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零二篇短篇信息 目錄: 困苦人吐露苦情的禱告(楊震宇) 等候主來的呼求(吳主光) 有分於基督苦難的交通(朱韜樞) 彌賽亞詩篇(衛恩禮) 傾吐苦情(一○二1~22)(臺北靈糧堂) 信心的仰望(一○二23~28)(臺北靈糧堂) 急難的日子(一百零二篇1~11節)(臺北基督之家) 急難的日子(一百零二篇12~28節)(臺北基督之家) 當落在苦難中(詩102篇)(香港讀經會) 困苦人吐露苦情的禱告(楊震宇) 鑰句:惟有祢永不改變 背景:《詩篇》第一百零二篇的詩題是「困苦人發昏的時候,在耶和華面前吐露苦情的禱告」。本篇未提作者,也沒有提供歷史背景,或說明用於何種樂器等,只注明詩人禱告時身心的狀況。《希伯來書》一章10~12節中引用了25~27節來證明基督耶穌的神性。司布真曾如此評論這篇的禱告:「這篇詩的內容,好像清晨起來,天氣惡劣、風雨交加!但到中午雲霧漸散就見光明;此後雖有一陣雷雨,但終究陽光普照,直至黃昏。」 提要:第一百零二篇是詩人吐露苦情的禱告。在禱告中,詩人首先吐露了他的苦情(1~11節)──全身發燒、衰弱無力、消耗殆盡、周身疼痛、難以成眠、愁眉不展(9節)、遭人摒棄、內心絕望,於是求神眷顧和憐恤。之後,他因思想神的永存和大能,又因信神肯垂聽垂看他的痛苦,就得著安慰、鼓勵和指望(12~22節);及至末了,他的盼望終於勝過了疑懼,因他信那位永不改變的神,必使他堅立在神面前,而他的後裔也在神的愛顧下興盛(23~28節)。本詩分為三段: (一)求主顧念苦情 (1~11節)──耶和華啊,求祢聽我的禱告,容我的呼求達到祢面前; (二)求主憐恤錫安 (12~22節)──祢必起來憐恤錫安,因現在是可憐他的時候,日期已經到了; (三)信心勝過疑懼 (23~28節)──惟有祢永不改變,祢的年數沒有窮盡。 鑰節:【詩一百零二12】「惟祢耶和華必存到永遠,祢可記念的名也存到萬代。」 【詩一百零二27】「惟有祢永不改變,祢的年數沒有窮盡。」 鑰點: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詩人開始時描寫自己極端苦楚,覺得快要忍受不住時,只有向神傾吐苦情──(1)我的年日如煙雲消滅,(2)我的骨頭如火把燒著,(3)我的心受傷,如草枯乾,(4)我的身上的肉消瘦,(5)我憂悶如同曠野的鵜鶘,(6)我愁鬱如荒場上的鴞鳥,(7)我孤單像房頂上孤單的麻雀,(8)我受仇敵欺淩,(9)我喫過爐灰,如同喫飯,所喝的與眼淚攙雜,(10)我的年日如日影偏斜,如草枯乾。然而,當他轉眼仰望「惟祢耶和華」(12節)之時,就大得安慰。這是他的轉捩點。從詩人的信息中,我們看到詩人突然超脫了自己的難過,而相信神憐恤錫安的時間已到,因為神的計劃和旨意,是不會改變的,因而(1)祂必憐恤錫安,(2)祂必榮耀錫安,(3)祂必垂聽窮人的禱告,(4)祂必使人在錫安傳揚耶和華的名。因此,他的盼望在於神,並深信神必按祂的應許而復興錫安,故他禁不住讚美惟有神是永不改變的。親愛的,當四面沒有出路時,你在絕望中可以信賴、依靠、跟隨這位永不改變的主。 今日的鑰節提到「惟祢耶和華」和「惟有祢永不改變。」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詩人雖有苦難,卻滿有盼望。詩人開始時描寫自己極端苦楚,覺得快要忍受不住時,只有向神傾吐苦情,因而心境轉變──由疑懼轉為盼望,由述苦轉為讚美。雖然世事變幻無常,人的年日如煙雲消滅,但他深切地知道他的盼望在於「惟祢耶和華」,他的出路望在於這位「惟有祢永不改變」;並深信神必垂聽、察看,也必施行拯救,而使人把一切的讚美歸給祂。因此,他兩次用信心宣告:「惟祢耶和華必存到永遠」」(12節)和「惟有祢永不改變」(27節),見證神的永恆,祂的旨意堅定永存,祂的慈愛和信實永不改變。親愛的,無論你眼前的景況如何,當轉眼仰望這位「永不改變」的主,必得以超越苦境。 「《希伯來書》的作者將這些話描述這位稱為神榮耀光輝的主(第一章)。我們應該常讀這首詩篇。我們的救主是神,祂是萬古的磐石,永存不變,我們可以躲藏。」──邁爾 默想:親愛的,人的一生是何等的有限、無常,然而你若是看見「惟有祢」,就會因祂的永限,永恆、全能、永不改變,而得著安慰、鼓勵和指望。 禱告:主阿,在多變的世人、世事、世物中,讓我專心信靠祢,一切都以祢為依歸,因為「惟有祢」是昨日、今日、永不永不改變。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等候主來的呼求(吳主光) 第一百零二篇大綱: 引言:懇求神快快應允禱告(102.1-102.3) 一、提出八個困苦的理由:(102.1-102.11) 1.我的年日如煙雲消滅; 2.我的骨頭如火把燒著; 3.我的心被傷如草枯乾; 4.我因唉哼而骨瘦如柴; 5.日間夜裡如鵜鶘和鴞鳥; 6.失眠如房頂孤單麻雀; 7.我吃過爐灰如同吃飯; 8.我的年日如日影偏斜; 二、相信神憐憫的日期到了(102.12-102.22) 1.永遠的神必憐恤錫安; 2.錫安被建造列國敬畏; 3.將來神垂聽人的禱告; 三、信心的懇求(102.23-102.28) 1.不甘心自己中年去世; 2.求神使僕人子孫永存; 本詩與前後詩的關係: 1.我們研究完前面的「八篇預言詩」,現在來到最後「六篇回想詩」。「八篇預言詩」論及主基督降臨作王,使以色列復興。本來,以這樣的預言來回答〈第90篇〉神人摩西的禱告,已經是非常美滿的了。但是聖靈感動編者文士以斯拉,故意用這「六篇回想詩」作為《詩篇卷四》的結束,當然是有用意的,因為這「六篇回想詩」又分為兩組: 第一組是兩篇代表以色列人在歷史上的「呼求詩」:〈第101篇〉教導以色列人回想神最喜愛大衛的原因是甚麼。因為大衛立志按神的慈愛和公平治國,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不行邪僻悖逆的事;將惡人滅絕,任用國中的誠實人來執政,所以神大大賜福給大衛。可惜後來以色列歷代的王並沒有效法大衛,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所以〈第102篇〉指出,以色列人在歷史上十分困苦,常常以眼淚爐灰當飲食,直到末世時代,快要如煙消滅。不過神還憐憫錫安,使被擄的人歸回,重建聖殿和城牆,因為主基督一直從天上觀察,釋放被囚的和將死的以色列人。最後主基督要住在錫安,並在榮耀中顯現;然後萬民聚集事奉主基督,以色列的子孫要長存。 第二組是四篇回想神一切恩惠的「稱頌讚美耶和華詩」。一來,〈第103篇〉是大衛的回想;他回想個人蒙恩、以色列蒙恩、敬畏耶和華的人蒙恩、和神創造的天地萬物都蒙恩;〈第104篇〉默想創造山谷和一切動物和人類,將地面更新;只要能討神的喜悅,神就養活萬物。〈第105和106篇〉回想神領以列人出埃及、入迦南的過程,感歎以色列人長期犯罪,所以落在痛苦流離之中。 二來,這四篇回想詩都特別強調以稱頌和讚美為結束。例如,〈第103至104篇〉都以「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為開始和結束,而〈第104篇〉更在結束時,特別加多一個「哈利路亞」;接著〈第105至106篇〉都以「哈利路亞」為結束,而〈第106篇〉更在開始時加多一個「哈利路亞」。這樣的結束,使《詩篇卷四》顯得非常特別。但是更特別的,是《詩篇卷五》以最後五篇「哈利路亞詩」為結束──〈第106至150篇〉每一篇的開始和結束都有「哈利路亞」。這樣的編排,很明顯是要教導讀者,應該以「哈利路亞」來回應整部一百五十篇《詩篇》。因為神有許多恩惠,又因為主基督最終降臨作王,以色列就得著大復興,天下太平,所以要用「你們要讚美耶和華」為回應。 2.請讀者注意,我們略過〈第101篇〉,沒有研究分析,因為〈第101篇〉只是回想大衛個人立志、以公正和公平治國,為要叫歷史上所有以色列人思想,如果能像大衛一樣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得神喜悅,就必蒙福。我們故意揀選〈第102篇〉來研究分析,因為這篇詩預言以色列人沒有像大衛一樣,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所以神惱怒他們,叫他們遭遇到非常的困苦。雖然如此,甚麼時候以色列人向神呼求,神還向他們施憐憫,使被擄的歸回,重建聖殿城牆;最後主基督必要在聖殿的榮耀中顯現,萬民都來事奉主基督。筆者認為,研究這〈第102篇〉比較更容易銜接以後幾篇的資訊,所以略過〈第101篇〉。 3.現在請讀者先重溫如下這兩篇詩的簡介,藉以瞭解其中的銜接關係: 兩篇以色列在歷史上的「呼求詩」
四篇回想神一切恩惠的「稱頌讚美耶和華詩」:
釋經: 引言:懇求神快快應允禱告 102.1(困苦人發昏的時候,在耶和華面前吐露苦情的禱告。) 1.本詩注明,這是「困苦人發昏的時候,在耶和華面前吐露苦情的禱告」。但這句話翻譯得不夠準確。筆者認為,按原文的意思應該譯為──「這是困苦人在忍受不住困苦之時,向耶和華傾訴苦情的禱告」。這是說,作者陷在困苦中已經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一直未得到解決。研究他的困苦,他在詩詞中表示:1)這困苦是來自仇敵的辱駡和賭咒;2)他被囚孤單、常常哭泣;3)他認為一切都是因為神發怒的緣故;4)神曾將他拾起來,又再摔下去;5)他現在是中年,性命快要結束;6)不過,他知道神憐憫錫安的日期到了;6)他相信,當神建造了錫安之後,會在榮耀裡顯現;將來列國萬民也要來事奉耶和華;7)他可能中年去世,卻盼望子孫永存。根據以上這七點形容,作者應該是被擄至巴比倫的一個以色列人。他被囚在牢獄中,知道耶和華「憐憫錫安的日期到了」,可能因為聽到古列王下旨,讓被擄的以色列人可以歸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城牆的消息,所以他懇求神不要讓他中年去世,讓他可以看到以色列的復興;又要求神使以色列人的子孫長存。 2.我們已經指出,〈第101篇〉是回想神最喜愛大衛的原因,是他立志按神的慈愛和公平治國,要行完全的道。接續這一篇〈第102篇〉論到一個被囚快要死亡的以色列人,懇求神快快拯救他,因為神憐憫錫安的時期已經到了。這兩篇詩的配搭,以《卷四》的結構來說,正好預言由大衛時代至末世大災難、以色列快要滅亡之時,以色列人全家悔改歸向神;他們懇求神快快搭救他們,因為知道神憐憫錫安的時候到了;相信主基督一直從天上觀察,最後必要釋放被囚的和將死的以色列人;主基督要住在錫安,在榮耀中顯現。那時萬民聚集事奉主基督,以色列的子孫要長存。 102.1耶和華啊!求你聽我的禱告,容我的呼求達到你面前!102.2我在急難的日子,求你向我側耳;不要向我掩面!我呼求的日子,求你快快應允我! 1.作者在這裡向神呼求說:「耶和華啊!求你聽我的禱告,容我的呼求達到你面前!」這暗示神一直以來,沒有聽他們的禱告,或是他們的呼求無法達到神面前,所以作者落到異常悲慘的痛苦中。或問,神為何不聽他們禱告呢?下文指出,是因為神惱怒他們。這一點暗示出是因為他們長久犯罪,才招致神的惱怒。 2.以色列人在歷史上也不斷「呼求」,神卻沒有應允他們。因為他們一直以為自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只要行割禮、守律法、保存亞伯拉罕的血統,不與外邦人通婚,就一定有資格向神祈求。他們卻一直行惡、不肯相信耶穌是基督,以為耶穌妖言惑眾,所以將耶穌殺了。所以他們從來沒有「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他們的禱告當然不能達到神面前。 3.其實,神早已啟示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叫他夢見一個「天梯」,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創 28:12)。這「天梯」就是預表主耶穌;「使者上去」代表使者將人的禱告呈到神面前;「使者下來」代表使者將神的應允帶來給人。兩者都必須透過主耶穌才能成事。因此主對拿但業和門徒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約1:51),意思也是這樣。若不借著主,沒有任何天使或人能到神那裡去。所以主說:「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甚麼.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16:24)。因為主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和人的禱告)能到父那裡去」(約14:6)。彼得也說:「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保羅也說:「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提前2:5)。以色列人不肯相信耶穌是基督,就再沒有任何途徑可以使他們的禱告達到神面前。 4.作者又說:「我在急難的日子,求你向我側耳;不要向我掩面!我呼求的日子,求你快快應允我!」這段話的重點是在「日子」,是作者在急難中向神呼求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求神快快垂聽。應用到以色列人身上,以色列人在過往二千五百多年以來,常常落在「急難」中。例如在巴勒斯坦時,被巴比倫大軍屠殺、被希臘王安提阿以比反尼屠殺、被羅馬王尼祿屠殺;分散在歐洲時,長期被天主教的十字軍和教皇所指使的列國君王屠殺;近代又被德國希特拉屠殺;到了末期,再被敵基督的大軍屠殺全國三分之二人口。他們一直呼求,好像神沒有垂聽似的。其實神為亞伯拉罕的緣故,一直暗中保守他們,不致被列國滅絕;又使他們在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複國;複國後,雖然阿拉伯諸國口口聲聲要將他們推入地中海,徹底消滅他們,神仍然保守他們,像今天的光景。不過根據《聖經》預言,以色列人要到末世大災難末期,才明白耶穌真是基督,又願意全家悔改歸向神。那時,神才真真正正的聽他們禱告,徹底地拯救他們,叫他們得著大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 一、提出八個困苦的理由(102.3-102.11) 102.3因為,我的年日如煙雲消滅;我的骨頭如火把燒著。102.4我的心被傷,如草枯乾,甚至我忘記吃飯。102.5因我唉哼的聲音,我的肉緊貼骨頭。102.6我如同曠野的鵜鶘;我好像荒場的鴞鳥。102.7我警醒不睡;我像房頂上孤單的麻雀。102.8我的仇敵終日辱駡我;向我倡狂的人指著我賭咒。102.9我吃過爐灰,如同吃飯;我所喝的與眼淚攙雜。102.10這都因你的惱恨和忿怒;你把我拾起來,又把我摔下去。102.11我的年日如日影偏斜;我也如草枯乾。 1.這裡作者以「八個比喻」,說出八種痛苦,作為向神懇求的「八個理由」。他盼望憐憫人的神看見他的痛苦,就快快垂聽他的禱告。讓我們來分析這八個比喻所表達的理由: 2.第一個理由:「因為,我的年日如煙雲消滅」,意思是我的生命快要結束,我等不了。末世時代的以色列人也是這樣,他們等了二千多年,等到最後快要被敵人消滅了。正如雅各所說:「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 4:14)。所說的「雲霧」,其實原意是“vapour”(水蒸氣),不是天上的白雲。意思除了「非常短暫」之外,還有「沒有人生方向」、「生存毫無意義」。我們看希特拉屠殺猶太人的「記錄片」,就深深地感受到這一點了。 3.第二個理由:「我的骨頭如火把燒著」,意思是,我心靈裡頭的力量消耗淨盡。這裡所說的「骨頭」,是指人裡頭支撐的力量;形容骨頭「如火把燒著」,是指心靈裡的力量「枯乾到焚燒起來,很快就不能支撐下去了」。真的,這二千年來,列國君王要屠殺以色列人,以色列人都是毫無抵抗之力,任由敵人宰割。希特拉叫數以百萬計的猶太人進入煤氣室,毒殺他們之時,看他們毫無反抗的情景,就知道了。 4.第三個理由:「我的心被傷,如草枯乾,甚至我忘記吃飯。」意思是,我的心傷得太厲害,再沒有憂傷或掛慮的功能,連吃飯我也忘記,因為對任何事物都不再戀慕了。所說的「心」是比「骨頭」更深、人裡頭最重要的部份。人被形容為由「體、魂、靈」三元組成,但人的「心、性、意、力」,卻是指「體、魂、靈」裡頭的各種功能和機關,以「心」為最重要,常與「靈」相提並論,可以說是一個人裡頭的「中央控制系統」。如今作者形容自己的「心」傷透,如草枯乾,意思是裡頭一切的功能都失效,再沒有感情、再沒有戀慕,如同「乾草」一樣,不會長起來、不會開花、非常卑賤、生命很快結束、沒有人顧惜和同情。「忘記吃飯」是指,連生存下去的意願也沒有了。 5.第四個理由:「因我唉哼的聲音,我的肉緊貼骨頭」,意思是我骨瘦如柴。這裡所說的「唉哼」,是無言的歎息,因為傷心哀哭到無法表達內心的痛苦。「肉緊貼骨頭」是因為長期沒有心情吃飯而消瘦,身心靈都極度枯乾,沒有滋潤、缺乏營養。 6.第五個理由:「我如同曠野的鵜鶘;我好像荒場的鴞鳥」.這裡所說的「鵜鶘」和「鴞鳥」,希伯來原文很難肯定是那一種鳥。不過大多數譯本將前者譯為「鵜鶘」或「塘鵝」,認為是大咀、以捕魚為生的鳥類;而將後者譯為「貓頭鷹」,是夜間出沒的鳥。根據上文下理來推想,作者的意思是,日間像曠野捕捉不到魚的「塘鵝」,不斷地哀鳴;夜間像在荒場悲鳴的「貓頭鷹」,不斷地哭叫。 7.