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九十九篇短篇信息

 

目錄:

聖潔的神作王(楊震宇)

當敬畏聖潔的神(劉銳光)

勸人前來敬拜(陳家強)

神得著祂的見證和讚美(朱韜樞)

耶和華作王()(九九1~9)(臺北靈糧堂)

祂本為聖(九十九篇19)(臺北基督之家)

耶和華本為聖(99)(香港讀經會)

 

 

聖潔的神作王(楊震宇)

 

鑰句:祂本為聖

背景:《詩篇》第九十九篇是七篇稱謝「耶和華為王」詩中之一篇。本篇所描寫的君王是位「聖潔」的君王。詩人感受到神是何等的聖潔大而可畏,因此尊崇、敬拜和讚美神。另外,詩人提到神在舊約時代對以色列人的治理,以及預言將來基督再來在千禧年的治理。本詩以「耶和華作王」為開始,並且每段都以「祂本為聖」(359)作結語。

提要: 第九十九篇是歌頌耶和華本為聖的禱告。在這首讚美耶和華為王的詩中,詩人一開始就宣告聖潔之神為全地的王,萬民都當敬拜祂,因祂本為聖」(13);接著,他描述聖潔之神施行公平、公義,他們當尊崇耶和華,因祂本為聖」(45);其後,他描述聖潔之神以「赦免」與「報應」對待以色列民(69)。故此,雖然神因百姓的罪過而懲罰他們,但祂仍是寬恕他們的神,因祂本為聖」。本詩分為三段:

()神在錫安為大(13)──他們當稱讚祂大而可畏的名,祂本為聖。

()尊崇公平公義的神(46)──你們當尊崇耶和華我們的神,在祂腳凳前下拜,祂本為聖。

()讚美應允禱告的神(79)──你們要尊崇耶和華我們的神,在祂的聖山下拜,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神本為聖。

鑰節:【詩九十九3他們當稱讚祂大而可畏的名,祂本為聖。」

鑰點:這是一首讚美神為錫安王的詩。在這篇禱告中,提到耶和華的大而可畏、聖潔、有能力、施行公平和公義、垂聽禱告,因而尊崇、敬拜和讚美神。此外,詩人宣告神為全地的王,施行公義;以及讚美神為以色列人之王,赦免了他們的罪。本篇詩人提到位威嚴、可畏、聖潔的神,乃是「坐在二基路伯上」(1),叫我們想起《以賽亞書六章3節:「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祂的榮光充滿全地,和《啟示錄》四章8 節:「聖哉、聖哉、聖哉,主神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這是一幅極其壯麗的景象──天上地下所有的受造物,都稱頌神,將尊貴、榮耀歸給位聖潔、全能而又慈愛的三一神。親愛的,你也來到聖潔之主面前,向祂敬拜讚美吧!

今日的鑰節提到「祂本為聖。」詩人一連三次重述這個信息(359),指王的聖潔是貫穿全詩篇的主線。詩人依據神的聖潔,來高舉及敬拜耶和華為王。「聖」希伯來文是,其意義就是神要求祂的百姓與通俗或不潔的東西分別出來。在這首詩中,詩人深刻描述位神聖尊貴的大君王:(1)耶和華作王,萬民當戰抖、地當搖動;(2)耶和華超乎萬民之上;(3)當稱讚祂大而可畏的名,祂本為聖;(4)祂有能力,施行公平和公義;(5)當尊崇神,在祂腳前下拜。詩人在此宣告神本為聖,並且告訴我們怎樣靠神成聖,才能完全享受祂的慈愛和恩典:(1)要敬畏和稱讚祂;(2)要尊崇神;(3)要求告祂的名;(4)要遵守祂的法度和律例。親愛的,完全聖潔、公平、公義之主豈不當受你的敬拜與讚美呢?

此外,在這首詩中,詩人提到聖潔之人的範例包括摩西、亞倫和撒母耳(67)。他們呼求神,為神的百姓代求,因而禱告得到神的垂聽。我們若聖潔,也必在代求的事上得勝。親愛的,神興起摩西、亞倫和撒母耳用禱告,來服事他們那一代的人(出三十二3032;民十四1319;十六4650;撒上七89;十二1619;耶十五1)。親愛的,今日的教會何等需要這樣的代求者,你是否也願意用禱告來服事神和祂的兒女嗎?

「神配得我們敬拜,祂配得我們的讚美;以感恩的心榮耀祂,我們要高聲頌揚祂。真誠的崇拜承認敬拜神的真諦。──《生命雋語》

默想:親愛的,不僅要敬拜讚美完全聖潔、公平、公義之主還要心裡尊主為聖(彼前三15),讓主耶穌掌管你的生命

禱告:主啊,是何等的聖潔、大而可畏,祢的名配受我們尊崇和敬拜。願我敬畏祢、愛祢、跟隨祢、事奉祢、敬拜祢,將一切榮耀、讚美歸給祢!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當敬畏聖潔的神(劉銳光)

 

        「你們當尊崇耶和華我們的神,在祂腳凳前下拜 ; 祂本為聖」(v.5),相似的經文在第九節,「你們要尊崇耶和華我們的神,在祂的聖山下拜 ; 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神本為聖」。兩處經文都要求人尊崇耶和華神,是否意味著人沒有尊榮神?沒有敬畏祂?外邦人如是,甚至連屬神的人也是?
       
