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八十六篇短篇信息 目錄: 神是聽禱告的主(楊震宇) 求神聽禱告(劉銳光) 與基督同死同活的見證(朱韜樞) 神是聽禱告的主(八六1~17)(臺北靈糧堂) 求禰指教我(八十六篇1〜17節)(臺北基督之家) 與神契合(詩86篇)(香港讀經會) 神是聽禱告的主(楊震宇) 鑰句:賜給凡求告袮的人 背景:《詩篇》第八十六篇是大衛的祈禱。在《詩篇》卷三裏,這是大衛惟一的詩篇。他以禱告開始(1~7節) 和結束(14~17節) ,中間是讚美與感恩(8~13節) 。有些學者發現短短的十七節裡,大衛有三十一處引用其他地方的字句,所以有人認為本篇是節錄大衛七次禱告的詞句而編輯成。大衛的禱告多像直接對神講說,說明他與神之間的親密關係。他用了29次「我」,36次「祢」,並且他用了三個不同的希伯來文來形容神:「伊羅欣 (神) 」共用五次,「耶和華」用四次,和「亞多乃 (主) 」用七次。 提要:本篇詩是大衛在困苦窮乏之中,向全能神呼求。在這首詩裏,大衛受到仇敵攻擊,以求神在憐憫中保守他作為開始;然後,他讚美與感恩神大有能力,有能力做到他所求的事,並稱讚神的偉大);最後,他再次求神施恩,因為驕傲人起來攻擊他。全詩分為三段: (一)切心求神拯救(1~7節)――耶和華啊,求袮側耳應允我,因我是困苦窮乏的; (二)頌讚神的作為 (8~13節)――主啊,諸神之中沒有可比袮的,袮的作為也無可比; (三)顯出恩待憑據(14~17節)――主啊,袮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 鑰節:【詩八十六5】「主啊,袮本為良善,樂意饒恕人,有豐盛的慈愛,賜給凡求告袮的人。」 鑰點: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大衛對神有深入的了解,好像至愛親朋友。他所述說神的美德:(1)本為良善;(2)樂意饒恕;(3)有豐盛的慈愛;(4)肯應允人;(5)諸神之中沒比祂的;(6) 祂的作為無可比;(7)所造的萬民都要來拜祂;(8)祂為大;(9)行奇妙的事;(10)惟獨祂是神;(11)祂發極大的慈愛;(12)救我們的靈魂;(13)有憐憫;(14)有恩典;(14)不輕易發怒;(15)有豐盛的慈愛和信實;(16)憐恤人;(17)賜力量給人;(18)幫助人;(19)安慰人。大衛對神的認識說出他和神之間的互動親密的關係。因此,他的禱告和讚美不是建立在感覺之上,而是根據他認識神永不改變的屬性和應許。親愛的,你若根據這些的美德來查考本詩,以及大衛對神使用的頌詞,你將獲得更多的亮光,和更深的認識神。 今日鑰節提到「賜給凡求告袮的人。」大衛確知神必應允他的「求告」,因為他深知,神「本為良善,樂意饒恕人,有豐盛的慈愛」。因此,他由「求告」轉為稱頌讚美。大衛幾乎對於每一件所說的事,無論祈求還是讚美,都交代原因。這是因神是聽禱告的主。大衛特別提到神為什麼要垂聽他的禱告:(1)因他是困苦窮乏的(1節);(2)因他是虔誠人(2節);(3)因他終日求告神(3節);(4)因為他的心仰望神(4節);(5)因神必應允他(7節);(6)因神為大(10節);(7)因為神向他發的慈愛是大的(13節);(8)因神耶和華幫助他,安慰他(17節)。親愛的,在困苦窮乏中,不要忘記來到神的施恩寶座前,「求告」祂!「求告」祂的人,他的禱告必蒙垂聽。 