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七十九篇短篇信息 目錄: 為耶路撒冷被毀的禱告(楊震宇) 在憤怒之日的禱告與盼望(陳家強) 受壓者的心聲(劉銳光) 神百姓的墮落與外邦人的毀壞(朱韜樞) 咒詛詩(賴建國) 為你名的緣故(七九1~13)(臺北靈糧堂) 從悔改到讚美(七十九篇1〜13節)(臺北基督之家) 榮辱與共(詩79篇)(香港讀經會) 為耶路撒冷被毀的禱告(楊震宇) 鑰句:耶和華啊,這到幾時呢? 背景:《詩篇》第七十九篇是亞薩的詩。此篇與七十四篇相似,當巴比倫王攻進了耶路撒冷,玷污了聖殿,城成為廢墟,殺死了無數的選民(代下三十六17~18;耶五十17~23)。詩人為神的產業的遭難而憂傷地哀求神。第七十四篇主要地是描述聖殿被破壞後的悲傷,但是第七十九篇的主旨是側重在說明人民受到的逼迫和蹂躪。猶太人為了記念耶路撒冷兩次被毀,常誦念這兩篇詩。 提要:本篇是為耶路撒冷被毀的禱告。在這首詩裏,亞薩哀嘆耶路撒冷被褻瀆,因為外邦人竟然侵佔了耶路撒冷,污辱聖殿,殺死無數的選民;然後,他求神不要記念他們的罪,並求神毀滅以色列的仇敵,因為祂不會因以色列人祖先的罪而懲罰他們,且不會容讓祂的名為外邦人羞辱;末了,他讚美與稱謝神。全詩分為三段 (一)哀告聖殿被汙(1~4節)──神啊,外邦人進入祢的產業,污穢祢的聖殿,使耶路撒冷變成荒堆; (二)求神懲罰仇敵(5~12節)──主啊,願祢將我們鄰邦所羞辱祢的羞辱,加七倍歸到他們身上; (三)讚美神的救恩(13節)──要述說讚美祢的話,直到萬代。 鑰節:【詩七十九9】「拯救我們的神啊,求袮因袮名的榮耀幫助我們,為袮名的緣故搭救我們,赦免我們的罪。」 鑰點: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詩人的憂國之情,和愛神的子民之心。他簡單提到外邦人進入、污穢聖殿,還使耶路撒冷成為亂堆;而且神的子民被蹂躪,他們的血如水那樣傾倒,無人葬埋。他怎樣面對這場浩劫呢?首先,他轉向神。因此,他以哀求與嘆息向神禱告──(1)求神將忿怒轉倒在不認識神的外邦人身上;(2)神不要紀念先祖的罪孽,向他們追討;(3)求神顯出大能來拯救他們;(4)求神為自己的名赦免罪為百姓的罪,而不容祂的名為外邦人羞辱。最後,他以信心宣告,表明他們是神的子民,是祂草場上的羊,神會保護、看顧,帶領他們。向神訴苦是很自然和應該的事。除了天父以外,還有誰願意或能夠幫助我們呢?親愛的,面對苦難,我們能否轉向神,來到神面前禱告呢? 今日鑰節提到「因袮名…為袮名。」詩人向神尋求拯救和援助固然是為了要讓神的聖民脫離困境;但更重要的,就是神的「名」、「慈愛」與「榮耀」。詩人禱告的內容和基礎是:(1)祂「聖民」的痛苦與艱難(2節);(2)祂的「名」而不被外邦人褻瀆、嗤笑(4,10節);(3)祂的「慈愛」而不離棄祂的「聖民」(8節);與(4)祂的「榮耀」被外邦人知道(9節)。詩人禱告的內容真是可以豐富我們禱告的生活。親愛的,詩人的禱告,你是否也可以應用在你個人的禱告中? 【神應允的禱告】神應允的禱告,不像數字:不管它有多少;不像詩詞:不管它有多美;不像幾何:不管它有多長;不像音樂:不管它多動聽;不像邏輯:不管它多有系統;神也不計較我們用甚麼方法,或在甚麼場合禱告;祂要看的,是我禱告時心裏是不是逼切火熱,為著祂的國和祂的義而呼求。──
