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八十七篇短篇信息 目錄: 可拉後裔的詩──耶和華的居所何等可愛(陳希曾) 錫安頌(楊震宇) 外邦人也從錫安得救恩(吳主光) 神聖山上的根基(朱韜樞) 教會的七重榮耀(法蘭斯迪信) 復興的宣告(八七1~7)(臺北靈糧堂) 願萬民流歸錫安(八十七篇1〜7節)(臺北基督之家) 神之城(詩87篇)(香港讀經會) 可拉後裔的詩──耶和華的居所何等可愛(陳希曾) 第84.85.87.88篇�H�H 泉源都在神裡面 詩篇第87篇:“耶和華所立的根基在聖山上。”這個根基是在聖山上,這就是祂的見證。“祂愛錫安的門。”為什麼愛錫安的門?因為每一個門都是珍珠門。珍珠是什麼?珍珠乃是一種水族在受傷之後,它不是把沙粒推出去,反而是把沙粒包容進來、再包容進來、又包容進來;一次赦免、二次饒恕、第三次饒恕,饒恕了七十個七次,最後就變成了珍珠。在這裡有公義、有審判,在這裡也有愛。所以當我們看見公義和慈愛,公義和平安在十字架上相親的時候,神最後的工作就完成,這就是祂的根基。 “祂愛錫安的門,勝於愛雅各一切的住處。神的城啊,有榮耀的事乃指著禰說的。”現在神的城有榮耀,因為這個榮耀乃是神兒子的榮耀,是指著神兒子的形像。主耶穌說:“我把我的榮耀賜給你們,叫你們能彼此相愛,叫你們能合而為一。”這就是合一的見證,這就是我們的主回來以前,所要得著的榮耀見證。 �D我要提起拉哈伯和巴比倫人是在認識我之中的,看哪!非利士和推羅,並古實人,個個生在那裡。”拉哈伯就是埃及,巴比倫就是今天的伊拉克,非利士人就是巴勒斯坦人,也就是推羅並古實人。這些人給以色列人不知多少的苦難,但聖經說,所有的仇敵個個都生在這裡。所以對付仇敵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變成朋友。這也是一個預言,指著將來彌賽亞國的時候,全世界各國都要回歸基督的救恩,這就像聖經所說的重生一樣。本來我們在母腹裡生,結果在聖靈裡又生了一次。這些人本來是在巴比倫、推羅、非利士,結果他們到耶路撒冷又生了一次,這就叫做重生。本來是反對我們、為難我們的,但感謝主!十字架能做何等奇妙的工作,把我們的仇敵變成城裡面的人。這是多麼美麗的見證。 �D論到錫安必說,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其中;而且至高者必親自堅立這城。”錫安在聖經裡是代表得勝者的原則。聖經裡面有新耶路撒冷,卻沒有新錫安,因為錫安永遠是新的,所以個個都生在裡面,個個都是得勝者,而且至高者並親自堅立這城。“當耶和華記錄萬民的時候,祂要點出這一個生在那裡。”這個人是生在錫安,是得勝者。我們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是得勝者,千萬不要告訴別人我們的教會是教會,別人的不是;因為什麼時候我們這樣說,我們就已經不是了。但是等到耶和華記錄萬民的時候,祂要點出這一個生在那裡,祂要說這一個是得勝者。如果我們的主說我們是得勝者,我們就真的是得勝者了。我們這些人是誰呢?我們是在錫安裡“歌唱的,跳舞的,”我們這些人都可以說這最榮耀、最榮耀的一句話:“我的泉源都在禰裡面。”這就是整本可拉後裔的詩。等到我們被帶到這種榮耀的光景時,我們雖然是唱詩的人,我們雖然是跳舞的人,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見證說:“我的泉源都在禰裡面。”感謝讚美我們的主! 錫安頌(楊震宇) 鑰句:我的泉源都在袮裡面 背景:《詩篇》第八十七篇是可拉後裔的詩歌。這是一篇讚美詩,但因以錫安為頌贊對象,故又稱作「錫安歌」,與四十六、四十八、七十六、一二二、一三七篇屬同一類。全詩歌頌錫安為「神的城」,為祂所愛護。學者對4節裡頭的外邦有不同的解釋:(1)拉哈伯(埃及)、巴比倫、非利士、推羅、古實(尼羅河上游區)等是世界國家的代表,預言錫安有一天會成為全球敬拜神的中心,連與神為敵的國民,都會成為神的子民;(2)指外邦歸向神的人,他們來到耶城過節,錫安成為神國的中心;(3)指分散在各地的猶太人,雖在外國出生或寄居異邦,個個當作在錫安出生,是這城的公民。無論作何解釋,都可看作詩人讚美錫安時,向各族各民發出呼喚,齊來敬拜獨一真神。 提要:本篇是一篇歌頌錫安的禱告。在這首讚美的詩歌裏,詩人描述錫安的榮美,因作為耶和華榮耀的居所;然後,他進一步描述出生在錫安的人(包括萬國的人)所享有的特權;最後,他描寫了那些歌唱跳舞之人的喜樂,因錫安是祝福的泉源之城。全詩分為三段: (一)是神所愛的城(1~3節)――耶和華所立的根基在聖山上; (二)萬民所歸的城(4~6節)――論到錫安,必說:「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其中」; (三)錫安之喜樂城(7節)――歌唱的、跳舞的都要說:「我的泉源都在袮裡面」。 鑰節:【詩八十七7】「歌唱的、跳舞的都要說:『我的泉源都在袮裡面。』」 鑰點: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神所揀選的和治理的「錫安」是何等的榮美,因為(1)「錫安的根基」是神建立在聖山上;(2)「錫安的門」是神所喜愛的,勝於其它的城市;(3)「錫安」乃是神的城,其中充滿榮耀的事。這「錫安」不僅預表教會,也預表基督國度的實現。因此,神所建造的錫安城可分三個時期:(1)歷史猶太地的耶路撒冷,(2)現在蒙愛的教會,(3)將來天上的新耶路撒冷。此外,詩人宣告「錫安」復興的景況――「錫安」將來必成為世界的首都,萬國都是「錫安」的公民。