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六十八篇短篇信息

 

目錄:

頌讚神得勝(楊震宇)

主神降臨顯現(吳主光)

在地方教會中經歷升天的基督和神殿的建造(朱韜樞)

彌賽亞詩篇(衛恩禮)

神也是孤兒寡婦的神(六八1~18)(臺北靈糧堂)

神是應當稱頌的(六八19~35)(臺北靈糧堂)

全能的神、眷顧的主(六十八篇135)(臺北基督之家)

你當稱頌神(68)(香港讀經會)

 

 

頌讚神得勝(楊震宇)

 

鑰句: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

背景:《詩篇》第六十八篇的標題是「大衛的詩歌,交與伶長。」本詩是歷史的回顧。因此,有人認為本詩是「詩篇資料」的集成,由早期,甚至從大衛的時代起收集。一部分與我們在《出埃及記》十五章一至十八節;十五章廿一節;《民數記》廿一章廿七至三十節;《士師記》五章的風格相類似。在《民數記》廿一章廿七節的詩的開始,正如他們在《撒母耳記上》四章一節至十一章所記載的戰爭中可能「說」的。聖經學者普遍認為這詩歌是大衛將約櫃從巴拉猶大運到俄別以東家中的時候寫的(撒下六111)。在詩中,大衛為了記念約櫃帶往耶路撒冷的行程:(1)讚美神之前引(16)(2)約櫃從西乃穿過曠野的行程(78)(3)進入並征服迦南地(914)(4)大衛奪取耶路撒冷(1518)(5)讚美神得勝耶布斯人的歌曲(1923)(6)把約櫃帶往耶路撒冷聖所的隊伍(2427)(7)歡呼神最後要得着勝利的人羣(2835)。在彌賽亞的背景下,本篇也是一篇預言的禱告,有關:(1)基督的道成肉身(16)(2)祂的在世為人(716)(3)祂的得勝、復活、升天(1718);和(4)祂第二次的降臨,建立祂的永恆國度(1935)

提要:本篇是大衛頌讚神得勝的禱告。在此首勝利之詩,我們看見大衛回顧以色列人在神榮耀勝利的進軍,從西奈山(摩西時代)到錫安山;以及神在地上之國的建立(大衛時代),而以耶路撒冷為其王都。在詩中,首先,大衛呼籲惡人從神面前逃跑,而義人要因神拯救被欺壓之人大大喜樂;接著,他追述了從曠野到佔領迦南地之過程,並且神降臨錫安山;然後,他讚美神拯救他們,叫他們擊敗敵人,也藉著約櫃住在他們當中,並將來繼續幫助確保四境平安;末了,他呼籲列國因神彰顯的大能來讚美這位「駕行于諸天的主全詩分為六段:

()神興起,仇敵逃跑(13)──願神興起,使祂的仇敵四散;

()神引領,走曠野路(414)──神啊,祢曾在你百姓前頭出來,在曠野行走;

()神居住,在聖山上(1518)──主在其中,好像在西奈聖山一樣;

()神拯救,打破仇敵(1923)──神是為我們施行諸般救恩的神;

()神登位,進入聖所(2428)──神啊,祢是我的神,我的王;人已經看見祢行走,進入聖所;

()神作王,列國臣服(3235)── 上的列國啊,你們要向神歌唱。願你們歌頌主。

鑰節:【詩六十八19】「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細拉」

鑰點: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大衛回想神的作為,對神有不同的稱呼。從每一個神的名字上,可以看見大衛對神有多深的認識:(1)「神」(Elohim)(1)(2)「祂的名是耶和華」(JAN)(4)(3)「全能者」(El Shaddai)(14)(4)「耶和華」(Jahovah)(16)(5)「耶和華神」(Jah Elohim)(18)6)「主」(Adonai)(19)(7)「主耶和華」(Jahovah Adonai)(20)。親愛的,盼望能你能深入的默想這七個不同的名稱,其不同的意思和應許。

此外,在這篇讚美的禱告中,大衛認識神是爭戰得勝的神,並強調了這位向以色列民所施慈愛的神,就不得不將榮耀頌讚歸給神,因為:(1)神天天背負我們的重擔,拯救我們 (19)(2)神施行諸般救恩,能使我們脫離死亡(20)(3)神賜能力,也堅固為我們所成全的事(28)(4)神將祂的力量、權能賜給我們(35)。親愛的,想到神是如此的愛你,的回應是什麼呢?

今日鑰節提到天天為我們背負重擔這是何等寶貴的應許!這位榮耀、尊貴的神,天天與我們同在,天天拯救我們,勝過世界和死亡。基督徒的特權,就是能夠將他們的一切重擔卸給主,深信祂必顧念。天上的飛鳥、野地裏的百合花,神尚且顧念,祂豈不更顧念我們嗎(太六2630)因此,我們當信靠神,將一切都交托祂。祂既顧念我們,我們又何必天天為生活憂慮,背負重擔呢?因為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主這裡來,祂我就使我們得安息(太十一28)。並且我們應將我們的重擔天天卸給祂(彼前五7) ,而將憂慮變成稱頌、讚美。親愛的,人生路上,總會經歷擔不了的擔子。但請謹記,神時時與你同行,祂天天背負你的重擔。

「你背負重擔的時候是因不信;信的時候則是祂背負你的重擔。」――佚名

默想:親愛的,思想神一切的恩典和祝福,祂既關懷你,天天與你同在,你當將一切都交給祂,不必再擔負重擔了!

禱告:親愛的主,祢是應當稱頌的!是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都與我同在。謝謝祢!祢顧念我,天天背負我的重擔,天天拯救我。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主神降臨顯現(吳主光)

 

第六十八篇大綱:

一、主顯現降臨平定戰爭(68.1-68.3

1.主降臨使仇敵四散

2.主顯現使仇敵鎔化

3.義人看見必然歡喜

二、歡迎主進入聖所(68.4-68.6

1.修路迎接主入京城

2.主作劫後餘生者之父

三、主降臨使天氣改變(68.7-68.10

1.回想主顯現時大地震

2.主降大恩雨醫治全地

四、戰後百姓和平安居(68.11-68.14

1.大群婦女出動報和平

2.等候在家婦女分擄物

3.四境和平牧羊者安臥

4.列王被趕散勢如飄雪

五、主永遠居住於聖山(68.15-68.18

1.各高山妒忌主居之山

2.主所居之山軍備萬千

3.主天天背負百姓重擔

六、主救恩勝天上地下的仇敵(68.19-68.23

1.為百姓施行諸般救恩

2.救免死與主同居之恩

3.破敵頭使民歸回之恩

七、主在聖所與眾首領聚會(68.24-68.28

1.主神出來參加各大會

2.出席者有各支派首領

3.賴神賜能力堅固成全

八、列王進貢在大會朝見主(68.29-68.35

1.列王進貢牛群與金銀

2.神已趕散好爭戰列邦

3.呼籲列國當向神歌唱

4.神從聖所顯為可畏

5.神賜力量權能給百姓

 

釋經:

 

一、主顯現降臨平定戰爭(68.1-68.3

68:1 〔大衛的詩歌、交與伶長。〕

1.         我們已經說過,從(第6568篇),這四篇都是「預言詩」.因為這幾篇詩的內容所敘述的,是以色列歷史從來未有過的。這些「預言詩」以「時光倒流的排序方式」來預言以色列在末世大災中蒙主保守。就如(第65篇)、先預言末世大災難已經過去、天下太平、主賜下恩雨滋潤大地、百物復興、人人歡呼;繼而(第66篇)、預言主在大災難中使仇敵投降,以色列餘下三分之一的人經過熬煉而得以存活,所以向神還願獻祭,述說神慈愛的大作為;(第67篇)、預言萬民看見神憐憫以色列人,就稱讚神的救恩.又因為主按公義審判和引導萬民,萬民就快樂歡呼,全地也豐收。這篇詩我們略過了,沒有加以詳細講解,卻揀選了現在這(第68篇)來與讀者分享。這篇詩預言主降臨時,仇敵因為見主的面而消化滅亡,列國軍隊四散,以色列人看見主進入耶路撒冷作王就歡喜,列國也來朝進貢,以色列因而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

2.         為甚麼我們認為這篇詩是預言「主降臨的情景」呢?因為詩詞說:「願神興起、使他的仇敵四散、叫那恨他的人、從他面前逃跑。…惡人見神之面而消滅、如蠟被火鎔化」;又說:「主發命令、傳好信息的婦女成了大群」;又說:「那時地見神的面而震動、天也落雨.西乃山見以色列神的面也震動」;又說:「人已經看見你行走、進入聖所」。這樣的形容、只能用來描述「神」的行動作為,不可能指為地上任何君王的行動作為.所以筆者認為、這篇詩預言主耶穌在大災難之後,在大榮耀中駕雲降臨作王,是最貼切不過的;而且更與前後幾篇詩組成一個十分完整的「末世預言信息」,正如上文所指出的。相信大衛寫這詩的時候,自己也驚訝主的靈這樣啟示他,叫他在異象中好像看見主降臨的情景。

 

願神興起、使他的仇敵四散、叫那恨他的人、從他面前逃跑。68:2他們被驅逐、如煙被風吹散‧惡人見神之面而消滅、如蠟被火鎔化。68:3惟有義人必然歡喜、在神面前高興快樂。

1.這裡「願神興起」一詞譯得不太好,會叫讀的人誤會,以為「神從地上升起」。其實原文的意思只是「神起來」而已。接連下一句「使他的仇敵四散、叫那恨他的人從他面前逃跑」,我們就更明白,這是指末世「哈米吉多頓大戰」時,列國聚集到以色列的米吉多平原,要與羔羊主基督爭戰。正如《啟示錄》的預言指出:「第六位天使把碗倒在伯拉大河上、河水就幹了,要給那從日出之地所來的眾王豫備道路。我又看見三個污穢的靈、好像青蛙,從龍口獸口並假先知的口中出來.他們本是鬼魔的靈,施行奇事,出去到普天下眾王那裡、叫他們在神全能者的大日聚集爭戰。那三個鬼魔便叫眾王聚集在一處、希伯來話叫作哈米吉多頓(意思是在米吉多的聚集)。」(啟16:12-16

2.從屬世的角度來看,當時列王是為爭取中東財富而聚集的,因為他們看見「假基督」的大軍以主持中東和平為名,奪取財富為實(但11:43).於是北方諸王(指今天的俄國集團)也派大軍下來爭戰;東方的諸王(指中國所領導的東方聯盟)聽見了,也派出二萬萬大軍到西方來參戰(但11:44).這大軍也就是上文所說的、「從日出之地所來的眾王」(參啟9:14-18)。但是,從屬靈的觀點來說,魔鬼撒但招聚世上四方列國的大軍,是要與即將降臨的主基督爭戰.就如約翰在《啟示錄》所指出的:「我看見那獸、和地上的君王、並他們的眾軍都聚集、要與騎白馬的(主基督)並他的軍兵(與主基督一同降臨的聖徒)爭戰。」(啟 19:19

3.但是撒但的想法十分幼稚,人怎可能藉屬物質的武器來與全能的主基督爭戰呢?所以大衛又在這篇詩形容說:「他們被驅逐、如煙被風吹散.」因為他們「見神之面而消滅、如蠟被火鎔化。」這句話是將「核子彈爆發」,和「主降臨」這兩件事,結合一起來形容.因為瑪拉基書形容主降臨像「公義的日頭」,他的榮光可以醫治眾人的病;又形容那日如「火爐」,將狂傲的人燒盡。經文說:「萬軍之耶和華說、那日臨近、勢如燒著的火爐.凡狂傲的、和行惡的、必如碎秸.在那日必被燒盡、根本枝條一無存留。但向你們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其光咏有醫治之能。」(瑪 4:1-2)此外,《撒迦利亞書》也預言主降臨的景像,說:「那時、耶和華必出去與那些國爭戰、好像從前爭戰一樣。那日、(主降臨的時候)他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這山必從中間分裂、自東至西、成為極大的穀.…你們要從我山的穀中逃跑、…必如猶大王烏西雅年間的人逃避大地震一樣.耶和華我的神必降臨、有一切聖者同來。…耶和華用災殃攻擊那與耶路撒冷爭戰的列國人、必是這樣.他們兩腳站立的時候、肉必消沒、眼在眶中乾癟、舌在口中潰爛。…那臨到馬匹、騾子、駱駝、驢、和營中一切牲畜的災殃是與那災殃一般。」(亞 14:3-15)這樣的形容,據目前我們所知道的科學資料顯示,只有核子彈爆發的現象,才會這樣。

