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零三篇短篇信息 目錄: 讚美神恩典與慈愛的禱告(楊震宇) 為蒙恩而稱頌耶和華(吳主光) 神的道路和作為(朱韜樞) 為何要讚美神(王峙) 罪得赦免的感謝(賴建國) 我的心哪要稱頌神(一○三1~22)(臺北靈糧堂) 神的仁慈(一百零三篇1~22節)(臺北基督之家)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詩103篇)(香港讀經會) 讚美神恩典與慈愛的禱告(楊震宇) 鑰句:耶和華的慈愛歸於敬畏他的人 背景:《詩篇》第一百零三篇是大衛的詩歌。詩中無一句請求,全為讚美稱頌。這篇詩辭藻富麗、高雅,是《詩篇》中最美的一篇讚美。這篇詩前後兩節都用「我的心哪!」作為呼喚,可說是發自大衛的內心深處。 提要:第一百零三篇是大衛蒙了神特別的恩典,故此他全心要歌頌讚美神。在這首感恩的詩中,他先勉勵自己當感謝神,因神赦免了他的罪惡,醫治了他的病(1~5節);然後,他要那些敬畏神的人,都稱頌神赦罪的慈愛和祂永恆的愛(6~18節);末了,他邀請天上耶和華的使者和一切被造之物一同稱頌耶和華的王權(19~22節)。本詩分為三段: (一) 大衛因自己蒙恩而稱頌 (1~5節)──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 (二) 因神公義和慈愛而稱頌 (6~18節)──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 (三) 因神至高的權柄而稱頌 (19~22節)──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他的權柄統管萬有。 鑰節:【詩一百零三11~12】「天離地何等的高,祂的慈愛向敬畏祂的人也是何等的大;東離西有多遠,祂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 鑰點: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大衛的讚美都集中在神的恩典與慈愛,包括:(1)赦免罪孽(3節);(2)醫治疾病(3節);(3)救贖生命(4節);(4)使所願的得以知足(5節);(5)使人如鷹返老還童(5節);(6)為受屈之人伸冤(6節);(7)啟示祂的法則和作為(7節);(8)不永遠懷怒(9節);(9)除去罪孽(12節);(10)憐恤祂的兒女(13節);(11)掌管萬有(19節)。親愛的,大衛的禱告有那一些使你產生共鳴呢?你有沒有感到被神豐富的慈愛所滋潤?有沒有經歷神的赦免和醫治,而感動和感恩呢? 今日的鑰節提到「祂的慈愛。」本詩四次提到神的「慈愛」(4,8,11,17節),說出神的「慈愛」是何等的無限,因祂完全除去了我們的罪孽、完全饒恕了我們!本篇大衛特別描寫:(1)神的愛最豐富──不輕易發怒,不長久責備,也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2)神的愛最高深──好像天離地一樣;(3)神的愛最廣闊──好像東和西的距離;(4)神的愛最長久──從亙古到永遠。因此祂能體恤人的軟弱無助,憐憫敬畏祂的人;祂也知道人的生命短暫,仍要歸於塵土,但祂的「慈愛」關懷直到永遠。 此外,本篇中詩人有五次用「一切」(2,3, 6,22節)說出──(1)我們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2)祂赦免了一切的罪孽;(3)祂醫治了一切的疾病;(4)祂為一切受屈的人伸冤;(5) 一切被造的,都要稱頌耶和華。他以「一切」述說神的救恩是全備的,神的恩典是無限的,祂滿足了我們一切的需要!親愛的,你是否是一個知愛及感恩的人呢? 【得救的紀念】從前有人坐船出去遊歷,那船剛走一天,就在中途破壞,不久報紙發表失蹤消息,家人哭作一團。正哭之間,有人送來一封電報,那是那人遇救之後發來的,電文除了姓名之外,只有「得救」二字,闔家大小立刻破涕爲笑。不多幾時他回家.就向家人索取那張電報,又買一個美麗鏡框,把那電報裝在裏面,掛在客廳當中,那雖不是一幅美麗圖畫,卻是他的親身得救的一個紀念。親愛的,請問你:你領略了「祂的慈愛」滋味沒有?你有得救的經歷沒有?你有得救得救的紀念沒有? 「親愛的主啊,我是多麼的不配,祢卻常常把奇妙的愛沛降給我;我雖多次遊蕩,沒有遵行祢旨意,祢親切的愛卻仍與我同在。」──佚名 默想:親愛的,本詩值得你背誦、牢記。其中許多寶貴的金言,能幫助你思想神在你身上的憐憫、恩典和慈愛,而向神獻上感恩的讚美。 禱告:神阿,我們的心哪要稱頌祢,因祢赦免我們,醫治我們。唯願我能像大衛一樣,不忘記祢行在我們身上的慈愛與恩典,而天天感恩,用口、心、靈向祢發出讚美。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為蒙恩而稱頌耶和華(吳主光) 第一百零三篇大綱: 引言:提醒自己要全心稱頌神(103.1) 一、為大衛個人蒙恩稱頌神(103.2-103.5) 1.提醒自己的心不可忘恩 2.不忘赦免罪孽之恩 3.不忘醫治疾病之恩 4.不忘救命之恩 5.不忘得戴冠冕之恩 6.不忘得美物以致重新得力之恩 二、為以色列蒙恩稱頌神(103.6-103.10) 1.以色列出埃及含冤得雪 2.西乃山得法則見神作為 3.神宣告自己名字和性情 4.未按罪孽遭受報應之恩 三、為敬畏者蒙恩稱頌神(103.11-103.18) 1.神慈愛如天地東西之大 2.神憐恤人的關係如父子 3.神的公義歸與子子孫孫 4.守約而遵行就必蒙永福 四、天上諸軍地上萬物稱頌神(103.19-103.22) 1.所有天使要稱頌耶和華 2.諸軍和僕役稱頌耶和華 3.一切被造物稱頌耶和華 釋經: 引言:提醒自己要全心稱頌耶和華(103.1) 103.1(大衛的詩。) 1.《詩篇卷四》本以無名詩為主。編者以斯拉故意將神人摩西的詩放在第一篇,作為引言;又將〈第101篇〉和〈第103篇〉這兩篇「大衛的詩」放在最後「回想篇」〈第101至106篇〉的開始;而〈第101至102篇〉是兩篇以色列在歷史上的「呼求詩」。按〈第101篇〉的內容來說,這樣編排分明是以這篇大衛的詩作為討神喜悅的藍本,指出因為以後歷代的王和百姓都離開了耶和華他們的神,不像大衛那樣專心討神喜悅,所以才產生〈第102篇〉痛苦的哀求。最後〈第103至106篇〉是四篇回想神恩惠的「稱頌讚美詩」。這四篇「稱頌讚美詩」再以〈第103篇〉這篇大衛的詩為稱頌神的藍本,因為大衛在本詩的開始和結束,都提醒自己的「心」要稱頌耶和華。 2.在本詩中,大衛回想自己蒙恩、以色列民族蒙恩、「敬畏耶和華者」蒙恩,以致囑咐天地萬有都當稱頌耶和華。這樣的心,實在是所有稱頌者的榜樣。所以〈第104篇〉回想神的創造,作者效法大衛,也以「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為開始和結束,並在結束時,加多一個「哈利路亞」來讚美神;而〈第105至106篇〉又以「哈利路亞」為結束;並且〈第106篇〉又在開始之時,加多一個「哈利路亞」。這樣串起來、形成一個「漸進的稱頌和讚美」,非常有意思。 3.按預言來說,本詩〈第103篇〉被編排在這個位置,可以預言以色列人在千禧年時回想神賜給他們個人的恩,以及以色列民族自從出埃及以來所有的恩。但作者想到,曆世歷代的以色列人若肯「敬畏耶和華」,就必更蒙恩、得享永生。 103.1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稱頌他的聖名! 1.作者大衛非常特別,他對自己的心說話,語重心長地勸勉自己要稱頌耶和華,就好像教導自己的孩子一樣。是的,基督徒最沒有心的時間,就是唱詩讚美神的時間。因為往往欣賞自己的歌聲,或欣賞詩歌的調子,遠多過思想歌詞的內容。寫歌詞的人,也很少是出於「真心」的;唱的時候又很少動用「真情」。怪不得有人說:「基督徒在唱詩時,說最多謊話。」所以大衛一開始就勸勉自己的心,結束時又再勸勉自己的心,目的就是提醒自己,在稱頌耶和華之時,千萬不要有一刻不是出於真心。 2.更特別的,是「凡在我裡面的」這句話。意思是除了「心」之外,還提醒自己的「肝、脾、肺、腎、腸…」─全部「內臟」都要稱頌耶和華。「心」是人裡頭的「中央控制機關」,它已經代表了一個人的思想、感情、意志、決心、毅力、靈性…等功能。因此,「全心」稱頌耶和華本來已經夠了。