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零八篇短篇信息 目錄: 倚靠神得勝仇敵(楊震宇) 靠神作戰得勝,歌頌神的慈愛大過諸天(吳主光) 需要之時的良方(陳家強) 倚靠神纔得施展(一○八1~13)(臺北靈糧堂) 堅定的基督徒(一百零八篇1〜13節)(臺北基督之家) 神的崇高和歡樂(詩108篇)(香港讀經會) 倚靠神得勝仇敵(楊震宇) 鑰句:我們倚靠神 背景:《詩篇》第一零八篇的標題稱為「大衛的詩歌」。本篇其內容重複了以前另兩篇的話:1~5節曾在五十七篇7~11節中記載;後面6~13節由六十篇5~12節中引來的話。原來的兩篇是先祈求,後轉為讚美,而本篇卻是由讚美開始,後轉為祈求。本詩大概在被擄歸回後被人編輯而成,用來在聖殿崇拜時頌讚之用。編者所要表明的乃是對神的稱頌和信靠。因為他們經歷了70年漫長的被擄歲月;如今,照著神的應許,歸回耶路撒冷。 提要:第一百零八篇是大衛求神拯救的禱告,表明對神的稱頌和信靠。在這首詩裏,大衛感謝神的大愛(1~5節),因為祂拯救祂的百姓脫離仇敵之手,並且也戰勝強大的仇敵(6~13節)。全詩分為二段: (一)歌頌神的慈愛(1~5節)──因為祢的慈愛大過諸天;祢的誠實達到穹蒼 (二)倚靠神戰勝仇敵(6~13節)──我們倚靠神,才得施展大能,因為踐踏我們敵人的就是祂。 鑰節:【詩一百零八13】「我們倚靠神,才得施展大能,因為踐踏我們敵人的就是祂。」 鑰點:本篇我們看見大衛連續不斷地從讚美進至禱告,再至宣告神的應許:因困難,再禱告,而最後是得勝的光景。大衛禱告的基礎:就是神的慈愛和信實(4節),使他發出讚美;以及祂的應許(7~10節),使他倚靠神,戰勝一切的敵人。 本篇值得注意的是,大衛「極早醒起」(2節),就唱詩稱頌神的慈愛、誠實、崇高和榮耀。大衛與神的關係非常親密。這提醒我們要建立極早起來與神親近的良好習慣,才能從生活中,經歷神是何等的慈愛,何等的誠實,又是何等的可尊可崇。有一位姊妹曾說得好:「一個人愛主的心有多少,第一就看他在他的床和主中間的揀選。你愛你的床多,還是愛主多?愛床多,就多睡一點;愛主多,就早一點起來。」親愛的,你是否「極早醒起」,花時間親近主呢? 今日的鑰節提到「我們倚靠神,才得施展大能。」本篇我們看見感謝神的大愛,因為祂拯救祂的百姓脫離仇敵之手,並且也戰勝強大的仇敵。大衛唱出勝利的歌,因為當他們「倚靠神」,才得施展大能,粉碎敵人。達秘說的好,「我們必須時常活在倚靠中,不然就會跌倒。」親愛的,一切生活的力量,工作的勝利,都是由倚靠神的大能來的。 此外,本詩的編者重新組合,引用大衛第五十七篇和六十篇之前的禱告,祈求神幫助抵抗仇敵,來應付當時新的需要。因神的慈愛,信實,應許和能力不因環境而改變,而永遠是亙古常新的。因此,無論在任何環境和遭遇之下,我們都可以找到神的話語來扶持我們,而成為我們的能力來戰勝仇敵。親愛的,聖經是人是聖靈感動而寫的,對於特別重要的詞句,值得牢記。 【霧散天也晴】這是一位基督徒船長所遇見的奇事,使他真認識神。有一次他準備要從英國開船往加拿大,忽然海上起大霧,伸手不見五指,他不敢開船。但是船上有一位乘客,就是以辦孤兒院而聞名的慕勒弟兄(George Muller)。慕勒走進駕駛室對他說:「船長,我禮拜六下午必定要到加拿大講道。」那天是禮拜三。他說:「那裡做得到?」慕勒牧師說:「你做不到,神做得到。」他呆著看,指著大海對慕勒說:「老先生,你豈不知大海籠罩著濃霧嗎?」但慕勒說:「不,我的眼睛只看那一位管理宇宙萬物的神。」說了就跪下祈禱:「神啊,求你五分鐘之內,叫霧離開,因為禮拜六我必須至加拿大講道,那是你為我安排的。」慕勒祈禱完,船長正欲開口祈禱,慕勒卻看著他說:「你不必祈禱,因為你不信!船長,請開門。」他開門一看,果然霧散天也晴。這艘船準時在禮拜六到達加拿大。 「這是爭戰最好的方法。安靜地與神相交,當仇敵過來時,你就該仰望常在的朋友:『主啊,求祢踐踏我們的敵人。』」――邁爾 默想:親愛的,你可以謀事、作事,但成事在乎神。因此你當倚靠祂,才能從祂的話語得到引導,智慧和力量,施展大能做出超過自己能力的事。 禱告:主阿,面對生活的挑戰,讓我懂得倚靠祢,支取祢的大能,使我能得勝。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靠神作戰得勝,歌頌神的慈愛大過諸天(吳主光) 第一百零八篇大綱: 一、歌頌神的慈愛大過諸天(108.1-108.5) 1.
清早起來歌頌神 2.
神的慈愛大過諸天 二、求神照應許同去作戰(108.6-108.10) 1. 求神拯救親愛的人 2. 神賜啟示:保衛國土 1)
複述神說過的應許 2)
神要保守東西兩岸 3)
藉南北護衛和攻擊 4)
神戰勝鄰國無所敵 三、出戰前的禱告(108.11-108.13) 1.
求神與我們的軍兵同去 2.
倚靠人的幫助是枉然的 3.
