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四十八篇短篇信息

 

目錄:

這神永遠為我們的神(陳希曾)

錫安——神的城(楊震宇)

參觀主基督所居住的錫安城(吳主光)

對教會三層主觀的經歷(朱韜樞)

頌贊歸於神(四八1~14)(臺北靈糧堂)

神所在之城(四十八篇114)(臺北基督之家)

神恩萬代傳(48)(香港讀經會)

 

 

這神永遠為我們的神(陳希曾)

 

可拉後裔的詩──第四十八至四十九篇

 

一、國度的奧秘:與神的城聯合

詩篇卷二的464748篇,這三篇就像一塊三明治:46篇和48篇是二塊麵包,47篇就是那塊肉。我們沒有辦法將其分開,因為這三篇是一個完整的思想。當我們從42篇讀到45篇,看見十字架的工作使我們勝過罪、勝過自己,並藉著十字架上的血,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使我們恢復與神的交通,並背起十字架與基督完全的聯合。這一切都是為著神的工作、神永遠的旨意。神永遠的旨意是用神的城來代表,代表神在這個時間裡所要作的工作。我們今天活在地上乃是與這個工作聯合。所以在創世記裡我們看見是一個園子,到了啟示錄則看見是一個花園城。

主觀的經歷——我們的見證

46篇和48篇都是講到神的城,但是46篇只講到使神的城歡喜,只有神的城48篇也是講神的城,但是有一點不同,這裡是說到我們神的城;一直說到我們、我們、我們。46篇是客觀的,48篇則是主觀的:這城現在是我們的城,是我們神的城;這是第一點。第二點,當我們讀46篇時神在其中,這是客觀的;但是等到48篇時,我們看見不只神在其中,我們也在其中。

這給我們看見,這個工作是我們經歷的,是我們在其中的。46篇時我們好像客觀的在那裡看見神的工作,但是我們如果與神聯合,與祂的旨意聯合,我們乃是與神的城聯合;所以神在其中,我們也在其中。不只如此,在46篇我們都看見而且聽見了神的城,而且唱說:天一亮,神就要幫助這城而在48:8節:我們在萬軍之耶和華的城中,就是我們神的城中,所看見的,正如我們所聽見的。神必堅立這城,直到永遠。所以48篇是回應46篇的;46篇是正如我們聽見了,但48篇則是我們的見證。現在神的旨意和神的工作對我們而言一點都不陌生,因為我們不是遠遠的觀看,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們也在其中。這是什麼?這就是國度的奧秘。主耶穌對門徒說: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你們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古時的先知和義人想看你們所看見的,卻看不見,想聽你們所聽的,卻聽不見。我們都是有福的人,這就是48篇。神的城在這裡成為詩人的血與肉,他有份於神的工作,所以他一開始就在介紹、宣告、指明給大家看:耶和華本為大,在我們神的城中,在祂的聖山上,該受大讚美。錫安山,大君王的城,在北面居高華美,為全地所喜悅。這是神的工作,祂從創世記一直做到啟示錄,神要得著一個城。

世界上沒有一座城像耶路撒冷為全地所喜悅;很少有一座城像耶路撒冷,有那麼多的詩人把他們的感覺放在這個城裡面。我第一次到耶路撒冷是在黃昏的時候抵達,我那時的感覺是,從來沒有看見一座城像這座城一樣的特別:因為這座城是在屬天的地位,在北面居高華美。如果我們從死海或猶太地往北看,西邊是地中海,東邊是死海;地中海是在水平面上,死海則是在水平面下四百公尺。如果我們從地中海慢慢的往死海走,先是往上一直爬到一千公尺,然後再慢慢往下降,降到海平面下四百公尺,而整個山最高的地方就是耶路撒冷。這就像新耶路撒冷一樣,是完全屬天的,所以是在最高、最高的位置,為全地所喜悅。

基督的寶座在中間掌權

3節接下來說:神在其宮中自顯為避難所。看哪,眾王會合,一同經過。他們見了這城,就驚奇喪膽,急忙逃跑。他們在那裡被戰兢疼痛抓住,好像產難的婦人一樣。神啊,你用東風打破他施的船隻。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是告訴我們當主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結果陰間所有的門都開了,但是我們的主說:陰間的門不能勝過她因為這個工作是神的工作,這個旨意乃是神的旨意。神在我們的身上找金子,找寶石;神在我們的身上找一切。這都是為著神的城,都是為著這座花園城,祂一直在我們身上做,祂要一直做到永世。敵人想摧毀這個工作,但是陰間的門不能勝過她。

自從柏林圍牆倒了以後,在蘇聯就有成千成萬的人歸向我們的主,還有許多地方也這樣,為什麼?我們發現在眾王會合,特別是克里姆林宮許許多多的領袖,再加上其他地方的領袖,他們會合以為能與福音為敵,但是曾幾何時柏林圍牆倒了,克里姆林宮也倒了。就像這篇詩篇裡所說的,神用東風打破他施的船隻,結果這些原來想圍攻耶路撒冷的,都像被疼痛抓住,好像產難的婦人一樣。今天神不只在我們身上做,神在蘇聯做,在別的地方也要做,神一定要達到這些人認為不可能的見證。就像當初拿破崙攻打莫斯科時,神居然在一夜之間用風雪擋住拿破崙的二萬馬兵;難怪整個莫斯科城要唱詩篇46篇。曾幾何時,這些眾王會合要封住他們的口,結果能夠封多久呢?感謝主!現在我們到俄羅斯,就會看見有成千成萬的基督徒,這就是主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門不能勝過她。

我們都是這個見證人,所以我們在萬軍之耶和華的城中,就是我們神的城中,所看見的,正如我們所聽見的,神必堅立這城,直到永遠。神啊,我們在禰的殿中,想念禰的慈愛。耶路撒冷所以是耶路撒冷,因為神的殿在那裡;神的殿所以是神的殿,因為神在那裡。因著神的同在,我們就想念祂的慈愛,所以耶路撒冷是我們敬拜的地方,耶路撒冷也是我們想念祂慈愛的地方。每次我們擘餅紀念主的時候,我們豈不是思想祂的慈愛嗎?神啊,禰受的讚美,正與禰的名相稱,直到地極;禰的右手滿了公義。所以神今天在教會中能得著禰的讚美,而且因著聖靈在我們中間掌權,基督的寶座設立在我們中間的緣故,所以我們看見,�D因禰的判斷,錫安山應當歡喜,猶大的城邑,應當快樂因為神在我們中間,因為主與我們同在,那個判斷就是神的判斷,就是基督的判斷,代表基督的寶座怎樣在我們的中間掌權,這就是耶路撒冷。

這神永遠為我們的神

接下來說:你們當周遊錫安,四圍旋繞,數點城樓,細看他的外郭,察看他的宮殿,為要傳說到後代。如果耶路撒冷像巴黎一樣,我們有可能這麼做嗎?耶路撒冷城小到一個地步,從城的這一頭到另外一頭,只要二十分鐘就可以跑完,所以這是世界最特別的一座城。一方面全世界都注意到了,因為他在北面居高華美,為全地所喜悅,周圍的人遠遠一看,耶路撒冷就在那座山上。另一方面這座城是被城牆圍繞的,所以在城牆裡如果要數點城樓,繞城牆跑一圈,大概二十分鐘就數完了。這就是告訴我們,全世界有一座城,也只有這一座城,是可以用腳踩在上面,是可以數點城樓,是可以經歷的。

