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九十篇短篇信息

 

目錄:

數算自己的日子(倪柝聲)

神是我們的家(90)(江守道)

神是我們的居所(楊震宇)

摩西為選民求神轉回顯榮美(吳主光)

神人摩西的見證(朱韜樞)

智慧的心(九十篇)(曾霖芳)

摩西的禱告(楊濬哲)

神人摩西的禱告人生的禱告(賴建國)

智慧人生()(九○1~12)(臺北靈糧堂)

智慧人生()(九○13~17)(臺北靈糧堂)

千古保障(九十篇117)(臺北基督之家)

追求美滿人生(90)(香港讀經會)

 

 

數算自己的日子(倪柝聲)

 

讀經:詩篇九十篇十二節,以弗所書五章十六至十七節,約珥書二章二十五節。

在詩篇裡,摩西向神有一個禱告,就是:『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我們所過的年日,如果按著日歷來計算的話,那麼一天就是一天,一年就是一年,很容易計算,可是,如果照著神的眼光來計算的話,那就有些年日算得數,有些年日卻算不得數。我們在世的年日是有限的,我們怎樣在這有限的年日中來討神的喜悅,叫我們過一天能算得一天,過一年能算得一年,這是我們在這裡所要注意的問題。



在創世記四至五兩章裡面,記著兩個家譜。四章裡是該隱的家譜,五章裡是塞特的家譜。這兩個家譜記載的方法是不同的。該隱的家譜很簡略,它沒有記載該隱和他子孫的年歲。塞特的家譜就詳細得多,某人活到幾歲生某人,活了多少歲就死了,一代一代都把年歲記上。我們從這兩個家譜的一詳一略,可以找出神是根據什麼原則來計算我們的年日的。該隱的家譜所以略,是因該隱是得罪神、遠離神的人,他與神沒有交通。塞特的家譜所以詳,是因塞特是代替亞伯的,是蒙神悅納的,他與神有交通。所以,我們屬靈的年日,是按著我們在神面前的情形來計算的。當我們遠離神,死在罪惡過犯中的時候,我們在神面前是沒有年日可計的。等到我們悔改、歸向神,與神有了交通,那才是我們屬靈年日的開始。
當以色列人出埃及記的時候,神吩咐他們說:『你們要以本月為正月,為一年之首』(出十二2)。正月是一年的起頭,是計算年日的起點。以色列人在這一個月裡宰了逾越節的羊羔,出了埃及,從法老的手下得著釋放,所以神叫他們以這一個月為正月。從這一個月起,以色列人在神面前有一個新的起頭。
弟兄姊妹,你屬靈的歷史有多久了?有的人年紀已經很大了,已經五十歲、六十歲了,可是他屬靈的年歲也許只有一年,也許只有一個月。屬靈的年日是從你得救重生那天算起的。那一天你接受主的救恩,那一天就是你屬靈歷史的起頭。在那一天以前,你在神面前就沒有屬靈的年日可以計算。而且,就是我們在信主之後,也不一定過了一年就算作一年。也許你信主已有五年的時間了,但在神的眼光中,不一定你就是一個五歲大的基督徒。換句話說,你作了基督徒以後,有些年日在神面前還是算不得數的。我們在聖經中可以看到,有些年日是略而不記的,因為神看這些年日是空過的年日,算不得數的年日。也有一些年日,神把它寫在聖經上,可以作為我們的警戒。下面我們就要根據幾處聖經來看我們所該學習的功課。



我們看看以色列人從出埃及起到所羅門初建聖殿的時候共有多少年。使徒行傳十三章十八至二十二節說:『又在曠野容忍他們約有四十年。既滅了迦南地七族的人,就把那地分給他們為業。此後,給他們設立士師,約有四百五十年,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時候。後來他們求一個王,神就將便雅憫支派中,基士的兒子掃羅,給他們作王四十年。既廢了掃羅,就選立大衛作他們的王』(大衛作王四十年──撒下五4)。這樣,從出埃及到所羅門作王第四年初建聖殿的時候,一共有幾年?四十年加四百五十年是四百九十年;四百九十年再加上兩個四十年,就是五百七十年;五百七十年再加上所羅門建殿以前的三年,一共是五百七十三年。可是列王紀上六章一節說:『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四百八十年,所羅門作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就是二月,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這裡是說四百八十年,不是五百七十三年,竟然差了九十三年!怎麼會相差這許多年數呢?還是使徒行傳記錯了呢,或者是列王紀上記錯了呢?不,兩處的記載都沒有錯。這兩處年數的不同,其中是有屬靈的原則的。我們看使徒行傳所記的在曠野四十年是不錯的,掃羅的四十年也是不錯的;大衛的四十年也是不錯的;建殿是在所羅門作王第四年,再加上所羅門建殿以前的三年也是不錯的。問題就在那四百五十年。列王紀上比使徒行傳少記了九十三年。這九十三年到底那裡去了呢?我們去查士師記,就發現一個事實,就是在這些年代中,以色列人被異族壓迫有好幾次。現在我們來看看他們被壓迫的年數共有幾年。
士師記三章八節:『所以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就把他們交在米所波大米王古珊利薩田的手中;以色列人服事古珊利薩田八年』。這是以色列人第一次的被壓迫,共有八年。本章十四節:『以色列人服事摩押王伊磯倫十八年』。這是以色列人第二次的被壓迫,共有十八年。四章二至三節:『耶和華就把他們付與在夏瑣作王的迦南王耶賓手中;他的將軍是西西拉,住在外邦人的夏羅設。耶賓王有鐵車九百輛;他大大欺壓以色列人二十年』。這是以色列人第三次的被壓迫,共有二十年。六章一節:『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就把他們交在米甸人手裡七年』。這是以色列人第四次的被壓迫,共有七年。還有一次是在十三章一節:『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將他們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四十年』。這是以色列人第五次的被壓迫,這一次服事非利士人有四十年之久。以上五次被異族壓迫共有幾年呢?八年加十八年,加二十年,加七年,再加四十年,共有幾年呢?不多,不少,剛好九十三年。這就讓我們把列王紀上與使徒行傳記載的差數找出來了。在使徒行傳裡,保羅是在那裡講歷史,所以把那九十三年算在內;列王紀上是注重以色列人在神面前的情形,就把那九十三年不算在內,所以說是四百八十年。
這九十三年不計算在內,是大有意義的。這些年乃是遺失的年數。哦,什麼時候,以色列人失去自由,服事外邦,自己沒有士師,什麼時候,他們就沒有年日可計。以色列人是屬於神了,是已經從埃及被救出來了,但他們被仇敵轄制,作了奴僕,受了捆綁,不能自由的事奉神的那些時日,就都不算數。他們在神以外有所事奉的時候,他們的年日是遺失了的,是神所不算數的。弟兄姊妹,我們該算算,自從得救到如今,在神面前能算數的有幾天呢?也許你信主已經有十年八年了,你在這些年之中,有多少日子是糊塗度過了呢?已過的日子要打多少折扣呢?哦,我們空花的時日太多了!不知道這許多年中,在神面前能算得數的,合起來夠不夠一年?我們要知道,我們隨著人意過的年日、遠離神的年日、失敗的年日、墮落的年日,都是被神看為不能算數的年日。讓我們自己問問看,我作基督徒已經有好幾年了,但是其中有多少年日是白花了的呢?有多少年日是神所算得數的呢?哦,凡失去與神交通的時日,都是算不得數的時日。因此,弟兄姊妹,我們沒有一個是可以不愛惜時日的。



我們不要以為失去的年日總不會太多,也許是一些零碎的時日而已。我們去看以色列人在曠野裡所走的路程,就知道時日的曠廢是何等嚴重的事。以色列人出埃及後三個月,到了西乃山(出十九1)。他們在西乃山住了十個月,在出埃及後第二年二月二十日,就離開西乃山,往神所應許賜給他們為業之地去(民十11~12)。申命記一章二節說:『從何烈山經過西珥山,到加低斯巴尼亞,有十一天的路程』。加低斯巴尼亞就在迦南地的邊境,他們從西乃山起行,只要走十一天的路程,就可以進到迦南去了。可是他們到了加低斯巴尼亞,因為不信神的緣故,竟不得進入迦南。此後他們在曠野飄流了三十八年,他們的子孫才進入迦南。這一個圈子真兜得大極了!不是三年五年,而是三十八年,本來不到兩年的工夫就可以進入迦南,可是竟然多花了三十八年!在我們屬靈的路程上,真不知有多少時日是枉費的。有的問題,本來三天五天就可以解決的,但是在有的人身上,過了三年五年還沒有解決。這也就像以色列人在曠野繞了一個大圈子,曠廢了許多年日。這一個損失是大的損失,我們不要把它看作無關緊要的事。



亞伯拉罕的故事也給我們看見,在他一生的歷史中,哪些年日是算得數的,哪些年日是算不得數的。按使徒行傳七章二至三節的話看來,當亞伯拉罕在米所波大米(就是在吾珥)的時候,神就向他顯現,說:『你要離開本地和親族,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他怎樣呢?不聽吧,裡面不平安;全聽吧,自己又不甘願。於是他順服了一半。神說要離開親族,他卻索性把親族帶了走。他不只一個人去,並且和他侄子羅得一同去,和他父親他拉一同去。神的意思原是要他到迦南去,他卻到了哈蘭就住在那裡(創十一31)。這一種情形,正是一個不徹底的基督徒的情形。有的基督徒,你說他冷吧,倒還有一些熱氣;你說他熱吧,又不見得。亞伯拉罕也是這樣,迦勒底的吾珥是已經出來了,但是迦南地卻還未進去,他是作一個在半路上的基督徒。
等到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死了之後,神又呼召他(創十二1)。這一次,神乃是在哈蘭呼召他。神的旨意是不會搖動的,神既然定規了,就必定要達到。神要亞伯拉罕到迦南地去,絕不因為亞伯拉罕逗留在哈蘭而改變祂的旨意。神第一次呼召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只順服了一半,所以神第二次再呼召他。當亞伯拉罕順服神,出哈蘭的時候,聖經立刻就記載他那時是七十五歲(創十二4)。他在吾珥的歲數不記載,他在哈蘭的歲數也不記載,等到他出哈蘭入迦南的時候,才把他七十五歲點出來,給我們看見他另一個年日的起頭。亞伯拉罕住在哈蘭的日子,停在半途的日子,乃是失去的日子,這些日子神不記載。弟兄姊妹,我們回顧自己已往的歷史,真不知道失去了多少的年日!我們必須記得,所有在哈蘭的年日,都是神所不注意的。許多時候,我們隨著己意而行,我們懶惰偷安,我們中途停留,這些都是在哈蘭的日子,都算不得數。亞伯拉罕要在神的面前蒙福,他就必須出哈蘭。亞伯拉罕七十五歲的那一年,就是出哈蘭的那一年,聖經才記載一筆,神才認為值得一記。神要人絕對的順服祂!
亞伯拉罕所失去的年日,還不只這一次,他在生兒子的事情上也有了損失。神應許亞伯拉罕要生一個兒子,亞伯拉罕卻接受了他妻子的提議,娶使女夏甲為妾,他在神面前犯了一件妄為的罪。後來,夏甲就生了一個兒子。但這是亞伯拉罕憑自己肉體的力量生的,不是憑神的應許生的。所以,我們看創世記第十六章末了記載他八十六歲,接下去十七章開頭就說他年九十九歲,中間空掉了十三年。在這十三年之中,沒有記載他作一件事,沒有看見他築一座祭壇,也沒有一次神向他顯現,他沒有得到一次新的啟示和新的應許。那些日子,是空白的日子,是等於沒有的日子。那些日子,就是以實瑪利長大的日子。我們要記得,亞伯拉罕這一段的年日,是空過了的,是遺失了的。
弟兄姊妹,你在這幾年之中,有沒有新的經歷、新的亮光、新的信息呢?在這幾年之中,有沒有一個人是借著你的手救出來的呢?在這幾年之中,有沒有一個人得著你的幫助呢?在這幾年之中,你對於神有沒有更深的認識呢?你對於神的應許有沒有新的把握呢?你對於神有沒有更新的奉獻呢?你如果一樣都沒有,這些日子就都是失去了的日子。曾有一位年老的姊妹說:『基督徒在世上,一天該作一天用,這就是得賞賜的法子』。何等可憐,有的時候,我們十天合起來也不滿一天!弟兄姊妹,我們能夠天天認真作基督徒就好了。我們如果糊糊塗塗過日子、悖逆神、犯罪、隨著己意行事的話,按神看來,就都是虛度了光陰,枉費了時日,是太可惜的。
聖經為什麼把亞伯拉罕九十九歲記出來呢?因為他在那一年受了割禮。他受割禮過了一年,就生了以撒。割禮的意思,就是除掉肉體。我們若在肉體中行事,這些年數就是枉費的。但願我們從今天起,除掉一切屬肉體的,把自己完全獻在祭壇上,好叫我們不再虛度光陰。我們總不要過了五十年而丟掉了四十九年。我們要算一算,有多少時日已經糊塗過去了,所餘下的還能有多少時日?我們若是天天等候主來,我們就當天天注意我們的日子。



在馬太福音二十章裡,主說了一個比喻,說到一個主人好幾次找人到他的葡萄園裡作工。在這裡,我們要注意主所說的兩個字,就是『閑站』。這個主人『約在巳初出去,看見巿上還有閑站的人;就對他們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約在酉初出去,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裡;就問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整天在這裡閑站呢?你們也進葡萄園去!』(太二十3~7)。這一個比喻告訴我們,神不要我們閑站,神要我們作工。這一個比喻也告訴我們,神有祂所定規的工作的範圍──葡萄園。也許你說你忙得很,你一點也不空閒。但是你在哪裡忙呢?你若不在葡萄園裡作工,那麼和閑站有什麼兩樣呢?你若不是生活在神的旨意裡,那就不管你作了多少,從神看來,你還是閑站的。也許你作屬靈的工作作得很忙,但是,神可能還要對你說:『你為什麼這樣空閒呢?園外的工作都不是我的』。你雖然忙得很,但是按神看來,你是空極了。
在園內的工作,才是神所認可的。在園內的工作,就是你的工作實在是從神來的,也是為著神的。你的工作如果是在神的旨意之外的,那你所花去的時日,在神看來都不過是在那裡閑站而已。那主人對酉初還站在那裡的人說:『你們為什麼整天在這裡閑站呢』?這整天是指人的一生說的。弟兄姊妹,你怎樣呢?你是閑站著呢,還是在葡萄園裡作工呢?你不要誤會,這並不是要你把職業辭掉了來傳道。最要緊的,就是我們無論作什麼事,必須清楚我現在所站的地位是在神的旨意之中。在葡萄園裡作工,意思就是在神的旨意裡作工。在葡萄園裡有各種各樣的工作,有的是在挖地,有的是在撒種,有的是在修理;但無論作什麼工,只要是為著這個園子的都行。所以我們不要想要像某人那樣才算是作神的工,或者要作某一樣工作才算是作神的工。不,不是這樣。只要是在葡萄園裡花的時日,都是算得數的。
弟兄姊妹,你得救也許有三年五年了,也許有十年二十年了,到底你為著神花了多少時間呢?不錯,你是作了許多事,但你是為誰作的呢?只要你的確知道你是在神旨意中作的,那你無論作什麼都是好的。神並沒有要個個基督徒都放下職業專門去傳福音。也許有的人專門作傳福音的工作,反而不是神的旨意。問題都是在你的心對於神的旨意到底如何。因此奉獻是絕不可少的。你自從得救到如今,如果沒有一點心願為𣜿神,那你這一生就是閑站了的。



保羅寫信給在哥林多的聖徒說:『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的。我是用奶喂你們,沒有用飯喂你們;那時你們不能吃,就是如今還是不能』(林前三1~2)。就我們所知道的,從保羅第一次去哥林多傳道,到他寫哥林多前書的時候,大概只隔了幾年的光景。但是保羅已經覺得在哥林多的聖徒不長進。保羅並沒有說,他們作基督徒還不多幾年,所以應該是幼稚的。保羅的意思乃是說,他們本應該長大了,但是他們沒有長,他們把日子丟掉了不少。他們本應該強壯有力,能吃乾糧,但是,他們白過了這麼多的日子,仍然是屬肉體的嬰孩。他們本應該在順服主、信靠主、走主的道路上有了經歷,可以指引別人了,但是,他們到現在還是不懂。他們作了幾年基督徒,還是嬰孩,保羅就覺得不應該。弟兄姊妹,你如果想你得救還沒有幾年,你是應該作一個嬰孩的,那你就想錯了。你一生的年日能有多少呢?你作基督徒的年日又能有多少呢?如果你信主已經十年八年了,可是還與才生的時候一樣,還是屬肉體的,還是嬰孩,那你就已經空花了許多年日了。
哦,弟兄姊妹,我們在世能活多少年呢?七十歲!八十歲!哦,這麼短!在這短短的年日中,還要減去沒有得救的日子,就還剩下多少呢?弟兄姊妹,你知道你在世還有幾年呢?你已經活了六十年,也許神要說:『你在我面前的生活還不到十年』。你已經活了五十年,也許神要說:『你在我面前還沒有活幾天』。如果你許多的年日都失去了,那是太可憐的事。



弟兄姊妹,當我們想到我們已往所曠廢的年日,我們的心真是非常難受。但是感謝神,神還給我們一個安慰,就是約珥書二章二十五節所說,蝗蟲所吃去的那些年,神要補還我們(『那些年所吃的』或可譯作『所吃去的那些年』)。感謝神,祂還有辦法。也許你今年已經六十歲了,曾空花了三四十年,你要說:『啊,機會已經錯過了,我最強盛的日子已經被蝗蟲吃掉了,失掉的日子不能再回來了,這怎麼辦呢』?感謝神,祂要把蝗蟲所吃去的那些年補還我們。我們如果曠廢年日,那麼十年也許只能算一天,但我們如果愛惜光陰,也可能一日抵上一千日。大衛說:『在你的院宇住一日,勝似在別處住千日』(詩八四10)。天上的日子,不是以二十四小時來計算的。神的演算法是另一種的演算法。我們的事奉,如果是合乎神的心意的話,也可以一日頂得許多日的。
從前有一個青年,墮落在罪惡裡面,後來生了肺病,快要死了。有一位年老的神的僕人去講道給他聽,告訴他主耶穌已經擔當他一切的罪,勸他悔改,承認他的罪,接受主耶穌作他的救主。這個青年起初聽了很為難,他以為像我這樣的罪人,主還能赦免麼?可是他到底接受了主,得救了,他心裡很快樂,很平安。過了幾天,那位年老的神的僕人再去看他,只見他滿面愁容,十分憂傷,就問他說:『你為什麼這樣呢?不要讓撒但欺騙你!』他說:『不,我知道我的罪已經得著赦免了』。『那你憂傷什麼呢』?他很傷心的回答說:『我在世的年日將完了。當我站在主面前的時候,我有什麼帶去給祂呢?我的手是空空的呀!我怎能空手去見我的主呢』?原來他是為著這個,心裡難受。那老人就對他說:『弟兄,不要緊!我就用你這句話當作題目,寫一首詩。但願有人受這首詩的激勵,出外佈道得著人,這個賞賜就都歸給你』。這一首詩就是很出名的『我豈可去,雙手空空?豈可如此見主面』那一首詩(詩歌六六八首)。有很多人受了這首詩的感動,大發熱心,為主作工。這一個青年雖然失去了一生中許多的年日,但他臨終時能有一點心願為著主,主還是要成全他的心願的。
弟兄姊妹,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數算自己的日子吧!但願我們失去的年日得以補還,但願我們的日子能一日抵千日,但願我們步步都走在神旨意的光中!

―― 倪柝聲《十二籃》

 

 

神是我們的家(90)(江守道)

讀經:詩篇第九十篇

背景

詩篇一共有一百五十篇,這一篇—九十篇,是摩西的禱告。很可能九十一篇,也是摩西所寫的。神的僕人摩西,當他帶領以色列百姓,在曠野經過了四十年之久,到了迦南的邊境,大概就在摩押平原,約但河的東邊,或者是就在那個時候,他寫了這一首的詩。這一首詩可以說是摩西回顧已過四十年,神在祂百姓中的帶領。當他回顧這四十年的光景,從他心裡,就有了許多的感觸,故此他就在神面前發表這個禱告。

我們今天的光景,很像摩西在約但河東,摩押平原那個時候的光景。從屬靈的眼光看來,這一個世界,不過是一個曠野。神拯救我們並帶領我們經過這一個世界,我們在這世上,不過都是客旅、都是寄居的,這個世界不是我們的家。從另一面說來:我們今天的路程,恐怕快到終點的時候,這一個世代即將過去,我們深深的感覺,我們的主來的日子非常逼近,正是我們應當回顧的時候。當我們回頭看看過去的歲月,我們在神的面前,會有一些感覺,同時我們也該在主的面前,有一些禱告。

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

這一首詩開始的時候,是一個宣告:「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居所」這兩個字,如果我們把它繙譯作「家」的話,這樣在感覺上就比較更清晰一點。摩西在這裡說:「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家。」埃及不是以色列人的家,埃及是他們為法老燒磚造城而受苦的地方,在埃及他們沒有任何的盼望,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沒有。神把以色列的百姓,從埃及帶出來,經過曠野,在曠野四十年之久,而這個曠野,也不是他們的家,實在說來:曠野是他們的墳墓,因為那一代的以色列人,都倒斃在曠野的裡面。神的目的,是要帶領他們進入迦南,迦南是應許之地,是神所賜給他們的地方。

但是嚴格說來,迦南也不是他們的家。因為神曾對他們說:你們如果遵守我的命令,不違背我的約,你們就可以長住在這一個地方。但是,你們如果違背我,行那可憎的事,你們就要被分散到天下各處去。歷史告訴我們:他們因著違背神的緣故,就被分散到世界各處的地方去,所以迦南也不是他們的家。然而他們的家究竟在那裡呢?