踐踏我們敵人的乃是神 釋經: 108.1(大衛的詩歌。) 1.為了回應上述的「引言詩」,編者以斯拉特地將三篇「大衛的詩」(第108至110篇)放在這裡,要藉大衛的信心和經歷,鼓勵以色列民要知道並歌頌神大過諸天的慈愛。這三篇「大衛的詩」,前兩篇是「回想詩」──回想神曾應許大衛一同去爭戰;又回想惡人如何說謊攻擊大衛,以惡報善.神卻叫惡人蒙羞;最後一篇是「預言詩」,預言主基督全然得勝,坐在神的右邊,且仇敵作了他的腳凳。所以這三篇「大衛的詩」串起來,可以預表末世歸回的以色列人,回想神怎樣為以色列爭戰,保守他們,終於主基督降臨,全然得勝。 2.筆者打算揀選(第108篇)和(第110篇)與讀者分享。研究本詩(第108篇),讀者必須先注意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就是它的前半部(108.1-108.5)是抄自詩篇57篇第7-11節;而它的後半部(108.6-108.13),是抄自詩篇60篇第5-12節。我們將會在下文詳細解釋。 一、歌頌神的慈愛大過諸天(108.1-108.5) 108.1神啊,我心堅定;我口(原文是榮耀)要唱詩歌頌!108.2琴瑟啊,你們當醒起!我自己要極早醒起! 1.本「引言」(108.1-108.5)抄自(詩57:7-11),其中只有少許不同。請先看詩57:7-11的經文: 「神啊,我心堅定,我心堅定;我要唱詩,我要歌頌!我的靈(原文是榮耀)啊,你當醒起!琴瑟啊,你們當醒起!我自己要極早醒起!主啊,我要在萬民中稱謝你,在列邦中歌頌你!因為,你的慈愛高及諸天;你的誠實達到穹蒼。神啊,願你崇高過於諸天!願你的榮耀高過全地!」 比對本詩,我們發現其中「我心堅定;我要唱詩,我要歌頌!我的靈(原文是榮耀)啊,你當醒起!」這一句,在本「引言」中被簡化成為「我口(原文是榮耀)要唱詩歌頌!」。這個現象,很明顯是大衛將他自己所寫的(詩57篇)其中的7-11節抄過來。可能是為韻律亦或為篇幅的緣故,加以修改。大衛抄錄自己的作品,一定表示這一段詩詞寫得非常好並合用,因為表達出他對神的強烈信心。相信神必定照著應許而行,保衛以色列國土,不至被敵人侵佔。 2.在(詩57篇)裡頭,大衛重複說道:「神阿!我心堅定、我心堅定」,表示大衛躲在山洞裡,雖然外頭有獅子和暴怒人,但他的心仍然「堅定」。因為知道與他同在的神,本是「至高的神」,也是為他「成全諸事的神」。在這裡,大衛說:「我心堅定」,因為不但知道這位神,本是「崇高過於諸天!榮耀高過全地」的神;也知道自己原是這位神所「親愛的人」。憑這關係,神必定聽他禱告。何況這位神曾指著自己的聖潔向他應許:必定護衛以色列國土,與以色列人一同出去爭戰!所以大衛的信心大增,不怕敵人圍攻。試問還有甚麼力量,給大過這位「高過諸天的神」呢? 3.不論是(詩57篇)或是本篇,都是預表末世大災難時,以色列人為躲避敵基督的追殺而躲藏起來,但對神仍有強烈的信心,相信主基督必要從天降臨,為他們爭戰,拯救他們。那時以色列人之所以有這麼強烈的信心,因為: 1)曾經親眼看見那兩位見證人被殺後三天半,竟然當著眾人面前復活和被提升天。於是詳細查考聖經,才醒悟兩位見證人復活升天的同時,就是教會復活被提之時。因此他們深信,若被敵基督追上而殺死,也不用怕,因為會趕上復活被提,在空中與主相遇。 2)他們中間有一些「智慧人」,給他們詳細講解聖經的真理,指出主耶穌在末世時必駕雲再來,拯救以色列人,進入千禧年。那時,以色列就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所以他們全體悔改痛哭歸主。 3)那時,聖靈大大降臨在每一個人身上,使每一個人都成為先知,從異象或異夢中得到啟示;並且當時天上地下也有許多神跡奇事,證明這信仰是真的。他們就更確實地知道,主必要降臨拯救他們。(參珥2:28, 亞12:10) 4)從歷史的角度看,他們發現以色列人過往的歷史,全部都應驗了《聖經》預言。這一點大大地加增了他們的信心。從預言裡頭,他們又詳細地知道即將發生甚麼事:例如敵基督將會追殺他們、他們必須按照主耶穌的指示,逃往山上;然後發生大地震,耶路撒冷橄欖山以南會裂開成為極大的穀,敵基督的大軍會被裂開的地吞下去,然後主會從極大的榮光中降臨,拯救他們進入千禧年國……。這一切,《聖經》都已經詳細地預先說明了,使他們的「心堅定」,毫不懼怕。 4.大衛又說:「我口(原文是榮耀)要唱詩歌頌!」值得注意的是,這裡將「榮耀」譯作「我口」;而(詩57篇)那裡,又將「榮耀」譯作「我的靈」。這種現象,在其他詩篇也有。例如:詩16:9、詩30:12。原因是,以中國人的文化來說,一般人很難領會,「我的榮耀」怎麼會歌頌、醒起和快樂?「榮耀」只不過是屬於我的東西而已,怎麼會像我一樣,會歌頌呢?所以翻譯的人才將之改為「我的口,我的靈」之類。其實《聖經》常常用「榮耀」來代表神自己(參結10:4, 18, 11:23),所以大衛也用「榮耀」來代表自己。再者,如果我們仔細研究《詩篇》四處以「榮耀」代替大衛自己的經文,我們就會發現,它們都是指大衛從憂傷愁苦中復興過來,心情充滿喜樂,如同王在自己的榮耀中喜樂一樣。所以這裡說:「我的靈阿、〔原文作榮耀〕你當醒起……」意思是:「我相信我必要作王,並在王的榮耀中歌頌你。」這樣的意思,若應用到末世的以色列人身上,就預言他們有強烈的信心,相信主耶穌基督必會從天降臨,在耶路撒冷作王,顯出主的大榮耀。那時,以色列人就要大聲唱詩歌頌讚美主。 5.大衛在此呼籲琴瑟要「醒起」;在(詩57篇)那裡,大衛亦呼籲自己的榮耀要「醒起」,自己也要極早「醒起」!意思當然是勉勵自己要清早起來靈修,一邊彈琴、一邊歌頌神。一個屬靈人,要在清晨的時候儘早起來親近神,將最好的時間獻給神,同時也是將神放在第一優先。聖殿的設計就顯出這一點-─神吩咐摩西,豎立會幕和建造聖殿,都一定要使之向東,目的就是方便百姓清早太陽出來之時,來到聖殿親近神。那些連床和疲倦也不能勝過的人,休想能討神的喜悅。 6.筆者相信勉勵自己「極早醒起」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提醒自己不要再睡覺,因為黑夜快要過去,太陽即將出來了。《聖經》的確形容末世大災難為「黑夜」,就如保羅說:「弟兄們,論到時候日期,不用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自己明明曉得,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他們,如同產難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他們絕不能逃脫。