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五十三篇短篇信息

 

目錄:

愚頑人被棄(楊震宇)

無神主義者的惡行(吳主光)

愚頑人對比於仰望以色列救恩的人(朱韜樞)

愚頑人(五三1~6)(臺北靈糧堂)

拒絕神主權的結局(五十三篇16)(臺北基督之家)

誰是愚頑人(53)(香港讀經會)

 

 

愚頑人被棄(楊震宇)

 

鑰句: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

背景:《詩篇》第五十三篇的詩題是「大衛的訓誨詩,交與伶長,調用瑪哈拉」。此篇與十四篇差不多完全相同,不同的地方之一,就是十四篇在2467節稱神為「耶和華(Jehovah) 」,在五十三篇中完全用「神(Elohim) 」。此外,兩篇詩不同的地方,就只有標題所注明的「調子」。這種現象,很明顯是大衛親自將它改編,為要配合另一個調子唱出來。調用「瑪()哈拉」,這詞在希伯來文是Machalath,含有「疾病」或「哀傷」的意思。本篇詩真實說出,人類所有最大最厲害的疾病就是不認神。但無論如何,這篇詩唱出的調子帶有憂怨的情調,因此不同於第十四篇的調子。這篇詩的頭三節保羅也曾引用來論證人類的完全的墮落(羅三1012)

提要:本篇是大衛論及愚頑人的智慧詩。在此詩,大衛歎息人不認識神的愚蠢,大衛哀嘆他們道德上的愚昧與腐敗,並且宣告他們最終的結局,與盼望神的救恩改變選民的命運。全詩分為三段:

()愚妄人的惡行(13)──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 

()愚妄人的結局(45)──神棄絕了他們;

()神子民蒙拯救(6)──救恩從錫安而出,神救回祂被擄的子民。

鑰節:【詩五十三1】「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罪孽,沒有一個人行善。」

鑰點:本篇詩與《詩篇》十四篇內容有很大程度的相同。在第十四篇,愚昧人否定那關心神子民的守約者神的存在。在本篇,愚昧人否定那維持和管理宇宙、全能而至高無上的神。愚昧人心裏不信(不在乎)有神,也不理會神會否審判他們的行為;他們所作的一無是處,並加害神的百姓然而他們最終必會遭受神的審判,必蒙羞和棄絕。然而,惟信靠神的子民要被救回,使他們可以歡呼和喜樂

今日鑰節提到「愚頑人」「愚頑這希伯來字含有惡意地拒絕承認真理的觀念。這篇詩描述人類生命非常悲哀的事實,就是很多人認為毋須理會神的存在,就可以自由自在,任所欲為,而行可憎惡的罪孽。因為無神論常常跟人的敗壞墮落是有關連的,有候是因,有時候是果。無怪乎那些故意說「沒有神」的人是邪惡的,而且他們沒有一個人行善。因此,大衛慨嘆愚頑人心裏沒有神。他提醒這些妄視神的人,因他們的惡行,最終必遭受神的審判什麼是愚頑人」?不是愚蠢、智力低或常識不足的人,而是(1)心裡說沒有神,否認神的存在;(2)不尋求神,生活以己為中心;(3)不行善,任意妄為、無惡不作;(4)不求告神,不需要神。但當神施行審判之時,他們就要大大懼怕。因此,「愚頑否認神的愛,拯救,救贖和其它,就是死路;轉向神,就是生路。

【失落的世代】近代盛行的實存主義把這末世人類空虛、悲觀、失望和無意義的生活表露得最透徹。實存主義和神死論的先鋒尼采,用走鋼綫來形容人生之危險與悲觀。卡繆(Albert Camus)用城市裏一場極猖獗的大瘟疫,來形容人生的可怕和絕望。實存主義的劇作家貝克(Samuel  Beckett)寫了一個短劇,把末世人類生活意義的破產,描寫得最透徹。這劇只短短的卅五秒,先是錄音機發出一聲嘆息,跟著便是啓幕,臺上燈光漸亮,只見台中間一堆雜亂而汙穢的垃圾。燈光還沒有全亮,便漸漸地暗下來。幕又跟著下垂。最後又以一聲錄音的歎息作為結束。沒有神的人生就是這樣的無意義。

「這裡所說的愚頑人』看不見神的行動,祂是世界上『不出席的主人』。因此,『當貓走開後,老鼠便作怪了』。因為神好像走開了,人便行可憎惡的罪孽。」──賴特

默想:愚頑人」最大的特徵就是不要神,不以神為寶貴。親愛的,你的生活是否以自己為中心,完全沒有體會到神的存在和寶貴,而成了信神的「愚頑人」呢?

禱告:主阿,求祢求保守我不要成為信神的「愚頑人」。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無神主義者的惡行(吳主光)

 

第五十三篇大綱:

(一)  人心惡,人行惡(53.1

1.「內心」不信有神

2.「行為」與神相反

3.「證實」沒有一個義人

(二)  神察看證實沒有一個義人(53.2-53.3

1.        沒有明白神的

2.        沒有尋求神的

3.        證實沒有一個義人

(三)  神蒙應吞吃百姓的惡人(53.4-53.6

1.        他們故意不問神就吞吃百姓

2.        他們無故大大懼怕

3.        神打擊和棄絕他們

(四)  願犯罪的以色列人蒙赦罪,得救恩(53.7

1.        願望神的救恩從錫安而出

2.        願望神救贖犯罪被據的以色列人

3.        願望以色列最終蒙赦罪而快樂

 

釋經:

 