4.是的,主降臨的情景,在那些惡人來說,真是可怕到極點.主自己也曾預言說:「那時、人子的兆頭要顯在天上、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太 24:30)《啟示錄》也預言說:「看哪、他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他、連刺他的人也要看見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他哀哭。這話是真實的。阿們。」(啟 1:7-)又說:「揭開第六印的時候、我又看見地大震動.日頭變黑像毛布、滿月變紅像血.天上的星辰墜落于地,如同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樣。天就挪移,好像書卷被卷起來.山嶺海島都被挪移離開本位。地上的君王、臣宰、將軍、富戶、壯士、和一切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岩石穴裡.向山和岩石說:倒在我們身上罷!把我們藏起來、躲避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因為他們忿怒的大日到了,誰能站得住呢?」(啟 6:12-17

5.大衛繼續說:「惟有義人必然歡喜、在神面前高興快樂。」所說的「義人」,不是指教會,因為那時教會已經復活被提到天上,又與主一同降臨了;所以這裡所說的「義人」、是指末世大災難中,最後全家悔改歸主的以色列人而說。他們在這個時候稱為「義人」,是極不容易的,因為在教會被提之時,以色列人也曾親眼看見、那兩個一直傳福音給他們、最後被殺的見證人,也一同復活被提(啟11:6-12).於是以色列人中興起一些「智慧人」,因著研究《聖經》,確實知道那兩位見證人所傳的耶穌真是基督,他們就在民間暗暗傳道,以致影響以色列全家痛哭悔改歸主。但是,神的旨意認為他們必須「受熬煉」,所以敵基督派大軍攻陷耶路撒冷,殺了全國三分之二的人(亞13:8-9),剩下的三分之一人在逃走時,還要被敵基督的大軍追殺.為要考驗他們的悔改和信心,是否出於真誠,他們才能稱義。結果,證實他們的信心堅定,絕不懷疑.雖然在大災難裡受盡折磨,他們還是安心等候主基督降臨、拯救他們。這就應驗《但以理書》所預言的「七十個七」的奧秘,說:「為你本國之民、和你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要止住罪過、除淨罪惡、贖盡罪孽、引進永義、封住異象和豫言、並膏至聖者。」(但 9:24)所以這時,以色列人看見主降臨,極其高興.瑪拉基書也預言說:「但向你們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其光咏有醫治之能.你們必出來跳躍、如圈裡的肥犢。」(瑪 4:2

 

二、歡迎主進入聖所(68.4-68.6

68:4你們當向神唱詩、歌頌他的名‧為那坐車行過曠野的、修平大路‧他的名是耶和華‧要在他面前歡樂。68:5神在他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68:6神叫孤獨的有家、使被囚的出來享福‧惟有悖逆的住在乾燥之地。

1.這段話十分清楚地形容以色列人歡迎從天降臨的主基督,進入耶路撒冷。根據《聖經》的應許,主從橄欖山升天,回來之時也必降臨在橄欖山。(參徒1:11-12, 14:4-5)所以詩詞說:「你們當向神唱詩、歌頌他的名.為那坐車行過曠野的、修平大路,他的名是耶和華.要在他面前歡樂。」所謂「坐車行過曠野」,應該是指以色列人用「專車」,將降臨到橄欖山的主,接回耶路撒冷。從前主耶穌騎驢從橄欖山進入耶路撒冷,前行後隨的群眾就高唱「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稱頌的話〕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21:9)當時祭司長和文士看見小孩子在殿裡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就甚惱怒、對他說:「這些人所說的、你聽見了麼?」耶穌說:「是的.經上說:『你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讚美的話。』你們沒有念過麼?」(太 21:15-16)現在以色列人用「專車」迎接主從橄欖山進入耶路撒冷,他們也唱詩歌頌主,並且承認主基督是「奉主名來的」;再者、「和散那」原意是求救,卻用作稱頌主,這一點也很有意義.因為末世時,以色列人就是因為向主呼求,又承認主是「奉主名來的」,主才從天降臨,拯救他們。這是要應驗主曾指著耶路撒冷預言說:「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路 13:34-35

2.大衛接著說:「神在他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神叫孤獨的有家、使被囚的出來享福。」這是指主基督進入耶路撒冷之後作王統治全世界,但對於那些有信心等候他來的以色列人來說,主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一方面表示與他們的關係非常親密,叫他們得安慰;另一方面又暗示,以色列全國三分之二的人曾被敵基督所殺,叫剩下的人成了「孤兒」、「寡婦」和「孤獨者」。但主重新使他們「有家」、使「被囚的出來享福」,人人都因為主的緣故,得到釋放和享受滿足的快樂。正如撒迦利亞先知預言說:「我要堅固猶大家、拯救約瑟家,要領他們歸回;我要憐恤他們,他們必像未曾棄絕的一樣.都因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我必應允他們的禱告。我雖然播散他們在列國中、他們必在遠方紀念我.他們與兒女都必存活、且得歸回。我必再領他們出埃及地、招聚他們出亞述、領他們到基列和利巴嫩,這地尚且不彀他們居住。」(亞 10:6-10)瑪拉基如先知預言說:「萬軍之耶和華說:在我所定的日子,他們必屬我、特特歸我;我必憐恤他們、如同人憐恤服事自己的兒子。那時你們必歸回,將善人和惡人、事奉 神的和不事奉神的、分別出來。」(瑪 3:17-18

3.「惟有悖逆的住在乾燥之地。」這是指、不肯上來聽主基督教訓的列國,主不將雨水賜給他們.所以撒迦利亞先知預言說:「地上萬族中、凡不上耶路撒冷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的,必無雨降在他們的地上。埃及族若不上來、雨也不降在他們的地上.凡不上來守住棚節的列國人、耶和華也必用這災攻擊他們。」(亞 14:17-18

 

三、主降臨使天氣改變(68.7-68.10

68:7神阿、你曾在你百姓前頭出來、在曠野行走。〔細拉〕68:8那時地見神的面而震動、天也落雨‧西乃山見以色列神的面也震動。68:9神阿、你降下大雨‧你產業以色列疲乏的時候、你使他堅固。68:10你的會眾住在其中‧神阿、你的恩惠是為困苦人豫備的。

1.這段話繼續形容主耶穌從天降臨的情景。只是,這裡所說的「曠野」,應該包括「哈米吉多頓戰爭的戰場」,就是米吉多平原,又稱為耶斯列平原;《約珥書》稱之為「約沙法穀」(珥3:12)。詩詞指出:「神…曾在百姓前頭出來、在曠野行走。〔細拉〕那時地見神的面而震動、天也落雨.西乃山見以色列神的面也震動。」意思是,當哈米吉多頓大戰打到最高鋒之時,主基督就裂天而降,被全地的人看見.這時,大地發生大地震,並且天也降下大雨。神在這個時候「在曠野行走」(經文還加上「細拉」,表示要在這裡稍停和默想),意思是使聚集到這裡來爭戰的四圍列國,發生互相殘殺的自我攻擊現象。這是神在歷史上向來攪亂敵人陣營的奇妙方法。神又借著大地震來消滅敵基督快要追上以色列人的大軍、將他們吞進地的裂坑裡頭。又改變全地許多地方的地勢,因為這次地震極大,「自從地上有人以來、沒有這樣大這樣利害的地震。…各海島都逃避了、眾山也不見了。」(啟16:18-20)並且耶路撒冷的地勢大大提高,耶路撒冷以南裂開成為一個極大的谷,這谷又被大雨的雨水充滿,成為一個大湖,西接地中海、東接死海和紅海;有一道河從耶路撒冷流出來,這河醫治了死海,和南部直到西乃山,使南部沙漠地區變成樹林和果園。

2.大衛接續禱告說:「神阿!你降下大雨.你產業以色列疲乏的時候、你使他堅固;你的會眾住在其中.神阿!你的恩惠是為困苦人豫備的。」所以這「大雨」又可以稱為「恩雨」,因為以色列地向來乾旱,如今得到神降下大雨,大地就得到大大的滋潤。再者,我們必須明白,哈米吉多頓大戰乃核子戰爭,已經使以色列全地被核子彈擴散開的幅射大大污染,如今神降下大雨,正好將空氣中的幅射塵洗滌,醫治好當時的空氣質素,叫人們的壽數大大被提高,以致眾人都有千歲壽命。

 

四、戰後百姓和平安居(68.11-68.14

68:11主發命令、傳好信息的婦女成了大群。68:12統兵的君王逃跑了、逃跑了‧在家等候的婦女、分受所奪的。68:13你們安臥在羊圈的時候、好像鴿子的翅膀鍍白銀、翎毛鍍黃金一般。68:14全能者在境內趕散列王的時候、勢如飄雪在撒們。

1.這裡說:「主發命令、傳好信息的婦女成了大群。」值得注意,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事,只有主降臨在耶路撒冷作王之時,才會這樣。那時、主作以色列人的王,以色列人等了幾千年的「基督」,現在真的實現在他們眼前了。人人都知道,今後的日子就是「大戰平息、四境太平、萬物復興、以色列成為全世界最強大的國」,試問、對以色列人來說,還有甚麼比這些「好信息」叫他們更興奮呢?所以「成群婦女」出去,到處大叫大喊、宣佈這好消息。經文說:「統兵的君王逃跑了、逃跑了!」按語氣,相信這是指婦女們宣傳的內容.意思是圍困耶路撒冷的敵軍徹退了、我們太平了、太平了。「在家等候的婦女、分受所奪的。」經文這樣強調「婦女」,意思是、連最不會打仗、最軟弱的婦女都可以「分受所奪的」,可見是真正和平、真正得勝。

2.「你們安臥在羊圈的時候、好像鴿子的翅膀鍍白銀、翎毛鍍黃金一般。」這樣的形容,也是指真正太平的現象.古時、牧羊人在牧羊之時,須要常常儆醒,因為隨時可能有人前來搶羊、偷羊.如今牧羊人卻可以「臥在羊圈」裡,表示毫無擔憂,因為真正太平的日子來到了。至於「好像鴿子的翅膀鍍白銀、翎毛鍍黃金一般」,相信這是形容鴿子在陽光下飛起來之時,從地上看上去,鴿子翅膀的翎毛被陽光照射,看起來好像鍍了白銀和黃金一般。這是形容鴿子在羊圈附近飛翔,表示非常太平的現象,再沒有任何戰爭驚嚇、天空也沒有烏煙瘴氣,四境都變得平靜、自由、和安祥。

3.這裡又形容「全能者在境內趕散列王的時候、勢如飄雪在撒們」.這句話是甚麼意思,我們很難明白.只知道「撒們」是一座不高的山,座落在迦南地中央的示劍附近。亞比米勒與跟隨他的人曾到「撒們山」砍下樹枝,放火燒死示劍樓一千人。(士9:28-29)所以「撒們山飄雪」,應該不會很大雪.如果是「黑門山飄雪」就不同了,因為山在北方,又高得多,必定下更大的雪。所以大衛用「撒們山飄雪」來形容神在境內「趕散列王」,相信意思是、列王零零落落地往山上逃跑,而且跑得很慢,因為都受了傷.從山下看上去,就像「撒們山飄雪」一般。

 

五、主永遠居住於聖山(68.15-68.18

68:15巴珊山是神的山‧巴珊山是多㝃多嶺的山。68:16你們多㝃多嶺的山哪、為何斜看神所願居住的山‧耶和華必住這山、直到永遠。68:17神的車輦累萬盈千‧主在其中、好像在西乃聖山一樣。68:18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細拉〕