羅威廉 「我們要禱告神的需要,讓神去管我們的需要。」──佚名 默想:詩人憑什麽求神施恩呢?他乃是基於神的名、神的慈愛、神的榮耀,向神禱告。親愛的,你禱告的內容和基礎什麼呢?你是否也求神基於「祂名的榮耀」來幫助你? 禱告:主阿,感謝祢,讓我體驗在禱告中的甘甜。在一切苦難中,應用祢的名,支取祢的恩典。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在憤怒之日的禱告與盼望(陳家強) 不是所有人生的困厄都是神憤怒的證據──正如約伯所親身體會的。但先知們的警告預言令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陷落時,對巴比倫人(王下二十四至二十五)乃神施懲罰的工具一點毫不懷疑。這首詩篇寫成之時,聖城已荒廢了一段時間(5節),然而詩中的親身經歷感覺很是強烈,這反映詩人是一位敬虔的耶路撒冷人,他留在猶大地(王下(王下二十五12),為國破家亡而哀傷,期望將來更好的日子(13節)。此詩篇交替徘徊在「 他們」(1-3、5-7、10-11節)與「我們」的部分(4、8-9、12-13節)之間。過去在別人身上所發生的(1-3節),也在現今存留的人身上定罪(4節);過去引致神憤怒的罪(5-7、8節),也是「我們的罪」(9節)。神不會忘記那些輕慢祂的人(10節)和那些受苦的人(11節),而我們──「你的民」──將會再一次獻上讚美(13節)。 第1-5節 持久的審判 首先受傷的是主自己。祂的「聖殿」被汙穢(1節)。然而隨著城的擄掠持續,那些委身於主的人(「僕人」,2節),並那些主所愛的人(「聖民」,2節),大量死亡,直至無一人留下履行愛的職務(3節)。情況持續沒有改善,神子民一直被鄙視(4節)。落在永生神的手裡,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來十31)。 第5-9節 被定罪 一定是某些可怕的事導致如此的審判!非也,只不過是罪而已──第8節「罪孽」:墮落和悖逆本性的後果;第9節「罪」:「缺點」,某些具體之錯誤。而且,不單是「他們的罪」,彷佛只有在擄掠中被殺和被趕逐至巴比倫的世代當受譴責:也是「我們的罪」(9節)──假如我們沒有一同毀滅,這是由於這位恨惡罪惡之神格外憐憫罷了。第5-7節這節不應理解為詩人懷著困惑和不滿而對神的不公抱怨。在人生遇到的所有困厄中,不論是出於神的憤怒,或是出於神無法解釋的至高作為,我們第一個反應應是俯伏並接受,正如5節所暗示。但我們能不為那些殘害我們以自肥,並破壞正如5節所暗示。但我們能不為那些殘害我們以自肥,並破壞我們的財產之人的傾覆(7節)而祈禱嗎?「聽憑主怒」(箴二十22;羅十二19)的其中一個積極點乃是,禱告尋求傾覆苦待神子民的勢力。第8節「不要紀念」(耶三十一34;彌七18-20)。「先祖」:在聖經裡,我們從先祖所繼承的罪行,不可視為犯罪之藉口,而永遠是更惡之罪的成因(路十一50)。「慈悲」有同情和熱愛的意思。「快迎著」(路十五20)。第9節「赦免」:「找到並付上了完全補償我們罪債之代價。」綜觀第8至9節,這懇求的基礎主要並非為滿足我們的需要;這是一個以神屬性為基礎的懇求──注意「你名」(9節)的強調,即是:你所啟示的本性。 第10-13節 懷著盼望 第13節之盼望基於兩點:第一,主會為祂自己的名聲發熱心(10、12節);第二,祂會為祂受驚嚇的子民發熱心(10-11節),因為就算當他們因憤怒擊打而勞苦時,他們仍舊是「你的民,你草場的羊」(13節)。這兩個基礎反映在第5和12節之「羞辱」的對照用法上。 ―― 陳家強《詩篇研究講義》 受壓者的心聲(劉銳光)
