座就是大衛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寶座,而且祂的國權是正直的;這就明顯指著那將要來的王,就是我們的彌賽亞。

7節:禰喜愛公義,恨惡罪惡因著祂恨惡罪惡,所以祂要擔當我們的罪,為我們掛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就是禰的神,用喜樂油膏禰,勝過膏禰的同伴。禰的衣服,都有沒藥沉香肉桂的香氣,象牙宮中有絲絃樂器的聲音,使禰歡喜。沒藥乃是指著死,是為著死人預備的。在聖經中東方的博士獻上沒藥,尼哥底母在主耶穌埋葬的時候也是為祂獻上沒藥,所以我們的主一生都帶著十字架的記號。但是雖然有死,我們聞到的乃是死的香氣,是沉香和肉桂的香氣。象牙宮中有絲絃樂器的聲音。象牙是怎麼來的?象牙乃是大象死了以後從身上取出來的。今天我們能享受神殿裡的一切,這個宮乃是象牙宮,因為我們的主釘死在十字架上,所以象牙宮中有絲絃樂器的聲音,使禰歡喜。

這裡都是稱讚王,到了第9節王女出現了:有君王的女兒,在禰尊貴婦女之中;王后佩戴俄斐金飾站在禰右邊。這君王的女兒就是王后,就是指著我們。就著地位而言,我們的地位是尊貴的,我們的生命是作王的生命。我們能被打不還手,被罵不還口,而且人打我們的右臉,還能把左臉轉過來由他打,我們就是剛強的。作王的,這裡面的生命就是一個尊貴的生命。佩戴俄斐金飾乃是純金的,沒有雜質的金子,正是指著將來羔羊婚娶的時候,我們與主、與王一同坐席時的光景。

兩件義袍:金繡和錦繡的衣服

10節:女子啊,你要聽,要想,要側耳而聽,不要紀念你的民和你的父家,王就羡慕你的美貌。這就是聖經所說的不要愛世界,這乃是新婦的光景,�D因為祂是你的主,你當敬拜祂然後第13節:王女在宮裡,極其榮華,他的衣服是用金線繡的。他要穿錦繡的衣服,被引到王前。這裡可以說是第45篇的高潮。我們仔細讀聖經,這裡的王女在宮裡旁邊有點點;他的衣服是用金線繡的也有點點,表示這是原文沒有的字。這表示這裡所指的王女,是指這個王后,這個得勝的人裡面是極其榮華的;這不是指在宮裡,而是指裡面的生命:基督的生命是極其榮華的。

現在聖靈形容我們在地上所學的功課,是如同這個王女,在裡面是極其榮華,她的衣服是用金繡出來的。換句話說,她有一件是由整個金子打造出來的衣服,這件衣服也是浪子回家的時候,我們的天父為我們穿上的那件袍子,也正是代表著基督作了我們的義袍。所以今天我們能夠站在神的面前,沒有別的原因,因為我們有一件是用金繡的衣服。但是到了與基督一同坐席的那一天,每一個得勝的人不只有一件衣服,而是兩件;除了金繡的衣服之外,還有一件是錦繡的衣服,這件衣服和金繡的衣服是不一樣的。金子是元素,是本來就有的,代表蒙恩得救以後,我們什麼也沒有做,基督就成了我們的金繡衣服,白白的賜給我們。但是我們蒙恩得救之後,聖靈要給我們第二件衣服,這件衣服不是一下子就得來的,乃是聖靈在我們身上一針一線慢慢織成功的。

這件錦繡的衣服就是啟示錄上所說,等到新婦裝飾整齊的時候,就要穿上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件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雖然我們今天因信稱義,穿上這件金子衣服,但是聖靈要根據我們裡面的生命,一針一線的把另一件錦繡的衣服織在我們身上,這就成了我們的禮服,當我們參加羔羊婚筵的時候一定需要這件禮服,否則就沒有分於這個婚筵。這件禮服代表什麼?這就代表聖徒所行的義,這就代表我們靠著聖靈所結成的果子,有溫柔、忍耐、恩慈、良善等;這許許多多的美果變成我們的義,成為那件錦繡的衣服。

但是當聖靈一針一線在我們身上刺繡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痛,我們會有44篇的禱告:如今禰丟棄了我們,使我們受辱,不和我們的軍兵同去。”“禰使我們當作快要被吃的羊,把我們分散在列邦中。”“我們為禰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但是感謝主,當我們與聖靈站在同一邊;當神說:我把你們丟棄了;我們也能回應說:我們也把自己丟棄了。當我們寧可與自己隔絕,也不肯與基督的愛隔絕的時候,我們是感覺痛或是不痛呢?然而我們如果這樣順服在神的面前,聖靈就會在我們身上組織一件如此美麗的衣服,就是錦繡的衣服。這件錦繡的衣服也就是主耶穌所說的:凡為我失喪魂的必要得著魂到那個時候,我們不只有金繡的衣服,也有錦繡的衣服去參加婚筵,我們就能與基督一同歡喜快樂。

與基督完全聯合

這就是可拉後裔的詩。我們現在可以看見十字架的正面意義,不只是使我們脫離罪,恢復與神之間的交通;不只使我們脫離自己,除去我們與神之間的間隔。十字架最終目的乃是把我們帶到一個地步,叫我們與基督能有完全的聯合。第45篇呈現出王后怎樣與王聯合,同時也給我們看見,我們在今天應如何與基督聯合。等到進入天國,等到千僖年我們的主回來的時候,祂要親自擦乾我們所有的眼淚;我們就知道沒有一個功課是浪費的,沒有一滴眼淚是浪費的。我們就能夠擁抱十字架,因為知道十字架不是拆毀我們,不是使我們痛苦;十字架乃是一個工具,叫我們能夠永遠不與基督的愛隔絕。願我們寧可與自己隔絕,也不與基督的愛隔絕;這樣的人就是得勝有餘的人。

 

 

王的婚禮(楊震宇)

 

鑰句:他是你的主

背景:《詩篇》第四十五篇的詩題是「可拉後裔的訓誨詩,又是愛慕歌,交與伶長,調用百合花。」「愛慕歌」是意譯,正與本詩的內容相符。「百合花」是音樂的調子,而這音樂的調子今日難以確定,但相信它必是優美與抒情的。這是一篇君王詩,是在王的婚禮上誦唱的。然而,細讀本詩的內容,會發現沒有一位以色列的君王,配得這般的稱頌。因為這位君王是指著基督而言。此詩可稱是預表之作,並納入「彌賽亞《詩篇》」中。它預言式地描述了基督與教會的永遠結合。希伯來書的作者引用第67節,來描寫神子主耶穌基督與祂的職分(89)

提要:本篇是為王的婚禮寫下的歡樂歌。在這篇詩中,詩人描繪這位王蒙神特別恩待,戰勝了列邦,又受諸國崇敬;接著,讚美新娘的美麗,而穿上錦繡華服,歡喜快樂地被帶進王宮;末了,他向這對新人祝福,祝福他們子孫眾多,而王的名則永垂不朽,為人記念、稱頌。全詩分為三段:

()(新郎)比世人更美(18) ── 祢比世人更美,在祢嘴裡滿有恩惠;

()王后(新婦)佩戴妝飾(1015) ── 她要穿錦繡的衣服,被引到王前;

()為新婚夫婦獻上祝福(1617) ── 萬民要永永遠遠稱謝祢。

鑰節:【詩四十五1011】「女子啊,你要聽,要想,要側耳而聽,不要紀念你的民和你的父家,王就羡慕你的美貌,因為他是你的主,你當敬拜他。」

鑰點: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因為詩人見到王的容美,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地讚美作王的新郎:(1)祂的俊美(2)(2)祂的威嚴、權能(35)(3)祂國權之堅定(6)(4)祂的正直、公義(67)(5)祂被神膏抹(7);和(6)祂穿馨香的衣服(8)。詩人對主真情流露、從內心而發出讚美,因為他認識祂比世人更美,嘴裡滿了恩惠,而且大有威嚴尊榮;祂的國權是正直的;祂的衣服和象牙宮顯明了祂的榮耀。親愛的,祂是你大能、公義、得勝、永遠、喜樂、平安、榮耀的主,你愛慕祂嗎?

今日鑰節提到「要聽、要想、要側耳而聽…,因為他是你的主,你當敬拜他。」在這首王室婚禮的詩篇裏,詩人先讚美君王;接著,描寫王所羡慕的新婦。詩人提醒新婦,(1)當完全的委身,(2)當敬拜祂,(3)當穿上錦繡華服被帶到王前,來回應王的恩侍。這首美麗的詩以婚禮來預言主耶穌得國降臨,教會──新婦裝飾整齊的一幅圖畫。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基督乃是以王來迎接新婦;教會則像新婦也「預備好了」「妝飾整齊」,而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啟十九78)。這細麻衣是以生命的事奉,一針一線編織的,而成為聖徒的義。。哦!何等盼望我們能成為主的新婦,預備好自己,等候祂的再臨(啟二十一2)

「新婦要穿上那苦心精製的線繡結婚禮服,被帶到王的面前。…這豈不是在向我們指示,聖靈正在繼續不斷的,將各各他十字架的實際果效,織進她(新婦)的經歷裡去,好叫基督的榮美,能夠從她身上顯示出來麼?」——倪柝聲

默想:這首美麗的詩句是以婚禮來描寫基督作為新郎和教會為新娘的一幅圖畫。親愛的,本篇詩是否能激勵你以聖潔裝飾整齊,預備等候我們的新郎──主耶穌基督的來臨呢?你是否甘心樂意的與聖靈同工合作,讓基督組織在你裡面,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啟二十一2)

禱告:啊,讚美祢是在羔羊婚筵上的新郎,願我預備好自己,等候的再臨。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基督娶外邦教會為新婦(吳主光)

 

第四十五篇大綱:

引言:得靈感對王的描述(45.1

一、稱讚基督十全十美(45.2-45.8

1.王的出恩言

2.王腰間佩刀顯威嚴

3.王坐為真理而戰

4.王右行可畏的事

5.王射快而准

6.王的寶座國權永存

7.王的性情愛善恨惡

8.王受膏為至高者

9.王的衣服馨香

10.王宮內喜氣洋溢

二、稱讚王后七幸福(45.9-45.14

1.王后原是外國公主

2.王后對王全人歸屬

3.外邦向王后進貢求恩

4.公主被引導晉見王

5.有眾童女陪同晉見

6.子孫被立為分封王

7.萬代萬民要紀念王

 

釋經:

 

引言:得靈感對王的描述(45.1

45.1 〔可拉後裔的訓誨詩、又是愛慕歌、交與伶長、調用百合花。〕

1.我們現在開始來研究《卷二》第一組詩──(第4550篇)。我們略過了(第 44 篇),來到本詩(第45篇)

2.聖靈深知以色列人是硬著頸項的百姓,非要吃盡苦頭、等到世界末日,他們是不會悔改歸向神的。所以神感動編者文士以斯拉,將這(第 45 篇)論及「所羅門王娶外邦公主為妻」的詩放在這裡,為要告訴以色列人,因為他們不信、不肯悔改歸向神,所以福音先傳遍天下給所有外邦人.等到「外邦人(得救)的數目添滿」(羅11:25),或「外邦人的日期滿了」(路21:24),外邦教會先復活被提,主基督在空中迎娶她為「新婦」、為「王后」,然後那些被留下來,在地上大災難中受苦的以色列人才會醒悟過來,悔改歸向神.那時這些被擄詩的禱告,才得到應允。

3.研究這篇詩的作者,我們可以肯定,他必定是所羅門王時代的一名詩班員.因為詩中所提及的「外國公主下嫁給王,成為王后」,和王帝所住的「象牙宮」,在歷史上只有所羅門王時代才有。《聖經》記載說:「(所羅門王)用象牙製造一個寶座、用精金包裹。寶座有六層臺階,座的後背是圓的,兩旁有扶手,靠近扶手有兩個獅子站立。六層臺階上有十二個獅子站立、每層有兩個、左邊一個、右邊一個,在列國中沒有這樣作的。」(王上10:18)又說:「所羅門有妃七百、都是公主;還有嬪三百。」(王上11:3

4.由於作者稱讚王「比世人更美」(2節),又稱他為「神」(6節),我們相信作者是受聖靈感動,借用所羅門王來預表「基督」再來的。在所羅門王時代,有那一個可拉的後裔會有這麼好的靈性,能受聖靈如此感動,寫出這樣寶貴的預言詩來呢?筆者猜想,可能是那個著名的「希幔」。他是撒母耳的孫子,是「奉神之命作(大衛)王的先見」的(代上25:5)。我們知道,「先見」與「先知」屬同類聖職(撒上9:9),可能「先知」的職責重於傳遞神的話語;「先見」的職責重於傳遞神所賜的異象。由於這首詩所含的預言成份這麼高,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首詩必定是「希幔」的作品。