第六個理由:「我警醒不睡;我像房頂上孤單的麻雀」。這裡「警醒不睡」,原文英譯只是“I watch”,意思是「不能入睡」,並沒有「警醒」的含意在內。因為下文所提及「被囚之人」,很可能是指作者自己,所以推想作者是躺臥在囚室裡,無法入睡、眼睛往上望,看到房頂上有一隻小麻雀,孤單地棲宿在那裡,四處張望;他就感到自己很像牠,非常孤單可憐。 8.第七個理由:「我的仇敵終日辱駡我;向我倡狂的人指著我賭咒.我吃過爐灰,如同吃飯;我所喝的與眼淚攙雜。」意思是,在囚室裡,看守他的仇敵常常侮辱他;又指著他賭咒,說:「如果你這個死囚能活著走出去的話,我就天誅地滅、不得好死。」仇敵將食物丟給他吃之時,故意蘸上爐灰。他因此常常暗地裡哭泣,眼淚滴在所飲的水中。 9.第八個理由:「這都因你的惱恨和忿怒;你把我拾起來,又把我摔下去。我的年日如日影偏斜;我也如草枯乾。」這裡出現第八個「如」字,是為第八個理由。作者將上述七種慘況全部歸咎於神「惱恨和忿怒」。意思並不是埋怨神,而是承認以色列犯了罪,所以遭到神如此的惱恨和忿怒。是的,神怎會無緣無故向以色列發怒呢?全因為以色列長期犯罪不肯悔改。正如但以理,因為從《耶利米書》得知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便禁食禱告、披麻蒙灰,定意向主神祈禱認罪懇求,說:「主阿!大而可畏的神──向愛主守主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我們犯罪作孽、行惡叛逆、偏離你的誡命典章,沒有聽從你僕人眾先知、奉你名向我們君王、首領、列祖、和國中一切百姓所說的話。主阿!你是公義的、我們是臉上蒙羞的.因我們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並以色列眾人,或在近處、或在遠處、被你趕到各國的人,都得罪了你…。(以致)你僕人摩西律法上所寫的咒詛、和誓言、都傾在我們身上….神使大災禍臨到我們…在普天之下、(神)未曾行過像在耶路撒冷所行的。這一切災禍臨到我們身上、是照摩西律法上所寫的、我們卻沒有求耶和華我們神的恩典、使我們回頭離開罪孽、明白你的真理…。」(但9:1-13) 10.至於作者說:「你把我拾起來,又把我摔下去.我的年日如日影偏斜;我也如草枯乾。」意思是,你曾經施恩拯救過我們、抬舉我們;後來卻因為我們再犯罪,你又再一次拋棄我們。現在我活著的年日快要完結,如同黃昏時、日晷偏斜的日影──飛逝得越來越快;我也像野草枯乾一樣,沒有滋潤;活著沒有價值,沒有意義,快要枯死。 11.以上八種悲慘的心情,歷史上許多以色列人都經歷過。他們不斷的向神哀號呼喊,求神為他們伸冤。因此,本詩放在《詩篇卷四》這個位置,預言末世大災難時代被囚的以色列人,真是十分恰當。 二、相信神憐憫的日期到了(102.12-102.22) 1.永遠的神必憐恤錫安 102.12惟你─耶和華必存到永遠;你可紀念的名也存到萬代。102.13你必起來憐恤錫安,因現在是可憐他的時候,日期已經到了。 1.作者向神訴完苦之後,從這裡開始表達出他仍然對神有信心。他說:「惟你─耶和華必存到永遠;你可紀念的名也存到萬代。」意思是我們雖然亡國,我們的神並沒有死亡。他是永生神,必存到永遠;他的本性也沒有改變,正如他向摩西宣告自己的名字之時一樣,他仍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出34:6),他的名「存到萬代」且是可紀念的。 2.「你必起來憐恤錫安,因現在是可憐他的時候,日期已經到了。」這句話的時式有點兒混淆,參考英王欽訂本的譯法──“Thou shalt arise, and have mercy upon Zion: for the time to favour
her, yea, the set time, is come.”可以重譯為:「你必起來,向錫安施憐憫。因為這是你喜悅她的時候,你預定的時間已經到了。」或問作者從何知道「神預定的時間已經到了」呢?我們從詩句中看不出神對他有任何啟示,因此,相信他是像但以理一樣,從《以賽亞書》和《耶利米書》得知,神定規「耶路撒冷荒涼以七十年為滿」;並且吩咐波斯王古列釋放以色列民歸回,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和城牆(耶25:12, 29:10, 賽44:28, 45:1, 13)。或者他也可能在獄中聽聞,但以理帶著《以賽亞書》和《耶利米書》去見古列王,古列王看到《聖經》竟然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提到他的名字,又吩咐他釋放以色列人歸回。於是他就下旨,吩咐凡剩下的猶太人,只要願意,就可以歸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城牆。無論如何,作者是一個有信心的以色列人,相信神必起來憐憫錫安,因為知道神定規的日期到了。這一點激勵我們今天的人,也要相信主再來的日期近了。我們可以從《聖經》、從預言應驗,得知現在就是末後的日子,主所定的日期確實快要到了。 2.錫安被建造列國敬畏 102.14你的僕人原來喜悅他的石頭,可憐他的塵土。 102.15列國要敬畏耶和華的名;世上諸王都敬畏你的榮耀。102.16因為耶和華建造了錫安,在他榮耀裡顯現。 1.這裡「你的僕人」在原文是眾數的,所以不單是指作者自己,也泛指所有樂意事奉神的人和他們的領袖。例如所羅巴伯和約書亞;前者是王裔,後者是大祭司亞倫的後裔。他們帶領四萬多以色列人從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要建造聖殿和城牆,要重新恢復在聖殿裡事奉神。「原來喜悅他的石頭,可憐他的塵土」的意思,是從前的聖殿和城牆雖然已經被拆毀,只剩下一大堆「石頭」和「塵土」,但他們還是歡喜回去重建。 2.「列國要敬畏耶和華的名;世上諸王都敬畏你的榮耀。因為耶和華建造了錫安,在他榮耀裡顯現。」這兩句話的句法,是屬於英文的文法;若按中文文法,應該譯為:「當耶和華建造了錫安(的城牆)、並在榮耀裡顯現(被人看見)的時候,列國就要懼怕耶和華的名、世上的眾王也要懼怕你的榮耀。」作者的本意是說,古列王既然被耶和華的話激動,下旨重建耶路撒冷的聖殿和城牆,等到將來建造完成,聖殿和城牆彰顯耶和華的榮耀之時,列國和世上的眾王看見,就都會懼怕,因為是耶和華的名被列國認識,連征服列國的古列大帝也認識他,所以才下旨吩咐列國一同出錢出力,建造這耶路撒冷聖殿和城牆。 3.作者應該沒有想到聖靈會借用他的話來預言。末世時,以色列的聖殿和耶路撒冷城要重建,主基督真的住在其中,他的榮耀被全世界列國和列王看見,就都懼怕。因為主基督的名,已經被神升為至高,成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3.將來神要垂聽人的禱告 102.17他垂聽窮人的禱告,並不藐視他們的祈求。102.18這必為後代的人記下.將來受造的民要讚美耶和華。102.19因為,他從至高的聖所垂看;耶和華從天向地觀察,102.20要垂聽被囚之人的歎息,要釋放將要死的人,102.21使人在錫安傳揚耶和華的名,在耶路撒冷傳揚讚美他的話,102.22就是在萬民和聚會事奉耶和華的時候。 1.這段話是作者預言聖殿建成後,神會再次垂聽禱告,解救以色列人脫離困境。所以作者說:「他垂聽窮人的禱告,並不藐視他們的祈求。」是的,聖殿的設立,本來就是為了垂聽到神面前來的人的禱告。所以主耶穌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太21:13, 賽56:7)聖殿稱為「禱告的殿」,因為神在聖殿最深之處設立了「施恩座」,意思是要在那裡施恩給凡到他面前來祈求的人。作者認為,從前神不聽他們禱告,因為聖殿沒有了,施恩座也沒有了;如今聖殿重建,神的施恩座恢復設立,神就必定聽禱告無疑。作者沒有想到,聖殿重建之後不久,以色列人又再敗壞犯罪;甚至到了主耶穌時代,聖殿更變成賊窩。這樣有了聖殿,又有施恩座,卻又有何用呢?通往至聖所施恩座的路被堵塞,人們也沒有按照神的設計而行,因為由「祭壇」進到「至聖所」這條路所代表的屬靈意義,就是神要求進前來求恩典的人,必須履行各種潔淨自己和討神喜悅的程式。所以所羅門王在獻殿禮中,七次禱告懇求神,如果任何人來到這殿,或在遠方向著這殿禱告,求神垂聽。(王上8:27-35) 2.主耶穌早就知道,聖殿變成賊窩,終必被毀壞。所以他對猶太人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猶太人便說:「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內就再建立起來嗎?」但約翰指出,耶穌這話是以他的身體為殿。其意思是,猶太人若殺他,他第三日就復活過來了。《新約聖經》又以教會為殿;教會是由聖徒組成的,因此又以聖徒的身體為殿。