但作者大衛還怕自己用慣了「心」這個詞,而沒有實質意義,所以故意加上「凡在我裡面的」,用意是提醒自己要「真心」和「全心」稱頌耶和華,動用裡頭所有的功能,不得有半點虛偽。 3.大衛又說:「也要稱頌他的聖名」,這只不過是平行句,與「稱頌耶和華」的意義相仿。雖然相仿,但也告訴我們,人要真心稱頌耶和華,首先就必須先歸在耶和華的名下,才能蒙神悅納,耶和華才會成就他所求的事。 一、為大衛個人蒙恩稱頌神(103.2-103.5) 103.2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 1.從這裡開始,大衛述說神的一切恩惠,全部都是他從前求告耶和華的名之時所得到的。但在開始之時,他又再一次提醒自己的心要稱頌耶和華。可見他非常謹慎,不容許自己在述說的過程中,有半點假意。我們知道一般詩人多謊話,因為目的不是寫實,而是堆砌美詞。大衛的目的卻不是這樣,他要以誠實的心來講論神的神性和恩惠,絕對不能誇大其詞,也不能因為忘記而將神的神性和恩惠縮小。今天基督教出現不少「廣東話的新詩歌」,唱起來沒有感動。很明顯是因為作詞和作曲的人,以遷就「廣東話的音調」為主,犧牲了歌詞的屬靈內容;或者作詞的人根本沒有受聖靈感動,作曲的人又以貼近流行歌曲的韻律為目標,雖然學起來比較容易上口,但是對於屬靈人來說,這一類的詩歌卻充滿了世俗和虛假。 2.「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這句話表示大衛開始啟動心的「回憶功能」,要追想自己過往所蒙的一切厚恩,不願意自己的心有半點忘懷。親愛的讀者,你能體會大衛的心境嗎?你若盼望唱詩能唱入屬靈境界,你就得啟動你心中的一切功能,尤其是在感恩時,更要啟動「記憶」的功能,使你能回想神一切的恩惠;再從這許多恩惠中、悟出神的神性、神能和榮耀來,你的心就活潑起來,充滿活力了。 103.3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醫治你的一切疾病。103.4他救贖你的命脫離死亡,以仁愛和慈悲為你的冠冕。 1.大衛要叫自己的心,不要忘記神一切的恩惠。這樣是否大衛需要數點每一個恩惠,連最小的都不可以遺漏呢?不!這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寫在一篇詩上,更不可能。大衛只將神所賜的一切恩惠,分為五大類,每類獻上感恩就夠了。 2.大衛第一樣感恩的是「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這是靈魂得救之恩。故然人人都有罪,大衛感到自己一生犯了兩樣最大的罪。其一、是與拔示巴行淫,又殺了他的丈夫。這罪不是一朝一夕的。早在大衛娶了越來越多妻子之時,他已經深陷罪中。他睡到太陽平西,表示他的靈性每況愈下;最後才與拔示巴行淫,並殺死他的丈夫。這本是該死的罪,這罪引至神嚴厲地報應他。按他自己的判語:「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行這事的人該死!他必償還羊羔四倍;因為他行這事,沒有憐恤的心。」(撒下12:5-6)結果神叫他死了四個兒子,又叫他的家興起禍患攻擊他;他姦污別人的妻,神又在他眼前「把他的妃嬪賜給別人,別人在日光之下就與他們同寢」(撒下12:11)。但神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神看見大衛立即認罪,又寫詩篇五十一篇公開暴露自己的醜事,就赦免他,仍以他為合神心意的僕人。其二、是大衛數點百姓之罪(參撒下24章全)。我們不知道這是甚麼罪。不少解經家都認為這是「驕傲的罪」。但是按常理來說,因驕傲而數點百姓,這種事古代的君王常有;而且摩西時代,神也吩咐摩西兩次數點百姓。何故現在大衛數點百姓,就成了這麼大的罪,連約押和眾軍長都反對他呢?他們的靈性不見得比大衛好。再者,為這樣的罪,神為何要降三樣極重的災,要大衛來選擇,而這些災只是對付百姓,而不是對付驕傲的大衛呢?經文指出,「大衛數點百姓以後,就心中自責,禱告耶和華說:『我行這事大有罪了。耶和華啊,求你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撒下24:10)結果,大衛揀選「瘟疫之災」,民間就死了七萬人。大衛向耶布斯人亞勞拿買了他的禾場,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獻祭與耶和華,這樣瘟疫就止住了。筆者認為,除非神預先將不應該數點百姓的這個警告,清楚告訴大衛,而且連約押和眾軍長都知道,否則不可能構成這麼嚴重的罪孽。但可惜聖經並沒有詳細記載這一點。不過,聖經這樣記載,至少讓我們明白,大衛對罪十分敏感,連數點百姓這樣的罪,也向神徹底承認。神也饒恕他,大大賜福與他。 3.第二項感恩,是「醫治你的一切疾病」。靈魂得救之恩第一、身體得醫治之恩第二。靈魂得救是為來生,身體得醫治是為今生。所以神的恩是顧及大衛全人的。《聖經》並沒有記載大衛一生患過甚麼病、怎樣得到痊癒。我們不必要以為大衛每一次患病,都得到神跡般的醫治。神可以借著藥物來醫治人,也可以借著先知的禱告來醫治人。總而言之,大衛看每一次患病得醫治都是神的恩典,所以獻上感恩。 4.第三項感恩是「他救贖你的命脫離死亡」。這是指在多次戰爭中或被圍捕之時,獲得解救。關於這方面,有許多篇詩篇有詳細的形容。如果醫治之恩這麼寶貴,救命之恩更不能忘。 5.第四項感恩是「以仁愛和慈悲為你的冠冕」。這「冠冕」代表神立他為王,治理全國。但大衛形容「冠冕」上面鑲嵌的不是寶石,而是神的「仁愛」和「慈悲」。這兩個詞的原文、其實都應該譯作「憐憫」,只不過前者以神的仁慈為重,而後者以神的感情為重。因為「仁愛」是“checed ”,出現過248次,英王欽定本通常譯為“mercy”153次,“kindness”70次,“goodness”12次,其他的譯法都與「仁愛」無關;而「慈悲」的原文卻是“racham”,出現過44次,英王欽定本通常譯為“mercy”30次,“compassion”4次,“womb”4次,
“bowels”或“pity”各2次。所以、大衛的意思是,因為出於神的憐憫,自己才有資格為王。 103.5他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鷹返老還童。 1.第五項感恩是:「他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知足」。這裡「美物」一詞,原文是“adiy”,意思是「外表裝飾」,在《聖經》裡共出現過13次。英王欽定本通常譯為“ornament”有11次,只有兩次譯為“mouth”。以這裡一次為例,欽定本的譯法是“Who satisfieth thy
mouth with good things”,這樣就變成「他用美食使我吃飽」了。但是,如果“adiy”譯為「外表裝飾」就不同了,應該是指「用各樣美物使大衛知足」才對。英文的譯者之所以將這詞譯為“mouth”,是因為下文「得以知足」一詞,原文直譯英文是“satisfied”。這詞可以解作「飽足」或「知足」。英王欽定本喜歡譯為「飽足」,結果就將之前的“adiy”扭曲,譯為“mouth”了,其實應該譯為「外表裝飾」才對。所以我們的中文《和合本聖經》譯得對,是指神賜給大衛許多金銀財富,叫大衛「知足」。 2.大衛從未提及自己有多少財富。直到臨死前,他將極多金銀交給所羅門,囑咐他為神建殿,我們才知道大衛的財富極之豐盛。經文說:「大衛吩咐聚集住以色列地的外邦人,從其中派石匠鑿石頭,要建造神的殿。大衛預備許多鐵做門上的釘子和鉤子,又預備許多銅,多得無法可稱;又預備無數的香柏木,因為西頓人和推羅人給大衛運了許多香柏木來。大衛說:我兒子所羅門還年幼嬌嫩,要為耶和華建造的殿宇必須高大輝煌,使名譽榮耀傳遍萬國;所以我要為殿預備材料。於是,大衛在未死之先預備的材料甚多。大衛…對所羅門說:…我在困難之中為耶和華的殿預備了金子十萬他連得,銀子一百萬他連得,銅和鐵多得無法可稱;我也預備了木頭、石頭,你還可以增添。…你當起來辦事,願耶和華與你同在。…」(代上22章全)大衛有這麼多財富,但他從不以物質的享受為重。他的財富只用於預備建造聖殿,因為他有一顆知足的心。他知足,因為他常以追求屬靈的豐盛為重。有了耶和華,就有一切。 3.因此,大衛總括上述五項感恩,就說:「以致你如鷹返老還童」。意思是,神賜我這五樣恩典,叫我不但不衰老,反而更有力。原來老鷹因為打鬥或碰撞,羽毛會折斷,令他飛得不好。