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十五篇短篇信息 目錄: 讚美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楊震宇) 靠神必蒙福得救(吳主光) 神--得福也賜福(陳家強) 不死的愛(華倫魏斯比) 他們的神在那裡(一一五1~18)(臺北靈糧堂) 又真又活的神(一百一十五篇1〜18節)(臺北基督之家) 節期頌詩(三):來倚靠神(詩115篇)(香港讀經會) 讚美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楊震宇) 鑰句:他們的神在那裡呢? 背景:《詩篇》第一百十五篇的作者不明,作詩的時間也不明,可能是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之地歸回後所作的詩。他們在重建聖殿時受到外邦人的藐視,與信仰上的挑戰而寫的。詩中講論拜假神者之愚昧,惟有耶和華是真神,我們要永遠稱頌祂。這首啟應式的詩篇,採用對唱形式(拉三11,詩中有會眾(1~8,12~13,17~18節)與詩班(9~11,14~15節)的一同對唱。 提要:第一百十五篇是讚美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在這首讚美詩裏,鼓勵眾人將榮耀歸給神(1~3節),並描繪偶像的無能(4~8節);然後,他勸勉眾人依靠耶和華(9~13節),並許願讚美神(14~18節)。全詩分為二段: (一)勸眾人識別真神與偶像(1~8節)── 然而我們的神在天上,都隨自己的意旨行事; (二)勸眾人要倚靠耶和華(9~18節)── 以色列啊,你要倚靠耶和華,祂是你的幫助和你的盾牌。 鑰節:【詩一百十五3】「然而我們的神在天上,都隨自己的意旨行事。」 鑰點:這首讚美神施慈愛和信實的詩,內容包含: (一)一個對比(1~8節)──至高無上的耶和華與軟弱無力的偶像相比。因為以色列所人信奉的神是隨已意行事,不像外邦的偶像:(1)是物質所造的,(2)人手所造的,(3)有口不能言,(4)有眼不能看,(5)有耳不能聽,(6)有鼻不能聞,(7)有手不能摸,(8)有腳不能走,(9)有喉嚨不能出聲,而任人擺布。 (二)一個呼召(9~11節)──只有耶和華值得信靠。詩人勉勵三種人:(1)以色列家,(2)亞倫家,和(3)敬畏耶和華的人,當要倚靠耶和華,因為惟有祂才是他們的幫助和他們的盾牌。 (三)一個信心(12~16節)──相信神必祝福。詩人特別提到:(1)不論年齡大小、階級和景況如何,祂都賜福,(2)祂使他們的子孫日見加增,和(3)祂把地給了人。因此,無論在任何時候和任何環境下,祂都會看顧,賜福祂的子民。 (四)一個合唱(17~18節)──向神謝恩、讚美耶和華。 詩人結束本詩篇時,所許的願對我們來說也是合用的——那就是,「但我們要稱頌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親愛的,唯願你一生向神唱詩,還活著的時候要向祂歌頌。 今日的鑰節提到「然而我們的神。」外邦人以他們的偶像誇口,並且嘲笑以色列人說,「你們的神在哪裏呢?」所以,詩人對照「我們的神」的全能、威嚴、智慧、仁慈、榮耀與人手所造的偶像的無用、荒謬、無能,作了強烈的對比。本篇中,詩人特別一連三次提到我們的神是可倚靠的,因為祂是:(1)慈愛和誠實的神;(2)在天上的神;(3)隨己意行事的神;(4)是幫助我們和我們的盾牌(可倚賴)的神;(5)是賜福的神(說了四次);(5)是永遠當受讚美的神。此外,詩人指出外邦人的神雖然是摸得到,看得見,而且什麼都有,但什麼都「不能」,而造它的人也「不能」,凡靠它的人更「不能」。親愛的,你的神是怎樣的神?今天你還有一些甚麼偶像在你心中呢? 【抓住甚麼】英國曾有父子兩個,皆是著名的無神派,著了很多的書,攻擊基督教,頗能迎合一般人之心理。一天父親病重,心靈不安,感覺人生虛空。在苦悶中掙紮,無神的觀念有點搖動。死亡臨近之時,更覺沒有安慰,不敢確信無神了!此時他的兒子,看見父親對于無神的信念將有動搖趨勢,恐怕影響父子名譽,於是大聲喊說:「父親!抓緊,不要搖動!」父親回答說:「兒呀!抓住甚麼?」真的,無神派的人臨終,可以抓住甚麼呢?甚麼可以使他得到安慰呢?他沒有神,抓住甚麼呢?結果就是進入永遠的黑暗中,等候將來的審判罷了! 「神是我們信與愛的對象,願我們至死讚美祂,從牙牙學語至彌留之際都稱讚祂的名。願主馨香的名永遠安慰我們的心。」――馬太亨利 默想:親愛的,你是如何回應這位獨一的真神呢?詩人提到「死人不能讚美耶和華」(17節),「時不我予」,你有否把握機會,多多的讚美、稱頌主呢? 禱告:神啊,我感謝祢,祢是榮耀的,是慈愛的,是信實的,是幫助人的,是眷顧人的,是賜福給人的神。在任何時候和任何環境下,祢是我們的倚靠,是我們可經歷的神。願我常常以歌頌和讚美回應祢樂意賜福施恩。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靠神必蒙福得救(吳主光) 第一百一十五篇大綱: 引言:因得神的慈愛和誠實而歸榮耀給神(115.1) 一、回答外邦人的譏諷(115.2-115.3) 1.回想外邦人曾譏諷以色列的神在哪裡 2.現在能以回答:我們的神在天上隨己意行事 二、外邦人的神才是假神(115.4-115.8) 1.外邦人的神不過是人手所造的假神 2.外邦人的神存在卻無能 3.造他和靠他的都像他一樣無能 三、以色列全家蒙神保守(115.9-115.13) 1.耶和華要作以色列的幫助和盾牌 2.耶和華要作亞倫家的幫助和盾牌 3.耶和華要作敬畏他的人的幫助和盾牌 4.耶和華「向來」眷念以色列全家 5.耶和華「還要」賜福以色列全家 四、以色列得了地上的福(115.14-115.18) 1.就是子孫加增之福 2.得地土之福 3.存活能讚美耶和華之福 結語:高呼「哈利路亞」(115.18下) 釋經: 引言:因神的慈愛和誠實歸榮耀給神(115.1) 115.1耶和華啊,榮耀不要歸與我們,不要歸與我們;要因你的慈愛和誠實、歸在你的名下! 1.