人怎能真正的尊崇神,敬畏祂呢?
.   神的本質  (v.1-5)
       
詩人勸人尊崇神,他先讓我們認識神本身,認識祂是怎樣的一位神。
 
1.    神威嚴可畏。「耶和華作王耶和華在錫安為大」(v.1-2) ,神是超越的,因祂威嚴可畏。祂是在二基路伯以上坐著為王的,怪不得聖經每次提到神要顯現,基路伯也出現,火也出現,地也震動,人一看見就驚懼,下拜。
 2.   
神管治萬民。「耶和華在錫安為大 ; 祂超乎萬民之上」(v.2)。神是超越的,因為祂統治萬民。這位統治萬民的神住在錫安,把祂的聖殿建造在那裡,祂要藉著弱小的以色列來彰顯祂的超越。是的,如果一個國家或一個人很強,人會認為是該國或人本身的本事,看不出神的超越來。但是,神往往會藉著軟弱的來彰顯祂的剛強(參看哥林多後書十二9),以色列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這麼小的一個國家,卻能存在到今天,並且成為人不敢輕視的一個國度,只因為神在其中。
 3.   
神是至聖。「祂本為聖你們當尊崇耶和華我們的神,在祂腳凳前下拜 ; 祂本為聖」(v.35),神是超越的,因祂是至聖的。世上有稱為神的,卻是允許淫亂的,亦有不分青紅黑白的。惟有耶和華神是絕對聖潔的,這樣的神才值得人尊敬,敬拜。
 4.   
神是公義的。「王有能力喜愛公平,堅立公正,在雅各中施行公平和公義」(v.4),神是超越的,因祂是公平公義的。祂的公義顯在以色列人中。祂不偏袒人,外邦人犯罪,祂追討 ; 神的選民以色列人犯罪,祂也一樣追討,不放過。惟公義的神才是超越的,不然就與世人無異了。
       
是的,人如果認識神的本相,認識祂是怎樣的,人就會尊崇、敬畏祂。你我呢?
.   神的作為  (v.6-9)
       
神的作為顯 明祂是聖的,神的子民應該敬畏祂。然則祂在人中間作了什麼呢?
  1.  
祂聽禱告 (v.6)。「在祂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亞倫,在求告祂名的人中有撒母耳,他們求告耶和華,祂就應允他們」,神聽信靠祂的人的禱告。摩西和亞倫是事奉神的,在漫長和艱巨的事奉中,他們把所遇到非人手能解決的事交托神,四十年之久神沒有一次不答應。撒母耳本身是他母親向神求來的,而在他作士師的日子裡,他敬畏神,藉著禱告,讓以色列人認識神的大能(參撒母耳記上七8),從而領以色列全家從拜偶像的敗壞中歸向神(撒母耳記上七2) 。神聽了摩西等人的禱告,也聽了你我的禱告,我們要敬畏祂。
 2.   
祂賜律法(v.7)。「祂在雲柱中對他們說話 ; 他們遵守祂的法度,和祂所賜給他們的律例」(v.7),神賜的法度,律例顯明祂是聖的,人應該像摩西等人敬畏祂。神賜的律例雖然繁多,但只有一個目的,希望人好好的依律例行,使個人,家庭以至整個國家社會都順序,和諧,快樂地生活,不是要轄制人。當我們明白神這份心意和作為時,我們是不是該敬畏祂呢!
 3.   
祂執行律法(v.8)。「耶和華我們的神阿,你應允他們 ; 祢是赦免他們的神,卻按他們所行的報應他們」(v.8),神不但賜律法,也執行律法,使人知道祂為聖。神肯赦免人的過犯,只要人肯認罪歸回祂,因為祂是慈愛的,這也是律法的精神之一。但是,人不要忘記,祂也是施報應的神,因祂要執行律法。以色列民犯錯,神施刑罰 ; 摩西有錯,神也不會偏私而網開一面,摩西因此不能進迦南。神是如此聖潔的神,我們信麼?我們若真信,能不敬畏祂麼?今天我們信主的人,就是因為忘記神曾經執行律法的作為,以至我們在生活中沒有敬畏神,以至作了不應該作的事。雖然神有慈愛,會赦免我們的過犯,但犯罪帶來的後果,帶來的痛苦,我們自己卻要擔當。
       
「你們要尊崇耶和華我們的神,在祂的聖山下拜 ; 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神本為聖」(v.9),但願我們這些信主的人,真的信神是「聖」的,在神的聖殿中敬拜祂,也在日常生活中敬畏祂!