53.1 〔大衛的訓誨詩、交與伶長、調用麻哈拉。〕

2.現在我們來研究(第 53 篇)。這篇詩與(第 14 篇)的內容絕大部份都相同.這一點我們在研究(第 14 篇)之時已經解釋過了。兩篇詩不同的地方,就只有標題所注明的「調子」、幾個字眼,和第五節而已。這種現象,很明顯是大衛親自將它改編,為要配合另一個調子唱出來。至於「麻哈拉」調,這詞在希伯來文是“Machalath”,含有“sickness”「疾病」的意思。我們無法知道與本詩有甚麼關係,可能是指調子帶有憂怨的情調吧.但無論如何,這篇詩在此以不同於(第 14  篇)的調子唱出,確實是出於大衛自己的意思。

3.至於第五節不同,請比較(第 14 篇)的第五節字句:

他們在那裡大大的害怕、因為神在義人的族類中。你們叫困苦人的謀算、變為羞辱.然而耶和華是他的避難所。」(詩14:5

  以上的文字,重點很明白地指出、惡人雖然明明看見「神在義人中」,卻明知故犯,還要吞吃義人;他們叫義人的謀算變為羞辱,「神卻作義人的避難所」.所以他們的作惡,其實是故意與神作對。

  但這節經文在(第 53 篇)5節這裡卻說:

他們在無可懼怕之處、就大大害怕.因為神把那安營攻擊你之人的骨頭散開了.你使他們蒙羞、因為神棄絕了他們。」(詩53:5

  重點是要指出、神與義人同在的證據更明顯,以至惡人在無可懼怕之處,就大大害怕.因為看見神使惡人的攻擊變成攻擊自己,以致他們的骨頭都被神打散了;又叫惡人本來想要羞辱義人的作為,變成羞辱自己,因為神棄絕了他們。

4.這兩篇詩既然絕大部份內容都相同,為何文士以斯拉還將之輯錄在《詩篇》中呢?相信這是因為這兩篇詩都有獨特之處:它分別放在《詩篇卷一》和《詩篇卷二》兩個不同位置,為要與兩組詩組成兩個不同的主題信息。放在《詩篇卷一》那裡,為要指出義人與惡人所求的分別很大──惡人完全不明白屬靈的福為何物,只一味追求地上的財富;但義人在今生卻羡慕親近神,來生卻羡慕得永生。兩者是永恆與暫時的大分別。放在《詩篇卷二》這裡,為要指出,這篇詩可以用作預言末世大災難時,敵基督和他的同人想要吞吃以色列百姓,神卻行奇事拯救他們。

5.我們已經說過,《詩篇卷二》的「第一組」是可拉後裔和亞薩的詩,編排的目的是要回應(第 42 44 篇)「被擄詩」向神的呼求,指出末世時以色列將要復興、主基督將要降臨作王。「第二組」是以大衛的詩為主,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的開始是(第 51 篇)「大衛的認罪詩」,編者以(第 52 篇)(第 64 篇)來講論,惡人起來攻擊大衛,漸漸增多,由大衛壯年開始,直到大衛年老為止;由知己朋友,以至外邦大軍…起來想要謀害大衛、奪位、和吞吃百姓.但大衛仍然相信,義人終必看見惡人遭報。所以,這十三篇詩這樣編排,在結構上是為要預表末世大災難時,以色列人的敵人怎樣漸漸增多、怎樣被敵基督和他的同人逼迫;但以色列人仍能忍耐、等候災難過去,因為相信神必要從天上降臨、施恩拯救。讀者可參看「第一部」的大綱分析表,重溫這一部份《詩篇》的組織結構,瞭解這(第 53 篇)的位置和預言中的靈意,這樣讀起來就不至迷失方向了。

 

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

1.讀者可能會問,(第 14 篇)詩的內容既然與這(第 53 篇)詩的內容絕大部份都相同,這樣,解釋也應該相同才對,何須再來解釋這(第 53 篇)呢?是的,本來無須再來解釋這篇詩.只是因為這篇詩放在《卷二》這裡,信息重心不同,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2.詩人一開始就說:「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意思是:

1)「無神主義」才是這愚頑人的真正信仰。他們「愚」,因為保羅說:「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19-20) 他們「頑」,又因為保羅說:「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羅1:21

2)經文強調他們沒有說出來,只在「心中說」沒有神,暗示他們只不過在眾人面前假裝信有神,骨子裡其實是無神主義者。然而他們的裝假總有一天被人揭發,那時他們的愚頑就得到報應,因為神和人都棄絕他們。

3)所以我們給這篇詩定一個主題:「無神主義者的惡行」。按「第一組詩篇」的結構來說,這篇詩所說的「愚頑的無神主義者」,可以用來預表末世的「假基督」,因為他的確是一個「愚頑的無神主義者」.《但以理書》形容他的無神主義思想,說:(下文括弧中屬黑體字型的文字,是筆者加上去,作為簡單註解的)