讓我們記得,今天神在我們身上所有的工作,都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都是我們可以經歷的。這不僅是指實際的看見了物質的耶路撒冷,今天主給我們的耶路撒冷也是屬靈的。我們的耶路撒冷是天上的耶路撒冷;他是母親,是一切的源頭。這是神的工作,祂永永遠遠是我們的神;這也就是那個結論:因為這神永永遠遠為我們的神;祂必作我們引路的,直到死時。這句話的翻譯讓大家產生很多的誤會,其實在希伯來原文裡是祂要引導我們,一直到我們要勝過死亡英文是“Heshallleadusoverdeath而不是“Ourguideuntodeath.”然後49篇就講到死。然而神要引導我們勝過死亡,所以我們不要害怕,因為49篇不是停在負面的音符上,這首詩篇是接著48篇,這個音符還是很榮耀的音符。

 

 

錫安——神的城(楊震宇)

 

鑰句:耶和華本為大

背景《詩篇》第四十八篇與四十六、四十七篇的主題相關,共同構成頌讚三部曲,四十六篇說到神是隨時避難所,並保護祂的聖所;四十七篇說到耶和華是全地的君王,萬民因此歡呼;本篇說到神必堅立所選立的聖城,直到永遠。這三篇具有歷史性,可能是在約沙法的時候,有敵軍圍困耶路撒冷,後來蒙神拯救,因而感謝神所寫的(歷代志下第二十篇)。本篇讚美歌頌錫安,錫安指的就是「大君王的城」耶路撒冷。本篇也預言基督得勝,在錫安做王,因而聖城(新耶路撒冷)的榮耀,必永遠輝煌。

提要:本篇是一首稱頌耶和華所選立聖城的禱告詩。在這首錫安之歌裏,詩人讚美神和祂的住處錫安(耶路撒冷),此城為全地所喜悅;接著,他描述諸王前來進攻時,都驚惶失措,慌張逃跑,並且戰兢疼痛,因神用「東風」打破「他施的船」,而堅立這城;然後,他獻上感恩,讚美神的慈愛和公義,而神的判斷更使他們喜樂;末了,他邀請眾民一同環繞錫安,並把神如何保護了錫安的事蹟告訴後代,因為神要引領他們直到永遠。全詩分為四段

()錫安城的榮美(13) ──耶和華本為大,在我們神的城中,在祂的聖山上,該受大讚美;

()錫安不敗的城壘(48) ──神必堅立這城,直到永遠;

()讚美神慈愛公義的作為(911) ──神啊,我們在祢的殿中,想念祢的慈愛;

()思想錫安城的堅固(1214) ──你們當周遊錫安…,數點城樓,細看她的外郭,察看她的宮殿。

註解:「他施的船隻(7)為古代地中海上的大船隊(王上十22)。「他施」一般被認定為古代西班牙南部的塔提色斯,位於加的斯北部,但也可能指其他的地方。此處指神攻擊列邦君王,如東風打破他施船一樣可怕。

鑰節:【詩四十八1】「耶和華本為大,在我們神的城中,在祂的聖山上,該受大讚美。」

鑰點: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詩人回應四十六篇8節:「你們來看耶和華的作為」。在本篇詩人看見了神的作為,就見證:「我們在萬軍之耶和華的城中,就是我們神的城中,所看見的,正如我們所聽見的。神必堅立這城,直到永遠」(8)。這是因為神揀選了錫安作祂的城、祂的居所,直到永遠。基督的教會就像這一座美麗、鞏固、和安全的城,有神在其中,人也在其中敬拜神。親愛的,在教會中我們一同來讚美歌頌神,是何等的美好!

此外,這篇禱告的結尾尤其寶貴:「因為這神永永遠遠為我們的神,祂必作我們引路的,直到死時」(14)。這節在希伯來原文裡是「祂要引導我們,一直到我們要勝過死亡。」這是何等寶貴和穩妥的應許!親愛的,祂必作你一生的引導,會為你預備一切,安排一切,直到人生旅途完畢。並且更寶貴的是,神必定自始至終保守你,叫你不受死亡的威脅和傷害,因為祂要引導你進入永遠的榮耀。

今日鑰節提到「我們神的城詩人想到「我們神的城」就大大讚美。本篇與四十六篇都是論到神的城。四十六篇只講到「神的城」,但是四十八篇是講「我們神的城」。這城是神至高者居住的聖所(詩四十六4),但是在四十八篇,這城也是我們的城,我們也在其中。本篇也告訴我們,耶和華在祂的聖城中作王,全地的君王曾妄想合力抵抗,結果是全然失敗!耶和華的聖民在祂的聖山上稱頌神奇妙的作為,並且享受祂的保護和引導。神的城就是神的見證,今天教會就是神的城,神的見證。然而仇敵要想盡一切辦法破壞教會的見證。但是感謝主!因為「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門不能勝過她」(太十六18原文)

「耶路撒冷對猶太人的意義,正是我們在神的恩慈中體驗聖殿的意義。細想聖殿的美與喜樂,力量與榮耀。祂的良善何等大,祂的秀麗多麼好!」——邁爾

默想:本篇也預言基督得勝,在錫安做王,因而聖城(新耶路撒冷)的榮耀,必永遠輝煌。親愛的,你是否也嚮往錫安?你是否因著神的同在,滿懷喜樂向祂禱告:「我們在祢的殿中想念祢的慈愛」(9)

禱告:神啊,祢本為大,應受我們大大的讚美,因為祢今天在我們的城中(教會)作王。縱然仇敵要想盡一切辦法破壞這城,但祢在城中,要堅立這城。並且將來祢要在新耶路撒冷作王。因著有祢的同在,我們的心何等嚮往那城。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參觀主基督所居住的錫安城(吳主光)

 

第四十八篇大綱:

引言:參觀完的結論──神大、城大、讚美也大(48.1

一、主基督住城中就太平(48.2-48.8

1.全地羡慕錫安山華美

2.主住其中顯為避難所

3.眾王來攻見城就逃跑

4.參觀後證實所聞屬實

5.主基督永遠堅立這城

二、在殿中默想主基督(48.9-48.11

1.在聖殿中默想主慈愛

2.主受讚美與主名相稱

3.主判斷使錫安山歡喜

三、參觀錫安城的威勢(48.12-48.14

1.周遊錫安城細看宮殿

2.主基督永為我們的神

 

釋經:

 

引言:參觀完的結論──神大、城大、讚美也大(48.1

48.1(可拉後裔的詩歌。)耶和華本為大!在我們神的城中,在他的聖山上,該受大讚美。

1.這是本詩的「引言」,同時也是本詩的「結語」;這是《詩篇》中常有的格式體材。作者在詩中敘述他參觀完「錫安山」──「耶路撒冷城」所座落的山之後,就作出這個「結語」,指出「錫安山」之所以華美,全因為至大的神──「耶和華」居住在其中,所以「錫安山」稱聖、為大、該受大讚美。

2.研究起來,本詩的內容並不是「寫實」,因為以色列歷史中,從來沒有一段日子像本詩所描述的榮耀現象;只有在千禧年時,主基督從天降臨,住在「錫安山」,作王統治全世界之時、才有這樣榮耀的現象。所以本詩是一篇「預言詩」;是為接續上一篇詩而編排在這裡的。

3.上一篇詩(第47篇)也是「預言詩」,論及主基督在千禧年國度裡「登基,作萬王之王」的盛典;所以本詩接續形容主基督在耶路撒冷作王,各地的以色列人歸回、參觀耶路撒冷城的感受──主基督住在這城中,這山就稱聖、這城就為大,全地的人都獻上大讚美。因為主基督從天上極大的榮光中降臨,已經消滅了地上想要統治全世界的「敵基督」;主又使全世界進入「萬物復興」的太平和富庶境界,這樣、耶路撒冷就成了「全世界的首都」,叫各地的人怎能不羡慕和大大讚美呢?