不論是以色列人的歷史,教會的歷史中,都曾有過復興;但最後一切的復興:光明、喜樂、和平、盼望…都因著基督第二次降臨而成為事實。親愛的,這篇讚美錫安的詩,使你對教會的復興有什麽聯想呢?你對聖城新耶路撒的出現會有什麽憧憬呢? 今日鑰節提到「我的泉源都在你裡面。」詩人告訴我們,耶路撒冷不再是充滿眼淚和煩惱的地方,而是「喜樂之城」,乃是地上萬民的屬靈的家,因為在其中有生命活水的源頭。因此,他呼籲所有歌唱的、跳舞的,都要說:「我的泉源都在袮裏面。」這是一句多麼美的禱告,正如啟示錄最後一章的情形,那條從寶座流下的河帶出了生命的泉源。親愛的,你是否等候那日復興的降臨,也預備好進入「喜樂之城」,享受復興的生命水流呢? 【愛爾蘭人坐輪船】有一個愛爾蘭人乘船到美國去工作。於是他買了些粗點心,預備在船上吃。誰知只過幾天,點心吃完了。正在挨餓的當兒,船上工人端了一盤菜從他身旁經過。他忍不住,追上去問說:「請問你這一盤飯菜要多少錢?」那人說:「你搭船,買了船票沒有?」他說:「買了。」那人說:「你既買了票,為什麼不到餐廳去吃飯?你可以去吃飯,不會另外要你的錢。」他聽了這話,才明白過來。許多基督徒現今在主的船上,也像那愛爾蘭人一樣,不會去取用他生命的所需。人得了救恩,如同得了輪船上的船票一樣。既然我們有主作我們的活水泉源,為什麼不支取呢? 「關於錫安一切『榮耀的事』,就是指基督和祂的聖工,福音教會的聖徒和權利;天國的榮耀和福樂。」──馬太亨利 默想:錫安乃是主所立的,是主所愛的,是主的榮耀。親愛的,我們的教會是否也是一座「喜樂之城」嗎?在其中是否也有「生命的活水」(賽十二3;啟廿二1~2)流動嗎? 禱告:主阿,我的泉源都在袮裏面,今日袮「生命的活水」源源不絕的供應我。求祢賜我渴慕的心,等候那日復興的降臨,也預備好進入「喜樂之城」,享受復興的生命水流。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外邦人也從錫安得救恩(吳主光) 第八十七篇大綱: 一、錫安有榮耀的事(87.1-87.3) 1.救恩根基在聖山上 2.錫安城有榮耀的事 二、萬民從錫安得生(87.4) 1.各類外邦人得救恩 2.外邦聖徒生於錫安 3.至高者堅立這錫安 三、生命冊上的記錄(87.6-87.7) 1.生命冊有外邦人名 2.外邦得救源于錫安 釋經: 一、錫安有榮耀的事(87.1-87.3) 87.1(可拉後裔的詩歌。)耶和華所立的根基在聖山上。87.2他愛錫安的門,勝於愛雅各一切的住處。87.3神的城啊!有榮耀的事乃指著你說的。(細拉) 1.作者是「可拉的後裔」,很可能就是被擄歸回﹐渴慕住在聖殿中事奉神的一個。他在殿中親近神,得到這篇詩的「預言啟示」。因為這是一篇「預言詩」,所以我們不能完全按實意來解這篇詩。如果純粹按實意來解,「錫安」(耶路撒冷城)的歷史只有羞恥的事,沒有榮耀的事。因為除了大衛和所羅門時代之外,耶路撒冷一直被敵人攻陷,並且「必有戰爭,荒涼的事已經定了。」(但9:24);我們也不見各國的外邦人從這城得甚麼好處,像在這裡「出生」一樣。只見各國攻打這城,屠殺許多猶太人。但是﹐如果按靈意解,因為主基督的救恩從這城而出,主基督回來之時又要在這城裡作王,統治全世界,於是這城得以稱為「神的城」;全世界極多外邦人能聽到福音而信主得救﹐都是因為這城的緣故。所以﹐天上的城也稱為「新耶路撒冷城」,每一個得救的基督徒,都可以說是「生在這裡」。 2.筆者相信,作者被聖靈感動寫成這篇「預言詩」,是他自己不明白的。只因為聖靈這樣感動他,他就按照聖靈的意思﹐原原本本地寫下來而已。以作者和一般猶太人的心情來說,他或他們﹐絕對不喜歡「萬民」都從錫安得救恩。作者在這篇詩裡所看重的,只是「錫安」這個城是被神揀選的,被立在「聖山」上,稱為「神的城」﹐而且有「榮耀的事」在這裡發生。至於下文所說:外邦人「個個都生在這裡」,他充其量只能明白﹐「外邦人」也從「錫安」得好處。但他想也想不到,以色列人卻被棄絕,在天下各國之間被拋來拋去,險些滅絕;而外邦教會卻得著救恩,蓬勃增長。 3.我們說﹐作者和所有猶太人都不願意外邦人得救恩,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如下的事件看
出來: 約拿被拋入海事件:約拿的故事人人都熟悉。但是讀者有沒有想過,當約拿拒絕到敵國亞述的京城尼尼微傳道(按:亞述後來攻打撒瑪利亞城,將以色列國消滅,並將以色列人擄去),反而坐船到他施(地中海最遠,靠近西班牙的一個古城)去躲避神,神使風浪大作﹐船快要下沉之時,他為甚麼向船中的人說﹐「你們將我抬起來﹐拋在海中﹐海就平靜了。我知道你們遭這大風﹐是因我的緣故」?(拿1:12)其實約拿這樣提議,是表示﹐寧願死在海中,也不願意到尼尼微城去傳道,叫外邦人得救。他知道耶和華神是有憐憫的神,必定會使尼尼微人悔改,於是神就赦免他們的罪。他認為﹐為國家、為人民﹐無論怎樣也不能讓尼尼微人得救恩。後來他被大魚吞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不得已﹐只能順服下來,勉強到尼尼微城去傳道。沒想到﹐他隨便講一句話,尼尼微城全城的人都悔改,他就發怒﹐求神取去他的性命。因為他無法接受,外邦人竟然這麼容易就蒙恩得救。 拿撒勒人想要殺主事件:路加福音記載﹐主耶穌出來傳道不久,就回到自己的故鄉,在猶太人會堂裡聚會。會堂裡的人,請求耶穌將行在迦百農的神跡﹐也行給他們看。但主表示﹐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尊重的。然後主就引以利亞和以利沙這兩位先知﹐被神派去幫助外邦人,也沒有説明以色列人的事例,說:「當以利亞的時候﹐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有大饑荒。