從本詩內容所敘述的,可以看到本詩的背境,是預言以色列全家在末世時得到了神的「眷顧」。因為神已經作了他們的「盾牌」,並護衛他們,叫他們能夠回答被擄時,那些譏諷他們的外邦人。並且這時神已經將「地」賜給他們,叫他們不但得以「不死」,反而「子孫增多」,可以稱頌神直到永遠。 2.讀者要明白,這樣的背境,絕不是指著以色列歷史任何時代而說,必定是指著「千禧年時代」而言。因為只有到了那時,以色列才能得著大復興,成就以上所說的福。 3.本詩一開始時說:「耶和華啊,榮耀不要歸與我們,不要歸與我們;要因你的慈愛和誠實、歸在你的名下!」意思是,以色列在這個時候已經得著「榮耀」,因為神已經照著他的「慈愛」和「誠實」,恩待了他們,叫以色列大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 4.「慈愛」是指神再一次饒恕他們二千多年來的叛逆,現在因他們肯悔改而接納他們,重新以他們為「聖民」,使主基督降臨,作他們的王; 5.「誠實」是指神在《聖經》中對以色列人的所有應許,全部都實現。就如神應許亞伯拉罕,將「從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就是基尼人、基尼洗人、甲摩尼人、赫人、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亞摩利人、迦南人、革迦撒人、耶布斯人之地」(創15:18-21),賜給他的後裔。這應許從來沒有完全實現過。但到了千禧年時代,就真的全然實現了。又如神應許大衛說:「你的子孫若謹慎自己的行為,盡心盡意誠誠實實地行在我面前,就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王上2:4)所以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必須從天上回來,作以色列人的王,這應許才能真正實現。 6.作者更認為,這一切的成就,並不是因為憑著以色列人自己的本事,能夠戰勝敵基督,得以複國;乃是因著他們在大災難中,快要被敵基督滅絕時,求告「耶和華的名」,主基督就從天上施展大能,拯救他們。所以作者要將一切榮耀歸與「耶和華的名」。 一、回答外邦的譏諷(115.2-115.3) 115.2為何容外邦人說:他們的神在哪裡呢?115.3然而,我們的神在天上,都隨自己的意旨行事。 1.以色列已經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了。所以作者回想從前以色列亡國被擄,感到最大的羞辱和痛苦,就是俘擄他們的外邦人譏諷他們說:「你們的神在那裡?」為這句譏諷話,詩篇第42篇的作者,在被擄之時曾向神哭訴、說:「…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裡呢﹖我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神的殿裡,大家守節。我追想這些事,我的心極其悲傷…。我要對神─我的磐石說:你為何忘記我呢﹖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呢﹖我的敵人辱駡我,好像打碎我的骨頭,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裡呢﹖」(詩42:3, 10)詩篇第79篇的作者也說:「為何容外邦人說、他們的神在哪裡呢﹖願你使外邦人知道、你在我們眼前伸你僕人流血的冤。」(詩79:10)約珥先知也向神禱告說:「事奉耶和華的祭司要在廊子和祭壇中間哭泣,說:耶和華啊!求你顧惜你的百姓,不要使你的產業受羞辱,列邦管轄他們。為何容列國的人說:他們的神在哪裡呢﹖」(珥2:17)可見眾先知和以色列全家,都深深地記住這句譏諷話,盼望有一天、神會給他們伸冤。現在本詩的作者從神的啟示得知,到千禧年時代,主基督必要從天上回來,作他們的王。證實神在天上一直眷顧以色列人,沒有讓外邦人滅絕,正如彌迦先知預言道:「那時我的仇敵,就是曾對我說:『耶和華─你神在哪裡』的,他一看見這事、就被羞愧遮蓋。我必親眼見他遭報;他必被踐踏,如同街上的泥土。」(彌7:10) 2.面對外邦人這樣的譏諷,作者的回答是:「然而,我們的神在天上,都隨自己的意旨行事。」意思是,以色列雖然亡國,以色列民雖然被擄,並不等於以色列人的神不存在。只是因為以色列人犯罪,所以在天上的神才將以色列人交給外邦人,懲罰他們。然而,神仍然在天上掌權,管理著萬國萬民。正因為這樣,亞述後來就亡國不再存在了;巴比倫後來也亡國變成了廢墟,永不被重建;瑪代和波斯也被希臘消滅,永遠不得翻身;希臘雖然興起最快,但很快就被羅馬帝國消滅了,也是不能再複國;羅馬雖然強大,豈不也在歷史上消失了嗎?到了末世時代,「神聖羅馬帝國」雖然復興,《聖經》卻預言她必要敗亡,永遠沉淪。惟獨以色列一直蒙神保守──在巴比倫大帝國之時,表面上是尼布甲尼撒王統治世界,其實仍然是神在掌管一切。就像神對尼布甲尼撒王說:「…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或立極卑微的人執掌國權。」(但4:17, 25. 32, 5:21)所以以色列在這二千年的歷史中,一直蒙神保守,不被天主教的十字軍滅絕;不被各國的君王滅絕;不被德國的希特拉滅絕…,反而能在一九四八年複國;並且在末世大災難時,又因悔改歸向神而蒙神保守,不被敵基督毀滅。最後因主基督降臨,而得著大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這就證明了以色列的神一直在天上掌管著歷史的一切。 3.以色列的神「隨自己的旨意行事」,意思是指世人不明白神的旨意是何等的奇妙和奧秘。只看見以色列亡國,就以為以色列的神不存在。其實以色列的神有他美好的旨意──讓犯罪的以色列人先受刑罰,不是為要滅絕他們,乃是要他們認識神的公義和聖潔,然後再接納他們。