 

一、主基督住城中就太平(48.2-48.8

48.2錫安山─大君王的城,在北面居高華美,為全地所喜悅。

1.這是參觀之始。作者第一個觀感就是發出一個讚歎──「錫安山:大君王的城」.這裡所說的「大君王」,下文說明是指以色列的「神」,不是指大衛王或所羅門王。也許、自從大衛迎接「神的約櫃」進到耶路撒冷,安放在神的會幕之後,其中一個詩班員──「可拉的後裔」就受感動,認為在耶路撒冷真正作王的是「神」,不是大衛王。他更在默想中被聖靈引導,預言到千禧年時代,主基督降臨到耶路撒冷作王的情景。

2.「在北面居高華美,為全地所喜悅」這句話,不可能是形容歷史上的耶路撒冷,因為耶路撒冷以北,還有許多更高的高山;耶路撒冷亦從未試過「為全地所喜悅」。但是到了千禧年時代就不同了.因為大災難最後的一個災──「第七碗」倒下來所發生的「大地震」,曾使全地的地勢大大改變。《撒迦利亞書》形容那次大地震說:

「那日,他(主基督)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形容主基督即將降臨在橄欖山,橄欖山就發生大地震)。這山必從中間分裂,自東至西成為極大的穀。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你們要從我山的穀中逃跑,因為山谷必延到亞薩。你們逃跑,必如猶大王烏西雅年間的人逃避大地震一樣。耶和華─我的神(主基督)必降臨,有一切聖者(天使和聖徒)同來。那日,(因大爭戰之故,天空佈滿濃煙和密雲,以至)必沒有光,三光必退縮。那日,必是耶和華所知道的,不是白晝,也不是黑夜,到了晚上才有光明。那日,必有活水從耶路撒冷(以南的地震裂口中流)出來,一半往東海流,一半往西海流;冬夏都是如此。耶和華(主基督)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華必為獨一無二的,他的名也是獨一無二的。全地,從迦巴直到耶路撒冷南方的臨門,要變為亞拉巴(指耶路撒冷以南變成一個大湖)。耶路撒冷必仍居高位(指大地震使耶路撒冷以南的地下陷,而成為大湖;但在北面的耶路撒冷沒有動搖過一點點,仍居高位),就是從便雅憫門到第一門之處,又到角門,並從哈楠業樓,直到王的酒醡。人必住在其中,不再有咒詛。耶路撒冷人必安然居住。」(亞14:4-11

3.那時、撒迦利亞先知的確形容耶和華為「耶路撒冷的大君王」,說:「所有來攻擊耶路撒冷列國中剩下的人,必年年上來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並守住棚節。地上萬族中,凡不上耶路撒冷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的,必無雨降在他們的地上。」(亞14:16-17)所以,耶路撒冷「為全地所喜悅」,一方面是因為有主基督在其中作大君王,統治全世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地震改變了地勢,有河從耶路撒冷流出來,滋潤耶路撒冷以南的全地。

 

48.3神在其宮中,自顯為避難所。48.4看哪,眾王會合,一同經過。48.5他們見了這城就驚奇喪膽,急忙逃跑。48.6他們在那裡被戰兢疼痛抓住,好像產難的婦人一樣。48.7神啊,你用東風打破他施的船隻。

1.經文指出:「神在其宮中,自顯為避難所。」這是這段經文的重心──有神住在城中,一切災難爭戰都不能臨近。所以下文所形容的「眾王會合」──列國聯盟大軍,想要前來攻打這城,純是假想出來的.經文的意思是、有神住在這城中,就算全世界所有君王的大軍都會合起來,他們來到一見這城,就嚇得喪膽而回。所以千禧年時代,是一個無戰爭的天平時代。只有等到千禧年完了,魔鬼撒但被釋放出來,迷惑普天下的眾王,那時才會有大戰。

2.《以西結書》三十七至三十八章在這方面有詳細的預言:首先第三十七章形容亡國分散全世界的以色列,像「平原遍滿的骸骨」一樣,死而又死。但神吩咐先知說預言,叫這些骸骨復活,這是應驗於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以色列得以「複國」。並且以色列複國之後,不再分為二國.像以西結先知手中兩根杖接連成為一根一樣。神又對先知說:那時,有「我的僕人大衛必作他們的王。他們的人數增多,又在他們中間設立我的聖所,直到永遠。」這樣的形容,分明是指主基督將要在千禧年裡作以色列的王;以色列要得著大復興,有主基督永遠住在他們中間。

3.之後、《以西結書》第三十八章又形容西結先知發預言,攻擊「瑪各地的歌革,就是羅施、米設、土巴的王。」我們比對(啟19:6-9)的記載,就知道這是指千禧年完了,撒但被釋放出來,迷惑列國,對主基督發動著名的「歌革和瑪各爭戰」。「歌革和瑪各」就是今天北方「俄國」所領導的「聯盟」;不同于「哈米吉多頓大戰」,那是由歐盟敵基督所發動、關係我們這時代的「世界末日大戰」。經文繼續指出,這眾王的聯盟「到末後之年,必來到以色列。必起意念,說:『我要去要搶財為擄物。』」於是神要使「地大震動、用瘟疫和流血的事刑罰他。我也必將暴雨、大雹與火,並硫磺降與他和他的軍隊。」神要在多國人的眼前顯為大,顯為聖。《以西結書》第三十九章又進一步預言、主耶和華必打落「羅施、米設、土巴的王歌革」手上的弓;他們的軍隊都必「倒在以色列的山上」;他們的屍首必給「各類的鷙鳥和田野的走獸作食物」。以色列人要出去撿仇人的武器「當柴燒火,直燒七年」;神要將以色列地的穀賜給他們「作墳地」;以色列人要用「七個月時間來葬埋他們」。從那日以後,以色列家必知道耶和華是他們的神;以色列人要在本地安然居住,無人驚嚇。

4.筆者相信以上所形容的「歌革和瑪各爭戰」,就是本詩(第48篇)所假想的──「眾王會合,一同經過。他們見了這城就驚奇喪膽,急忙逃跑。」這場爭戰完結之後,天地就滅沒,神的「白色大寶座」就出現;得救的,就可以進入「新天新地」和「聖城新耶路撒冷」,永遠享福;不能得救的,就與魔鬼一同被扔在燒著的硫磺火湖裡,永遠受刑罰。

5.本詩又形容眾王說:「他們在那裡被戰兢疼痛抓住,好像產難的婦人一樣。」意思是、痛楚由他們裡頭發作,好像「產難」婦人的痛楚一樣;這「產難」使婦人死、也使她的胎兒死──神使「歌革和瑪各」徹底滅亡,又使他們圖謀的詭計徹底消滅。

6.作者又說:「神啊,你用東風打破他施的船隻。」這裡所說的「他施」,就是古時的人以為「地極」那麼遠的「西班牙」;保羅寫信給羅馬教會也表示,他盼望將來去羅馬分享信息,之後就會到「士班雅」(即西班牙)去傳福音給那裡的人聽.意思是傳福音直到地極。所以本詩所說的這句話,意思是、即使來自地極最遠之處的戰艦,神也差遣「東風」遠遠打擊他們──從地中海西方極處的「西班牙」而來的戰艦,一出發就遇到東面迎頭吹來的強風,使他們的海軍全軍覆沒。

 

48.8我們在萬軍之耶和華的城中─就是我們神的城中─所看見的,正如我們所聽見的。神必堅立這城,直到永遠。(細拉)

