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一百十七篇短篇信息

 

目錄:

萬國萬民來讚美耶和華(楊震宇)

呼籲萬國同唱哈利路亞(吳主光)

普天頌贊(楊濬哲)

萬國萬民來讚美(一一七1~2)(臺北靈糧堂)

願萬國讚美耶和華(一百一十七篇1一百一十八篇4)(臺北基督之家)

 

 

萬國萬民來讚美耶和華(楊震宇)

 

鑰句:你們都當讚美耶和華

背景:《詩篇》第一百十七篇是這一組詩篇中最短的一篇也是聖經中最短的一章。它被認為是前面六篇(一百十一至一百十六篇)讚美詩的總結。本篇只有50個字,希伯文只有16個字,英文只有33個字,它的位置卻在全本聖經的中間。保羅在《羅馬書》十五章11節,曾引用這首詩,為證明基督要向外邦人施行神早已立定的救恩計畫。

提要:一百十七篇是萬民都當頌贊神的禱告。在這首讚美的詩裏,詩人呼籲萬國萬民一同來讚美耶和華(1),以及簡潔有力地說出讚美神的兩個原因:神對我們的大愛和祂永遠的信實(2)。全詩分為二段:

()萬國萬民都當頌贊神(1)──萬國啊,你們都當讚美耶和華!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贊祂!

()頌贊神因賜極大慈愛(2)──因為向我們大施慈愛,耶和華的誠實存到永遠。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鑰節:【詩一百十七12】「萬國阿!你們都當讚美耶和華;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祂因為向我們大施慈愛,耶和華的誠實存到永遠。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鑰點: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詩人勸萬國、萬民都要向耶和華讚美這個呼聲出自猶太人的口,是值得驚奇的。這表明詩人心中滿有的愛,而超越了猶太人狹窄的宗教觀念與社會習俗的偏見。神的救恩是普及猶太人和外邦人,因神曾向亞伯拉罕應許說:「萬國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創二十二18)使徒保羅掌握詩中的意義,他在《羅馬書》十五章11節特別引述了本篇的第一節,來說明神的心意,而指出耶稣基督來不但證實那給予列祖的應許,並且為使「外邦人因神的慈愛而榮耀祂」。此外,保羅證明他應該向外邦人傳福音,叫他們與神的一百姓一同歡樂。因為神願意萬民得救,不願一人沉淪(提前二4)。親愛的,你有沒與人分享福音的好處呢?

今日的鑰節提到「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詩人呼籲人來讚美耶和華是最廣的,差不多是向全世界萬民發出呼喚。短短兩節中,「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哈利路亞」之聲也出現了兩次之多。詩人並說出讚美的原因――神浩大的慈愛是無限無量的,其誠實是永遠長存的。這是本詩讚美信息的核心,亦可說是我們信仰的核心。親愛的,因神的慈愛和誠實,我們方能得蒙祂的赦免和拯救。為此,我們當以讚美、敬拜回報祂。以下以撒華茲莊嚴、優美的詩,把本詩的信息表達出來:

但願天下千萬生靈,齊聲稱頌造化至尊;

處處地方,人人舌上,高歌讚美救主聖名。

我主慈愛萬古長存;我主真道萬古流行;

地角天涯皆當歌頌,直到紅日不復升沉。」

【哈利路亞】曾在紐約的海港,有一艘搭滿了各國客旅的大遊艇。滿腔熱心傳教的宣教師,當他向一位外國客旅傳福音,因語言而受阻礙,無法傳達溝通時,他就唱起哈利路亞的讚美詩;此時此刻那無法溝通的客旅亦是一基督徒,就用不同語言同心合唱,當唱起「哈利路亞」時,兩人更為共鳴,而招來基督徒共唱讚美詩,向全遊艇的非基督徒舉行一次非正式的讚美詩「哈利路亞」見證會。此乃證明「哈利路亞」是普天萬民的共同語言。

默想:親愛的,詩人說「因為祂向我們大施慈愛」,一個蒙愛的人怎能不向人傳講神恩典的福音呢?耶和華的誠實存到永遠,一個經歷神信實的人怎能不來讚美祂呢?