再者,神更美的旨意是要借著以色列人的不信,讓福音先傳遍天下,拯救許多肯相信的外邦人成為「教會」,作他兒子耶穌基督的「新婦」;然後才讓以色列人悔改歸主得救,進入千禧年,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 二、外邦人的神才是假神(115.4-115.8) 115.4他們的偶像是金的,銀的,是人手所造的,115.5有口卻不能言,有眼卻不能看,115.6有耳卻不能聽,有鼻卻不能聞,115.7有手卻不能摸,有腳卻不能走,有喉嚨也不能出聲。115.8造他的要和他一樣;凡靠他的也要如此。 1.這段經文是反指外邦人的神,才是假神。第一、他們的神只不過是「偶像」而已──既醜陋,又虛假;第二、都是人手用金銀做成的──都比人更低級,而且都是能朽壞的東西;第三、有眼耳口鼻,卻沒有功能,因為都是假裝的而已;第四、造他的後來死了,信靠他的也滅亡了,連這些偶像自己也被毀滅了,還有那些拜偶像的大國後來也都消失了。但以色列卻蒙天上的神保守,得以在末世時代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 2.這樣的形容,應用到末世的以色列人身上,更是如此。當時假先知和假基督聯合,以虛假的大神跡、大奇事來迷惑神的選民,叫他們相信那個假基督是真基督。但是假先知建議要給假基督作一個「像」,這像「有生氣,並且能說話,又叫所有不拜獸像的人都被殺害。」(啟13:15)所以神興起一些「智慧人」(但11:33,
35, 12:3, 10),讓他們揭發假基督和假先知的虛假,拆毀了假基督的像,在民間訓誨多人,漸漸叫以色列全家悔改歸向神。 三、以色列全家蒙神保守(115.9-115.13) 115.9以色列啊,你要倚靠耶和華!他是你的幫助和你的盾牌。115.10亞倫家啊,你們要倚靠耶和華!他是你們的幫助和你們的盾牌。115.11你們敬畏耶和華的,要倚靠耶和華!他是你們的幫助和你們的盾牌。 1.這段經文其實分開三組人,向他們講論同一件事──就是勸勉他們「要倚靠耶和華!他是你的幫助和你的盾牌」。先交待這三組人──「以色列」、「亞倫家」和「敬畏耶和華的」;這三組人加起來,意思就是「以色列全家」。「以色列」是泛指所有以色列人,代表全國政治;「亞倫家」是指以色列人中那些一向堅持舊約信仰的猶太教份子,代表全國宗教;「敬畏耶和華的」是指那些看見末世大災難而懼怕神、悔改歸主的以色列人。他們初時不信主,但最後因為親眼看見神的兩個先知被殺,三天半後復活,並且當著眾人面前被提到天上去,他們就大大懼怕,歸榮耀給天上的神。(參啟11:3-13)這些人在大災難期間、不斷在民間訓誨多人,漸漸影響全國,叫以色列全家悔改歸向主基督。 2.以色列人悔改歸向主基督,不再被地上的假基督和假先知迷惑;並且他們又拆毀假基督的像,不再拜它。此舉大大激怒假基督,牠就派大軍前來攻陷耶路撒冷,屠殺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二。(參亞13:8)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以色列人一定感到非常驚慌,很需要有人安慰和鼓勵。所以本詩就鼓勵他們說:「要倚靠耶和華!他是你的幫助和你的盾牌。」 115.12耶和華向來眷念我們;他還要賜福給我們──要賜福給以色列的家,賜福給亞倫的家。115.13凡敬畏耶和華的,無論大小,主必賜福給他。 1.又再鼓勵他們說:「耶和華向來眷念我們」,重點在於「向來」:意思是回顧歷史,以色列一直都沒有被那些大國消滅,這就是神眷念的最有力證明。「他還要賜福給我們」,重點在於「還要」:意思是現在和將來,耶和華必定再眷念和賜福給我們,因為《聖經》中有許多預言一定要應驗,神有許多應許一定要實現。 2.又說:「要賜福給以色列的家,賜福給亞倫的家。凡敬畏耶和華的,無論大小,主必賜福給他。」我們要小心的來讀這段話,雖然還是分開三組人,就是「以色列的家」──指全國政治;「亞倫的家」──指全國宗教。但到了第三組,經文就說:「凡敬畏耶和華的,無論大小、主必賜福給他」,重點在於「凡」這個字,暗示不論政治與宗教方面的大小人物,只要肯「懼怕耶和華」,不懼怕敵基督,主就賜福給他。「懼怕敵基督」就是怕地上最強大的暴君──「歐盟總統」、怕最強大的軍事勢力──「誰能與他交戰呢?」(啟13:4)若是說清楚一點,其實就是等於怕死、怕亡國;但是「懼怕耶和華」,就是因為明白《聖經》的預言,知道末世所有的大災難都是出於神;得罪神也是要死,但卻不單單只是肉體的死,而是靈魂還要在地獄裡永死,所以更加可怕。試問假基督應許給以色列人甚麼呢?只不過是虛假的平安(參耶6:14, 8:11);但耶和華所應許的,卻是戰勝仇敵、主基督降臨、以色列得著大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並且死後有永生。所以思想耶和華能賜這樣的「福」,以色列全家就得著安慰和鼓勵了。 四、以色列得了地上的福(115.14-115.18) 115.14願耶和華叫你們和你們的子孫日見加增。115.15你們蒙了造天地之耶和華的福!──115.16天,是耶和華的天;地,他卻給了世人。115.17死人不能讚美耶和華;下到寂靜中的也都不能。115.18但我們要稱頌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 1.這段經文是指千禧年時代,以色列得著復興的現象。請注意,作者所形容的「福」,純粹是屬地的福而已。第一是「子孫日見加增」,暗示以色列人在過往二千多年以來,一直被敵人屠殺──主後七十年至三百年被羅馬人大屠殺;天主教為國教時代,被天主教十字軍屠殺(教皇認為猶太人殺死耶穌基督,已成了神所棄絕的民族;《聖經》記載一切給與以色列人的應許,只能以靈意解釋,全部應驗在教會身上);天主教又指示各國君王,要看猶太人為垃圾,可以隨意消滅他們。所以俄國沙王屠殺許多猶太人,德國希特拉更屠殺六百萬猶太人。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猶太人得到真正的平安,並且在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複國,至今人口應該又會漸漸多起來。