―― 劉銳光《詩篇默想》

 

 

勸人前來敬拜(陳家強)

 

1-3節 至聖者的恩慈

九十九篇自成3部分,依3次有關「聖」的經文而劃分(359)。頭一部分是神聖的君王威嚴大大彰顯,「萬民……戰抖」,「地……動搖」。雖然祂是「大而可畏」的神,該受敬畏,但祂在「錫安」,住在子民中間,坐在恩典的「二基路伯上」為王,祂的腳放在施恩座上──在那裡祂要向百姓說話(出二十九42-46),並為他們的過犯贖罪(出二十五17-22;利十六15及其後經文)。祂偉大之處,正因為祂是恩典的神。

4-5節 聖者的律法

君王喜愛律法,在其子民中建立律例,並以自己的言行立下榜樣。談到祂的性情,4節原意是:「王的能力喜愛公平」,即是:「神聖君王,大能力,完全彰顯在正義的事上」。「雅各」的名字並非褒詞,神雖然賜他一個新名,也給他一個新的性情(以色列),但雅各仍然是常活在舊的生活方式裡。神頒下的律法,並不是因人而異,祂是在我們失腳軟弱之前,便給我們認識祂完美的旨意。然而我們倒可放心,因為凡活在神律法要求之下的人,也同時活在恩典之中。因此「雅各」被邀請來,在神「腳凳前下拜」,這腳凳正是祂的施恩座。

6-9節 聖者的交通

「摩西」、「亞倫」和「撒母耳」:他們在此不是自享尊榮,而是列在他們所服侍的人當中。詩人用他們來說明人應當如何與神同行:1.禱告並得答允(6):神子民的最佳明證,就是他們與神的禱告關係(申四7;詩六十五2,一三八1-3)。這動詞暗示:他們的態度是堅心求告,而祂也恒常地回復。2.聆聽和服從(7)。神的子民要憑超自然的真理而活,這真理就是神的話。3.赦免與管教(8)。「赦免」()罪,回應利未記十六章22節,及後來的以賽亞書五十三章12節,並約翰福音一章29節。犯錯需要明確的刑罰,因為只赦免而不刑罰會使人放縱;而只管教、刑罰而不赦免,卻叫人絕望。赦免不管教,會溺害孩子們;刑罰而不赦免則使人心碎。這些經文既向我們保證赦免的堅定果效,但我們卻不要對罪惡掉以輕心。

―― 陳家強《詩篇研究講義》

 

 

神得著祂的見證和讚美(朱韜樞)

 

第六段 神得著祂的見證和讚美

詩篇第九十九篇

  九十九篇說到耶和華作王的所是。一至四節,乃是描述千年國;那裡的描述,是從九十六篇我們歡樂的向著神而帶進的結果。我們記得,九十六篇九節說,當我們以聖潔為裝飾敬拜耶和華,像新婦預備好了,等候主來;這時候,十至十三節就來描寫國度。不只這樣,九十七篇一節、九十八篇四至九節,也是滿了對千年國的歌頌和讚美。九十九篇的前四節還是延續著。然而,主今天還沒有來,在主還沒有回來的時候,主到底怎樣來作祂的事?所以,九十九篇就說到耶和華作王的所是,祂是怎樣一位主,祂怎樣來做我的工作。

耶和華坐在二基路伯上

  開頭詩人說,祂是全地的王,是坐在二基路伯之間的。一節,「耶和華作王;萬民當戰抖!他坐在二基路伯上,地當動搖。」耶和華作王,或說耶和華執掌王權。坐在二基路伯上,或說坐在二基路伯之間。祂坐在二基路伯之間,一面說出地當動搖,一面說出法櫃的所是,在祂的所是裡,的確有三個寶貝:祂神聖的所是(法版),祂的性情裡有全備的供應(金罐的嗎哪),以及,祂復活的大能(亞倫發芽的杖)。藉著這基路伯,祂的榮耀就顯出來了。換句話說,你看見法版,就認識祂的所是;你享受金罐的嗎哪,就經歷祂全備的供應;你摸著亞倫發芽的杖,就知道什麼叫復活。但這不表示你把神的榮耀顯出來,乃是神的所是把神的榮耀顯出來。基路伯,就是神榮耀的標準。祂坐在二基路伯之間,祂是以自己的榮耀為見證、為標準的一位。

  耶和華作王,坐在二基路伯上,這是說到祂自己,祂多好、多高、多榮耀啊!祂以祂自己為見證、為標準。弟兄們,全世界不應該有任何事比這個更叫你覺得安詳。你知道嗎?人永遠是尋找領袖的,就算有年輕人說我誰也不靠,我誰都不怕,不知不覺,他還要找一位大哥。人所尋找的,不僅是物質的世界,包括屬靈的世界、宗教的世界,人也在尋找一個好的領袖。但你注意,這裡提醒我們,不,不是一個你所找的領袖,不是一個你所靠的人,你要認識,是耶和華執掌王權,祂坐在二基路伯之上,以祂自己為見證、為標準。親愛的弟兄,親愛的姊妹,有時候看見一位老練的弟兄,我們就覺得安全,事實上,當我們安全的時候,一定不安全,因為我們的安全,乃是在於耶和華作王!這個與我們天然的觀念是相對的。我們天然的觀念總覺得找著好的領袖,找著好的帶頭,找著好的先知,找著一個真正的主的僕人,我們就可以跟著他們。當然,不是沒有這一面,乃是要知道,作王的還必須是耶和華自己!