那時﹐以色列中有許多寡婦,以利亞並沒有奉差往他們一個人那裡去;只奉差往(外邦城)西頓的撒勒法一個寡婦那裡去(幫助她解決缺油缺面的問題)。先知以利沙的時候﹐以色列中有許多長大痲瘋的。但內中除了(外邦)敘利亞國的乃縵﹐沒有一個得潔淨的。」會堂裡的猶太人聽見耶穌這樣說,就都怒氣滿胸,起來要將耶穌攆出城﹐帶他到山崖上去﹐要把他推下去,殺死他。(路 4:23-28)可見猶太人恨外邦人的程度,何等深。 彼得向哥尼流一家傳道事件:在外邦人的該撒利亞城,有一個義大利百夫長名叫哥尼流,是個虔誠人﹐多多賙濟百姓﹐常常禱告神。有一天他禱告,突然看見一個天使向他顯現,說:「哥尼流…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紀念了。現在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他就叫了兩個家人和一個虔誠兵來,打發他們往約帕去找彼得。當時正是午正時分﹐彼得上房頂去禱告。忽然魂遊象外,看見天開了﹐有一塊大布從天降下來,裡面載有各樣走獸、昆蟲和飛鳥。又有聲音吩咐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彼得卻說:「主阿!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都從來沒有吃過。」有聲音回答他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神雖然這樣解釋了,彼得還是不肯吃。並且這異象重複了三次﹐彼得還是不肯順服,好像埋怨神在試探他一樣。其實﹐田野裡的走獸不潔,但異象中的走獸卻是神揀選出來,加以潔淨的,但彼得仍然不接納。我們知道,所有猶太人都看外邦人像這些不潔淨的走獸一樣,一直不肯與他們來往相交。最後﹐那塊大布就收回天上去了。 這時候,哥尼流所差來的人到了,並且在門外大叫:「有稱呼彼得的西門住在這裡沒有?」聖靈就立即對彼得說:「有三個人來找你。起來﹐下去﹐和他們同往﹐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但是彼得很害怕,仍然不敢與外邦人相交。但聖靈又明明的指示他去,不得已﹐他就帶了六個猶太弟兄陪他同去,要證明他到哥尼流家裡去,不是他的意思,乃是聖靈的意思。 次日﹐他們進入該撒利亞城,來到百夫長哥尼流家中;哥尼流已經請了許多親屬密友在等候他們。彼得一進去,向這些外邦人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說:「你們知道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但神已經指示我﹐無論甚麼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所以我被請的時候﹐就不推辭而來…。」於是哥尼流向彼得解釋說﹐是一位天使吩咐他請彼得來的,因為彼得有話要向他們說。彼得就說:「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於是就將耶穌基督所傳「和平的福音」,對他們講說。彼得還在說這話的時候﹐聖靈忽然降在這些聽道的外邦人身上,叫他們說方言﹐稱讚神為大。彼得看見就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於是就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 後來彼得回到耶路撒冷,奉割禮的弟兄們就和彼得大大爭辯說:「你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的家﹐和他們一同吃飯了。」彼得要花許多工夫才能講得明白,不是他的意思,乃是聖靈的意思,有陪他同去的六個弟兄可以作見證。猶太人聽了,才不得已接納他的解釋。 可是﹐事件還沒有平息,以後,我們看見耶路撒冷教會有一些奉割禮的猶太人,跑到安提阿這個外邦人的教會去,教導他們,不受割禮不能得救。保羅和巴拿巴大大與他們爭辯,並且為此,上到耶路撒冷去﹐請彼得等使徒解釋。彼得和眾使徒卻不敢公開處理,只是「背地裡」接待保羅和巴拿巴,聆聽他們的投訴。在會議中,眾人有很多辯論,最後彼得起來,引哥尼流事件指出﹐「你們知道神早已在你們中間揀選了我﹐叫外邦人從我口中得聽福音之道﹐而且相信。…神也…賜聖靈給他們﹐正如給我們一樣。…並不分他們我們。現在為甚麼試探神﹐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這是我們所信的。」(徒15:7-11)雅各也起來引經文證明說:「諸位弟兄﹐請聽我的話。方才西門述說神當初怎樣眷顧外邦人…。眾先知的話﹐也與這意思相合。正如經上所寫的:『此後我要回來﹐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帳幕…。叫餘剩的人﹐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尋求主…。』所以據我的意見﹐不可難為那歸服神的外邦人…。」 這次事件雖然解釋了,我們看見事情還未完全平息,因為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磯法、約翰,用右手向保羅和巴拿巴行相交之禮﹐叫他們「往外邦人那裡去(傳道)」﹐他們卻保留「往受割禮的人那裡去(傳道)。」