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八十九篇短篇信息

 

目錄:

求神堅定與大衛所立的永遠約(楊震宇)

神為何忘記與大衛立約的誓言呢?(吳主光)

與基督同活的見證(朱韜樞)

彌賽亞詩篇(衛恩禮)

認識神(八九1~18)(臺北靈糧堂)

大衛之約(八九19~37)(臺北靈糧堂)

矛盾中的堅信(八九38~52)(臺北靈糧堂)

哪一個大能者像禰!(八十九篇118)(臺北基督之家)

神不變的揀選和應許(八十九篇1937)(臺北基督之家)

神啊,這要到幾時呢?(八十九篇3852)(臺北基督之家)

緊抓守約的慈愛和信實(89)(香港讀經會)

 

 

求神堅定與大衛所立的永遠約(楊震宇)

 

鑰句:我的慈愛……我的信實

背景:《詩篇》第八十九篇是以斯拉人以探的訓誨詩。以斯拉人以探,大有智慧,為大衛時所立與希幔、亞薩同作管理歌唱者(《王上》四31;《代上》十五1719)。但這裏指大衛時代之以探的一個後裔,因為第3845節的災難沒有發生在大衛任內,卻是較後期,即猶大衰落的時候。又或者這是指一個以以探為名的詩班。本篇是歷史的詩,其歷史背景記載在《王下》二十四817和《代下》三十六918。在主前586年,尼布甲尼撒王攻陷耶路撒冷,猶大王約雅斤被擄。當時詩人想起神對大衛所立的約,而祈求神記念,搭救他們出離仇敵之手。從第八十八篇進到了八十九篇,就好像是雨過天青,又好像是從黑夜進入了光明。整篇詩篇形成一首榮耀頌,它的詞句表達了歷代聖徒對神的信心和愛。因這緣故,它也成為了詩篇第三卷的一篇很合適的總結。

提要:本篇是求神堅定與大衛所立永遠約的禱告。在這首求告詩裏,詩人一開始以神慈愛與信實的永久約為樂;然後,他悲嘆神的受膏者(國王)被擄,國家已被毀滅,卻因信靠神的應許,向神發出讚美,以及向仇敵及環境誇勝;最後,全卷書以榮耀頌為結束。全詩分為六段:

()感謝神的慈愛和信實(14)――我要歌唱耶和華的慈愛,直到永遠;

()信實的耶和華(518)――耶和華啊,諸天要稱讚祢的奇事,在聖者的會中,要稱讚祢的信實;

()神與大衛所立永遠的約(1937)――我要為他存留我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與他立的約必要堅定;

()神的子民受羞辱(3845)――凡過路的人都搶奪他,他成為鄰邦的羞辱;

()求神記念祂的約(4651)――主啊,祢從前憑你的信實向大衛立誓,要施行的慈愛在哪裡;

()神是應當稱頌的(52)――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阿們!

鑰節:【詩八十九33】「只是我必不將我的慈愛全然收回,也必不叫我的信實廢棄。」

鑰點:本篇我們看見詩人以探在患難之中,因信靠神與大衛所立永遠的約,在失望中仍存有盼望,在疑惑中仍存有信心,在悲情中而得安慰。本詩雖以國難為主要內容,最後信心得勝了,詩人以堅定的讚美作為結束請特別注意,雖然神的子民遭遇挫折、患難、死亡、羞辱,詩人卻按照神屬性和祂的應許來禱告,而求神施行拯救,為他們擊敗敵人。全篇禱告中提到四次的「立約」(3283439);三次的「起誓」(33549);兩次「不說謊」(3435);九次神的「信實」(12582428333749);七次神的「慈愛」(121424283349)。我們需要細心研究這些描述神慈愛信實的屬性和祂大能作為顯明在天地之間的經節,並且它們指出神永不改變「立約」的應許和保證。親愛的,將你所喜愛的經節背誦下來,而成為你的禱告和讚美吧!

今日的鑰節提到「我的慈愛…我的信實慈愛信實是詩人相信神必應驗祂在大衛之約作的所應許,而向神禱告的根據。慈愛的希伯來文是h e s e d,指神堅定不移的愛,也是神「立約」的核心。信實是進一步的保證神對「立約」的忠信,因祂說過的話必定兌現。以色列人雖然多次地背逆神,而遭神的責罰,但詩人卻根據神與大衛所立的約、所起的誓,相信神對他們還是慈愛信實的。因此,詩人向神哀訴之後,以頌贊結束此詩。親愛的,你的禱告是否也建立在神的慈愛信實上,並且堅信祂所立的約和應許呢?

「神的一切作為都出於『慈愛和誠實』。祂的旨意和安排,從亙古直至永遠,都是『公義和公平』的。擊敗埃及人的全能者,必將驅散教會的敵人,叫信徒因祂的名歡樂。神聖的喜樂就是信徒的力量,所以我們應該勇敢快樂。」──馬太亨利

默想:詩人雖因王被擄,人民離散而向神祈求,但他因信靠神的應許而得安慰,最後他以堅定信心的讚美作為結束。親愛的,即使環境再險惡,你會否因神的應許向祂發出讚美?向人見證主的慈愛信實呢?

禱告:父阿,我們感謝祢,祢以永遠不變的慈愛與信實帶領我們。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神為何忘記與大衛立約的誓言呢?(吳主光)

 

第八十九篇大綱:

一、我永遠堅信神信實可靠(89.1-89.8

1.我打算永遠傳講神的信實

2.因我曾說神信實永遠不變

3.神也曾說要永遠堅立大衛

4.神的信實確實無神可比擬

二、神有能力成就他的信實(89.9-89.14

1.神有能力打敗古埃及強敵

2.神有能力創造和管理全地

3.神有能力按公義誠實行事

三、照理神的聖民非常有福(89.15-89.18

1.凡認識神的民都歡呼蒙福

2.神喜悅以色列並高舉他們

四、神曾給予大衛七項應許(89.19-89.37

1.你膏立大衛並答應堅固他

2.你應許他必不受仇敵苦害

3.你答應與他同在並高舉他

4.你作他的父他作你的長子

5.你答應要堅固他直到永遠

6.子孫犯罪你仍不收回慈愛

7.他的子孫和寶座如日恒久

五、神竟然行事與應許相反(89.38-89.45

1.你卻惱怒並棄絕你受膏者

2.你又拆毀籬笆使他成荒場

3.你反高舉敵人叫他站不住

4.你竟將他的寶座推倒於地

六、質問神發怒要到幾時呢(89.46-89.51

1.你發怒要到幾時才止息呢

2.你創造世人要歸於虛空嗎

3.你向大衛的誓言在哪裡呢

4.求紀念你僕人所受的羞辱

5.求紀念受膏者所受的羞辱

結論:耶和華是應當永遠稱頌的(89. 52

 

釋經:

 

一、我永遠堅信神信實可靠(89.1-89.8

89.1(以斯拉人以探的訓誨詩。)

1.略過了(第88篇),最後讓我們來研究(第89篇),就是《詩篇卷三》最後一篇。這篇詩接續(第88篇)向神發出類似的呼求﹐卻是詳細和強烈得多。因為作者直指神「毀約」和「不信實」,忘記了向大衛「起誓」所應許的,要堅立他的寶座﹐直到永遠。作者不敢責備神﹐更不敢說神的應許是說謊,但毫不避諱地質問神,為何這樣?

2.我們知道﹐作者「以探」是利未第三兒子米拉利的子孫;是大衛所立三班詩班之中,屬於站在聖殿左邊供職的那班詩班的詩班長。他也是一位非常智慧的詩人(王上4:31)。然而﹐「以探」和他所帶領的詩班員所寫的詩,就只有這一篇被收錄在《詩篇》裡。我們不知道為甚麼,但既然這是聖靈的工作,我們就推想﹐可能這班詩班被放在左邊供職,就以為是「不被看重」的一班。因此﹐他們也比較疏於追求。就以本詩為例﹐作者分明是不明白,以色列之所以亡國被擄,完全是因為以色列人上上下下都離開神,轉去拜偶像所致。所以按靈性來說,作者也是處於低下狀態,得不到神的啟示。本詩之所以被收納在《詩篇》裡,完全是因為聖靈要借用他來預表末世時代以色列人的光景,以為神廢棄了大衛的約,就不斷的質問神。

3.本詩的內容顯示,作者寫作的背境﹐是在「亡國被擄」之後。這樣﹐本詩就不可能是大衛時代那個詩班長「以探」所寫的;應該是「以探的後裔」寫的才對。像一些「亞薩的詩」一樣,也不是「亞薩」寫的,而是他的後裔所寫。因為這些詩班員都不願意出自己的名,乃以自己所屬的詩班為重,所以以自已的祖先﹐詩班長「以探」的名為名。

4.筆者相信,編者文士以斯拉故意將這惟一的一篇「以探詩」放在這裡,目的是要借著他的作品﹐向神發出一個「未有答案的質問」,預表末世時代以色列人落在極度黑暗中,也是這樣不斷地向神提出質問。因為從人的角度來看﹐這位神忘記他們﹐長達二千五百多年,又廢棄了起誓與大衛立的約,本應不再值得他們相信了。雖然如此﹐他們還是願意堅定不移地承認「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正如這篇詩的結論所說的一樣,這就是他們的信心考驗。其實﹐他們不知道,自從他們亡國被擄之後,主基督仍然在天上作他們的王,這是屬靈的觀點。地上的以色列國亡了,天國還沒有亡;天國的王仍「在人的國中掌權」(但4:17, 25, 32, 5:21),並且到了時候,主基督要降生在大衛家﹐先借著死﹐敗壞掌死權的魔鬼,成就拯救人類的大工。只是,主基督來的時候,遇不見以色列人有信德,因為以色列人不屬靈,所以不認識他,以致再度亡國﹐分散全世界。主基督也復活升天﹐返回在天上作王,直到末世時才再一次從天降臨﹐拯救以色列人,平定天下。所以﹐神對大衛的應許,從來沒有廢棄過。但屬血氣的人﹐不會明白這些屬靈的奧秘。再者﹐按文士以斯拉編輯《詩篇卷三》的角度來看,本詩作者的呼求,也是(第74篇)作者的呼求;以斯拉早已借著(第75篇)(第76篇)回答了他們,指出必須等到「主所定的時候日期」來到,主基督才會從天降臨,復興以色列國。

 

我要歌唱耶和華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要用口將你的信實傳與萬代。89.2因我曾說:你的慈悲必建立到永遠;你的信實必堅立在天上。

1.  作者是一名詩班員,所以「歌唱」和「傳講」神的慈愛和信實是他的職責。但是﹐請讀者特別注意,作者在本詩多處所強調的「信實」,暗示神本是「信實」的﹐永遠不變,所以作者自己也以「信實」來對神忠心,從一而終地事奉神。可是﹐何竟神會變成不信實,廢棄了起誓與大衛所立的約?

2.  我們這樣評論這位作者,因為這段話的「時式」顯示出,他要挑戰神的信實──「我要」二字﹐表示作者立志現在和將來都要相信並傳講神「永遠的慈愛和信實﹐直到萬代」;「曾說」二字﹐表示作者以往也一直相信「神的慈悲和信實是永遠堅定不變的」。兩句話加起來,就可以看到,作者的意思是﹐自己一直對神信實──從前這樣信﹐現在和以後也會這樣相信和傳講,對神從一而終。但在下文﹐作者就質問神為甚麼廢棄了他對大衛所立的約,好像「失去信實」一様呢?

3.  作者強調神是「信實」的,因為摩西早早就這樣對以色列人說:「只因耶和華愛你們﹐又因要守他向你們列祖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領你們出來﹐從為奴之家救贖你們﹐脫離埃及王法老的手。所以你要知道耶和華你的神﹐他是神﹐是信實的神向愛他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可是﹐作者卻沒有想到,摩西接續說:「向恨他的人﹐當面報應他們﹐將他們滅絕。凡恨他的人必報應他們﹐決不遲延。」(申7:8-9

 

89.3我與我所揀選的人立了約,向我的僕人大衛起了誓:89.4我要建立你的後裔,直到永遠;要建立你的寶座,直到萬代。」(細拉)

1.這段話的「我」字,分明是指著「神」而說。作者在此引述神曾經說過的話,為要與自己在上文「曾說」的話作比對,要顯示──我曾說的,我做到了;神曾說的,請問神有沒有做到呢?