這種種的說法,都是要表明哪裡有主,那裡才是聖殿;人若不借著主,人的禱告就不能到達神面前蒙垂聽。因為主原是「天梯」(創28:12, 約1:51);是「惟一的中保」(提前2:5);是通往父那裡去的「道路」(約14:6),離開了主,就沒有任何途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3.作者又說:「這必為後代的人記下」,意思是日期到了,神重建耶路撒冷聖殿,恢復聽人禱告的「這事」,必定會實現,並且會有人記錄下來,因為這是一件又希奇、又偉大的事。所以「將來受造的民要讚美耶和華。」憑作者這句話我們就知道,本詩是寫於《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之前,因為這兩卷書,正是他所預言,將重建聖殿城牆記錄下來的書。 4.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作者形容後來的人為「將來受造的民」。這樣的說法,在舊約時代是十分少有的,在新約時代卻很普遍。就如保羅說:「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24)。這樣,我們有理由相信作者不自覺地預言將來主耶穌基督,借著他的身體成就舊約聖殿一切祭禮,叫人靠著主重生得救,如同重新被造的新人一樣。外邦的基督徒故然因信主而重生被造成為新人,猶太人也不例外。自從他們的聖殿,在主後七十年被羅馬人焚燒和拆毀之後,直到現在他們還是沒有聖殿。因為他們不肯相信主耶穌的身體就是真聖殿,也不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不過,到末世大災難末期,他們全家要悔改歸向主;那時,他們真正的重生被造成為新人,又讚美主基督的大救恩,全面成就本詩的預言。 5.作者解釋這些人怎樣被造,和為甚麼他們要讚美神,說:「因為,他從至高的聖所垂看;耶和華從天向地觀察,要垂聽被囚之人的歎息,要釋放將要死的人。」意思是真正的聖所是在天上。地上的人獻上禱告,神從天上「垂看」和「觀察」禱告之人的苦情之後,就「垂聽」和「釋放」他們脫離困境。這裡所說的「垂看」和「觀察」,就是天上的神要看以色列人肯不肯悔改、承認主耶穌為基督。等到末世時,他們全家肯承認,那時他們「被囚」和「將要死的人」都要得救,他們就獻上大讚美。 6.所說的「被囚」和「將要死的人」,當然是泛指「將來被造的人」,也就是聖殿重建後,任何時代向著聖殿禱告的人。但也有可能包括作者在內,因為他在前文所表示的八種痛苦─非常孤單、日夜哭泣、生命快要完結,仇敵也終日辱駡他、指著他賭咒─是說,他在獄中聽聞古列王要釋放以色列人歸回的消息,自己也很盼望得到釋放,與其他猶太人一同歸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城牆。相信聖靈又借著他的境況,來預言末世時代不少在外國被囚的猶太人,主要紀念他們,釋放他們歸回。正如以賽亞先知預言主基督說:「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或譯: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報告耶和華的恩年,和我們神報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賜華冠與錫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塵;喜樂油代替悲哀;讚美衣代替憂傷之靈;使他們稱為公義樹,是耶和華所栽的,叫他得榮耀。他們必修造已久的荒場,建立先前淒涼之處,重修歷代荒涼之城。」(賽61:1-4) 7.作者又說:「使人在錫安傳揚耶和華的名,在耶路撒冷傳揚讚美他的話,就是在萬民和列國聚會事奉耶和華的時候。」這句話原文沒有「使人…傳揚」的含意在內,並且這句話的意思是接續上句的。我們中文和合本聖經將它切斷了,又沒有按中文的文法來表達,所以讀起來就產生誤會了。讓筆者將上下文,按中文的表達方式重譯:「…耶和華…垂聽被囚之人的歎息,要釋放將要死的人.使他們在萬民和列國聚集事奉耶和華的時候,在錫安(高舉)耶和華的名,在耶路撒冷讚美他。」 8.作者提到「萬民和列國聚會事奉耶和華的時候」,很明顯地,他以為以色列人歸回、重建聖殿城牆之後,很快就會進入「千禧年」,以色列將要得著大復興。那時主基督要作王,列國萬民就會來到耶路撒冷聚集,事奉主基督;從各國釋放歸回的以色列人要向前來聚集的萬民,高舉主基督的名,並讚美主基督。可是作者不知道被擄歸回的事,距離千禧年還有二千五百多年才會實現,因為主基督要分兩次降臨,第一次先來受苦,在十字架上被獻為「贖罪祭」,拯救人類的靈魂;第二次來才進入榮耀,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假基督,然後才進入千禧年,使以色列得著大復興。因此,我們認為編者將這篇詩編排在《卷四》這個位置,是為要預言末世大災難中的以色列人,向神呼籲哀求,是有理由的。 三、信心的懇求(102.23-102.28) 1.不甘心中年去世 102.23他使我的力量中道衰弱,使我的年日短少。102.24我說:我的神啊,不要使我中年去世。 1.作者知道神快要憐憫錫安,使以色列人歸回重建聖殿城牆,但想到自己快要死,不能一同歸回,很不甘心,說:「他使我的力量中道衰弱,使我的年日短少。」接著又懇求神說:「我的神啊,不要使我中年去世。」這句話表示自己本來是有機會與其他以色列人一同歸回的,但是現在自己被囚,而且瘦骨嶙峋、生命危在旦夕,實在死得不甘心。這是因為「神使我」這樣,所以向神呼求。 2.所謂「中年去世」,這一點應用到末世悔改歸主的以色列人身上,亦表示以色列自從複國之後,本來發展得不錯,但到了末世大災難之時,以色列突然被敵基督攻陷,生命危在旦夕;雖然他們有信心知道神憐憫耶路撒冷的時候到了,但許多人仍然在各國被囚,所以求神速速應允他們,使他們可以歸回。 2.求神使子孫永存 你的年數世世無窮!102.25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102.26天地都要滅沒,你卻要長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漸漸舊了。你要將天地如裡衣更換,天地就改變了。102.27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數沒有窮盡。102.28你僕人的子孫要長存;他們的後裔要堅立在你面前。 1.作者承認神是造物主,是沒有開始的。「你的年數世世無窮!」的意思,是神是永活的神,不受時間限制,沒有開始、沒有結束。但神所創造的天地就不是這樣了,是神使它們開始的。所以作者說:「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而且天地都要改變,漸漸變舊、變壞,最後歸於滅沒,神卻要「長存」。雖然如此,神有能力「將天地如裡衣更換,天地就改變了」。比對造物主,他卻「永不改變」,因為神的年數「沒有窮盡」。 2.當然,按作者的意思,這段話的本意是說,神所創造天地間一切的事物都有開始,都會漸漸舊壞而結束,以色列也不例外,只有神永不改變;但神有足夠能力改變一切,將他所創造的更新;因此盼望神不要因為以色列過往的罪孽而向以色列繼續發怒,求神速速拯救他們,將他們更新。若按聖靈編排本詩的意思來解釋這段話,就是預言末世大災難之後,創造天地的主基督用他降臨的榮光,全面更新整個天地;又更新悔改歸向神的以色列人,使以色列在千禧年得著大復興,全世界四境太平、百物興盛、人人長壽。 3.請讀者特別注意,主將天地更新,「如裡衣更換」這說法,就是說天地的「外表」還是與先前一樣,但「內涵」(裡衣)就改變了。為此,筆者相信《創世記》第一章第一節所說:「起初神創造天地」的意思,就是在最初的時候,神已經創造好了一個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的意思,是從前那個地,因為某個原因遭到神的審判,於是地上的一切就都沒有了,變成「空虛混沌」。因為其中的「是」字,在原文經常譯作「變成」;「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意思是神開始了祂將地更新的工作,所以神的靈從「水面上」開始著手進行這工作;「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意思是,第一樣重整或更新的工作就是「造光」。因為在還未開始第一日造光之前,已經有了「天地」和「水」存在,足見這三樣不是在「六日創造」之內所造的。筆者這樣解釋「六日創造」,意思是說,其實是「六日更新」,不是從無變為有的「創造」。