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五十五篇短篇信息

 

目錄:

求神施拯救(楊震宇)

仇敵興盛仍堅信神必賞善罰惡(吳主光)

不關心神和祂見證的人對比於將重擔卸給耶和華神的人(朱韜樞)

怎樣處理人生的重擔?(法蘭斯迪信)

危機時刻的求告(五五1~14)(臺北靈糧堂)

轉機(五五15~23)(臺北靈糧堂)

至於神,我要求告~(五十五篇123)(臺北基督之家)

窮途豈是末路?(55)(香港讀經會)

 

 

求神施拯救(楊震宇)

 

鑰句: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

背景:《詩篇》第五十五篇的標題是「大衛的訓誨詩,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本篇詩的背景是發生在押沙龍作亂的時期(撒下十五至十八)。當時他的知己朋友亞希多弗竟然背叛他,投向押沙龍並為他獻計謀要陷害大衛(撒下十五1217),因而寫了本詩,將內心的疑惑不安傾訴出來。在本詩篇裏,我們感受到大衛在這苦難打擊下,心裏所忍受的苦難。從預言的角度來看,我們在這裏也讀出救主怎樣被被猶大出賣時的那種心情。這詩也預言反對彌賽亞的人必定永遠滅亡。

提要:本篇是大衛在急難困苦中求神拯救的禱告。在此詩,大衛表達心中三段不同的情緒:開頭他想到自己在急難中,就向神哀訴自己的苦境;接著,想到仇敵的苦待,他第一個衝動就是展翅高飛,遠離所有的煩惱;但這時他驚懼發現自己竟然被昔日知己的朋友出賣,他表露了忿恨的義怒;末了,他全然投靠神,深信神必回答他的禱告,必蒙拯救,得享平安於是,他自勉把重擔卸給耶和華,而神必使惡人下滅亡之坑。全詩分為三段:

()急難中訴苦境(17)──神啊,求留心聽我的禱告;

()求神消滅惡人(815)──主啊,求祢吞滅他們,變亂他們的舌頭;

()深信神必拯救(1623)──至於我,我要求告神;耶和華必拯救我。

鑰節:【詩五十五22】「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祂永不叫義人動搖。」

鑰點:本篇我們看見大衛竟然被肝膽相照的朋友出賣,加上骨肉相逼,令他心痛並失望。在開始數節中,我們看到大衛危機四伏的處境和驚惶恐懼的心情。但值得注意的就是,他在痛苦和無助中越發懇切禱告,確信必蒙神垂聽和拯救,使他的苦境得以轉回;他的危機終必解除。在困難的時刻,他知道最好的方法不是逃避,而是將目光從苦境轉移到拯救他的神身上,而以信心宣告說:「至於我,我要求告神」(16)「信心」的禱告永遠是大衛生命轉機的訣竅。此外,他全然投靠神,將一切「重擔卸給耶和華這寶貴的應許是給每位信靠主的人。親愛的,無論遇到是什麼事,神所給的應許不是要你挑擔子,乃是祂將親自扶持你。

今日鑰節提到「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重擔」(希伯來字yehab)在七十士譯本為「憂慮」,「繁惱」。人生實在是一個重擔,撒但的試探、屬世的憂慮、人心的敗壞——這一切重擔把我們壓得透不過氣。然,不論我們有多大、多沉重的壓力、重擔、痛苦和憂愁,我們必須懂得將一切的問題告訴主,將一切重擔卸給主,讓祂為我們背負(彼前五7)

有個老人肩荷著一大塊幾十斤重的岩鹽,在路上艱難汗流夾背地走著。在途中,有一司機憐憫老人,請他上車載他一程。在車上,司機聽 見車後面有急促的喘氣聲,希奇地回過頭去一看,卻見老人仍把鹽塊背在背上。司機問:「老人家,你為什麼還把鹽背著呢?」答 話是:「謝謝你,你已讓我上車,我怎麼可再把鹽放在車上,再加重你的擔子呢?」司機聽了,不禁大笑起來:「放心吧!快放下來,你人已經在車子裡了,還怕放下鹽加重負擔嗎?你想錯了。」許多信徒也是如此,雖然信主,卻不把重擔卸給祂。其實我們把我們的重擔交托給祂、是最為輕省的事。

「也許你已將你救恩的事交托在神手中,但你有沒有將你的買賣,或屬世的事,將你的錢財和家庭,你的名譽好靈性的保守,以及今世的前途問題,全交托給主呢?神所要你領受的,乃是他所賜的全然平安。」──宣信

默想:大衛處境危險,備受仇敵欺壓迫害,連知己朋友也要將自己置於死地,叫他十分痛心,懂得在失望中禱告倚靠神,將重擔卸給主。親愛的,你是否成天掛慮著「將來或許會發生的事」、期待著「將來應該會發生的事」、懼怕著「將來不會發生的事」,結果把一切的重擔往自己身上背呢?如果你願意,就當學習將一切的重擔卸給神,好叫你的靈得著釋放。

禱告:主阿,祢知道我所受的壓力、重擔、痛苦和憂愁,我要把一切的問題交托祢,背負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仇敵興盛仍堅信神必賞善罰惡(吳主光)

 

第五十五篇大綱:

引言:求神留心聽禱告(55.1-55.2

一、呼求的理由──仇敵占了全城

 1.因仇敵欺壓而哀求(55.2-55.5

1)    因仇敵欺壓而哀歎唉哼

2)    惡人將罪孽加在我身上

 2.但願飛到遠處避難(55.6-55.8

1)    但願飛去遠遊安息曠野

2)    逃到避所脫離狂風暴雨

 3.求神阻止惡人計謀(55.9-55.11

1)    求神惡人在城中的強暴

2)    惡人佔據城中充滿奸惡

 4.被知己朋友出賣(55.11-55.15

1)    驚懼發現被知己朋友出賣

2)    願惡人活活下入陰間遭報

二、呼求的信心──神必賞善罰惡

 1.深信神聽禱告施行拯救(55.16-55.18

1)    堅信向神求告必蒙拯救

2)    堅信神必救贖得享平安

 2.深信神必報應背約者(55.19-55.21

1)    神向來報應不敬畏神者

2)    背約者咀甜舌滑如懷刀

 3.深信神報應善惡分明(55.22-55.23

1)    自勉把重擔卸給耶和華

2)    神必使惡人下滅亡之坑

 

釋經:

 

引言:求神留心聽禱告(55.1-55.2

55.1(大衛的訓誨詩,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

1.接續上一篇形容大衛最初逃走,離開掃羅,在曠野躲藏,甚至無處棲身;本詩繼續形容大衛被知己朋友出賣,以至大衛蒙冤逃走,像一個犯了罪的逃犯一樣。但是、大衛向神呼求,神就垂聽他的禱告,所以大衛「訓誨」眾人說:「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這就是本詩稱為「訓誨詩」的原因了。由於本詩稱為「訓誨詩」,我們就知道,這是大衛後來登基作王之後的作品;本詩只不過是他的回想憶述而已。

2.從預言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末世大災難期間悔改信主的以色列人,回想自己怎樣被「知己朋友」出賣,以至四處逃難躲藏,在曠野裡漂流,無處棲身。但他們經歷神聽他們的禱告,作他們的避難所。

 

神啊,求你留心聽我的禱告,不要隱藏不聽我的懇求!55.2求你側耳聽我,應允我。

1.本詩一開始,作者大衛就將他從前逃難時的禱告呼求寫出來,作為全詩的「引言」,意思是要強調,在逃難的日子裡,這樣的禱告和呼求,就是他得幫助的秘訣了。以「訓誨詩」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教導眾人明白,只要專心一志地向神呼求,神必定聽禱告,最大的災難來臨也不用怕。

2.大衛向神呼求說:「神啊,求你留心聽我的禱告,不要隱藏不聽我的懇求!求你側耳聽我,應允我。」這樣禱告,表示有很強的理由要陳明,所以求神「留心聽」、「不要隱藏不聽」、乃要「側耳聽」而「應允」。這不是說,神向來都不願意聽,所以大衛才這樣要求神聽;這只不過是表示,大衛感到很「冤屈」,要逼切地向神陳明而已。凡蒙了很大「冤屈」的人必定明白大衛這樣的心情。但一般蒙了「冤屈」的人,都是想盡辦法向任何人訴苦,連最小的小人物也希望他們「聽」,想得到更多的人同情。大衛卻不是這樣、他只向神訴苦;無論遇到甚麼際遇,他都習慣了向神傾訴,從不以人為訴苦的物件.尤其是現在連「知己朋友」都出賣他,試想世上還有誰會瞭解他,會聽他訴苦,成為他的安慰呢?