2.根據《撒母耳記下》第七章的記載,神向大衛應許的話很長(參下文),但作者在括引之時,故意將它濃縮成為這裡兩句話,目的是要指出﹐大衛原是神親自「揀選」﹐稱為合神心意的人,並且也曾主動與他「起了誓﹐立了約」,既然如此﹐為何神要忘記大衛和他的後裔呢?

3.我們知道﹐神本來揀選掃羅為王,只因為掃羅不順服神,不等撒母耳來到,就擅自上祭壇獻祭,做了糊塗事;又不照神的吩咐,將神的仇敵亞瑪力人滅絕,卻留下亞瑪力人的王,和上好的牛羊;所以神將他廢棄,改為膏立大衛作王。所以撒母耳對掃羅說:「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為你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你的。」(撒上13:14)大衛果然是一位很好的君王,除了在拔示巴的淫行上得罪神之外,每一件事﹐大衛都尊神為大,凡事照足神的吩咐而行,沒有半點忤逆神的旨意。

4.尤其是,大衛作了王之後,住在香柏木的宮中﹐卻想到神的約櫃反在幔子裡,心裡感到對神很不尊敬,所以有意為神建造殿宇。但神借著拿單先知回復大衛說:

「耶和華如此說﹐你豈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呢?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何曾…吩咐…我民…為…我建造香柏木的殿宇呢?…我從羊圈中將你召來…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你無論往那裡去﹐我常與你同在﹐剪除你的一切仇敵…使你得大名…。我必為我民以色列選定一個地方…不再遷移;兇惡之子﹐也不像從前擾害他們。…我必使你安靖﹐不被一切仇敵擾亂。並且我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但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像離開在你面前所廢棄的掃羅一樣。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原文作你〕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撒下7:1-16

5.噢!這些應許實在寶貴至極。所以大衛進到耶和華面前﹐感謝神說:

「主耶和華阿!我是誰﹐我的家算甚麼﹐你竟使我到這地步呢?主耶和華阿!這在你眼中還看為小﹐又應許你僕人的家至於久遠。主耶和華阿!這豈是人所常遇的事麼?主耶和華阿!我還有何言可以對你說呢?因為你知道你的僕人。你行這大事使僕人知道﹐是因你所應許的話﹐也是照你的心意。主耶和華阿!你本為大。照我們耳中聽見沒有可比你的﹐除你以外再無神。世上有何民能比你的民以色列呢?你從埃及救贖他們作自己的子民…。你曾堅立你的民以色列﹐作你的子民直到永遠。你耶和華也作了他們的神。耶和華神阿!你所應許僕人、和僕人家的話﹐求你堅定直到永遠﹐照你所說的而行。……主耶和華阿!惟有你是神。你的話是真實的…現在求你賜福與僕人的家﹐可以永存在你面前主耶和華阿﹐這是你所應許的﹐願你永遠賜福與僕人的家。」(撒下7:18-29

6.雖然我們從以上的話,和從《聖經》記載的歷史﹐無法看到神何時曾向大衛起誓立約,但《聖經》顯示,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實。正如押尼珥指摘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之時﹐說:「…我恩待你父掃羅的家﹐和他的弟兄、朋友﹐不將你交在大衛手裡﹐今日你竟為這婦人責備我麼。我若不照著耶和華起誓應許大衛的話行﹐廢去掃羅的位﹐建立大衛的位﹐使他治理以色列和猶大﹐從但直到別是巴﹐願神重重的降罰與我。」(撒下 3:8-10)到所羅門建殿的時候,神也向所羅門顯現﹐說:「我就必堅固你的國位,正如我與你父大衛所立的約,說:你的子孫必不斷人作以色列的王。」(代下7:18, 參王上9:2-7)到大衛臨死前,他又說:「耶和華的靈借著我說:…神卻與我立永遠的約。這約凡事堅穩,關乎我的一切救恩和我一切所想望的,他豈不為我成就嗎?」(撒下23:1-5)到了約沙法王的兒子約蘭作王之時,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聖經》說:「耶和華卻因自己與大衛所立的約,不肯滅大衛的家,照他所應許的,永遠賜燈光與大衛和他的子孫。」(代下21:4-7

 

89.5耶和華啊,諸天要稱讚你的奇事;在聖者的會中,要稱讚你的信實。89.6在天空誰能比耶和華呢?神的眾子中,誰能像耶和華呢?89.7他在聖者的會中,是大有威嚴的神,比一切在他四圍的更可畏懼。89.8耶和華─萬軍之神啊,哪一個大能者像你耶和華?你的信實是在你的四圍。

1.這段話是作者的回應。值得注意﹐作者再一次強調要稱讚神的「信實」;又認為神的「信實」是在神的四圍。作者這麼強調神的「信實」,還是為了在下文89.49要質問神:「你從前憑你的信實向大衛立誓要施行的慈愛在哪裡呢?」

2.作者在這裡先稱讚神說:「諸天要稱讚你的奇事」,意思是說,神的「奇事」﹐人人可見,甚至諸天都要一同作見證。按屬靈的意思,這也是說:諸天是神的住處,所以天上神的寶座前有「聖者的會」,這大會也要稱讚你的「信實」。「聖者的會」就是天上的萬軍和天使,並歷史上所有得救,又回到神那裡去的聖徒;他們都要一同見證神的「信實」。這樣﹐作者指出﹐神的奇事和信實是非常真實的,應該不會叫人失望。

3.作者又繼續說:「在天空誰能比耶和華呢?神的眾子中,誰能像耶和華呢?在天空誰能比耶和華呢?神的眾子中,誰能像耶和華呢?」這段話原是大衛回應神的應許時,所說的話──「主耶和華阿!你本為大。照我們耳中聽見沒有可比你的﹐除你以外再無神。」(參上文撒下7:18-29)現在作者借用過來﹐再加強回應指出﹐「在天空」(應該是「天上」才對)誰能比耶和華呢?在「神的眾子中」(亦即是「在神寶座前的諸聖中」)誰能像耶和華呢?意思是,任何稱為神的,都無法與耶和華神相比。全因為耶和華神的「信實」非常可靠。

4.因為作者指出﹐耶和華「是大有威嚴的神」,比一切在他四圍有能力的天使「更可畏懼」。所以他再強調說:「耶和華─萬軍之神啊!哪一個大能者像你耶和華?」意思是﹐再沒有任何有能力的神﹐像耶和華神那麼有大能和威嚴。

5.說了一大堆形容神是至大至高的神之後,作者再一次強調,說:「你的信實是在你的四圍。」意思是﹐你四圍的萬軍天使,都見證你的「信實」是真的,這樣﹐神就不應該對以色列人失去信實。

6.這裡形容神的「信實」是在神的四圍,使我們想起啟示錄形容「坐寶座的全能者」,說:「我立刻被聖靈感動﹐見有一個寶座安置在天上﹐…看那坐著的﹐好像碧玉和紅寶石。又有虹圍著寶座﹐好像綠寶石。」(啟 4:2-3)這裡所說的「虹」,是借用挪亞出方舟後,神與人立約的記號──「彩虹」。神說:「我與你們和你們的後裔立約﹐並與你們這裡的一切活物…立約…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滅絕﹐也不再有洪水毀壞地了。 神說﹐我與你們…所立的永約是有記號的。我把虹放在雲彩中﹐…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我看見﹐就要紀念我與地上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永約。」(創9:9-16)然而﹐在神寶座四圍的「虹」卻像「綠寶石」,意思是永遠不會消失﹐永遠不停地提醒神要紀念這永約。所以作者形容「神的信實是在神的四圍」,意思是「神的信實」如同「彩虹」一樣,提醒神不要忘記以色列。

 

二、神有能力成就他的信實(89.9-89.14

89.9你管轄海的狂傲;波浪翻騰,你就使他平靜了。89.10你打碎了拉哈伯,似乎是已殺的人;你用有能的膀臂打散了你的仇敵。

1.這裡作者回想神從前打敗眾仇敵的大作為,為要顯示神是一位元有大能的神,能以成就他的應許,所以是一位信實的神。回想到最早,就是以色列民出埃及。那時﹐他們來到紅海,正值前無去路,後有追兵。誰知﹐這才是神顯大作為的智慧,為要吸引追殺他們的埃及大軍來到紅海。神就「管轄海的狂傲」,意思是指摩西用杖將紅海的水分開;當埃及的大軍也試著過紅海之時、神就使「波浪翻騰」,又「使他平靜了」。意思是指立起如壘的海水複合,將埃及的大軍覆沒,然後海就歸回平靜。神這樣消滅埃及,將他的大軍打敗在海中﹐好像將「已經被殺的拉哈伯」(用來比喻埃及的海中大怪獸)加以切碎一樣。

2.消滅了埃及之後,神繼續「用有能的膀臂打散了」迦南地所有的「仇敵」,就是約但河東的亞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然後再進入河西迦南地﹐打敗迦南列國。尤其將亞納族人消滅。原來巴珊王噩、和亞納族人都是巨人,但是他們發現,「沒有一座城高得使我們不能攻取。」(申 2:36)都因為耶和華神的膀臂顯出大能所致。

3.作者這樣回想神的大能,目的是要指出﹐神在古時有能力消滅埃及和迦南地列國,當然也有能力解救以色列人脫離現今的苦境,實現神的信實,只是神不肯而已。

 

89.11天屬你,地也屬你;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為你所建立。89.12南北為你所創造;他泊和黑門都因你的名歡呼。

1.這裡指出「國界」問題。作者認為﹐神有能力打敗埃及和迦南列國,他就是管理天地和全世界的神。所以作者說:「天屬你,地也屬你;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為你所建立」。意思是說﹐以色列當然是神建立的;但將以色列打敗和擄去的巴比倫大帝國也是神所建立的。如果神不准許,巴比倫大帝國也無能為力將以色列國打敗﹐全因為神故意建立起巴比倫大帝國來消滅以色列國。

2.「南北為你所創造」,意思是南方的以色列是神所創造﹐北方的巴比倫也是神所創造。神有能力創造南北列國,為甚麼神不肯拯救我們呢?「他泊和黑門都因你的名歡呼」。意思是﹐以色列最高的他泊山、和北方最高的黑門山,都因為認識神的名才能得勝歡呼。如果神沒有叫巴比倫得勝,巴比倫是不可能被高舉的。

3.作者這樣想﹐還是為要表示﹐整個世界的政治局勢﹐都是由神來擺佈的;若不是出於這位有能力的神,列國的興衰不會這樣。所以證明神有能力實現他的信實。既然如此﹐為甚麼神要丟棄我們呢?

 

89.13你有大能的膀臂;你的手有力,你的右手也高舉。89.14公義和公平是你寶座的根基;慈愛和誠實行在你前面。

1.這段話是上文的小結論,指出神「有大能的膀臂」,他的「手有力」,他的「右手也高舉」。意思是﹐一切「高舉」都是出於這位神,連巴比倫大帝國的興起,也是出於神;除了這位神之外,沒有任何勢力可以憑自己升高。

2.但神以何種原則來高舉列國呢?作者指出﹐神應該是以「公義和公平」為原則才對,因為這是神「寶座的根基」。意思是﹐神坐在寶座上判斷列國之時,如果沒有「公義和公平」,神的權柄就必定崩潰,神的寶座就必定坍塌;「慈愛和誠實行在你前面」,意思是﹐神要差派誰去成就他的旨意呢?豈不是「慈愛和誠實」這兩位使者嗎?沒有「慈愛和誠實」,神還能作甚麼來維持他的統治呢?

3.表面上作者稱頌神是公義和公平的神、慈愛和誠實的神,但由於他在下文質問神信實的作為在哪裡,所以這裡的稱頌﹐其實是一種「反語」──神對待列國的方針應該是公義和公平才對﹐神對待選民的態度應該是慈愛和誠實才對,何竟現在神興起犯罪更大的巴比倫大帝國,豈不是不公義和不公平的表現嗎?何竟神現在惡待自己的百姓,將他們交給更不義的巴比倫,豈不是顯示出﹐神已經失去了他的慈愛和誠實嗎?

