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六十五篇短篇信息

 

目錄:

讚美神的恩典(楊震宇)

主降臨醫治大地(吳主光)

在神的殿中知足讚美(朱韜樞)

大自然歌唱時(蘭隆納)

感恩詩(賴建國)

頌贊主恩(六五1~13)(臺北靈糧堂)

讚美感恩歌不停(六十五篇113)(臺北基督之家)

福杯滿溢(65)(香港讀經會)

 

 

讚美神的恩典(楊震宇)

 

鑰句:這人便為有福

背景:《詩篇》第六十五篇的標題是「大衛的詩,交與伶長。」大衛回顧神以往的恩待,而激發寫了這一首感恩的詩歌,因此本篇詩是以選民在錫安的讚美為始,卻以「日出之地都歡呼」為終。此詩也許是寫在收成的季節,因為大衛認為豐收都是神直接的祝福。無可置疑,本詩篇主要的解釋跟主再來的情況有關。本詩與六十六、六十七、六十八篇屬同一組讚美之詩,主題甚多相同處。

提要:本篇是大衛頌讚主恩的禱告。大衛體會、經驗神的所是和所作,因而感恩讚美。在這首感恩詩裏,他首先讚美神的眷顧。他感謝神垂聽人的禱告、赦免人的罪孽、使人親近祂,並且得享美福、知足。這一切都在神的居所、神的殿中,得以成全的。接著,他稱頌神奇妙的大拯救。祂以大能束腰,用力量安定諸山。祂以權柄、力量,施行神蹟奇事,使萬民歸服。末了,他歌頌神的恩典。他深感神以恩典為年歲之冠冕,眷顧祂的百姓,普及世人和萬物,為此全地都當歡呼和讚美祂。全詩分為三段:

()讚美神的眷顧(14)──祢所揀選,使他親近祢,住在祢院中的,這人便為有福;

()頌讚神的拯救(58)──拯救我們的神阿,你必以威嚴、秉公義應允我們;

()歌頌神的恩典(913)──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祢的路徑都淌下脂油。 

鑰節:【詩六十五4】「所揀選,使他親近祢,住在祢院中的,這人便為有福;我們必因祢居所,祢聖殿的美福知足了。」

鑰點:在這篇詩中,大衛讚美他所認識是的神:(1)救贖主(14)(2)創造主(58);和(3)賜福者(913);並且他又述說神的作為:(1)祂赦免了我們的罪(3),使我們得以親近祂;(2)祂是拯救的神(5),拯救一切倚靠祂的人;(3)祂以大能管理滄海大地(6),使全地的人懼怕,使倚靠祂的人歡呼歌唱;(4)祂眷顧大地,叫萬物欣欣向榮、五穀豐收(9),使一切被造的都歡呼歌唱,讚頌神的恩澤。親愛的,你是否也看見神的偉大、榮耀與權能呢?是否也體會神的恩典、慈愛、眷顧和賜福呢?

今日鑰節提到「這人便為有福」。大衛在這篇禱告中特別提到「有福」的人,就是 (1)蒙神所揀選;(2)與神親近;(3)得以住在神院的人中。在舊約時代,只有神揀選作祭司的利未支人,才能居住在神殿的中,而親近神。今天,我們都是被神揀選出來的「君尊的祭司」(彼前二9);因著基督的救贖和聖靈的內住,我們都能坦然無懼地直接進到至聖所,與主同住;並且我們都可以隨時隨地親近祂,享受的憐憫和恩典,作我們隨時的幫助。這是何等的有福,何等的權利!親愛的,你是否願意成為一個這樣蒙福的人  

【神親近】勞倫斯弟兄說:「禱告就是感覺神的同在的感覺。」神人巴斯納的一位朋友,有一次在他禱告時到他那裏去。這位朋友察覺到有一種神臨近的奇妙感。這位朋友說:「當巴斯納用手蒙著臉禱告時,我不敢在黑暗中伸手,恐怕我會摸到神。」何等羡慕這種與神親近的禱告。

「弟兄啊!神願意祝福你。難道這不值得你去花半小時的工夫,單獨來親近神麼?…如果你持續下去,你就要看見這一天中,似乎是最難的半小時,到後來要成為你一生中最有福的時刻。」── 慕安得烈

默想:大衛見證:「祢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祢的路徑都淌下脂油」(11)表明神終年都以恩典待人;而祂為我們所揀選的路都是最好的。親愛的,回想你過去的年日,是否常常感謝神的恩典在你身上,終年不斷,如同冠冕戴在你的頭上呢?回想人生過去的足跡,是否體會神多方的眷顧和賜福呢?

禱告:神啊!我要細細的體會祢的作為。我讚美祢,祢眷顧地,厚賜百物,祢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祢的路徑都滴下脂油。我感謝祢,讓我體驗祢多方的眷顧和賜福。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主降臨醫治大地(吳主光)

 

第六十五篇導論:

1.          我們已經研究完《詩篇卷二》第二組詩的第一部(第5164篇)了。從本詩(第65篇)開始,是第二組詩的第二部,共有八首大衛的作品,大部份都是「晚年詩」──預言以色列人在末世大災難最後期蒙主保守,最後仇敵蒙羞後退,主基督降臨在千禧年中作王,以色列得著大復興;這樣、接駁之前的第一部(第5164篇),就非常恰當和吻合了.因為之前的第一部十四篇詩,全部都是大衛逃避各種惡人追殺和陷害的詩;正如預言以色列人在大災難中逃避敵基督的追殺,和被出賣國家的以色列人所陷害。

2.          對於如何開始研究這第二部──大衛寫的這八篇「晚年詩」,筆者認為,很重要先來重溫這最後一部詩的結構分析表:

第二組詩之第二部:大衛晚年詩

預言大災難過後,主降臨作王,

以色列得大復興

以下預言按「時光倒流」排序,由千禧年大復興返回至主降臨

篇號

詩的內容

(大衛晚年時經歷眾多仇敵攻擊,求神保守所羅門作王直到永遠。其中的細節,大部份都與歷史事實無關,很明顯的表示、這是聖靈直接啟示的末世預言)

串連的靈意

(預言以色列在大災難中蒙主保守,仇敵蒙羞後退,主降臨在千禧年中作王,以色列得復興)

65

大衛表示以色列人都在等候神.最後他們的罪孽得赦,並以親近神為滿足的福份。神已經平定諸海的響聲、並萬民的喧嘩,因為全地的災難已過,大地得到恩雨滋潤,百物興盛,五穀豐收

這是「預言詩」:預言末世大災難已過,天下太平,以色列人在千禧年中以親近神為滿足的福,主又賜下恩雨滋潤大地,百物復興,人人歡呼

 

66

(不知名的詩)。因神大能的作為使仇敵投降,全地歡呼歌頌敬拜,歸榮耀給神;以色列人回想自己得以存活,如同被熬煉的銀子,所以要進入神的殿中向神還願獻祭,述說神如何聽禱告,施行拯救

這是「預言詩」:預言主在大災難中,用大能使仇敵投降,全地歡呼敬拜.以色列餘下三分之一的人經過熬煉而得存活,所以向神還願獻祭,述說神慈愛的大作為

67

(不知名的詩)。願神憐憫和光照以色列人,叫萬民知道和稱讚主的救恩,一同歡呼快樂,因主要按公義審判萬民,全地因神賜福而豐收

這是「預言詩」:預言神憐憫以色列人,萬民看見並稱讚神的救恩;又因主按公義審判和引導萬民,萬民就快樂歡呼,全地也豐收

68

大衛形容仇敵因見神的面而四散、如蠟鎔化;但義人要因神坐車進入聖所,作孤兒之父而歡喜。回想主曾升上高天擄掠了仇敵,現今降到人間與人同住,地因見神的面而震動,天也落雨,全能者趕散列王,叫他們進貢.以色列要得能力

這是「預言詩」:預言主降臨時,仇敵因見主的面而滅亡,列國軍隊四散,以色列人看見主進入耶路撒冷作他們的王就歡喜.主要平定天下,列國來朝進貢,以色列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

以下預言按「順時光」排序,由主被釘十字架至主降臨

69

大衛形容自己在水深之中向神求救,因為受辱駡,被弟兄看為外人;為殿焦急,被人譏笑,無人同情安慰,人只將苦膽和醋給他當食物。願仇敵遭報不得拯救.又願尋求神的人得拯救,後裔得地永遠為業

這是「預言詩」:借用大衛受苦的經歷,預言主被同胞辱駡譏笑;主為殿焦急之時、無人同情支持,反被釘十字架,人以苦膽來安慰他。但惡人必遭報;義人卻復活得永生,後裔得地為業

70

(本詩重複了40:13-17節)大衛在困苦窮乏之中,還遭仇敵追趕,要尋索他的命,所以願仇敵抱愧蒙羞,又願義人尊神為大,並求神快快到他那裡來,搭救他

這是「預言詩」:編者借用(詩40:13-17)大衛受苦的經文,預言以色列人在災難中受困苦,呼求主基督快快來降臨,搭救他們.這時他們仍然相信仇敵終必蒙羞,義人得救並尊神為大

71

(不知名,相信也是大衛的詩)作者自幼倚靠神.現在年老衰弱,仇敵議論要謀害他,以為神已經離開他。他卻求神搭救,承諾日後會指教人認識神公義的作為,相信義人經過急難之後必定復活,惡人要蒙羞受辱

借用作者的經歷,形容以色列一直倚靠神,到了末期,敵基督要謀害他們,他們仍向神呼求,相信經過急難之後,必能復活被提,並且在千禧年中讚美主,講論神公義的大作為

72

大衛為所羅門王禱告,求神賜他審判的權柄,好為困苦人伸冤.並形容他必「降臨」,統管全地,叫列國進貢,貧寒窮乏的人得拯救,榮耀充滿全地,直到永遠

借用大衛為所羅門王禱告,預言主降臨,在千禧年中作王、統治全地,列國進貢,五穀豐收,榮耀遍滿全地

 

3.讀者如果細看這八篇詩的分析,你會發現分為兩組:第一組有四篇(第6568篇),都是「預言詩」,因為內容所敘述的,與歷史任何事蹟都無關;乃是指著末世的情況而預言的。這四篇詩的預言次序很奇怪,是以「時光倒流」的次序來敘述的:

(第65篇)先及論「末世大災難已過,天下太平,以色列人在千禧年中以親近神為滿足的福;主又賜下恩雨滋潤大地,百物復興,人人歡呼,這是千禧年時代的最高峰、和最復興的現象。

(第66篇),在時間上稍為倒回來、形容「主在大災難中,用大能使仇敵投降,全地歡呼敬拜.以色列餘下三分之一的人經過熬煉而得存活,所以向神還願獻祭,述說神慈愛的大作為」。

(第67篇),再倒回來繼續形容神憐憫以色列人,萬民看見並稱讚神的救恩;又因主按公義審判和引導萬民,萬民就快樂歡呼,全地也豐收」。

(第68篇),倒回到「主降臨」的時刻,「仇敵因見主的面而滅亡,列國軍隊四散,以色列人看見主進入耶路撒冷作他們的王就歡喜.主要平定天下,列國來朝進貢,以色列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

 

4.第二組詩也有四篇(第6972篇),都是「借用大衛的經歷」來作預表的.預表的次序卻是「順時光」次序,由主耶穌被釘十字架至主再來。這樣,前面四篇以「時光倒流」方向預言到「主從天降臨」;後面這四篇卻以「順時光」方向預言到「主從天降臨」,編者用這種非常特別的編排方式,將「主從天降臨」這件事突顯出來,非常奇妙。現在請看這幾篇詩的內容是不是這樣?──

(第69篇):借用大衛受苦的經歷,預言主被同胞辱駡譏笑;主為殿焦急之時、無人同情支持,反被釘十字架,人以苦膽來安慰他。但惡人必遭報;義人卻復活得永生,後裔得地為業。

(第70篇):借用(詩40:13-17)大衛受苦的經文,預言以色列人在災難中受困苦,呼求主基督快快來降臨,搭救他們.這時他們仍然相信仇敵終必蒙羞,義人得救並尊神為大。

(第71篇):又借用作者的經歷,形容以色列一直以來都倚靠神.到了末期,敵基督要謀害他們,他們仍向神呼求.因為相信經過急難之後,必能復活被提,並且在千禧年中讚美主,講論神公義的大作為。