甚麼是他們的家呢?摩西就在這裡宣告說:「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家。」埃及不是家,曠野也不是家,連迦南都不是家,唯有神才是真正的家。摩西說這句話,他不但是指著當時的時候說的,按照原文給我們看見:「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家」,那就是摩西回想到過去,甚至於回想到亞伯拉罕的世代。亞伯拉罕被神呼召,出了迦勒底的吾珥,就在神應許之地作客。聖經告訴我們說:如果他想回到他的本鄉,他還可以回去,但是亞伯拉罕並不尋求他的故鄉,因為他所尋求的,乃是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建造的。

換句話說:就著亞伯拉罕來說:迦南應許之地,並不是他的家,吾珥更不是他的家,他一生在地上過著寄居的生活。但是,他確實是有他的家,他的家就是神的自己。不但亞伯拉罕是這樣、以撒是這樣、雅各是這樣,摩西也是這樣。凡是真正認識神的人,都看得非常清楚,在這個地上沒有別的家,只有神才是我們的家。

甚麼是我們的家

甚麼是「家」呢?家乃是安息的地方,家乃是你可以表現你的自己,你不必在那裡好像裝假,你可以把你自己實在的情形顯出來而不致於被誤會。家乃是愛的所在,在家裡有愛的溫暖。

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甚麼是我們的家?我們常在那裡問說:「你的家在那裡?」我們會回答說:「我的家在某某地方、某某路、某號。」但是實在說來:這個並不是我們的家,不過是我們暫時居住的地方,是我們經過的地方,我們這些屬於神的人,我們的家乃是神的自己。主耶穌在世上的時候,祂離開了祂的天,來到這個地上,聖經說:我們的主沒有枕頭的地方。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主在這個地上,從來沒有離開過祂的家。從外面看,祂好像是一個無家流蕩的人,但是從裡面來看,主耶穌的一生,都是住在家裡,因為神就是祂的家。祂在凡事上討父的喜悅,從來沒有一次從那個家裡出來過,也從來沒有一次違背父親的命令,祂整個的一生,都是在家的裡。所以在祂裡面有安息、在祂裡面有誠實、在祂裡面滿了愛,因為我們的主,乃是在家的裡面。

在英文的詩歌裡,有一首詩是非常有名的,不但是在基督教的裡面,就是教外的人,對這首詩也很知道的,那就是—「家、家,甘美家。」這首詩是一個傳道人寫的,這位弟兄他為著主的福音,到各處的地方奔跑,所以他常常不在家裡,常常需要到新的城市去傳福音。有一次當他出去傳福音的時候,正碰到所謂的聖誕節的時候,按著美國一般的風俗習慣,到了十二月二十五日的前夕,那天晚上全家的人都要團聚,無論你在甚麼地方,都要趕回到家裡去,大家團聚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但是這位弟兄,他為著福音的緣故,不能回到家裡去,他在那陌生的地方,住在旅館裡。

在這一天的晚上,他在馬路上走,那時馬路上幾乎沒有行人,每一個人都聚集在家裡。他走著的時候,經過一個家,他從窗外望進去,看見屋裡面生了炭火,一家大小圍在火爐旁邊,正在家裡過著快樂的生活。當他看見這樣情形,裡面就有極大的感觸,他回到旅館,就寫了這一首的詩—「家、家,甘美家。」實在的說:沒有一個地方比家更美、比家更好,在家裡面,我們可以安息,在家裡面,我們可以誠實,在家裡面,我們實在是可以得著愛的溫暖。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我們裡面的感覺,我們需要一個家。究竟我們的家在那裡呢?請我們記得:無論我們住在甚麼地方,或在中國、或在美國,實在說來:這些都不是我們的家。感謝讚美主!凡是屬於神的人,我們都有一個家。無論我們到甚麼地方、無論我們在甚麼時候,無論我們在甚麼環境裡,感謝讚美主!我們有一個家。我們不但有一個家,並且我們可以常常住在家裡面,不斷的享受安息,且在神的面前,作一個誠實的人,不斷的得到愛的溫暖,因為我們的神就是我們的家。

可惜的是我們雖有家,神已經把祂自己賜給我們作我們的家。但是許多的時候,我們不在家裡,我們竟從家裡出去,我們像浪子一樣,以為在外面有更大的享受、有更大的吸引。但是我們都知道,當我們離開了家,往遠方去的時候,我們的經歷也實在像那個浪子一樣,我們耗盡了一切所有的,連餵豬的豆莢也沒得吃,這是實在的光景。巴不得我們在神的面前,常常能住在家裡面。如果離開了家,我們就要趕快回家,我們應當常常住在主的裡面。這個不但是一個宣告,也實在是我們每一個弟兄姊妹應當有的經歷。

神在基督耶穌裡,已經賜給我們這一個家,神已以自己作了我們的家。今天的問題是說:我們是不是常常住在家裡?約翰福音第十五章五節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我們的主,祂是真葡萄樹,我們是祂的枝子,這個是屬靈的事實,是主救贖的結果。我們既然有了這個事實,我們就應當有像枝子住在樹裡面的那個經歷,也就是說:我們要常常住在主的裡面。「常住」的原文,就是「住家」的意思,我們要住家在主的裡面。我們要以主為我們的家,我們要常常與主交通,若是這樣,我們就能多結果子,父就因著我們得著榮耀,我們也就是主的門徒了。所以摩西寫這一首詩的時候,開始就有這一個偉大的宣告:「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

神是永遠的人是短暫的

從第二節開始到第七節,摩西他就回頭看以色列人四十年在曠野裡的光景。一面他想到我們的神,是超時間的神,從永遠到永遠祂是神。並且我們的神是全能的神,乃是創造萬有的神。但是,當摩西看到人的時候,就是看到以色列人在曠野光景的時候,就發現人的光景與神的光景是完全相反的。神是永遠的神,而人的生命是何等的短促。神是大能的神,而人又是何等的脆弱。神是用塵土來造了人,但是神並沒有意思要人再歸回塵土,反而神是要把永生賜給人。然而為甚麼今天我們人出於土又要歸入於土呢?當世上埋葬死人的時候,人們常說:由土而出,又要歸於土了,好像這是還原的意思。

弟兄姊妹!我們要記得:雖然神是用塵土造人,但是人又歸回塵土,是因為人犯罪的緣故,並不是神當初的意念。當人犯罪以後,神責罰人說: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並且到了最終,你要歸回塵土。所以嚴格的說來,人又歸回塵土,並不是神當初創造人的意思。雖然傳道書告訴我們:神造萬物是各按其時,成為美好,但是神卻把永生放在人的裡面。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有它的時間性,如果今天在這裡有朵美麗的花,你用了很長的時間來培養,當花開了不久就凋謝了,我們覺得非常可惜,但就著花來說:一點也不可惜,因為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它就是為了這一點點的時候而被創造的,它已經盡了它的功用。

而人卻不然,神把永生放在人的裡面,那就是說神雖然是用塵土造了人,但並不是要人歸入塵土,反而是要人享受永生的。但是人何等可憐,因著犯罪的緣故,由塵土造的,還要歸回到塵土裡去。人生在世界上,實在是短促。所以這裡告訴我們說:神看千年如一日。我們的神,是永遠的神,就著祂來說:千年好像一日一樣,因為時間在祂的面前算不得甚麼。但是我們人呢?卻是如水沖去,很快就過去了。

在多年以前,我在廣西的時候,有一次到一個地方去,在晚上的時候,我們要過一條河到對面去,預備第二天早晨再回來。但是在一夜之間,忽然大水來了,就把橋沖掉了,第二天早晨起來,我們看見一片大水,只能坐船過去。有人告訴我們說:當河水上漲的時候,它的速度非常之快,若是有人在橋上行走,水一來了連跑都跑不掉。我們人就好像水一樣,一沖就去了。我們真不知道在沒有想到的時候,水一來我們就去了。人生又像睡一覺一樣的快,又像生長的草,早晨發芽生長,晚上收割枯乾了,人生實在是非常的短暫。

不但這樣,並且還是非常的脆弱。這是人生在這世界上的實在情形,與神的光景是何等的相反。創造我們的神是永遠的,而被造的人,卻是那麼的短暫。創造我們的神是大能的,而我們這個被造的人,卻是那麼的軟弱,與神的性格是多麼的不合。其實說來:神造我們,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的,祂的目的就是要我們與祂的性格—聖潔—有分。但是我們看見今天在地上的光景,恰好是相反的。

人壽命的縮短是因為犯罪的緣故

第十節說:人一生不過是七十歲,如果強壯,可以到八十歲。創世記第五章記載,從亞當開始,我們的先祖都是活到八九百歲,活得最長的是瑪土撒拉,他活了九百六十九歲,其實神是要我們活到永永遠遠。但是因為人犯罪的緣故,壽命就減少了。然而在我們的列祖時候,他們能活到九百多歲。到創世記第十一章的時候,就看見從閃的後裔開始,人活到四五百歲便過去了,人的壽命在地上就減少了一半。到了亞伯拉罕的時候,你看見又折了一半,亞伯拉罕活到一百七十五歲,年記老邁,日子滿足而死,一百七十五年就已經滿足了。

可是到了摩西的時候,又折了一半,摩西寫詩告訴我們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這是甚麼原因呢?因為在地上的罪孽,越過越加增,可以說這個世界,滿了污濁的東西,人因著罪的緣故,在地上的日子,就是這樣逐漸的縮短了。

落到神的震怒之下

摩西在這裡說:為甚麼人生變成這樣的短暫,並且這樣的脆弱呢?從第八節至十二節告訴我們這樣的原因:「你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面光之中,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人生所以變成這種的光景,因為我們人是在神的震怒之下。我們的神為甚麼發怒呢?因為我們的罪惡。不錯,我們的神是慈愛的神,但是我們的神也是聖潔,又是公義的神。祂雖然愛我們,但是祂恨惡我們的罪孽。今天人對於神的慈愛不明白,對於神的公義也不明白。

有的人認為說:我們的神既然是慈愛的,那麼,祂也不應當作這個,祂也不應當作那個,所有的人都應當得救,都應當上天堂,因為經上豈不是說神就是愛嗎?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的神也是公義的神。因著以色列百姓犯罪的緣故,神的怒氣在他們身上,所以那一代的人,都倒斃在曠野裡。在那四十年的中間,尤其是後面的三十八年,可以說是天天埋葬,幾乎在他們所經過的路程裡,留下的盡都是墳墓。所以當摩西看到這樣的光景時,難怪他裡面的感觸是非常的深。他說人生既然是這樣的短促,而人一生所能誇口的又是甚麼呢?不過是勞苦愁煩,最後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這裡好像傳道書所說的一樣,人生的的確確是這樣。

但是最可憐的,就是人在神怒氣之下,而人還不曉得他是在神震怒之下。所以第十一節說:「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這是更可憐的事。在神的震怒之下而不曉得。還不懂得怎樣存著一個敬畏的心來認識神的忿怒,這一個是更悲慘的事。在摩西的時候,他所率領的以色列的百姓,在神的怒氣之下,他們不曉得,他們執迷不悟,因此他們倒斃在曠野裡。就是我們今天,也有同樣的情形。我們今天看見世上許多的人,在神的震怒之下,但是他們毫無知覺,還在那裡以為說:他們可以作他們要作的事情,不知道以一個敬畏神的心來到神的面前。

求神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

今天我們作神兒女的人,應當怎樣呢?摩西說:「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我們處在這末後的世代,是我們應當數算我們日子的時候。數算日子,並不是說:你算一算,大概你還能活多久,如果今天你是三十歲,摩西說:你可以活七十歲,那你說:還有四十年,若你身體強壯,還可以活五十年,好像說日子還長著呢,可以在世界多兜一個圈子還來得及。但這裡不是這個意思,數算日子的意思,乃是說我們在神面前,要看見我們在地上的日子既是那麼的短促,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珍惜,每一天都要算得數,我們不能讓一天白白的過去,我們要愛惜光陰,我們要贖回光陰,我們每一天要活在神的面前。這一個才是數算我們的日子。

我們讀舊約的時候,在創世記第五章裡,看見某某人活到多少歲,他就生了甚麼人,他又繼續生兒養女,又活了多少歲,最後他去世了。換句話說:他的一生沒有可記載的。他在世界上生了、養了、活了、死了、沒有了。他的日子在神面前,可以說是浪費掉了。

弟兄姊妹!今天我們在這短短的一段時間裡,希伯來書告訴我們說:我們的主祂快要回來了,不過是一點點的時候,那要來的就要來,並不遲延,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主說:我就不喜歡他。所以,弟兄姊妹!我們今天處在這最末後一點點的時候,我們應當數算我們的日子,不能再糊裡糊塗過日子,我們應當清楚,應當在神的面前數算。怎樣數算呢?我們要每一天活在神的面前,這樣的日子才算得數。怎樣叫我們的日子在神面前算得數呢?秘訣就是要以神為我們的家。

要記得:在家的外面過日子,都是浪費的日子。如果今天我們所過的日子,是在神以外的,無論我們作甚麼,就是在地上作了一些驚天動地的事,如果是在神以外所作的,在神的面前,都要被火焚燒。因此我們應當在神的面前,好好檢點我們自己,叫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家裡面的生活;是住在神的裡面的,每天與神有甜美的交通。不光只是在早晨起來的時候,就是我們到公事房裡去作事,我們在靈的裡面,也常常與主有交通。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安息在主的裡面,而不是活在肉體裡面,也不在肉體裡面掙扎,乃是進入安息,就是進到神的裡面,安息在神的裡面。我們每天所過的日子,乃是在神面前過日子,不是光在人面前過日子。許多的時候,我們是在人面前過日子,似乎我們只要在人面前能過得去就行了。

但是弟兄姊妹!我們必需活在神的面前,我們需要活在愛的裡面,我們需要天天來愛主,用起初的愛來愛我們的主。有一件事是我們應當常常檢點的,就是在神面前檢點說:今天我對主的愛,究竟有沒有改變?因為神所注意的,就是這一件事,我們要活在愛的裡面。主耶穌說:你們如果遵守我的命令,就住在我的愛裡面,你們如果住在我的愛裡面,無論求甚麼,我都要為你們成就。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今天處在最末後的世代,是我們特別應當儆醒檢點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一件事,乃是要住在主的裡面,要以神為我們的家,並且全心的愛祂。

實在說來:外面一切的東西,算不得甚麼。我們今天作基督徒,不能再裝著外面,也不能光在外面作基督徒,因為主來的日子太近了!我們今天必須在裡面作,必須要學習常常與主交通,活在主的裡面。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日子在神的面前才能算得數,這就是智慧的心。這是摩西他在詩篇九十篇前一半告訴我們的。這一半可以說是回憶,因著回憶在神面前而有的一些感觸。巴不得我們今天能有同樣的回憶,並且有同樣的感觸。

摩西的祈禱

從第十三節一直到末了,乃是摩西的祈禱。他的禱告,當然是根據他的回憶和他的感觸。我盼望弟兄姊妹要注意一件事,他在這裡禱告時對神所用的名稱改變了。在第一段裡他說:「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這是他的宣告。到第二節他就說:「從亙古到永遠是神。」換句話說:他在那裡是以神為神。神這個名字,乃是指著祂是創造萬有的神、是大能的神、是永遠的神。而人與神的關係,乃是被造者與創造者的關係。所以在第一段的裡面,人與神的關係,乃是根據神是神,而我們是人。祂是創造者,我們是被造者。

創造者在我們的身上,有祂美好的旨意。若要那個旨意得成就,我們在祂面前就當有一個責任。好像亞當在伊甸園裡,他需要吃生命樹上的果子,不應當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唯有這樣,才能達到神造人的目的。因著我們未盡我們的責任,我們犯了罪,結果就形成了今天的光景,這也是我們人應受的報應。就著這一方面來說:是無可挽回。因為我們失責了,我們已經虧缺了神的榮耀。

求你回轉為神的僕人後悔

摩西在那裡禱告,是根據甚麼來禱告呢?如果根據創造的神來禱告,他不能禱告。如果根據律法,他也不能夠祈求,因為律法說:罪的工價乃是死。所以摩西在那裡禱告的時候,他就以另外一個名稱來稱呼我們這一位的神。他說:「耶和華阿!耶和華阿!」不錯,神就是耶和華,耶和華就是神,因為我們只有一位神。但是我們這一位神,祂有不同的名稱,表明與我們有不同的關係。就著創造和被造的關係,那可以說:人已經自暴自棄到了絕路了。

但是感謝讚美神!在這裡摩西說:這一位神也是耶和華,耶和華就是神賜給以色列百姓的立約可記念的名字。神與以色列人立了一個約,神說:「我是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是有豐盛慈愛的一位神。」所以摩西來到神的面前,不是根據創造,乃是根據救贖,乃是根據那個約。他到神的面前說:「耶和華阿!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

親愛的弟兄姊妹!不是我們的後悔,乃是神的後悔。不是我們尋找祂,乃是祂來尋找我們。救恩的開始,並不是出於我們,乃是出於神的自己。所以摩西在那裡說:我們要等到甚麼時候呢?如果要我們自己來回轉,我們轉不回來。但是你若能回轉,你若能後悔,我們就有了盼望。

弟兄姊妹!一面來說:我們的神從來不後悔,祂也不需要後悔。神非人,祂說是就是,祂從來沒有作一件需要後悔的事。所以就著神的旨意來說:祂不需要後悔。但就著神的手段和神的方法來說:祂常常後悔。

換句話說:祂常常改變祂的手段、改變祂的方法,但祂的旨意是不改變的,因為祂對我們的旨意是美好的。當我們人軟弱、墮落、離開神的時候,神不能用原來的方法來對待我們,神就換一個方法對待我們。神不用律法對待我們,神就開始用恩典對待我們,這個就是祂的後悔。

感謝讚美神!實在說來我們的神,祂已經後悔了,不是因著祂做錯了事,而是祂顧念我們的軟弱。所以祂說:我要另外用一個辦法來挽回他們。感謝讚美主!我們的神已經向我們回轉了。祂差遺祂的兒子來到這一個世界,就是神向我們回轉了。因為神向我們回轉,祂來拯救我們,所以我們今天才有盼望,叫我們也能悔改,因為悔改乃是聖靈工作的結果。

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神的慈愛

第十四節說:「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如果神向我們回轉,我們也應當回轉。如果神後悔,我們也應當悔改。意思就是要我們回到神面前去,回到神的裡面去,我們要重新以神為我們的家,這一個就是我們的回轉。當我們回轉,以神為我們的家的時候,我們就早早飽得祂的慈愛。

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我們看見浪子回頭,就是這麼一回事。他離家在外面的時候,非常的痛苦,雖然一時有罪中之樂,可是結果他痛苦到極點。如果他不回家,他就得滅命。但是感謝讚美主!他醒悟過來,於是他就要回到家裡去,當他一回到家裡,發生了甚麼結果呢?他真是飽得他父親的慈愛。他一回到家裡,父親就赦免他一切的罪,給他穿上上好的袍子,戴上戒指,穿上鞋子,並且宰了肥牛犢,大家歡喜快樂,實在是飽嚐了家裡的歡樂和父親的慈愛。弟兄姊妹!今天如果我們要嚐到神的慈愛(不是祂的怒氣,乃是祂的慈愛),我們必須要回到家裡面。如果我們回到家裡,就能叫我們一生一世都可以歡呼而喜樂。

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

第十五節:「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感謝主!不但當我們回到家裡的時候,我們能早早的享受家裡父的慈愛,並且神還作一件更美麗的事,祂能照著我們受苦的日子和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那就是約珥書裡所說的:祂要償還我們被蝗蟲、螞子、螞蚱、剪蟲所吃的那些年日。

弟兄姊妹!當我們回想的時候,我們很慚愧,我們實在感覺在過去的年日中間,我們浪費了多少的日子,在神面前都不能算數,因為我們是流蕩的人,是在家的外面。有的時候,我們在那裡說:我們荒廢的這些年日,是不是永遠就這樣浪費了呢?

感謝神!祂不但當我們回家的時候,叫我們能飽嚐祂的慈愛,並且祂還能償還我們一切被蝗蟲、螞蚱所吞吃了的日子。聖經說:主看千年如一日,但是也能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意思說時間在神的面前很快,根本就算不了甚麼。但是一日如千年,就是說在一日之間,神能作千年的工作。我們知道主耶穌在世上,只活了三十三年多的時光,主出來工作只有三年多,然而約翰說:「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一都寫出來,我想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約二十一25)不要說是世界圖書館容不下,就是整個的世界,也容納不下這許多的書卷。因為我們的主在地上,一日如千年一樣,祂能一日作千年的工作。

感謝讚美主!今天主在我們的身上,也能作同樣的工作。如果今天我們能回到家裡,我們常住在主的裡面,那麼,我們一天的生活,在神的面前可以像千年一樣,神就可以把我們過去所浪費的日子,都給我們補償了,這個是神奇妙的作為。所以這裡告訴我們說:叫我們喜樂,我們實在要歡喜。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雖然處在這個世界,我們不必在那裡終日歎息。不錯,人生在世上如同一聲歎息,但是我們今天住在神裡面的人,住在神家裡的人,我們卻有滿足的喜樂,我們歡喜,因為我們享受父的慈愛。我們歡喜,因為我們的神把我們浪費的年日,都給我們補償回來。

願你的作為向你僕人顯現

到了這個時候,摩西接著禱告說:「神哪!願你的作為向你僕人顯現。」這裡的「作為」原文是單數的。每當我們想到神的工作的時候,在我們的印象裡都是多數的,以為神作這件事,神作那件事,或者我們為神作這件事,我們為神作那件事,在我們印象裡都是多數的。但聖經告訴我們:神的作為是單數的,好像神只有一個工作、只有一個作為。摩西是認識神的人,他在那裡說:「神哪!願你的作為向你僕人顯現。」究竟神的作為是甚麼呢?究竟世世代代神在那裡作甚麼呢?不錯,神作了許多的事,祂作了創造的工作,祂也作了許許多多其他的工作。祂也作了救贖的工作,拯救以色列的百姓出埃及,帶領他們經過曠野,作了許許多多的事情。但是摩西在那裡說:究竟神作那麼多的事情是為甚麼?在這許許多多神的作為背後只有一個工作。

親愛的弟兄姊妹!請我們記得:神只有一個工作。神不像人有許多的工作,神只有一個工作,從祂創造人,也可以說從祂創造世界,一直等到將來永世的裡面,祂在地上只有一個作為,那一個作為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我們需要得著啟示,如果我們沒有這一個啟示,我們就不知道神這一個作為是甚麼。我們在這裡摸這一個,在那裡摸那一個,我們很容易摸神所不摸的事,我們需要知道祂的作為。

究竟神的作為是甚麼呢?第十六節下半緊接下去,他又提到神的榮耀:「願你的榮耀向他們子孫顯明。」換一句話說:神的作為與祂的榮耀有關係。甚麼是神的作為呢?如果我們看羅馬書第八章,明顯的告訴我們說:「神預先所知道的人,祂就預先定下要模成祂兒子的形像,神預先所定下的人神就呼召他們,神所呼召的人,就稱他們為義,神所稱為義的人,就叫他們得榮耀。」(另譯)

希伯來書又告訴我們說:「神的兒子要帶領眾子進到榮耀裡去。」這一個就是神的作為。神的作為,就是要把我們這一班用塵土所造的人,叫我們變化,照著主的形像變化,榮上加榮,直等到我們有主自己榮耀的形像,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一樣,這就是神的作為。神的作為,就是要我們這一班的人成為眾兒子,像那位長子一樣。神的作為,是要我們這一班人成為新婦,能配給新郎—就是神自己的獨生子,這一個是神的作為。