及後到了挪亞時代,洪水又將地毀滅了,神又進行另一次「更新」;再後直到末世時,「哈米吉多頓大戰」敗壞了全世界,神又藉主基督降臨的榮光,「更新」那個世界;最後,千禧年完結,撒但從無底坑裡被釋放出來,牠又再一次迷惑列國,向主基督發動「哥革和瑪各的爭戰」,於是這個有形質的世界才「被烈火銷化」,歸於無有。但這樣的形容,很可能也是指地球和我們所屬的太陽系(當然也可能指整個宇宙)。如果真是這樣,所謂「新天新地」,還有可能是另一個銀河系中的一個星球,只要達成神「更新」的目的就夠了,因為《啟示錄》明明記載坐寶座的全能者,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21:5) 4.最後作者說:「你僕人的子孫要長存;他們的後裔要堅立在你面前。」意思是,如果我真的中年去世,我也求神使我的「兒子長存」(原文是「使我的兒子可以長久居住」);又求神使「他們的後裔」(子孫的子孫)可以「堅立在神面前」,也就是使以色列蒙神保守,不至被消滅,可以永遠堅立在神面前之意。要全面應驗這句話,就必定是指著千禧年時代而說。那時主基督作他們的王,以色列就可以「得救」和得著「大復興」,並且世世代代,直到永遠成為神的子民,不再跌倒失落。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有分於基督苦難的交通(朱韜樞) 第七段 神的見證和基督的見證 詩篇第一百零二篇 一○二篇是一○一篇的姊妹篇。一○一篇說,「我要歌唱慈愛和公平;耶和華啊,我要向你歌頌!」(1節)一○二篇說,「耶和華啊,求你聽我的禱告,容我的呼求達到你面前!」(1節)為什麼兩者是姊妹篇呢?沒有前者就沒有後者,沒有後者也沒有前者。若不是一個讚美神的人,也不會說,願我的呼求達到你的面前。前一篇是聯於主,這一篇是聯於主的見證。一聯於主,什麼好像都容易;一聯於主的見證,我們這一生就勞苦了。所以,這裡一開頭的禱告多淒涼!「耶和華啊,求你聽我的禱告」,我知道你不聽,我求求你好不好?我求你「容我的呼求達到你面前」!主啊,看看我,你就知道我現在在哪兒,你不能置我不顧啊!前一篇多好,主啊,我讚美你,你太好了,你太美了。可以說,前一篇好像在戀愛,這一篇好像過家庭生活。當我們對主說「主啊,我願意和你同心合意建立你的教會」的時候,我們就會有這樣的禱告,主啊,容我的呼求達到你面前! 一○一篇說到「我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我要存純全的心行在我家中」(2節,另譯);一○二篇就說,「我在急難的日子,求你向我側耳;不要向我掩面!」(2節)當我們愛主的時候,什麼問題都沒有;當我們為著教會而活的時候,問題都出來了。問題出到什麼地步呢?他說,我真是在急難中哪,求你向我側耳,不要向我掩面,不要不看我!我要跟隨你,但我不知道你跑哪兒去了。 這兩篇都是聖民在高深屬天的認知和經歷之後,而有的發表。要有一○一篇所見證的智慧和純全,就必須經歷一○二篇中的「我的年日如煙雲消滅;我的骨頭如火把燒著」(3節)。任何的病、任何的苦痛到了骨頭,都是最嚴重的;換也話說,他整個人都到一個不知怎麼生存的地步去了。這時候,這位聖民所交通於基督的苦難,是何等的高深呢!一個人的骨頭如火把燒著,他就不會有心再關心任何的事,這時候,他什麼都沒有了,他的確交通於基督的苦難了。 曠野的鵜鶘、房頂上的麻雀 「我的心被傷,如草枯乾……我的肉緊貼骨頭」(4-5節),這豈不就是主在十字架上的經歷?主在十字架上,祂的骨頭都能被數過。詩人在這裡見證他的無告,怎麼無告呢?他說,「我如同曠野的鵜鶘;我好像荒場的鴞鳥。我警醒不睡;我像房頂上孤單的麻雀。」(6-7節)鵜鶘是生活在水邊,牠有一個大嘴,可以放許多魚,以魚為食。現在,鵜鶘竟在曠野裡,這說出,我們原是聯於生命的,我們原是可以享受生命的,現在,這生命好像完全沒有了!鴞鳥,就是貓頭鷹,肉食性的禽類;現在,也在荒場上,完全沒有食物。又說,我的處境好像房頂上孤單的麻雀,不知道怎麼活下去。 他經歷仇敵終日的辱?,也面對猖狂之人的賭咒。他吃過爐灰,如同吃飯;他所喝的與眼淚攙雜。(8-9節)你看,建造教會多不容易!弟兄啊,我再說,我們若起來為教會而活的時候,我們的門上最好就寫上這幅對聯:經歷了仇敵的辱?,也經歷了猖狂之人的賭咒。今天,我們若活一般人的生活,誰都覺得這樣很好,很穩當,很有出息,沒有人會辱罵我們;是有一天,我們說,我要愛主,我要跟隨主,我要為基督,我要為教會,我要奉獻一切給主,各種辱罵的話才出來!哦,到底這是什麼樣的邏輯呢?!為什麼跟隨主就沒有出息?為什麼做電腦工程師就有出息?!為什麼放下一切、以主為大,就沒有出息?!為什麼拉個提琴、上台表演,就有出息?!詩人說他自己如同曠野的鵜鶘,好像荒場的鴞鳥,又像房頂上孤單的麻雀,不僅這樣,仇敵終日辱罵他,「你這沒有出息的,你竟敢去傳道,你愛耶穌愛迷了!」猖狂的人也賭咒他。 吃爐灰、喝淚 「我吃過爐灰,如同吃飯;我所喝的與眼淚攙雜。」(9節)這時,他就把他自己放在爐邊,發出火來,做飯給別人吃,自己沒得吃,只好吃爐灰。他說,我吃過爐灰,如同吃飯,我這一生真淒涼,我所喝的與眼淚攙雜。哦,這裡的描寫的多深!很像主在客西馬尼園和十字架上的經歷。主在客西馬尼園也是流淚像流血一樣。但這裡的經歷,不是指基督的經歷,下一節說,「這都因你的惱恨和忿怒;你把我拾起來,又把我摔下去。」(10節)神絕不可能把基督拾起來,又把基督摔下去。「我的年日如日影偏斜;我也如草枯乾。」(11節)我如草枯乾,就消逝了。每一位有忠信者(或說誠實人)與他同住,並有行完全道路者的供應的人(詩一○一6),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忠信者就是我們的主,祂和我們同住;我們的主也是行完全的道,祂要供應我們。我們要有同伴,我們要得服事。每一個得著主來與他同住、也供應他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 他的所是,他在經歷裡所得著與神聯結的豐富,以及他在盡職時為神所用的流出,好像都已經到了盡頭。換句話說,他沒有路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一邊禱告、一邊流淚說,主啊,我把自己再放在祭壇上。感覺上,我們好像什麼都沒有了,一切都到了盡頭了。主的確帶領詩人到這個地步來。但是,從12節開始,主顯給他看──是主,不是他!他就開始認識,無論痛苦有多深,他外面的人雖然毀壞,裡面的人卻一天新似一天;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他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在他一無所有的時候,他起來作見證:「哦!惟你─耶和華必存到永遠;你可記念的名也存到萬代。」(12節,另譯)根據原文,有「哦!」這個語助詞,不知為什麼,許多聖經版本都沒有繙譯出來。當詩人覺得一切都沒有路的時候,他自然的發出一個語助詞,哦,惟你! 憐恤建造錫安 「你必起來憐恤錫安,因現在是可憐她的時候,日期已經到了。你的僕人原來喜悅她的石頭,可憐她的塵土。」(13-14節)石頭,可以指信徒,地,和見證的立場。他又接著說,「因為耶和華建造了錫安,在他榮耀裡顯現。……他從至高的聖所垂看;耶和華從天向地觀察,要垂聽被囚之人的嘆息,要釋放將要死的人,」(16、19節)先是說耶和華憐恤錫安,又說祂建造了錫安,在祂榮耀裡顯現,然後從至高的聖所垂看、俯視。「使人在錫安傳揚耶和華的名,在耶路撒冷傳揚讚美他的話,就是在萬民和列國聚會事奉耶和華的時候。」(20-21節)我們在錫安傳揚耶和華的名!真是奇妙。跟隨主的時候,我們越來越沒有路,教會越來越有路;跟隨主的時候,我們越來越覺得艱苦,教會的見證越來越剛強! 從12節詩人說「哦!唯你─耶和華必存到永遠」開始,我們的神就很忙碌,祂在做什麼呢?祂說:一,我要憐恤錫安,就是我的見證。二,我要叫我的僕人們喜悅她的石頭。為主的僕人們最大的難處,就是不關於她的石頭。主的僕人們有負擔,又有真理,卻不關心她的石頭。主的僕人關心,我的道講得好不好,我的真理明亮不明亮,我的工作有沒有結果;很少主的僕人肯說,我所關心的,根本不是我的道,根本不是我的啟示,根本不是神給我的託付,我最關心的,乃是錫安的石頭啊!我所關心的,不是發展一個多大的工作,乃是一位一位的聖徒啊! 神說我要憐恤錫安,怎麼憐恤呢?我要叫我的僕人們都喜悅她的石頭,就是她的信徒,也延續她的地,就是關心主的見證。 在耶路撒冷傳揚讚美祂的名,因萬名列國一同聚集,事奉耶和華,那時,榮耀的情形就要顯出來了。 惟有神永不改變 這時候,詩人對他自己的認知,和對神永遠的認識,都是何等的深刻!24節,「我說:我的神啊,不要使我中年去世。你的年數世世無窮!」大衛那時候還不老,他卻感覺,神啊,你要做的太多了,我真是願意看見你所做的啊!