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一百零一篇短篇信息

 

目錄:

敬虔愛神的王(楊震宇)

歌頌公義的神(劉銳光)

神的見證和基督的見證(朱韜樞)

如何能行為完全(法蘭斯迪信)

基督化家庭(一○一1~8)(臺北靈糧堂)

心與家(一百零一篇18)(臺北基督之家)

王誓言以整全的心治理(101)(香港讀經會)

 

 

敬虔愛神的王(楊震宇)

 

鑰句:我要存完全的心行在我家中

背景:《詩篇》第一百零一篇是「大衛的詩」。有的學者把本篇以迄一百一十篇稱之為詩篇中的詩篇,或小詩篇,因為《詩篇》所用形式和主題大部分可在這十篇中找到,包括世界的創造、神與以色列先祖的立約、出埃及進迦南、被擄和歸回,以及神的受膏者的最後的勝利和祂永遠為王等信息。從結構上來說,本篇為引言,一百一十篇為結論。其間八篇的主題首尾呼應。

提要:百零一篇是大衛願過無可指摘生活的禱告。這是一首君王詩,前半(14)講為王敬虔生活的標準,在於行事完全,斷然不沾惡人,不涉惡事;後半(58)講施政的原則在於剷除惡人,只選召忠心和誠實的人作他的臣僕。本詩分為二段

()君王純正的宣言 (14) ──我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

()君王施政的宣言 (58) ──我眼要看國中的誠實人,叫他們與我同住。行為完全的,他要伺候我。

鑰節:【詩一百零一2】「我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你幾時到我這裡來呢?我要存完全的心行在我家中。」

鑰點: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大衛有二方面的宣言,一面是家庭生活的準則;另一面是國家施政的原則。

()有關家中,大衛說:我要存完全的心,行在我家中。(2) 他又說:「行詭詐的,必不得住在我家裏;說謊話的,必不得立在我眼前。」(7)這說出敬虔的生活必先從家庭開始,而不論是夫妻間或親子間的溝通要拒絕行詭詐,說謊話。親愛的,基督是你家之主嗎?請問,你是否有与全家聚集禱告的時間呢?

()有關治國,他說:「我眼要看國中的誠實人,叫他們與我同住。行為完全的,他要伺候我。」(6) 他又說:「我每日早晨,要滅絕國中所有的惡人,好把一切作孽的從耶和華的城裡剪除。」(8)這說出大衛抱著極大的決心,立志要親近敬虔的人而遠離惡人,並厲行法紀,而好好治理神所託付給他的國家。這樣的心,是神所看重的。因先有心,才有行。親愛的,你是否在主面前也有這樣的決心,照管好自己的家,又治理好教會呢?

今日的鑰節提到「我要」。這篇詩大概是大衛登基作王的時候,立志要照神的心意,齊家、治國、平天下。本篇我們看見大衛有二方面的期待,一是決心在神面前過聖潔的生活;另一是決志按神旨意以公義治理國家。路德稱這篇詩為「大衛的照王鏡」(David’s mirror of a monarch)。短短的八節經節之中,大衛列出了敬虔的君王應有的那些美德。他共有六次提到「我要(I will)(1)我要歌唱慈愛和公平(1)(2)我要向祢歌頌(1節下)(3)我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2)(4)我要存完全的心行事(2節下)(5)我要看國中的誠實人,叫他們與我同住(6)(6)我要滅絕國中所有的惡人(8)。另外,他也提出五個「我必(I shall)(1)彎曲的心思,我必遠離(4)(2)暗中讒謗人的,我必將他滅絕(5)(3)眼目高傲、心裡驕縱的,我必不容他(5節下)(4)行詭詐的,必不得住在我家裡(7)(5)說謊話的,必不得立在我眼前(7節下)。親愛的,試思考一下敬虔人性格和行動,你的生活是否像這裡所說「我要」和「我必」一樣呢?