所以摩西在那裡禱告說:叫我們知道你的作為。並不是只從埃及出來就算了,也不是只經過曠野就算了,甚至也不是進到迦南就算了,這些都是在神作為裡面的一段一段的步驟。但是神真正的旨意、神真正的工作,乃是叫祂的榮耀,能彰顯在祂兒女的身上。羅馬書也告訴我們說:今天萬物都在那裡歎息,因它們今天處在虛空敗壞的轄制之下,不是它們願意的,乃是人使得它們變成這種的光景。它們在那裡等候自由的日子,甚麼時候萬有得著自由呢?乃是神的眾子顯現的時候。當神的眾子顯現的時候,就是神的長子率領眾子進入榮耀的時候,那個時候,整個的萬有要大大的復興,要得著自由,這就是神的作為。

第十七節說:「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今天在我們身上,神自己的榮美能彰顯多少?摩西看到以色列百姓的光景,我想他心裡非常的悲痛,因為他看見這一班的人,觀看神許多的作為,但不明白神的旨意,在他們身上看不見神的榮美。神給他們許多的恩典,行了許多的神蹟、受了許多的恩賜,但是神的榮美、神的美麗,不能從他們身上彰顯出來。榮美是指著性格說的,神的性格在他們身上不能彰顯,他們與神的性格太相反了。神的目的,就是要我們有神那樣的性格,這個就叫作像神,這個就叫作模成基督的形像。但是他們沒有,所以摩西說:「願你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的榮美能彰顯出來。

弟兄姊妹!這是最主要的事,沒有一件事比這個更重要。祂要把基督的性格,作在我們的身上,好叫我們的身上,能彰顯祂的榮美。

願你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

最後他說:「願你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你堅立。」先是神作工,然後是我們作工,我們所作的工,並不是作另外的工,我們所作的工,不過是與神同工。

弟兄姊妹!我們要切切記得:神今天在我們這些日子中,在我們餘生的歲月裡面繼續不斷的在那裡工作,在那裡作祂榮耀的工作。而我們也不是在這裡閒站,我們在這裡需要與神同工,我們要與祂合作。今天並不是說我們要為祂作甚麼,乃是說我們要作祂所作的工。祂如果要在我們身上彰顯祂的榮美,我們要與祂同工,把我們自己放在祂大能的手下,讓聖靈在我們身上有自由,能把我們模成祂兒子的形像。我們不要作一個頑梗的人,抗拒祂的人,我們要作一個聽命的人、順命的人,這個就算是我們的工作。所以腓立比書裡告訴我們說:乃是祂在我們裡面作,祂先作在我們裡面,立志行事,都是祂在我們裡面作,然後從我們裡面作出來,這個就是與主同工。我們若能這樣,神的旨意就能早早的成就。

最後,神的工作怎樣完成呢?祂怎樣能完成在我們的身上呢?或者說我們怎樣才能與神同工?我們怎樣才不是作在神以外的工作?那秘訣就在於以神作為我們的家。如果今天我們實在住在主裡面,且是常住在主裡面,我們實在以神為我們的家,而我們也不從家裡面出來。

弟兄姊妹!你要看見在神的家裡面,聖靈才能作工,在神的家裡面,我們才能明白神的心意、才能與神同工。總而言之,我們要記得一件事,我們需要活在主的裡面,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要知道我們今天是處在一個震動的時候,希伯來書告訴我們說:有一天神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凡是可以震動的,都要被震去。但是感謝神!我們所承受的,是不能震動的國。我們今天豈不看見全世界都在那裡震動,不但所謂地上的事在震動,就是所謂屬靈的世界,也在那裡震動,甚麼都被震動了。

那麼在這樣的時候,我們怎樣才能站立得住?我們怎樣才能行完我們的路程?只有一個秘訣—以神為我們的家。住在神的裡面,沒有一件事比這個更重要。在許多的地方,已經有這樣的見證,過去外面好像很熱心,外面好像很活動、外面好像很屬靈,等到震動來到的時候,一切就都震去了。誰能站立得住呢?只有那一些常常住在主裡面,以神為家的人。雖然人也許看不見他們,不注意他們,但因為他們與神有不斷的交通,安息在主的裡面,真實的活在神的面前,過著愛的生活。結果這些人,都能為主站住。

弟兄姊妹!我們處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是我們應當起來數算日子的時候、數算日子的方式,就是我們要回到神的面前,時時刻刻住在主的裡面。

禱告:我們親愛的主,感謝讚美你,因為你是何等的愛我們,你不但把你的救恩賜給我們,並且把你自己賜給我們,作我們的家。我們的主,我們感謝讚美你!我們無論到甚麼地方,無論在甚麼環境中,你是我們的家。我們可以常住在你裡面,沒有人能把我們從你裡面奪去。我們的主,我們真是感謝讚美你。因為在你的裡面實在有安息;在你的裡面我們可以作一個誠實的人,在你裡面我們實在享受愛的溫暖。在你裡面我們因著你的緣故有力量,能處我們外面一切的環境。在你裡面有你生命的工作,在你裡面我們能認識你的旨意;在你裡面我們能與你同工。哦!我們的主!我們感謝讚美你,因為你給我們看見說一切都在你裡面。

主阿!求你叫我們能數算我們的日子?求你叫我們得一個智慧的心。主阿!你叫我們真實能學習怎樣常住在家裡面,不讓我們一直往外流蕩。主阿!求你呼召我們叫我們回家,並且常住在家裡。主阿!不但叫我們喜樂,也叫你也喜樂。不但叫我們能完成你的旨意,叫你的旨意也能完成在我們的身上。所以我們的主,我們真是求你自己用你的話在我們裡面作深切的工作。我們把讚美、榮耀,都歸給你。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江守道在台北所釋放信息

 

神是我們的居所(楊震宇)

 

鑰句主啊,祢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

背景:《詩篇》第九十篇是神人摩西的禱告。因此有人認為這首詩是《詩篇》中最早的一首詩。本篇與《申命記》三十三章有相似之處,所以有聖經學者認為,這詩歌可能是摩西因目睹六十萬的以色列百姓虛度光陰,在曠野中繞了三十八年,最後因著不信一個一個倒斃在曠野中,而有感作了此詩。這首詩反映出摩西一生的經歷,也反應了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一生中經歷了三個四十年:第一個四十年是在埃及皇宮里長大和受教育,學盡了埃及一切的學問;第二個四十年是他逃离埃及,在米甸的曠野放羊的日子;第三個四十年是摩西被神呼召,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所度過的歲月

提要:第九十篇是神人摩西的禱告。首先,他讚美永在的神(12);然後,他指出人生短暫,轉瞬即逝;這乃是因人所犯的罪,而在神的忿怒下,過著勞苦愁煩的生活(312);末了,他求神施憐憫、顯慈愛,可以一生一世歡呼喜樂(1317)。全詩分為三段:

() 讚美神是我們的居所(12)──主啊,祢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

() 述說人生的短暫,及因罪而添愁苦(311)──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祢你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

() 求過一個有智慧及飽嘗神慈愛的人生(1217)──求祢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

鑰節:【詩九十14】「求祢使我們早早飽得祢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

鑰點:本篇摩西禱告的內容乃是以「主阿,世世代代是我們的居所」,為全詩的基礎。這篇所寫的是根據摩西個人的經歷。他感歎人在神的震怒下以致人生短暫無常,和虛空,於是向神傾吐出這個早早飽得神慈愛的禱告,因而過一個合神心意的人生,以及建立有價值的服事。

12節,當他回顧繞着乾旱、疲乏、死亡的曠野流浪的漫長歲月,而這時卻不知道要往哪裏去,於是在傷感之時,他首先禱告說:「主阿,世世代代是我們的居所。」毫無疑問,摩西認識到神的永恆,並體會祂的心意,也了解人的需要與軟弱。因為神最大的心願乃是祂要親自與我們同在;而我們最美好的歸宿是以神為我們的住處,我們的居所。這也是我們對神最高、最完全的經歷――在神裹面,而經歷神的啓示、帶領、和永遠的同在。親愛的,聚焦這一位從亙古到永遠的神,而經歷住在祂裏面的喜樂和滿足吧!

   311節,我們看到摩西經歷過不同的生命歲月之後,他形容人生是短暫而虛空的。他用了七個「如」來描述人生的真像──(1)如已過的昨日:(2)如夜間的一更:(3)如水沖去:(4)如睡一覺:(5)如生長的草:(6)如一聲歎息:(7)如飛而去。 我們看到世人的消逝,像被洪水沖去,活了一輩子,好像渺無痕跡;又如睡了一覺,短暫而虛幻;又如早上發芽生長,晚上凋萎的草;短暫而毫無用處。在短暫的人生中,更可悲的是生活又是如此不愜意――在罪孽纏繞和勞苦愁煩中渡過。

此外,我們一生的歷程:從出生,求學,成家立業,退休,衰老、疾病而至死亡,不過是輭,黑、空、悶、苦。如果這樣渡過一生,的確是「一聲歎息」,既無奈又可哀。但我們不需要過如此的人生,我們可以擁有另一種的人生,不是悲觀的、空虛的、和苦惱的,而是積極的、進取的、光明的、和有意義的人生。親愛的,從人生的苦短,轉到神的面前,來得著祂所賜的豐盛的生命,而讓你的一生不虛度吧!

在詩中末了,摩西卻為我們指出另一條路,教導我們怎樣去度過在世短暫而勞苦愁煩的一生。他向神發出四個請求(1215)──(1)求神指教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得著智慧的心(12)(2)求神轉回,重新得著恩典(13)(3)求神賜得著神豐富的慈愛(14)(4)求神使他們在受苦的日子,能得著喜樂(15),四個願望(1617) ── (1)明白神的作為;(2)明白神的榮耀;(3)神的榮美歸於身上(16)(4)堅立手所作的工。此外,這篇禱告中,摩西總結人生積極的出路――(1)我們要一生追求認識神的慈愛和威嚴,遠離罪惡,求神的震怒離開;因而得嘗與主同在的喜樂滿足,一生飽嘗神的慈愛;在勞苦中得喜樂;又經歷和看見神的大能和榮耀。詩人不但盼望自己有這樣的經歷,更盼望自己的子孫後代有同樣的智慧和經歷。(2) 求主教導我們知道怎樣去數算自己的日子。懂得善用主賜給我們的生命、恩賜,作合乎主心意的工,並求主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因此,當人的心看到神的可畏而回轉時,雖然人生苦短,卻因人向永恒的神敬拜,心靈得安穩。又因敬畏神的緣故,人所作的工被神記念,並具有永恒的價值。親愛的,願你領受神的慈愛和憐憫,而享受神永恆的祝福!

   今日的鑰節提到「早早飽得你的慈愛。」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摩西寫本詩的目的並不是感慨人生的有限、短暫、和勞苦愁煩,而是激勵人認識永恒、慈愛和榮耀的神,懂得怎樣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在神以外,我們的人生是又苦又短,只有罪惡與痛苦。然而許多人的心卻被眼前的事物、工作、欲望、需要、理想等等占据,以致看不到人生無常的事實。往往是在面對生命大限之前,才發覺辛苦了一生,所得著的只是勞苦愁煩,所留下的,只是一聲嘆息,因而抱憾終生。摩西的禱告中給我們的提示是:積極的人生可從認清楚人生苦短的事實開始。衝破人生的困境的積極出路──乃是在神面前謙卑,敬畏祂、呼求祂、珍惜祂給我們今日的日子(包括珍惜神給我們的健康、機會和關系),作個有智慧的人。親愛的,讓你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飽嘗祂的慈愛,而在勞苦中能喜樂;並且擁有智慧、救恩、喜樂 、積極、光明、有福和有意義人生;所作的工也被神堅立和記念。

「人生朝露,富貴浮雲,只有神是永生的主宰;這是每個信徒都明白的。…一寸光陰一寸金,讓我們努力奮鬥,尋求神的寬恕與天國的基業。不要虛度光陰,尋求享樂;那只能使人永遠貧乏而已。」──馬太亨利  

默想: 親愛的,認識神、經歷神、榮耀神、服事神,才是你人生苦短的積極出路。在勞苦愁煩的生活中,你是否飽嘗神的慈愛,而經歷住在祂裏面的喜樂和滿足?在短暫的人生,你是否得著智慧的心,而按神的心意而活?

禱告:主啊,是我穩固的居所,我可以不斷住在其中。求祢指教我數算自己日子,叫我能得著智慧的心,飽得祢的慈愛,好叫一生歡呼喜樂!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摩西為選民求神轉回顯榮美(吳主光)

 

大綱:

引言:神作人的居所(90.1-90.2

1.主是人類的「居所」

2.主是創造宇宙的神

一、人生短促之「七如」(90.3-90.10

1.主命定世人必須歸回塵土,因此

  1)主看千年「如」已過一日

  2)又「如」夜間的一更

  3)他們人生「如」水沖去

  4)他們人生「如」睡一覺

  5)他們「如」草生長枯乾

2.因你追究罪孽,所以

  6)我們生「如」一聲歎息

  7)我們死「如」飛而去

二、「四求」轉人生(90.11-90.15

1.求神指教如何數算日子

2.求神轉回為你僕人後悔

3.求神使我們早飽得慈愛

4.求神照受苦之年賜喜樂

三、「四願」得榮美(90.16-90.17

1.願神的作為向僕人顯現

2.願神的榮耀向子孫顯明

3.願神的榮美歸我們身上

4.願神堅立我們手的工作

釋經:

 

引言:神作人的居所(90.1-90.2

90.1(神人摩西的祈禱)

1.本詩的標題是:「神人摩西的祈禱」。我們無法知道,摩西這個禱告為何沒有放在《五經》內,而另外單獨地流傳至以斯拉時代,被輯錄在《詩篇》中。但我們可以推想這篇禱告既然流傳這麼久,必為以色列眾人所寶貴和認識。一來因為每一個以色列人都非常尊敬摩西,他的禱告自然顯得特別寶貴;二來這禱告的內容也是以色列眾人最大的祈望──求神使以色列人早早飽得神的慈愛,並得見主的榮美歸在他們身上。只是以色列人一直得不到智慧數算自己的日子,也不曉得神的震怒,不懂得使自己的年日過得有價值、有意義。這全是因為他們的心不肯轉向神,只一味盼望神轉向他們。

2.我們又無法得知,摩西是甚麼時候寫這篇禱告的但從本詩所描述的內容我們可以推想,應該是在十個探子回來報惡訊之後,神不准他們進入迦南地,他們就分散在「加底斯巴尼亞」之時寫的。因為:

1)摩西說:「人生可到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這時,摩西正是剛剛超過八十歲,自以為到了人生的盡頭。再者因為上一代的以色列人都死在曠野,下一代的子孫才可以進迦南所以摩西必定會看見上一代的以色列人漸漸去世的現象,因為下一代進迦南的以色列人都是在曠野裡出生,除了約書亞和迦勒之外,沒有一個是超過四十歲的。這樣如果這篇詩在後期,接近摩西臨死之前才寫的話,摩西這句「人生可到七八十歲」,就顯得沒有太大的意義;而且那時,越來越少以色列人是七八十歲的。

2)摩西求神「轉回,為眾僕人後悔」,意思是求神取消不准進入迦南地的禁令;又以「七個『如』」來形容百姓的生命非常短促,並因神的怒氣而快要被「消滅」這樣的說法,正與他們不能進迦南、漸漸在那「又大又可怕的曠野」中消滅互相吻合。

3)摩西又求神使他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意思是求神讓他們快快進入迦南;又求神按著使他們「受苦的日子」,叫他們「喜樂」意思是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已經四百年了,求神讓他們快快進迦南,享受歡樂,補償受苦的日子吧。這樣的說法,必定是距離進入迦南還有一段日子;如果是快要進入迦南的話,這樣的禱告就顯得意義不大,可能得改為求神使他們有勇氣爭戰,奪取迦南地為業。

3.若是這樣的話我們就必須先明白當時摩西和以色列人的生活背景如何:

1)當十個探子回來報惡信,使得以色列人大大哭號,不肯進入迦南地還要殺死摩西之時,耶和華對摩西說:「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我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跡,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這些人雖看見我的榮耀和我在埃及與曠野所行的神跡,仍然試探我這十次,不聽從我的話,他們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凡藐視我的,一個也不得看見…。亞瑪力人和迦南人住在谷中,明天你們要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並且你們中間凡被數點、從二十歲以外、向我發怨言的,必不得進我起誓應許叫你們住的那地;惟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才能進去。但你們的婦人孩子,就是你們所說要被擄掠的,我必把他們領進去,他們就得知你們所厭棄的那地。至於你們,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你們的兒女必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擔當你們淫行的罪,直到你們的屍首在曠野消滅。按你們窺探那地的四十日,一年頂一日,你們要擔當罪孽四十年,就知道我與你們疏遠了,我耶和華說過,我總要這樣待這一切聚集敵我的惡會眾;他們必在這曠野消滅,在這裡死亡。」

2)對於百姓「在曠野漂流四十年」的解釋,不少傳統的解經家認為神罰百姓在曠野漫無目的地「繞行」了三十八年,「繞行」完了,就轉向北行,經過以東地、亞捫地和摩押地、去佔領亞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之地。《聖經研究》一書的作者「巴斯特」(Sidlow Baxter)卻認為不可能是這樣。若是這樣的話以色列民就是歷史上最順服的子民了。試想他們在曠野向來都這麼悖逆,怎會乖乖的、漫無目的的在曠野繞行三十八年呢?神這樣罰他們也是毫無意義的。「巴斯特」認為,根據摩西在申命記覆述的記載,摩西說:「於是你們在加低斯住了許多日子。此後、我們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我的.我們在西珥山繞行了許多日子。耶和華對我說、你們繞行這山的日子彀了、要轉向北去。」(申 1:46-47)而「加低斯」的意思就是「holy」,暗示因為耶和華神聖會幕停在這裡許多日子,所以當以色列人因不信,不肯進入迦南地之後,就散居在那裡許多日子,以致人們漸漸稱那地名叫「加低斯」──「聖所」。所謂「許多日子」,就是大約三十八年,直到上一代都死了,下一代漸漸長大為止。

3)我們可以明白,漸漸長大的下一代都是三十八歲以內的年輕人,是未見過埃及的,他們才不像他們的父母那樣常發怨言;摩西將他們重新數點之後,把他們整理作為一支強大的軍隊,然後才「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在西珥山繞行了許多日子…繞行這山的日子彀了…轉向北去」.這是說、神這一次才是真正要他們「繞行」,目的是參觀「以東地」,就是以掃後裔的地──他們參觀後發現,神尚且把住山洞極其可怕的「何利人」趕走,將那地賜給以東人;然後北上,繼續參觀了「亞捫地」和「摩押地」,就是羅得兩個女兒的後裔之地──他們發現,神尚且把那些高大可怕的「散送冥人」趕走,將那地賜給他們。於是他們就勇敢起來了,因為深信只要討神喜悅,神同樣會將迦南人趕走,將迦南地賜給他們。於是,他們就攻打亞摩利王西宏,並佔領了巴珊王噩的地;接著又過河去攻打迦南地各國,去得那流奶與蜜之地。

4)話說回來,摩西寫這詩篇的時候,正正是當百姓散居在「加低斯」的那段日子──三十八年的初期。在這段日子裡,摩西親眼看見上一代漸漸去世,下一代漸漸長大。這就是摩西在這篇詩裡,用「七個『如』字」所形容、以色列人七八十歲的人生。在神忿怒的眼中看來,短暫得「如已過的昨日」、「如夜間的一更」、「如水沖去」、「如睡一覺」、「如生長的草──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好像一聲歎息」、「如飛而去」。然而,我們十分佩服摩西,因為他看見上一代漸漸倒斃在曠野,但並沒有灰心;看見下一代年輕人漸漸長起來,卻和他們沒有「代溝」,因為我們看見下一代所有年輕人都與他非常契合,成為一支充滿信心、非常順服的軍隊,可以與迦南人爭戰,得地為業。筆者的意思是說,上一代做父母的,多麼悖逆神!常發怨言,又拜偶像,但這些年輕人受摩西一個人的影響,遠遠勝過他們千萬個父母的影響,可見摩西在這三十八年裡,表現得何等積極、何等活躍,與這些年輕人溝通、講道、一同生活、喚醒他們的靈,叫他們大大的傾向神。這不是別的,乃是這篇禱告在摩西心中,也在眾人心中,成為他們的盼望和力量所致。

5)摩西當時的禱告只不過是想要快快進入迦南,得享神的慈愛而已。編者──文士以斯拉卻認為摩西這篇禱告尚未過時,還可以放在《詩篇卷四》這裡,用來求神使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也「早早飽得神的慈愛」和使他們「看見神的榮美歸在他們身上」。聖靈卻更深地感動以斯拉,將他所編成的《詩篇卷四》,預言主基督──以色列人一直盼望會來的「君王」──從天降臨,在錫安山作王,統治世界,平定天下,使以色列國得著大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

 

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90.2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神。

1.這篇禱告開始的時候,摩西首先提出神是造物主,是天地的主、至高的神,所以有全權管理宇宙和歷史的一切。摩西說「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所謂「居所」,就是每一個「早出晚歸」之人的住處。摩西的意思是每一代的人都是從神而出;死的時候也要歸回神那裡。

2.因為神是永活的──早在亙古,就是「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之前,禰已經是神;將來直到永遠,禰還是神。事實上這樣的形容,表示神是「宇宙惟一的真神」。有謂「上下四方,謂之『宇』」──這是指『空間』;「古往今來,謂之『宙』」──這是指『時間』。如今這裡形容神創造「諸山和世界」,就是創造「空間」裡的萬有;這位神「從亙古到永遠」活著,就是不受「時間」約束。所以一切在時空之內的萬有,都是這位神所創造的。

 

一、人生短促之「七如」(90.3-90.10

90.3你使人歸於塵土,說:你們世人要歸回。90.4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90.5你叫他們如水沖去;他們如睡一覺。早晨,他們如生長的草,90.6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90.7我們因你的怒氣而消滅,因你的忿怒而驚惶。90.8你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面光之中。90.9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90.10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1.這位創造「時間」和「空間」的神,現在用祂創造的權能說:「你們世人要歸回。」於是每一代的人都要死──身體歸回塵土、靈魂也歸回到神那裡。這樣,神就像人類的「居所」一樣──由神而出,也歸回到神那裡。

2.摩西這樣形容,表示人出生、人死亡,都是全能的神所定規的,沒有一個人能擺脫這個厄運。因為神怎樣用他帶有大能的話語,造成天地世界;神也同樣用他帶有大能的一句話──「你們世人要歸回」,使每一個人都不能擺脫衰老、死亡,和歸回塵土。試問宇宙之中,有哪一樣物體不是越過越衰老和敗壞的呢?試想世上有哪一個人能救自己不死的呢?