求你留我,不是叫我活久一點,多享受一點,乃是叫我看得見你所做的奇事啊!25節,「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天地都要滅沒,你卻要長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漸漸舊了。你要將天地如裡衣更換,天地就改變了。」神啊,你要常存,新造要來!弟兄姊妹,你有沒有注意,這裡一直沒有離開新天新地這件事。新造要來,天地都要像外衣漸漸地舊了。 論到神的見證,詩人說,「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數沒有窮盡。」(27節)前面他說,主啊,不要叫我中年去世;主就說,你掛心那麼多作什麼?你就是去世了,我的見證還得延續啊!我的見證不是你,我的見證就是我的見證。所以這裡說,有一天,你也可以走,我也可以走,許多人都可以走,神的見證還要延續下去。「你僕人的子孫們要長存,他們的後裔要堅立在你面前。」(28節)後裔,單數,指基督。神啊,他們所見證的基督,要建立在你的面前。 前面說到困苦人發昏的時候,在耶和華面前吐露苦情的禱告。事實上,這個發昏的人就是大衛,為什麼發昏呢?為主的見證發昏了。一○一篇是說到神,一○二篇說到神的見證;說到神的時候,我們歡呼歌唱,說到神的見證就發昏了。為什麼有的弟兄活得這麼好?沒發昏。為什麼有的姊妹活得這麼好?沒發昏。困苦人發昏,在神面前吐露苦情的禱告。這個禱告今天許多人都沒有。 耶和華啊,求你聽我的禱告,容我的呼求達到你面前!我在急難的日子,求你向我側耳,不要向我掩面!我呼求的日子,求你快快的應允我!有一首詩<求主不要向我掩面>,就是根據這一句話來的。詩中第一句話說: 求主不要向我掩面,使我得以走正路; 求主不斷向我顯現,使我能以盡旅途。 求主不要向我掩面,因為,我的年日如煙雲消滅。我越來越老了,神啊,你的見證在哪兒?你所要的見證,本來好像要顯出來了,卻又變得那麼遙遠?房頂上孤單的麻雀,不知道哪裡是歸宿,不知道作什麼才好。我的仇敵天天罵我,猖狂的人指著我賭咒,我還把自己燒了來給人吃,我自己好像爐灰,我所喝的與眼淚攙雜。這時候,他應該說,神哪,你做的太過了,實在不公平!為什麼每一個愛你的人、每一個為你的見證而活的人,都得過這種日子?如果我們這樣禱告,主也會說,我什麼時候沒給你好日子了?這時,你也不敢講話。但詩人的經歷,的確是很悲慘。主啊,這都因你的惱恨和忿怒。的確是忿怒,主啊,我這樣奉獻給你,你也這樣在我身上製作,但這時候,你覺得不夠,你把我拾起來,還要把我摔下去。主啊,這麼多年來,我這樣愛你,你還覺得不行,你還要加深在我身上的帶領。哦,真可怕!但是,又何等羅曼蒂克!因你的惱怒和忿怒,你要製作我,你要把我做到像你一樣。當我這樣愛你的時候,主,你還要說,我把你拿起來看一看,看完以後,我還得把你丟下去!為什麼?還沒做好啊!哦!惟你─耶和華存到永遠;你可記念的名也存到萬代。詩人說,你把我摔下去,我變成灰,不過是我的問題,你沒有問題就好!你沒問題,一切就好了!你必起來憐恤錫安,因現在是可憐她的時候,日期已經到了。你的僕人們,就是牧養、餵養、也供應的人,原來喜悅她的石頭,可憐她的塵土。整個基督教最大的難處,就是主的僕人們所關心的,都是他們的工作,而不是神的兒女。神怎麼來憐恤錫安?使祂的僕人們都喜悅她的石頭。石頭就是我們,我們一個個都是石頭;我們都是彼得。塵土也可譯作地,指見證的立場。列國要敬畏耶和華的名;世上諸王都敬畏你的榮耀。因為耶和華建造了錫安,在他的榮耀裡顯現。不僅憐恤,還要建造;在憐恤裡,祂叫神的僕人們開始有看見,聖徒們不是我的,聖徒們不是給我拿來做裝飾的,聖徒們也不是我的產業;我也不能說我牧養多少會眾,他們都是神在教會中的石頭啊!所以,我要喜愛這些聖徒們,我要可憐主的見證啊!這時候,主就建造了錫安。在錫安,他就垂聽窮人的禱告。前面是求主聽我的禱告,容我的呼求達到你面前(1節),現在,神不僅垂聽窮人的禱告,也不藐視他們的乞求(17節)。他從至高的聖所垂看。不僅憐恤錫安,也建造錫安,然後叫錫安屬天。耶和華從天來觀察。這時候,不光是聽窮人的禱告,也聽被囚之人的嘆息,並釋放將要死的人。使人在錫安傳揚耶和華的名,在耶路撒冷傳揚讚美祂的話,就是萬民和列國聚會事奉耶和華時候。這時候,他還是說到全地,全地都要受教會的影響。不要使我中年去世,不是為著我的享受,是為著你啊。你在你無窮的年歲裡來建造你的教會啊,我願意能看見!就像倪柝聲弟兄,他是在信心裡看見教會的建造的。所以,倪弟兄才能說,我維持我裡面的喜樂,我對神對人都沒有虧欠。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天地都要滅沒,你卻要長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漸漸舊了。你要將天地如裡衣更換,天地就改變了。聖經KING JAMES版本,把「天地就改變了」譯作:天地就捲起來了。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數沒有窮盡。這是神對他的一個回答。他說,主啊,我吃了那麼多苦,不要叫我中年去世;我看見你憐恤了錫安,也叫我看見你如何建造你的教會。神回答,相對於我來說,你還是很有限的,你若不能在信心裡看見我所作的,你把一生完全放進去,也不能滿足你。我是無窮盡的,你應該對我有信心啊! 願你僕人的子孫長存 所以他說,你僕人的子孫要長存,我可以去世,下一代會再來;我們都可以去世,下一代還會再來。求主憐憫,他對於主有這一種的把握。有時候,我們沒把握,不知不覺就想方法,要維持我們的子孫。這裡說的很簡單,你僕人的子孫要長存,他們的後裔要堅立在你面前。他們都要共用一個後裔,就是耶穌基督;耶穌基督要堅立在神的面前。 這一篇太好、太豐富了!弟兄姊妹,我們告訴主,主啊,我們願意為著你自己,歡樂的讚美你!我們願意為著你的教會,忍受一切的苦難!我們要看見,你如何憐恤錫安!無論你給我們多少年歲,我們願意活在信心裡,也願意我們的年日都用在你的見證上,讓我們的子孫,來持定那位後裔,直到永遠!求主憐憫我們。(韜) ――朱韜樞《詩篇中的教會見證(卷四)》 彌賽亞詩篇(衛恩禮) 詩篇第一百零二篇 因苦人發昏的時候,在耶和華面前吐露苦情的禱告 1.耶和華阿,求你聽我的禱告,容我的呼求達到你面前。 2.我在急難的日子,求你向我側耳,不要向我掩面,我呼求的日子,求你快快應允我。 3.因為我的年日,如煙雲消滅,我的骨頭如火杷燒著。 4.我的心被傷,如草枯乾,甚至我忘記吃飯。 5.因我唉哼的聲音,我的肉緊貼骨頭。 6.我如同曠野的鵜鶘,我好像荒場的號鳥。 7.我儆醒不睡,我像房頂上孤單的麻雀。 8.我的仇敵終日辱駡我,向我倡狂的人,指著我賭咒。 9.我吃邊爐灰,如同吃飯,我所喝的與眼淚攙雜。 10.這都因你的惱恨和急怒,你把我拾起來,又把我摔下去。 11.我的年日如日影偏斜,我也如草枯乾。 12.惟你耶和華必存到永遠,你可紀念的名,也存到萬代。 13.你必起來憐恤錫安,因現在是可憐他的時候,日期已經到了。 14.你的僕人原來喜悅他的石頭,可憐他的塵土。 15.列國要敬畏耶和華的名,世上諸王都敬畏你的榮耀。 16.因為耶和華建造了錫安,在他榮耀裏顯現。 17.他垂聽窮人的禱告,並不藐視他們的祈求。 18.這必為後代的人記下,將來受造的民要讚美耶和華。 19.因為他從至高的聖所垂看,耶和華從天向地觀察。 20.要垂聽被囚之人的歎息,要釋放將要死的人。 21.使人在錫安傳揚耶和華的名,在耶路撒冷傳揚讚美他的話。 22.就是在萬民和列國聚會事奉耶和華的時候。 23.他使我的力量,中道衰弱,使我的年日短少。 24.我說:我的神阿,不要使我中年去世,你的年數世世無窮。 25.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 26.天地都要滅沒,你卻要長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漸漸舊了,你要將天地如裏衣更換,天地就改變了。 27.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數沒有窮盡。 28.你僕人的子孫要長存,他們的後裔要堅立在你面前。