(假基督)必任意而行、自高自大、超過所有的神.(《啟示錄》預言他有一張「說誇大褻瀆話的口」;又有權柄賜給他、可以任意而行四十二個月.參啟13:5。保羅又指出他甚至自稱為神,參帖後2:4。但是,但以理預言他因為說誇大話的聲音被殺、身體損壞、扔在火中焚燒。參但7:11,又用奇異的話攻擊萬神之神(用人聽不明白的話,例如靈恩派人士所說的『方言』之類的話;暗中攻擊真神).他必行事亨通、直到主的忿怒完畢(他成功迷惑普天下的人,沒有人可以揭發他,直到末世的大災難完了,主從天上在大榮耀中降臨,才能將他的假冒揭發,最後把他殺了)。他必不顧他列祖的神(暗示他有猶太人血統,所以他向猶太人自稱是基督,猶太人也相信.但他不相信耶和華他列祖的神)、也不顧婦女所羡慕的神(這是指天主教婦女所羡慕的馬利亞。暗示他先得到天主教的支持.因為與他聯合的『假先知』、其實就是天主教的『教皇』。但到了他得勢之時,他連馬利亞也不尊重.並且在『哈米吉多頓大戰』中突然轉過來,以一顆核子彈,將羅馬梵蒂崗消滅了)、無論何神他都不顧(意思是,他雖然自稱是神,他骨子裡其實是一個無神主義者)、因為他必自大、高過一切(以自己為神)。他倒要敬拜保障的神、用金銀寶石、和可愛之物、敬奉他列祖所不認識的神(他只相信武器,以武器為神.這是他列祖所不認識的.他用大量金錢構買最先進的武器來保護自己)。他必靠外邦神的幫助、攻破最堅固的保障(暗示他借著推動『宗教大合一運動』與列國結盟、且得到列國的幫助,最後攻陷耶路撒冷,屠殺全國三分之二的人).凡承認他的、他必將榮耀加給他們、使他們管轄許多人、又為賄賂分地與他們。(他將他的像,放在各地的廣場中,叫普天下的人敬拜;凡願意拜他的,承認他為神的,可以受“六六六”的印記.憑這印記,人才可以做買賣得利;又可以被立為分封王,管理各地)。」(但11:36-39

 

一、全部敗壞了行為(53.2-53.3

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罪孽.沒有一個人行善。53.2 神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他的沒有。53.3 他們各人都退後、一同變為污穢.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

1.這段經文的重點在於指出、「世人的行為,沒有一個人是行善的」。根據保羅在《羅馬書》第一章所解釋的,人因為不肯相信有神,就變成「愚頑」;人因為「愚頑」、就為自己製造假神,將榮耀的造物主變成能朽壞、人手所造的偶像;或變成各樣取代神位置的事物,例如財寶、名譽、知識、學問、地位、美貌……等。人這樣行,其實是想要高舉自己,甚至以自己為神。他們將神的神性降低,其實也是將自己的人格降低、以致不怕神的報應和審判;同時也貶低自己的道德觀念、行出各樣的污穢和不義的事來。(參羅1:26-32

2.所以大衛認為,所有不相信有神的愚頑人都是「邪惡」的,因為「行了(神看為)可憎惡的罪孽。」「邪惡」這個字、在這裡譯得不對,因為希伯來文是“shachath”,其      對等譯字是“RUIN”.這字在《聖經》中一共出現過147      次,中文和合本《聖經》通常都將之譯作「毀滅」(有29次)、「毀壞」(有28次)、「敗壞」(有16次)、「滅絕」(有11次)、「滅」(有10次)、「壞」(有3次);英文欽定本則譯作“destroy”(有102次)、“corrupt”(有27次)。可見,《聖經》從來沒有譯作「邪惡」。其他中文譯本有譯作「腐敗」、或「敗壞」的,都比較好一點.但筆者認為,按這個字的原意,整句話應該譯作「他們行毀壞可憎罪孽的」。這樣的譯法,使我們想起末世的敵基督,《聖經》稱他為「行毀壞可憎的」(但9:27, 11:31, 24:15)。當然,任何一個無神主義的愚頑人都可能會「行毀壞可憎」,但這篇詩被編排在這裡,與前後的詩篇所組成的信息,確實是關係末世大災難時代的事件。再者、這篇詩的內容本身,若從末世大災難的角度來理解,確實顯得更加寶貴和容易明白。所以,筆者相信大衛被聖靈感動,寫出末世敵基督和他的同人都是「無神主義的愚頑人」,並且在本詩一開始劈頭第一句,就形容他們「行毀壞可憎」。「毀壞」是因為敵基督不但毀壞聖地和聖殿(太24:15),更發動核子世界大戰,敗壞世界(啟11:18, 11:40-44)。「可憎」是因為他們設立敵基督的像,放在聖殿的外院裡,逼以色列人敬拜(但11:31, 12:11, 13:14, 24:15)。

3.經文特別強調他們「沒有一個行善的」,因為這句話出現了兩次,並且是用加強的語氣來形容──「連一個也沒有」。保羅在《羅馬書》也曾引用過這段經文,又夾雜其他的經文,指證猶太人和外邦人在神面前都是罪人,因為「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3:10-18)。「行善」一詞,我們的和合本《聖經》也譯得不好,因為會叫人誤會,以為是指「做施捨給窮人的善事」.其實原文的意思非常簡單,只不過是「行得好」。當然嚴格來說,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在神面前稱義,或行得好.就如有一個官來求問耶穌說:「良善的夫子,我該作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呢?」主卻對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路18:18-19)但筆者認為,這篇詩所強調的,是特別指末世大災難時,地上再沒有一個人在神面前行得好,因為所有好人,就是所有活著的基督徒,都與歷史上所有死了的聖徒一同復活被提了。

4.經文為了強調「地上」再沒有一個人行得好,特別形容「神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他的沒有」.意思是,神要提取地上所有願意悔改歸向神的義人,不願意留下一個.所以神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看還有沒有一個人會「明白」和「尋求」神的,免得哈米吉多頓大戰毀滅全地的時候,誤將一個義人滅了。