「大衛在私人和公開生活上的抱負,超越他建功立業的抱負。但他為自己的家和王國所定下的目標,要等到主耶穌來坐在大衛寶座上的時候,才得到完全的實現。本詩篇是大衛登基作王時的宣言;他在詩中立下雄心大志。」──馬唐納

默想:親愛的,是否也有大衛的決心,渴望過着正直、敬虔的生活嗎?請問,你如何行,才可以達成大衛的「我要」和「我必」

禱告:主阿,我是何等盼望自己,先從家庭做起,然後在教會中服事,成為一個敬虔事奉的人。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歌頌公義的神(劉銳光)

 

       大衛要歌頌神,因為他認識到神是公平,公義的。在詩中,大衛沒有歌頌神是怎樣的公平,公義,反而述說他自己要怎樣行,驟看似乎跟神的公平無關,其實這正是實質地在稱頌公義的神。
       
我們可以用口稱頌神,可以高聲激昂,載歌載舞,表情十足地歌頌神,但若在行事為人上不行公義,那我們的歌頌就是虛假,造作的,可這正是我們今天常犯的毛病。我們要像大衛一樣,在神面前行完全的道,才是真正的歌頌公平,公義的神。
.   智慧地行完全的道  (v.1-2)
      
「我要歌唱慈愛和公平;耶和華阿,我要向祢歌頌」,大衛歌頌慈愛和公平,其實他是在稱頌神,因為只有祂是慈愛公平的。
      
「我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祢幾時到我這裡來呢?我要存完全的心,行在我家中」,大衛要以行完全的道來表達對神的歌頌,他要作完全人。因為唯有這樣才能將公義的神彰顯出來,才能見證出公義的神。
      
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需要有智慧,並運用智慧,這樣才能智慧地行完全的道。因為如果沒有智慧,行出來的效果可能適得其反。人曾拿淫婦來試探耶穌,看祂怎樣處置,要找祂的話柄。如果不夠智慧放了她,耶穌就不公義 ; 如果處死她,耶穌就不慈愛,兩樣都不行。耶穌智慧地對那些假公義的人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首先拿石頭打她」(約翰福音八7),耶穌滿足了慈愛和公義的要求,祂智慧地行了完全的道。
.   遠離惡事  (v.3-8)
       
大衛怎樣稱頌公義的神?他要用行動來表明,他要遠離一切的惡。
 1.   
他不沾惡  (v.3-4)
       
「邪僻的事,我都不擺在我眼前;悖逆人所作的事,我甚恨惡,不容沾在我身上。彎曲的心思,我必遠離 ; 一切的惡人,我不認識」,對於一切的惡,大衛不沾染。一連幾個「不擺在眼前」,「不容沾在身上」,「遠離」,「不認識」都表明了他對惡的決絕。如果在屬神的人身上,人看見他們不沾染惡,神的公義就在他們身上彰顯出來,見證出來,神才會被人稱頌。
  2. 
他對付惡  (v.5-8)
      
潔身自愛,不沾染惡已經難得,但大衛向神表明,他還要對付惡,拒絕惡。
      
「在暗中讒謗他鄰居的,我必將他滅絕;眼目高傲,心裡驕縱的,我必不容他」(v.5),大衛不會容讓惡,即使那些惡是行在暗中,或只是表露在人的眉目之間,暗存在人的心裡,大衛一看出就不會容忍。
      
「行詭詐的,必不得住在我家裡。說謊話的,必不得立在我面前」(v.7),大衛只用那些誠實,行為完全的人來服事他和他的國度,至於那些詭詐,不誠實,說謊的大衛一概不用。這樣治國才能使國家健康,正常,人才能安居樂業。這樣治國才能將神的公義彰顯出來,才是真正的稱頌公義的神。
      
「我每日早晨,要滅絕國中所有的惡人 ;好 把一切作孽的,從耶和華的城裡剪除」(v.8),大衛表白他要持之有恆地對付惡,他要「每日」對付。罪惡是一種頑疾,不是一次過就可以對付,可以清除。要每日檢查,檢討,查看,清理,不然它會隱藏著,時機一到就會出動,做成禍害。我們若每日都在檢查,就會保持自己在公義,聖潔中。我們這樣的歌頌神,才會得到祂的悅納。

―― 劉銳光《詩篇默想》

 

