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十八篇短篇信息 目錄: 讚美耶和華的慈愛(楊震宇) 以色列最後承認基督是奉主名來的(吳主光) 公義之門(陳家強) 彌賽亞詩篇(衛恩禮) 祂的慈愛永遠長存(一一八22~29)(臺北靈糧堂) 願萬國讚美耶和華(一百一十七篇1節〜一百一十八篇4節)(臺北基督之家) 歡呼讚美的子民(一百一十八篇5〜29節)(臺北基督之家) 節期頌詩(六):要歡喜快樂(詩118篇)(香港讀經會) 讚美耶和華的慈愛(楊震宇) 鑰句:耶和華所定的日子 背景:《詩篇》第一百十八篇是進入聖殿時所唱的感恩詩。這篇是六篇「讚美詩篇」或「哈利路亞篇」的最後一篇。當以斯拉重建聖殿的時候,可能他們也唱過這篇詩,因為《以斯拉》三章10~11節中,與本篇第一節和最後一節有同樣感謝的話本篇充滿了感謝和稱頌神的話,也是一首預言基督的詩,詩的內容有關於主的受難(5,6,10,11,12,22,23節),主的得勝(5,6,8,9,13,14,17,18,21節),和主的得榮 (26節)。新約聖經多處引用本篇詩句。主耶穌曾引用22及23節,談到祂如匠人所棄的房角石,被猶太人所拒絕(太二十一42;可十二10~11;路二十17)。當主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群眾曾用本篇26節歡迎祂。這篇詩可能是主耶穌上客西馬尼園之前與門徒所唱的最後一首詩。馬丁路德特別愛此詩,他說:「這是我的詩篇,我所選的詩,我愛此詩的全部,它是我的安慰及生命,並特別接近我的心。因為君王、聖賢都不能救我,惟有神在危險中救我。我比地上任何人更愛此詩,此詩是我的朋友。」一五四六年二月,當他在臨終的前一刻,他身邊的朋友就讀此篇給他聽。特別是17節:「我必不至死,仍要存活,並要傳揚耶和華的作為。」此句使他很大的鼓勵及安慰,並感謝主而離開世間。 提要:第一百十八篇是讚美耶和華的慈愛永存。本詩的內容包含歡呼讚美(1~4節);承認過往的痛苦、哀求神的拯救(5~18節);感謝神可以到寶座前(19~21節);以及展望將來那房角石要為萬民帶來救恩(22~29節)。全詩分為五段: (一)勸眾人應稱謝耶和華(1~4節)──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祂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 (二)倚靠耶和華必有幫助(5~18節)──有耶和華幫助我,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 (三)義人進義門(19~21節)── 給我敞開義門,我要進去稱謝耶和華。 (四)匠人所棄的石頭(22~27節)──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五)稱謝神的慈愛永存(28~29節)──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祂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 鑰節:【詩一百十八24】「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 鑰點: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詩人在詩歌的開始與結尾都呼召人一同「稱謝耶和華,因祂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因為:(1)神是他的拯救;(2)神是他的幫助;(3)神是他所投靠的;(4)神使他得勝;(5)神是他的力量,詩歌,拯救;(6)神是他得救的保障。即使環境尚未改變前,詩人堅定的倚靠神,投靠神並且接受神的幫助,至終這些一連串的「他的」,不僅成了他實際的經歷,也成了他令人感動的見證。親愛的,願你從這篇詩中得到極大的安慰與扶持,因祂也會幫助你渡過人生、患難、疾病、痛苦…等等,而使你生活有力,行路有光亮,作工得息, 試煉得恩助,危難有賴。 今日的鑰節提到「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這首感恩的詩為列隊前往聖殿的敬拜者所唱的詩歌,當隊伍進入聖殿門時,他們歡呼:「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在舊約時代,本詩所標示的場合顯然是一個節日。在新約,這日子預表主耶穌成全了救恩的日子已經來到;然而將來就必有一日,祂要作宇宙的主宰,乃是審判之日。在神的計畫中,這兩個所定的日子是不能分開的,我們在其中必要高興歡喜。親愛的,你是否因主為你作了奇妙的大事,歡喜快樂將一生全獻給祂呢? 此外,本篇是一首讚美的禱告,也是一首預言彌賽亞的一篇詩。詩人指出「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22節)這是預言主耶穌的受難、受死、復活和為神高舉,表明祂如何完成神偉大的救贖計畫。因此,研讀本詩時,我們當思想主的受難和主的得勝,而感受:「祂的慈愛永遠長存。」 【得著基督就得著一切】從前有一個國王,有一天對王后說:「今天晚飯後,我們夫婦的關係就告停止,你不但要離開我,也要離開這座王宮,但在你離開這座王宮之先,你可以拿走一切你心愛之物。」王后聽了,就在國王吃喝醉了之後,用一塊大布把他包起來帶回母家中。國王醒了之後,問是怎麼回事。王后說:「你曾答應我在離開王宮之時,可隨意帶走一樣我心愛之物,我心愛之物就是你,因此我就把你帶了回家。」王后得著國王就是得著一切。照樣我們得著基督就是得著一切屬靈的豐盛 「如果祂給我們得救的恩典,祂也要給我們得勝的恩典。來唱讚美的歌吧!」――司布真 默想:詩人在信息的開始與結尾都呼召人來回應神這麼豐富長存的慈愛,其中的話是他親身經歷處苦難與獲神拯救的禱告。親愛的,你會如何回應神對你的慈愛呢? 禱告:主阿,我要在祢所定的日子歡喜快樂,因為祢作了奇妙的大事。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以色列最後承認基督是奉主名來的(吳主光) 第一百一十八篇大綱: 引言:稱謝耶和華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118.1) 一、向以色列家的三願(118.2-118.4) 1.願以色列說: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2.願亞倫家說: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3.願敬畏耶和華的說: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二、耶和華的幫助(118.5-118.7) 1.