(加2:9)意思是要表示﹐雖然同意保羅和巴拿巴向外邦人傳道,但他們仍然對外邦人存戒心,不肯看他們為「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的弟兄。不但如此﹐後來彼得又有機會到安提阿去視察,與外邦弟兄們一同吃飯。突然有消息傳來,有猶太人從雅各那裡來了。彼得因怕奉割禮的人﹐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其餘的猶太弟兄和巴拿巴也都隨著他裝假。保羅看見,認為這種虛偽的行為,必須當眾斥責,免得他所傳的福音,在外邦人中受到阻隔。從以上這些事例,可以清楚看見,猶太人歧視外邦人何等嚴重,連那些「最大的使徒」也不例外。 保羅向百姓作見證事件:保羅一生建立許多外邦人的教會,但也一生被猶太人追殺。保羅想盡辦法,要使猶太人與外邦人和好,所以就勸所有外邦教會,拿出大筆捐款出來,帶到耶路撒冷去,幫助那裡的貧窮弟兄。路途上﹐保羅已經知道在耶路撒冷有捆鎖等待他,非常危險,但保羅仍不以性命為念,冒險要做成這一次的善舉,因為可能會促進猶太人和外邦人和好。及至保羅和眾外邦教會的代表到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教會的雅各和眾長老就對保羅說:「兄台﹐你看猶太人中信主的有多少萬(按:這句應該譯作「你看﹐猶太人中信主的有數以萬計」)﹐並且都為律法熱心。他們聽見人說﹐你教訓一切在外邦的猶太人離棄摩西,對他們說﹐不要給孩子行割禮﹐也不要遵行條規。眾人必聽見你來了﹐(可能就要對付你,)這可怎麼辦呢?」於是﹐眾長老就建議﹐請保羅帶著幾個猶太弟兄上殿去﹐行潔淨的禮,替他們交規費﹐和為他們剃頭,猶太人看見了,也許會明白,保羅還是遵重摩西律法的。 保羅就照這意見行了。但是﹐從亞細亞來的猶太人卻不肯放過保羅。潔淨的禮行了七天,快要完成之際,一些從亞西亞來的猶太人﹐看見保羅在殿裡,就聳動了眾人﹐下手拿他,喊叫說:「以色列人來幫助﹐這就是在各處教訓眾人蹧踐我們百姓、和律法、並這地方的;他又帶著希利尼人進殿﹐污穢了這聖地。」其實保羅並沒有帶外邦人進殿,只是七天前帶著以弗所人特羅非摩進城而已。可見猶太人這樣喊叫,是一種誣告﹐想要找理由來殺保羅。 當眾人打保羅,快要殺死他之際,城裡的千夫長帶著兵丁和幾個百夫長﹐跑來從猶太人手中將保羅搶救出來,用兩條鐵鍊捆鎖他。他們到了臺階上﹐眾人擠得兇猛之時,保羅對千夫長說:「我對你說句話﹐可以不可以?」他說:「你懂得希利尼話麼?…」保羅說:「我本是猶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並不是無名小城的人,求你准我對百姓說話。」千夫長知道,凡在大數出生的人,一生下來就是羅馬籍的公民。法律保障所有羅馬籍的公民﹐未經審訊﹐證明有罪,不得受任何處罰。所以千夫長准許保羅站在臺階上﹐向百姓分訴。 保羅說話的時候,眾人都靜默無聲。保羅對他們作見證,講說自己從前在大馬色路上怎樣看見主,被主的大光照瞎了眼睛。但蒙主醫治,並差派去傳道。當保羅講到他「回到耶路撒冷﹐在殿裡禱告的時候﹐魂遊象外﹐看見主向我說:『你趕緊的離開耶路撒冷﹐不可遲延﹐因你為我作的見證﹐這裡的人必不領受。』」又說:「你去罷﹐我要差你遠遠的往外邦人那裡去。」就是說到這句話,眾人就高聲說:「這樣的人﹐從世上除掉他罷﹐他是不當活著的。」眾人喧嚷﹐摔掉衣裳﹐把塵土向空中揚起來。由此可見,猶太人恨外邦人,恨到怎樣的程度。 保羅向外邦人傳道﹐這事不但一般猶太人反對他,就是在信主的猶太人中,也是這樣。所以保羅指出﹐在當時整個世界所有猶太基督徒中﹐只有亞裡達古、巴拿巴的表弟馬可、和耶數,又稱為猶士都,這三個奉割禮的人﹐是為神的國與保羅一同作工,並叫他心裡得安慰的(西4:10-11)。其餘的猶太基督徒都反對保羅,更有一些猶太人傳道的目的,是為「加增保羅捆鎖的苦楚」。(腓1:17) 3.話說回來,作者在本詩開始第一句﹐就說:「耶和華所立的根基在聖山上。」我們知道﹐「聖山」一定是「錫安山」;但「耶和華所立的根基」卻是指甚麼而說呢?經文似乎沒有清楚的交待。但按希伯來原文來說,這句話是沒有「耶和華和所立」這幾個字的。原文的開始只是說:「根基在聖山上」。但按下文來推測,這根基應該是指「錫安城的根基」。所以作者的意思是,「耶路撒冷城的根基就是神的聖山;神的聖山不動搖,耶路撒冷也永遠不會倒塌。」 4.為甚麼這「聖山」一定是指「錫安山」呢?因為經文指出﹐神「愛錫安的門,勝於愛雅各一切的住處。」意思是﹐在以色列各城中﹐神特別揀選錫安城──耶路撒冷。請注意﹐經文特別提及「錫安的門」,意思是要強化進入錫安城所必經的「門」。我們想起啟示錄形容天上的新耶路撒冷城「有十二個門…,門上又寫著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名字。東邊有三門﹐北邊有三門﹐南邊有三門﹐西邊有三門。」這樣的形容,分明表示﹐各支派都有均等的機會進入天國。如今這篇詩所說的「錫安的門」,同樣表示﹐凡願意進入這門的,都可以得到錫安的好處。或問﹐這是甚麼好處呢?根據下文所交待的,就是這「救恩」──「生命冊上有名份」而說。 5.想到這「門」,作者非常有感觸地說:「神的城啊!有榮耀的事﹐乃指著你說的。」並且還加上「細拉」,表示提醒讀者要在這裡停下來細想。或問﹐作者所說「榮耀的事」,是指著甚麼而說呢?按下文,是指著「萬民中,極多人都因為認識神而得進入錫安城,並且從這裡得生」而說。亦即是說﹐萬民要因從錫安所傳出的福音而得救。不錯﹐叫萬民得救確實是錫安的榮耀。但是﹐以色列人的感受卻是「羞辱」。因為基督在這城裡所成就的救贖大功,以色列人卻不肯進入這「門」,竟被趕離這城,在普天之下被拋來拋去;全世界各地的外邦人反而可以進入這「門」,得了本來是應許給猶太人的救恩。試想﹐他們感到何等的痛苦和苦毒呢? 