5.這一點使我們想到亞伯拉罕為所多瑪城禱告,問神如果城裡還有五十個、或四十五個、或四十個、或三十個、或二十個、或十個義人,神會不會把他們和惡人一併滅絕呢?當然不會,因為「神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所以神差派天使,將羅得一家救出來,免得有一個義人被毀滅。

6.事實上,《啟示錄》指出,在大災難中,當天使將神大怒的七碗倒在地上的時候,地上的人「就褻瀆那有權掌管這些災的神之名、並不悔改將榮耀歸給神。」(啟16:9)值得讀者注意,經文形容神看為「做得好」的人,必須是「明白」和「尋求神」的人。「明白」當然是指明白一切關係神的事情、或屬靈層面的道理.可惜「無神主義者」確實「愚頑」,明明看見神借著大災難報應他們,他們還是不肯悔改、不肯「尋求神」。但那些在天上的天使和聖徒,看見神報應地上的人,就都讚美神說:「昔在今在的聖者阿、你這樣判斷是公義的.他們曾流聖徒與先知的血、現在你給他們血喝.這是他們所該受的。……是的、主神、全能者阿!你的判斷義哉、誠哉。」(啟16:5-7

7.感謝神,雖然外邦人中再沒有一個人「明白」和「尋求神的」.但在以色列人中,仍有一些「智慧人」(但11:33-35)能明白,並且他們在民間鼓勵人們起來尋求神,向神悔改。結果影響全國上上下下每一個人都來到神面前痛哭悔改,歸向神。(亞12:10-14)由此可見,這篇詩篇所形容的,只是大災難中支持敵基督的無神主義者、和愚頑的外邦人而已。

8.大衛指出神從天上垂看的結果,證實「他們各人都退後、一同變為污穢。」保羅領會這句話為:「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羅3:12)大衛所用的「退後」一詞,在希伯來文是“cuwg”,      對等譯字是“TURN AWAY”,所以應該譯作「轉離」,這才與保羅所用的「偏離正路」相同。大衛所用的「污穢」一詞,在希伯來文是“alach”,其    對等譯字是“SPOIL”,應該譯作「毀壞」,這樣才與保羅所用的「變為無用」,在意義上相同,意思都是變為「垃圾」。整句意思其實是:神造人本來都是有用的,但「各人都離開了(神所祈望的)正道,一同變為無用」,被神看為垃圾,結局就是丟在地獄裡焚燒。而「地獄」一詞,希臘原文原是「欣嫩子穀」,是耶路撒冷城外倒垃圾、燒垃圾的地方.主耶穌借用這個地方來形容靈界所有不能得救的靈體為「垃圾」,將來在「硫磺火湖」中被焚燒,如同燒垃圾一樣。

 

二、神要報應他們(53.4-53.5

53.4 作孽的沒有知識麼.他們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飯一樣.並不求告神。53.5 他們在無可懼怕之處、就大大害怕.因為神把那安營攻擊你之人的骨頭散開了.你使他們蒙羞、因為神棄絕了他們。

1.這裡大衛形容他們犯罪,說:「作孽的沒有知識麼?」「沒有知識麼?」應該譯為「豈不知道麼?」才對,意思是指他們是明知故犯的。上文指證他們「行毀壞可憎」,這罪並不是「不知道」而犯的。讀者要明白,《聖經》明說,神所設立的「贖罪祭」只是為「誤犯」的罪而已,「故意犯」的罪是沒有「贖罪祭」的(參利4:2, 13, 22, 27, 5:15, 15:26-27, 10:26).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罪人代禱時,也說:「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 23:34)意思是,如果他們「曉得」而犯罪的話,主贖罪的救恩就不能拯救他們了。所以大衛在這裡指證那些「作孽的」人,就是敵基督和他的同人,都是故意犯罪的.神不會有救恩為他們存留。

2.他們犯的罪是「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飯一樣」,意思是屠殺以色列人.但經文用「吞吃」來形更貼切,因為:

1)《啟示錄》形容撒但魔鬼化身為「大紅龍」,就是歷史上的黑暗政權,一直逼迫以色列人。這「大紅龍」有七頭十角.「七頭」就是七個王朝,以逼迫以色列人的王朝來計算.在歷史上計有:1.埃及;2.亞述;3.巴比倫;4.瑪代波斯聯盟;5.希臘;6.羅馬;7.中世紀時的神聖羅馬帝國。最後這個「神聖羅馬帝國」因為「宗教爭戰」而一度被解體,歐洲各國紛紛離開天主教,不再與她聯盟。可是,發展到末世之時,這「神聖羅馬帝國」必會再重組成功,這就是今天我們親眼所看見的「歐盟」與「天主教」漸漸結盟;將來他們結盟完全成功,就是《啟示錄》所形容,獸的其中一個頭「受了死傷,再醫好」(啟13:3)。

2)至於「十角」,就是末世時加入「歐盟」的所有國家。經文形容這「大紅龍站在那將要生產的婦人面前、等他生產之後、要吞吃他的孩子。」(啟12:4)這「男孩子」就是耶穌基督;這「婦人」就是以色列民族(詳細解釋,請參看拙著《啟示錄研經亮光》一書).這「男孩子」被提到神的寶座去,龍就吃不到他.代表主耶穌復活升天,地上的羅馬政權就無法對付他。婦人也逃到曠野躲避,龍也吃不到她.代表以色列人分散世界各地,羅馬政權就無法將他們滅絕。歷史告訴我們,這些預言真的全部應驗了.先是羅馬帝國逼迫猶太人,在主後七十年屠殺他們,焚燒聖殿,拆毀了耶路撒冷,使猶太人分散全世界;之後,猶太人在天主教統治歐洲時代,長期被天主教的十字軍屠殺;在俄國長期被東正教逼迫;在東歐長期被伊斯蘭教逼迫…,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希持拉和他的聯盟國想要屠殺猶太人,使他們滅族。然而,神一直保守他們,不至真的被「吞」了.直到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他們得以複國為止。

