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七十七篇短篇信息

 

目錄:

記念神的奇事(楊震宇)

追想神古時的作為自勉不要灰心(吳主光)

事奉者的懦弱(朱韜樞)

抑鬱的原因和治療(法蘭斯迪信)

我的心何時肯受安慰(七七1~12)(臺北靈糧堂)

經過試驗的信心更為真實(七十七篇120)(臺北基督之家)

神放棄我嗎?(77)(香港讀經會)

 

 

記念神的奇事(楊震宇)

 

鑰句:我要向神發聲呼求

背景《詩篇》第七十七篇:本篇的詩題「亞薩的詩,照耶杜頓的作法,交與伶長。」本篇開始亞薩陷於嚴重的自憐景況,後來他的悲傷變成讚美,失望變為盼望。

提要:本篇是在苦難中記念神的奇事。在這首哀歌裏,我們看見詩人在極大的痛苦中呼求神的幫助;然而當他回想神過去(特別是摩西時代)的作為而得到安慰。全詩分為四段:

()向神發聲呼求(13) ──我向神發聲,祂必留心聽我;

()內心的省察(49) ──我想起夜間的歌曲,捫心自問;

()默念神古時作為(1015) ──但我要追念至高者顯出右手之年代;

()讚美神的引導(1620) ── 祢曾藉摩西和亞倫的手引導祢的百姓,好像羊群一般。

鑰節:【詩七十七10】「我便說,這是我的懦弱;但我要追念至高者顯出右手之年代。」

鑰點:本篇我們看見詩人可能為國家的患難而憂心如焚,於是整夜舉手禱告。有人以四個詞描述詩人轉變的過程:「嘆息」(16)、「下沉」(710)、「歌唱」(1115)和「翱翔」(1620)。在煩亂中,他「嘆息」、「下沉」,因無法明白神為何要苦待他們;然而當他開始記念神的奇事,默念祂的作為,並數算祂的恩典,而從永生的神那裏找到答案,就消除了一切的懷疑、懼怕。到這個時候,他「歌唱」,心靈便向上高飛「翱翔」。何等奇妙!當他仰望神,思想祂的恩典和拯救時,他從極度的悲傷變成讚美,失望變為盼望。親愛的,若你晚上也是輾轉難眠,試著用這篇禱告來幫助你入眠。 

今日鑰節提到「但我要追念至高者這是一首非常自我中心的詩篇。在首十節其中充滿了「我的」出現了超過二十次亞薩的自憐使他墮進失望的深淵,他所有負面的思想,引起他的煩躁不安。沉吟悲傷,心便發昏不能入睡,甚至因此責怪然而本節乃是轉捩點。顯然,亞薩開始用正確的態度向神禱告。他的轉機在於他首先承認自己的懦弱,並把注意力從自己的身上轉移到在那位全能的的身上。他就決心「要追念至高者」如此一來,他就從疑懼、痛苦、失眠、煩躁中得到釋放。親愛的,當你由「我」轉向對準「神」,往往就是轉變的開始當你承認自己的懦弱,往往就是拯救的開端當你追念神奇妙的作為,往往就是信心的起點,必能重獲信心、希望、與安慰,不再懷疑神的應許和慈愛。

【百足蟲】一首英文的寓言詩,說到一隻百足蟲(像蜈蚣的蟲),與一隻蝦蟆談話。蝦蟆問百足蟲說:『你這麼多的足,是怎樣走法?走的時候,是先擺那一隻足呢?』百足蟲就試試看,走的時候,先擺那一隻足;但怎麼擺也擺不好。後來擺累了,就說:『我不管了,我要去了。』但當要去的時候,又想那一隻足先擺呢?這樣一來,弄得牠一步都走不動了。等一下,太陽從雲裏射出來了。牠一看見這光,心裏不禁大大歡喜起來,就朝著太陽光奔去。牠忘記了牠那麼多足行走的次序,竟然走得動了。這一首寓意詩,正是我們基督人生活的寫照。甚麼時候,我們越想自己,就越走不動,越不進步。甚麼時候我們看主的光,就不知不覺的前進了。

「專心於自己帶來痛苦;專心於別人帶來沮喪;專心於基督帶來歡欣喜悅。」──佚名

默想:「我也要思想你的經營,默念你的作為」(12)。詩人信心大增,因他留意神的經營,思想祂無可比擬的奇妙作為。親愛的,你若常常思想祂的恩典和拯救,就能從抱怨變為歌頌。

禱告:神阿,記念我的信心軟弱、微小,求祢賜我屬天的信心,不懷疑祢的應許和慈愛,讓我時時仰望祢,記念祢、思想祢,天天經歷祢的恩典和大能。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追想神古時的作為自勉不要灰心(吳主光)

 

第七十七篇大綱:

引言:相信向神呼求必蒙垂聽(77.1

一、曾不住悲傷地求告主(77.2-77.4

1.患難中不住尋求主

2.心煩燥不肯受安慰

二、不明白神為何忘記開恩(77.5-77.9

1.追想自問仔細省察

2.難道主慈愛已止住

三、立志追想明白神的作為(77.10-77.12

1.自勉再想神的奇事

2.再度默念神的作為

四、思想結果承認神作為是對的(77.13-77.15

1.承認神的作為潔淨

2.神曾在列邦顯能力

3.神曾救贖以色列民

五、神曾領以色列民過紅海(77.16-77.20

1.雲海見神面就驚惶

2.天地因神戰抖震動

3.紅海之道無人知道

4.摩西亞倫牧養百姓

 

釋經:

 

引言:相信向神呼求必蒙垂聽(77.1

77.1(亞薩的詩,照耶杜頓的作法,交與伶長。)

1.這篇「亞薩的詩」,我們無法知道「照耶杜頓的作法是甚麼意思,但知道「照耶杜頓作法」的詩還有一篇,就是第六十二篇大衛的作品。耶杜頓是大衛特別指派的一個「伶長」(詩39:1),與亞薩、希幔齊名(代上25:6他手下有六個兒子受教,負責「彈琴、唱歌、稱謝、頌贊耶和華。」(代上25:3)他的兒子是俄別以東,約櫃曾經放在他家中三個月(代上16:38撒下6:11)。他對奏樂器和作曲都有非常的心得。我們也無法知道耶杜頓的作法有何特別之處,但知道這是一種特別的「調子」。如果我們將(第62篇)和本詩作一個比較,就可以看出﹐兩篇詩都強調「在急難中相信神會聽禱告」。很可能「耶杜頓的作法」很能表達出憂怨中漸有盼望的情調。這詩「交與伶長」,與上一篇一樣,都是表示這是在聖殿仍有詩班天天歌頌神的時代中寫成的。但是,按本詩內容所表達「向神不住哀求不肯受安慰」的感受來說,作者必定是長期見到國家落在越來越悲慘的厄運中,以致感到神可能「永遠丟棄」他們,「不再施恩」神的「應許世世廢棄」了。從這一點看來,本詩可能是猶大亡國前寫的。那些年日,國度每況愈下,好像神掩面丟棄了他們一樣。

2.按《卷三》的結構來說,(第75篇)(第76篇)預言主基督會按所定的時候日期降臨,拯救以色列人,又叫以色列得著大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這已經是回答了74篇)所發出的呼冤──「聖殿為何被毀而神好像不顧?」所以由77篇至80篇)開始是「回想」以色列人出埃及至亡國,這期間神所顯的大作為,求神再度施行拯救;(第81篇)是神回答他們,指出因為他們一直不肯離棄偶像,所以他們必須亡國;(第82篇)指出神在諸神中施行審判,證明他們(偶像)都只不過是假神而已;(第83篇)引導以色列人回想北國以色列亡國之前,他們如何呼求神消滅來侵的「十國聯盟」。後來歷史證明﹐這些呼求全部都應驗。到了這裡,「亞薩的十一篇詩」就完結了。