當人被欺壓,落在痛苦中的時候,一定會發出呻吟。屬神的人在這時候定會把他的遭遇告訴神,把他心裡的話向神全部傾吐。把他真實的人性顯露出來,善良的或兇惡的都表露無遺,這就是人。 神百姓的墮落與外邦人的毀壞(朱韜樞) 第五段 教會失敗的過程 跟隨主最艱難的,就是我們這個人的懦弱。到該站住的時候,站不住;到該出來的時候,出不來;到該說話的時候,沒有好的發表。「哦,主負一切的責任,主永遠是主,教會是主的!」請注意,這不是一個剛強的人說的話,這是一個懦弱的人說的話。七十八篇通篇是這樣的話,結果,就帶進下一篇,教會整體的失敗。 教會的失敗從哪裡開始?從不清心開始。我們知道,愛主的人,過教會生活的人,常常對於神聖的事物,有某一種的理想;殊不知,這個理想,常常會叫我們不乾淨,因為神聖的事物,就是基督自己。我們信主受浸以後,要作一個見證:「我這一生,誰也不要,只要主耶穌;我誰也不跟隨,只跟隨主耶穌。」但是,就算跟隨主耶穌,我們也都畫一個主耶穌的像出來,告訴自己:這就是我的主耶穌。天主教、基督教書房裡可以看到各種主耶穌的畫像,有的非常英俊,有的非常醜陋,這些畫像都是人宗教裡的主耶穌,人總想,如果主耶穌不是這麼英俊,怎麼夠資格作神的兒子呢?但是聖經說,「……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祂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賽五三2) 我們對基督的認識,基督工作的認識,基督帶領的認識,基督在教會中行動的認識,基督在教會中的引導,都有一種理想,一種幻想。理想也好,幻想也好,原則上,都是不清心,不乾淨,而帶進教會受摧殘。詩篇卷三,一開始就說到清心的人,「神實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詩七三1)我們不東張西望,而且經過神的製作以後,才能說,「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詩七三25)這件事不簡單,因為我們不乾淨,就留下一個機會,叫野心者出來吞吃、摧殘祂的教會。弟兄們,我們經歷一個復興,就永遠想作一個復興的複製者,那個心就不乾淨。前面弟兄幫助我們,成全我們,使我們各有功用,我們就永遠想顯明,講一點道給人聽,帶領、發展一個工作,這就是不乾淨。許多教會中的難處都是從這裡出來的。 有野心的人作得最厲害的,就是換旗幟。一換旗幟,教會就不再是教會,教會就成為某一個組織的教會。這個改變,一開頭都是心不甘情不願,而且否認的,到現在,就變成公認的了。比如說,達祕的時候,弟兄會只承認他們是 Brethren(弟兄們),絕不承認他們是 Brethren Institution(弟兄會);也就是說,從前他們只承認是作弟兄的,絕不承認是一個會。今天人說他們是弟兄會,他們覺得很自然,「我們就是弟兄會。」換了旗幟以後,慢慢地,教會就整個的墮落下來,墮落到一個地步,至終,就讓外邦人進來。 第七十九篇:外邦人的毀壞 總體來看,教會是怎麼失敗的呢?第一,聖徒的不清心,造成教會的墮落(七十三篇)。第二,野心家的侵入,造成教會的墮落(七十四篇)。第三,老練之人的懦弱,造成教會的墮落(七十七篇)。第四,老練之人的懦弱,帶進整個會眾,向著主缺少健康的反應(七十八篇)。所以,主一再的帶領,會眾一再的失敗;主一再的帶領,會眾一再的失敗;這就來到第五步的墮落,外邦人進到教會生活裡。在第四步的墮落末了,也就是七十八篇六十八至七十二節,詩人替我們的主,作了一個非常好的見證,「他按著心中的純正牧養他們,用手中的巧妙引導他們。」(72)祂的帶領美妙無比,祂的牧養完全是為著我們的益處,完全是為著神的經綸。神從來不要我們作工,神也從來不利用我們作工;神是用祂心中的純正來牧養我們,用祂手中的巧妙來引導我們。神帶領我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著我們的好處,就好像所有的父母,對他們的兒女的養育,都在心中的純正裡。