但是過一段日子,他會「換毛」──舊羽毛會自動脫落,然後長出全新有力的羽毛來。這時,他會飛得更高、更遠、更有力。大衛感到自己晚年之時,靈性更高、國勢更強、征服更遠的列國。是的,一個會感恩的人,神會賜他更多恩典,叫他像飛到高空一樣;越靠近神,心境越廣闊,看地上的一切越為小事。因為他感受到,天上屬靈的事物才更寶貴。 二、為以色列蒙恩稱頌神(103.6-103.10) 103.6耶和華施行公義,為一切受屈的人伸冤。 1.大衛回想完個人蒙恩之後,又開始思想到以色列民族蒙恩。由於這整段文字所形容的,與摩西帶領以色列人來到西乃山下領受神的訓誨有關,所以現在這節經文「耶和華施行公義,為一切受屈的人伸冤」,應解釋為耶和華差派摩西到埃及領以色列民出來,用十大災難報應欺負他們的埃及人,叫以色列人所受的一切冤屈,都得以伸雪,顯出耶和華是施行公義的。 2.大衛沒有提及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蒙揀選之恩,因為下文顯出,大衛回想神的恩,其主旨是「他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就算是上文所提及的個人蒙恩,大衛也以這一點為主旨。因此,按以色列人的本質來說,他們是不配蒙受這麼大的恩的。因為他們在埃及之時,已經忘記了列祖的神。摩西降十災之時、他們的不信和反叛已經顯示出來;出埃及來到紅海之時,他們就發怨言;以後每逢他們遇到甚麼困難,例如沒有食物、沒有水喝、路難行、十探子報惡訊等等,都發怨言。而且越來越不信和兇惡。雖然耶和華神每一次都饒恕他們,都顯大神跡大奇事來解決他們的困難,但他們就是不肯記在心上,等到下一次又再發怨言。足見神忍耐他們,沒有按他們的罪孽報應他們。 103.7他使摩西知道他的法則,叫以色列人曉得他的作為。 1.這是想到以色列人來到西乃山下,摩西被召上山,與神會面,神就將誡命、律例、典章賜給他。初時,神吩咐以色列人自潔三天,然後神才降臨西乃山頂。以色列人看見西乃山頂有雷轟、閃電、密雲、拖長的角聲、地震,神用雷轟的聲音對以色列人傳講「十誡」,以色列人聽見,就嚇得魂不附體。以色列人對摩西說:「看哪,耶和華─我們神將他的榮光和他的大能顯給我們看,我們又聽見他的聲音從火中出來。今日我們得見神與人說話,人還存活。現在這大火將要燒滅我們,我們何必冒死呢﹖若再聽見耶和華─我們神的聲音就必死亡。凡屬血氣的,曾有何人聽見永生神的聲音從火中出來,像我們聽見還能存活呢﹖求你近前去,聽耶和華─我們神所要說的一切話,將他對你說的話都傳給我們,我們就聽從遵行。」(申5:24-27) 2.於是摩西就上到山上,與神會面四十畫夜。沒想到以色列人竟然在山下拜金牛,瞬間即忘記才四十天前,神在雷轟的聲音中向他們傳講的十誡。神通知摩西下山,又對他說:「我看這百姓真是硬著頸項的百姓。你且由著我,我要向他們發烈怒,將他們滅絕,使你的後裔成為大國」(出32:9-10)。但摩西求神饒恕百姓,並且指出,如果神滅絕他們,埃及人就會議論神說:「他領他們出去,是要降禍與他們,把他們殺在山中,因為他沒有能力領他們進入迦南。」所以摩西求神不要這樣。於是他下山,毀了金牛,又吩咐肯悔改的利未人,殺了三千拜金牛的以色列人。 2.本來,以色列人在埃及只不過是奴隸,現在脫離埃及,得以成國,有耶和華神作他們的王;耶和華又賜給他們當時最完美的國法,是列國所沒有的,他們應該感到非常驕傲和榮幸才對。但百姓雖然身體離開埃及,心還沒有離開,竟將埃及人所拜的「牛神」觀念帶出來,代替極榮耀的耶和華神。 103.8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 1.這句話是大衛引用神在西乃山上宣告自己的名字之時說的。當摩西處理完「金牛」和拜牠的百姓之後,就再上山去見耶和華。這時,耶和華向摩西宣告自己的名字,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2.讀者有沒有注意到,耶和華先指出自己的慈愛,是「赦免罪孽的」;之後又突然指出自己的公義,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的」,兩者很明顯出現「矛盾」。所以摩西急忙伏地下拜,說:「主啊,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在我們中間同行,因為這是硬著頸項的百姓。又求你赦免我們的罪孽和罪惡,以我們為你的產業。」(出34:5-9)摩西並不知道,這矛盾要等到主耶穌降世,為人的罪被釘十字架之時才解除。因為主被釘十字架,一方面顯出神的慈愛,赦免人的罪;另一方面顯出神的公義,為追討人的罪,而追到主耶穌身上來,將主耶穌處死。 103.9他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103.10他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 1.這段話是大衛刻意回應耶和華宣告自己名字之時,所說後面的部份,就是神的公義──「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大衛認為,雖然以色列人拜金牛,耶和華卻「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意思是耶和華只是殺了三千拜金牛的人,沒有將以色列全會眾滅絕;也沒有因為惱怒以色列人而不與他們同進迦南,還是願意與他們同去,永遠作他們的神。 2.至於「他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是說在以色列人拜金牛的事上,神原本要追討以色列人的罪長達三四代,但神只追討一代,就饒恕他們了。研究耶和華宣告自己的名字,我們會發現,神的「慈愛」遠遠大過他的「公義」,因為神施慈愛直到「千代」(出20:6);追討人的罪只不過「三四代」而已。再者,神原本對摩西說:「我看這百姓真是硬著頸項的百姓。你且由著我,我要向他們發烈怒,將他們滅絕,使你的後裔成為大國。」但摩西求神不要這樣做,免得神的名被埃及人議論,說神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是要將他們滅絕(出32:9-12)。然後摩西又求神,一定要神親自領百姓進迦南,不然,就不要領他們進去。這事神也答應摩西,還是以以色列民為神的民,並不丟棄他們(出33:13-17)。為此,大衛認為這恩典是以色列人世世代代不可忘記的。 三、為敬畏神者蒙恩稱頌神(103.11-103.18) 103.11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 1.這段經文出現三次「敬畏他的人」,可見上文回想和感恩的話已經說完。從這裡開始,是大衛的勸勉,要以色列人「敬畏神」。意思是,如果以色列人肯為神殺死那三千拜金牛的人而懼怕;肯尊神為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而懼怕;肯為神在歷史上多次管教以色列人而懼怕…,神的慈愛就會向他們顯得更大、更寶貴,如同「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 2.是的,神真是可怕的。《聖經》從未說過鬼真是可怕的。但論到神的可怕,就有多處經文這樣勸告我們。就如──「落在永生神的手裡,真是可怕的!」(來10:31)「因為我們的神乃是烈火。」(來12:29;申4:24)。《聖經》極其強調人要「敬畏」或「懼怕」神,因為這是「智慧的開端」(箴9:10)──認識神之始。人若懼怕神,就必聽從神的話,不敢犯罪。按常理來說,這個道理有點不尋常,因為神如果是可怕的話,神應該是不可親近的、無情的才對。大衛卻認為,這位可怕的神反而對懼怕的人顯出「如天之高的大慈愛」,這豈不是叫人稱頌不已? 3.所謂「如天之高的大慈愛」,並不是過份的形容,乃是按足字句顯為真實的。因為「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神的兒子從天上降到人間,帶來神一切的豐盛;這樣的慈愛,豈不是「如天之高」嗎?保羅又說:「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羅8:32)這豈不是至大的慈愛嗎? 