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一百十二篇短篇信息

 

目錄:

敬畏耶和華的人必蒙福(楊震宇)

敬畏神蒙福(劉銳光)

神子民的品德與操守(陳家強)

有福之人的福(一一二1~10)(臺北靈糧堂)

敬畏耶和華之福(一百一十二篇110)(臺北基督之家)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二)(112)(香港讀經會)

 

 

敬畏耶和華的人必蒙福(楊震宇)

 

鑰句:這人便為有福

背景《詩篇》第一百十二篇與一百十一篇都是字首詩,其中多句連開始的字都一樣,可以說是相互輝映,很可能為一百十一篇的續篇。上篇結語論到敬畏耶和華是智慧之源;本詩接著描述那些敬畏神的人,他們所蒙的福是何等的豐富。本詩的體裁也是取自希伯來文字母篇的方式,所以不易分段。一般將其分為二段:「敬畏耶和華的人」得福的景況(19)「惡人」滅絕的結局(10)

提要:第一百十二篇是敬畏耶和華的人必蒙福的禱告。在這首詩裏,詩人把敬畏神的人的祝福(19)與惡人最終的滅亡(10)作了強烈的對比。全詩分為三段

()誰是蒙福的人(1)──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敬畏耶和華,甚喜愛他命令的,這人便為有福;

()敬畏必蒙福(29)──他的後裔在世必強盛,正直人的後代必要蒙福。

()惡人毀滅的下場(10)──惡人看見便惱恨,必咬牙而消化。惡人的心願要歸滅絕。

鑰節:【詩一百十二1】「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敬畏耶和華,甚喜愛祂命令的,這人便為有福。」

鑰點:本篇繼續第一百十一篇,勸勉人敬畏神。前一篇論及神的作為偉大奇妙,而敬畏耶和華是智慧、聰明的人本篇卻進一步告訴我們,敬畏耶和華的人必蒙福。在這首詩裏,詩人說出誰是蒙福的人呢?

()「敬畏」耶和華,是發自內心真實的不願傷祂的而喜樂的來愛祂;

()「喜命令,是被祂的話語所吸引自動而樂意順從的命令。

「敬畏」的心態「喜愛」順從祂話語的行動,是一切得到神祝福的秘訣和源泉。親愛的,你若將主放在你生命中的首位,就必「敬畏」的心和「喜愛」的靈,而能喜樂承受所賜的福。

今日的鑰節提到「這人便為有福。」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詩人列出誰是敬畏耶和華的人:(1)他是凡事存敬畏神的心;(2)他喜愛祂命令;(3)他的家庭興盛;(4)他是幫助別人的;(5)他是剛強的;和(6)他是被惡人所恨的。而敬畏的人,他所蒙的福是何等的豐富,包括:(1)家庭興盛的福──後代必蒙福家道豐富;(2)逆境得順暢之福──暗中有光事情順利;(3)兇惡中得安穩之福──永不動搖必不懼(4)榮耀之福──仁義存到永遠和並大有榮耀。以上福份,包含身心、靈三方面,擴及今生與永世。此外,詩人在末了一節用了一個非常強烈的對比,神所賜的祝福會讓人嫉妒、眼紅,而神樂意將這些豐富的福賜給祂的兒女們。親愛的,神是祝福的神,而每一項所賜的祝福都值得你深入去默想。因為這些福是非常具體的,也是為你預備

後代必蒙福】愛德華约拿单(Jonathan Edwards)是十八世纪新英格蘭著名的奮興家,後來當上普林斯頓大學校長。他是敬畏神的人。他的後代約有千三百零四十四人,其中出了許多大學校長和教授,一百十八十六位牧師,還有不計其數在教會中熱心服事的信徒,八十六位參議員,三位眾議員,三十位法官,另一位出任美國副總統,沒有人犯過法。因此,「正直人的後代必蒙福。」因為這是神的應許,賜福給敬畏他的人和他們的子孫。

我們期望得到神的祝福,就必須「敬畏」和「喜愛」祂命令。」――佚名

默想:詩人用三個「不」(68)來形容信靠耶和華的人「永不動搖」「不怕兇惡」和「總不懼怕」。邁爾說的好,「不必懼怕,因為神的手控制著,你無論聽見什麼,都是主周圍的音樂。」親愛的,你又如何能在生活中迄立不倒,也不懼怕呢?