只要對兒女有好處的,作父母的都願意出一切代價,叫他們的兒女各面都得著益處,這一個就是心中的純正,手中的巧妙。 神在我們身上的帶領,奇妙到一個地步,到後來,叫我們不能不敬拜祂說,「神啊,你的確是神!」如果我們有一個屬靈的眼光,就會看見,我們身上天天所發生的事,都是神在祂手中的巧妙來作的。無論如何,經過前面四步的墮落,至終,教會就產生了摧毀;經過這個摧毀,才能帶進真正的復興。這個摧毀是什麼呢?就是外邦人進到教會裡面,把一切都摧殘掉。 一般人領會,教會的墮落開始於世上的罪。不是的!罪,乃是在這時候,就是七十九篇,才開始在教會中成為權勢,為什麼呢?有外邦人進到教會生活裡。外邦人就是沒有神的人。他們進到教會生活裡,開始控制教會,開始在教會中產生主導。教會的墮落,開頭是因一般聖徒,然後是有野心的人,然後是老練的聖徒,然後就變成全會眾;到這時候,外邦人進來了,就帶進教會的摧毀。 撒但用三個世界來侵佔我們 詩篇七十九篇第一節,「神啊,外邦人進入你的產業,污穢你的聖殿,使耶路撒冷變成荒堆,」耶路撒冷就是神的見證,這個見證成為荒堆。第二節,「把你僕人的屍首交與天空的飛鳥為食,把你的聖民的肉交與地上的野獸,」僕人就是指長老,使徒,和全時間的。哦,全時間服事主、服事聖徒的弟兄啊,我們可得認真的,否則都要給飛鳥吃了!聖民,就是指弟兄姊妹。我們不要怪長老不會治理,聖徒們也不簡單哪。把僕人的屍首交與飛鳥,把聖民的肉交給地上的野獸,結果整個教會,給人感覺血淋淋的。然後,撒但就完全進來了。 撒但怎麼進來呢?藉著外邦人進來。外邦人的世界,是個罪惡的世界;外邦人的世界,是個物質的世界;外邦人的世界,是一個宗教的世界。外邦人怎麼進來呢?乃是把應該屬於神的,帶到罪惡的裡面;應該分別、聖別出來的,帶到物質的裡面;也把應該與神有關係的,帶到宗教的裡面。撒但用罪惡的世界,物質的世界,宗教的世界,侵佔到神的兒女中間。舊約聖經說,在你的殿中,滿了死人的骨頭(王下二三14)。今天,我們果然看見,許多有錢的人,他們就埋在教堂的地下室。又梵諦崗,真是滿了死人的骨頭!有些被教皇封為聖者的人,死後手被割下來,肉撥掉,把骨頭裝在一個櫃子裡,展示出來,供人跪下來膜拜。這就是宗教的世界,進到神兒女的中間。我們讀歷史,看見中古時代,一個公爵,或伯爵,派第一個兒子承繼產業,派第二個兒子任職於大公教,就是天主教,將來可以做主教。不久,在這轄區裡,行政上,有大兒子作王;宗教上,有小兒子作王。大兒子、小兒子,都生活墮落,沒有基督,沒有信仰,沒有神,卻成為在教會中的操縱者!這就是外邦人進到神的兒女中間。 墮落是一步一步的。從聖徒的不清心開始;慢慢地,野心家進來了;慢慢地,軟弱的人被暴露;慢慢地,整個的會眾,一層一層的離開神;到末了,外邦人進來了。到外邦人進來的時候,整個教會中,那些屬神的生活,和神聖的啟示,慢慢地就失去了。所以我們說,外邦人把罪帶進來,把物質的世界帶進來。我們都得小心,若是進入罪惡的世界,犯了罪,就應該求主赦免,畢竟我們還是人,總會有錯的;我們也要小心物質的世界,不要非名牌的衣服不穿。 在教會生活裡,對罪惡,不要覺得很普通;對物質,也不要互相比較,誰的房子大,誰的車子好,誰的衣服是名牌,誰的生活更有品質,誰的生活更有享受,甚至誰的恩賜顯明,誰的能力高超,而忽略了我們的基督。要注意,外邦人進來以後,他就進了神的產業,污穢了神的聖殿。換句話說,現在在教會生活裡,我們看見,許多屬於世界的東西,都顯明了。舉例來說,一個人有錢,就能用錢來控制教會;一個人有能力,就用能力來控制教會。不小心,我們都落到這個原則裡,就叫產業,聖殿,得了污穢;叫神的見證,就是見證之城,耶路撒冷,變做荒堆。