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一百十三篇短篇信息

 

目錄:

讚美耶和華的眷顧(楊震宇)

至高的主提拔教會同坐寶座(吳主光)

被高舉而又抬舉人的主(陳家強)

哈利路亞!神給你們的旨意(蘭隆納)

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一一三1~9)(臺北靈糧堂)

誰像我們的神呢?(一百一十三篇19)(臺北基督之家)

節期頌詩(一):來讚美神(113)(香港讀經會)

 

 

讚美耶和華的眷顧(楊震宇)

 

鑰句: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

背景:《詩篇》第一百十三至一百十八篇是「讚美《詩篇》」(Hallel Psalms)而聞名,因為一再重複呼喊「哈利路亞」,即「讚美耶和華」之意。讚美就是這幾篇《詩篇》的主題。在猶太人的習慣裡,這幾篇《詩篇》是他們在過逾越節時所要吟唱的。守逾越節的時候,他們在吃逾越節筵席餐前,就唱前兩首;吃完之後,就唱餘下四首。主耶穌和門徒吃完了最後一次逾越節筵席的時候,聖經記載說:「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馬可福音》十四章26)。那時他們所唱的,就是這些詩。

提要:第一百十三篇是向神大聲的讚美。在這首讚美詩裏,詩人呼籲人一同來讚美耶和華(13),因為祂的榮耀高逾諸天(45),但卻謙卑觀看,眷顧貧寒人和不能生育的婦人(69)。全詩分為

()呼召讚美耶和華(13)──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今時直到永遠

()讚美神的原因(49)──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祂坐在至高之處。

鑰節:【詩一百十三5】「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祂坐在至高之處。」

鑰點:本篇詩人提醒耶和華的僕人,如何「讚美耶和華的名」

()在任何時候──「從今時直到永遠」,表示讚美是永無止盡

()在任何地方──「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指不論在何處,全地都要讚美

()讚美的內容──讚美祂是何等的偉大,祂的榮耀高過諸天,並且坐在至高之處以及祂所作的一切,在蒙恩的人心中,是何等的親切、可愛

這裡對神讚美的呼召,不是無謂的重複,而是超越時間,與空間,與祂在地上與天上所彰顯的權能相配。此外,詩人在詩用四句話邀請大家讚美神,先是你們(會眾),然後是神的僕人(祭司和利未人),然後是現在和將來的世代,最後是萬民(全地的人)神的名雖然尚未傳遍世界上每一個角落,但在不久的將來,萬民都要到面前敬拜祂。親愛的,我們應該為這件事多多禱告。

今日的鑰節提到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詩人重複提及應當「讚美耶和華的名」,因為

()的所是──(1)耶和華為至高,超乎萬民之上,而祂何等尊貴的榮耀,超乎一切,高過萬有,配得我們讚美;(2)坐在至高之處,而不論環境的變遷,祂仍是掌權的神(3)自己謙卑觀看天上地下的事,而關心著我們生活中的一切事務。這就是我們所信的神,無任何物能與祂比相比!

()的所做──(1)抬舉提拔貧窮人,使他們升高與王子同坐,受人尊敬;(2)祂賜下祝福,使不生育的婦人多生子。馬太亨利說的好「有時候神故意提拔最卑微和的人,去做最偉大和被人羡慕的事,以彰顯祂的智慧、權能、和榮耀。這往往是出乎一般人意料之外的。甚至那被抬舉的人也常常會受寵若驚。出身貧寒的人,像乞丐,甚至流氓等,可能一躍而成為蒙神寵愛的子民、祭司、或君王,被列入選民的王子中。」照人的本相,是全然沒有價值,沒有盼望,但祂所顯出的憐憫與大愛,真是讓我們感受到沒有誰像如此看顧人

親愛的,你所認識的神是怎樣的一位神呢?詩人的讚美的是否也是你的讚美呢?

我是貧寒的,但透過在基督裏的信心,在屬靈的事上,我變成奇異地富有。我是窮乏的,但主耶穌把這乞丐從糞堆裏拉上來,賜他寶貴的基督徒弟兄姊妹,這比世界所能給予的一切更好。我是不孕的,我的生命沒有為神結果子。但祂把我從空虛、浪費的存在中提拔出來,使我進入有意義、有生產的生命裏。無怪乎我能與詩人一起歌唱:讚美耶和華!」――馬唐納

默想: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7)至高的神竟然眷顧那些陷在絕望深淵中的貧窮、卑微人,這給你什麽鼓勵和挑戰呢?

禱告:主阿,有誰像祢那樣的憐憫卑微之人,並且能提升與祢同坐,而使我成為蒙愛的人。祢實在配得我的讚美。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至高的主提拔教會同坐寶座(吳主光)

 

第一百一十三篇大綱:

引言:哈利路亞(113.1

1.高呼哈利路亞

2.神的眾僕人都要讚美主名

一、主名超呼萬名之上(113.2-113.4

1.主的名超越時間

2.主的名超越空間

3.主的名超乎萬名

4.主的榮耀高過諸天

二、主在天作王管理歷史(113.5-113.6

1.無人能與主基督相比

2.主在至高之處俯看天地

三、主使教會復活被提(113.7-113.9

1.主叫教會從灰塵中復活

2.主叫教會與他同坐寶座

3.主使教會成為多子樂母

結論:哈利路亞!

 

釋經:

 

引言:哈利路亞(113.1

113.1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耶和華的僕人哪,你們要讚美,讚美耶和華的名!

1.正如我們在上一篇所指出的,本詩一開始唱「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其實原文只有一個字──「哈利路亞」(halleluiah),這是群眾一同高呼的讚美詞。表示千禧年大會開始時,主基督從台後出來,坐到寶座上;眾人一看見,就同聲高呼「哈利路亞」!「哈利路亞」通常是最後大結局,是當神的榮耀彰顯出來之時才高呼的。所以心情非常興奮,尤其是作者呼籲耶和華的僕人「要讚美、讚美耶和華的名」,這樣以雙重「讚美」來呼籲,更顯得作者的心情非常興奮。讀者可以想像:主基督在極大的榮光中,與千萬聖者一同降臨,在耶路撒冷作王統治全世界。這時,天下列國都派代表來參加主基督所主持的大會,與基督一同作王的基督徒,要在這樣的大會中唱哈利路亞詩讚美主,心情豈不會是極度興奮嗎?所以讀者要以同樣的心情來頌讀這些「哈利路亞詩」,才能夠體會其中的寶貴。

2.這裡作者特別呼籲「耶和華的僕人」要讚美耶和華的名。這一點使我們想起《啟示錄》第十九章所記載的「天上哈利路亞大讚美」、也呼籲「神的眾僕人」要讚美神。那時,天使已經倒完「神大怒的七碗」,經文說:

「此後,我聽見好像群眾在天上大聲說:『哈利路亞!救恩、榮耀、權能都屬乎我們的神!他的判斷是真實公義的;因他判斷了那用淫行敗壞世界的大淫婦,並且向淫婦討流僕人血的罪,給他們伸冤。』又說:『哈利路亞!燒淫婦的煙往上冒,直到永永遠遠。』那二十四位長老與四活物就俯伏敬拜坐寶座的神,說:『阿們!哈利路亞!』有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神的眾僕人哪!凡敬畏他的,無論大小,都要讚美我們的神!』我聽見好像群眾的聲音,眾水的聲音,大雷的聲音,說:『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神、全能者作王了。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啟19:1-8

3.這裡有幾點值得我們留意的:

第一、這裡所說的「天上的群眾」,都稱為「神的僕人」。他們在較早之前已經復活被提,相信他們必要在主的審判台前「交帳」;正如主耶穌所講「分派銀子的比喻」,人人都要交待清楚自己在世上怎樣為主而活,怎樣為主作見證。

第二、他們大聲讚美神,因為「大淫婦」曾流他們的血,現在看見神報應了地上那個「大淫婦」,他們就向主高呼「哈利路亞」。這是說,他們「交帳」之時,表示自己為主至死忠心,所以他們很重視神怎樣報應那個殺害他們的「大淫婦」。當神的寶座有聲音出來吩咐「神的眾僕人哪!凡敬畏他的,無論大小,都要讚美我們的神」之時,他們響應的聲音極大,如同「群眾的聲音,眾水的聲音,大雷的聲音」,表示極度興奮,因為神在「大淫婦」身上已經伸了他們的冤。

第三、他們大聲表示「救恩」屬乎神,因為神在福音裡所應許的「救恩」,現在全部都實現了。他們現在復活被提,證實一切都是出於神,而不是出於人的本事;他們又承認「榮耀」屬乎神,因為神的計畫全然成功,神的榮耀大大彰顯出來;又承認「權能」屬乎神,意思是當神審判地上一切惡人和大淫婦時,顯出了神是全能者,有能力創造萬有,也有能力結束萬有。

第四、神按真實公義審判了「大淫婦」,因為她用自己的淫行敗壞了世界。讀者要明白,這「大淫婦」就是變節的「教會」,與第十九至二十二章所敘述的「新婦」形成對比。如果所有解經家都同意,「新婦」就是對主「忠心的教會」,這樣「大淫婦」當然是表示「變節的教會」。再者,「大淫婦」是以「大巴比倫城」為代表,其結局是沉淪;「新婦」則以天上的「新耶路撒冷」為代表,其結局是進入新天新地,永遠享福。「大淫婦」與列國的君王行淫;「新婦」只將自己獻與主基督。「大淫婦」喝醉了聖徒的血;「新婦」卻是由聖徒合一而組成。

或問:這「大淫婦」是誰呢?曆世歷代許多解經家都一致指證,她就是「羅馬天主教教會」。她的領導人──天主教教皇就是「假先知」。《啟示錄》指出,「假先知」與「敵基督」聯合,迷惑普天下的人;「教皇」也是想盡千方百計,要與「歐盟」將來一位「領導人」(敵基督)結盟,重組「神聖羅馬帝國」。

《聖經》形容「歐盟」為一隻可怕的「十角獸」,而「敵基督」就是這「獸」頭上的角長出來的另一隻「小角」。《啟示錄》指出,「大淫婦騎著獸」──意思是天主教在歷史上一直支配和控制著整個歐洲列國。古時,天主教與歐洲列國聯合,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由「教皇」(代表「屬靈最高的勢力」)與歐洲列國選出來的一位「國王」(代表「屬世最高的勢力」)結合。這結合使歐洲落在一千年的黑暗時期,因為天主教借著「十字軍」和「異端裁判所」,屠殺了千千萬萬聖徒,這就是《啟示錄》所說,這「大淫婦喝醉了聖徒的血」(啟17:6)。

自從馬丁路得發起「宗敎革命」以後,「神聖羅馬帝國」就逐漸解體。這應驗了《啟示錄》的預言,說:「你所看見的那十角獸(歐洲列國)必恨這淫婦,使他冷落赤身,又要吃他的肉,用火將他燒盡。」(啟17:16)同時也應驗了另一個預言──「獸的頭受到死傷」。不過,這「死傷」卻被假先知「醫好了」(啟13:3)。這是指「教皇」與「歐盟」在末世時重組「神聖羅馬帝國」成功,叫「住在地上的人」都跟從牠,這是預言將來全世界各國都對「歐盟」的領導「馬首是瞻」。「假先知」甚至建議「給那受刀傷還活著的獸」(敵基督)作個「像」,叫所有不拜這「獸像」的人「都被殺害」;又叫所有人在右手上或是額頭上受「獸的印記」──「666」(啟13:12-18)。這些「神的僕人」就是因為不拜獸的像,不肯受獸印記而被殺。

3.從這些經文我們可以看到,唱「哈利路亞」要學會以「恨」和「愛」來表達。我們「恨」,是「恨神所恨」──神「恨」那變節的教會「大淫婦」與「敵基督」勾結。她用自己的淫行敗壞世界,結果「敵基督」發動人類有史以來最可怕的「哈米吉多頓大戰」;而「敵基督」最後也極其討厭「大淫婦」太過份地控制他,於是在一天之內將她消滅(啟17:16, 18:8)。這是神奇妙的作為,叫仇敵魔鬼中了自己的詭計。

4.再者,我們「愛」,是「愛神所愛」──神因為「愛」教會,將教會從塵土卑微的地位,提升成為「基督的新婦」,叫教會得以與基督聯合為一,一同承受萬有、一同坐寶座作王、一同進入新天新地,享受永遠榮耀的福樂。

 

一、主名超呼萬名之上(113.2-113.4

113.2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今時直到永遠!113.3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耶和華的名是應當讚美的!113.4耶和華超乎萬民之上;他的榮耀高過諸天。

1.本詩非常強調要讚美耶和華的「名」,因為這時「教會」已經復活被提到天上;而且歷史上所有聖徒,都是因為相信和倚靠主的「名」而得救。當福音傳遍天下,各地教會每主日都奉主的名聚會、奉主的名傳道、奉主的名差派宣教士、奉主的名主持婚禮和各樣的禮、奉主的名趕鬼、奉主的名推行社會關懷、奉主的名斥責罪惡……等,主的名就大大被高舉,而且被尊為至高(參賽52:13)。請看,世人以主降世之年為「西元元年」;以主的十字架為「救傷符號」;以主復活的日子為「禮拜日」,我們就可以看到,主的名影響這個世界有多麼深遠。甚至連魔鬼要迷惑普天下的人,也要假借「基督」的名來進行欺騙。但是當主基督駕雲從天降臨之時,「假基督」和「假先知」的一切假冒就都要被揭發,牠們要被擒拿,活活的被扔在燒著的硫磺火湖裡。(啟19:20)。全世界的人,因為看見主從極大的榮光中降臨,消滅「假基督」和他的大軍,就都承認主的名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這便應驗了保羅在《腓立比書》所說的,神要將「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賜給主基督(腓2:9)。

2.本詩形容主的名超乎萬有,乃是分開三方面來形容:

第一、超越時間──「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今時直到永遠。」既然我們靠著主基督的名得救、又得永生,我們就應當從得救的那一天開始,稱頌主的名,直到永遠才對。

第二、超越空間──「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耶和華的名是應當讚美的。」主降臨平定天下,終止了「哈米吉多頓大戰」,叫住在地上的人都得享千禧年太平;而且主又用他降臨的榮光,一次性地醫治好被嚴重污染的大地,叫大地的氣候和環境回復到挪亞洪水前那樣的美麗,以致萬物復興,人類可以享受千歲長壽。所以全地的人都承認,耶和華的名是應當讚美的。

第三、超越萬民──「耶和華超乎萬民之上。」這時主基督作王,統治全世界,得稱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因神賜給主基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是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2:9-11

結論:「他的榮耀高過諸天。」主基督本是從「至高之處」降臨的,他得勝一切之後,又再返回「至高之處」,叫一切受造之物都極其佩服他,承認他的榮耀(他的成功)高過諸天。

 

二、主在天作王管理歷史(113.5-113.6

113.5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他坐在至高之處,113.6自己謙卑,觀看天上地下的事。

1.因為主基督的名超乎萬有,所以作者很驕傲地問:「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意思當然是絕對沒任何神像耶和華的。當撒迦利亞先知預言到千禧年時也說道:「耶和華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華必為獨一無二的,他的名也是獨一無二的。」(亞14:9)這說明到了千禧年時代,全世界再沒有別的宗教,全人類只敬拜主基督為神;因為看見主基督在極大的榮光中,駕雲從天降臨,消滅地上所有敵對他的勢力,並且作王、統治全世界,試問還有甚麼神可以這樣降臨顯現的呢?