二、萬民從錫安得生(87.4) 87.4我要提起拉哈伯和巴比倫人,是在認識我之中的;看哪,非利士和推羅並古實人,個個生在那裡。87.5論到錫安,必說: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其中,而且至高者必親自堅立這城。 1.這裡所說的「我」,是指著「神」或「至高者」而說。因為下文指出﹐「認識『我』之人…生在…錫安…至高者必親自堅立這城。」當猶太人以為必須「靠行律法」才能得救之際,外邦人卻因為「認識神」而得生。因「認識神」而得救,這是指神的恩典,叫人在律法以外﹐因信稱義。所以這裡所說的「認識」﹐當然包括相信、相交、和建立關係,從而叫人從神那裡得能力、得恩典。主耶穌指著那些奉他的名傳道、趕鬼、行異能的假先知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太7:23)可見,連奉主名傳道、趕鬼、行異能的人都未必認識主,惟有與主的名有了屬靈關係的人,才是真認識主。正如《使徒行傳》所說,大祭司有七個兒子﹐都是不信主的。他們看見保羅趕鬼﹐趕得很容易,就對鬼說:「奉保羅所傳的耶穌﹐敕令你們出來。」那些鬼卻說:「耶穌我認識﹐保羅我也知道﹐你們卻是誰呢?」於是那些惡鬼跳在他們身上﹐制伏他們﹐叫他們赤著身子﹐受了傷﹐逃出去了。因為他們與主的名沒有拉上關係,乃是「擅自奉主名趕鬼」(徒19:13-16) 2.這使我們想起﹐以賽亞先知形容主在十字架上的功勞,說:「他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有許多(外邦)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並且他要擔當他們的罪孽。」(賽 53:11)耶利米先知也說:「他們各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舍﹐和自己的弟兄﹐說:『你該認識耶和華。』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紀念他們的罪惡。這是耶和華說的。」(耶31:34)到了千禧年時代﹐以賽亞先知又預言,說:「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賽11:9) 至於不信的猶太人,主耶穌卻對他們說:「你們不認識我﹐也不認識我的父。若是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約 8:19)又說:「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約 10:14-15)主又對門徒說:「人要把你們趕出會堂。並且時候將到﹐凡殺你們的﹐就以為是事奉神。他們這樣行﹐是因未曾認識父﹐也未曾認識我。」(約16:2) 所以﹐這段話是神直接的啟示,指出﹐將來各種外邦人都有機會從這城「得生」。如果不是神直接啟示,相信沒有一個以色列人會寫出這樣的一篇詩。因為所有的以色列人中,極少有願意外邦人得救的。但作者得到神直接而清楚的啟示,所以不敢不按神的指示,寫成這篇詩。 3.「我要提起拉哈伯和巴比倫人,是在認識我之中的。」所說的「拉哈伯人」,是指「埃及人」。我們查考「拉哈伯」這個字的原文“Rahab”,發現這是指一種“mythical sea monster”(海中神秘怪物)而說。例如:約伯記這樣說:「神將…以能力攪動大海﹐〔攪動或作平靜〕他藉知識打傷拉哈伯。」(伯12:12)《The Zondervan Pictorial
Encyclopedia of the Bible》指出﹐因為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在紅海裡使埃及大軍覆沒,所以《聖經》就借用海中的怪物來形容埃及國,正如以獅子來形容巴比倫大帝國一様。例如:以賽亞先知「論南方牲畜的默示」,說:「他們把財物馱在驢駒的脊背上…﹐經過艱難困苦之地﹐就是公獅、母獅、蝮蛇、火焰的飛龍之地﹐往那不利於他們的民那裡去。埃及的幫助是徒然無益的。所以我稱他為坐而不動的拉哈伯(不會動的怪獸)。」(賽
30:6-)又說:「耶和華的膀臂阿﹐興起、興起﹐以能力為衣穿上﹐像古時的年日、上古的世代興起一樣。從前砍碎拉哈伯、刺透大魚的﹐不是你麼?」(賽 51:9)詩篇也這樣形容埃及說:「耶和華萬軍之神阿﹐
哪一個大能者像你耶和華…。你管轄海的狂傲…,使他平靜了。你打碎了拉哈伯似乎是已殺的人。你用有能的膀臂打散了你的仇敵。」(詩89:8-10)至於「巴比倫人」,經文所表達的意思是﹐在海中稱霸的埃及像「拉哈伯」;在地上稱霸的巴比倫像「獅子」,他們雖然都是以色列的敵人,但他們也因認識神而從錫安得生。 4.「看哪,非利士和推羅並古實人,個個生在那裡。」意思是﹐不但強大的敵人因認識神而得生,即使南方沿海的「非利士人」和北方沿海的「推羅人」也不例外,他們也因為認識神而得救;甚至受咒詛﹐黑皮膚的「古實人」(非洲人),也有機會認識神而得生。所以﹐經文暗示,將來全世界各國的外邦人都有機會從這裡認識神﹐並且因為認識神而得救。經文說:「論到錫安,必說: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其中,而且至高者必親自堅立這城。」意思是說﹐論到得進入「神的城」──進入「救恩」的人,必有人數點說:「看哪!這個、那個外邦人﹐都是因認識神而得以進入神的城──重生得救的。」 5.從以上所形容的,可以明白神的旨意是要讓任何外邦人都有機會得著救恩,不論大小學國、先進的落後的、遠方的附近的、作過以色列人仇敵的或受咒詛的…,都從錫安傳出來的福音得以重生。