連那些主的僕人們,也好像死了一樣,就被飛鳥,就是撒但和撒但的權勢來糟蹋;而聖民,就給野獸來吞吃了。這時候,我們一看教會,就覺得血淋淋的,沒有什麼神的見證。 第四節,「我們成為鄰國的羞辱,成為我們四圍人的嗤笑譏刺。」詩人說,主啊,這樣要到幾時呢? 我們落到極卑微的地步 感謝主,從第八節開始,我們可以喘一口氣了。他說,「主啊,求你不要記念我們先祖的罪孽,向我們追討;」(詩七九8上)差不多的衰敗,都不是偶然,都是多年的累積。詩人說,主啊,求你記念我們的歷史。在歷史裡有許多的錯誤,不要記念我們先祖的罪孽,向我們追討;「願你的慈悲快迎著我們,因為我們落到極卑微的地步。」(8下)慈悲,可以譯作憐恤。卑微,也可以譯作疲倦、困倦,窮乏。我們現在這情形,什麼都沒有了。今天在教會中,為什麼我們不做這個,不做那個?因為我們是卑微的,我們是窮乏的。任何一件屬靈的運作,都需要主的預備。今天我們的地位,是落在一個非常卑微的、困倦的、窮乏的情形裡。 所以,「拯救我們的神啊,求你因你名的榮耀幫助我們!為你名的緣故搭救我們,赦免我們的罪。」(詩七九9)弟兄姊妹,我們這一生恐怕沒有這樣禱告過,也不會想這樣禱告。我們最多是說,「主啊,求你赦免我的罪;主啊,我軟弱了,你來加力、扶持」;總以為這樣的禱告是理所當然的。即使說「主啊,我失敗了,我有一半的責任,你也有一半」,也是理所當然的。 詩人經過這些過程以後,看見整個教會的荒涼,就說,「主啊,你來吧!當你來的時候,不是你來而已,是你帶著你的憐恤來迎著我們。」什麼叫憐恤迎著我們?譬如說,一個青年弟兄追求一個青年姊妹,最甜美的是什麼?就是他去見那位姊妹,而那位姊妹看到他的時候,就快快樂的迎著他來。詩人說,「軟弱的,我是疲倦的,我是窮乏的,我是在審判裡的,我是各面都不行的,主啊,求你來吧,」怎麼來呢?「帶著你的憐恤而來。你在你憐恤裡迎著我,因為我們真是在極卑微的地方。」 見證的構成在於一班倚靠主的人 十一節,「願被囚之人的嘆息達到你面前;願你按你的大能力存留那些將要死的人。」現在我們變成被囚的人,只有嘆息;我們變成將要死的人,還有一點存留。主啊,求你把這一點人留下來,為著你長遠的見證。十二節,「願你將我們鄰邦的羞辱所羞辱你的羞辱加七倍歸到他們身上。」這是人的天然觀念。十三節,「這樣,你的民,你草場的羊,都要稱謝你。」這裡我們注意幾個點:第一,詩人說,一切都一塌糊塗了,主啊,求你在你的憐恤裡,用你的憐恤來迎著我們。第二,主啊,我們可以失敗,求你不要羞辱你自己。第三,我們只剩幾個了,主啊,求你把我們剩下的這幾個存留起來。第四,無論如何,我們還是你的民,就是你的見證,我們還是你草場的羊。換句話說,神啊,你見證的構成,完全是在於那一班倚靠你、享受你、經歷你的人。這樣,我們就到第八十篇。 ―― 朱韜樞《詩篇中的教會成長(卷三)》 咒詛詩(賴建國) 主要經文:詩篇第七十九篇。 一、前言: 各位觀眾您好,我是賴建國,我是中華福音神學院的老師,今天跟大家再一起來看聖經裡面的詩篇。我們要來看到一類型的詩篇,就是團體哀歌,也要從這一篇詩篇來跟大家談到,聖經裡面詩篇一個很令人困惑的問題,就是有一些咒詛的詩篇,為什麼會存在聖經裡面?我們先講到團體的哀歌。 二、哀歌的類型: 哀歌有兩種,一種是個人的哀歌,好像我們讀過詩篇第二十二篇,它是個人的哀歌。個人的哀歌一個衍生的類型,就是悔罪詩,好像詩篇第五十一篇、一百三十篇,都是悔罪詩。從個人的哀歌也衍生另外一種類型,就是智慧詩,好像我們讀的詩篇第七十三篇。那麼團體哀歌是另外一種哀歌的形式,它比較是講到以色列的整體的,特別是等到他們講到國家遭遇到外國的侵略,被敵人給踐踏,他們內心裡面有很大的痛苦,向神來發出哀歎。