2.這使我們想到,當神宣佈「十誡」的第一誡時,說:「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出20:3 )又說:「你們如今要知道:我,惟有我是神;在我以外並無別神。」(申32:39)這位神又再三的向以賽亞先知啟示,說:「惟有我是耶和華;除我以外沒有救主。」(賽43:11)「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除我以外再沒有真神。」(賽44:6)「你們是我的見證!除我以外,豈有真神嗎?誠然沒有磐石,我不知道一個!」(賽44:8)「我是耶和華,在我以外並沒有別神;除了我以外、再沒有神。」(賽45:5)「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使人都知道除了我以外,沒有別神。我是耶和華;在我以外並沒有別神。」(賽45:6)「誰從古時指明?誰從上古述說?不是我─耶和華嗎?除了我以外,再沒有神;我是公義的神,又是救主;除了我以外,再沒有別神。」(賽45:21

3.作者總結這位神在歷史上所有的工作,表示神本來在「至高之處」享受他創造的榮耀,但他竟「自己謙卑,觀看天上地下的事」。意思是,這位至高的造物主,竟然降低自己的身份來關心天地間的事──就是他在地上所創造的人,並且拯救他們脫離罪惡和死亡、叫他們復活被提到天上的事。按神的至尊身份來說,如果他所創造的人敗壞了,他何須花這麼多工夫與愛心去關懷和拯救他們呢?他大可以將人類毀了,重新再創造一種更好的人類,有何不可呢?但是,神為人犯了罪而心中憂傷(創6:6);神差派摩西和許多先知來做教導、警告、和挽回的工作;最後,神竟然還差派他的獨生愛子降世,為人的罪受刑罰,好拯救我們進入榮耀裡,做神的兒女……。這一切都顯明神是如何「謙卑自己」。

 

三、主使教會復活被提(113.7-113.9

113.7他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113.8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就是與本國的王子同坐。

1.這裡所說「他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當然是形容神「謙卑自己」的表現──人本是用塵土造的,神卻賜人有神的靈,又使人有神的形狀和樣式,好像把人看為自己的兒女一樣;不但如此,當人犯了罪,本應滅亡、歸回最卑賤的塵土,神又用他兒子耶穌基督的救恩,救贖了我們的「靈魂」;到末世時,更叫我們的「身體」從塵土中復活過來,並且將我們提到天上。所以這裡所說的「灰塵」和「糞堆」,一方面可以按喻意來解,指出我們人類其實非常卑微;另一方面又可以按實意來看,指出主再來之時,我們的身體從塵土中得以復活過來,被提到天空,與主相會。

2.至於「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就是與本國的王子同坐」這句話,讀者應該明白,這是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從來沒有應驗過的。若有的話,就只有大衛曾經這樣恩待過掃羅的孫子米非波設而已(撒下9:6-11)。但應驗到「教會復活被提」,就非常廣泛、貼切和明顯了。因為我們每一個得救的基督徒,都能復活被提,與主同坐寶座、同作王。《新約聖經》有非常多經文論及到這一點,例如:保羅對提摩太說:「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提後2:12)《啟示錄》也預言到:「我又看見幾個寶座,也有坐在上面的,並有審判的權柄賜給他們。我又看見那些因為給耶穌作見證,並為神之道被斬者的靈魂,和那沒有拜過獸與獸像,也沒有在額上和手上受過他印記之人的靈魂,他們都復活了,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啟20:4)主耶穌也曾對門徒說過:「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太19:28 )又對老底嘉教會的使者說:「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啟3:21 )保羅也對哥林多教會說:「豈不知聖徒要審判世界嗎?若世界為你們所審,難道你們不配審判這最小的事嗎?」(林前6:2

 

113.9他使不能生育的婦人安居家中,為多子的樂母。

1.這句話更是不可能按實意應驗於以色列人的歷史上。但「不能生育的婦人」這句話在《聖經》中很著名,因為是按靈意應驗在教會身上,指出傳道人用福音生產的「兒女」很多。正如以賽亞先知說:「你這不懷孕、不生養的要歌唱;你這未曾經過產難的要發聲歌唱,揚聲歡呼;因為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這是耶和華說的。」(賽54:1)保羅更引用以賽亞這句話指著「教會」,說:「因為經上記著:不懷孕、不生養的,你要歡樂;未曾經過產難的,你要高聲歡呼;因為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加4:27)主耶穌也是應用這個屬靈的原則,對門徒說:「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親、母親、(有古卷在此有:妻子)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太19:29

2.所以,這句話很清楚是指著「教會」而說,表示「教會復活被提」之時,有數不過來那麼多的人。他們都是「教會」的兒女,「教會」成了「多子的樂母」。正如約翰在天上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神,也歸與羔羊!」(啟7:9-10)這些人,就是復活被提的聖徒。

 

結論: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1.這裡以「哈利路亞」為結束,表示極度興奮,要讚美主基督。如果讀者領會,以上各點都是主基督施與教會極大的恩典。試問,本來如灰塵糞堆的人,因信得稱為義,又蒙恩得以復活被提,與主基督一同作王,怎能不興奮呢?面對主基督,怎能不高聲呼喊「哈利路亞」呢?

2.請讀者注意,由(第111113篇)都是以「哈利路亞」為開始,惟獨這(第113篇)卻在結束時,多加一個「哈利路亞」。當然,這個現象是「加強讚美主」,表示關於「教會」的啟示到此結束了。但這一點也可能示意,本詩與(第115117篇)接連,因為那三篇詩都是以「哈利路亞」為結束。正如我們以前解釋過的,因為那三篇是關係以色列人蒙恩,他們是在「教會」被提之後才決心信主的,所以他們最後才唱「哈利路亞」。

3.值得留意的是,全《詩篇》以最後五篇「哈利路亞詩」(第146150篇)為結束,而這五篇都是以「哈利路亞」為開始和結束,與本詩一樣、十分興奮、十分強調讚美神,因為神的啟示到此全部完結了。讀詩篇的人,不要單單只看詩的解釋;更重要的是付出感情,想到神的榮耀、神的偉大作為、神的恩典豐厚、神的慈愛永遠長存…,就能夠與作者一同興奮地高呼「哈利路亞」!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被高舉而又抬舉人的主(陳家強)

 

第一一三至一一八篇 出埃及的哈利詩:救恩大合唱

 

任何有關主耶穌基督的事對基督徒都是非常有價值和吸引的。因為,這一組詩篇極有可能是耶穌過最後的逾越節時用的,因此人對這組詩篇大感興趣,並且其重要性也因而大增。在最後的逾越節,又是第一次的主餐,耶穌和祂的門徒在餐前很可能是唱詩篇一一三和一一四篇,而餐後唱一一五至一一八篇(太二十六30)。雖然每首詩篇也有自己獨立的文學特色,它們組合起來就被統稱為「出埃及的哈利詩/讚美詩」,可謂出埃及記六章67節的詩歌注釋了。