3.由於77篇)至(第80篇)是「追想」以色列人出埃及至亡國期間﹐神所顯的大作為,藉以求神再度顯作為﹐施行拯救,所以我們只      揀選(第77篇),即本詩作為代表性的研究。至於(第78篇)(第80篇),內容都是大同小異。而且較為簡單易明白,讀者自行研究就可以了。

 

我要向神發聲呼求;我向神發聲,他必留心聽我。

1.作者一開始就大聲呼冤說:「我要向神發聲呼求;我向神發聲,他必留心聽我」這句話原文是沒有「必」字,而且應該譯得口語化或感情化一點才能將其中的意思顯露出來。所以筆者將之譯為:「我要大聲大聲向神哭求,我要他留心聽。」按作者的語氣,他重複「大聲」是為了表示自己有理據這樣向神呼求或質問。這使我們領會到,作者內心充滿著各樣的痛苦,已經到了忍不住決定要向神爆炸的地步。

2.編者文士以斯拉將這篇詩的呼求﹐代表歷史上眾多以色列人來向神呼求,然後用以後的幾篇詩篇來回答。所以讀者不能單單讀這篇詩,效法作者的禱告,若是這樣﹐就會造成信仰上的打擊,對神信心搖動。因為作者的禱告,是一個未有答案﹐只向神埋怨的禱告。

 

一、曾不住悲傷地求告主(77.2-77.4

77.2我在患難之日尋求主;我在夜間不住地舉手禱告;我的心不肯受安慰。77.3我想念神,就煩燥不安;我沉吟悲傷,心便發昏。(細拉)77.4你叫我不能閉眼;我煩亂不安,甚至不能說話。

1.這裡先說出作者內心的「種種痛苦感受」:

1)「我在患難之日尋求主」:所說的「患難之日」不是一日,而是長期這樣。意思是,自從我有患難,我就開始尋求主,一直無法尋見。神好像故意躲藏起來不見我。

2)「我在夜間不住地舉手禱告」:意思是﹐我連夜間也睡不著覺,不停地向神舉手呼求。作者特意說明「舉手禱告」,意思是很激動、逼切﹐好像自己被丟在深坑底下,向上面的主大聲求救一樣。然而﹐神一直不理會他。

3)「我的心不肯受安慰」:「不肯受安慰」原文是拒絕受安慰。意思是,如果神一直不肯讓我尋見,我決不接受任何其他的好處﹐作為我的安慰。我非要尋見神不可。

4)「我想念神,就煩燥不安」:「煩燥不安」原文是“hamah”英文欽定本譯為“roar, make noise, disquieted, sound, aloud, mourn, murmur, growl, cry aloud”等,全部都是指所發的聲音而言。所以筆者認為,這句話應譯為:「我一想到神,就忍不住要向他咆哮了。」

5)「我沉吟悲傷,心便發昏」:「沉吟悲傷」原文是“siyach”英文欽定本譯為“talk, meditate, speak, complain, commune, muse, declare”等,應該譯為:「但我一向神埋怨﹐我的靈就發昏了。」經文在這裡還加上(細拉)二字,表示要在這裡「稍停、默想」。

6)「你叫我不能閉眼」:這是作者的靈發昏的現象,意思是無法閉眼﹐好好禱告。

7)「我煩亂不安,甚至不能說話」:「煩亂不安」原文是“pa`am”:英文欽定本譯為“troubled, move” ﹐但這字的原意是“to thrust, impel, push, beat persistently”。所以筆者認為應該譯作:「我生氣到不能說話。」

以上七點加起來,就變成這樣──「我尋求主,主不見我;我夜夜舉手呼求,他還是不理我。我拒絕尋求別的事物作為安慰,非要尋見神不可。本來﹐我一想到神,就忍不住要咆哮;但我一開聲,我的靈就發昏了。我無法閉上眼睛好好禱告,因為我內心生氣到說不出話來。」

2.以上這一切形容,都不外表示,作者不明白神為何不理會以色列人的苦情。神既是這麼真實,為何現在完全消聲匿跡呢?於是作者開始下面的追想,要究察神在古時的作為,想清楚到底這位神是否仍然可信。

 

二、不明白神為何忘記開恩(77.5-77.9

77.5我追想古時之日,上古之年。77.6我想起我夜間的歌曲,捫心自問;我心裡也仔細省察。77.7難道主要永遠丟棄我,不再施恩嗎?77.8難道他的慈愛永遠窮盡,他的應許世世廢棄嗎?77.9難道神忘記開恩,因發怒就止住他的慈悲嗎?(細拉)77.10我便說:這是我的懦弱。

1.作者要從「古時」和「上古之年」開始思想。意思是要尋根究底﹐徹底地找出答案。這時﹐作者記起他曾經寫過一首歌,他稱之為「夜間的歌曲」,意思可能是人生最黑暗時寫的一首歌。作者並沒有提及那首歌的內容,但是根據下文所顯示,很明顯那首歌再一次提醒他,神是有「慈愛」﹐有「憐憫」﹐有「恩典」的神。所以他「捫心自問;我心裡也仔細省察」。這句話中文和合本聖經譯得很生硬,其實原文的意思是:「我的心在說;我的靈在考究」。所「說」和所「考究」的內容,就是下面四條問題:

2.第一個問題:「難道主要永遠丟棄我﹐不再施恩麼?」「不再施恩麼?」原文是「仍然不喜悅我麼?」意思是,神是這麼真實的,是不是我出了甚麼問題呢?我尋求他這麼久﹐還是尋不見,難道主要永遠丟棄我,不再喜悅我這個人麼?我們欣賞這位作者第一個問題先懷疑自己,不是先質疑神。可見他仍然相信神真實存在,只是不明白神為何不喜悅自己而已。這樣想﹐是正確的。

3.第二個問題:「難道他的慈愛永遠窮盡?」這個問題,連同以下三個問題,都是為反映神在西乃山上﹐曾向摩西自我介紹,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34:6)所以作者表示,神既然是慈愛的,難道他向我施的慈愛卻是有限的﹐現在已經到了永遠窮盡的地步麼?作者思考問題的所在﹐仍然是「我」出了問題,不是「神」。只不過我這個人可能不配得神永遠愛我而已。

4.第三個問題:「他的應許世世廢棄嗎?」這裡「應許」一詞,原文是「話語」。但譯作「應許」也是沒有錯的,因為神介紹自己的話,也帶有「應許」的成份在其中。所以作者的意思是﹐難道神說過他是有慈愛的神,這話就世世代代不再應驗在我身上嗎?

5.第四個問題:「難道神忘記開恩,因發怒就止住他的慈悲嗎?(細拉)」意思是﹐神既然自我介紹,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34:6)何故他現在仍然發怒﹐忘記向我施恩?難道他的恩典己經止住了嗎?