 

三、照理神的聖民非常有福(89.15-89.18

89.15知道向你歡呼的,那民是有福的!耶和華啊,他們在你臉上的光裡行走。89.16他們因你的名終日歡樂,因你的公義得以高舉。89.17你是他們力量的榮耀;因為你喜悅我們,我們的角必被高舉。89.18我們的盾牌屬耶和華;我們的王屬以色列的聖者。

1.這段話按「他們」和「我們」分為兩段。前者是指認識神的外邦人──教會;後者是指以色列人。本來﹐作者所說的「他們」,是指任何認識神的名﹐蒙恩行在神臉光中﹐被神高舉的民;而「我們」就是這樣的民,是「他們」中間的一份子。但是﹐作者不知道,猶太人就是不認識神的名﹐不肯行在神的臉光中,所以不被高舉;反而當福音傳遍天下之時,許多外邦人都認識神的名,願意行在神的臉光中,這就是外邦教會蒙恩的情況了。

2.作者說:「知道向你歡呼的,那民是有福的!」意思是﹐認識你的作為,因看見你的慈愛和誠實彰顯出來而歡呼的任何民,都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在你臉上的光裡行走」,意思是﹐因你願意垂顧他們﹐你的臉光就照耀他們,他們就不至於生活在黑暗裡,乃能生活在光明中,這就是他們的福了。

3.「他們因你的名終日歡樂」﹐意思是﹐他們奉你的名向你祈求,你就成就他們所求的,所以他們終日歡樂。「因你的公義得以高舉」,意思是﹐他們因求告你的名,你就將你的義加給他們,使他們得稱為義,且被高舉。所以﹐「你是他們力量的榮耀」,意思是﹐他們因奉你的名行事,所以在凡事上得勝,你就成了他們的榮耀。

4.是的﹐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不論是以色列人、或是外邦人、或是罪人、或是受咒詛的人,都可以得救,成為蒙福和被高舉的民。因為神是「公義和公平的神」,也是「慈愛和誠實的神」,無論何人都不例外。可惜作者只曉得一面倒地埋怨神不義和不公平,不曉得數算以色列人的惡行和不信,以致他們離開神的臉光,落在黑暗中,叫神的恩無法臨到他們。

5.作者突然轉過來論「我們」,就是以色列人,說:「因為你喜悅我們,我們的角必被高舉。」意思是﹐你為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緣故,揀選了我們為自己的民,因為你喜悅我們,所以我們的「角」必被高舉──我們的政治地位,應該高過列國才對。是的﹐如果以色列人肯行在神的旨意中,他們就被高舉成為強國。但作者和一般以色列人都以為自己是神的選民,就必然被高舉。沒有考慮到,神對大衛的應許是說:「…我必使你安靖﹐不被一切仇敵擾亂。…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但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像離開在你面前所廢棄的掃羅一樣。」(撒下7:9-15)他們還未十分注意到自己犯了罪,也不明白自己亡國被擄,是因神「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目的並不是為要消滅他們,乃是等他們肯悔改﹐肯像大衛一樣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為善的事,神就會照他的信實來成全他們。那時﹐他們的「角」就必被高舉,因主基督要降臨,作他們的王,又借著他們統治全世界。那時﹐他們就要發現,他們的「盾牌」,真是「屬耶和華」;他們的「王」,真是屬以色列的「聖者」(耶和華)。因為主基督要保護他們,如同「盾牌」;主基督就是耶和華自已,是他們的神。

 

四、神曾給大衛七項應許(89.19-89.37

89.19當時,你在異象中曉諭你的聖民,說:「我已把救助之力加在那有能者的身上;我高舉那從民中所揀選的。89.20我尋得我的僕人大衛,用我的聖膏膏他。89.21我的手必使他堅立;我的膀臂也必堅固他。

1.為了加強自己埋怨神的理據,作者在這段詩詞中,指出神曾經答應大衛七項應許,然後在下文直接指出﹐這七項應許並沒有實現。

2.第一項:「神膏立大衛並答應堅固他」。作者說:「當時,你在異象中曉諭你的聖民說…」。按照事實﹐神從來沒有在異象中﹐向以色列全體百姓曉諭過他的旨意,這是不可能的事;相信作者的意思是,神對在異象中向大衛所作的應許﹐不但大衛一個人知道,連以色列上上下下每一個人都知道。因為神也曾向所羅門王顯現,說出同樣的應許(代下7:18, 參王上9:2-7)。這應許﹐早早就讓掃羅的元帥押尼珥知道了(撒下3:9-10);連想要奪王位的亞多尼雅也知道(王上2:15);拿單先知,和後來的眾先知也從神那裡證實。而且從歷史事實來看,神的確賜大福給大衛和他的兒子所羅門,可見這不是虛構的。

3.作者簡要地覆述神的應許,說:「我已把救助之力加在那有能者的身上;我高舉那從民中所揀選的。」在作者來說,他所說的「有能者」(或譯作「大能者」),和「所揀選的」,是指大衛,目的是要在下文指證神「惱怒你的受膏者,就丟掉棄絕他」;但在聖靈感動作者這樣寫之時,聖靈的意思是指主基督,因為只有主基督──大衛的後裔才是真正的「大能者」﹐是神「所揀選的」受膏者。而且神使主基督從死裡復活,這就應驗「我已把救助之力加在那有能者的身上」(「救助之力」原文只是「幫助」),又將他「高舉」,意思是使主基督升天,且升為至高。但是﹐這種屬靈的觀點,作者當時是看不見的。

4.神繼續說:「我尋得我的僕人大衛,用我的聖膏膏他。」這是撒母耳對掃羅說的話﹐和對大衛的膏抹,大衛就成了耶和華的「受膏者」(撒上13:14),因為掃羅不聽從撒母耳的話,擅自上祭壇獻祭,所以撒母耳對掃羅說:「你作了糊塗事了﹐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華必在以色列中堅立你的王位﹐直到永遠。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為你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你的。」(撒上13:13-14)。後來﹐掃羅更進一步違背神的命令,沒有將神所恨的亞瑪力人滅絕,所以神就吩咐撒母耳用聖膏油膏童子大衛將來作以色列的君王。

5.這是作者寫這段文字的意思;但聖靈的意思卻不是這樣,因為所說的「聖膏」,更貼切是指「聖靈恩膏」,聖靈要藉「大衛」來預表主耶穌基督在受浸之時﹐受聖靈的膏      抹,成為真正的「受膏者」。

6.神又說:「我的手必使他堅立;我的膀臂也必堅固他。」神確實堅立和堅固大衛,但是由於所羅門繼承大衛之後﹐他和他的子孫都有軟弱,最後甚至亡國﹐所以這句話很明顯沒有應驗。但從屬靈的角度﹐這句話卻應驗在主耶穌基督身上。這一點正是作者不明白的,所以他在下文很強烈地質問神﹐說:「你惱怒你的受膏者,就丟掉棄絕他。」

 

89.22仇敵必不勒索他;兇惡之子也不苦害他。89.23我要在他面前打碎他的敵人,擊殺那恨他的人。

1.第二項:「神應許他必不受仇敵苦害」。神說:「仇敵必不勒索他;兇惡之子也不苦害他。」這句話來自拿單先知向大衛所傳達的神的啟示﹐說:「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常與你同在﹐剪除你的一切仇敵。…兇惡之子﹐也不像從前擾害他們。並不像我命士師治理我民以色列的時候一樣。我必使你安靖﹐不被一切仇敵擾亂。」(撒下7:9-11)至於「勒索他」,是指仇敵常常要脅以色列人服侍他們﹐給他們年年進貢﹐不然就剜他們的眼﹐淩辱以色列眾人(撒上11:2)。

2.這樣的應許,在所羅門作王的時代確實應驗過。但是﹐自從所羅門王晚年為各國公主建造廟宇,引誘以色列人拜偶像之後,這應許就一直再沒有應驗過。不過﹐人人都知道,到末世時代,大衛的子孫主基督會從天降臨,在耶路撒冷作王,統治全世界,那時﹐世界就太平一千年,足足的應驗這應許了。那時﹐神真的要「打碎」主基督一切的敵人,「擊殺」那恨他的人。因為主基督要用鐵杖管轄萬國,凡不順服的﹐恨主的,主就要「用鐵杖打破他們,將他們如同窯匠的瓦器摔碎。」(詩2:9, 19:15

 

89.24只是我的信實和我的慈愛要與他同在;因我的名,他的角必被高舉。89.25我要使他的左手伸到海上,右手伸到河上。

1.第三項:「神答應與他同在並高舉他」。神說:「只是我的信實和我的慈愛要與他同在」。這裡特別提到「信實」,意思是﹐到那時﹐一切應許都實現了;又提到「慈愛」,意思是﹐到那時﹐以色列人與神的關係全面恢服了﹐並且神要「與他們同在」,意思是﹐到那時﹐受膏者要住在他們中間;「因我的名,他的角必被高舉」,意思是﹐全世界都認識受膏者是神的兒子,並且受膏者的「角」被高舉──作戰得勝﹐使以色列國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我要使他的左手伸到海上,右手伸到河上」,意思是﹐神要使受膏者的國擴展,西面直到地中海,東面直到伯拉大河(幼發拉底河)。

2.以上所形容的,如果是指著所羅門而說,這應許可以說近乎全部應驗,卻非逐字全部應驗。但如果是指著主基督而說,將來在千禧年,主基督回來作王,那時就真是全面且逐字應驗了。正如撒迦利亞先知所預言的,說:「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我必除滅以法蓮的戰車和耶路撒冷的戰馬;爭戰的弓也必除滅。他必向列國講和平;他的權柄必從這海管到那海,從大河管到地極。」(亞9:9-10

 

89.26他要稱呼我說:你是我的父,是我的神,是拯救我的磐石。89.27我也要立他為長子,為世上最高的君王。

1.第四項:「神作他的父﹐他作神的長子」。神說:「他要稱呼我說:你是我的父,是我的神」,意思是﹐受膏者與神建立了最親密的父子關係;「是拯救我的磐石」,意思是﹐神曾經拯救過受膏者﹐叫他以後都不至搖動。不但如此﹐神還要立受膏者為「長子」,為「世上最高的君王」。

2.從以上所形容的,人人都看得出來,不可能是指大衛、或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必定是指大衛某一個後裔,就是主基督。主基督再來作王之時,因他從天降臨﹐無人可以像他,所以他那「神的兒子」的身份,就顯露無遺,被人人認識。正如詩篇第二篇說:「外邦為什麼爭鬧?萬民為什麼謀算虛妄的事?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主必嗤笑他們﹐…在怒中責備他們…,說:『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受膏者說:『我要傳聖旨。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詩2:

3.主被稱為「長子」,因為所有因信他得救的人都成了神的兒子;主被稱為「世上最高的君王」,因為主征服了敵基督、和世上的列國。主不但得以作以色列人的王,同時也作全世界列國的王,是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89.28我要為他存留我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與他立的約必要堅定。89.29我也要使他的後裔存到永遠,使他的寶座如天之久。

1.第五項:「神答應要堅固他直到永遠」。神說:「我要為他存留我的慈愛,直到永遠」,意思是﹐神與受膏者的關係,要保全到永遠不變;「我與他立的約必要堅定」,意思是﹐神以永約捆綁自已﹐不准自己與受膏者稍微分開;「我也要使他的後裔存到永遠」,意思是﹐受膏者永遠都有子孫承繼他的王位;「使他的寶座如天之久」,意思是﹐即使地廢去了,受膏者的寶座也永遠不會廢去,因此﹐受膏者的寶座要在地廢去之時﹐搬到天上,與天並存。

2.這一點使我們更清楚地看見,這應許不可能實現在大衛或所羅門王身上,必定要由大衛的後裔──耶穌基督來成就。因為主的國,要從千禧年國,變成在新天新地中﹐從天而降的「聖城新耶路撒冷」;主基督才是大衛永永遠遠的繼承者,因為主基督有永遠無窮盡的生命。

 

89.30倘若他的子孫離棄我的律法,不照我的典章行,89.31背棄我的律例,不遵守我的誡命,89.32我就要用杖責罰他們的過犯,用鞭責罰他們的罪孽。89.33只是我必不將我的慈愛全然收回,也必不叫我的信實廢棄。89.34必不背棄我的約,也不改變我口中所出的。89.35我一次指著自己的聖潔起誓:我決不向大衛說謊!