耶和華在急難中,把我安置在寬闊之地 2.耶和華幫助我,我必不懼怕 3.有人幫助我 4.但耶和華幫助我,我就見恨我的人遭報 三、靠耶和華剿滅萬民(118.8-118.12) 1.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任何人 2.萬民圍繞我,我靠耶和華的名剿滅他們 3.他們如蜂子,我靠耶和華的名剿滅他們 四、耶和華是我的(118.13-118.14) 1.被推跌倒,耶和華卻幫助我 2.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我的詩歌、我的拯救 五、耶和華的右手(118.15-118.16) 1.耶和華的右手施展大能拯救義人 2.耶和華的右手高舉義人 六、得救進入義門(118.17-118.21) 1.我得救不致死,要傳揚耶和華的作為 2.耶和華雖懲治我,卻未將我交於死亡 3.耶和華給我敞開義門,我稱謝耶和華 4.耶和華已經應允我,成了我的拯救 七、基督再來成就救恩(118.22-118.24) 1.基督雖被棄,卻再來作房角石 2.這是耶和華希奇的作為 3.義人要在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歡喜 八、以色列承認主基督是神(118.25-118.28) 1.求神拯救,使我們亨通 2.承認主基督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3.承認主基督是神,因他光照了我們 4.承認主基督是神,要稱謝並尊崇他 結語:稱謝耶和華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118.29) 導論: 本詩是一篇「稱謝詩」。本詩被編排在這個位置,表明是要用它來結束《卷五》第一部的十二篇詩,表示感謝神在過往一直保守以色列,直到最後全家蒙恩得救為止。證明神在歷史上的一切作為,都是「本為善」的;又認為日後,「神的慈愛永遠長存」。因為以色列終於得著拯救,並且大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詳情請參看以下這篇結論詩的內容分析:
釋經: 引言:稱謝耶和華本為善(118.1) 118.1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1.本詩的開始和結束,都有字句說到「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接著又在第一段作出「三願」:願以色列家、亞倫家、和凡敬畏耶和華的,都「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表明編者文士以斯拉將此詩編排在這裡,是為要提醒末後日子蒙了厚恩的以色列人,應當以「稱謝」來回應神在過往歷史上的管教,並以本詩為《卷五》第一部份的結束。 2.本「稱謝詩」作為《卷五》第一部份的結束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 第一、以色列人幾千年來不信,本不配蒙恩;神竟然還沒有棄絕他們,到了最後的日子仍以厚恩待他們,他們以這篇「稱謝」來回應神的厚恩,豈不是應該的嗎? 第二、神管教以色列人,以色列人一直不領會;最後才承認「耶和華本為善」,因為發現,雖然神的管教十分嚴厲,但神動機一直都是良善的,為要叫他們棄假歸真,全面得著神所應許的永福;以色列又承認「他的慈愛永遠長存!」表示相信神將來還要愛我們,直到永遠也不會改變。所以以色列人能有這樣的承認,表明他們在千禧年時代大大改變,大大復興了,真正的成為神的「聖民」。 3.或問,為甚麼筆者可以這麼肯定,本詩所講論的,是預言末後以色列人的改變呢?答案是,因為我們發現有多處經文都清楚顯示,以色列人曾遭遇大災難。然而,因為他們悔改歸向神,神就幫助和拯救他們;然後他們在大會中作見證稱謝神。這樣的情景,加上前後幾篇詩串起來,更加證明是預言「以色列在千禧年大會中為主作見證」。讀者若細讀筆者所說的「多處經文」,就是表列在下面的,就會明白本詩所形容的,不可能是指歷史上任何事蹟而說;而一定是指要等到末世主再來之時,這些經文才會應驗。例如: 「在急難中…」 「萬民…圍攻…我靠耶和華剿滅他們」 「給我敞開義門;我要進去稱謝耶和華!這是耶和華的門;義人要進去」 「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 「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你是我的神,我要稱謝你!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 (我們將會在下文詳細解釋。) 4.在此,又順道一提,「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這句話,在《聖經》裡出現過十一次之多(代上16:34, 代下5:13, 7:3, 拉3:11, 詩100:5, 106:1, 107:1, 118:1, 29,
136:1, 耶33:11),全部都是為檢討過往歷史、神管教以色列人的作為,證明「神本為善」;又表示相信「他的慈愛」將來直到永遠也會長存,不改變。由此可見,本詩以這句話為開始和結束,意義非常重大。 一、向以色列家三願(118.2-118.4) 118.2願以色列說:他的慈愛永遠長存!118.3願亞倫的家說:他的慈愛永遠長存!118.4願敬畏耶和華的說: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1.本詩有一個很特別的「格式」,就是以「雙重複句」和「三重複句」來表達其中不少敘述。第一點敘述是將「願望」化為「三重複句」:「願」以色列、「願」亞倫家、和「願」凡敬畏耶和華的,都說:「他的慈愛永遠長存!」其實總意只不過是願「以色列全家」都說…。 2.作者分開「以色列、亞倫家、和凡敬畏耶和華的」來願望,為要接續(第115篇)所說的,因為(第115篇)也提及「以色列、亞倫家、和凡敬畏耶和華的」,鼓勵他們要倚靠耶和華作他們的「幫助」和「盾牌」。當然,耶和華果然作他們的幫助和盾牌,所以本詩才接續「願」他們承認「耶和華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3.願以色列全家都說:「他的慈愛永遠長存!」意思是願他們人人都同意,耶和華一直以慈愛待他們;將來直到永遠還是以慈愛待他們。原來以色列人是一直不願承認神是愛他們的。例如舊約最後一卷《瑪拉基書》,解釋了舊約為何結束。第一點就指出,以色列人不承認神愛他們。經文說:「耶和華說:我曾愛你們。」他們就頂嘴說:「你在何事上愛我們呢﹖」耶和華解釋說:「以掃不是雅各的哥哥嗎﹖我卻愛雅各,惡以掃,使他的山嶺荒涼,把他的地業交給曠野的野狗。」