(第72篇):借用大衛為所羅門王禱告,預言主降臨,在千禧年中作王、統治全地、列國進貢、五穀豐收,榮耀遍滿全地。

4.為篇幅關係,我們只從這「第二組」第二部份的八篇詩中,揀選其中六篇(第656668697172篇)與讀者分享。盼望讀者能在細心研讀每一篇之餘,又能兼顧八篇詩所組成的大圖畫,明白其中的屬靈信息──「預言大災難過後,主降臨作王,以色列得大復興主從天降臨作王」。

 

大綱:

一、向降臨的主還願(65.1-65.2

1.人人等候讚美神

2.人人要向神償還

3.人人都要來就主

二、回想所蒙的恩(65.3-65.5

1.人人的罪都蒙赦免

2.因朝見神的福知足

3.神原是全人類的神

三、主降臨平定天下(65.6-65.7

1.主以大能安定諸山

2.諸海和萬民都平靜

四、主賜福給全地(65.8-65.10

1.全地的人都見神蹟

2.神降透雨使地肥美

3.神的河澆灌了全地

五、全地豐收歡呼(65.11-65.13

1.以後都因神蒙恩典

2.曠野遍處都大豐收

 

釋經:

 

一、向降臨的主還願(65.1-65.2

65:1 〔大衛的詩歌、交與伶長。〕神阿、錫安的人都等候讚美你;所許的願、也要向你償還。65:2 聽禱告的主阿!凡有血氣的、都要來就你。

1.再一次提醒讀者,(第6568篇)都是「預言詩」,是以「時光倒流」次序來看預言的,所以本詩所形容的,在靈意上,是指著千禧年最高峰、最後期的預言。這時主基督已經在「錫安」(即耶路撒冷)作王許久了。所以這段文字若以大衛的歷史為背境,就解不通.因為歷史上從未出現過「錫安的人都等候讚美你」;更從未有過「凡有血氣的,都要來就你」的現象。但在主降臨作王之後,這些現象就準確地照著字面的預言出現了。

2.「錫安的人都等候讚美你」這句話,使我們想到,以賽亞先知預言主基督降臨之後、在錫安作王.那時:

「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罷!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他必在多國的民中施行審判、為遠方強盛的國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犂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彌4:1-3, 2:3-4

3.又有撒迦利亞先知預言,說:

「所有來攻擊耶路撒冷列國中剩下的人,必年年上來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並守住棚節。地上萬族中、凡不上耶路撒冷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的、必無雨降在他們的地上。埃及族若不上來、雨也不降在他們的地上。凡不上來守住棚節的列國人、耶和華也必用這災攻擊他們。」(亞 14:16-18

我們知道,「守住棚節」最主要是聆聽祭司每天頌讀《聖經》.所以預言以「守住棚節」來形容千禧年時代,列國年年派人上到耶路撒冷來聆聽主耶穌基督的訓誨。當列國的代表聚集到錫安山之時,住錫安的以色列人卻表示、他們早早就在那裡「等候」要讚美主基督了。意思是,他們比世上任何國家的代表都早到,因為他們極其愛慕親近主基督,要率先向主基督獻上讚美。

4.「所許的願、也要向你償還.」這句話又使我們想到,《詩篇卷二》開始時那幾篇「引言詩」,就是被擄的可拉後裔所作的(第4244篇)詩。這裡引(第43篇)的作者向神呼求的話,說:「神阿、求你伸我的冤,向不虔誠的國為我辨屈;求你救我脫離詭詐不義的人。因為你是賜我力量的神.為何丟棄我呢?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呢?求你發出你的亮光和真實,好引導我,帶我到你的聖山、到你的居所。我就走到神的祭壇、到我最喜樂的神那裡。神阿!我的神,我要彈琴稱讚你。」(詩43:1-4)作者當時被擄,不知道何年何日才可以回到耶路撒冷敬拜神、讚美神.但許願,如果能回到「神的聖山,到神的居所」,作者就要「走到神的祭壇、到我最喜樂的神那裡。…要彈琴稱讚神。」這樣的許願,如今可以「還願」了.因為大災難已過、分散的民已經歸回、主基督亦已降臨、以色列也得到大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所以,他們很興奮、很快樂、很滿足地,早早就在錫安山那裡,等候主基督出來訓誨他們,他們就獻上讚美。

5.這裡稱神為「聽禱告的主」,因為神果然行奇事,叫以色列人雖然亡國二千六百多年;被天主教的十字軍屠殺他們;被各國賤待他們長達千年;被希特拉屠殺他們六百萬,幾近滅族….然而,他們還得以在末世時代複國;並且被列國圍攻,又被敵基督的大軍追殺,頻臨滅絕之際,神還在最後一刻從天降臨,拯救他們.叫他們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又叫他們的地,變回流奶與蜜之地.試問有誰不稱奇呢?所以現在基督降臨作他們的王,列國年年都要派代表上來聆聽主基督的訓誨和講道,他們就對主基督說:「凡有血氣的、都要來就你。」因為凡不就主而來的,主就不給他們降雨;並且主要「用鐵杖打破他們,將他們如同匠的瓦器摔碎。」(詩 2:9)因主要作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又因為主是全智的神,不需要謀士或內閣來給他意見,所以主也是大獨裁者,行事全憑自己意旨所喜悅的(弗1:5)。

 

二、回想所蒙的恩(65.3-65.5

65:3 罪孽勝了我.至於我們的過犯、你都要赦免。

65:4你所揀選、使他親近你、住在你院中的,這人便為有福。我們必因你居所、你聖殿的美福知足了。65:5拯救我們的神阿!你必以威嚴秉公義應允我們。你本是一切地極、和海上遠處的人所倚靠的。

1.          第一句:「罪孽勝了我,至於我們的過犯、你都要赦免」,讀起來似乎怪怪,為甚麼罪孽勝了「我」一個人,而主要赦免「我們」所有人的過犯呢?原來,「罪孽」一詞在希伯來原文夾有「言論」(“dabar”欽定譯本通常譯作“word”)一個字還未譯出來;而單數「我」字的用法,在《聖經》中通常都可以用來稱一整個民族。所以,我們可以將整句重譯為:「罪孽雖然到底說服了我們整體,以至我們沒有一個人不犯罪的,然而我們這許多的過犯,你全部都赦免了。」

2.          這句話使我們想起《但以理書》「七十個七的奧秘」,經文說:「為你本國之民和你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要止住罪過、除淨罪惡、贖盡罪孽、引進〔或作彰顯〕永義、封住異象和豫言、並膏至聖者。」(但 9:24)意思是,這「七十個七的奧秘」原是為以色列民和聖城耶路撒冷而定的.等到「七十個七」都過去之後,那時、以色列人的罪過就會止住,「以後」不再犯罪;以色列人「當時」的罪惡又會除淨,不再拜敵基督的像;以色列人「過去」所犯的罪孽又會贖盡,因為他們悔改信主,主就成了他們真正有效的贖罪祭;於是,他們就被引進永義,得救成為神的子民;並且那時不再有異象和預言,因為都被「封住」,不再使用.他們凡事就可以直接問主基督,因主基督已經降臨作他們的王,並且人人都認識主基督為神,所以主受膏為「至聖者」。

3.          這是最希奇的事,因為自從他們的列祖出埃及以來,他們從未止息過犯罪──在西乃山下拜金牛;在曠野路上發怨言;行淫和拜巴力比珥;在快要進入迦南地之時,又因為不信,而不肯進去得迦南為業;在進入迦南地之後,又多次離開神,事奉迦南地各種居民的偶像;除了大衛稱得上合神心意的僕人之外,所羅門也在晚年犯罪、引誘以色列人拜偶像;以後南北列王都不斷犯罪,越來越嚴重,到最後,以色列人拜盡各地所有的神,就是不肯拜耶和華他們自己的神;神使他們亡國被擄,又施憐憫,讓他們歸回,得以重建聖殿城牆.後來他們又藐視神的祭壇和祭物,使舊約結束;到新約時代,他們更變得假冒為善,連聖殿也變成「賊窩」;神照應許使他的兒子耶穌基督降生,要來救贖他們,他們卻將主耶穌殺了,釘在十字架上;又大大逼迫主的教會,到處破壞福音,叫以色列人不要相信…。所以保羅指著他們說:「這猶太人殺了主耶穌和先知、又把我們趕出去.他們不得神的喜悅、且與眾人為敵.不許我們傳道給外邦人使外邦人得救、常常充滿自己的罪惡。神的忿怒臨在他們身上已經到了極處。」(帖前 2:15-16)結果聖殿在主後七十年,被羅馬人所拆毀,耶路撒冷城也變成廢墟,以色列人就分散天下、被人拋來拋去,遭受屠殺、無處藏身.雖然如此,他們還是犯大罪,一直不肯悔改歸向神。到末世時,他們竟勾結敵基督,出賣神的兩位先知,把他們殺了……。像他們這樣不斷犯罪,硬心不悔改,世上實在很少有這麼敗壞的民族。然而,神為亞伯拉罕的緣故,還是紀念他們,在末後大災難的日子,賜下「施恩叫人懇求的聖靈」,叫他們突然恍然大悟,明白耶穌是真基督.於是全家痛哭悔改歸向神,以致他們的罪孽得到全然潔淨,實在奇妙至極。

4.所以大衛繼續預言說:「你所揀選、使他親近你、住在你院中的,這人便為有福。我們必因你居所、你聖殿的美福知足了。」意思是,慶倖自己還是被神看為「選民」,沒有被神忘記;而且主又將他們從地的四極召回來,給他們重建聖殿,使他們得以「親近」神,「住」在殿的院宇中,天天歌頌神。他們認為,單單是這一點「美福」,已經叫他們「知足」了。這樣的「知足」,是為回應《詩篇卷二》開首的「被擄詩」,那時,被擄的可拉後裔向神呼求說:「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的對我說:『你的神在那裡呢?』……我的敵人辱駡我、好像打碎我的骨頭、不住的對我說:『你的神在那裡呢?』……神阿!求你伸我的冤、向不虔誠的國為我辨屈。…求你發出你的亮光和真實、好引導我,帶我到你的聖山、到你的居所。我就走到神的祭壇,到我最喜樂的神那裡。神阿!我的神,我要彈琴稱讚你。」(詩 42:2, 9, 12, 43:3-4

5.「拯救我們的神阿!你必以威嚴秉公義應允我們。」其中的「威嚴」一詞,原文是「可怕」;「秉公義應允」,原文是「以公義來回應」。所以,整句話可以重譯為:「拯救我們的神阿!你拯救我們的方式雖然是可怕的,卻是對的,因為你按公義來回應我們的禱告。」神垂聽了末世大災難中以色列人的禱告,但根據《聖經》預言,神聽禱告和拯救他們的方式、確實非常可怕.因為神先讓敵基督屠殺他們全地三分之二的人,剩下的三分之一的人還要「經火」受熬煉,「如熬煉銀子;試煉他們、如試煉金子。」然後,神要看看他們是否仍然堅定相信。最後,神看見他們仍然「求告主的名」、神就「應允他們」,拯救他們.對他們說:「這是我的子民。」他們也要說:「耶和華是我們的神。」(亞 13:8-9)意思是,神與他們全面恢復關係。所謂「熬煉」,原來是被敵基督的大軍追殺。當時這三分之一以色列人想起耶穌基督曾在馬太福音二十四章勸告他們說:「那時,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太 24:16)他們就向著耶路撒冷朝東的橄欖山逃跑。本來,這是最愚拙的做法,因為橄欖山是光禿禿的,人往山上逃跑就必被敵人看見,被敵人開鎗射殺;但是他們順服主耶穌的勸告,逃到山上。敵基督的大軍看到了,就追上他們。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他們呼叫主的名,主就使地發生大地震.地就裂開,吞了敵基督的大軍進去。以色列人看見這奇妙的拯救,就高呼「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這時,主就駕雲降臨,拯救他們.應驗了主的話說:「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太29:39)以色列人回想自己二千多年來的悖逆,最後神這麼嚴厲地要求他們受熬煉,他們認為神還是「對的」,是「秉公義」的,因為知道自己的罪孽實在很重。

6.「你本是一切地極、和海上遠處的人所倚靠的。」意思是,你本是全世界各地所有外邦人、過往二千多年來所一直相信、和倚靠的救主耶穌基督.我們以色列人雖然看見、聽見,還是一直不肯相信,大大傷透你的心;所以我們受熬煉,到末世之時才蒙恩得救,本是應當的。