【比無線電報更準確】新聞報上有一段故事:「一船長中途忽染重病,全船的生命都關係他一個人。而藥箱內之藥,不能應付他的病症。當時只有一個希望,就是請一位醫生來。但在茫茫大海中,那裏去找?於是就發無線電報,東西南北各方去請一位大夫。想不到在幾百里遠的一隻船收到電報,來了回電,醫生找著啦!藥方也開出來,船長的性命因而得救。」新聞報導將這事件比喻為禱告。然而,此事和禱告之間,仍有一大分別。就是前者發電報,並無一定的方向,茫茫大海中,雖盼望有一人能收到,但無確實把握。可是禱告的人,知道他的「求告」,一定能達到他天父的耳中。 「問題並非在我們的禱告有多少,乃是在我們合乎禱告法則的禱告有多少。合乎禱告法則的禱告,纔是真有價值的。」──佚名 默想:這篇詩的焦點是在「禱告」。對神的認識、與神的關係,加上對神的信靠,此乃禱告蒙垂聽的必備要件。親愛的,你禱告,神為什麼要垂聽呢?你是否與有祂親密的關係?你是否忠誠地信靠祂呢? 禱告:神阿,我們感謝祢,祢是聽禱告的主。求祢教導我們在禱告中與祢更親近。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求神聽禱告(劉銳光)
大衛是個禱告的人,他常禱告,他的詩都是禱告。他常禱告,求神垂聽,因他認識神和自己,這樣的人才會恒常禱告,不住禱告。 與基督同死同活的見證(朱韜樞) 第九段 與基督同死同活的見證 詩篇第八十六篇 八十六篇說到與神是一的主的僕人們,八十七篇是神對走道路的兒女們的回應。八十五篇說到神的百姓那裡對我們的描述又美、又高、又豐富、又屬天,但是,這一班百姓怎麼出來的呢?乃是因著八十六篇這一班「受苦」的人。太精明的人不能跟隨主,也不能有分八十六篇。誰有分於八十六篇呢?願意把一切都給主的人。誰願意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主,主就說:「讓我帶領你,經歷一個主的僕人的一生,到底是怎麼回事。」 神僕人的所是 第一點說到主僕人的所是。第一節,「耶和華啊,求你側耳應允我,因我是困苦窮乏的。」他是困苦窮乏的。第二點說到他是虔誠的,「求你保存我的性命,因我是虔誠人。」(2上)第三點說到他是倚靠主的,「我的 神啊,求你拯救這倚靠你的僕人!」(2下)結果呢?他是終日求告主的,「主啊,求你憐憫我,因我終日求告你。」(3) 我們不要小看這四點的描述。很少人認識跟隨主的一生,是困苦、窮乏的一生。這窮乏遠遠超過物質的窮乏,絕不是只指貧窮,事實上大衛貧窮的日子也不多,可是,他描述一個跟隨主的人,因著跟隨主的緣故,他就不斷地在困苦裡,也在窮乏裡。換句話說,他看見了神的心意,他看見了神的工作,他也為神的工作而活,因為這樣,他永遠覺得:「主啊,你要做得太多,我們太限制你!」因為這樣,就產生了困苦窮乏。他自己呢?他向著神是虔誠的,向著主是倚靠的。所以,最後他說:「主啊,求你憐憫我,我終日求告你的名。」不僅這樣,又說,「主啊,求你使僕人心裡歡喜,因為我的心仰望你。」(詩八六4)他也仰望主。 然後,他就說到他的經歷。請看,這樣的基督徒已經太好了,他是困苦窮乏的,是虔誠的,是倚靠主的,是求告主的,是仰望主的;這樣的人,我們覺得一切都沒問題了,主卻說:「不不不,你等等,我還要叫他有更深的經歷。」什麼樣的經歷呢?第7節,「我在患難之日要求告你,因為你必應允我。」主叫他經歷什麼呢?第一個,各種的患難,他在患難之日求告主。藉著患難,他有第八節的見證,「主啊,諸神之中沒有可比你的;你的作為也無可比。」