  祂坐在二基路伯上,不僅說祂作王了,也說祂的榮耀是顯出來的。祂是被敬拜的一位,只有祂才是真正的見證,也只有祂才是真正的標準。有時候,弟兄們會勸我們,你要相信你的弟兄,你要相信教會,你要相信帶領你的,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特別是我們還很年幼的時候,但是,神對這句話,常常有許多的感覺。為什麼呢?對神來說,只有祂才是惟一的標準。不錯,我們要學習相信教會,但這不表示我們就應該捨棄基督。可惜,不知道為什麼,當我們覺得應該相信教會、應該相信帶領、應該沒有意見的時候,我們也就等於可以不要基督,可以違背良心。

  九十九篇說到國度的時候,開始說的很有意思。詩人先說到神自己。他說,耶和華作王,怎樣的王?坐在二基路伯之上的。這是說,祂以祂自己的榮耀為見證、為標準。沒有一個東西可以滿足祂,只有祂自己才能來滿足祂自己。

神在錫安為大,超乎萬名之上

  這樣一位榮耀的神,祂又是在錫安為大,超乎萬名之上(詩九九2)。祂藉著祂的見證為大。真希奇!祂是作王的,祂是獨一的標準,祂是獨一的見證,祂是為大的。二節,「耶和華在錫安為大;他超乎萬民之上。」耶和華為大,是藉著錫安、又是藉著祂的教會,也是藉著一處處地方教會。耶和華在錫安為大,祂就超乎萬民之上。三節,「他們當稱讚他大而可畏的名;他本為聖!」弟兄們,這裡有一個名,當說到那個名的時候,我們不可以輕易的說,那是大而可畏的名。除了這名以外,今天好像沒有一個名,我們提起來,能感覺,這個名的超越,這個名的豐富,這個名的權力,這個名的功能,這個名的吸引,這個名的可愛,這個名那樣的好!這裡說,我們的耶和華神,你們當稱讚祂大而可畏的名,這個名超越啊!地上沒有一個名能夠超越這個名,這個名豐富 ── 智慧在祂的裡面,能力在祂的裡面,計畫在祂的裡面,尊榮在祂的裡面!這名不僅是超越的,這名也是豐富的;這名帶著無限的能力,在這名裡,說有就有,命立就立。這名又是滿有智慧的。所以,在這名裡,才能有神聖的經綸。親愛的弟兄,我們當稱讚祂大而可畏的名啊!

  不僅這樣,下面又說,祂本為聖。我們說過,祂的所是就是聖。聖是什麼?聖,神聖,我們的神所獨有的一個品德。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沒有一個東西不平凡、不俗氣。聖,是神所特有的。所有的一切,我們都不能拿來與神比。地上有太多事,叫人感覺浮華,一切都是沒有意思的。我們的神說,我有一個特點,我是聖的,你遇見我,你就遇見聖。什麼叫聖?你遇見我,你就得著一種分別,叫你看見神和地上的一切,都是有距離的,都是有間隔的。譬如說,諸山要融化(詩九七5),臺灣大學就是諸山之一,它要融化;哈佛大學是諸山之一,也要融化;北京大學醫學院是諸山之一,也要融化。為什麼要融化呢?它和神的聖配不起來。只有神是聖的,神一出來以後,祂那獨特的所是,就讓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

  弟兄姊妹,請謹慎聽這個話:神是見不得的,神是愛不得的,神是跟隨不得的,「玩耶穌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什麼都有;愛耶穌的人有禍了,因為他們只有耶穌!」什麼叫玩耶穌?做禮拜的人就是玩耶穌的人,玩完耶穌以後,就玩麻將;玩完麻將以後虛空了,就再去玩耶穌。耶穌只是他心理上的寄託,他真正所要的不是耶穌,而是世界。我告訴你,耶穌是愛不得的啊!你要愛耶穌,你就要說,我一切都給耶穌了,我一切都聯於耶穌了;你一聯於耶穌,你一聯於聖,好多事情都自然的脫落下去。

在祂選民中間施行公平和公義

  在祂的大能裡,祂喜愛公平,堅立公正,在祂的選民中(雅各)中間,施行公平和公義(詩九九45)。這裡有三個東西,一個是公平,一個是公正,一個是公義。祂喜愛的是什麼呢?公平。祂堅立的是什麼呢?公正。祂施行的是什麼呢?公平和公義。施行是根據祂的所是,堅立是根據祂的所愛。神說,我的所是是什麼呢?公義。我是義的,根據我的義,我來堅立公正。公正,希伯來文譯成英文就是,Upright。弟兄啊,你記住一句話,神從來不跟你玩手腕,只有你跟祂玩。我告訴你,信主、奉獻給主最大的一個安慰是義,也就是說,神從來不和我們玩手腕。

  祂不僅是公義的,祂所有所做的也是公正的,祂所有所做的結果也是公平的。公平,英文聖經譯作 Government,不是 Fairness。祂喜愛公平。祂的公平和我們的公平常常不一樣。有時候,我們覺得不公平,祂覺得非常公平。祂喜愛祂的公平。祂是公平的,祂有 Government,祂有 Judgment,這是祂的公平。弟兄們哪,祂喜愛公平,祂說我絕不跟人開玩笑,我所有所做的都是公平的。又說,我所堅立的是公正,我所有所做的結果,都是可以叫我得榮耀的。我的所是是公義,我這公義的神,在我的公正裡喜愛公平,這就使我得榮耀啊!