5.我們說,作者借用所羅門王的威榮來預表「基督」,因為如果單單是所羅門娶外邦公主為王后的話,本詩就沒有甚麼價值,甚至不應該放在《聖經》裡面。所羅門王晚年的靈性和行為都走下坡,他所娶的許多外邦公主、都是拜偶像的.導至國家分裂和離開神,根本不值得歌頌。但所羅門王還未變質之前,他的智慧和榮耀確實可以用來預表「基督」。這一點,連主耶穌基督也同意了.因為主說:「當審判的時候、南方的女王、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他從地極而來、要聽所羅門的智慧話.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所羅門更大。」(太12:42)事實上,《聖經》的確借用「亞伯拉罕的後裔」以撒、被父親帶到摩利亞山上獻為燔祭,來預表主耶穌第一次來世被獻為贖罪祭;又借用「大衛的子孫」(後裔和子孫原文都是「兒子」,參太1:1)所羅門承繼大衛為王,預表主耶穌第二次降臨作王.因為大衛和所羅門作王的時代,都是以色列國度極盛的時代。那時、以色列國泰民安、四境太平、列國派使臣年年進貢.這正是最適切、用來預表主再來在千禧年中作王的時候。

6.如果我們按《詩篇卷二》的內容和次序來看,(第4243篇)是「被擄者呼求神為他們伸冤,使他們日後能歸回,到最喜樂神的殿中事奉神.」這個呼求,神以所羅巴伯和約書亞時代那一次歸回為回應;(第44篇)又再向神呼求說:「求你出令、使雅各得勝。……但如今你丟棄了我們……把我們分散在列邦中…。主阿、求你睡醒……,求你興起、不要永遠丟棄我們。」(詩44:4, 11, 22-23)這個呼求,神以1948年以色列複國為開始應驗,以後陸續成就,直到主再來為止.因為所說「以色列分散在外邦」,是由主後七十年開始的,之後直到1948年他們複國,以色列人才從世界各地漸漸歸回,直到今天的光景。

7.所以我們說,(第45篇)形容「所羅門王娶外邦公主為王后」,正好是預表福音傳遍天下,拯救所有願意信主的外邦教會,然後叫教會復活被提,在空中被主迎娶為「新婦」。之後,(第4648篇)接續預言基督降臨到地上來作王,叫以色列得以復興。最後(第4950篇)兩篇,教導以色列人得永生的途徑,指示他們,得救不能靠人所獻的牛羊為祭,因為這是神白白的恩賜,所以要以感謝為祭才對。這樣的編排,豈不是最貼切不過麼?我們在導論中已經介紹過(第4250篇)的表列,現在再來參看一下其中的「預言救贖程式」部份,相信會幫助讀者對這篇詩的前後關係更清晰:

 

第一組詩:利未詩班的詩

 

詩的篇號

預言救贖程式

42/43

被擄的以色列人求神伸冤,盼望能早歸回,重建聖殿,以朝見神和事奉神為樂

44

被擄和分散全世界各地的以色列人不斷的向神呼求,盼望早日歸回祖國事奉神

45

這是預表詩:形容所羅門王預表主基督作王的威榮,打敗敵基督,受膏為萬王之王,職位比世上任何君王的更美;主基督又娶外邦教會為新婦,作全地的王

46

這是預言詩:論及末世大災難產生大地震,但這大地震使耶路撒冷城變成主基督的居所,因主要降臨作王,作以色列人的避難所,全地太平,全地的人都尊崇主

47

這是預言詩:預言主作王,萬民拍掌歡呼,以色列得復興,高於列邦之上

48

這是預言詩:預言主降臨之後,在耶路撒冷居住作王,列國看見就驚惶逃跑,以色列人卻歡呼快樂,因主永在他們中間、不會再離開

49

這是教導詩:作者向世上萬民傳道,要叫世人明白,人不能付任何贖價來叫自己得救,因為永生極貴,但明白真理的人卻能靠神得救恩

50

這是預言和教導詩:預言主將要在錫安審判聖民,現今先教導他們明白、救恩不是出於祭物,乃是神白白的恩賜,所以當獻感謝為祭,才能得著救恩

8.本詩是「訓誨詩」又是「愛慕歌」:一方面是教訓以色列人要耐心等候基督再臨;另一方面又誘導他們要像新婦一樣等候基督,如同等候丈夫。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本來只是想要描述所羅門為王的威榮.但聖靈卻感動他,叫他不自覺地將所羅門王描繪成為「神」,成了將要來作王的基督.所以後來文士以斯拉才將這篇詩收錄入《詩篇》,並且安放在這個位置,與前後的詩串連起來,形成末世預言的一部份。

 

我心裡湧出美辭.我論到我為王作的事.我的舌頭是快手筆。

1.作者說:「我心裡湧出美辭」和「舌頭是快手筆」.意思表示、作者在寫作的時候,不像一般人的寫法,要咬文嚼字、慢慢思考,堆砌詞句;作者指出,寫這首詩的時候,乃是被聖靈充滿的狀態,因為寫得很快、又很容易.無須怎樣思考,心中就有許多美辭湧出來;口中唱出來,又用筆記錄,都要很快,像快手筆一樣.簡直如獲神助。

2.聞說,大音樂家韓德爾(Handel)寫「彌賽亞神曲」,是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寫成的。當他寫到“Hallelujah, The King of Kings, Lord of Lords” 這首世界著名的聖詩之時,剛寫到天亮.他的一個僕人送早餐進來,看見他伏在桌子上哭.僕人就上前問他,有甚麼傷心事沒有?他卻回答說:「不是的。我剛才看見神的榮耀!」相信這篇詩的作者也有同樣的感受。

3.正是因為有聖靈感動,所以我們在解讀這篇詩的時候,需要一面思想所羅門極威榮的狀態,另一面又需要思想基督降臨作王極威榮的狀態。對於外邦人來說,所羅門王娶外邦公主為王后,正正是教會歷史時代的結束,教會要復活被提,在空中與主相遇,被主迎娶為「新婦」;對於以色列人來說,所羅門王娶外邦公主為王后,表示與他們無關,因為基督第一次到世上來傳福音之時,他們完全忽略了.他們不能有份于成為基督的「新婦」。所以《詩篇卷二》這樣表達,目的只為說明,以色列人從被擄時代,跳過了長長的教會歷史時代,來到末世主迎娶了教會之後,他們在地上經歷痛苦的大災難的時候。那時,他們才醒悟過來,全家悔改信主,然後主才降臨,拯救他們進入千禧年時代。

 

一、稱讚基督十全十美(2-8

45.2 你比世人更美、在你嘴裡滿有恩惠.所以神賜福給你、直到永遠。

1.「你比世人更美」在英文欽定譯本是“Thou art fairer than the children of men”:準確一點、應該譯為「你比人的眾子更美」,或譯為「你比全人類更美」。所以這個「你」字,不同一般世人,可以說是形容所羅門王美絕人倫.但所羅門王並不是這樣,所以應該是形容「基督」才對.因為下文又稱他為「大能者」,又稱他為「神」。這種現象,我們只能解釋為、作者本來想要形容所羅門王極其美麗,但聖靈感動他用了超常的形容詞,他就不知不覺預言基督,這是出乎作者意料之外的。

2.詩中說出王在十方面比世人更美,所以可以說是「十全十美」:

第一樣「美」,是「王的口滿有恩言」:正如約翰見證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約1:14)舊約時代,猶太人無法領會「恩典」的真理,以為只能靠行律法得救。其實,舊約雖然以律法為重,但神賜下律法的作用,原是要證明以色列人有罪,好提醒他們要來到神面前求恩典.因為神在會幕的盡頭那裡,所設立的是「施恩座」,意思是神坐在那裡、施恩給前來求恩典的人。再者,當耶和華在西乃山上宣告自己的名字時,也強調自己是有恩典的神。神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出34:6)可惜,以色列人一直無法領會神滿有恩典憐憫的性情,硬要強調靠行為得救.所以神就差派基督到世上來,進一步將「恩典之道」顯明出來,甚至為罪人死,叫肯悔改信主的人,白白蒙恩得救。我們從《聖經》得知,所羅門的口、從未出過甚麼恩言;他也不太明白「日光以上」的事,只明白「日光以下」虛空的事。所以,這裡形容「王的口出恩言」,應該是指著主耶穌帶來因信稱義的「恩典福音」。正如約翰所見證的,說:「律法本是借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1:17

3.我們從四福音看到極多「主的口出恩言」的事例。就如:猶太人不准人在安息日前來求醫,主卻不怕得罪他們,多次在安息日治病,並且責備反對的人說:「假冒為善的人哪、難道你們各人在安息日不解開槽上的牛驢、牽去飲麼。況且這女人本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被撒但捆綁了這十八年、不當在安息日解開他的綁麼?」(路 13:16-17)此外,主又常常教訓人,要恩待任何人,說:「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路6:35)主甚至對一個行淫時被捉拿,眾人都喊著要用石頭打死她的淫婦出恩言,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11)主又對某城裡一個著名犯罪的女人出恩言,並且對人見證說:「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他的愛多……。」又轉過來對那女人說:「你的罪赦免了。」(路7:47-48)主甚至對十字架上與他同釘的強盜說恩言,其實這個強盜也承認自己所受的、與自己所作的「相稱」,他被釘是罪有應得的.但是當這個強盜求主紀念他之時,主仍然對他說恩言──「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路23:43)……主對任何肯來到他面前的人都有恩.除了那些想要試探主的人之外,從來沒有一個人來到主面前而不蒙恩就離開的。

4.作者特別強調「口出恩言」的美,說:「所以神賜福給你,直到永遠。」這句話有如下的意思:

第一、基督傳講「恩言」,神就紀念他,並且賜福給他直到永遠.意思是、基督雖然因傳出「恩言」(福音)而被殺,神卻叫他從死裡復活,並且升上高天,與神一同享受永遠的榮耀;再者,神又叫凡聽這「恩言」(福音)的人都得永生,像基督一樣.將來能復活被提,在天上與基督一同享榮耀,直到永遠。

第二、暗示基督第一次到世上來傳講「恩言」(福音),以色列人卻忽略了,不肯相信。因此以後九點「美」,都是形容基督在末世時再來作王的「美」.表示到了末世,以色列人才認識主的「恩言」、才肯悔改歸主。因此,作者只能將基督第一次來傳福音的工作,濃縮成為一句話──「在你咀裡,滿有恩惠(的話)」,卻沒有形容聽「恩言」的人有任何反應.因為以色列人不信。

 

45.3 大能者阿、願你腰間佩刀、大有榮耀和威嚴。

1.第二樣「美」,是「王腰間佩刀所顯的榮耀威嚴」:首先,我們要注意,從這裡開始形容王的美,直到第五樣,都是屬於「爭戰類」;與第一樣「口出恩言」之美很不同。這表示,第一樣「口出恩言」之美、是指主第一次來世界傳福音之美;而第二至第五樣美,既然都是關係「爭戰」之美,就是指著主在末世第二次再來之時,拯救以色列人之美。

2.「王腰間佩刀…」,所說的「刀」,原文是「劍」。《聖經》形容神的話語「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4:12)這是說,基督的第二「美」,是他的「話語」能叫裝備的人有「分辨真偽」的能力。「分辨真偽」的重要性,僅次於「福音」本身.因為若不分辨清楚,「福音」就會變成「別的福音」、「不是福音」,不能叫人得救,應該受咒詛。(加1:6-9

3.「分辨真偽」等於保羅所說:「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林後6:7)「仁義」(righteousness)意思是「對」;「不義」就是「不對」。這「兵器在左在右」,意思是「分辨真偽、如同分辨左右」。保羅以十分強調的語氣說:「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別名〕有甚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甚麼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林後6:14-18)所以,《聖經》要求教會要保持聖潔、要與異端世俗隔開、要與不信的保持距離,這樣才配得過稱為神的子民,和神的兒女,等候主再來。

4.在此,作者又特別稱呼王為「大能者」,暗示王的能力要彰顯於腰間所佩的「刀」。王佩上這「刀」,顯出王大有「榮耀和威嚴」。我們知道,末世時,不信的以色列人被假基督和假先知的神蹟奇事迷惑了,結果外邦人都信了主,並且在大災難之前都復活被提了,以色列人還是不肯悔改。但是,主的「恩言」和「分辨能力」仍然臨到他們,因為他們中間有「智慧人」興起(但11:33-35),借著研究《聖經》,終於明白假基督和假先知是「假」的;他們二千多年來一直拒絕的那位耶穌,才是真基督。於是他們全家悔改歸主。假基督看見以色列人要脫離他的統治,就派大軍攻陷耶路撒冷,以色列人就向著橄欖山逃走.這時,《約珥書》所預言的那位「大能者」,也就是這裡所稱呼的「大能者」,就從天上駕雲降臨,拯救以色列民。那時,經文指出,這位「大能者」的「刀」或「劍」,要擊殺假基督的大軍(啟示19:15, 21),顯出基督的「榮耀和威嚴」來。經文的意思其實是,主基督在「榮耀和威嚴」中降臨,顯示出他才是真基督;那個假基督無論怎樣模仿,也無法顯出這樣的「榮耀和威嚴」.這樣,以色列人就能「分辨出真偽」了。