但是根據今天的統計數字,全世界所有以色列人加起來,亦只不過一千四百多萬人,約等於兩個香港的人口而已。將來敵基督還要屠殺他們全國三分之二人口。所以「子孫日見加增」這個應許,勢必要等到千禧年時代才能準確地應驗。 第二、作者又說:「你們蒙了造天地之耶和華的福!──天,是耶和華的天;地,他卻給了世人。」意思是,耶和華造「天」和「地」,除了「天」仍歸耶和華之外,「地」就賜給世人,也可以說是給了以色列人,因為那時主基督要作王統治全世界。但是真正屬於以色列人的地,照著神所應許亞伯拉罕的,是「從埃及至大河所有的地」,到那時全都實現了。 2.請讀者留意「死人不能讚美耶和華;下到寂靜中的也都不能。但我們要稱頌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這句話。它表示那時以色列人在經過了末世哈米吉多頓大戰後,仍然能夠存活,所以可以在千禧年大會裡讚美耶和華,這就是他們「蒙了造天地之耶和華的福」。 3.《聖經》顯示,猶太人一直在追求地上的福──他們等候要來的基督,其實是一位可以領導他們推翻羅馬帝國,復興以色列國的政治家;他們所盼望得到的,是神所應許的迦南地。他們所理解的「天國」,其實是但以理所預言的那個打碎尼布甲尼撒王夢裡大像的「石頭」;那「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但以理解釋這一點說:「…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但2:44)這預言的應驗,就是主耶穌從天而降,消滅敵基督所領導的「歐盟國」;然後主耶穌要另立一國,就是千禧年時代復興的以色列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並要統治全世界所有國。 4.讀者要明白,我們外邦人信主,目的不是等候主基督來復興我們地上的國,賜我們地土;我們信主的目的乃是得到永生,在天上成為神的兒女,與神同享永遠的榮耀。所以,猶太人的盼望是屬地的,神只能憐憫他們,叫他們只得著「屬地的福」。他們在歷史上一直拒絕福音,因為無法領受「屬靈層面的真理」,硬要堅持「割禮、安息日、各樣潔淨的規條、和各樣的祭禮」,不曉得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在屬靈的意義上,已經成全了舊約的一切祭禮,所以他們聽不明白所傳給他們的福音。但我們從福音所得到的盼望,卻是「屬天」的,我們乃是得著「天上永恆的真福」。為這一點,我們該要感謝主才對。 結語:哈利路亞(115.18下)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1.這是以高呼「哈利路亞」為結束。以色列最後得到復興,有主基督作他們的王,所以他們在本詩最後高呼「哈利路亞」,是非常合宜的。讀者可以想像,他們在千禧年大會中,是何等地興奮和高興! 2.按以斯拉的編排,以下還有兩篇是以「哈利路亞」作結束的詩,然後再加一篇(第118篇)「稱謝詩」作為《卷五》第一大部份的結束。這些「哈利路亞詩」都是以色列人在「千禧年大會」中的回想,所以只有以「以色列人經歷過末世大災難而仍然能存活,並且進入大復興」的心情、來頌讀這些詩,才會有味道。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神--得福也賜福(陳家強) 我們只能估計這詩篇的寫作背景。在第2節,詩人問那經典的問題:「你不顧你的名嗎?」(1節;書七9);這是否暗示神的子民在那嘲弄的世界中,正受某種威脅呢?或者更可能的是,他們剛剛打完仗,故此王或軍隊配受讚美。那些敵人,滿了偶像,也許正嘲弄這群相信一位看不見的神的人。也許更可能的是,這詩篇是幻想性的,主題是迦南地的生活:靠著神,他們在這激烈的戰爭中得勝了,證明外邦人所供奉的是死的偶像,也證明神是可靠的(1節),祂主宰所有安排(16節)。本詩篇的結構說明這一切: (1-3節)讚美只歸與那至高的天上的神 (4-8節)偶像和那些拜偶像的 (9-15)神和那些信靠神的 (16-18節)讚美只歸與那至高的天上的神 這詩篇的形式是一種對唱形式的敬拜詩歌(參拉三10-11)。9節上、10節上、11節上和9節下、10節下、11節下豈不像兩班詩班彼此對唱?12節上是否全會眾的宣告?12下至13節是否兩個詩班的同聲回應呢?也許圍繞這樣的核心,第1至3節和16至18節是由全會眾讀出,4至8節和14至15節則是敬拜領袖的宣告,他陳述偶像的無能,並宣告神對以色列的祝福。的而且確,這詩篇無論在崇拜的過程,或是在神學上,都是極富動力的。 第4-8節 這是舊約的偶像及拜偶像者的典型觀點。一方面,偶像是假的,並沒有真實的屬靈力量和背後的實體;偶像並非看不見的「神」;偶像只是人手所造的物(4-7節;賽四十18-20,四十一5-7)。然而,偶像會毀掉那些拜偶像者(8節;賽四十四6-20)。而且,偶像不能說話(「口」),無道德感(參五十三2),不會回應祈禱(「聽」),不會因祭物而饒恕人(「聞」;創八21),不會關心(摸的「手」;九十五7),沒有動作(「走」)或思想(「出聲」,低聲細語表示沉思)。 第11節「敬畏耶和華」 在後期,「敬畏神的人」成了一個專有名詞,形容改入猶太教者。在這兒則描述9至10節兩個概括性的組別──全體以色列民和祭司。信靠與崇敬──前者的單純和親密與後者的又敬又畏相輔相成,它們是神子民的兩大特質。 第17節 這詩篇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危機,而解救的應許已啟示出來(1節)。若沒有神的幹預及勝利,死亡會臨到眾人身上。因此,在第18節,可找到更多的原因要頌揚神。我們若解讀第17節作為代表舊約對死後狀態的看法,一如我們解讀八十八篇10至12節,我們便大錯特錯了。八十八篇所描述的是,死在神的憤怒下──沒有盼望的死。但此回,第18節展望「直到永遠」的讚美。故此,若非神的拯救(17節),便沒有這首無盡的讚美詩 了(18節)。 ―― 陳家強《詩篇研究講義》 不死的愛(華倫魏斯比) 詩篇:一一五篇 1.