在這個團體哀歌裡邊,不管是講到這個痛苦的來源,是別人講他們,或是我自己,我自己的罪,或是講到你,是講到神,這三種痛苦的來源,都會發生在他們的身上,也是他們抱怨的原因。而且這三種的痛苦來源沒有一定的次序,比如說作者的言語也會前後比較混亂,組織比較混亂,言語也沒有前後的關連,這是在這些哀歌裡面,我們往往可以看到的。 三、哀歌裡面的各種抱怨的原因: 也有一些抱怨的原因會多次出現,另外有一些原因就比較少出現,但是似乎最主要的,在團體哀歌裡面出現的,就是對神的抱怨。對神的抱怨特別是抱怨幾方面,它抱怨神最常講到是「為什麼」。你有沒有跟神禱告的時候,就問神說「為什麼」。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那麼其次比較多的就是,還要到什麼時候?還要多久呢?我們遭遇到這麼許多的痛苦,還要等到什麼時候,你才來拯救我們呢?這裡問到神為什麼?問神為什麼不理我們呢?問神為什麼拒絕我們呢?為什麼棄絕我們呢?為什麼忘記我們呢?你為何看到你的百姓受苦的時候,卻靜默不言呢?好像一個人已經疲憊不堪了,他在黑暗中間又迷了路,盲目的摸索,他在心裡面對神抱怨:「神啊!這樣子的景況還要多久呢?兩個問題都是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當我受苦的時候,為什麼神不在我這邊?神不在了,神不出面處理,祂沒有聽我的禱告,祂沒有答應我的呼求,祂沒有解決我的難處。」,他陳述自己受苦的景況。 四、團體哀歌─詩篇第七十九篇: 我們現在就來看詩篇第七十九篇,這是這個團體哀歌裡面一個典型的代表。詩篇第七十九篇是一個團體哀歌,這裡面的背景特別是講到,像申命記第二十八章裡面,講到的那個預言,好像就應驗在他們中間了。以色列百姓如果拒絕神、離棄神,神把他們交在仇敵的手裡面,任憑他們被仇敵來欺壓、來攻擊,甚至仇敵進入到他們的產業裡面、踐踏他們的聖地、殺害他們的聖民,這個景況在他們中間引起來極大的痛苦。 五、聖民與憤恨一字的解釋: 這裡講到聖民,是從一個字,就是神的慈愛所衍生出來的字。神以慈愛來對待以色列百姓,祂對他們有情、有義,祂也盼望他們用情義來回應神,所以這就是稱他們叫做聖民。這個聖民後來就衍生,叫做新約裡面的法利賽人,那一些人就是對神最敬虔的人,他們願意用神的情、神的義來響應祂,專心過一個聖潔敬虔的生活。這個地方講到聖民,就是回應神的慈愛的這些人,可是這些人竟然被棄絕,被交給他們的仇敵;他們的肉被野鳥吞吃,他們的身體被野獸撕裂,神不顧念他們。而整個的聖城耶路撒冷,城破了、聖殿被毀了,神的產業,以色列百姓的土地,被敵人任意的踐踏。 六、認識一字的解釋: 這裡講到認識是包括兩個方面,一種認識是比較知識方面,就是一般的認識。但這裡更講到是另外一種認識,就是跟神立約的認識,是跟神有直接關係,最親密關係的那種認識。他向神來懇求,那些外邦人他們不認識你,他們對你沒有這樣的認識,但是我們盼望我們對你的認識,這種認識能夠重新恢復。第八節講到,他認識這是因為自己的罪的緣故,他講說:『求你不要紀念我們先祖的罪孽、向我們追討.願你的慈悲快迎著我們.因為我們落到極卑微的地步。』。他們被列國嘲笑,被仇敵踐踏,被敵人殺戮,這是他們整個國家落到極其卑微的景況。 七、詩篇第七十九篇裡面的咒詛: 第十二節大概是我們在這篇詩篇裡面,感到最困惑的:『主啊、願你將我們鄰邦所羞辱你的羞辱、加七倍歸到他們的身上。』,這裡講到七倍,好像就是一個完全的數字。他不是講到說真正的七倍,而是講到說,那些人怎麼樣子來羞辱我們,怎麼樣來羞辱神,就求神也完完全全的來報應他們,而我們這些人就可以來向神發出感謝跟讚美。