1.參觀完耶路撒冷城之後,作者下一個「結論」,說:「我們在萬軍之耶和華的城中-就是我們神的城中─所看見的,正如我們所聽見的。神必堅立這城,直到永遠。」意思是、作者在未歸回之前,早已聽聞耶路撒冷城,不是一座平凡的城,乃是有「萬軍之耶和華」居住在其中的城;更寶貴的,就是這位萬軍之耶和華,他原是以色列人的神,所以這城可以稱為「我們神的城」──有耶和華我們的神永遠住在城中,所以神必堅立這城,直到永遠。現今回來參觀這城,發現所聞如同所見──這城果然非常堅固,尤其是因為有耶和華以色列的神住在其中,使城永遠堅固。為此、作者故意加上「細拉」二字,盼望讀者在此稍停一會兒,默想一下其中的寶貴。

2.既然要「看」才能證實所「聽」;既然要「默想」才能領會這城永遠堅固,因有神居住其中.這就說明、作者寫作時,是從一種屬靈觀點來看、來想。這樣的屬靈觀點,其實是被聖靈感動,「預見」和「預言」千禧年時代,主基督在耶路撒冷作王,統治天下,使天下太平的現象。《聖經》預言指出、在千禧年時代,世界列國都必須派代表上到耶路撒冷來聆聽主基督每年在住棚節的訓誨;寄居各地的以色列人更不在話下,他們都來到耶路撒冷參觀這座全新重建的城,看到聖殿何等宏偉、聖城何等威榮,就讚歎不已。

3.到底千禧年時代,耶路撒冷聖殿是如何的宏偉;耶路撒冷聖城是如可的威榮呢?請看看《以西結書》第四十章和打後幾章就知道了。筆者將這幾章所形容的細節,加以濃縮簡述;又將經文所用的「肘」,化為「英尺」(異象中的「一肘」、相等於平常的「一肘零一虎口」,約相等於2英尺),使讀者易於想像這城的大小。首先經文形容先知在異象中彷佛看見:

「一座「城」。城中有「殿」;殿牆厚12尺、高12尺、長80尺、寬40尺。「至聖所」40尺,寬40尺。殿的「門口」20尺。殿有「旁屋」三層,每層有三十間,約高十二尺。旁屋之外有「餘地」,寬40尺。「殿」的總長度有200尺。空地和房子的總長度也有200尺。

「殿的東、南、北都有「門」,各有七至八層「臺階」才來到這「門」。每「門」兩旁有多間「衛房」,又有「廊子」。殿的「外院」四圍有「鋪石地」,有屋子三十間。由殿「門」量到「內院」共寬200尺。「內院」200尺,寬200尺。殿前「廊子」40尺,寬22尺。

「外院有「聖屋」三層,長200尺,寬100尺。聖屋前有一條「夾道」,寬20尺,長200尺。外院四圍又隔開1000空地,才來到民間的俗地

「神的榮光從「朝東的門」而來,充滿聖殿。所以這門必須關閉,不得敞開;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已經由其中進入,所以必須關閉。

「殿在山頂上,四圍的全界是獻給耶和華至聖的「聖供地」,長五萬尺,寬二萬尺。四圍再有「郊野之地」,長六萬尺,寬二萬尺,是歸與供聖所職事的祭司作為建造房屋之用的。之後再有同樣一分地,長六萬尺,寬二萬尺,歸與在殿中供職的利未人作為二十間房屋之用。之後再有「屬城的地」,寬一萬尺,長六萬尺,歸以色列全家之用。「聖供地」和「屬城之地」旁邊的西、東、南、北,還有「歸王為業之地」

「殿門檻下有「水」往東流出,由殿的右邊,祭壇的南邊往下流;水流至二千尺,深到踝子骨;水再流二千尺,水就到膝;再流二千尺,水深到腰;再流二千尺,水成了河,不能逿過。「河」的兩岸上有極多樹木;這河往東流到亞拉巴,直到海,又流入鹽海使水變甜。河水所到之處,百物滋生;河裡有極多的魚,海水也變甜了。百物都必生活;魚獲甚多.果樹每月都結新果子,因為這水是從聖所流出來的。葉子也能醫治百病。」

4.讀者必須明白,以西結先知這樣描述這城和聖殿,是為遷就古時的文化背境來描寫的.就如「殿牆的厚度有12尺、高12尺」──按這個比例,今天的建築力學認為,12尺高的牆,無論如何也不需要12尺厚.這是因為古代沒有「水坭鋼根」,才需要這麼厚。因此、我們必須按古時的觀感來理解;古時的人見到這城和這殿,就會感到「極其宏偉和穩固」.同時也是以色列有史以來,從未有過這麼大,這麼理想的聖殿。

5.讀者應該注意到,這城有幾個大特點:

第一、     沒有城牆:讀者要明白、自從人類發明飛機之後,世上所有國家都不再建造城牆了;何況千禧年時代的城呢?所以撒迦利亞先知預言說:「耶路撒冷必有人居住,好像無城牆的鄉村,因為人民和牲畜甚多。耶和華說:我要作耶路撒冷四圍的火城,並要作其中的榮耀。耶和華說:我從前分散你們在天的四方,現在你們要從北方之地逃回。這是耶和華說的。」(亞2:4-6

第二、     關閉東門:其中最吸引人注意的,就是經文指出,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已經從「東門」進入聖殿,永遠住在其中,所以這門永遠關閉,不准任何人進入(結43:1-7, 44:1-2)。這是預言主耶穌基督降臨於耶路撒冷朝東的橄欖山(亞144),然後才從橄欖山進入「東門」,住在耶路撒冷聖殿中,永遠作王。所以千禧年的殿,最寶貴的就是有主基督永遠住在其中。

第三、     有河水從殿流出:另外一點十分吸引人注意的,是有「水」從殿的門檻下往東流出來,漸漸成了河,河水滋潤南地沙漠地區,使之變成果林,和有許多魚的大湖。古代的人看見這城和這殿,必定感到像天堂那麼美麗。古代的大城,最理想的設計就是城中有河;今天的設計更進一步,食水從水管進入每一家,稱為「自來水」。古代巴比倫大帝國是最好的一個例子──當時末代皇帝伯沙撒很驕傲,當瑪代和波斯聯軍圍攻巴比倫大城的時候,他還以為巴比倫大城這麼堅固,又有河水流進這城,那怕最大最強的敵國長期圍攻,也無法攻陷.所以伯沙撒王吩咐人將尼布甲尼撒王從耶路撒冷聖殿中奪來的金銀器皿、拿出來飲宴一千大臣。誰知那一夜、瑪代波斯聯軍將河水截斷,河水的水位就大大降低,使河水流進城的「洞」,成了一個很大的「入口」,讓聯軍可以很自由地進城,一舉將巴比倫攻陷。這個故事指出,古時的大城,都以城中有河為最理想的設計。連《啟示錄》所形容的天上的「新耶路撒冷聖城」,也有生命河從神的寶座流出來,讓城裡的人隨時可以飲用。所以《以西結書》所形容千禧年的耶路撒冷城,有河水從殿的門檻下流出,是古時的人認為,最理想、最奇妙、最寶貴的設計。

 

二、在殿中默想主基督(48.9-48.11

48.9神啊,我們在你的殿中想念你的慈愛。48.10神啊,你受的讚美正與你的名相稱,直到地極!你的右手滿了公義。48.11因你的判斷,錫安山應當歡喜,猶大的城邑(原文是女子)應當快樂。

1.上文「細拉」二字,除了囑咐讀者要停下來默想這城的宏偉、和耶和華住在其中之外,作者在此更表示,他要引導讀者特別默想「神的慈愛」和「神右手的公義」;並且指出,默想的結果應該是向神讚美,說:「神啊!你受的讚美正與你的名相稱,直到地極!」意思是說、想到全世界直到地極,不論任何地方、任何人,若來到這殿奉主的「名」呼求,主總是以「慈愛」來回應他們;又以「公義」來解決他們所訴說的冤情.叫主的「名」在全世界直到地極,都受到極大的「讚美」。