7.這一點又使我們想起保羅的話,說:「以色列人所求的、他們沒有得著.惟有蒙揀選的人得著了、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如經上所記:『神給他們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見、耳朵不能聽見,直到今日。』大衛也說:『願他們的筵席變為網羅、變為機檻、變為絆腳石,作他們的報應;願他們的眼睛昏蒙、不得看見;願你時常彎下他們的腰。』我且說、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麼?斷乎不是.反倒因他們的過失、救恩便臨到外邦人,要激動他們發憤。若他們的過失、為天下的富足;他們的缺乏、為外邦人的富足.何況他們的豐滿呢?我對你們外邦人說這話.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我的職分.或者可以激動我骨肉之親發憤、好救他們一些人。」(羅11:7-14)我們讀了保羅這段話,一來、感到保羅苦心一片,用「激將法」來救一些以色列人,但這方法激了他們二千多年,他們還是不肯醒悟,足見他們的頑梗;二來、感到神的恩典臨到外邦人,真是奇妙。我們外邦人本來是不配蒙恩的,竟然比猶太人還要幸福;猶太人本是選民,卻因為不信,被棄絕了二千多年,最後只有「餘民」才能得救。

 

三、主降臨平定天下(65.6-65.7

65:6他既以大能束腰、就用力量安定諸山。65:7使諸海的響聲、和其中波浪的響聲、並萬民的喧嘩、都平靜了。

1.這裡所說:「他既以大能束腰」,是形容主耶穌像個「作戰的勇士」,滿有能力。通常勇士腰間的帶子佩著刀,這刀代表勇士的能力。所以這話是形容主耶穌從天上滿有能力地降臨,正如《啟示錄》所形容的,說:「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稱為誠信真實.他審判爭戰都按著公義。他的眼睛如火焰、他頭上戴著許多冠冕.又有寫著的名字、除了他自己沒有人知道。他穿著濺了血的衣服.他的名稱為神之道。在天上的眾軍、騎著白馬、穿著細麻衣、又白又潔、跟隨他。有利劍從他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並要踹全能神烈怒的酒醡。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寫著說、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啟19:11-16

2.「就用力量安定諸山,使諸海的響聲、和其中波浪的響聲、並萬民的喧嘩、都平靜了。」這裡形容主降臨之時,有三方面的「平靜」:

第一、安定諸山:原來主降臨之時,地上發生大地震。經文形容這大地震、說:「自從地上有人以來、沒有這樣大這樣利害的地震。…各海島都逃避了、眾山也不見了。」(啟16:18-20)撒迦利亞先知也預言說:「那日、他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這山必從中間分裂、自東至西,成為極大的穀。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你們要從我山的穀中逃跑、因為山谷必延到亞薩。你們逃跑、必如猶大王烏西雅年間的人逃避大地震一樣.耶和華我的神必降臨、有一切聖者同來。」(亞13:4-5)我們曾經研讀過《詩篇》(第29篇),那也是一篇預言主在大地震中降臨的詩,詩詞形容大地震,連山嶺也跳躍如牛犢,說:「耶和華的聲音大有能力;耶和華的聲音滿有威嚴。耶和華的聲音震破香柏樹;耶和華震碎利巴嫩的香柏樹。他也使之跳躍如牛犢、使利巴嫩和西連跳躍如野牛犢。」(詩29:4-6)但是,當主一降臨到地上,所有跳動的山嶺都立即平靜下來。

第二、平定海浪:《聖經》常常用「洪水」、「大水」、「波浪洪濤」來形容大爭戰。(參但9:26, 11:10, 22, 40, 32:6, 69:15, 144:7, 12:15等。)當主耶穌降臨之時,地上正發生哈米吉多頓世界大戰,就是主耶穌所說:「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的大災難(太24:21)這場大爭戰先由敵基督帶領歐洲聯盟(西方)的大軍南下,與埃及領導的(南方)亞拉伯聯盟大軍作戰。但俄國領導的(北方)聯盟發現,原來敵基督南下的真正目的,是要獨佔中東的財富.於是他們也派大軍南下參戰,想要瓜分。最後由中國領導的(東方)聯盟聽見了,他們也不甘後人,派遣二萬萬大軍到中東去參戰。這樣,東、南、西、北四大集團的軍隊大會戰,這場大爭戰可能將全人類殺掉百分之九十以上。不過,當這場爭戰打到最高峰之時,主耶穌就駕雲降臨,揭發敵基督的假冒,平定地上的大爭戰。

第三、平靜萬民:根據《啟示錄》的記載,這場地上列王的大會戰,是因為有「三個污穢的靈、好像青蛙,從龍(魔鬼)口、獸(假基督)口、並假先知的口中出來.他們本是鬼魔的靈,施行奇事,出去到普天下眾王那裡、叫他們在神全能者的大日聚集爭戰。」(啟16:13-16)我們在上一篇63.9-63.10那裡已經詳細解釋過這段經文的意思,是指撒但自相分爭,彼此意見不合,於是就各自出去迷惑列國出來爭戰。這是神的大作為,在歷史上神常常用這個方法,使以色列的敵軍大敗;最後也用這個方法,叫撒但的國站立不住。(可3:24-26)可是,當世上的列國親眼看見主耶穌駕雲從天降臨,他們立即恍然大悟,這才知道假基督、假先知,都是假的.在他們背後支持他們的靈,原來是魔鬼。從他們口中出來三個污穢的靈(三種互相攻擊、各自不合的言論),都是鬼魔的靈。他們所行的奇事,都是一種欺騙。假基督與假先知各懷鬼胎,彼此利用;及利用完了、假基督就突然消滅假先知所領導的教會──大淫婦,將一枚核子彈投在梵蒂崗,將她焚燒。(參啟17:16, 18:18)現在列國萬民明白了,過往所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神學思想、不同的政治觀念、不同的利益衝突……就在這一刻,全部都化解了。原來這是神的大作為,要叫魔鬼撒但中了自己的詭計。

 

四、主賜福給全地(65.8-65.10

65:8住在地極的人,因你的神蹟懼怕.你使日出日落之地都歡呼。65:9你眷顧地、降下透雨,使地大得肥美。神的河滿了水.你這樣澆灌了地、好為人豫備五穀。65:10你澆透地的犂溝、潤平犂脊;降甘霖、使地軟和.其中發長的、蒙你賜福。

1.這段經文形容主基督降臨,更新全地的情況。「住在地極的人」和「日出日落之地」代表全世界每一個地方。他們都看見主降臨的大神蹟而懼怕,正如《聖經》說:「看哪!他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他、連刺他的人也要看見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他哀哭。這話是真實的。阿們。」(啟1:7)又說:「地上的君王、臣宰、將軍、富戶、壯士、和一切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岩石穴裡.向山和岩石說:『倒在我們身上罷、把我們藏起來,躲避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因為他們忿怒的大日到了、誰能站得住呢?』」(啟6:15-17)然而,等到他們看清楚,主降臨的榮光雖然如同太陽那麼強烈,卻不是為要消滅他們,乃是為要醫治大地.正如《聖經》說:「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其光線有醫治之能。你們必出來跳躍、如圈裡的肥犢。」(瑪4:2)主降臨的榮耀一照射,全地的污染,和所有人患的毒瘡,並在戰爭中所受的傷,都一次過全部醫好了。因此,這篇詩說:「你使日出日落之地都歡呼。」哈米吉多頓核子大戰本來使全地屍橫遍野;陸、海、河、空都全部被污染、氣候大大改變、周圍都是幅射、全地不再適宜人類居住.但是主的榮光將全地更新,變成極其美麗舒適的樂園,如同挪亞方舟之前的世代,人類長壽,「其中必沒有數日夭亡的嬰孩、也沒有壽數不滿的老者.因為百歲死的仍算孩童、有百歲死的罪人算被咒詛。」(賽 65:20

2.主基督更新全地的其中一個方式,是「降下透雨,使地大得肥美。」不過,當時的「降雨」是受主基督控制的,《聖經》預言說:「所有來攻擊耶路撒冷列國中剩下的人、必年年上來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並守住棚節。地上萬族中、凡不上耶路撒冷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的、必無雨降在他們的地上。埃及族若不上來、雨也不降在他們的地上.凡不上來守住棚節的列國人、耶和華也必用這災攻擊他們。」(亞14:16-18)我們確實可以稱這樣的雨水為「恩雨」,因為世人所發動的哈米吉多頓大戰已經敗壞了氣候和環境,如今主基督降臨,醫治好氣候和環境,又控制著雨水,凡不肯上到耶路撒冷來「守住棚節」──聽主訓誨的(賽2:3-4),主都不給他們雨水──不向他們施恩。

3.這裡特別提到「神的河滿了水」。相信這是指《撒迦利亞書》第十四章所形容,主降臨之時,大地震所造成的地勢改變現象。經文說:「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必從中間分裂、自東至西、成為極大的穀.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你們要從我山的穀中逃跑、因為山谷必延到亞薩.你們逃跑、必如猶大王烏西雅年間的人逃避大地震一樣。耶和華我的神必降臨、有一切聖者同來。…那日、必有活水從耶路撒冷出來,一半往東海流、一半往西海流.冬夏都是如此。…全地、從迦巴直到耶路撒冷南方的臨門、要變為亞拉巴、耶路撒冷必仍居高位。」(亞 14:4, 8-10)《以西結書》第四十七章詳細描述這河滋潤大地,以至「河這邊與那邊的岸上、有極多的樹木。…這水往東方流去,必下到亞拉巴、直到海.所發出來的水、必流入鹽海、使水變甜。〔原文作得醫治下同〕這河水所到之處、凡滋生的動物,都必生活,並且因這流來的水、必有極多的魚,海水也變甜了。…必有漁夫站在河邊….那魚各從其類、好像大海的魚甚多……。」(結47:全)經文這樣形容不算奇怪,如果讀者明白,耶路撒冷以南直到亞拉巴,原是不毛之地;越偏向南就越乾旱,直到西乃沙漠.如今得到「神的河」大大滋潤,竟然變成果樹林,和大魚塘,這才叫人希奇!!!

4.當時主基督控制著雨水.按著主基督的意思,在所需要的地上降下「透雨」,甚至沙漠也變為肥田。所以經文說:「你這樣澆灌了地、好為人豫備五穀。你澆透地的犂溝、潤平犂脊;降甘霖、使地軟和.其中發長的、蒙你賜福。」這樣的形容,使我們意會到,千禧年時代,因著主基督降下恩雨、祝福全地,到處都豐收,出現四境太平的景象.所以《聖經》預言說:「他(基督)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國民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犂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賽 2:4

 

五、全地豐收歡呼(65.11-65.13

65:11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65:12在曠野的草启上,小山以歡樂束腰。65:13 草启以羊群為衣.谷中也長滿了五穀。這一切都歡呼歌唱‧

1.「到處豐收、四境太平」的現象到底是怎樣的呢?最後這段經文形容說:「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意思是自從你作王統管全世界之後,以後每一年最值得人誇耀的大事,都是你所賜的恩典和恩雨。「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意思是、以後你所行的每一件事、所到的每一個地方,都帶恩典給人,像脂油一樣滋潤全地。所說的「脂油」,自然來自羊群。尤其是獻平安祭之時,只燒羊的脂油。所羅門獻殿之時,「獻平安祭、用牛二萬二千、羊十二萬。」(王上8:63)可以想像,脂油必多如河水。所以「路徑滴下脂油」又暗示,主基督所到之處,人人都獻上平安祭(又稱為感恩祭),所以到處都滴下脂油。

2.那裡來這麼多獻為感恩祭的羊呢?經文又形容「在曠野的草場上,小山以歡樂束腰;草場以羊群為衣.」意思是遍山遍野都是羊群,山腰上的牧羊人也很快樂地工作,草場都被羊群蓋滿,好像穿上衣服一樣。這是極太平安穩、全地富裕的形容。

3.「谷中也長滿了五穀。」意思是農作物也蒙恩,連最狹窄的山谷也長滿了五穀.都因主基督賜下透恩滋潤全地所致。「這一切都歡呼歌唱」,意思是不論畜牧、農業、凡百事物都豐收、富裕、太平…,以致人人都歡呼歌唱。