6.「我便說:這是我的懦弱」,意思是,我思想以上這些問題,我認為全部原因﹐都是因為「我的軟弱」,所以神才止住施恩。作者能得到這個結論,是非常聰明的。一般人見自己的環境不順利,總是埋怨神,或認為神不公平﹐或認為神忘記了﹐或認為神不存在…。總是將「自我」看得高過神,認為問題是在神,不在自己,這就中了魔鬼的詭計。

 

三、立志追想明白神的作為(77.10-77.12

但我要追念至高者顯出右手之年代。77.11我要提說耶和華所行的;我要紀念你古時的奇事。77.12我也要思想你的經營,默念你的作為。

1.「但我要追念至高者顯出右手之年代。」這句話原文沒有「但我要追念」幾個字。英文的譯法只是“the years of the right hand of the Most High.”所以﹐接駁上文的意思,這句話應該譯為:「這是我的軟弱,這也是至高者在那些年代的作為。」作者特別稱神為「至高者」,意思是承認神的作為是「至高」的,所以一般人難以明白。

2.作者以「立志努力去思考神的作為」的語氣,繼續說:「我要提說耶和華所行的;我要紀念你古時的奇事。我也要思想你的經營,默念你的作為。」原文「提說」與「紀念」是同一個字,都是“zakar”。其       對等譯字是“REMEMBER”在聖經中通常都譯為「紀念、追念、被紀念、想念、追想」,從未譯過「提說」。所以整句話的意思,其實是強調作者要追念、思想、默念神所行的奇事、神的經營、神的作為。總意是想盡辦法﹐去思考研究神的各種作為,務求要明白其中的底蘊。

3.作者的態度是正確的。他先承認是自己的軟弱,所以不明白神「至高的作為」。雖然如此﹐他仍立志要努力去思考神的作為,盼望能漸漸明白。並沒有因為自己不明白,就推想神必定是不義。神的兒女落在苦難中,千萬要緊記持守這樣的態度,不要讓自己從神的恩典中失落。

 

四、思想結果承認神作為是對的(77.13-77.15

77.13神啊,你的作為是潔淨的;有何神大如神呢?77.14你是行奇事的神;你曾在列邦中彰顯你的能力。77.15你曾用你的膀臂贖了你的民,就是雅各和約瑟的子孫。(細拉)

1.這一段是作者思想神的結果──承認神的作為是對的。首先作者對神說:「神啊,你的作為是潔淨的」。「潔淨」一詞﹐原文是「聖潔」“qo'desh”,含有“apartness, holiness, sacredness, separateness”的意思。這詞在中文聖經中﹐通常譯為「聖」、或「聖所」、「聖物」、「至聖的」、「至聖所」、「聖潔」。因此﹐代表作者承認神仍為至聖,與一般神明不同,所以他的作為也不同,不容易被人測度。

2.作者又說:「有何神大如神呢?」第一個「神」字是“'el”;第二個「神」字是“'elohiym”。前者單數﹐代表一般神;後者眾數﹐代表以色列人所相信「三位一體」的神。所以作者思想的結果是:世上有那一位稱為神的,能像我們的神那麼偉大呢?根據作者在下文所覆述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蹟,作者說這話﹐是指埃及人所拜的各種神,都不及以色列人的神。因為摩西行「十災」,其實是打擊埃及人所拜的各種神。例如:第一災﹐尼羅河水變作血之災(7:20),是為打擊埃及人所拜的尼羅河神「阿西利斯」(Osiris)。     第二災﹐河蛙上到屋內各處(8:6),是打擊埃及人所拜的女神「卻特」(Hekt)。可能埃及人認為這些青蛙就是尼羅河神的靈魂或兒女﹐所以拜之為神。 第三災﹐塵土變虱(8:17),是為打擊埃及人所拜的地神「撒拔」(Seb)。     第四災﹐大群汙蠅(8:24),是為打擊埃及人所拜的女神「哈確」(Hatkok)﹐埃及認為這女神就是尼羅河神「阿西利斯」的妻子。     第五災﹐畜疫之災(9:6),是為打擊埃及人所拜的牛神「阿皮斯」(Apis)。後來以色列人在西乃山下拜的,就是這神。     第六災﹐瘡災(9:10),是為打擊埃及人所拜的女神「泰方」(Typhon)。    第七災﹐雹災(9:24),是為打擊埃及所拜的天氣之神「舒」(shu)。      第八災﹐蝗蟲之災(10:13),是為打擊埃及人拜的神「沙利比亞」(Serapia)。 第九災﹐黑暗之災(10:22),是為打擊埃及人所拜的太陽神「銳」(Ra)﹐是為埃及人所拜最大的神。第十災﹐殺長子之災(12:29),是為打擊埃及人全部的神﹐因為埃及人每一家都拜一個神來保護他們。但他們的神郤不能拯救他們脫離耶和華的手﹐因為埃及全地不論人或牲畜﹐凡是頭生的都被神殺了﹐連法老繼承他位的長子也不例外。

3.接著,作者又形容神的作為﹐說:「你是行奇事的神」:相信作者所說的「奇事」,是指下文所述說﹐神救贖以色列民出埃及的事,藉以回答上文的問題──神的作為不易明白﹐因為是不容易看出來的「奇事」。當神借著雲柱火柱﹐引領以色列人走曠野的路,來到紅海之時,法老王以為以色列人走迷了路,就派大軍追趕。以色列人看見法老王的大軍快要追上來,就埋怨摩西說:「難道在埃及沒有墳地﹐你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麼?你為甚麼這樣待我們﹐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呢?我們在埃及豈沒有對你說過﹐不要攪擾我們﹐容我們服事埃及人麼﹖因為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曠野還好。」摩西對百姓說:「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因為你們今天所看見的埃及人﹐必永遠不再看見了。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結果神叫摩西用杖擊打紅海,海水就分開,以色列人走乾路過去了。法老王的大軍看見,以為他們也可以照樣過去。沒想到,海水複合,將他們全都淹沒,把他們消滅了。這就是作者所說的「奇事」,是老法王和以色列人都看不出來的「奇事」,顯出神的智慧和能力。

4.「你曾在列邦中彰顯你的能力」,這句話是指以色列人攻打約但河東亞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並約但河西迦南地的諸王,大大殺敗他們。其中高大的亞納族人全都被他們消滅。他們就發現﹐「沒有一座城高得使我們不能攻取的。」(申2:36)因為列國的人看見耶和華與他們同在,就嚇得魂不附體。列國的人都見證說:「我們聽見你們出埃及的時候﹐耶和華怎樣在你們前面使紅海的水幹了。並且你們怎樣待約但河東的兩個亞摩利王西宏和噩﹐將他們盡行毀滅。我們一聽見這些事﹐心就消化了。因你們的緣故﹐並無一人有膽氣。耶和華你們的 神﹐本是上天下地的神。」(書 2:10-11

5.「你曾用你的膀臂贖了你的民,就是雅各和約瑟的子孫。」這話是總結以色列人出埃及、入迦南的歷史,指出這一切都是神最有能力的「膀臂」所作的「救贖工作」。來到這裡,作者加上「細拉」二字,表示唱這詩的人,須要在這裡稍停,並加以默想。當然作者的意思是,出埃及入迦南的歷史,還有許多寶貴的事蹟無法在此詳述,盼讀者在這裡稍停,加以細想一下。

 

五、神曾領以色列民過紅海(77.16-77.20

77.16神啊,諸水見你,一見就都驚惶;深淵也都戰抖。77.17雲中倒出水來;天空發出響聲;你的箭也飛行四方。77.18你的雷聲在旋風中;電光照亮世界;大地戰抖震動。77.19你的道在海中;你的路在大水中;你的腳蹤無人知道。77.20你曾藉摩西和亞倫的手引導你的百姓,好像羊群一般。

1.神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入迦南,實在還有許多作為值得默想。但作者選擇神在大自然中彰顯的威嚴來默想。所以在這裡,作者提及神的威嚴顯在「諸水、深淵、天空、雲中、海中、雷聲、電光、大地…」。每一樣都是那麼奇妙﹐那麼難測,非一般人所能明白的。