2.在千禧年期間,主的名要顯為至高、至聖,因為人人都親眼看見主基督駕雲從天降臨;主基督又消滅毀壞全地的「假敵基」和「假先知」;又用他降臨的榮光,一次過醫治好所有人的病,和全世界受到嚴重污染的大自然,使萬物復興,天下太平;主基督作王、又以慈愛和公義統治天下──任何人來到這殿,奉主的名求甚麼,主都以「慈愛」來解決他們的困難;以「公義」來為他們伸冤.所以主的名受到極大的讚美,人人都認為是與主的名相稱的。

3.作者說:「因你的判斷,錫安山應當歡喜,猶大的城邑(原文是女子)應當快樂。」意思是、過往世上列國曾經虧待過猶太人,他們支持敵基督,曾經屠殺不少猶太人;不准屬主基督的以色列人做買賣.現在主基督要按公義審判列國,報應他們,使他們前來進貢,又使以色列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所以錫安山歡喜,猶大的城吧快樂。

 

三、參觀錫安城的威勢(48.12-48.14

48.12你們當周遊錫安,四圍旋繞,數點城樓,48.13細看他的外郭,察看他的宮殿,為要傳說到後代。48.14因為這神永永遠遠為我們的神;他必作我們引路的,直到死時。

1.默想完主基督在城中作王之後,歸回的人就集體參觀耶路撒冷四周。這裡所描述的參觀,只注重「城樓」、「外郭」、和「宮殿」,因為方才從聖殿中默想完出來。這不是只注重外表,乃是從仇敵進攻的角度來參觀,要察看這城是何等的堅固、守望的城樓是何等的警醒、主基督居住的宮殿是何等的威榮──這一切所帶來的「安全感」,叫參觀的人感到非常榮耀和欽佩──自己的國家和國皇原來是這麼偉大,實在要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聽,叫他們知道,國家的前景也是非常光榮的──「因為這神永永遠遠為我們的神;他必作我們引路的,直到死時。」

2.我們從整部《聖經》所記載的,得知以色列人所一直盼望的,就是屬地的國得以復興,這樣、主基督終於降臨,完成他們的祈望,在千禧年裡作他們的王,使他們的國大大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對於我們今天的外邦基督徒來說,我們所羡慕的,卻不是屬地的千禧年國;而是屬天的「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猶太人很高興很快樂,因為他們終於得到屬地的復興,成為主基督的子民了;我們更高興更快樂,因為我們與主基督一同作王,我們成為神的兒女了。猶太人的千禧年國,只能太平盛世一千年;我們在天上的新耶路撒冷,卻與主基督共用榮耀,直到永永遠遠,因為我們與主基督聯合,成了主基督的「新婦」。本詩的作者很慶倖地指出,「主基督必作我們引路的,直到死時」;我們卻很榮耀地指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我們,領我們到生命水的泉源;(父)神也必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啟7:17)然而、我們能否領會這屬靈的大恩典呢?這要看我們能否在基督裡得著大喜樂,比猶太人在千禧年裡所得的喜樂更大才知道。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對教會三層主觀的經歷(朱韜樞)

 

  詩篇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篇,是對基督與教會最好的描述。四十五篇告訴說到我們有何等的一位基督;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篇就說到有了這樣的基督,我們就有何等的教會。

住在神的殿中見證神經綸的教會

  四十六篇說到神和人同得滿足的教會;四十七篇說到以神和神的王權為樂的教會;現在我們來到四十八篇,講到住在神的殿中,見證神經綸的教會。這篇的十二、十三節,「你們當周遊錫安,四圍旋繞,數點城樓。細看她的外郭,巡察她的宮殿,為要傳述給後代」,就是告訴聖徒們,教會生活的祕訣。

 

第四十八篇導言

  四十八篇是描述一處處教會藉著雅各的神的製作,和亞伯拉罕的神祝福,好叫神在屬天的領域裡,就是在祂的王權裡受大讚美。從實用來說,這是祂的王權;就著屬靈的解釋來說,是在祂屬天的領域裡,就是聖山上。神的城,就是祂行政裡掌權的實際,就是神的眾王宮。神怎麼來掌權呢?祂乃是藉著一處一處的地方教會,而顯為高台的。所以神要堅立這個城,直到永遠。換句話說,神一定堅持祂愛教會,祂必定要建立教會,要把祂的教會建造在基督這神聖啟示的磐石上。

  詩人從第九節開始講到教會生活。一面神在前八節宣告祂自己的見證,一面詩人也在九節說,「我們在你的殿中,想念你的慈愛」。我們來過教會生活的時候,不是彼此吵架,爭奪誰為大,看用什麼樣的材料,看誰不在流中;我們乃是在地方教會裡,想念神的慈愛,對神滿了讚美。

  神所受的讚美和神的名,就是和神的所是配得起來的。今天我們對神的讚美和神的名,往往是配不起來的。你說,「主啊,我感謝讚美你,讚美感謝你!」卻搞不清楚主為什麼當受讚美。今天差不多的聖徒都會讚美,但是差不多聖徒的讚美和神所是的距離都非常遙遠。我們讚美了半天,就好像一個四歲的小孩,說「我爸爸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爸爸!」這是非常膚淺的。主所盼望的,是在一處處地方教會中,看見許許多多人的讚美,是和神的所是配得起來的。

  詩人在四十五篇看見了基督以後,他來過教會生活,乃是想念神的慈愛。愛是一生跟隨主的源頭。你離開主的愛,就沒有辦法來跟隨主了。無論我們得勝的時候,失敗的時候,軟弱的時候,剛強的時候,有主的時候,缺少基督的時候,裡面興奮火熱的時候,還是冷淡退後的時候,我們都要來想念神的慈愛。因為祂從來沒有丟棄我,也從來沒有把我放在一邊。這個時候我們對神的經歷也開始深入了。

  詩人接著說,「因你的判斷,錫安山應當快樂,猶大的女子應當歡騰。」(詩四八11)。藉著這樣的判斷,神就祝福了錫安。錫安就是神的見證,就是一處處地方教會;神也祝福了猶大的女子。猶大就是讚美的意思,神也祝福了那些會讚美的人。

  弟兄們,如果你在教會生活中常常學著讚美,你就是蒙福的,並且會福上加福。如果你覺得自己不蒙福,就是因為你抱怨太多,一禱告就抱怨,「主啊,難道沒有一個好的講道的嗎?」「主啊,我有負擔帶人得救,但是人都不接受。福音不是神的大能嗎?」是的,就是因為你的能力太大了,神的能力就沒有了。但是你若讚美主,「主,我讚美你!弟兄姊妹來在一起,雖然道講得不好,教會還是有主的同在!」「主,我讚美你!這麼多人罵我,我卻是配為你的名受羞辱!」你這麼一讚美,你就成為猶大的女子。以色列的王大衛,就是猶大支派的。換句話說,讚美是會產生出神的王權的。

  詩人讚美了神,讚美了教會之後,接著就來見證教會生活,「周遊錫安,四圍旋繞」(詩四八12)。我願意告訴弟兄姊妹,你們都應當去周遊錫安,去各個地方教會訪問,去數點城樓。城樓就是那些屬靈的,為主爭戰得勝的人。我們到一個教會去,要去找大樓,不要找垃圾堆,更不要去製造垃圾。有些人到教會去,不是去數點城樓,他們是唯恐城樓裡沒有垃圾,一去就搞是非。這是不健康的。