  神對我們說,你這麼愛我,為著我的公義,我一定要祝福你!我也堅立公正,我絕不叫你吃虧!我也喜愛公平,我要在我的主權裡來做我該做的事!慢慢地,在我們身上,博士的價值變得不那麼高了,事業成功的故事不那麼能說給人聽了,單身的自由也不再覺得那麼驕傲了……。祂喜愛祂的公平(Government),祂在祂的主權裡來給我們上好的祝福,祂在祂的主權裡讓我們得著最好的獎賞。末了,我們說,神啊,你真是公正啊!也許在那過程裡,我們會說,主啊,有點太過了吧?!主就回答,我是有能力的!

  弟兄姊妹,我們有這一位主,真好太好了!祂是執掌王權的,祂是坐在二基路伯之上的,祂是在錫安為大的,祂是超乎萬民之上的,祂是有大而可畏的名的,祂是本為聖的,祂是有能力的,祂是喜愛公平的,祂是建立公正的,祂是施行公義的,阿們!

當尊崇耶和華

  五節,「你們當尊崇耶和華 ── 我們的神,在他腳凳前下拜。他本為聖!」尊崇,就是高舉。你們要高舉耶和華!不是高舉某一個弟兄,使他變得特殊,而超過別人。這不對。弟兄們,這裡說,你不要一說到耶和華,就和事業來同比。我們通常說,我愛主我也愛事業,我愛主我也愛電腦,我愛主我也愛彈琴……,少有人說,我只愛耶穌,我何等愛耶穌!人很難說,有一位是我所高舉的,我只高舉這一位啊!不是說沒有事業,沒有電腦,沒有婚姻,或沒有鋼琴,乃是如詩人說的,什麼都好,但有一位最好!誰最好?耶和華最好!所以,我們要尊崇耶和華,我們要高舉耶和華!也在祂的腳凳前下拜。換句話說,我們朝拜的物件只能有一位元。我們也許愛許多事,但我們朝拜的只有一位。我們高舉的只有一位,我們敬拜的也只有一位。親愛的弟兄啊,不要輕看這句話,人太容易向多少弟兄下拜,向多少東西下拜!

興起祂的僕人們

  六節說到神和人有一個特別的關係。什麼關係呢?「在他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亞倫;在求告他名的人中有撒母耳。他們求告耶和華,他就應允他們。」請問,這裡的「他們」是指誰呢?是指撒母耳帶著以色列民嗎?還是指摩西、亞倫、撒母耳他們的求告?我的回答是,「他們」是指是以色列人,或說所有求告的人。這裡說,現在這一位神,要來做許多奇妙的事,在做這些事的時候,祂需要得著一些人做祭司,如摩西和亞倫;祂也需要得著一些人,是求告祂的名的,如撒母耳。當撒母耳和他們求告的時候,也包括摩西、亞倫;他們求告耶和華,神就應允他們,在雲柱中對他們說話。

  你要注意,這乃是說神說話的原則。神說話的時候,永遠是在一個活的見證裡說的,叫我們對祂的話滿有把握。這兩個見證,一個是神所興起的祭司。神設立祭司,所以祂說,我要興起摩西,我要興起亞倫;當神興起摩西、亞倫以後,他們這些作祭司的,在神的子民中間,就產生了求告祂名的人。以色列民就是神的第二個見證。摩西、亞倫和撒母耳有什麼不同?摩西和亞倫是指神為著人,撒母耳是指人為著神。神為著人,就有了摩西和亞倫;人為著神,就有了撒母耳。

  在祂的子民中間,有執行神經綸的祭司摩西,能帶領他們與神同在的祭司亞倫,以及為神的見證而求告的先知撒母耳。摩西是作什麼的?他是祭司,也是作領袖的,帶著以色列民執行神的經綸。亞倫是作什麼的?他把主的同在帶給以色列民。神在人身上做事,怎麼作呢?祂給我們兩個寶貝:第一,叫我們知道我們為什麼活著;第二,叫我們活得非常充實、有意義。前面是由摩西所代表,後面是由亞倫所代表。我們為什麼活著?因為摩西帶著以色列人出埃及,但是神說,他也是祭司。祭司的責任,就是把人帶到神面前去,也把神帶到人中間來。不僅這樣,他這祭司又不是禮拜堂的祭司,他這祭司是有旨意的、是有目的的、是聯于神的經綸的。太好了!在神的祭司中,有摩西,還有亞倫。

  弟兄們,我們這一生走得好不好,就看有沒有摩西,有沒有亞倫。摩西注重我們外面的行動,他非常清楚的帶領我們往前;亞倫注重我們內在的生命,時時提醒我們,要不斷的來享受神。神給我們兩個祭司,一個是摩西,他告訴我們,我們為什麼活著,我們存在的意義,我們生活的目的,我們怎麼在地上過日子 ── 我們是為著神的,我們是為著神的旨意、神的目的、神的計畫、神的經綸的,我們是要和神一致的!當我們這樣與神同在的時候,另一個祭司,亞倫,把我們帶到神的同在裡,他告訴我們,不光是我們來為神活,也是神在我們裡面來為神活;不再是我們讓神控制一切,也是神在我們裡面、帶著我們、穿著我們來為祂活著。哦,這是神給我們最好的供備!這個供備中有摩西、有亞倫。