3.他逃避掃羅之初,祭司亞希米勒只不過送給他幾個餅而已,並不知道掃羅要追殺大衛.但掃羅追究這事,殺了祭司全家八十幾人。大衛無論逃到那裡,那裡的人就怕接待他;即使他逃到西弗曠野,鄰近的西弗人也熱心地向掃羅告密,請掃羅派大軍來包圍剿滅他;各處的人都以為他是「叛國賊」,沒有人敢接近他。雖然如此、大衛卻經歷神常常垂聽他的禱告,在最危險的急難時,奇妙地解救他.「瑪雲曠野」那一次就是最好的例子了──掃羅的大軍追趕大衛,四面包圍著他,看來大衛必定逃不了.但神使非利士人來攻,掃羅才收兵,回去與非利士人爭戰,這樣大衛就蒙解救了。

4.不但如此、神還感動「他的弟兄和他父親的全家」都來支持他,下到他那裡;並且神又感動「凡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多達四百人;後來增至六百人,都聚集到大衛那裡,支持大衛,大衛就作他們的頭目。(撒上22:1-2)連掃羅的同族人──便雅憫人,也來支持大衛.《聖經》記載說:「大衛因怕基士的兒子掃羅,躲在洗革拉的時候,有勇士到他那裡幫助他打仗。他們善於拉弓,能用左右兩手甩石射箭,都是便雅憫人掃羅的族弟兄。為首的是亞希以謝,其次是約阿施,都是基比亞人示瑪的兒子。」(代上12:1-3)相信每一次有人下到大衛那裡支持他的時候,他必定感到神垂聽了他的呼求,為他伸冤。

5.在末世大災難中悔改歸主的以色列人也有這樣的經歷。初時有「智慧人」興起(但11:33-35),從研究《聖經》得知,當時強逼以色列人拜「偶像」的歐盟領導人,其實是「假基督」;反而他們反對了二千多年的「耶穌」才是「真基督」.於是他們就在民間暗暗傳道,訓誨眾人要悔改歸向神。支持和勾結「假基督」的以色列同胞,就向「假基督」告密,「假基督」就派人逼迫和追殺這些「智慧人」;但這些「智慧人」向神呼求,神就用奇妙的方法保守他們,像保守大衛一樣。不但如此、民間願意悔改歸主的以色列人越來越多,甚至到了最後,以色列全家都歸向神.他們就起來,拆毀了「假基督」的「像」。筆者相信,《詩篇》的編輯文士以斯拉被聖靈感動,將(第52-64篇)大衛的詩放在這裡,就是為要預言末世大災難時代,悔改歸主的以色列人,在大逼迫中如何經歷神的保守,勝過「假基督」的奇妙經歷。

 

一、呼求的理由──仇敵占了全城

 1.因仇敵欺壓而哀求(55.2-55.5

我哀歎不安,發聲唉哼,55.3都因仇敵的聲音,惡人的欺壓;因為他們將罪孽加在我身上,發怒氣逼迫我。55.4我心在我裡面甚是疼痛;死的驚惶臨到我身。55.5恐懼戰兢歸到我身;驚恐漫過了我。

1.本詩分為兩大段。第一大段是55.255.14,論及大衛向神呼求的「理由」──就是惡人當道,占了全耶路撒冷城,控制了全國;第二大段是55.15-55.23,論及大衛向神呼求的「信心」──就是相信神是賞善罰惡的神,惡人必定得到報應,義人必蒙神解救。

2.這裡大衛開始向神訴說他的「理由」,指出:「我哀歎不安,發聲唉哼,都因仇敵的聲音,惡人的欺壓」。「哀歎」和「唉哼」含有「許多傾訴不盡的冤屈和痛苦;無奈投訴無門,也無力抗拒、無出路」,不是因為大衛犯了罪,而是因為仇敵誣告的「聲音」──「將罪孽加在我身上」;和仇敵無理的「欺壓」──「發怒氣逼迫我」。

3.掃羅將「罪孽」加在他身上,所以百姓信以為真,就都憎恨大衛,認為大衛想要謀反奪權,這種「叛國」的彌天大罪是該死的。「發怒氣逼迫」,表示這逼迫非同小可,以至大衛說:「我心在我裡面甚是疼痛;死的驚惶臨到我身。恐懼戰兢歸到我身;驚恐漫過了我。」意思是、「心」中非常疼痛;「身」體也經歷死亡臨近;「恐懼」如同大水快要淹沒我.因為掃羅的三千軍兵,勢如同洪水,大衛就是天大的本事,也無法勝過。

4.但是、神用奇妙的方法保守大衛,不被掃羅追上。不但如此、神更使掃羅兩次落在大衛手裡,讓大衛有機會殺他,大衛卻沒有殺死掃羅。第一次、掃羅進入洞穴裡大解.大衛和跟隨他的勇士躲在洞裡深處,掃羅完全不知道.大衛身邊的勇士也認為這是最好的機會,將掃羅殺死.但是大衛以掃羅為「耶和華的受膏者」為理由,不肯殺掃羅,只悄悄地割下掃羅外袍的衣襟,作為證據。當掃羅大解完,離開洞穴時,大衛就出來,當著眾人面前質問掃羅說:

「你為何聽信人的讒言,說大衛想要害你呢?今日你親眼看見在洞中,耶和華將你交在我手裡;有人叫我殺你,我卻愛惜你,說:我不敢伸手害我的主,因為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我父啊,看看你外袍的衣襟在我手中。我割下你的衣襟,沒有殺你;你由此可以知道我沒有惡意叛逆你。你雖然獵取我的命,我卻沒有得罪你。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是非,在你身上為我伸冤,我卻不親手加害於你。古人有句俗語說:惡事出於惡人。我卻不親手加害於你。以色列王出來要尋找誰呢?追趕誰呢?不過追趕一條死狗,一個虼蚤就是了。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施行審判,斷定是非,並且鑒察,為我伸冤,救我脫離你的手。」(撒上24:9-15

5.掃羅非常慚愧,對大衛說:「我兒大衛,這是你的聲音嗎?」於是就放聲大哭,對大衛說:「你比我公義;因為你以善待我,我卻以惡待你。你今日顯明是以善待我;因為耶和華將我交在你手裡,你卻沒有殺我。人若遇見仇敵,豈肯放他平安無事地去呢?願耶和華因你今日向我所行的,以善報你。我也知道你必要作王,以色列的國必堅立在你手裡。現在你要指著耶和華向我起誓,不剪除我的後裔,在我父家不滅沒我的名。」於是大衛向掃羅起誓,掃羅就回家去;大衛和跟隨他的人上山寨去了。(撒上24:16-22

6.大衛第一次不殺掃羅,已經贏得掃羅三千精兵中許多人的心了。只是、掃羅也公開道歉,眾人還以為掃羅亦有君子風度。及至掃羅回到家中,心有不甘,又發動第二次追殺行動;神又第二次將掃羅交在大衛手中,大衛還是不殺掃羅,這就使大衛得盡了民心。這次事件發生在曠野前的哈基拉山。當時「西弗人」熱心向掃羅告密,不停將大衛的行蹤詳細稟告掃羅,掃羅就帶領三千精兵下到西弗的曠野尋索大衛。掃羅在哈基拉山的道旁安營。大衛夜間偷偷進入掃羅的輜重營,掃羅和他的元帥押尼珥,和三千軍兵全不知道。亞比篩向大衛建議,由他將掃羅刺透在地。大衛卻對亞比篩說:「不可害死他。有誰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而無罪呢?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他或被耶和華擊打,或是死期到了,或是出戰陣亡;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現在你可以將他頭旁的槍和水瓶拿來,我們就走。」

7.任何人都可以看出,這次大衛饒恕掃羅而不殺他,是真心的。因為如果大衛心中真的想要殺死掃羅,他大可以容讓亞比篩去幹這事,然後推說不是自己幹的。但大衛沒有這樣做;他拿走了掃羅的槍和水瓶,就走到對面遠遠的山頂上,高聲指摘掃羅的元帥押尼珥說:

「押尼珥啊你不是個勇士嗎?民中有人進來要害死王─你的主,你為何沒有保護王─你的主呢?你們都是該死的;因為沒有保護你們的主,就是耶和華的受膏者。現在你看看王頭旁的槍和水瓶在哪裡?」掃羅聽出是大衛的聲音,就說:「我兒大衛,這是你的聲音嗎?」大衛說:「主─我的王啊,是我的聲音。我做了什麼?我主竟追趕僕人呢?若是耶和華激發你攻擊我,願耶和華收納祭物;若是人激發你,願他在耶和華面前受咒詛;因為他現今趕逐我,不容我在耶和華的產業上有分,說:你去事奉別神吧!現在求王不要使我的血流在離耶和華遠的地方。以色列王出來是尋找一個虼蚤,如同人在山上獵取一個鷓鴣一般。」

8.請讀者注意,大衛這段話,一點也沒有追究掃羅的不是,只認為那些聳動掃羅出來殺大衛的人有罪而已。大衛表示仍是對掃羅忠心,承認他是王。所以掃羅很慚愧地說:「我有罪了!我兒大衛,你可以回來,因你今日看我的性命為寶貴;我必不再加害於你。我是糊塗人,大大錯了。」大衛說:「王的槍在這裡,可以吩咐一個僕人過來拿去。今日耶和華將王交在我手裡,我卻不肯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耶和華必照各人的公義誠實報應他。我今日重看你的性命,願耶和華也重看我的性命,並且拯救我脫離一切患難。」大衛不是說:「我重看你的性命,你也應該重看我的性命。」因他心中知道掃羅不會重看他;他心中乃是指望「照各人的公義誠實報應的耶和華」重看他的性命。試問,有誰聽了這段話而不受感動呢?所以掃羅對大衛說:「我兒大衛,願你得福!你必做大事,也必得勝。」

9.大衛這樣對待掃羅,掃羅不得不承認自己「有罪」.但是之後,掃羅又再追殺大衛,掃羅的三千大軍和掃羅的同族弟兄,都對掃羅大大失望了。怪不得掃羅自己的同族人也有多人投奔大衛。

 

2.但願飛到遠處避難(55.6-55.8

55.6我說:但願我有翅膀像鴿子,我就飛去,得享安息。55.7我必遠遊,宿在曠野。(細拉)55.8我必速速逃到避所,脫離狂風暴雨。

1.大衛不殺掃羅,也沒有興兵與掃羅對抗。其實當時大衛和跟隨他的六百個勇士曾經攻打非利士人,救回基伊拉的居民(撒上23:1-9);後來投奔非利士王亞吉的時候,又為亞吉侵奪基述人、基色人、亞瑪力人之地,從書珥直到埃及。(撒上27:8)大衛住在洗革拉的時候,亞瑪力趁著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出戰,就來偷襲洗革拉,將大衛的家人,和眾勇士的家人都擄走了.大衛就領導這六百個勇士追趕亞瑪力人,把他們全部殺死,救回自己的家人,一個也沒有失落。可見大衛當時是有能力起來對抗掃羅王,與他作戰的;但是大衛並沒有這樣做。

2.大衛表示,「但願我有翅膀像鴿子,我就飛去,得享安息。我必遠遊,宿在曠野。」意思是、寧願「飛」到遠方,遠遠離開以色列地,像和平而溫柔的「鴿子」一樣、住在「曠野」,叫掃羅明明看見,他不願與掃羅爭位。大衛形容「曠野」就是他的「避所」,是躲避「狂風暴雨」──避開不與掃羅爭戰的地方。大衛很想「飛」,意思是盼望「速速逃到」那裡。