3)然而到末世時、龍第二次逼迫婦人,「吐出水來像河一樣、要將婦人沖去。地卻幫助婦人、開口吞了從龍口吐出來的水。龍向婦人發怒、去與他其餘的兒女爭戰、這兒女就是那守神誡命、為耶穌作見證的。」(啟12:15-17)意思是,到世界末日大災難之時,還有一次大屠殺臨到猶太人。相信歐盟將來有一位總統,就是《聖經》所預言的敵基督,他要攻陷耶路撒冷,屠殺全國三分之二的人.剩下三分之一的人就向橄欖山逃走。當敵基督的大軍快要追上他們的時候,神卻叫地裂開,吞了敵基督的大軍,拯救了以色列人(亞13:8-14:5)。這些都是他們「吞吃」百姓,如同「吃飯一樣」的事實。

3.這裡出現一句奇妙的話,指出他們吞吃百姓如同吃飯一樣,「並不求告神」.意思是「飯前沒有獻上謝飯的禱告」。這話暗示吞吃以色列人的人,都是些稱為「事奉神的人」──他們通常吃飯之前都會先禱告.但吞吃以色列人之前就沒有先禱告。正如主耶穌所說:「時候將到、凡殺你們的、就以為是事奉神。」(約16:2)既然他們以為是事奉神,為甚麼他們「吞吃百姓」之前不先禱告求問神呢?答案是,他們「明知神不准,仍然要吞吃」。這樣的形容太奇妙了,因為歷史告訴我們,天主教屠殺猶太人就真的是這樣。天主教派十字軍長期殺害以色列人,理由是猶太人曾經殺死耶穌基督,所以神已經廢棄了他們,如同垃圾一樣,應當從人類中除滅。希持拉屠殺猶太人的罪證已經公諸于世,原來希持拉事前與天主教教皇有過很多書信來往,希持拉是照天主教的意思行事的.根據現時公諸於世的納粹黨秘密檔,當時教皇雖然知道希特拉屠殺猶太人的計畫,他不但沒有阻止,還極力支持.因為他以為希特拉會成功征服整個歐洲,這樣就可以與希特拉聯盟,重組「神聖羅馬帝國」了。可是希特拉事敗,現今天主教教皇就不得不向全世界「道歉」。然而,天主教並不是真的知錯,只不過想要擺脫與希特拉聯盟的罪名而已。將來,天主教教皇必要成功與歐盟其中一位總統聯盟,重組「神聖羅馬帝國」。這個聯盟,就是《啟示錄》第 13 章所形容,「假先知」要與「假基督」聯合,並且藉虛假的神蹟奇事,迷惑普天下的人,叫他們拜「假基督」的像.凡不拜這像的都被殺害。(啟13:12-16)到了最後大災難,以色列人因為發現「假基督」是假冒的,就悔改歸向神,同心合意起來拆毀「假基督」的像.「假基督」就派大軍攻陷耶路撒冷,屠殺全國三分之二的人。《聖經》認為,天主教和假基督在歷史上做盡許多屠殺猶太人的惡事,以「事奉神」為理由,這理由不是真的.他們想要「吞吃」猶太人的財富才是真正的理由。猶太人非常會賺錢.在歷史上,差不多任何時期,任何國家,大部份最有錢的人都是猶太人.據說、今天全世界所有的財富,有一半是在猶太人的手中。如果天主教肯稍為看《聖經》,就知道神從來沒有說過要棄絕猶太人,並且還多處預言猶太人要複國、要蒙福、要復興、主要降臨作他們的王、在千禧年中成為世界超級強國。這些預言遍佈《聖經》,極其清楚。所以經文指證他們吞吃猶太人是「明知故犯」.尤其是將來在末世大災難時,他們再度屠殺和吞吃猶太人,更是聯合國禁止的。但敵基督任意而行,「不顧他列祖的神、也不顧婦女所羡慕的神、無論何神他都不顧、因為他必自大、高過一切。」(但11:37)所以他們是明知故犯,無可推諉。

4.經文又預言說:「他們在無可懼怕之處、就大大害怕.因為神把那安營攻擊『你』之人的骨頭散開了.你使他們蒙羞、因為神棄絕了他們。」這裡分四點來研究:

1)神驚嚇他們,使他們大大害伯:在大災難中,雖然敵基督和他的同人發動世界大戰,其實他們自己也是非常懼怕這場核子戰爭.因為《聖經》形容,「耶和華用災殃攻擊那與耶路撒冷爭戰的列國人、必是這樣.他們兩腳站立的時候、肉必消沒、眼在眶中乾癟、舌在口中潰爛。那日、耶和華必使他們大大擾亂.他們各人彼此揪住、舉手攻擊。…那臨到馬匹、騾子、駱駝、驢、和營中一切牲畜的災殃是與那災殃一般。」(亞14:12-15)試想,這樣可怕的核子大戰,有誰可以不怕呢?主耶穌預言,當時整個世界周圍環境和天空都大大污染,以至「日月星辰要顯出異兆.地上的邦國也有困苦.因海中波浪的響聲、就慌慌不定.天勢都要震動.人想起那將要臨到世界的事、就都嚇得魂不附體。」(路 21:25-26)不但如此,最可怕的事臨到他們,就是主親自從天降臨.因為《啟示錄》預言說:「地上的君王、臣宰、將軍、富戶、壯士、和一切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岩石穴裡.向山和岩石說、倒在我們身上罷、把我們藏起來、躲避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因為他們忿怒的大日到了、誰能站得住呢?」(啟 6:15-16