1.這裡形容主耶穌基督降臨之後,住在「錫安山」,在這裡作王、統治全世界,以致周圍的「眾山」都妒忌,而「斜著看」。「巴珊山」是在約但河的東北部,這裡連接著北區更多更高的山,例如「黑門山」和「利巴嫩山」等。經文說:「巴珊山是神的山;巴珊山是多峯多嶺的山。」意思是,這裡所有的山峯山嶺都是屬於神的。又說:「你們多峯多嶺的山哪!為何斜看神所願居住的山?耶和華必住這山、直到永遠。」意思是,你們這些山峯雖然高過錫安山,但神卻揀選了「錫安山」,喜歡住在這裡,你們為甚麼妒忌,「斜著看」呢?相信這樣的形容,是以「眾山」來比喻「列國」.「列國」中,雖然有不少國家的版圖比以色列大、人口比以色列多、財富也比以色列強、但以色列卻因為有主基督在他們中間作王,所以成為全世界最強大的國,統治列國,以致列國心中妒忌,卻不敢說出來,只能「斜著看」。

2.以色列之所以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因為「神的車輦累萬盈千.主在其中、好像在西乃聖山一樣。」意思是,主基督作王,使以色列有最強大、最先前的軍備,如同神降臨在西乃山之時,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以致「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當時、「摩西率領百姓出營迎接神、都站在山下。西乃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動。角聲漸漸的高而又高。」(出19:16-19)同樣,主基督住在錫安山,使以色列擁有非常可怕的眾多軍車和武器,叫列國也同樣感到畏懼。

3.因為主住在錫安山,所以大衛這樣回應說:「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細拉〕」意思是,主住在錫安山並不是為享受、其實是為「天天背負我們重擔」,就是擔負保護以色列國,不受周圍列國因妒忌而擾害他們的重擔.所以神不但拯救了他們脫離哈米吉多頓大戰,被假基督和列國追殺的厄運,更住在他們中間,以後也保護他們不受列國的侵犯.想到主這樣愛顧他們,大衛就稱頌神。又在這裡加上「細拉」二字,表示應該停下來細想主這樣的大恩典、和大慈愛。

 

六、主救恩勝天上地下的仇敵(68.19-68.23

68:19神是為我們施行諸般救恩的神‧人能脫離死亡、是在乎主耶和華。68:20你已經升上高天、擄掠仇敵;你在人間、就是在悖逆的人間、受了供獻、叫耶和華神可以與他們同住。68:21但神要打破他仇敵的頭、就是那常犯罪之人的發頂。68:22主說、我要使眾民從巴珊而歸、使他們從深海而回‧68:23使你打碎仇敵、你的腳踹在血中、使你狗的舌頭、從其中得分。

1.上文的「細拉」二字,既然是「停下來細想」的意思,相信細想的內容,必定與這段話所敘述的有關。首先想到「神是為我們施行諸般救恩的神.」所謂「諸般救恩」,是指屬靈的,和屬肉體的、兩方面。「人能脫離死亡、是在乎主耶和華」,也是指耶和華救人脫離靈魂的死,和肉體的死。

2.先論屬靈的救恩、救人脫離靈魂的死亡,詩詞說:「你已經升上高天、擄掠仇敵;你在人間、就是在悖逆的人間、受了供獻、叫耶和華神可以與他們同住。」意思是,因著主基督曾經被釘十字架,死而復活、升天,主就在天上的屬靈爭戰中大大得勝,使他能「擄掠仇敵」;同時,又因著主基督被釘十字架,為人間的悖逆分子獻上自己為真正有效的贖罪祭,叫他們的罪惡得以赦免,他們就有資格與主基督同住。

4.這樣的形容,對在最後大災難裡悔改歸主的以色列人來說,特別有意義.因為他們就是「在人間的悖逆分子」;他們要到最後階段才明白、主耶穌基督被打十字架,是神為人類設立的、真正有效的贖罪祭.而且那時,主基督已降臨到地上來,住在他們中間,全因為他們接受了主基督為贖罪祭,才有資格與主同住。至於「升上高天,擄掠了仇敵」這句話,保羅在以弗所書也曾經引用過,用來講論主將「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等恩賜.主將這些恩賜賜給我們,是叫我們受「裝備」,可以「建立基督的身體」。(參弗4:8-12)但在大衛所得的啟示來說,是指主耶穌基督在天上先戰勝了那「大龍」,將牠摔到地上來。(參啟12:7-9

5.至於屬肉體的救恩,那是指拯救他們脫離在哈米吉多頓大戰中被殺.詩詞說:「但神要打破他仇敵的頭、就是那常犯罪之人的發頂。」這是形容主基督要消滅「敵基督」,使仇敵受到「致命傷」,如同「打破他的頭頂」。正如神審判蛇之時,說:「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創3:15)但在《啟示錄》異像中,經文卻形容說:「那『大龍』就『逼迫那生男孩子的婦人』.」這婦人在異象中是指生產主耶穌的以色列民族.「大龍」逼迫以色列人的方式,是「從口中吐出水來像河一樣、要將婦人沖去」,意思是派遣大軍攻陷以色列人,屠殺以色列全國三分之二的人口。然而,當敵基督(大龍所提拔的獸)的大軍追殺以色列人所剩下的三分之一人的時候,《啟示錄》預言說:「地卻幫助婦人、開口吞了從龍口吐出來的水。」意思是,神叫地發生大地震,地就裂開,吞了敵基督的大軍,拯救了以色列人。(參啟12:7-17

6.詩詞又說:「主說:我要使眾民從巴珊而歸、使他們從深海而回.」這裡注明「主說」,意思是,主降臨之後,吩咐列國要釋放所有以色列人,讓他們歸回。在這裡、「巴珊」的意思也是指列國,正如上文所解釋的「巴珊山」一樣。以色列余民不但從「巴珊」陸路歸回,也從「深海」歸回.意思是,任何最高的山,最深的海,都無法留住以色列餘民,因為主基督已下令列國一定要釋放他們,讓他們歸回。又說:「使你打碎仇敵、你的腳踹在血中….」 這是形容他們得以歸回的理由,是因為主基督已經「打破」仇敵的頭,將他們「踹在血中」.正如《啟示錄》形容神藉天使報應地上的惡人,如同將熟透了「葡萄」踹在神忿怒的大酒醡中,「有血從酒醡裡流出來、高到馬的嚼環、遠有六百里。」(啟14:18-20)至於「使你狗的舌頭、從其中得分」,意思是仇敵遭報、屍橫遍野.《聖經》經常形容惡人遭報,死於非命之時都說、「狗」來餂他們的血。(王上21:19, 22:38

 

七、主在聖所與眾首領聚會(68.24-68.28

68:24神阿、你是我的神、我的王‧人已經看見你行走、進入聖所。68:25歌唱的行在前、作樂的隨在後、都在擊鼓的童女中間。68:26從以色列源頭而來的、當在各會中稱頌主神。68:27在那裡有統管他們的小便雅憫、有猶大的首領、和他們的群眾‧有西布倫的首領‧有拿弗他利的首領。68:28以色列的能力、是神所賜的‧神阿、求你堅固你為我們所成全的事。

1.這裡形容主基督召開以色列的國會,有以色列各支派的領袖出席。當主基督進入國會時,大衛說:「神阿!你是我的神、我的王.人已經看見你行走、進入聖所。」從這句話,我們可以想像到,與會的以色列各支派首領,看見主基督進入「聖所」之時,是何等肅然起敬,因為知道進來的這位不是普通人,而是「神」、也是統治他們的「王」;又想到自己竟然能在「神」面前侍立,與「神」一同開會,那是何等可畏、何等興奮、何等嚴肅?尤其是看到主基督「行走」和「進入」聖所晰那威風凜凜的神態,更加肅然起敬。

2.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他們開會的地方稱為「聖所」.這一點表示,以色列人已經「膏」主基督為「至聖者」(但9:24),意思是承認他是「神」,只有「神」才配進入「聖所」。我們要記得,「聖所」與「至聖所」已經因著主耶穌被釘十字架而「打通」了,有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為證。(參太27:51, 9:1-10)再者,這一點又表示,那時「聖殿」已經重建.根據以西結書四十至四十四章的預言,他們重建的「聖殿」非常龐大宏偉──「殿四圍有『牆』厚一竿(約六肘),高一竿。『門檻』寬一竿……。『衛房』長一竿,寬一竿……。殿門的『廊子』寬一竿。『門廊』寬八肘,『牆柱』厚二肘……。『門口』寬十肘,長十三肘……。『廊子』六十肘從大門口到內廊前共五十肘……。『外院』四圍有鋪石地有屋子三十間。從下門到內院外,共寬一百肘。『內院』長一百肘,寬一百肘……。『廊子』長二十肘,寬十一肘。『柱子』,這邊一根,那邊一根厚六肘……。『內殿』長二十肘,寬二十肘這是至聖所。『殿牆』厚六肘旁屋有三層,層迭而上,每層排列三十間這圍殿的旁屋越高越寬。『殿』長一百肘『至聖所的門』有兩扇,每扇分兩扇,這兩扇是折迭的。『院的四圍』東面五百肘北面五百肘,南面五百肘西面五百肘。」(參結40-44章)這樣龐大的聖殿,是以色列歷史中重未有過的.所以相信、必定是主耶穌降臨作王之後,以色列變成世上最強大的國,才能建成這麼龐大的聖殿。

3.當主基督進入「聖殿」時,「歌唱的行在前、作樂的隨在後、都在擊鼓的童女中間.從以色列源頭而來的、當在各會中稱頌主神。」這裡,我們的中文《和合本聖經》譯得有點含糊,其實經文的意思是:「有唱歌的(詩班)走在前頭、奏樂的人跟在後頭,擊鼓的童女走在他們中間。他們(一出來就)呼籲會眾(說,你們這些)從以色列源頭而來的(人),應當在(每一次的)大會中稱頌神。」詩班這樣唱,不但將進入會場的主基督稱為「神」,同時也承認以色列人的「源頭」就是這位主基督.因為主基督是創造者、也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正如《聖經》稱主耶穌為「大衛的根。」(啟 22:16

4.當時出席的會眾有:「統管他們的小便雅憫、有猶大的首領、和他們的群眾.」意思是掃羅族人便雅憫支派的領袖(參代上 12:29),和大衛族人猶大支派的領袖.他們現在都在主裡合成一家,不再有分爭。這裡特別稱便雅憫支派為「小便雅憫」,為要顯明掃羅族比大衛族為「小」,因為大衛和主基督同屬猶大支派。與會的還有「西布倫的首領,拿弗他利的首領」,這是以色列最北方兩個支派的首領也出席.當大衛最初立國之時,歸順大衛的眾支派中,以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人數最多.(參代上 12:33-34)這些人,大衛稱他們為「以色列的能力」,又認為他們都「是神所賜的」,因為他們在戰爭中,顯出非常的勇力,能用各樣兵器打仗、行伍整齊、不生二心。(代上 12:33-34)當然,這時已經進入千禧年,四境都太平,再沒有爭戰了.他們現在出席這個大會,目的不是為打仗,乃是為得主基督的賞賜,和為主基督的國維持和平。大衛說:「神阿、求你堅固你為我們所成全的事。」意思是,主基督已經「成全」他們,將以色列建成世上最強大的國,所以求主基督差派他們去「堅固」這國,叫他們的太平生活,以後不再被四圍列國騷擾。

 

八、列王進貢來朝(68.29-68.31

68:29因你耶路撒冷的殿、列王必帶貢物獻給你‧68:30求你叱喝蘆葦中的野獸、和群公牛、並列邦中的牛犢、把銀塊踹在腳下‧神已經趕散好爭戰的列邦。68:31埃及的公侯要出來朝見神‧古實人要急忙舉手禱告。

1.這段話應該是眾首領與主基督開會的內容。他們看見主基督作王,主基督定規全世界列國必須年年派代表上來耶路撒冷,聆聽主基督的訓誨.如果那一個國不派代表上來,就不賜雨水給那國。並且各國代表上到耶路撒冷,都帶來貢品,獻給主基督。當以色列那非常宏大的聖殿建築完成之時,各國代表更為這殿帶來牛羊祭物,這就是詩詞所說:「列國因你耶路撒冷的殿、列王必帶貢物獻給你。」