1.第六項:「子孫犯罪神仍不收回慈愛」。神說:「倘若他的子孫離棄我的律法…典章…律例,不遵守我的誡命,我就要用杖責罰他們的過犯,用鞭責罰他們的罪孽…。」相信這一點是本詩的作者最注重的;至於上文所說的六項應許﹐其實作者並沒有仔細思想﹐它們不可能完全按字義實現在大衛或所羅門身上。必須按屬靈層面﹐應驗在大衛將來另一個後裔身上,那就是主基督。只可惜﹐那時關於主基督的啟示還未完全,作者是不可能像我們這樣詳細地知道。

2.因此﹐作者就緊握著這第七項,在下文不斷地質問神──為甚麼?為甚麼?……不錯﹐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確實犯了罪,但神答應過他﹐就是犯了罪,你的慈愛也不會離開他呀!你豈不是「杖責」過以色列的過犯,又「鞭責」過他們的罪孽嗎?如今以色列已經亡國被擄了,你為何還是不恢服你所說的信實和慈愛呢?其實作者是知道的﹐以色列歷代的君王不斷犯罪;亡國後,國民還是不斷的犯罪…。他們一直犯罪﹐直到末世大災難之時,才肯全家悔改歸向神。所以神的慈愛要到那時才恢復。所以神並沒有毀約﹐並沒有不照應許而行呀!

3.作者特別指出﹐神曾這樣說:「我一次指著自己的聖潔起誓:我決不向大衛說謊!」讀者應該明白﹐神是絕對不會說謊的(撒上15:19)。但作者這樣指出神的應許「決不向大衛說謊」,意思是要指出﹐現在以色列人的光景正與神的應許相反,一切跡象﹐都好像指證神在說謊。所以作者特別說明﹐神指著「自己的聖潔起誓」,用意是要「逼」神照應許而行,不然﹐人人都會指證神在說謊﹐又證明神不是「聖潔的」,乃是「背棄誓言」的。作者這樣「逼」神就範,完全是因為作者沒有屬靈觀點,不明白神的應許並沒有改變,是在屬靈的層面上,應驗在主耶穌基督身上而已。

 

89.36他的後裔要存到永遠;他的寶座在我面前如日之恒一般,89.37又如月亮永遠堅立,如天上確實的見證。(細拉)

1.第七項:「他的子孫和寶座如日之恒」。神說:「他的後裔要存到永遠」。作者以為神答應大衛﹐永遠不斷人繼承他的王位;其實神的意思是指某一個子孫要永遠繼承大衛的王位。讀者要記得,猶太人的文字只有「兒子」而沒有「孫子」。所以這裡「子孫」一詞,在原文也是「兒子」。這兒子分明不是指所羅門,因為他的寶座很快就搖動,他的國度也分裂成為南北國;但是﹐如果是指著主基督就不同了。主基督也是大衛的「兒子」,主基督的寶座真是永恆的。

2.作者更指出﹐神還形容大衛的寶座「如日之恒一般,又如月亮永遠堅立,如天上確實的見證。」並加上「細拉」二字,要叫讀者在此稍停和細想一下,目的是叫讀的人想清楚﹐神的應許真是如此嗎?這樣的形容實在過份誇張﹐遠遠與事實不符。其實﹐如果作者有一些屬靈領悟力的話,他應該想──神的話怎會是過份誇張和與事實不符呢?所以﹐這段話必另有一個屬靈的意思,是一般人所未能明白的。今天我們就明白,這段話必然是指著主基督而說,而且是最切貼不過的。因為主基督的國是「天國」,主的寶座也在天上。因主極大的榮耀,他的寶座當然「如日之恒﹐如月之永遠堅立」。至於「如天上確實的見證」,意思是﹐將來主基督在極大的榮耀中降臨,他的榮光如日如月﹐永遠堅立;那時﹐眾目都要看見他,人人都可以見證這段經文照足字義來應驗。

 

五、神行事與應許相反(89.38-89.45

89.38但你惱怒你的受膏者,就丟掉棄絕他。

1.好一個「但」字,將上文的稱頌和讚美,立即轉為「四個指摘」。可見上文的每一句話,都不是出於真心,目的只不過為強化作者現在所提出的「指摘」而已。作者對神說:「但你惱怒你的受膏者,就丟掉棄絕他」。意思是﹐上述對大衛的七項應許都是不實在的。你過份惱怒你的受膏者──以色列歷代的君王,你就將所有的應許都丟掉,棄絕了你與受膏者的關係。

2.何以見得神丟掉了所有應許﹐又棄絕了與受膏者的關係呢?作者提出如下「四個指摘」

 

89.39你厭惡了與僕人所立的約,將他的冠冕踐踏於地。

1.第一個指摘﹐「神毀約﹐以色列再沒有王」。作者說:「你厭惡了與僕人所立的約」。意思是﹐神單方面毀約,只是因為神「厭惡」而已。所謂「厭惡」,是指神的性情改變﹐失去了信實,以「約」為兒戲。這是極大的指摘,作者自己沒有屬靈的領悟力﹐不明白自已本國的際遇,就懷疑神的性情出了問題。主要原因,是太過相信自己短暫的觀察,不相信神的性情是永恆不變的。

2.作者所觀察到的,只是大衛的後裔未能繼承王位,他就妄下定論,認為是神將大衛的冠冕「踐踏於地」──神發脾氣﹐不再讓大衛的後裔繼承王位。其實大衛的後裔之所以無法繼承王位,完全是因為他們離棄耶和華他們的神,轉去敬拜敵國的偶像;可是﹐作者連一句話也沒有提及歷代君王的罪行,只一面倒地,將責任歸咎於神毀約。

 

89.40你拆毀了他一切的籬笆,使他的保障變為荒場。89.41凡過路的人都搶奪他;他成為鄰邦的羞辱。

1.第二個指摘﹐「神使耶路撒冷成為荒場」。作者指摘神說:「你拆毀了他一切的籬笆,使他的保障變為荒場」,意思是﹐以色列的國土被鄰國隨便佔據,如同一個沒有籬笆的果園﹐任由「過路的人搶奪」。作者是指尼布甲尼撒王將猶太人擄到巴比倫之後,又將其他被征服的人民擄來﹐充塞在以色列地,奪取了這個果園的好處;以至「保障」(即耶路撒冷城)變成荒場──城牆被毀﹐聖殿被焚。又「成為鄰邦的羞辱」,這句話中文翻譯得有點容易引起誤會,以為是「鄰邦的羞辱」,其實原文的意思是﹐「成為被鄰邦所看為的羞辱」。

2.是的﹐猶太人亡國時,所受的羞辱極大,《聖經》記載亡國前最後一位元王西底家的史實說:

「西底家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一歲﹐…行耶和華他神眼中看為惡的事。先知耶利米以耶和華的話勸他﹐他仍不在耶利米面前自卑。…眾祭司長和百姓也大大犯罪﹐效法外邦人一切可憎的事﹐污穢耶和華在耶路撒冷分別為聖的殿。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因為愛惜自己的民、和他的居所﹐從早起來差遣使者去警戒他們。他們卻嘻笑神的使者﹐藐視他的言語﹐譏誚他的先知﹐以致耶和華的忿怒向他的百姓發作﹐無法可救。所以耶和華使迦勒底人的王來攻擊他們﹐在他們聖殿裡用刀殺了他們的壯丁﹐不憐恤他們的少男處女、老人白叟。耶和華將他們都交在迦勒底王手裡。…迦勒底人焚燒神的殿﹐拆毀耶路撒冷的城牆﹐用火燒了城裡的宮殿﹐毀壞了城裡寶貴的器皿。凡脫離刀劍的﹐迦勒底王都擄到巴比倫去﹐作他和他子孫的僕婢…。」(代下 36:11-21

3.但作者將以色列人受的羞辱完全歸咎於神,並沒有提及亡國前,西底家王和眾祭司、眾長老怎樣羞辱耶和華的殿, 並所犯的一切可憎的罪。正如神對以西結先知說:

「人子阿﹐你要面向以色列的眾山說預言﹐說:以色列的眾山哪!…我必使刀劍臨到你們﹐也必毀滅你們的邱壇。你們的祭壇必然荒涼﹐你們的日像必被打碎﹐我要使你們被殺的人倒在你們的偶像面前。我也要將以色列人的屍首﹐放在他們的偶像面前…。在你們一切的住處﹐城邑要變為荒場﹐…被殺的人必倒在你們中間。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是因他們起淫心﹐遠離我﹐眼對偶像行邪淫﹐他們因行一切可憎的惡事﹐必厭惡自己。…人子阿﹐你舉目向北觀看…﹐我就舉目向北觀看﹐見祭壇門的北邊﹐在門口有這惹忌邪的偶像。又對我說﹐人子阿﹐以色列家所行的﹐就是在此行這大可憎的事﹐使我遠離我的聖所﹐你看見了麼?你還要看見另有大可憎的事。他領我到院門口﹐我觀看﹐見牆上有個窟窿。他對我說﹐人子阿﹐你要挖牆﹐我一挖牆﹐見有一門。他說﹐你進去﹐看他們在這裡所行可憎的惡事。我進去一看﹐誰知﹐在四面牆上畫著各樣爬物、和可憎的走獸﹐並以色列家一切的偶像。在這些像前﹐有以色列家的七十個長老站立﹐沙番的兒子雅撒尼亞也站在其中﹐各人手拿香爐﹐煙雲的香氣上騰。他對我說﹐人子阿﹐以色列家的長老暗中在各人畫像屋裡所行的﹐你看見了麼?他們常說﹐耶和華看不見我們﹐耶和華已經離棄這地。他又說﹐你還要看見他們另外行大可憎的事。他領我到耶和華殿外院朝北的門口﹐誰知﹐在那裡有婦女坐著﹐為搭模斯哭泣。他對我說﹐人子阿﹐你看見了麼﹖你還要看見比這更可憎的事。他又領我到耶和華殿的內院﹐誰知﹐在耶和華的殿門口、廊子和祭壇中間﹐約有二十五個人﹐背向耶和華的殿﹐面向東方拜日頭。他對我說﹐人子阿﹐你看見了麼?猶大家在此行這可憎的事﹐還算為小麼?他們在這地遍行強暴﹐再三惹我發怒﹐他們手拿枝條舉向鼻前。因此我也要以忿怒行事我眼必不顧惜也不可憐他們他們雖向我耳中大聲呼求我還是不聽。」(結 8:5

 

89.42你高舉了他敵人的右手;你叫他一切的仇敵歡喜。89.43你叫他的刀劍卷刃,叫他在爭戰之中站立不住。

1.第三個指摘﹐「神反幫助仇敵攻打受膏者」。作者指摘神說:「你高舉了他敵人的右手;你叫他一切的仇敵歡喜」,意思是﹐以色列的任何仇敵都得勝,全因為神幫助他們,使他們歡喜。又說:「你叫他的刀劍卷刃,叫他在爭戰之中站立不住」,意思是﹐你竟然反過來叫以色列被敵人打敗,因為你使他們的武器突然失效,為要叫我們站立不住。