禱告:主阿,深願萬國、萬民都來讚美祢!因祢的慈愛何等浩大、祢的誠實何等可靠。求祢給我機會,好讓我能與人分享祢的慈愛和誠實。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呼籲萬國同唱哈利路亞(吳主光)

 

第一百一十七篇大綱:

一、千禧年大會中的呼籲(117.1

1.呼籲萬國唱哈利路亞

2.呼籲萬民頌贊耶和華

二、見證神向以色列人施慈愛(117.2上)

1.因為神曾向以色列人施大慈愛

2.證明耶和華的誠實永遠不改變

三、結語:高呼哈利路亞(117.2下)

 

 

釋經:

 

一、千禧年大會中的呼籲(117.1

117.1萬國啊,你們都當讚美耶和華!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贊他!

1.這是全本《聖經》最短的一章,或最短的一篇詩篇。雖然極短,讚美的呼籲卻是極強烈的。

2.本詩一開始就呼籲「萬國」和「萬民」都當「讚美耶和華」(高呼「哈利路亞」),和「頌贊他」,很清楚地表示,這是以色列人的呼籲。意思是,呼籲你們這些被「萬國」和「萬民」派到耶路撒冷,來出席「千禧年大會」的代表們,你們聽了我們上述(第115116篇)所講的見證,知道我們的神是如何的愛我們,以我們為「聖民」;你們就當與我們一同獻上讚美、一同高呼「哈利路亞」、一同唱詩「頌贊」我們的神。

3.按預言來說,「萬國」都是戰敗國;「萬民」是從前反對主基督、支持敵基督,在哈米吉多頓大戰之後,餘剩不到現今全人類百分之一的人,他們親眼看見主基督從天降臨。《啟示錄》指出:「地上的君王、臣宰、將軍、富戶、壯士,和一切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岩石穴裡,向山和岩石說:倒在我們身上吧!把我們藏起來,躲避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因為他們忿怒的大日到了,誰能站得住呢﹖」(啟6:15-17)又說:「看哪,他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他,連刺他的人也要看見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他哀哭。這話是真實的。阿們!」(啟1:7)但是萬民後來知道,主基督降臨不是要消滅他們,乃是要他們年年派人上耶路撒冷,出席以色列人的「住棚節」,參加「千禧年大會」,聆聽主基督對列國的訓誨,試問他們怎敢不出席呢?雖然他們看見主基督統治全世界,是用「鐵杖」──獨裁和鐵腕政策,管轄他們;又偏袒以色列,使以色列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他們也不敢不順服。從這樣的背境,我們就明白,當以色列人在大會中,呼籲(其實是命令)他們要讚美耶和華之時,他們的感受真是又驚又喜。

 

二、見證神向以色列人施慈愛(117.2上)

117.2因為他向我們大施慈愛;耶和華的誠實存到永遠。

1.以色列人呼籲(命令)「萬國」和「萬民」都當「讚美耶和華」,理由不是耶和華怎樣賜福給「萬國」和「萬民」,而是「因為他向我們(以色列)大施慈愛」。相信「萬國」和「萬民」不得已也要順服下來,一同讚美耶和華之時,心中必定有說不出來的感受──又「羡慕」、又「妒忌」;又「佩服」、又「屈服」。這些感受,與被擄的以色列人受到強逼,要在擄掠他們的外邦人面前唱一首「錫安歌」的感受是相同的(參詩4243篇)。

2.神向以色列人「大施慈愛」,是指主基督不但憐憫他們,拯救他們,還提拔他們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作他們的王、作他們的神,大大賜福給他們。「萬國」和「萬民」都要為這些給與以色列的恩典而讚美神。

3.又說:「耶和華的誠實存到永遠」。「誠實」這詞,原文是“truth”,可譯作「真實」、「真理」、「真誠」、「誠實」…;整句話的總意,其實是「耶和華永遠都是真實的」。這是說,耶和華對亞伯拉罕和大衛所應許的,現在全部都實現了,證實都是真實的。而且耶和華所應許的永生,直到永遠也是真實的。

 

三、結語:高呼哈利路亞(117.2下)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1.這個結語還是高呼「哈利路亞」。並且原文的語氣、原來是「命令式」的,所以中文譯作「你們要…」是恰當的。尤其是以色列民對外邦人發出「命令」,要他們同聲高呼「哈利路亞」,非常的有意思。

2.《卷五》第一部的「哈利路亞詩」到此完畢,接下去最後一篇是(第118篇)「稱謝詩」。編者文士以斯拉故意為以色列人編排最後一篇是「稱謝詩」,目的是要他們明白「耶和華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第一一七篇(陳家強)