3.摩西特別指出,人死後「歸回塵土」,意思是世人因為不認識神,一生不關心自己的靈魂,只關心自己的肉體,所以死後只能歸回最卑賤、最無價值的「塵土」。這一點使我們想到:

1)人類的「肉體」與「動物」都是出於土,死後也歸於土.因為神用地上的塵土造成亞當,亞當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創2:2:7),其實原文只是成「活魂」(living soul);神也用塵土造成所有「活物」(創1:24),原文也是「活魂」。

2)「魂」(soul)這個字,原文包含了「魂」、「生命」、「氣」、「心」等意思在內;因此「活物」其實是指「鼻孔有氣息的生物」而已,從這一個觀點來說,人與動物確實是相同的,都由塵土而出,都由神賜他們有氣息,可以活著。

3)但是人與動物實在不同,因為人有神「吹一口氣」,其他動物則沒有。而神吹的「氣」就是「靈」(「靈」這個字,原文也包含有「靈」、「風」、「生命」、「心」等意思在內,跟「魂」字差不多,卻是不同,因為不同字,用法也不同。「魂」的用法多與人和世界有關;而「靈」的用法多與神和靈界有關。)例如主耶穌復活後,向門徒「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約 20:22)。按實情來說,主要門徒等五十天,聖靈才會從天降臨。何故現在向他們吹一口氣,要他們受聖靈呢?其實主耶穌這樣做,是仿效神造亞當之時,向亞當吹一口氣。一來表示主自己就是神、就是造物主;二來又表示,五旬節的聖靈,其實是從主耶穌而來的。所以,人活著最重要是「靈」,肉體是無益的(約6:63)。

4)「歸回塵土」的意思也是表示神對人失望,因為他們犯罪,忽略了自己的靈,與神斷絕了關係,所以歸回到尚未被造之前最卑賤的地位,因為他們活著毫無意義,死後歸回也毫無意義。因此,摩西在下文用七個「如」字,來比喻這樣的人生短促而無價值。

4.由於神命定世人必須「歸回」,所以這裡出現第一個「如」字──「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注意:第一至第五個「如」,是為形容「他們」──世人;第六和第七個「如」,是為形容「我們」──以色列人。)這句話可以分開以下三方面來思想:

第一、「在你看來」──這是神的看法。神不受時空限制,是永活的神。所以離開了永恆、時間就算再怎麼長或再怎麼短,在神看來都是一樣。摩西這樣形容,是以神的觀點來看罪人只有肉體、沒有靈魂的人生,目的是求神不要這樣看以色列人。因為神若這樣看,以色列人縱然稱為神的選民,也毫無意義了。

第二、「千年如一日」──神看罪人的生命,與人的看法截然不同。人的肉體故然會朽壞,人的靈魂如果離開神,就與神的生命隔絕,失去永生的盼望,人的生命在神面前也就等於無有。所以人即使能活一千年,也是等於零。況且世上無人能活一千歲;即使是人類最長壽的瑪土撒拉,亦只能活到九百六十九歲而已.一般來說,人只能活到七八十歲;這樣,人的生命在神面前更顯得毫無意義。

第三、如「已過的昨日」──在神來說,本來就沒有「過去、現在和將來」之別,因為《聖經》形容神是「自有永有」的神(出3:14),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啟1:4)。「自有永有」原文英譯是“I am that I AM”。直譯應該是「我永遠都是『現在式』的『我是』,我看『過去現在將來』都像『現在』一樣。因我是全能者,我可以控制時間和時間內的一切。」如今摩西說,你看千年如「已過的昨日」,並不表示神也有過去不能挽回的觀念,這只不過是摩西借用人的感受來形容神對罪人的看法,表示神不再紀念、已經成為過去了。人對於「昨日」的事會漸漸忘記,不再去理會;照樣,神看罪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不會顧惜、不會理會。

2.第二個「如」:「又如夜間的一更」。這還是借用人的觀感來形容神,因為在神來看原是沒有黑夜的。摩西形容神看罪人的人生,如同人在黑夜裡經過「一更」那麼短促。人就算睡不著覺,感到黑夜漫長,但「一更」還是很容易過。主要原因是人在這樣的情況下,總會胡思亂想,時間就不知不覺地過去了。人在罪中生活也是如此。

3.第三個「如」:「你叫他們如水沖去」。摩西的形容越來越短促。由一天變為一更、再變為沖水。摩西認為,這是因為「神叫他們」如此;神不顧惜罪人、神把罪人如水沖去,放棄而不再挽回。這使我們想起挪亞洪水時代,信主的「神的兒子們」隨意與不信主的「女子」通婚,以致整個世代漸漸變壞,人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地上滿了強暴,神就用洪水把人和動物一併沖去,不再顧惜。

4.第四個「如」:「他們如睡一覺」。這是形容罪人自己的觀感。「睡一覺」是指罪人的生活其實都是做夢,都是虛假,都沒有意義。正如詩人說:「他們轉眼之間成了何等的荒涼!他們被驚恐滅盡了。人睡醒了,怎樣看夢;主啊,你醒了也必照樣輕看他們的影像」(詩73:19-20)。我們研究(第73篇)的時候已經指出,這句話原文是沒有「你醒了」這幾個字。其實經文的意思是,「人睡醒了,怎樣看夢;主阿,你也照樣看他們如同影像一樣(虛假而無意義)。」罪人的人生是在夢中,但他們還以為是真實的;可是「醒了」之後,可以說是人死了、靈魂返回天家之後,才明白神的看法,原來地上的一切都是虛空。

5.第五個「如」:「早晨,他們如生長的草──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這裡形容罪人的人生如「草」,一種最低級的生命;而且非常短促,早晨才發芽生長,晚上就被人割下枯乾了。割的人,從來不會為被割下的草惋惜,因為太過低賤了。神對待罪人也是這樣,讓他們活一世;讓他們長起、開花;讓他們自豪…,但神一下子叫他們通通死亡,毫不惋惜。

6.以上五種形容,是形容「世人」或「罪人」的人生,非常短促、虛假、不被珍惜、不被紀念…。寫到這裡,摩西突然從「他們」轉過來形容「我們」──從神怎樣看犯罪的世人,轉為看神所揀選的以色列人。摩西指出,「我們(死亡,是)因你的怒氣而消滅;(我們即使活著,也)因你的忿怒而驚惶。(因為你追究查察我們的罪),你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面光之中。」這句話的重點在於「擺」,意思是,神不顧惜罪人的生命,因為神專要追究人一切的罪;不論明顯的罪、隱藏的罪,神都要追究;一旦發現人犯了罪,就將人丟棄,毫不顧惜。所以產生以下第六個「如」。

7.第六個「如」:「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請注意,「好像」也應該譯作「如」,這樣才顯出上下文一致。「我們所經過的日子」當然也是一生的日子;全因為犯了罪,這些日子都要面對神的震怒,不被神紀念、不被神顧惜、在神眼中看為無有。所以「度盡的年歲」才顯得短促和毫無意義,只像「一聲歎息」而已。我們曉得,「歎息」中含有失敗、痛苦、後悔、難以言喻、和無言以對。神既是公義的、全知的,人犯了罪,神要追究,棄絕罪人,人還能說甚麼與神爭辯呢?只能歎息而已。

9.第七個「如」:「我們便如飛而去」。「飛」,是古時的觀念中最快的速度。例如《聖經》形容時間過得很快,就說「日影飛去」(歌2:17, 4:6)。這是指日晷的影子,在黃昏時,因太陽西斜而越照越長,增長得像飛那麼快。這樣來形容人生短促是為甚麼呢?摩西指出,這是因為「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這句話也就是上文所說的、「歎息」的內容。分析這句話,我們可以看見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人生本來短促,只可以活「七十至八十歲」。「七八十歲」只不過是一般而論,也有特別強壯的,可以活到超過一百歲。摩西寫這篇詩的時候,已經八十幾歲,自問生命短促,前面的日子必定不多。他不知道,神要使他活到一百二十歲,讓他可以完成神託付給他的使命,救以色列民出埃及、進入迦南,去得那流奶與蜜之地。摩西越來越體會到,生命的長短和價值,全在乎神。所以下文求神「轉回」,將以色列人領進迦南,叫他們早早飽得神的慈愛。

第二、摩西認為,神若不轉回,人生七八十年所作的,都只不過是「勞苦」而已。而「勞苦」所換來的果效,卻是「轉眼成空」,意思是所擁有的財寶和世物,只不過在「轉眼間」就消失,因為死時不能帶走,在神面前沒有半點值得「矜誇」。世人以為,活著最重要是「賺錢糊口」,卻沒有想到,這只不過是神的咒詛而已。從前亞當在伊甸園裡,不用勞苦就可以吃園中樹上的果子。他們犯罪,被神趕出伊甸園之後,就受咒詛,要汗流滿面才得糊口,而且吃的亦只不過是菜蔬。所以《聖經》的觀點是,人生所作的一切都是「勞苦」。但那信主、靠主得安息的人,死時就可以息了自己的「勞苦」。正如《啟示錄》記載,神以大聲音宣告說:「從今以後,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也見證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為主)做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啟14:13

 

二、「四求」轉人生(90.11-90.15

90.11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90.12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90.13耶和華啊,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90.14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90.15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

1.摩西曉得,以上用七個「如」字所形容的人生,全因為人犯罪,引致神發怒。只可惜,以色列人不明白,總是不聽神的話,犯罪得罪神。所以他說:「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這句話也可以意譯為:「你向罪人發怒的原因,有誰曉得呢?你懲罰他們之時所顯的權柄,有誰懼怕呢?他們連你是可畏的,這一點也不曉得。」是的,當人漸漸失去敬畏神的心,就失去一切的智慧,因為「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再者,當人越來越不曉得屬靈的事之時,人就與沒有靈魂的「畜類」相同(詩49:10)。人若與畜類相同,神就對人完全失望,將人棄絕,丟在地獄(靈界的垃圾池)裡。因此,摩西為以色列人向神作出如下「四個呼求」:

2.第一個「求」:「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這個祈求包含兩方面:第一是「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意思是,從人的角度來數算,人生大約只有七八十歲但在神看來,這七八十年其實等於一天、一更、一覺、一夢、一歎、一沖、一飛──這種越算越短的演算法,完全是根據神的忿怒如何追究人的罪孽。所以摩西求神指教以什麼樣的原則來數算不是按「量」來算,而是按「質」來算;也不是按「日子」來算,乃是按「價值」來算;更不是按「無所得的勞苦」來算,乃是按「得著神的榮美」來算。第二是「得著智慧的心」意思是,不但要曉得以屬靈的數演算法來計算日子,更重要是得著智慧去瞭解神的可畏,從而討神的喜悅,或者可以使以色列人早日飽得神的慈愛。因為知道「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所以摩西在上文說:「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可見,曉得敬畏神,懼怕神的忿怒,就是他所求的「智慧」。

3.第二個「求」:「耶和華啊,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讀者要明白,「僕人」一詞是眾數的,所以不單是指摩西自己,也是指所有事奉神的以色列人。摩西求的重點是「神轉回」,意思是,摩西得著第一個「智慧」,是知道問題的關鍵在於「神的定旨」當然,以色列人犯罪也是關鍵之一;但是以色列人的罪已經犯了,無法改變事實;如果神肯「回心轉意」的話,以色列人還可以有盼望,不然就死定了。舊約結束時,神對以色列人說:「從你們列祖的日子以來,你們常常偏離我的典章而不遵守。現在你們要轉向我、我就轉向你們…」(瑪3:7)但以色列人一直不肯轉向神,所以他們就亡國、分散天下、被刀劍追上…。神見以色列人到底還是不肯轉向神,最後神開大恩、啟示先知說:「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先)向兒女、(然後)兒女的心(才)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4:5-6)這正是摩西所禱告的,到末世才成就了。摩西問神:「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意思是、以色列人在埃及地已經等了四百多年了,現在他們來到迦南邊境,又因為不信而不能入迦南,散居在低底斯已經有一段日子了。求你收回你的定旨、為我們後悔,早日讓我們進入迦南,享受你的慈愛。但是、後來以色列人果然被領進迦南,只是他們止不住犯罪,所以不久他們又亡國被擄;之後蒙恩歸回,又再亡國分散天下.直到世界末日之時,因著神主動轉向他們,差來那兩個見證人(參啟示錄第十一章,他們二人像以利亞和摩西)來傳道給他們,最終使他們全家悔改歸向神,然後、主基督就從天降臨,拯救他們,實現全部應許,將迦南全地賜給他們,又復興他們的國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

4.第三個「求」:「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這個祈求真有智慧,摩西並不是說:「神阿,你為何應許慈愛而沒有慈愛?你為何答應赦免我們的罪,卻還是使我們世世代代受苦歎息呢?」若是這樣禱告,就好像指責神,將責任全歸咎於神了;摩西乃是說:「神阿,我們十分饑餓、並不是因為沒有嗎哪、乃因為長期缺乏你的慈愛,在曠野裡漂流、所以我們的人生充滿恐懼和歎息.如果你能照你的慈愛早日領我們進入流奶與蜜的迦南,讓我們吃飽裡頭的『奶與蜜』,我們就可以一生一世歡呼喜樂了。」一個討神喜悅的人,必定是一個表示以享受神的慈愛為歡樂的人.人越會欣賞神的慈愛、神就越願意向人施慈愛。以色列人入了迦南地,但並沒有飽得主的慈愛,因為他們繼續犯罪和不信.直到末世時,他們全家悔改歸向神,主基督才降臨,復興以色列國,那時,他們才真正飽得主的慈愛。

5.第四個「求」:「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這個祈求也很有智慧,意思是、「我們過往四百多年來受苦遭難,是你使我們這樣的.因為你在應許亞伯拉罕之時,早於預定一切、說:『你要的確知道、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到了第四代、他們必回到此地、因為亞摩利人的罪孽、還沒有滿盈。』(創15:13-15)我們既然受了四百多年苦,現在就求你照應許、最低限度使我們喜樂同樣長的日子。」其實神何只叫愛也的人喜樂四百年呢?神的計畫是叫他們有永生,與神一同享受天上的榮耀和福樂。只是、以色列人不肯領受神所賜的喜樂,所以亡國又再亡國,分散又再分散,直到末世時、主基督降臨,他們進入千禧年國度裡、才能真正「照著受苦的日子,和遭難的年歲喜樂。」

 

三、「四願」得榮美(90.16-90.17

90.16願你的作為向你僕人顯現;願你的榮耀向他們子孫顯明。90.17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你堅立。

1.完了「四個求」,摩西進一步提出「四個願」。「求」與「願」不同──「求」是需要理據的,因為不是應得的;但是「願」不需要提出任何理據,只要神喜悅這人,就會樂意為他成就任何心願。因為發出「求」的人、身份像「乞丐」;發出「願」的人、身份像「愛人」。「求」的人怕得不到,必定不敢要求太多;「願」的人深知自己蒙愛,必定將最難得的、最寶貴的,也提出來。很明顯、摩西知道自已討得神的喜悅,所以大膽向神作出如下「四個願」:

2.第一個「願」:「願你的作為向你僕人顯現。」這裡所說的「僕人」,應該是「奴僕」,原文是眾數的。比對下文「向他們的子孫顯明」,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神阿!願你實現應許的行動,向我們這一代的奴僕──以色列人實現。」摩西不敢勸神、或求神這樣做,因為知道神是可畏的.何時實現應許、自有神認為適當的時候。但摩西作出「願望」,神若喜悅他,他的「願望」或會成就。

3.第二個「願」:「願你的榮耀向他們子孫顯明。」我們知道、神的榮耀顯明出來,通常是指、神在爭戰中大獲全勝、神的應許和計畫全面成就、神的同在以榮光顯現,被人看見或察覺到…等等。上一個願望是神立即採取行動,實現所應許的一切;在一個願望是以色列民進入迦南地之後、能世世代代有神明顯的同在、被百姓深入認識、見證神應許的實在、和享受他所賜的迦南美地。所以這個願望的重心是以色列人的子子孫孫得見神的榮耀彰顯。

4.第三個「願」:「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這是很大膽的願望──摩西不但想得著迦南美地,更想得著「神的榮美」歸到以色列人「身上」。研究這句話、欽定本的譯法是“And let the beauty of Jehovah our God be upon us”。這樣譯法較為難明白,因為很難想像「神的美麗」怎樣「歸到我們身上」。但「榮美」這詞的希伯來文是“no`am”,含有“kindness, pleasantness, delightfulness, beauty, favour”等意思。這詞在聖經中出現過7次.欽定本譯為“beauty”有4次、譯為“pleasant”有2次、譯為“pleasantness”有1次。所以筆者認為、這句話應該重譯為:「願主我們的神喜悅我們、並且看我們如同神那樣美麗。」意思是、願望以色列民成為神最喜悅的「聖民」,因深入認識神而活出神的美麗形像。這個願望很難成就,除非主基督降世,以色列人信他,這樣、他的美麗就成了以色列人的美麗。所以這個願不知不覺地預言到「因信稱義」的真理將要顯明出來,使主基督的「義」,要因成為以色列人的「義」。

4.第四個「願」:「願你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你堅立。」摩西在這裡用「重複句」來說出他的「願望」──「我們手所作的工」就是「建立以色列國的工」.若得不到神的「堅立」,人的一切努力、就會變成徒然。然而、神會不會成就摩西這個「願望」呢?會!就是主基督在末時親自從天降臨,拯救當時即將被滅族的以色列人;並且主基督要作他們的王,復興以色列國,直到永遠。

5.我們這樣解釋、應該是沒有錯的.因為編者文士以斯拉也是這樣想。他在編輯《詩篇卷四》的時候,故意藉:

(第91篇)的作者講論神是投靠他的人的「避難所」,接駁摩西的禱告,可以預言以色列人在悠長的歷史中,經歷神保守他們不至滅族,乃受到神的保護,至末世時可以複國。最後、神會使他們得救恩、又使他們「尊貴」(復興)和「長壽」(得永生)。

(第92篇)這篇「安息日詩」來預言主第一次降世來傳福音,宣揚神的「慈愛」和「信實」.只可惜以色列人當時不明白「安息日」的意義為何,又不明白主基督的救贖工作何其大,何其深,竟將主基督殺了;他們就像「畜類人」一樣滅亡。然而、主基督復活升天、他救贖的「角」得以高舉、成功拯救千萬人。最後主基督受膏為「新約更美職事」、使極多人稱義得永生。

(第93100篇)這八篇「主基督作王詩」,預言末世時,主基督在世界大戰中從天降臨、大地諸山因看見主的面而消化如蠟.但主作王、平定天下,世界就堅定。主要顯為至大的神,在聖殿中作王,統治世界,世上所有人都成為他的民。地上萬族都要來敬拜讚美他,在大會中講述他救恩的奇妙。因主所發明的救恩,連外邦人也有份。以色列人也看見主的「慈愛」和「信實」.全地因看見這救恩而歡樂!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神人摩西的見證(朱韜樞)

 

  我們來到詩篇卷四。卷四比較難讀,因為這一卷裡有些觀念,已經不是我們愛不愛主,我們要不要主,我們是不是跟隨主 ── 這一卷裡說的超過這一些 ── 這是生命見證的時候了!生命的見證,不單單是為著罪人,或者為著我們這些蒙恩的人;生命的見證,乃是為著全地。所以,這卷裡說到全地,說到眾民,有一些的發表,就不是我們一般愛主的基督徒能夠容易體認的。即或這樣,我們還是可以經歷這些話,只是慢慢地,我們發覺,這些話從我們對瑣事而有的經歷,就轉到我們為著神聖的見證而有的經歷,再轉到我們的經歷的中心,必須是這一位包羅萬有、無所不是、無所不能的可愛的神。

  卷四共有十七篇詩,每一篇都非常美。卷四的開頭起自於第九十篇,九十篇是整個卷四的序言,寫得很達意,也很容易讀,以後就開始越來越難。

總論

  詩篇卷一說到生命的成長,卷二說到教會生活,卷三說到教會的建造,卷四說到生命的見證。首先我們得成長,長到教會生活裡,然後教會生活建造起來,這個建造的教會生活,就成為神所要得著的一個生命的見證,這就會帶進卷五神聖的讚美。到了卷五的時候,我們會看見,許多在經歷裡對著神而有的讚美的話。

  詩篇卷四一共有十七篇,主要分成三段:九十到九十二篇是說,主藉著地方教會而有生命的見證,見證出基督的榮耀。九十三到一百篇是說,基督藉著地方教會來掌權,好得著全地。換句話說,不光是我們,而是萬民;不光是萬民,而是全地。基督要來得著全地。一百零一到一百零六篇,說到這位掌權者的所是,和祂在信實裡的工作。

  按理說,如果九十三到一百篇,說到基督藉著地方教會來掌權,好得著全地,一百零一到一百零六篇,就應該說到一處處地方教會如何與神同工,結果大大地得勝;然而,事實不是這樣。當基督得著全地以後,詩人接著就描述一種非常淒涼可怕的光景。換句話說,無論我們多老練、多成熟、多愛主,我們還是差勁到極點。但是,感謝主,我們的神是可靠的!說到基督得著全地以後,在一百零一到一百零六篇中,就有四篇說到神的所是,有一篇說到讚美,有一篇說到我們的不堪。真是奇妙,為什麼還說到我們的不堪呢?這意思是,各位弟兄姊妹,你們這些奉獻而不肯擺上的,相對於那些奉獻而已經擺上的,在不堪上,仍是處於同等的地位。每一個都很差勁,每一個都不行。真是奇妙的結束!卷四結束在我們都不行,可是,我們不要忘記祂是誰 ── 我們都不行,祂行!