  弟兄姊妹,要開車去周遊錫安。我們到克里夫蘭去找城樓去,我們到 Buffalo 去找城樓去,我們到多倫多找城樓去。你找的過程中一定會看見垃圾箱,哪裡有一個家沒有垃圾箱的?哪裡有一個城沒有垃圾箱的?說不定還有殯儀館,死人還會說話!這種「死人」見了你就說,「我們這個教會是一蹋糊塗,沒有在流中。」這都是殯儀館。我告訴弟兄們,你們要四圍旋繞,數點城樓。城樓就是那些屬靈、為主爭戰的得勝者。要細看她的外郭,就是那些為了神權益爭戰的人。

  弟兄們,你知不知道,基督徒這一生最喜樂的,就是從你所在的地方開車走走,周遊錫安,要不然你身邊所照顧的那些人可以把你「磨死」。你身邊那二十個人,你今天看望把這個看起來了,明天他又不聚會了。後天把那個人又看起來了,再過一天他又不聚會了。你天天就忙來忙去,然後你告訴主,「主啊,我好苦!」主說,「誰要你苦的?你不是有一輛車嗎?你開車周遊錫安去!」

  你到了一個個錫安城以後,要數點城樓,不要數點垃圾箱,也不要數點殯儀館。每一個城裡都有垃圾箱,也有殯儀館。你不要一下車就去垃圾焚燒爐,說,「你看,這個城的垃圾焚燒爐這麼大,證明這城裡都是垃圾。」豈不是因為人們活的好才都是垃圾。如果一個城裡都是死人,那有垃圾?你要數點城樓,然後細看她的外郭,然後察看她的宮殿。

  外郭就是那些為著神權益爭戰的人,宮殿就是讓神得著安息、與神一同掌權的所在。這樣,我們必在今生經歷神是引導我們的,在永世經歷祂是我們的神。你怎麼知道主在引導你呢?乃是當你從所在的小排、所在的分家、所在的地方教會出來,周遊錫安。你要珍惜你的小排,珍惜你的分家,珍惜你的地方教會。但是你也要起來,你要去周遊錫安,你要數點城樓,你要察看她的外郭,察看她的宮殿。這樣,你就感覺神是引導你的,祂是你的引導者。然後,在永世祂是你的神。

第一段:神

  「耶和華本為大,在我們的城中,在他的聖山上,該受大讚美。」(詩四八1)「耶和華本為大」,也許應該繙作「大哉,耶和華!」因為英文是 Great is the Lord 所以有一首詩說,Great is the LordGreatest to be praisedin the mountain of the Zionin the mountain of the holiness。然後詩人就說,「居高華美」。大哉耶和華,在我們的城中,在祂的聖山,就是錫安山上,該受大讚美!

  你有四十五篇的基督,你就有四十八篇的教會。四十五篇的基督若是沒有了,四十八篇的教會就是口號。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這三篇講教會,那個健康的描述是根據四十五篇的基督。因為有這樣對神的認識,所以他起來說,「大哉耶和華,在我們神的城中,在聖山上,該受大讚美。」(2

  錫安山是什麼?是大君王的城,在北面居高華美。耶路撒冷有七座山,最高的一個是錫安山,另一個是摩利亞山,這兩個山總稱為錫安。當我們說到錫安的時候,通常不是指一座山峰,應該是兩座山峰。在錫安山上有王宮,就是神掌權的所在。在摩利亞山上有聖殿。這兩座山是一個。你如果從平地上要進入王的宮,如果你要來進入殿中敬拜神,這裡有一個 elevation(提升或拔高)。所以他說,「居高華美」。

  「居高華美」給人的感覺,就是蓋了一個房子,像 Ottawa 的議會一樣。但是它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 elevation。我們神要說,「你想到殿裡來朝見我嗎?你想住在我的王權裡嗎?你想與我是一嗎?這裡是有一個elevation,是越來越高,越來越高,越來越高。」這種描述太甜美了,你能不能有這種描述,說,「這裡有錫安山,有大君王的城,我們的神是在這裡掌權的,居高華美!」

  Elevation 也像電梯(elevator),就是越來越高,越來越高,越來越高。跟隨主不簡單,也許你剛得救,現在爬了一個小山峰,也有屬靈的悟性,你馬上覺得,「我得到了!」那就是很多家庭聚會負責人的情形,到後來別人拿他沒有辦法,「我已經有四十個人了,我的聚會很好了,你們誰也不要來打擾我!」為什麼?因為他沒有看見 elevation。神是要你再上去,然後再上去,然後再上去,要不斷的上去,直到你達到了王的所在,到了神的殿的所在。

  基督徒一生是作什麼的?就是 elevation,拔高,提升!我這一輩子就是 elevation,我一年過一年,高一點;一月過一月,高一點;一段時間過一段時間,高一點;每一次我再見到你們的時候,我就感覺高一點。弟兄們,當你不斷的「高一點」的時候,你就會到北面這個錫安山那裡,是居高華美。這北面的錫安山是居高華美,為全地所喜悅。現在全地都來看,我們神在祂的王宮裡,我們的神在祂的殿裡;我們的神在祂的城裡執掌王權,我們的神在祂的殿裡與眾人同在。

  「神在其宮中自顯為高台。」(詩四八3)高台就是高的避難所,屬天的避難所。神在祂的眾王宮裡就說,「我要做一切的事,不只讓你可以到我這裡來,也為著我自己的權益來爭戰。」這個高台就是堡壘,就是自顯為高的堡壘。神要說,「我在我的主權裡做什麼?打仗!」當我們說,「神在祂的主權裡給我享受,做我的食物!」這也是真的,祂也的確是給你享受、給你做食物的。但是他在這裡說,神在祂的眾王宮裡,就是在一處處地方教會裡,自顯為一個爭戰者。神說,「我就是那個屬天的堡壘,我不僅成為你們的遮蓋,躲避的所在;我這裡也滿了兵器,為我的權益來爭戰。」

  「看哪,眾王會合,一同經過。他們見了這城,就驚奇喪膽,急忙逃跑。他們在那裡被戰兢疼痛抓住,好像產難的婦人一樣。神啊,你用東風啊打破他施的船隻。」(詩四八47)他施是雅弗的後裔,是雅完的子孫。雅弗表徵擴張,雅完的字根有「酒」的意思。雅弗不斷的擴張,擴張出一大堆的醇酒出來,是叫人享受的,是叫人滿足的,是叫人發酵的。雅完的字根有酒的意思,表明發酵的世界和其中一切可享受的事物。他施是以船隻出名,說出雅弗的擴張,雅完帶進世界中有酵的繁華,這些都是藉著他施輸送到各地去。所以神說,「我要打破他施的船隻!」

  總而言之,雅弗是要擴張的,雅完是要人快樂的。世界的繁華裡有酒,帶著酒的味道,叫你興奮,叫你喜樂,叫你滿足,叫你不要神。然後他施說,「來來來,我把你的擴張和你世界的豐富,都裝在我的船上,帶到全地去!」但是神就說,「這個大而繁華的世界,我要用東風打破他施的船隻。」

  聖經裡說到風,原則上就是南風和北風,很少講東風。東風是什麼?是為著神效力一種特別的風。神使東風颳起,就叫埃及遍地有蝗災。神審判埃及人的十災當中,有一個就是蝗蟲。這些蝗蟲從哪裡來的?是神藉著東風颳來的。

  神也使用東風,叫紅海分開成為乾地。所以你注意,聖經裡至少三次說到東風,一次說到藉著東風,埃及地就經歷了蝗災;又一次說到藉著東風,海水就分開了。所以,以色列民就能走過紅海。

  現在神用東風打破他施的船隻,說出神要藉著祂的教會,也就是錫安大君王的城,同時也要藉著眾地方教會,就是神的眾王宮而得勝,以至用東風來打破他施的船隻。神要在祂的主權裡興起東風打破世界。神怎麼來作這事呢?是因為神得著了祂的教會,祂是在北面的錫安山,居高華美!