3.筆者要指出,聖靈感動大衛在此加上「細拉」二字,示意讀這詩的人,要在這裡稍停而默想一下。默想甚麼呢?大衛的意思當然是希望所有人都想清楚,他真是不想與掃羅爭位,只願退出,能和平安靜地過活就算了。但聖靈的意思卻不是這樣──聖靈感動文士以斯拉在編輯時,將本詩放在這裡,為要與前後的詩篇組成一個預言信息,指出末世時代悔改歸主的以色列人將會受到「敵基督」的大逼迫.但神保守他們,使他們「飛」到「曠野」,躲避追殺他們的「敵基督」。

4.《啟示錄》十二章形容這事,指出、自從主耶穌復活升天之後,天上就有了爭戰,乃是「米迦勒(支持以色列的大君)同他的使者與龍(支持「敵基督」的魔鬼)爭戰,龍也同他的使者去爭戰。」(啟12:7)這場爭戰就是福音傳遍天下的屬靈爭戰,打了兩千多年。龍和他的使者在這場爭戰中最後被打敗了,牠們就一同被摔到地上來。所以經文說:「諸天和住在其中的都快樂了(暗示這時最適宜教會被提升天)。」但龍在末世時代被摔到地上來,就逼迫那「生男孩子的婦人」──生產「主基督」的以色列民族。經文說、神就將「大鷹的兩個翅膀」賜給以色列人,叫他們能「飛到曠野,到自己的地方,躲避那蛇」;「蛇」就是住在「敵基督」裡面的魔鬼;「曠野」在這裡稱為他們以色列人「自己的地方」,因為「婦人」(以色列民族)有兩次逃難:第一次發生在「婦人」生了那個將來要用鐵杖轄管萬國的「男孩子」──耶穌基督,而這個「男孩子」被提到「神寶座那裡去」──主耶穌基督復活升天之後,「婦人」(以色列民族)就在主後七十年,羅馬大軍進入耶路撒冷,焚燒聖殿,屠殺以色列人之時,逃到「曠野」(啟12:6),其實是分散全世界各地,諸如今天美國和英國等支持猶太人的國家。所以「婦人」(以色列民族)第二次逃難之時(啟12:14),經文說,他們逃到曠野「自己的地方」,就是美國英國等「原居地」。以色列人要在那裡被養活「一載、二載、半載」──得到神的保護,經過「後三年半」的世界大戰而不至被消滅。

5.筆者請讀者特別注意,經文形容神賜他們「大鷹的兩個翅膀,叫他們能飛到曠野」;這樣的說法,與大衛在本詩的願望相同.只不過大衛願望的,是有「鴿子的翅膀」──和平而溫柔地退去;神賜給以色列人的卻是「大鷹的兩個翅膀」──形容神的拯救是最有力,飛得最高的拯救。很可能,在末世大災難時,「敵基督」像掃羅一樣,派遣精英步隊進入以色列,要屠殺那些悔改歸向神的人;神就感動那些曾經接待過以色列人的各國──諸如英、美等國,派遣許多巨型客機前來接走部份的以色列人,叫他們返回「原居地」──「曠野自己的地方」(啟12:14).使「敵基督」──歐盟的軍隊撲個空。

 

 3.求神阻止惡人計謀(55.9-55.11

55.9主啊,求你吞滅他們,變亂他們的舌頭!因為我在城中見了強暴爭競的事。55.10他們在城牆上晝夜繞行;在城內也有罪孽和奸惡。55.11邪惡在其中;欺壓和詭詐不離街市。

1.大衛求神「吞滅他們,變亂他們的舌頭!」意思是借用古代兩個事蹟來形容神的大作為。「吞滅他們」是指以色列過紅海之時,法老王的大軍被紅海的水複合,把他們「吞滅」了.大衛這個祈求、是要求神對付掃羅追殺他的大軍;「變亂他們的舌頭」是指神變亂建造巴別塔眾人的口音,叫他們彼此不能溝通,使他們建造不成功,並且散開了.大衛這個祈求、是求神叫掃羅的民眾內訌,分散他們。

2.大衛這樣的呼求,理由是因為看見「城」中有「強暴爭競的事」──掃羅的軍兵「在城牆上晝夜繞行」;掃羅的謀士「在城內」謀算「罪孽和奸惡」,使全城充滿「邪惡」;甚至街市也充滿「欺壓」和「詭詐」。這是指掃羅當政,多行不義,全國都敗壞了。為了搜尋大衛,掃羅派人在所有城牆上「晝夜繞行」,把守所有通道,不准大衛和跟隨他的人進城;又以「罪孽和奸惡」與城內的人民商議,要他們一發現大衛的蹤跡,就必須立即向掃羅報訊;又在「街市」上到處警告買賣的人,用「欺壓」和「詭詐」的手段來警告他們,千萬不要賣食物給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務求將大衛和跟隨的人趕盡殺絕。

3.末世的以色列人也遭到「敵基督」同樣的對待。「敵基督」除了在各城巡邏,搜捕反對他的基督徒之外;又接受「假先知」的意見,將敵基督的「像」放在以色列聖殿中,逼以色列人敬拜,叫他們相信敵基督就是「真基督」,是「神」.這樣一來,就可以逼使所有以色列人都百份之百順服他;二來又可以逼使所有反對他的人「露面」,因為知道這些人一定不肯拜他的像.這種做法恰與掃羅對付大衛的做法相同──「城中」有「強暴爭競的事」;「城內」有謀算「罪孽和奸惡」。此外、「敵基督」又逼所有人受「666印記」,凡不受這印記,表明是不歸屬於敵基督的,都「不准作買賣」,為要逼使反對他們的人就範,不然就餓死.這也與掃羅對付大衛的手段相同──全城都充滿「邪惡」,以至「街市」也充滿「欺壓」和「詭詐」。

4.所以神垂聽以色列人的禱告,使地開口,「吞」了敵基督派來追殺的大軍(啟12:15-16),這就是大衛在本詩所求──「吞滅他們」。神又叫敵基督的內閣產生內訌,彼此不合,他們作戰的計畫就失敗。這就是大衛在本詩所求──「變亂他們的舌頭!」叫他們彼此不合。《啟示錄》第十六章形容敵基督的內閣彼此不合,以天使倒下「第五碗」和「第六碗」所發生的災來形容。經文說:「第五位天使把碗倒在獸的座位上,獸的國就黑暗了。」「獸的座位」就是敵基督的領導階層,或內閣;「獸的國黑暗」就是領導階層在黑暗中彼此猜疑,互相攻擊。正如主耶穌說:「凡一國自相紛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紛爭,必站立不住;若撒但趕逐撒但,就是自相紛爭,他的國怎能站得住呢?」(太12:25-26)所以第六位天使把碗倒在伯拉大河上,從日出之地所來的「眾王」──東方聯盟的二萬萬大軍,就可以有通暢無阻的道路,到西方去打仗。這時、從龍口、獸口並假先知的口中出來「三個污穢的靈」,好像「青蛙」,他們施行奇事,迷惑普天下眾王,叫他們在神全能者的大日聚集爭戰.意思是、「龍」、「獸」、和「假先知」互相不合,各自迷惑支持自己的各國,出來參與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哈米吉多頓世界大戰」,彼此對峙。在這場大爭戰中,眾王互相攻擊,彼此廝殺.如同摩西叫尼羅河裡的「青蛙」──埃及人的神,變成瘋狂,到處亂跳、「進法老王的宮殿和臥房,上他的床榻,進入他臣僕的房屋,和百姓身上,進入爐灶和摶面盆裡」一樣,叫埃及人怕得要死。

 

 4.被知己朋友出賣(55.11-55.15

55.12原來不是仇敵辱駡我,若是仇敵,還可忍耐;也不是恨我的人向我狂大,若是恨我的人就必躲避他。55.13不料是你;你原與我平等,是我的同伴,是我知己的朋友!55.14我們素常彼此談論,以為甘甜;我們與群眾在神的殿中同行。

1.在此大衛形容他突然發現──「原來」、「不料」他的仇敵是自己的「知己朋友」。意思是、大衛一直聽到有人在背後「辱駡」他、向他「狂大」,他還以為是他的「上司」或掃羅王在批評和指摘他;後來突然發現,這人原來是他的「同伴」,在輩份上與他「平等」的朋友,而且還是「知己朋友」──常常彼此談論得很投契;與其他同輩朋友常常一同到神的殿中去敬拜,交通屬靈的事。那時的「他」、說話何等「甘甜」;現在的「他」、竟在背後「辱駡」和「狂大」.這樣的「兩面人」,何等詭詐、何等陰險、何等難防。

2.大衛說、如果早發現他是「仇敵」,或「恨我的人」,還可忍受,大不了就與他保持距就是了.因為心理上已經接納了,「仇敵」當然是會恨自己的,和向對頭人狂大的。但現今突然發現,原來不是「仇敵」,竟然是「知己朋友」;這發現何等叫人震驚?何等難以接受?!過去這朋友的「屬靈交通」,原來都是虛偽的;過往他的「甜言蜜語」,原來都是毒藥;過往大衛將自己的心事與他分享,他現在都用作控告大衛的根據;過往他對將他的心事與大衛分享,原來都是陷阱,實在太過恐怖了。

3.我們無法知道大衛這個虛偽的「知己朋友」是誰?但知道,決不是約拿單,因為後來記載歷史的人這樣形容約拿單對大衛的愛,說:「約拿單的心與大衛的心深相契合。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就與他結盟。約拿單從身上脫下外袍,給了大衛,又將戰衣、刀、弓、腰帶都給了他。」(撒上18:1-3)甚至約拿單的父親掃羅,也向約拿單發怒,說:「你這頑梗背逆之婦人所生的,我豈不知道你喜悅耶西的兒子,自取羞辱,以致你母親露體蒙羞嗎?」(撒上20:30)但我們知道,這個「知己朋友」必定是大衛從前承奉掃羅的時候,就是年青的時候,所交的朋友,所以才常常同行到神的殿中敬拜神。後來大衛被掃羅冤屈為「叛國賊」,並且因而到處逃難,這人就不再支持大衛,反而被大衛發現,原來這人常在掃羅面前「辱駡」大衛;又假借掃羅的威勢,托人向大衛說「狂大」的話,意思是「賣友求榮」,為討好掃羅而處處與大衛作對。有一點我們感到希奇的,就是大衛在本詩裡並沒有透露這出賣他的「假知己朋友」的名字,好像仍然保存他一點尊嚴一樣。這樣保存別人的私隱或名譽,是我們今天的基督徒要切記和學習的。