4.《馬太福音》第一章第一節論及耶穌的家譜說:「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後裔子孫原文都作兒子下同〕」(太1:1),其實暗示主基督分兩次到世上來。第一次降世如同「亞伯拉罕的兒子」,暗示主像以撒一樣被獻為討神喜悅的祭;第二次降臨如同「大衛的兒子」,暗示主像所羅門一樣作王,四境太平、國泰民安、全國富裕。《聖經》的確記載,神應許大衛生所羅門之時,說:「你要生一個兒子,他必作太平的人.我必使他安靜、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他的名要叫所羅門,〔即太平之意〕他在位的日子、我必使以色列人平安康泰。」(代上 22:8)後來所羅門作王,他在位的四十年,果然國泰民安.《聖經》形容說:「所羅門管理大河西邊的諸王、以及從提弗薩直到迦薩的全地.四境盡都平安。所羅門在世的日子、從但到別是巴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王上 4:24-25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在神的殿中知足讚美(朱韜樞)

 

第八段 經歷地方教會是造在山上的城

 

  我們現在來到第四段末了的三篇,「經歷地方教會是造在山上的城」。這裡你發現,詩人的看見和描述是越來越高的;可惜的是,大衛是一個舊約的聖徒,如果大衛活在新約時代,我相信他的發表和他的見證還會更高、更奧祕。在那時候,聖靈還沒有下來,智慧和啟示也不是那麼明確、明亮;也就是說,他還不知道什麼叫重生,不知道什麼叫弟兄姊妹,也不知道什麼叫教會的見證,但因著他向主的忠誠,許許多多屬靈的事,使他有一種的摸著,叫他活在以色列民中間。不知不覺地,他就把教會生活的實際給說出來了。

 

第六十五篇導言

  六十五到六十七篇,說出因著活在地方教會中住在神的見證裡,所帶進的祝福和稱頌。經過這樣一段長期的教會生活,的確叫他成為一個有祝福的人;當他這樣蒙福的時候,他不知不覺地會為主說一些話,這些話就成為他向著主奇妙的稱頌了。

  六十五篇是為著那些活在神見證裡面的人,是以聖徒為中心的;六十六篇是為著神自己的,是說到三一神,說到基督的;六十七篇是為著全地的。在這短短的三篇裡,先說到我們,再說到我們的神,再說到我們和我們的神、以及我們的神和我們,所產生在全地上那榮耀的見證。

  在六十五篇,詩人的話開始於「神啊,錫安的人(就是活在神見證裡的人),都等候讚美你。」照理說,應該是錫安的人都讚美你,這裡卻說他們等候讚美你;換句話說,時候還沒有到,但又覺得時候已經成熟了,讚美應該爆發出來了。所以詩人說,我們在這裡等候讚美你。

  為什麼我們要等候讚美你呢?他認識無論教會多得勝,多成熟,罪孽還是勝過他。這話實在是不可思議。認真說,六十五、六十六、六十七篇不應該再提到罪了,他已經把教會在成熟中所顯出的情形給說出來了。但為什麼又說到罪呢?原因乃是:教會生活只可鑑賞,不可細察。

  過教會生活的訣竅,就是只可鑑賞,不可細察。你要是細察,那可不得了,一個個聖徒都變得頂不像樣了!所以他說,在教會中還是有很多罪孽。雖然罪孽勝了他,但是他的過犯,神都要赦免。這裡的描寫很有意思,我們要知道勝過我們的是罪孽(iniquity),被神赦免的是我們的過犯(transgression);在我們裡面運作的是罪孽,經過我們所顯出來的就成為我們的過犯。在經歷裡,罪孽不會走開,過犯卻會得著赦免。

  譬如說,脾氣是一個罪孽(iniquity),發脾氣是一個過犯(transgression);脾氣會勝過他,叫他發脾氣。我們要從脾氣裡出來,必須等到新耶路撒冷才行。脾氣是住在我們裡面的罪孽,我們只要一受到人事物的刺激,脾氣就會被惹動,接著就是發脾氣,發脾氣就是過犯。

  人實在很古怪,任何事情都會刺激你,稍微不順當一點,稍微不合意一點,脾氣就暴發出來了。所以在教會生活中,還是有罪孽的,罪孽勝過他。今天我們來到教會中,我們要學習鑑賞;在教會生活中,不可以去細察;你一細察,就發現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會被罪孽所勝。

  這裡詩人說,「神啊,罪孽勝了我。但是我們的過犯,你都要赦免,都要遮蓋。」感謝主,你讚美神的第一項是什麼呢?我們不是一班聖人,我們乃是一班罪人,蒙了神的恩典!地方教會好不好?好,因為為罪人多!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罪人,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得了赦免。如果主赦免了,你在教會生活裡,就千萬不能再去記數。第二,他說,他是神所揀選的,是住在神的院中的,也就是住在教會生活中的。因為他是住在教會生活中,他必定因著神的居所,神聖殿的美福,而得著飽足。聖殿裡有什麼?有神!聖殿裡有什麼?有神的主權!聖殿裡有什麼?有神在祂的主權裡行政的運作!聖殿裡有什麼?有祭司的體系,可以把神帶給我們,也可以把我們帶給神!聖殿還有什麼?有各種的祭物,我們可以在聖殿裡,把自己毫無保留的奉獻給神!聖殿是神救贖我們的地方,贖罪的地方;聖殿也是神悅納我們的地方,就是我們獻燔祭的地方。

  一個住在聖殿院中的人,他總有一種感覺,神和我何等的近,我和神何等的親,神在我身上何等的豐富、豐盈,我在神面前何等的有價值!我是什麼樣的人呢?我乃是在神的揀選裡住在神的院中的,也就是住在神的見證裡的。因為這樣,我要因著神的居所,神聖殿的美福而得著飽足。這一個飽足不是一般的飽足。當你享受過真正的美味以後,你再去嘗其他的,就發覺不對了。你吃過最好的,你享受過最好的,你得著過最好的,你看見過最好的,這一切的最好,就叫你把所有世上的一切都看透了!億萬富翁又算什麼?把他們放在一起,比空氣還輕,完全沒有辦法和我們可愛的主相比。

  哎呀,你這個人一住在殿裡,一享受到殿裡的肥甘,一有神的同在,一得著從神來的滿足,一經歷了神的滿足,你在這種滿足裡,你就認識全地的一切都要倚靠神(詩六五5)。親愛的弟兄,因為你今天這樣享受到神以後,你就要起來說:哦,誰不倚靠神,誰就是愚昧到了極點!這時,你從神的角度再來看萬有,你就會看見:哎呀,神所造的一切都平靜了!這裡說,神是以大能束腰,使諸山,諸海,波浪,和萬民都平靜了。束腰就是有行動,神在祂的能力裡有行動,使諸山,諸海,波浪,和萬民都平靜了。你這樣看見神以後,你就感覺一切必須要有神!你這樣看見神以後,你也感覺神必須要負一切責任!你要說:哎呀,諸山,諸海,波浪,萬民,都平靜了!為什麼呢?因為神太好了!神太高了!神太大了!神太能掌管一切了!

  不僅這樣,那些住在地極的人,就是全地的人,都要因著神懼怕(詩六五8上)。人沒有神,是一件可怕的事。如果你今天不怕神,有一天你一定要怕神;沒有人可以躲避神的面,所以全地都要懼怕。但是凡神所在之地,就是日出日落之地,都要歡呼(8下)。有日頭,就表示有神;日出之地,就是神所在之地。日頭落下,月亮就出來了,教會就出來了!日落了,就有了教會。日頭是我們的主,月亮是教會,神在所有人中間,叫我們歡呼起來。沒有神的人,懼怕!有神的人,歡呼!我有神,我有教會,日出日落之地都要歡呼!

  神眷顧地,為人預備五穀,也叫地和其中發長的,都蒙神賜福。神眷顧地,降下透雨,使地大得肥美(詩六五9上)。神祝福你。神怎麼祝福你呢?我們沒有一個人知道,但是神會祝福你。無論如何,這裡說,神眷顧地,降下透雨,使地大得肥美。你到每一個地方教會去,每一個人都會告訴你,我們是富有的,因為我們有耶穌基督作我們全備的供應!所以他這裡說,哎呀,真是肥美!這個肥美,一面可以是全地的描述,一面也可以是一個健康地方教會的描述。

  他又描述,「神的河滿了水……澆灌了地,好為人預備五穀。」(詩六五9下)教會生活太好了,好到一個地步,神的河滿了水!這水澆灌了地,好為人預備五穀。這是說,在地方教會中,要有一道生命的水流;這個水流要產生許多的支流,這些支流都滿了水,使地不乾旱。現在他來考量讚美主,主對他是何等的好,主對教會是何等的好。所以他說,在教會裡有一道河,這河滿了水,澆灌了地,結果叫我們都得著了飽足,好為人預備五穀。當教會在這裡,當弟兄姊妹在這裡,當我們一同來尋求主的時候,我們要說:神的河滿了水,澆灌了地,叫我們都得飽足!

  「神的河滿了水,」表明藉著聖徒們成長的肥美,叫生命水的河滿了湧流,也叫人們得以享受生命裡的豐收。這河到底有多少水?是根據教會的肚量。教會的肚量大,水的範圍就廣;教會的肚量小,水的範圍就小。無論如何,一處處地方教會在基督的身體,就是在眾教會中間,應該有一道強的河,這河湧流出生命河的水,叫人得飽足,也叫人們享受生命的豐收。

  這個時候,那些活在見證裡的人回顧他們的一生,他們不得不宣告說,你以你的恩惠為年歲的冠冕,與你同行的路徑都滴下脂油。我們要來讚美神。我們讚美,是因為教會生活只可鑑賞,不可細察。你要記住這句話:教會生活只可鑑賞,不可細察。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墮落過的人,但是奇妙地,好像教會中不斷的會有罪孽,我們一次次的失敗軟弱,主卻都能赦免!你要看見,是誰住在教會生活裡?是罪人住在教會生活裡!我們就是一個個的罪人。因為我們這樣住在教會生活裡,我們認識了神,享受了神,經歷了神,看見了神的經綸,與神一致,活出神的心意,作了神的見證;現在,當我們再來看全地的時候,我們看見,全地都是安穩的,神是可依靠的!這個時候,我們回顧我們的一生,我們就不得不宣告:神啊,你以你的恩惠為年歲的冠冕!

  感謝主,我信主五十多年,除了1953那年,每一年我都能說:主啊,我這一年沒有白活,因為這一年裡,我是過了教會生活!弟兄姊妹,你看,這樣的人生好不好?你這一年在教會生活裡,罪孽可能還一直在那兒,但主的赦免也一直在那裡。我現在遇見那些和我同年的人,我常有個感覺:主啊,我怎麼也想不到,你以恩典為我年歲的冠冕。我愛你五十年,我可以在你面前做這樣的見證,我可以在你面前有這樣的宣告:我沒有一年是白白的活過去!每一年我都在你的恩典裡得著了成長,得著了裝備,得著了生命的供應,得著了神聖大能的帶領,得著了你各面的供備,而有了新的構成。所以我願意起來說:你以恩惠為年歲的冠冕!「與你同行的路徑,都滴下脂油,」我這一生太有味道了,所以神啊,與你同行的路徑,都滴下脂油。

  你還活著,所以你還可能會有曠野,你也可能會有草場,你也可能會經歷小山,你也可能會經歷幽谷,但是,一切都是歡呼歌唱!弟兄姊妹,你還有曠野。什麼叫曠野?有一天你突然發覺,沒有人要你了,這就叫做曠野。你孤單了,沒有人來同情,沒有人來同心,沒有人來和你同在,沒有人來扶持你,這時你就在曠野了。有時,你又感覺到了草場,感謝主,在草場上都是生命的供應。有時,你還到了小山;小山就是有一點成就,有一點成長的顯明,像小山一樣。在小山上,卻得以歡樂束腰。在草場有生命的供應,在小山上可以用歡樂束腰;但是有時,你也會從山上滾到幽谷裡去。一滾到幽谷,你以為這下子完了;不,你一看,谷中長滿了五穀!哦,就在你最下沈,最艱難,最無路可走的時候,主說:我的豐富與你同在,那谷中長滿了五穀!所以末了,你只好見證說:這一切都歡呼歌唱!

第六十五篇經文

  第三節,「罪孽勝了我;至於我們的過犯,你都要赦免。」哎呀,我真喜歡這句,所以我也再提醒你,教會生活只可鑑賞,不可細察。第四節,「你所揀選、使他親近你、住在你院中的,這人便為有福!我們必因你居所、你聖殿的美福知足了。」因為什麼呢?因為這時候,我們是聯於神、神的所是和神的經綸了!