103.12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 1.上文所說的「天離地」是無限大;這裡所說「東離西」是無限遠。兩者加起來,就等於「整個宇宙萬有」。再者,「天離地」和「東離西」,形成一個十字架。這一點雖然不算為正常的釋經,卻有奇妙的含意在內。因為神的大慈愛和我們的罪惡遠離我們,的確是以主耶穌釘十字架來成就的。 2.大衛提到「東離西」,還是針對「過犯」而說。可見大衛的心思,是以神完全赦罪的恩典為主。以「東離西之遠」來形容罪離開自己之遠,是因為贖罪祭中,有一種名叫「歸與阿撒瀉勒」的山羊。這贖罪祭原有兩隻山羊,祭司要拈鬮,一鬮歸與耶和華,獻為贖罪祭;一鬮歸與阿撒瀉勒,就是將這只羊活著送到曠野去放生。意思是將人的罪帶到極遠之處,不再追究。因為那只被獻為祭的羊,已經代替這人死了。大衛這樣形容,是因為感到自己所犯的罪非常之大,這罪常在他面前控告他。但如今神不再追究,好像看不見一樣,他因此非常感動。 103.13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 1.大衛認為,蒙赦罪之恩已經夠寶貴了;神又因為他肯敬畏神,願意收納他為「兒子」,與他的關係非常親密,如同父子一樣。這是說,神的可怕,不是因為他常常發怒要殺人,神只不過像父親一樣有威嚴,管教自己的兒女,叫兒女不要死在罪中而已。 2.大衛在這裡以父親來形容耶和華神。其實所有舊約的人,都不敢直接稱神為父,也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可以稱為神的兒女,極其量只以父親當作一種「比喻」來形容而已。但新約時代,人因著信靠耶穌基督,卻可以真的成為神的兒女。因為《聖經》說:「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1:12)只有耶穌基督才能使我們真的成為神的兒女。所以這裡顯示,「信耶穌」的人就等於「敬畏耶和華」的人;人若不懼怕神,就不是真心信耶穌的。 103.14因為他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103.15至於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樣。他發旺如野地的花,103.16經風一吹,便歸無有;他的原處也不再認識他。 1.這裡解釋神的慈愛何等大的理由,指出「我們」和「世人」比較,雖然我們和世人的「本體」都只不過是「塵土」,但神對待我們,和對待世人就很不同了。 2.神賜世人也有生命,但他們的生命只不過像「草」一樣卑賤。他們的人生很短促,並且毫無意義。他們如果興盛,極其量亦只不過像「野地的花」。野草晚上得到露水滋潤,因而早晨開花。但是巴勒斯坦的氣候非常乾燥和炎熱,所以野花開到正午,就被熱風吹得枯乾了,它的美麗也歸於無有。甚至「它的原處也不再認識它」,意思是野地的花不但沒有人欣賞,它枯乾後變回塵土,塵土也不收納它,因為被風吹散了。 3.當然這是從永恆的角度來形容世人。世人的生命之所以變得如此,全因為他們的靈魂敗壞了,活像沒有靈魂的「低級植物」一樣,無法領會屬靈的事,也不明白永恆是甚麼。人若失去神的慈愛和憐憫,人的人格就降低,最後只能歸回塵土。 103.17但耶和華的慈愛歸於敬畏他的人,從亙古到永遠;他的公義也歸於子子孫孫。103.18就是那些遵守他的約、紀念他的訓詞而遵行的人。 1.但「敬畏耶和華的人」就不同了,因為他們認識神是可畏的──神是造物主,萬物的生與死都在乎神,只要討神喜悅,神就「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就是與本國的王子同坐。」(詩113:7-8) 2.亞當本是用塵土造的,毫無價值。若不是神照著自己的形像和樣式來造他,又賜他靈魂,他就只不過是一堆「泥土」而已。神警告亞當,不要吃那「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因為吃的日子必定「死」。「死」的真義就是「與神隔開」,因為亞當和夏娃吃了之後,就不敢見神的面,被神趕出伊甸園。他的肉體之所以還活著,靈魂還存在,全是因為神對他們還存有多少「慈愛」。因為神知道,人犯罪,原因不是百份之百來自他們,乃因為蛇引誘他們所致。為此,神讓人類可以活一段日子,看看人類能否悔改相信神,叫人重新得著新生命。不然的話,人就要歸回塵土,意即取消人活著可以認識神的機會。倘若人能認識神,從而「敬畏神」,神的慈愛就歸給他們,「從亙古到永遠」。意思是叫他們「得永生」;「他的公義也歸於子子孫孫」,意思是人得永生不是因為人的義,乃是因為得著「神的義」。正如保羅所說:「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羅3:22)以色列人之所以不能得救,就是因為「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羅10:1-3)至於「歸於子子孫孫」,並非意味一個人敬畏耶和華,他的子子孫孫就都得救;乃是這人因著敬畏耶和華,他就會影響他的子子孫孫也敬畏耶和華,於是神的義也歸給他的子子孫孫。 3.「就是那些遵守他的約、紀念他的訓詞而遵行的人」。這是解釋為何神的義會歸給「子子孫孫」;這也是神應許賜福給大衛後裔的條件。大衛臨死的時候對所羅門王說:「我現在要走世人必走的路。所以,你當剛強,作大丈夫,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主的道,謹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這樣,你無論做什麼事,不拘往何處去,盡都亨通。耶和華必成就向我所應許的話說:你的子孫若謹慎自己的行為,盡心盡意誠誠實實地行在我面前,就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王上2:1-4)可惜後來所羅門王和歷代不少的王,都不像大衛那樣行神的道,所以最後他們亡國被擄,分散全世界。但是更重要的,就是我們在上文所說,「神的義歸給子孫」的意思,是叫他們得救,得永生。這是說,凡信耶穌得永生的人,都要像大衛一樣行神的道。筆者的意思不是說,我們必須靠行為得救;乃是說,凡真心信主的人,都應該有行神的道的表現,作為他真心信主的證據。 四、天上諸軍地上萬物稱頌神(103.19-103.22) 103.19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他的權柄(原文是國)統管萬有。 1.論完「敬畏耶和華的人所得的福」之後,從這裡開始,大衛的思想突然轉到天上神的寶座那裡去,並且指出:「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他的權柄(原文是國)統管萬有」。意思是說,耶和華才是真正的王。他的國,就是「萬有」──不但是天上的,連地上的,和一切受造之物,都是他所管轄的。因此凡敬畏耶和華的,耶和華都叫他們得著神的義,得著永生。 2.如果我們留意大衛的靈,我們會發現,大衛先想到自己個人蒙恩;繼而他的靈像返回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代,與他們一同來到西乃山,想到以色列也一直蒙恩;然後他又想到以色列的歷史,凡敬畏神的人都蒙恩,甚至他的子子孫孫都蒙恩。大衛的靈就像高飛到天空,看到天離地何等的高;又看到東離西有多遠;又從高空看到地上不蒙恩的世人,只不過像草和塵土;然後大衛就繼續高飛,飛到神的寶座前,看到神統管的國度,原來包括了「萬有」;最後大衛好像變成神的寵兒,坐在神寶座的旁邊,指揮著天上千千萬萬的天使;又指揮著天地間一切受造之物,叫他們要稱頌耶和華。筆者的意思是,大衛一開始就提醒自己的心(亦即是靈)要稱頌耶和華,然後這心就被神的靈提升,來到神的寶座前,像在異像中靈魂被提到天上一樣。這樣的心,是多麼的寶貴,在神眼中看為像神的寵兒一樣。筆者非常羡慕這樣的靈性和默想心境。但願所有讀者讀到這段經文之時,也像大衛一樣,經歷到自己的靈也被提到天上。 103.20聽從他命令、成全他旨意、有大能的天使,都要稱頌耶和華!103.21你們作他的諸軍,作他的僕役,行他所喜悅的,都要稱頌耶和華!103.22你們一切被他造的,在他所治理的各處,都要稱頌耶和華! 1.就像筆者在上文所解釋的,大衛在這裡活像「神的寵兒」,坐在神寶坐的旁邊,指揮著「萬有」要稱頌耶和華。