 

詩篇九十篇神人摩西的見證

  這一首詩是為誰寫的呢?是為著那些想要愛主而不敢愛、不能愛主又想愛主、已經愛主又不敢全時間、已經全時間又不敢好好跟隨、已經好好跟隨又不敢完全擺上的人!換句話說,這首詩就是為著我們寫的。這話不是隨便說的,讀到後來,我們會說:「主啊,原來你不能作我們的居所,就是因為我們這班人,沒有過一個健康的日子哪!」

  詩篇九十篇是摩西寫的,這是神人摩西的禱告。這一首詩滿了啟示、認知,和純誠。就著經歷來說,是一個純誠的人,才能是一個有認知的人,也才能得啟示。但是,就著一個已經得啟示的人來說,他所給人看見的、摸著的,乃是他所得著的啟示;在他所得著的啟示裡,我們來看他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很驚奇,「他的認知何等的深!」我們也會覺得很驚奇,「他向著人、向著神,是何等的純誠!」

  這首詩不僅滿了啟示、認知和純誠,又是絕對的細膩。這裡的描述真是美到極處,細膩到極處。我們怎麼也想不出,摩西會是這樣一個詩人?!大衛是詩人,這是公認的;摩西是詩人,總叫人難以相信,因為律法和詩是無分無關的。哪有頒布律法的人是會寫詩的?哪有寫詩的人也是撰述律法的?律法和詩難道不是兩個極端嗎?律法是每一個字,一點一劃,都不能改變;詩是完全在於詩人的意境,詩人的所是,和詩人所是的顯明。所以,我們很難想像,那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頒布律法誡命,照著山上所啟示的樣式、建造帳幕的那一位,竟然寫出這樣一首滿了感情、滿了經歷、滿了認知,又對神心頭的願望那樣明亮的詩!他寫這首詩的時候,我們能感覺,他一點不是寫給人看的,他的確是寫給神看的,也因此,詩的前言才不說是他的詩,而是他的禱告。這是神人摩西的一個禱告。

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

  詩人在這裡沒有以以羅欣(亦即神,信實的大能者),也沒有以耶和華作起首。「耶和華」的意思是我是那我是,是那位與人有關係的神。如果摩西說,「耶和華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那就是說:神啊,你這位和人有關係的神啊,你來做人的居所。但他不僅沒有用「耶和華」,也沒有用「以羅欣」。以羅欣,就是信實的大能者。他開頭的禱告和宣告,是一個絕對屬神、又對神的心意有完滿認識的人,才說的出來的。人若不絕對屬神,或不認識神要什麼,是絕對說不出這句話來的。他屬神,所以他用這個希伯來字:adonay(阿多乃),中文譯作:主。adonay 是什麼意思?哦,你是我的主,我是你的奴僕!你是我的丈夫,我是你的妻子!我和你的關係是生命的,我和你的關係又是有歸屬的!是根據這兩個高深的關係,叫摩西開始了這一篇詩,「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

  你有沒有注意,摩西所要的和我們所要的不一樣。他要的很多,他要什麼呢?第一,主啊,我要你。第二,主啊,我要你世世代代。第三,主啊,我要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他要三個東西:你,世世代代,居所。哦,弟兄姊妹,很少人在一句禱告裡,能說出這麼多、這麼好的話來。我們最多禱告:「主啊,祝福你的教會!主啊,復興我們!」你看,都是指現在。「主啊,在我們身上工作!」也是指現在。「主啊,與我同在!」是指自己。你看,他這個「主啊」說得多好,「我的主人啊,我的丈夫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他既然說主人,既然說丈夫,那麼,原則上,就是說他個人和主,但他卻說「我們」。不僅是我們,不僅是現在,而且是世世代代!弟兄姊妹啊,你想,一個沒有異象,沒有啟示,沒有看見,沒有託付的人,能說出這樣甜美的話嗎?這個話是一個有啟示、有異象、有託付、有看見的人,才能夠說出來的啊!

  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弟兄啊,我們有時候說地方教會,那話說得多淺,「主啊,求你祝福我們所在的教會!」很少有一個人能夠這樣禱告,「主啊,在你還沒有來之前,你世世代代祝福、保守、興起、建造你的眾地方教會!」哦,我們若有這樣一個禱告,我們會是一個有什麼樣託付的人?!

  摩西從開頭就講得真高。一面他說:「主啊,我和你的關係真好」;一面他說:「哦,我看見你了,你要什麼呢?你要一個居所。怎麼樣一個居所呢?我要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這個居所是你的,這個居所也就是你!這個居所是屬於你的,這個居所是充滿你的,這個居所是你以你為內涵的,這個居所也是以你為實際的 ── 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

  弟兄姊妹啊,光是這一句話,我們若聽進去了,我們若領會了,我們若明白了,我們就要說:「主啊,我們要的太多了!」我們是不是要太多了?好像摩西要的很簡單,「老闆啊,主啊,我的主人啊,我可愛的丈夫啊 ── 你啊,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你啊,千萬不要走開!你啊,要為著你的旨意站住!你啊,要為著你的旨意來爭戰!你啊,要把你的旨意實現出來!不只是今天,乃是世世代代啊!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班人,乃是世世代代那些愛你、要你的人啊!」哦,這個開頭太好了!

  他稱神為阿多乃(adonay),表明他認識神和他的關係,是主人和奴僕的關係,也是丈夫和妻子的關係;他也認識神是負他一切責任的神。他能說:「神啊,你既然是我的主人,你既然是我的丈夫,你也就負我一切的責任!」他的心胸是何等的寬廣,他認識神見證的往前,不僅是藉著他(舊約中神最大用的僕人),也是藉著許多和他一樣渴慕以神為主、歸屬於神的人。人若問整個舊約的時代,神最大用的是誰?答案就是摩西。正如整個新約的時代,神最大用的是保羅。可以說,沒有保羅,就沒有新約;沒有摩西,就沒有舊約。

  摩西是神在舊約中最大用的僕人,這樣一個僕人認識,神見證的往前,不僅是藉著他,也是藉著許多和他一樣渴慕以神為主、歸屬於神的人。弟兄啊,你看,我們竟和摩西聯在一起,摩西的禱告裡包括了我們了!可是,我們說什麼呢?「神啊,我還有一個公司需要經營呀!」摩西說的「世世代代」,就包括了你我。摩西說:「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我們就說:「神啊,你是摩西的神,請你不要作我們的神;你作摩西的居所,請不要作我們的居所,我們還有「塵緣」未了。」摩西說:「哎呀,我講了白講!」為什麼白講呢?「沒有人肯作!我可以禱告: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他們卻禱告:主啊,願你與摩西同在。」

  弟兄姊妹,摩西的確是個屬神的人。你看,今天有多少有主、也愛主的人,能說出詩篇九十篇第1節這樣美妙的話?「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說:「我所服事的地方教會很好,我所在的這地方,雖然把主耶穌出賣了,聖徒們還是滿相愛的。」請我們注意,詩人心中所認定的,不僅是要神,他的主,作他的居所,也要神世世代代作所有有主、愛主、跟隨主、奉獻給主、願意為主做見證人的居所!

  開頭的話說完以後,摩西也許說:「感謝主,我的禱告已經結束了」;後來又想,「不行,沒有一個人聽得懂,沒有一個人願意跟……。那麼,現在讓我來傳福音吧!」所以,他就傳福音了。「讓我來講述人生吧!」所以,他就講述人生了。「讓我來傳講神的工作吧!」所以,他就傳講神的工作了。他先傳福音,然後講述人生,然後傳講神的工作,三個東西。

從亙古到永遠,你是神

  他怎麼來傳福音?乃是描述神自己。他說:「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神。」(詩九十2)這句話真奇妙!他說:「哦,你是從亙古到永遠的!你是自有、永有的那一位!你是設計的一位、你是創造的一位、你是供備的那一位!」這說出他的神、我們的神,不僅是全智者,也是全能者,又是自有永有的那一位!這福音傳得真好,短短地幾句話,就把神給說出來。親愛的弟兄啊,我們對神有沒有這種認識呢?我們的神是誰呢?自有的、永有的!請問,我們的銀行存款在不在這個自有永有裡呀?

  祂是自有的,祂是永有的,祂也是滿有智慧的。「諸山未曾生出,」祂就是神;如果諸山已經生出,「從亙古到永遠,」祂還是神!是這一位神,在祂的智慧和大能裡,生出了諸山,也造出地和人可居之處。所以,這一位神,不僅是全知的,也是全能的,也是自有永有的。

  說到人的時候,摩西的描述也很有意思。他說:「人哪,你真虛空啊!」九十篇三節,「你使人歸於塵土,說:你們世人要歸回。」他不講人的生,他講人的死,因為生之一刻,就是死的開始。就算我們可以活到一百歲,到末了,不也是歸於塵土嗎?摩西問我們:「你這一生,到底得著了些什麼?你這一生,到底要了些什麼?人哪,真是虛空!」然後他又說:「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詩九十4)他說,人生哪,真是短暫!就算人活了一千歲,也像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更何況沒有一個人活到一千歲,連亞當和瑪土撒拉也沒有活過一千歲。也就是說,人連已過的昨日還比不上,連夜間的一更也還比不上。

  不僅這樣,他也說:「你叫他們如水沖去;他們如睡一覺。早晨,他們如生長的草,」(詩九十5)如水沖去,也可以譯作:用暴雨沖去。這意思是,沖去也不要怕,下面還會長出來。如果我們的兒女都坐在這裡,我們的孫子孫女也坐在這裡,有一天我們如水沖去,仍然有新長的草;只是這草,也要預備如水沖去。都要如水沖去,沒有例外的。所以他說:「人生哪,真沒有意思,都如水沖去啊!」也許有人說:「不,有時候人生也很喜樂。」他就說:「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詩九十6)是啊,人生不是沒有喜樂。娶到一位可愛的妻子,喜樂不喜樂?喜樂。生意作得還不錯,喜樂不喜樂?喜樂。即或喜樂了,也是早晨錢財進來,晚上不知從哪就流走了;就算今晚不流,到剩最後一口氣的時候,也是流走了。「晚上割下枯乾」,這是神做的。神說:「有一天,我要來割下你。你活在地上,無論活得多好,有一天,我要把你割下來;但是,你也不要怕,還有再長的。」

我們的罪孽和隱惡

  不僅人的存在這麼可憐,人的所是也很麻煩。他說,「我們因你的怒氣而消滅,因你的忿怒而驚惶。」(詩九十7)又說,「你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面光之中。」(詩九十8)這裡說到兩個東西:第一,我們的罪孽。這「罪孽」的原文是複數,指許多的罪。神啊,我們有許多的罪,是擺在你面前的。第二,我們的隱惡。這「隱惡」的原文是單數,指我們隱而未顯的所是。什麼叫「隱而未顯的所是」?你看,我們一個個人看起來多好,但是,都不能給神看的!神說:「你閣下怎麼這樣呢?你犯了多少的罪啊?」又說:「在我的面光裡,我還看見你的所是!你是一個罪人,你犯的罪,叫你成為一個犯罪的人;但是你的所是,叫你成為一個被罪惡構成的人。」這多少有一點像大衛的話,「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五一5

  摩西說:「主啊,我看到你的憤怒,想到你的怒氣,因我們的罪孽,是擺在你的面前的。我犯一個罪,誰都可以不知道,神知道。誰也不知道我犯罪了,神知道我犯罪了。不僅這樣,就是我沒犯的罪,在神的面光裡,祂也看見了。」是的,神要說:「你外面犯的罪,你很清楚我知道,但,我願意再告訴你一聲,連你的罪性,在我的面光裡,我也都看見了!」

  詩人的結束是,「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詩九十9上)這就是為什麼人覺得苦;又說,「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嘆息。」這個描述太深了。弟兄姊妹,你知道嗎?我們這一生好像一聲嘆息就完了。活得越長,嘆息就越久。到底我們這一生有多久呢?他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九十10)也許那時,人活到七十歲就算是長壽了;今天,我們活到七十歲還不算老,活到九十歲已有不少,即或我們活到一百歲,其中所矜誇的,也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然後如飛而去。什麼叫如飛而去?就是無影無蹤。我們如飛而去,就什麼都沒有了,連墳墓也沒有了。

  十一節,摩西又說:「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權勢,或譯作:威勢。這句話不是對別人說的,是對我們每個人說的。弟兄姊妹,我們作夢大概也沒有想到,會有人問我們這句話,「你知不知道,神怒氣的威勢呢?你有沒有按著神該受的敬畏曉得神的忿怒呢?」按理說,人應該問我們,「你愛主不愛主?你要不要主?你愛不愛教會?你的屬靈生活好不好?你有沒有讀經禱告?」哪有人問這麼一個問題?譬如說,我們問一個弟兄:「弟兄啊,你曉不曉得神怒氣的權勢呢?」

  那弟兄就要回答,「我犯了什麼罪,你這麼兇呀?」

  我相信,任何人的反應都是這樣的,覺得莫名其妙的。人會覺得,「這個問題太古怪了!神不是滿有憐憫嗎?神不是滿有恩典嗎?神不是滿有祝福嗎?神不是在一切事上與我們同在嗎?神不是保守我們嗎?神不是在一切事上要我們平安嗎?主耶穌不是講,願你們平安嗎?」可是,詩人在這裡說:「不是神出了問題,是我們這個人老出問題。問題出在哪兒?我們不知道年日的可貴。」所以,他才說:「神啊,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

數算自己的日子

  同時,詩人也在這裡呼求,「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九十12)你有沒有注意,這句話的邏輯好像有問題,照我們的觀念,這句話應寫作:「求你賜給我們智慧,好叫我們知道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是不是呢?不!聖經仍是說: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弟兄姊妹,我問你,應該是先得智慧再數算日子?還是先數算日子再得智慧?在以弗所書,使徒保羅也禱告說,「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弗一17)從這裡來看,每一個基督徒都不會數算自己的日子,因為每一個基督徒都沒有智慧的心。哦,摩西真不得了!光是這一句話,諾貝爾獎一定要頒給他,可惜諾貝爾獎不頒給過去的人;如果他還活著,什麼獎都是他的,宗教獎是他的,文學獎是他的,哲學獎是他的,經濟獎也是他的,連營養獎都是他的,他各方面都是專家。他這裡說:「主啊,求你先叫我知道我為什麼活著,我如果不知道,我就不會有智慧。所以,求你指教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這樣我才能得著智慧的心哪。」

  正如不是先明白再奉獻,是先奉獻再明白。通常我們告訴弟兄:「弟兄啊,你好好跟隨主。」弟兄就回答:「主帶領。」這句話回得像從純潔的天使來的,又像從背叛的天使來的。我們說:「弟兄啊,你要把一生歸給主。」弟兄又回答:「當然,主負一切的責任哪。」說到後來,誰也不清楚他到底說的是什麼。

  摩西從十二節一直到十四節,說的是同一件事。他說:「神啊,人不認識你怒氣的威勢,人也沒有因著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憤怒,所以今天,我要把我的日子算清楚!我這一生到底是作什麼的?我這一生到底是怎麼生活的?我這一生到底是怎麼跟隨主的?主啊,求你指教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得著智慧的心哪!」

  弟兄姊妹,為什麼有許多事我們永遠不清楚?因為我們的日子沒有抓好,我們老在那兒計算。我們以為主要給我們智慧,我們才知道怎麼用時間。主說:「不,好好地用你的時間,我就會給你智慧啊。」或者我們說:「主啊,你帶領我,你叫我清楚的摸著你,我就知道怎麼來事奉你了。」主說:「不,你現在就起來事奉我,你就會清楚怎麼事奉我了。」哎呀,真是奇妙!

  十三節,「耶和華啊,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這句話太高了!一般人都覺得九十篇很容易懂,你讀這一節就知道,九十篇並不容易懂。他前面說,「主啊,求你指教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可是,2007年過去了,我們沒有數好;2008年過了六個月,我們也沒有數好。所以,他又加了這一節:耶和華啊,我們要等到幾時?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也許五年以前,主就已經告訴我們,你要數算自己的日子,好有智慧的心,但是我們賴皮了;也許三年以前,主再告訴我們,你要數算自己的日子,才能有智慧的心。現在,摩西就說:「我們哪一個人不遲延呢?我們哪一個人不耽擱呢?我們哪一個不推諉呢?我們哪一個人是願意這樣單純的、純潔的就向主負責呢?」所以他說:「耶和華啊,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我們沒辦法呀,我們連要奉獻給你,也不知道怎麼奉獻,求你轉回啊!我已經浪費十年了,求你轉回啊!我已經浪費五年了,求你轉回啊!我這一生好多時間白浪費了,求你轉回啊,不要叫我再浪費了!主啊,你要我們等到什麼時候?求你轉回啊!因為你是忠信的主啊!」

早早飽得神的慈愛

  十四節,「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詩人說:「主啊,叫我們不要再浪費日子了,求你叫我們不要再虛度年歲了,求叫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啊!」弟兄姊妹,這裡他好像帶我們過一個關。我們的一生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誇來誇去也就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如飛而去,無影無蹤;而且,當我們這樣過活的時候,完全不曉得神怒氣的威勢。神說:「我有我的旨意,我有我的經綸,我有我的盼望,我有我的要求,我有我心頭的定旨,我要成就這一切時,你們在哪裡呀?!」這就叫「怒氣的威勢」。「現在,我裡面是這樣的迫切,你們在哪裡啊?!」好像主在地上說的, 「我有當受的浸,還沒有成就,我是何等地困迫!」(路十二50

  神啊,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這句話青年人恐怕還不懂,老年人比較懂;青年人永遠不感覺日子的緊迫,老年人正好相反。老年人竭力追求,因為他們懂,「主啊,我若再不會數算自己的日子,我的日子一眨眼就都沒有了。」感謝主,今天我們若認定,我要數算自己的日子,我們就會得著一個智慧的心。

  這時候,我們會說:「主啊,我不願意再等,求你也不要再等,求你轉回啊!為我 ── 你的僕人後悔啊!」

  哦,這是何等的深。「我現在真後悔,我這一生浪費太多了!」我相信,摩西寫這首詩時,應該是他八十歲的時候,就是他蒙召以前,也就是他在曠野牧羊的最後一年。在主來呼召他之前,他感嘆人生,覺得這一生就完了;四十年在埃及皇宮,四十年在曠野牧羊,等到他八十歲時候,他寫了這首詩,說,「現在,我看這人生就是一聲的嘆息啊!所以主啊,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主啊,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我浪費了多少時間!主啊,願意有些日子,你把它救回來,是為著你的啊!願意我這一生的存在,有些日子是在你的憐憫裡,完全為著你的啊!」

  又說,「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這時候,我們就享受神的慈愛。當我們和神是一的時候,當我們和神一致的時候,當神所要的和我們所要的是一個的時候,當我們存在的目的和神造人的心意是一致的時候,我們要覺得非常的喜樂!我們就早早飽得神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這表明他有一個強烈的渴慕,「神啊,求你叫我們沒有一天、沒有一個時刻,是浪費的,是不聯於你的。」他進一步禱告,「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這是說,我們若是失信,神仍是可信的。我們說,「神啊,我奉獻給你,我愛你,我要跟隨你。」我們說了多少次,可是,我們說完了就拿回來,即或這樣,「主啊,你仍是可信的啊!主啊,求你轉回,不要因著你僕人們的軟弱,叫你似乎成為不誠信的!」這句話真好。「主啊,若是我這一生失敗了,不是我的羞恥,也是你的羞恥。不是我不行,是你這位神把自己往哪兒擺啊?」

  十五節,詩人又說,「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現在我們享受神的時刻,是我們人生最美好的時候,「主啊,我覺得太好了!」就好像一個單身的女孩,回答一個單身的男孩說:我願意嫁給你。這男孩是她所愛的,當她說那句話的時候,她裡面喜樂,男孩也喜樂。這裡說,「主啊,我飽嘗你的慈愛了,我的一生一世歡呼喜樂,就是在我受苦的日子,遭難的年歲,你也叫我們喜樂!」為什麼呢?享受神的時候,就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候。什麼時候的人生最好?有主的時候,人生最好。有主的時候,就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候。

  然而,詩人也知道,即或我們有受苦遭難,這些也是從神來的,也都能叫我們喜樂的。這裡說到兩個喜樂:一個是神轉回了,我們也知道怎樣數算日子,所以早早的飽得神的慈愛,一生一世喜樂;一個是我們回想受苦的日子,也知道這一生還有受苦的日子,就求神照著祂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弟兄啊,有時候,我們有多少掙扎,我們有多少為難,我們受主多少的管教,結果呢?我們說:「主啊,我把自己歸給你!」當我們那樣的奉獻的時候,那些遭難,那些為難,都成為喜樂的源頭,叫我們裡面喜樂起來了。

神的作為和榮耀

  在這樣的喜樂裡,他看見一件事,就是神在祂永遠定旨裡的經綸。所以他說,「願你的作為向你僕人顯現,願你的榮耀向他們的子孫顯明。」(詩九十16)這裡的「作為」,希伯來文 poal,單數,指叫人敬拜、歸順、事奉的作為。poal,也可以譯作「工作」,它的希臘文是 ergon,指執事的工作。所以,神的作為,就是祂的工作。啊,這個作為是叫人敬拜,叫人歸順,叫人事奉的作為,這就是祂的工作。十七節,「願主 ── 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你堅立。」所做的「工」,希伯來文 masseh,單數,是我們所做的工,也是因我們對神定旨的認定而有的工。

  摩西說:「當我飽嚐你的慈愛、歡呼喜樂的時候,或者當我遭難、也感到喜樂的時候,主啊,願你的工作越多的向我顯現。」什麼工作呢?「就是在你的定旨裡而有的工作,在你的經綸裡而有的工作。」這個工作,也是保羅在以弗所書中說的「為著職事的工作」(弗四12,恢復本)。「神啊,現在你有一個工作,」什麼工作?「就是你心頭所要的工作,你心頭所望的工作,你盼望達到的工作,你盼望成就的工作,讓你滿足的工作,與你是一的工作,讓你自己成為原料、成為內涵、成為產品,為著彰顯你而有的那奇妙的工作!神啊,願你的工作、作為,向你的僕人顯現!」

  「願你榮耀向他們的子孫顯明。」記得第一節,他禱告說: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所以,他從來沒有為自己活。現在他說:神哪,你是何等一位有旨意、有目的、有計畫、有經綸、有工作要成就的神!神啊,願你這工作向我顯現!你的工作向我顯現,我活在你的工作裡,我們的子子孫孫,就要看見你的榮耀。所以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

  這一篇詩是個圖畫,這幅圖畫開始於一個非常屬神的人,他有了一個禱告。他在什麼時候禱告呢?我想,是他八十歲的時候。那時,他對他一生,裡面是清楚的,即或是清楚的,他也感覺他一生已經沒有了,所以,他就開始寫這一首詩,「主啊,求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沒有兒子的人,這首詩是寫不出來的。雖然那時,他沒有屬靈的兒子,也沒有託付,不過是個放羊的人,他裡面卻很清楚,「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居所。」又說,「人若強壯可以活到八十歲。神啊,我現在八十歲了,所以,我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我已經完了,但是,我願意從現在開始,還是來數算我的年日。」

  這裡他說:「神啊,願你的作為向你僕人顯現;願你的榮耀向他們子孫顯明。神啊,願你的作為,就是你在你經綸裡那奇妙的工作,向你的僕人顯現。」哦,真不得了!「不是為著我,不是為著我活著,是為著世世代代啊!不是我,不是我蒙恩,是世世代代都蒙恩啊!不是我一個人看見你的見證,是許多聖徒都看見啊!不僅是今天的許多聖徒,是世世代代無限的聖徒,都要住在這榮耀裡面!所以,願你的榮耀向他們子孫顯明啊!」

神的榮美和堅立

  十七節,「願主 ── 我們神的榮美歸到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你建立。」「榮美」最好譯作「恩惠」。他說:「你的恩惠歸在我們身上。不僅這樣,當你的恩惠來的時候,也就是我們和你同工的時候。你的恩惠來了,我們就和你同工了。」這時候,他對所做的工很清楚,「我知道我做的是什麼,我知道我為什麼活著,我知道我為什麼勞苦,我知道為什麼存在,我知道為什麼追求,我知道為什麼我這樣擺上,我知道為什麼我這樣的奉獻,我知道為什麼我把我的性命、我的時間、我所有一切都投資在這裡,因為,這是神的工作,現在成了我的工作了!」