耶和華啊,榮耀不要歸於我們,不要歸於我們;要因你的慈愛和誠實歸在你的名下。 2.為何容外邦人說,他們的神在哪裡呢? 3.然而我們的神在天上;都隨自己的意旨行事。 4.他們的偶像,是金的銀的,是人手所造的。 5.有口卻不能言;有眼卻不能看; 6.有耳卻不聽;有鼻卻不能聞: 7.有手卻不能摸;有腳卻不能走;有喉嚨也不能出聲。 8.造他的要和他一樣;凡靠他的也要如此。 9.以色列阿,你要倚靠耶和華;他是你的幫助,和你的盾牌。 10亞倫家阿,你們要倚靠耶和華;他是你們的幫助,和你們的盾牌。 11.你們敬畏耶和華的,要倚靠耶和華;他是你們的幫助,和你們的盾牌。 12.耶和華向來眷念我們;他還要賜福給我們,要賜福給以色列的家,賜福給亞倫的家。 13.凡敬畏耶和華的,無論大小:主必賜福給他。 14.願耶和華叫你們和你們的子孫,日見加增。 15.你們蒙了造天地之耶和華的福。 16.天是耶和華的天;地,他卻卻給了世人。 17.死人不能讚美耶和華;下到寂靜中的,也都不能。 18.但我們要稱頌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上帝死了的口號已經過時了,這是必然的現象;但是同樣不信的論調會再度起來。人們會一直追問:「你們的神在哪裡?他為什麼不做些事?」我們之中那些尋求憑信心而活的人總會不斷面臨到如下的挑戰:「把你那又真又活的神證明給我看!」 當猶太人離開巴比倫被擄地返回故土時,他們就面臨了這樣的挑戰。當時,他們是何等軟弱又疲憊的一群!試想這樣疲乏的一群人竟試圖恢復聖殿,重建城邑並重新獲得他們先前的榮耀!難怪周圍的外邦人會譏笑他們,嘲弄他們的努力!畢竟,巴比倫的勝利不正是證明外邦的偶像強過猶太的耶和華嗎? 詩篇一一五篇大概是寫在那一段重建家國的困難時期;亦即以斯拉和居希米所記載的那段歷史。作者瞭解到這不只是存在於真神和其他偶像之間的分辨,它同時也是真理和謬誤、信心和迷信間的一種辯白。今天我們面對的不僅是宗教偶像的挑戰,同時也是面對那些信靠自己的能力、金錢,和自負的生活哲學之人的挑戰。 這一首詩篇向我們提出一個挑戰,要我們真正認識說究竟是怎麼樣的一位神,然後我們才能以正確的態度來回應他。在此作者提出了有關神的四神宣告。 一、神是活著的——榮耀他!(l-8節) 無論以色列境內的景況如何,神是活著,並且在工作。聖殿被毀,耶路撒冷城成為一堆瓦礫,而百姓們垂頭喪志。但作者卻仍歸榮耀於神!為什麼?因為神的慈愛和誠實。即使國家遭到懲罰,仍然顯明神話語的真實,他在發怒的時候,仍以憐憫為念(哈三:2)。 作者並不屈服于敵人的譏諷嘲笑,反而嘲弄外邦的神。先知以利亞在迦密山也曾這麼做(王上十八:27),而其他的先知也都這麼做(賽四十四:9-20;耶十:1-16)。作者(首先指出偶像是在地上,而以色列的神是在天上(第3節)。再者,偶像什麼事都不能做,它們沒有自由或意志。耶和華隨自己的喜好自由行事,也就是說,是耶和華放逐了以色列人,而不是巴比倫神。 然後他又比較人手所造的死偶像,和創造人的活神。研讀這些比照,我們看到外邦人由於不敬拜又真又活的神而失去了許多的祝福。 它們無法允諾:「它們有口卻不能言」(第5節)。他們的偶像不能給他們任何應許!希伯來文解釋「說」字的意思是「發出清晰的聲音,談話」。用在第七節(「它們有喉嚨也不能出聲」)的「出聲」,意思是:「發出任何一種聲音」。它們連一點聲音也發不出來!
試想,一個人如何去敬拜一個不能與你交談的神!然而,我們這些信靠耶穌基督因而認識又真又活的神的人,能經由他的話聽到他的聲音,且與他交通。 神是愛,他渴望且喜悅與我們交談。透過他的創造和聖經上的話語,他對我們說話。而借著他兒子(來一:1-3)他更向我們顯明他全備的愛。試想,若沒有救主聖經的話和聖靈在我們裡面教導,我們如何能為神而活! 它們沒有保護的能力:「它們有眼睛,卻不能看」(第5節)。而神是定睛在他兒女的身上,他看顧他們(詩卅二:8;彼前三:12)。任何事都無法向神隱藏,他從來不打盹。信靠偶像的人,還必需看顧偶像;它甚至不能照顧自己(土六:25-32,這是很顯然的一個例子)!然而即使一隻麻雀跌落,我們的天父都知道,因此他必更看顧他的孩子。 它們無法垂聽禱告:「它們有耳,卻不能聽」(第6節)。巴力的祭司們終日對他們的神喊叫,然而它卻不聽(王上十八:26-29)。當我們哭泣時,神的耳朵為我們而開,當我仍呼喚時,他在垂聽。他力促我們向他呼求;他喜悅他的兒女禱告。令人難以想像的是,若基督徒的生活缺乏信心的禱告,那將會是什麼樣子。 它們無法悅納讚美:「它們有鼻,卻不能聞」(第6節)。我們知道我們的神沒有這些肉身的感官,因為神是靈。聖經描述神對人所獻上讚美的祭的反應是這樣:「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創八:21)。但是一個死的偶像永遠無法接受獻祭,或對敬拜的讚美有所反應。 它們沒有能力:「它們有手,卻不能摸」(第七節)。神的手創造宇宙(詩八:3)。他的手強壯有力(詩八十九:13)。他以大能的膀臂拯救以色列民脫離埃及(出六:6;七:l -5)。他施恩的手顯明在以斯拉(拉七:6、9、28)和尼希米(尼一:10,二:8,18)身上。信徒在天父手中是安穩的(約十:28-29)。神為他的百姓伸出他的恩手(徒四:30)。 它們無法與人同在:「它們有腳,卻不能走」(第7節)。敬拜者必須來到偶像面前,事實上,他必須抬著偶像!「它們必須被抬著,因為它們不能行走!」耶利米這樣嘲笑道(耶十:5)。假神不僅不能背負人的重擔,它本身反倒是一個重擔(賽四十五:1-7)。但是我們的神隨時都與我們同行(太廿八:20;賽四十一:10;詩廿三:4)。耶穌基督是「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太一:23)。 認識又真又活的神是奇妙的一件事!感謝上帝,我們哪一天「離棄偶像歸向神,要服事那又真活的神」(帖前一:9)。我們就成為「永生神的兒子」(羅九:26),也是「永生神的殿」(林後六:16)。「永生神的靈」住在我們裡面(林後三:3)。我們屬乎「永生神的教會」(提前三:15),也是「永生神的城」的國民(來十二:22)。