他們重生後,又組成天上屬靈的「新耶路撒冷」。在啟示錄裡更稱為「羔羊的新婦」,地位之高﹐僅次於主基督。而且﹐本詩又指出:「至高者必親自堅立這城」,意思是﹐外邦人也得著救恩﹐這並不是神偶然所定的措施,乃是「至高者」所堅定不變的計畫。「至高者」這樣堅立了,就無人能改變這計畫。所以這篇詩外邦人讀了﹐就喜出望外﹐極其興奮,因為想不到自己這麼不配﹐也有機會蒙恩。但猶太人就一直不歡喜,因為他們認為,外邦人只不過是不潔淨的走獸,不可能與他們「神的聖民」同得救恩。然而﹐神的恩典就是這麼奇妙。神的性情是不介意人犯多少罪,但非常介意人在神面前的驕傲和自義。因為驕傲的人﹐奪取了神的榮耀;但犯罪又肯悔改的人,卻高舉了神的救恩和榮耀。神往往將在前的﹐放在後;又將在後的﹐放在前。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 5:5) 三、生命冊上的記錄(87.6-87.7) 87.6當耶和華記錄萬民的時候,他要點出這一個生在那裡。(細拉)87.7歌唱的,跳舞的,都要說:我的泉源都在你裡面。 1.這裡所說﹐「當耶和華記錄萬民的時候」,更加需要用靈恩來解,因為歷史上從來沒有這回事。只有天上﹐神《生命冊》上記錄得救
之人的名字之時,就有這樣的事了。那時﹐神在人類的名單中,找到認識神的人,正如這裡所形容的﹐說:點出這裡有一個﹐那裡有一個,凡生在那裡(錫安)的,都被神點名,得以進入天上的「新耶路撒冷城」──「錫安」。這樣的說法,同時也含有反面的意思──「沒有一個得救的人,是在錫安以外生的。」正如彼得指著錫安的主說:「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2.所謂「歌唱的、跳舞的」,是指一切得以進入錫安的人,都非常快樂,他們在天上的新耶路撒冷裡「歌唱跳舞」,極度興奮,如同大衛迎接約櫃進入耶路撒冷之時那麼興奮。他們都異口同聲地作見證﹐說:「我的泉源都在你裡面。」意思是說﹐我之所以蒙恩得救,就是因為從錫安流出來的救恩泉源﹐解我的渴。這樣的形容﹐又使我們想起《啟示錄》所記載的「生命河」。經文說:「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內街道當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聖靈和新婦都說來;聽見的人也該說來;口渴的人也當來。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啟 22:1, 17)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神聖山上的根基(朱韜樞) 第九段 與基督同死同活的見證 詩篇八十七篇 詩篇八十七篇,第一節,「耶和華所立的根基在聖山上。」耶和華立的根基,就是基督;在聖山上,就是在教會中。耶和華的基督乃是在眾地方教會中。第二節,「他愛錫安的門,勝於愛雅各一切的住處。」祂愛錫安的門,祂愛地方教會的見證,和在這見證裡的交通。門是帶進交通的。勝過雅各一切的住處。基督徒很多,基督徒的團體很多,信主的人很多,愛主的人很多,但是神說:「我所要的,乃是地方教會的見證!我願在這見證裡,產生和我、和他們之間好的交通。」第3節,「神的城啊,有榮耀的事乃指著你說的。(細拉)」神的見證啊,現在有榮耀的事,乃是指著你說的。然後,細拉。 地上的三班人 第四節上,「我要提起拉哈伯和巴比倫人,是在認識我之中的;」(另譯)他說:我要提起兩件事,一個叫作拉哈伯,一個叫作巴比倫。拉哈伯是什麼呢?物質的世界。拉哈伯就是埃及,他要提起埃及,就是物質的世界。他說,這裡有物質的世界,而言世界又滿了罪惡。我們知道,約瑟一到埃及,立刻遇見的是法老的護衛長波提乏,而波提乏的妻子就勾引他,因為他不答應,結果就被下到監裡(創三九)。所以請注意,物質和罪惡很難分開。百貨公司大減價的時候,我們就看見,許許多多的人就一窩蜂的去搶購。甚至有的女孩愛虛榮,為了有錢買名牌的服飾,就把自己出賣了。哦,物質和罪惡真是連在一塊!我們不可以把人分等級,但是,我們知道一個原則,誰愛物質的世界,誰就容易犯罪。越愛物質世界的人,物質對他的勾引越大,他就越容易落在罪惡裡。 不僅這樣,這裡還有巴比倫。他要提起埃及,又要提起巴比倫,為什麼呢?這就是全地。埃及加上巴比倫,就是全地。埃及,預表物質的世界帶著罪惡;巴比倫,預表高舉自己帶著宗教,或在宗教裡面高舉自己。在全地上,人或者活在物質的世界裡帶著罪惡,或者活在宗教裡高舉自己。請注意,巴比倫是巴別來的,巴別是什麼呢?在巴別,人說:「來吧!我們來建造一座城,城裡要有塔,高入雲霄,好來顯揚我們自己的名,免得我們被分散到世界各地。」(創十一4)當人高舉自己的時候,不知不覺,人和世界也連起來了。所以這裡說,我願意告訴你,全地,神就說了,我要提起,就神說,神要提起什麼呢?哎呀,全地就兩個,一個是物質、一個是宗教。在物質世界裡有罪,在宗教世界裡有己。哎呀,然後怎樣呢?哎呀,他說,在我,這些是在我認識,是在認識我之中的,這些人並不是沒有我啊, 第四節下,「看哪,非利士和泰爾並古實人,個個生在那裡。」泰爾就是推羅,推羅人是作生意的商人。非利士人、推羅和古實人,個個生在那裡。全地就是兩個世界,三班人。幾個世界?兩個世界,物質的世界帶著罪,宗教的世界帶著己。幾班人?三班人,第一班人是非利士人,第二班人是推羅人,第三班人是古實人,他們都是生在拉哈伯和巴比倫。拉哈伯和巴比倫,全地只有這兩個世界,沒有人是例外,不生在其中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哪一類呢?