禱告:神阿,我感謝祢,祢是祝福的神。讓我存「敬畏」「喜愛」心,成為蒙福的人,來領受祢所賜的福。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敬畏神蒙福(劉銳光)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敬畏耶和華,甚喜愛祂命令的,這人便為有福」(v.1)。詩人所說的福到底只是一種勸勉,一個願望,還是實在的呢?詩中所說的,在現實生活中是可行會實現的嗎?這是人對聖經常有的疑問。如果你照詩人所說的去行,你自己就會發現到底是否真實。
家庭 (v.1-4)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敬畏耶和華,甚喜愛祂的命令的,這人便為有福」(v.1),人要讚美神,因為祂是使人得福的神。什麼人會蒙神賜福呢?就是那些敬畏祂的人,而且是喜愛祂話語的人。真正敬畏神的人必定喜愛神的話語,而真正喜愛神話語的人也必定會敬畏神,這是互為表裡的。這樣的人必蒙神賜福。
      
「他的後裔在世必強盛。正直人的後代,必要蒙福。他家中有貨物,有錢財」(v.23),這是他的家庭蒙福。家庭蒙福比甚麼都重要,因為家庭是一個人生活的根,是他的本,他的根蒙福才是真正的有福。家庭若毀壞,人無論有多大的成就,也樂不起來。
      
有福的家庭影響後代,使後代強盛。強盛就是不至衰弱,衰敗。前題是:他自己必須是正直的人。人自己若敬畏神,遵行神的話,成為正直,必會影響後代,以至他們也蒙神賜福。亞伯拉罕三祖孫是最好的證明,他們三祖孫都敬畏神。他們的後人,直到今天在世界還是有非常的影響力,這不單是奇蹟,更是聖經的話語真實。聖經常出現一句話:「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就是說明神是這個家庭的福氣。
      
「他家中有貨物,有錢財」(v.3),這是物質方面的蒙福。神會賜福給那些敬畏祂,守祂話語的人,使他們在物質上沒有缺乏。
      
「正直人在黑暗中,有光向他發現」(v.4),物質是身外物,不是最重要,但神在這些身外物上也記念那些敬畏祂的人,就是當他落在黑暗中時,有光來光照他,領他走出黑暗。而且「他有恩惠,有憐憫,有公義」(v.4),就是神將祂的恩典,憐憫和義也都賜給他,使他在艱困中仍能享受神的同在。前題是:「他的公義存到永遠」(v.3),這人要行公義,作神眼中看為正,看為義的事。這樣才能長久,才能長存。
安穩 (v.5-8)
      
「他永不動搖。義人被記念直到永遠」(v.6),這是安穩,是神賜的另一種寶貴的福。
      
「施恩與人,借貸與人的,這人事情順利。他被審判的時候,要訴明自己的冤」(v.5),蒙神賜福的人原來是一個於人有恩的人,於人有恩,對別人好,神怎會不記念?
      
「他被審判的時候,要訴明自己的冤」(v.5),他辦事都是按照公平,公義,以正直處理一切事務,因此無論何時他都能表明清白。是這樣的人能永不動搖,被神記念。
      
「他必不怕兇惡的信息,他心堅定倚靠耶和華」(v.7),人生難免會聽到兇惡的消息,遭遇不幸的事,這蒙神賜福的人不會害怕,不會動搖,因為他堅定的倚靠神,是神使他不害怕。
      
「他心確定,總不懼怕,直到他看見敵人遭報」(v.8),原來他的難處來自仇恨他的人。當人按正途辦事,凡事照規距行,而又蒙福,不要以為就此一帆風順,他多少會招人妒忌。而且當別人不依法辦事,而你卻按本子而行,別人就會成為你的仇敵,會攻擊你。仇恨你的人設計謀排除你,各種各樣的壞消息可能就接蹱而至。但是因他倚靠神而行事,他的內心堅定,他不懼怕,這真是他的福氣。
長存 (v.9-10)
      
「他的仁義,存到永遠」(v.9),能存到永遠的是最有價值的,因為能存到永遠的就是被神記念的,能被神記念不是最大的福氣麼!
      
「他施捨錢財,賙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v.9),原來是他的善行,他憐憫弱勢的行為被神記念。神喜歡祂的兒女有憐憫人的心腸,因為這是祂的性情,祂喜歡人像祂。這樣的人必有榮耀,也必有能力,被人尊崇。
      
「惡人看見便惱恨,必咬牙而消化,惡人的心願要歸滅絕」(v.10),行事與敬畏神的人相反的人,結局也與他相反。他們本想高升卻不成功,他們想被人永遠記念,卻落了空。他們用各種
手段想得財富,結果卻成泡影,歸於虛空,一無所有。他們不但無法得福,反因惡行招禍。這兩個強烈的對比,你我如何揀擇?