2)神保護「你」:「因為神把那安營攻擊『你』…」經文一直論及「他們」,到了這裡突然出現一個「你」字.按上文,這個「你」字應該是指「我的百姓」,也就是下文所說的「雅各」。這裡用「你」這個代名詞,是很有意思的,表示神突然轉過來對「讀者雅各」說話。到末世大災難的日子,當以色列人讀到這篇詩篇,尤其是讀到這裡的時候,會感到神突然轉過來指著他們說話,聽見神說:我要這樣這樣保護「你」!可以想像,那時、那些以色列人必定感到非常驚訝,《聖經》竟然指著自己說話,多麼奇妙?《聖經》確實預言耶路撒冷在大災難中遭到敵基督大軍的圍困攻擊,然而,神要保護他們。神保護的方式有許多種:

第一、「我必使耶路撒冷被圍困的時候、向四圍列國的民、成為令人昏醉的杯.…那日、我必使耶路撒冷向聚集攻擊他的萬民、當作一塊重石頭.凡舉起的、必受重傷。」(亞12:2-3)。許多人讀了這段經文都會說,這預言實實在在地應驗在今天的以色列了。自從以色列複國,又奪回耶路撒冷以來,巴勒斯坦人和周圍的亞拉伯人都不斷叫囂、發動大戰圍困攻擊、發動恐怖襲擊.他們不但不得逞、就是凡想要「舉起」這塊「重石頭」的任何列國,都要受傷。今天我們豈不是親眼看見,亞拉伯諸國受傷、美國受傷、英國受傷、法國受傷…,試問有哪一國支持或反對以色列國的不受傷呢?將來,歐盟的敵基督答應要主持中東「和平」,但他是說謊話的,他騙欺了以色列人和亞拉伯諸國,想要從中取利.但最終,受傷最厲害的,卻是歐盟。

第二、「耶和華說:到那日、我必使一切馬匹驚惶、使騎馬的顛狂.我必看顧猶大家、使列國的一切馬匹瞎眼。」(亞12:4)神常常使敵人「眼瞎」,就如神使圍攻羅得房子的所多瑪人眼瞎;神使米甸大軍夜間起來,在看不見的情況下,互相攻擊,以至敗亡;神使以利沙領瞎了眼的亞蘭大軍到撒瑪利亞,成為俘擄…。到了世界末日的哈米吉多頓大戰,神還是用這個方法對付敵基督;神先降「黑暗之災」,臨到敵基督的國,叫他們看不見.然後又使三個污穢的靈,好像「青蛙」,從龍、獸、和假先知的口中出來,迷惑普天下的眾王、叫他們聚集爭戰,互相擊殺。(啟16:10-14

第三、當敵基督的大軍追上他們之時,神使「大地震」發生,地就裂開,成為極大的穀,以色列人要在穀中逃走(亞14:4-5),同時又吞了敵基督的大軍。(啟12:16

3)神把攻擊者的骨頭散開:意思是攻擊者再無力攻擊,因為骨頭連不上骨頭,被拆散了。這樣的形容,是指敵基督的聯盟散了,他的大軍也潰不成軍,是徹底的失敗。我們想起《但以理書》預言敵基督在「一七之內、他必與許多人堅定盟約」,然而「有忿怒傾在那行毀壞的(敵基督)身上、直到所定的結局。」(但 9:27)又說:「到了他的結局、必無人能幫助他。」(但11:45)敵基督這樣徹底失敗,因為他常說謊,和說誇大的話.被他欺騙的人終於發現他的假冒,就棄絕他.尤其是當主耶穌基督在極大的榮光中從天上降臨,地上眾人看見,就全然知道自己被假基督欺騙了.他們不再支持他,反而轉過來把他捉拿,交與主耶穌基督;主基督就把他和假先知殺了,歐洲盟國也因而全然瓦解。

4)敵基督蒙羞和被神棄絕:經文特別強調,「『你』使他們蒙羞,因為神棄絕了他們。」「蒙羞」是因為主耶穌基督不但拯救以色列人脫離他們的追殺,更使以色列國成為全世界最強的大國,因有主耶穌基督作他們的王。「棄絕」暗示他們原先自以為是事奉神、是神派他們滅絕以色列的.及至主耶穌基督降臨,他們反而被滅絕;他們與主基督的一切關係,都斷絕了。這一點使我們想到,天主教在歷史上一直以「惟一聖而公的教會」自居;神將救恩交給馬利亞,由她隨自己的意思分配給天主教徒;教皇也自以為是「基督在地上的代表」、是「無誤的」、是一切對與錯的判斷者.他認為猶太人已經被神棄絕了,世上任何政權都可以用暴力消滅他們。然而天主教這「大淫婦」終於被神棄絕.所以《啟示錄》預言,在大災難末期,天使倒第七碗的時候,地上發生自從有人類歷史以來最大的地震,那大城巴比倫(即大淫婦)就斷為三段,沉到海中,再無可見之處(啟18:21).這時,天上的群眾,就是已經復活被提的教會,就大聲讚美神說:「哈利路亞!救恩、榮耀、權能、都屬乎我們的神.他的判斷是真實公義的.因他判斷了那用淫行敗壞世界的大淫婦、並且向淫婦討流僕人血的罪、給他們伸冤。…哈利路亞。燒淫婦的煙往上冒、直到永永遠遠。」(啟19:1-3