哈利路亞! 第8節很清楚的講到我們敬拜什麼神我們就成為什麼樣式。若我們敬拜死的偶像(可能包括金錢、名聲、權力),那麼我們就走向死亡。事實上,因為偶像是人造的,所以他實際上是在敬拜他自己!當人拒絕榮耀神時,到最後他必定是榮耀自己(羅一:21下)。每個人都必須做個抉擇:是敬拜、服事造他的主,還是敬拜服事他自己?任何偶像崇拜都是在榮耀人和自己。 另一方面,我們認識永活真神的人若不敬拜、服事他,我們很可能也是在拜偶像了!我們讀他的話語,相信他的應許嗎?我們依靠他的保守嗎?我們禱告嗎?我們讚美他嗎?我們向他支取能力,操練與他的同在嗎?假若沒有,那麼我們就剝奪了原屬乎自己的一切福分。 ——即屬於那些凡認識永生神之人的福分。 二、神幫助我們——信靠他(9—11節) 這幾節似乎是由聖殿的詩歌班以對唱方式唱出來的。一隊唱出:「以色列啊,你要依靠耶和華」,另一隊則回應道:「他是你的幫助,和你的盾牌」。因為他是永活的神,所以他必能幫助他的百姓,保守他們脫離仇敵。「神……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四六:l)。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121:2)。人手所造的偶像絕無法幫助任何人;因此,無須懼怕它們。 這幾節經文中提到了三群人:以色列民、亞倫家和那些敬畏神的人。 歷史上的那個時代,以色列是個弱小的國家。由於他們的罪,神懲罰他們,使他們被擄,這是拜偶像招致的失敗;而在巴比倫,他們仍因拜假神受詛咒。他們信假神招來失敗,但是,現在他們蒙召重新歸向那又真又活的神,且經驗了勝利。 以色列民實在沒有理由不信靠神。百姓知道神在他選民身上的一切作為。神從一小群人建立了一個大國。在埃及地他保護他的百姓,釋放他們脫離捆綁。雖然四十年在曠野不斷地違抗神,神仍一直看顧他們。他勝利的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並且建立他們的產業。他的應許沒有失敗過。 我們是多麼容易遺忘神的恩慈!我們很清楚的看到環繞著我們的困難,然而卻忘了過去恩惠慈愛常隨著我們(詩廿三:6)。偉大的佈道家查理士·史伯誠(Charles Spurgeon)常說我們太常將祝福寫在沙灘上,卻銘刻試煉於大理石中。亞倫家、祭司和利未人,本當信靠神。他們不是永活神的僕人嗎?他們本是有權在神的祭壇前服事他,在聖殿中執行職務嗎?他們不是律法的保管人,有權對百姓教導律法的嗎?國內所有百姓中,祭司是在聖殿中服事神時最接近神的人。他們確實應會信靠神的供應和保守! 當你讀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時,你會瞭解以色列人是何等需要神的説明和保守。猶太的敵人竭盡所能阻止城與聖殿的重建。在城牆上工作的人,必須一手拿著武器,一手拿著工具,以防敵人的突擊(尼四:10-23)。但是他們並不是倚靠自己的本事;他們信心的源頭是神,他是他們的幫助和盾牌。 被提到的第三群人——「敬畏神的人」——可以說是外邦中那些經常與猶太人一起敬拜的「敬畏神的人」。這群人瞭解崇拜偶像的愚昧,因此他們來尋求認識又真又活的神。保羅在他的佈道工作中,發現這些外邦「敬畏神的人」是多結果子的福音工廠。(徒十三:16;王上八:41下)。然而我們可以將這些話應用到任何敬畏神的人身上,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敬畏神的人」就是那些相信、榮耀並遵從他的人。對於這些人,神是他們的幫助和盾牌。 詩篇一一八:l—4節,對敬拜者也有這三層劃分;而詩篇一三五:15-21也是一處極為類似的經節。後者可以參照詩篇一一五:4-7,二者極為相似,都是提到對假神的嘲弄。在詩篇中,我們常會看到各種觀念或詞句一再出現,但不同的背景自有其新的意義。 在這一段簡短的經文中,我們必須掌握住的真理是:神幫助我們;因此,我們應該信靠他。他幫助我們,不單是因為他愛我們,願意成為我們的幫助,同時他要以這樣的拯救,來榮耀他的聖名(第1節)。我們生活的經驗或許困難;但若因此能榮耀神,並且幫助我們更愛他和相信他,那就已達到了神的目的。 三、神祝福我們——敬畏他(12-16節) 在這幾節經文作者五次提到神的祝福。究竟祝福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即神為我們的益處和他的榮耀,並使我們得以服事他人而賞賜給我們的任何事務。有時,神給我們的看來好像不是祝福;但是若我們憑信心接受,並按著他的旨意去做,它將會成為我們及他人的祝福。 神不會忘記他的子民;他顧念我們。這在連電腦都忘了我們是誰的今天,是一項使人恢復信心的真理。「我如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廿九:11)神對他兒女的意念包含了祝福及喜樂。我們永遠不需要害怕將來會如何! 有一次我在芝加哥鬧區等著訪晤一位基督徒商人。當在接待室等候時,我特別注意到那位接待員如何處理一連串的聯絡電話,那真是相當可觀:只見她一面回答打進來的電話,然後接通到所需要的辦公室,又得掌握內部通話機的進行,留意那些是因占線而等著接通的,而同時要照應我們這些等著會面的人,試想神對世上這許多屬他子民的需要,那又是何等費神的事!然而他永遠不會太遲。他從不會出差錯,他按著他的美意來成就一切。 神對我們的關愛這一事實,使我們確信他絕不會忘記我們。創世記告訴我們神紀念挪亞(八:1),亞伯拉罕(十九:29),拉結(卅:22)和約瑟(四十二:9 )。當神應允他的百姓,他總是信守其約。「他必永遠紀念他的約」(詩三:5)。無論我們是渺小或偉大,只要我們敬畏神,相信他,他就顧念我們,並使我們活在他的旨意中。 14節描述到國家所需的特別祝福:境內百姓的增加。國家人口眾多,才有足夠從事農耕的工人和保護人民的戰士。當猶太人歸回國土時,他們只是一族羸弱的餘民。他們迫切的需要神的祝福以增加人口,使他們能重新建國。 為了他們自己的需要而要求神祝福人口增加是一種自私的行為嗎?不,他們關心他們的下一代子孫和他們自己。