這「萬有」包括天使、諸軍,和天地間一切的受造物。筆者認為大衛在指揮「萬有」,因為這幾句話是大衛說的,而且大衛的語氣,就是發出命令,說:「你們…都要稱頌耶和華。」大衛之所以指揮「萬有」,因為聖靈感動他,以他來預表神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與神同坐寶座。 2.讀者應該記得老底嘉教會的使者,雖然主耶穌曾指摘他「不冷不熱」,甚至討厭他,要將他「吐出去」。但是如果他能得勝,主卻應許他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啟3:20-21)請看,主耶穌竟然將「與父同坐寶座」這麼寶貴的福份、賜給老底嘉教會的使者。我們知道,這福份是西庇太兩個兒子和他們的母親,來到主面前切切求主,而主都沒有賜給他們的。現在竟然賜給老底嘉教會的使者,條件只不過是要他「得勝」,就是勝過「不冷不熱」的態度,和「不願意開門給主,讓主進來與他一同坐席」的惰性。意思是,主怎樣對我們「熱」,如果我們同樣對主「熱」,我們就得到了。然而,主要求我們在甚麼事上對他「熱」呢?就是在「開門、讓主進來與自己同坐席」的事上,這就是我們每天早上起來靈修享受,好像與主一同坐席,享受美筵一樣。 2.大衛將「萬有」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天使」。大衛認為天使的責任是「聽從他命令、成全他旨意」,就是在歷史上曾使大衛個人蒙恩、使以色列蒙恩、又叫所有敬畏耶和華的人蒙恩的天使。他們所擁有的任何「大能」,都是為成全神的旨意而有的。因此,這些天使應該最清楚明白,神的旨意是何等高超和奇妙,遠超過他們所能想像的,所以叫魔鬼中了自己的詭計。為此,他們「要稱頌耶和華!」 3.大衛又指揮天上的「諸軍」和「僕役」要稱頌耶和華。「僕役」一詞,原文的意思是「服侍」,是一個動詞,不是一個名詞。所以,這句話並不是指「諸軍」和「僕役」兩種天使,而是形容「諸軍」的責任都是服侍耶和華,他們必須「行他所喜悅的」。這是說,耶和華是全能的神,他喜悅甚麼,就成就甚麼。絕沒有一種勢力可以左右神的旨意。所以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4.最後大衛指揮「一切受造物」都要稱頌耶和華。這裡特別說明「在他所治理的各處」,這暗示耶和華就是「宇宙萬有的王」。他創造萬有,又統治萬有,所以萬有都要成就神的旨意。 5.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大衛在這篇詩的「心」境─越唱越高飛、越唱越廣闊,簡直就變成了神的兒子主耶穌,坐在神的寶座旁邊,命令和指揮所有天使、所有天軍,和天地間一切受造之物,都來參加「宇宙大合唱」!這正是《啟示錄》所預言的最後天上大讚美,說:「…我聽見好像群眾在天上大聲說:哈利路亞(就是讚美耶和華的意思)!救恩、榮耀、權能都屬乎我們的神!他的判斷是真實公義的;因他判斷了那用淫行敗壞世界的大淫婦,並且向淫婦討流僕人血的罪,給他們伸冤。…那二十四位長老與四活物就俯伏敬拜坐寶座的神,說:阿們!哈利路亞!有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神的眾僕人哪,凡敬畏他的,無論大小,都要讚美我們的神!我聽見好像群眾的聲音、眾水的聲音、大雷的聲音,說: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神、全能者作王了。」(啟19:1-6)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 1.大衛的「心」與神同坐寶座,並且指揮著天上的眾天使和眾軍要稱頌耶和華;現在又突然轉過來重新對自己的「心」說話,提醒它「要稱頌耶和華」,表示從頭唱到尾,都要有心。 2.這樣的結束很特別。編者文士以斯拉故意將下一篇〈第104篇〉接續這一篇,因為下一篇也是以「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作為開始和結束,並且在結束之時,又加上「哈利路亞」;然後再以〈第105至106篇〉來接續這一篇,因為〈第105至106篇〉都是以「哈利路亞」為結束,而且〈第106篇〉更在開始之時,再多加一個「哈利路亞」,這樣就結束了整個《詩篇卷四》。從這些現象可以清楚看到,《詩篇》每一卷的編排都是有設計的。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神的道路和作為(朱韜樞) 第八段 見證神的道路和作為 若是一○一至一○六篇說到主如何來得著全地而有的工作與見證,我們自然會以為,從一○三篇開始,必定會說到我們如何交通於基督的苦難,而流露生命。一個服事主的人,一面交通於基督的苦難,一面也流露生命。什麼是交通於基督的苦難?主怎麼受苦,我們也怎麼受苦。主受苦,成功救贖,產生教會;我們受苦,交通於祂的苦難,建造教會。教會的生出是藉著主耶穌,教會的建造是藉著我們。主怎麼生出教會呢?是因祂的苦和祂的死。我們怎麼建造教會呢?是我們聯於基督,和祂有受苦的交通。這樣,我們自然就產生教會的建造,並為主爭戰。 我們也想,有了一○二篇,一○三篇就應該為主爭戰,好叫神的國得著實化,但是,神所作的又不是我們所想的。我們想,「主啊,我交通於你的苦難,我就成為生命豐盛的人,我就成為教會的祝福」;主說,「我不喜歡談你,我要來成就我的工作。」主怎麼做呢?主所做的不是我們所想的。當我們在一○二篇經歷了基督苦難的交通,經歷了在神憐憫中建造教會的生活,也認定了基督的時候,主就從一○三至一○五篇,給我們看見神的工作。其實,一○六篇也是神的工作,只是它說到人的過犯,難免叫人感覺消極。 詩篇第一百零三篇 神的工作是從神的所是說起。你要記住這句話,神的工作是從神的所是說起。若要服事主,我們就必定要愛主;我們為主能做多少,根據於我們對主的享受有多少。一○三篇是一篇既美好又屬天的詩,換句話說,這篇詩太好了,太美了,卻又非常屬天。這篇詩分作四大段:第一段說到我們,以我們為中心;第二段說到見證,以祂的見證為中心;第三段說到神,以祂自己為中心;第四段說到我們為祂作見證,以祂的寶座為中心。 這篇詩開始於,「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1-2節)祂的恩惠的顯出共有七項(3-6節)。不僅這樣,祂使摩西,就是執行祂經綸的僕人,認識祂各面的道路;也叫以色列人,就是祂的見證,曉得祂多方的作為。祂的僕人們要認識祂各面的道路,而今天祂的見證,就是一處處地方教會,每一處地方教會要看見祂多方的作為。此外,祂更是有憐憫和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記得。祂不一直責備我們,也不一直記得我們作了什麼;如果祂的記性太好,我們就完了。祂有一個特別的恩典,該忘的通通能忘,該記的通通能記。這正好和我們相反,我們是該忘的通通不忘,該記的通通不記。所以,我們活得痛苦,神活得愉快。我們有一次禱告中流的那幾滴眼淚,祂記住了;我們有一次向祂發怨言,侮辱祂,褻瀆祂,祂通通都忘了。你要注意,這不是為我們個人,乃是為祂的見證。 這時,說到祂的見證,詩人發出了讚頌。前面說到主對我們,又說到神在祂經綸裡的作為,現在就說到神的所是。詩人不僅認識神的所是,也見證神在祂的所是裡對他的認識,是更多面、更具體、更透徹的。不僅我們認識神,神也認識我們,而且認識得更多面、更具體、更透徹。第一,神把我們看透了,看得多透呢?祂認識我們的本體(yetser,form,名詞),就是我們被塑造的所是。神照著祂的形像,按著祂的樣式造人,神用地上的塵土塑造人的「塑造」,就是yetser 這個字。 祂也記念我們不過是地上的塵土,世人的年日如草,發旺如花,經風一吹,便歸無有,即或他們所生長之地,也不認識他們(15-16)。中國人說「落葉歸根」,人老了就想家,但聖經說,你想那塊地,那塊地根本不認識你。如果連生長的地都不認識你,還有誰認識你?所有的一切都不認識你了! 詩人描述神自己,「神的慈愛是從亙古直到永遠,歸於敬畏祂的人;神的公義也歸於那些遵守祂的約,記念祂的訓詞者的子子孫孫。」(17-18)我們若是願意好好地跟隨祂、服事祂,祂不僅祝福我們,也祝福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一直到主的再來。