 

三、願神保守以色列得救恩(53.6

53.6 但願以色列的救恩從錫安而出。神救回他被擄的子民、那時、雅各要快樂、以色列要歡喜。

1.很希奇,大衛寫這篇詩的時候,以色列人從來未有戰敗,或被擄過,更談不上被神救回,何竟大衛會說出「神救回他被擄的子民」這句話呢?可見,這是聖靈感動大衛寫出來的「預言詩」,是大衛未經歷過的。

2.大衛說:「但願以色列的救恩從錫安而出」,意思有兩個:

第一、錫安就是耶路撒冷,主第一次來的時候,在這裡被釘十字架,造成救恩.所以救恩從這裡出來;

第二、主第二次來的時候,必要進入耶路撒冷,作王直到永遠.千禧年時代的以色列人,還要因主基督的緣故,得救恩。

「那時、雅各要快樂,以色列要歡喜」,意思是,等到千禧年,以色列人終於得著救恩,人人都歡喜快樂.因為以色列全家得救了。

雖然過往以色列人因為不信,在列國中漂流了二千多年,神仍然沒有棄絕他們,反而棄絕天主教這個大淫婦。從前以色列人被棄絕,好像橄欖枝子被折下來;外邦人反而因信蒙恩得救,好像野橄欖枝子得以逆著性而被接上去。到末世時代,外邦教會又因為離開了主而變成大淫婦,被神棄絕;猶太人卻反過來重新被神接納,神的計畫何等希奇?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愚頑人對比於仰望以色列救恩的人(朱韜樞)

 

第五段 地方教會──大戶人家成長過程的兩面

  下面一篇就是教會中另外一個對比,愚頑人對比於仰望以色列救恩的人。愚頑人很有意思,在地方教會中,有些人口裡宣告有神,心裡卻說沒有神。這一篇開頭就這樣說,「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詩五三1)你會說,「在地方教會中,竟然有人講沒有神嗎?」我就問你,「親愛弟兄,你今天這樣的生活,豈不就是因為你心裡說沒有神嗎?如果你心裡有神,你還會這樣活嗎?」嘴巴上都是,「主啊,我需要憐憫。」心裡就講了,「神哪裡管得了那麼多?」神哪裡管得了那麼多,就是沒有神。我們不知不覺心裡會說沒有神。

  在地方教會中,有些人口裡宣告有神,心裡卻說沒有神,所以他們的行為滿了可憎惡的事。你為什麼上班,沒有神。我也做過事,我從1964年底開始做事,一直做到1969年,但是我願意告訴你,當我那四、五年做事的時候,我的裡面是有神的。你敢不敢跟神說,「感謝主,我今天又去上班了,是你叫我去的。感謝主,今天我又可以掙一點錢,顧到我的家庭,也顧到教會的需要。」你敢不敢講?我怕你拿了支票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考慮存款,而不是想到神。人很有意思,在教會中口裡說有神的人很多,但常常不知不覺,心裡就講沒有神了。因為你沒有神,你所做的事就是可憎惡的。

  他們不尋求神,而墮落到世界的污穢中(詩五三3)。因為這樣,他們吞吃神的百姓如同吃飯一樣,並不求告神(4)。第五節,「他們在無可懼怕之處,大大的害怕。因為神把那安營攻擊你之人的骨頭散開了。你使他們蒙羞,因為神棄絕了他們。」一個跟隨主的人是不是健康,就問,你怕不怕。這裡說「無可懼怕之處」,換句話說,神不是在這兒嗎?神不是負一切的責任嗎?神不是掌權的嗎?我們還有什麼可懼怕的?但是你若不以神為神的話,你就會大大的懼怕。每次我害怕的時候,主都會講這句話,「你為什麼怕?你怕人趕你走,還是怕人不要你,怕自己無路可走?若是你單單有我,有什麼可怕的!」如果在無可懼怕裡還害怕,就證明你缺少了神,在神之外別有倚靠。

  第六節,「但願以色列的救恩從錫安而出!」現在看這個局面,神的見證荒涼,神的見證好像在受摧殘,但願神見證的救恩從神的王權和眾地方教會中產生出來。「神使祂被擄的子民歸回」,這個「擄」是一個軍事的用語,指爭戰中的俘虜,神的子民好像在跟仇敵的爭戰裡,被仇敵擄去了,詩人說,神要救回祂被擄的子民,這時「雅各要快樂」,快樂是外面的,「以色列要歡喜」,這個歡喜是裡面的。在神的見證裡,要產生一種內在的喜樂和平安,因為在以色列這神的見證裡,產生了內在的喜樂和平安。每一個聖徒所顯出來的,都是快樂的情形。

――朱韜樞《詩篇中的教會生活(卷二)

 

 

愚頑人(五三1~6)(臺北靈糧堂)

 

什麼是愚頑人?

一、心說沒有神。

他可能不是公然的說神死了,但他的行為-任意妄為,一點不認為有神,甚至說有神又怎樣呢?這就是愚頑人的特徵之一。誰想得到當人以為隱密時,神卻早在天上,在那垂看了。

二、不尋求神。

既不認為有神,自然就不會想要尋求神。但是我們這些稱為神兒女的人,是否和愚頑人一樣,不認為神同在是重要及嚴肅的嗎?是否也不常尋求神呢?