詩篇第一百零二篇:永不改變的主 希伯來書第一章十至十二節是我們的典據,以說明詩篇第一百零二篇是彌賽亞的詩篇。“主阿,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天地都要滅沒,你卻要長存,天地都要像衣服漸漸舊了。你要將天地卷起來,像一件外衣,天地就都改變了。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數沒有窮盡。”這段論到神愛子的話,節錄自詩篇第一百零二篇(25—27節)。但本篇的題目——“困苦人發昏的時候,在耶和華面前吐露苦情的禱告。”——與未段話截然 不同。在本篇的題目和首段,我們看見孤單、憂傷的人;末段是不朽壞、不改變、永活的神! 本篇共分兩段: (1)被拒絕、孤單之人的禱告(l—24節) (2)全能的神給永生之於的回答(25—28節) (1)被拒絕、孤單之人的禱告(1—24節) 他的禱告共分三個主題: 他的哀傷——這是父神與子神的對話,曾有人認為這是基督在客西馬尼園裏與父神對話的一幕。希伯來書第五章七至八節告訴我們:“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基督的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他所忍受的痛苦是何等深呢?這是我們無法測透的。但這是他個人與父神之間的事。首十一節共二十八次用了第一身代名詞,他五次說“我是”。(以英文譯本計算) 他的孤單——他引用三個例子:“我如同曠野的鵜鶘,我好像荒場的號鳥。我儆醒不睡,我像房頂上孤單的麻雀。” 鵜鶘正好描寫那憂愁哀痛之情,此鳥常站在沼澤旁,以頭捶胸。在以色列,它們只在赫力湖出沒。湯遜在他所著的書《聖地與聖書》(The Land and the Book)中說: “鵜鶘是我所見的雀鳥中,最憂鬱、最嚴肅的一類。” 看完憂愁的鵜鶘,跟著是號鳥。此鳥悲慘的叫聲,響遍毀壞的荒場。它在廢堆、瓦礫和墓地間鬱鬱不樂,正好描寫衰慟者的形像。麻雀是群居的雀鳥,但當地失去同伴,就荒涼憂戚。三種鳥都是完全被遺棄和孤單的象徵。一個人可能在人群中仍覺孤單;即使是大城市,也可能是全地最孤寂的地方。 福音書裏強調基督在地上的生活是孤單寂寞的,其中至少包括以下四方面: 他的家庭生活:他最少有四個弟弟和兩個妹妹(可六:3),但希奇的是:“因為連他的弟兄……不信他。”(約七:5)先知也曾預言說:“我的弟兄看我為外路人,我的同胞看我為外邦人。”(詩六十九:8)似乎在他復活後,他們才向他存得救的信心(徒一:14) 他的禱告生活:他常獨自到曠野禱告,這是馬可福音多次強調的(一:35;六:46;十四:32)。他至少兩次整夜獨自禱告:他揀選十二使徒之前(路六:12),和施洗約翰被殺之後(太十四:23)。這是他獨自與父神相交同在的時刻。 在客西馬尼園裏:他與門徒共分成三組。首先是八個門徒;跟著是三個:彼得、雅各和約翰。然後他走遠一些,與門徒約有扔一塊石頭的距離(路廿二:41),跪下禱告。他獨自忍受傷痛。 在十字架上:他在樓房上對門徒說:“你們要分散,……留下我獨自一人,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因為有父與我同在。”(約十六:32;八:16,29)那時,猶大把他出賣了,彼得已不認他,其他的門徒都離開他逃跑了。但在十字架上他經歷最後的孤單!他被釘時,他首先說:“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最後,他說:“父阿,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但在黑暗中,他說:“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他在十字架上犧牲贖罪時,獨自忍受。 他的生平——他用三種比喻描述人生的短暫:煙雲(3節);草(4,11節)和日影偏斜(11節)。跟著,他禱告說(24節):“我的神阿,不要使我中年去世。”答復在第廿七節:“你的年數沒有窮盡。” 禱告和答允清楚的提醒我們舊約的兩段經文:“過了六十二個七,那受膏者必被剪除,一無所有。”(但九:26)“至於他同世的人(或作:誰能述說他的世代呢?徒八:33),誰想他受鞭打,從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賽五十三:8)但同一章裏,我們看到神的應許:“他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10節)他沒有活到七十歲(詩九十:10),卻在中年三十三歲去世。他父的回答是永恆的,較今世幻滅的事,更實在、更持久。 (2)全能的神給永生之子的回答(25—28節) “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天地都要滅沒,你卻要長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漸漸舊了,你要將天地加里衣更換,天地就改變了。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數沒有窮盡。” 希伯來書第一章十二節引用這番莊嚴的話來論我們的主。這段與本篇前一段談到那孤單、被離棄並中年去世的人,截然不同。 當我們仰觀神所造的天地,必看到其中的萬物都永恆不變。人類一代一代的過去,人的壽命比銀河系星宿的光年短之又短。有些樹木,如加州的大紅杉樹,生長千年以上,但至終仍要枯死。山嶺海洋延綿不斷,似乎永遠常存。但事實並非如此。神的話說它們如一件外衣漸漸舊了,總有一天要改變,並且被丟掉。 現代的科學也有相同的論調。按照熱力學的定律說,宇宙間的事物正迅速減弱。太陽每秒燒毀數以噸計的分子,隨時會燒盡,變成冰冷死寂。我們所居住的行星,人口膨脹,物質漸漸短缺。煤、油和樹林消耗無數;河流、湖泊、海洋遭受化學廢料嚴重污染;甚至維持生命的空氣,都被人的發明侵害。 衣服愈發破舊不堪。但聖經告訴我們,將來有一個新天新地,有公義居在其中(賽六十五:17;啟廿一: 1)。 使徒彼得曾驚人的描述事情的發生:“但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那日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銷化,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來到,在那日天被火燒就銷化了,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熔化。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後三:10—13) 永生的神向永生之子的話,與將亡的世界截然不同。“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數沒有窮盡。” 在以賽亞書第九章六節,彌賽亞的一個稱謂是“永在的父”。從亙古以來,他就是永生之子,擁有神的形像(腓二:6)。直到永永遠遠作救贖主,並有那用血所買贖的新婦在旁,他仍然是父神永生之子。神的一個屬性是永不改變。“惟有你永不改變。”“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十三:8)詩人曾寫道: “我見四周,腐朽不堪; 惟你不變,與我同住!” ── 衛恩禮《彌賽亞詩篇》 傾吐苦情(一○二1~22)(臺北靈糧堂) 本篇是一個莫名其妙受苦之人的呼求,就像約伯的苦水一樣,從標題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凡是覺得快要忍受不住的人,都可以與本篇的禱告產生共鳴,並且可以找到領他們到『更寬闊之地』的話語。其實詩人的處境,並不像他所感受的那樣孤單,在他以後的人亦然。今天在受苦的人中,我們也是如此感受,好像全世界只有『我』一人在受苦,所受的苦再加上孤單的感覺,就好像雪上加霜,心靈已脆弱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至少我們的主耶穌,當他在會堂裡受審時,被掛在十字架上時,他所承受的不僅是身體的痛苦,旁人的戲弄,最令祂痛苦不已的是父神轉臉不看祂了。思想到此,心中頓時產生盼望,因為我們所受的苦,主都受過,祂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並且祂會賜力量給我們,使我們能在苦境中忍受得住(林前十13;來四15)。 從心理衛生的角度來思想本篇時,主也將扶持軟弱悲傷人的原則放在我們中間了,一則是要幫助受苦的人說出心中的苦情,一則是要給他們有盼望,除了神的話,人很難有不破滅的盼望。在本篇中,詩人用了非常長的篇幅在描述他的苦情,這樣的描述對他是有幫助的,對我們也是有幫助的,因為他能有物件可以陪伴、傾聽,因為他可以開口說出來。詩人在此生動地追憶他的苦情:全身發燒(v.3)、衰弱無力(v.4)、消耗殆盡(v.4)、周身疼痛(v.5)、難以成眠(v.7)、愁眉不展(v.9)、遭人摒棄(v.10)、內心絕望(v.11);這些描述可以幫助健康、快樂的人稍微分擔這種重擔,否則他們很難體會。 詩人不是僅在苦境中無法自拔,『惟你耶和華』,是他的轉捩點,是盼望的發動機。