一神、一世界、一喜樂在羅馬書十五章11節中,保羅用這詩篇作為耶穌是彌賽亞的證據。在啟示錄七章9節,這篇詩篇獲得成就。一一七篇直指神計畫的核心,也指向世界的所有角落。從出埃及事件開始,借著某些律例,非以色列人能成為立約群體的一分子,這反映了亞伯拉罕之福的應許(出十二48-49)。同樣,在所羅門的禱告中,他為自己民族禱告後,也順理成章地想到外邦人,他為後者向以色列的神祈禱,並求神垂聽這類外邦人的禱告(王上八41-43)。還有,神的救贖,在向以色列人施行的同時,也于全世界施行。這真理在詩篇中(例如九十六至九十八篇)是非常明顯的。

這裡是一神論的簡潔宣告(「萬國啊……耶和華」);全世界也在一位神裡合一(2節的「我們」包括了「萬國」、「萬民」和以色列人);而神是平等對待所有人的(祂的不變、委身的「愛」,以及祂永恆的「誠實」);真正的信仰是以讚美、喜樂回應一位如此可愛、信實的獨一的神。第2節神所施的「大」慈愛,是大能的、掌管一切的愛。「我們」:如果這是專指以色列人,那麼它即是暗示凡是以色列的,也自動成為全世界的。但這處所指的,如之前所說,其實是「普世的以色列」──亞伯拉罕的所有子孫(四十七9;羅四11-12;加六16)

―― 陳家強《詩篇研究講義》

 

 

普天頌贊(楊濬哲)

 

詩篇選讀第一百十七篇

本篇詩差不多位於全本聖經的中心位置,卻是最短的一篇,雖然只有兩節,但卻是很重要的一篇,保羅曾在他的書信裡面引用本篇來證明基督不只是猶太人的主,也是外邦人的主;換句話說,保羅根據本篇的話語,證明基督要向外邦人施行救恩羅十五11)。本篇的1節是詩人的勸告,2節是詩人的說明,分論如下:

()詩人的勸勉

詩人說:「萬國啊,你們都當讚美耶和華;萬民啊,你們都當頌贊祂」這是詩人的勸勉,詩人勸勉萬國萬民都當讚美耶和華頌贊耶和華根據詩人這樣的勸勉,證明他有以下的長處:

1.證明詩人是信主的人

假若詩人自己不是一個讚美神的人,怎能叫萬國萬民讚美頌贊耶和華呢?作這首詩唱這首詩的人,必是讚美神頌贊神的人。好像啟示錄所記載的四活物,晝夜不住的讚美神(啟四6〜8)。按「四活物」原文是「四個活著的」;可知他們在基督裡已經得著新生命;再看他們所唱的詩與長老所唱的相同(啟五810,就更可以證明他們是蒙主救贖的人,是蒙主救贖而有信心,生命和生活的人(弗二89 ;林後五7)。今天每一個屬主的人也是如此,必須有信心才能常常讚美神;倘若日夜憂愁掛慮不暇,哪能發出感謝和讚美的聲音呢(腓四67

2.證明詩人是愛主的人

詩人在這裡所說的話證明他是一個愛主的人詩人是先愛主;因而渴望萬國萬民都讚美主頌贊主;若不是愛主的人必定不會說這話例如我們自己說愛一件東西或一個人,就頂盼望家人都和我們一樣的愛他們所以我們要自己省察我們是否愛主,不然的話,我怎能說萬國萬民啊,你們應當讚美耶和華頌贊耶和華呢?記得主在提比哩亞海邊, 對西門彼得最後一次的談話,不提起別的,只一連三次問彼得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你愛我麼?」(約二十一15 16 17

3.證明詩人是準備領人歸向主的人

詩人既然說萬國萬民都當讚美耶和華頌贊耶和華,表明他準備引領他們認識歸向主的心願今天我們每一個屬主的人,也要有詩人一樣的心願,神是不願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十三9;神願意萬人得救,明白其道提前二4,因為神是不偏待人的(徒十34)。主耶穌為我們的罪受死復活之後,臨升天之前,曾吩咐門徒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十六丨5)無怪保羅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我若甘心作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九16~17)