(瑪1:2)據說,今天的猶太人多半都不肯信主,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們認為,如果神真的愛他們,就不會叫他們長期漂流列國,成為列國的笑談,又遭到列國的歧視和屠殺。但是,等到末世大災難,他們全家悔改歸向主之時,他們就明白,原來主基督在天上,一直保守著他們,他們才不至被列國和敵基督消滅;並且主又降臨,拯救他們,叫他們得著大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這一切,足見神對以色列人的慈愛永遠長存。 4.作者甚願以色列全家能夠承認,神在過往並沒有惡待過他們。雖然神曾叫他們亡國,分散天下,但其實是出於「善意」,為要保守他們不至滅絕。《啟示錄》十二章詳細解釋這一點,裡頭形容以色列民族是一個生產男孩子(主基督)的「婦人」。她生了男孩子之後,那大紅龍(就是魔鬼所支持的歐洲聯盟,這聯盟的古時領導人,就是羅馬帝國的皇帝;在末世時代的領導人就是歐盟某一任總統「敵基督」)就逼迫她。經文形容她兩次「逃到曠野」(第一次是在主後七十年的大屠殺之後,以色列人分散全世界;第二次是在末世大災難末期,以色列再度亡國,被敵基督所追殺,因而逃到曠野),都得到神的保守,叫她被養活「一千二百六十天」(即「前三年半」,代表主後七十年至今),和「一載二載半載」(即「後三年半」,代表末世大災難期間)。第一次「逃到曠野」時,羅馬皇帝在西元七十年派大軍攻陷耶路撒冷,放火燒聖殿,屠殺了一百一十萬猶太人,於是猶太人就分散全世界;第二次「逃到曠野」應驗於末世教會被提之後,世界進入核子大戰之時,「龍」借著「敵基督」再度逼迫「婦人」,神就賜她「兩個大鷹的翅膀,叫他能飛到曠野,到自己的地方,躲避那蛇」,意思是保守以色列人,讓他們逃到列國,不被敵基督所滅絕。當時敵基督的大軍已經攻陷耶路撒冷,屠殺了以色列全國的三分之二人口;剩下三分之一人向曠野逃走(亞13:8-9)。「龍」就「吐出大水來,想要將這婦人沖去」;神卻使地「開口吞了從龍口吐出來的水」(啟12:16),拯救了婦人。這是指末世大戰末期,敵基督的大軍追殺以色列人,神使地發生大地震,地就裂開,吞了敵基督的大軍。如同古時以色列人過紅海時,紅海吞了法老王的大軍一樣。以上婦人兩次逃難,都得到神出於「善意」的幫助,叫她逃到曠野被養活一段日子,這就是神用慈愛來保守她,叫她不致被列國消滅。 二、耶和華的幫助(118.5-118.7) 118.5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他就應允我,把我安置在寬闊之地。118.6有耶和華幫助我,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118.7在那幫助我的人中,有耶和華幫助我,所以我要看見那恨我的人遭報。 1.到底耶和華怎樣幫助他們呢?作者在這裡又以「雙重複句」來敘述「耶和華的幫助」: 第一個幫助、「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他就應允我,把我安置在寬闊之地。有耶和華幫助我,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這段話的重點在於「急難」中禱告蒙神應允,神的幫助及時趕到,解開困境,所以作者不再懼怕任何人的攻擊。這就像是筆者在上文所解釋的,神使大地震吞了敵基督的大軍,拯救了以色列人。 第二個幫助、「在那幫助我的人中,有耶和華幫助我,所以我要看見那恨我的人遭報。」這段話的重點在於,末世時代有不少人願意幫助以色列,但最重要的幫助卻是從神而來。作者認為,因為知道神會伸手幫助,就預知敵人必敗,所以要睜開眼來看他們怎樣遭報。 2.以上所形容的「急難」,歷史上發生過許多次。尤其是一九四八年以色列獨立以後,多次戰爭都是這樣。自從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聖殿被羅馬大軍焚毀,猶太人因此分散各國之後,以色列人就一直被天主教和各國所恨惡;他們認為猶太人是神所廢棄的民族,所以常常借機來屠殺他們,要滅絕他們。就如天主教的十字軍、幾百年來殺盡不少猶太人;教皇也曾寫信給各國君王,囑咐他們要滅絕猶太人;近代德國希特拉也是獲得教皇的支持,屠殺了猶太人六百萬。一九四八年以色列獨立以後,阿拉伯回教世界更常常圍困以色列,向他們發動過多次大戰。計有一九四八年的「獨立戰」;一九五零年的「蘇伊士運河戰」;一九六七年著名的「六日閃電戰」;一九七三年的「石油戰」;一九七八年的「利巴嫩大戰」;之後斷斷續續的戰事、和漫延至世界各地的恐怖襲擊、自殺式轟炸…等。每一次,以色列人向神呼求,神就解求他們,領他們到「寬闊之地」──越來越興旺,得到各國的幫助。並且我們又看見,天主教的十字軍失勢,天主教大大衰落;歐洲凡虐待過猶太人的各國都衰落;德國希特拉失敗,淪為戰敗國。 三、靠耶和華剿滅萬民(118.8-118.12) 118.8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人;118.9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王子。118.10萬民圍繞我,我靠耶和華的名必剿滅他們。118.11他們環繞我,圍困我,我靠耶和華的名必剿滅他們。118.12他們如同蜂子圍繞我,好像燒荊棘的火,必被熄滅;我靠耶和華的名,必剿滅他們。 1.這段經文只是在強調一個簡單的資訊:那就是「靠耶和華的名,就可以剿滅圍攻的萬民」。只不過作者用「重複句」來加以強調而已。首先作者以「雙重複句」強調「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人」和「王子」,其實總意就是「靠神勝過靠任何人,或任何國」;接著又以「三重複句」來強調「靠耶和華的名必剿滅萬民」,指出萬民「圍繞我」、「環繞我,圍困我」、「如同蜂子圍繞我」,我仍能靠神剿滅他們;即使萬民像「燒荊棘的火」,我仍能靠耶和華將他們「熄滅」。 2.這樣的形容,應用在一九四八年和以後的戰爭,非常貼切。尤其是一九六七年那場「六日閃電大戰」。當時阿拉伯諸國的聯軍,不論飛機、坦克、陸軍、空軍…都多過以色列的二十倍以上;並且以色列三面受敵,另一面則是地中海,情況實在非常危急。但是以色列仍能在短短六日之內,將阿拉伯列國打敗;阿拉伯列國的飛機還在機場沒有起飛之前,就已經被以色列的轟炸機全部炸毀。以色列人一下子就佔領了整個西乃半島、北方的哥蘭高原,直到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邊境,又佔領了約但河西岸所有的地土。據說,那場戰事非常神奇,尤其是西乃之役,因為埃及大軍夜間夢見摩西吩咐他們不要打仗,所以他們就無條件地投降;約但之役,以色列本土只剩下幾十個兵丁,來對抗約但國數以千計向他們沖過來的坦克。