2.作者說:「神啊,諸水見你,一見就都驚惶;深淵也都戰抖。」相信作者是想到﹐「耶和華用大東風使(紅)海水一夜退去、…分開、…在以色列人的左右作了牆垣」的奇景。好像「諸水」因見神的面而退去,以至立起成牆垣;「深淵」也因見神的面而戰抖,以至以色列人可以走幹地過去。

3.「雲中倒出水來;天空發出響聲;你的箭也飛行四方」,這句話只不過是描述當時天空下大雨、打雷、和閃電的情景。「你的道在海中;你的路在大水中;你的腳蹤無人知道。」這是形容神領以色列人來到紅海邊,以為前無去路,誰知神卻使他們走乾路過去,這是他們想也想不到的。

4.「你曾藉摩西和亞倫的手引導你的百姓,好像羊群一般。」這是指摩西和亞倫指示百姓過紅海的情景,百姓在無須懼怕的情況下,像羊群一樣被引導過去。

5.作者交待到這裡就停了﹐任何讀的人都會感到不足。為此﹐編者文士以斯拉將(第78篇)(第80篇)放在這裡,接續追想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的歷史事蹟,藉以教導讀者如何思想神的作為,而不至懷疑神的慈愛和誠實。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事奉者的懦弱(朱韜樞)

 

第四段

  七十三、七十四是連續的兩篇,說到教會受了摧殘。在七十三篇,因為我們是這樣的宗教,我們就不懂什麼叫做清心的要神;因為我們不懂得什麼是清心的要神,我們無形中就給教會畫出了我們想像中該有的情形,這樣,我們就在教會中帶進了各種的難處。弟兄姊妹,沒有人可以傷害教會,是聖徒自己傷害教會;聖徒所以傷害教會,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清心的、只要神自己,所以才有人為組織的利益,在會中強調一個語言,一個職事,一個出版……。這些都不在聖經裡,卻能把許多的聖徒都擄掠過去。不僅這樣,那些被擄的人,心中所要的不是基督自己。我們如果要基督自己,這些話來了,我們立刻就能覺得,這不是聖經的話,這不是神的話,這不是聖靈的話,這也不是我們需要的話;我們也立刻知道,這些話會帶進教會中不健康的宗教的情形。

  多年來,主藉著祂的僕人的工作、帶領、幫助,的確叫我們加倍的愛祂,因為我們這麼愛祂,我們都會盼望能夠有一點功用,能夠長出功用來,能夠祝福別人,能夠有一點生命的流露,也能夠為主做一點工作,這些都是最好的事,卻不知道,就算最好的事,也能不知不覺,叫我們失去神自己,在神之外,產生了愛慕。所以若有人說,「你若跟從這一個,你就有用了;你若跟從這一個,你就能做什麼了;你若跟從這一個,主就能怎樣使用你了。」立刻,我們就墮落到基督之外的屬靈事物裡面去了。也因為這樣,就帶進七十四篇,有野心的人進到教會生活中來,摧殘一處一處的地方教會,然後把教會當作他們的俘虜。他們來先是用大聲的吼叫,然後改變了旗幟,然後傷害老練的、能供應生命的,隔離他們,叫他們不再能成為眾教會的幫助,然後再用斧子、捶子,敲碎所有聖靈的工作(詩七四46)。

  讀到那段,我們真有一個感覺:「主啊,為什麼你許可教會這樣的荒涼?」主就回答:「是,現在我要審判了,但是,我審判的方法和你的不一樣。我審判的方法,第一個,我告訴你,我有我的時候;第二個,我叫一切荒涼的時候,也就是我該得著柱子的時候。在我審判的時候,我告訴你,我已經立了許多地上的柱子。」(詩七五23)所以,我們到這裡走走,看到有愛主的;到那裡走走,也看到有跟隨主的;到這裡走走,看到主在工作;到那裡走走,也看到主在工作。在七十四篇,聖經強調,當一個教會受摧殘的時候,我們要出去看看全地,因為神自古以來為我們的王,在全地中施行拯救(詩七四12)。我們一看全地,就能從自己那狹窄的、受壓抑的、受打擊的、覺得沒有出路的環境裡出來。

  七十五篇告訴我們,當我們到全地去看的時候,要會看柱子。親愛的弟兄啊,不僅這樣,神說:「我告訴你,人在那裡喊喊叫叫,人在那裡挺著頸項,人在那裡說狂傲的話,人在那裡舉起號角的時候,我要說,真正的高舉是從我而來的,只有我才是斷定一切的!我怎麼斷定呢?我不打,我不殺,我不製造車禍,我只暴露。我要藉著暴露,給每一個人一個悔改的機會。」這就是七十五篇末了一句甜美的話,耶和華手裡有杯,杯中有攙雜之物,祂把它倒出來,惡人就來喝這酒的渣滓,而且喝盡。什麼叫惡人?就是不以基督為中心的人。惡人自然就在基督之外尋找惡事,喝醉了酒,結果就被暴露出來。神為什麼要來暴露呢?只有暴露,才能真正的把一個人顯出來,給人認識,也叫自己有一個悔改的機會。

  神作工奇妙,神說:「我也不打人,我也不罵人,我也不叫他短壽,我也不叫他撞車,我也不罰他生癌,我也不叫他心臟病、腦充血,這些我都不作,我就是倒點酒給他喝,叫大家看看,他到底是怎樣的人,藉此給他一個悔改的機會。」因為有這美好的一位神美好的作為,就有七十六篇最美麗的兩節聖經,「在猶大,神為人所認識;在以色列,他的名為大。在撒冷有他的帳幕;在錫安有他的居所。」我們說過,錫安這個字的字根,有構成的意思。撒冷有帳幕,我們可以進去,我們可以出來,我們可以住在其中,我們也可以度假旅遊;但是,神所要的,不僅僅是人住在帳幕裡,神更要人住在錫安。神要人不僅享受神,也要有神聖的構成;神構成在我們這個人的裡面,這構成就叫我們成為一個引導的柱子。這一個柱子是大家可以看得見的,大家可以享受得到的,大家可以跟隨的,大家可以從他得益處的,大家可以從他得幫助的。

  常常我們說:「神哪,你弄錯了,怎麼能這樣呢?」神就會說:「你知不知道,我的兒子,主耶穌,祂就是一個見證。」主耶穌在地上的時候,作了一個見證:有一個商人,出一切的代價,要尋找一個好珠子,等他找到這個好珠子以後,他就把一切都變賣了,來得這個珠子。這個珠子是誰?一面來說,這個珠子就是教會。我們的主把天上的榮華撇棄了,來成為一個人,來成為一個木匠,來成為一個被人藐視的人,來死在十字架上,為著什麼?為著來得這個珠子。一面來說,這個珠子也是我們。神要說:「我許可許多的損失,我出了很大的代價,為什麼呢?為著叫你能夠成為錫安的一分,叫你成為一個引導的柱子。這個柱子就成為教會見證的根源了。」

  弟兄們哪,我們過教會生活,不是彼此相愛就好了,乃要看見:這裡有柱子啊!教會生活不能只有耶路撒冷的帳幕,更要有錫安的居所;神說:「我不是要帳幕,我乃是要居所!」所以,神會做太多奇妙的事,來得著這一個柱子。在神看來,有許多人、許多事,都是祂使用的器皿,為要來得著這一個錫安的柱子。主常常藉著一些弟兄姊妹,叫我們受打擊,叫我們受折磨,叫我們受摧殘;這個時候,有的人就唉聲嘆氣,有的人就被模成、構成柱子了。環境可以摧殘人,環境可以造就人。我們也許問:「神把他們犧牲了,就為著我,那神不是不公平嗎?」不,神是願意我們成為柱子,好叫他們也悔改啊!記不記得,神不是也把以色列人放到一邊,為要得著我們這班在新約裡的人嗎?祂得著我們這些人以後,我們就會幫助他們一同來悔改。弟兄們哪,看見基督、看見教會的人,就要起來說:我的神永遠不會錯啊!