 

神的見證和基督的見證(朱韜樞)

 

第七段 神的見證和基督的見證

詩篇第一百零一篇

  一一篇是有非常高的啟示的一篇。一二篇是有非常深的經歷的一篇。一一篇說到人要主,一二篇說到人要主的見證。請你注意,要主是一件事,要得著主的見證又是一件事;要主好像很容易,要主的見證,就很艱苦。一一篇是很美的一首得勝的詩,一二篇是非常艱苦而且叫人失望的一首詩。有聖經學者把一一篇歸到國度裡去,也就是併到前面的一段,我個人感覺不容易歸併進去,因為主再來的時候,應該不再有邪僻的事,或悖逆人的彎曲的心思,連惡人也不再那麼倡狂。

  一一到一六篇,是聖民們認識、也初步經歷主如何來得著全地以後,他們因著跟隨神、也經歷神的工作而有的見證。換句話說,若沒有前面一段的看見,我們光在這裡讀「我要歌唱慈愛和公平;耶和華啊,我要向你歌頌!」(詩一1),就感覺非常飄渺虛無。但前面那一段,沒有人能完全清楚,如果有,也許是保羅,保羅卻又說,「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林前十三9-10)即或我們現在也有摸著,也有享受,也覺得很豐富,請你記得,這一切好像也只是預嘗一下而已。卷四第三段,就是聖民們有了預嘗,也跟隨神、經歷神的工作以後而有的見證。這個預嘗並不簡單,就好像一個十歲的孩子,很難懂什麼叫做父親,什麼叫做母親。這些事,人不到其中,不會知道。

神在祂掌權裡的智慧和純全

  一一篇說到一個對我們的主滿有認知和經歷的聖民,所做的見證、處境和認定。有一個東西,我們摸著了,看見了,它就會在我們身上成為一個見證。光景健康的時候,我們所享受的基督、認識的基督、經歷的基督,很自然的就見證出來,而這見證也帶給我們一種處境和認定。這一篇是大衛的詩,這時候的大衛,已經作王,也已經相對的成熟;他不僅滿了讓神製作的經歷,也滿了屬天的認知,他的見證就主的見證一樣,他也是在地上為神掌權的。這一篇見證,好像主的見證一樣,是大衛寫的,又像主自己寫的;是他說的話,又像主自己說的話,至少前面幾節是這樣。

  他的見證是,我要歌唱慈愛和公平(1節上)。現在他不說我要向耶和華歌唱,他經歷的太多了,這些經歷叫他不需要再提名字,只要說,我要歌唱慈愛和公平。主的所是就是愛,主的所行就是公平;我要歌唱祂的所是,我要歌唱祂的所行。耶和華啊,我要向你歌頌!(1節下)

完全的道、純全的心

  「我要用智慧行完全(tamim)的道。」(2節上)完全,希伯來文tamim,英文譯作complete and perfect,既完全又完美,作形容詞用。「我要存純全(tamim)的心行在我家中。」(2節下,另譯)同一個字,這裡可以譯作純全。對一個純全的人,你不僅不能觸犯他,你還要尊重他。這一首詩,其實就這兩句話,我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我要存純全的心行在我家中;但中間還有一句,「你幾時到我這裡來呢?」(2節中)詩人說,我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你幾時到我這裡來呢?換句話說,你沒來的時候,這事還做不出來啊!在你沒有來之先,我願意有一個純全的心,行在我的家中,等候你的再來。這時候,對所行的事,我願意純全,我願意完全,我已經預備好了。

  一一至一六篇所描述的經歷,都是從這句話開始,「你幾時到我這裡來呢?」弟兄姊妹,我們恐怕從來沒有禱告過這一句話。我們多半都禱告,主啊,求你記念,求你垂聽,求你答應,求你眷顧,但這裡說,主啊,你幾時到我這裡來呢?哎呀,真好!如果我們每個人,在客廳都貼這句話,「主啊,你幾時到我這裡來呢?」就比那句「基督是我家之主」好太多了!原諒我這樣說,許多人家裡掛著「基督是我家之主」這句話,不是騙人,就是騙自己,也可說娛樂自己,安慰自己,卻一點沒有神。我們若是寫「主啊,你幾時到我這裡來呢?」倒是不錯。主啊,你今天來嗎?主啊,你現在可以來嗎?一下子,我們的家就約束起來了,我們會經歷,主,沒有你不行啊!