  當我們有了主以後,我們也得禱告,主啊,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是什麼呢?這就是撒母耳。在求告祂的名中,有撒母耳。他們求告耶和華,神就應允他們,這是神心頭的願望。

  弟兄們哪,前面說主有能力,喜愛公平,堅立公正,施行公義,祂是我們的神,我們向祂下拜,我們高舉祂、尊崇祂,好像都叫我們覺得遙遠;這時,神就說,我願意再跟你說一點實在的事,你知不知道,是我叫你知道你為什麼活著,也是我叫你知道如何活得充實。我們這一生,不僅看見摩西,也經歷亞倫。我們很清楚,我們為什麼活著,我們為什麼存在,我們活著到底是為著什麼;另一面,我們裡面又滿有充實。有沒有失敗呢?有!有沒有跌倒過?有!是人,哪有不失敗、不跌倒的呢?但是,我們有亞倫。亞倫說,我是祭司,我不僅把主帶給你,我也把你帶到主面前去;我不僅叫你經歷赦免,我也叫你享受內在的滿足。

  這時候,我們就起來說,主啊,願意我像撒母耳一樣,我所關心的是你的國,我所關心的是你的見證,我所關心的是你的權益在地上能不能亨通,我所關心的是你怎樣藉著我們帶進你的回來。這就是撒母耳。撒母耳是母親哈拿向神祈求出來的,從小就被送到老祭司以利那裡去,穿上以弗得,成為一個服事主的人。一日,主來呼招他,主說,撒母耳,撒母耳。他以為是以利找他,以利說,我沒有呼喚你,你去睡吧。不久,他又聽見神對他說,撒母耳。他又去問以利,你呼喚我嗎?以利說,你仍去睡吧,若再呼喚你,你就說,耶和華啊,請說,僕人敬聽。然後,神對撒母耳說話,給他啟示。

  撒母耳聽了神的話,先去向以利預言他的將來,再去膏掃羅作以色列的王。掃羅個子高,也會講道,而且常有聖靈充滿的經歷,所以,大家都敬拜他,也覺得這領袖了不起。可惜,他後來出賣了主,只關心自己的權益,過於關心神的國,結果主把他廢了。但撒母耳為掃羅悲傷(撒上十五35下)。這時,主對撒母耳說,「你為他悲傷要到幾時呢?你將膏油盛滿了角,我差遣你往伯利恆人耶西那裡去,因為我在他眾子之內,預定一個作王的。」(撒上十六1)你看,撒母耳什麼都沒有,但他的心又完全在神的國度上,完全在神的見證上。神說,我願意告訴你,在整個人類歷史中,我有我的基石,摩西和亞倫;我也在人中間,得著一個人,撒母耳。撒母耳是向我求告的。他求告說,主啊,你的國!主啊,你的見證!主啊,你的居所!主啊,你的榮耀!主啊,你心頭的願望!這就成為撒母耳存在的中心。

說話和赦免的神

  詩篇九十九篇七節,「他在雲柱中對他們說話;他們遵守他的法度和他所賜給他們的律例。」到底以色列民有沒有遵守呢?沒有,雖然沒有,神說,有!請小心聽這個話,我們一直說「主,我愛你」,主也說,「我知道你愛我,你的確愛我,也把自己給我。」到底有沒有?沒有。事實上,說沒有,我們覺得冤枉;說有,神也覺得冤枉。幸好,神喜歡說有。也許人說,神是公義的,怎麼可以說有呢?神要回答,你在時間裡看,我在永遠裡看;你在一個事件上看,我在永遠裡看。根據事件,根據時間,你說沒有;我在永遠裡,我就要說,有,因為這是我的選民啊!

  八節,「耶和華 ── 我們的神啊,你應允他們;你是赦免他們的神,卻按照他們所行的報應他們。」報應,就是報答。我們一讀到報應,都是往壞的方面想;其實,報應就是報答。神根據我們所有的,給我們一個回賞。

  九節,「你們要尊崇耶和華 ── 我們的神,在他的聖山下拜,因為耶和華 ── 我們的神本為聖!」這句話很有意思,這裡的「你們」不是對以色列人說的,是對全地說的。你看,第二節說,耶和華在錫安為大,祂超乎萬民之上;五節說「你們當尊崇耶和華」,這裡的「你們」,是說雅各、摩西、亞倫、撒母耳,到以色列民得了報答(詩九九68),這是對應「耶和華在錫安為大」;現在又說,「你們要尊崇耶和華。」這裡的「你們」,就是指「祂超乎萬民之上」的萬民。祂現在是全地的主,我們要尊崇耶和華,也在祂的聖山下拜。什麼是聖山?我告訴你,摩西有個聖山,你我也有個聖山。聖山,就是我們遇見主的地方,摸著主的地方,享受主的地方,主對我們說話的地方,主向我們顯現的地方,主改變我們人生的地方。