2.這樣的指摘,表示作者明明看見以色列在戰爭中被打敗﹐而且敗得很離奇﹐因為連武器也無緣無故地失效,顯示並不是因為仇敵強盛這麼簡單,而是因為耶和華神不幫助自己的選民﹐反幫助敵人。但作者沒有醒悟到﹐這一切都是因為以色列上上下下犯罪得罪神所致。正如摩西詳細預言「祝福」和「咒詛」之時指出:倘若以色列人肯「留意聽從耶和華的話﹐謹守遵行他的一切誡命」﹐神必使他們蒙福超乎天下萬民之上…仇敵起來攻擊他們的時候﹐耶和華必使仇敵被他們殺敗。仇敵「從一條路來攻擊你﹐必從七條路逃跑。」(申28:1, 7)相反﹐如果他們不肯聽從神的話﹐謹守遵行神的誡命,耶和華必使他們敗在仇敵面前﹐他們「從一條路去攻擊仇敵﹐必從七條路逃跑。他們也必在天下萬國中拋來拋去。」(申 28:25

 

89.44你使他的光輝止息,將他的寶座推倒於地。89.45你減少他青年的日子,又使他蒙羞。(細拉)

1.第四個指摘﹐「神使受膏者亡國蒙羞」。作者又指摘神說:「你使他的光輝止息,將他的寶座推倒於地」,意思是﹐你實現應許﹐使大衛後裔得榮耀的日子非常短,以色列昌盛的國運也速速走下坡,很快就亡國了,全因為你故意推倒以色列君王的寶座。又說:「你減少他青年的日子,又使他蒙羞」,意思是﹐你叫以色列加速蒼老﹐晚年失去一切﹐在眾仇敵面前蒙羞。作者又在此加上「細拉」,意思是要讀者在此稍停﹐並加以細想,就是想清楚耶和華的應許﹐如何不能兌現。

2.其實這正是摩西所說:「你們因這些事(指神給以色列的刑罰)若還不聽從我﹐我就要為你們的罪加七倍懲罰你們。我必斷絕你們因勢力而有的驕傲﹐又要使覆你們的天如鐵﹐載你們的地如銅。你們要白白的勞力﹐因為你們的地不出土產﹐其上的樹木也不結果子。你們行事若與我反對﹐不肯聽從我﹐我就要按你們的罪加七倍﹐降災與你們。」(利26:18-21)請看﹐神加七倍又七倍報應他們,全因為以色列不肯聽從神的話,神不但收回所有恩典,叫天如同鐵一般﹐沒有雨下;叫地如同銅一般﹐不出土產。神還要加七倍降災與他們,叫他們速速滅亡。

3.話雖如此﹐神若真的取消所有應許﹐定意消滅以色列,就可以一下子叫他們全部死亡﹐永不翻身,像巴比倫大帝國一樣──從興起至亡國消滅,只不過短短八十年而已;其他敵國也是如此。但神卻保守以色列﹐不致像所多瑪、俄摩拉一樣被消滅,目的只不過是對他們「鞭打管教」而已;等他們悔改之後,神仍要大大賜福與他們。這是《聖經》清楚顯示的真理──神若在今生報應惡人﹐是為挽回他們;神若不在今生報應他們﹐是為消滅他們,叫他們死後被扔到地獄裡,得不到永生。可惜﹐作者完全不明白這些屬靈的真理。

 

六、問神發怒要到幾時呢(89.46-89.51

89.46耶和華啊,這要到幾時呢?你要將自己隱藏到永遠嗎?你的忿怒如火焚燒要到幾時呢?89.47求你想念我的時候是何等的短少;

1.作者向神發出上述「四個指摘」之後,再進一步向神發出「七個質問」第一個質問:「耶和華啊,這要到幾時呢?」意思是﹐上述那些悲慘現象,要到幾時才完呢?你若要刑罰我們,總要宣佈一個刑期才對呀!怎麼可能無了期地刑罰我們呢?作者這樣質問神,可見他沒有看過《耶利米書》。正如《聖經》指出:「這就應驗耶和華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地享受安息﹐因為地土荒涼便守安息﹐直滿了七十年。」(代下36:21)其實《耶利米書》有很清楚的交待,說:「這全地必然荒涼﹐令人驚駭。這些國民要服事巴比倫王七十年。」(耶 25:11)又說:「七十年滿了以後﹐我必刑罰巴比倫王、和那國民﹐並迦勒底人之地﹐因他們的罪孽使那地永遠荒涼。這是耶和華說的。」(耶25:12)筆者認為,如果本詩的作者沒有機會看到《耶利米書》的話,這也顯明神不將答案告訴他,因為不願意回答他。人不要以為﹐自己不明白的,就可以隨便無禮地質問神。屬靈的話﹐只對屬靈的人說;屬肉體的人﹐休想能明白屬靈的奧秘。(參林前2:13-15

2.第二個質問:「你要將自己隱藏到永遠嗎?」這句話含有兩方面的意思。第一﹐「你不出現﹐立即解決我們的問題,要到幾時呢?」第二﹐「你不能回答我的問題,想要隱藏躲避到永遠嗎?」作者這樣問,一定是感到自己很有理,所以才這麼放肆。其實作者不是有理,而是眼光淺窄和短視,未能從永恆的角度來看神的作為﹐也未能全面看各種因素──以色列一直未肯悔改。

3.第三個質問:「你的忿怒如火焚燒要到幾時呢?」意思是﹐你的忿怒為甚麼像「火」一樣﹐沒有眼睛可以看清楚要燒的是甚麼,只將身邊所有接近的東西通通燒光呢?你這樣發烈怒﹐有甚麼原則規限自己呢?如果沒有原則地燒盡一切才止熄,這樣對不對呢?其實作者不明白﹐「燒滅」和「熬煉」是有分別的。正如《箴言》所說:「鼎為煉銀﹐爐為煉金。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箴17:3)「鼎」和「爐」都不是為毀滅而造,乃為「燒去雜質」而造。所以﹐神雖然向他們發怒如「火」,這「火」只是為「熬煉」他們,直到末世時代﹐他們肯真心悔改為止。《但以理書》指出﹐在末世大災難中,教會被提之後,神在以色列人中興起一些「智慧人」﹐他們研究《聖經》,發現當時統治他們的「敵基督」是「假基督」,於是就在民間暗暗傳道,漸漸影響以色列全家悔改。然而﹐「智慧人中有些僕倒的﹐為要熬煉其餘的人使他們清淨潔白﹐直到末了﹐因為到了定期﹐事就了結。」(但11:35)又說:「必有許多人使自己清淨潔白且被熬煉。但惡人仍必行惡﹐一切惡人都不明白﹐惟獨智慧人能明白。」(但12:10)《撒迦利亞書》更詳細解釋這件事,說:「這全地的人﹐三分之二必剪除而死;三分之一仍必存留。我要使這三分之一經火﹐熬煉他們﹐如熬煉銀子﹐試煉他們﹐如試煉金子。他們必求告我的名﹐我必應允他們。我要說:這是我的子民﹐他們也要說:耶和華是我們的神。」(亞13:8-9

4.第四個質問:「求你想念我的時候是何等的短少」。表面上﹐這不是質問,而是祈求;其實這祈求的意思是﹐「你要我等到幾時才得到你的回答呢?求你考慮,我不像你一樣是永活的神;我的時候何等短少,所以我等不了。」作者雖然這樣求,神就是不回答他,也不理會他。神行事﹐不須要向任何人交待。如果有人能討神喜悅,神或者會將答案透露給他知道;如果人不得神的喜悅,人就是用一千條理由來壓逼神,神也不會就範。因為神隱秘的旨意﹐原是要人等到來世「白色大寶座」最後審判之時,才讓人明白。在法理上﹐神無須要在審判前讓任何人明白。如果人硬要說神不義、不公平、不信實……,神也任由他們說,神不回答就是不回答。

 

你創造世人,要使他們歸何等的虛空呢?89.48誰能常活免死﹐救他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呢?(細拉)89.49主啊,你從前憑你的信實向大衛立誓要施行的慈愛在哪裡呢?

1.第五個質問:「你創造世人,要使他們歸何等的虛空呢?」其實原文不是「使他們歸…虛空」,而是「你創造…歸虛空」。所以整句話的意思是﹐「你創造世人的目的,豈不是全然失敗嗎?」作者認為神不解救以色列,不但是神對以色列的信實全失,更是神整個創造失敗。作者這樣推論﹐是因為自我中心﹐以為神創造萬有﹐目的是為以色列、和以色列的受膏者。這種想法何等自大!但是﹐如果作者所說的「受膏者」,是指著神的兒子耶穌基督而說,他的想法倒是十分對的──神若不看顧基督耶穌﹐也沒有叫基督的救贖成功,神的創造就真的全然失敗了。因為神創造宇宙的目的,真是為了主基督。正如保羅指著主基督說:「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借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他而立。」(西1:15-17

2.第六個質問:「誰能常活免死﹐救他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呢?」這問題是接駁以上第四個和第五個問題──表示﹐「我在世的年日何等短少,如果你未能在我活著之時回答我,你創造我的目的豈不等於零嗎?誰能勝過陰間的權柄而常活免死,使他可以無止境地等你呢?誰可以救自己的靈魂免下陰間,使自己可以看見你的應許實現呢?」在這問題之後,作者又加上「細拉」,要叫讀者在此「稍停並加上默想」。意思是表示自己這樣問很有理由。由此可見﹐作者始終認為,神必須在他活著之年回答他,不然﹐就證實神不對。因為人下到陰間﹐就永遠不能返回。作者沒有「復活觀念」,所以沒有考慮到神有權柄能叫屬神的人復活﹐又叫神的應許在人復活以後實現。

3.第七個質問:「主啊,你從前憑你的信實向大衛立誓要施行的慈愛在哪裡呢?」這最後的問題,是將神對大衛作的七項應許總合起來,質問神的「信實」和「慈愛」在那裡?神的「誓言」在那裡?這是對神最基本的性情挑戰──「神」豈不是一位大能者﹐起誓約束自己嗎?「耶和華」豈不是自有永有的神,曾為紀念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而以大能的作為領以色列民出埃及、進入迦南,要作自己的聖民嗎?神在西乃山宣告自己名字之時﹐豈不是介紹自己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 34:6-7)又說:「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出20:6)嗎?是的﹐神就是這樣的神。只不過作者不肯考慮﹐以色列人一直犯罪不肯悔改,所以看不見神的信實和慈愛;又不肯從屬天永恆的角度來思想,硬要強逼神﹐必須在他還活著之時,解答他的問題。

 

89.50主啊,求你紀念僕人們所受的羞辱,紀念我怎樣將一切強盛民的羞辱存在我懷裡。89.51耶和華啊,你的仇敵用這羞辱﹐羞辱了你的僕人,羞辱了你受膏者的腳蹤。

1.作了上述的指摘和質問之後,作者在這裡以「羞辱」作為呼求,說:「主啊,求你紀念僕人們所受的羞辱」,意思是埋怨神沒有實現應許﹐以致叫所有服侍神的僕人們都受到「羞辱」。這「羞辱」分開兩方面落在神的眾僕人身上:

第一﹐「一切強盛民」所加給神的眾僕人的「羞辱」,作者都「存在懷裡」──牢牢記住。所謂「家仇國恨,永遠難忘」。這是指巴比倫王將耶和華殿、和王宮裡的寶物都拿去了;將耶和華殿裡的金器都毀壞了;又將耶路撒冷的眾民、和眾首領﹐並所有大能的勇士共一萬人﹐連一切木匠、鐵匠、都擄了去;並將約雅斤、和王母、後妃、太監、與國中的大官﹐都從耶路撒冷擄到巴比倫去了;又將一切勇士七千人、和木匠、鐵匠一千人﹐都是能上陣的勇士﹐全擄到巴比倫去了(王下 24:13)。另外﹐耶和華殿的銅柱、並耶和華殿的盆座、和銅海﹐迦勒底人都打碎了﹐將那銅運到巴比倫去了;又帶去鍋、鏟子、蠟剪、調羹﹐並所用的一切銅器、火鼎、碗、無論金的、銀的﹐護衛長也都帶去了。(王下25:13-14

第二﹐仇敵用這「羞辱」,羞辱了神所立的「受膏者」和「他的腳蹤」。意思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拿住猶大王西底家,在他面前殺了他的眾子﹐並且剜了他的眼睛,用銅煉鎖著他﹐擄到巴比倫去。