  七十六篇五節,「心中勇敢的人都被搶奪;他們睡了長覺,沒有一個英雄能措手。」這裡說到睡覺。我們一讀到睡覺,天然的人可能就領會,心中勇敢的人被掠奪後,他們就睡覺了,為什麼睡覺呢?因為神來斥責以後,他們就不敢動了。但是,我們更願意領會成,他們看見一個更光華、更榮美的,他們就知道:「所有我的勇力,所有我的騎馬坐車,都沒有價值了,我寧可成為一個睡覺的人!」詩篇是很特別的一卷書;在新約聖經,睡覺是不好的,保羅的書信常提醒聖徒們,要醒過來!只有詩篇說,我們越會睡覺越好,「你們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勞碌得來的飯,本是枉然;惟有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叫他安然睡覺。」(詩一二七2)弟兄姊妹,教會建造的祕訣在哪兒?睡覺!我們作什麼?安息!安息在神的裡面。這裡說,勇敢的人,坐車的人,騎馬的人,都睡覺了,為什麼呢?我們的神太好了!一遇見這位神,我們就願意停下一切勞碌、追求,安息在祂裡面。

  但是,下面又說,「人的忿怒,要使你得稱讚;你要以你的餘怒束腰。」(詩七六10,恢復本)我們的神好像也有怒氣,可是馬上束腰,換句話說,祂不發出來,只是作出一點警告的表情和聲音。當祂以餘怒束腰的時候,我們要快悔改。從頭到末了,神沒有砍掉領袖的頭,也沒有將地上的君王斬足截肢,好像神怎麼發脾氣,也沒有脾氣。真是奇妙,我們呼籲說:「神啊,為你自己伸訴吧!」神就說:「我什麼時候有冤?都在我的主權裡啊!」我們說:「神啊,你起來作事吧!」神就說:「你要我作什麼?」「發點脾氣吧!」神說:「好!」這時候,詩人立刻就說:「快許願,告訴主:主啊,以後那有渣滓的酒我不喝了,我只要你啊!主啊,以後那些摧殘教會的事,我不做了,我願意把貢物獻給你,我願意把我自己當作貢物獻給你!」七十五、七十六這兩篇的確好,感謝主!

  但不幸的,又來兩篇雪上加霜篇。前面兩篇像雪,下面這兩篇像霜。詩人述說,不僅聖徒有問題,不僅野心家來侵略、佔有、擄掠神他的教會,如今,教會中那些老練的,愛主的,為著教會流淚的,為著教會禱告的,也都是懦夫啊!這首詩是耶杜頓的作法,耶杜頓是歌詠長,帶領唱詩班的人。換句話說,這首詩是給眾人來唱的。唱什麼呢?唱長老無能,長老站不住,使徒們沒有用,主的僕人們一個個退台啊!為什麼主的僕人遇見野心家的旗幟,就顯得懦弱無能,甚至妥協退後呢?有人就說,他是不得已的。不!弟兄啊,這話可以同情,不能同意,全宇宙中,只有一個人做了不得已的事,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不得已,才叫祂來成為人;不得已,才叫祂來受死;不得已,才叫祂來受苦;不得已,才叫祂來受煎熬。若不是這樣,我們就不能得救啊!除此以外,還有誰能叫我們不得已的呢?只有我們的主,經過一個真正的不得已,其他的「不得已」,都是我們的妥協,我們的政治啊,我們的考量。

 

詩篇七十七篇內在:事奉者的懦弱

  七十七篇一至三節,「我要向神發聲呼求;我向神發聲,他必留心聽我。我在患難之日尋求主;我在夜間不住地舉手禱告;我的心不肯受安慰。我想念神,就煩燥不安;我沉吟悲傷,心便發昏。(細拉)」這位弟兄好不好?真好!我們很少能找到一位這麼好的弟兄,他的名字叫「屬靈」,外號叫「沒出息」。屬靈的人,不一定都有出息;有出息的人,常常不屬靈;所以,神和人很難找到一個交點。這位詩人的確是個屬靈人,而且他的確是一個認識神的人。他說,「你叫我不能閉眼;我煩亂不安,不能說話。我追想古時之日,上古之年;我想起我夜間的歌曲,我的心沉思默想,我的靈也仔細省察。難道主要永遠丟棄我們,不再喜悅我們嗎?難道祂的慈愛永遠止息,祂的應許世世斷絕嗎?難道神忘記開恩,因發怒就住祂的憐恤嗎?細拉」(詩七七49,恢復本)

  請看,他屬靈不屬靈?他愛不愛教會?他的確屬靈,他也的確愛教會。他屬靈到一個地步,有呼求,有尋求,也不住地舉手禱告,他的魂,他的靈,都擺進來了。他是一個全人,全心,全魂,全靈,一切都為著教會見證的人。他是這樣好的一位聖徒,又是滿了在聖靈裡的憂傷。當他看見仇敵來砍伐林中的樹木,當他看見仇敵用斧子、錘子來打碎聖靈雕刻的工作,他的裡面真是沈重啊!所以他說:「我想起我夜間的歌曲。」

  在夜間,很少人唱進行曲;在夜間,人是唱小夜曲。一個孤兒在外面,晚上無家可歸,看見別人的房裡,一個媽媽推著搖籃在唱歌,他是什麼感覺?「我想起我夜間的歌曲;我的心沈思默想,我的靈也仔細省察。我是何等的憂傷啊!這情形怎麼得了,難道主要丟棄我們嗎?難道祂的慈愛永遠止息,祂的應許世世斷絕嗎?難道神忘記開恩,因發怒就止住他的慈悲嗎?細拉。」細拉,就是安靜一會兒。為什麼呢?他說:「我這一問,我身上就冒汗了,所以要安靜一會兒。」

  「主啊,你看看教會的情形,本來我們多喜樂,現在我們多憂愁;本來我們多彼此相愛,現在我們怎麼連招呼都不能打了?」我們要學習,在最艱難的時候,安靜一會兒。我們感覺,「主啊,我們是真的被丟棄了,你好像不喜歡我們了。主啊,你的慈愛真的止息了,你的應許斷絕了,你忘記開恩了,你也發怒就止住你的憐恤了。主啊,古時之日,上古之年,你是我們的主多少年了!多少代以來,你記念我們,祝福我們,今天怎麼會這樣呢?」這時候,神就說:細拉。

  我們不要小看細拉,基督徒都需要細拉。有時候,人在會中吼叫、怒罵,最需要的就是細拉,安靜一會兒。安靜一會兒,大腦就恢復了清醒,就開始又有智慧了,就知道我們到底是誰了。當詩人問了三個「難道」以後,這裡就來個細拉。神說:「等等,你太興奮了。」一有細拉,他就安靜下來了。前面他滿有負擔,「主啊,難道你這樣嗎?難道你這樣嗎?哦,主啊,完了、完了!」神說:細拉。這一細拉,真的話就出來了,「我便說:這是我的懦弱,但我要追念至高者顯出右手之年代。」(詩七七10)神根本沒問題,是我們自己沒出息。