末了詩人見證說,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這時候,天使稱頌祂,眾軍(我們)行祂所喜悅的,一切所造的(萬有)都來稱頌祂(19-22)。 我的心要稱頌耶和華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稱頌他的聖名!」(1節)我的心,就是我的魂;聖經說到魂的時候,就是指我們全人的所是。稱頌,不是大喊,而是讚美祂、歌頌祂。「凡我裡面的」,這句話真難翻,換句話說,不是光口裡喊,也不是光心裡說,是連我們的腸子,肚子,肺,心,肝,通通一塊喊,讚美神啊!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稱頌祂的聖名!我告訴你,如果我們不是愛到極點,絕對沒有這個話。我們對我們的兒女、父母、妻子,都能說一些真心話,一遇見主耶穌,就騙祂,主耶穌啊,我真是愛你啊! 主說,你哪兒愛我呀 我們看看自己的裡面,說,現在還沒找出來,將來,我會找一個地方來愛你啊! 我們基督徒是怪物呀!只有神能容忍基督徒。我蒙恩這麼久,你若問我,最看不起誰?我說,我最尊重的是基督徒,我最看不起的也是基督徒。尊重基督徒是因為神,看不起是因為沒有一個基督徒不出賣主。但詩人說,我的魂哪,我的全人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我的肺腑心腸哪,也要稱頌祂的聖名!我內在的每一個部分哪,都要來稱頌主的聖名! 神的一切福祉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2節)什麼是恩惠?就是好處。為什麼稱頌耶和華呢?因為祂給你許多的好處。這話聽起來實在差勁,太功利了。但這裡的恩惠,的確不是一般所說的恩典(grace),而是福祉或好處(benefit)。聖經學者達秘,把這個字譯作benefit。達祕說,你不要忘記神給你的一切好處(benefit)。我們得到一分工作,不光是問薪水如何,還要問福祉如何;同樣,我們得著救主,也要問,救主給我們什麼好處? 到底有什麼好處呢?3至6節,列舉了七項:一,祂赦免你的罪(3節上)。二,祂醫治你的病(3節下)。三,祂救贖你的命脫離死亡(4節上)。四,祂以仁愛和慈悲為你的冠冕(4節下)。得冠冕通常要花力氣,但我們不花力氣,主就給我們第一名。主用什麼給我們作冠冕呢?仁愛和慈悲。慈悲,也可以譯作憐憫或慈心。祂用祂的愛,再用祂的憐憫和同情,就叫我們得著冠冕。弟兄啊,沒有跟隨主的時候,你還不知道主多好;是在主的憐憫裡,你開始跟隨祂以後,才會知道,越跟隨祂,就越享受祂的憐憫;越跟隨祂,就越享受祂的慈憐。在這時候,你覺得奇妙,我竟然得著了冠冕?!你注意,基督徒不抱怨,所有抱怨的人,都是沒得到冠冕的。 我們花了許多力氣,也許也得過一些「冠冕」,有一天,再看這些冠冕,突然就覺得沒意思。就人生的奔跑來說,這些冠冕根本不算一回事。但詩人說,神赦免我的罪,哈利路亞!醫治我的病,哈利路亞!救我脫離死亡,哈利路亞!以愛和慈憐來做我的冠冕,哈利路亞!原來我是可以得勝的,我怎麼得勝呢?在祂的慈憐裡,我就得勝了!換句話說,我縱然沒有得勝,我也得勝了。 五,祂又以美物使我所願得以知足(5節上)。神不僅叫我們得以滿足,也根據祂神聖的屬性來滿足我們。六,以致叫我如鷹返老還童(5節下)。返老還童,就是更新(renew),而且常青。根據舊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這「新」是指性質上的新。我們會越來越老,越老越受老的限制,這些限制主沒有把它除去;主從來沒有說,一個人信主以後,他就不會老。這裡說的,不是字面上的返老還童,乃是性質上的更新。從蒙恩那一天起,我們摸著了神,我們就得著一個新,這個新就變成我們一生的新。我們這一生,在所是上,在性質上,永遠是更新的,如同返老還童。怎樣返老還童呢?如鷹一般。換句話說,我們是屬天的,我們是高超的,我們是在一切之上的;當我們在一切之上的時候,我們裡面的屬性,又完全是聯於神的。神是常新不舊的,神就是新,所以我們也是新的!七,我們的主也是實行公義的一位,為所有受欺壓的人伸冤(6節)。伸冤,就是出一口氣。 哦,我們的主真好!第一,祂赦免我們的罪。第二,祂醫治我們的病。第三,祂救贖我們的命脫離死亡。第四,祂以慈愛、以憐憫,來做我們的冠冕。我們得了憐憫和恩典的獎賞。第五,祂以美物使我們所願的都得以知足。第六,祂叫我們維持屬靈上的常新。也可以說,有這個新,祂才能以美物使我們所願的都得以知足;這個新,會叫我們要所該要的。我們不是亂要,我們所願的,乃是跟著神聖的屬性;根據這個屬性,我們說,主啊,我真是愛你。主馬上就答應了。主啊,我把自己奉獻給你。主馬上就答應了。主啊,你是最美的一位。主馬上就答應了。主啊,我願意我的人生與天一致。主馬上就答應了。這時,我們感到,祂實在以美物叫我們所願的得以知足!第七,有時候,我們受委屈,受欺壓,祂也替我們伸冤。 太好了!所以我們就說,感謝讚美主,哈利路亞,榮耀歸給神,我需要什麼,主都給我了,我太滿足了!然而,神要說,你滿足了,我滿足了沒有?!基督徒不應該一天到晚緊張兮兮的,基督徒應該天天有享受;是當我們這樣有享受、也不受壓的時候,主要來問一個問題:你好了,我呢?你滿足了,我呢?你要的我都給你了,我呢?你能不能也為我想一想?難道你把我當作一個聖誕老人嗎?我告訴你,不!我是有經綸的,我是要完成我心頭的願望的!我祝福你這麼多,為著什麼呢?為著我要得著一個見證啊! 認識他的法則和他的作為 這個見證太美麗了,太屬天了!所以,「他使摩西知道他的法則,叫以色列人曉得他的作為。」(7節)摩西是領袖,以色列人是聖民;在教會生活裡也是這樣,祂要使帶頭的人知道祂的法則,又叫聖徒們曉得祂的作為。什麼是祂的作為?就是主怎麼祝福我們,主怎麼與我們同在,主怎麼在我們中間有工作,主怎麼帶一個人得救,主怎麼保守我們,主又怎麼讓我們享受到祂。神說,當我這樣來祝福你的時候,你要記得我的見證;在我的見證裡,那些服事的、帶頭的人知道我的法則,聖徒們也曉得我的作為。弟兄姊妹,作為能叫我們對所信的神有把握,就好像作為能叫我們對肉身的父母、對校長、對老師有把握一樣。為什麼我們對父母感到可信靠?因為我們從小長在他們的作為裡。那時,我們不懂法則,是有一天,我們長大了,才知道原來做人是有法則的。神說,我有我的旨意,我有我的目的,我有我的經綸,我有我的計畫,我有我的盼望,我有我的要求,我盼望在我的旨意裡,達到一個見證,這個見證的實化,一定有兩個條件:服事的人要知道我的法則,聖徒們要享受我的作為!瞭解了法則,經歷了作為,我們就說:神哪,我對你有把握了! 神有豐盛的慈愛 什麼樣的作為呢?如8至10節所說。「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8節)慈愛就是愛。憐憫,希伯來文字根,就是母腹。換句話說,憐憫有多深!憐憫是從生命裡生出來的一個性情。從母腹裡出來,就是從生命裡出來。神和我們的關係,是生命的關係;神在我們身上的憐憫,是生命中的憐憫。神在祂的慈愛裡,在祂的所是裡,憐憫了我們,而且給我們恩典。什麼叫憐憫?憐憫是本來不夠資格得,我們卻得到了。什麼叫恩典?恩典是我們可以得的,我們也享受到了,覺得真滿足。什麼叫憐憫呢?比如,我們考試考壞了,回家以後,父親說,小孩兒越級就讀,考這樣的成績也不錯了。又比如,我們犯錯了,主還是祝福,那就叫憐憫。 「他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9節)責備,不是罵你,若要罵你,祂不累死了?責備,其實就是賭氣(contention)。我們的神不長久責備,祂沒有長久的賭氣。有時候,我們惹祂生氣,但很快的,祂也就忘了。倒是我們賭氣賭的久一點。你想,如果神要和人賭氣,祂是永遠的,誰賭得過祂。神如果真要和人賭氣,我們不都完了嗎?感謝主,祂沒有長久的責備。不僅這樣,祂也沒有長久的懷怒。根據原文,沒有「怒」這個字,只有「懷」,意即祂也不永遠記得。哎呀,真好!祂沒有長久的記憶。弟兄姊妹,你敢不敢說主沒有記憶?我們的主應該是沒有一件事不知道的,但祂喜歡說,我不記得。如果主記得,你還要不要活?如果主真記得,你還能活嗎?你軟弱了,你跌倒了,很久以後,你告訴主,主啊,實在對不起,求你赦免我,我得罪了你,我是個罪人哪。主說,我不記得了。弟兄們,我們真是要說,主啊,謝謝你,什麼事你都記得,只有我的軟弱你不記得。什麼事你都記得,只有我多少次得罪你,你也不長久記住! 