  第五節,「拯救我們的神啊,你必以威嚴秉公義應允我們;你本是一切地極和海上遠處的人所倚靠的。」神啊,人所倚靠的是你!你住在殿中,有了這樣的看見,你就知道,神是可倚靠的神。第九節,「你眷顧地,降下透雨,使地大得肥美。神的河滿了水;你這樣澆灌了地,好為人預備五穀。」你眷顧地,就是眷顧教會生活;降下透雨,就是使教會生活大得肥美。神的河就是生命的水河,在教會生活中滿了水。你這樣澆灌了地,好為人預備五穀,叫人確實能夠得著豐盈。預備也可以翻作堅立,也就是「時候一到,祂必堅立這城」的「堅立」,同時也是「求你給我造正直的靈」的「正直」。所以祂來預備的時候,祂是非常有把握的,祂也是在祂的正直裡的。

  第十節,「你澆透地的犁溝,潤平犁脊,降甘霖,使地軟和,其中發長的,蒙你賜福。」教會生活很有意思,常常犁出犁溝來。什麼叫犁溝?譬如說,一個弟兄平常安安穩穩的,快快樂樂的,突然有一天失業了,遭遇了一件挫折的事,犁溝就犁出來了。這時他就說:誰同情我,誰了解我,我跟隨主這麼多年,主一點不公義,沒有負我的責任!

  十一節,「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不是我,是你,是神來做這些事,脂油滴在哪裡呢?十二至十三節,「滴在曠野的草場上。小山以歡樂束腰;草場以羊群為衣;谷中也長滿了五穀。這一切都歡呼歌唱。」滴在曠野的草場上,谷中長滿五穀。這裡有曠野,有草場,有小山,有谷中,一切都好,一切都歡呼歌唱!

――朱韜樞《詩篇中的教會生活(卷二)

 

 

大自然歌唱時(蘭隆納)

 

普世歡騰!主治萬方,

民眾首當歌唱。

沃野洪濤,山石平原,

回應歌聲嘹亮!

罪惡憂愁,不容再長!

世途荊棘消亡。

化詛為恩,無遠弗屆,

到處主澤流長。

——Issac Watts

請想像,你陪同一個知心好友,坐在音樂廳的一個最好的座位上。你們兩個人都熱切地期待那天晚上音樂會的開始。節目的進行總是那麼慢,四周的觀眾也已不耐煩地在那裡低聲說話。樂隊席上的那些樂師們,在一陣不諧和的雜音之後,已經把聲音調好。你知道,在那一面豪華的幔子之後,有一個合唱團即將演唱。

然後,樂師們都全神貫注,觀眾們談話的聲音也被鼓掌的聲音取代了。指揮者走上了他的指揮台。他向觀眾鞠躬,接受他們熱烈的、信任的掌聲。然後,他轉過身,面對樂隊,輕叩他的指揮棒,舉起他有力的兩隻手。

樂器都已舉起,整個音樂廳一片安靜,大家都在等著音樂的開始。然而!指揮者的手沒有向下揮動!沒有音樂

你想像得到嗎?去音樂廳,原要聽音樂,可是結果卻沒有音樂。詩篇第六十五篇就是這種情形,這篇詩原來應許要有一首歌,可是開始時卻是一片沉寂。

 

讚美的誓言

詩篇第六十五篇的副題,就像那一場沒有音樂的音樂會之節目單一樣,上面應許要有音樂。這個副題是如此寫的:「大衛的詩、一首歌,交與伶長。」

這裡有三件事情,告訴我們這首詩裡有歌。這是伶長,即樂隊指揮,所捜集的詩歌;這是大衛的詩;更清楚的,這是一首供人唱的歌。可是,這首詩開始時是一片沉寂。第一段,也是令人驚訝的一段,內容是這樣的:

(1)神阿,錫安的人

都寂靜(中文作「等候」)讚美禰,

所許的願也要向禰償還。

 (2)聽禱告的主阿!

凡有血氣的,都要來就禰。

  (3)罪孽勝了我,

至於我們的過犯,

禰都要赦免。

  (4)禰所揀選,使他親近禰,

 住在禰院中的,

 這人便為有福!

 我們必因禰居所,

 禰聖殿的美福知足了。

從這段華麗的詞藻中,我們知道所許的願還沒有償還。我們可以從這篇詩以後的發展看出,這一點和這篇詩的大信息是一致的。這篇詩的大信息是:在祂恩典的年歲,大自然都要歌唱

 

寂靜的讚美?

本書所研究的這麼多詩篇的經節之中,第六十五篇第一節是最難以清楚翻譯出來的。我說難解,並不是詞句晦暗不明,而是不可能把兩個互相矛盾的字彙聯在一起。原文是「寂靜讚美禰」(第一節第二句)。

在這裡把「寂靜」和「讚美」合在一起,那好像是不可能的,也違反了我們對詩篇的分析。在詩篇之中,讚美都帶有聲音的。既然如此,怎能把「讚美」和「寂靜」放在一起?

十九世紀的一位解經家德里慈試圖解決這個困難。他說,這裡寂靜取代了讚美。他說,有一種「默默而敬虔的讚美。」這個說法,又得到一個現代的解經家奇衲耳Kidner的附和。他說,「有時,這可能是崇拜的最高峰,換句話說,這是因為對神的臨在之畏服,以及對祂旨意之完全順服,而在祂面前完全的寂靜。」從神學的觀點上,德里慈所說的真正敬虔地順服於神的尊貴和榮耀,或奇衲耳所說的在神面前安靜讚賞,都是無可辯駁的。

但是,說「寂靜的讚美」就好像說「幹的水」、「冷的火」、或「沸騰的雪」一樣。容我再重複一遍,在舊約文化中,讚美不是寂靜的。舊約先知們叫人靜默(如哈二20 ;迦二13 ;番一7)時,不是要人讚美神,而是叫人要怕,因為神就要衝出來,作可怕的審判。對神的榮耀,最合適的反應乃是歌唱

寂靜乃是以賽亞看到耶畏坐在祂的王座上時恐慌的情況。耶畏的四周有撒拉弗環繞,他們唱歌頌贊神那無法形容的聖潔。看到了耶畏的榮耀,聽到了天使們那震撼地基的歌聲,以賽亞囁囁的說:

禍哉!因為我寂靜了(中文作「我滅亡了」)!

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

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

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畏。(賽六5)

以賽亞的話,有時人譯為「我滅亡了!」但是從希伯來文的動詞看,這個字最恰當的譯法是「我寂靜了!」因為這樣的譯法很配合關於嘴唇的預言哀歌。他不能和天使一同讚美神,因為他認識到自己的罪。他強調他嘴唇不潔淨,這表示他不願意保持寂靜,而是希望高聲呼喊耶畏的榮耀。

 

一個寂靜的讚美

英文聖經譯本中,有許多譯本試圖把「寂靜」和「讚美」合併在一起。這實在是不可能的,因為希伯來文中的「寂靜」和「讚美」並不相等。這個字實在是表示期待讚美。中文和合譯本譯為「等候」是正確的。不過,從這篇詩整體來看,我認為這不只是等候讚美,並且是和第二行作成一個對句平行體。所以我試把這一節改譯為:

錫安的神阿,人都寂靜讚美你

但所許的願,也要向禰償還。

這就是說,這一類型之對神的讚美,現在還聽不到,但有一天終必可以聽到。所許的這個願,終有一天會兌現的。我們去聽音樂會,可是卻沒有音樂的聲音……然後?音樂將會出現的。在這篇詩結束時,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一點。

詩篇第六十五篇常被稱為收穫詩篇,讚美神賜下豐盛的一年。這篇詩在以色列人崇拜儀式中,如此被應用是很恰當的。可是,從這篇詩的整個味道來看,把它當作有關讚美的預言詩,可能比較恰當。從這篇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期望,就是期望耶穌作王統治之時,整個大自然都回復到伊甸園當初的光景。這種讚美現在還是寂靜的,可是神所加給大地的咒詛(創三1719 )撤除,大地更新之後,這樣的讚美就要多而有餘了。

 

大自然所渴望的

詩篇第六十五篇是一篇預期的詩篇,所預期的乃是:讚美神的新聲音,就是大自然毫不拘束、毫無攔阻的讚美其創造者之新聲音。這篇詩預先說出了保羅對於大自然未來之復原所加的解釋。保羅的那段話記於羅馬書第八章十八至二十二節。他開始時是這麼說的:

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于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羅八1819)

然後,保羅表明了神咒詛受造之物的用意:

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婦女生產之苦),直到如今。(羅八2022)

羅馬書第八章之中,保羅把受造之物現在的情況,描寫成婦女生產時的痛苦。但是這種痛苦是帶有期望的,痛苦終將解除。我們的詩篇,用預言的方式描寫到這種痛苦的解除。正如以賽亞書第十一章詳細描寫耶穌作王統治之時,對於動物習性的影響,那時肉食動物要變成素食動物,掠食者要和被掠之物一同躺臥(見賽十一 68 ),同樣的,詩篇第六十五篇描寫了將來農作物生產方面所要有的改變,那時整個被造的大自然,都要照著所應許的,讚美神。就是因為這個理由,我們這篇詩開始時說,目前有一種無聲或寂靜的讚美,在讚美錫安的神。所許的這個願必定可以兌現,因為神必撤除原來的咒詛。

 

枝子的統治

詩篇第六十五篇第二至四節的這個應許,是建立在它對那些敬虔者所可能發生的影響上。這篇詩講到大自然,不過,它更關心的還是人。在這方面,我們發現,這篇詩篇和以賽亞書第十一章極為類似。在那段經文中,對於動物習性之改變的描寫,其高峰是在第九節:

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畏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

本節的這一切所指的是第六至八節所提的各種動物,但是其所暗示的意思是,人將認識耶畏的知識。第十節說到,國際性的信徒團體,都要來尋求這個「美麗的枝子」:

(祂必)立作萬民的大旗,

祂安息之所大有榮耀。(賽十一10第二、四句)

第十一至十六節描寫到以色列人「從地的四極」 (十二節第四句)出來的第二次出埃及。在神救贖的新工作中,還有一件比豺狼與綿羊同居更令人驚訝的事,那就是屬神的人也要聚在一起同住(第十三節)。

同樣的,在我們這篇詩中,也沒有忽略了神的統治在人的生命中所產生的結果。和以賽亞書十一章第十節類似,這篇詩中的第二節,也提到了國際性對神恩典的反應:聽禱告的主阿!凡有血氣的,都要來就禰。

所有的人都要來就以色列的神——這樣的思想必定會使許多古時的以色列人發生疑問。他們會問,「那麼那叫他們與神隔離的罪要怎麼辦?」大衛回答了這個暗示性的問題。他確切地承認了自己的罪:「罪孽勝了我!」(第三節第一句)。但是接著他加上一句,神在祂的恩典中,必赦免我們一切的背逆: 「至於我們的過犯,禰都要赦免」(第三節第二句)。

在這段經文中的「禰」,是一個強調的代名詞。他提醒讀者,最讓罪人驚奇的乃是,神是他的救主。以賽亞書十二章第一節,描寫了一個類似的愉快情形:

到那日你必說:

「耶畏阿!我要公開向禰致謝,

 因為禰雖然向我發怒,

 禰的怒氣卻已轉消,

 禰又安慰了我!」

這段話的背景是千禧年國中,詩班的唱詩。那時是以賽亞書第十一章所描寫的那「華美的枝子」施行統治。但是,這段話也表示了對各世代的人的一個福音。,所有的罪都是背叛祂,將要成為一切罪孽的救主(見賽十二2)

為這個理由,這篇詩篇的作者充滿了喜樂,他對那些蒙赦免的罪人高舉神的賜福,現在他們可以髙高興興的來到神面前:

禰所揀選,使他親近禰,

住在禰院中的,這人便為有福!

我們必因禰居所,

禰聖殿的美福知足了。(詩六十五4 )

以賽亞的千禧年詩,也是以類似的喜樂作結束:

錫安的居民哪!當揚聲歡呼,

因為在你們中間的以色列聖者,乃為至大。(賽十二6)

詩篇第六十五篇的第一段,所表達的是尚未兌現的讚美誓言。在這一段,作者還沒有告訴我們,在什麼情況之下,這詩篇的作者應許要讚美。只有我們贊完全詩,在最後才可發現,這篇詩的主題是:在神恩典的年歲,大自然將歌唱。第四節的 「恩典」把第一段和第三段聯結在一起。第三段最重要的一句是「禰恩典的年歲」(第十一節)。

 

對我們王的禱告

詩篇第六十五篇的第二段,是第五至第八節,其所強調之事實是:耶畏能夠回答我們渴求的禱告。這幾節詩歌,是屬於描述性的讚美,開始和結束時,用的都是強調性的祈使句禱告。

(5)拯救我們的神阿!