4.我們想起保羅的勸勉,說:「我先前寫信給你們說,不可與淫亂的人相交。此話不是指這世上一概行淫亂的,或貪婪的,勒索的,或拜偶像的;若是這樣,你們除非離開世界方可。但如今我寫信給你們說,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駡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因為審判教外的人與我何干?教內的人豈不是你們審判的嗎?至於外人有神審判他們。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林前5:9-13)保羅一生被「假弟兄」陷害(林後11:26, 2:4);主耶穌和眾使徒都一同指出,末世最大的危險不是饑荒地震和打仗,而是「假先知」和「假基督」的大迷惑。(參亞13:2, 7:15, 24:11, 24, 彼後2:1, 約壹4:1, 16:13, 19:20, 20:10)可惜、今天的神學教育和眾教會的趨向,都越來越贊成與異端「保持對話」,因而漸漸接納以天主教為首的「教會大合一運動」,甚至接納「宗教大合一運動」,使一切虛假的事都得以在神的眾教會裡漸漸大行其道。應驗《聖經》的預言──末世時代,「敵基督」和「假先知」得以成功,迷惑普天下的人.正如主耶穌在馬太福音所指出的「末世兆頭」,以三個「許多」來形容這大迷惑:「因為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太24:5)「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太24:10)「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太24:12

5.但神仍然憐憫以色列人,他們雖然長久不信,以至教會被提沒有他們的份兒;但是當他們進入大災難之後,他們就像大衛一樣,猛然醒悟,原來許多與他們親近的人都是「假弟兄」,是出賣他們,與「敵基督」勾結的。正如但以理所預言的,當那些「智慧人」被殺「僕倒的時候,稍得扶助,卻有許多人用諂媚的話親近他們。」(但11:34)但這些「智慧人」確信耶穌真是基督,漸漸影響以色列全家悔改歸向神。這時、神也普遍地將聖靈澆灌他們,叫他們人人都願意向神認罪悔改.因為當時的靈,稱為「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意思是猶太人一直不肯悔改向神懇求,這時聖靈大大加給他們恩典,叫他們人人都生髮「願意向神懇求的心」.他們就人人都「仰望」他們自己「所紮的基督」;並且為自己二千多年來一直得罪主基督而「悲哀」,如「喪獨生子」。《聖經》形容他們這悲哀為「耶路撒冷必有大大的悲哀,如米吉多平原之哈達臨門的悲哀。境內一家一家地都必悲哀。」而且各家悲哀的態度都是非常徹底的,因為「男的獨在一處,女的獨在一處」,表示悲哀到一個地步,連一切男女夫妻關係都不再注重。聖靈不但叫他們人人悔改,還叫他們人人都成了先知,因為人人會說預言、作異夢、見異象(珥2:28)。因此「假先知」在他們中間不可能再「穿毛衣哄騙人」;他們就起來「除滅偶像的名」──就是拆毀「敵基督的像」,使全國「不再有假先知與污穢的靈」.若再有人說假預言,生他的父母必「將他刺透」。(參亞12:10-14, 13:1-4

 

55.15願死亡忽然臨到他們!願他們活活地下入陰間!因為他們的住處,他們的心中都是邪惡。

1.大衛發現「知己朋友」賣友求榮,支持掃羅追殺他,就向神發出他的「願望」──「願死亡忽然臨到他們!願他們活活地下入陰間!」後來《聖經》記載:「非利士人緊追掃羅和他兒子們,就殺了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亞比拿達、麥基舒亞。這樣,掃羅和他三個兒子,與拿他兵器的人,以及跟隨他的人,都一同死亡。」(撒上31:2, 6)如果這段經文所記載的,就是神應允大衛在本詩所願望的,我們就可以推測,大衛所說出賣他的「知己朋友」,很可能是約拿單的弟弟亞比拿達、或麥基舒亞。如果大衛的願望應用到末世大災難的以色列人身上,那時以色列人甚願一直欺騙他們的「假基督」和「假先知」,並勾結他們,背棄以色列聖約的以色列人一同死亡。結果《啟示錄》告訴我們,「那獸被擒拿;那在獸面前曾行奇事、迷惑受獸印記和拜獸像之人的假先知,也與獸同被擒拿。他們兩個就活活的被扔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啟19:20)請注意他們「活活的被扔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這句話,正與大衛在本詩所形容的「願死亡忽然臨到他們!願他們活活地下入陰間!」完全相同。

2.大衛認為,這樣活活的報應他們是該當的,理由是:「因為他們的住處,他們的心中,都是邪惡。」英文欽定本的說法是“for wickedness is in their dwellings, and among them.”這句話應該譯為:「邪惡充滿他們的住處,也充滿他們中間。」大衛認為,既然他們的「住處」充滿邪惡,他們彼此交往的行為也滿了邪惡,這樣他們死後的「住處」和「交往的地方」也應該是「陰間」,因為「陰間」是為邪惡的人而設的。

 

二、呼求的信心──神必賞善罰惡

 1.深信神聽禱告施行拯救(55.16-55.18

55.16至於我,我要求告神;耶和華必拯救我。55.17我要晚上、早晨、晌午哀聲悲歎;他也必聽我的聲音。55.18他救贖我命脫離攻擊我的人,使我得享平安,因為與我相爭的人甚多。

1.大衛敘述完向神呼求的理由之後,轉過來表達自己向神仍存的「信心」.所以他說「至於我」──我相信自己心中沒有邪惡,我的呼求神必垂聽;我的結局不是陰間,而是得救贖、享平安、永不搖動。

2.這裡大衛說:「我要求告神;耶和華必拯救我。我要晚上、早晨、晌午哀聲悲歎,他也必聽我的聲音。」請注意大衛充滿信心的句法──「我要耶和華必我要悲歎,他必.」意思是表示、有信心相信神必定會回應他在前文 55.2-55.3的呼求──「我哀歎不安,發聲唉哼,都因仇敵的聲音,惡人的欺壓;因為他們將罪孽加在我身上,發怒氣逼迫我。」因為知道神是賞善罰惡的。

3.又說:「他救贖我命脫離攻擊我的人,使我得享平安,因為與我相爭的人甚多。」這裡「因為」二字,是為形容前來攻擊的人「甚多」,幾乎使他喪失性命。但神救贖了大衛的性命,脫離他們的手,使大衛終於享平安。正如筆者在(第52篇)指出,初時起來攻擊大衛的,只有以東人多益一個;後來又有基伊拉人恩將仇報,向掃羅告密;之後再有西弗人非常熱心地替掃羅查探大衛的行蹤,以至掃羅包圍大衛,險些殺死他.現在大衛又在本詩表示,「與我相爭的人甚多」,意思是、支持掃羅,起來出賣大衛的人越來越多,連「知己朋友」也出賣大衛;在這樣的情況下,大衛的性命危在旦夕.然而、神卻救贖他的性命,脫離這些人的手。

4.在末世大災難中悔改歸主的以色列人初時也有這樣的遭遇,隨著「敵基督」越來越得勢,勾引敵基督、出賣自己同胞的以色列人也越來越多。然而、神以奇妙的方法保守屬他的人,又以奇妙的方法報應惡人;最後惡人所作的惡,報應到自己頭上,義人卻得見主基督降臨拯救他們,進入千禧年國,享受永遠的平安和復興。

 

 2.深信神必報應背約者(55.19-55.21

55.19那沒有更變、不敬畏神的人,從太古常存的神必聽見而苦待他。55.20他背了約,伸手攻擊與他和好的人。

1.這兩節經文的翻譯有許多不準確的地方.因為其他譯本的說法,與我們中文和合本的說本很不同。英文欽定本的譯法是“God shall hear, and afflict them, even he that abideth of old. Selah. Because they have no changes, therefore they fear not God. He hath put forth his hands against such as be at peace with him: he hath broken his covenant.”英文The Basic Version的譯法是“God will give thought to me; he who from early times is strong will send pain and trouble on them. (Selah.) Because they are unchanged, they have no fear of God. He has put out his hand against those who were at peace with him; he has not kept his agreement.”比對之下,中文和合本的譯法有如下問題:

1)       在原文的句法,「神必聽見而苦待他」是放在全句的開首。

2)       這句話之後,原文有「細拉」二字,《中文聖經》漏譯了。

3)       這句話其中「苦待」一詞,其實是應該譯作「回答」才對.因為原文是“`anah ”,這詞在《聖經》中出現過329次,英文欽定本將之譯為“answer”有 284次,其他則譯為“testify”,“speak,sing,bear,cry,witness,give”等。只有一個譯《聖經》的人認為,這「回答」就是神借著苦難來苦待他們,報應他們。

4)       「苦待他」的「他」字,應該是「他們」;而下文「他背了約,伸手攻擊與他和好的人」卻是單數的「他」,這是對的。顯示原文的文法,將「他們」看為一個整體,所以接著用單數的「他」來形容。

5)       「伸手攻擊與他和好的人」這句話,原文是沒有「與他」的意思;只是說:「伸手攻擊和平的人」而已。

2.為此、筆者將整句話重新翻譯如下(括弧內的斜體字是批註;黑體字是原文含有的意思)──「神是會聽和會回答的(按:「聽」是指神聽大衛在上文的呼求──「他也必聽我的聲音。他救贖我命脫離攻擊我的人,使我得享平安」;「回答」可以理解為,神響應大衛的願望而施行的「報應」──「願死亡忽然臨到他們!願他們活活地下入陰間!」)神從太古以來都是這樣(細拉──在此稍停,並加以默想)。因為他們不敬畏神,也不肯悔改.整體都背了約,又伸手攻擊和平的人,(所以神就使這報應臨到他〔即他們,因為他們為一個整體〕)。」