所以這篇詩篇在第十三節裡面,也可以說就是所有的哀歌裡面共同的景象,就是向神來發出許願跟讚美。他說:『這樣、你的民、你草場的羊、要來稱謝你、直到永遠.要述說讚美你的話、直到萬代。』。這個詩人還是講到我們像誰呢?我們就像詩篇二十三篇裡面講到的,我們是你草場上的羊,我們跟你,跟神有密切的關係。如果沒有你的拯救,我們就沒有盼望,我們就沒有命了。 八、咒詛詩的物件往往是仇敵: 那麼有幾個我請大家要注意,我在跟學生討論中間,有些人寫了很好的報告,我特別提到我的從前的學生,韋梅影、還有李鳳珠,他們給我們很好的一些整理,我這邊稍微提到一下。咒詛詩裡面的物件往往是那些仇敵,也是社會的公敵,更是敵擋神的外邦人,是國家民族的仇敵;詩人站在以色列百姓的地位,也是站在神的地位,向他們來發出這樣子憤恨的言語。 九、咒詛詩所引發出來的各種爭議: 有一些人忽略這些咒詛詩,或者否認它是咒詛。也有一些人甚至講到,這些咒詛詩裡面,原本它的精神是善的。因為他們堅持聖經無誤,也堅持我們對神有全然的信心。可是我們看到這些解釋,都不能夠完滿的解釋這些咒詛,讓我們內心裡面也感到很多的困惑。 十、從神的角度來看咒詛詩的價值: 那麼我們怎麼樣來看這些詩篇呢?我想要很注意到幾方面: ―― 賴建國《詩篇》 為你名的緣故(七九1~13)(臺北靈糧堂) 聖經中神啟示了許多的名字,而神所啟示的這些名字,都代表著神某方面的祝福及恩典,一方面,神實在太豐富了,無法用一個名字涵蓋神全部豐富的恩典,所以神用不同的名字來彰顯祂某方面特殊的祝福。另一方面,也是讓我們能具體的支取從神的名字中所代表的恩典。而詩篇的作者們,是根據神的名字支取神恩典的最好的示範者。 所以,當我們讀詩篇時,我們就可以看見詩人如何應用神的名字支取恩典,當懼怕時,詩人說,神你是我的避難所;當面對仇敵攻擊時,詩人說,你是我的盾牌,是我的拯救;當低潮時,詩人說,你是我的高臺;這樣的詩句在詩篇中不勝玫舉。神以祂的名字化作祝福擺在那裡,所以,當我們呼喊主名,也就在那裡支取神在祂名字裡所代表的祝福。 在本篇中,詩人的禱告也正是我們可以學習的。一些屬靈的長輩的教導,要我們從詩篇中來學習禱告,詩人的信息最主要教導我們的是禱告的內容,詩篇真是可以豐富我們禱告的內容;在我們初學禱告時,最挫折的是禱告幾句後就沒有話了,從我們所讀的詩篇中,就可以學到許多可以用在我們自己禱告中,我們禱告的內容過於空泛時,會影響我們禱告生活的學習,甚至會影響我們禱告的胃口。 如用這篇詩篇為例,我們都有向神求幫助的時候,但我們引用詩人的禱告說『求你因你名的榮耀幫助我們』(v.9),這樣的禱告,在我們的心裡會帶來多麼大的盼望,不單是相信神將會説明我們,除了我們需要神的説明之外,神樂意幫助我們,而且,我們求神基於『祂名的榮耀』來幫助我們;若如詩人所言『因為我們落到極卑微的地步』(v.8);詩人的禱告不正也是你我的寫照嗎?而詩人卻是這麼深刻、貼切的描述了他的光景,我們在神面前不太需要掩飾自己的景況,我們更需要學習的看見自己的情形,我們發現詩人的特色之一也是如此,他常常用清楚的話語說明他的情形,有時是外在的處境,有時是內心的掙扎、矛盾、痛苦。所以,我們讀詩篇時,不是受感動而已,而是可以用詩人的話成為自己向神的禱告。 默想 除以上所分享的之外,本篇中還有什麼內容是你可以應用在你個人的禱告中? 回應 主,感謝你,一步一步的教導我們體驗禱告中的甘甜。 從悔改到讚美(七十九篇1〜13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是一首群體性的哀歌,因為看見家園被毀、聖城被汙、聖民受辱,心中的難受一定是很強烈的,甚至到了求神不要再忍受,快快將憤怒傾倒在那些惡劣的外邦身上,為神的子民報仇啊!