我們若是宗教人士,就是非利士人。我們若是發財人士,有前途的人士,就是推羅人。我們若是犯罪人士,以犯罪為樂,就是古實人。 真有意思,這裡說,世界是兩個,人只有三種。哦,神來看比我們清楚多了!我們是看好人,壞人,雖然好卻不那麼好的人,雖然壞也沒有壞透的人,半好不壞的人,半壞不好的人,好多一點或壞多一點的人……。還有,我們分這是印度人,中國人,美國人……。神說:「哪有這麼複雜,就三班人,你到底是非利人,推羅人,還是古實人呢?如果是非利士人,就是在宗教裡的人;如果是推羅人,就是在營利裡的人。如果是古實人,就是在罪惡之中的人。」我們到學校去看,不也是三班人嗎?有的人玩宗教,有的人玩奢華宴樂,有的人就走進罪惡裡去了。神說:「你到底生在哪兒?」神很注意我們生在哪兒。 全地就這三班人:看哪,宗教人士!看哪,經營人士!看哪,犯罪人士!個個都生在那裡。親愛的弟兄啊,第二代的基督徒許多都生在宗教裡,少壯的人都生在推羅裡,老人多是生在古實裡。無論什麼人,神只有一句話,個個都生在那裡。生在哪兒呢?不是生在埃及,就是生在巴比倫。犯罪的人,不是在埃及,就在巴比倫。賺錢的人不是在埃及,就在巴比倫。玩宗教的人不是在埃及,就在巴比倫。 神堅立了錫安 第五節說得太好了,「論到錫安,必說: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其中,而且至高者必親自堅立這城。」我們生在哪呢?詩人說:「論到眾地方教會的見證,對他們我就說,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其中。」哦,論到錫安,宋弟兄生在其中;論到錫安,柳弟兄生在其中;論到錫安,許弟兄生在其中;論到錫安,我們都生在其中!弟兄們,要得著這個啟示啊!我們一到世界裡去,看見這個不是生在埃及,就是生在巴比倫;但是,我們遇見一位弟兄,「哈利路亞,這一個是生在錫安的啊!」所以,神對詩人說:「你說基督徒也說過了,你說事奉者也說過了,現在我來說,我裡面的喜樂。不錯,我看得很清楚,這裡有拉哈伯,又有巴比倫,在這其中,又有非利士人,推羅人,古實人,但是啊,我看見教會了!我看見神的教會了!哎呀,論到眾地方教會,我就要說,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其中。」真是甜哪,太好了! 第七節,「歌唱的,跳舞的,都要說:我的泉源都在你裡面。」這時候,樂隊出來了,歌唱的,跳舞的,都要說:我的泉源都在你裡面!為什麼詩人到卷三的末了,總喜歡說「歌唱的,跳舞的」?因為他太喜樂了。前面他哀哭,他哀嘆,主許可撒但這樣來擊打教會,把旗子也換了,把這樹也砍了,把聖靈雕刻的工作也打碎了;而這時候,論到錫安,他就要說:「這一個,生在其中;那一個,生在其中;年長的弟兄,生在其中;年輕的弟兄,也生在其中;愛主的,生在其中;連不愛主的,也生在其中啊!」這時候,我們也要說:「教會,多可愛啊!聖徒,多可寶啊!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其中。」所以,我們就歌唱了,我們就跳舞了,我們也一同說:哦,那生命的泉源,都在你那裡啊! 如果卷三結束在這裡,就太好了,實在是不能更好了。說到聖民(八十五篇),多好啊;說到主的僕人(八十六篇),雖然他們受攻擊,雖然他們有患難,他們的確看見神是神,他們的確能見證神奇妙的作為,他們也的確看見主的面光,主的臉是向著他們的 ── 這樣,他們還有什麼困苦呢?弟兄啊,請想想,我們願意過一般基督徒的生活?還是過一個服事主的生活?兩個不同在哪呢?我們無論多愛主,多好,我們只是在八十五篇裡,有救恩,有平安,最多起來作見證:慈愛和真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主必將好處賜給我們;但是,八十六篇說到,諸神之中沒有可與我們的神相比的,祂的作為也可比,我們也要榮耀祂的名,並且一生經歷奇妙的事! 弟兄啊,有一些奇妙的經歷,是只有服事主的人才有。誰能在地上常常說奇妙呢?只有主的僕人能說:奇妙啊!只有主的僕人能說:「在一切之中,我們的神是偉大的啊!祂的作為奇妙啊!我們是行走在主的路上,我們行走的根據是主的真理,我們的行走的生活是敬畏神的名,雖然有人來攻擊我們,但是主啊,你的臉是向著我們的!」弟兄啊,相比之下,我們真要說:「主啊,我寧可站在你門檻那兒,也不要住在惡人的帳棚裡,因為,這一種的人生,太高了!我不要僅僅享受平安喜樂,我要述說你的奇妙,我願意我這一生經歷奇妙!」哦,能說「我是主的僕人」多好啊!這時候,我們這一生就豐富了,我們這一生就知道什麼叫作奇妙,我們這一生就知道叫作道路,什麼叫作真理,什麼叫作主自己的同在,也知道主如何給我們面光! 末了,神也要說:「聖徒也好,主的僕人也好;愛主也好,服事主也好;我最喜樂的,就是大家都在地上生活的時候,我可以起來說,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錫安哪!」真是甜美,這的確是聖經裡最甜美的一節之一。尤其在卷三,這一節寫得太好了!蔡弟兄,我們生在哪?錫安!葉弟兄,我們生在哪?錫安!蕭姊妹,我們生在哪?錫安!徐弟兄,我們生在哪?錫安!楊弟兄,我們生在哪?錫安!朱弟兄,我們生在哪?錫安!饒弟兄,我們生在哪?錫安!哦,我們一個一個,都生在錫安! 有一天,我們有一種開啟,「主啊,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錫安。」我們就真正的看見了教會。這個時候,叫我們再結黨,我們結不來了;叫我們再分門別類,我們分不來了。