3.由此可見,大衛的信心是相信「神從太古以來都是賞善罰惡的──一切不敬畏神,又不肯悔改的人,神都因為他們背約和攻擊和平的人,而報應他們,叫死亡忽然臨到他們,又使他們活活的下入陰間。」這樣的信心,正與末世悔改歸主的以色列人的信心相同,因為神果然這樣報應了「敵基督」和他的同人,如同本詩所形容的情況一樣.就如:

1)       敵基督和他的同人都「不敬畏神」:因為敵基督的大特徵,就是有一個像獅子的大口,愛說誇大和褻瀆的話。《啟示錄》形容他說:「獸就開口向神說褻瀆的話,褻瀆神的名並他的帳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啟13:6)《但以理書》也預言他:「不顧他列祖的神,也不顧婦女所羡慕的神,無論何神他都不顧;因為他必自大,高過一切。」(但11:37)保羅稱他「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帖後2:4

2)       敵基督和他的同人都「不肯悔改」:《啟示錄》預言指出,當神差派七位天使倒下神大怒的七碗,就有歷史上最可怕的災臨到地上的人之時,他們都不肯悔改,並且褻瀆神。就如倒下第四碗之時,經文說:「人被大熱所烤,就褻瀆那有權掌管這些災的神之名,並不悔改將榮耀歸給神。」(啟16:9)倒下第五碗之時,經文說:「又因所受的疼痛,和生的瘡,就褻瀆天上的神,並不悔改所行的。」(啟16:11)倒下第七碗之時,經文說:「又有大雹子從天落在人身上,每一個約重一他連得(一他連得約有九十斤)。為這雹子的災極大,人就褻瀆神。」(啟16:21

3)       敵基督和他的同人都「背約」:根據《聖經》預言,「敵基督」另一個大特徵就是喜歡與列國「立假約」。正如《但以理書》著名的「七十個七」預言所指出的──「一七之內,他必與許多人堅定盟約;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與供獻止息。那行毀壞可憎的如飛而來,並且有忿怒傾在那行毀壞的身上(或譯:傾在那荒涼之地),直到所定的結局。」(但9:27)意思是,他與許多國立約,卻又常常毀約。他本是一個「卑鄙的人」,凡與他結盟的各國君王,都被他出賣;他就是靠立約和毀約而興起的。(參但11:21-23)最後,他以「主持中東和平」來欺哄以色列人和亞拉伯諸國,強逼他們裁軍。但他突然派兵攻擊埃及.經文指出,他「必帶許多財寶回往本國」,意思是、他並沒有主持和平,其實是為奪取亞拉伯諸國石油的財富而南下。至於他與以色列所立的「聖約」,經文指出,「他的心反對聖約,任意而行」,意思是,他也進入以色列,奪取以色列的財富,然後才回到本地。這是他第一次奪取中東財富的行動,為全世界列國所觸目。經文又預言,「到了定期,他必返回,來到南方」.意思是、第一次得了好處之後,又想再得第二次好處;但經文指出,「後一次卻不如前一次」,因為南下的半途中,他聽見「基提戰船來攻擊他(另一強國的海軍,可能是指美國派遣艦隊干涉),他就喪膽而回」。這樣無功而回,使他感到很丟臉,所以他就在回程之時,再度「惱恨聖約」(背棄與以色列所立的約),任意而行;要「聯絡背棄聖約的(以色列)人」,興兵「褻瀆聖地」,並且「除掉常獻的燔祭,設立那行毀壞可憎的(像)」,逼以色列人拜他的「像」;又用巧言勾引以色列人中那些「作惡違背聖約的人」,為要殺害悔改歸主的以色列人。但經文指出、「惟獨認識神的子民必剛強行事」,意思是不肯就範,與他對抗到底。(參但11:21-31

4)       敵基督和他的同人「攻擊和平的人」:那些悔改歸向神的以色列人,本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他們只不過是不肯拜他的像,不相信他就是要來的基督而已,但他就派遣大軍突然飛來,進行大屠殺.這就是主耶穌所預言「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太24:21)所以主教導以色列人逃難說:「你們看見先知但以理所說的那行毀壞可憎的站在聖地(讀這經的人須要會意)。那時,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房上的,不要下來拿家裡的東西;在田裡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當那些日子,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禍了。你們應當祈求,叫你們逃走的時候,不遇見冬天或是安息日。因為那時必有大災難……,若不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選民,那日子必減少了。」(太24:15-22)意思是、敵基督必要發動「閃電攻擊」,以至逃難的人沒有時間回家取任何東西,就要逃走。這一次的「閃電攻擊」,敵基督想要對猶太人進行一次過徹底滅絕,所以《撒迦利亞書》第十三章預言指出、「這全地的人,三分之二必剪除而死,三分之一仍必存留。」意思是神只准許敵基督屠殺三分之二的人,目的是要「熬煉」其餘的三分之一的人,如同「熬煉銀子;試煉他們,如試煉金子」。這時、餘下三分之一的人「必求告主的名」,主就「應允他們」,對他們說:「這是我的子民。」他們也要說:「耶和華是我們的神。」(亞13:8-9)意思是、以色列人終於與神全面恢復關係了。

5)       神要一拼報應他們,叫死亡忽然臨到他們,使他們活活的下入陰間:敵基督和他的同人,本是歐盟列國的大軍,怎會在一時間,一拼被神消滅呢?只有一個可能,就是主耶穌降臨的時刻。保羅指出:「那時這不法的人(敵基督)必顯露出來。主耶穌要用口中的氣滅絕他,用降臨的榮光廢掉他。」(帖後2:8)《啟示錄》有更詳盡的形容,說:

「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稱為誠信真實(指主基督,他騎白馬表示為爭戰而來),他審判,爭戰,都按著公義。他的眼睛如火焰(表示主基督必要察看各人的罪,按他們的罪公正地報應他們),他頭上戴著許多冠冕;又有寫著的名字,除了他自己沒有人知道(意思是,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識透主)。他穿著濺了血的衣服;他的名稱為神之道(意思是,主基督以「道」如同利劍擊殺敵基督的同人)。在天上的眾軍騎著白馬,穿著細麻衣,又白又潔,跟隨他(意思是,所有復活被提的基督徒都與主一同降臨)。有利劍從他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意思是,列國遭到報應,全然照著主所說的預言而應驗)。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主要以鐵腕政策統治全世界),並要踹全能神烈怒的酒醡(凡不順服的,主就踐踏他們,如同在酒醡踐踏葡萄一樣)。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寫著說: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意思是,由於主踐踏地上列國的惡人,主得以稱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我又看見一位天使站在日頭中,向天空所飛的鳥大聲喊著說:『你們聚集來赴神的大筵席,可以吃君王與將軍的肉,壯士與馬和騎馬者的肉,並一切自主的為奴的,以及大小人民的肉。』(意思是、敵基督和他的同人一拼被殺,屍橫遍野。)我看見那獸和地上的君王,並他們的眾軍都聚集,要與騎白馬的並他的軍兵爭戰。那獸被擒拿;那在獸面前曾行奇事、迷惑受獸印記和拜獸像之人的假先知,也與獸同被擒拿。他們兩個就活活的被扔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意思是、敵基督和假先知的假冒被眾人揭發,人們將他們二人捉拿,交給主基督;主基督就將他們二人「活活的被扔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他們比魔鬼和任何人都早下火湖一千年.因為魔鬼和所有人都要等千禧年過後,經過白色大寶座的審判才被扔在火湖裡);其餘的被騎白馬者口中出來的劍殺了;飛鳥都吃飽了他們的肉。(他們都是一拼被殺的)」(啟19:11-21

 

55.21他的口如奶油光滑,他的心卻懷著爭戰;他的話比油柔和,其實是拔出來的刀。

1.我們在上文已經指出、作者將「他們」,轉為單數的「他」,意思是視他們為「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又以「敵基督」為首,所以這個「他」字也是形容「敵基督」。

2.我們又已經指出、「敵基督」的大特徵是「說謊、說誇大話的口、說褻瀆神的話」,所以這裡指出,「他的口如奶油光滑,他的心卻懷著爭戰;他的話比油柔和,其實是拔出來的刀。」這是形容「敵基督」最貼切不過的話。因為「敵基督」用諂媚的話得國;又因為說謊,說服許多人與他立約;又常常出賣凡與他結盟的人,藉「微小軍」陰險地消滅他們,而漸漸興起成為強盛。他美其名主持中東和平,其實他自己才是魔鬼,才是真正想要搶奪中東財富的人;他屠殺三分之二的以色列人,又「用諂媚的話」引誘人背棄聖約,勾引他們。他是十足十的「口甜舌滑,笑裡藏刀」、陰險而卑鄙的人。

 

 3.深信神報應善惡分明(55.22-55.23

55.22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55.23神啊,你必使惡人下入滅亡的坑;流人血、行詭詐的人必活不到半世,但我要倚靠你。

1.說到這裡,大衛轉過來訓誨讀者,勸勉他們要「把重擔卸給耶和華」,因為深信耶和華「必撫養」,並叫他們「不至搖動」。末世歸主的以色列人確實就是這樣信靠神──《但以理書》指出、當「敵基督」興兵褻瀆聖地,又除掉常獻的燔祭,設立他那可憎的像,逼以色列敬拜之際,「惟獨認識神的子民」就靠主「剛強行事」;民間的智慧人也「訓誨多人」,叫以色列人漸漸全家悔改歸向主.雖然這些人「多日必倒在刀下,或被火燒,或被擄掠搶奪」.但他們僕倒的時候,仍然靠主「稍得扶助」,敵基督的同人就來「用諂媚的話親近他們」,以至智慧人中有些僕倒的,為要「熬煉其餘的人,使他們清淨潔白」.這些人果然堅信到底,直到主降臨,拯救他們為止。(但11:31-35

2.請讀者特別注意「撫養」二字,它的希伯來原文是“kuwl”,英文欽定本將譯為“contain, feed, sustain, abide, nourish, hold, receive, victual, bear, comprehended, 等等.總意是「供應、維持、養活、收納」,與「撫養」的意思相同。這一點我們看今天的猶太人就知道了。本來、在天主教的影響之下,歐洲列國在歷史上一直屠殺猶太人,屠殺超過一千年;近代德國希特拉所領導的「納粹黨」想要滅絕他們,屠殺了六百萬人猶太人.但是、我們要問,為甚麼猶太人一直未能被滅絕呢?答案很清楚──因為有神親自「撫養」他們,「供應、維持、養活、收納」他們.除了神感動各國許多善心人,在大逼迫中、於暗中收藏他們、保護他們之外,神更特別賜給他們許多「供應」,藉以保存他們.例如:

1)           神賜他們特別多的財富:猶太人無論寄居在那一國也好,他們都能成為那國中最富有的人。美國華爾街的金融,聽說大部份都是由猶太人操控的。眾所周知,猶太人最會做生意,他們賺錢的手法,叫任何人感到「絕」。據一些人認為,全世界的財富,有一半落在猶太人的手裡。

2)           神又賜給他們絕頂的智慧:他們出產最多醫生、科學家、和各類專才人物。據統計,有史以來獲得「諾貝爾獎金」的人,猶太人占了20%;但全世界的猶太人只有一千四百萬而已,在全世界六十幾億人口中,只不過占了0.2%而已.意思是、猶太人的智能比全人類的平均智能勝過一百倍。拿以色列複國的例子來說吧。以色列複國之前,英國在戰爭中極其缺乏爆炸藥中的一種成份──「丙酮」。英國的海軍提督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請求一位猶太科學家韋斯曼博士(Dr. Chaim Weizmann)幫助,結果、韋斯曼博士很快就從發酵的玉米中、研製出「丙酮」來.英國為了酬謝這位科學家,問他要求甚麼報酬。韋斯曼博士卻請求英國將巴勒斯坦地給予猶太人,讓他們複國。結果如願以償,英國政府於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二日發表著名的「鮑福爾聲明」(Balfour Declaration),該聲明說:「英皇陛下之政府,贊同在巴勒斯坦為猶太民族建立國家,並將盡最大的努力,以達成這個目標。對於巴勒斯坦境內非猶太人社區的公民權,與宗教權,或猶太人在其他國家所享有的權利,和政府地位,皆不得有絲毫損害。」後來猶太人就選這位科學家為以色列的第一任總統。

3)           神賜給他們特別頑固的性格:猶太人雖然分散全世界各地,經歷了二千五百多年的變遷,他們始終不被各國民族同化;他們仍能保持自己的民族觀念、文化習慣、宗教觀念,一直維持不變。這些現象,豈不是清清楚的證明、神一直「撫養」他們,「維持」他們嗎?一九四八年以色列獨立以後,有數百萬猶太人從非洲、歐洲、蘇聯、美洲、以至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等一百一十個國家,八十多種不同語言的民族中歸回。他們因為長期居住別國,連皮膚也變了顏色。其中有極多是白人、從非洲回來的黑人、從中國河南開封縣歸去的黃皮膚人、當然也有棕色皮膚的中東人。他們人人都能說出自己的家譜,認出自己是屬於那個支派的。他們一直保存自己的血統和信仰。我們中國人就稱河南省開封縣猶太人的宗教為「一賜樂業教」(Israel 的譯音)。有一個甚為傳奇的移民事件,稱為「魔術地氈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就是位於亞拉伯半島的「葉門」,這裡有五萬多個從《聖經》時代遺留下來黑色皮膚的猶太人。他們非常貧窮,因為回教亞拉伯人不准他們騎馬、騎駱駝、騎驢,任何交通工具都不准用。甚麼時候亞拉伯人見他們騎驢,就將他們推下來,欺負他們。但是他們非常勤於虔讀《聖經》。當以色列宣佈獨立之後,他們就很想歸回。他們步行經過沙漠,來到猶太人的難民營。以色列政府用飛機運載他們回國,只是擔心這些人從來沒有坐過任何交通工具,現在要坐飛機,怕他們會恐慌起來。誰知,這些猶太人表示完全不懼怕,因為相信這是應驗以賽亞書四十章三十一節的預言──「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坐飛機);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4)           神賜他們特別的作戰能力:就如《撒迦利亞書》預言說:「到那日,我必使一切馬匹驚惶,使騎馬的顛狂。我必看顧猶大家,使列國的一切馬匹瞎眼。猶大的族長必心裡說:耶路撒冷的居民倚靠萬軍之耶和華─他們的神,就作我們的能力。那日,我必使猶大的族長如火盆在木柴中,又如火把在禾捆裡;他們必左右燒滅四圍列國的民。那日,耶和華必保護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中間軟弱的必如大衛;大衛的家必如神,如行在他們前面之耶和華的使者。那日,我必定意滅絕來攻擊耶路撒冷各國的民。」(亞12:4-9)真的,一九四八年,當以色列複國,宣佈獨立的時候,埃及、約但、伊拉克、敘利亞、並黎巴嫩就立即向她宣戰。亞拉伯人動員了四千五百萬人;猶太人只動員六萬四千人。亞拉伯的軍兵數目,與以色列的相比,是四十對一之比;人口是一百對一之比;裝備是一千對一之比;土地方面是五千對一之比。當時英國的元帥蒙哥馬利(Field Marshal Montgomery)認為,亞拉伯人只需要八天時間,就可以將以色列人趕入地中海了。因為亞拉伯諸國富有,裝備的武器都是最優良的;而以色列當時只有一萬枝來福槍,每枝槍只有五十發子彈,四門古舊的大炮,三千六百挺輕機關槍;根本無法抵擋亞拉伯人的大軍。可是,以色列人卻能在這場戰爭中獲得全勝。美國一位大學教授William F. Albright說:「歷史上沒有一件奇事,像以色列人複國這樣神奇……就我們所知,在世界歷史之中也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有一個快要被滅族的國家,經過二千五百多年的蹂躝仍然能複國的。」其實不單是一九四八年的獨立戰爭,即使是一九五六年的「蘇彝士運河戰爭」、一九六七年的「六日閃電戰爭」、一九七三年的「石油戰爭」、一九七八年的「黎巴嫩戰爭」、以至後來任何一場正規戰,都是以色列人打勝仗的;而且每一次都是「大衛殺死歌利亞」般的漂亮勝利。

5)           神又賜下「施恩叫人懇求的靈」:以上所說的,都未算希奇.筆者認為最希奇的,就是神竟然賜他們「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意思是、猶太人在二千多年來一直不信耶穌是基督,更不肯承認他們殺了自己的基督;他們就是非常硬心,不肯悔改,不肯求。可是到最後期,就是在教會復活被提之後,在大災難中,神幫助他們悔改信主,竟然普遍地賜下「聖靈」,叫他們產生一個「願意懇求的心」;又藉「聖靈」賜下許多天上的神蹟,和地下的奇事,以至人人都說預言、見異象、作異夢,使他們「仰望他們所紮」的主基督耶穌;並且為主基督耶穌而大大的悲哀,一家一家的悲哀,傷心到如喪獨生子一般。(亞12:10-14)這真是最大不過的「恩典」。因為「悔改」原是罪人的責任;現在神竟普遍地賜下「聖靈」,推動他們「願意悔改的心」,幫助他們更容易悔改,你說奇妙不奇妙呢?

6)           神又用大地震來拯救他們:當敵基督的大軍快要追上逃難的以色列人之時,他們就向主基督呼喊求救,主基督就借著大地震,使地裂開,將敵基督的大軍吞下去,拯救了他們,如同古時紅海的水分開,拯救了以色列人;又複合,消滅了埃及法老王的大軍一樣。(參亞14:3-5, 12:16)不但如此、大地震竟然使巴勒斯坦的地勢大大改變,以致耶路撒冷變成全世界最美的大城,南地的沙漠區也變成最美麗、出產非常豐富的果林。

4.最後,神果然使惡人「下入滅亡的坑」,又使他們「活不到半世」。請注意,「半世」這詞的原文是“yowm”;這字在《聖經》中出現過2287次.英文欽定本將這字譯作“day”共2008次.其餘譯作“time”有64, daily”有44, ever18, year14, continually”:10, when10等等。可見,應該譯作「半日」才對。意思是、惡人活活的被扔在坑中,活不到半天就死了。這正是我們在上文所解釋的,主基督從天降臨之時,將「假基督」和「假先知」二人,活活的扔在燒著的硫磺火湖裡;在全人類,甚至在所有魔鬼邪靈中,他們二人可以說是最早被扔在地獄裡受永刑的。但義人卻要進入千禧年裡,在地上享長壽千歲,在天上享永生。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不關心神和祂見證的人對比於將重擔卸給耶和華神的人(朱韜樞)

 

第五段 地方教會──大戶人家成長過程的兩面

第五十五篇導言

  五十五篇說到,不關心神和祂見證的人,對比於將重擔卸給耶和華神的人。教會生活裡關心神見證的人的不多。五十五篇是描述,在地方教會中,一個愛神的人,為著神的見證而有的各面的經歷。當你為著主的恢復,為著主的見證的時候,你這一輩子就要經歷,第一,在環境上,就是在眾聖徒中間,是滿了仇敵的聲音,和惡人的欺壓。「他們將罪孽加在我身上,發怒氣逼迫我」。很多不好的事都來了,就叫你受逼迫。第二,在地方教會生活中,有一些負責任的人,他們在城牆上,為著神的見證,晝夜繞行。他們雖然勞苦,但是在城內,在教會生活裡,卻有罪孽和邪惡,欺壓和詭詐。就好像長老們總是開會,考量怎麼照顧聖徒,結果聖徒卻沒有得照顧,教會生活出現一大堆的難處。

  第三,就是那些合乎他評估的人,與他一同盡職的,一同背負神見證的人,也就是他的密友知己,和他有甜美交通的,也一同在神的殿裡同行的,一同為著神的見證的,服事群眾的,這些人竟然背了約,攻擊與他們和好的人。你最好的屬靈同夥現在起來攻擊你了。這些人口蜜腹劍,「他們的話比油柔和,其實是拔出的刀。」你相不相信教會生活會到這個地步?感謝主,如果沒有下一篇,我們都要解散了,何必過這樣的教會生活?