三、不行善。

聖經中提到罪的定義時,一則是說達不到標準叫罪,有如射箭沒有射中靶心叫罪。另一則是知道行善卻不行也是罪。以弗所書二章10節說到,我們之所以得救,是蒙了神的恩典,也是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神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叫我們行善,這是神對得救之人說的。提摩太后書三章1617節說到,聖經是神吹氣而成的,對我們是非常的重要,聖經的功能是要「屬神的人得以完全」。完全的目的是什麼呢?可以「預備行各樣的善事」。行善是神對祂兒女的心意,而我們滿足了神的心意嗎?

四、有知識,卻不求告神。

這是愚頑人的第四個特徵。有知識,但卻用來行惡;有知識,卻因此不求告神。或許我們有知識並沒有以此行惡,但是我們卻常因此沒有求告神,為什麼呢?因為有知識。

求主憐憫我們,看起來我們滿有神恩典,我們是神的兒女,但與愚頑人的特徵一比對,好像所差無幾,求主憐憫,求主在我們的面創造渴慕的心,渴慕親近祂、尋求祂的心。求主將我們從這種可憐的光景中救出來。「但願…神救回祂被擄的子民」(6),我們在心思意念上也需要神的拯救。

默想

愚頑人最大的特徵就是不要神,不以神為寶貴。我是如何在我生活的各層面,皆以神為最寶貴的呢?

回應

主,救我離開我天性上的愚頑。

 

 

拒絕神主權的結局(五十三篇16)(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有人以為本篇之目的系為慶祝勝利。蓋因神的百姓受到亞述王西拿基立攻擊,希西家王求告耶和華,耶和華的使者一夜之間,殺死了亞述軍兵十八萬五千人,以致那位目中無神、恣意侮辱耶和華的外邦君王蒙羞逃竄(賽三十六、三十七章)

全篇提到神時,都未用「耶和華」(自有永有、慈愛信實的神),而用「以羅欣」(審判公義的神),更表明詩人嚴厲指出不信神者犯罪作惡的結局。

愚頑人的特色(13):所說的「愚頑」不是指他們愚笨,而是指他們的自誇、自媚、邪惡。詩人描述:「愚頑人心裡說:沒有 神。」(1),不是說他們否認神的存在,而是否認神的權能,並且,這樣拒絕神的主權是個普遍現象(2),不但如此,這罪還會擴散、互相影響(3節、羅三1017)

神從天上垂顧世人,要看有沒有尋求祂的,但卻遍尋不著(2),因為世人都是偏離神(羅三23),喜與神為敵、厭惡神的真理。今天若非神親自透過基督耶穌來尋找人,人其實是拒絕真光的(約一5),所以,基督徒只是蒙恩的人,不該為自己所得的恩典與恩賜自誇,更該為自己報恩、還恩的怠惰,常懷虧欠(羅一14)

愚頑人的結局(45):看到神的百姓會受到惡者的攻擊、捆綁與陷害(4節,約十六33),似乎魔鬼已經勝利;可是,神要在轉瞬之間,「使他們蒙羞」(5)。當那些目中無神的人對神的兒女進行迫害時,他們或許能取得暫時的勝利,以致得意忘形,心中說:「沒有神」但神的時候滿足,祂就要顯明自己,為祂的百姓伸冤(來十30),叫世人知道這是「天父世界,神仍掌管萬有。」

詩人的盼望(6):在第6節中,詩人帶著盼望宣告說:「神救回祂被擄的子民」到那時「雅各要快樂,以色列要歡喜。」他深信神將拯救祂的百姓脫離那惡者的手。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十二19),聽憑主怒又可譯作「任人發怒」聖保羅提醒我們,在被錯誤對待時,當效法基督的靜默不語(可十四61),才能看見神為我們所興起的作為啊!

回應:主啊!禰深知我所遭遇的一切,求禰保守孩子不要以惡報惡,並且快快興起,為孩子顯明禰的公義與憐憫。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禱讀:詩篇五十三篇

2  神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祂的沒有?

 

 

誰是愚頑人(53)(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賜給我力量,每天過以你為中心的生活。

 

誰是愚頑人?

一般人以為「愚頑人」一定是指冥頑不靈、缺乏分辨能力的人;或者是蠢鈍,甚至是白癡者。但聖經卻給我們不同的標準:愚頑人之被視為「愚頑」,全因他們心裡「沒有神」(1);就如箴言所說:「認識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愚頑人剛好相反:他們抗拒神,驕傲自恃,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聰明,反成為愚拙。神是何等希望人能尋求祂,認識祂!可惜,神從天上垂看世人,所見的卻是不求告祂,作孽行惡的多,行善的甚至「連一個也沒有」(3)。

愚頑人的結局

愚頑人最大的問題是因為沒有尋求神,目中無人,一切行為已失去規範和標準,以自我利益為中心,所以他們所行的盡是可憎惡的罪孽(4)。但神的眼目遍察全地,在他們以為大可安心、一帆風順的日子,神的審判和懲罰就會突然臨到,甚至會「骨頭散開」(死無埋葬之地),因為他們被神棄絕(5)。反之,義人的族類和神的子民必定可以經過死蔭的幽谷,耶和華是他們的避難所(參詩146),他們最終必然歡喜快樂。

「神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祂的沒有……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這是何等令神傷心失望的事!這些令神痛心的人中,一種是堅持「沒有神」的無神論者;另一種是雖然「認識」神,但心中卻「沒有神」的神的子民。我們都認識神,蒙受神的救恩,但我們是否有積極的去尋求祂?尊崇祂?還是我們仍過著自我中心的生活,令神失望痛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