結果,「他們也要榮耀你的名。」(9下) 唯獨神為大 第十節,「因你為大,且行奇妙的事;惟獨你是神。」這就是跟隨主的一生。一個跟隨主、服事主的人,他經歷什麼呢?苦難 ── 因神為大 ── 奇妙!想太多、溜來溜去的人,永遠不知道我們的神多奇妙,只有一生跟隨主的人,可以起來說:主啊,奇妙!如果有個人,他臨走的時候,說出一句遺言:「奇妙!」這遺言不是美麗極了嗎?他想:「我簡直不能信,我這一生這麼過來了,奇妙啊!」請想想看,作禮拜的人能有這句話嗎?或僅僅愛主的人能有嗎?「大」和「可」組成「奇」,奇妙,就是大大的可妙。什麼叫奇妙?真正經歷奇妙的人,他有個感覺,「哦,不可能,我這一生是這樣的一生啊!」弟兄姊妹,我們有沒有這樣的一生呢? 服事主的人,他從外面看,經歷了患難,因為經歷患難,他就能說:「神啊,宇宙中哪有一位比你掌管得更好?!」是啊,沒有人比主更會作事,諸神之中,沒有大過主的,祂真是能作一切的事。所以,他又說:「現在我榮耀你的名!」為什麼呢?「我來看我這一生,「奇妙」無比啊!」他為什麼不說「美妙」無比?因為太多的時候,只有「妙」沒有「美」。同工們一個個可憐兮兮的,一唱詩就哭起來了,一禱告就哭起來了,服事時或者沒人要,或者就不在流中,或者被戴上分裂的罪名,真是可憐;但是,也只有服事主的人,才能起來說:哦,主啊,你實在是奇妙無比! 神的道路、真理和名 十一節,「耶和華啊,求你將你的道指教我;我要照你的真理行;求你使我專心敬畏你的名!」因為主是這樣的奇妙,在我們一生跟隨主的路上,在我們的事奉中,我們就要有主的「道路」,主的「真理」,主的「名」。哦,服事主永遠不離開這三個。第一個是路,地方教會的路;這一個路,主已經給我們看見了,別人不走,我們也要走!這一個路,狹隘的宗派組織不走,我們也要走!我們願意在宇宙中宣佈,這條路大家都不走,我們還得走!為什麼呢?我們看見這條路了。不僅這樣,我們在走這條路的時候,我們說,這裡有真理啊。弟兄哪,第一個我們有路,第二個我們有真理,第三個我們敬畏主的名,就是專心敬畏神自己啊! 然後,他的遭遇是什麼呢?十四節,「神啊,驕傲的人起來攻擊我,又有一黨強橫的人尋索我的命;他們沒有將你放在眼中。」驕傲的人,結黨的人,他們根本不把神放在眼裡,「什麼神不神,主不主」一切都是人為的操縱。他們想,「什麼主呀,什麼真理呀,什麼基督的再臨呀,我們怎麼得著會眾,叫他們跟著我們,這才是我們所要的。」這就是沒有把神放在眼裡了,因為,這不是主所要的。 弟兄們啊,有驕傲的人起來攻擊他,也有一個黨來尋索他的命。什麼叫黨?黨,就是尚黑,越黑越好。有一班人,崇尚黑,越黑越好,「什麼屬靈的原則,什麼真理,什麼生命,怎麼把他們搏倒,我們就怎麼作了!」這就叫黨。 十六節,「求你向我轉臉,憐恤我,將你的力量賜給僕人,救你婢女的兒子。」求你向我轉臉,或者說,求你面向著我。婢女的兒子,就是極其卑微的人。他說:「主啊,我雖然是你婢女的兒子,我雖然極其卑微,但是,當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的時候,我求你,將你的力量賜給僕人哪!」這時,神來回應了,這就是八十七篇。 八十五篇說到聖徒,八十六篇說到主的僕人,現在,神來說到祂的工作。八十七篇有幾節可說是詩篇中最可愛的幾節,但是,這是在八十四篇、詩人對教會生活的認定之後而有的。 ―― 朱韜樞《詩篇中的教會成長(卷三)》 神是聽禱告的主(八六1~17)(臺北靈糧堂) 這是大衛的詩,也是在卷三中唯一的一篇大衛的詩,有些學者發現在本篇中,大衛有卅一處引用其他地方的字句,短短的十七節裡,竟能如此大量的引用其他的經文,可見神要透過這篇詩篇教導我們學習重要的功課,這篇詩篇的焦點是在『禱告』,我們一起來思想一件事:神為什麼要垂聽我們的禱告? 我們常常能有信心的禱告,持續的禱告,是因為我們相信神會垂聽我們的禱告,為什麼祂會垂聽我們的禱告?當然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我們是祂的兒女,是祂的百姓,是祂用重價買來的,所以祂垂聽禱告,也因為祂愛我們…,我們可以舉出數十個神垂聽禱告的理由。除此之外,我們想從本篇看看大衛的信息中,他是如何讓我們看見神是垂聽禱告的主。 詩人在本篇中列出了八個原因:因我是困苦窮乏的(v.1);因我是虔誠人(v.2);因我終日求告你(v.3);因為我的心仰望你(v.4);因你必應允我(v.7);因你為大(v.10);因為你向我發的慈愛是大的(v.13);因你耶和華幫助我,安慰我(v.17)。在這八個原因裡,有四個是人的原因,但另外四個是神的原因。從這八個原因裡,詩人在此讓我們看見神聽禱告的幾個原則:第一,我們是否知道我們自己的光景,意思是我們禱告神時,我們知不知道自己要求什麼?有些信徒禱告時,說主你知道什麼對我最好,但是,可能主會問你的需要是什麼呢?很多時候我們講不清楚自己的需要。第二,禱告要蒙應允是需要長時間的祈求(v.3)。第三,要專心,要定睛在神身上(v.4)。這幾點是詩人讓我們從人的角度來看,我們應怎樣禱告,存著什麼態度禱告。這些是基於人的部分。 另外四個神的原因裡,我們看見詩人是非常認識神的,而且從8-10節的細述中,讓我們對神的尊榮、對神的權能,有非常深刻的認識。所以從11節以後詩人的禱告,是根據對神深刻認識的禱告,詩人讓我們看見要向神求什麼:求神指教道路(v.11);求神使我專心,敬畏你的名(v.11);求神轉臉、憐恤,賜力量,救我(v.16);求神顯出恩待我的憑據(v.17)。而且我們看見詩人對神的回應不只是反應在更有信心、更具體、更討神喜悅的禱告上,詩人的回應是更尊榮神,更加謙卑。詩人再次的讓我們看見,對神的認識會影響我們禱告生活的深度,會影響我們對神的態度,對神的回應。 默想 從本篇中,我對神的認識有那些提升? 回應 主,求你提升我對你的認識,好讓我的禱告生活能如詩人般的站在你的恩典中禱告。 求禰指教我(八十六篇1〜17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大致來看可以將全詩分成三個段落,第1〜7節和第14〜17節是祈求,而8〜13節則是稱頌。但是前後兩個段落的祈求卻有所不同,前一個段落可以看見詩人處在被敵人壓迫苦待的景況,甚至要無路可逃了,因此切切哀求神,側耳應允目前困苦窮乏的情形。雖然當中仍然紀念神的慈愛,但是身處患難中的苦楚卻讓詩人發出深切的哀求。然而後一段落的祈求卻更加堅定有盼望,不再只是看見自己的苦情,乃是為著惡人目中無神的惡行呼求神,並且求神顯出恩待憐憫百姓的記號,好叫不敬畏神的人看見就羞愧,知道耶和華是慈愛施恩的神。 前後兩個段落的祈求之所以不同,最大的原因就是第8〜13節所帶來的轉變,詩人從前一段落哀切懇求的自憐中,轉而定睛在神的偉大以及奇妙作為上,詩人不斷地頌贊神是超越的主,具有榮耀的美名好讓萬民歸順敬拜,並且大有能力行奇事,更重要的是體認到唯有耶和華是真神,經過對神的頌贊之後,詩人向神陳明心願,既然神是這麼偉大、奇妙、慈愛的神,那求神把真正的真理指教給我,好讓我可以專心沒有偏倚地與神聯合在一起,詩人打從心裡相信,這位神是發大慈愛的神,若是能夠得著神的真理,必定能保守「我的靈魂免入極深的陰間」。 