―― 劉銳光《詩篇默想》

 

 

神子民的品德與操守(陳家強)

 

這詩篇有清楚的題目:頭4節屬於第一類,其它6節屬於另一類:

1-2

1. 1-2節個人與家庭:每個人因內心敬畏神,表現出樂意的順服(1)。獨特的祝福會臨到這種品德與操守──孩子得到認可(2節上;參箴二十7),而這祝福又世世代代延續下去(2節下)

3-4

2. 3-4節幸運與不幸。「公義」是兩面的:一方面與神關係良好,另一方面不斷地持守生活上的公義。這樣的人雖然不能避免人生中的黑暗面,但卻是富足有餘的(3節上;參一3,七十三23-26)。當黑夜來臨,他們以信心等待必臨的黎明。在黑暗延續時,他們仍持守「正直」和「公義」的品格,對人仍然有「恩典」及「憐憫」(參一一一4)

5-6

3. 5-6節慷慨和保障。正如在黑暗中總會出現光明,「事情順利」是必然的──但我們得注意詩人仍強調那堅定不移的特質──一個喜歡「施恩」的靈(5節上;與4下及一一一4下中的「恩惠」是同一個字詞),能自由地施予(「借貸」),並生活公正,就是透過正確的決定應用公義的原則。

7-8

4. 7-8節威脅與信靠。義人的一生不是花香常漫。當「兇惡的信息」傳來(不是4節下的黑暗,而是8節下的人的敵視),也無損平安。由於信靠神,所以「心」仍「堅定」;這不是短暫的情緒,而是一個堅持的態度,直至威脅消失。「看見敵人遭報」:「直看著敵人」(直譯),可能是「見他最後一面」的意思,不過,這絕無幸災樂禍的意味。

9-10

5. 9-10節品格、行為和命運。兩節都有其表達次序:在與神和好及行為純正的生命裡顯出的慷慨,令人得著尊榮(9節;羅二10);仇恨和惡毒使人自毀(10),最終歸於「滅絕」。

―― 陳家強《詩篇研究講義》

 

 

有福之人的福(一一二1~10)(臺北靈糧堂)

 

本篇與前篇可以說是相互輝映,前篇論及神的作為偉大奇妙,本篇卻進一步告訴我們,敬畏神的人所蒙的福是何等的豐富,並且本篇有一個特色,本篇所說的福不僅是屬靈的福氣,這福氣也是非常具體的,每一項福都值得我們深入去默想。

簡述如下:

1. 後代必要蒙福。(v.2)我們留給兒女的是什麼?除了金錢之外,有沒有將認識神的智慧傳給他呢?是否在從小就教導他認識神明白真理?

2. 家中不虞困乏(v.3)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主按時供應我們的需要。

3. 公義存到永遠(v.3)

4. 暗中有光(v.4),神的引導是一項非常寶貝的祝福。

5. 事情順利(v.5),即使是在困難之時亦然,因為主必伸冤。

6. 永不動搖(v.6)

7. 必不懼怕(v.7-8),因為堅定倚靠神。

8. 仁義永存並大有榮耀(v.9)

詩人在末了一節用了一個非常強烈的對比,神所賜的祝福真是會讓人眼紅,而神樂意將這麼豐富的福氣賜給他的兒女們。

默想

為所領受的福氣每一樣都獻上感恩。

回應

主感謝你,原來你已賜給我這麼多的恩典

 

 

敬畏耶和華之福(一百一十二篇110)(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篇詩篇開頭詩人就告訴我們:「敬畏耶和華的人,這人便為有福!」因此:

第一、我們要一起來看,誰是敬畏耶和華的人呢?

一、   1節詩人說,「甚喜愛神命令的人」就是敬畏神的人!一個愈喜愛神的命令,因為喜愛就去遵行的人,就是敬畏神的人!你是這樣的人嗎?詩人告訴我們,一個敬畏神的人,他因為甚喜愛神的命令,且常常遵行神的命令,第4節提到他的生命就愈來愈像神!「有恩惠,有憐憫,有公義」,他的生命愈來愈有神的「恩惠」!以至於第5節提到,他很慷慨地願借貸給有需要的人;他愈來愈有神「憐憫」的生命,以至於第9節提到他願意賙濟窮人;他也愈來愈有神「公義」的生命,以至於第5節提到,當他被審判時可以站立得住!