弟兄們,你們卻不在黑暗裡,叫那日子臨到你們像賊一樣。你們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晝之子;我們不是屬黑夜的、也不是屬幽暗的。所以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總要儆醒謹守。」(帖前5:1-6)讀者要明白,保羅說「弟兄們,你們卻不在黑暗裡,叫那日子臨到你們像賊一樣。」乃是因為我們基督徒必要在大災難之前復活被提。但對於教會被提之後才悔改歸向神的猶太人來說,他們要經歷大災難(黑夜),並要忍耐到底才能得救。就是等到災難過去,主從天降臨,才會拯救他們。所以這篇詩形容他們「極早醒起」,就是在「黑夜」一過去,主像公義的日頭一出現,他們就迎接主降臨,並高聲讚美主。(瑪4:2) 108.3耶和華啊,我要在萬民中稱謝你,在列邦中歌頌你!108.4因為,你的慈愛大過諸天;你的誠實達到穹蒼。108.5神啊,願你崇高過於諸天!願你的榮耀高過全地! 1.大衛說,要在「萬民」和「列邦」中稱謝神,當然是一種「強化的形容」而已。因為這樣的形容,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實現過。除非等到主再來拯救以色列民進入千禧年國度之時,「萬民」和「列邦」派代表前來耶路撒冷聚集,那時,這句話才會全面地應驗。以色列人才真真正正地體會到,「你的慈愛大過諸天;你的誠實達到穹蒼。」。因為親眼看見主從天降臨,拯救他們。所以大衛說:「願你崇高過於諸天!願你的榮耀高過全地!」也是預言將來主基督從天上極大的榮耀中降臨,以色列人看見,就真的這樣向主基督歡呼了。 2.再細心想一想「你的慈愛大過諸天」這句話――它表示「諸天」所給與人類的雨水、太陽、空氣…等,都不能夠與主在榮耀中降臨,拯救以色列人的恩典相比。以色列人在過往幾千年來犯了濤天大罪:就像是不信、長期拒絕福音、殺死主基督和眾使徒、又逼迫主的教會;到末世時代又勾結假基督,錯過了與教會一同被提的時刻…,本為可怒之子,無可救藥。然而到了最後關頭,神還是向他們施恩,差遣主基督從天降臨來拯救他們,這豈不就是大過諸天的慈愛 嗎? 3.再想一想「你的誠實達到穹蒼」這句話――表示神對亞伯拉罕和大衛許多極其寶貴的應許,在歷史上只實現了一小部份,從未全面實現過。因為以色列人沒有履行神的吩咐,守約和遵行神的話。原本是以色列人先毀了「約」,故神若廢棄這「約」,以色列人也無話可說。但主再來之時,神竟然照著所應許的字句,將地中海至大河所有的地都賜給他們為業;又復興以色列國,有主親自作他們的王,使他們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直到永遠。這豈不是證明,神的「誠實」達到穹蒼嗎? 4.「願你崇高過於諸天!願你的榮耀高過全地!」這句話又表示――神原是天地的造物主,所以稱為「天地的主、至高的神」。但以色列全家從未這樣尊重過自己的神,世上的萬民和列邦更不在話下。但是等到主基督從天上極大的榮耀中降臨,並在耶路撒冷作王,統治全世界之時,人類才真真正正地認識主,並尊崇他「高過諸天」。主基督又醫治大地、叫大地的氣候和環境,返回挪亞洪水前的那般潔淨和美麗,以至萬物復興、四境太平,人類和所有生物都有千歲壽命。那時,主基督的榮耀證實「高過全地」。 二、求神照應許同去作戰(108.6-108.10) 1.求神拯救親愛的人 108.6求你應允我們,用右手拯救我們,好叫你所親愛的人得救。 1.我們在「引言」已經指出,108.6至108.13這段詩詞是抄自(詩60:5-12)的。現在讓我們先來看(詩60篇)這篇詩-─編者在這篇詩的開始,就先注明這是大衛打敗亞蘭人和以東人聯盟大軍之後寫的。編者說:「(大衛與兩河間的亞蘭並瑣巴的亞蘭爭戰的時候,約押轉回,在鹽穀攻擊以東,殺了一萬二千人。那時,大衛作這金詩叫人學習,交與伶長。調用為證的百合花。)」這詩稱為「金詩」,可見是一篇刻於聖殿牆上,非常著名、非常值得紀念的詩。不單是因為寫得好,還附有教育性,叫以色列人學習,永遠不會忘記這是大衛生平中,打得最漂亮的一場爭戰,大獲全勝。而且《聖經》指出,大衛因為這次的勝利而出了名(撒下8:13)。詩的內容很明顯分為兩大段,前半段(60.1至60.4)是「呼求」,經文說: 「神啊,你丟棄了我們,使我們破敗;你向我們發怒,求你使我們復興!你使地震動,而且崩裂;求你將裂口醫好,因為地搖動。你叫你的民遇見艱難;你叫我們喝那使人東倒西歪的酒。你把旌旗賜給敬畏你的人,可以為真理揚起來。(細拉)」 後半段(60.5至60.12)是「複述神的啟示」和「出戰前的禱告」:大衛憑著信心,倚靠神的應許出去作戰,結果大獲全勝。這後半段就是大衛抄錄下來,寫成了(第108篇)的後半部的。請讀者注意,這兩段經文比較起來,其實是沒有甚麼大分別,只除了中間一句話:「非利士啊,你還能因我歡呼嗎?」稍微改寫過(下文交待),其餘的盡都相同。 2.研究起來,本詩的前半部(108.1至108.5)原是「結論」,而這裡(108.6至108.13)才是本詩的「內容」,也是作者在「結論」中讚美神的「事因」。大衛所敘述的「事因」有幾點:第一點是一個非常討神喜悅的「懇求」。相信編者文士以斯拉故意將本詩編在(第107篇)之後,就是要用這個「懇求」來接駁(第107篇)所說的「哀求」-─(第107篇)的作者指出:每一次落在苦難中的以色列人向神「哀求」,神都垂聽他們,並立即拯救他們。但本土的以色列人就長期沒有向神「哀求」,所以一直未能蒙恩得救。本詩(第108篇)就接續指出:如果以色列人肯像大衛一樣,憑信心向神「懇求」,神必定垂聽,也必定與他們一同出去爭戰,保衛以色列國土。根據《聖經》預言,末世歸主的以色列人真的像大衛一樣,有強烈的信心,相信神必與他們一同出去爭戰,因為深信主基督必要從天降臨,拯救他們。 3.或問:怎樣向神呼求,才算為有信心的呼求呢?以大衛這一次被南北敵人的大軍夾攻而向神呼求為例,大衛一開始就說:「求你應允我們,用右手拯救我們,好叫你所親愛的人得救。」這裡指出三點信心:第一點、「求神應允」;第二點、「用右手拯救」;第三點、「叫你所親愛的人得救。」 3.讓我們先來思想第一點:「求神應允」。神怎樣應允大衛呢?下文指出,神特別在第一時間用超自然的啟示來應允他,賜他全面勝利的應許,相信這樣會使大衛的信心,大大加增。