  前面他完全給自己抓到一個情操裡面去了,有一個情操情緒把他控制了,現在,他安詳下來。一安詳下來,他就看見:神從來沒有改變!上古的神如何,今天的神照樣如何;以前的神如何,今天的神照樣如何。弟兄姊妹,如果我們有這樣一位神,我們又害怕什麼呢?我們還會怕教會有難處嗎?我們還會怕當初的信仰錯誤嗎?我們還怕怪誰沒有作好長老嗎?我們還會說沒有人某某人,全教會都平安了嗎?不會!弟兄啊,人真是古怪,人是天性裡懦弱的;連信主、愛主了,還不肯受浸,不也是一種懦弱嗎?「我便說:這是我的懦弱。」

  「現在我知道,誰也沒有難處,我的神,從亙古到永遠,從來也沒有改變!」是的,神要說:「我是神!我這位神永遠是獨行奇事的,我這位神永遠是不在南,不在東,不在西,而在北方的獨一的神。我不改變,我的旨意不改變,我的工作不改變,我的經綸不改變,我會許可許多的事發生,為要把你培養成一個錫安,培養成一個柱子,結果當事情來的時候,你卻成為一個懦弱的人!」所以細拉以後,詩人才領會說:「哦,主啊,這是我的懦弱!」

人不肯為主在教會中的權益站住

  有人說:「我要走主恢復的路,走地方教會的路。」別人就問他:「如果這樣,你的小孩怎麼辦?你的親朋好友怎麼辦?」不要以為跟隨主容易,跟隨主是件榮耀的事,但是,主總有一天把我們帶到一個地步,要暴露我們,看我們到底是為真理,還是僅僅跟隨一個潮流?到底我們是有神聖的託付,還是僅僅跟隨一個群眾?到底我們是活在群眾運動裡,還是活在基督裡,為著祂的見證而站住?我們看過,太多弟兄姊妹,有太多的理由,他們對真理是清楚的,可是,太多的理由都暴露他們是懦弱的。

  教會是基督生機的身體,不是人為的組織。凡是說組織沒有問題的,只有三個可能:第一,他還是青少年,青少年不清楚什麼是問題,人講兩篇道,他就被鼓動了。第二,他不關心,凡是不關心的,永遠沒問題。人不關心的時候,什麼都可以。第三,對許多聖徒來說,他不是太年輕,判斷力不夠;也不是不關心,一切無所謂;對好多聖徒來說,都是懦弱。為什麼不能走地方教會的路,為什麼不能走神見證的路,為什麼不能與神一致,為什麼不能在神的工作裡來與神同工,為什麼?我們就要說:「這乃是我的懦弱。」

  有人說:「我想想家庭,我想想朋友,我想想鄰居,我想想跟我在一起的弟兄姊妹,我想想教會生活,我想想大環境,我想想中環境,我想想小環境,我想想家庭環境,我想想會所環境,再加上教會環境,我還是決定跟著他們喊叫吧。」也有人說:「反正我只是喊叫,回去還是作我該作的。我絕對沒有離開基督的路,我只是應付一下就是了。」弟兄啊,不是應付一下;應付一下,就是我們的懦弱!教會為什麼失敗?為什麼受摧殘?第一個,大家太宗教,不清心,在基督以外都盼望什麼;第二個,因為有別的盼望,所以野心者就來插另外一個旗子;第三個,那些老練的,屬靈的,帶頭的,有學習的,能影響聖徒的,都懦弱了!不能起來為主說話,不能起來真正的跟隨神。

  哦,詩人講了三個「難道」以後,神說:「細拉,安靜一下。」這安靜以後,「我便說:這是我的懦弱啊!」親愛的弟兄,我們見過太多的弟兄到後來不肯為主的權益站住,無論他們有再多的理由,總歸一個,就是懦弱。請問,我們到底怕什麼?我們實在是懦夫啊!我們若覺得這條路是主要我們走的,就走吧;如果主沒有要我們走,我們走在其中作什麼呢?走吧!不要變成一個懦夫,在那裡混碗飯吃。不要說不留在那裡面,我們就無路可走;一個基督徒,一個主的僕人,難道不能自己走出一條路來嗎?我們到哪裡都可以走啊。我們要學亞伯拉罕,神對亞伯拉罕說的話真好,「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創十三1417)哦,多豪邁!亞伯拉罕就起來跟隨主。哪像今天主的僕人,舉步唯艱,瞻前顧後,懦弱不懦弱?懦弱!

  弟兄啊,今天沒有人關心教會怎麼樣,沒有人關心教會的聖徒怎麼樣,沒有人關心聖徒現在在哪裡,沒有人關心他們現在有沒有得餵養;只有野心家關心,有沒有把他們的旗幟插在那裡,叫教會屬於他們,這算什麼,能這樣嗎?!聖徒的好處不管,聖徒的益處不管,聖徒的成長不管,聖徒屬靈生命的存留不管,聖徒將來能不能往前去也不管,只關心自己的旗子有沒有插上去,何等的羞恥!但是,弟兄啊,許多時候,神也要說:「野心家要負責任,你也要負責任。他們負的責任是他們的野心,你負的責任是你的懦弱 ── 你看見聖徒要被摧殘了,嚇都嚇得要死,一句話吭不出來!」弟兄啊,到底有什麼可怕的?真理在這裡,神的話在這裡,主耶穌的話在這裡,到底怕什麼?

  「我便說:這是我的懦弱。」詩人還是屬靈的,不過要注意,他是個老弟兄,老了,無論多屬靈,他沒有站起來,到末了也沒有站起來,只說了一些很好聽的話,「但我要記念至高者右手所賜的年代,我要回想耶和華所行的,因我要記念你古時的奇事。我也要默想你一切所行的,默念你的作為。」(詩七七10下~12

對神的啟示

  詩篇七十七篇十三節,「神啊,你的道路是在聖所中;有何神明大於神呢?」他的確有啟示,不僅有啟示,他和神的關係何等的親密!他曾經因為想念神,就悲嘆不安,又因著哀怨不平,靈便發昏,但是,現在他能宣告,「神啊,你的道路是在聖所中!」又說,「你的道路在海中;你的路徑在大水中;你的腳蹤無人知道。」(詩七七19,恢復本)道路在聖所中,是一個原則,「神啊,你所有所做的事,都是為著你的教會;你所有所做的事,都是藉著你的教會;你所有所做的事,都是你和你的教會同工而做成的!」怎麼做呢?他說:「你的道路在海中。」如果海底下有道路,我們從哪裡去找呢?這道路完全看不見,在海裡不應該有路,雖然不應該有路,神的道路仍在海中!有時候我們說:「主啊,你在哪裡?」主就回答:「我的道路在海中!我的道路在聖所中,在教會裡,所以,你過教會生活就好了。我祝福教會,帶領教會,扶持教會,建造教會,但是,在我建造的過程裡,我的道路是在海中的。我建造的方法完全不是你所想的。你可以勞苦,你可以在我的法則裡來勞苦,但是,那個路卻是我來度量的。」

  「你的路徑在大水中。」路徑就是有許多的路。你獨一的道路在海中,你的許多路徑在大水中。神主要的路是在海中,然而,祂許多的路是在大水中。換句話說,我們來看的時候,我們是看不清楚的。雖然看不清楚,我們仍記得一件事,神的道路是在聖所中,我們要好好過教會生活;在教會生活裡,是有一條路。但是,要注意,當我們活在教會的時候,我們看那條路並不好走,我們會說:「教會應該怎麼走啊?教會怎麼辦哪?」我們看教會好像沒有了,看那個弟兄丟了,那個弟兄出問題了,那裡又出事了。事實上,就算沒有組織、沒有野心家來擾亂,教會也是個頭痛中心。教會是作什麼的?就是管我們頭痛的。教會生活本來就是滿了頭痛的。