   禰必以威嚴秉公義應允我們。

 禰本是一切地極和海上遠處的人所倚靠的。

 (6)祂既以大能束腰,

   就用力量安定諸山。

(7)使諸海的響聲,

   和其中波浪的響聲,

   並萬民的喧嘩,都平靜了。

(8)住在地極的人,

 因禰的神蹟懼怕,

 禰使日出日落之地都歡呼。

這段詩歌,開始時是一個強烈的假定,假定神有能力應允我們渴切的禱告。原文第五節的第一句話是「藉著禰威嚴的作為」,是這個禱告的開始。原文第八節的第一句話是「因禰的神蹟懼怕。」原文這樣的排列,文字上很美,讀起來或聽起來都很美,並且把這詩的前後聯結起來。

詩篇作者提到「威嚴的作為」之同時,又提到了祂的品格,「秉公義」。我們的神實在常有令人畏服的作為,不過祂的作為不會違背自己高超的品格。這也就是為什麼詩篇作者經常讚美神的良善之原因。例如:詩篇第一〇六篇第一、二節就把神的「善」和祂的「作為」聯結在一起。

我們神大能的作為、令人畏服的作為,是我們讚美的來源。我們讚美的理由,是因為祂的作為符合祂的品格。祂的作為都是可畏服的,但也是秉公義的。祂的作為都是大有能力的,但也是出於祂的良善和慈愛。

詩篇第六十五篇第二段的中間部份,有一些奧秘之處。有些詞彙是從迦南宗教神話故事詞彙借用而來的。舊約信仰中排他性的一神主義,絕不容許多神主義的存在。但是聖經中的詩人常常引用迦南地詩人的詞彙,作為比喻之用,以讚美神,同時也表示破壞異教信仰。這段所使用於讚美神為創造者的話是針對迦南神話的背景而發的。迦南人的神話中說,在創造之初,混沌之神(大海和其跟從者)和宇宙之神(巴力、年輕的生殖神)之間,有一場極大的爭戰。

在這一段所用的詞句中,我們看到耶畏是安定諸山、平靜諸海的神。祂乃是制服了一切受造之物的神。第五節第三、四句的話說,「祂本是一切地極和海上遠處之人所倚靠的」(參第八節第一句)。從這一句話可以看出,舊約的信仰乃是普世性的,這在第二節的第二句,也已經明顯說明了。神既創造了宇宙萬有,也要叫大地服於祂的名之下。

第五節第二部份的話,完全符合神當初揀選亞伯拉罕之時的心意。亞伯拉罕之福中的第七個因素,表示了神救贖的恩典,要包括宇宙的一切:「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十二3第三句)。

 

對王的讚美

由於一切都是出於祂的創造,所以神是全地的王(見詩九十三12 )。祂是救主,所以祂也是一切屬祂之人的王(見詩四十七6 )。祂將要再臨,那時祂要統治列國,作他們的王 (見詩四十七9 )。耶畏作王統治的這三部份,在舊約詩歌中,經常交互應用。祂是王,因為一切都是祂造的。祂成為王,因 為人接受祂為救主。祂將要作王,因為祂將再臨,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施行統治(見賽九7 )

這三部份在我們所研究的這篇詩中都出現了。第六、七節說神是創造者。第五節說祂是我們的救主。第九節說到祂是即將再臨的那一位(見下文說明)。神是萬有的創造者,又是祂百姓的救贖者,這個事實保證了神有能力回答我們迫切的禱告。 這些描寫我們天上的王之尊榮的話語,激勵了我們的心,使得我們衷心的信靠祂、讚美祂、對祂禱告。

和開始時一樣,這一段詩文以強烈的禱告話語作結束。第八節第二句說,「使日出日落之地都歡呼!」這句話使人想起耶畏在旋風中對約伯的挑戰。祂肯定自己創造之無上奧妙。神就指著創造,詰問約伯,祂立大地根基的時候,約伯在什麼地方(伯三十八4a)。然後祂接著說:

那時晨星一同歌唱,

神的眾子也都歡呼!(第七節)

大衛似乎是呼求神再歌唱一次。正如在創造之初,晨星會合天使讚美神,現在大衛呼求神(我們也一樣)叫大地再一次歌唱。這裡的「日出、日落之地」包括了地上的一切。這是詩歌的描寫方法,用兩個相反的方向,來表示全地都包括在內。全地都要讚美其創造者——神。

神之受讚美,乃是因為祂能回答這個禱告。這個禱告是用舊約詩歌的方式,說「阿們,主耶穌,我願禰來」 (啟二十二 20 )。祂是創造之王,也是救贖的王,向祂禱告,求祂在復原的大地上,施行祂的統治。

 

王的來訪

在這篇詩的第三部份,我們看到,耶畏訪問大地之時,祂將設立恩典的年歳(九至十三節)。我試著用自己的方式,把這段詩歌重譯。這裡的動詞是完成式,但我把它們當作「預言的完成式」,所以都譯為未來式。第九節到第十三節用很強烈的感情,描寫了第一至四節所許之願的償還,和第五至八節之禱告的蒙答應。

(9)禰將造訪大地,降下透雨,

使大地得肥美,

神的河滿了水

你這樣澆灌了地,

好為人預備五穀。

 

 (10)禰將澆透地的犁溝,

 禰將潤平犁脊

 禰將降甘霖,使地軟和,

 稱將賜福其中所生長的。

 (11)禰將以恩典的年歲為冠冕,

  禰的路徑都將滴下脂油。

(12)將滴在曠野的草場上,

  小山將以歡樂束腰。

 (13)草場將以羊群為衣,

 谷中也將長滿了五穀,

 這一切都將歡呼,

 是的,它們都將歌唱!

這裡我譯為「造訪」或「訪問」的這個字,舊約的希伯來文中經常使用,含意也很廣。這個字的原始意義是「想念」,接著發展為「仔細觀察」,最後成為「訪問」之意。

這裡說,無所不在的耶畏(見詩一三九712 )要以恩典和供應的舉動「訪問」祂的百姓(見創二十一1 ;得一6 )。祂也用強烈的報應或懲罰舉動「訪問」惡人(見耶六15 ;詩五十九5 )。從這篇詩整體來看,毫無疑問的,這裡神的「訪問」,全部帶著恩典。

前面我已經說過,許多人把我們這篇詩當作「收穫的詩篇」。可是,如果每一次下雨,都解釋為耶畏的「訪問」,那麼就把本詩篇中「訪問」這個動詞解釋得太接近巴力信仰。在迦南人信仰中,巴力乃是下雨、生殖力之神。閃電乃是他投擲矛;打雷是他在天上打鼓的聲音,雲乃是他把雨帶到地上時所乘的車。

這篇詩中的預言色彩,使我們可以用一種最重要的方式,來瞭解這個希伯來文動詞「訪問」——耶畏(很快)即將訪問祂的大地,恢復其豐盛的出產。

 

神的河

第九節和第十節,用一種優美的誇大法,描寫了神所要給這乾渴的大地帶來的豐富水份。這是說到即將臨到的國度那些預言中所慣用的表像。以賽亞在描寫到耶穌將來為王統治時之情形的經文中,有一段就把豐富的水和豐富的聖靈合在一起:

我要將水澆灌口渴的大地(中文作「人」);

將河澆灌乾旱之地。

我要將我的靈澆灌你的後裔,

將我的福澆灌你的子孫。(賽四十四3 )

我們這篇詩的第九、十節,描寫到神賜下充沛的水,不但植物喜歡,我們也一樣欣喜。魯益師用下面一段話說到氣候的「感觸」:

這兩行詩給我們感覺上的喜悅,遠比我所讀過的希臘的任何詩都更大。這種氣候上的感觸,乃是真正以鄉下人的眼光來看的,我們讀時那種喜悅,似乎和蔬菜喜悅水一樣。

今天世界上的農人,對於氣候的變化毫無把握。和此相比,這首詩所寫的太確定了。今天世界上的氣候,不是洪水,就是乾旱;不是來得太早,就是來得太晚;今年雨量太多,明年如何誰也不知道。這就是今日務農之人對於所需之雨水的情形。那些以色列的農人,在冬天種下麥子,每五年才能有一年可以 收成,他們實在渴望有充沛的雨水。而在菲律賓呂宋島的農人,他們辛苦種的稻田,往往颱風一來,就被大水淹沒,他們則渴望雨水能適可而止。

在舊約時代的埃及和迦南地之饑荒,似乎從古即有:幾年好收穫就有幾年的饑荒,雨水充沛就是福氣,雨水稀少帶來災難。可是,有一天創造者我們的主我們的王要訪問大地,祂要使大地有充沛的水。那一天,神的河要充滿,神要積極賜福地上所出產的五穀,所以降下充份的雨水。祂就是如此,要使大地好為人預備五穀(見第九節),那時大自然就要歌唱

 

祂恩典的年歲

這一段詩歌的最高點是第十一節第一句,大衛描寫神訪問大地時的情形。他說,那時神要以祂恩典的年歲為冠冕。這裡所用的詞句,是舊約聖經中用來描寫基督作王統治之詞彙中,最為可愛的:祂恩典的年歲。因為這是耶畏作王統治,所以使用「冠冕」一詞最為合適。

第十一節的第二句,使用了另一個意義深遠的表像,「禰的路徑都滴下脂油。」用普通的白話說,「禰車子所經過的路途,都滴下脂油。」這裡所用的是比喻性的詞句,作者把耶畏比作坐在滿載農作物的車上,在天上行走。祂車上的脂油滴到了地面,使大地由現在的呻吟、勞苦,轉變成為得釋放、有生命力、有生命,和美麗。

第十二節和第十三節乃是第十一節自然的結果。在神恩典的年歲中,從祂車上所滴下的脂油,要使原來乾燥的曠野變成牧場。原來光禿禿的小山,也要長出青草,好像束腰歡喜一樣。草場上因此要充滿牛羊,而山谷則要長出五穀。

有一位學者論到這兩節所描寫的景象時說,「這是小山和曠野穿上最好的衣服而在一起歡樂之幻想。」但是,我認為這兩節並不是幻想,也不是季節性或地區性的。相反的,這是以最豐富的感情,用象徵性的語法,描述神作王的那個榮耀的未來世代。那時,天堂要下降,而耶穌要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施行統 治。

在神恩典的年歲,大自然要歡呼歌唱。請再讀一次這詩篇結束的那一句:「這一切都將歡呼,是的,它們都將歌唱!」(十三節,第三、四句)。終於我們聽到了音樂聲!現在我們聽到了副標題中所預告的音樂了。這乃是第一節所許的那個神秘的願了。原來是寂靜的讚美,現在有了聲音。那個願現在得著償還,音樂現在可以被聽到了。第十三節的它們是指第十二節的草場和小山,與第十三節第一、二句的草場和山谷。被造之物現在已經不再受咒詛,已經又潔淨又自由,可以歌唱神的榮耀了。

當然,我們這裡所讀到的是象徵性的語法。但是,這並不是說它們的內容只是象徵性的。既然說象徵,那麼這些詞彙、必定有其象徵之物。本詩篇所象徵的事實是,將要來臨的耶穌基督的國度。我們要和這篇詩共同期望的,乃是那種歡呼歌唱的大喜樂。如果小山、山谷、草場、牧場都要「歌唱」,那麼我們為何不加入他們的行列?

再回到本章開始時,我所杜撰的那個想像的故事。如果我們說,那樂隊和合唱團的指揮,沒有把手上的指揮棒向下揮,我們沒有任何音樂可聽,那是太過於言過其詞。雖然大自然還沒有兌現其所許的願,讚美耶畏,但有些日子,我們可以看到很宜人的氣候,很美麗的景色,我們會感覺到好像大自然在預演未來的讚美一樣。整個合唱的歌聲還沒有出現,但我們已經可以聽到此起彼落的歌聲。

今天,大自然還給我們作了一個更好的貢獻。在享受溫暖的春天,我們忘不了冬天酷冷的風雪。在欣賞森林茂密的山崗,我們不要忘了那些荒涼的地區。在為著我們菜園的收成而歌唱時,不要忘了,世界上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受著饑餓的痛苦。是的,墮落就像秋天,使大地一切都凋零了。

大自然今天就像一個尚未兌現的應許。但是,有一天,一切不完全的東西都要成為過去。那時山崗、草原、牧場、山谷,都要充滿活潑的音樂,讚美創造者的音樂,因為他已經設立了他的恩典的年歲。就在他恩典的年歲,大自然都將歌唱

而我們呢?我們現在就應該盡全聲歌唱!