但以色列人想起參孫捉了三百隻狐狸,放火燒他們的尾巴,結果將非利士人的田燒了;於是他們就以汽油彈射向約但國快要收割的禾田,結果禾田全部著火焚燒,約但國的士兵恐怕坦克的油缸爆炸,紛紛爬出來,棄坦克而逃。以色列在那場戰爭大獲全勝,轟動全世界。以色列人遷都入耶路撒冷,發誓永不放棄。以色列人也紛紛踴進耶路撒冷「哭牆」那裡禱告,歸榮耀給他們的神。 3.其實以上的現象,到末世大災難末期,敵基督發動「世界末日哈米吉多頓大戰」之時,還要再發生一次,並且規模更大。因為全世界東西南北的列強,都派大軍來到以色列「米吉多平原」那裡,參加大會戰。西方有敵基督領導的歐盟大軍,那是普世公認最強大的軍隊;北方有因為貧窮而南下,像蝗蟲那樣眾多的俄國領導的聯盟大軍,他們想要與敵基督瓜分中東的財富;南方的阿拉伯回教諸國聯盟不甘示弱,拼死抵抗;最叫人害怕的是從「東方日出之地而來的諸王」──由中國領導的東南亞大聯盟,他們派遣「二萬萬大軍」到西方去打仗。《啟示錄》指出,單單是這二萬萬大軍就殺了全人類的三分之一。根據《撒迦利亞書》的預言指出,那是一場「核子大戰」,因為經文形容:「耶和華用災殃攻擊那與耶路撒冷爭戰的列國人,必是這樣:他們兩腳站立的時候,肉必消沒,眼在眶中乾癟,舌在口中潰爛。」(亞14:12)但在那場人類有史以來最大、最可怕的大戰中,以色列人全家痛哭悔改歸主;他們向神哀求,神就使地發生大地震,極其神奇地解救了他們,救他們脫離敵基督的追殺;並且主基督也親自從天降臨,消滅了敵基督和他的同人。所以這段經文應用到末世那場爭戰,更加貼切。 四、耶和華是我的(118.13-118.14) 118.13你推我,要叫我跌倒,但耶和華幫助了我。118.14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 1.作者繼續形容耶和華的幫助,說:「你推我,要叫我跌倒,但耶和華幫助了我。」這裡所說的「跌倒」,應該是指靈性方面失去信心,想要離開神。到末世時,的確是這樣──假先知在敵基督面前「行大奇事,甚至在人面前,叫火從天降在地上」,這樣就迷惑了住在地上的人,甚至連神的選民也迷惑了(參啟13:11-16, 太24:24)。因此,以色列人中有一些「背棄聖約」的人與敵基督勾結(參但11:31-32),強逼其他以色列同胞要拜獸的像,凡不拜的,都被殺害。這就是本詩所謂「你推我,要叫我跌倒」了。 2.但神從以色列人中興起一些「智慧人」,他們研究聖經,發現假基督和假先知,都是假冒的。於是就「在民間訓誨多人」(但11:33-34),漸漸叫全體以色列人認識神,從而使以色列全家痛哭悔改歸主。他們就起來拆毀敵基督的像。這就是本詩所說:「但耶和華幫助了我。」 3.這裡作者又用了「三重複句」來強調「耶和華是我的力量、詩歌、拯救」。這是形容以色列全家靠神「剛強起來」(參但11:32),拆毀了敵基督的像,因而「唱詩歌」讚美神。雖然敵基督派大軍前來攻陷耶路撒冷,神卻最終「成了以色列人的拯救」。 五、耶和華的右手(118.15-118.16) 118.15在義人的帳棚裡,有歡呼拯救的聲音;耶和華的右手施展大能。118.16耶和華的右手高舉;耶和華的右手施展大能。 1.這裡特別形容在信主的以色列人(義人)的「帳棚裡有歡呼拯救的聲音」。這句話表示,主基督降臨拯救了他們之後,他們就得享太平,安居樂業,在自己的住處大聲歡呼,說:「耶和華的右手施展大能;耶和華的右手高舉;耶和華的右手施展大能。」這是以「三重複句」來強調耶和華的右手、就是最有能力的手,來施行大能的拯救;將以色列高舉,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 2.其實,神拯救的方法很簡單,只不過是使列國「自相紛爭、互相攻擊」,他們就全然失敗。正如《撒迦利亞書》預言說:「那日,耶和華必使他們大大擾亂。他們各人彼此揪住,舉手攻擊。」(亞14:13)不但如此,神的右手又使地發生大地震,藉以對付列國,叫世上所有海島都沉沒,又叫「巴比倫大城」(指天主教梵蒂崗)傾倒,裂為三段,並且下沉(啟16:19);卻叫耶路撒冷「仍居高位」(亞14:10),並且有河流出來,滋潤南方全地,使之變成最美的果林。(結47:1-12) 六、得救進入義門(118.17-118.21) 118.17我必不致死,仍要存活,並要傳揚耶和華的作為。118.18耶和華雖嚴嚴地懲治我,卻未曾將我交於死亡。118.19給我敞開義門;我要進去稱謝耶和華!118.20這是耶和華的門;義人要進去!118.21我要稱謝你,因為你已經應允我,又成了我的拯救! 1.以色列人繼續作見證,說:「我必不致死,仍要存活」意思是神保守了以色列人經過末世的「哈米吉多頓大戰」,仍能存活。所以他們要在千禧年大會中「傳揚耶和華的作為」,就是在大災難中,神的右手如何用大地震,和利用敵人互相攻擊,使仇敵全然失敗。 2.作者又說:「耶和華雖嚴嚴地懲治我,卻未曾將我交於死亡。」表示從前以色列人因為長久不信,落在二千多年的痛苦中,是出於神「嚴嚴的懲治」;雖然如此,神卻「未曾將我交於死亡」。其實神嚴嚴的懲治是出於一種善意的管教,為要叫我們悔改歸向神,承受神給予亞伯拉罕和大衛的福,使以色列復興成為大國。所以神不將以色列交予死亡,就算是世上最強大的國,諸如天主教十字軍、希特拉、阿拉伯諸國、末世的敵基督…也不能將以色列人滅絕。 3.作者又說:「(神)給我敞開義門;我要進去稱謝耶和華!這是耶和華的門;義人要進去!」這是以「雙重複句」來強調「義門」。這「義門」應該是指耶路撒冷的城門,因為那時有主基督住在其中作王,統治全世界;神給作者「敞開義門」,意思是讓他得以進入千禧年國。但是,這句話也可以應用到「救恩」上,意思是指信主的以色列人得以進入天國。所以作者總結他的見證說:「我要稱謝你,因為你已經應允我,又成了我的拯救!」 七、基督再來成就救恩(118.22-118.24) 118.22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118.23這是耶和華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118.24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 1.這段經文是作者回想、怎樣領會主耶穌原來真是神應許要來的基督。讀者應該記得,主耶穌也曾引用這段話來回答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事因耶穌潔淨聖殿,又在殿中教訓人,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就來質問耶穌,說:「你仗著什麼權柄做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耶穌卻反問他們:約翰的洗禮是從哪裡來?然後又用比喻向他們講解,主必再來除滅一切不信主的人。最後對他們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太21:42) 2.