一一三篇以神的性情為本──神有至高的尊榮,按這本質,祂會提升貧苦窮乏人。一一四篇莊嚴地記錄了出埃及的事蹟,描寫創造主如何控制受造的世界,目的是使祂的子民得福。一一五及一一六篇是彼此平衡的,分別講及群體與個人在靈裡死亡(一一五篇)和肉身死(一一六篇)中得著拯救。一一七篇是把出埃及事件的意義延伸至整個世界──為以色列人所作的,同樣是為世上所有人。最後,一一八篇帶我們參與偉大的巡行行列,進入祂的門和祂的同在之處。

 

第一一三篇

本篇的主題是那位元全宇宙的超然的神──比天地還高,超越時間、空間和列國的祂如何提拔貧窮人,鼓勵傷心的。思路由神統管萬有的主權,漸進至神臨到萬有的良善。

 

1-3節 寶貴的名字

神的「名」(祂所啟示的;出三15)激起「敬畏……人」(新國際譯本:「僕人」)的讚美,這名是配得全宇宙無盡的歡呼喝采的。「名」教導我們以讚美來回應啟示,而「僕人」說出讚美是建基於奉獻的生活的。

4-6節 被高舉的主

在第13節的3次提到神的「名」,和在第46節的3重讚美很是吻合:「高過諸天……坐在至高……謙卑(即俯身)觀看……天上」。祂是高過所有人和地方,至高無可比擬,即使是高天,祂也要俯身去看。祂在萬有中是最「榮耀」的,祂比一切尊貴的還尊貴,祂的無所不知是包羅萬有的。

7-9節 至高的分享

神自己是「超乎萬民」的(4);祂「抬舉」「貧寒人」;「坐在至高之處」的(5),也使「貧乏人」與祂「同坐」──從灰塵裡帶到寶座上,獲得全然的滿足。祂在人無助之時扶助他們(「貧寒……窮乏」),祂不計較他們的卑微,逆轉他們的命運。這一切就是出埃及事件的核心真相──神控制地上一切的力量(出四22-23,十四30-31

);祂關心祂的子民的需要(出二24-25,三7);祂回應那些失去兒子的母親絕望的哭號(出一22)!這些啟示是永久的:神昨日如何,今日也如何。

―― 陳家強《詩篇研究講義》

 

 

哈利路亞!神給你們的旨意(蘭隆納)

 

凡事謝恩;這就是神在基督耶穌裡給我們的旨意

                                 ——帖前五18 (新譯本)

我有時喜歡作點「娛樂性的閱讀」作為消遣。這樣可以鬆馳一下日間所作份量很重的閱讀工作。這些「娛樂性的閱讀」中,我喜歡讀一點帶有神秘性的小說。所以老一輩作者所寫的偵探小說,我讀了不少。

幾年前我讀了一本偵探小說,書中的主角是兇殺組的探員。這位探員又是一個福音派的基督徒,他很規律的參加教會的聚會,禮拜三的晚間崇拜和詩班練習。他看上了詩班中一位唱女高音的姐妹。可是一直按兵不動。那部偵探小說出了好幾期之後,才描寫到他邀請她練詩後去喝咖啡。

這位基督徒探員是一個標準信仰的基督徒,他敬畏基督,確信聖經完全可靠,瞭解撒但在這個罪惡世界中的可怕作為。可是,我對這位基督徒探員有一點擔心。他沒有讚美過神。我連續讀了好幾集,從未讀到他在任何事上讚美過耶畏。

也許有人會說,「他是洛杉機警察局中兇殺組的探員,你怎能期望這樣的一個人讚美神?」他每天都浸在人性污穢的臭水溝中,還有那些事可以讚美神?可是,這樣的態度是不對的,無論我們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遇到什麼樣的事,都應該讚美神。也許我們不願為自己所遭遇的困難讚美神,可是至少我們可以因為祂的本質,以及祂的作為讚美祂。

基督徒的生活應該是完全協和的諧音。可是我們往往缺少一個音符,就是讚美的音符。詩篇所表達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是,信徒應該讚美神。讚美不是你可以選擇要或不要的,讚美是基督徒的一種義務。

我們在菲律賓訪問期間,學會了當地的一句話,說起來的聲音略如「烏唐..魯莫」,這句話用在人與人之間時,是表示一個受恩者永遠感謝施恩者的義務。我們對於救贖主也應該有同樣的義務。我們有經常感謝神的義務。這是一種快樂的義務。

詩篇第一一三篇把這個真理表現得最清楚。你們要讚美、讚美耶和華的名。神心中對於讚美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在這篇詩篇中活躍的表現了出來。

 

讚美的命令

詩篇第一一三篇是一首無作者名字的詩,也是一首描述性的詩篇。全詩分為九節,每三節成一小段。第一小段可以譯為:

(1)你們要讚美耶畏!

耶畏的僕人哪!你們要讚美,

讚美耶畏的名。

 (2)耶畏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從今時直到永遠。

 (3)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

 耶畏的名是應當讚美的。

在這一個小段中,我們立刻就讀到了這篇詩的信息:應當讚美耶畏無可比的名。第一節開始的那句話,可以譯為「哈利路亞」,和第九節結束時的「哈利路亞」(中文作「你們要讚美耶和華」)互相呼應。這一篇詩充滿了對神的讚美。第一小段命令人讚美耶畏無可比的名。這個命令可以從三節中的每一個動詞看出來,這些動詞都是命令語氣。

這篇詩開頭的那句話,是全世界每一個基督徒都很熟悉的。這句話就是「哈利路亞」、。不管那一個民族,那一種語言,大家都用同樣的聲音說這句話。可是,雖然人們常常用,卻很少人加以解釋。

「哈利路亞」是希伯來文,原來是由兩個字合起來的。「哈利路」是複數的命令語氣,譯成中文是「你們要讚美」。「亞」是神名字的縮寫。

不過,我要強調一個事實,這個字的語氣是命令語氣。我有一位朋友在這方面作了一個有趣的比喻。如果一個人對一群人高聲下命令,「把門關上!」他喊了好幾次,可是沒有人把門關起來。所以,他的命令並沒有實行。同樣的,只有說,「你們要讚美耶畏」(哈利路亞),卻沒有讚美的實際反應,那麼這命令就沒有實現,起初的用意也沒有達到。

 

讚美祂的名

為了瞭解這篇詩篇中讚美基本的意義,我們可以用新聞記者的立場,來看第一小段的經文。這個新聞記者所要問的第一個問題可能是,「何謂讚美?」頭三節中,「讚美」一詞出現的次數太多了,所以我們必須問這個問題。

詩篇中最常用來作為讚美的那個字,就是Halal。正如前面說的,讚美必須是公開的、出聲的。不過,詩篇中每一個用來作為「讚美」解的希伯來文,都有其獨特之處和特具之味道。 Halal這個字含有興奮誇耀之意。

這個字的意思,和你那十歲的孩子在少年足球隊中踢球入網得分時,你口中告訴別人時的那種情形。Halal發生在你得到所希望的晉升之時,健康的嬰孩順利出生之時,第一次坐進剛買的新車時,或是找回失落的隱形眼鏡之時。

這些時候,人所說的話特別是興奮誇耀。如果我誇耀我自己,你很快就會說我是自我主義者。如果我誇耀自己的兒女,你很快就會說我吹牛。(當然,我自己不覺得如此。)可是,人興奮地誇耀神的時候,沒有人會說他錯了。神的榮美、神的德性,永遠無法被述說完畢的。這篇詩篇中希伯來文讚美一詞, 最好不要用於足球、車子、添丁、升官之類,它只適用于永生的耶畏。只有祂才值得我們誇耀、興奮地讚美。