  不得了!你看,今天有多少人能起來說:「神的工作成了我的工作」?弟兄姊妹,這裡有一個人說:「主啊,我現在看我這一生,我看透了,但是主啊,求你指教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得著智慧的心。主啊,求你轉回,為我所浪費的日子後悔。主啊,求你叫我早早飽嘗你的慈愛。主啊,願你的工作向我顯明,叫我的子孫們榮耀你!主啊,願你的恩惠在我身上,你也堅定我們手所做的工!」真好!這些話不是一篇道,也不是去看望人所說的話,而是:神要做什麼,我也做什麼;神盼望什麼,我就把自己奉獻給什麼;神願得著什麼,我也投資在其中。我把我全人消耗到與神心頭的願望完全一致。這時候,他有資格說這個話,「神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願這工歸於我們身上;我們手所做的工,願你建立。」

  他知道神的定旨是不改變的,是直到世世代代的,也是榮耀的。第十七節和第一節是相呼應的。第一節說,「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第十七節說,「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這時候,聖民對人生、對自己、對神心頭的願望產生了認知,所以詩人呼求說:願你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你堅立。弟兄姊妹,現在我們要告訴主:「主啊,我們不是摩西,但是,我們何等願意有這樣的靈,我們願意告訴你:主啊,不是我,而是你世世代代與我們同在;藉著我,你能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我們什麼都沒有,我們只是一個罪人,然而,我們願意在你面前有智慧,知道如何數算自己的日子,來得著智慧的心,早早飽嘗你的慈愛,叫我的一生喜樂起來、滿足起來、歡樂起來,叫我對你心頭的願望有認定,你的工作成為在我身上掌權的所是!我讓你做工,我也與你同工!」哦,這樣的人生太高了,是這樣的人生帶進詩篇卷四的豐富,求主和我們同在。(韜)

  我們若有一個很大的魂,就會覺得,「主啊,人活著不是為今生今世,也不是為我所在的處境,乃是為能夠與神是一,而帶進世世代代的祝福。」詩人說,主啊,你世世代代做我們的居所!(詩九十1)九十篇第八節又說,「你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面光之中。」許多譯本都是譯作「隱惡」,我們也可以改成「隱而未顯」,因為原文裡沒有說到惡,乃是說到我祕密隱藏的事。主啊,將我們隱而未顯的事擺在你面光之中。詩篇十九篇十二節,也說到,「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意思是,有一個東西,在我裡面還沒有活出來,卻是預備好要發動的。

求神轉回,為祂的僕人後悔

  十三節,「耶和華啊,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這句真難懂。摩西好像說,「神啊,你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你現在快快轉回吧。」摩西從小就知道他是從水裡被拉上來,又被送到埃及王宮去,接受一切教育,都是為著以色列民的,因著他打死一個埃及人,闖了大禍之後,就逃到曠野。他大概做夢也沒想到,一逃就是四十年,可是,他的負擔沒有過去,他的盼望沒有過去,他知道,「主啊,我的確不夠信託你,不夠認識你,不夠與你是一,所以主啊,求你轉回吧,求你赦免我吧!」另一面,摩西又好像說,「主啊,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你轉回,不要再容忍。」因為前面第十二節說,「求你指教我們怎麼數算自己的日子,」也就是說,主啊,我們沒有人數算自己的的日子,所以神啊,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你轉回吧,為你的僕人後悔。

  有一種可能是,摩西說,「我的一生都要完了,主啊,你快快來吧,叫你給我的看見和託付,重新能夠盡出來。」還有一個可能是,「主啊,難道你還要再等嗎?難道你不能興起一個環境來嗎?難道你不能給我一些苦難,叫我活不下去嗎?難道你不能施展你的作為,叫我不得不來投靠你嗎?主啊,難道你還不打擊我嗎?」弟兄啊,這就是我蒙恩的祕訣。我剛剛愛主的時候,懂一點十字架,如果有五、六個月很平順,我一定這樣禱告,「主啊,難道你不愛我了嗎?竟有半年的時間,你沒有擊打我啊!」換句話說,好像有點自虐了。當我們說,「主啊,你來啊處理吧,你來整治吧,你來把難處加上吧,你來叫我活不下去吧,你來取去我的指望吧,你來叫我的生活不能平穩吧。」這就是轉回啊。

  「主啊,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我們的主從來不會後悔;我們的神是全智的,祂怎麼會後悔?摩西知道祂是全智的,他完全知道神不可能錯,但在他的經歷裡,他有非常深的感覺,「主啊,我的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了!我天天告訴你,明年我把自己奉獻給你;我天天告訴你,下個月我把自己奉獻給你;甚至,我天天告訴你,明天我把自己奉獻給你。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就不會數算自己的日子,結果不知不覺,我也失去了智慧的心。哦,主啊,我們還要等到什麼時候?求你來做我的日子吧!你來做我的日子,我就轉回了!你來做我的日子,我就沒有揀選了!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為你的僕人後悔,就是為你僕人的益處後悔。有時候,父母也說,那時候我打他一頓就好了,都是我容忍他容忍壞了。

  這裡有一個禱告真特別,他說,主啊,求你教我怎麼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得著智慧的心。不僅這樣,他又說,主啊,你還要等到什麼時候?我要算日子,你也要算日子啊;我急,你也得急啊。我們要等到幾時?求你轉回,你也得回來,為你的僕人後悔!哎,這個感覺真深。一面來看,詩人是說,神啊,你不要再浪費年日了,我是樂意、也願意和你一致的。一面來說,他又有一個很深的感覺,主啊,你有沒有覺得,你對我太寬縱了?你外面給我的恩典和慈憐太多了,叫我把它拿來浪費了。聖經說,神的恩賜是要你悔改的,結果,我們把這恩賜拿來糟蹋了。我願意告訴弟兄,到後來,不知不覺,我們成為一個愛世界的人;不知不覺,我們也讓世界霸佔了我們。尤其,負責的弟兄們更要小心,因為他們的資歷深,他們已經在律法之上,他們可以報告,「你們要去訓練,我不需要去;你們要去聚會,我不要去。」一個理由很簡單,「我這麼忙,怎麼去?」如果神說,「你需要這麼忙嗎?」可能人就醒過來了。主啊,求你轉回!這話不僅是對年幼說的,不僅是對年長說的,也對主的老僕人說的。我們都要說,主啊,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這裡實在有一個非常高的境界。

――朱韜樞《詩篇中的教會見證(卷四)

 

 

智慧的心(九十篇)(曾霖芳)

 

讀經:詩九十篇全。

  這篇詩是神人摩西的禱告。它是全部詩篇一百五十首中最古的一首。我翻過王雲五大辭典世界年代大事,與司可福年代表對照,這詩約寫在三代時的的周前商後,離現在約三千四百年,真的是一首最古老的詩。

  在這詩中,幾千年傳到現代,照樣能使用在今世信徒的身上,可見神啟示的奇妙。

  這詩還有一事很重要,它可代表詩篇中的另一類性質,就是關乎人生的事──人生的真理。

  本詩可分為兩段來研究:

{\Section:TopicID=171}(一)失望(灰暗)

  前段──(1-11)很悲哀、傷心、憂愁的;滿有悲傷。可用「失望」二字來形容──失望的人生,又可用「灰暗」二字來代表──悲觀的人生,也可用「歎息」代表──痛苦的人生。「唉」!一聲歎息,是前半段的意思。從一聲歎息中,表達出心中無限痛苦。

  (一)這詩也稱「死人的詩」,喪事禮拜,常用這首詩。創世記三章記載亞當夏娃犯了罪,神就罰他:「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由是罪由一人入了世界,死又從罪而來,每一個人,都必歸於塵土了。在今世界上確見到一個事實:許多活人在地上走來走去,也有許多從前活的人已過去睡在地下歸了塵土。千千萬萬的人都是這樣歸回呵!一坏黃土,這是人生的結局。這詩把人生的結局說出來。

  世人死,就是歸回,回到那裏?那就要看你的爸爸是誰,因為回家,就是回到父家去。有一天,人要把世界放下,神說你們要歸回,我們就要歸回父家。「在我父家裏,有許多住處。」神是我的天父,我歸回,就是歸回祂那裏。約翰八章說「你的父是魔鬼。」你的一生順服魔鬼,跟隨魔鬼,那你歸回,就要歸回神為魔鬼所預備的永火裏去,那裏有蟲與火,是永遠痛苦的地方。路加福音十六章記載:拉撒路死了,被接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裏享永福,到那福地。財主也死了,他就落在痛苦的地方。這是歸回什麼地方的分別。你清楚你的罪已被赦免而成為神的兒女嗎?

  當摩西這詩的時候,想是快要離世了。在申命記三十一章141922和三十三章1,很清楚知道摩西人生終局的情形,他在死前為以色列人祝福,以後為各人祝福。神在這裏還要摩西作歌,若有人知道自己快將離世,還能寫詩歌嗎?這必是非常人,是少見的神人。這神人在九十篇寫出「神說,你們世人要歸回。」真的像是離世回家一樣。我不是講道理,我們真要把離世之事當作回家。我在南洋見過許多華僑,他們準備回家之時何等歡喜。真的,因為他要回到父家呀。我們也感覺到歡樂嗎?

  (二)這詩也是「年歲之詩」,因為說年歲很清楚。「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是與摩西之晚年有關。人在青年時,不會注意年歲,雄心萬丈,只想前途;壯年人一天到晚忙個不了,小孩子也不會想到年歲。只有老年人,靜坐下來想想,回憶往事,就覺得日子過得真快。摩西就是在老年的光景中寫出這詩。「早晨他們如生長的草,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他說人之日子過得快,像水沖、像睡覺、像花草。我曾在房屋四圍籬笆種有一棵牽牛花,又名喇叭花。外國人稱為「早晨的榮耀」,早上開出美麗的花,太陽出來一曬,很快垂下,不久縮成一團。早上很好,晚上枯萎,人生也是這樣,像牽牛花,爬!爬!爬上去,像喇叭花,一生吹喇叭,吹噓自己,曾幾何時,太陽一照,就沒有了。

  (三)這詩也可以說如「歎息之詩」。「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𣿫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這是與摩西之經驗有關。他一生一百二十歲,四十年在埃及王宮,四十年在米甸曠野看羊,四十年帶領以色列人在曠野。後八十年所都是飽經風霜,磨煉的生活,受盡人生痛苦、磨煉經驗,這詩就透露出這些意味。「來𣿫照凓𣿫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15)「誰曉得𣿫怒氣的權勢,誰按凓𣿫該受的敬畏曉得𣿫的忿怒呢?」(11)「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10)人生真苦呵!這是經驗,是最深刻的人生經驗。

  另一方面,說出自己的虧欠,在曠野中常得罪神,在神「震怒之下」(九節)虧欠神的恩典,遭神的懲罰。到了一百二十歲臨終時一個迴顧,所認識的人,都離世了,二百多萬的人,老公公太太們一個個過去了,除了迦勒、約書亞,連他自己在內沒有一個人能進入迦南。一聲歎息,歎息一世在神前的虧欠,一生受管教,常常受苦,這是摩西的經驗,他有無限的感歎。

{\Section:TopicID=172}(二)希望(光明)

  後段──(12-17)可用「希望」二字來形容──詩中滿有盼望。又可用「光明」二字來代表──有光明的前途,也可用「歎息」代表──一聲歎息!與前之歎息不同,像「聖靈用說不出來的歎息,為我們祈求」的那種歎息。我們到神前,把一切痛苦、工作、難處都告訴祂。在12以下,摩西不斷的祈求:為自己的前途求,為工作求,為所有以色列人求,一切向神傾吐出來。

  (一)求主使我有智慧的人生(十二節):知道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得凓智慧的心,有了智慧的心。可以應付人生的失望,由灰暗中見到光明。

  怎樣數算呢?如果以為人只可以活到七十歲或八十歲,這樣就很失望。因為那些六十九歲的,就會想到七十,就是明年了。就會失望了。這是世界的算法,是一般的算法。如果這樣算,活到老時,越算越近,感覺到很快就沒有日子了。

  我問你,為什麼不活到一百歲呢?看看下面的一篇詩吧,九一1416,告訴我們若「專心愛神」,神使我們「足享長壽」。為什麼不會作約伯享壽一百四十歲?作摩西一生一百二十歲?作新約的約翰超過一百歲呢?能、能。只要真正的愛神,敬畏神,神會留你在地上作見證,也說不定再算回來,或許今晚神要你的靈魂(路十二20),所以我們又要算得最近。主說:「信祂的人,永遠不死。」如果我今晚真的死了,就進入永生。或者主耶穌忽然再來,我被提到空中,永不見死。你如果懂得算,你就有智慧的心。求主指教如何數算自己的日子吧!

  (二)求主使我有喜樂的人生(十四節):「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快樂到歡呼,小孩子才會這樣,我們不妨回轉作小孩吧!這是聖經的真理。

  舊約的哈巴谷,新約的保羅,都是快樂的人。「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哈三17-18)這是哈巴谷的喜歡。保羅在監中寫腓立比書,但這書稱為「喜樂的書」,書中充滿喜樂。巴不得我們像哈巴谷和保羅,因主的愛而歡呼喜樂。雖然受苦,仍舊歡樂。這樣人生,何等光明。

  (三)求主使我有榮美的人生(十七節):再看16-17,「願𣿫的作為向你僕人顯現,願𣿫的榮耀向他們子孫顯明,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𣿫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𣿫堅立。」詩人又求榮美的人生。看見到神的作為,滿了見證,滿了喜樂,滿了榮耀。(詩一二六1-3)使我們一生一世瞻仰祂的榮美(詩二十七4)。如摩西與神面對面,接近神,神的榮光反照在他面上。這榮美的生命,只要真與神相交,就可得凓。願我們大家都有榮美的生命,都有這個心願。我們的工作也得祂堅立。活在神的愛中,有智慧、喜樂,榮美的人生!── 曾霖芳《詩篇精義》

 

 

摩西的禱告(楊濬哲)

 

本篇標題說明摩西是本篇的作者詩篇共有一百五十篇, 其中除了七十二篇和一百二十七篇是所羅門所寫,和詩篇九十篇是摩西所寫外,其餘的大部分都是大衛寫的本篇或與申命記三十二章和三十三章同時所作摩爾頓敎授指出本篇是根據申命記三十三章27節的祝詞而成:「永生的神是你的居所」,本篇發揮此句;「祂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由下篇發揮之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詩篇九十一篇也是摩西寫的,可是沒有明文記載

在一百五十篇的詩篇中,以詩篇九十篇最為古老,這是摩西老年時代所寫的「人生之詩」。有人翻過王雲五大辭典世界年代大事,與司可福年代表對照,這詩約寫在三代時的周前商後,距今約三千四百多年,真是一首最古老的詩摩西一生是一百二十歲,他暮年時回首前塵往事,榮辱禍福,歷歷在目;不禁對如夢的人生湧出感慨;對慈愛的神湧出讚美!他經歷了四十年錦衣玉食,養尊處優的宮廷生活又過了四十年寂寂無聞,風吹日曬的牧羊生活以後四十年帶領二百多萬以色列民,任勞任怨,忍辱負重的曠野生活摩西憑他豐富的人生經歷,寫出他心頭的一番情愫雖然本篇寫在遙遠的三千四百多年前,古老的事蹟在我們的腦海中,像是陳腐退化的,簡直與現代生活脫節然而仔細研究,本篇詩中所蘊藏的真理,卻與我們現代人息息相關;雖然年代久遠,卻是歷久常新所以神永恆不變的真理,不僅是古代人遵循的方針,也是現代人追尋的至寶(本段參佈道月刊,19881月關國瑞牧師之「智慧的人生」)

本篇標題不只說明摩西是本篇的作者,也說明他是神人這樣的稱呼,在聖經中是少見的據查考所得,聖經中最先稱呼神人的,是摩西自己(申三十三1,其次是迦勒(書十四6),再次是歷代志的著者(代上二十三14 ;代下三十16,最後是以斯拉(拉三2)。一個人得以被稱為神人,那是何等尊榮!然而摩西何以得稱為神人呢?王峙先生說得好,他說:神人是屬神的人,是親近神的人,是認識神的人,是完全奉獻的人,是過奉獻生活的人,是神所信託的人,是像神的人是的,一個神人必須是具有以上七點的人摩西有了以上七點, 所以當之而無愧;尤其是他是像神的人,他的面皮,因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眾人看見摩西的面皮發光,就怕挨近他 (出三十四29〜30> !摩西因為像神,所以在本篇全篇中就作願意出最寶貴的禱告摩西在本篇的禱吿,可分為三段來研究:

()信仰的堅定12節)

摩西在本篇的開始,向神的禱吿,就顯出他的信仰是何等堅定,他開宗明義,說明神是怎樣的神:

1.神作人居所1節)

摩西一開始就禱吿說:「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這是表明他對神有清楚的認識,知道神作我們的居所神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神,祂紓尊降貴作人的居所,與人親近,與人同居;祂不只作人的居所,而且世世代代作人的居所甚麼是居所?蔡清甯牧師說得好,他說:居所有三方面的意思,第一就是家的意思。第二就是歸宿的意思°第三就是避難所的意思家能給人提供溫暖和安慰,家是人的根,人找到神就找到家;人回到神裡面,才能得到溫暖,得到安慰,他的人生才是抓住根本了,因為他找到生命的根源,就不再感覺虛空,因為下文311節,都是講到世界的虛空,居所還有歸宿的意思,人找到神,就找到歸宿;人在神裡面,人生就找到價值找到目標了……因此,你就知道為何而活,如何而活,這些都有了答案居所還有一個意思,就是避難所避難所提供安全,可享安息人找到神就找到了避難所,神就作我們藏身之處和安息的所在(參詩四十六1,九十一9,七十一3

2.神永不改變2節)

摩西繼續禱告說:「諸山未曾出生,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神」這是表明他清楚的知道,神是永不改變的神「諸山」「地與世界」,都是指空間;「從亙古到永遠」,是指時間所以摩西在本節所說的話是表明我們的神,是超越空間時間的神在還沒有時間空間之前,神已經存在了人受空間的限制,不能同時在兩個地方出現;人受時間的限制,終將被無情的空間帶走每過一個新年,表面上是增加一歲,事實上卻是減少了一年活在世上的日子。天地萬物,變化不息;光陰似水,一刻不停留惟有神是不受限制, 永不改變的「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 的。」(來十三8 ;雅一17下)

()人生的短暫311節)

摩西在本段經文裡,對於人生的短促,有許多消極悲觀的感想這似乎有一個明確的歷史背景,即在曠野漂流三十八年的末後幾個月。那些離開埃及時的成年人迅速死去(參民十四2123 ;詩九十五811 ;來三17)當終於要把這些曾共同生活的人的骨頭留在曠野時,摩西心中必然自益加添孤寂之感他看著以色列人因固執不信受懲罰而加速死亡,內心自有無限的感觸;加上他自己童年時代與那些飽經世故的埃及導師的特別關係而受到影響,叫他對全人類極快消逝的情景,有了很深的體會因此,他用七個比喻來形容人生的短暫:

1.人生如旅客3

摩西首先形容人生如旅客,他說:「你使人歸於塵土。」 敎會舉行喪事禮拜時,常常引用這句話當亞當夏娃犯了罪後,神就刑罰他說:「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創三19)。原來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羅五12)。 所以每一個人,都必歸於塵土在世界上確見到一個事實許多活人在地上走來走去,也有許多從前活著的人已過去睡在地裡歸了塵土千千萬萬人都是這樣離開世界,歸於塵土一坯黃土,這是人生的結局這詩把人生的結局說出來了

摩西論到神使人歸於塵土之後還說:「你們世人要歸回」歸回是甚麼意思呢?歸回就是死,世人死就是歸回回到那裡呢?那就要看你的父親是誰,因為回家,就是回到父家去有一天,人要把世界放下,神說,你們世人要歸回,就是要歸回到父家去。主耶穌說:「在我父家裡,有許多住處」 (約十四2)神是我們的天父,我們歸回,就是歸回到祂那裡去至於不信主的人,他們的父是魔鬼(約八44,他們一生順服魔鬼,跟隨魔鬼;他們歸回,就歸回到神為魔鬼和牠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太二十五41!在那裡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可九48!路加福音十六章記載:拉撒路死了,被接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享永福;財主死了,去落在極其痛苦的地方這是歸回甚麼地方的分別未知你清楚知道你的罪已蒙赦免,成為神的兒子了麼?

即然人生如旅客,總有一天必須歸回天家,我們就要清楚知道,我們的家並不在世上乃是在天上,因為神已經為我們預備一個更美好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因此,我們身雖在世,心卻在天,極其羡慕那個更美的家鄉亞伯拉罕就是我們的榜樣,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來十一8101316)。 我們知道作主人的與作客人的,有著很大的分別當我們出去旅遊時無論攜帶很多東西,到了外地無論別人如何對待我們,我們都不會太在意,出門在外,隨遇而安,得失勝敗無動於中,因為這都是暫時,是快將過去的我們永恆的天家,才是我們最懷念,最盼望的地方

當摩西寫這詩之後,快要離世的時候,申命記吿訴我們,神要摩西在未死前寫歌,當日摩西就寫了一篇歌敎導以色列人(申三十一141922,三十二章),接著他還為以色列人祝福(申三十三章)。希奇! 一個人知道自己快將離世,還能寫詩寫歌麼?這必是非常人,是少見的神人(參本篇標題))這神人在詩篇九十篇寫出「神說,你們世人要歸回」他寫這話,真的像離世回家一樣所以我們真要把離世的事當作回家在南洋許多華僑,他們準備返回祖國他們的家鄉之時,是何等歡喜,因為他們要回到父家呀我們對於返回天家,也要感覺到無限歡欣

2.人生如夜更4節)

摩西說:「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是的,主的眼光與人不同,人看千年就是千年,一日就是一日;但是神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又如一日彼後三8)。 神還看人如夜間的一更,一更到底有多長呢?有人說:希伯來人的演算法與中國人不同,一夜只有三更自日落到十時, 自十時到清晨二時,自二時到日出這話是否可靠,還有疑問,因為聖經分明記載:「夜裡四更天」太十四25中國人的演算法,一夜卻五更,例如半夜,是說「半夜三更」無論如何,摩西把人生形容為「夜間的一更」,是說明人生的短暫, 因為只有五分之一夜而已,是說人生轉瞬即逝之意無怪約伯形容說:「我的日子比跑信的更快,急速過去,不見福樂我的日子過去如快船,如急落抓食的鷹」。人生的日子,真是何等短促

唐朝的時代,有一個人名叫淳於汾,略有才學,但虛榮心很大。一日酒醉歸家,躺臥床上,不久入睡忽然看見外面來了一大群人馬,說是奉了槐國國王的命令,要請他入宮淳於汾聽了喜出望外,自想他得志的機會到了一到皇宮,國王立刻招他做駙馬這樣,他的地位只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出入何等威風!此後生兒養女,和他的愛妻住在宮中幾十年,享受人間幸福不久,國王即派他到南柯地方作太守在那裡又住了幾年,很努力為民眾謀福利,受了百姓的尊敬,從此,名聲大振。有一日,忽然來了一個凶訊,報告強大的暹羅國起兵侵犯南柯,淳於汾手忙腳亂,率領將兵應戰因為敵兵精將強,以致傷亡慘重;不得已棄城逃走,一路上狼狽不堪,加上兒女失散,愛妻又死亡,自己又害重病此際孤苦伶仃,舉目無親之時,回想過往的榮華,不禁淚下!當他感歎涕零之時,忽然驚醒,才知原來是作夢;看了璧上的時間,不過睡了一小時而已然而前後一想,已渡過一生,這故事叫做南柯一夢是的,人生在世,真如南柯一夢成語說:「人生如一場夢,又如白駒過隙」詩人也說:「記得少時騎竹馬,轉眼已是白頭翁」!這話真是不錯

3.人生如水沖5節上)

摩西又說:「你叫他們如水沖去。」這表明人生如流水,全世界各國都有這種說法,希伯來人有,摩西是希伯來人,英文法文也有這樣的話,連我們中國人也有這樣的話是的,人生如流水,足見人生之快速短暫不過摩西在這裡不只說人生如流水,而且是說「你叫他們如水沖去」當一盆水沖入地面後,再也收不回來了,比喻人生一去不回頭,難以複收之意大衛在詩篇裡,也曾向神禱吿說:「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求你寬容我,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詩三十九1213)。大衛在這裡的禱吿中,深知他在神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也深知人生一去而不回頭,所以求神寬容他,使他可以有力量服事神再者:摩西說:「你叫他們如水沖去」,也是表示災禍臨到,無力抵抗的情形,一切的一切轉眼成空一無所有了!