  我們看一看教會,就說:「主啊,我們怎麼往前?」
  神就回答:「我的道路是在教會生活中。」
  「怎麼帶領教會啊?」
  「我獨一的路在大海中,我許多的路徑在大水中;你要清楚這是什麼,不可能!你若清楚了,你就來做神算了!」
  「神,你叫我這麼不清楚,我們怎麼辦?」
  「我就是教你不知道怎麼辦,你才好投靠於我,你才好向我禱告, 你才能更多住在我裡面,你才能更多地需要我啊!」

  所以,我們就起來說:「神啊,我何等敬拜你!你的道路在聖所中,在地方教會中,不僅這樣,你的道路在大海中,你的路徑在大水中。」末了又說:「你的腳蹤無人知道。」

  到後來,詩人站起來沒有?還是沒有!按理說,當他說「這是我的懦弱」以後,他就有了光,他就要站起來,剛強起來,結果還是沒有。反而,他又講一篇屬靈的道,「你的道路是在聖所中,你的道路在大海中,你的眾路徑在大水中,你的腳蹤無人知道,阿門!」哎呀,人真難,真麻煩。因為這樣,就帶進下一篇。下一篇,不是說誰差勁,是說沒有不差勁的,我們都失敗了。

―― 朱韜樞《詩篇中的教會成長(卷三)

 

 

抑鬱的原因和治療(法蘭斯迪信)

 

(經文:詩篇七十七篇)

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什麼是抑鬱,絕少人能表示自己從未試過有抑鬱。當詩人寫詩篇七十七篇時,他顯然正陷於抑鬱之中;由於他知道什麼是抑鬱,我們也同樣知道,所以,我們今次的查經,可以依據兩部書──神的書和人生體驗的書。當我們讀這篇詩時,我們感到何等的灰暗和低沉!你曾否有過第234節的感覺?你曾否說過類似第789節的話?

1.
抑鬱至少從四方面影響我們

(1)
它重壓我們的心。詩人在第3節告訴我們這點。有一本字典給「抑鬱」所下的定義是「低沉的心」。我們當中不少人都曾有過此經驗!為到某些無法解釋的理由,我們發現自己深陷在幽谷之中──我們的心鬱鬱寡歡、懊喪低沉。

(2)
它喚起我們的記憶。詩人在第6節告訴我們,在抑鬱之中,他想起往昔自己什至在夜間也會歌唱──現在卻不能!當他將過往與現今比較,他渴望今時能像往日──這種想法使他更加憂傷!

(3)
它奪去我們的睡眠。詩人在第4節告訴我們,當他上床睡覺的時候,卻總是難以閉目安寢。抑鬱和它的「同黨」──憂慮和不安──都令我們難以成眠;而且,在晚間比在日間更容易抑鬱。

(4)
它使我們閉口無言。詩人在第4節告訴我們,「我煩亂不安,什至不能說話!」你曾否陷入這種境況?造成閉口無言的原因有兩個:全神貫注地想著東西和抑鬱。前者很容易被人喚醒,但後者卻難以消除。

2.
什麼是造成抑鬱的最常見原因?

(1)
憂鬱和消極的人生觀。詩人在第2節指出自己「不肯受安慰」。有些人充滿悲觀,無論思想言行都總帶著憂鬱的調子。我們作為基督徒,必須培養一種合乎神的樂觀態度,堅拒只看事情的灰暗面。我們怎麼有權成為悲觀主義者?

(2)
良心有虧。他在第3節告訴我們,他在抑鬱中突然想起神,「就煩躁不安」。他顯然並非無虧於心(徒二十四16)。他與神之間一定出了某些問題。你與神之間又有沒有什麼問題?我們有沒有在某哪一方面違背他?

(3)
抱怨的心。詩人在第3節說:「我沉吟悲傷,心便發昏」。一個經常抱怨的人,特別容易出現抑鬱。我們要絕對避免成為這類人!

(4)
太多無益的自省。詩人在第6節說:「捫心自問」。我們上面已經指出,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是否因犯罪而抑鬱,所以,便應該省察自己的行為和悔改(哀三40),發出像詩篇一三九篇2324節的祈禱;然而,我們卻必須竭力防備自己陷入無益、不屬靈和憂鬱的自省中,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我們必須培養希伯來書十二章2節和歌羅西書三章12節的人生觀。許多信徒都在靈性、心理和肉體方面生了病,因為他們總是看自己!

(5)
忘記計算神的恩典。請看第79節。這是我們停留在抑鬱中的主要原因;我們忘記了我們那位奇妙的主,會與我們同在,會將能力和各樣美善的東西賜給我們。

我們在進到如何治癒抑鬱之前,必須先緊記有許多具體原因導致人(包括基督徒)產生抑鬱。它可能是因身體上的問題,例如:身體內的化學物質不平衡。健康的身體是抑鬱的大敵;健康差的身體卻是抑鬱的良朋。此外,逆境和不幸的消息可帶來抑鬱;我們從事的工作可能使我們容易產生抑鬱;它可能與天生的氣質有關……什至天氣也會造成身體、接著是精神的抑鬱!還有,缺乏某種必須的維他命和營養不良,也會造成抑鬱。留意第9節尾的「細拉」,它的意思是「停下來,細想一下!」對,請你在繼續看下文之前,先想清楚這個問題!

3.
什麼是治癒抑鬱的秘方?

我們的生活要儘量保持規律,有足夠的睡眠、休息、運動、新鮮空氣、正常的飲食和輕鬆玩樂的時間──還要有工作!努力過一個在各方面平衡、榮耀神的生活。然而,當抑鬱臨到你身上的時候:

(1)
要立即承認和接受它的存在。請看第10──「這是我的懦弱」。抑鬱並不是罪(雖然停留於抑鬱之中可能構成罪),它只是軟弱,我們不應假裝它並不存在。倘若它真的來了,承認它的存在──正如保羅承認自己的軟弱──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10節。

(2)
要在神的聖所尋求神(13)──要透過個人(太六6)和群體(徒四23)的禱告。你可有朋友或愛你的人,能與你一起禱告?(參看太十八19-20)。記著,你還可以在困境中找到神的道(19)。他在任何困境中都與你同在!

(3)
用主的應許勉勵自己。請讀10111214節,大衛亦曾這樣勉勵自己──撒母耳記上三十章6節。(再翻閱詩篇三十四篇16)

(4)
向別人見證主的作為。參看第12──不久你便會遠離抑鬱!

耶穌是我何等良友

多少痛苦為我受;

何等權利能將萬事

帶到主寶痤前求。

多少平安屢屢失去,

多少痛苦冤枉受;

都是因為未將萬事,

帶到主寶座前求!

―― 法蘭斯迪信《默想詩篇》

 

 

我的心何時肯受安慰(七七1~12)(臺北靈糧堂)

 

詩人的矛盾也經常是我們的矛盾,但詩人能脫困而出,我們呢?

本篇中詩人的矛盾是什麼?這矛盾特別被記在1-9節;一方面詩人向神禱告,他也相信神必留心聽他的禱告,而且他常常禱告,甚至通宵禱告、舉手禱告(v1-2),他在禱告上付了很大的代價;但是,詩人的矛盾也正在此,為什麼他的心不肯受安慰呢(v.2)?為什麼他想念神的時候,就煩躁不安呢?他心裡發昏、不能睡覺,他沉吟悲傷,煩亂不安甚至不能說話(v.3-4)。從詩人的這些描述裡看見,他心裡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大到影響他的坐息,影響到他的人生關係,影響到他屬靈的生命。為什麼呢?我們想探究原因的目的是因為詩人的描述正好像是說出我們的光景一般,當我們情緒低潮,靈性低沉時也能有這樣的感受。在找出詩人出困的方法之前,我們需要先看見是什麼因素造成他的心不能或不肯受安慰?我們能否透過這樣的認識,發現自己的問題?