但是繼續往下讀卻會發現,詩人轉為向神悔改祈求赦免、憐憫(8節),因為神願意容讓外邦人在祂的居所撒野,其實是對自己百姓的懲罰,自從神帶領以色列出埃及以來,不論是在曠野、迦南,他們都不專心尋求神,甚至諸多抱怨、拜假神,因此今日才面臨家破國亡的局面,第9〜10節則是詩人回轉向神之後,呼求神紀念祂向列祖所立的約,不要繼續容讓外邦人羞辱神的名,這有點像摩西在神面前為百姓的代求:倘若今天神殺了這些抱怨的百姓,一定讓周圍的列邦議論神沒有能力領百姓入迦南!與其說是激將法,不如說是神的子民顧念神名的榮耀。 這種打從心中發出的悔改和祈求,是每一位神的兒女都應當常常有的,這並不是說我們每次遭遇惡事都是做錯事被神懲罰,但是當我們屢遭患難不順時,卻也是個警訊,在這件事上神要我學習什麼?若真是神的管教就快快悔改,即便我們自省且真的覺得沒有不討神喜悅的,也不必急著怪罪于這是魔鬼的屬靈爭戰,乃是謙卑信靠神,求神按著祂的慈愛、憐憫、能力幫助我們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困境。 詩篇最後的讚美是信心的表現,從哀歎、祈求、悔改到讚美,這是我們生命中常常會經歷的過程,而在當中願意耐心等候神工作的人,終將會經歷信心的成長和突破,並且不斷向神發出讚美稱謝的聲音! 回應:天父,求禰聖靈常常光照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能夠自省,並且相信禰必不離棄禰草場上的羊,求禰為禰名的緣故搭救我們,在患難中更加倚靠禰,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禱讀:詩篇七十九篇9節 9 拯救我們的 神啊,求禰因禰名的榮耀幫助我們!為禰名的緣故搭救我們,赦免我們的罪。 榮辱與共(詩79篇)(香港讀經會) 祈禱: 天父,感謝你從未離開過我;此刻求你賜恩給我,讓我察覺你的同在。 被擄的以色列民為著聖城被毀而求神,這禱文至今於星期五傍晚、即猶太人安息日之始,仍在耶路撒冷的西牆被念誦。全詩的主要申訴是子民受到羞辱,並強而有力地向神討公道,他們提出三個理由: 第一,因為神僕人受淩辱的慘況(1~4)。由於死人數目過多,血流成河,屍首遍佈聖城,以致沒有足夠人手埋葬。古代近東看受害人不獲埋葬是不道德的,是極重的羞辱(參申21:23;賽14:18~19)。更大的羞辱是在於這些屍體本是堅貞的民,是神的僕人,被侵佔的聖殿是屬於神的。 第二,因為神的怒氣太嚴厲(5~8)。我們將要被燒盡,況且傷害我們的人比他們更不義。「他們不認識你」(6),意思是「他們不熟悉、不尊重你」。他們不以你為神,不呼求你;對比我們,我們呼求你,是與你立約的雅各的後裔,是你認識的人。我們已經回轉悔改,所受的刑罰過重,我們並不應當承受先祖的罪罰。我們已忍受不住,求神快施拯救。 第三,因著神的本性和大能力。祂搭救自己的民就是祂的榮耀,就是向藐視神的外邦顯明神的存在和公義(9~11)。我們全然無助,流血受冤屈、被困、快要死,惟獨仰賴神,需要祂的赦免和伸冤。 最後於12~13節總結祈求,為你仇敵的暴行求神向他們報應七倍。「七倍」是象徵語,代表最重的刑罰,意即要神徹底消滅邪惡,好回復正確的世界秩序。這詩連同77、78和80篇,均以牧羊人與羊群的關係來形容神人關係,渴求神仁慈的引導和牧養。 我們應多默想這詩,以便能瞭解詩人對神倚靠的心更多,致可以與神榮辱與共,堅決認定我們是神的僕人和羊群。當我們受屈時,便可以執著公義和神的伸冤,不致犯罪羞辱神的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