2.作者知道﹐耶和華至高的神﹐是至聖至榮的神,絕對不會讓地上的惡人隨意羞辱他。所以他希望神聽到他這樣禱告,或者會採取行動,為自己報仇﹐報應惡人。但作者沒有想到,神認為受外邦敵人的羞辱,還可以容忍;讓以色列那些犯罪的君王、祭司、百姓…,以虛偽污穢的態度來事奉他,就忍無可忍了。正如以利老祭司時代,以利尊重兩個犯罪的兒子,過於尊重神,神就忍無可忍,寧願讓約櫃被擄﹐放在非利士人的偶像廟中﹐與偶像並列,忍受羞辱,也不讓以利和他的兩個兒子來事奉他。

 

結論:耶和華是應當永遠稱頌的(89.52

1.          最後作者作了一個總結﹐說:「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直到永遠」。這是本詩最重要的「關鍵」,如果沒有這句話﹐作者就不能得救,這篇詩也沒有價值。因為作者上述的指摘和質問,表示他已經跌倒到快要失落的邊緣。所以作者這句話的意思含有:

1)雖然在上文如此無禮地質問神、反駁神,仍然尊重神為神;認為自己只不過是無知的人,不能完全明白神的旨意,是必然的事。

2)但這個結論只有一句話,太簡單了,又沒有說明為甚麼突然認為神是應當稱頌的,很難銜接上文質問神和反駁神的語氣。所以這個結論暗示作者想不出甚麼理由來,但考慮到憑自己一個人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觀察﹐應該不足以否定神的旨意和神的信實,所以願意勉強地順服下來稱頌神。

2.          作者想不通而稱頌神﹐還有可取之處,相信這是本詩被編入《詩篇》的主要原因之一。人若以為自己想通了﹐以致肯定神不對,就等於自以為比神更有智慧,這人就沉淪了。但願讀者一生緊記,人生有許多奧秘的事,但沒有一個人膽敢說,他能憑自己的智慧和聰明,完全想通的。因此﹐我們能在想不通的狀態下仍然相信神,這樣的信心就可取了。想不通仍然信,是相信神;想通了才信,是相信自己的分辨力﹐多過相信神。

3.          最後作者以「阿們﹐阿們」來結束本詩,也是結束《詩篇卷三》。「阿們﹐阿們」的意思是「實在實在如此」,表示承認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是真心話。詩篇每一篇都沒有以「阿們」為結束;但《卷一》至《卷四》的結束卻是「雙重阿們」(詩41:13, 72:19, 89:52, 106:48);惟獨《卷五》的結束卻是「雙重哈利路亞」。這些現象﹐證明每一卷都是有編輯上的設計的。以《卷三》而論﹐本卷的主旨是「神為何要丟棄以色列?」所以本卷的特質是﹐不少人為作惡的人心懷不平;又為神長期讓以色列落在苦難中﹐以色列雖然多方向神呼求,神好像仍然不聽而向神提出質問。面對這些不明白的事物,最後結論是「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直到永遠」,這是最適合不過的結論。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與基督同活的見證(朱韜樞)

 

第九段 與基督同死同活的見證

詩篇八十九篇

  詩篇八十九篇,第一節,「我要歌唱耶和華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要用口將你的信實傳與萬代。」最後一篇,詩人開頭就說,一切都太好了!誰說一切都太好了?死透的人,就說一切都太好了。活著的人,都是左看、右看,然後說不夠好。八十八篇,說到十字架的苦難,主如何進到那個境界去,我們也必須被主帶到那個境界去。在這境界裡,在靈中的啟示裡,我們起來說,第2節,「因我曾說:你的慈悲必建立到永遠;你的信實必堅立在天上。」這是聖徒的話。三至四節,神就回答,「我與我所揀選的人立了約,向我的僕人大衛起了誓:我要建立你的後裔,直到永遠;要建立你的寶座,直到萬代。(細拉)」我們人在那兒說,我要歌唱耶和華的慈愛,神也在那兒說,我與我所揀選的人立了約。弟兄姊妹,這個對唱多好啊!可是,我們唱我們的,「哦,你的慈愛,你的信實。」小提琴,大提琴各種樂器都用上了,神就說:「我現在說說我的吧,你所關心的是慈愛、信實,我所關心的是我的揀選、我的約、我的誓、我要堅立基督的寶座啊!」這兩個距離好像很遙遠,唱到一堆去了。所以,我們才覺得特別的甜哪。這時候,我們也就得了啟示,接著唱說,「耶和華啊,諸天要稱讚你的奇事;在聖者的會中,要稱讚你的信實。」(詩八九5)我們說,哈利路亞,讚美神,神說的是對的!

  第十節,「你打碎了拉哈伯,似乎是已殺的人;你用有能的膀臂打散了你的仇敵。」神啊,你把埃及打碎了,如同被殺的人。十一至十二節,「天屬你,地也屬你;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為你所建立。南北為你所創造;他泊和黑門都因你的名歡呼。」這詩人這時滿老練的,前面神澆點冷水,他立刻回應說:「對對對,一切都是你,一切都是你的。」南北為你所創造,這是指創造;他泊和黑門,是指新造。什麼是他泊和黑門?我們有一個註:

得建造之地方教會的實際

  他泊的意思是破碎之地,原是以薩迦的地業(書十九22),後來成了西布倫的地業(代上六77),以薩迦的特點是「他看安息之處為佳,看那地為美,便低肩背重,成為服苦的僕人」(創四九15)。他泊在以薩迦和西布倫的交界,是在表徵屬天實際的黑門山的所在;西布倫的地原是山地,但是神藉著雅各給他們應許的祝福,如同停船的海口(創四九13)。他泊和黑門表徵一處處被建造的地方教會的實際。

  以薩迦的特點是什麼?他看安息之處為佳,看那地為美,便低肩背重,成為服苦的僕人。哦,不要小看這件事!我們看那地為佳,不是低肩背重,是立刻到航空公司買票,飛到那地方去;換句話說,代價我們是不出的,榮耀我們是要的。弟兄啊,我們若看見何地是為美的、為佳的,我們就要學習像以薩迦,低肩背重,成為服苦的僕人(創四九15)。以前我們讀這句話,不太懂,以為神在咒詛他;後來我們懂,我們的確是看見了什麼地方為佳,什麼地方為美,所以我們這一生,就要學習低肩背重,成為服苦的僕人。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服苦的僕人。是享受的僕人嗎?不!是服苦的僕人。我們看那安息之處為佳,那地為美,便低肩背重,成為服苦的僕人。弟兄姊妹,我們有沒有看見那安息之處?我們有沒有看見那地為美?有!所以,我們就低肩,我們就背重,我們就成為一個服苦的主的僕人哪。

  他泊在以薩迦和西布倫的交界。西布倫是什麼?西布倫是表徵屬天實際黑門山的所在。黑門山,黑門在哪兒?黑門在較北方的位置,黑門表徵屬天的得勝,說出復活屬天神聖的領域。西布倫是山地,但是神藉著雅各給西布倫的祝福,乃是如停船的海口。山地沒有海口,怎麼會這樣?雅各告訴西布倫,你要如停船的海口,多好!但是,神經過約書亞分地的時候,竟給了西布倫一塊山地。這山地表徵什麼呢?如同停船的海口。所以,他泊和黑門呢,表徵一處處建造的地方教會的實際。

  弟兄們,我們想作海口嗎?哪個教會不想作海口呢?海口四通八達,這就是西布倫;結果,他被分到山裡去。他雖然在山裡,卻有他泊。他泊就是被破碎的意思。他被破碎,產生了復活;在復活裡,他就有了海港的實際。一個地方教會的聖徒,必須學習讓神在他身上的工作,產生一個結果,就是叫他有屬天豐富的經歷,而得著神應許的實際。神說:「一切都在教會裡」;我們就要說:「主啊,我願意被破碎,是我也願意有屬天的豐富,好叫我成為一個海港,有海港的實際。」

神的見證永遠堅立

  十四節說得很妙,他不說公義和平安,他說公義和公平,「公義和公平是你寶座的根基;慈愛和誠實行在你前面。」這個時候,這位聖徒的確老練。他不僅說,「主啊,是因著你的死,我可以服事你」;他也說,「主啊,在你的死裡,我與你同死。」所以,就帶進神自己的根基,叫祂能建造一處處地方教會。十八至十九節上,「我們的盾牌屬耶和華;我們的王屬以色列的聖者。當時,你在異象中曉諭你的聖民,」他說完以後,就輪到神來說,神說什麼呢?「說:我已把救助之力加在那有能者的身上;我高舉那從民中所揀選的。我尋得我的僕人大衛,用我的聖膏膏他。我的手必使他堅立;我的膀臂也必堅固他。」(詩八九19下~21)我現在告訴你,我所揀選的主耶穌,祂是有能者,我要把救助之力加在那有能者的身上。祂是被揀選的,所以我要高舉祂。祂是我所膏的,祂是我的僕人大衛;我要使祂堅立,我用我的膀臂來堅固祂。

  這個堅立和堅固,要到什麼地步呢?二十五節,「我要使他的左手伸到海上,右手伸到河上。」換句話說,我要叫祂作全地的王。神所應許、神所要做的,都在基督的手裡。這一說,基督也開心了,基督就說,「你是我的父,是我的神,是拯救我的磐石。」(詩八九26下)神立刻又回答,「我也要立他為長子,為世上最高的君王。」(27)弟兄們啊,真是喜樂!這裡我們看見,我們說一說,神說一說,基督說一說,神又說一說。29節,神還要說,「我也要使他的後裔存到永遠,使他的寶座如天之久。」三十六節又說,「他的後裔要存到永遠;他的寶座在我面前如日之恆一般,」神說了那麼多的基督,那我們呢?神說,「又如月亮永遠堅立,如天上確實的見證。」你們就像月亮一樣永遠堅立,如天上確實的見證,你們就是我的見證啊!基督如何,你們也如何。基督如果如日之恆,你們就如月亮永遠堅立。認真說,這一卷詩就結束在這裡。

  最後一節,五十二節,「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阿們!」我們說,神哪,我真是要敬拜你,當你來建造教會的時候,這個過程何等的奇妙,你會允許各種人進來,對教會作各種的摧殘,至終你要得著你心頭的願望;你得著了日頭,你也得著了月亮,你得著了叫你得榮耀的基督和教會!求主憐憫我們。

  弟兄姊妹,真實的教會建造,乃是藉著一班經歷基督的十字架、與基督同死的人;而且,真實建造教會的結果,乃是產生基督、神,基督、聖靈之間,那完美的一,以及同心的宣告。我們敬拜我們的神,阿們。(韜)

―― 朱韜樞《詩篇中的教會成長(卷三)

 

 

彌賽亞詩篇(衛恩禮)

 

詩篇第八十九篇

以斯拉人以探的訓誨詩

1.我要歌唱耶和華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要用口將你的信實傳與萬代。

2.因我曾說:你的慈悲必建立到永遠,你的信實必堅立在天上。

3.我與我所揀選的人立了約,向我的僕人大衛起了誓。

4.我要建立你的後裔,直到永遠,要建立你的寶座,直到萬代。

5.耶和華阿,諸天要稱讚你的奇事,在聖者的會中,要稱讚你的信實。

6.在天空誰能比耶和華呢?神的眾子中,誰能像耶和華呢?