  詩人在這個處境裡,他尋求神的同在,他說,「神啊,求你留心聽我的禱告;不要隱藏不聽我的懇求。」(詩五五1)換句話說,好像主不見了。然後,他願意逃離這樣的處境。他說,「但願我有翅膀像鴿子,我就飛去,得享安息。」(6)因為我跟這一班惡人在一起,叫我要死不能死,要活不能活的,我就離開算了吧!恨不得我有翅膀像鴿子,我就飛去,得享安息,我寧可住到曠野去。「我必遠遊,宿在曠野,我必速速逃到避所,脫離狂風暴雨。」(78

  詩人用了一個很特別的字「避所」,在全舊約只用過一次。換句話說,一般的避難所、一般的高台(High fortress)都不能解決我的問題了。我要到一個地方去,完全躲起來,完全得著遮蔽,脫離狂風暴雨。但是當我在這樣的情形裡,我仍然願意緊緊的聯於神。這個心境是健康的,何必跟大家混在一堆呢?為什麼不好好起來走主的道路呢?「我要晚上、早晨、晌午哀聲悲嘆;他必聽我的聲音。」(17 )經過這一切的經歷,他見證說,我能把我的重擔卸給耶和華,祂必餵養我,扶持我,不僅供應我,保守我,也不叫我動搖。他結束的話真好,「主啊,我要信靠你。」在這種情形裡還要信靠主,這種教會生活、基督徒生活還要過下去,他的確是屬靈人。

  用絲弦的樂器是非常美的。他說,神啊,求你聽我的禱告。你好像不見了,所以求你不要隱藏啊!他很急迫。求你不要隱藏不聽我的懇求,你到哪兒去了?主啊,「求你側耳聽我,應允我。我哀嘆不安,發聲哀啍,」為什麼呢?「都因仇敵的聲音,惡人的欺壓;因為他們將罪孽加在我身上,發怒氣逼迫我。」說我、講我的各種各樣的事,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會這樣呢?「我心在我裡面甚是疼痛」這是第一個,「死的驚惶臨到我身」這是第二個,「恐懼戰兢歸到我身」是第三個,所以「驚恐漫過了我」。

  當我住在這麼多閒言閒語、批評論斷的中間,當我成為眾人的笑談笑柄,當許多人捏造各種話攻擊我的時候,他說:我的心哪,在我裡面的確是疼痛啊!非常的 sour pain 達祕的翻譯是扭曲,像蛇一樣的扭動。換句話說,我不安到一個地步,我不知道怎麼辦,我傷心、傷痛到了極點,真是懼怕,這個路走不下去了,死的驚恐臨到我身了,我覺得太可怕了,我恐懼戰競,整個人是發抖的啊!我聽見這些話以後就覺得:主啊!我怎麼還能跟隨你?對大衛來說,主啊,你膏了我作你的王,你作了太多了,但是現在這個情形,我還有什麼辦法來跟隨你?人把我的名字已經完全摧毀、破壞了,甚至誰聯於我,誰馬上就成為被定罪的對象。神哪,我怎麼辦啊!

  但願我有翅膀,就像鴿子飛去,只要我離開這一切,我就安息了!到哪個國家不能安息呢,到那一個城市不能安息呢,我又何必在這裡呢?

  這裡的細拉加得好,神說,你想躲在曠野嗎?起來起來,我就是那個避所啊!等一會兒他要醒過來我要逃到避所,我現在知道神自己就是我唯一可隱藏的所在,祂不再是做我的高臺了,祂就是我的避所。我在祂裡面,就可以脫離狂風暴雨。他下面又說,「主啊,求你吞滅他們,變亂他的舌頭,」這都是他的話,但是他又描述了,「我在城中見了強暴爭競的事。」這個教會生活也不像樣!

  常常我聽見弟兄們講這話,我都會想到他們在城牆上晝夜繞行,真是忠心!但是忠心的結果怎樣呢?卻是不關心聖徒!你不要只關心見證,見證就是聖徒的構成。聖徒剛強了,見證自然剛強了。你不關心聖徒,天天在這牆上跑來跑去,作什麼呢?

  城內有什麼呢?「在城內也有罪孽和奸惡,邪惡在其中;欺壓和詭詐不離街市。」如果真來一個以東人、非利士人就好辦了,真是仇敵的話,道不同不相為謀。若是仇敵還可忍耐,若是恨我的人,我躲避他就是了。不料就是我的同工,「你原與我平等」,希伯來原文是「你原合乎我的評估」。我原來看你的時候,我們是鐵哥兒們,生死不離的好朋友,是我的同伴,也是我知己的朋友。你是合乎我評估的,我們中間是有一個次序的,你是我的同伴,是我知己的朋友,我們素來一同談論,談到教會的需要,談到聖徒的需要,談到神的見證,我們是以為甘甜的,我們與群眾在神的殿中是同行的。

  結果怎樣呢?突然我發覺,主啊,連這些人也不對勁了,所以他就說,「願死亡忽然臨到他們。」神就回答了,我會叫他們活的很久!他說,「願他們活活的下入陰間!」主說,我會叫他們悔改!「因為他們的住處,他們的心中都是邪惡。」主就說了,「王的心在神的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我是神,不是你是神啊!」

  「至於我,我要求告神;耶和華必拯救我。我要晚上、早晨、晌午哀聲悲嘆;」有時我們被人鬥氣「都是講我不對,難道你對嗎!」當一切臨到的時候,你要從主來接受。所以,「主啊,你必聽我的聲音,他救贖我命脫離攻擊我的人,使我得享平安,因為與我相爭的人甚多。」然後,「他背了約,伸手攻擊與他和好的人。他的口如奶油光滑,他的心卻懷著爭戰;他的話比油柔和,其實是拔出來的刀。」最叫他傷痛的還是第三班人。第一班人不知道他們講什麼,第二班人喜歡擺官架子,第三班人才是真的。他們的確講好聽的話,跟你在一起,裡面卻有一把刀。神好像跟他說話,他也自己宣告,「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主啊,這些擔子我擔不起,看看聖徒一個個胡言亂語,都是傳是非的。教會中帶頭的人天天擺著官架子走來走去,那些工人也口蜜腹劍啊!」

  重擔也可把譯做「分」,是在神的主宰裡所量給我的分。我現在要把神在主宰裡所量給我的分卸給耶和華。突然我醒過來了,什麼叫做人講我,什麼叫做長老不像樣,什麼叫做同工要殺我,這些都是神量給我的分,為著建造祂的見證!所以我願意把我的分卸給耶和華,祂要扶養我,祂不叫我動搖,不叫我滑跌。

  「神啊,你必使惡人下入滅亡的坑;流人血、行詭詐的人必活不到半世」,這是他的話,但是最後一句話是很好的,「但我要倚靠你。」在這樣的情形裡我要倚靠你。

  教會中是有各種人的,有自誇的惡人,還有滿有膏油的義人,就像青橄欖樹一樣。有愚頑人,口裡有很多關於神的話,心裡是沒有神的,對比於以色列人。神啊!我仰望你做以色列的救恩。還有一些是外人,雖然是教會中的,但和你不是同一個異象,不是同一個託付,不是同一個爭戰的。外人是對比於那些信靠神的人。末了,整體來說,在教會中關心神見證的不多;不關心神和他見證的人,對比於將重擔卸給耶和華的人。(韜)

――朱韜樞《詩篇中的教會生活(卷二)

 

 

怎樣處理人生的重擔?(法蘭斯迪信)

 

(經文:詩篇五十五篇)

本課查經的鑰節是詩篇五十五篇22節,請你自行翻閱,它帶出的主題,相信對任何人都有吸引力,因為我們各人都有自己的重擔!這是一個沉重的世界;憂傷和禍患會臨到每個人的身上,不論窮人或富人都一視同仁,難以避免。約伯記五章7節和十四章11節的話是何等真實!或許,有些人的擔子比別人沉重;我們也許對於別人──可能正是我們本身的朋友──正背負著重擔一無所知。最深沉和最痛苦的擔子,往往是隱而不見的。

1.
人所背負的是什麼重擔?

(1)
與家庭有關的重擔。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家是甜蜜的,但並非所有人都如是。許多家庭都面對著貧困、病患、居無定所、充滿張力或破碎的關係。

(2)
工作的重擔。

(3)
為主作工的重擔(林後十一28)

(4)
關係到我們朋友的重擔(見第1214)

(5)
肉身的重擔(林後十二7)

(6)
情緒上的重擔,使我們特別容易產生恐懼、憂慮、懊喪,和什至是絕望。

(7)
生離死別的重擔(約十一19)

(8)
失望的重擔。

(9)
最大的重擔──罪。翻閱約伯記七章20節。噢,不獲赦免的罪、愧疚的良心、失控的脾氣,構成了罪的重擔!

我們還有許多其他重擔,我們該如何處理它們呢?

2.
這篇詩提醒我們,當我們面對重擔時,有幾件事是不可做的。

(1)
不要懷疑神。參看第1節。當禍患臨到的時候,疑惑最容易攻擊我們,使我們感到神離我們很遠。但懷疑神卻不能使我們獲得解脫。

(2)
不要抱怨。第2節讓我們看見這點;然而,我們不能借著怨天尤人而獲得解脫。

(3)
不要絕望。我們很容易會放棄,讓試煉和失望勝過自己──參看第45節;然而,我們卻不能借此解除重擔。

(4)
不要逃避。請讀第67節。你曾否有此感覺?但這卻非答案。你不能逃避──所以,你不能在此獲得解脫!

3.
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的重擔?

在本篇第22節的鑰節中,提醒我們三件事。

(1)
接受從主而來的重擔。「重擔」一詞在這?的字面意思是「他給你的東西」;什或指到「恩賜」。你曾否想過,你的重擔是神託付你的東西?明白這點,就是改變禍患的第一步。你所經歷的試煉、失望、損失,正是神的作為?是的,他容許它的發生;他為著某些出於智慧和愛的理由,而把它託付給你──羅馬書八章28節。它並非因為「命運安排」或「惡運」而臨到你身上;它有可能是來自魔鬼,但只有獲得主的同意才能發生。因此,請你從神的手把它接過來。神要我們背負重擔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它可引領我們更靠緊他──參看第19節。當生活順遂、風平浪靜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忘記他和變得散漫。比較詩篇一一九篇6771節。你會從神的手接過你的重擔嗎?