―― 蘭隆納《讚美──詩篇的認識和欣賞》

 

 

感恩詩(賴建國)

 

主要經文:詩篇第六十五篇

 

一、前言:

 

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賴建國,是中華福音神學院的老師,很榮幸今天可以再次跟大家來研讀聖經裡面的詩篇。今天我們要來看一種類型,就是感恩詩。人進到神面前來敬拜,心裡面常常有一個崇敬之心,更是因為我們經歷了神的恩惠,我們有一個感恩的態度,所以到神面前來獻上感恩。詩篇六十五篇就是一篇感恩詩,這篇詩篇特別裡面有一句有名的說:『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所以我們往往在年終感恩聚會上面,喜歡讀這篇詩篇,這篇詩篇也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感恩的詩。

 

二、詩篇第六十五篇的重點分析:

 

這篇詩篇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把它分段:它的第一節到第四節,是講到神賜給人赦罪之恩;這是放在最前面,講到在神的殿裡面,罪人得到赦免,就可以來親近神。第五節到第八節,是講到神賜給人有保護之恩;這是講到個人,甚至是講到整個團體,整個的民族、國家,都得到神的保護,打退仇敵,整個國家一起在神面前來獻上感恩。第九節到第十三節,是講到感謝神供應之恩;神經過丘陵山谷、普降甘霖,讓地就長出五穀,人畜都同時得著歡喜,在神面前,我們一起來獻上感恩。這一篇詩篇在很多場合都可以使用,可能是人罪惡得著赦免,或者是國家經歷到極大的災禍、仇敵的攻擊,或者是整個國家經歷過一年的豐收,在神面前來獻上感恩。但是不管是在什麼樣的場合,人來獻上感恩都是非常非常合宜的。
我們在這首詩裡面,特別也可以看到它描寫神,祂是一位創造者、拯救者、赦罪者、更是我們的供應者。在這一篇詩篇裡面,我們對於神祂的恩慈本性,可以得著更深的體認、更豐富的認識。所以我們要來頌贊神,可以不必局限於一件事情,也不必局限於某一件情況,在各種的情況之下,我們都可以來頌贊神。

 

三、等候與讚美神:

 

所以各位特別看到這篇詩篇,我們看第一節,那邊講到說:『神啊、錫安的人、都等候讚美你、所許的願、也要向你償還。』。這邊首先講到就是「你」,這也是這篇詩篇的特點,全篇一共才十三節,裡面二十次講到「你」,就是講神。神就是我們感恩、頌贊的唯一的物件,我們要來向神讚美,也要向祂來還願。特別是還願,我們因為神奇妙的恩典、大能的作為,而來獻上感恩,只有神是我們還願、感恩的物件。也可以講到說,神是我們一切聚會的中心。我們來聚會,我們喜歡弟兄姊妹,我們喜歡跟大家團契跟交通,但是更重要的,就是我們在這聚會當中,是以神為中心的。
這裡講到等候,好像講到說:聚會的時間到了,所有人都在這邊,已經預備好了,只等候神的降臨,我們就要發出讚美的歌聲來。所以你看到這篇,是講到安靜等候的力量來聚會。我們不是讓神等我們,而是早早的就到會場裡面,先安靜自己的心,等候聚會開始,等候來迎見神,等候神的降臨;我們也是在那邊等候,向神發出我們的感恩的禱告。
為什麼要等候呢?在哈巴谷書第二章,第二十節裡面講到:「惟耶和華在祂的聖殿當中,全地的人,都應當肅靜、靜默。」。其實這也是我們今天,人共同的一個經驗。好比說,如果總統今天來到我們中間,我們眾人的禮貌就是:當他進入會場的時候,我們眾人都起立向他來致敬。也許我們鼓掌、也許肅立,但是有一個很重要,就是我們大家都等候好了,等候總統的蒞臨。照樣,我們等候神的來到,也是預備好心等候,來向祂發出我們的頌贊跟感恩。靜默在神面前就是一種讚美,群聚在聖殿當中,靜候  神垂聽禱告,我們來還願。神垂聽禱告,祂也赦免我們一切的罪過;與神親近,讓我們可以在祂的殿裡面,感受到滿足。

 

四、神的赦罪之恩:

 

一個人如果被罪攔阻,他就不能夠來親近神,神也不聽他的禱告,他也不能夠被引導進入到神的殿中,這是何等的可惜。所以有罪的人,神就給他開了一個恩門,就是贖罪祭,讓人借著贖罪,就能夠進到神面前。我們在舊約聖經裡面講到,人進到神面前,要獻上祭物。有燔祭跟平安祭,那個是自願獻的祭,是人跟神立約的時候獻的祭,人進到神面前,我們就要帶上禮物來。燔祭是建立我們跟神之間垂直的關係,平安祭的話是講到,我們建立人跟人之間水準的關係。所以在神給我們垂直的關係裡面,我們更加建立我們跟人之間水準的關係,所以這個平安祭又稱作「團契的祭」。
可是一個有罪的人,他不能夠進到神面前,怎麼辦呢?神就為他設立了贖罪祭。所以贖罪祭不是一個轄制,反而是神賜給我們一個新的恩門,讓有罪的人借著這個贖罪祭,就可以重新恢復跟神之間的關係。他的禱告可以得蒙垂聽,他的敬拜就可以進到神的面前,蒙神的悅納。所以第二節這邊講到說神的名,神是聽禱告的主,這是我們共同的經歷,因為祂是活的神,祂可以聽、祂可以行動。在出埃及記第二章結尾的地方講到:當以色列人向神發出哀告,訴說他們的苦情的時候,神聽見了、祂看見了、祂知道了,祂就要採取拯救的行動,所以祂就要下來,拯救祂的百姓來出埃及。
但是這邊第三節講到:『罪孽勝了我』,這是個人的經歷。但接下來就講到:『至於我們的過犯、你都要赦免』,這變成團體共同的經歷。罪當然是每一個人個人的經驗,但是罪惡得到赦免,過犯被神除盡,這不但是個人的經驗,更是團體共同的經歷。好像我們讀詩篇第五十一篇,那是大衛個人的認罪悔改詩,可是大衛這首詩歌,他也譜成曲讓公眾來頌唱。這個是講到他個人的經歷,就變成我們眾人共同的經歷,我們眾人都可以同樣得著神給我們的赦罪之恩。好像我們在詩歌本裡面,有許多很好的詩歌,都是我們特別喜歡來唱的,我這邊特別介紹一首,就是約翰牛頓所寫的「奇異恩典」。

 

五、希臘的基督教會不唱詩歌:

 

我記得有一次,我帶領有二十幾位弟兄姊妹,我們到希臘去。第一站就到了腓立比,我們就想到,在腓立比這邊,保羅跟西拉在半夜的時候,在監獄裡面就唱詩歌,結果監獄的門就打開,地就震動,獄卒全家也就信主了。腓立比的教會就是在這個地方被建立起來,希臘的教會,或是說歐洲的教會,也就是從這邊開始。所以我們就想到說,我們在這裡,怎麼可以不唱詩歌呢?我們眾人就一起來唱詩歌。我們沒有帶詩歌本,可是我們就用背的,因為有弟兄姊妹,他們對詩歌比較熟悉,我們就一首一首的唱、一首一首的唱。
我記得那個時候,我們的導遊小姐她就問說:「喔,你們很喜歡唱詩歌?」。我說:「對啊!因為我們是基督徒。」。那個時候我就有點好奇,我就說:「那你們在希臘,可不可以幫我找到一本希臘文的詩歌本,這樣我可以帶回臺灣去。」。她說:「我們這裡沒有詩歌本。」。我說:「怎麼可能呢?難道你們聚會不唱詩歌的嗎?」。她說:「確實我們在希臘聚會的時候,不唱詩歌的。」。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驚訝,因為基督的教會從唱詩歌開始建立。舊約時代,大衛也是唱詩歌建立眾人的敬拜,怎麼可能在希臘教會裡面,竟然沒有唱詩歌呢?後來我才曉得說,真的是在希臘的教會裡面,他們不唱詩歌的,可是這樣子是何等的可惜。

 

六、三首詩歌的介紹:

 

我們在每一個詩歌本裡面,幾乎都會有的,就是約翰牛頓所寫的「奇異恩典」,裡面的詞句打動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雖然我們曉得,我們沒有像約翰牛頓那麼壞,沒有像他的經歷那麼坎坷,可是那樣子的詩歌,卻是寫出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聲。他裡面特別講到說:「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我們覺得這是我們共同的經歷。
在一千年前,也有一位聖伯納,他就寫下了一首「創傷的頭」,一直到今天,還是基督教會裡面,大家所最喜歡念誦的。我就把那個「創傷的頭」,念它中間的一小部分給大家聽。它說:「噢!至聖之首低垂,滿了憂痛、創傷;遭淩辱,荊棘刺遍,做成冠冕戴上。噢!至聖之首,本有天上一切榮光,雖被棄嫌、並血染,我樂歸附你旁。我主!你受盡苦楚,罪人得蒙恩典;你受創痛至死亡,是因我的罪愆。試煉苦刑我當受,俯伏我主腳邊,懇求繼續賜恩典,願常仰瞻聖顏。」。這首詩歌是講到耶穌基督的受難,更是講到祂的受難,是代替我們眾人的罪過,我們在祂面前向祂獻上感恩,向祂獻上我們對祂的傾慕。這首詩歌經過了一千年,仍然是我們眾人最喜歡的。
我個人另外很喜歡的一首詩歌,就是「各各他」。這首詩歌講到:「羅馬兵丁鞭打主身,流出鮮血在各各他。你的慈愛誰能體會?你的創痛誰能安慰?你釘十架為我罪魁,我今向你低頭下跪。」。所以這首詩歌裡面,特別感動我的就是下面這一句,他講到說:「我怎能再任意犯罪,使主因我忍受羞愧。主命令我不敢違背,主腳步我樂意跟隨。」。也在主的面前,許下這樣子的一個願望。它的副歌講到說:「救主耶穌、救主耶穌,我怎能忘記各各他,就在那裡你釘十架,寶血流出、作我贖價。」。
我在主面前,有這樣子一個感動:我們任何的罪,即使是看起來好像是最微不足道的罪,都是耶穌基督用祂的寶血來洗淨的。既然是如此,我怎麼可以再任意的犯罪,讓祂傷心呢?罪得赦免的人才有資格能夠來親近神,住在祂的院中,得嘗神殿裡面的甘甜、享受神的同在、跟住在神的家裡面。好像在詩篇第八十四篇裡面,也講到說:「寧可住在神的殿裡面一天,不願住在惡人的帳棚裡面千日;寧可在神的殿裡面看門,不願意住在惡人的帳棚裡面。」。能夠被揀選得親近,住在神殿裡面的人,真是一個有福的人。
詩篇裡面講到神的拯救,跟祂的公義,是一件事情。犯罪的人是離開了神的公義,蒙拯救的人是被帶回到神的救恩、公義裡面。所以在以賽亞書裡面,特別講到公義,跟祂的救恩,好像就是同義詞。好比說在以賽亞書的五十一章,第五節到第八節裡面,有三處經文就是講到祂的公義,跟祂的救恩,就是畫平行等號的。好像第五十一章的第五節講到:『我的公義臨近、我的救恩發出』。以賽亞書的第五十一章的第六節講到:『惟有我的救恩永存、我的公義也不廢掉』。這些都是講到神的救恩,也就是祂的公義施行在我們中間。

 

七、神的保護:

 

詩篇六十五篇的第二段講到祂的保護,這裡提到地極。地極是講到遠處、遠方的人,連他們也要來依靠耶和華。我們蒙恩得救的經歷,就會吸引許許多多還沒有蒙恩得救的人,甚至遠方的人,都會一起來親近神。這邊講到山和海,這是講到代表仇敵的攻擊。因為以色列多山,而仇敵的攻擊可能從北邊經過山區下來,或是從海上從西邊過來,這些都是講到仇敵的攻擊。他們的敵人住在山上,下來攻擊以色列民;也有居民是從海上來,像非利士人,他們會來攻擊以色列百姓,他們來上岸搶奪糧食,甚至搶奪人去作奴隸。
這邊講到了海,海在古代的近東,常常是代表可怕的力量。這個海在古代的神話裡面,稱作洋姆,是大而可怕的海怪,會吞噬行經海路的人。但是不管是從山上來的仇敵,或者是從海裡面來的海怪,神都把牠給完全消滅,以色列人都可以經歷神的拯救,向仇敵來誇勝。好像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經過紅海,他們得到神的拯救;約書亞也可以不費一槍一彈,就能夠把耶利哥城攻下來;而希西家王,當亞述王西拿基立來攻擊他們的時候,他呼求神,結果在一夜之間,神就把十八萬五千的敵人,就完全的滅掉,亞述王西拿基立就羞羞愧愧的,回到他自己的國家去。
所以像馬丁路德,他也能夠寫下一首偉大的詩「堅固保障」,那是馬丁路德在遭遇到極大危難的時候,他寫下的詩,我們把這首詩的歌詞裡面,特別念誦一兩段給大家聽。他說:「上主是我堅固保障,莊嚴雄峻永堅強。上主使我安穩前航,助我乘風破駭浪。惡魔盤踞世上,人謀興風作浪,倡狂狡猾一場,猙獰殘暴非常,陰險絕世惡無雙。我若但憑自己力量,自知難斷相對抗,幸有一人挺身先登,率領著我往前方。如問此人為誰?乃是基督我王,統管宇宙萬方,自古萬民共仰,定能將群魔掃蕩。群魔雖然環繞我,向我儘量施侵淩,我不懼怕,因神有定旨,真理必使我得勝。幽暗之君雖猛,不足令我心驚,牠怒我能容忍,日後勝負必分,主言必使牠敗奔。」。所以馬丁路德遇見那樣子的狂濤駭浪,敵人的攻擊,依然能夠寫下這一首千古不朽的堅固保障,何況是我們這一些信靠神的人呢?