4.證明詩人打破猶太外邦的蕃籬

本篇是猶太人所作的猶太人與外邦人原本是有界限的他們看外邦人為犬類,不能入耶和華的聖會如今他竟能說:「萬國啊,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萬民啊,你們都當頌贊祂」足見他是被主的愛所充滿,使他打破猶太人對外邦人的種種成見歷代以來,猶太人以為神的救恩只是為他們預備的所以使徒行傳記載,當保羅將福音傳給外邦人時,他們心裡極惱恨,也極其反對猶太人根本不明白,神的救恩也是為外邦人預備的,是祂為萬國萬民預備的保羅在羅馬書中引用本篇1節來證明神的救恩也是為外邦人預備的(羅十五11)神召以色列人的目的,是要他們向外邦人作見證,傳達神的福氣神現在雖然暫時丟棄以色列人,但將來仍要拯救他們神借著以賽亞書對他們說:「我離棄你不過片時,卻要施大恩將你收回我的怒氣漲溢,頃刻之間向你掩面,卻要以永遠的慈愛憐恤你這是耶和華你的救贖主說的。」(賽五十四78將 來有一天,神要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 (腓二1011) °

 

 

(二)詩人的說明

「因為祂向我們大施慈愛,耶和華的誠實直到永遠,你們要讚美耶和華。」2節是詩人的說明先看1節的「你們都當」四字,表示讚美耶和華是人應盡的本份2詩人便說明應當讚美耶和華的倆大理由:第一是因為耶和華向我大施慈愛;第二是耶和華的誠實直到永遠。分論如下:                                                                                                                                      

 

1耶和華的慈愛

詩人說:「因為祂向我們大施慈愛。」神的慈愛是救恩的根源保羅說:「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祂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要將池極豐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弗二47若不是神的慈愛,我們怎能有豐盛的救恩呢?

 

2. 耶和華的誠實

雖然我們所得豐盛的救恩,是因著神的慈愛,但也因著神的誡實,倘若不是因著神的誠實,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是個得救的人神的誠實可說是信徒得救的保證聖經吿訴我們: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9;「盼望那無謊言的神,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多一2)。神在舊約的時候,也曾借著一位先知的口說:「神非人,必不致說謊,也非人子,必不致後悔祂說話豈不照著行呢?(民二十三19保羅也說:「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祂必成就這事。」(帖前五24

 

3.耶和華的慈愛和誠實

讓我們重新誦讀本節經文:「因為祂向我們大施慈愛,耶和華的誠實存到永遠,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在聖經裡面給我們看見,神的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詩八十五10),因為神是信實的,祂向我們所顯的慈愛是永遠可靠的;詩篇一百一十五篇1節也說:「耶和華啊,榮耀不要歸與我們,不要歸與我們。要因你的慈愛和誠實歸在你的名下。」 全部聖經都是這樣啟示我們。神不但有恩典,也有真理。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一14? 17)。這給我們何等的安慰。無論個人或團體,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徒十七28),神若不向我們施恩,誰能存活?神若只施恩典,不顧真理,只顧愛,不顧誠實,我們也不能活下去。主耶穌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我們真要感謝讚美我們的主。

―― 楊濬哲《詩篇選讀》

 

 

萬國萬民來讚美(一一七1~2)(臺北靈糧堂)

 

幾年前河用仁宣教士帶領敬拜讚美節慶時,唱了一首用本篇的信息所寫成的讚美詩,非常的令人感動,所感動的不僅是曲調優美而已,內中傳出了非常有異象的信息。

本篇是全本聖經最短的一章,它的位置卻在全本聖經的中間,而詩人所傳出的信息,也是聖經信息的核心,亦可說是我們信仰的核心信念。神揀選亞伯拉罕,祝福他成為大國,不只是要將福氣臨到他而已,在神對亞伯拉罕的呼召中,神賜下了應許,這應許是為萬國萬民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十二3),猶太人狹窄的民族思想,差點阻礙了神的計畫,保羅在艱難的傳道環境中,一再向猶太人證明神的福音是普世性的福音,他在羅馬書十五章十一節特別引述了本篇的第一節來說明神的心意。是什麼原因使猶太人會有這樣的觀念呢?這不是我們在本篇所要探索的問題,但是卻由這問題引導我們看見目前的情況,是什麼因素使我們沒有把福音的好處與人分享呢?是我們不願意嗎?是不敢嗎?怕的是什麼呢?是不會嗎?為什麼沒有動力呢?還是覺得責任不在於我?或傳福音所要付的代價太大?我們自己需要找出來我聽到大使命─使萬人作主的門徒反應的原因,因為懼怕多於興奮,不耐多於期待?