4.人生如睡夢5節中)

摩西又說:「他們如睡一覺。」這是表示人生如睡夢有人在夜裡睡覺的時候,作驚魂惡夢;有人在睡覺的時候,卻作南柯之夢其實無論是惡夢,是美夢,夢醒時,一切都是虛假的,是虛空的,都不是實在的在夢中,時間也不知不覺地溜走了人生真如渾渾噩噩地作了一場夢而已

5.人生如青草56節)

摩西又說:「你叫他們如水沖去;他們如睡一覺早晨, 他們如生長的草,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這是形容人生如花如草,很容易凋謝彼得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彼前一24)。是的,人生如同花草一樣,很快就凋謝了有一句話說:今年花比去年好,今年人比去年老年前王峙先生由美返台,許多弟兄姊妹見到他就說:王先生,你一點都沒有老,像當年一樣, 一點沒有改變王先生知道這是他們愛心安慰的話,其實他知道他已經老了許多,別人也是一樣因為人一出生,就往老的路上走,真是如花如草改變極快不只人的容貌如花如草改變極快,連人的榮華富貴也如花如草改變極快有人一生榮華富貴,權高位尊,有如嬌豔盛開的曇花,羨煞多少人;但是曇花一現,終必凋謝曾霖芳牧師有一段經歷他曾在房屋四圍籬笆種有一棵牽牛花,又名喇叭花,外國人稱「早晨的榮耀」早上開出美麗的花,太陽出來一曬,很快就垂下來,不久縮成一 團了 !哦!牽牛花早上很好,晚上就枯萎人生也是這樣,像牽牛花一樣,爬,爬,爬!爬上去,像喇叭花,一生吹喇叭, 吹噓自己;曾幾何時,太陽一曬,就歸於無有了

6.人生如歎息9節,參78節)

摩西說:「我們因你的怒氣而消滅,因你的忿怒而驚惶你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面光之中。」這是表明人生如歎息人心中鬱結難解時,便會借著歎息,來舒松心中沉積的悶氣「一聲歎息」是甚麼意思呢?就是第一短得很,第二是苦得很當法老問雅各說:「你平生的年日是多少呢?」雅各回答說:「我在世寄居的年日是一百三十歲,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創四十七89)。當時雅各已是一百三十歲,他一生是一百四十七歲,但他仍覺又少又苦既然日子又少又苦,那麼難免就要歎息了,歎息是代表人生又少又苦摩西論到「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這是與摩西的經驗有關,他一生一百二十歲,四十年在埃及王宮,四十年在米甸曠野看羊,四十年帶領以色列民在曠野後八十年都是飽經風霜,磨煉的生活,受盡人生的痛苦,磨煉經驗,這詩就透露出這些意味無怪底下他禱吿說:「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15節)

另一方面,「一聲歎息」也是表明在神「震怒之下」神是慈愛的,也是公義的祂不輕易發怒,大有能力,萬不以有罪為無罪(鴻一3)。祂的怒氣一發作,真是何等可怕所以摩西說:「我們因你的怒氣而消滅,因你的忿怒而驚惶」7節)為甚  麼神的怒氣發作呢?乃是因為人的罪惡的緣故:「你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面光之中。」(8節)僅僅覺得生命短促,還不夠叫人感傷,最使人難過的,就是想起過去的罪汙隱惡,在神面前都是赤露敞開的請注意本節開始的代名詞「我們」,代替上文的「他們」;並且動詞的使用,是用過去式,顯示作者說話,是以選民的歷史為背景的這可能是以色列人曠野生活的後期歷史摩西回想過去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常常得罪神,虧欠神,引致神的怒氣發作,遭神的懲罰到了一百二十歲臨終時一回顧,所認識的人都離世了,二百多萬人一個個都過去了;除了約書亞和迦勒外,連他自己在內,沒有一個人能進迦南一聲歎息,歎息一世在神面前的虧欠, 一生受管敎,常常受苦,這是摩西的經驗他有無限的感歎大衛也有這樣的經驗,他在詩篇中向神禱吿,述說他遭遇患難痛苦,身心不寧,以致唉哼歎息;皆都是由於本人的罪過,是神在怒中的懲罰(詩三十八章是的,罪惡消磨了人生!年歲越大,罪惡越增!回想過去的年日,沒有成就,只有失敗愆尤! 然而罪惡總有清算的一日,因為常在神的震怒之下;因此罪惡使人恐懼不寧,唉哼歎息!

7.人生如飛逝1011節)

最後,摩西還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10節)注意,「我們便如飛而去」這是形容人生如飛逝我們知道飛的速度相當快的,沒有一件東西比飛更快,人生在世的年日,也快得驚人,快得如飛而去了 !無怪約伯形容他的日子過去如快船,如急落抓食的鷹(伯九26)。關國瑞牧師陳述他的人生經歷說:「還記得兒時上學的光景,仍清晰如玉,一幕幕地歷歷映在眼前,上學的第一天,母親在我書包裡放了一個紅包,祝我吉祥如意;又放了一根蔥,祝我聰明好學;我還記得一些考試的問題,但這一切都飛逝而去!當我在三十歲以前,我總覺得時間走得太慢!我希望時間跑得快些;但到了三十歲以後,我覺得時間變快了,四十歲以後,更快,一溜煙似的如飛而去了 !五十歲,六十歲以後的時間,可能像乘上了火箭一般,轉瞬間就消逝得無影無蹤了 !

另一方面,在這個如飛逝的人生中,卻又感覺世界是苦海「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人生充滿了矛盾歎息,勞苦愁煩,老年人呻吟歎息,年青人也煩燥不安!大家都有說不出的一種苦悶,抓住人心人活得越久,越覺得乏味無聊!這詩是人類歷史上一首最古的詩篇,寫在周文王前五百年,它比荷馬的史詩更早雖然寫在三千餘年前,還是一樣的親切新鮮今天人類雖然有各種新穎的科學設備,一般人的知識比從前不知要高出多少倍;許多增進人類幸福舒適的發明, 又複層出不窮然而人生的光景,還不是和以前一樣的痛苦虛幻麼?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不曉得神的忿怒而存敬畏的心因此,詩人就表示:誰曉得神的忿怒,知道祂恨罪孽,而存敬畏的心生活,不敢再去犯罪11節)。原來我們的罪惡,無論是明顯的,或是隱藏的,都是擺在神面前,也是擺在神面光之中,無法掩飾(8節)。

()光明的前途1217節)

當年摩西對於人生失望之餘,將其視線從人生的陰暗面,轉到神的身上,仰望神的時候,就突破了消極圈子,覺得人生仍有可為,就以積極的心情,向神發出呼顳,使他有光明的前途:

1.求神賜有智慧的人生1213

摩西求神賜他有智慧的人生,因為有智慧,不只能敬畏神(箴一7,九10,也能愛惜光陰(弗五16;既能愛惜光陰, 就能數箅自己的日子。我們很會數算自己的錢財,也很會數算別人如何虧待我們;對金錢和仇怨,我們常常斤斤計較,但卻不會數算自己對人的虧欠,和數算自己的日子所以我們應當求神賜我們有智慧,使我們能愛惜光陰,數算自己的日子。然而應當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呢?請注意12節開頭的「求」字, 我們要數算自己的日子,只有一個秘訣,就是求神指敎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除了求神指敎以外,別無辦法。這是甚麼緣故呢?因為我們的日子,都操在神的手裡徒十七26 28)。雅各在他所著的書信裡面,提到有一種喜歡張狂誇口的人,未明生命的有限,竟然自作主張,說今天明天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雅各接著就說: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因為人生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作這事或作那事(雅 四1315)。這樣看來我們要數算自己的日子,只有一個泌訣,就是向神祈求,求神賜下智慧我們知道摩西是一個神人,又是一個有學問的人,通曉埃及一切的學問本來他作事無須別人的指敎然而他在神面前,都深覺自己的知識有限,無法數算自己的日子,因此他不得不謙卑下來,求神清楚的指敎他今天有些人驕傲自恃的說:命運是自己造成的,日子操 在自己手中,事在人為而已試想這些話是顯得何等愚昧 (箴三56) !我們應當效法詩人大衛謙卑在神面前禱吿說: 「耶和華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詩三十九4)

我們數算自己的日子,我們就能得著智慧的心因為數算自己日子的結果,就能算出日子越來越少有一位同工說: 他每天撕下日曆一張,他心裡就感受到他又少了一天了,他應當趕快愛主,及作主工,不可虛度光陰(臺灣蔡清甯牧師語)還有關國瑞牧師說了一段很寶貴的話,他說:有一次,他在香港閱讀一篇名作,深受感動他說:人生就好像把數十本合訂的日曆合訂成冊,如果是七十歲,就是七十本合訂的日曆,而每日不論我們是否情願,都必須撕下一頁此冊生命日曆。當一頁一頁日子被我們撕下時,心中的感觸如何呢?想想看,我們到底浪費了多少日子,在我們手中有多少頁日曆能讓我們去撕掉呢?我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迷迷糊糊地撕掉日曆,浪費自己的日子!但我們若懂得用心數算自己的日子,謹慎地依次將它們編上號碼,珍惜它們的存在,將它們好好地利用,不要虛擲光陰,如此便可得著智慧的心

摩西在13節說:「耶和華啊,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禱吿的稱謂,忽然從以前的「主啊」, 轉為現在的「耶和華啊」耶和華有立約施恩之意這表示詩人把握了更有利的立場向神禱吿,求神復興,求神賜能力給他詩人摩西在這裡的祈求,在神面前悔改,求神在怒中轉回,施恩,使黑夜過去,黎明速來作者願意開頭已往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作者求神復興,願意立志更新

2.求神賜有喜樂的人生(14~15節)

這兩節經文都講到生活,也講到喜樂,可見生活的價值在於喜樂古今中外每一個人都渴望喜樂,這兩節經文指示我們,兩條可到達喜樂的途徑:

(1)飽得神愛有喜樂

「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14節)我們知道人的愛是有條件的,是有限度的;惟獨神的慈愛是最甘甜的,最豐盛的聖經清楚吿訴我們,神有豐盛的慈愛(出三十四6 ;詩八十六5、15 , 8),祂的慈愛永遠長存(代上十六34 ;詩一1,一1,一一八1); 尤其是詩篇一百三十六篇,猶太人稱本篇為「大頌贊」(The great Hallet唱時, 一啟一應應詞為一迭句,即「祂的慈愛永遠長存」全篇二十六節中,每一節都用了同樣的一句話:「祂的慈愛永遠長存」我們嘗了神慈愛的滋味,就有喜樂摩西因為渴慕神的慈愛,所以他求神使他早早飽得神的慈愛,意思是及早吃飽神的慈愛,因神的慈愛,使他得著喜樂讓我們特別注意,這種喜樂是「一生一世歡呼喜樂」,可見這種喜樂的時間是長久的,是「一生一世」,喜樂的程度是極大的:「歡呼」一個人喜樂到歡呼,簡直是忘形的,小孩子才會這樣,我們不妨回轉作小孩子,這是聖經的真理太十八3)。

 (2)在受苦中有喜樂

「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15節)這是一節很美的禱吿,與一般人求主挪去苦難的禱告迥然不同摩西不逃避苦難,不祈求一帆風順,乃是求主賜下面對苦難的力量,迎向襲來的狂風暴雨在苦難中他祈求主加添喜樂的心,因為摩西一生多彩多姿,成熟豐盛最寶貴的是「照著」兩個字,摩西的意思是說:神啊!你給我多少患難,照樣給我多少喜樂苦難是神給的,神所以安排苦難, 是為了造就祂的兒女舊約的先知哈巴谷,也是有喜樂的人生,他說:「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哈三1718新約的使徒保羅,也有喜樂的人生,他為主的名被人攻撃,被人剝去衣裳,被人鞭打,被人下在監裡,兩腳上了木狗;可是到了半夜他還能禱告唱詩讚美神(徒十六2225)他在監中寫腓立比書,這書充滿喜樂,所以稱為「喜樂的書」巴不得我們像哈巴谷和保羅,雖然受苦,仍舊歡樂受苦如果是主的旨意,求主賜給我們足夠的力量,增添喜樂的心,來承擔苦難不論我們的境遇如何,不要失去喜樂,這樣才能活出基督的見證

西印度群島,有一個很有地位的人,有一次,聽了福音,接受主耶穌為救主,並受了洗誰料他因此失去了他的房屋,失去了他的田產,甚至失去了他的妻子,失去他的兒女! 原來這是那地方的人,對待基督徒的規矩當時有許多人為他傷心,為他難過,便問他說:你這樣的遭遇覺得痛苦麼?那知他怎麼回答呢?他說:唉!許多人都問我的痛苦,卻沒有問我的喜樂因為在我裡面,有人所不能奪去的喜樂主耶穌尋找我這個可憐的迷路的羊,帶領我到祂的羊群中,永遠沒有離棄我,我的喜樂是永遠的是的,詩人說:「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詩一二六3甚願我們能夠以他為榜樣,任何環境中都充滿喜樂

3.求神賜有榮美的人生(16~17節)

摩西在本段經文1217節)以積極的心情向神懇切的呼求,使他有光明的前途,首先是求神使他有智慧的人生,這是關於生命方面1213節)。其次是求神賜有喜樂的人生,這是關於生活方面1415節)。最後是求神賜有榮美的人生, 這是關於工作方面1617節)在這兩節經文中,摩西如何求神賜他有榮美的人生呢? 16節是願作為彰顯神的榮美:「願你的作為向你僕人顯現;願你的榮耀向他們子孫顯明。」在這裡給我們看見,摩西願意榮耀神,不只自己為神工作,也願意他的子孫都為神工作他不以為自己已經老了,無能為了;他願意老當益壯,帶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來完成神所交托的使命不過摩西求神的作為顯現,到底是怎樣顯現呢? 神怎樣顯明祂的作為呢?如果我們査考聖經,便知道神的作為多次借著人顯現出來人本來算不得甚麼,不過是灰塵,是卑賤的,不過存留一口氣罷了創十八27 ;伯四十4但因為神愛人,祂願意與人合作,願意將人放在祂手中,因為作工的工具神實在願意將祂的作為借著我們彰顯出來然而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把器皿倒空,也將空器皿交在主裡;當我們將自己的空器皿交在主手中時,祂的作為就顯現出來

願工作彰顯神的榮美:「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你堅立。」(17節)注意,摩西在這裡的次序,他先說:「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以後才說:「願你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你堅立」如果我們沒有看見這兩件事,以為只要我們肯工作,就能討神喜歡,就犯了極大的錯誤在工作以前,我們先要確定了自己的身分若沒有主的榮美加在我們身上,徒然以出賣勞力者的姿態出現,是徒勞無功的所以大衛願意一生一世在神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詩 二十七4)。摩西也與神面對面,親近神,神的榮光就反照在他的面上,使他的面皮發光,看見的人受感動(出三十四2935)。是的,這榮美的生命,只要與神相交,就可以得著所以我們作工,若不先與神親近,從祂那裡得著力量,則我們所作的工,必歸徒然的

既然主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我們就要求主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當然我們離了主,便不能作甚麼約十五5)保羅也說:「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神。」(林後三5)所以不是我們為主作甚麼,乃是主藉我們作甚麼神不能用懶惰的人,我們不能以為將自己交托給神,就坐候神彰顯祂的作為,我們有自己當盡的本分。 當然我們作工不是靠自己,不是靠自己的勢力才能,乃是倚靠主的靈方能成事(亞四6)。我們盼望工作有成就,便應當有熱心,又要勤勞刻苦盡力去作保羅勸我們作主工的泌訣,第一是堅固,不可搖動,第二是常作,第三是竭力作工,第四是多作工(林前十五58)。有些人說:我在敎會中為主工作,是作一點點的工而已那知聖經並沒有這樣的敎訓,聖經乃是敎訓我們: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果能如此,那麼我們所作的工必蒙主堅立;不只現在堅立,而且堅立到永遠,將來站在神面前,必要看見自己工作的果效,正如保羅所說的「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有一個很令人感動的見證,臺灣高雄有一位長老會的牧師,他身上有一塊英國人的皮肉,據說是他小時被火燒爛了一塊肉,需要用別人的皮來補上當時有一位英國女宣敎士聽知這個消息,自願割掉她臂胳上的皮來補他的肉這件事使他對於那位宣敎士的愛心念念不忘,除了紀念那位西敎士的愛心外更紀念主救贖的大愛,於是長大了,獻身作傳道,熱心作主工,來報答主向他所賜的一切厚恩這位英國女西敎士的愛心,實在令人感動請問:她手所作的工是否得蒙堅立?答案是肯定的不只得蒙堅立,而且堅立到神和人都會永遠紀念她

一個基督徒的所有榮美,莫過於顯出基督,而滿有神的形像蘇格蘭從前有一個這樣的基督徒,名叫麥幹在那裡有一個尊貴婦人,就是看見麥先生身上的基督,因而受感信了耶穌她時常吿訴人說,他是基督的活像,看見他就想到神所以我縱然舍去全世界,而來得著基督,我也願意還有一位牧師,不過和麥幹有很短的時間接觸,他便見證說,他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更像主耶穌的人如麥先生這樣的他一見過麥先生之後,就進到自己的房間裡,跪在主面前,大哭一場;並且懇切禱吿,把自己奉獻給神

―― 楊濬哲《詩篇選讀》

 

 

神人摩西的禱告人生的禱告(賴建國)

 

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賴建國,是中華福音神學院的老師,很榮幸可以在這邊,跟大家在一起來看聖經的詩篇。今天我跟大家一起來看詩篇的第九十篇,這是神人摩西的禱告,用這篇詩篇我們來講到人生的禱告。這篇詩篇是摩西在他什麼時候寫的,我們不曉得,但是這篇詩篇我們看到,雖然已經經過了三千四百年,可是對我們這些已經進入到二十一世紀的人,還是非常非常的有現代感;因為這篇詩篇把我們這些在二十一世紀的人,內心的呼喊、懇求,就都講了出來。
這篇詩篇我要一段一段來跟大家分享,第一段是從第一節,一直到第五節、第六節,是講到我們人生的短暫;第二段是從第七節,一直到第十一節,講到我們人生裡面的悲苦;第三段是從第十二節開始,就是講到我們人生的盼望,所以這篇詩篇真是我們人生的一個寫照。

 

二、第一段人生的短暫:

 

摩西在第一段裡面,第一節到第六節,講到我們人生的短暫,他用到四個不同的比方:

 

A、人生好像洪流:
第一個比方就是講到人生好像洪流一樣,這是在第五節那邊提到,他說我們就好像被水就沖去。人生就好像一個洪流,許多人就一生裡面隨波逐流,沒有方向,也沒有自己的定見;儘管飽讀詩書,卻是很少人肯作遺世獨立、濁世清流的人、作中流砥柱;有些人就慨歎說,我們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記得我幾年前去參加一個神學院的討論會,我講完之後,就有人提出一些問題。中間就有一個人問說:「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裡面,有人就講到說,我們的國家應當追求世界的主流價值,免得我們被這個世界主流就給淘汰了;那照樣,我們的教會是不是也應當追求這個世界的主流價值?免得我們的教會就被這個世界給淘汰掉了?」。那個時候我是這樣回答,我說:「我們讀聖經,看到聖經的教訓,還有過去兩千年以來基督教會的歷史,就看到基督的教會從來不追隨世界的主流價值,基督的教會反而是要來帶領世界的主流價值,用聖經的真理來引導人的心歸向真神。」。
當我們看世界的主流價值的時候,好像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不斷在那邊改變;幾年以前我們在那邊追求的,現在都已經過時了,幾年以前在那邊鼓吹說,我們應當來追求世界主流價值的人,現在早就已經被這個世界主流就給淘汰掉;但是今天我們教會在這個地方,我們各位信神,我們就是在那邊追求這個千古不變的真理,耶穌基督的真理、十字架的信仰,才是我們永恆不變要追求的

 

B、人生如夢:
摩西講到我們第二個人生的短暫,他用人生如夢來講到,人生就好像一場夢。你有沒有作夢?我有的時候也會作夢,古今中外有許許多多人生如夢的比喻。我小的時候讀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有一些童話的故事,中間有一個是呂柏大夢。等到中學的時候,就很迷紅樓夢,記得紅樓夢裡面有一句話講到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等到我上大學了,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上國文課,我們的老師非常迷老莊,就帶我們讀莊周夢蝶。可是在這樣子的故事裡面,我們也會感到非常的迷惑,到底是莊周夢到蝴蝶呢?還是蝴蝶夢到莊周呢?到底我是在這個蝴蝶的夢裡面?還是蝴蝶是在我的夢裡面呢?
等到我後來到美國去讀書,就發現到說,在美國很多的大城市裡面,都有一條大街,就是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紀念大道。馬丁路德金恩博士是在一九五零年代,美國的民權運動領袖。他最有名的一篇演講,就是講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這篇演講是在美國的華盛頓首都,林肯紀念堂前面講的,他對著在廣場上面,有十幾二十萬的人,就講說:「我有一個夢,夢到有一天,這些聽我演講的人,不論他的膚色、種族,我們通通都能夠得著共同的人權價值;我們不再被歧視,我們都可以來追求我們人生夢想的實現,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權利,來追求自由、幸福。」。可是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後來就為了他自己這個理想,犧牲了他的性命,流出了他的鮮血;可是也因為他的犧牲,就讓許許多多的人,就可以美夢成真。
其實我們看到,馬丁路德金恩博士,他的這個夢想其實並不是一個夢想。我們前面提到那許多夢想,到頭來仍然只是一個夢,可是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這個夢,原本是出於聖經的;因為聖經裡面講到,我們每一個人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的,我們都得著神給我們天父來的權利,就有可以追求自由、平等、跟幸福的權利,今天這個夢想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也都可以成真。

 

C、人生好像草:
摩西講到我們人生裡面第三個短暫的比方,是講到我們人生好像草一樣。時代雜誌在幾年前,票選二十世紀的風雲人物,他們選出誰呢?他們選的不是一個政治人物、也不是一個藝術家、也不是一個演藝圈的人,他們選出來的是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是一個科學家,他是猶太人,生在德國;他發現了相對論,他也提出真理的追尋,這個人也是一個人道主義者。所以我們今天來看,用愛因斯坦來作為二十世紀的風雲人物,代表二十世紀人類的精神,是相當恰當的。
在同一期的時代雜誌裡面,也列出來了在過去十幾個世紀裡面,每一個世紀的風雲人物。有哪一些人呢?那邊列出來像英國的征服者威廉,還有中國蒙古的成吉思汗,還有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古騰堡。在這點上面我們有點意見,其實中國人才曉得說,在中國這邊,最早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是畢升,畢升比這個古騰堡,還要更加早好多年,但那終究是西方的觀點。另外還有樂聖貝多芬,還有大藝術家達文西,還有像法國的一代梟雄拿破崙...等等;那這些人都是在那個時代、世紀裡面,領袖群倫,是叱吒風雲的人物,可是今天這些人也都過去了。
我自己在讀那一期的時代雜誌的時候,心中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時代雜誌它不票選一個,過去一千年的風雲人物呢?或者是過去兩千年的風雲人物呢 ?那這個可能是他們覺得不能夠回答的問題;但是我們把這個問題,如果來問任何一個信耶穌的人的話,這個答案就很清楚了!影響過去人類歷史最偉大的風雲人物,影響兩千年、影響一千年的這個風雲人物,就是耶穌基督。
大概在一百年前有些人就會說:「人類進入二十世紀了,我們不再需要有耶穌了。」。可是到了二十世紀結束,現在我們進入二十一世紀,反而有更多更多的跡象啟示給我們說,今天世界的人類,我們更加需要耶穌的福音

 

D、人生好像塵土:
摩西講到我們人生這有一個比方,就是講到我們人生好像塵土一樣,這可能是曆世歷代以來,最大多數人的心靈的寫照。就像平凡的你跟我,我們不敢奢談世界大同的理想,也不敢談經世濟人的抱負,只求衣食無慮、家庭幸福、在世界上面能夠生活得踏實、在人間能夠行走得尊嚴;我們出於塵土,也會歸於塵土,這就是我們平凡的生活。但是偶然午夜夢回,坐在黑暗的房間裡面,我們也會想:難道這就是我的人生?特別是把我的人生,跟整個人類歷史幾千年的來比較的話,我的人生是這麼的短暫,難道就這樣子就過了我的一生嗎?好像說我們讀古人的詩,有講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尤其我們把自己跟永恆的神來比較,更覺得人生是何等的孤獨、渺小、短暫、易逝,怎麼不叫我們感歎悲傷呢?