 

作奴隸的崇高呼召

從何謂讚美,我們現在轉到誰當讚美。這就是說,讚美當由誰來行?這篇詩已經指明,讚美的命令是對耶畏的僕人而發的。「僕人」一詞不是目前一般青年人在填寫職業志願欄時所喜歡的一個名詞。

我們到菲律賓短住講學之時,得到一位女管家很大的幫助。我們發現,在那一個地方,她的幫助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不知道應該怎樣稱呼她。我們的孩子稱她為「姐姐」。我和內人對別人提到她時,就稱她為「我們的幫手」。稱她為「女僕」或「傭女」似乎都有不敬之意。可是,這篇詩提到「僕人」時,其含意更為低級,因為這種僕人實在的意思是奴隸。這個命令是對神的「奴隸」而發的,要他們讚美耶畏的名。

在舊約世界中,奴隸制度是生活中的一個事實。不過,我們相信那些奴隸,還是有相當的地位的。不但在同一個家庭中,某些奴隸的地位高於其他的奴隸。某些奴隸也因其主人的財富或脾氣,而有不同的地位。擁有十名奴隸和擁有三十名奴隸的主人,其身份不同,其手下的奴隸地位也因此而有差別。約瑟在埃及的地位具有雙重的尊榮。他不但具有管理主人全家所有奴隸的地位(見創三十九56 );更因為他的主人是法老的一個官員(見創三十九1)

聖經中詩篇的作者,就把這種文化背景應用於人與神的關係上。人被視為神的奴隸之時,他就具有至髙無上的地位。因為沒有任何人的主人比神更偉大。所以,作為永生耶畏的奴隸乃是信徒所能期望得到的最高頭銜。即使國王,能夠作為神的奴隸,高興都來不及了呢!

以色列這個國家就稱為神的僕人。可是她一而再的不盡奴隸的責任。當然,以色列人中有許多人忠心于他們的主人,愉快地順服他們主人的命令。僕人中的僕人,神最優越的僕人, 乃是主耶穌基督。藉著先知的預告(見賽五十二 13~五十三 12),和祂實際的生活(見腓二 58 ),祂實際上把僕人的理想活了出來。很可能就是因為這個理由,保羅很樂意的自稱,他是耶穌基督的奴僕(見羅一1)

我們藉著主耶穌基督而建立的與神的關係,遠勝於古時以色列人藉著西乃之約而建立的與神的關係。耶穌稱跟隨祂的人為「朋友」,而不是「僕人」 (約十五15 )。還有,保羅說,我們過去是「奴僕」,而現在是「兒子」(加四7 )。在新約聖經中,僕人的職份仍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特別是,我們要隨時順服,隨時榮耀我們偉大的神。奴隸的意義是什麼?正確地說,就是隨時順服主人的命令。在這篇詩中,我們主人所給我們的命令是,讚美祂的大名。

 

我們讚美祂的名

我們讚美的物件是誰?問這個問題等於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因為詩篇第一一三篇最有力的強調了我們讚美的方向。頭三節,神的名是讚美的對象,總共提了五次之多。「耶和華的名」(「耶畏的名」更正確)是我們瞭解舊約神學的一個關鍵。聖經中的詩篇,就用這個詞句,作為神存在一切的總括。這個詞句包括了神一切超越的屬性。有一位舊約老學者(H.C. AUeman)說,「祂的名是人藉以認識祂的線索,神藉著這名,把自己顯明給世人。」

讚美神的名,就是以誠心說出一些與神正確有關的事。我們說,「神是良善的,」就是在讚美祂的名了。同樣的,下面這些詞句也是真正讚美永生耶畏的詞句:

耶和華為大!

祂的尊榮極美!

祂一直對我很好!

神永不改變!

耶穌是我救主!

通常舊約中用來作為「讚美」解的辭彙,都是含有興奮或強烈的味道。讚美並不是隨便的,或是膚淺的。而是,一個人對聖經所啟示有關神的事實有所回應,他必定用讚美的話來高舉神的名。這一類讚美的話,有時是說出來的,有時是唱出來的。無論如何,讚美祂的名時,一定有讚美的話語說出來。

 

何時?何地?

接著要問的可能是,「何時要讚美神的名?」關於時間這方面,這篇詩說得很清楚。第二節下半節說,「從今時直到永遠。」也許,你早已經在執行讚美神名的命令。假如這樣,你已經在作了,問題就沒有了。不過,如果你讀這篇文章時,才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命令,那麼你應該把今天的日期寫下來: 年 月 日。是的,從今時直到永遠,你都要讚美祂的名。

讚美要到何時結束?大家很熟悉的那一首詩歌「奇異恩典」有如此的句子:

千年萬代,

歌唱讚美,

歡欣喜樂,

有如初聞。

從今時直到永遠,耶畏無比的名都是值得我們讚美的。

最後的一個問題是何地?我們要在什麼地方讚美神?詩篇的作者回答,任何地方。第三節,用詩的方法,寫出了日出之地和日落之處,是指東西方向。凡是太陽照到之處,都是你我應該讚美神的地方。我們的工作,我們最愉快的義務,就是讚美我們的主。有人說,「從日出之處到日落之地」應譯為「從日出到日落」,也就是從清晨到黃昏。有一次,我以這題目講道,有一個人給我的信息取一個不太愉快的題目,叫「日升到日暮」。從邏輯上來說,這樣晚上就不必讚美神了。時間方面的問題,第二節已經說明了。所以第三節講的是地理方面。再重複一次,無論我們在任何地方,都要讚美神。

第一小段給讀者一個命令,要他們讚美神那無可比的名。讚美是興奮的誇耀。讚美是要由祂的僕人來行的。讚美是要對祂偉大的名而發的,祂的名乃代表祂的一切。讚美是要從今時直到永遠,任何地方都要讚美。這個命令是清楚的。這樣的順服是快樂的工作。我們受命要讚美祂無比的名。

 

說明:無可比性

詩篇第一一三篇的第二小段,就是第四至第六節,作者作了一件很不尋常的事。他說明了命令人讚美的原因。發命令的人通常不說明為什麼如此下令。軍中有一些關於服從的俏皮話。比如說,「命令你跳,你只能問要跳多高!」套用吉普林 (Kipline)的話,軍人只能說,「我們的份不是問理由是什麼?而是服從遵行,或是死。」在軍隊,要訓練軍人的紀律,預備打仗,這樣的服從是絕對必須的。我聽說在耶穌會中,那些修道士也有類似的話,他們說,「順服如軍團」。

我覺得,在目前這篇詩中,最特別之處是,神說明了為什麼命令人讚美神的原因。人類軍隊中的那些指揮官往往不願意,或是不能夠,說明他下此命令的原因,可是神卻如此作了。祂回答了人所問的「為什麼?」雖然祂是這宇宙的大指揮官,神還是讓我們看到,祂的命令是合理的。從這裡可以又一次看到 祂降卑的恩典。祂的說明是:

4)耶畏超乎萬民之上,

5)誰像耶畏我們的神呢?