所以這一場戰爭非常值得紀念,除了因為神幫助大衛大得全勝之外,更是因為神這麼快並這麼神奇地應允大衛,是歷史上極少有的事。 這一次是神在超自然啟示中,向大衛作出的應許。對於以色列人來說,神曾對他們作過的許多「應許」都藏在《聖經》裡頭。只要以色列人肯研讀《聖經》,堅定不移地相信,並按著這些應許來向神哀求,神就必定向他們施恩拯救。可惜他們就是不留心這些應許。所以基督第一次到世上來的時候,他們將他釘在十字架上;神卻借著他成就律法上的祭禮所預表的救恩,以色列人卻完全忽略了,因為不明白《聖經》,仍然沒有揭去保羅所說的「遮蔽摩西面上榮光的帕子」,其實這「帕子」在基督裡已經廢去了。(林後3:13-16)這是說,神的應許是先以屬靈層面來應驗-─拯救他們脫離魔鬼的權勢;至於屬地的應許是次要的-─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羅馬帝國的權勢。正如保羅指出:「這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原文作『靈』)是叫人活。」(林後3:6)以色列人就是一直忽視了《聖經》屬靈層面的意義,以為神的應許沒有按照「字句」應驗,就認為不可信。他們直到今天仍然埋怨神-─神的應許若是真實的,為何神起誓與大衛立約、答應大衛必不斷人坐在他的寶座上,這應驗一直沒有實現呢?為何神反而讓以色列亡國,叫自己的選民分散全世界,被列國追殺呢?他們不知道,耶穌基督就是大衛的子孫,主耶穌確實已經復活升天,接繼大衛在天上作王、統管萬有;只不過先在屬靈層面應驗;等到末世時代,以色列全家肯悔改歸向神,主耶穌才降臨到地上來作以色列的王,叫以色列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到那時,這應許才以屬地的方式應驗。 4.第二點:「你所親愛的人」。這句話表示大衛一向知道自己就是神所親愛的人,因為他向來行事為人都以討神喜悅為目標。他很愛神,每天都極早醒起,享受親近神的靈修時間。神也很愛他,所以賜他許多極其寶貴的屬靈啟示,寫成許多寶貴的詩篇。因著這個寶貴的關係,大衛深信神絕對不會看見自己所愛的人落在急難中而置之不理。 就如拉撒路病了,馬大和馬利亞差派人去見主耶穌,對他說:「你所愛的人病了。」(約11:3)意思就是說,主耶穌既然素來愛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現在拉撒路病危,主怎麼會不理呢?是的,主會前來醫治拉撒路.但不是照馬大和馬利亞所要求的時間和方式,乃是照神最美的計畫-─等拉撒路死了四天,才前來叫他從死裡復活。神許多的應許不是給與每一個人,而是給與「信神、和愛神的人」的。正如保羅說到神能叫「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若是一個人不愛神,這應許就與他無關了。真正信神的人,必然也愛神,因為相信神愛他,從而進入愛的關係中。 5.第三點:「得救」。從大衛的角度來看,當然這是求神與他同去爭戰,使他得勝;但從預言的角度來看,這是指末世悔改歸向神的以色列人-─他們都成了主所愛的人,他們求神拯救脫離包圍他們的仇敵,使他們得勝。然而,神真的應允了他們的禱告,叫他們得勝嗎?不!從屬地的眼光來看,敵基督的大軍最後攻陷以色列,叫他們再度亡國,並且屠殺了他們全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剩下三分之一的人還要因為戰敗而逃亡。可是,《啟示錄》形容這些人在天上屬靈的爭戰是得勝的──「弟兄勝過他,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啟12:11)。最後,即使從人的角度來看,以色列剩下的三分之一人經過「熬煉」之後,撒迦利亞先知預言說:「他們必求告我的名,我必應允他們。我要說:『這是我的子民』。他們也要說:『耶和華是我們的神』。」(亞13:9)意思是神與以色列人全然恢復關係,於是主基督從天降臨,拯救他們。他們「得救」,便得以進入千禧年的國度裡享福──以色列國得著大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這就是神對大衛的應許,以屬地的方式來應驗的結果。 2.神賜啟示:保衛國土 108.7神已經指著他的聖潔說(說:或譯應許我):我要歡樂;我要分開示劍,丈量疏割穀。108.8基列是我的;瑪拿西是我的;以法蓮是護衛我頭的;猶大是我的杖; 1.神聽了大衛的呼求後,立即以超自然的啟示來應許大衛。大衛複述這應許,說:「神已經指著他的聖潔說(說:或譯應許我):我要歡樂…。」(按、《和合本聖經》注明「說」字或譯作「應許」。若按下文神說話的內容來看,譯作「應許」是合適的。)神的應許,第一點就是神說:「我要歡樂」。「歡樂」的原文是“alaz”,欽定本譯為“rejoice, triumph, joyful”;配合下文的意思,這句話應該譯為:「我要高呼勝利」才對。大衛聽到神歡樂起來回答,表示神真的很親愛他;神好像對他說:「傻孩子,有甚麼好害怕的呢?再不久我就要因為全面得勝而歡呼了,你也要歡呼!」大衛就知道,這場爭戰將要得勝得很精彩,成為神的快樂。 2.神為要加強大衛的信心,就特別說明是指著自己的「聖潔」而應許的,意思是好像起誓一樣,保證這應許必定會實現;就如「聖潔」是神最基本的性情,是永不改變的。原來「聖潔」一詞、原文含有“separate”,即「分開」或「隔開」的意思。所以,神說要「分開示劍」,意思是──我是「聖潔」的神,我不准許不潔的外邦人前來踐踏我所分別為聖的以色列的心臟地帶──示劍。 3.又說:「丈量疏割穀。」這句話與上一句「我要分開示劍」是一對「平衡句」。要解釋這對「平衡句」,應該將之與上文的誇勝,和神的聖潔配合。原來「示劍」位於約但河西岸、迦南地的心臟地帶;而「疏割穀」則位於約但河東岸的心臟地帶,與「示劍」隔岸遙遙相對。所以這兩句話加起來的意思是說:神要將河西的「示劍」分開,不准外邦人入侵;又將河東的「疏割穀」仔細量度,記錄下來,不容失去任何一片小小的土地。正如神又說:「基列是我的;瑪拿西是我的」。讀者要明白,「基列」是河東中部最大的平原,而「疏割穀」就是「基列地」中一個很重要山谷;「示劍」則是河西「瑪拿西地」一座很重要的京城。換言之,神應許大衛,必定保守以色列東西岸的領土完整,不讓敵人侵佔和污穢。 4.