二、   78節詩人提到,一個「堅定倚靠神的人」,就是敬畏神的人!他因為與神有好的關係,所以他聽見兇惡的信息,他的心是確定而不懼怕的!願我們都是這樣堅定倚靠神的人!

第二、我們也要一起來看,敬畏耶和華的人有什麼樣的福呢?

一、   詩人告訴我們,一個敬畏神的人必定是一個「今生滿得恩惠」的人!因為他是一個有恩惠的人,神就以更大的恩惠對待他!以至於第3節提到神大大在錢財物質上賜恩給他,第4節提到,神也必定在他遇見患難時,光照指引他,第9節提到,神必在他面對仇敵的攻擊時,使他的角被高舉,大有能力,大大得勝,大有榮耀!感謝主!神給那些敬畏祂的人,在世人面前所顯明的恩惠是何等的大啊!

二、   詩人告訴我們,一個敬畏神的人,不僅今生滿得恩惠!神還給他們有「永恆的獎賞」!第39節都提到,一個滿有恩惠對待別人且敬畏神的人,「他們的仁義是存到永遠的」!不但今生神給他們豐盛的祝福,神也給他們在永恆中是蒙福的!敬畏神的人何等有福啊!但願我們都成為敬畏神的人!

三、   2節詩人還告訴我們,一個敬畏神的人,不但自己今生,永恆蒙福!「他的後代也都要蒙福、強盛。」感謝主!讓我們一方面再次為著神豐厚的恩典感謝祂;一方面也渴望成為一個蒙福的敬畏神的人!

回應:

主啊,謝謝禰!禰給那些敬畏禰的人的恩典是何等的豐厚!我願意一生成為一個甚喜愛禰命令的人,也成為一個堅定倚靠禰的人!

禱讀:詩篇一百一十二篇78

7 他必不怕兇惡的信息;他心堅定,倚靠耶和華。
8 
他心確定,總不懼怕,直到他看見敵人遭報。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二)(112)(香港讀經會)

 

祈禱:   給我新生命新生活的主,求你教我懂得選擇行在你的心意中,得享從你而來的福分。

 

本詩與詩篇第111篇一樣,同是字母詩,每節由兩句組成(除了第910兩節由三句組成外),亦同是以第1節的第一句為標題,只是這次詩人以「永遠」一詞為標記,把全詩分為三段(1-34-67-9),而第10節則是本詩的結語。

詩篇第111篇以讚美耶和華為主體,而本詩則主要描述敬畏耶和華的人如何蒙福。詩人從以下三個層面指出敬畏神的人(義人)是蒙福的:

1. 在家庭方面(1-3):義人的後裔在世必強盛,家中有貨物、錢財,且有「公義存到永遠」。注意本詩第3節下與1113下的內容完全相同,可見詩人指出那「存到永遠」的「公義」不是人的公義,而是耶和華的公義。

2. 待人處事方面(4-6):即使在艱苦的歲月(「黑暗」)中,神仍常與義人同在(「有光向他發現」),使別人因他的緣故,見到神的恩典和憐憫。注意本詩第4節下與1114下的用詞相同,可見詩人所指出的,是別人可從他身上看到耶和華的榮耀。此外,他能施恩與人,又能處事公正(5),因他對神的信念永不動搖,所以他會被永遠紀念。

3. 面對逆境方面(7-9):靠著神,義人勇於面對現實,信心堅定;他確信逆境終會過去,倚靠主終必得勝。所以即使在艱苦的時候,他仍按著神的心意行,説明有需要的人,以致「仁義存到永遠」。注意這裡「仁義」一詞與第3節下和1113下所用的字詞相同,可見詩人所指的「仁義」是耶和華的仁義。

在描述過敬畏神的人如何蒙福後,詩人以惡人的回應及結局(10)來結束這詩。

活出主教導的人,終必得著榮耀(9下,「角必被高舉」表示勝利的人得榮耀),這榮耀也許不一定是世人看重的物質、名利和權勢,但卻是主所肯定、喜悅,並存到永遠的賞賜;這榮耀是不跟從神話語生活的人窮一生追尋仍不可得的,即使他們為此惱恨、哀哭切齒、不服氣,但他們的心願終必不能達成。

今天我們是否已得著神所賜的這些福分?我們努力追求的會否也是這些從神而來的福分?還是我們像很多人一樣,當光陰溜走以後,驀然回首,才發現所追逐的,只是捕風、只是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