 

45.4 為真理、謙卑、公義、赫然坐車前往、無不得勝.你的右手必顯明可畏的事。

1.第三樣「美」,是「坐車為真理而戰」:王所坐的車是用馬拉的「戰車」。所羅門有套車的馬四萬、還有馬兵一萬二千。(王上 4:26)雖然如此,《聖經》顯示,所羅門王一生從未參與過爭戰,更不用說,他曾為「真理、謙卑、公義」而戰。所羅門出生之時,神已經對大衛說:「你要生一個兒子,他必作太平的人.我必使他安靜、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他的名要叫所羅門〔即太平之意〕,他在位的日子、我必使以色列人平安康泰。」(代上 22:8)後來《聖經》果然證實所羅門在位的時候,四境太平,沒有任何爭戰,說:「所羅門管理大河西邊的諸王、以及從提弗薩直到迦薩的全地.四境盡都平安。所羅門在世的日子、從但到別是巴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王上 4:24)所以,作者被聖靈感動所形容的「王」,應該不是所羅門王,而是指主基督。

2.「車」既然是「馬車」,「為真理、謙卑、公義、赫然坐車前往、無不得勝」這句話,就與《啟示錄》所形容主降臨的情景相似:「我觀看、見天開了.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稱為誠信真實.他審判爭戰都按著公義。」(啟19:11-15)所謂「赫然坐車前往、無不得勝」,意思是突然勇敢地駕著戰車到戰場上去,百戰百勝。這是指主突然降臨消滅敵基督而說的。主騎「白馬」,其實是「坐白雲」降臨(啟14:14, 7:13, 1:9).只因為要形容主降臨之時、要與假基督爭戰,所以才說他騎白馬降臨。再者,主「稱為誠信真實,審判爭戰都按著公義」,「真實」truth)在原文就是「真理」。主為「真理」而戰,其實是與地上的「假基督」爭戰,揭發他的假冒,顯示自己才是「真基督」。「謙卑」英文欽定本是“meekness, gentleness”,意思是態度「柔和」.所以主為「謙卑」爭戰,其實是形容主爭戰時,不用打仗,只用自己極大的榮光,反映出地上那個假基督和假先知都是假冒的,人們就會自動轉過身來,將他們擒拿,交給從天上降臨的真基督,於是大戰立即就結束了。為「公義」爭戰,是形容主基督降臨之後,所主持的公平審判.主要按列國曾經支持假基督和假先知的行為來報應他們,因為他們曾經殺害以色列十四萬四千聖徒,又攻陷耶路撒冷,殺害全國三分之二的人。主又要按他們有沒有接待當時逃走躲避敵基督追殺的猶太人來審判他們.正如主所說的「分辨綿羊和山羊的比喻」,經文說:「王要向那右邊的(綿羊)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阿,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34-40)當然王對左邊惡人(山羊)所說的,與對這些義人所說的剛剛相反,這就是按公義審判

3.第四樣「美」,是「右手必顯明可畏的事」:這是形容主的「右手」拿刀揮動,在爭戰中大大殺敗敵人,顯出可畏的戰跡來。其實「右手」只不過是顯出「權力」的手而已,與《啟示錄》所形容,主的「大腿」踹全能神烈怒的酒醡的意義相同.所以在主的大腿上寫著:「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意思是踐踏地上的萬王和萬主。其實形容主降臨之時用右手拿刀爭戰,是形容主有能力實現他的話語,揭發仇敵的假冒。實質上,哈米吉多頓大戰是主用他的大能,叫四圍列國聚集到以色列米吉多平原那裡,彼此攻擊、互相殘殺而已.可以說,主完全不需要動用一兵一卒,就打敗敵基督。

4.這就是《啟示錄》所形容:「第五位天使把碗倒在獸的座位上、獸的國就黑暗了。」(啟16:10)意思是假基督的內閣不和,互相猜忌;「第六位天使把碗倒在伯拉大河上、河水就幹了、要給那從日出之地所來的眾王豫備道路。我又看見三個污穢的靈、好像青蛙、從龍口獸口並假先知的口中出來.他們本是鬼魔的靈、施行奇事、出去到普天下眾王那裡、叫他們在神全能者的大日聚集爭戰。那三個鬼魔便叫眾王聚集在一處、希伯來話叫作哈米吉多頓。」(啟16:12-16)這樣的形容,是借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摩西所行的「青蛙之災」.埃及人拜青蛙為神.現在他們看見自己的「神」好像「瘋狂」了一樣,到處亂跳,還跳到他們身上來,把他們嚇得要死。末世時也是如此,魔鬼的言論、假基督的言論、和假先知的言論,彼此不合,以致他們各自己出去迷惑四圍列國、派大軍出來互相撕殺,不顧一切,發動滅絕人類的「哈米吉多頓核子大戰」。這場爭戰可以說是「三個污穢的靈」迷惑列國而發動的,也可以說是「神從天上倒下第六個碗」所促成的.叫魔鬼和列國不自覺地中了神的計,這就是主「右手所行可畏的事」了。

 

45.5 你的箭鋒快、射中王敵之心.萬民僕倒在你以下。

1.第五樣「美」,是「王射出決定性的一箭,射中王敵之心」:意思是、主一出手,就將仇敵置諸死地。這一點使我們想起假基督的出現,《啟示錄》預言說:「我見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拿著弓.並有冠冕賜給他.他便出來、勝了又要勝。」(啟6:2)這裡形容假基督騎著「白馬」,是仿照真基督也騎著「白馬」(參啟19:11).但假基督手裡只拿著「弓」、卻無「箭」,所以是屬於欺騙、和虛有其表的恐嚇,其實是毫無實力的。保羅講論假基督也說:「這不法的人(假基督)來、是照撒但的運動、行各樣的異能神蹟、和一切虛假的奇事。」(帖後2:9)假基督所行的奇事是「虛假」的。但真基督不但有「箭」,而且快而准.一射就中的,將敵人消滅。「敵人的心」可以說是敵人的「詭計」,被主基督一下子就揭發,無所遁形。

2.我們知道,敵人未中箭之前,是一無所知的;一旦冷箭射中他的「心」,他就立即喪命了。這樣的形容,表示末世時,假基督與假先知越來越得勢;假基督先以「微小軍」和「誇大的話」漸漸成為強盛(但7:8, 25, 11:23, 13:5-6).後來又得與假先知聯合,以虛假的神蹟奇事,成功迷惑普天下的人和以色列人,叫他們拜他的像。之後,又假借主持以色列和亞拉伯世界之間的和平,突然派大軍奪取中東的財富,不惜爆發哈米吉多頓世界大戰,以為可以乘機統管天下。誰知,就在這時候,他的假冒被以色列人中的「智慧人」拆穿了,並且將他的像拆毀,全家歸向神。假基督以為派大軍可以一擊將以色列國消滅.誰知,神使地裂開口,吞了他的大軍,拯救了以色列人。相信「王的箭射中敵人的心」,大約就是指這一點了。

3.「萬民僕倒在你以下」,這句話是形容列國的軍隊在哈米吉多頓大戰中,流血成河。正如《聖經》預言說:「許多許多的人在斷定穀.因為耶和華的日子臨近斷定穀。」(珥3:14)又說:「那天使就把鐮刀扔在地上、收取了地上的葡萄、丟在神忿怒的大酒醡中。那酒醡踹在城外、就有血從酒醡裡流出來、高到馬的嚼環、遠有六百里。」(啟14:19-20)六百里是巴勒斯坦由南至北的距離,所以經文的意思是,整個巴勒斯坦到處都滿了屍體。按《啟示錄》的形容,「灰馬」所帶來的刀劍、饑荒、瘟疫、野獸,已經殺了地上四分之一的人(啟6:8);「環境污染」帶來極大的災,其中單單是一顆「星」名叫茵蔯,使眾水的三分之一變苦、就害死許多人(啟8:11);因為釋放伯拉大河的四個使者,他們從東方派來二萬萬大軍,又殺掉人的三分之一(啟9:15);第七位天使把碗倒下來的時候,又有自從地上有人以來、最利害的大地震,甚至列國的城也都倒塌了.各海島都逃避了、眾山也不見了;又有大雹子從天落在人身上、每一個約重約有九十斤,相信又有極多人死亡;加上全面爆發核子彈的哈米吉多頓大戰……。這些災,真叫人難以數算,究竟有多少人死亡(啟16:17).也許全人類死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45.6 神阿!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你的國權是正直的。

1.第六樣「美」,是「主基督得著永遠政權和國權」:這是形容主基督降臨,奪取敵基督的國,成為他的國,而且永遠堅定。從這第六至第十樣美,顯示戰爭已經平息了,國度進入太平和歡樂中.因此,這是「千禧年國度」的形容。

2.這裡很清楚稱呼王為「神」.因為當主從天駕雲降臨之時,全人都看見他有大能力、在極大的榮光中、在火焰中,帶著千萬的聖者降臨(帖後2:8, 21:27, 14).試問,除了神之外,世人之中,有誰能這樣從天降臨呢?所以《但以理書》的「七十個七奧秘」也指出,那時,主要被膏為「至聖者」(但9:24),這名只有「至高的神」才配領受。

3.主降臨之後,就要在耶路撒冷作王,統管全世界,以色列國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所以經文說:「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這是應驗神給與大衛的應許(撒下7:19, 33:17)。自從以色列和猶大亡國之後,大衛的寶座就好像斷了人坐在上面;其實耶和華仍然在天上作王(詩47:2, 8, 96:10, 97:1, 146:10).所以尼布甲尼撒王雖然毀滅了耶路撒冷,亡了猶大國,神仍然藉天使對他說:「…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或立極卑微的人執掌國權。」(但4:17)這是說,以色列和猶大雖然亡國,神仍然是他們的王.只不過暫時返回天上作王而已;等到末世時代,主就要從天降臨,重新在耶路撒冷作王,並且他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

3.「你的國權是正直的」,原文英譯是“The sceptre of thy kingdom [is] a right sceptre”.按字義、應該譯為:「你的國杖,是一支正直的杖。」但按含意應該譯為:「你治國的方針,是正直而毫不徇私的。」這正是《聖經》預言所說的,基督「要用鐵杖管轄萬國」(啟19:15),萬國要年年派代表上耶路撒冷來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並守住棚節(亞14:16);並要聆聽他的教訓.主基督也要「在列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國民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賽2:2)「凡不上耶路撒冷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的、必無雨降在他們的地上。」(亞14:18

 

45.7 你喜愛公義、恨惡罪惡.

1.第七樣「美」,是「王的性情好善恨惡」:這是說,主基督在千禧年中作王,絕對不容讓半點罪惡存在。所以以賽亞先知預言他是「和平的君」,又「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賽9:6

2.所以,預言形容千禧年時代,天下太平、國泰民安,說:「他…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公義必當他的腰帶、信實必當他脅下的帶子。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他們。牛必與熊同食、牛犢必與小熊同臥;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斷奶的嬰兒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賽11:3-9)相信經文所形容「豺狼與綿羊羔、豹子與山羊羔;少壯獅子與牛犢;牛必與熊同食;獅子與牛;吃奶的孩子與虺蛇」,都是指一切惡人變得純良,不再犯罪傷害任何人.因為他們都「認識耶和華」,就是聽了主基督的訓誨,全然改變過來。

 

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樂油膏你、勝過膏你的同伴。

1.第八樣「美」,是「王受膏比任何王的地位更高」:這裡特別說明「神,就是你的神」.意思是與上文45.6節所稱呼的「神」有別。上文所說的「神」就是「你」,地位較低;這裡所說的「神」,既然是「你的神」,地位就較高。這就很明白了,這是指神的兒子基督,和他的天父兩位而說。

2.我們知道,「基督」是希臘文「受膏者」的譯音;希伯文的譯音卻是「彌賽亞」。古時,只有「君王」和「大祭司」這兩種職位是「受膏」的.因為他們在就職禮時,有聖膏油倒在他們頭上,「膏」他們為王、為大祭司。只是舊約的王不能同時做大祭司;而大祭司也不能同時作王.不能一身兼兩職。但主基督「按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為大祭司」,他就可以同時作王,又作大祭司.因為麥基洗德原是至高神的大祭司,又是撒冷王,或稱為平安王、仁義王(來7:2)。所以按靈意來說,主基督才是真真正正的「受膏者」,而且他就職,不是接受普通的聖膏油,而是接受「聖靈恩膏」。他作大祭司,也不是在地上作,而是進入天上的至聖所作(來9:11)。

3.按「七十個七的奧秘」來說,預言指出,過了「六十九個七」,主耶穌就以「受膏君(王)」的身份出現,進入耶路撒冷(但9:25)。可是,他出現之後才五天,就被猶太人釘十字架.這就是經文所說:「受膏者必被剪除」。不過、等到「第七十個七」完了,就是教會歷史和末世大災難都完了,經文就指出、他要被膏為「至聖者」(但9:24),就是被人認識為「神」。

4.所謂「用喜樂油膏你,勝過膏你的同伴」,是指主基督要被膏為王,勝過其他王.因為他要稱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而且,那時以色列要大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地上百物復興、人人享長壽、天下太平、國泰民安.主基督要娶復活被提的教會為新婦,神的一切救贖計畫全然成功,得著大榮耀。

 

45.8 你的衣服、都有沒藥沉香肉桂的香氣.