  詩人結束的宣告是,萬民啊,全地啊,你們要尊崇耶和華,我們的神,叫你們也得以在祂的聖山下拜。萬民啊,你們都要有聖山的經歷!全地啊,你們都要有祂的顯現,你們都要得著祂的啟示,你們都要享受祂的憐憫,你們都要經歷祂的恩慈;祂如何祝福了祂的選民,祂也願意祝福全地啊!弟兄啊,姊妹啊,人有了聖山,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人沒有聖山,所有的問題都是問題。只有經過聖山的人,會覺得所有問題,都合適極了。

  你有沒有經過一個聖山?換句話說,神有沒有向你顯現?神有沒有對你說話?神有沒有遇見你?神有沒有給你摸著呢?神心頭的願望你知不知道呢?神有沒有讓你享受到祂的肥甘呢?你有沒有看見主的可貴呢?當你遇見這樣一位主,你就覺得沒有什麼叫作犧牲,沒有什麼叫作代價,只有覺得「主啊,我奉獻得不夠啊!」

  詩人在結束的時候,大聲疾呼說,萬民啊,你們要尊崇神哪!你們要高舉耶和華,我們的神,你們要在祂的聖山下拜啊!願意我們的神,也成為你們的神;願意我們所寶貝的,也成為你們所寶愛的;願意我們所尊崇的,也是你們所高舉的!

  這個時候,我們經歷了聖山!一經歷到聖山,我們就會覺得,沒有什麼叫作代價,沒有什麼叫作為難,沒有什麼叫作奉獻,沒有什麼叫擺上,沒有什麼叫犧牲。今天有個奇怪的現象,一個人如果說,我要服事主,每個人都起來反對;一個人如果說,我現在要讀哈佛大學,每個人都說恭喜你!這不是說我們都要去作傳道人,主在每個人身上有不同的帶領。親愛的弟兄啊,這裡是說,沒有主什麼都不好,有主一切都好!有了主,我們裡面就一種說不出的坦然。我告訴你,不是怎麼生活,是有沒有聖山的經歷?不是過什麼生活方式,是我們是根據什麼來過這樣的生活。

  末了詩人說,萬民哪,眾人哪,你們要尊崇耶和華,我們的神!我們在祂的聖山下拜過,我們遇見過祂,看見過祂,享受過祂,得著過祂,經歷過祂的甜美、祂的扶持,也認識了祂的榮耀啊!萬民啊,全地啊,你們也要有這樣聖山的經歷!有了這經歷以後,就沒有什麼叫作世界;沒有一個東西,可以再佔有你們,你們摸著一位至高的主了。這就帶進第一百篇,卷四第二段的結束。

 

 

耶和華作王()(九九1~9)(臺北靈糧堂)

 

本篇詩人以『祂本為聖』貫穿全篇,也提供我們思想了本篇的途徑。在舊約聖經裡,有歌聲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祂的榮光充滿全地。』(賽六1-3)這是撒拉弗在聖殿裡的頌贊。在新約:『聖哉、聖哉、聖哉,主神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啟四8),這是四活物在天堂寶座前的讚美。這兩者是天使的族類在頌贊神。本篇359節都以『祂(耶和華)本為聖』作結語,好像是人一連三次如天使在神面前的頌贊。

『聖』字意味:神無限的偉大和權能;神完美的純潔和正直;神的公義和祂完美的治理。聖潔是神的本質之一,是神非常重要的屬性之一,詩人在此宣告神本為聖,不僅是要我們敬拜讚美而已,目的為何呢?需從新約的啟示而得知。彼得要我們心裡尊主為聖(彼前三15),是要我們讓主耶穌掌管我們的生命。『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所以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十一44),在舊約時代,以色列人只知恪守律法上的潔淨之禮,這種『成聖』不夠徹底;新約時代,成聖的涵義,是身心靈一同追求成聖,才是成聖的最高標準,所以保羅勸勉我們:『親愛的弟兄阿,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林後七1)

本篇詩篇以『耶和華作王』為開始,並且每段都以『祂本為聖』作結語,這表明尊神為王的人,必須進而靠祂成聖。從本篇中我們可以看見詩人告訴我們怎樣靠祂成聖:1.要敬畏和稱讚祂(v.3)。我們看見了神的聖潔和威嚴當然會懼怕,但這懼怕卻是帶來悔改和敬畏。2.要尊崇神。(v.5)常將神所當得的榮耀、頌贊歸給祂,稱頌祂大而可畏的名。3.遵守祂的法度和律例(v.7),詩人說,神是根據祂所說的話和祂所頒佈的法度和律例並按人所行的施行審判(v.78)。這樣的信息是與主禱文中『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是相互呼應的。尊神為聖至少是二方面,其一是心意中尊神為聖,心思意念尊神為聖時,自然就尊崇神,向祂獻上讚美的祭;另一方面是言行中尊神為聖,對於基督徒來說,雖然我們今天不是遵守摩西的律例、典章和法度,但是我們今天已超越了遵守律法的層面,而是讓神在我們身上完成救贖我們的工作,使我們能隨主行善(弗二10);並且我們『將肢體獻給義作奴僕,以至於成聖。…作了神的奴僕,就有成聖的果子。』(羅六1922)

默想

我們竟可以與神的聖潔有份,試想我們的思想、言行如何與神的聖潔相襯?