詩人說「因為祂向我們大施慈愛」,我們先不去討論如何傳福音,我們先來思想我們到底蒙了什麼恩典?若是我們不覺得蒙恩,如何向人傳講這恩惠的福音呢?如何能向人述說神的大慈愛呢?在我們的事奉團隊之中,有許多對同工,都曾經驗婚姻上極大的困難,但和我們一路走來,他們領受了神的大憐憫及恩惠,他們學會了護衛,經營婚姻的方法,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到一個很明顯的反應,他們對於朋友之中婚姻有困難的人非常的敏感及有負擔,很想去幫助他們,因為他們曾經過困苦,他們的幫助往往是非常的實際及恰到好處,不是技巧的問題,因為技巧是可以訓練及操練的,乃是負擔,乃是神的憐憫與愛,因自己領受了,看到有需要的人,就會想去幫助,往往神就給了很多很好的機會。

我們需要回想,我是在什麼光景蒙了神的恩典?往往主就將類似需要的人帶到你的旁邊來,你所要做的就是回應,並伸出你的手扶他一把,像當年某人伸手扶了你一把,你感激萬分,可能他卻不記得了,不是嗎?某位先生的名言: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為什麼能看到?因為那就是「我」從前的光景,我服事的不是別人,只是另一個需要的「我」。

默想

默想並列出我所蒙的恩典,並寫出來有那些人與這事有關,他們做了什麼事?

回應

求主給我機會,好讓我也能分享恩典。

 

 

願萬國讚美耶和華(一百一十七篇1一百一十八篇4)(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詩篇一百一十七篇篇雖然只有兩節經文,但是意義非凡!因為有人說這篇詩篇剛好是聖經「最中間」的一章聖經,而她所要告訴我們的信息,也是聖經要傳揚最「核心」的信息。那就是我們要如同詩人一樣,熱情、堅定、迫切地向萬民、萬國介紹我們所相信的,這位創造宇宙萬有的神耶和華!並且我們願意萬國、萬民因我們所傳揚的,也能和我們一起來讚美耶和華!這是我們心中最深的期盼!是我們不斷禱告和宣告的異象:「願萬國、萬民都讚美耶和華!」願有更多的人來讚美神!阿們!詩篇一百一十八篇14節詩人也是有這樣的渴望!他特別呼籲敬畏耶和華的人來讚美神(4節)!呼籲我們這些神的選民來讚美神(第2節)!也呼籲我們這些服事神的人來讚美神(3節)!因為若我們不讚美神,連石頭都要跳起來讚美神了!讓我們把耶和華當得的讚美歸給祂!

是的,我們所認識的耶和華真是配得萬民、萬國來讚美祂!我們一起來思想詩人所介紹的耶和華:

第一、我們所讚美的耶和華是「良善慈愛」。詩篇一百一十八篇詩人不斷地讚美我們的耶和華是良善、慈愛的神!詩篇一百一十七篇2節詩人說,我們的神不僅是慈愛的神,而且是「向我們大施慈愛」的神!所以我們來投靠祂的人是何等有福啊!讓我們來到祂的面前飽嘗祂的恩典吧!

第二、詩人也不斷提到,我們所讚美的耶和華祂的良善和慈愛是「永遠長存」的,是永遠不會改的!詩篇一百一十七篇我們看見詩人除了提到神的慈愛之外,他也提到神的「誠實」。我們看見聖經往往提到神的「慈愛」時,也同時提到神的「信實」。這是何等大的保證!證明神是那位「守約施慈愛」的神!祂對我們的慈愛和良善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天地都會改變,祂的慈愛永遠長存!這就是我們所信靠的神,我們怎能不常常揚聲來讚美祂呢?我們怎可能不渴望看見萬國、萬民來認識祂呢?

回應:

 主啊,願萬國、萬民都來讚美禰這位大施慈愛,慈愛永遠長存的神!我願一生讚美禰!

禱讀:詩篇一百一十七篇2

2 因為祂向我們大施慈愛;耶和華的誠實存到永遠。你們要讚美耶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