這承諾應用到末世的以色列人身上,是預言以色列複國之後,約但河東西兩岸的領土必全歸以色列人所有,不容許外邦人侵佔。這預言是今天人們可親眼見證到,且逐漸應驗在我們這時代的。本來,打從主後七十年,羅馬人前來放火燒聖殿、拆毀城牆,屠殺了一百一十多萬猶太人,並將剩下的人趕散全世界後,猶太人就不准踏足以色列地半步,故此以色列地就改名稱為「巴勒斯坦」,被外邦人佔據了將近二千年。從人的角度來看,猶太人根本不可能重新得著這塊土地且複國。試想,人類歷史中,有那一個國家亡國了超過三百年還會複國的呢?古代的各國,豈不是都被其他大國佔據和同化了嗎?但是,巴勒斯坦這塊土地卻得著神的保守,使以色列人在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得以複國。自從複國以來,雖然阿拉伯諸國的軍兵數目多過以色列的四十倍、人口多過以色列的一百倍、裝備多過以色列的一千倍、土地多過以色列的五千倍,且阿拉伯人又口口聲聲說要將所有以色列人推入地中海,不惜發動多次大戰,圍攻以色列;以色列不但沒有戰敗,反而越戰越勇、越戰國土就變得越大,漸漸成為強國,叫全世界的人都嘖嘖稱奇。尤其是一九六七年那著名的「六日閃電戰」,以色列在六天之內,將四圍要攻打她的阿拉伯諸國──二十倍於以色列的軍隊和裝備,全然消滅,佔領不少領土,得回耶路撒冷,立為「京都」,發誓永不放棄。叫全世界所有解經家都感到震驚,認為是末世預言最明顯的應驗。這是最確實不過的證據──神要保守以色列,不被外邦人侵佔。 5.神繼續指出:「以法蓮是護衛我頭的;猶大是我的杖。」《聖經》常以「以法蓮」代表「北方」以色列國的十個支派。在此,神表示要差派北方十個支派做「防守」工作。《聖經》也常以「猶大」代表「南方」的猶大國,其中除了猶大支派以外,也有長期住在其中的利未支派、便雅憫支派,和部份因爭戰而失去家園的其他支派人──在這裡神要派猶大支派負責「進攻」的任務。所以這兩句話表示──以色列的「南北」全國所有支派都聯合起來抗敵,與上文所敘述的以色列「東西」兩岸都蒙神保守,形成對比。 6.按大衛寫詩的背境來說,當時他才初步叫以色列全面南北統一,卻就要面對敵人南北夾攻,實在很難應付──「北方」大河那邊所有的亞蘭人和大馬色這邊所有的亞蘭人都聯合起來,要攻打大衛;「南方」鹽穀的以東人也與摩押人、亞捫人,和非利士人──就是南方全部所有的鄰國聯盟起來,要配合北方進行夾攻。看來仇敵的意思,是要一舉消滅以色列國。但是神與大衛同去爭戰,大衛打敗了「北方」的大軍。之後約押調頭過來,也殺了以東的聯軍一萬二千人,又在以東全地設立防營,以東人就歸服大衛;大衛便因此得了「大名」。大衛從這場戰爭中,奪取了許多金銀銅器皿回來,獻給耶和華。自此之後,大衛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 7.這段經文應用到末世的以色列人身上,他們在多場戰爭上都受到所有鄰國南北包圍夾攻,相信到了末世大災難期間,更是如此。這裡南方的「以東人的聯盟」可以預表阿拉伯諸國;北方的「亞蘭人聯盟」可以預表敵基督所領導的歐盟──他們在哈米吉多頓大戰中,夾攻以色列。編者文士以斯拉之所以將本詩放在這裡,目的就是借用大衛在那場非常精彩的爭戰中所表現的「信心」,教導末世時代的以色列人學大衛一樣向神「呼求」;又靠著神的啟示,使全國十二個支派合而為一,然後調動「以法蓮」所代表的十個支派負責防衛;派「猶大」支派負責出去攻擊敵人,這樣他們就能戰勝來攻的聯軍了。 108.9摩押是我的沐浴盆;我要向以東拋鞋;我必因勝非利士呼喊。108.10誰能領我進堅固城?誰能引我到以東地? 1.這兩節經文的總意,是形容以色列在戰爭中怎樣對待南方諸國。首先論及「摩押和以東」,說:「摩押是我的沐浴盆;我要向以東拋鞋。」這是針對神的「聖潔」而說的,為要形容神報應摩押人和以東人。神形容在戰爭停止之後,將踐踏聯軍的「腳」加以「洗淨」──先「脫下血腥的鞋」拋給以東;後「洗腳」,將污穢洗下來留在摩押。兩者都是為要表示:第一、戰爭打到摩押和以東就完了;第二、整場戰爭背後的罪惡都在摩押和以東看見了,因為他們出賣弟兄雅各,要與亞蘭人同謀,想要滅絕以色列人;第三、讓普世的人都可以在摩押地和以東地看到惡人被神踐踏的結局,顯出神的聖潔來。 2.以東人的祖先是「以掃」,以色列人的祖先是「雅各」,兩者本有至近的兄弟血統關係。但以東人世世代代「出賣弟兄」: 大衛最初逃難,就是因為以東人多益向掃羅誣告,結果掃羅殺了亞希米勒祭司全家八十五人,又追殺大衛,直到大衛投奔非利士人為止。 在大衛作王時代,以東人竟與亞蘭人聯盟,南北夾攻以色列,想要一舉消滅以色列。 在耶路撒冷亡國被擄的日子,「以東人說: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耶和華啊,求你紀念這仇!」(詩137:7) 在新約時代,與大祭司勾結,常常殺害以色列人的希律王家族,就是以東人。 以西結先知預言說:「主耶和華如此說:因為以東報仇雪恨,攻擊猶大家,向他們報仇,大大有罪,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伸手攻擊以東,剪除人與牲畜,使以東從提幔起,人必倒在刀下,地要變為荒涼,直到底但。我必藉我民以色列的手報復以東;以色列民必照我的怒氣,按我的忿怒在以東施報,以東人就知道是我施報。這是主耶和華說的。」(結25:12-14) 阿摩司先知也預言說:「耶和華如此說:(非利士城)迦薩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他的刑罰;因為他擄掠眾民交給以東。」(摩1:6)「耶和華如此說:推羅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他的刑罰;因為他將眾民交給以東,並不紀念弟兄的盟約。」(摩1:9)「耶和華如此說:以東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他的刑罰;因為他拿刀追趕兄弟,毫無憐憫,發怒撕裂,永懷忿怒。」(摩1:11) 整卷《俄巴底亞書》都是為責備以東人而寫的,經文說:「俄巴底亞得了耶和華的默示。論以東說:我從耶和華那裡聽見資訊,並有使者被差往列國去,說:起來吧,一同起來與以東爭戰!我使你─以東在列國中為最小的,被人大大藐視(按:先知預言以東人在末後日子被列國攻打、藐視,正如今天的亞(阿)拉伯人一樣)。