  耶和華作王,坐在二基路伯上,這是說到祂自己,祂多好、多高、多榮耀啊!祂以祂自己為見證、為標準。弟兄們,全世界不應該有任何事比這個更叫你覺得安詳。你知道嗎?人永遠是尋找領袖的,就算有年輕人說我誰也不靠,我誰都不怕,不知不覺,他還要找一位大哥。人所尋找的,不僅是物質的世界,包括屬靈的世界、宗教的世界,人也在尋找一個好的領袖。但你注意,這裡提醒我們,不,不是一個你所找的領袖,不是一個你所靠的人,你要認識,是耶和華執掌王權,祂坐在二基路伯之上,以祂自己為見證、為標準。親愛的弟兄,親愛的姊妹,有時候看見一位老練的弟兄,我們就覺得安全,事實上,當我們安全的時候,一定不安全,因為我們的安全,乃是在於耶和華作王!這個與我們天然的觀念是相對的。我們天然的觀念總覺得找著好的領袖,找著好的帶頭,找著好的先知,找著一個真正的主的僕人,我們就可以跟著他們。當然,不是沒有這一面,乃是要知道,作王的還必須是耶和華自己!

  所以,「邪僻的事,我都不擺在眼前;悖逆人所做的事,我甚恨惡,不容沾在我身上。彎曲的心思,我必遠離;一切的惡人(或譯:惡事),我不認識。在暗中饞謗他鄰居的,我必將他滅絕;眼目高傲、心裡驕縱的,我必不容他。」(3-5節)滅絕,就是追殺除盡。這裡很難說完全是神。神不大做滅絕的事,神是叫人消化的。神來了,凡不屬於祂的都消化了,好像光來了,蠟燭都融化了。如果我們還有一點神,那一點神就留在那裡,消化不了。神多,就留的多;神少,就留的少。有一天主再來,有些人很可能消化的多,變得太小了,幸好,後面有一二篇,說到我們的拯救。

  當我們這樣等主再來的時候,「我眼要看國中的誠實人,叫他們與我同住;行為完全的,他要伺候我。」(6節)請注意,這是王說的話。伺候,或譯作服事,供應。伺候我,就是把神聖的事物分賜給我。他一面說,主啊,你什麼時候來呢?一面又說,我要尋找同伴,我要尋找同工,我要尋找能和我同心合意的人,我要看國中的誠實人,叫他們與我同在。弟兄們哪,你知道我們的難處嗎?沒有主的時候,一大堆人與我們同住,成了狐群狗黨;有了主,就沒人和我們同住,孤孤單單。主藉著大衛說,主啊,求你叫誠實人與我同住!基督徒不能向著神獨立的,基督徒不能向著聖徒孤立的,基督徒不能一個人活著的。每一個信主的人,都需要國中的誠實人。換句話說,他和我們來往,或者他在神面前,都沒有詭詐。神如何,他也願意如何;神如何純誠的向著我們,他也願意純誠的向著神,也向著弟兄和姊妹。哦,我們一定要得著屬靈的同伴,也要得著他們的服事!詩人說,我要得著什麼呢?我要得著行為完全的人的服事。那些行為完全的人,我要叫他們把生命分賜給我!