回應

讚美本為聖的主,願一切的頌贊、敬拜都歸給你。

 

 

祂本為聖(九十九篇19)(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從詩篇九十八篇活潑的歡慶後,一直延伸到詩篇九十九篇比較含蓄卻更深沉敬畏的深邃崇敬。我們已經從讚美的節慶轉換到莊嚴的教堂。

這首詩可分為兩個部分:

首先就是反復出現的「祂本為聖」(35)

耶和華為王;祂大有能力;祂坐在二基路伯之上(1),雖然祂在錫安彰顯祂自己,祂卻不是一族一民的 神而已:「祂超乎萬民之上」(2),「他們當稱讚祂大而可畏的名」(3),然後就是總結前文的,「祂本為聖」。

既然祂統治萬方,那麼祂就是至高的王(4)。祂不但大有能力,祂也喜愛公平和公義。這一點完全顯明在屬祂的立約百姓上:「……在雅各中施行公平和公義」(4)。面對這樣的 神,惟一的正確回應就是:「你們當尊崇耶和華一我們的 神,在祂腳凳前下拜。」(5),接著又出現「祂本為聖」。

其次,這位崇高與聖潔的神,卻向世人揭露祂自己(7)。我們可能禁不住要認為摩西、亞倫和撒母耳都是高不可攀的偉人,但詩人把他們安插在祭司以及那些呼求祂名的人當中:基本上他們和其它人沒有什麼區別,他們也像我們一樣脆弱與不足。所以,我們都需要這位元「赦免人的 神」(8)的憐憫。

摩西、亞倫和撒母耳也都是禱告常蒙應允的人(6);因他們聽神的話,順服神的法度與律例(7),按著神的心意祈求,所以,也得著神的回應。今天,我們若以聖潔為裝飾生活,常來到主前聆聽神的話語,並以順服回應,我們也將會如摩西、亞倫和撒母耳一樣,常經歷禱告蒙應允的喜樂。

回應:禰是聖潔的神,也是聆聽罪人禱告的天父,願禰的聲音常在我後邊教導我走正路,願禰的靈常在我前面引導我,活出禰所要的聖潔。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禱讀:六十六篇1920

19但 神實在聽見了;祂側耳聽了我禱告的聲音。

20神是應當稱頌的!祂並沒有推卻我的禱告,也沒有叫祂的慈愛離開我。

 

 

耶和華本為聖(99)(香港讀經會)

 

祈禱:   耶和華啊!你本為聖潔的,在你那裡雖有赦免,但也有懲罰。因為你絕不會以有罪的為無罪。

 

這是另一篇登基詩。當「耶和華作王」這主題再次出現時(1),詩人鼓勵萬民讚美,因為耶和華本為聖(359)。神把自己和祂的屬性從一切不潔之物中分別出來,故在第9節我們看到從神那裡可得到寬恕,但那沒有得到赦免的,將會得到應得的報應。

1. 高舉王的聖潔(1-5):萬民顫抖,因為神坐在兩個基路伯上(1)。提及基路伯便令人聯想到約櫃,它代表神的同在。約櫃放在會幕中的最深處,那地方被稱為至聖所。這樣看來,雖然詩人在第1節沒有運用「聖潔」這字眼,但那一位聖潔的神已經出現了,怪不得萬民顫抖,全地動搖。「錫安」(2)是耶路撒冷城之詩意描述,在舊約中耶和華沒有揀選其他城市作為敬拜中心,而只選上了耶路撒冷城。「腳凳」(5)在以賽亞書661中指大地,但在本文中可指約櫃或「聖山」(9)。

2. 聖潔的王秉公行義(6-9):摩西、亞倫和撒母耳都是祭司(6)。祭司在神面前成為人的代表,而祭司是人與神和好的一道橋樑。當人犯了罪,祈求與神和好時,便必須帶來祭物,透過祭司獻上給神,方能贖罪和得赦免。這裡提及三位以色列人的英雄,意在說明神在他們中間的恩澤。詩人指出神在「雲柱中對他們說話」(7),是提醒他們神在曠野的引領。雖然以色列人屢次試探神,失去對神的信靠,以致無法避免地面對懲罰,但神仍然愛他們,赦免他們的罪行(8)。全詩以呼籲敬拜這位本為聖的耶和華作為結束(9)。

神的聖潔和純全,是人難以想像和完全理解的。有時我們猜想神的聖潔好比一團極猛的烈光,其光芒程度使我們連眼睛也不能睜開來看。相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見到神聖潔的一面,那就是當我們在聖靈的光照下,見到自己的罪汙,痛哭流淚至不敢在神面前抬起頭來;又或是因為自己的罪的緣故,將心愛的主耶穌再次活生生的釘在十字架上受痛苦,否則我們就不能藉主的寶血得到赦免。人沒有聖潔就不能親近神,讓我們今天好好地在聖潔的神面前認罪、悔改,再求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