住在山穴中、居所在高處的啊,你因狂傲自欺,心裡說:誰能將我拉下地去呢﹖你雖如大鷹高飛,在星宿之間搭窩,我必從那里拉下你來。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和華說:到那日,我豈不從以東除滅智慧人﹖從以掃山除滅聰明人﹖」又指摘以東十樣罪,說:「1)因你向兄弟雅各行強暴,羞愧必遮蓋你,你也必永遠斷絕。2)當外人擄掠雅各的財物,外邦人進入他的城門,為耶路撒冷拈鬮的日子,你竟站在一旁,像與他們同夥。3)你兄弟遭難的日子,你不當瞪眼看著;4)猶大人被滅的日子,你不當因此歡樂;5)他們遭難的日子,你不當說狂傲的話。6)我民遭災的日子,你不當進他們的城門;7)他們遭災的日子,你不當瞪眼看著他們受苦;8)他們遭災的日子,你不當伸手搶他們的財物;9)你不當站在岔路口剪除他們中間逃脫的;他們遭難的日子,10)你不當將他們剩下的人交付仇敵。」最後先知預言神在世界末日大戰中報應以東人,說:「耶和華降罰的日子臨近萬國。你怎樣行,他也必照樣向你行;你的報應必歸到你頭上(按:神的意思是,末世的大災難,以東人先受報應)。你們猶大人在我聖山怎樣喝了苦杯,萬國也必照樣常常地喝;且喝且咽,他們就歸於無有(按:形容萬國都喝苦杯,並且歸於無有,就是末世的哈米吉多頓大戰)。在錫安山必有逃脫的人,那山也必成聖;雅各家必得原有的產業(按:末世大戰反而叫以色列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雅各家必成為大火;約瑟家必為火焰;以掃家必如碎秸;火必將他燒著吞滅。以掃家必無餘剩的。這是耶和華說的(按:在末世大戰中,以色列人有能力消滅以東人)。南地的人必得以掃山;高原的人必得非利士地,也得以法蓮地和撒瑪利亞地;便雅憫人必得基列。在迦南人中被擄的以色列眾人必得地直到撒勒法;在西法拉中被擄的耶路撒冷人必得南地的城邑(按:以色列人要得盡南方所有鄰國的地)。必有拯救者上到錫安山,審判以掃山;國度就歸耶和華了(按:指主基督降臨,在錫安山作王,將以東人的地歸入以色列國版圖。)」 3.神接著說:「我必因勝非利士呼喊。」這句話在(詩60篇)那裡,改為:「非利士啊,你還能因我歡呼嗎?」其實這樣譯得不好,原文的意思不一定是一個問題;這句話直譯只不過是:「非利士啊!將有勝過你聲音的向你呼喊。」所以兩處經文的意思都相若,是形容神要勝過非利士人。 4.說到非利士人也參與圍攻以色列的行動,就讓我們想起亞伯拉罕和以撒寄居在南地的基拉耳之時,非利士人前來奪取亞伯拉罕的活水井;幾十年之後,又再前來奪走以撒一百倍收成的地,和好幾口活水井。由於這些事,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看見神與亞伯拉罕同在,就來與亞伯拉罕立約,說:「凡你所行的事都有神的保佑。我願你如今在這裡指著神對我起誓,不要欺負我與我的兒子,並我的子孫。我怎樣厚待了你,你也要照樣厚待我、與你所寄居這地的民。」(創21:22-23)可是,後來非利士人還是照樣欺負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亞比米勒之後又來與以撒立約,說:「我們明明的看見耶和華與你同在,便說,不如我們兩下彼此起誓,彼此立約,使你不害我們,正如我們未曾害你,一味的厚待你,並且打發你平平安安地走。你是蒙耶和華賜福的了。」(創26:28-29)亞比米勒說這話真是好厚臉皮啊!他說厚待亞伯拉罕,又厚待以撒,但他們的民分明就是常常來搶奪亞伯拉罕和以撒的井和地。他自己完全沒有守約,日後他的子孫也是沒有守約。因為自從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以來,非利士人一直與他們為敵,欺負以色列人到一個地步,甚至在掃羅作王的初期,非利士人只准以色列全國擁有兩把刀;又不准以色列有鐵匠,因為非利士人說,恐怕希伯來人製造刀槍。以色列人要磨鋤、犁、斧、鏟,就只有下到非利士人那裡去磨。(參撒上13:19-22)只有到大衛作王的時候,才能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轄制,非利士人才被大衛治服。(撒下8:1)但是到了列王的時代,因為以色列人離開神,非利士人又再度經常攻擊以色列人,直到以色列和猶太亡國為止。 5.本詩應用到末世的以色列人身上──「我必因勝非利士呼喊」這句話所說的「非利士人」,就是今天常與以色列爭戰的「巴勒斯坦人」(按:「巴勒斯坦」“Palestina”就是古時的「非利士人」“Philistine”;這兩個字的根源都是相同的,只不過以不同語言來讀,就有不同的譯音而已。)西元前1000年左右,非利士人從「居比路島」(今天的賽普勒斯島)移民到靠近埃及的地中海沿岸迦薩地帶居住,因此被稱為“Pilaschtu”(讀音「非利士」)。早於主後135年,羅馬鎮壓猶太人起義之時,就將猶大省改名為「巴勒斯坦」,為要除滅猶太人所遺留下來的任何痕跡和記憶。當時,連耶路撒冷也改名為「Aelia Capitolina」,禁止猶太人踏足這城。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巴勒斯坦」就成了拜占庭帝國的一個省。到638年,穆斯林軍隊佔領耶路撒冷;691年,伊斯蘭教就在聖殿山上建造薩赫拉清真寺。之後,天主教的十字軍八次東征「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就長期陷入戰爭苦難中,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這地才被英國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因為討論以色列難民問題,才建議讓以色列獨立成國。不過,以色列在1948年獨立之後,原先居住於此地的「巴勒斯坦人」,就起來與以色列爭戰。但因為無法勝過以色列人,就淪為「巴勒斯坦難民」。他們不斷製造戰爭,要自立成國,與以色列對抗。但是在歷史上巴勒斯坦人,根本就從來沒有成國;所以他們的要求,很難獲得阿拉伯人和聯合國的支持。只是因為他們不停製造恐怖襲擊,以色列才終於讓他們獨立成國;但附有許多條件,使他們不能公然反對以色列的存在。可惜,巴勒斯坦人中有許多伊斯蘭教極端份子,硬要常常對以色列人發動暗殺和恐怖襲擊,叫中東永無寧日。根據《聖經》預言,巴勒斯坦人,就是古代的非利士人,非要製造混亂,直到末世大災難時、以色列再度亡國為止。