2.因此,以色列各支派的首領、在會議中向主基督建議、說:「求你叱喝蘆葦中的野獸」.意思有兩個,其一、指出列王如果不全心敬畏主基督,只想奉承主基督的話,他們所獻的其實是不潔的「野獸」,求主對他們「叱喝」,不要接納他們的貢物;其二、是形容列國本身就是「野獸」,像《但以理書》和《啟示錄》、形容不明白屬靈為何物的列國為「獸」一樣。拿尼布甲尼撒王為例,他在異像中被形容為「獅子」;「獅子」雖是百獸之王,代表尼布甲尼撒王的榮耀和權勢高過列王。但是,尼布甲尼撒王也是一個橫蠻無理的人,有一個像獅子的口,愛說狂傲的話。所以神藉一個「大樹的異夢」指示他,但以理向他解釋這異夢說:「你所見的樹漸長、而且堅固、高得頂天、從地極都能看見…果子甚多、可作眾生的食物、田野的走獸、住在其下、天空的飛鳥、宿在枝上‧王阿、這…樹就是你…。王既看見一位守望的聖者從天而降、說:將這樹砍伐毀壞、樹卻要留在地內、用鐵圈如銅圈箍住、在田野的青草中、讓天露滴濕、使他與地上的獸一同吃草、直到經過七期。王阿、講解就是這樣.…你必被趕出離開世人、與野地的獸同居、吃草如牛、被天露滴濕、且要經過七期。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以後你的國必定歸你。」所以但以理勸諫王說:「王阿!求你悅納我的諫言、以施行公義斷絕罪過、以憐憫窮人除掉罪孽、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長。」(但4:20-27)可是,尼布甲尼撒王不聽勸,十二個月後,他為自己所建造的巴比倫大城、和皇宮,驕傲地自言自語說:「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要顯我威嚴的榮耀麼?」這話還未說完,就有聲音從天上下來對他說:「尼布甲尼撒王阿!有話對你說、你的國位離開你了‧你必被趕出離開世人、與野地的獸同居、吃草如牛、且要經過七期.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於是尼布甲尼撒王就患了一種精神病,失去理志,吃草如牛。這樣,七年之後,神使他恢服理志,他就稱頌至高的神,說:「讚美尊敬活到永遠的神,他的權柄是永有的、他的國存到萬代。世上所有的居民,都算為虛無;在天上的萬軍、和世上的居民中、他都憑自己的意旨行事.無人能攔住他手,或問他說:你作甚麼呢?…讚美尊崇恭敬天上的王、因為他所作的全都誠實,他所行的也都公平.那行動驕傲的、他能降為卑。」(但4:34-37)因為他這樣讚美神,明白「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所以後來神在異象中啟示但以理,形容尼布甲尼撒王為一隻「從地上立起來、用兩腳站立、像人一樣、又得了人心」的獅子(但 7:4),表示他不像一般野獸,乃是一只有人心、能明白屬靈事物的獸。所以,眾首領要求主基督「叱喝蘆葦中的野獸」,意思是,凡上到耶路撒冷來朝拜主基督的列國代表,如果一直不明白主所講的屬靈訓誨,就要「叱喝」他們,因為他們仍然像「獸」一樣沒有靈性。

3.眾首領又求主「叱喝…群公牛、並列邦中的牛犢、把銀塊踹在腳下」.意思是,他們如果存心不敬,所獻的「公牛、牛犢、和銀塊」都不要接受。往日,以色列人因為不明白獻祭的屬靈意義,以為只要獻上牛羊,就可以討神喜悅.神也責備他們,不接受他們的供物。所以神對他們說:「我不從你家中取公牛、也不從你圈內取山羊。因為樹林中的百獸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我若是饑餓、我不用告訴你.因為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是我的。我豈吃公牛的肉呢?我豈喝山羊的血呢?你們要以感謝為祭獻與神,又要向至高者還你的願.並要在患難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榮耀我。」(詩50:9-15

4.大衛又接續說:「神已經趕散好爭戰的列邦。」這句話印證了上文列邦獻貢物、獻公牛的心態,不是為敬畏主,因為他們仍然存心「好戰」,所以一切存心「好戰」的列邦,神都將他們「趕散」,不讓他們近前來獻貢物。事實上,這時哈米吉多頓大戰已經過去,進入千禧年時代了,主基督要用「鐵杖」管轄萬國,才能叫世界和平.因為萬國中任何「好戰」的國都不得動彈,主是無所不知的,不會讓他們有機會得逞。所以「埃及的公侯要出來朝見神.古實人要急忙舉手禱告。」這句話表示,整個「好戰的亞拉伯伊斯蘭教世界」都臣服下來,連領導他們的「埃及」也派遣公侯前來朝見主基督,承認他是「神」;「古實人」就是非洲黑人,代表跟隨埃及的所有非洲國家,都「急忙舉手」向主基督禱告,意思也是承認主基督是「神」,所以向主基督乞求恩雨。自從一九七三年以色列戰勝亞拉伯列國以來,亞拉伯列國就發動「石油戰」,大大加價,賺取了世上所有先進國許多金錢,如同「蝗蟲」一樣,吃掉他們的經際能力.西方列國就陷入經濟危機,亞拉伯伊斯蘭教世界卻突然富強起來,要藉從石油所賺得來的金錢和影響力,加強攻擊以色列國。可是,一九七八年的黎巴嫩戰爭,他們再一次敗於以色列.從那個時候開始,亞拉伯伊斯蘭教世界就改變政策,在世界各地向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的列國,尤其是美國、英國等國家,發動各種「恐怖襲擊」,以至發生轟動全世界的「九一一事件」,引至美國懷疑伊拉克在幕後策動,而將之消滅。但此舉卻大大增加了亞拉伯伊斯蘭世界對美國和以色列的仇恨,越來越「好戰」。這樣的仇恨和好戰局面,非要等到主基督駕雲回來,用鐵杖管轄萬國,世界不會有真正的和平。

 

九、結語:歌頌並歸榮耀給主(68.32-68.35

68:32世上的列國阿、你們要向神歌唱‧願你們歌頌主、68:33歌頌那自古駕行在諸天以上的主‧他發出聲音、是極大的聲音。68:34你們要將能力歸給神‧他的威榮在以色列之上、他的能力是在穹蒼。68:35 神阿、你從聖所顯為可畏‧以色列的神、是那將力量權能賜給他百姓的。神是應當稱頌的。

1.         這裡大衛為主基督向「世上的列國」呼籲,說:「世上的列國阿!你們要向神歌唱.願你們歌頌主、歌頌那自古駕行在諸天以上的主。」當然,這樣的呼籲是在列國派代表上來耶路撒冷、聆聽主基督的訓誨之時,在大會中向他們發表的。這個呼籲表示,要列國承認主基督是「神」.不單是哈米吉多頓大戰後,駕著天上的雲降臨的「神」,也是「自古」以來,一直在「諸天以上駕行」的「神」。意思是,這位神也是以色列民出埃及之時,在雲柱火柱中引導他們的「神」;也是曾經使大衛和所羅門王國度強大起來的「神」。當以色列人離開這位「神」之時,神就將他們交與亞述王、和巴比倫王,擄他們到列國去.但這位「神」告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他「仍然在人的國中掌權」,所以他懲罰尼布甲尼撒王,叫他吃草如牛(但4:17);又在伯沙撒王之時,將國交與波斯王古列;又在五個異像中指示但以理,這位「神」在天上控制著列國和歷史,直到世界末日,叫主基督從天駕雲降臨,將敵基督和他的大軍消滅,奪去他的國,讓以色列國興起成為強大,證實他是「自古駕行在諸天以上的主」。

2.         大衛預言,這位神「發出聲音、是極大的聲音」.根據下文形容神的「能力、威榮、可畏、力量、權能」,相信這聲音是指主借著大災難來報應地上列國之時,向列國所發出的「叱喝」聲音,(參啟 10:3, 11:15, 12:10, 14:9, 16:17)為要顯神的能力和威榮。所以大衛呼籲列國說:「你們要將能力歸給神.他的威榮在以色列之上、他的能力是在穹蒼。」意思是,列國受到大災難的報應,應該明白這是出於主神的能力;並且主基督從天上穹蒼顯現,又降臨到耶路撒冷,要作以色列的王,特要借著以色列來彰顯他的威榮,叫以色列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列國就當歸能力給他。

3.         最後,大衛轉過來向神禱告說:「神阿、你從聖所顯為可畏;以色列的神、是那將力量權能賜給他百姓的。神是應當稱頌的。」意思就更清楚了,表示主基督住在耶路撒冷聖所內,顯為以色列的神,列國就都懼怕,因為明明看見以色列從主基督身上,得著力量(強大的軍事力量)、權能(強大的政治力量),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所以大衛代表以色列人向主基督說:「神是應當稱頌的。」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在地方教會中經歷升天的基督和神殿的建造(朱韜樞)

 

第六十八篇

  六十八篇,在地方教會中經歷升天的基督和教會的建造。詩篇卷二是關於神的見證,也就是一處處的地方教會,如何是我們的經歷,如何成為我們的享受,如何顯在地上,至終又如何在基督裡得勝。這一個見證,是一個得勝的見證。詩篇六十八篇,乃是詩篇卷二的高峰,所以事實上,主的僕人在他的著作裡說,六十八篇是整個詩篇的高峰,因為特別說到升天的基督來建造教會。

  主的僕人在他所著<詩篇中所啟示並預表的基督與教會>中說,詩篇六十八篇是全詩篇最高的一篇。我們現在根據這一個來說,這是一首爭戰而得勝的詩。你很難懂,因為你在你的地方教會,一輩子也沒有打過一次仗。你們就是去聚會,作作禮拜,你講給我聽,我講給你聽,彼此相愛,我欣賞你的牛肉麵,你欣賞我的素蒸餃,完了!教會不能過這樣的生活。當然教會中大家可以吃麵,也可以吃餃子,但是教會是一個爭戰的教會。所以這是一首爭戰得勝的詩,對於神的行動,地方教會的見證,神在地方教會中的祝福,基督升天賜下恩賜,我們在祂的升天裡對神的讚美,神見證的榮耀,以及因這榮耀所帶進全地的降服,都有極美的描述。

引言

  我們可以把這首詩分作三個部分,第一個是引言。什麼是引言呢?就是我們所信的神,到底是誰,到底要作什麼,所以我們把它叫作引言 ── 神和神的所作。

  六十八篇開始於願神興起,使祂的仇敵四散。從你的感覺裡,這不是一節高的聖經,因為這一篇詩是最高的一篇,為什麼這個起頭又好像其他的詩篇一樣,在我們的感覺裡不是起的那麼好。但是你如果領會,以色列民出埃及,在曠野中,神給他們雲柱、火柱來帶領他們。雲柱要行動,火柱要行動,以色列人就要一同在那裡說這句話,「願神興起,使祂的仇敵四散。」(1)意思是什麼呢?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的教會生活要過的好嗎?走路!凡是主日坐在那裡作禮拜的,凡是拖拖拉拉的,都不合格。我們是打仗的。他這裡說,願神興起!神興起沒有?已經興起了,雲柱已經在走了,火柱已經在走了。雲柱在動了,火柱在動了,以色列人也跟著雲柱火柱在行動。在這樣的時候,他們就說,神啊,願你興起!叫你的仇敵四散!現在教會要來了,教會的生活要來了,教會的見證要來了,神心意中所要得著叫祂滿足的教會,要在這裡顯出來了。神啊,你興起,使你的仇敵四散!