再一次從這詩篇我們看見當人被神的真理摸著,就可以得到改變,原本的哀切恐懼,因為神的話語進入心中而變成堅定安穩,因為體認到神的慈愛、能力與安全感。並且因為神的話語產生極大的信心,就是知道神的慈愛要保守屬神的人不落入陰間的網羅之中。詩人除了祈求神的話語指教他,更重要地是為要讓神的話語成為我們的引導,好叫神的兒女能夠專心一致,不偏不倚地跟隨神。盼望這也成為我們向神最深的呼求:「求禰將禰的道指教我。」 回應:天父,謝謝禰是慈愛、能力、偉大的神,信靠禰的人就不需要害怕,我們祈求禰幫助屬禰的百姓可以更深瞭解禰的真理,以致我們可以專心敬畏禰的名,並且用我們的生命來榮耀禰。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禱讀:詩篇八十六篇11節 11 耶和華啊,求禰將禰的道指教我;我要照禰的真理行;求禰使我專心敬畏禰的名! 與神契合(詩86篇)(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將你的道路指示我,將你的教訓向我顯明。 詩篇八十六篇是個人與神親密的情話,每一句都有「我」、「你」的稱呼。原文共用了七個「你」的獨立代名詞,重複出現有強調作用。全詩用了十四次「我主」或「耶和華」等對神的尊稱。詩人重複以連接詞「因為」來表達發自信心、有根有基的呼求,其中可歸納為三方面的動力,這也是信仰的根基: 我的困乏和倚靠:1因我是困苦窮乏的(1)。2因我是虔誠人——倚靠你的僕人(2)。3因我終日求告你(3)。4因我的心仰望你(4)。我要認識自己真實的一面,謙卑承認自己的貧窮,專心倚靠神。我得不著喜樂和平安,有時是因我不求祂。因我常驕傲,慣以自己的思慮、靠自己的小聰明、或靠地上的權貴過活,而不從心底仰望祂,以致多少平安失去,多少痛苦白白受。 神自己本性:1因你本是良善,樂於饒恕人,有豐盛的慈愛賜給凡求告你的人(5)。2因你必應允我(7),因你為大,行奇妙的事,惟獨你是神(10)。3你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15)。我可以呼求神,因祂本性慈愛,且大有能力,是可靠的,是我可以倚靠的。真誠的信仰必定對神有此等認信,而且按此信心親近祂,倚靠祂。這不是患得患失、靠賭運氣、模棱兩可的祈求。我倚靠祂,因為我有堅固的信仰基礎,就是神自己對我的委身。 與神心相契合:「耶和華啊,求你將你的道指教我;我要照你的真理行;求你使我專心敬畏你的名。」(11)詩人倚靠神的心不斷進深,由在患難中求救,進深到求神使自己專心敬畏祂、一心向祂、榮耀祂;明白到自己的身分是歸屬於神,是祂的僕人,是有祂照管的。詩人確定自己與神聯合,看攻擊自己的人等同攻擊神。神實在幫助了我,我的生命就是神的記號,明白和遵行神的道成為我生命的關注和意義。 這首詩提出三個祈求的動力,最易推動我們禱告的,是看見自己的軟弱和缺乏;其次是被神的本性吸引;最後當靈命日深,我們會為著遵行主人的吩咐而求祂指引。以上三種,哪一個是你最大的推動力?你希望哪個動力增長?你會怎樣調校你的禱告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