 

三、第二段人生裡面的悲苦:

 

所以這個帶領我們進入到,摩西他講到人生裡面的第二段,講到人生裡面有許多的苦罪,轉眼就成空。摩西,聖經裡面記載說,他學盡了埃及一切的學問,享受過埃及王宮裡面的榮華富貴;他經歷過宮廷裡面的權力鬥爭,也有過救民救國的偉大的功業。但是這位摩西活到一百二十歲,他深深知道,人類長久的歷史比起來,他的人生也是很短暫的。他更見證說:「我們的一生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以到八十歲,但是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他感到自己的人生都是活在神的震怒之下,人生不只是短暫,而且摩西提醒我們,我們這些人往往是活在神的震怒之下。在這篇詩篇的第七節那邊就講到:『我們因你的怒氣而消滅、因你的忿怒而驚惶』;第十一節那邊更講到:『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摩西就是曉得,即使他已經一百二十歲了,他的一生裡面,都還是常常活在神的震怒之下。
那我們就要講到,摩西的一生有那一些事情,有那一些人,讓他感覺到人生裡面都是活在神的震怒之下。我想第一個,摩西就看到當時的這些埃及人,他們是活在神的震怒之下。我們看過一部電影,叫作埃及王子,有一些長輩、或是跟我年紀差不多的人,更早以前看過一部電影,叫做十誡,都是講到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以色列人因為饑荒的緣故,就移民到埃及,他們是移民、也是難民。可是埃及人經過了一些年日之後,竟然把這些以色列人當作奴隸,不但是剝削他們的勞力,後來甚至要滅絕他們種族的性命;像這樣子傷天害理的事情,讓摩西瞭解這些埃及人,他們是活在神的震怒之下。
其次我們看到,連這些以色列人也是活在神的震怒之下。以色列人被埃及奴役,受到埃及人的欺壓,但是他們自己也有可責之處,有些人就講到,這些可憐之人都有可怒之處。摩西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他出來見他的同胞,他就看見有一個埃及人,就在那邊欺負一個以色列人;摩西大發義怒,心抱不平,就把這個埃及人給打死了。可是第二天摩西再出來,再看到他這些同胞,這一天卻讓他很悲哀的發現到,這次是一個以色列人在欺負另外一個以色列人。摩西向他來講:「你怎麼可以欺負你的同胞呢?」,但是那個人講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領袖?誰設立你作我們的審判官?」,摩西自己就曉得,連這些以色列人、這些可憐之人,也有可惡之處,他們是活在神的震怒之下;也就是這些以色列人,他們被神從埃及拯救出來之後,到了曠野,還曾經多次得罪神;甚至神在憤怒之中,就講到說:「我要在憤怒裡面,把這些以色列百姓都給滅掉。」,所以摩西就瞭解這些以色列人也是活在神的震怒之下。
再其次,摩西也發現到他最親近的同工,也是活在神的震怒之下。他最親近的同工是誰呢?就是摩西的哥哥亞倫,米利暗是摩西的姊姊。但是你看到,我們講到米利暗、講到亞倫的時候,馬上就會想到,米利暗曾經譭謗過摩西,她是譭謗  神的僕人,她被神刑罰,長了大痲瘋;想到亞倫的時候,就想到亞倫算是神的大祭司,但是也曾經造了金牛犢,讓以色列百姓被神險些滅掉,如果不是摩西禱告代求的話,連亞倫自己也會被神滅掉了。所以摩西很悲傷的發現到,他最親近的同工,他的姊姊米利暗,還有他的哥哥亞倫,也都是活在神的震怒之下。
就是摩西自己我們也發現到,他自己也是活在神的震怒之下。我們一般把摩西一百二十歲分成三個四十年,但是每一個四十年結束的時候,就有一件事情提醒摩西,他是在神的震怒之下。他四十歲的時候打死了一個埃及人,法老要追殺他,摩西就逃到米甸的曠野去;摩西到八十歲的時候,神呼召他去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但是摩西推推拖拖,不肯答應神的呼召,惹得神發怒;到摩西一百二十歲的時候,眼看著就要帶領以色列百姓進入到應許之地了,可是他沒有遵從神的吩咐,他用杖擊打磐石,他心裡面不相信神,沒有在以色列百姓面前尊崇神,這個摩西就曉得說,他自己也是活在神的震怒之下。所以不管他活了多少年,摩西都瞭解,人活在神的震怒之下,真是何等的悲苦、何等的可憐

 

四、人生的盼望:

 

但是我們感謝  神,摩西對人生的思想不是到此結束。其實曆世歷代以來,有多少的哲學家,他們都講到人生很短暫,人生裡面充滿了悲苦;但是摩西不是到此為止,他更講到當我們在神的面前,我們人生裡面就充滿了盼望。整個的轉變,關鍵點就是在詩篇九十篇的第十二節,那邊說:『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摩西在神面前禱告,求神賜給他智慧,能夠數算他自己的日子,瞭解他日子怎麼樣子過來的;當他這樣子在數算的時候,他就得著智慧的心,對人生就充滿了盼望。
我們看摩西,他人生裡面有哪一些的數算?你看他從小的時候才出生,就被埃及的法老要滅掉他的性命,他連哭都不敢大聲。摩西後來被他的母親放在一個蒲草箱裡面,放在尼羅河裡面,讓尼羅河的河水把他帶走,這樣子是一個可怕的經驗,是不是在摩西的一生裡面,造成他心中的陰影呢?再有,當摩西在曠野裡面被神呼召出來,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他們經過了紅海,在曠野裡面一站一站往前行,以後到了西乃山,更得到神給他的啟示,要為神來建造會幕。這個建造會幕是給神作居所,可是給摩西更是一個很大的提醒:「哪裡是我自己在給神建造居所,其實神才是我們永恆的居所。」。所以在詩篇第九十篇的第一節講到:『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因為摩西在神的裡面,找到這個永恆的一個歸宿。
所以因此,摩西才有接下來的禱告,這是詩篇九十篇裡面,後面講到,摩西為幾件事情來禱告祈求,這是因為他對神充滿了盼望:

 

A、為罪人來禱告代求:
第一個,就是他在第十五節裡面講到,摩西為罪人來禱告、來代求。金牛犢事件發生,以色列百姓犯罪,得罪了神,摩西甚至在憤怒中間,就把那個法版給摔碎了。但是摩西也到神面前來,為以色列百姓來懇求,求神赦免以色列的罪、求神不要滅掉他們的性命、求神回到他們的中間。這個摩西因為對神有盼望,所以就求神來赦免他們的罪,今天我們也可以有這樣的盼望,求神赦免我們眾人的罪惡。就是連亞倫,他是那個始作俑者,為什麼他沒有死呢?為什麼他能夠免掉神的憤怒呢?在申命記第九章那邊就講到,那是因為摩西為他禱告代求的關係,摩西為以色列百姓代求。

 

B、為選民來求神同在:
第二件事情,就是在第十三節,這是為選民來求神同在。神雖然垂聽摩西的代禱,赦免以色列人的大罪,但是不願意跟他們同行、不願意與他們同在。摩西深知道,神與他們同在是他們蒙福的秘訣,神與他們同在是他們與萬民有區別的,最大的原因,神與他們同在也是他們得救的真正的目的。如果神不與他們同在的話,以色列人出埃及不出埃及沒有什麼分別、去迦南不去迦南都沒有分別。所以摩西就懇求神,求神不只是赦免以色列人的罪,更懇求神要回來,到他們中間與他們同在。
所以這個是我們在教會裡面,我們常常講到以馬內利的真理,如果有什麼事情可以增進神與我們同在,我們就盡一切的力量來得著它;如果有什麼事情會攔阻神與我們同在,我們就盡一切的力量來除掉它,好讓神樂意在我們中間與我們同在。

 

C、為兒女來求神賜祝福:
摩西向神懇求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為兒女來求神賜祝福;摩西不只是為當代的人來懇求,更為後代的子子孫孫蒙福來禱告;古人勸人父母親愛兒女,就為兒女來求長遠的祝福。今天我們為兒女來求祝福,不是求無定的錢財、虛浮的名位,反而可以注重以下的幾個方面,我用到英文的這個祝福Bless這五個方面:B就是代表我們的身體、L代表我們的學業或者是事業、E的話是代表情緒情感方面、S的話就是代表我們的人際關係、最後一個S就是代表我們的屬靈的靈性的成長,這五個方面如果我們都得著了,就是真正得著神給我們屬靈的祝福。特別是最後的靈性品格,如果缺了這一項的話,前面的一切都將會成為空的。

 

D、求神堅定我們手所做的工:
摩西最後一個向神懇求的,就是求神堅定我們手所做的工。這個做的工,不只是講到說我們一般所做的事情,更是講到我們在教會裡面,所做的各樣屬靈的事工,都求神來賜福、來堅定。所以這邊他最後說:『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你堅立。』。

 

五、後言:

 

摩西講到我們的人生,人生裡面很短暫。人生好像洪流、好像一場夢、也好像草一樣、也好像塵土,這是因為我們的人生裡面有許多的悲苦,我們都是活在神的震怒之下。但是求神賜給我們有一個智慧的心,來數算我們人生的日子,這樣子我們就可以在神面前,得著永遠屬靈的祝福。求主賜福大家,人生裡面得到神的恩惠。

―― 賴建國《詩篇》

 

 

智慧人生()(九○1~12)(臺北靈糧堂)

 

九十篇是詩篇中最具人生意義探討的一篇,試想一位在人、在神面前都得到最佳評價的健康老人,來談『人生』時,他所要講的,必定是他所經過的一百二十載歲月裡,他認為最重要的事。

一般人是如何看待人生?不同的人生觀,就會有不同的生活態度與樣子,一般人的人生觀如何呢?簡列如下:人生是刑罰:人生沒有意義,活著就是受苦、受刑罰。人生是遊戲:表面上這種人大概是最令人羡慕的,他不需要負什麼責任,只要今朝有酒今朝醉就好,沒有理想,只是遊戲風塵,逢場作戲。人生是空無:以消極的眼看無價值的人生,沒有讀書,腦袋空;讀了書,心靈空,因此,為什麼五臺山中台禪寺能成為熱門話題,可見一般。人生是戰場:這種人的人生,充滿了鬥志,贏是他生命的唯一價值,可以為了贏不擇手段,殺氣騰騰,急功近利。人生是宿命:相信人生都掌控在不確定的風水、算命、卜卦、星座之上,要麼就用盡一切辦法改運;或放棄一切的努力,一切都是命。

摩西,這位神人,他怎樣看人生呢?他看人生短促(v.3-4),人生有多短?如夜間的一更,如睡一覺,如一日之草,如一聲歎息;所以要知道怎樣過這短暫的一生,所以他禱告主,求主指教,如何數算日子(v.12),他希望懂得如何把握短暫的人生。他看人生虛空(v.5-8),所有的僅是勞苦愁煩,歎息一聲,轉眼成空罷了(v.9-10)。當一切都成空時,唯有神是真實的,所以他一開始就禱告,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v.1),神也願意成為我們永遠的家,讓我們有一個可安歇、得溫暖的地方。他又看人生充滿了罪孽(v.7-10),以致得罪神。

若沒有神的恩典,什麼人看人生其實都差不多,但因神的恩典,神世世代代就作我們的居所,從亙古以來,一直到永遠,神就是神(v.1-2),摩西對人生的看法,其實是基於對神的認識,在神眼中,看千年如昨日,人的七、八十歲又算得了什麼?天地為神所造,人一生的努力矜誇又算什麼成就呢?罪孽無法在神面前站立,也無法隱藏不被發現,但因恩典的緣故,神仍是我們的神,神仍是我們的居所,神仍是我們可以歸回的所在。由此看來,本篇的中心:『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v.12)就有非常的價值了,得著『智慧的心』是本篇的焦點,過智慧人生就是目標。

智慧的心所指為何?是知識、技巧、技能、或是管理的能力?從建造會幕時,神所揀選的工匠中,可以略略明白,出卅一36:『我也以我的靈充滿他,使他有智慧,有聰明,有知識,能作各樣的工……凡心裡有智慧的…能作我一切所吩咐的。』,出卅五35:『…能想出奇巧的工』,出卅六1:『…心裡有智慧的,就是蒙耶和華賜智慧聰明,叫他知道作聖所各樣使用之工的,都要照耶和華所吩咐的作工。』這些建造會幕的人,不僅是一位有手藝的技巧、能力,也是指人的性情,能夠回應神的旨意。簡單來說『智慧的心』是指能分辨出耶和華旨意的意思。

若我們能學習按神的心意數算日子,就能知道如何滿足神的心意了。從前牛津大學有位有名的牧師,他的一次講道中說:『我見過一個統計表所記人平均的年齡是廿一至卅六歲,有的也許活得久些,有的也許還不到,一般來說是三十六歲一共只有一萬三千日。凡費這一萬三千日的任何一日或數日就是糊塗人,一個有見識的人,決不多支出他一生有限度的日子。』也許,今日我們可以活的日子是這位牧師說法的二倍,但是我們如何過每一刻可用的日子呢(所謂可用的日子是扣除吃飯、睡覺、等公車…等)

默想

世人都在把握時間,好多賺些錢,我們不浪費時間所為何來呢?

回應

主,求你指教我,數算我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得著智慧的心。

 

 

智慧人生()(九○13~17)(臺北靈糧堂)

 

有聖經的學者從本篇看見摩西在短短的十幾節聖經提到了五大世代:第一是創造的世代(v.2)。第二是墮落的世代(v.3),墮落的結果是死亡進入世界。第三是洪水的世代(v.5)。第四是曠野的世代(v.7-11)。第五是恩典的世代(v.12-17)

若是本篇就停在12節的話,詩人只是屬於哲學家的層面,給了我們一個隨我們發揮的想像空間。詩人摩西以下的禱告,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從以下的禱告中,我們可以明白什麼是按著神的心意禱告,這就是前篇所言『得著智慧的心』。

v.12-17中,摩西向神求八件事:1.『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v.12);箴言的信息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箴九10),在聖經中,主在各處不同的經文中早已指明了得著智慧的途徑和方法。2.『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v.13),不是神做錯了什麼事,乃是求神特別施恩,寬恕、赦免我們的罪。3.『求使我們飽得你的慈愛』(v.14),神的慈愛是我們歡呼喜樂的緣由,神的慈愛使我們有力量勝過苦難,因神的慈愛比生命更好。4.『求你照我們受苦…和…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v.15);當教會初建立的時期,使徒們為了見證主的復活,而被公會、政府逼迫,他們還覺得配為這名受辱(徒五41),就是表達了這意義,這也是盼望的所在,更是對信仰的確信和把握。5.『願你的作為向你僕人顯現』(v.16),保羅說『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林前三9),神的工作顯明在我們身上,也是印證神的差遣,這對所有服事神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事。6.『願你的榮耀向我們子孫顯明』(v.16),我們的子孫能認識神,一則是我們的責任,亦是要求神工作,有什麼祝福是我們的子孫能和我們一同服事神,以服事神為榮、為樂。戴德生做了美好的見證,他的子孫至今仍跟隨他的腳蹤,繼續他所受託的使命。7.『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v.17),這禱告好像主說我們將來要與祂一同作王一樣的榮耀(提後二12)8.『願你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你堅立』(v.17)。這是我們的盼望,我們的工作能夠在末後的日子經得起考驗,並且能存得住(林前三12-14),如何能使我們的工作不僅在現今有意義有價值呢?

當我們再細細思想,摩西在神家中盡忠的服事,他的禱告正是得著了神所賜智慧的心,是能合神的心意的禱告,也帶出了合神心意的人生及服事。

默想

從詩人的禱告中,你有什麼新的看見,使你能得著智慧的心?

回應

主,感謝你將你的心意向我們啟示,使我們這短暫的人生能得著智慧,按你心意而活。

 

 

千古保障(九十篇117)(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詩篇九十篇是詩篇中唯一被指為摩西所寫的一篇。華滋(Issac Watts)有一首被稱譽可能是在英語中最好的詩「千古保障」,就是用今日的經文為背景作開始。

這首詩篇有兩個極端。一方面,是感歎人生短暫的可憐;另一方面則感受到神永恆不變的愛;詩人一開始就將這兩極拉在一起!

他一開始就呼求永恆主(Adonay),與我們──渺小的受造物──「同在」,成為我們的「家」,作我們世世代代的居所,使我們知道自己是屬於神的,而神的愛是永不改變。

人又如何呢(3)?詩人宣告說,禰使人歸於塵土──罪使人生活在伊甸園外,在神的忿怒之下。人一想到那知道我們隱惡的神(8),可能會感到驚惶(7)、挫敗、沮喪;神甚至將這些罪惡在祂面前展閱,依次指明,因此我們的罪在主的面光之中是無所遁形。所以,我們度盡的年歲不過好像一聲歎息,這是何等悲哀的事呢!

詩人祈求要得著智慧的心,好明白所將面對的痛苦與死亡,是因神對罪惡的忿怒;有時,我們會對所遭遇的困境怨聲載道,但卻看不見我們自己的罪才是始作俑者。詩人也祈求神轉回施恩,使黑夜過去、黎明速速來到。

最後,詩人為幾件事情祈禱︰()願我們能明白神的愛與經歷神的榮耀;()願我們能明白神在我們身上的作為;()願我們子孫也能經歷禰的約;()願活出神的心意,在生命中榮耀神。

這樣,我們毋須再懼怕或感歎人生短暫。因知道自己是在這位充滿著憐愛、仁慈、恩典和榮美之永生神的手中,祂將借著饒恕的愛,潔淨並堅立我們手所作的一切。

回應:父啊!雖我看見了周圍的變遷和腐化,但求禰的愛永不改變,並常與我同在,導引我有智慧的度這一生。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禱讀:詩篇九十篇1212

 1 主啊,禰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

 2 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禰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禰是 神。

12 求禰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追求美滿人生(90)(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指教我如何衡量我的人生,使我得智慧。

 

詩篇九十篇是一首智慧詩,藉幵別出心裁的重複字及巧妙的修辭,傳達詩中的意境和信息。全詩以三個重要的重複字,將這首詩分為三層:

1

「上主」(原文英文音譯adonay)「居所」(ma'on

23

「歸回」(3)(shuv

  第49

的忿怒(7

  第1011

的忿怒(11

   1216

「轉回」(13)(shuv

17

「上主」「榮美」(原文英文音譯no'am

中間核心的一層(411)互相呼應,信息是:人生苦短。第49節先從神的眼光看,人生像夢一樣虛幻,是短暫和必死的;人生是無價值的,因人活在罪中,活在神忿怒之下,與神疏離而惶恐終日(79)。然後從人的眼光看:人生所有的日子都是充滿勞苦愁煩,瞬間便空空如也,如飛而去(10)。人不認識神,懵然不知的與神疏離(11)。

第二層(231216)的兩段也是互相呼應。第一段(23)表達兩種張力。人的世代有來有去,物質界有生有死,而神卻是永恆和長久(2)。神使人歸回「塵土」,原文的用字是「被壓碎的灰」,意思是神使人受壓而心靈悔悟和謙卑像灰一樣。正當人心碎無望、空空如也之時,神正呼喚人回歸祂的懷抱(3),這是人脫苦的唯一出路──歸回神。第二段(1216)從人的向度看,人受苦時呼求神(12上),意思是我要計算和衡量自己的人生,尋求其中的價值。第一個解救是求智慧,追求敬畏神的心,但這不足夠。第二個更重要的解救是,求神回歸祂與人所立的約(1316)。祂堅守聖約的愛才是我們人生的把握,人生可以是喜樂和長久的(1415),關鍵在於人歸回神,神歸回祂的約。

他唯一的居所向我們開放。因此,唯一的解救在於人的一方──願意與神結合。

你要經常反省:我一切所行的是否與神同活,是否為榮耀神而作?若你不是為榮耀神而做,若你所做的只是為要滿足自己,使自己能被接納、被肯定,或滿足其他情感的需要,就應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