  這是引用以色列人在雲柱的引導和約櫃的前行裡行動時所有的宣告,說出神的子民都願意與神一致。你知道,教會生活有時候也是頂為難的,就好像以色列人也是為難的。我一直問一個問題,神在行動的時候,以色列人不是有兩百萬人嗎?你想想看,不是隨時都有婦女要生產嗎?到底是走還是不走?聖經沒有記載。聖經沒有一個記載,那落後的怎麼辦,跟不上的怎麼辦。我們要很實際,如果你養了一大堆牛,羊,帶著你的小孩,帶著行李,妻子又是個大肚子,你走走看!今天我們的弟兄姊妹都有這個特點:我的姊妹不行,我兒女的教育不行……沒有一個人比得上以色列民。以色列民很厲害,走!願神興起,使祂的仇敵四散!他們一同這樣宣告。

  我相信神不會不合理。雖然聖經沒有記載,但我相信那些待產的,那些有疾病的,(兩百萬人一定有很多人有疾病),牛剛剛生小牛的,主一定有某一種的安排。但基本上,當神要行動的時候,所有的以色列民都起來說,願神興起,使祂的仇敵四散!親愛的弟兄,教會也是這樣,教會中有各種的難處,有各種的限制,但是你不要老考慮這些「不可能」。你要說,神啊,當你有行動的時候,我們是同心合意與你配合。神要行動,大家一同來宣告,神的子民願意與神一致,擔當神聖的見證。

  第四節說到,「你們當向神唱詩,歌頌祂的名。為那坐車行過曠野的,修平大路。」這說出什麼呢?說出神在地方教會中的行動乃是穩妥的,祂是坐車的,而且這路是修平的。神坐在車中,我們與神同行。因為路是修平的,所以地方教會一切的行動是穩妥的,也是在我們的歌頌讚美裡的。

  這句話不好講,因為我們什麼都會作,就是不會歌唱,不會讚美。我們最多是歡喜快樂。我看見一個弟兄,我歡喜快樂,因為他在一個大學教書,所以他這一輩子要一直仰望主,主啊,我不能倚靠大學,我需要你的憐憫!我告訴你,親愛的弟兄,你知不知道,主在祂的行動裡,祂是修平大路的。所以我一見到這位弟兄,我非常喜歡,我也感謝主,主啊,謝謝你,得著這麼好的弟兄,蒙恩三個月,頭腦這麼清楚,聖經讀的這麼有光,太好了,感謝讚美主!但是主要問我一個問題,你的欣賞也真多,好話也講的多,你也因著聖徒歡喜,但是你有沒有一次跪在那裡,為著這位弟兄讚美主?為著他的大學讚美主?為著克里夫蘭讚美主?為著多倫多讚美主?讚美到一個地步,你裡面歡呼起來了!

  你不能每天帶一個放大鏡,東照西照,老看人有幾根白頭髮,老看人手上有沒有疤。親愛的弟兄,你要知道,當教會往前的時候,有一種的歌頌、讚美會出來。所以弟兄們要學習,會歌頌,會讚美,要告訴主,主啊,我們願意成為一班讚美的人,也許這個時候我們是在網羅裡的,也許這個時候我們是在你的製作裡的,也許這個時候有一輛車子軋過我們的頭,也許這個時候我們在水中、在火中,但是,讓我們在主裡常喜樂!雖然四圍充滿了兇惡,雖然試探如同波濤那樣,但是歌唱總勝過嘆息!所以當時常喜樂,無論如何歌唱總勝過嘆息!無論如何,神總是在行動;無論如何,神總是在實行祂的旨意;無論如何,神要達到祂的目的,所以我們裡面總有說不出來的讚美。這時候我們知道了,神啊,你在往前行,路是修平的,而且你是在車上的,我們是與你同行的。

  這時候他就說,當我這樣行走的時候,我是在教會中間的,所以神在祂的聖所,也就是在一處處地方教會中,有一切奇妙的作為。這裡說到四個東西,你很難不是其中的一類,也許四類你都是。第一,他說,祂作孤兒的父;第二,祂作寡婦的伸冤者,第三,祂叫孤獨的有家;第四,祂使被囚的出來享福。我們的主太好了,前面不是講到水,火,車子軋過,網羅,熬煉嗎?這時候他說,當神在帶領教會的時候,全教會中是充滿了各種古怪的人,不是得勝的,反而這個人是孤兒,那個人是個寡婦;這個人是孤獨者,那個人是被囚者。你是哪一個?你要說,第一我是孤兒,第二我是寡婦,第三我是孤獨者,第四我是被囚者。

  人到加拿大來,上飛機的時候,滿腦子都是:我到那裡去「加」,去「拿」,我就變「大」了。到了以後才知道,我是個孤兒,誰照顧我?我的職業在哪兒?我經濟來源在哪兒?神就說了,我叫孤兒有家。然後你就開始找朋友,認識人,你就發覺每一個人都欺負你,所以祂說,我作寡婦的伸冤者。然後你說,我在這裡,要養家立業,怎麼往前去?我真是孤獨啊!祂叫孤獨的有家。最末了你說,我已經不是孤兒了,我已經得伸冤了,我也有我的家了,但是我這個人還是個難處,我是個被囚者。所以祂說,我叫被囚的出來享福;不僅是得釋放,是出來享福。

  神奇妙的作為是什麼呢?作孤兒的父,說出在地方教會中每一個聖徒都可以得著祂的保護和供應。父親是扶養你的,父親是保護你的,父親是供應你的,父親是叫你成長的。神不僅保護你,供應你,扶養你,神也負一個責任叫你成長。

  祂也是寡婦的伸冤者。你知不知道,你在世上活著,還沒有什麼人不想欺負你的。有一年,教會生活的局面很艱難,我就想,我去作事吧!所以一九九二年、九三年,我作過一年的事。我自己作事,所以該聚會就聚會,不受什麼影響。我哥哥跟我講一句話,他說,弟弟,你要作事,你記得一句話,不要相信人的話。我聽了就氣,我天天和弟兄姊妹在一起,我接觸的就是人,誰能騙得了我?我把人看透了,屬靈人不是看透萬事嗎?到後來我才懂,沒有一個人騙你,但是沒有一個人把整個的事告訴你。他跟你講的都是合適的,沒有一個人騙你,但是他沒有告訴你 minus(減),他只有告訴你 plus(加)。只有神告訴你 plus(加)和 minus(減)。Plus(加)是說,我要把你模成神兒子的模樣;minus(減)是說,你這一輩子要經歷網羅,你這一輩子要經歷熬煉,你這一輩子還有水,有火,你這一輩子有十噸重的卡車要從你頭上軋過。祂把 plus(加)、minus(減)都告訴你,祂絕不欺騙你。

  祂作寡婦的伸冤者,說出祂在正直裡來眷顧那些被欺壓的人。祂叫孤獨的有家,說出每一個人在地方教會中都能得著滿足和安息。祂也使被囚的出來享福,說出我們在地方教會裡脫離了罪和世界的綑綁。本來是我們被囚的,誰來囚我們呢?是罪來囚我們,是世界來囚我們。不知不覺,罪的綑綁叫我們沒有辦法脫離了,世界的綑綁叫我們沒有辦法脫離。

  今天四、五十歲的弟兄最喜歡講的話,就是「再等幾年」。我最不喜歡聽的話,就是「再等幾年」。你三十歲,還年輕;等你五十歲的時候,你就會問,難道我就是這樣嗎?我就是這樣一輩子教書嗎?我這樣有價值嗎?值得這樣做嗎?每一個人活到四十幾歲以後都會考量,我這一生真沒有意思,年輕的時候拼命,後來才發覺什麼也沒有。就在這個時候,你會說,我願意像鴿子,我要到曠野去,叫我得享安息。就在這個時候,綑綁來了:只不過再過幾年,我就可以真正的退休了!但你也知道,再過幾年,讀聖經就記不住了。也不過就是幾年,把你綑得死死的,等到你無用為止。

  我看很多人都是這樣,主啊,我願意好好愛你!等我退休以後,我就好好愛你!主耶穌就講了,如果每個人都是退休以後才愛我,我怎麼建造我的教會?退休愛主的價值還是高的,起碼我知道一個弟兄,他就是大學教授退休以後才追求主,但那是主所特定的,哪有那麼多教授,退休以後還在屬靈上長的那麼好?人還那麼清楚?一般人退休以後,大學不要你,你大概也不能做什麼事了。

地方教會的豐富

  不僅這樣,祂在我們前頭出來,帶領我們在曠野中行走。當他這樣走的時候,他所走的路乃是要見證一處處的地方教會,或者叫一處處地方教承擔祂的見證。所以第八節開始,一直到十八節,開始另外一段。第八節開始描述神如何眷顧地方教會,祂震動西乃山,為祂自己的見證表明自己。地方教會、得勝的教會,必須是一個見證基督的教會,所以當他在這裡描述教會的時候,第一個他就說,那時地見神的面就震動,天也落雨,西乃山見了以色列的面也震動了(詩六八8)。在地方教會中應該是滿了震動,也就是滿了聖靈的工作。

  今天早上你有沒有覺得,在蒙特利爾神是滿了震動的。這五個弟兄是完全不同型的五個弟兄,神把他們放在一起,而且站起來成為一個團隊。每一個弟兄,你都感覺,主啊,他們是何等可珍惜的。他們五個人在這裡為主說話的時候,你感覺到的是神,是基督。教會不要有別的,教會也不要高舉別的,教會就是神的見證、基督的見證。你要知道教會的豐富嗎?在教會生活裡是滿了震動的。這一個震動,就把神的面帶出來了。在教會生活中是滿了聖靈的工作的,這個聖靈的工作,就叫基督在教會中為大。什麼時候聖靈的工作沒有了,人的名就為大了,或者是真理、教訓、做法,就為大了。為什麼?因為神消失了。所以這裡說,一個健康的教會必須見證神的自己。

  在教會生活裡,祂賜給我們豐盛的恩典,祂降下大雨。我們是祂的產業。有的時候我們也會疲乏凋萎。換句話說,你千萬不要想,教會生活永遠得勝。我過了五十多年的教會生活,我願意告訴你,這是個常常叫人失望的生活。你要告訴主,主啊,你要保守我,因為教會有高的時候,教會也有低的時候;教會有得勝的時候,教會也有凋零的時候。

  你要知道,理論上,如果我們作孤兒,主是我們的父;如果我們作寡婦,主伸冤;如果我們孤獨,主給我們家;如果我們在世界、罪惡裡被囚,主把我們釋放出來,叫我們在祂裡面有喜樂,有享福。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走走一我們會講一句話,難道天天吃這個嗎?記不記得以色列人,他們不是吃嗎哪嗎?意思就是 what's this ── 這是什麼?嗎哪這個字的意思就是「這是什麼」?所以你這一輩子主給你的食物,那個名字都叫「這是什麼?」。有的時候好到一個地步,主啊,這是什麼,我哪裡配啊?有時候壞到一個地步,主啊,這是什麼?不合理啊!但這都是嗎哪。主說,吃下去!吃下去!但是我們很容易到後來吃膩了,因為天天吃,常常吃,隨時吃。我告訴你,人不知不覺會疲乏的,會覺得凋萎。但是祂說,我會使地方教會復甦並堅固。

  你如果問我,你有沒有疲乏過?我就說,那可多了!你有沒有凋零過?主憐憫,凋零的經歷不太多,但是也有凋零過。我們有疲乏,我們有凋零,所以不要吃驚:某某弟兄現在不聚會了。明天他聚起會來比你更好,你急什麼急?你又不是主,他有主,你好好愛他就是了。你不要每次見到他就查戶口,你聚了幾次會了?那就不是趕人走嗎?你要好好去愛他,好好去顧他。你若愛他,顧他,什麼事都沒有了。教會常常會給你一個感覺,現在有些人疲乏了,甚至有些弟兄凋零了。但是在疲乏凋零的時候,教會要被復甦並堅固。

  在地方教會生活中,我們還是傳好信息的婦女,與留守在家的婦女。他沒有說「壯士」。這實在不合理,應該是傳好信息的壯士,與留守在家的婦女,這就合理了。丈夫打仗,姊妹在家,不是嗎?我告訴你,在教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是姊妹。我就是一個姊妹,是傳好信息的姊妹,還有一些弟兄姊妹是留在家裡的姊妹。所以他說,傳好信息的婦女,與留守在家的婦女,同分掠物。

  教會是得勝的,是得勝又得勝的,但是你有沒有注意,傳的也好,留守的也好,大家的享受是一樣的。我用這次的訓練作例子,我不是一個傳好信息的婦女嗎?你們不是留守在家的婦女嗎?結果享受的時候,不是都相同嗎?我覺得真享受,你們也覺得真享受。我覺得真好,你們也覺得真好。如果你坐在下面,說,有什麼好?我告訴你,那你也沒有傳好信息,你也沒有留守在家,你是在曠野飄流。在教會生活裡永遠有一班人是打仗的,那些打仗的和留守的同分掠物。所以教會生活好到一個地步,沒有什麼人了不起,但是個個也都需要。不要說,講信息的弟兄了不起!有什麼了不起?他也不過是個傳好信息的婦女。你也不要說,我們差勁!你也沒有那麼差勁,你至少是留守在家的婦女。到後來分掠物的時候,神說,都一樣,都一樣!神在這裡對教會生活的描述,實在太豐富了,太好了。傳好信息的婦女,與留守在家的婦女,同分掠物。