   祂坐在至高之處。

6)祂自己謙卑,

    觀看天上地下的事。

這裡所說明的,命令人讚美神的原因,乃出於一個中心事實,那就是祂的優越性:祂是無可比的。耶畏的無可比性是舊約神學中所強調的,可是幾乎被忽略了。雖然詩人和先知一再強調神的無可比性,學者中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一點,直到最近才有一位學者在這個題目上寫了一篇專文研究。(C.J.Labuschagne, The Incomparability of Yahweh in the Old Testament 該文被收錄於 A.Van Selms 所編的 Pretoria Oriental Series 中,該書由荷蘭的LeidenE.J. Brill出版社出版。該文作者及編者均認為,這是教會歷史中,第一篇慎重研究這個題目的著作。)

雖然我們對這個題目沒有給予太多的注意力,但是詩篇裡卻很注重這個令人欣喜的事實。誰能像我們的神?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和神相比。我們這篇詩的作者,從三方面說到了,強調了我們神耶畏的無可比性。第一,祂的地位是無可比的。第二, 祂的位格是無可比的。第三,祂的憐憫是無可比的。

 

高過一切所有

我們很容易把第四節上半的經文輕率讀過,「耶畏超乎萬民之上。」然而,這句話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寫這篇詩的文化背景是多神論的世界。在人的想像之中,諸神互相競爭誰是最優越的。還有,當時的人認為,諸「神」的能力有地理上的限制。某一個國家的神,可能在另一個城市中就不能發揮其能力。可是耶畏是實實在在的神,祂是萬國萬民的神。祂絕對不受任何地理因素的限制。耶畏高於一切列國。

水門事件發生的那幾年期間,美國舉國上下受到了全國性的創傷,人們不相信竟然有如此令人驚訝的欺詐、不忠的事情。可是我們要知道一件重要的事實,我們應該記住,在神沒有任何一件事是令祂「吃驚」的。在萬國萬民之上,在所有領導人之上,耶畏高高在上,一切都在祂手中控制之下。祂高於美國和加拿大,祂高於蘇聯和中國,祂髙於新幾內亞和莫三鼻給,祂高於以色列、敘利亞和伊朗。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領袖,沒有任何一個地區性的神祇可以和祂相比。

第四節的下半擴大了我們的想像力,提升了我們微細的眼界。耶畏不但高於萬國萬民之上,祂的榮耀超越整個宇宙。從定義上來看,這是必然的事實。創造者必不能被自己所造之物所遮蔽。按照目前流行的理論,據說我們的宇宙是一個有限的創造。這個宇宙正以令人不能想像的比例擴大之中。可是,就在神所造那數以百億計的閃爍星球之外,祂自己無限的榮耀正在那裡發光。祂的榮耀是不受限制,無可匹敵、不能丈量的。 除了祂自己的心以外,是人所無法知道的。

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和祂相比。沒有人可以和祂並排而坐。祂可以用手心量海水,可以用虎口量蒼天(見賽四十12 )。在祂的地位方面,祂超越人所能描述之外。

 

誰像我們的神?

詩篇一一三篇第五節上半節問一個問題,「誰像耶畏我們的神?」這個問題並非宗教狂熱者排斥其他宗教的話,好像摩押人或以東人孩子般的問題,「我的神比你的神好。」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神學問題:你可以用什麼來和我們這位真實的神相比呢?石頭?樹木?某種理想?某種工作?某種目標?某種未知的能力?宇宙中那些善或惡的東西?

不!任何東西都不能與祂相比。任何人都不能像祂一樣。他們的神都不過是「零」的總和。就如詩篇九十六篇第五節所說的。只有祂是永恆的,有位格的神。我們的神就是這樣的神。以賽亞書四十四6~8很恰當地補充了詩篇第一一三篇的話。那幾節經文說:

耶畏以色列的君,

以色列的救贖主,萬軍之耶畏如此說,

「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

除我以外,再沒有真神。

自從我設立古時的民,

誰能像我宣告,並且指明,

又為自己陳說呢?

讓他將未來的事,和必成的事說明。

你們不要恐懼!也不要害怕!

我豈不是從上古就說明指示你們麼?

並且你們是我的見證,

除我以外豈有真神麼?

誠然沒有磐石?

我不知道一個!」

神是全然智慧,在祂無所不知。可是,祂不知道有任何一個可以和祂相比的。在祂光輝的榮耀中,絕對沒有人可以和祂比的。詩篇一一三篇第五節下半節譯為「祂坐在至高之處。」這譯法是合適的、也是真實的。不過,祂坐在至高之處的地位,不是別人封祂的。舊約的詩人和先知,絕對不會作如是之想。 這半節經文的意思是,神把自己高舉到最高的寶座上。這也就是說,即使祂的寶座,也是耶畏自己高舉,自己坐上的,而不必假手於他人。

想一想以賽亞在殿中所看到的異象,耶畏高高的坐在祂的寶座上(賽六113 )。以賽亞看到耶畏坐在高高的寶座上,祂的衣裳下垂,遮蓋祂寶座所在的殿。在祂上面和四周有撒拉弗侍立,他們對唱:

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畏!

祂的榮光充滿全地!(賽六3)

他們讚美的強烈程度,甚至叫房子的根基震動,殿裡充滿了煙雲。一切都在動。這種對唱很強烈。神的榮耀是動性的,不是靜止的。

 

無限加X等於多少?

耶畏高高坐在寶座上,在神學方面帶來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神的榮耀本來就是無限的。既然如此,怎能在這榮耀之上再加榮耀?甚至新數學也不能解答這問題。要定神榮耀的量,人可以拿什麼作基數?神已經在天上,怎能又「高高坐在寶座上」呢?有人提出一個答案,這個答案也是令人肅然起敬的。無限的耶畏什麼都不需要,從永恆到永恆,祂都存在于完全的榮美之中。然而,從祂所造的人類之中,祂接受人的讚美。因此,在祂的榮耀上又加上榮耀。我們的讚美加在祂無限的奇妙上。祂在高高的寶座上,又把這榮耀髙舉了。「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羅十一33 )

 

我們降卑的神

耶畏不但在她的地位和位格上是無可比的,在祂的憐憫方面也是無可比的。第六節(「誰像耶畏……」這個句子的最後一部份)說:

(祂)自己謙卑,

 觀看天上地下的事?

如果我們唯讀到第四、第五節就停住,那麼我們可能就成為「超越主義」者。我們只對高高在上的神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是,對於這樣的神是否會關懷、照顧我們這些在地下的人,會存懷疑的心。

可是,祂卻從那不可想像的威嚴寶座上,自己謙卑,觀看天上的事。這已經是祂的降卑了。可是,祂更加降卑,關懷我們這些地球上人類的需要。這樣的降卑威嚴就是好消息,就是福音。這節經文所用的動詞帶有一幅畫面,那就是一個人從他的天棚上或視窗,俯首看下面的人或東西。這就是「天堂降下」。這就是祂無可比的憐憫。神突破時間、空間、和光,藉著祂降卑的恩典,滿足了祂百姓的需要。就是這個理由,這詩篇的信息完全得到了解釋:你們要讚美祂無可比的名。

 

祂無比恩典的例證

這篇詩以命令人讚美神為開始。然後它解釋,這個命令是因為祂無可比的地位、位格、和憐憫。這篇詩的讀者中,一定有些「米蘇裡州」人。他們還要求另一件事,「指出來讓我看!」

詩篇第一一三篇並不以指出為什麼命令我們讚美神的原因為滿足。在這篇詩結束的那一小段,作者用「天然彩色」舉出了祂無可比性的一些例證。這些「天然彩色」的例證還帶有想像的氣味。我們很快就可以看到這些事實。這篇愛的詩篇讓我們看見了祂降卑恩典的兩個例證。這兩個例證都是取自古代以 色列人所熟悉的文化背景,就是:貧窮人和沒有快樂的人。這篇詩最後一小段的內容是:

7)祂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

從糞堆中癍拔窮乏人

8)使他們與王子同坐,

    就是與本國的王子同坐。

9)祂使不能生育的婦人安居家中,

 為多子的樂母。 

讚美耶畏!