7.他在聖者的會中,是大有威嚴的神,比一切在他四圍的更可畏懼。

8.耶和華萬軍之神阿,哪一個大能者像你耶和華,你的信實,是在你的四圍。

9.你管轄海的狂傲,波浪翻騰,你就使他平靜了。

10.你打碎了拉哈伯似乎是已殺的人,你用有能的膀臂打散了你的仇敵。

11.天屬你,地也屬你,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為你所建立。

12.南北為你所創造,他泊和黑門都因你的名歡呼。

13.你有大能的膀臂,你的手有力,你的右手也高舉。

14.公義和公平是你寶座的根基,慈愛和誠實行在你前面。

15.知道向你歡呼的,那民是有福的。耶和華阿,他們在你臉上的光裏行走。

16.他們因你的名終日歡樂,因你的公義得以高舉。

17.你是他們力量的榮耀,因為你喜悅我們,我們的角必被高舉。

18.我們的盾牌屬耶和華,我們的王屬以色列的聖者。

19.當時你在異象中曉諭你的聖民,說:我已把救助之力,加在那有能者的身上,我高舉那從民中所揀選的。

20.我尋得我的僕人大衛,用我的聖膏膏他。

21.我的手必使他堅立,我的膀臂也必堅固他。

22.仇敵必不勒索他,兇惡之子也不苦害他。

23.我要在他面前打碎他的敵人,擊殺那恨他的人。

24. 只是我的信實和我的慈愛,要與他同在,因我的名,他的角。必被高舉。

25.我要使他的左手伸到海上,右手伸到河上。

26.他要稱呼我說:你是我的父,是我的神,是拯救我的磐石。

27.我也要立他為長子,為世上最高的君王。

28.我要為他存留我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與他立的約,必要堅定。

29.我也要使他的後裔,存到永遠,使他的寶座,如天之久。

30.倘若他的子孫離棄我的律法,不照我的典章行。

31.背棄我的律例,不遵守我的誡命。

32.我就要用杖責罰他們的過犯,用鞭責罰他們的罪孽。

33.只是我必不將我的慈愛,全然收回,也必不叫我的信實廢棄。

34.我必不背棄我的約,也不改變我口中所出的。

35.我一次指著自己的聖潔起誓,我決不向大衛說謊。

36.他的後裔要存到永遠,他的寶座在我面前,如日之恒一般。

37.又如月亮永遠堅立,如天上確實的見證。細拉

38.但你惱怒你的受膏者,就丟掉棄絕他。

39.你厭惡了與僕人所立的約,將他的冠冕踐踏於地。

40.你拆毀了他一切的籬笆,使他的保障,變為荒場。

41.凡過路的人,都搶奪他,他成為鄰邦的羞辱。

42.你高舉了他敵人的右手,你叫他一切的仇敵歡喜。

43.你叫他的刀劍卷刃,叫他在爭戰之中站立不住。

44.你使他的光輝止息,將他的寶座推倒於地。

45.你減少他青年的日子,又使他蒙羞。細拉

46.耶和華阿,這要到幾時呢?你要將自己隱藏到永遠麼?你的忿怒如火焚燒,要到幾時呢?

47.求你想念我的時候是何等的短少,你創造世人,要使他們歸何等的虛空呢?細拉

48.誰能常活免死,救他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呢?細拉

49.主阿,你從前憑你的信實向大衛立誓,要施行的慈愛在哪里呢?

50.主阿,求你紀念僕人們所受的羞辱,紀念我怎樣將一切強盛民的羞辱存在我懷裏。

51.耶和華阿,你的仇敵用這羞辱羞辱了你的僕人,羞辱了你受膏者的腳蹤。

52.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阿們。

 

        詩篇第八十九篇:大衛的約

    本篇的作者是以斯拉人以探,他的另一個名是耶杜頓(參看歷代志上第廿五章及十六章4142節)。他是所羅門最有智慧的謀土之一(王上四:31)。論到神怎樣指斥所羅門的罪和他拜偶像的事,並國度要從他兒子手中奪去,以探必然早已知道(王上十一:913),因此本篇的未段記載他向耶和華熱切的懇求。或許以探較所羅門長壽,親眼看見國度的分裂,正如他所描述的。

    這是一篇訓誨詩。訓誨意指教訓和指教。本篇共分兩大段落:

      (一)大衛的約建基在神的信實上(137節);

      (二)現今雖失敗,將來必應驗(3852節)。

            (一)大衛的約(137節)

    神與他百姓所立的約是聖經的要題之—,其中四約關乎以色列國。

    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創第十五章),這約關乎一位後裔和一片地土。

    西乃山上立的約關乎從埃及為奴之家得贖的以色列民。他們的國運從此而生,律法和敬拜的地方——會幕也交托了他們(出十九:25)。

    巴勒斯坦的約提醒他們不要敬拜偶像或叛離真道,又說明神所賜下至終複歸故土的應許。

    與大衛所立的約論國家和王朝的應許,他和他的子孫要坐寶座上,永遠堅立(撒下七:817)。

    詩篇第八十九篇主要論到與大衛和他後裔的約。第三及四節作扼要的描述,但第十七至三十九節則詳盡解釋。這約是基於神兩方面的屬性——他的信實和他的慈愛,每方面都記載七次,前者帶領我們回顧過去,後者使我們前瞻未來。

    大衛一生曾經歷失敗、犯罪,正如今日神的百姓一樣。雖然我們剛愎犯罪,我們的神仍是信實、慈愛、憐恤,這是我們可以同證的。

    詩人詳盡解釋此約,巧妙地提及彌賽亞源於大衛家。“我也要立他為長子,為世上最高的君王。我要為他存留我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與他立的約,必要堅定。我也要使他的後裔,存到水遠,使他的寶座,如天之久。”(2729節)

    “長子”這稱謂只指著基督說的。保羅在論及創造和救贖時,也提到“長子”這詞。論到基督神性的榮耀,他說:“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他而立。他也是教會全體之首,他是元始,是從死裏首先複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因為父喜歡叫一切的豐盛,在他裏面居住。”(西一:1519)住意這裏所提及的“首生”,是指著創造和復活兩方面說的。他不是受造物,乃是創造主,也是救贖主。再看啟示錄第一章五節:“並那誠實作見證的,從死裏首先復活,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穌基督。”

    他也是“世上最高的君王”,這稱謂也只能指以馬內利(賽七:1315;九:67;彌五:2)。

    論到大衛的後裔,第卅至卅二節發出一個別告:“倘若他的子孫離棄我的律法,不照我的典章行。背棄我的律例,不遵守我的誠命。我就要用杖責罰他們的過犯,用鞭責罰他們的罪孽。”歷史記錄這事如何絲毫不差的應驗了。猶太人在巴比倫作俘擄七十年,後來分散到地極,在仇敵手下受苦害等等,一切一切都見證先知預言的真理。但神的約仍存在,也不會改變。“我必不背棄我的約,也不改變我口中所出的。我一次指著自己的聖潔起誓,我決不向大衛說謊。他的後裔要存到永遠,他的寶座在我面前,如日之恒一般。又如月亮永遠堅立,如天上確實的見證。”

    (二)現今雖失敗,至終必應驗(3852節)

    第卅八節出現一個突如奇來的改變,讚美的詩歌並充滿希望和確據的語調忽然變為灰心失望。原因何在?作者論到籬笆被拆毀、保障變為荒場。他頭上的冠冕墜落在塵土中,他的寶座被推倒於地。

    今天,我們彷佛居高臨下,得以回顧舊日的歷史,才曉得在本篇未段詩人失望灰心的原因。正統的猶太人以頭擊哭牆悲哀地嗚咽,正是今日不信之以色列人的寫照。當大衛的兒子生在伯利恒,大衛家正由一位虔誠的婢女——童貞女馬利亞和一位工人——約瑟——所代表。他不是生在錫安山的皇宮——大衛昔日的山寨和保障,乃是生在馬槽的搖籃內。當他向百姓顯示自己是彌賽亞、大衛的兒子和應許之約的應驗者時,那些人竟藐視拒絕他並釘他在十字架上。四十年後,耶路撒冷城和聖殿變成廢墟,百姓又再分散各國。誠然,籬笆已被拆毀,保障也被摧殘。

    但神沒有忘記他所應許的約。大衛的兒子和主破釘十架並從死裏復活,差不多二千年了,然而神看千年加一日。何西阿書第六章一至三節甚有意思:“來罷,我們歸向耶和華,他撕裂我們,也必醫治;他打傷我們,也必纏裹。過兩天他必使我們蘇醒,第三天他必使我們興起,我們就在他面前得以存活。我們務要認識耶和華,竭力追求認識他,他出現確如晨光,他必臨到我們像甘雨,像滋潤田地的春雨。”

    當我們思想以色列今日的光景,他們在故土存不信的心而活,不知先知預言的第三天將在何時始露端倪!神已用杖管教以色列的後裔,並且雅各遭難的黑暗日子即將來到,但我們可安心,神沒有廢棄,也沒有忘卻與大衛所立的約。按照他所命定的時間,應許必得應驗,寶座、皇位和國度必複歸原處。但那坐在寶座和配戴冠冕的,將是大衛的兒子;他是主,是那首生的,勝過世上一切的君王。黑夜將要變成黎明,而本篇最後的話也得著應驗。“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阿們。”

── 衛恩禮《彌賽亞詩篇》

 

 

認識神(八九1~18)(臺北靈糧堂)

 

進到了八十九篇,就好像是黑夜已過進入了光明。全詩大略分成二部分,前半部v.1-37,稱頌神及討論大衛的約及國家的興盛;後半部v.38-51則不然;本篇詩篇好像兩幅不相調和的圖畫所組成,一方面神應許大衛家必存到永遠,但另一方面卻記到這國家已被毀滅,國王被擄,人民離散的悲情。但是全篇卻顯出詩人堅立在神的約上,在在可以看見詩人在患難之中,因信靠神的應許而得安慰。

第一段v.1-18,詩人的焦點是放在神屬性上的介紹,好讓我們能更認識神,我們從v.5-18可以看見:神的威嚴(v.5-8),神的威嚴顯明在天地之間,沒有任何神可以比擬,與之相等的,沒有像耶和華的。神的主權(v.9-13),本篇詩人向我們介紹神的主權主要彰顯在創造和管理上,連最不能預測的海洋都伏在神的主權之下。神的美德(v.14-18),在這裡詩人至少列出了神四方面的美德:公義和公平,慈愛和誠實;其中慈愛和信實是在v.1-4所不斷強調的,神性情的根基是公義和公平;然而,人所能感受到的是祂的慈愛和信實,這些在神的屬性裡都是不可分割的,慈愛等於仁慈,信實等於真實和公義,神是慈愛的,神也是公義的,全篇中共有七次提及慈愛(v.121424283349),信實也提及了七次(v.1258(14)243349),神向我們表明祂的愛,所以與人立約;神對於祂所立的約,顯出祂的信實,祂信守不渝,甚至,祂用自己的寶血來紀念所立的約(林前十一25)

美國佈道家慕迪先生曾經說過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羅馬教的主教,因為改了信仰,歸信真道,就被羅馬教皇下在監裡,不久就遇害。事後,有人到曾關他的監獄內,看看有沒有什麼遺物,發現監獄內門上畫著一個大十字架,在十字架的四周,寫著『長闊高深』四個字,說到主愛無邊,這位主教守道不屈,即使後來為所信守的殉道,但卻能如此畫出一個見證來,他是真正體會到主的慈愛與信實的救恩。

詩人在v.1-4更是以『直到永遠、萬代』來表明神的慈愛與信實的永恆不變性,人會改變,時代會改變,世務會改變,但是詩人在這裡說,神不改變,並且祂要堅立所立的約,這約也不會改變,詩人這樣的宣告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就是他對神的認識,不僅認識神是慈愛、信實的,而且最重要的,神的慈愛和信實是直到永遠,直到萬代的。

默想

神是如何以慈愛待你?