  「行詭詐的,必不得住在我家裡;說謊話的,必不得立在我眼前。」(7節)這句話真凶!最後一節,「我每日早晨要滅絕國中所有的惡人,好把一切作孽的從耶和華的城裡剪除。」(8節)只有作王的人才能說這個話。若果如此,我們沒有一個人活的了三天。這節聖經不好用,但是,心志非常好。我們到神的家來過教會生活的時候,不能在這裡作惡,不能在這裡作孽,不能在這裡玩花樣;我們在這裡,只能完全的、純誠的要主自己。

  我們願意告訴主,主啊,你什麼時候到我這裡來呢?在你還沒有來的時候,我願意有一些同伴,一同來尋求你。同時,那些行為完全的、那些有主的人,願意他們把生命供應給我,讓我從他們得著服事,得著餵養。

――朱韜樞《詩篇中的教會見證(卷四)

 

 

如何能行為完全(法蘭斯迪信)

 

(經文:詩篇一零一篇)

有人說過,詩篇可分為兩類:頌贊的詩篇和實踐的詩篇。詩篇一百篇是前者的例子──當中充滿頌贊和感恩;而詩篇一零一篇便是後者的例子──當中詳列了大衛在即將作以色列王之前,他立志要做的事。它們全都與日常生活和品行有關,所以,這是一篇實用性很強的詩篇。大衛在詩中共說了多次:「我要」。鑰節是第2節:「我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那就是說:「我的行為要討神的喜悅和受人稱許。」

你是基督徒嗎?你是否一個行為完全的基督徒?

1.
行為完全的基督徒會擁有一顆懂得頌贊的心。

他的生命不斷對神發出頌贊──1節。必須留意的是,詩人同時歌頌「公平」和「慈愛」。人通常很容易歌頌慈愛,要歌頌公平卻比較難。陽光普照,事事順利的時候,歌頌很容易;然而,神的恩典卻可以他的兒女可以「在黑夜」歌唱(詩七十七6)──即便是他們被囚在監中,背部正淌著血(徒十六25)!神賜屬他的人有能力,得以在烈火中榮耀他(賽二十四15)──事實上,在任何時刻都可以讚美他(翻閱詩篇三十四1)!當生活順利時,我們會說:「神真是太好了!」然而,當禍患臨到,我們卻忘記頌贊神,但羅馬書八章28節卻要求我們,即使在那個時刻,也要稱頌神。翻閱腓立比書四章67節。

2.
行為完全的基督徒,在家中也要有好表現。

也許大衛正如我們一樣覺察到,我們最難在自己的家中活出美好的基督徒行為──2節。我們習慣在家中拋除一切驅束──參看提摩太前書五章4節;(「敬虔」表示「實際的聖潔」,有活像基督的品格和行為)和提多書二章5節。當我們在家或在工作場所中,表現得很散漫和毫無自律,就等於「褻瀆」神的話,或使神的話受人譭謗。在列王記下二十章15節,提出了一個非常發人深省的問題。

3.
行為完全的基督徒會拒絕犯罪。

參看第3節。我們經常會在不經意間看見「邪僻」的事,但蓄意把它們擺在眼前卻是另一回事──翻閱詩篇六十六篇18節和羅馬書十三章14節。我們何等需要立下第3節的決心,和把它應用在我們所看的書本,所去的地方,結伴的人和心中的思想上面。神呼召我們要聖潔(林後七1);我們該怎樣處理惡事(提後二19)

4.
行為完全的基督徒,他的心思意念中要遠離這邪惡的世代。

參看第3節下。「悖逆人」是指到不信者或/和信仰倒退的人;大衛下定決心,他不要像那種人。「我不容自己被屬世的心思束縛!」基督徒變成屬世的人,實在是談何容易──像世人那樣縱情享樂,口出污穢的言語,做事毫無準則等等。神呼召我們要遠離──哥林多後書六章1418節。我們要像但以理一樣,要在這方面下定決心──但以理書一章8節!

5.
行為完全的基督要完全順服主。

4節的「彎曲」,解作任性和自我中心。我們是否一心想取悅自己,抑或要討神的喜悅?我們想走自己的路,抑或是神的路?翻閱哥林多後書五章14節和15(尤其是15)。你究竟是為誰而活?為神抑或為自己?還是「一半為自己,一半為神」,或「少為自己,多為神」,或「不為自己,全為神」?