  然後他說,我們安臥在羊圈中。換句話說,神牧養我們。一處處的地方教會,就是一個個羊圈。我們安臥在羊圈中,讓神來牧養,享受聖靈如同鴿子一樣。我們在這樣享受的時候,我們翱翔在基督的救贖裡。我們在基督的救贖裡多半從來沒有翱翔過,最多是取用取用,偶然我們也見證見證。他這裡說,不是,主耶穌給你的救贖,是叫你來翱翔的!我可以飛在主的救贖裡面,我可以在裡面經歷什麼叫作天,我可以在裡面經歷什麼叫作屬天的實際,我可以在裡面經歷什麼叫作得勝,我可以在裡面經歷什麼是得勝而有的誇耀。我在這個羊圈裡,享受聖靈像鴿子一樣,好叫我翱翔在基督的救贖裡。

  我的翅膀是鍍白銀的,當我飛的時候,我不是亂飛一通的。有的弟兄姊妹一飛起來可不得了,翅膀揮一下,至少打死三隻小鳥。他說,我這個翅膀是有白銀的,當我飛的時候,我這個飛的能力,我這個飛的實際,都是主耶穌救贖過的。我不是憑著我的舊人、我的肉體、我的天然來飛,我乃是在基督的救贖裡來飛。現在我住在基督的救贖裡,我也享受基督救贖的豐富。我翱翔在基督的救贖裡,當我翱翔的時候,我翱翔的能力根據完全是神在我身上製作的結果。

  不僅這樣,他說,我們身上有神生命的大能,也有神性情的顯出。這裡用了很特別的字,翎毛鍍綠黃的金。我從來沒有見過金子是綠色的,但是我想,神啊,你真是奇妙,綠色表徵生命,金表徵神聖的性情。有的時候我們滿有神聖的性情,卻沒有生命的大能。

  一位初蒙恩的弟兄,「黃色」的金子可能不太多,「綠色」的金子很多,所以申言的時候我們很享受;一位老練、懂真理的弟兄,道可能講得非常好,向著主非常真誠,的確是教會中的祝福,神聖的生命在他身上構成很多,無論他在哪裡,那個地方教會就很穩定,這樣的弟兄身上黃金很多,可是卻缺少綠色。要叫地方教會蓬勃、剛強,一定要加上「綠色」,這綠色卻不是我們自己去加出來的。無論是綠色或者黃色,都是神自己做出來的。

  翎毛是什麼呢?翎毛是翅膀伸出去較大的那個部分。這裡很奇妙,飛的能力是救贖出來的,飛的擴張度是成長出來的;翎毛長出來,飛得就痛快了。也就是說,開頭是銀,後來是金;開頭是神救贖你,後來是神把祂的神性構成在你身上;所以你裡面滿有生命的大能,也滿有神聖的性情,你是在生命的大能和神聖的性情裡翱翔。

  你在翱翔的時候,是翅膀鍍白銀、翎毛鍍綠黃的金。黃金可以是綠色的,這裡有一個人開一個屬靈的「金店」,專門賣綠黃金,人進來這個「屬靈金店」逛一圈,回去就會大大的改變了。一處處的教會就該這樣,專製綠黃色的金,人到教會生活中,一面看見豐富的神聖屬性,另一面也看見顯明的神聖大能。

  不僅這樣,神要在地方教會中作王。十四節說「全能者在境內趕散列王的時候,勢如飄雪在撒門。」撒門是個山。然後十五節說,「巴珊山是神(大能)的山,……耶和華必住在這山。」所以,在教會生活中,神賜給我們豐盛的恩典;雖然有疲乏凋萎的時候,祂卻使我們復甦並堅固。當地方教會有一種合適的建造,很多人出去好像傳信息的婦女,也有很多留守在家裡同分掠物,也就是享受基督的得勝。

  當地方教會中一個個聖徒翱翔起來的時候,全能者神「趕散列王,勢如飄雪在撒門」,撒門是示劍旁邊的一座山,撒門的意思是陰暗。換句話說,教會有寒冬的時候,教會有嚴寒的時候。一面來說,教會永遠是在示劍裡,是有能力的,另一方面,陪伴示劍旁的會有幽暗。但是雪一來,所有一切的陰暗都不知不覺的被除去了。

  雪是最美的,在人的感覺是象徵純潔,飄雪就是說,在教會生活中,我們一面經歷神的大能,一面也經歷陰暗,但是無論如何,神會出來除去嚴冬的陰暗,產生雪的潔白。雪一降下來,整個的山都是美的,陰暗之處都看不見了。

  比如說,兩位弟兄彼此認識了幾十年,互相都看透了,有時候交通的很激烈,又有世界,又有陰暗,但是很奇妙,雖然彼此都有缺欠,神卻會降下雪來,叫缺欠被遮蓋。你覺得你有缺欠嗎?你覺得你不行嗎?你覺得你不管用嗎?神卻要用你來對付仇敵。你說,主啊,像我這樣的人,在你手裡不可能有用!主說,是啊,所以我就降一些大雪把你遮蓋。主要留給我們一個缺欠,好叫祂的能力能夠顯出來。

  下面他又說,巴珊是神的山,耶和華必住在這山。巴珊就是神的大能,在地方教會中,我們一面經歷人的缺欠,一面經歷神的大能。巴珊的意思是光滑的象牙,表徵不能毀壞復活的生命。藉著神那不能毀壞復活生命的大能,叫我們得以被保護在神所居住的山,也就是建造的地方教會裡。

  我們喜歡把人神化,聖經中沒有這樣的事。連使徒保羅都有軟弱,也都有限制。所以他說,有一根刺加在他肉體上。因為我們是撒門,所以我們就能經歷巴珊;凡是沒有經歷撒門的,都不可能經歷巴珊。

  巴珊是光滑的象牙,表徵不能毀壞的生命。神在教會中,在那不能毀壞的生命裡,像一座山一樣來穩定他的教會。但是在教會中,人又好像小小的撒門一樣,都有陰暗的一面,都有軟弱的一面。所以神說,我降雪在這裡,保護你、遮蓋你、滋潤你;你身上所長出來的,我要用來對付我的仇敵。

  往下說到,當耶和華行動的時候,扶持他的車輦,「纍萬盈千,主在其中,好像西乃聖山一樣。」西乃是耶和華如晨光顯現的地方,說出神屬天的啟示和豐富的同在,都在祂的行動裡給了我們。

  每一個教會一定要有行動,或者好好傳福音,或者好好培養聖徒,或者好好追求,或者讀主的話,或者跟眾教會一同交通配搭;每一個教會不可以沒有行動的,否則就會枯竭了。教會越有負擔,教會越有行動,教會跟隨主越強,神在我們中間所說的話就越多。

  不僅這樣,在地方教會生活裡,我們經歷了升天的基督,所以十八節說,「你已經升上高天,你已經升上高天,擄掠仇敵,你在人間,就在悖逆的人間,受了供獻(恩賜)。」一處處地方教會的元首,必須是升天的基督;在地方教會中,是基督為大,我們只講基督、只說基督、只交通基督、只高舉基督、只推廣基督;基督是元首,因為祂是升上高天的一位。一處處地方教會的構成,必須是那些曾經被撒但所擄、現今得釋放,而成為神的俘虜的聖徒。神常在基督裡,在凱旋的行列中,帥領我們。一面來說,我們成了供獻獻給了神;另一面來說,這些供獻又成了恩賜給了祂的教會。

  我們曾經是撒但所擄的,可憐到了極點,活在地上,沒有指望,沒有神。但是有一天,這位升天的主就來得著我們,我們就成為基督的俘虜了。基督在前面走,我們在後面跟,兩千年來,就產生一個無限大的行列,天天都有人加進去,天天都有人被主俘虜。這就是保羅所說的,「感謝神,祂常在基督裡,在凱旋的行列中帥領我們。」

  主不是要得著一批宗教徒,也不是要單單得著一個一個愛祂的聖徒,祂要得著一個行列。這是一個得勝的行列,屬天的行列!這些悖逆的人,現在被神來得著了,說出一處處地方教會的元首,必須是升天的基督,一處處地方教會的構成,必須那些曾經被殺,被撒但所擄的而得釋放的聖徒。凡是覺得自己還不錯的,凡是覺得自己合格的,凡是覺得自己有一套的,都不能服事教會。

  神在基督裡,在凱旋的行列中領帥我們。我們被神擄回來了,就成了供獻獻給神了。當你一奉獻,熬煉就來了,網羅就來了,車輦就來了,水火就來了,我們就成了供獻獻給神了。這個獻給神的供獻,又成了恩賜賜給了教會。一面神來把你得著,把你擄掠回來,叫你成為供獻給神的供物;另一面,神要把你賜給弟兄姊妹成為恩賜。向著主,你是一個供獻;向著教會,你是一個恩賜。

  因此以弗所書四章說,「祂既升上高處,就擄掠了那些被擄的,將恩賜賜給人。」這裡也是同樣的說法,祂擄掠了那些被擄的,和合版甚至繙作「擄掠了仇敵」,將恩賜給人。基督在祂的復活和升天裡是頭一個完全供獻給神,也是產生眾恩賜那獨一最大的恩賜。祂就是那恩賜的源頭,祂自己是頭一位,藉著死完全奉獻給神,因此祂也就成為產生恩賜的那一位。今天在一處處地方教會裡,把自己完全獻給神,住在屬天實際裡的人越多,主在教會中裡所得著的恩賜就越多。

  這一個和全時間不是絕對相關,是相對相關。換句話說,不是全時間才能成為恩賜,是供獻才能成為恩賜。當你奉獻給主絕對到一個地步,主啊!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我為什麼上班?是主叫我去的;為什麼做事?主叫我去的;為什麼這樣生活?主帶領我的。然後主就不斷地在我身上,藉著我的奉獻而有製作;因著主的製作,我就成為恩賜賜給教會。主在教會中得著供獻的人越多,教會中得著的恩賜就越多,神就在我們中間得著祂的居所,叫祂可以與我們同住。

建造的教會生活

  末了,說到建造的生活。怎麼建造呢?第一個,是那天天背負我們,拯救我們的主。我們要建造教會,這個話是好的,但教會的建造不是靠你,因為天天背負我們,拯救我們的是主!祂是得勝的 ── 打破祂仇敵的頭,也是眾民歸回之處。祂行走在聖所,就是地方教會中,聖徒們歌唱前行作樂後隨。有的走在祂前面,有的走在旁邊,有的走在後面,但是沒有一個人是安靜的,眾聖徒們歌唱前行,作樂後隨。

  我們跟隨主的時候,這樣的經歷並不多。恐怕我們常常唱的是:雖然這條路越走越窄,主啊!我好孤單哪!主啊,我好淒涼啊!主說,你認不認識,當我帶著這一行列被我擄掠回來,原來陷在仇敵手中的人,到寶座這裡時,他們是歌唱的一班人!教會往前的時候,的確是「熱鬧」的。詩人描述教會生活,他說主是在走路的,教會生活沒有作禮拜的,教會生活沒有週週一樣的,教會生活是不斷在聖靈的帶領裡,緊緊跟隨主的。當他們跟隨主的時候,一個個就唱歌作樂,圍繞著我們的主讚美祂。

  這個行列是誰帶頭呢?小便雅憫。然後統管他們的是猶大、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眾首領。便雅憫的意思就是升天之子,但是他的父親雅各為他說預言,說,你是個撕掠的狼。沒有比狼更壞的,但是撕掠的狼會構成升天之子,的確是神蹟。就著他來說,太可惡了;另外一面,他的名字又是太榮耀了,然而他現在卻在基督的得勝裡成為微小的。無論是升天也好,無論是兇暴也好,這個小便雅憫現在變得非常謙和了。這表明我們經過神的工作,所顯出那滿有人性的美德。人越年長,越屬靈,人就越謙和。我們一想到屬靈人,都把他看得很特殊,這裡說:不!當一個人屬靈以後,是在他謙和的人性裡來帶領教會。他裡面滿了神聖屬性的構成,他外面顯出的卻是絕對的謙和。