1.第九樣「美」,是「王的衣服帶有各樣香氣」:意思是、基督的「職位」帶有各種權柄能力。「沒藥、沉香、肉桂的香氣」代表各種各樣的「屬靈能力」,其中以「復活的能力」為主。馬利亞獻真哪噠香膏,主親自解釋說:「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作的。」(太26:12)猶太人將香膏抹在死人身上,目的是為保存屍體不會發臭.以屬靈意義來說,這是指復活而言。

2.保羅說:「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並借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因為我們在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在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這事誰能當得起呢?」(林後2:14)保羅又說:「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林後4:7-11)保羅認為,叫他能夠勝過「四面受敵」、「心裡作難」、「遭逼迫」、「被打倒」等患難的能力.就是「復活的能力」.因為他繼續解釋說:「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他面前。」(林後4:12-14

3.這時,主基督已經復活,永不再死;主又叫一切屬他的聖徒都復活了,並且娶教會為新婦.都因主復活的大能所成就的,這就是主的衣服、帶有各種勝過死權的香氣的意思。所以主作萬王之王,萬主之主,不但是作各國君王之王,同時也是作所有天使的王,連死亡和陰間的權勢,都被他主基督勝過了。

 

象牙宮中有絲絃樂器的聲音、使你歡喜。

1.第十樣「美」,是「王宮喜氣洋溢」:「象牙宮」是所羅門王的宮殿,是古時從未見過如此華美的宮殿,叫那個不惜千里而來的示巴女王,詫異得神不守舍(王上10:5)。作者借用這個最美的所羅門王宮來形容「基督的居所」。在千禧年時代,「基督的居所」怎樣美,我們不知道;但知道《聖經》形容在新天新地裡,「基督的居所」就是「新耶路撒冷聖城」,乃是以「黃金街、碧玉城」來形容,相信也是沒有人可以想像那麼美的意思。因此,經文形容「象牙宮」,其實是以當時世代的人、從未見過那麼美為形容原則。「象牙」也好、「黃金」也好、「碧玉」也好,都只不過是為襯托「宮中的快樂」而已。

2.宮中還有一種快樂,就是「絲絃樂器的聲音」,重點也是在「使王歡喜」。古時的君王,都常常以歌舞和音樂為最高的快樂和享受。《聖經》也形容天上主基督的居所充滿「哈利路亞大讚美」和「彈琴的聲音」(啟14:2, 19:1-6)。所有這些美麗的環境,快樂的聲音,都是在表達基督的救贖全然成功,主基督要得著大榮耀、大讚美。凡有份於主基督救恩者,都能進入這樣的快樂中,與主一同享榮耀。

 

二、稱讚王后七幸福(9-14

45.9 有君王的女兒、在你尊貴婦女之中.王后佩戴俄斐金飾、站在你右邊。

1.從這裡開始,以稱讚王后「七種幸福」為中心。在靈意上,這七種幸福可以預表「外邦教會嫁給基督為新婦所蒙的七種福氣」。

2.第一種福氣:「王后原為外邦公主,現在妝飾整齊,站在王的右邊。」這裡所說:「有君王的女兒、在你尊貴婦女之中」,原文沒有「婦女」二字.其實這句話應該譯為:「在你尊貴的妃嬪中,有許多是各國君王的女兒。」但「王后」一詞,卻是單數的.意思是,「只有最尊貴的王后,佩戴最美的金飾,站在你右邊。」我們要明白,古時的王,如果能征服其他列國,就有「大帝」的稱號.這「大帝」的尊榮非常之高,其尊榮之一、是列國的王都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為「王后」、或「妃嬪」。「王后」與「妃嬪」越多,代表越多國家稱臣。所羅門王雖然未稱為「大帝」,因他在位的時間,從未與列國爭戰過.一切戰跡都是屬於大衛的。列國君王卻因所羅門王的智慧和富厚,而將公主許配給他。那時所羅門的靈性還是非常好,他被聖靈感動,寫成《雅歌》之時,已經「有六十王后八十妃嬪、並有無數的童女。」(歌6:8)後期靈性越來越敗壞之時,王后不知多少,但有「妃七百、都是公主.還有嬪三百。」(王上11:3)所以《聖經》的立場,並非反對所羅門王多妻,而是反對他被這些外邦的妻子引誘離開神,並且為討她們喜悅,在耶路撒冷設立許多偶像,陷以色列人在大罪裡。古時,雖然神的旨意是要人維持「一夫一妻」,但這樣的旨意要到很後期,就是到舊約最後的先知瑪拉基,才清楚啟示出來。先知說:「雖然神有靈的餘力能造多人、他不是單造一人麼?為何只造一人呢?乃是他願人得虔誠的後裔.所以當謹守你們的心、誰也不可以詭詐待幼年所娶的妻。」(瑪2:15)所以我們看見早期的雅各多妻、大衛多妻…….古時的人,多妻是相當普遍的。

3.所羅門王多妻,在靈意代表「基督在列國中,娶得眾教會為妻」.只不過,眾教會都要在基督裡合而為一,正如保羅所說:「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弗1:10)又說:「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從他得名。」(弗3:15)又說:「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西3:11)主耶穌也這樣禱告說:「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約17:20-22

4.猶太人讀這段經文的時候,想也想不到,主基督要以外邦教會為妻,為王后;而他們卻被趕到外邊哀哭切齒(太8:11-12)。主基督看外邦教會非常美麗,所以這裡形容教會有三方面美:

第一、「王后」和其他「妃嬪」都是「外邦尊貴的公主」,意思是說,主所揀選的教會,都是外邦人中最美、最尊貴的人所組成。我們感謝讚美主,主看我們如此尊貴,其實我們被世人看為「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林前4:13)主卻看我們為「世界不配有的人。」(來 11:38)保羅也說:「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1:26-29

第二、「王后」佩戴俄斐金飾,按靈意,這是以「不朽的信心」為妝飾。因為彼得說:「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1:7)「信心」的本意,其實表示「我們本來一無所有,但相信主會賜給我們」。因此,王后戴的俄斐金飾都不是她自己的,而是所羅門王賜給他的。在屬靈的奧秘上,表示「我們信甚麼,就得著甚麼」;我們卻相信天上永存的、不朽的、榮耀的、如同「純金」一樣,代表榮耀尊貴、永存不朽。

第三、王后站在王的右邊,意思是「被立為僅次於主基督的至高位份」。從天使的觀點來說,我們本是「塵土」造的,而且又是曾經頂撞過主的罪人,我們竟然可以蒙恩升為基督的「妻子」,在宇宙萬有中為至高,甚至所有天使都成了「服役之靈」,為我們效力,我們是何等的尊貴?如果天使犯了罪,就永不得超生;但是人犯了罪,主卻為我們忍受刑罰,預備極豐盛的救恩,我們是何等的幸福?從猶太人的觀點來說,外邦人本來都是不潔淨的族類、與豬狗同等,不能與神的聖民相比。就如保羅說:「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受割禮的…….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弗2:11-12)如今,因著猶太人不信,我們外邦人卻有機會蒙恩得救,並且被立為主基督的「王后」,萬有都在我們腳下(弗1:22-23),猶太人反而被棄絕,我們蒙了何等的恩典?

 

45.10 女子阿、你要聽、要想、要側耳而聽.不要紀念你的民、和你的父家.45.11 王就羡慕你的美貌.因為他是你的主.你當敬拜他。

1.第二種福氣:「勉勵王后蒙愛的秘訣,就是對王全人歸屬」。詩人用強調的語氣說:「女子阿!你要聽、要想、要側耳而聽。」原文是「要聽、要看、要伸長耳朵」.意思是要十分留心聽和明白,因為所勉勵的每一句話,都是極其重要的「蒙愛秘訣」。這秘訣就是「忘記你的民,和你的父家」.意思是說,你既然嫁給王為王后,就當全人以王為歸屬、為依靠、為榮耀、為滿足、為快樂…….你已經長大了,應該離開父母,與丈夫聯合、成為一體.所以你的本族、和你的父家,你都要忘記,這樣,王就戀慕你、愛你.因為你全人傾慕他,他才會全人傾慕你。

2.是的,這是神設立婚姻制度的原則,正如《聖經》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2:24)所謂「人要離開父母」,是離開父家的「一體」,與丈夫合成另一個「一體」,而且所合成的這個「一體」,重要過先前那個「一體」,這樣才能建立一個美滿的婚姻。然而,我們看見所羅門所娶的列國公主,並沒有忘記她們的父家,反而將她們父家的偶像帶進以色列國;所羅門王雖然是「智慧王」,也沒有嚴守這原則,竟遷就這些女子,為他們的偶像建造祭壇。《聖經》說:「所羅門王在法老的女兒之外、又寵愛許多外邦女子、就是摩押女子、亞捫女子、以東女子、西頓女子、赫人女子。……所羅門有妃七百、都是公主;還有嬪三百.這些妃嬪誘惑他的心……。所羅門隨從西頓人的女神亞斯他錄、和亞捫人可憎的神米勒公。…為摩押可憎的神基抹、和亞捫人可憎的神摩洛、在耶路撒冷對面的山上建築邱壇。」(王上 11:1-7)結果使全國陷在罪裡,漸漸離棄耶和華他們的神。

3.我們記得摩押女子路得,她雖然是摩押人,按摩西律法所定規的,「亞捫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華的會.他們的子孫雖過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華的會。因為你們出埃及的時候、他們沒有拿食物和水、在路上迎接你們;又因他們雇了米所波大米的毘奪人比珥的兒子巴蘭、來咒詛你們。」(申23:3)可是,路得能例外地被全體以色列人接納,並且成為耶穌基督的祖先之一,成了蒙福的女子.原因就是她對婆婆拿俄米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哪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哪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哪裡死、也葬在哪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得1:16)路得女子之所以蒙愛,是因為她徹底地忘記她的父家。

4.我們跟從主、事奉主的人也應該這樣,要徹底忘記自己的父家.因為主要我們愛他,多過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否則不配作他的門徒(路14:26);主又要求一個想要跟隨他出去傳道的門徒,不要回去埋葬他的父親(路9:59-60).連主自己也是這樣,自從他出來傳道之後,他就稱他母親為「婦人」,並且表示,與她再沒有「相干」(約2:4)。因為摩西的律法有一句這樣的話,說:「利未人…論自己的父母說、我未曾看見、他也不承認弟兄、也不認識自己的兒女.這是因利未人遵行你的話、謹守你的約。」(申33:9)這不是說,神不要我們孝敬父母;乃是說,父母不可以影響我們與主的聯合,像出嫁的女子,父母不可以影響她與丈夫的聯合一樣。

5.「王就羡慕你的美貌」,其中「羡慕」一詞,原文是“avah”,直譯是“YEARN”(想念).英文欽定本有十六次譯為“desire”(欲念),四次譯為“lust”(情欲)。所以這句話應譯為「王就戀慕你的美貌」,暗示願意與她有肉體關係,這是所有王后妃嬪最希望得到的恩竉。以靈意來說,外邦教會蒙主恩竉的最基本條件,就是「忘記一切外邦的風俗、宗教、禮儀、世物、血統、關係、享受、財富……,專心以主基督的一切為自己的滿足」.所以《聖經》說:「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一2:15)又說:「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欲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彼後1:4)人絕對不能事奉兩個主,又愛瑪門,又愛主;如同任何做妻子的,都不能同時事奉兩個丈夫,不然,就成了「淫婦」.為此,《雅各書》就稱那些愛上世界的人為「淫婦」(雅4:4)。

6.《詩篇》的作者指出,他之所以勉勵王后要忘記父家,理由是:「因為他是你的主.你當敬拜他。」我們研究這兩個理由,其含意也是雙關的.