6.
行為完全的基督徒會善於擇友

詩人在第4節下說:「一切的惡人,我不認識」;亦即是說,「我不會跟不愛神的人做密友。」我們跟哪些人交往,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生命和見證。我們該如何擇友?第6節給我們提供了答案!我們最應該締結友誼和經常為伴的,是那些尊敬神、愛主耶穌,愛教會、愛慕神的話語和樂於事奉神的人。請讀第7節。

7.
行為完全的基督徒會懂得勒住自己的舌頭。

在第5節,大衛告訴我們,他定意不讒謗人──講虛假和惡意的話來中傷人。當我們散播任何消息時,我們必須反問自己:

那是真的嗎?我應否把它傳開?傳開對人有益嗎?會對人構成傷害嗎?我講出來對我有益嗎?歸根究底,那事與我有關嗎?

噢,讓我的舌頭擁有

他的溫柔香氣,

出於我口的都是祝福!

安慰哀傷的人;

讓恐懼的人得著盼望;

用愛的言語對遠近的人說話。

噢,以致我聽到別人對我說:

「你的說話已清楚顯出

你是加加利人基督的朋友!」

那麼,怎樣才可以成為行為完全的基督徒?秘訣是在第2節:

(1)
我們必須下定決心──「我要。」

(2)
我們必須深切地醒覺到,惟有主親自進入我們的生命中,住在我們心內,加力和幫助我們,我們才可能行為完全。「主啊,你何時進入我的心中?」

―― 法蘭斯迪信《默想詩篇》

 

 

基督化家庭(一○一1~8)(臺北靈糧堂)

 

本篇是大衛的詩,從本篇的信息中,我們可以看見他二方面的期待,一是在家庭,一是在國家,以大衛而言,他可以將本篇所論及的高風亮節施行在家中及國中,成為個人行為的志願及國家行政的規範。但筆者將僅從家庭規範來思想。

詩人說:『我要存完全的心,行在我家中。』(v.2),又說:『行詭詐的,必不得住在我家裡。』(v.7),這樣愛神敬神的家庭,隨時都渴望主親自到他的家裡,因為家主這樣說:『你幾時到我這裡來呢?』(v.2)。詩人在本篇中列出了這樣的家庭有那些美德,值得我們借鏡,仿效呢?(1)歡喜歌唱神的慈愛和公平(v.1)(2)以智慧行完全的道(v.2)(3)存完全的心行事(v.2b)(4)沒有邪僻的事(v.3)(5)沒有悖逆彎曲的事(v.4)(6)不說讒謗的言語(v.5)(7)眼不高傲心不驕縱(v.5b)(8)樂意接待國中的誠實人(v.6)

詩人所說的都是非常高的道德標準,詩人以一個一國之君的身份,他要如何治理他的國家呢?他的決定是從家庭做起,正如中國的名言,治國平天下之前,先要修身、齊家。

家庭是惡者攻佔的第一據點,而今看來,惡者在家庭中幾乎可以為所欲為,從社會的現象裡,我們看見破碎的家庭的比例年年增高,這些存著盼望成家的人,總是覺得可以建立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但什麼時候敗下陣了,怎樣敗下來的都不明白,有很多的時候,許多的狀況,在別人看來,不是那麼的嚴重,為什麼會造成如此傷痛的局面呢?從本篇中,我們可以找到幾個穩固家庭根基的良方。第一,『你幾時到我這裡來呢?』(v.2),這也可以是你我向神的禱告,我們的家庭需要神來我家作主,雖然許多基督徒的家庭,家中有類似『基督是我家之主』的匾額,但我們需要自問的是,基督真的能在我家作主嗎?我們是否凡事都來到主面前禱告、求問呢?我們是否有全家聚集的家庭崇拜時間呢?第二,也是本篇前面4節的核心思想,那就是存完全的心,用智慧行完全的道。『完全』好像是一個極高的標準,我們怎麼達得到呢?但若我們以『完全』為目標呢?那就不一樣了,內在─存完全的心,存著想遵行聖經所定婚姻的原則而行;外在─用智慧,是向神求的智慧,使我們行事完全;溝通是內在與外在完全演練所,不論是夫妻間或親子間的溝通,溝通是需要時間及智慧的,有時間,話才能說得清楚,合宜;有智慧,才能面對不同的意見,反對的意見,才能發掘全家人實際的需要,並杜絕為滿足一己之私所假借的名義。

默想

本篇的信息,在那一點上打動你,提醒你呢?你打算如何試行在你的生活圈子中?