 

八、神的豐富供應:

 

在詩篇六十五篇最後一段,就是講到神的豐富供應,這段裡面讓我們得到很大的安慰跟喜樂。這裡面用到許多象徵性的詞句,我們先講到一個背景:我們在臺灣終年有雨水,而且有水庫可以來灌溉,有石門水庫、曾文水庫、嘉南大圳。可是在以色列,那個地方全部都是看天田,他們沒有水庫可以來灌溉,完全依靠天上降下雨水,或者是甘露。所以以色列他們就要看天上的天,天上的雲,怎麼樣降下雨水來。我記得我有一個朋友,他住在以色列,他的小孩生下來,到了一兩歲的時候,有一次看到天上降下雨來,他就問媽媽說:「媽媽那是什麼?」。媽媽說:「那是雨。」。這小孩子好快樂,就在外面,在雨水中間歡呼,因為在以色列,他們下雨非常非常的寶貝。以色列一年只有在十月、十一月的時候下秋雨,那就可以來播種。到第二年的一、二月的時候,就會有春雨。春雨如果沒有降下來,也不會影響收成,等春雨如果降下來的話,就可以讓那一年豐收,所以以色列人就是要單單看天上有沒有降下雨水來。
那在這個地方的第九節開始,就是講到神降下雨水,讓地軟和能夠播種、耕種、收穫。這裡提到神眷顧,就好像神眷顧撒拉;撒拉雖然九十歲了,竟然還能夠生下一個寶貝兒子出來。這邊講到天上的雲,就好像神的河。以色列人從埃及來到應許之地以色列,在埃及那邊,他們有尼羅河,但是在以色列,他們看天上的雲就好像神的河一樣。神的河那邊滿了水,天上的雲就降下雨水來,讓這個地就軟和。所以他們也有這樣子的一個描寫,好像神就駕著天上的雲,從天這邊到天的那一邊,凡是祂經過的地方就降下雨水來,好像一路上面就滴下脂油。脂油那在他們講,就是最肥美的東西,是最好的東西,是神賞賜給人的恩典。
所以神降下雨水、甘霖,地就軟和,就可以長出青草來,所以草場上面就可以以羊群為衣。在這點上面,我們有些人到紐西蘭,或者是到澳洲,就看到同樣的景況:滿山遍野都是草場,在這些草場上面,有許多的羊群,甚至幾千隻、上萬隻,那些羊群就好像山谷的衣服一樣。但這裡講到羊群,不只是講到羊,更是講到以色列人,他們就像這些羊一樣,享受了青草,也就可以向神來歡呼。所以這裡最後一節講到說:『草場以羊群為衣.谷中也長滿了五穀.這一切都歡呼歌唱。』。
我就想到,以前我帶領福音隊到南部的美濃的時候,我們去傳福音,當地的長老在作見證的時候,就提到一件事情。他說:「我們在這邊耕種田地,稻子從田裡面長出來,稻的葉子就向上,好像手就高高的舉起來,它們就向神來呼求說:「給我陽光啊!給我雨水啊!」。等到稻子結滿了果實,結滿了穗子,它就垂下頭來,好像向神去獻上感謝:「感謝神給我雨水!感謝神給我陽光!我就結出飽滿的子粒出來。」。

 

九、後言:

 

今天我們也懇求神,賜恩給我們每一個人。我們經歷神的恩惠,也心存感謝,把我們的感恩獻給神。我們經歷神賜給我們赦罪的恩典,我們獻上感謝。我們也經歷神賜給我們保護的恩典,我們為我們的國家,為我們的個人獻上感恩。我們更為神賜給我們豐富的供應,讓我們一無所缺,我們更加來獻上感謝。求主賜給我們經歷神的恩惠,更是成為一個感恩的人,讓我們天天經歷神賜給我們豐富的恩典。求主賜福給大家,再會。

―― 賴建國《詩篇》

 

 

頌贊主恩(六五1~13)(臺北靈糧堂)

 

詩篇中充滿了詩人讚美神的言語,讀詩篇可以幫助我們豐富讚美神的話,當我們覺得讚美神的言辭貧乏時,該多讀詩篇,學習詩人如何讚美神。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在讚美上的學習是要更豐富我們讚美的內容,若只是口中說『讚美主』,久了只是成了我們的口頭禪,相信我們是不會滿足的,若我們能從詩人讚美的篇章學習豐富我們讚美的內容後,我們就會愈發的體驗讚美神是一件多麼棒的事,是一件多麼榮耀的事,是一件喜樂的事;我們愈豐富讚美神話語的內容時,表示我們對神愈發的認識,感恩的心油然而發。

詩人將他對神的認識列了出來,説明我們更豐富的認識神是怎樣的一位神,透過這樣的認識使我們讚美的言語更加的豐富。我們的神是:聽禱告的主(v.2);樂於赦免的神(v.3);拯救我們的神(v.5);應允我們的神(v.5);是人所依靠的神(v.5);大能的神,能安定諸山,平靜大海並萬民的喧嘩(v.6-7);行神蹟的神(v.8);眷顧賜福的神(v.9-12)。因此全篇詩篇充滿了喜樂的氣氛,我們的喜樂從何而來呢?因著神豐富的祝福,全地都會歡呼喜樂歌唱。

從詩人的信息中,我們至少可以學會二件事,一是常常數算神的恩典。為每一項恩典感恩;從詩人的分享裡,我們看見他是認識神的,他所讚美的內容有些是關於神的屬性,有些是關於神的作為,有些是關於神所祝的福(物質方面v.9-12),愈常數算神的恩典,愈能説明我們更多一點的認識神,也愈能擴大我們信心的眼睛,也愈能張開我們頌贊的嘴。二是學習『知足了』(v.4)。知足才能常樂,知足才能感恩,知足才能杜絕我們比較的心,封住我們埋怨的口,不滿的言語;知足也才能讓我們享受神的美福。

詩人幫助我們看見一個喜樂的方法。你喜樂嗎?你不喜樂的原因是什麼呢?筆者剛信主時,很不懂得喜樂,臉上總是顯出沉重的臉色,曾多次在鏡子前練習笑臉迎人,非常的挫折。原來喜樂也是可以因認識神而來,喜樂也是因常存感恩的心,常向神及人說出感恩的話而來。詩人在9-12節細細的敘述神的作為,就是為要我們細細的體會神的作為,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細細的體會神的作為,神所賜的恩典是深入的,是可以澆透地的犁溝的,不是表面的,是透雨,是豐富的、持續的。讓我們學習打開我們的心,開我們的眼看神這麼細細的、徐徐的、持續的作為;也讓神有機會、有時間在我們身上工作,給神多一點時間,也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去體會、去經驗。

默想

默想神在你身上的作為。

回應

主,謝謝你開我的眼睛,看見你是這麼愛我,讓我從認識你中,體驗喜樂的泉源;我感謝你,我讚美你。

 

 

讚美感恩歌不停(六十五篇113)(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是一篇在逾越節獻上初熟果子的感恩詩;當年可能天時乾旱,後因百姓祈禱許願(1),神賜甘霖,始獲豐收(910);或者是人民因時局擾亂,遭遇患難不安,但神垂聽禱告,賜予拯救(58) ;所以,這是一場非常盛大的感恩崇拜。這篇詩寫出神的權能與慈愛,祂在政局不安時,保護錫安,又在饑荒發生之時,賜予豐收。

讚美神恩典(14):全篇詩以讚美開始,詩人將讀者帶至錫安,參加聖殿的崇拜,讚美神垂聽禱告;愈親近聖潔之主,詩人愈看見自身的罪汙、軟弱與失敗,但他更看到我們的神是樂意赦免罪孽的神;他相信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且享受祂同在的喜樂。

讚美神權能(58):接著詩人將大家帶到海濱觀潮,讓人看見祂是平靜海濤(7)、安定諸山(6)的創造主。神不但在自然界中掌權,祂也在人間掌權。因此,就算時局擾亂不安,但神拯救的權能定能使祂的百姓得著拯救(5)

讚美神眷顧(913):最後,詩人引領讀者去欣賞禾田草場。連續數節詩人都用「禰」來形容神的作為,表示詩人承認豐收之恩,都是出於神。俗語說:「靠天吃飯」若不是神降時雨甘霖,人的努力不過是枉然。

詩人的目的,是要讀者一方面看見神創造的偉大、榮耀與權能,另一方面也看出神拯救的恩惠、慈愛與眷顧,以致能時常懷著感恩的心來到神面前。

保羅提醒我們要:「凡事謝恩,因為這是 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五18)一個感恩的人,一定是一個知足常樂、謙卑倚靠、常常禱告的人。時懷感恩的心,會提升我們的心靈時常居住在神的院子裡,享受祂所賜一切的甜美與喜樂(4)

回應:親愛的主!禰所揀選、使他親近禰、住在禰院中的人,這人何等有福。主,謝謝禰揀選全身罪汙的我,我要向禰承認所有隱藏的罪,並要讚美禰拯救的大能及豐富的賞賜。感謝主,禰的恩總不離開軟弱的我。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禱讀:詩篇六十五篇13

1  神啊,錫安的人都等候讚美禰;所許的願也要向禰償還。
2 
聽禱告的主啊,凡有血氣的都要來就禰。
3 
罪孽勝了我;至於我們的過犯,禰都要赦免。

 

 

福杯滿溢(65)(香港讀經會)

 

祈禱:   親愛的恩主,感謝你賜我日用的飲食,眷顧我生活所需。

 

這是一首充滿歡樂的讚美詩。

1.齊來讚美(1-4

詩人呼召錫安的居民和凡有血氣的,都要來到神面前感恩讚美。而他自己更為神垂聽禱告和罪孽蒙神赦免而感恩。他渴想可以如祭司一樣在院中天天親近神,這是何等大的喜樂滿足啊!

2.宇宙之主(5-8

為甚麼凡有血氣的都要讚美神?因為神不單是以色列人的主,更是宇宙秩序、普世居民之主。神以其力量安定諸山諸海,把混亂帶回秩序,使喧嘩歸於平靜。神的大能使人產生敬畏之情,所以,詩人呼籲住在地極、日出日落之地的人都一同歡呼讚美這位掌管宇宙秩序之主。

3.恩澤萬物(9-13

這位宇宙之主更以祂的慈愛眷佑萬物。甘霖雨露,使土地和軟,五穀豐收,山野上、草場上都滿布羊群。神的恩典豐盛,讓人明明可見:「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11)詩人仰觀宇宙,俯察大地,能不感恩,歡呼歌唱嗎?

「謝飯感恩」很多時已變成「例行公事」。我們不妨作以下的操練:嘗試細細嘴嚼一口飯,思想它從一粒種子埋在土裡,經雨露澆溉,然後發芽生長、禾稻成熟、輾成米粒……送到我們口裡。其中已包含了無限的恩典和祝福。今天開始,在吃每一頓飯的時候,讓我們「誠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