切記,這個國家的末來也包含我們,因為我們的救主生在猶大地的伯利恒。若這個國家失敗了,神的救贖計畫也將失敗。 他要祝福我們,不只因為他是立約的神,同時他也是創造的神(15-16節)。從聖經記載被擄歸回巴勒斯丁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看當時情勢的艱難。經濟情況很差,農產收成貧乏。而且由於百姓試圖重整家園、農莊及商業,所以他們可以說是沒有什麼餘力再去工作了。富人剝削窮人,而窮人只有呼求神的幫助了。 創造天地的神能夠供應他百姓的需要。這就是耶穌勸人們不要煩惱和憂慮的論據(太六:19-34)。「我們的神在天上」(第3節),天是屬他的(第16節)。人是神在地上的管家,是代理執行神在創世之初即賦予人的治理權(創一:26-31)。若人忠實的照著神的旨意來運用他一切的創造,就會經驗到神的幫助和祝福。相反的,他若犯罪,又糟蹋受造物,就會備嘗苦果。 神祝福受造物,他也藉著受造物來祝福人類。他賜生命和氣息給萬物(徒十七:25)。他讓失喪的罪人享受他所創造的(徒十四:17)。可悲的是大部份人享受神創造的賞賜,但卻去敬拜和服事受造物,而不是造物主(羅一:25)。 四、神是配得的——讚美他(17-18節) 17節不是否認死後的生命,或提示死人存在於某一寂靜的地方,靜默或睡覺。的確,有關死亡的啟示亮光還沒有完全顯明(提後一:10),並且我們必須以從新約所得的亮光去解釋舊約的記述。但是,詩篇作者的論點是:死人無法在這個世上讚美神,在墳墓裡已死的軀體無法稱謝(詩六:5 ),即使他的靈能在神的面前敬拜他。作者想在人的面前讚美神,當他還有機會在人的面前頌贊他時,他要將榮耀歸給神。 神賜福給我們(第15節),所以我們要稱頌他!「我的心啊,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稱頌他的聖名。」(詩103:1)當我們稱頌神,我們是將尊貴和榮耀歸給他。我們無法像他祝福我們那樣豐富的稱頌神,但是我們心裡的愛和口中的讚美,是他樂意悅納的祭。在詩篇中我們可以找到好幾處都是作者在稱頌主的(詩十六:7;廿六:12;卅四:l;一三四:2等)。 神並不需要我們的稱頌,但我們必須稱頌神!我們應稱頌他,永活的神以恩典滿足我們,他顧念我們精神上、物質上種種需要。當我們常以一顆順服及感恩的心稱頌主時,我們的靈命就會不斷增長;而當我們愈增長時,就會發覺到他更多的恩典——我們就會更多的讚美他!敬拜和讚美是屬靈生活的溫度計。若我們的心冷淡,充滿埋怨,我們勢必猶如死人般的沉默。但若我們的心是柔和而滿懷感恩時,則無論在何處,我們都會讚美稱頌神。 這幾年來,神的百姓發現了讚美的重要性。好幾年前我們看見一些飾板上寫著「禱告改變萬事」;但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讚美改變萬事」。兩者都是事實。因為禱告和讚美是一起的。事實上,尤其是當我們受傷時,我們必須學習把眼睛從自己身上及困難的事情上移開,而定睛在主身上——並且讚美他!讚美也許不能改變環境,但它確實會改變我們並幫助我們克服環境。假若說有那一個人是真有理由埋怨,那就是在腓立比監獄時的保羅和西拉了(徒十六:19下);然而他們卻以讚美替代埋怨——而神終於拯救了他們!我們蒙受拯救也許並不是充滿戲劇性或者類似神蹟一般,但它也一樣是奇妙和真實的。 看這位詩篇的作者,他的讚美是「從今時」且準備讚美[直到永遠」。我們最好在今生學會且習慣於讚美,因為我們對神的讚美將是持續到永遠的。敬拜神是基督徒將來在天上還要持續下去的工作之一。詩篇一一五篇的結束有和開始一樣的詮釋——神的榮耀。「主啊,榮耀不要歸與我們,要因你的慈愛和誠實歸在禰的名下」(第l節)。主說:「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詩五十:23)。 威廉·韋伯霍士 (William Willberforce, 1759-1833)是英國最偉大的基督徒政治家之一。他為反對奴隸制度而奮鬥了好幾年,他企圖將它逐出布列顛國恊所屬法律保護範圍之外。一八O七年三月廿五日,英國國會通過議案,廢除在西印度群島的雙隸交易,第一次的數項立法終於結束了凡布列顛國旗所飄之處的奴隸制度。韋伯霍土對這事得勝的反應是默思詩篇一一五篇第l節,並歸榮耀與神! 你的神在那裡? 你相信「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提前六:17)嗎? ―― 華倫魏斯比《在詩篇中遇見自己》 他們的神在那裡(一一五1~18)(臺北靈糧堂) 他們的神在那裡?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單是外邦人想問,就連基督徒都很想問,只是我們有時不一定問出口罷了。為什麼人會想要問這樣的問題?不一定是沒有信心的表現,到底我們是需要看見的,到底我們還是認為看得見才是有把握,所以,外邦人說:我們的神在這裡,很大(隨自己想造多大就有多大),很漂亮(因為是用金、銀裝飾的),問神的百姓,你們的神在那裡呢?我們可能會說,在我們心裡,人很難理解神在心裡有什麼用。所以詩人有一個很明顯的對比,外邦人的神,是看得見的,是人造的,但是外邦人的神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雖然看得見的什麼都有,但什麼都「不能」,不單單外邦人的神「不能」,造它也「不能」,凡靠它的也「不能」,什麼都不能的神有什麼用? 詩人說什麼呢?他如何回答外邦人的問話?只是說外邦人的神不能,並不表示我們的神怎樣啊?詩人說我們的神的時候,他特別提到二點;一是,我們的神在天上,二是我們的神是隨自己的意旨行事(v.3),祂是能,而且由祂作決定。所以詩人再三的對屬神的百姓說「要倚靠耶和華,祂是你的幫助和你的盾牌」(v9-11),一連說三次,我們是要看見,若是我們僅僅看見外表,我們與外邦人的信仰有何異呢?我們要看見什麼呢?如何才能看見神是如詩人所說的,在天上,並且有權柄可以隨自己的意旨行事呢? 詩人讓我們看見神的恩典有那些呢?