回應

主,感謝你,人會失敗,但你不失敗,願你成就你放在我們裡面的理想遠景。

 

 

心與家(一百零一篇18)(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是「大衛的詩」,可能是他登位時的立志,或每天清晨的禱詞(8節),內容說明他要把他的家獻給主~「存完全的心、行在家中」(2節),好在工作上也活出見證。

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你如果要毀壞自己的生命與工作,就先毀壞你的家庭,你如果要毀壞自己的家庭,就從縱容你的心偏邪開始吧!箴言早有明訓:「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或作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如果你希望你的屋子和家庭都能符合神的心意,那麼,你就得存完全的心。

什麼叫做「存完全的心」呢?

首先,凡事要尊主為大。詩人說:「耶和華啊!我要向禰歌頌」(1節),表示他的心中願意尊主為大;這正是敬畏神,才能遠離惡事。(箴三7

其次,要存專一的心跟從主。舊約君王蒙悅納或不蒙悅納,就在於是否存專一的心跟從主(王上十一116);耶穌也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太六24);沒有人可以手扶著犁向後看。你需要求神賜你一顆存全且專一的心來跟從主;大衛說:「求禰使我專心敬畏禰的名」(詩八十六11)。因此,大衛繞著自己的屋子禱告說:「我希望我的心是完全專注在主身上,我要禰在我家裡面居首位、掌王權。」這也是你的禱告嗎?

你的心影響你的家。兩者都需要奉獻給主,才能成為蒙福的人,並成為神所賜恩典流通的管道。

回應:阿爸天父啊!懇求禰使我專心敬畏禰的名,好讓我和我家都能事奉主。

禱讀:詩篇一百零一篇12

1 我要歌唱慈愛和公平;耶和華啊,我要向禰歌頌!
2 
我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禰幾時到我這裡來呢?我要存完全的心行在我家中。

 

 

王誓言以整全的心治理(101)(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教導我怎樣待人接物,凡事都以整全的心來處理。

 

本詩是大衛的詩,是他登基時的誓言,他在神面前一方面表明自己的心意(1-4),另一方面又向百姓作出保證(5-8),必以公正和完全的心治理國家。本詩內的誓言最終亦應驗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身上(參賽111-5)。

1. 治理者個人生活的保證(1-4):王向百姓保證,必以慈愛和公正治理他們(1,有一些英文譯本把「慈愛」譯作「忠誠」)。不單如此,王更答允要行完全的道,且要存完全的心行事(2)。但「完全」是從哪裡來的呢?世上哪有完全人?大衛王雖然大膽承諾,但他自知只有神是完全的,也只有神才有完全的智慧,於是他向神作出邀請說:「你幾時到我這裡來呢?」(2

王在表達出其正面的個人生活保證後,接續作出反面的保證(3-4),那就是要在個人生活中擺脫邪僻的事,不容此等事玷污他的生活(3)和停留在他的思想中(4)。

2. 治理者對公眾的保證(5-8):在王所帶領的國度裡,不可能容納讒謗鄰居、眼目高傲、心裡驕傲、說謊話以及作孽的人(578)。王的個人生活與他在公眾面前的生活是不能分割的,他要把「國中的誠實人」保存下來,為國家效力(6),但「國中的惡人」卻要被他不斷的剪除(7-8)。

王對個人和公眾的保證實在是難能可貴的,綜觀今日的政治舞臺,部分政客不單是說一套做一套,個人的私生活更是一塌糊塗。也許他們認為自己的私生活與民眾無關,甚至民眾也是這樣想。但身為基督徒的我們,生活又如何?是否在教會做一套,出了教會又奉行另一套呢?舉個例子說,一些教會的幹事在工作時活像一個天使,回家後卻可能叫家人受不了。這樣的例子對在教會事奉的人來說,真是屢見不鮮。在本詩中,王沒有把個人生活與公眾生活割裂,這是何等令百姓們欽佩和得福的事。基督徒是否也可以做到信仰和生活連成一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