  另一面也表明,當基督在地方教會裡運作的時候,祂是滿有人性的升天之子。當這位滿有人性美德的人子,在帶領教會的時候,祂是根據於天來服事教會,祂是升天之子。

  猶大的首領,說出基督是在祂的神性裡勝而又勝的。統領他們的不僅有猶大,還有西布倫和拿弗他利。聖經常常把西布倫和拿弗他利放在一起。西布倫是停船的海口。換句話說,每一個教會都要像西布倫一樣,馬上就有好多船能出去,廣傳福音,帶人得救,不要像冰凍的海口。拿弗他利是被釋放的母鹿;他出嘉美的言語。西布倫的船出去的時候,他們像釋放出來的母鹿,滿了跳躍的能力,口出嘉美的言語。

  譬如在多倫多的教會,能不能組一隊弟兄們去周遊錫安?到一個城一個城去傳福音?你告訴主,主啊,我們也不要多,我們有十個、二十個弟兄分著隊,每個禮拜六就到一個城去好好傳福音,好好去照顧那些聖徒。可能就是三年時間,大多倫多可以有二十處教會。我們的難處是沒有西布倫,也沒有拿弗他利。今天教會應該像一個停船的海口,裝著那些被釋放出來的母鹿,滿了生命的活力,口出嘉美的言語,表徵藉著一處處建造的地方教會,叫嘉美的福音得以廣傳出去。

  然後,神必從地方教會顯為可畏,因為在地方教會裡滿了神的力量和權能。地方教會要成為耶路撒冷的殿,她不僅是神的居所,也是神行政的所在。這時列王必來獻貢物,列國要藉著城(眾地方教會)的光行走,埃及的公侯(貴胄)要來朝見神,周圍的古實人要向神舉手禱告。換句話說,無論是貴族、平民、一般的人、作奴隸的,這些人都要到神這裡來,列國要向神歌唱歌頌。至終藉著眾地方教會,神的威榮和能力顯在全地和穹蒼。今天全地都住在死的陰影下,當主再來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變化的時候,那一天,萬物都要藉著我們,也得蒙救贖。(韜)

――朱韜樞《詩篇中的教會生活(卷二)

 

 

彌賽亞詩篇(衛恩禮)

 

詩篇第六十八篇

大衛的詩歌,交與伶長。

1.願神興起,使他的仇敵四散,叫那恨他的人,從他面前逃跑。

2.他們被驅逐,如煙被風吹散,惡人見神之面而消滅,如臘被火熔化。

3.惟有義人必然歡喜,在神面前高興快樂。

4.你們當向神唱詩,歌頌他的名。為那坐車行近曠野的,修平大路,他的名是耶和華,要在他面前歡樂。

5.神在他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

6.神叫孤獨的有家,使被囚的出來享福,惟有悖逆的住在乾燥之地。

7.神阿,你曾在你百姓前頭出來,在曠野行走。細拉

8.那時地見神的面而震動,天也落雨,西乃山見以色列神的面也震動。

9.神阿,你降下大雨,你產業以色列疲乏的時候,你使他堅固。

10.你的會眾住在其中,神阿,你的恩惠是為困苦人預備的。

11.主發命令,傳好信息的婦女成了大群。

12.統兵的軍王逃跑了,逃跑了,在家等候的婦女,分受所奪的。

13.你們安臥在羊圈的時候,好像鴿子的翅膀鍍白銀,翎毛鍍黃金一般。

14.全能者在境內趕散列王的時候,勢如飄雪在撒們。

15.巴珊山是神的山,巴珊山是多峰多嶺的山。

16.你們多峰多嶺的山哪,為何科看神所願居住的山,那和華必住這山,直到永遠。

17.神的車輦累萬盈千,主在其中,好像在西乃聖山一樣。

18.你已經升上高天,擄掠仇敵,你在人間,就是在悖逆的人間,受了供獻,叫耶和華神可以與他們同住。

19.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細拉

20. 神是為我們施行諸般救恩的神,人能脫離死亡,是在乎主耶和華。

21.但神要打破他仇敵的頭,就是那常犯罪之人的發頂。

22. 主說,我要使眾民從巴珊而歸,使他們從深海而回。

23.使你打碎仇敵,你的腳踹在血中,使你狗的舌頭,從其中得分。

24.神阿,你是我的神,我的王,人已經看見你行走,進入聖所。

25.歌唱的行在前,作樂的隨在後,都在擊鼓的童女中間。

26.從以色列源頭而來的,當在各會中稱頌主神。

27.在那裏有統管他們的小便雅憫,有猶大的首領,和他們的群眾,有西布倫的首領,有拿弗他利的首領。

28.以色列的能力是神所賜的,神阿,求你堅固你為我們所成全的事。

29.因你耶路撒冷的殿,列王必帶貢物獻給你。

30. 求你叱喝蘆葦中的野獸和群公牛,並列邦中的牛犢,把銀塊踹在腳下,神已經趕散好爭戰的列邦。

31.埃及的公候要出來朝見神,古實人要急忙舉手禱告。

32.世上的列國阿,你們要向神歌唱,願你們歌頌主。

33.歌頌那自古駕行在諸天以上的主,他發出聲音,是極大的聲音。

34.你們要將能力歸給神,他的威榮在以色列之上,他的能力是在穹蒼。

35.神阿,你從聖所顯為可畏,以色列的神,是那將力量權能賜給他百姓的。神是應當稱頌的。

    

     詩篇第六十八篇:主升天的詩篇

 

    詩篇的第二卷包括第四十二至七十二篇,也是詩篇中記載出埃及的部分,主題是救贖。其中包括三篇偉大的彌賽亞詩篇:詩篇第四十五篇介紹作新郎的王;詩篇第六十八篇提及升天;詩篇第六十九篇是贖愆祭。詩篇第二卷從三個主要的部分談論救贖:離開埃及、西乃山的約和曠野的聖所。詩篇第六十八篇則包含並總結這三方面。然而,這卷詩更前瞻國度的建立,是歷史和預言的剪影。神名字一切的豐盛都貫注在卷中。可是,翻譯家和解經家在處理這卷詩時往往碰上重重困難。不過,較困難的部分大概可從修定本中找到一些幫助。

    從歷史角度說,柏勒(JG. Bellet)把這篇放在歷代志上第十五章裏看。那時大衛把約櫃從俄別以東的家運到錫安山,他們歌唱這歌。他說登山的路程共分六段;詩篇第廿四和一百卅二篇也是同一時期的。

    本篇的歷史背景源於舊約時代,但其中的真理卻在新約裏尋見。論彌賽亞的經節(18節)在全篇的中心點。本篇的背景似乎論四次偉大得勝的前進,其中三次歷史方面,一次預言方面。

    1)序言(16節)

    2)步出埃及,前往西乃山。得勝埃及人(78節)。

    3)底波拉和巴拉得勝迦南人(919節)。

    4)把約櫃運上錫安山(2028節)。

    5)最終的勝利,國度的建立(2935節)。

1)序言(16節)

    本章首句恰如以色列人踏上曠野的征途時,摩西所說的話:“耶和華阿,求你興起,願你的仇敵四散。”(民十:35)這話也是英國將軍克倫威爾(Cromwell)出征時的口號。序言中,神(Elohim)的名字共有六次,而在本篇內共出現廿六次,包括他君尊的稱謂耶和華(JAH)(4節)。戰爭造成許多寡婦和孤兒,但以色列的神照顧他們。

      2)步出埃及,前往西乃山(78節)

    本篇曾兩度提及神的同在,都是在曠野和西乃山征途上的。神的百姓得贖,戰勝法老和他的全軍;神把他們領到西乃山,將他的榮耀顯給他們看,並與他們立約。這是國家的誕生,是以色列人最重要的經歷之一。在律法頒佈的同時,神也揭開會幕——神的居所——的樣式。

3)戰勝迦南人(919節;士四至五章)

    有專家曾列出經文中難明的字句。若斷言其義,就不合宜了。但本段似乎對應土師記第四和五章,描述迦南人西西拉的失敗和底波拉的凱歌。

    大雨——當西西拉率領九百輛鐵車侵略猶太地,以色列人卻毫無準備,抵禦仇敵。在珊迦和雅億的時候,萬千以色列人中沒有藤牌槍矛(土五:68)。但神介入他們的爭戰,為他們降下大雨。基順古河漲溢,鐵車墜於泥中,不能動彈,迦南人要棄車而逃,後來遭巴拉和他的軍隊擊敗(士五:1521)。今日,神也不一定幫助強大的軍隊!當拿破崙侵略俄國,他學了一課。冰雪降下,法國花朵飄零,他在冰封的草原上全軍覆沒。希特勒不曉

得汲取歷史的教訓,也同遭厄運。最近的例子是一九六七年以色列國的六日戰爭。

    傳好信息的婦女成了大群(11節)——男人上戰場作戰,婦女負責傳遞信息。

    逃跑和分受所奪的(12節)——脫離羊圈內勞苦的工作,分享勝利金袍!

    神的車輦累萬盈千(17節)——雖然西西拉有九百輛鐵車,但神擁有無可匹敵、非肉眼所能見的軍隊,和千萬的天軍!雅億拿帳棚的概子,打穿西西拉的頭,以色列人便全面得勝,巴拉也擄驚了他的敵人(士五:12)。大局改換了:二十年來壓逼、奴役以色列的迦南人,成為戰場上的俘擄。

    4)大衛戰勝耶布斯人和非利士人(2028節)

    當大衛得勝耶布斯人,佔領耶路撒冷城,在錫安山居住時,他極之渴望為神的約櫃預備居所。以利作大祭司時,非利土人曾搶奪約櫃(撒上四:11)。後來神審判非利土人,他們便把約櫃裏往基列耶琳。大衛還是孩童,住在以法地(伯利恒)時,曾聽聞此事,故地作王時,使希望在國的中心為約櫃建殿(詩一百卅二:l9)。現今願望達到,詩篇第六十八篇描述其中的詩歌和高峰。作祭司的哥轄人扛括約櫃,整支隊伍登上錫安山,把約櫃放

在大衛支搭的帳棚內(撒下六章;代上十五,十六章)。

    大衛作王時,其中一項偉大的成就,是把以色列十二支派聯合起來。我們看見,南面兩個支派便雅憫和猶大,與北面兩個支派西布倫和拿弗他利聯合起來,同心合意的,在聖所高舉神作他們的王,作為他百姓聚集的中心。可惜事情維持不久!耶羅波安作王時,王國便分裂。只等大衛的兒子、和平的君重臨,國度纔能復蘇(結卅七:1528)。

    5)最終的勝利,國度的建立(2935節)

    本篇三次偉大、歷史性的勝利預指將來,就是哈米吉多頓大戰的勝利,屆時國度將在地上建立,並以耶路撒冷為中。“因你耶路撒冷的殿,列王必帶貢物獻給你。”(29節)“神已經趕散好爭戰的列邦。”“們要將刀打成牽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賽二:4)“埃及的公侯要出來朝見神,古實人要急忙舉手禱告。”今日同謀要摧毀以色列的國家,將要在那日受到教訓,他們要把貢物帶到耶路撒冷,獻給公義的主。願主使那日促臨!

    論彌賽亞的經文共分五句(18節;以弗所書四:8):你已經升上高天;擄掠仇敵;在人間受了供獻;曾在悖逆的人間;又叫耶和華神與他們同住。

    “悖逆的人”大概是指以色列人,福音首先傳給猶太人。感謝神,甚至今日,他們中間仍有信心的遺民。“悖逆的人”也可說是外邦人,我們本性充滿悖逆,頂撞神,然而救恩和各樣恩賜要臨到悖逆的人。神將他們一切的悖逆和罪惡都歸在那可稱頌的羔羊身上,他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豈不也把萬物賜給我們。(Pettingill

    “叫耶和華神可以與他們同住。”這是神偉大的旨意,在會幕中、聖殿內、教會裏和將來的日子(啟廿一:3

    保羅引述這段論彌賽亞經文中的三句:

    他升上高天的時候——升天(弗四:8

    以弗所書的主題——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保羅共提過九次。他更在第四章集中講論身體的合—,在這大前題下,保羅引述詩篇第六十八篇關於彌賽亞的經文。第三節講論“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第十三節記載“在真道上同歸於一”。以弗所書第四章告訴我們神所用的方法,是要使信徒藉聖靈的合—,並在真道上合—。一切本於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教會天上榮耀的元首。神所使用的方法是,把恩賜賜給教會,在身體內運作。

    新約有十六段經文講論基督的升天,三次是歷史方面,十三次是道理方面。路加記載三件獨特的事實:

    地點:在伯大尼的橄攬山上(路廿四:5O

    有一朵雲彩把他接去(徒一:9)。這是否神的榮光,於變像山顯現,並主升天時再次出現?