第一、這是古時奴僕對主人應有的態度,見到主人就下拜;古時的婦人都稱自己的丈夫為「主」(彼前3:6)。所以「敬拜」這個字,原文也是「屈身俯伏下拜」的意思,對神對人都是用這個詞。就如雅各和他的妻兒從巴旦亞蘭回來,見到以掃的時候就向他下拜;約瑟的哥哥們到埃及糴糧之時,就向約瑟下拜;大衛得約拿單的恩情和相助,就向他拜了三拜…,都是用這個字。所以,這篇詩的作者勉勵王后,要全然順服自己的丈夫,全心全意歸屬他,如同僕人對主人一樣。

第二、這更是外邦教會對主基督應有的態度,除了稱基督為「主」之外,更是百分之百順服他,將一切主權交給他、歸屬他、敬拜他、承認他配得著自己的一切。這樣,主基督就願意愛上我們,不以我們為奴僕,乃以我們為他的「妻子」,將萬有和他的榮耀,都分享給我們。

 

45.12 推羅的民、〔民原文作女子〕必來送禮.民中的富足人、也必向你求恩。

1.第三種福氣:「外邦人要向王后進貢求恩。」表示人人都羡慕王后的位份.特別提到「推羅的女兒」也來送禮.括弧中說明「民」原文作「女子」,其實「女子」原文是「女兒」(daughters)。這是《聖經》的慣用詞,通常都是用「女兒」來形容一座城的人民.因為古時的觀念認為,城與王的結合,被喻為夫婦的結合;所以城中的人民常被稱為「女兒」。在大衛和所羅門時代,推羅王常派人運來香柏木、松木、金子、石頭、石匠、木匠,為大衛和所羅門建造王宮,和聖殿;又為所羅門王的王后妃嬪建造宮殿。(王上 9:11, 代上14:1

2.「民中的富足人也必向你求恩」,其實原文不是「求恩」,而是「求情面」,因為這裡的「恩」字,原文是“paniym”,直譯是“FACE”.在我們和合本中文《聖經》中譯為「面」有1322次,譯為「前」或「前面」有261次,譯為「臉」有148次,譯為「情面」有32次……,從未有一次譯為「恩」。所以,這句話暗示本國的富足人也來送禮,為求情面,盼望討得王后的好感,日後會有好處。

3.外邦教會蒙恩,被立為主基督的「新婦」,也是這樣.在歷史上,世上許多君王和人民曾經為教會建造大而宏偉的禮拜堂、大量翻譯和印製《聖經》、支持教會的海外宣教事工、由教會主辦許多學校和慈善機構……。到末世時代,連以色列人也向外邦教會求情面,因為在多次的大逼迫中,是外邦人的教會收藏和接待他們、支持他們。就如主耶穌寫信對「非拉鐵非教會」的使者、說:「…那撒但一會的、自稱是猶太人、其實不是猶太人、乃是說謊話的、我要使他們來在你腳前下拜、也使他們知道我是已經愛你了。」(啟3:7-9)這句話本來是借用約瑟的哥哥們來向約瑟下拜的故事來形容,現在主以外邦教會為「小弟兄約瑟」,猶太人為作惡的「哥哥們」,在末後的日子,猶太人要來向外邦教會求情面,求恩典。

 

45.13 王女在宮裡、極其榮華.他的衣服是用金線繡的。45.14 他要穿錦繡的衣服、被引到王前.

1.第四種福氣:「公主被引導晉見王。」「王女」在原文是「王的女兒」,不是王后,所以應該譯為「公主」。上文形容王后站在王的右邊.從這裡開始,作者描寫王的兒女,即使是美麗的公主也被召到宮中;之後又形容王的後代怎樣幸福。這一切,都算為「王后」的幸福,因為都是她為王誕下的兒女和後代。

2.這裡形容王的女兒、就是公主、在王宮裡的生活「極其榮華」(all glorious),但只以她所穿的衣服為例,特別指出是「用金線繡的」.意思是,連衣服也繡上金線,可見其他用品和享受,都是最好的。現在王在喜慶的日子召她出來,她就穿戴著這些榮華的衣服出來見王。這一點使我們想起希律王生日、王后的女兒出來在眾人面前跳舞、使希律王歡喜,希律王就在眾尊貴人面前向她起誓,就是國的一半,也願意賜給她。(太14:6, 6:23)可見古時的君王,通常都會在眾人面前,眩耀自己的妻兒何等美麗可愛。那個亞哈隨魯王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吩咐美麗的王后瓦實提出到宴會中朝見王、好讓王在眾大臣面前眩耀她的美麗.但她不肯出來,結果就被王廢了王后的位份。(斯1:17)所以這裡形容公主穿上錦繡的衣服,被引到王面前,相信王看見,非常高興。

3.按靈意,王的公主也是預表每一個基督徒,在主面前被看為榮為美。主基督要用他的榮耀和恩典,來為我們妝飾打扮,叫我們榮上加榮。古時,「細麻衣」已經是最好質素的衣服;加上「錦繡」,就是在衣服上繡上許多花紋圖案,更是美上加美.何況所繡上的,都是「金線」或以「黃金為飾物鑲在衣服上面」,讓這些美可以「永恆不變」。就如彼得說:「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彼後1:5-7)每一樣,主都看為極其華美。

 

隨從他的陪伴童女、也要被帶到你面前。45.15 他們要歡喜快樂被引導.他們要進入王宮。

1.第五種福氣:「有眾童女陪同晉見。」公主是王后的女兒,這些陪伴的「童女」都是宮女,她們的角色,只為「陪伴」公主,服侍公主,使公主開心而已。當然,只有極其富貴的王族才有這樣的享受,不是一般百姓可以有的。她們也要陪伴公主一同進入王宮,朝見王。

2.按靈意,這些「陪伴的宮女」可以比喻天使,因為「天使…都是服役的靈、奉差遣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的(來1:14)。又可以比喻在最後大災難中才悔改信主的猶太人,他們在教會被提之後,才醒悟耶穌是基督;地上那個統治他們、強逼他們拜他的像的是假基督。於是他們痛哭流淚悔改,將假基督的像拆毀了,激發假基督派大軍前來,攻陷耶路撒冷,殺了以色列全國三分之二的人.只剩下三分之一向耶路撒冷朝東的橄欖山逃跑。這時,主才駕雲從天降臨,拯救他們。但是,在被殺的人中,有一半是信主被殺的、一半是不信被殺的;信主而被殺的可以趕上復活被提,不信主而被殺的,就不能復活被提了。

3.這就是主耶穌所說「十童女」的比喻:主指出,「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其中有五個是愚拙的.五個是聰明的。愚拙的拿著燈、卻不豫備油.聰明的拿著燈、又豫備油在器皿裡。新郎遲延的時候、他們都打盹睡著了。半夜有人喊著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他。那些童女就都起來收拾燈。愚拙的對聰明的說:請分點油給我們.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聰明的回答說:恐怕不彀你我用的.不如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裡去買罷。他們去買的時候、新郎到了.那豫備好了的、同他進去坐席.門就關了。其餘的童女、隨後也來了、說:主阿、主阿、給我們開門。他卻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太25:1-13)比喻中所說的「童女」,就如這詩篇所說「陪伴的宮女」,是指大災難中被留下來沒有被提的猶太人;「新郎」當然是指主耶穌基督;「新婦」是指教會;「新郎在半夜遲延」是指主耶穌已經提取了教會,並且與教會結合成為夫婦;「十童女都睡著了」是指這些猶太人都死了;「聰明的五個另外有器皿預備了油」是指被殺的猶太人中,有一半是信主的,因此有復活的生命,可以復活過來,迎見主面.好像另外有油,可以把熄滅了的燈,重新點著一樣;「愚拙的五個沒有另外預備油」,是指被殺的猶太人中,有一半生前不信,因此沒有復活的生命,不能復活,不能迎見主面。所以,在這篇詩裡,陪同公主進去見王的這些宮女,就是指那些最後才信主,得以趕上復活被提的猶太人。

 

45.16 你的子孫要接續你的列祖.你要立他們在全地作王。

1.第六種福氣:「子孫都被立為分封王。」這裡的「你」,又轉回來指著「王」而說。但是形容的重心、卻是「王的子孫」.指出王有子孫繼承他的位,又有子孫被立為「在全地作(分封)王」,如同古時的大帝,將地分給自己的兒子後裔,讓他們作分封王一樣。這是神應許大衛最大的福氣,所以大衛以非常感激的語氣,向神禱告說:「主耶和華阿!我是誰、我的家算甚麼、你竟使我到這地步呢?主耶和華阿!這在你眼中還看為小、又應許你僕人的家至於久遠!主耶和華阿!這豈是人所常遇的事麼?主耶和華阿!我還有何言可以對你說呢?…你行這大事使僕人知道、是因你所應許的話、也是照你的心意。主耶和華阿、你本為大。照我們耳中聽見沒有可比你的、除你以外再無神。」(撒下7:18-22

2.其實主耶穌才是接續大衛作王的子孫;基督徒才是主基督立為「全地的分封王」。將來,主基督降臨,我們也要與主一同在榮耀中降臨;主作王,我們也與他一同作王,正如主在比喻中對那些忠心,賺了十錠銀子的僕人說:「好、良善的僕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權柄管十座城。」又對賺了五錠銀子的僕人說:「你也可以管五座城。」凡是與主一同受苦的,都與主一同作王。(提後2:11-12)。

 

45.17 我必叫你的名被萬代紀念.所以萬民要永永遠遠稱謝你。

1.第七種福氣:「萬代萬民都要紀念王。」這裡的「我」字,分明是指「神」;「你」字是指「王」,亦即是指「基督」.因為只有神才能叫基督的名被萬代萬民紀念、和被稱謝。這表示,作者寫到這裡,很清楚地得到神的啟示,基督的後裔可以延伸至萬代、甚至永永遠遠。

2.這第七種福氣雖然是指主基督被永遠紀念,但也是王后(教會)的福氣,因為萬代都是她所生的子子孫孫。按事實來說,所羅門王或任何一個人,都不會被紀念直到永永遠遠.因為所羅門和任何人都會敗壞。但基督就不同了,我們今天的人,豈不是真的看到,基督的名一直被萬代的教會紀念、和讚美,直到永遠嗎?《聖經》豈不是清清楚楚的預言,到新天新地,我們進入新耶路撒冷聖城享福的時候,我們還要永永遠遠稱謝他嗎?

3.從以上的分析來看,作者寫這首詩,變成「預言詩」,而且是由所羅門時代預言到末世,甚至到永永遠遠。如果這首詩沒有靈意和預言成份,不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而說,這首詩就毫無意義了。因為所羅門和他的妻子兒女,根本不是這麼偉大;而且,詩詞還稱他為「大能者」、為「神」;又以為他的名「永遠被紀念,被稱讚」,這簡直是褻瀆的話呢!

4.為了回應(第4244篇)被擄詩人的伸冤呼求,神藉(第4550篇)的預言來回應他們,指出以色列人因為不信,所以失去了「王后」的位份,被外邦人奪去了。結果他們要在世界各地漂流,成為歷史最悲慘的難民.等到外邦教會復活被提之後,他們還是留在地上,經歷末世大災難的痛苦。所以(第46篇)預言及末世大災難中的大地震,就是七碗之災的最後一災(啟16:17-21).在這樣的大地震中、耶路撒冷城變成主基督的居所.然後主才降臨作王,又作以色列人的避難所,使全地太平,全人類都尊崇主。(第47篇)接續論及主作王,萬民拍掌歡呼,那時以色列才得復興,高於列邦之上。(第48篇)論及主在耶路撒冷居住作王,列國看見就驚惶逃跑。到了最後兩篇,就是(第4950篇),告訴世人生命贖價極貴,救恩不是出於祭物,乃是神白白的恩賜,只以感謝為祭,就能得著救恩。從以上各篇的編排來看,任何不存偏見的人都會同意,這隱藏的預言訊息,確實是刻劃出「預言末世主再來作王,和救贖以色列人」的大圖畫。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因神的回應湧出了美辭(朱韜樞)

 

第四十五篇導論

  四十五篇是詩篇中一個重要的詩,是神對那些渴慕活在神見證裡的聖徒在前三篇經歷的回應。我們有了前三篇的經歷,神說,「你要我醒起嗎?我早就醒過來了。你要我興起嗎?我做了許多事,你不知道就是了。就連你受羞辱,都是我在建造教會。你覺得我把你丟棄了,但我從來沒有丟棄你。」

  這時候詩人有一種回應,這個回應滿了神聖的啟示和描述。他現在懂了,原來以前他所說的,都是在宗教情操裡的胡言亂語。原來我的神,這麼好啊!他在前三篇描述他們受羞辱的情形,但他在四十五篇卻見證他們在基督裡的苦難都不是徒然的。詩人在四十二篇說到,他領眾人到神的殿中守節,四十五篇卻神宣告我們都是被神所膏的同伴。你願意作一個守節的人,還是願意一個被神所膏的同伴?或許你是想守節,神卻要我們作祂的同夥。

  在四十三篇他渴慕到最喜樂的神那裡,在四十五篇,主卻帶他主觀的經歷神是王,是比世人更美的一位,是大能者,是神,也是主。在四十四篇,詩人因受羞辱的經歷發出嘆息,主在四十五篇的回應是,唯有藉著這一切的經歷,才能在他們身上產生金線繡的衣服和錦繡的衣服。

  你不要以為自己是受折磨,其實主在縫美衣;不要以為自己真倒霉,其實是主把金線繡成衣服,給你穿在身上。

  因此詩人在這首詩裡湧出了美辭。他說到我們的神,祂是王,比世人更美的一位,是大能者,是神,也是主。神對祂捨命所救贖的教會,就是王后,是滿了羨慕的。我們不要覺得教會軟弱,不要覺得教會失敗,因為神對王后是滿了羨慕。你要知道,沒有一個得勝的教會不經過敗落的,在敗落裡她會再復興的。詩人就告訴我們,教會是不失敗的,如果你看見教會有失敗,也不是真實的;神對祂所救贖的教會,是滿了羨慕的。

  詩人說到當王祝福祂的聖民,在地方教會中生活的聖徒的時候,祂在祂神聖的屬性裡,是滿帶著人性美德的。他說,「你的嘴唇滿溢恩典」;祂也是爭戰的一位,「腰間佩刀,大有榮耀和威嚴。為真理、謙卑(或溫柔)、公義,赫然坐車前往,無不得勝。」你以為神的民都分散在各地,你以為自己成為笑談,以為自己受羞辱,但是神告訴我們,祂是在復活裡,在升天的實際裡,赫然坐車前往得勝的一位。

  主是復活升天的一位,祂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國權是正直的,祂也是藉著祂的死與復活,來得著一處處地方教會。我們在一處處象牙宮,也就是一處處地方教會中,在基督的死與復活裡,對祂發出頌讚的聲音。我們在教會裡,是君王的女兒,和祂有生命的關係;我們是尊貴的婦女,我們有了神聖的所是。主在這裡的確願意得著滿有祂神聖所是的教會,就是配戴俄斐金飾的王后。

  詩人提醒我們,當我們不再記念我們和舊造的關係,我們的民和我們的父家,王就羨慕我們的美貌。

  你知道為什麼你這樣醜陋,因為你世界愛太多了。你如果沒有你的民,沒有你的父家,把你以往舊造的關係通通隔絕了,神就說,哎啊,我看你真美!