因為主引用這句話來形容他自己,我們就知道,「匠人」是指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他們領導全國百姓,以神殿的建造者自居;「所棄的石頭」是指他們棄絕主、要殺死主;「房角石」是古時匠人建築房子時,先立了根基、豎立了柱石,最後放上一塊最美的「房角石」來聯繫這些柱子,建築便完成了。正如《撒迦利亞書》解釋到「房角石」的位置,說:「…他必搬出一塊石頭,安在殿頂上。人且大聲歡呼說:願恩惠恩惠歸與這殿(殿:或譯石)!」(亞4:7)所以這「房角石」是形容主耶穌最後成就神的大救恩。《聖經》的真理指出,主耶穌是「根基石」,也是「房角石」;正如主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啟22:13)。以賽亞先知又說:「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是試驗過的石頭,是穩固根基,寶貴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著急。」(賽28:16)所以「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就是說祭司長和長老們棄絕了主耶穌,將他殺了;神卻叫主耶穌復活升天,到末世時回來,使聖徒復活;又使以色列得蒙拯救,成就舊約一切祭禮所預表的救恩。所以這句話放在這裡很重要,證明本詩的確是預言以色列人在末世主再來之時,所遭遇的事;同時也證明筆者所研究的──《詩篇》串起來,組成一個末世預言的信息,是正確的。 3.作者說:「這是耶和華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意思是,主耶穌雖然被以色列人所棄絕,神卻使用他來完成救贖大工,如同建造房子時,最後將房角石放在殿頂上,完成房子的建造一樣。這樣的建造過程非常奧妙,不是一般人所能領會的。等到末世時,以色列人終於領會了,就大大希奇神的作為。為甚麼呢?因為: 第一、猶太人一直以為,摩西律法所要求的,只不過是獻牛羊為祭,就可以贖罪了;何竟神這麼愛罪人,以他的獨生愛子為贖罪祭,來拯救他們作神的兒女? 第二、摩西律法所定的一切祭禮、節期、安息日、潔淨的規條…等,原來真的像保羅所說,都是「影兒」;它的「實體」竟然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實在太奇妙了! 第三、《詩篇》和眾先知書所預言「受苦的基督」,原來真是一字不差的應驗在主耶穌被釘十字架的事上。為何竟有這麼多文士,用了千多年的時間研究,都沒有發現呢? 第四、猶太人所棄絕的福音,外邦人都接受了,並且得救、在末世時復活被提,成為基督的「新婦」;但猶太人卻一直嫉妒而不肯接受。何故有亞伯拉罕血統的猶太人得不著救恩;外邦人只因為信,反而得著了? 第五、猶太人亡國,分散全世界;到一九四八年得以複國,卻又被敵基督所欺騙,以至在大災難中受盡痛苦。最後主耶穌基督竟然從天而降,在最危急的一刻,突然下來拯救他們,赦免他們二千多年來不信的罪。這救恩的成就,何等希奇!? 第六、神的揀選和預定,全部都成就了,證實神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神;他的一切管教都是善的;他的慈愛實在永遠長存! 第七、這救恩的豐盛,使信主的人得進入天上永遠的榮耀,使地上的以色列人得大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這豈是任何人所配得的呢?實在叫人希奇! 4.作者又說:「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意思是,耶穌基督的再來,成了「房角石」,是照著神預定的日子;我們一直等候這日子,因為基督必須再來完成救贖大功,實現一切應許、使以色列得著大復興.如今主果然照著神所預定的日子回來,我們當然要高興歡喜了。 5.「耶和華所定的日子」,就是主再來的日子;主講論「那日子」說:「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那時,兩個人在田裡,取去一個,撇下一個。兩個女人推磨,取去一個,撇下一個。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哪一天來到。」(太24:36-42)這些話都是為強調「那日子」在何時來到,是沒有人能知道的。 6.但主耶穌復活之後,門徒前來問他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耶穌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6)這就表示神所定的日子,是高度的機密,不是人人可以知道的。但是有一點可以告訴門徒的,就是福音還未傳遍天下──外邦人(得救)的數目還未添滿(參羅11:25),主無法預備好天上的住處(約14:2),那日子就不會到來。但我們若靠著主,等候那日子來到,就應當存著歡喜快樂的心情來等待。就如保羅所說:「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羅5:2)主耶穌在講論末世兆頭之時,又說:「一有這些事,你們就當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路21:28) 八、以色列承認主基督是神(118.25-118.28) 118.25耶和華啊,求你拯救!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亨通!118.26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我們從耶和華的殿中為你們祝福!118.27耶和華是神;他光照了我們。理當用繩索把祭牲拴住,牽到壇角那裡。118.28你是我的神,我要稱謝你!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 1.主的日子何時來到呢?對於以色列人來說,他們本來不信;他們等候那日子,等了幾千年,還未見主來,他們就譏誚說:「主要降臨的應許在哪裡呢﹖因為從列祖睡了以來,萬物與起初創造的時候仍是一樣。」彼得卻指出:「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3-10)彼得的意思是,主可以將時間延長或縮短,目的是要寬容以色列人,等待他們悔改;如果以色列人肯悔改,主是不願有一人沉淪的。所以主耶穌責備完文士和法利賽人假冒為善,最後就對他們說:「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太23:39)所以,那日子來到之前,還有一點是可以預知的,就是等到以色列人肯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意思就是等到以色列人肯悔改,承認主的名,主就回來了。 