 

糞堆中的貧窮人

這位詩人所舉的第一個例子,是一位非常貧窮的人。古代巴勒斯丁的城市很小,因為它們都是建造在山頂上的。因為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同一座山頂上蓋屋居住,所以這山頭越來越小。還有,他們在城的四周築牆,這也使城變得更小。

通常城市的居民很擁擠。地價最貴的地區是在城中,因為那裡有城牆的保護,可以避免敵人的攻擊。貧窮人在城裡無立足之處。他們只能住在城牆之外,有時甚至必須住在別人的垃圾堆上。那些垃圾堆是城裡的人拿到城外來丟掉的。在這些垃圾堆上生活,乃是人所能想像得到的最貧窮的生活方式。新約聖經中,就是用這些垃圾堆所發出來的煙和味道作為地獄的比喻(原文叫Gehenna ,見可九434547)

這是最貧窮的人。他吃別人丟掉的垃圾。他骯髒、蓬亂,又可能混身是病。他生活的水準低到不能再低。但是耶畏俯首向下看。神從祂榮耀無比中降卑。祂不但降卑到城中。耶畏自己降卑到糞堆中,祂自己降卑到最貧窮的人之中。祂說,「人是我所造之物中最尊貴的,他們不應該過這樣的生活。」祂把窮人洗乾淨,給他們穿上衣服,帶他們進入城裡,使他們與王子同坐。祂叫那以前最貧窮的人坐在那最尊貴的宴席上。

何時神如此作?就是祂把一個罪人從罪惡死亡的臭爛污泥中拯救出來,然後洗淨他,用基督無瑕疵的義袍給他穿上,讓他和王子同住,和王與眾聖徒同桌共用的時候;就是祂「在基督裡,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弗一3 )的時候。第七、八節所描繪的圖畫,很奇妙的描述了「稱義」——就是我們神在基督裡宣告我們為義的行動(見羅四24~五2 )。這就是我們歡喜快樂讚美神的最大的原因。

 

絕望的婦人

神的無可比性之第二個例證,是一個完全沒有喜樂的婦人。這個例證也說明了,我們之所以要歡喜快樂讚美神的原因。古時以色列人文化背景下,有一個名詞可以叫人全然沒有喜樂, 那就是「不育」。一個女人如果結婚幾年之後,仍然沒有生育,那麼人們就會相信,這個女人是有缺陷的人。不過,請記住, 這是古時近東一帶的人的思想,聖經並沒有如此教訓。

請運用你的想像力,有一個住了幾百人的小村莊。時間是在黃昏的時候。婦人們正在井旁來來往往。他們一群一群的來, 一邊走一邊談著兒女們的事:約書亞新長了牙齒,利百加的羊生了小羊,西門長高了,阿裡在田野的工作,等等。那時有一家的門開了,井旁那四五個女人立刻提起裝滿水的皮袋,匆匆 趕回家去。有兩三個女人原來正朝著水井走來,看到了那一家的門打開了,他們就停止,在那個地方站著閒談。

剛打開門走出來的那個女人是哈拿,她獨自一個人走向水井。她結婚十二年之久,可是只有給她的丈夫和父家帶來羞辱。她沒有生育兒女。不育!這個冷酷的名詞就把她和其餘「正常」的女人分開了。

有些人認為,她的「不育症」會傳染。她孤單地走向水井,又孤單地走回丈夫的家。除非她的丈夫是一個最敬虔的男人,就像撒母耳記上卷第一章的以利加拿,否則看到了她,他可能會用刺傷人的話說,「我還以為我娶的太太是女人!」不生育就是沒有快樂的代名詞。

那時耶畏俯首向下看,祂從那不能形容的至高榮耀處降卑。這位無可比的神降卑自己,臨到她的痛苦之中。神以無限威嚴,歡喜降卑自己,看顧這位不育的婦女。「我造女人,是要使她作男人高貴的配偶,她不可以過這樣沒有喜樂的生活。」神如此宣告。祂把她在當時文化背景下,她生活中惟一需要的説明賜給了她——祂使她懷孕、生子。這節經文說:

祂使不能生育的婦人安居家中,

為多子而快樂的母親。

請看,原來整齊但是空空蕩蕩的房間,現在堆滿了嬰孩的尿布。原來她一天到晚空閒得很,懷抱中都是空虛的,現在一天到晚要為孩子而忙。過去她是不育的,現在她是喜樂的。我們也一樣,貧窮的,祂叫我們富足,沒有快樂的,祂使我們大有喜樂。 這就是神的作為。舊約聖經中,真的有一個女人像這篇詩中所描寫的這位快樂的多子之母一樣。而且她也寫了一篇偉大的詩。那一個女人的名字,真的就叫哈拿。她原來不生育,沒有快樂。可是神自祂的尊嚴中降卑,因著她大有信心的禱告, 神使她懷孕。她所寫的那一篇詩(撒上二 110 )可以拿來和詩篇第一一三篇一起讀。哈拿也寫出神降卑到糞堆拯救人的詞 句,這就成為第一一三篇的背景(見撒上二8 )

還有,令人料想不到的,新約聖經中最美的一篇詩也是女人寫的,並且也是直接繼承撒母耳記上二110和詩篇第——三篇的思想。這就是我們主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所作的「尊主頌」 (見路一4655 )

馬利亞的情況有一點不同,她並不是結婚很久沒生孩子、沒有喜樂的女人。她是一個少女,剛剛訂婚。這樣的少女懷孕實在是一件叫她很難於見人的事。可是,正如當初耶畏降卑,幫助了撒母耳記上的那位哈拿,幫助了詩篇第一一三篇作為例證的那個女人,現在神以一種新的、更加神秘、更加威嚴的方式, 榮耀降卑到馬利亞身上。祂那無可比的恩典蔭庇了她,所以她所懷的兒子是很特別的,是人類之中最特別的。馬利亞是個童女,她卻懷了神兒子的肉身。她所懷的這個兒子,是自創世以來母愛感情的焦點。她感受到哈拿所感受的那種奇妙感覺。這種感受的強烈程度,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因為耶畏選擇了她。

這就是她偉大的讚美詩篇。在這篇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哈拿詩歌,和第一一三篇中的那些因素。她講到了神的無可比性 (四十九節下半)。她唱出了神滿足了那些饑餓者的願望(五十三節上半)。她也講到神降卑,以祂的恩典臨到卑微者的身上(五十二節下半)。她特別為自己如此藉著神蹟懷孕而喜樂(四十八節)。最後,在聖靈感動之下,她宣告說:

祂扶助祂的僕人以色列,

為要紀念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

施憐憫直到永遠,

正如從前對我們列祖所說的話。( 5455 )

蒙恩的馬利亞知道,神不只是叫她尊貴。祂應驗了和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中的那個最重要的部份。神藉著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為以色列人提供了一個方法,使耶畏的僕人(就是以色列人)可以成為「叫地上萬族蒙福」(創十二3 )的工具。詩篇第一一三篇所要講的終極真理就是這些。這篇詩的主題,都編織進馬利亞的詩歌中了。

詩篇第一一三篇回顧哈拿的歌,也前瞻了馬利亞的歌。不過,這篇詩最重要之處,是要引導我們快樂地讚美我們無可比的耶畏的名。這篇詩的重點是:耶畏無可比的名是應當讚美的!這篇詩經過命令、說明、例證等三個小段之後,最後又用開始的那個句子作結束:

 

哈利路亞!讚美耶畏!