  這時,世上的一切都為教會所用,神一切的工作也在教會眾聖徒中間。所以神聖的工作是極其榮華的。神的所是成了他們的構成,就是金線繡的衣服;祂在教會中的顯明也是多方多面,多采多姿的,就是錦繡的衣服。金線繡的衣服,是神的屬性在我們身上的構成;錦繡的衣服,是神在我們身上所得著的彰顯。這個彰顯不是一位弟兄,乃是許多的弟兄一同把神彰顯出來,並且歡喜快樂的被引到王宮。這是何等美麗的一幅圖畫!所以詩人的結語是,萬民要永遠稱讚你。

第四十五篇經文

  現在我們就來看這一首詩。這是可拉後裔的訓誨詩,又是愛慕歌。所以我們所有對神高超的描述,都必須是在愛裡的。沒有愛,就沒有這樣的描述。這首詩調用百合花,表明有一班的人,當他們唱這首歌的時候,他們是過純潔、單一、信靠神的生活。

  開頭說,「我心裡湧出美辭;我論到我為王做的事,我的舌頭是快手筆。(1)。這裡有兩個讀法,一個讀法是王有一個作品,我來論到它。還有一種讀法是,這個作品是我的,但是講的是王。這裡和合版翻得不錯,「我論到我為王做的事」,因為王為我做了這麼多的事,我就來講述王的事。

  就好像一個好的姊妹替丈夫做飯,替丈夫治理家,替丈夫帶孩子,所以這個丈夫,就喜歡來論到妻子的美德。妻子也說到她的丈夫,在外面是剛強有能,在家裡是溫柔和藹。因為你的丈夫這麼好,你就論到你的丈夫。這一節,就是說出主在我身上做了這麼多,我現在要來講講祂到底有多好。

  詩人說,「我的心裡湧出美辭」,我現在要講到主為我做了多少,「我的舌頭是快手筆」,我是滿了靈感的啊。聖經講到舌頭,最好的大概就是這一節。因為聖經裡講舌頭常常都是消極的,但是這裡的舌頭是積極的。這個人是個滿了靈感的人,他對基督的認知,他對基督的享受,他對基督的經歷,他對基督的支取,他對基督的信靠,他對基督的倚賴,他在基督裡所得著的豐盛,都是太豐富了。所以他為主說起話來是快手筆,立刻就可以把許多的豐富說出來。 所以你要注意,你的舌頭若是說長道短,講主耶穌就講不出來了。

  詩人要論到他的王為他所做的事。第一個,他說,神啊,你是我的王,你這個王是最美的一位「你比世人更美,你的嘴唇滿有恩惠,所以神賜福給你,直到永遠。」(詩四五2)「滿有」恢復版翻作「滿溢」,換句話說,我不是故意來說什麼,我的所是就是恩惠的構成,所以就有一個恩惠的流出。

  祂不僅是王、是最美的一位,不僅滿有恩惠,同時祂是大能者,「腰間配刀,大有榮耀和威嚴。」(3)為了什麼?為了真理,為了謙卑。

  「為真理、謙卑、公義赫然坐車前往」(詩四五4)「謙卑」可以譯作溫和或溫柔,帶著俯就的意思。譬如你看見一個十八歲的小女孩,很溫柔可愛,可是你見她的時候,遠不可及,倒是那些老媽媽,因為帶了好幾個孩子,懂得怎麼和人相處,她的溫柔中滿了俯就。

  祂的所是是真理,祂的運作是謙和,祂在祂所是裡運作的結果是公義。我在復活裡坐車前往,升上了高天,擄掠了仇敵,然後我就帶著一系列,曾經在撒但的權下,又被我俘擄回來的,把他們成為恩賜,賜給教會。這就是這裡說的「赫然坐車前往。」

  你說主啊,你是誰?他說我是真理,但我也是謙和的。我所有所做的都是在公義裡,也產生公義,所以我赫然坐車前往。我是尊榮的、威嚴的、偉大的、超越的,但又是滿帶著謙和的。我要得勝的來征服一切,我的右手必顯明可畏的事。

  第五節,「你的箭銳利,射中王敵之心;眾民仆倒在你以下。」所以第六節說,「神啊,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神之所以作神,是因為有這樣一位王。若是沒有這樣一位王,神就不能作神。

  如果沒有前面這一個王,就沒有後面這個神;是這個王這樣的來作王。怎麼作王?祂是美的,是嘴唇滿溢出恩惠的,是大能者。然後,祂是為著真理、謙和、公義,赫然坐車前往,無不得勝。然後,祂是射中王敵之心的。這樣一位得勝的王,就帶進了神的神權,神就顯出祂是神了。

  第一個,「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詩四五6)記不記得前面他說,我流離失所,別人看我成為笑談。但這時候他說,神啊,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你國的權杖是正直的權杖,你喜愛公義,恨惡邪惡,所以神,就用歡樂的油膏你,勝過膏你的同伴。這些都記在希伯來書裡。他說,第一個,神是有寶座的,第二個,「你的國權是正直的。」(6)神是掌權的,而且祂掌權的權杖,是正直的權杖。第三個,「你喜愛公義,恨惡罪惡;」(7)在神的所是裡,祂是愛公義的。第四個,「所以神 ── 就是你的神 ── 用喜樂油膏你」(7)祂是在歡樂的油裡的。

  提到神的時候,你要有一個很好的聯想。你不要一講到神,就是高高在天,深不可測,叫人嚇死了。第一個,神是有寶座的,祂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所以我裡面有說不出的安然。第二個,神是掌權的,所以基督徒沒有倒楣的。第三個,祂是公義的。第四個,是喜樂的油。所以當祂來管理的時候,祂是用歡樂的油。

  一面來說這個油是靈,另外一面來說,在這個油裡有全然的拯救。人在「歡樂的油」裡碰見神的時候,就讓人碰見油;碰見油的時候,你就碰見了喜樂。前面幾篇說,我的心啊,你為什麼憂悶?應當仰望神!這都是一個好的信主的人,在宗教裡的呼喊。但是一個人真碰見主了就講,哇!喜樂的油。神是碰不得的,什麼時候你碰見神了,喜樂就出來了。在這個喜樂的油裡,有基督的所是、有基督的死、有基督的復活、有基督的升天、有基督的得榮、有神所成就的一切。所以這個油在我們身上,就成為喜樂的油。

  第五個,「勝過膏你的同伴」(詩四五7)。這個油不僅膏主,也膏了祂的同夥、祂的同伴。你能不能講這句話,喔主啊,你的所是就是油;膏你的油就是膏我的油;你所經歷的,也是我可以經歷的;你所是的也要構成為我所是的;所以這個時候,你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樂。

  第六個,「你的衣服有沒藥、沈香、肉桂的香氣,」(詩四五8)這都是那個油的實化的描述。衣服就是一個人所是的顯出。你穿什麼樣的衣服,就給人感覺,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所是的顯出滿了神,又滿了人的美德,所以你的所是,有沒藥、沈香、桂皮的香氣。在你這裡有十字架的死,有受苦,也有復活,這香氣都從你的所是裡流露出來了。你若是有這樣的活出,無論你到哪兒去,你的所是都叫人有一種說不出的稱羨。

  不僅這樣,「象牙宮中有絲絃樂器的聲音,使你快樂。」(詩四五8)你也是在一處處地方教會中作王的一位。象牙,一面來說是光潔明亮堅韌,另一面,象牙是骨頭的一種。骨頭在聖經裡預表生命。所以這裡說,一處一處的地方教會,都要成為一個一個的宮。宮裡面的實際,乃是神聖的生命,就是象牙。每一個地方教會,要以神聖的生命,作她的支柱。所以象牙宮中,有絲絃樂器的聲音。這個時候,不再是我的心為何憂悶,為何煩躁。現在,在地方教會中,滿了唱詩讚美的聲音。我們要學這一個,無論地方教會外面看起來怎麼樣,你都要知道這是個象牙宮,這裡有絲弦樂器的聲音使你快樂。

  不僅這樣,下面接著說,當你在這裡作王掌權的時候,他是「有君王的女兒,在你尊貴的婦女之中」(詩四五9)。「君王的女兒」是多數的,我們就是君王的眾女兒。

  前面說到,「唉喲!我們被趕散,在列邦給人嗤笑了!」神說,你講完了沒有?你繼續講,「我們給人藐視到極處啊!」神說,你到底講完沒有啊?你終於說,我的禱告到此完畢。

  神就說,你是君王的女兒,你是有神聖的生命,你是君尊的一位!所以是「有君王的女兒在你尊貴的婦女之中」。你有王的生命,你和神有生命的關係,你是在尊貴婦女之中的。

  接著,「王后佩戴俄斐金飾,站在你右邊」(詩四五9)。君王的女兒有一大堆,王后只有一個。但是你知不知道,一大堆君王的女兒,就構成了王后。

  沒有一個聖徒敢能講,「我是王后」。比如今天的聚會裡,我幾乎是最年長的,可能只有幾位弟兄比我年長。如果我說,「我聖經讀得最多,最老練,所以我是王后,你們都是君王的女兒。」你們就要回答說,「朱弟兄啊,你知不知道,沒有一個基督徒可以成為王后!沒有一個主的僕人,沒有一個神所興起的使徒,可以成為王后。無論他多尊高,都只是君王的女兒,只有教會才是王后!」再得勝的基督徒,再有職事的基督徒,也不過是一個君王的女兒!大家都是一同在神聖的生命裡來構成教會這個王后。

  教會現在佩戴俄斐金飾,站在你的右邊。現在你和教會、教會和你,真是在一起了。教會裡滿了君王的女兒,滿了在神聖生命裡豐盛的人,滿了享受神作一切的人。他們要佩戴俄斐金飾。

  俄斐原來是滿有果實肥美富裕盛產金子的地方。金子是豐富的,說出一個得勝的教會 ── 王后那神聖的屬性,是藉著享基督測不透的豐富而有的。所以「俄斐」就是豐富產金的地方,預表基督測不透的豐富。

  教會太好了。今天幾個弟兄起來為主說話,多多少少有一點「王后佩戴俄斐金飾」的豐富。他們一個個看起來也沒有多了不起,但是,他們一個個都是君王的女兒。當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就展現出王后的超越和豐美。教會滿了基督那測不透豐富的享受,基督構成在他們身上,他們站在神的旁邊。

  十節說,「女子啊,你要聽,要看,要側耳而聽;要忘記你的民,和你的父家;」王后就是這裡說的女子。也就是說,教會啊,你要聽,要看,要側耳而聽。你要注意啊,千萬不要回到你的民和你的父家。

  「民」和「父家」在一般來說,是指積極的東西。「要忘記你的民,和你的父家;」換句話說,就是你你可不可以再讓基督來掌權一次?你可不可以再有一個全新的基督?你可不可以在這一個時段裡,再有一個全新的跟隨?你要把你老舊的都放掉;無論是屬世的,或者是屬靈的,你都要把它放掉。

  比如我喜歡說,「我們以前傳福音哪,三天有上千人得救,受浸差不多有八百人!」主就回答說,你若忘記你的民和你的父家,我就「羨慕你的美貌」,你若天天講故事,我就討厭你的老舊。

  但是,人喜歡活在老舊裡,什麼時候開特會,什麼時候誰講什麼,什麼時候聽見什麼,什麼時候得著什麼,這些都是可寶的。沒有以往,那裡有今天?但是主要說,「你可不可以忘記你的民,和你的父家,單單有我呢?你單單有我的時候,我就羨慕你的美貌啊!你怎麼老喜歡講故事,一九五三年,怎麼得救,一九五四年,怎麼愛主,一九五五、五六年,怎麼參加李弟兄的訓練啊,一九五七年,怎麼成為家負責,一九五八年,怎麼到一個小教會去開展……什麼時候你可以忘記你的民和你的父家啊!」

  你知道我們有什麼難處嗎?我們永遠不忘記。主就說,你要忘記你的民和你的父家,我就羨慕你的美貌。你想:主啊,你以前如何與我們同在,你使我們得勝啊!主說,你要忘記你的民和你的父家!你又想:主啊,以前你怎麼祝福我們哪!主說,你忘記好不好?你若忘記你的民和你的父家,把你所有舊造裡的關係完全除去,我就羨慕你的美貌。

  弟兄姊妹,你有沒有一個新的基督?你有沒有新的主?你有沒有一些新的得著?你有沒有新的看見?主對你有沒有新的說話?主向你有沒有新的顯現和啟示?主在你的身上有沒有產生新的帶領?你身上有沒有新的託付?有沒有新的爭戰?如果有,我就羨慕你的美貌。

  主說,你若天天想著「我的民,我的父家」,你就老了,醜了,即使像我這樣一位老弟兄,也要忘記我的民和我的父家,忘記到什麼地方開特會,忘記如何供應人,忘記全體如何流淚……。當我把這些都忘了,主就會說,你好美啊,雖然你已經七十歲了,你還是好美啊,因為你是全新的!