2.所以本詩預言說:「耶和華啊,求你拯救!」這個求救的呼求,可以理解為呼叫「和散那」,因為「和散那」原是求救的意思。當主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百姓曾經唱歌歡迎主,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21:7-9)現在「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這句話出現在本詩裡,是在預言以色列人將要在末後的日子悔改信主。那時,他們就向主基督求救,等於高呼「和散那」;又承認主基督是「奉主名來的」。但一直以來,猶太人都不相信耶穌是基督,不相信他是神所差來的;到了末世,由於神垂聽了他們的禱告,以奇妙的方法來幫助他們、拯救他們,他們才明白,耶穌真是「奉主名來的基督」。應驗主對法利賽人所說的話──「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太23:39) 3.作者繼續說:「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亨通!」這裡譯作「亨通」,原文卻是“tsalach”,這詞英文欽定本譯絕大部份都是譯作“prosper”(有44次)或“prosperous”(有5次),意思是「昌盛、進步、成功、興隆、興旺」。所以這句話應該譯為:「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復興」才對。這是說,以色列人在末後的日子向主求救,又求復興,說:主啊!你所定的日子現在到了,你答應過復興以色列的,現在就求你復興我們吧。是的,主基督降臨地上,目的就是要實現神給予亞伯拉罕和大衛的應許,叫以色列人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有主基督作他們的王。這也是主升天之前,門徒前來問主,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就在這個時候嗎?」主卻指出:「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6-8)就是說要等到福音先傳遍天下,末期來到,主才降臨,叫以色列得復興。 4.作者又說:「我們從耶和華的殿中為你們祝福!」這裡的「你們」是譯錯的;英文的“you”字,也可以譯為「你」字──指主基督才對。而且「祝福」這詞,在英文是“bless”;應用在基督身上,應該譯作「稱頌」才對。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在耶和華的殿中歡迎你,稱頌你。」從前主耶穌騎驢入耶路撒冷,進入聖殿教訓人之時,前行後隨的人就高唱「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是稱頌的話)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21:9)當時,主耶穌其實是在預演末世時,他再來進入耶路撒冷作王的情景。只可惜以色列人不認識他,竟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但是到了末世,以色列會全家悔改歸向神,他們就真的在殿中歡迎主進入耶路撒冷作王,並且稱頌主。 5.最後作者又以「三重複句」來承認「耶和華是神」;用「三重複句」的意思,主要是表示非常強調、非常肯定而已。作者說:「耶和華是神;他光照了我們。理當用繩索把祭牲拴住,牽到壇角那裡。你是我的神,我要稱謝你!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這段話,最難解的地方是中間那一句,好像突然轉了話題,提到「用繩把祭牲拴住,牽到壇那那裡。」筆者認為,關鍵是在「祭牲」這個字上,希伯來文是“chag”,這詞不是指一般的祭;英文欽定本將這詞譯為“feast”(宴會)有58次,譯為“sacrifice”(祭)只有3次而已。根據原文字典,這詞是指「慶典、筵席、朝聖者的筵席、祭典中用來供神的祭品」的意思。所以應該是指「平安祭」。因為以色列人在一些重要的節期或慶典中,就會獻大量的「平安祭」。摩西律法指定,「平安祭」的祭肉是用來大請客,人人分享用的。就如所羅門王在獻殿禮中,獻牛一萬二千,羊十二萬隻;將祭肉分給全國人民,大家分來吃,非常高興一樣。筆者這樣解釋,還有一個很強而有力的理由,就是下文說:「我要稱謝你!」既說「稱謝」,就證明這「祭牲」就是「平安祭」了,因為「平安祭」又稱為「感恩祭」。(利3:1) 6.所以這段經文的總意是形容主耶穌降臨,在耶路撒冷作王;以色列人因此極其高興,高呼「耶和華是神」,如同以利亞在迦密山上與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鬥法,以利亞祈禱,叫火從天上降下來,燒盡祭壇上的祭肉之時.以色列人看見,就高呼耶和華是神一樣。只可惜那時,他們未能擺脫亞哈王和耶洗別的勢力,第二天就轉過來支持耶洗別、追殺以利亞,叫以利亞灰心,跑到神面前求死。但是到末後的日子就不同了,以色列全家真心悔改歸向神;尤其是他們親眼看見主耶穌基督在極大的榮光中降臨,他們怎能不高呼「耶和華是神」,並獻上平安祭感謝主呢? 7.所以作者說:「他光照了我們」,意思是、主基督用降臨的榮光拯救了我們,光照了我們,使我們明白,原來主耶穌基督是神。然後說:「理當用繩索把祭牲拴住,牽到壇角那裡。你是我的神,我要稱謝你!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意思是、我們要將平安祭準備好,用繩拴住,綁在壇角那裡,等候獻給你,要稱謝你,要承認你是神;而且你是我們的神;我們要尊崇你。 8.原來以色列人一直以偶像為神;當福音傳給各地的外邦人之時,外邦人都尊崇以色列的神為真神;惟獨以色列人卻不尊崇自己的神。所以詩篇(第46篇)預言末世大戰,主耶和華神要為他們爭戰,說:「你們來看耶和華的作為,看他使地怎樣荒涼。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極;他折弓、斷槍,把戰車焚燒在火中。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詩46:8-10);(第50篇)又說:「我的民哪,你們當聽我的話!以色列啊,我要勸戒你;我是神,是你的神!」(詩50:7)神再三這樣強調說「我是神」,因為這是「十誡」的第一誡,神說:「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出20:2-3)所以神又藉以賽亞先知對以色列人說:「我曾指示、我曾拯救、我曾說明;並且在你們中間沒有別神。