「他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10節)為著祂的見證,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按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罪的本身是一件獨立的事,罪孽則是牽扯到別的事。比如,我們犯一個罪,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我們做了孽,就不光是我們的事,也牽扯到其他的人事物。這裡說,我們的罪呀,神沒有按這些來待我們;我們的罪孽呀,神也沒有按這些來報應我們。有了這描述以後,摩西就知道神的法則,以色列人也知道神的作為。所以下面,詩人就說了11至12節的話,這兩節太好了! 神的慈愛是何等的大 「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11-12節)這兩節聖經,一節是說我們的享受,一節是說我們的站立。就我們的享受來說,天離地何等的高,祂的慈愛向我們這些懼怕祂的人,也是何等的大啊!天離地有多高?今天根據科學,我們知道,天離地的距離,不是人可以想像的,即使用光年這樣的量度來描述它,也說不出來。天離地,實在遠超過我們所想的。所以我們說,主啊,你對我們的愛,也是遠超過我們能想的啊!同樣,東離西有多遠?無限遠。祂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是無限遠! 神憐恤敬畏他的人 「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13節)神不僅保守祂的見證,祂也祝福我們。這裡說,神在祂的所是裡,成為我們的祝福,正如父親怎麼憐恤他的兒女。憐恤就是憐憫,作動詞用。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祂的人,為什麼呢?祂把我們看透了。有時候,我們感覺,主啊,某某人需要你的憐恤,因為他太老了;或某某人需要你憐恤,因為他服事你;對於我們自己,我們不感覺有這個需要。我們以為自己很了不起,殊不知,神實在把我們看透了。 「因為他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14節)神要說,我知道你是誰啊!我知道你的本體,你也不過就是泥巴啊!神一點不客氣,祂很實在,知道我們的本體,祂說:你是從泥巴來的啊!「至於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樣。他發旺如野地的花,經風一吹,便歸無有;它的原處也不再認識它。」(15-16節)世人,原文的意思是脆弱;人的意思就是脆弱。至於那脆弱的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樣,他發旺也如野地的花,經風一吹,便歸無有,它的原處也不再認識他。哦,這是一句很摸人的話:你的原處也不再認識你。唐朝詩人賀知章寫過一首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不改鬢已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兒童問你,請問閣下從哪來的呀?人永遠靠這個地,而地不認識人。這句話說出,無論你要什麼,人不認識你。你說,「我在這公司已經做了多少年」,公司不認識你;「我在這地方花了多少力氣」,那地方不認識你。「但耶和華的慈愛歸於敬畏他的人,從亙古到永遠;他的公義也歸於子子孫孫;」(17節)這裡不是說世世代代,而是子子孫孫;公義也歸於他的兒子,和他兒子的兒子……。換句話說,當我們敬畏祂,也告訴祂「主啊,我這一生願意為你而活,我這一生願意與你同活」的時候,這位從亙古到永遠的神,祂的公義就要祝福我們;不僅祝福我們,也祝福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孫子,我們的子子孫孫。這些人是什麼人?「就是那些遵守他的約,記念他的訓詞而遵行的人。」(18節) 末了,「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他的權柄(原文是國)統管萬有。」(19節)這首詩分四大段,先說神祝福我們,再說神為著祂的見證,然後說神樂意記念我們在祂面前那神聖屬天的延續。末了說,祂是坐寶座的主(19-22節)。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祂的權柄或祂的國統管萬有。萬有是指誰呢?第一是天使。「聽從他命令,成全他旨意、有大能的天使,都要稱頌耶和華!」(20節)第二是誰呢?我們。「你們這些作他的諸軍,作他的僕役,行他所喜悅的,都要稱頌耶和華!」(21節)第三是一切被祂所造的,如花草。「你們一切被他所造的,在他所治理的各處,都要稱頌耶和華!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阿們。(韜) 為何要讚美神(王峙) 經文:詩一零三篇全篇 罪得赦免的感謝(賴建國) 主要經文:詩篇103篇 一、前言: 各位觀眾您好,我是賴建國,是中華福音神學院的老師,今天很榮幸在這邊,可以跟大家一起來看聖經裡面詩篇第103篇,一首個人因為罪得赦免獻上的感謝,這篇詩篇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篇詩篇。 二、導論─詩篇103篇: 這篇詩篇是由個人的感恩來開始的,然後邀請信仰的團體一起來感恩,再擴大到全世界的人,更擴大到天上的天使天軍,都一起來頌贊。但這篇詩篇最後又回到了個人,他對他自己的心說:「我的心啊!你不可忘記耶和華的恩惠。」,所以這篇詩篇讓我們看到,它好像一個括弧一樣,從個人開始到全世界,然後又再回到個人。這篇詩篇裡面,要人紀念神的慈愛,在每一段裡面都講到神的慈愛,也要人以敬畏來回應神。他在這篇詩篇裡面,講到神的幾種道德的屬性,包括神的公義、聖潔、慈愛、跟祂的信實,是一篇站立在真理的基礎上面的一篇詩篇。 三、第一段─讚美的呼籲: A、對心來邀請: B、不可以忘記神與祂的恩惠: 四、第二段─個人的一個感恩的見證: 所以接下來的第三節到第五節,這個人就講到他個人對神的感恩跟讚美。世人對神的讚美,是從個人的經驗開始的,他好像在一個聚會的當中,一個獨唱者,他就站在眾人的前面,首先用一個優美的詠歎調,引導眾人專心注意神的恩惠跟慈愛,要眾人一起來頌贊,激發眾人的靈性得到提升,得到同樣的經歷,以後眾人也都可以一同和他來向神發出讚美。這裡面第三節到第五節,都是講到神,祂過去給我們這樣的恩惠、祂現在給我們這樣的恩惠、祂的將來也給我們同樣的恩惠。這裡面我就從幾個方面來跟大家看到: A、全人的救贖: B、完美的成全: 五、第三段─邀請信仰團體來獻上感恩跟頌贊: 所以這邊接下來第六節開始,就是講到這個信仰的團體對神的頌贊。我想一個人對於神的讚美跟感恩,絕對不是只停留在個人的層面上面,就像深淵與深淵回應,要引發更多的人來讚美跟感恩。我們在這邊首先看到的,就是這個信仰的團體的回應,這也是這篇詩篇的主體。因為從第六節一直到第十三節,通通都是在講這個信仰的團體,對神的頌贊;敬愛神的人一同回憶、紀念、互相的提醒。這裡面我們可以提到幾個方面: A、紀念神的法則跟作為: B、神要滅絕犯罪的人,更要以赦免來拯救他們脫離一切的罪惡: C、神也賜恩給我們,明瞭祂對待人的寬廣跟親密: 六、第四段─邀請世人來頌贊神: 所以第十四節到第十八節講到世人的讚美。以色列立國的時候,神就給他們一個特別的地位,成為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這是要他們站在世人的面前,代表神,把神的祝福帶到世人的當中;也是要站在神的面前,因為他們代表世人,要把世人的禱告、祈求、認罪,都帶到神的面前來。所以以色列國他們蒙到神的恩惠,是要把神的恩典帶到世人當中,邀請世人一起來敬拜、感恩、頌贊。在這裡我特別分享到兩點: A、世人卑微短暫的人生: B、宣教的思想: 七、第五段─詩人邀請天上的天使來頌贊神: 第十九節到第二十二節,是這篇詩篇讓我很感動的一段,因為他邀請天上的天使,也一起來頌贊神。這首詩篇、讚美詩,好像是來到它的最後一個樂章,也是全詩的最高潮;它的思想不再是留在地上,而是來到天上,好像乘著歌聲的翅膀來到了天上。