但本詩預言,將來以色列還要悔改歸向神,他們要像大衛一樣,重新擊敗這些巴勒斯坦人。那時神所說:「非利士啊!將有勝過你聲音的向你呼喊!」這句話,就真的全面應驗了。 6.神接續又說:「誰能領我進堅固城?誰能引我到以東地?」這段話不易明白。但知道,準確的解釋一定是指著大衛攻打以東人那一場仗而說的。我們翻查歷史,發現列王紀上十一章15至17節有這樣的記載:「先前大衛攻擊以東,元帥約押上去葬埋陣亡的人,將以東的男丁都殺了。約押和以色列眾人在以東住了六個月,直到將以東的男丁盡都剪除。」約押既然「住」在以東城裡長達六個月,徹底消滅以東人,相信就是這段話的解釋.神說這話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誰能領我攻陷以東的堅固城呢?」結果證實只有耶和華才能成就這應許;「誰能引我到以東地?」結果證實,是耶和華叫約押得勝,住在那裡六個月,殺盡所有以東人。末世時代也必這樣,神與以色列人同在,以色列人就能戰勝阿拉伯鄰國,佔領南地和西乃半島一段日子,像一九六七年以色列人向阿拉伯聯軍發動「六日閃電戰」所獲得的勝利一樣。不過我們必須清楚交待一點,就是《聖經》顯示,以東人並沒有滅絕。因為當時以東王的兒子哈達還是幼童,他和他父親的臣僕並幾個以東人逃往埃及去。等到所羅門王時代,因為所羅門王犯罪,神又使以東人興起,與所羅門王作對頭了。(參王上11:15-17) 三、出戰前的禱告(108.11-108.13) 108.11神啊,你不是丟棄了我們嗎?神啊,你不和我們的軍兵同去嗎?108.12求你幫助我們攻擊敵人,因為人的幫助是枉然的。108.13我們倚靠神才得施展大能,因為踐踏我們敵人的就是他。 1.大衛得知神的應許之後,在出戰之前,再一次禱告哀求耶和華說:「神啊,你不是丟棄了我們嗎?神啊,你不和我們的軍兵同去嗎?求你幫助我們攻擊敵人,因為人的幫助是枉然的。」這幾句話,《中文聖經》譯得有點不清楚,兩個問題好像埋怨神丟棄他們一樣.其實這兩節經文在《Basic English Version》譯為“Have not you put
us away, O God? and you have not gone out with our armies. Give us help in
our trouble; for there is no help in man.”英文欽定本卻譯為“Wilt
not thou, O God, which hadst cast us off? and thou, O God, which didst not go
out with our armies? Give us help from trouble: for vain is the help of man.”綜合兩者的意思,筆者認為正確的譯法應該是:「神阿!你曾丟棄我們,又不與我們的軍兵同去;現在你會幫助我們去攻擊敵人嗎?因為人的幫助是枉然的。」這樣禱告是要與本詩開始時的禱告呼應。請比對那次禱告:「神啊!你丟棄了我們;你分散了我們;你不再喜悅我們。噢!求你再一次轉向我們。」那是指之前曾經戰敗,大衛認為是神丟棄了他們;現在聽到神啟示必會大勝利之後,大衛就引用上一次戰敗的事來問神,這一次出擊、神會不會與他們的軍兵同去呢?因為大衛認為,「倚靠人的幫助是枉然的」,意思證明這禱告不是埋怨,乃是表示決心倚靠神,不倚靠人。 2.「倚靠人的幫助是枉然的」,這句話又表示,決心不向埃及或其他大國求助。向這些大國求助,不但來不及,而且日後還會被這些大國要脅,等於被他們打敗。但大衛相信單單倚靠神就夠了,所以他說:「我們倚靠神才得施展大能,因為踐踏我們敵人的就是他。」這句話英文欽定本譯為“Through God we shall do valiantly: for he it is that shall tread
down our enemies.”意思是:「透過神(的幫助)我們才能奮勇作戰;因為將要踐踏我們的敵人的,就是他。」請讀者注意「將要踐踏…敵人」這段話,表示大衛接收到神的啟示,知道神必定大獲全勝,並且在「踐踏」完敵人之後,必會在「摩押」洗腳,和在「以東」脫鞋──將一切污穢都留在他們的地,叫他們的地成為污穢之地,永不被神接納。所以大衛現在應該是滿有信心地出去迎戰,而不是還帶著埋怨的問題,來結束這篇詩的。因為他認定,只能倚靠神的大能才能「踐踏」仇敵,知道一切得勝的關鍵就是神。 3.將來末世歸主的以色列人也有這樣的信心和禱告。他們看見以色列的當權者,與歐盟的總統敵基督勾結──倚靠人,不倚靠神。結果反被敵基督所出賣和屠殺,他們便認定,倚靠人是枉然的。但他們從聖經預言得到奇妙的應驗:從親眼看見神的兩個見證人被殺,三天半後復活升天;從過往歷史的反省…等。但特別是從神特意賜給他們的直接啟示中,得知耶穌才是真基督。於是他們就全家歸向主基督,並且專心一意地向主基督「呼求」,不倚靠其他任何強國的幫助。結果,主基督就降著天上的雲降臨,拯救他們。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需要之時的良方(陳家強) 雖然這篇詩篇是由另外兩篇詩篇的段落組成(1-5節,五十七7-11、6-13,六十5-12),但它並非綴合而已。就算我們對五十七及六十篇一無所知(可讀這兩篇詩篇作參考),一○八篇也有其存在的價值。以東的犯境在以色列歷史上是長久以來的問題(參摩一11),我們也可以肯定,六十篇所記載的以東危機,並不是大衛一生所遇上的最後一次。在相似的危機裡,大衛把舊有的詩歌稍稍修改,應用在新的處境上。這首詩歌可以分為3段,段落中緊密相扣。第一段(1-5節)以禱告結束,第二段(6-9節)以禱告開始。第一個禱告集中於神那永恆不變的「愛」(4節),第二個禱告則以「你所親愛的人」開始。第二段結束時提及「以東」(9節),第三段開始時又提到「以東」(10-13節)。 每一段也有一個禱告:首先,是願神得榮耀(5節);第二,是求神的拯救(6節);第三,為著可能遇到的危機(12節)。這正是聖經有關禱告的次序,亦是詩篇首要的教導。禱告是源於有關神的真理,因此,在每一段落中,詩人都提出有關神的不同真理:1.神的「愛」(4節)是恒久不變的──以所能觀察的自然界中最高的實體比擬祂的「誠實」:「穹蒼」,但愛「大過」它,言下之意,神對我們委身的愛是至高的實體。因此,當遇上危機,我們可以有堅定不移的信心;我們以開聲和公眾讚美,並且禱告,深知道祂在這情況必會顯出祂真實的本質(1-5節)。