  這裡說,你要忘記你的民和你的父家,我就羨慕你的美貌。你有沒有注意,他現在又進步了。先前是說「論到王」,然後說到「神,就是你的神」,現在說「他是你的主」。

  十一節說,「他是你的主,你當敬拜祂。」十二節又說,「推羅的女子必帶著禮物而來;」推羅的原文是「岩石」。消極方面,叫人在困境中受限制;積極方面,叫人成為有力且銳利。

  推羅也表徵「繁華的世界,以及在這世界中產生各種有技巧的人」。繁華的世界叫你了不起,繁華的世界也叫你很痛苦;叫你艱苦,又叫你得榮;這就是繁華的世界。推羅是滿了技巧的,所以聖經中有推羅的巧匠,換句話說,有技巧的人都是世界培養出來的。

  比如說,今天有五位弟兄在這裡為主說話,有一位弟兄的推理很強,這就是推羅培養出來的。他一定讀過很多書,作過很多研討,所以他得著了幾個字立刻就產生靈感。推羅人是繁華世界的人,推羅的巧匠是帶著禮物來的。今天這個弟兄曾經是推羅的巧匠,現在帶著恩賜來祝福神的教會了。

  接著,「民中富足的人,必向你求恩。」(詩四五12)你不是看教會太可憐、太淒涼、太荒涼。但是這裡卻說,民中富足的人要到這裡來求恩典了。

  然後十三節說,「王女在宮裡,極其榮華;」王女就是王后,在宮中就是在一處處的地方教會裡極其的華美。為什麼她極其華美呢?因為教會的衣服是用金線繡的。「繡」在恢復本裡譯作「交織」。王女是單數,王女就是王后,王女的衣服是用金線交織,表明一處處得勝教會的見證。這是聖靈在神聖的生命裡,在聖徒身上多方多面、錯綜複雜、多采多姿工作的結果。

  王女為什麼在身上有金線交織的衣服呢?金就是神性,神性被構成到身上,產生不同深度的色彩;同一條線,交織出不同的色彩,為什麼?因為神的神聖屬性的各面,藉著聖靈的工作做到你的身上來了。

  親愛的弟兄,我們不怕人少,我們不怕淒涼,我們只怕在教會中,找不著金線的交織!大家都這麼天然,大家都這麼肉體,大家都住在老舊的我裡。神說,我不要這樣的教會!

  「王女在宮中,極其榮華;她的衣服是用金線交織成的。她要穿刺繡的衣服,被引到王前;隨從她的陪伴童女,也要被帶到你面前。」(詩四五1314)你要注意,這一個王后,是聯於這些童女的。她不僅就著裡面看是金的,就著外面看她還穿著另外一件錦繡的衣服,這是織出來的衣服。

  這裡,「錦繡的衣服」在恢復本裡譯作「刺繡的衣服」,可能是指王后外面所穿的衣服。她裡面是金的衣服,外面所穿的是錦繡的衣服,表明得勝的教會的見證,是藉著聖靈在一位位得勝的聖徒身上多方多面、變化模成的工作,所產生不同的職分交織而成的。

  這個王后就是教會。教會穿了一件錦繡的衣服,也因為是錦繡的衣服,各種的圖形都可以有,各種的色彩都可以有,表示教會的見證彰顯出來的時候,不是「一個」,乃是「一群」。在一個得勝的教會裡,主得著了許許多多不同的人。

  「隨從他的陪伴童女」,說出不僅教會這麼好,教會中有許多的童女,也都被帶到他的面前。「陪伴」(reah)這個字,聯於雅歌一章九節的 rayah,是愛侶的意思,說出陪伴的童女是一班與主有親密關係的聖徒。王女是得勝的教會,陪伴的童女構成得勝的教會。

  就著教會的所是來說,完全是金的;就著教會的顯出來說,又是許許多多愛主的童女,在不同的職分裡,把這位豐富的基督彰顯出來。

  「她們要喜樂歡欣的被引導;她們要進入王宮。」(詩四五15)也就是說,她們要被帶進教會生活裡。然後,藉著教會生活,「你的子孫要接續你的列祖;你要立他們在全地作首領。我必叫你的名被萬代記念;所以眾民要永永遠遠讚美你。」主啊,謝謝你,你在我們身上做了這麼多,你在教會裡做了這麼多,所以教會也滿了讚美!(韜)

――朱韜樞《詩篇中的教會生活(卷二)

 

 

彌賽亞詩篇(衛恩禮)

 

詩篇第四十五篇

可拉後裔的訓誨詩,又是愛慕歌,交與伶長,調用百合花。

1,我心裏湧出美辭,我論到我為王作的事,我的舌頭是快手筆。

2.你比世人更美,在你嘴裏滿有恩惠,所以神賜福給你,直到永遠。

3.大能者阿,願你腰間佩刀,大有榮耀和威嚴。

4.為真理、謙卑、公義、赫然坐車前往,無不得勝,你的右手必顯明可畏的事。

5.你的箭鋒快,射中王敵之心,萬民僕倒在你以下。

6.神阿,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你的國權是正直的。

7.你喜愛公義,恨惡罪惡,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樂油膏你,勝過膏你的同伴。

8.你的衣服都有沒約沉香肉桂的香氣,象牙宮中有絲絃樂器的聲音,使你歡喜。

9.有君王的女兒,在你尊貴婦女之中,王后佩戴俄斐金飾,站在你右邊。

10.女子阿,你要聽、要想、要側耳而聽,不要紀念你的民和你的父家。

11.王就羡慕你的美貌,因為他是你的主,你當敬拜他。

12. 推羅的民必來送禮,民中的富足人,也必向你求恩。

13.王女在宮裏,極其榮華,他的衣服是用金錢繡的。

14.他要穿錦繡的衣服,被引到王前,隨從他的陪伴童女,也要被帶到你面前。

15. 他們要歡喜快樂被引導,他們要進入王宮。

16. 你的子孫要接續你的列祖,你要立他們在全地作王。

17.我必叫你的名被萬代紀念,所以萬民要永永遠遠稱謝你。

 

詩篇第四十五篇:作新郎作王的主

    詩篇第四十五篇排行第七,是彌賽亞詩篇的中心和高峰。詩篇第一卷書共有六篇彌賽亞詩篇,闡明基督的:道成肉身、受試探、被出賣、被釘十架、復活和千禧年的榮耀。詩篇第四十五篇告訴我們王的婚娶和後來的榮耀。

    交與冷長——聖樂的指揮,聖經提到三個人:亞薩。希幔和以探。詩篇共有五十五篇是交與冷長的。至終,基督也要成為她百姓的伶長。

    調用百合花——四篇詩篇皆用此調,都在春季或逾越節時撰寫的。寒冬已過,大地充滿春夏的氣色。

    可拉後裔——利未家的樂團,他們都是神恩典的見證人(民十六;代上六:3133)。十一篇詩篇,共分兩組,以此為題。

    訓誨詩——教訓,指示。這題目把本篇與末日相提並論(看但十二:10)。智慧人(Maskilim)必明白。

    愛慕歌——希伯來文是眾數。嘉爾(Kay)稱它為“秀美”或“蒙愛者”(Yedidoth)。詩篇第八十四篇一節把它譯作“可愛”,特指蒙神所愛的人(申卅三:12)。摩弗(Moffat)稱它為“愛歌”,恩爾(Young)稱它為“蒙愛者之歌”,七十士譯本和拉丁文聖經稱它為“良人之歌”。

 

主題和教訓

詩篇第四十五篇被用作形容當時的一些事蹟,加所羅門與法老女兒的婚娶。但帕羅尼(Perowne)曾在注釋中說:“這裏有一位比所羅門更大的。”司布真評論說:“在這篇,有些人只看見所羅門,他們是近視的;有些人看見所羅門和基督,他們是倒視的;屬靈眼睛了亮的人,只看見即穌。”

希伯來書第一章八、九節立定了彌賽亞的解釋。希伯來書引用本篇第六和七節,喻指基督,推翻其他詮釋。我們在本篇看見君王和他的新婦,戰勝仇敵,統管列國。

    詩篇第九十一篇中說基督是先知,詩篇第一百一十篇他是祭司,詩篇第四十五篇他是君王。從世事的演變,我們可知詩篇的預意快將實現,個中的教訓不只屬靈,也是很實際的。

    被提、基督台前、羔羊婚筵、末日的啟示和君王的統治都是預言計畫,當新郎呼喊,這些預言便逐一實現。

    本篇預言婚筵後,基督要作王(啟十九)。世人不要他作王,悖逆他(詩二)。他要拿著劍和杖出來。

    本篇共分兩個重要部分,此外,還加上簡要的序言和總結。

    1)序言(l節)。

    2)作新郎作王的主四方面的榮耀(28節)。

    3)新婦四方面的美麗(915節)。

    4)總結(1617節),新郎兩方面的福氣。

                  1)序言(1節)

    一節經文已經足夠,但作者用四種比喻說明他的感受:他的心如湧溢的泉水,他的嘴如演說家,他的題目是詩人的樂章,他的舌頭如文士的快手筆。他使用各項纔能,頌揚王的榮耀。

    2)作新郎作王的主四方面的榮曜(28節)

    他德性的榮耀——兩方面:你比世人更美,在你嘴裏滿有恩惠——他的本身和他的事奉。他本身如何?他所說的怎樣?原文“更美”是一個新字,在希伯來文裏並沒有可比較的。有些人說:“美麗的,美麗的!”更美的啊!若把他與世人相比,他是預表的真體,是完全的人、人子。以諾、約瑟、大衛都有虧欠,然而無論在肉身上或德性上,他都是完全的典範。

    每一國家,每個年代,都具有其代表性的人物,如摩西、尼布甲尼撒、亞歷山大、該撒亞古土督、蘇格拉底。拿破崙、俾斯麥、沙土比亞、華盛頓等。他們都是國家的天才,如以色列、巴比倫、希臘、羅馬、法國、德國、英國、美國等。但主不在他們當中,他是超越時間的神人。他比世人更美,嘴裏滿有恩言;值得我們仰望,值得我們聆聽!