讚美就像漣漪,由個人、到信仰的群體、到世人、更擴大到天上的天使天軍;讚美更像巨鷹的翅膀,帶領我們能夠展翅高飛,從人的內心離地躍升,飛上雲端、更飛上天際,所以他邀請天使也一同來頌贊神。 八、神紀念每一個人的頌贊: 但是這個詩人最後他也不忘記,在這個宇宙大合唱當中,他個人在中間的重要的角色。這篇詩篇最後還是用〞我的心啊!你要稱頌耶和華!〞來作為結束,這也是許多詩篇共同的一個特色。當我們把整篇詩篇通通都讀完了,我們最後再讀到第一節,也就是這篇詩篇最重要的信息。這篇詩篇的作者,在整個宇宙大合唱的當中,他沒有忘記自我的存在;他也曉得說,每一個個人在神面前的頌贊,都是被神個別所紀念的。所以這篇詩篇講到,我們每一個人頌贊神,在神面前都有他獨特的地位。 ―― 賴建國《詩篇》 我的心哪要稱頌神(一○三1~22)(臺北靈糧堂) 保羅說:『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祂,也不感謝祂,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羅一21),亞當犯罪以後,首先破壞的是人對神的感情─『不榮耀祂,也不感謝祂』,其次被破壞的是人的思想和知識─『思念變為虛妄』─所以不知恩、不感恩是人根深蒂固的劣根性。雖然保羅在羅馬書所言的是指未悔改的人說的,但是這話放在我們中間,也是可以值得我們反省、深思的;在教會中,我們唱詩,但沒有歡樂;我們研讀聖經,卻沒有愛慕與感動;我們為事工忙碌,卻不覺光榮;甚至我們時常祈求,卻很少感謝!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呢?是神的恩惠不再了嗎?是我們因習慣而遲頓了嗎? 本篇好像詩人在對自己的心呼籲,呼籲我的心起來稱頌神、感謝神;我們稱頌、感謝需要有動力,好使我們能喚醒自己,甩掉冷漠和憂鬱;在詩篇中這種筆法不是第一次,是經常出現的,因為,詩人和你我一樣,常是在軟弱中,有時的軟弱不一定是環境的艱難,有時軟弱最大的敵人還是來自內心深處被罪壓傷的心靈,讓我們一起花一點時間細察詩人在本篇中所傳述他所認識神的恩典與慈愛,好讓我們的心靈再被主豐富的愛所滋潤,使我們能獻上感恩的美祭。 3-5節,詩人提出了神六個恩典值得我們感恩的:(1)赦免了一切的罪孽(v.3a);(2)醫治了一切的疾病(v.3b);(3)救贖了性命,使我們能脫離死亡(v.4a);(4)賜下仁愛、慈悲的冠冕(v.4);(5)用美物使所願的得以滿足(v.5a);(6)使我們如鷹返老還童(v.5)。詩人三次以『一切』來形容所蒙之恩,可見神的恩典是多麼的深。 除此,詩人在詩中也列出了神的六大德性:神施行公義(v.6);神有憐憫(v.8);有恩典(v.8);不輕易發怒(忍耐)(v.8);且有豐富慈愛(v.8);神是永恆的(v.17);詩人特別對神的慈愛有非常豐富的描寫(v.8-14),因為神就是愛(約壹四8),詩人說,神的愛最豐富(不輕易發怒,不長久責備,也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神的愛最崇高(好像天離地一樣);神的愛最廣闊(好像東和西的距離);神的愛最悠長(從亙古到永遠);神的愛最深入(有如慈父憐恤他的兒女);神的愛最溫柔(知道我們的本體,不過是塵土)。單單默想神的慈愛,我們的心就已受感不已,人的愛有限,但神的愛無限,人的愛有目的,但神的愛是全方位的。 過往很多人以父親對子女的愛來類比神對我們的愛,這樣的比喻,常引發了許多人內心的傷痛,因為我們並不一定有位愛我們、體恤我們的父親;但是神豐富的愛,也要醫治這樣的傷痛,因為我們的父親,也不過是人,許多時候父親也是自顧不暇,他也和你我一樣,也是需要父神的愛。 詩人最後再說『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時,我們的心似乎有了反應,也能跟得上向神獻上感恩的祭了。 默想 再次默想神的恩典與慈愛,並將神行在你身上的恩典與慈愛列下來,向神獻上感恩。 回應 主阿,我要常在你面前做一個知恩及感恩的人。 神的仁慈(一百零三篇1~22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1節)大衛對神在他身上所做的,始終驚異不止。當他日益老去,再回顧自己的生命,認清其中雖然有許多困境,但神始終把他從「泥坑」中拉起來(詩四十2),一直信守祂對大衛的承諾。所以大衛懷著感恩寫了許多讚美的詩,頌贊神的信實。這位君王其實就好像國民的記憶倉庫一樣,幫助整個國家記住神的好處。 當以色列人讚美神時,他們在思念神把他們從奴役中解救出來,帶領到自己的土地。他們的詩篇有如歷史課程,為過去作一總整理,特別是在摩西帶領下得解救的紀念日。他們研讀摩西五經,並寫歌紀念那些日子。 回憶不全是正面的,以色列的歌也可能殘忍而坦誠地記下祖先的叛逆、抱怨和忘恩。但他們仍為一個值得快樂的原因歡欣:神始終守約愛他們(6、7節)。對詩人大衛而言,以色列的歷史事件完全是神恩典的象徵。以色列人自己並未做什麼配得神的愛,但神的愛卻如春雨沛然臨到他們。 詩人回顧疾病、受壓制、在罪與反叛中的黑暗日子,然後驚異地指出神如何大展身手,把這些黑暗的日子轉變過來。神瞭解且能對付人的軟弱:「祂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14節)尤有甚者,縱然我們有這許多失敗,祂還是給了人那不可理解之永恆的愛。 所以,大衛要大聲宣揚這個信息:我們不配得我們所擁有的,我們所得的遠超過所應得的。這篇詩篇由讚美開始,藉由對人的軟弱和神信實的回顧,再迴旋歸入最初的詩句「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1節)一起來吧,讓我們的心與詩人一同來讚美這位以恩手托住你我的神。 回應:我的心哪,你要不斷稱頌那赦免我一切罪過,醫治、安慰我一切傷痛的神,因祂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的天父。 禱讀:詩篇一百零三篇1〜2、14節 1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稱頌祂的聖名! 14 因為祂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詩103篇)(香港讀經會) 祈禱: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 本詩與第104篇都是鼓勵人稱頌和高舉神的詩篇,內容充滿個人對神的稱頌,這可從「我的心哪」一句出現多次得知。本詩的焦點,在說明人生的短暫和神國度的永恆。 1. 個人對神的稱頌(1-5):詩人對自己的心說:「來稱頌神。」(1)「心」所指的,包括了心志、情感和靈。詩人稱頌神的因由,乃在於他從神那裡得到很多益處,例如恩惠(3)、赦免(4)、醫治(5),以及脫離死亡(6)。不單如此,詩人又感受到神讓他重新得力的滋味(5),神更以仁愛和慈悲作他的冠冕(4)。 2. 全民對神的稱頌(6-18):詩人從個人的稱頌,引到全民對神的稱頌。詩人在這裡朗誦了神對人類的恩惠和憐憫:祂滿有恩慈(7-8)、為受屈的人伸冤(6)、不會長久發怒(9)。人犯了罪,神當然會處罰(報應),但祂的懲罰並不會多過人所能忍受的(10),而且神的寬恕是徹底的(12),祂的慈愛是無限的(11)。人在神的眼中是多麼的微不足道(14-16),我們還記得人乃由地上的塵土所造成(參創2:7),但祂卻以慈愛給予那些敬畏祂的人(17-18)。 3. 萬物對神的稱頌(19-22):「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19),這寶座確定神的權威和能力,祂的國度將存到永恆,祂的天使諸軍要聽從祂的命令(20-21),凡祂所造的都受祂的治理(22)。 詩人在本詩描述了神的憐憫和恩典,從而指出不論個人或萬物都應當稱頌神。一個懂得稱頌神的人,必是一個喜樂的人,他將擁有一個快樂和知足的人生。詩人說:「祂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鷹返老還童。」(5)稱頌神的人,必能體驗「神用美物滿足他」的盼望。心意滿足的人生是怎樣的呢?我想,「返老還童」這四個字值得我們去揣摩,這與稱頌的人生絕對是有關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