  「我們在萬軍之耶和華的城中,就是我們神的城中,所看見的,正如我們所聽見的。神必定要堅立這城,直到永遠。」(詩四八8)「堅立」是指經過一個過程,而得著確定的存在。換句話說,教會會受試煉,教會會受攻擊;一處處的地方教會,撒但要用各種的方法來破壞;甚至有時候在地方教會中的聖徒,都起來懷疑了,「這還是主的見證嗎?」雖然教會經過了這樣的過程,結果卻產生了確定的存在。

  有的弟兄問我,「你經過這麼多年,經過這麼多的挫折、打擊,今天別人都把你拿來作笑柄了!」我就回答了,「你知不知道,神要堅立這城?怎麼堅立呢?是經過許多的過程,是我們覺得不可思議的,不可能的,不合理的。但是因著這個過程,這個存在建立了。」

  我願意告訴弟兄,我裡面覺得真是榮耀,好像又恢復到一九六幾年,我初到美國那個榮耀的光景。當時在整個的美國,屬靈上這樣荒涼的時候,神要得著一班人來建造一處處的地方教會。那個時候誰瞭解?誰懂?那個時候我們多勞苦,但是我們的勞苦叫我們喜樂,因為我們知道這是神所要的。

  今天,當整個的情形衰敗的時候,我裡面還是同樣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喜樂。有時候我會對少數弟兄們講,「我們所做的是何等的小,但是你要記得先知的話:「這豈為小事?」這一班人,就是主今天所保留的一處處地方教會,過一段時間,要成為主剛強的見證。」

  一處處的地方教會,是神來堅立的,這一個要經過過程,來得著確定的存在。在這個過程中,神有供備,有預備,有建立,以致得著美好的堅立。一處處地方教會經過祂的供備,經過祂的預備,經過祂的建立,至終就得著美好的堅立。所以,「神必堅立這城,直到永遠。」

第二段:教會

  第二段是說,當我們過教會生活的時候,該怎麼過呢?「神哪,我們在你的殿中想念你的慈愛。」(詩四八9)我真喜歡這一節,地方教會應該是想念神慈愛的所在。

  我們在地方教會中,有人講我們是緊緊跟隨什麼的,還有人不服氣說,我們是跟隨朱弟兄的。弟兄們講這些話不是羞辱我嗎?難道朱弟兄值得你跟隨嗎?我們不都是主的僕人嗎?在地方教會中,大家要天天說,感謝主!我們想念你的慈愛,因為我這樣住在你的愛裡,我就在你的愛裡得成長,我就在你的愛裡成為豐富,我就在你的愛裡有構成,我就在你的愛裡有真理的實際。因為我這樣成長,有豐富、有構成、有真理的實際,所以我讚美你的時候,你所受的讚美正與你的名,就是你的所是相稱。弟兄們,主今天何等樂意在我們中間聽見一些讚美的話,是和祂的所是相稱的。

第三段:見證教會生活

  現在詩人起來說,「你們當周遊錫安,四圍旋繞,數點城樓。」(詩四八12)錫安就是神聖掌權的所在,這個掌權的所在是聯於殿,聯於一處處地方教會的。所以你要起來周遊錫安,要去訪問訪問底特律教會,要去看一看安娜堡教會,要去看一看多倫多教會。但不要一回來就講,哎呀,他們跟我們作的不一樣。不!你要數點城樓。城樓是什麼呢?在歌中之歌四章四節,我們把城樓繙作高樓,是古時城中最大的建築。

  城市中都有一些最顯眼的建築,或者一個,或者兩、三個。你到多倫多一看,就是 CN Tower;克里夫蘭也有一棟樓;台北就是 101;上海現在的大樓也多不得了;大樓裡面有各式各樣的辦公單位,也就是大樓裡的「兵器」。在這裡,高樓 migdal 的字根是 gadal,有成長而長出價值的意思;這個大樓是長出來的,越長越有價值。

  譬如說,我本來是一個罪人,感謝主,我得救蒙恩了。不僅如此,我開始長了,越長越長,就長成一個大樓了。這個長是有價值的。比如有一位弟兄,他本來是一所大學的博士,感謝主,有一天他服事主了,越長越好,現在長成樓了。

  不過他這個樓太「專業」了,只搞門徒營。我是很喜歡門徒營,因為門徒營會改變你的體質,叫你知道什麼叫做住在基督裡,怎麼作一個有靈的人。但是,你的裡面還要有「收藏」,所以雅歌四章四節說,這個高樓是收藏各樣兵器的高樓。

  弟兄姊妹,你裡面的兵器多不多?你不要拿了一把出來,門徒營;再拿一把出來,也是門徒營;再拿一把出來,還是門徒營。弟兄們,你要有38步槍,也要有A6輕機槍,這些都是老的武器。不僅這樣,你還要有最先進的飛彈,一個個拿出來,作收藏各樣兵器的高樓,為著神的權益爭戰!

  所以,作為一個屬靈的城樓,我們裡面要有各種屬靈的豐富和裝備。要有門徒營,好;要開特會,好;要作訓練,好;幫助人,會;為主說話,會;帶人讀經,會;看望一個人,叫人愛主,也會。我們是收藏各樣兵器的高樓!

  這裡詩人說,「你們當周遊錫安,四圍旋繞,數點城樓。」你到一個城市,就能數點城樓:有這一位弟兄,哈利路亞,有那一位弟兄,哈利路亞,一位一位的弟兄,都是多少層的高樓!高樓的門一打開,要什麼軍器都有。要作門徒營,要開特會,要作訓練,要成全人,這裡都有!

  在你所在的地方,你就應該是這個城樓!你不要小看自己,說,我不過在教會生活中「混吃等死」,忠心等候主的再來,永遠不離開主的教會。我問你,你裡面有什麼?你就說,我裡面什麼都沒有。我連主的慈愛都不太會享受,只會搞一些材料。這是絕對不夠的。弟兄啊,你能不能起來成為一個樓!

  不僅這樣,十三節說,「細看她的外郭,巡察她的宮殿,為要傳述給後代。」外郭就是一種城牆。今天所有的地方教會都需要高樓,高樓裡面滿了兵器,還需要一些弟兄作外郭。外郭是什麼呢?外郭就是那些為著神權益爭戰的人;他們能說,有我在這裡,聖徒們就得著保護。

  你知道今天教會的難處在哪兒?今天教會的難處不一定是沒有「樓」,今天教會的難處是沒有「牆」。若是沒有牆,任何的東西都可以把教會奪去,叫教會失去教會的立場,失去教會的本質。

  在歌中之歌的末了(第八章),有一段話和這裡非常相像。說到在教會生活裡,我們有一個小妹,就是小女孩,她的兩胸尚未長成。換句話說,她剛剛得救,誰來都可以把她騙走的。當我們的小妹妹被人提親的日子,我們怎麼辦呢?她這麼年幼,大家卻都來追求她。

  這個時候,書拉密女說,「她若是牆,我們要在其上建造銀的城垛;她若是門,我們要用香柏木板圍護她。」原則上,這一節的牆就是「外郭」。接著又說,「我是牆,我的兩乳像其上的樓;」你看,樓也出來了,牆也出來了。然後,「那時,我們在他眼中像得著平安的人。」這就是歌中之歌的結束。歌中之歌的結束就是牆,就是樓。

  詩篇四十六至四十八篇這一段描寫健康教會生活的結束,也是樓和外郭。外郭就是牆,牆是堅固的。「細看她的外郭」,細看就是全心投入、仔細察看。比如說,你不要一邊帶職業,一邊追求。不,你要把職業辭掉,好好追求。我們起來周遊錫安,數點城樓,全心投入細細察看裡面一切的豐富;察看她的宮殿,察看神如何在他們中間作王掌權。