(2)
把重擔卸給主。「卸」字在這?帶有「扔」或「拋」的意思。這個動作需要我們出力。但以理被扔在監中(但六7-16);約拿被拋到海中(拿一15);約翰被扔進監中(太四12);魔鬼將被扔進火湖(啟二十10);而你和我則要把我們的重擔扔給主(詩五十五22)。他願意背負我們所有人的重擔,他在馬太福音十一章2830節給罪人和聖徒的話,實在是何等大的應許!我們在這?看見他為何給我們重擔的另一個原因:我們的軟弱足以證明他的能力和他恩典的豐足。他要我們學會這個包含兩方面的重要功課:我們不能,但他卻能!讓我們從保羅的自述中,瞭解他的重擔從何而來、神為何容許、保羅如何求神把重擔挪去,和神對他說了些什麼──哥林多後書十二章79節上。當神對他說了那話後,請看他能夠說什麼──9節下和第10節。你會否把你的重擔卸給主?你會否讓他為你背負?對你來說,它太沉重了!

(3)
把重擔完全交給主。當你把重擔卸給主之後,他便會對它和為你承擔全部責任,他應許會供養或扶持你。主的應許是何等奇妙──「他必撫養你」!不單如此,還有「他永不叫義人動搖。」永不?是的,永不!

不要怕,我與你同在,噢,不要灰心!

我是你的神,必會幫助你;

我會加力給你、幫助你,使你得以站立,

用我公義、大能的手扶持你。

―― 法蘭斯迪信《默想詩篇》

 

 

危機時刻的求告(五五1~14)(臺北靈糧堂)

 

這用「重重危機」或「危機四伏」來描寫詩人目前的景況一點也不為過。心不是因心臟病而覺得甚是疼痛,而是傷心欲絕、寒心到底的光景。不僅如此,還有死的驚惶臨到,恐懼戰兢歸到他,驚恐漫過了他,他整個人可以說籠罩在恐懼中。這種懼怕好似已將生存的意志完全剝奪了,心中想的只是逃亡,逃離這個環境或許情況會改善。我們任何人在某些時刻都會經歷一種可怕的空虛,這種經驗被稱為「靈魂的黑夜」比憂慮更甚。我們常會借著一些行為來化解這種情況,有時借著換工作來逃避一些…,有人心情不好時,就去改頭換面一番,為要逃避某些壓力,有時所逃避的是什麼自己心也摸不清楚,常逃避不了所想要逃避的「情境」,但只不過換了佈景,人物,劇情仍重複上演。詩人的經驗卻告訴我們,假如我們想逃避地獄,我們只有轉向神,只有神會垂聽和回答。

人類逃避困難的本性是自然的事(6)。當人們大聲問:「為什麼神容許這些事情發生呢?」他們如此說,是因為他們並不接受這事實,就是他們住在一個善與惡並存的世界。如何能在這二大壓力中選擇良善呢?如何在世界中選擇神的國呢?耶穌不是告訴我們說「神的國不屬這世界」嗎?身為神的兒女,以什麼態度來面對這世界的一切呢?因為,我們既不能傾向惡,也不能以世界的善為我們的生活守則。然而,當屬神的人願意去面對這種矛盾和衝突時,似乎對神的認識可以增加幾分,對神的計畫可以多有一點的瞭解。

 

耶穌說我們在世上有苦難,但又同時對我們說祂已勝了這世界,叫我們可以放心(約十六33)。因為耶穌祂能護衛我們,保守我們脫離那惡者,並且用真理使我們成聖(約十七121517)。這就是差別的所在,在我們面本性改變了,不再是逃避了,乃是更多的經驗主所應許的恩典,並且也樂意靠主在任何困難的境遇仍站得住腳。

默想

你的人生觀是什麼?你如何看發生在你生命中的種種?

回應

主,我該用什麼態度回應你在我身上的造作最為恰當呢?主願你在我身上崇高。

 

 

轉機(五五15~23)(臺北靈糧堂)

 

在主那,危機之時總有轉機,「至於我」(16)就是這轉機的關鍵,使我的眼睛不再只看到危機,使我的眼睛從看人、看自己、看周圍環境,看那狂風暴雨,轉而看所倚靠的神,並且是努力的來倚靠祂;並不是說我們努力使神成為倚靠,乃是努力擺脫那使我們不想或無法靠神的感覺或念頭;所以要求告,因祂必拯救我。所以一天多次的向神哀聲悲歎,因為祂必聽我的聲音,祂會救贖我脫離攻擊我的人,祂會使我得平安,這是轉機。神是值得我們倚靠的,至於我(16),「但」我要倚靠神(23)。為什麼呢?那個選擇的動力從那來的呢?因為他有一個了不起的看見,就是在22節,「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祂必撫養你,祂永不叫義人動搖」。假如我們要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必須告訴神一切有關我們生命中的事,一切的問題,所承受的壓力、重擔、痛苦和憂愁。讓祂為你背負,祂能如此行(參彼前五7)。然後,其他的就是神的事了(羅十二19)。詩人看見了什麼呢?23節說,他看見了神的作為,是馬上看見的嗎?不一定,但是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他已經做了正確的決定了,「但我要倚靠你」。

在危機中我們信心的眼睛所看見的,會直接的影響我們的決定及選擇。如何能及時做出正確的抉擇呢?乃在於我們平常所養成的習慣,我們是否深信我們是在神的手呢?我們所處之境遇也在祂眼目垂顧的範圍之內嗎?詩人沒有告訴我們什麼速成的辦法,卻告訴了我們生活的態度,這個體驗,在耶穌最後為門徒禱告可以清楚的看見。除非我們真實的看見我們不是屬於這世界的,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取捨,不能以這世界的標準為依歸時,我們才有可能在重要的時刻作出正確的選擇,才能真實的經驗主耶穌所說,在苦難中仍有屬天的平安,而同時苦難的環境並沒有離開我們。這種不受環境左右的生命,才是成熟的生命。

默想

你看見了生命轉機的訣竅嗎?你願試試看嗎?與一個人分享你的經驗。

回應

主,我不必害怕生命的悸動了,因每一步都有你的同在。

 

 

至於神,我要求告~(五十五篇123)(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許多聖經學者認為大衛這詩是描述押沙龍叛亂時期的場景(撒下十五章)。這時大衛可能尚在耶路撒冷(911),知道自己所處的危機(38),並知道他所信任的知交密友亞希多弗也參加叛變(1214),故正在預備逃難中(68)

詩人的苦難(18):詩人只知哀歎惶恐(12),仿如驚弓之鳥,毫無抵抗的勇氣(35),這時的他,再無當年面對歌利亞的雄心壯志,似乎信心完全失喪,只看到自己處境的危險,只想逃避現實(68)

詩人的憤恨(915):描述城中仇敵的邪惡強暴雖令人難忍(911),但讓詩人最痛心的,是被所信任的人出賣,這對大衛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1214),所以,他憤恨難忍的大聲向神咒詛(15)

咒駡似乎不合基督愛仇敵的精神,然而,在兒子忤逆叛亂;知心信任同工的出賣;平時巧言、此時落井下石的情境中,人難免會有憤恨的情緒,神也沒有要我們在此時巧言心中無事,只是詩人讓我們發現,我們不需向人口出惡言的咒駡,也不需向神掩飾自己的不安與不滿。凡來到神面前尋求的人,必經歷那不一樣的更新與平安。

詩人的信心(1623):讓我們看見,當詩人覺得人不可靠時,他轉而想到神信實的不改變(19),所以,他說:「至於我,我要求告神」這是詩人生命的轉捩點。此時詩人的處境未曾改變,但比較第6節與第18節就可發現,大衛以前怕死,以為逃避到別處才能求得安息,現在卻只逃到神懷裡,就已經得著安息了。「我們工作,我們作工,我們禱告,神作工」惟禱告的人才會經歷如此的平安。

故此,大衛轉而見證勸勉眾人「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22),因仇敵雖兇惡,但主必審判(1923)

回應:不改變的主啊!在人世浮沈中,求禰讓我享受所擁有的一切,卻不倚賴所擁有的這一切,因投靠禰,強似倚賴人。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禱讀:詩篇五十五篇2223

22 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祂必撫養你;祂永不叫義人動搖。
23 
 神啊,禰必使惡人下入滅亡的坑;流人血、行詭詐的人必活不到半世,但我要倚靠禰。

 

 

窮途豈是末路?(55)(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賜我力量去面對每日的困難,也深信在你裡面有安穩。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但真的會走到窮途末路嗎?這首詩可以說是大衛在極度絕望之下的哀歌。他形容自己的心甚是疼痛,恐懼、死亡的陰影圍繞著他。原因是攻擊他、逼迫他、與他為敵的人甚多,還把罪孽加在他的身上。而最令人痛心失望的,他的仇敵竟是他的知己良朋。以往一起結伴同行、有過甜密交往的好友,竟然口蜜腹劍欺騙了大衛。被良朋出賣,是何等令人傷心和氣憤(12-15)。

除了個人的坎坷外,當環顧社會時,同樣是充斥著邪惡、罪孽、欺壓和詭詐,同樣是惡人當道(9-10)。

在內外交煎之下,大衛好像走到了窮途末路,要掙扎離開這個環境。他但願有翅膀像鴿子,飛去找一個避難所,離開狂風暴雨之地。

雖然人生落到如此境地,但大衛對神的信心仍沒有搖動,他堅信「耶和華」必拯救。反之,他更殷勤地禱告:「我要晚上、早晨、晌午哀聲悲歎;祂也必聽我的聲音。」(17)更勸勉眾人:「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祂必撫養你;祂永不叫義人動搖。」(22

大衛並非完美的人,他也有不少缺失;但他最藉得我們學習的,是他面對苦難時對神堅定的信心。試看有弟兄姊妹在面對事業失敗、戀愛挫折、久病不愈……的時候,就開始對神埋怨,甚至離棄神,失去信心,不再相信神會眷顧他。苦難挫折正是信心的考驗和磨練,你能像大衛一樣,在「窮途」時,仍深信神會「開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