回應

主阿,我讚美你,至如今你仍如此深刻的愛我。

 

 

大衛之約(八九19~37)(臺北靈糧堂)

 

本段主要敘述的焦點在於神與大衛所立的約,一方面是關於大衛本人:他是神所揀選及膏立的(v.19-21;撒上十三14;撒上十六1-13),所以仇敵不能勝過他(v.22-23),他必被高舉(v.24),他的國土必擴展(v.25),神要施慈愛給他直到永遠(v.26-28);另一方面是關於大衛後裔的部分(v.29-37):神的約對大衛的後裔繼續有效,絕不廢棄;大衛的後裔要存到永遠,他的寶座要永遠堅立,但是條件是,大衛的後裔要能遵守神的律法典章而行,否則將受神的責打、管教(撒下七4-16)

這個約對以色列人的歷史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大衛之後,以色列的百姓多次悖逆神,但神一如祂自己所立的約『必不將祂的慈愛全然收回』(v.33),只是用杖責罰他們的過犯(v.32)。祂不會背棄自己的約,雖然百姓遠離、背棄祂,神卻還以慈愛招聚他們,為的是要在他們身上實行祂的約(賽五十四7-8),百姓雖然失信,但神卻不會失信,祂以大慈愛成就祂的約。

我們本來與大衛之約無關,但是因為主耶穌─這位永遠要坐在大衛寶座上成就了神的應許的主,我們因主耶穌的緣故得以進入這約的恩典之中,主用祂的寶血與我們立了永遠的約(林前十一24-25),今天,不是我們的虔誠勝過以色列百姓,不是我們的忠誠勝過他們,我們得享神與以色列百姓所立的約,乃是神自己的慈愛,透過耶穌基督才能成就在我們身上。如同以色列百姓,我們蒙恩,也是建立在神的約之上,當然神的慈愛不會離棄我們,然而神的管教卻是要引我們回到正路上。

默想

默想這位以祂寶血與我們立約的主。

回應

感謝主,以愛和恩典與我立約,以慈愛的管教帶領我。

 

 

矛盾中的堅信(八九38~52)(臺北靈糧堂)

 

詩人從一開始的信息,帶領我們在神的慈愛與信實裡看神所立的約,詩人也如此相信神的約是不會改變的。v.19,以從前開始的追述,確定神的約,v.38以『但(現在)(和合本未譯出『現在』)開始的陳述卻與前段形成強烈的對比。神的誓約既不改變,為什麼現在以色列人會落到如此羞辱的地步?為何大衛所建立的王朝並沒有永遠存在?大衛後裔約雅斤和西底家的寶座,卻被外邦人所拆毀,約雅斤登基時年十八歲,僅三個月就被擄到巴比倫,穿了卅七的囚衣(王下廿四8,廿五2729)。這些在詩人的心裡成了最深抗議與對神約的疑惑,所以他會發出『要到幾時呢?』這樣深刻的呼求(v.46-48)。這個問題很難從人的角度找到答案的,因為人是那麼的有限,詩人的呼求並不表示他的不信,就是因他的相信,才會被這種矛盾的情況所困惑。

感謝主,因為有福音的緣故,才能提供這些矛盾合理的答案,也才能使人的疑惑釋懷。從詩人的禱告中(v.50-51),開啟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將僕人(v.50)與受膏者(彌賽亞,v.51)漸漸連起來了,神沒有讓大衛的寶座空置在那裡,乃是神預備的彌賽亞終究要坐在寶座上,直到永遠。

我們一般的問題,是想要在自己短暫的年日裡,或短期間內,能親眼看見仇敵遭報,或困境解除,否則我們的信心就受了很重的打擊而無法重新站立起來。但從這篇詩人的信息裡,幫助我們更開廣我們的心胸及眼睛,不是看現在,乃是看神的法則,因為神是不會改變的(來十三8),這個確據對信徒是非常的重要,是能幫助我們不看短暫的現在,雖在矛盾當中(事實與信心的衝突),但因對神的確信,我們也能如詩人最後的頌贊,向神發出讚美,向仇敵及環境誇勝。

默想

試想我們是否也在矛盾中迷失了信念,信心的根基動搖了嗎?神是守約施慈愛的,再在祂的話語中重新建立信心的根基。

回應

主,感謝你並沒有因我們的短視或小信而縮短了你施恩的手。

 

 

哪一個大能者像禰!(八十九篇118)(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如果一口氣讀完詩篇八十九篇可發現第37節之前都在強調神的信實、慈愛以及揀選大衛的約,但是第38節開始卻是一連串的哀求,神究竟不顧我們要到幾時,前後的衝突對比極大。不過今天我們先來思想神的超越,第14節是全詩的基礎,神的慈愛信實是堅立在天且存到永遠的,因此祂揀選大衛並且立約勢必是祂穩固不改變的根基上。接著詩人從三方面來稱頌神的超越無可比擬。

    首先,在第58節中我們看見神是超越一切屬靈的受造物,所有的天使、聖者,有何者可以像神一樣大有威嚴尊榮呢?創世記記載神說有就有,命立就立,啟示錄揭示在天上的敬拜光景,是群眾的聲音如同大水呼喊一般,將榮耀、全能都歸給我們的神。這樣的光榮、威嚴是無可比擬的,因此當我們讀到這裡時,心中也同樣感到敬畏,覺得神真是威嚴,配得榮耀!

    其次詩人告訴我們,神是超越大自然一切的受造(913),天地洋海、山林川池;天上飛的,水中游的,地上走的;能動的,不能動的,能思考的,不能思考的,有權的,低微的,富有的,貧窮的,有哪一個不是在神的工作中而有的呢?因此人力所不能及的,卻因著神的一句話就改變了,耶穌平靜風浪使得門徒詫異:「這到底是誰?」

    最後我們可以因著神偉大超越的屬性而蒙福(1418),神是公義、公平、慈愛、誠實、榮耀、信實的,這是對神的認識,也是身為神的兒女所不能忘記的,倘若我們真實的承認祂是我們的神,並且願意跟隨祂,就能夠行在祂的光中,得見神的榮面,享受神的喜樂,經歷神力量的保守。

    願我們打從心裡承認神的超越,唯有祂是獨一、偉大,並且真心地跟隨神,好叫我們一生因神的名大大喜樂。

回應:天父,我們讚美敬拜禰,禰的偉大、尊榮、能力、威嚴是沒有其它的受造物可以比擬的,我們所能作的就是俯伏敬拜,並且因為禰的超越來向禰歡呼,願禰用臉上的光照我們,好叫我們一生與禰同行。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禱讀:詩篇八十九篇8

8 耶和華─萬軍之 神啊,哪一個大能者像禰耶和華?禰的信實是在禰的四圍。

 

 

神不變的揀選和應許(八十九篇1937)(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今天所讀的經文段落裡面,有如將撒母耳記下七章816節神吩咐拿單對大衛說的話寫成詩句的形式一般,在當中我們可以看見神有揀選的主權,大衛不過是一個牧羊家庭裡的普通年輕人,但是因為神的賜與、尋找、膏抹,大衛就被高舉在萬民之上,成為一國之君。接著我們看見神有豐盛的應許,神要用堅固的膀臂來保護大衛,仇敵不能傷害他,並且神給他征戰得勝的能力,戰勝鄰國,得著從大河到大海之間的所有地土,甚至神要高舉大衛成為世上最高的君王,當然這是象徵著彌賽亞的王權要超越萬有之上。最後我們也不禁讚歎神是何等的信實,即便將來大衛的後裔不專心尋求神,不遵行神的話,神雖加給刑罰苦難,但是卻不將慈愛全然收回,因為神不背棄自己的約,感謝神,這對我們跟隨祂的人而言,是多麼棒的提醒和勉勵。

    成為神的兒女我們真是需要好好去肯定,神有絕對揀選的主權,唯有祂是我們的王,我們的主,是賞賜我們生命氣息的那一位,也因此我們可以相信我們的生命道路是在祂的手中,我們就不會常常不滿現狀而自怨自艾。我們也要向神感謝,祂向祂的兒女所應許的福是多麼的豐盛,神看顧我們如同眼中的瞳仁,保羅不也提醒我們:「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八31)。最後我們也可以對神更有信心,因為祂自己的聖潔成為最有力的擔保,祂絕不毀約,祂的慈愛永遠是向祂的兒女常存的,一宿我們雖因過犯而受罰,但早晨我們要因再次嘗到神的慈愛而歡呼。既是如此我們還有什麼可以掛慮的嗎?

回應:親愛的天父,讚美禰是揀選我們的主,禰也是樂意把豐富恩典賜下,用恩手保護我們的神,求禰幫助我們對禰更有信心,相信禰絕對不背約,也必定要常常在管教中仍向我們施慈愛,謝謝禰,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禱讀:詩篇八十九篇24

24 只是我的信實和我的慈愛要與他同在;因我的名,他的角必被高舉。

 

 

神啊,這要到幾時呢?(八十九篇3852)(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前面兩天的經文不斷地強調神的守約施慈愛,神要堅立大衛的王位,神要堅定大衛的後裔,但是今天讀到的經文卻全然和前面的應許不一樣了,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

    當然從整個歷史書來看,我們知道所羅門之後,大衛的後裔不專心跟隨神,不遵行神的典章,因此正如昨天的經文所讀,神要用杖管教責罰悖逆的百姓,因此第3845節我們看見當時的國家何等的殘破,受到敵人的侵略不說,當初大衛榮耀的王權和廣大的疆域,現在都沒有了,百姓軟弱到連征戰的力氣都沒有了,此時的羞辱和之前國家的光輝真是天壤之別。

    但神不是應許「我必不將我的慈愛全然收回」嗎(33)?所以第4651節詩人就緊緊抓住神之前的應許來求告神:「這要到幾時呢?」(46)、「禰從前憑禰的信實向大衛立誓要施行的慈愛在哪裡呢?」(49)。我們不能知道神要多久才回應這樣的禱告,就像我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別人向神這樣求,神就回應了他,但是我們向神求卻沒有得到同樣的回應。我們唯一可以作的就是相信神自己的宣告:「我一次指著自己的聖潔起誓,我決不向大衛說謊。」(35)這是神給他兒女的應許和保證,也是我們在遇到痛苦,感覺神一直沒有回應的時候唯一的保證,雖然這個過程很辛苦,但是神說:「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二十四13)

    「神啊,這要到幾時呢?」我相信神允許我們如此呼求質問祂,許多的詩人都是在黑暗無助中向神哭喊拯救,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在一直感覺不到回音的當中,堅信忍耐,農夫也是忍耐直到看見春雨秋雨的降下,好得著豐收的土產(雅五7)。願神幫助我們!

回應:天父,感謝禰是守約施慈愛的神,雖然我們常常信心軟弱,以至於等待不下去,但是求禰憐憫我們,好叫我們可以靠著禰的恩典,堅持在禰的裡面,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禱讀:詩篇八十九篇4652

46 耶和華啊,這要到幾時呢?禰要將自己隱藏到永遠嗎?禰的忿怒如火焚燒要到幾時呢?

52 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阿們!

 

 

緊抓守約的慈愛和信實(89)(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願你的榮光照耀我,願你的話語明亮我的眼目。

 

這詩是詩篇第三卷(7389篇)結尾的一首,與第八十八篇連接,內容專注於神的「慈愛和信實」,這對名詞共出現了三十七次(12814243349),貫串全詩。詩人對神不放棄,也不以為神不會拯救,只是擔心自己受苦太深,忍受不了,求神紀念。

全詩主題清晰,祈求的基礎是神與大衛立的約,分段如下:

稱頌神立約的慈愛和信實,紀念和引述神所立的約(14)。

頌贊神的慈愛和信實(518)。

神那無可比擬的信實慈愛,威榮達於神明和靈界,可敬可畏,天上神明歡呼稱頌(58)。

神大有權能,統管天地,大地歡呼(913)。

神以公義慈愛管治我們,我們歡呼稱頌(1418)。

紀念神與大衛所立的約(1937)。

神膏立他為最高的王,神的信實和慈愛必與他同在(1927)。

神的堅愛到永遠,神要作他的父,堅固他,必教訓責罰其子孫,也必不向

除掉堅愛和信實,也必不更改此約(2837)。

向神伸訴:祂摒棄了祂的約(3845)。

我們受不住了!求神記得人生是苦短和虛空,我們再受不住祂的忿怒了(4648)。

求你記得你的約!紀念你的堅愛和信實,紀念你的僕人們(4951)。

52節是第三卷的結束讚美,不屬於這篇詩。

神拯救的大計完全基於祂守約的慈愛和祂的可信可靠,這愛從古時祂藉大衛的家延續至耶穌基督,現在又借著基督延續至教會,直到天家全實現。當教會遇到迫害或受羞辱時,這首詩正好代表信徒堅貞的心,立穩於神的約中而毫不動搖,即使受苦極深,難以忍受,也堅持要向神伸訴,仰望祂,相信祂必紀念祂的約,祂可信可靠,仰望祂對我堅定的慈愛。

請默想耶穌基督舉起聖餐的杯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