    有兩個人預告,主怎樣往天上去,還要怎樣來。

    論到主的復活和升天,所用的文字如下:神叫他從死裏復活(徒十三:34);被舉起(約十二:32);接到天上(可十六:19);帶到天上去(路廿四:5l);把他接去(徒一:9):往天上去(徒一:1O);升上高天(弗四:1O)。

    以弗所書第一章十九至廿二節提到他復活和升到神權能的右邊。他的升天關乎作作祭司的職任、他賜下聖靈和他作教會的元首。

    擄掠仇敵(8節)。

    猶如得勝的統帥,他救活仇敵所俘擄的人,引領他們凱旋前進。跟著,他與自己的人均分擄物(參看創十四:16;賽五十三:12;林後二:14;來二:15;十二:23)。

    這段至少有三個解釋:

    他藉著死敗壞撒但和他的眾軍,並釋放那些被他轄制的人。這是他藉福音所作的。

    舊約聖徒死後,居於陰間,在亞伯拉罕的懷裏(路十六:22)。藉主開天,他們一同被遷到天上的樂園。

    潘德科(Dwight Pentcost)提出第三個解釋。擄掠仇敵不是指人,乃是指一個定律。基督勝過罪和死,然後釋放受罪和死所捆綁的。

    誠然,經文實在難明,我們要有愛心衡量不同的觀點。筆者較接受第二個解釋,但也欣然容納第一和第三個對這榮耀真理的解釋。

    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8節)。

    新約有三大段經文講論恩賜:

    羅馬書第十二章四至八節說神是一切恩賜的來源(3節)。

    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強調聖靈的運作(7節)。

    以弗所書第四章十一節說升天的基督把恩賜賞給人。

    羅馬書和哥林多前書敍述恩賜給予屬靈的人,以弗所書說那些人就是恩賜。

    以弗所書所載的恩賜有: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人和教師。基本上,使徒和先知立下教會的根基,使徒是與主同在地上,見證他復活的人(徒一: ZI22);先知是那些得到神的默示,在聖經未完成之前,傳達神信息的人。

    因此,我們今天已沒有使徒和先知。但另一方面,我們仍有神的僕人,造就、安慰、勸勉信徒(林前十四:3)。同時,在新約裏,我們有使徒的教訓和神話語完整的默示。可說,我們現今仍接受使徒和先知的教訓。

    感謝神,我們還有其餘三個恩賜:傳福音的、牧人、教師。這些人和他們的工作如下:

      傳福音的——牧人——教師——

      腓利       提摩太   保罹

      動力       定力     能力

      世界       地方教會 基督的身體

      米拉利     革順     哥轄

    今日,神教會急切的需要,是這三樣恩賜的人和他們的事奉。而牧人、教師之間有個“和”字,可能指一個人同有這兩樣恩賜。我們活在冷淡膚淺的日子中,曾有人說一切真正事奉必備三樣條件:從神來的恩賜,經年累月研讀神的話,一生受苦的經歷。

最後,升天的基督將恩賜賞給教會,其最終目的正如以弗所書第四章十二節說:“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主賜下這些恩賜,為要使信徒在真理上得造就,教會能以增長。按照神的計畫,每一處教會該為學習聖經的地方,一代接一代,為主發光,這纔是真正繼承使徒教訓的。

── 衛恩禮《彌賽亞詩篇》

 

 

神也是孤兒寡婦的神(六八1~18)(臺北靈糧堂)

 

廿世紀進入最後一季時,在臺灣發生了百年來的最大的震災『九二一集集大地震』;這次的震災影響了數十萬人,數以萬計的人無家可歸,成為孤兒寡婦的更不在少數,這次的地震對國家、社會、教會都有非常強的影響及震撼;一方面看見臺灣這功利的社會還是充滿了同胞愛,社區情;對教會來說,更加的激發了教會對社會的責任,也學習如何在急難時,做出最恰當最快速的反應;因為,我們也如一般社會大眾被這麼大的災難及所造成的傷害嚇呆了,以致一時不知如何因應才好;當然過往的訓練不夠,缺乏危機意識,缺少應變的操練等都是因素。面對末日來臨的前兆,如經上所言災難的起頭(可十三8),我們不能只是偏安等候主再來而已,主既在災難來臨時,還將我們留在地上的話,我們就需要學習安慰悲傷的人,扶持受困的人,照顧孤兒和寡婦。

神是工作的神,祂一工作我們就看見有兩種不同的反應,一是惡人的反應,一是義人的反應;在詩人的筆法中,除了描述惡人是作惡的之外,在詩篇中所描述的惡人常是指不認識神的人,或是忘記神的人(詩九17),或是輕慢神的人(詩十13)…。有這樣的瞭解,當我們在讀詩篇時,就可以有反省的體裁了,在詩六十八篇中,我們看見了許多神的作為,也看見了人的反應,惡人是不敢見神的面,在神的面前也是站立不住的;義人呢,要在神面前歡喜快樂,唱詩歌頌神(v.3-4)。因為神是向祂百姓施恩的神:在祂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v.5);叫孤獨的有家,使被囚的出來享福(v.6);行在百姓前面(v.7);在我們疲乏時,使我們堅固(v.9);為困苦人預備恩惠(v.10);是爭戰得勝的神,而我們卻均分擄物(v.12-1418)

默想

當我們經歷末日來臨前的這些災難時,我可以做什麼呢?

回應

主阿!幫助我們一方面儆醒依靠等候你,也幫助我們學習扶助軟弱、困苦的人。

 

 

神是應當稱頌的(六八19~35)(臺北靈糧堂)

 

不同的人面對主就有不同的態度與結果;就信徒(神的百姓)而言,神是非常的親切、照顧、體恤我們的神,祂是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是拯救我們的神(v.19);是為我們施行諸般救恩的神,能使我們脫離死亡(v.20);賜能力的神,也堅固為我們所成全的事(v.28);並且祂將力量、權能賜給祂的百姓(v.35);我們看見神是如此愛我們的神,我們的回應是什麼呢?

對仇敵而言,神是大而可畏的神,祂打破仇敵的頭,打碎仇敵(v.2123),也趕散好爭戰的列邦(v.30)。所以埃及的公侯要出來朝見神,古實人要急忙舉手禱告(v.31)。因著神顯出了祂的權能,而令外邦人俯伏,外邦人的反應正合乎他們所認識的神,他們就降伏在神面前。

對信徒而言,有時我們對神的反應稍微冷淡了些,其實我們對神的回應和我們所領受的恩典,並不成比例。

詩人多次的提到,我們要稱頌神(v.19263235),甚至連許多不認識神的外邦人都向來朝見神,向神禱告;我們這屬神的百姓,認識神、常經歷神諸般恩典的人,豈不更應常將頌贊獻在神面前嗎?

當我們讚美的言語稀少貧乏時,歌頌讚美平淡時,是不是正反應了對神的冷淡,是什麼原因呢?我們需要時常儆醒,仇敵惡者就是希望我們不知不覺時就把神忘記了,有時它不一定需要用患難,苦難或逼迫來轄制我們,它只要在我們裡面發動肉體,使我們冷淡,它就得勝了。詩人說神是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v.19),神是天天照顧我們的神,而我們也要學習天天稱頌神,向神歌唱,在會中稱頌主;詩人在這篇詩篇中,時常讓我們看見,就是要來到神面前,向神歌頌,稱讚神,因為這是應當的。所以,若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回應神的恩典、神的愛,歌頌讚美神就對了,因為『神是應當稱頌的』(v.35)

默想

默想神一切的恩典和祝福,祂如何天天背負你的重擔?

回應

主阿!願一切頌贊常歸給你。

 

 

全能的神、眷顧的主(六十八篇135)(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是一篇抬約櫃遊行時所唱的詩歌;118節是歷史的回顧,論到神過往的勝利與恩典,1935節是勝利的瞻望,論到神今後仍會繼續的得勝與賜福。

詩人在遊行一開始即宣告神的大能,因祂曾在過往的歷史中,帶領著先祖摩西及眾百姓「昂然無懼」地走出埃及(民三十三3),仇敵在祂面前都要敗逃(13);祂不但是高高在上、大能的主,也是俯身照顧卑微的孤兒寡婦與一切孤獨者,並使人脫離一切轄制的神(56)

詩人接著述說神在曠野時帶領選民爭戰得勝、賜與產業(714),及揀選錫安山作為祂的居所的經歷(1518)

詩人因為回顧神過去的扶持和幫助從不間斷,所以,深信神今天仍是「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是「為我們施行諸般救恩;使人脫離死亡。」叫「他們擊敗敵人」的神(1923),並且,祂也借著約櫃住在他們當中,與他們同在(2427),賜他們能力,為他們滅絕敵人(2831),最後,詩人呼籲列國都要來讚美神(3235)

詩篇有一個很大的特色,詩人們特別喜愛數算過往歷史中,個人或全民族所經歷神的管教與恩典,每一次的回顧,都讓他們堅定所信靠的,是「亞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是活人的神(太二十二32),以至於,他們能得著確據與能力,好面對現今生活中的困境,知道自己必不孤單,知道神是「以便以謝」是直到如今都幫助我們的神(撒上七12)

「主的恩惠天天都要數」這不但是在教會裡面所唱的詩歌,更是我們每日生活得力的必需。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今天也一同來數算神恩典的引領吧!

回應:主啊!每當我再次到禰寶座前,謝謝禰讓我看見禰豐盛恩典不曾斷絕,前方路程雖有困難,禰卻是天天背負我重擔的主。親愛的主,求禰讓我能揚聲讚美禰奇妙作為,宣告禰是直到如今都幫助我的神,並引領我能一生站立在禰面前。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禱讀:詩篇六十八篇13

1 願 神興起,使祂的仇敵四散,叫那恨祂的人從祂面前逃跑。
68:2 
他們被驅逐,如煙被風吹散;惡人見 神之面而消滅,如蠟被火鎔化。
68:3 
惟有義人必然歡喜,在 神面前高興快樂。

 

 

你當稱頌神(68)(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感謝你每天背負我的重擔,與我同行。我要舉手歡呼讚美你!

 

這首詩篇讓我們對神有更深的認識:祂是一位威嚴得勝的神,卻又是滿有慈悲憐憫的主。詩人最終總結為「神是應當稱頌的」(35)。

1.得勝可畏的神:詩人祈求「願神興起」。面對敵人,神的興起介入令他們四散逃跑,因為神是得勝的王。第11-17節描寫神好像駕著雲彩,從天上翩然降臨,祂的車馬軍隊累萬盈千,擄掠天上地下的仇敵,毫不手軟(21-23),婦女們都興高彩烈傳揚神得勝的消息(11-13)。

2.恩慈憐憫的神:神的威儀能力令敵人「如蠟被火熔化」,但神對他的子民卻極有恩慈。祂領導百姓走過曠野,為他們修平道路,栽種和培植以色列國。神更特別憐恤被欺壓、貧困中的人:「神在祂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神叫孤獨的有家,使被囚的出來享福;惟有悖逆的住在乾燥之地。」(5-6)因此,詩人不期然讚歎說:「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神。」(19

3.配受敬拜的神(24-35):對個人來說,神是「我的神,我的王」(24),因為神看顧每個人的需要,施行諸般拯救。對以色列國來說,以色列的立國、能力都是神所賜的(28)。對列邦來說,神行了大而可畏的事,配受敬拜。因此,詩人在25-27節及31-32節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敬拜圖畫:以色列民、世上的列國都向神歌唱。

讀過了這首詩篇後,你可會覺得很詫異呢?在高天之上,那位滿有榮耀、能力,令天地震動的神,竟又是與人同行,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神有威嚴的一面,也有慈愛的一面。祂本在諸天之上,卻又俯就卑微的人。這樣一位奇妙的神,怎不令人敬拜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