詩人的問題關鍵在第7-9節的那三個『難道』裡,當詩人在困境裡向神禱告,是充滿了信心,相信神垂聽了,所以他能繼續禱告下去。但是他起來,看見困境未改善,難處依在時,心中的愁苦就如湧泉般的襲上來,當詩人說『難道主要永遠丟棄我,不再施恩麼?』(v.7)其實是在問主你怎麼還沒有施恩呢?當詩人說『難道祂的慈愛永遠窮盡,祂的應許世世廢棄麼?』(v.8),他是在問神的慈愛和應許用盡了嗎?當詩人說『難道神忘記開恩,因發怒就止住他的慈悲麼?』(v.9),他自責是不是那裡得罪了神,使得神不願意開恩祝福呢?

有一種病叫『厭食症』,這種病是一種強迫性行為,就是會把吃進去的東西吐出來,這種病非常的危險,可能患病的人初期是出於自己的決定用一些外力達到他不吃東西的目的,大部分這種情形是與身裁有關,但是,當心理機制配合生理時,就對吃進去的食物產生自然的反應,就是嘔吐出來,如此一來,身體沒有養分可以攝取,後果可想而知。詩人這裡的情況就像是屬靈的厭食症,一方面他禱告主,求神憐恤,求神祝福;另一方面,他把神所有的恩典都吐了出來。神沒有馬上回應、工作,他就說神忘記施恩,神不願施恩。當他苦境未過去,他就覺得神懲罰他,報復他那些事沒有做好。

當他的心不肯受安慰時,就好像屬靈的厭食症,否定神的一切恩典,拒絕人的一切愛心、關懷;其實他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可能連自己都搞不清楚。

詩人的轉機在於他承認自己的懦弱(v.10)。當我們能承認自己的軟弱,才能知道我們要什麼。有一個父親到主的面前求主將附在他兒子身上的鬼趕出去,耶穌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那個父親聲淚俱下的回答耶穌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可九17-24)。這正是我們的寫照,我們不敢承認我們的信心不堅定。筆者有段時間服事的非常辛苦,軟弱到想放棄了,好像還沒有看見主的施恩,這些想法只是在我的心裡時,我的情緒受了很大的影響,而且會產生自憐。當我與妻子分享時,她沒有責備我或指教我,只是接納我的感受,這些令我灰心挫折的情緒,沒有在我裡面留多久,就不見了,即使我的情況沒有不一樣,但是依靠主的心不同了,我的心好像比較能受安慰了。

默想

想想自己的心能受安慰嗎?若不能,是什麼原因呢?

回應

主,感謝你,從沒有因我們的信心軟弱、微小,而不憐憫恩待我們。

 

 

經過試驗的信心更為真實(七十七篇120)(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我們多麼喜歡這句話啊!這也常常成為我們彼此鼓勵要好好禱告的金句之一,但是在實際的生活當中,真的每個祈求都實現嗎?恐怕不儘然,有時候我們遇見難處向神呼喊,神好像躲起來了;有時候我們犯了錯向神認罪,神卻好像仍在憤怒沒有施憐憫;會不會那時我們的心中對神有所懷疑呢?寫下這首詩篇的詩人似乎也和我們遇見相同的情況了。

一開始詩人也是宣稱他對神的信心,他要向神呼求,因為神必定要聽他的禱告(1)。但是從29節禱告好像石沈大海一般,詩人表達自己的痛苦憂傷不能成眠,甚至到後來對神也產生懷疑,是否神不愛我了?難道是神還在生我的氣嗎?

    但是詩人忽然之間頓悟了(10),詩人承認這是自己信心軟弱的表現,而唯一能夠讓詩人再次提起對神的信心就是回想神過往的幫助。的確神有時在我們軟弱無助地呼喊時,並沒有立即的回應,但是這正是對神兒女信心考驗的時刻,第1120節詩人不斷地提醒自己,這位神是作為潔淨的神,是行奇事的神,是顯能力的神,是贖子民的神,是能震撼自然界的神,是無法被人完全識透的神,並且在神的眼中,我們是祂的百姓,祂的羊群,而祂曾借著僕人摩西和亞倫的手將百姓救拔出來,這是詩人回想神偉大的救贖工作之後,信心的再次宣認。

    神的兒女們,神的確應許祂會垂聽禱告,但祂也會透過環境以及暫時的沉默試驗我們的信心(彼前一7);正如學步過程中,父母有時也要放手讓孩子學習自己邁步前進。當我們身處神還未回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像詩人一般,向神發出我們的不平、懷疑,但是求神保守我們,常常讓我們可以回想祂的恩典作為,畢竟信心是建立在神已經成就的事實之上,而非因為一時感覺的不順遂就消失的。

回應:親愛的天父,謝謝禰愛我們,也為了我們靈命成長的緣故,有時會讓我們經歷一些試煉,但是我們向禰求,常常把對禰的信心加給我們,好讓我們在沮喪、憂傷的時刻,仍然可以抬頭看見禰仍然護衛我們的手。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禱讀:詩篇七十七篇11

11 我要提說耶和華所行的;我要紀念你古時的奇事。

 

 

神放棄我嗎?(77)(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我專心仰望你,向你坦誠我的困惑。

 

詩篇七十七篇是詩人顛沛困頓時的默想,內心經歷四個動向。首兩個是困惑,第一個困惑是14節。詩人不明神為何沒有回應他患難中的呼求,因而煩躁不安,抑鬱失眠,不能說話;於是他轉向內心的自我省察(312)。第二個困惑是59節,「神是否改變了?」他想起古時律法書記述,神有憐憫,有恩典,有豐盛的慈愛,想起以往感恩時的快樂歌唱,更覺煩惱。「難道神已永遠放棄我,不再施恩嗎?……」(79)若真如此,他就絕望了。經此反問後,第10節的意思是「我說:『我想錯了,以為至高者的右手已改變了。』」他不甘於認為神已離棄了自己,於是轉向回想神的作為。

第三個動向是1015節,他默想神為了子民成就的奇事,承認祂是獨一無二的神,於是再次由心而發出稱頌:「神啊,你的作為是聖的。」意思是神與別不同(1315),他再一次肯定神的能力是至大的。

接著一段是第1620節,他專注默想神拯救的方法和祂的自顯。神的自顯是可怕的,神的武器是全宇宙的受造物,包括洪水、雷雨、閃電、颶風、地震。神的自顯和拯救是突如其來的,是無常的,層出不窮,深不可測,無人知道(19)。他想到這裡,先前因神緘默而引起的不安,現在轉化為敬畏;由執著要神出手,轉為謙卑開放,接受神有不可測的作為。最後他感到平安,如羊有牧人,因神曾細心、妥貼地引導自己的百姓。

香港有一個基督教機構名為「公義樹」,專支援中小企業實踐聖經原則,這機構在2006年將七位基督徒生意人的經歷輯成一部著作《不一樣的生意人》。其中一位Teresa是經營教育中心的,曾在糧盡餉絕時詰問神:「若你仍然保守看顧,為甚麼沒有聽我的禱告呢?」她一向難於啟齒請人家幫忙,正當她考慮結束生意時,神借著該中心發生爆水渠事件,讓她參加的公義樹小組組員群起陪她一起走,由營運到宣傳各有專長,都給予她意見救亡,神為她開出一條意想不到的出路。回想神如何引導和拯救自己和同伴,神如何拯救先賢,可以讓你煩躁的心平靜下來,忍耐等候神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