我們裡面說:主啊,我敬拜你,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錫安! ―― 朱韜樞《詩篇中的教會成長(卷三)》 教會的七重榮耀(法蘭斯迪信) (經文:詩篇八十七篇) ―― 法蘭斯迪信《默想詩篇》 復興的宣告(八七1~7)(臺北靈糧堂) 這是一篇非常振奮人心的詩篇,是大君王神的宣告,宣告復興的景況,在本篇中所用來表示宣告之意的詞,不論是第3節的『說』,第4節的『看哪』等都是官方式正式的用法,表示當聖靈感動詩人時的慎重。 4-6節就是這復興宣告的內容,這復興也是今日你我都在期盼、等候的時候,而主在這裡宣告,這復興將要降臨。這是神的工作,也是神手所成就。不論是以色列人的歷史,教會的歷史中,都曾有過復興;以色列人被擄歸回,聖殿重建,對以色列人來說,是一個復興。在廿世紀初,聖靈在各地興起的復興,教會被建立,罪人悔改信主等,都是復興。但不是詩人在此所宣告的復興,詩人在此所宣告的復興,是末後的大復興,是神工作的最高峰。所以,在今天我們等候復興的降臨,也預備復興的來臨。 從這宣告的內容,我們看見未來復興的一點景況,第4節中所提之國家或民族,都是以色列的宿敵,但是在那日,這些仇敵都要轉回,都要列在認識神的人之中,他們不是算為認識神,他們乃是真認識神了。詩人說,他們『個個都生在那裡』(v.4),生在那裡呢?他們在生命冊上列了名字,因為在神記錄萬民的時候,他要點出這一個生在那裡(v.6)。當神數點祂百姓的時候,每一個都是祂所救贖,所買來,所生的。因為祂認識自己的羊(約十3-5);因為這些人是從神生的(約一13),都記在神的生命冊上。 最後的歡唱(v.7),正如啟示錄最後一章的情形,那條從寶座流下的河帶出了生命的泉源。 默想 默想復興的景況『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其中』 回應 主,幫助我預備好進入復興的水流之中。 願萬民流歸錫安(八十七篇1〜7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傳統上將詩篇八十七篇視為「錫安詩」,因為這是神所特別眷愛、揀選的城,是神自己的居所,也是神自己立下根基,用祂大能的手扶持堅立的。而這首詩更寶貴的是,不但藉由讚美聖城來尊榮耶和華,並且帶來末世萬民都要來敬拜神的盼望。 拉哈伯(埃及)、巴比倫、非利士、推羅、古實都是在以色列附近的邦國,這些原本都是不認識神的外邦人,也是長久以來帶給以色列威脅、迫害的國家,以色列人常常因為受到周遭列國的侵害而呼求神。在這首詩篇中卻是象徵萬國萬民萬邦萬族,雖然之前不認識神,不尊敬神,但是到了末日,在神的榮耀光中都要俯伏敬拜,而且心中要羡慕嚮往來到錫安山,朝拜這位榮耀的神。這是一首帶著末日盼望的詩歌,同時也是一首深深的祈願,希望萬民都能認識這位元創造他們,愛他們的真神。 我們已經認識神的人也如同以色列人一樣,現今活在這個世代,周遭的環境不順遂,不信主的人也對我們不甚友善,但是我們卻應當具有這首詩篇所提出的盼望,相信神將來要得著尊榮、敬拜,過去那些不順服的頑梗之輩,到了神榮耀大光發現的時候,都要俯伏跪拜神,如今我們就應當常存這樣的盼望,並且不斷地禱告,求神建立祂自己的工作,讓教會可以成為祂榮耀的居所,成為可喜可樂的聖地,也是萬民都羡慕來敬拜神的地方,那些被神所揀選的人,終要回到神的教會中,在屬靈上和我們一同成為亞伯拉罕的子孫,如同保羅稱呼耶路撒冷(錫安)是我們的母親一樣(加四26),希望那些被神所愛預定得救的人,也能回到神的教會當中,成為神的兒女,因著信與我們一同成為屬靈的後裔,一起敬拜神。 回應:天父,謝謝禰的恩典讓我們可以認識禰,成為禰的兒女,但是仍然還有許多人沒有相信禰,求禰快快地工作,讓凡被禰所揀選預定得救的人可以認識禰,進入禰的家中,一同來敬拜禰。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禱讀:詩篇八十七篇5〜6節 5 論到錫安,必說: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其中,而且至高者必親自堅立這城。 神之城(詩87篇)(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我願意認識你更多。 詩篇八十七篇寓意宇宙萬有的神,在自己城門口數點人口。神揀選了錫安作為居所(1~3),使她成為所有子女的出生地(4~7)。 錫安是祂聖所及約櫃(代表神的寶座)座落之處,是祂與人同住的表徵,也是祂信守與亞伯拉罕、大衛立約的記號,祂要作王治理全地。錫安城將來的榮耀比先前更大,她的使命屬於普世而非限於以色列民。 這城裡出生的人代表神的子民,這裡的名單竟然不止亞伯拉罕的子孫,還包括拉哈伯、巴比倫、非利士、泰爾和古實人。拉哈伯是寓意形象,它在以賽亞書30:7是代表埃及,欺壓神的子民,巴比倫是被擄時期的欺壓者,兩者位處以色列的毗鄰,正是古代中東的肥沃半月灣帶。雖然以色列被她們夾在中間,且土地不及她們肥沃,但最終卻吸引她們歸向。 非利士是軍力強勁的敵人,沿海的泰爾(又名推羅)驕傲和富裕,還加上遠方非洲北部的衣索比亞(即古實)。無論過去他們如何敵擋神的子民,現在均會承認至高神為神,而得以生於錫安,有與神同住的居留權。正如先知撒迦利亞的預言(參亞2:11,14:16~18)。耶路撒冷將會成為一個開放、普世的首府,是真正的家,在那裡,居民要敬拜獨一的至高神。 這首詩所描述的,是一個壯觀的場面,來自世界各地、敬拜獨一真神的人,歡呼列隊登記要進聖城,神在其中記錄和數點人數。所有人民不分種族、文化、語言,都歸入以色列的大家庭。 相比這首詩的異象,你認識的神究竟有多大?天國有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