祂是我的幫助、祂是我的盾牌(保護),祂是賜福的神(說了四次),祂賜什麼福呢?不論大小祂都賜福,叫你們和你們的子女興旺(日見加增v.14)。把地給了人(v.16)(神所賜的福是看得見的)。主知道我們的需要,我們要能看見,詩人不是要我們倚靠想像,詩人要我們看見倚靠的物件,人丁興旺就是神賜福的證據之一,土地有糧,是神賜福的證據之二。 詩人讓我們看見神之所以為神,祂有主權,祂豐富了恩典和慈愛,祂樂意施恩…,詩人的目的不是借著神的賜福來證明「我們的神在這裡」,乃是蒙恩之人的回應,就能證明我們的神在這裡,倚靠神的人得著了幫助和保護時,我們的回應就能證明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或是機緣巧合。原來「讚美、稱頌」最能見證神,彰顯神的祝福。當我們不把所蒙的恩典視為理所當然時,我們將蒙更大的恩典,當我們以恰當的行動回應神的祝福時就見證了神是凡事都能。 默想 一般來說,我是如何回應這位賜我恩福的神? 回應 求主幫助我常以稱頌和讚美回應你的恩典。 又真又活的神(一百一十五篇1〜18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第2節提到外邦人說我們這些信神的人說:「你們的神在那裡呢?」因為基督徒所敬拜的神是沒有形像的,基督徒不拜偶像,因此在外邦人看起來;似乎「神」是不真實的;因為看不見、摸不著,詩人反而嘲笑外邦人所拜的偶像是人手所造的,沒有靈,根本是死的!「有口卻不能言,有眼卻不能看,有耳卻不能聽,有鼻卻不能聞,有手卻不能摸,有腳卻不能走,有喉嚨也不能出聲。」(第5〜7節)而我們所信的神才是「又真又活」的神,是「造天地之耶和華」。第1節我們看見,詩人很真實的經歷神是「慈愛」和「誠實」的神。第9〜15節詩人提到,神是我們的「幫助」,是我們的「盾牌」,神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神也是「賜福」的神!神不僅是「慈愛」的神,祂也是「信實」的神,祂的慈愛、祂的幫助、祂的賜福是一直都是如此的,祂對我們的慈愛、幫助和賜福是「始終如一」的!因此12節詩人讚美神說:「耶和華向來眷念我們」!是的!我們所信的神是「從今時直到永遠」都不改變的神!因此第18節詩人也呼召我們要「稱頌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讓我們學習詩人,常常把榮耀歸給我們的神! 我們所信的神既然是如此的慈愛和信實,我們如何才能經歷祂呢?詩人告訴我們: 第一、我們要倚靠祂!第9〜11節詩人很懇切地呼籲他的同胞來倚靠耶和華!他說:「以色列啊,你要倚靠耶和華!」「亞倫家啊,你們要倚靠耶和華!」「你們敬畏耶和華的,要倚靠耶和華!」詩人情詞迫切地要我們倚靠耶和華!因為人何等容易以為那看得見的人、那看得見的世界,甚至那看得見的偶像才是真實可靠的!因此詩人懇切地告訴我們,我們的神雖然看不見,祂才是那位真實可靠的!求主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真知道這世界的人事物都不是真實可靠的!唯有創造天地的神,慈愛信實的神才是我們應當倚靠的! 第二、我們要敬畏祂!第13節詩人說:「凡敬畏耶和華的,無論大小,主必賜福給他。」主把祂極大的祝福給那些「敬畏」祂的人!誰是「敬畏」祂的人呢?就是那些行事為人不是作給那些看得見的人看、討那些看得見的人的喜悅、而是在乎這位看不見的神!知道雖然看不見神,但神卻在察看他一切所行的,那些願意凡事討祂喜悅的人! 回應: 主啊,禰是又真又活的神!我願意一生倚靠禰、敬畏禰,討禰的喜悅! 禱讀:詩篇一百一十五篇12〜13節 12 耶和華向來眷念我們;祂還要賜福給我們:要賜福給以色列的家,賜福給亞倫的家。 節期頌詩(三):來倚靠神(詩115篇)(香港讀經會) 祈禱: 掌管天地又愛眷我的主,求你讓我在任何境況下,都要來倚靠你,常常倚靠你,永遠倚靠你。 在以色列王國時期的光輝日子之後,以色列民一再遭受外族人的壓迫、操控和嘲諷。雖在如斯困境中,他們卻沒有失去對耶和華的信心。本詩是節期頌詩系列的第三首,詩人藉本詩再次向以色列民發出呼籲,要他們肯定只有耶和華是真神,祂有別於外族人用自己的手所造的偶像。本詩的結構如下: A 榮耀歸與耶和華(1-3) B 外邦人所倚靠的是人手造的偶像(4-8) B' 以色列人所倚靠的是天地的主(9-15) A' 讚美歸與耶和華(16-18) 詩人呼籲以色列民讚美耶和華,因為祂是慈愛和誠實的真神,即使外邦人以嘲諷的語調說看不見祂,但以色列人仍肯定他們的神是在天上的,而且隨己意行事(1-3)。另一方面,雖然外邦人的神祇金碧輝煌,看似是大能的勇士,手腳齊全,但那些看得見的偶像,卻是無能的,因為它們只是由人手所造,可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4-8)! 詩人呼籲以色列民倚靠耶和華,因為祂是以色列民的幫助和盾牌(詩人在第9、10和11節先後三次強調「倚靠」和「幫助」),並且常賜福給他們(詩人在第12和13節中多次說明這點)。最後,詩人在第14和15節的祝福語過後,再一次指出耶和華是天地的主,因此人在活著的時候就要歌頌讚揚祂(16-18)。 俗語雲: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此不少人常活在不如意的光景中,正如昔日的以色列民,每想及自己的處境,或遇上外族人的壓迫時,往往會感到無奈;但可幸的是,他們當日未有完全絕望,也沒有被徹底打倒,因為他們知道要倚靠耶和華。他們倚靠神不止息的愛眷,倚靠神的信實,倚靠神的幫助、賜福和主權,從而告別哀愁;即使環境沒有改變,但只要一息尚存,他們知道仍要讚美耶和華到永遠,因為祂始終是可以倚靠的。 今天,我們也許有很多的煩擾,萬般的無奈,甚而遭受人的揶揄,輕看我們的信仰,但主耶穌的救贖大恩,印證了本詩所描述的種種,因此讓我們一同學效詩人的教導,同心倚靠主,以致可以歌頌讚美祂,直到永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