…自從有日子以來,我就是神;誰也不能救人脫離我手。我要行事誰能阻止呢﹖地極的人都當仰望我,就必得救;因為我是神,再沒有別神。你們要追念上古的事。因為我是神,並無別神;我是神,再沒有能比我的。」(賽43:12-16)以色列人並沒有將「十誡的第一誡」放在心上,先知的話也沒有聽進去;所以他們一直落在患難和痛苦中,分散全世界;直到末世時代,他們肯悔改,承認耶穌是基督、是耶和華神、是他們的神為止。 結語:(118.29) 118.29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1.作者最後再以「稱謝」和承認耶和華「本為善,他的心愛永遠長存」為結束;這樣的結束,與開始一樣,表示過住一直未領會神對他們的管教;這時才猛然醒悟,原來神過往一切的作為都是「善」的──神的管教出於善意;並且將來直到永遠,耶和華還是同樣以「慈愛」對待他們,不會改變的。 2.這樣的結束、也是《詩篇卷五》第一部份的結束。編者文士以斯拉故意以這篇「稱謝詩」為結束,因為《卷五》開始的第一篇,就是(第107篇)、也以「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為開始,現在再以這句話為結束,豈不是很有意思嗎?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公義之門(陳家強) 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目的,不是單單為解放,而是為救贖和叫那些從前作奴隸的,現在能成為「我的子民」。這就是一一八篇以象徵手法表達出來的。整個過程是朝向聖殿的「門」(19節),再經過這個門進入祭壇(27節)。朝聖行列巡行時,群眾和一個人進行啟應式的對話。第1及29節是會眾的話;第2至4節則是會眾和敬拜領袖的對話;剩餘的節數則是會眾向一個人的回應,這個人經歷苦難(5-7節)、列國的敵對(10-14節)和神的懲治(17-18節),直至他有權進入「義門」(19節)。沿途他率領接受他的人(6-7節;8-9節),這些人奉神的名讚美他的勝利(10-14節;15-16節)。 19節之後,語氣改變了:由談論神,變為直接向神說話;說話的人也改變了:那(祭司般的)守門的述說了進門的條件(20節),聖殿中的同仁也歡迎那進門的為「房角石」(22節),宣告「這是主所定的日子」(24節),並祝福他,說他是「奉耶和華名來的」(26節),最後邀請全會眾也一同來到祭壇前參與筵席(27節)。 這詩篇給人一種很真實的感覺,也許是在聖殿的一個節期(逾越節?),又或者是以王為主角的慶典,他以個人經歷形式表達全民的經歷:在極度痛苦中(5節);面對世界的攻擊(10節);由生命被威脅(17節)到看見亮光,並享受神的同在。然而,這詩篇比紀念神的憐憫有更深遠的元素,超過全會眾或所有王所曾經歷的,也超過他們能力所能及的。「列國」曾幾何時包圍、威脅,最後遭反擊呢?誰能進入「義門」,如「房角石」般受迎迓呢?誰是奉主名來的呢(22、26節)? 這詩篇既是回憶性又是展望性的。它展望一位將會來臨的人,有關他的一切細節會於將來實現。最終,新約會提出答案,但答案源於舊約提出的問題。由此看來,新約的彌賽亞思想並不是(不自然地)嫁接自舊約的,而是由舊約(自然的)衍生出來的。 第1-4節 宣召與回應一三六篇道出了這宣召的含義:這處簡潔地記錄了神的所有偉大作為(參耶三十三11)。第2-4節參一一五篇9至11節的注釋。 第5-7、8-9節 極度痛苦、禱告、信心、信靠 在沒有介紹的情況下出現了一把聲音(5-7節)。這處的「急難」(參一一六3)原文有冠詞,突顯了極度的困苦。這個字詞本身表現出「壓力/壓迫」,與禱告蒙應允所得的自由剛剛相反。「寬闊」:詩人的經驗產生了面對未來──面對別人的敵對(6節,五十六11;來十三6),或對事情的結果──的信心。第7節「看見……遭報」(參一一二8)。第8-9節隨行的會眾回應這見證,確認信心的效力宏大。 第10-14、15-16節 敵人包圍,可靠的名字,大能的右手 主角述說更多的「急難」(5節):他被「萬民」重重包圍,雖然人數多如蜂子,但靠著「耶和華的名」的大能(10-12節),這些人會像燃燒的荊棘,迅速被踩滅(12節)。然而,危機是實在的,只有靠神的幹預(13節)、祂給予的力量和釋放的救恩(14節),才能得勝。第15-16節這兩節配合8至9節,只有與神和好(「義人」)的人,才能得著「歡呼」、「救恩」。「手」:象徵力量;「右手」:更強的力量。會眾從主角的得勝經歷中,看見神作為的最強表達。 第17-21節 神的懲治,公義,入城 當主角述說第三個見證時(17-18節),他已到了聖殿的門(19節)。這是「義門」(這些門只有義人才能進入),主角要求開門讓他進去。看門的人宣告(20節)進入義門的條件;當主角進入之後(21節),他便為著神回應他的禱告和拯救他而感恩。第17節原本的安排是與第6至7節配合的:說話者聲稱他自己,而非他的敵人,是最終的勝利者。但若我們按主耶穌的一生來看詩篇,那意思應是:死亡得不到最後的勝利(約十18)。第18節(賽五十三5、6、10)。在人類敵擋的背後,主角看到神的手(徒二23)。第19節請注意這要求的個人性(「給我敞開」),主角已滿足「義」的標準(賽五十三11;約十六10;約壹二1)。 第22-23、24-25、26-29節
石頭,日子,奉耶和華名來的 若我們能聽到那對唱的聲音,我們會更加明白這幾節是可等的生動。聖殿的祭司稱主角為「石頭」,那同來的人便回應(22-23節);祭司大聲宣告這「日子」,群眾便禱告盼望得享那日子的祝福(24-25節);祭司向主角和群眾(26節,「你們」)祝福,群眾又回應;祭司邀請群眾參加筵席(27節);主角(28節)與群眾(29節)一同敬拜。 「石頭」是彌賽亞象徵之一(參賽二十八16;亞三9)。在馬太福音二十一章42至44節中,耶穌將第26節與以賽亞書八章14節連在一起(參彼前二6-8;羅九33)。這經文可能是一種諺語的說法,形容一個令眾人大跌眼鏡的事件:誰會想到作奴隸的會成為被神揀選的子民,甚至成為人類歷史和命運的關鍵民族?又或者這是描寫大衛後裔被列國打敗,後來得著神的幫助以至「復活」的一個片段?誰會料到這樣卑微的人反成為神計畫中極 為重要的人物?但在耶穌身上這預言的成就是何等徹底!有誰是這樣的被教會和國家所棄絕鄙視?有誰受壓於全世界反對的聲音(徒四27)?還有誰真的被帶進死亡的灰塵之中而又得坐天上最高的寶座,超過一切的執政掌權的和所有名號?除了神自己還有誰呢(23節;賽五十三10;徒二23;腓二9-11)? 第24節「日子」:遇到極大的壓力,事事也不如意時向神禱告,對神有信心的日子(5-7節);面對並戰勝世上各種勢力的日子(10-12節);面對一個敵人(13節,「你」;約十二31)而可以唱歌、得勝的日子(13-14節);當從死亡的威脅和神的懲治中活過來(17-18節),成為義人,得以進門與神同在的日子(19-21節);當被棄的石頭成為房角頭塊石頭的日子(22節)。