詩人看見神的永存,神在祂的榮耀裡,並且,神垂聽窮人的禱告(v.17)、不藐視他們的祈求(v.17),因為神從至高的聖所垂看,從天向地觀察(v.19),神要垂聽被囚之人的歎息(v.20),神要釋放將要死的人(v.20)。從這幾節中,我們好像看見詩人盼望的緣故,他的盼望在於神,在於這位永存的神,在於神的憐恤與慈愛,在於神在垂聽、察看;在於神要釋放。從詩人的信息中,我們看到了盼望,一方面是主耶穌自己曾走在我們的前面;另一方面是看見神的憐憫與慈愛。 默想 你周圍有心靈軟弱、身在苦境中的人嗎?你可以做一個好的陪伴者,陪他到神的面前蒙恩恤嗎? 回應 主,感謝你,雖然人看來是絕望了,但你總是在絕望中賜下盼望的信息。 信心的仰望(一○二23~28)(臺北靈糧堂) 信心的操練要有堅定的根基,世上除了神的話以外,很難找到堅定的根基讓我們站在上面,若依靠人,終歸會失望。詩人從前段的看見,心裡稍微得了安慰,但在本段的開頭2節的氣氛,又好像回到了前面11節的哀歌中了,為什麼呢?年齡,是打擊他關鍵的要素,他看到了自己年日短少,力量衰弱,想到自己還能作什麼呢?似乎喪失了鬥志與盼望。當我們年輕時遭遇挫折,能很快的站起來重新來過,但是到了或過了中年,再遭遇重大的挫折,如疾病、失業、家人過世、或其他重大事件,就很難再站起來,所謂中年危機就是這樣產生的,害怕變動,害怕突發事件,害怕突如其來的驚恐;詩人在這裡正是遇到這樣的危機。 『你的年數世世無窮,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天地都要滅沒,你卻要長存…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數,沒有窮盡。』(v.24b-27),詩人看到神的永無窮盡與自己短促的人生相比較時,成了一個強烈的對照。 許多問題,若只是從主觀方面去看時,可能會因個人的情感成分太濃厚,難免糾纏不清;但從客觀方面看時,就比較容易看得清楚些了。當詩人撇開自己的得失時,看到神的永恆不變時,他的盼望就生髮了出來,『你僕人的子孫要長存;他們的後裔,要堅立在你面前。』(v.28),很奇妙的詩人從苦情的描述到能產生信心的盼望,一方面是他將信心放在正確的根基上,另一方面是看神重於自己的問題。司布真說:『本詩的內容,開始好像清晨起來,風雨交加、天氣惡劣!但到了中午推開雲霧,就見光明化日;此後雖然有過一陣暴雨,但終究陽光普照,直至黃昏。』 默想 默想:從詩人的境遇,使你對自己的人生有沒有新的看法? 回應 禱告:主,感謝你,我們永遠都可以轉眼仰望你。 急難的日子(一百零二篇1~11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我在急難的日子,求禰向我側耳;不要向我掩面!我呼求的日子,求禰快快應允我!」(2節)這是詩人在大苦難中向神禱告,吐露他的苦情。 詩人求神「快快應允」(1、2節),因為 他的身體痛苦(3~5節)。 他的孤獨好像雀鳥在無人之地(6~7節);鵜鶘和鴞鳥都是在曠野獨棲的鳥類,喜在荒野無人之 他遭受仇敵的辱駡、咒詛(8節)。 他形單影孤,獨自飲泣悲哀(9節)。 他感到這一切似乎是神惱怒他,刑罰他(10節)。 他覺得自己仿佛來日無多,將不久於世了(3、10節)。 有時當你感覺日子仿佛詩人所描述的─計畫泡湯,感覺不順,生活中充滿問題與重擔,那麼,來讀讀這篇詩篇吧!你的感覺,他都瞭解,詩人也曾走過這樣的歲月。 「耶和華啊!求禰聽我的禱告,容我的呼求達到禰面前!」(1節)。是的,每個人都有急難的日子,人生常有許多的無奈和困苦;但他將這一切的問題帶到神面前,他說:「我要靠著神的恩典改變這種情形。」這就成了他禱告;與神親近的日子。他將自己的感覺和自己所看見的都告訴神。他呼喊說:「神啊!只有禰能改變這個局面。」神也可以改變你的局面。祂不一定會照著你期望的方式來回應你的禱告,但祂確實能使「萬事互相效力,使愛神的人得著益處」(羅八28);祂也能改變你裡面的感覺,賜你新的眼光,使你的急難日子成為得勝的日子。 回應:父神啊!求禰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呼求!我流淚的時候,求禰不要靜默無聲!因為我在禰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求禰寬容我,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 禱讀:詩篇一百零二篇1、2節 1 耶和華啊,求禰聽我的禱告,容我的呼求達到禰面前! 急難的日子(一百零二篇12~28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祂垂聽窮人的禱告,並不藐視他們的祈求。」(17節);詩人深信神是聽禱告的神,祂不藐視他們的祈求,並已經在榮耀裡向卑微罪人顯現,所以他說:「列國要敬畏耶和華的名;世上諸王都敬畏禰的榮耀。因為耶和華建造了錫安,在祂榮耀裡顯現。」(15、16節) 詩人看到自己的境遇,雖然感受到「中道衰弱,年日短少。」(23節);就如同先前所感歎「我的年日如煙雲消滅…我的年日如日影偏斜;我也如草枯乾。」(3、11節),但當他轉眼向上仰望,卻看到「惟禰─耶和華必存到永遠…天地都要滅沒,禰卻要長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漸漸舊了。禰要將天地如裡衣更換,天地就改變了。惟有禰永不改變。」(12、26、27節) 你生命中最堅定的東西是什麼呢?你把自己的生命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上呢?是否如同這首歌所說:「在世上有多少歡笑,能使你快樂永久?試問誰能支配將來,永遠不必擔憂?名和利,那天才足夠,能使你滿足永久?試問誰能擁有一切,誰能守住眼前的所有?人世間無窮變幻,今朝多少光彩,在明日轉眼消失離開…」 既然知道自己是居住在短暫易變的世界,那麼,最保險的投資就是「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箴三6),並且時常向祂禱告,尋求祂的面和祂的能力,信靠祂的話語,因為惟有祂是「昨日、今日、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十三8);這位愛你到底,永不改變的神,也是「垂聽被囚之人的歎息,要釋放將要死的人」的神(20節),祂必要指引你前面的路,因為「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詩二十五12) 回應:天父!感謝禰,天雖然黑,但閃爍的星星正顯明禰不變的愛仍在引導我前面的道路;懇求禰開廣我心的時候,讓我一生往禰命令的道上直奔。 禱讀:詩篇一百零二篇17、19、20節 17 祂垂聽窮人的禱告,並不藐視他們的祈求。 當落在苦難中(詩102篇)(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垂聽被囚者的歎息,容他們的禱告到達你面前。 本詩是一首哀歌,說明詩人正在遭難,也許當時他已被擄到異國。在苦困中,詩人祈求神為他解脫困境(1-2),並且懇求神不要使他英年早逝(23-24)。 1. 懇求神即時解脫苦難(1-11):詩人哀求天上的神垂聽他的祈禱(1)。他的處境一定已經非常困難危急,所以他請求神不要掩面不聽他的祈求,且盼望神速速的答允他(2)。他說出心中的痛苦,由骨頭到心都不舒服(3-5)。詩人大概是在病重之中,可能已有一段時間因發高熱而失去胃口(4),至今已骨瘦如柴(5)。 他不單患有重病,心靈上也甚為孤獨,如同鵜鶘和鴞鳥(6)。鵜鶘是沙漠裡的貓頭鷹,是一種孤獨生活的鳥;鴞鳥就是貓頭鷹,在舊約中被視為不潔的動物(參利11:16-18)。此外,詩人又受到敵人的辱駡和詛咒(8)。他覺得自己的苦況是源自神對他的懲罰(10),這感受令他懷疑,自己在世的日子是否已經快到盡頭了(11)。 2. 詩人期待天上的神(12-22):詩人在如此苦況下,突然把眼光轉移到神身上。倘若詩人真的被擄到異國而身受其害,那就罷了,然而他不能不為自己的家鄉錫安求神憐憫施恩啊(13)!他所認識的神是至高無上和受萬邦敬畏的(15),神不會丟棄自己所建造的錫安(16),以及那些尚未誕生的後代(18),詩人懇求神從天向地察看(19)。 3. 神是永恆的神(23-28):詩人對「神是永恆」的認識,在這幾節經文中表露無遺,例如「你的年數,世世無窮」(24),以及「你的年數永遠不變」(27)等。 當你落在苦難中,會向誰尋求幫助呢?你能認定人間一切的苦與樂,都是從神那裡來的嗎?你既是一位信奉永生神的人,當如何面對一些似乎「沒有轉彎餘地」的苦難呢?但願你從這首哀歌中找到生機與盼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