      “在你嘴裏滿有恩惠。”我們首先看見器皿,跟著是內裏所藏的。只選錄他一生和傳道中的一個片段為例:“眾人都稱讚他,並希奇地口中所出的恩言。”(路四:22)他德性上的榮耀完美無瑕,包含溫柔和義憤、恩典和真理。我們常偏激極端,但他的德性完全平衡、滿有智慧、全然純潔。他剛中有柔和,如雀鳥的一雙翅膀。摩西是全地最謙和的人,但他曾說急躁的話。基督卻彰顥完美的恩典:禮貌、關懷、同情、慈愛。有人說恩典一詞是我們言語中最美麗的。詩篇只用過兩次,一次是他嘴裏有恩惠,另一次在詩篇第八十四篇,他把恩惠賜給作客旅的(11節)。

    他職任上的榮耀——四方面:他的刀、杖、寶座和膏油。首先他是人,存著德性的榮耀;跟著他是王,彰顯職任的榮耀。在這段,他公開傳道的恩惠,換來了腰間佩刀。他得著國度,不是靠福音滲透的能力,乃靠刀劍。在他末日的啟示並他顯現的大日,敵基督和陰間的權勢一同聚集,敵檔他,如詩篇第二篇一至三節所述。撒迦利亞書第十四章和啟示錄第十九章描繪預言中的爭戰。

    他的杖象徵管治的權柄和大能,這杖本是牧羊人的杖,向他的仇敵卻變成鐵杖;但向他的百姓乃是金杖。神用喜樂油膏他,勝過膏他的同伴。大衛三次被膏作王:第一次在他父親耶西的家;第二次是掃羅死後,他在君尊的猶大支派中被膏;第三次是在希伯侖,在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上。我們的主在地上時,曾兩次被膏抹,一次是他公開傳道初期(路七:38),第二次是傳道的末期(約十二:3)。被喜樂油膏指到他被聖靈膏抹(路四:18)。但第七節的“同伴”是誰?曾有人認為他們是其他坐大衛寶座的人,他們當中有些行善,有些卻行惡,但他們都是人,只有主是神。

    他神性的榮耀(6節)——“神阿,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論到王的神性,這節一目了然。無怪有人攻擊!新派和ASR本譯作:“你神性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但希伯來書的作者說:“論到子卻說:神阿,你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舊約和新約都把這段經文喻指基督。新派說:“昔日的人把他們的王當作神。”羅馬天主教是這樣,但以色列人永不是。在經文中刪掉神,把寶座喻為神聖,誠然羞辱基督。希伯來書第一章八節否定一切妄斷。

    作作中保的榮耀(89節)——三件值得注意的事:

    離開象牙官(8節)——道成肉身。象牙官是華麗堂皇的。亞哈王在撒瑪利亞擁有一座象牙王官(王上廿二:39)。象牙是在地上最龐大、最高貴的動物死後纔能獲得的。象牙宮顯示我們的主離開天上的榮華,屈尊降生在伯利恒。

    許多詩集都有巴羅郭(Henry Barraclouyh)的詩:“離開象牙宮”。標題下面印有以下的字句:“卓文(J.Wilbur Chapman)講解詩篇第四十五篇八節,形容基督離開天上的象牙官,為要救贖世人。他身穿的衣服,充滿沒藥的美麗、沉香的苦澀和肉桂的醫治能力。其中的香氣更表示他的同在。”

    你的衣服都有沒藥、沉香、肉桂的香氣(8節)——第八節記載他離開象牙官,有絲絃樂器的聲音;但第十五節卻說,他要歡喜快樂被引導,進入王官。怎能如此?他的衣服解明一切。

    他降生時,博士獻上黃金、乳香和沒藥,他的降生甚至他的一生都充滿香氣。當他被埋葬時,尼哥底母用一百斤的沒藥沉香,薰他聖潔的身體。他的死、埋葬和復活都滿有香氣。故此,他君尊的袍子也充滿香氣。

    在他右邊——王后,這是他十字架所成就的。王后的出現是全篇承先啟後之處。

    總結:當描述作新郎作主的主時,我們看見他是人——德性的榮耀;他是王——職任的榮耀;他是神——神性的榮耀;他是新郎——中保的榮耀。我們得見他本身的榮美、他治理的公平、他寶座的永恆、他內心的欣悅。這一切叫我們想起一句詩歌:“寶座之上的救主,眉宇間顯出君尊善良。”

        3)新婦四方面的美麗(915節)

    她的名字:王后(9節)。希伯來文是Shegal,不是一般用的MalkahGebireh。“這是王后空有和最尊貴的稱謂。”迦勒底或波斯國的王后被稱作Shegal(但五:23;尼二:6)。似乎經文中的王后是一個外邦女子,比較約瑟和波阿斯及他們外邦的妻子。詩篇中的新婦常被喻作以色列,她將在千禧年得蒙彌賽亞的赦免,並恢復與彌賽亞的關係。然而,在第九節裏的“王后”,和在啟示錄第十九至廿二章裏,預言羔羊的婚筵和千禧年後在榮耀裏顯現;這說法並非不可,卻難令人悅服。以色列作為地上的選民,在全地的中心耶路撒冷,與彌賽亞享有特別和親切的關係。但教會是新婦,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在從神那裏而來的新耶路撒冷,與基督一同作王。在千禧年的時候,以色列和教會均享有榮耀的前景。我們若能明察此理,便消除許多困難了。

    她的侍從:君王的女兒(9節)和推羅的女子(12節)必來送禮,她們是尊貴的婦女和婢女。推羅是商業繁盛之都,這裏,她不是來討債,乃是要送禮給新婦。富足的人不再自傲自尊,卻謙卑求恩。誠然世界都改變了!陪伴的童女(14節)大概是象徵外邦列國,藉著以色列傳福音,他們得享千禧年的福氣。

    她的衣服:王女的衣服錦繡榮華!內在的美麗最為重要。她的衣服是:

    俄斐金——(9節)她的地位、禮服、得算為義。

      耶穌,你的血和公義,

      是我美麗、榮耀衣裳,

      如此衣飾,行走世途,

      抬頭仰望,喜樂前路。

    金線(13節)——斧子和熱能的成果,受苦的鍛練。

    錦繡的衣服(14節)——生命事奉的編織,一針一線,成為聖徒的義(啟十九:8)。

    她的態度:新婦接受四樣囑咐(1011節):“不要紀念你的民和你的父家。”——亞當和他的後裔,舊生命及其習慣!比較路得和摩押。“王就羡慕你的美貌。”——相交,她的美容單為他預備。“因為他是你的主。”——完全順服他的話和旨意。“你當敬拜他。”——委身的生命。

    她要聽、思想、側耳、忘記。她要舍己、作抉擇、全心效忠、永不回頭(太十:37)。

    婚禮的進行(1415節)

      “絲絃樂器的聲音使你歡喜。”讚美歌頌的樂聲歡迎君王的蒞臨。跟著,作新婦的王后和陪伴的童女被引導,進入王宮(15節)。然後是囑咐作新郎作王的主(1617節),三個代名詞都是論作丈夫的:你的列祖、你的子孫、你的名。

    你的列祖——猶太人,昔日的長者。

    你的子孫——教會(來二:13;賽五十三:10),它必看見自己的後裔,並要立他們作全地的王,在國度中治理。

    你的名——最後,永遠的稱頌是與他的名相連的。因此,本篇以祝福作結,這祝福也連於他的名字。

        有一聖名,我最樂聞,

        欣願傳其榮尊,

        全地惟有此名最美,

        直如悅耳韶音。

    婚禮完結,神聖的祝福開始,王族永遠長存,永在的王得著高升。“他必有後裔事奉他。”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十節應驗了:“他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他屬靈的後裔使他屬地的祖先黯然失色。他們要得著尊貴、權柄和榮耀。“我必叫你的名被萬代紀念,所以萬民要永永遠遠稱謝你。”

── 衛恩禮《彌賽亞詩篇》

 

 

美哉主耶穌(四五1~17)(臺北靈糧堂)

 

這是在國王大喜的日子讚美他的一首君王詩。這位王戰勝了列邦(35),諸國崇敬(912),又蒙神特別恩待。他既是大衛的子孫,所以成了基督的預表。猶太人被擄歸回後,此詩正式應用在將要坐大衛永遠寶座的基督身上(來一89),並納入「彌賽亞詩篇」中。

詩人預先看見了將來的美境,他以婚禮來形容主耶穌得國降臨,教會─新婦裝飾整齊。對這位婚禮中新郎的描寫是那麼的深刻,「你比世人更美」原文卻不是這麼輕描淡寫的,希伯來文的原意是說「你是美麗美麗的」,被殺羔羊的美麗如何能輕描淡寫的帶過呢?詩人用最好的字來形容,並且還要加倍的用。主耶穌在肉身顯現時,雖無佳形美容使我們愛慕祂,甚至當時的猶太人眼中祂近乎五十歲。然而對我們而言,有首詩歌卻是使我們深深的受感動:

「美哉主耶穌,統治萬眾群生,

世人之子,神明化身。

主我所景仰,主我所崇尊。

主是我靈,榮耀歡欣。」

原來,我們是從心認識主耶穌,就如詩人在此說「我心湧出美辭」,詩人所看見的是這位大能者大有榮耀和威嚴,看到祂的寶座是永遠的,看到祂的國權是正直的。祂的能力、威嚴、權能、正直、公義;這是詩人所看見的、頌揚的,在變像山上門徒所看見的。在今天,聖靈卻將主耶穌的美麗啟示在我們的心,使我們默想主耶穌時,心中就滿了甘甜,我們不再是看見了無佳形美容的人子,我們所見的卻是在羔羊婚筵上的新郎,令我心稱羨,我口傳揚。

默想

默想主耶穌的能力、威嚴、權能、正直、公義。

回應

主啊!願我心中常向你湧出美辭,能向你表達對你的崇敬及愛戴。

 

 

敬迎我君王(四十五篇117)(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可能是一篇詩人為所羅門王成婚所作之詩,新娘有可能是外國人(1011)。就本詩歌的題材來說,它是一首「愛慕之歌」調用「百合花」表示唱這歌時,要用純潔的心。

這首詩寓意著基督與教會的結合(弗五32);主耶穌曾以新郎自居,而以教會為新婦,並多次以婚娶來比喻天國與基督徒的關係(太二十二1~14;太二十五113;弗五23)。它也是「訓誨詩」教導基督徒如何將「自己預備好(啟十九7)」等候基督的迎娶。

引言:「論到我為王作的事」(1),詩人心靈澎湃著熱情,以能服事新郎為樂;古往今來,有多少詩人心被恩感,「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新歌!因為祂行過奇妙的事(詩九十八1)啊!

頌贊新郎(29):描述著這位內外皆俊美的君王。「你比世人更美」、「在你嘴裡滿有恩惠」(2)。言表心聲,所以,這是一位具有內在美的新郎;他也是位充滿著大能威嚴、忠信、仁慈,大有力量勝過敵人(35),且蒙神特別恩待,是永遠的、公義的、喜樂、平安、榮耀的君王(69)

讚美新婦(1015):是詩人向新婦致詞。詩人以「四要」鼓勵她全心委身于國王(1011),若是如此,王必會羡慕她的美貌,且「推羅的民必來送禮;民中的富足人也必向你求恩」(12),所以,她也必得著尊榮。主耶穌說:「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約十二26)。凡預備好自己,全然委身服事神的人,也必能得著榮耀的冠冕及屬天馨香的榮美(彼前五4)

祝賀(1617):是詩人給這對新人的祝福。詩人祝這對新人早生貴子,後裔且將接續他的王位,他的名亦被代代傳揚。

回應:主啊!禰是配受讚美的,求禰助我全然委身,好讓我或吃或喝,都能稱頌禰名、歸榮耀於禰。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禱讀:詩篇四十五篇67

6  神啊,禰的寶座是永永遠遠的;禰的國權是正直的。
7 
禰喜愛公義,恨惡罪惡;所以 神─就是你的 神─用喜樂油膏你,勝過膏你的同伴。

 

 

無盡的祝福(45)(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給我一顆喜樂的心去閱讀你的話語。

 

這是一首為君王而寫的詩歌,作者心中的歡樂,溢於言表。一般認為這是一首王室婚禮的進行曲。

1.對新郎的讚頌(2-9

首先,詩人讚美新郎比世人更美。但他的美並不在於外表英偉不凡,而在於他的品德--對一個人而言,口舌是最難控制的;他卻能吐出恩言,時常講出滿有愛心、造就人、激勵人的話。

其次,詩人讚美新郎的大能。他殺退敵人,行可畏的事,並非為建立個人功業,而是為真理公義而戰。換句話說,他戰勝了邪惡和混亂,彰顯了神的尊榮和威嚴。

因此,他配受尊崇和讚美,神用喜樂油膏抹他,宮中的生活也使他滿心歡喜。

2.對新娘的頌贊(10-15

這段描寫可視為婚禮進行的場景:新娘被引進宮中,被帶到新郎面前。詩中沒有刻意描寫新娘的美貌,反而描繪她衣著的華美,眾多童女的陪伴,以彰顯她作為王后的尊貴身分(13-14)。同時叮嚀囑咐新娘作為王后,必須曉得重視和珍惜身分的轉變,更應有思想和感情的轉變--忘記本族本家,不再思鄉;對君王順服和尊敬(9-11),這是王后對君王應有的態度。那麼她就可以被王欣賞,成為萬民的祝福。

3.祝頌(16-17

詩人的祝頌不只在新郎新娘,還在他們的子孫後代身上。他們的子孫要作全地的王,國權要傳到永遠,並且國力強盛,因此他們被萬民稱謝紀念。

在新約中,婚姻常用作比喻基督耶穌與教會的關係。教會是基督的新婦;基督愛教會,教會順服基督,而信徒就是基督與教會的子孫後代。信徒因基督與教會而得到祝福,何等美好!但可曾想過,把基督的王權和國度傳到萬代,你也有責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