我們的回應是照著命令列,讚美祂的名。

讚美祂萬福源頭,

地上萬有讚美祂,

天上萬軍讚美祂,

讚美聖父、聖子、聖靈,

 阿們!

―― 蘭隆納《讚美──詩篇的認識和欣賞》

 

 

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一一三1~9)(臺北靈糧堂)

 

從本篇開始,一直到詩篇一一八篇,是詩篇中另一個哈利路亞詩群的開始,意即這幾篇詩篇的特色就是讚美,在猶太人的習慣裡,這幾篇詩篇是他們在過逾越節時所要吟唱的。

讚美已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課題,詩人常會在他的信息中呼召我們要讚美神,雖然是很熟悉的主題,但是我們仍可以從本篇中,獲得新的亮光與啟示,並能提升我們的讚美。

本篇也是一篇非常適合默想的詩篇,因為結構非常的清楚,詩人的信息中告訴我們:讚美的對象?誰當讚美?何時讚美,何處讚美?並且詩人用了好幾節向我們介紹他所認識的神。

你所認識的神是怎樣的一位神呢?詩人的讚歎是否也是你我的讚歎呢?「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詩人讓我們看見,我們的神超過萬民之上(v.4);祂的榮耀高過諸天(v.4);並且祂坐在至高之處(v.5),表明祂在掌權;祂不僅坐在至高之處掌權,祂亦非常的愛我們,因著這樣的愛,祂自己謙卑觀看天上地下的事(v.6)。神坐在高天之上的寶座上掌權,那就是我們信仰生命安定的力量,不論環境的變異如何,神仍是掌權的神,這就是我們所信的神。神不僅高高的坐在寶座上,祂亦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這樣的降卑是超過了我們的想像,對人來說,要放下身段已是非常的不容易了,然而,保羅描寫我們的神為了愛我們的原故,所放下的不是身段,而是祂的位格─與神同等的位格,為了是要來成就這無與倫比的救贖恩典。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

前面論及耶和華的所是,v.7-9是耶和華所做,從短短的三節聖經中,我們看見神所顯出的恩典與憐憫,真是讓我們感受到,我們每一個人在祂的眼裡都是價值非凡。被人輕視的,祂不輕視,並且還提拔他;受羞辱的(猶太人的習俗認為不能生育是非常羞恥的),祂賜下祝福代替那羞辱。

默想

今天,就找機會向一、二位朋友說一句欣賞的話,告訴他()你在他()身上看到神所賜給他的特質

回應

主,讚美你,以那無與倫比的愛愛我。

 

 

誰像我們的神呢?(一百一十三篇19)(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5節詩人讚美說:「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是的!當我們愈認識神,愈經歷神,我們也會如同詩人一般,從心裡愈發地讚美神說:「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詩人在這篇詩篇中他讚美神的重點有兩個,一方面他讚美神:「沒有誰像我們的神這麼偉大」!第45節詩人提到,我們的神「超乎萬民之上,榮耀高過諸天」,「坐在至高之處」!感謝主!我們所信的神是超乎一切的神,祂不是人手所造的虛假的偶像,祂是那位掌管一切的全能神!我們相信這樣一位神我們是何等的有福啊!因此讓我們也和詩人一樣,向神發出讚美說:「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然而更讓我們感動的是,第69節詩人讚美神,因為我們的神雖然超乎一切,雖然祂坐在至高之處,然而令人驚喜的是,祂卻「謙卑觀看天上地下的事」!祂卻十分「關心」我們這些渺小的人!祂一直都在「觀看」我們所發生的每一件事,不僅如此,令我們感動的是,祂竟然垂顧我們這些活在「灰塵」,「糞堆」中的人,當人對我們都不屑一顧時,祂竟然關心我們,瞭解我們,而且伸出祂大能的手來幫助我們!第9節提到祂也伸手醫治那些不生育受羞辱的婦人!這就是我們所信的神!因此,我們怎麼不會如同詩人一樣,向我們這位偉大,滿有恩典的神發出讚美說:「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

既然我們的神是如此偉大奇妙,那麼,誰應當來讚美祂呢?第1節提到,「凡是耶和華的僕人」都應當來讚美神!若我們願意一生來服事這位偉大奇妙的神,我們也要一生因祂的名常常發出讚美來!但願我們都是一群充滿讚美的子民!

我們應當什麼時候來讚美這位如此偉大奇妙的神呢?第2節詩人提到,我們應當稱頌神「從今時直到永遠」!是的!因為我們神的恩典乃是從今時到永遠的!因此我們也應當稱頌祂「從今時直到永遠」!讓我們成為不斷讚美神的子民!

什麼地方的人應當來讚美我們這位偉大奇妙的神呢?第3節詩人提到:「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因為我們的神的恩典就如同太陽一樣,祂眷顧一切祂所造的人!因此只要信靠祂的人,祂都以豐盛的恩典回應他們!是的!但願全地都來認識祂的名,全地都來經歷祂豐盛的恩典!願祂榮耀的名在全地被稱頌!

回應:

主啊,我願一生稱頌禰那偉大奇妙的名,我也願全地都來稱頌禰,因為唯有禰是配得萬民稱頌的!因禰超乎萬民之上,禰的榮耀高過諸天!

禱讀:詩篇一百一十三篇57

5 誰像耶和華─我們的 神呢?祂坐在至高之處,
6 
自己謙卑,觀看天上地下的事。
7 
祂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

 

 

節期頌詩(一):來讚美神(113)(香港讀經會)

 

祈禱:   從塵土中把我高舉,使我活得有尊嚴的主,請給我決心和勇氣常常歌頌讚揚你的名。

 

詩篇第113-118篇是猶太人在他們三大節期(即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的聚會時,所連續唱頌的六首詩歌(參太2630;可1426)。人活著,就是要歌頌神的名,讚揚神的愛,這是詩人所認定的。以色列人在三大節期所唱的六首頌詩中,以本詩作起點,去數算神在他們先祖及自己生命中的無盡恩典,以致他們可以有信心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本詩的主旨是呼籲人去讚美耶和華。詩人一開始就呼籲耶和華的僕人去讚美祂,之後又在第2-3節提及讚美耶和華的時空向度:從時間上而言,耶和華的名從今時直到永遠都是值得稱頌的;從空間上而言,從東到西,遍及全地,都要讚美祂。

為甚麼要讚美耶和華?因祂是超乎萬國萬民的神,祂在至高之處永遠為王(4-5)。耶和華的僕人要讚美祂,不單因為祂是威榮的主,更因為祂在至高處俯首垂顧天上地下的事(6);祂竟會從塵土中抬舉貧窮人,以致卑微的人能與本國的王子同坐,而當時最受人輕看的不育婦女亦可以成為多子之母(7-8,這兩節經文應是引述了以色列人所熟知的撒母耳事蹟——參撒上28中的哈拿之歌)。末了,詩人再以哈利路亞(「你們要讚美耶和華」)的呼籲作結。

作為六首節期頌詩的第一首,本詩能讓以色列人對前面的生活充滿盼望,因為他們可透過本詩,體會到神必一如以往的幫助他們,而且祂不單為人解決難題,更要使人得尊榮和喜樂。

今天,我們同樣會唱頌詩歌;然而,當我們頌唱時,會否認定我們是主的僕人,因此要從今時直到永遠的歌頌祂,又會在家中,在公司,在教會,以至在任何地方都讚美祂?還是我們仍然常常自己作主,自己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主人,少去數算主的恩典,以致我們既不能口唱心和的讚美神,亦不會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中歌頌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