2.神的應許在危機中依然有效(7-9節)。主早已承諾要治服以東。基於應許的禱告是有十足把握的(6節)。3.對於應付危機,神的力量絕對綽綽有餘(10、13節),並且神會答允禱告;祂會回來看顧和幫助祂的子民(11-12節)。 ―― 陳家強《詩篇研究講義》 倚靠神纔得施展(一○八1~13)(臺北靈糧堂) 本篇從表面上看來是由五十七篇7-10及六十篇5-12所集合而成的,內容幾乎一樣。但是我們相信「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提後三16),既然聖靈感動詩人將這兩篇信息放在一起,我們仍可思想,神的心意如何? 我們如何能在不斷變異的環境中,維持堅定的心呢?第一,我們的心不是放在環境上,才得堅定,我們如何能在搖晃的船上保持腳步穩定呢?除非我們終日生活在船上,已經適應及習慣了那種律動。第二,我們的心必須是在一個堅定不移焦點上,而且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習慣對焦。初信者,需要花時間,才能習慣把眼光注視在神身上,需要花時間才能認識神工作的法則,詩人的分享是什麼呢?他花時間在與神建立關係上,清早醒起來親近神,與會眾聚集一起親近神,不論私下或在團體中,他都想要親近神。並且他把焦點放在神的身上,他專心注視的是神的慈愛及祂的信實。這樣的操練使他的心能夠習慣堅定在神身上。屬靈生命的成長是有次序的,是循序漸進的,能夠建立一個良好的與神親近的習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 屬靈的習慣與一般的生活習慣可是非常的不同的,在信仰生活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建立一個能在現實生活中落實的屬靈習慣?而這習慣不是僅限於外在的讀經、禱告,聚會而已,那是一個內化了的價值觀,透過與神親近,所建立的一個新的價值系統。這價值系統將會影響我們對事情的思考模式,反應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常會經驗力不從心,格格不入的感覺,但是當我們定意堅持依靠神,定意選擇遵循聖經所啟示的法則而行時,我們才能越來越真實的活在當下,也才能越來越會倚靠神而行,正如詩人所說:我們纔得施展大能。 默想 默想:我要如何才能建立與神親近的習慣?我可以做些什麼呢? 回應 禱告:求主幫助我能按步就班而行。 堅定的基督徒(一百零八篇1〜13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篇詩篇是大衛的詩歌。一開始大衛就說:「神啊!我心堅定!」你是否也是一個堅定的信徒呢?我們一起來看什麼樣的基督徒才是一個堅定的基督徒呢? 第一、 信心堅定的人:第11〜13節大衛堅定的請求神和他一同去爭戰。因為他堅定的相信:「人的幫助是枉然的」!人是很有限的,他堅定的相信「踐踏我們敵人的就是神」!不是我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我們唯有「倚靠神才得施展大能!」是的,弟兄姊妹們!你是否也在凡事上堅定的相信「人的幫助是枉然的」?是否堅定的相信「我們倚靠神才能施展大能」?是否堅定的在每一件事情上呼求神與我們同去呢? 第二、 高聲讚美的人:第1〜5節我們看見一個信心堅定的基督徒,必定表現在他的口常常歌頌神,他必定在眾人的面前高聲歌頌神!因為讚美就是「信心的表現」!大衛的讚美是在神還未施展大能之前就憑著信心讚美神說:「我的神啊!禰的慈愛大過諸天;你的誠實達到穹蒼。因此我相信禰必定向我施行禰的慈愛和誠實!」弟兄姊妹們!你是否常常開口,高聲的讚美神?是否在眾人面前稱謝祂?是否特別在遇見患難和仇敵攻擊的時候,仍然像大衛一樣開口讚美神? 第三、 高聲宣告的人:第7〜10節我們看見一個信心堅定的基督徒,也必定是一個高聲宣告神必定得勝的基督徒。大衛在這裡宣告神必統治示劍、疏割穀,必保護基列、以法蓮、猶大,他想像凱旋的征服者使用像沐浴盆一般,把骯髒的草鞋拋給以東像拋給侍役一樣,神要征服非利士及以東地。讓我們也常常宣告神得勝要臨到我們的身上! 回應: 主啊,我也要像詩人一樣,信心堅定。常常高聲讚美禰,常常宣告禰必領我過得勝的生活! 禱讀:詩篇一百零八篇12〜13節 12 求禰幫助我們攻擊敵人,因為人的幫助是枉然的。 神的崇高和歡樂(詩108篇)(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我心堅定,我要倚靠你,因為人的幫助是枉然的。 這是大衛的詩,第1-5節來自詩篇57:7-11,而第6-13節則取自詩篇60:5-12。從內容來看,這是一篇全民求告的詩,祈求神幫助他們進擊敵人。 1. 高舉耶和華(1-5):詩人在經文中自願表達他對神的稱頌,「我口」(1)原文作榮耀,指人的心志、理性和情感部分,那就是說詩人全人投入的唱詩歌頌耶和華,他要稱頌神的心情是急不及待的,就連琴瑟也要醒覺,他自己則更要「極早醒起」(2)。他要在「萬民」和「列邦」中歌頌神的「慈愛」和「誠實」(3-4),對詩人來說,神的慈愛和誠實是極高極寬的,也許,人也只能以諸天和穹蒼這些人可知的偉大範疇,來表示神的偉大! 2. 對耶和華充滿信心(6-13):這段經文表達出詩人對神的信心,他相信神最終會幫助他勝過敵人。「所親愛的人」(6)是指大衛,在希伯來原文中,「所親愛的人」與大衛的發音近似。「示劍」和「疏割」(7)這兩個地方都為以色列人所居住,雅各從他的舅父拉班家回到父家時,就住在約旦河東邊的疏割。「摩押是我的沐浴盆」(9)是指摩押為神的奴僕。「向以東拋鞋」(9)是指主人回家後把鞋子脫給他的僕人,那是說摩押和以東都要服在神的主權之下,成為神的奴僕。詩人只需要神的幫助,也肯定惟有神與他同去,他才能成功攻打、踐踏敵人(9-13)。 詩人極可能曾在困境中得到神的拯救,以致他對神有那樣大的信心和稱頌。詩人對抗敵充滿信心,他沒有把爭戰視為一個「可能會得勝」的事件,因為他曾得神幫助和搭救的事實,讓他感到勝券在握。這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信心功課。回想一下,你曾經歷過信心考驗嗎?請根據這些經驗寫出你對信心的定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