  我盼望一處處地方教會的聖徒,都能從所在的地方出來,學習作一個周遊錫安的人。詩篇第四十八篇,結束在「周遊錫安、四圍旋繞、數點城樓、細看她的外郭、察看她的宮殿」。為什麼呢?為了讓神的見證持續下去!只有這樣,神的見證才可以傳與後代。

  十四節說,「因為這神永永遠遠為我們的神;祂必引導我們,直到死時。」「祂必引導我們」,更好譯作「祂必作我們的引導者」。祂是引導我們的那一位,祂必作我們的引導者,直到死時。讓我們告訴主,「主啊,我們願意作一班周遊錫安,數點城樓,細看她的外郭,察看她的宮殿的人!」求主憐憫我們,阿們。(韜)

――朱韜樞《詩篇中的教會生活(卷二)

 

 

頌贊歸於神(四八1~14)(臺北靈糧堂)

 

耶和華本為大,應受大讚美,我們是否將大讚美歸給祂呢?什麼是大讚美呢?怎樣的讚美才夠大?讚美是一件抽象的事,很難以大小論之,像大衛那以王之尊,在迎回約櫃時,在神面前踴躍、跳舞、讚美;但是在大衛之妻米甲的眼中覺得大衛的行徑失去了王的尊榮,到底誰得了主的喜悅呢(撒下六2023)?向神發出大讚美,也就是極力的讚美,盡力的讚美神。為什麼讚美呢?讚美的原因與我們讚美的內容有密切的關係。詩人在這提供了幾方面讚美的原因:

1.神本為大(1)

2.我們所看見神的作為(8)

3.神的名(10)

我們是否常將神的名所當得的讚美歸給祂?我們的讚美配不配得上祂的名?不僅因神的名而讚美神,也因祂右手的公義而讚美祂,祂是配受讚美的,且是大讚美。

「我們在你的殿中想念你的慈愛」,主的慈愛是讓我們享受的;想到神的慈愛,心就有了安慰;想念神的慈愛,也支取神慈愛的恩典。在神極公義、極有能的作為,詩人告訴我們,在神的殿中想念祂的慈愛,使我們與神有關係,使我們與神的關係能個別化,是與「我」有關係的,神是向「我」施行祂的慈愛。這位令眾王看見驚奇喪膽,急忙逃跑,大有能力,大有威嚴的神,而我卻可以在神的殿中,想念祂的慈愛,這是何等的奇妙。「因為這神永永遠遠為我們的神」,我們的福份是何等的寶貴,世上的財主不能說他的產業永遠屬他;君王也不能說他可以永遠坐在他的寶座上,因為世人所享有的福氣都不是長久永遠的。但我們─屬主的人,有何等的福氣呢!我們能說:「這榮耀的神,永遠為我的神」,並且祂必作我引路的,直到死時。感謝讚美主,所以詩人一開始就呼籲我們,向神獻上大讚美,向神獻上與祂名相稱的讚美,不僅因神是那至大、至榮、至可畏的神;祂更是我的神,是愛我的神,是引我走一生道路的神,是與我有密切關係的神。讚美主!

默想

神向你所施的慈愛是否與詩人的經驗相符呢?

回應

主,你的慈愛是我所歡喜的,你的作為是我所敬畏的。

 

 

神所在之城(四十八篇114)(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本篇的背景與四十六篇、四十七篇應有聯繫,三篇合為一組,都是蒙神拯救,得勝仇敵時所作的凱歌。四十六篇論:仇敵圍攻聖城,但有神同在,神為避難所,仇敵終必失敗,而神「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四十六10);四十七篇是論神得勝仇敵之後,配受全地的歌頌;四十八篇則是熱情頌贊聖城因著神同在(3)所顯出的莊嚴榮美(2)、不能動搖(8),雖受敵人攻擊,卻固若金湯。

這也是一首預言詩,預言基督必得勝仇敵,屬神的教會亦必與主同享勝利與榮美。

鍚安的榮美(13):詩人指出聖城的「偉大」(1)、「崇高」(1節神在聖山該受大讚美)、「華美」(2)、「可愛」(2節為全地所喜悅)、「安全」(3),而聖城之所以偉大光榮,皆因神在其中(3),所以顯出這是神的城(1)

鍚安的威武(48):用「看哪」叫人注目在神的作為,詩人強烈地對比敵軍雖滿滿自信的入侵(4),卻在神的全能中忽然驚恐崩潰(57)。「正如我們所聽見的」(8)是指曾聽聞神在過去時代所顯出的恩典,「是我們在城中所看見的」(8)則指出是現在自己也親身經歷這樣的救恩。基督信仰不但是可以學習聽聞的知識,更是生活中可以經歷驗證的。

鍚安的巡禮(914):是一幕讚美、歌頌(1011)與見證(13)神恩典的動人遊行(12)。已往百姓雖受敵人四面包圍攻擊,飽受驚嚇轄制與失望,也失去寶貴的自由,但如今他們看見神慈愛的大能與拯救(9),解開他們的捆綁,釋放他們得自由,這經歷不但使他們忘情的頌贊大君王所在之城的榮美穩妥,更期待向子孫述說、見證(13)。如同保羅所說「不傳有禍」般(林前九16),蒙恩的人若不能時時數算、見證神恩,就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給撒但留下試探的機會。

鍚安可比教會,鍚安有神在其中,教會有基督的同在,教會亦因「在基督裡」而華美堅固。

回應:主啊!求禰在我裡面動工建造,讓我能成為禰榮耀的居所,好堅固我軟弱的信心,見證禰榮美的恩典。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禱讀:詩篇四十八篇89

8 我們在萬軍之耶和華的城中─就是我們 神的城中─所看見的,正如我們所聽見的。 神必堅立這城,直到永遠。
9 
 神啊,我們在禰的殿中想念禰的慈愛。

 

 

神恩萬代傳(48)(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感謝你賜給我這一天,讓我每天數算你的恩典。

 

這是一首頌贊錫安的詩歌。錫安山,是聖城所在,是神的居所。當然,神不會受地域限制,錫安不過是神臨在的象徵。頌贊錫安,即是頌贊神。

詩人以「北面」(代表尊貴)、「華美」來形容錫安城。錫安城之所以受讚美、被喜悅,因為有神的臨在;更重要的,是成為投靠她的人的避難所和保障(2)。城中充滿歡喜和快樂。

但對世上的眾王來說,看見錫安城卻是另一番景象。雖然眾王會合,聲勢浩蕩,但他們驚惶逃跑。詩人用兩幅圖畫來形容他們的驚懼疼痛:

1好像難產的婦人的辛苦疼痛(6);2神用颶風打破許多他施的船隻,令人驚恐(7)。

為甚麼世人與眾王面對錫安城有不同的反應?因為神是施行公義審判的;作為神的子民,當然因這日子而歡喜,但對抗拒神的列邦列國來說,她們在審判台前,就會顫抖恐懼。

最後,詩人呼召猶大的居民要作一項實際的行動:繞城一周,「數點」城樓,「細看」外郭,「察看」宮殿,因為其中的一磚一石,都見證著神的引導和榮耀。當我們「細看」的時候,就能有深刻的印象,把神的恩典和作為,向後代傳講。

開始一次實際的行動:「細看」你教會的一牆一瓦,陳設佈置,有歷史性的紀念品(就算如一張古舊的椅子、一面旗、一個鐘……);「察看」有關你教會的刊物、資料、圖片……;你能否在其中數算出神的榮耀和恩典?看見神的帶領?然後安排合適的機會,與弟兄姊妹分享。也許你會說:神啊!你該受極大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