那是何等特別的一日! 第27節的希伯來文非常模糊。「牽到壇角」可能指「預備過節」,但無論如何,意思應是:「來吧!一同分享神拯救的成果筵席吧!」最後的逾越節和第一個聖餐就是如此。第28節這是耶穌在祂完全得勝、榮耀的人性裡說的。祂回到祂的父,即我們的父,祂的神,即我們的神那裡去(約二十17)──我們還能找到比第29節更佳的回應嗎? ―― 陳家強《詩篇研究講義》 彌賽亞詩篇(衛恩禮) 詩篇第一百十八篇 1.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2.願以色列說: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3.願亞倫的家說: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4.願敬畏耶和華的說: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5.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他就應允我,把我安置在寬闊之地。 6.有耶和華説明我,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 7.在那幫助我的人中,有耶和華幫助我,所以我要看見那恨我的人遭報。 8.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人。 9.投靠那和華,強似倚賴王子。 10.萬民圍繞我,我靠耶和華的名,必剿滅他們。 11.他們環繞我,圍困我,我靠耶和華的名,必剿滅他們。 12.他們如同蜂子圍繞我,好像燒荊棘的火,必被熄滅,我靠耶和華的名,必剿滅他們。 13.你推我要寸我跌倒,但耶和華説明了我。 14.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 15.在義人的帳棚裏,有歡呼拯救的聲音,耶和華的右手施展大能。 16.耶和華的右手高舉,耶和華的右手施展大能。 17.我必不至死,仍要存活,並要傳揚耶和華的作為。 18.耶和華雖嚴嚴的懲治我,卻未曾將我交於死亡。 19.給我敞開義門,我要進去,稱謝耶和華。 20.這是耶和華的門,義人要進去。 21.我要稱謝你,因為你已經應允我,又成了我的拯救。 22.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23.這是耶和華所作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 24.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 25.耶和華阿,求你拯救,耶和華阿,求你使我們亨通。 26.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我們從耶和華的殿中,為你們祝福。 27.耶和華是神,他光照了我們,理當用繩索杷祭牲拴住,牽到壇角那裏。 28.你是我的神,我要稱謝你,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 29.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詩篇第一百十八篇:讚美篇 本篇是最後一篇彌賽亞詩篇。全篇總結其他彌賽亞詩篇的教訓,列出猶太人曆世歷代所遭受的逼害,最後預告彌賽亞的再臨並國度的建立。本篇首節和未句都是讚美神的話:“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本篇也被稱為出埃及之歌,因這詩是慶祝以色列離開埃及的(詩一百十四:l)。讚美篇包括第一百十三篇至一百十八篇,共六篇。希伯來基督徒解經家大衛·帕倫(David
Baron)說:“猶太人在三個大節期——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都歌唱這些詩篇。逾越節時,他們在喝第二杯前唱第一百十三和一百十四篇;禮儀完畢,喝第四杯前,他們唱其餘四篇。這大概是主與門徒設立主的晚賽後所唱的詩歌(太廿六:3O)。福音書只有一次記載我們的主唱詩。在馬太福音,我們察見他傳道和教導;馬可福音,載他的服事;路加福音,載他的禱告;但只有此處,載他唱詩。我們理當細心查閱本篇結尾的句子和感受,相信能使我們明白主離開樓房到客西馬尼園和在十字架前的內心感受。 救主公開傳道的最後一周,必是常常默想本篇。他曾四次引述: 在聖殿內。當以色列全面的拒絕他,孩童歌唱說:“和散那歸與大衛的子孫。”(太廿一:9;亞九:9) 說到葡萄園的比喻,他引述本篇第廿二和廿三節,論及被丟棄的石頭(太廿一:42) 當他為耶路撒冷哀哭,他說:“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素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太廿三:39) 主在晚賽所唱的詩歌,必是這篇讚美的詩。 使徒彼得在使徒行傳第四章十一節和彼得前書第二章七節,並保羅在以弗所書第二章二十節同樣引述本篇,因此我們確知這是彌賽亞詩篇。 本篇共分三部分: (1)三類人蒙召讚美神(1—4節) (2)以色列歷代受苦的歷史,並以大災難為頂峰(5—18節) (3)彌賽亞顯現,帶來最後的拯救(19—29節) (1)三類人蒙召讚美神(1一4節) 三類人是指以色列人、亞倫的家和敬畏耶和華的人。以色列——全部百姓;亞倫的家——作祭司的;和敬畏耶和華的人——敬虔的遺民(瑪三:16)。參看詩篇第一百十五篇,我們可看到這三類的人。 先知以賽亞和以西結也曾提及這三類人。詩篇第一百十五篇兩次把他們連在一起,並勸告他們倚靠主,因他是他們的幫助和他們的盾牌(9—13節)。在各個時代中,神的百姓都可作同樣分類:全體百姓,領袖,和委身、作見證的少撮人。若然人人皆說:“他的慈爰永遠長存。”何等美好!遺民就是那些持定彌賽亞指望的人。 (2)以色列受苦的歷史(5—18節) 各國舉行反猶太主義,合力要剿滅猶太人,這對以色列人來說,是一段漫長而悲慘的歷史。這是歷代的爭戰,也是後裔間的戰爭。女人的後裔和蛇的後裔從太古以來已誓不兩立,直至時代末期。法老、亞瑪力、尼布甲尼撒、哈曼、安提阿迦·以帕番尼(Autiochus Epiphanes)希律王、凱撒大帝、希特勒和史達林等都作了可恥污穢的事。今天的亞拉伯人擁有豐富的油礦,他們曾同聲說:“要滅絕猶太人。”羅馬天主教的宗教法庭、俄國有組織的屠殺、歐洲集中營的氣爐和諾林堡的處決都是清楚的明證,暴露撒但所用的詭計,為要滅絕雅各的後裔。 事情還未完結,以色列黑暗的日子還在前頭。先前所發生的事,在雅各遭難的日子重演,並且更加劇烈(耶卅:7)。西元七十年,耶路撒冷被圍困不過是小小的先兆,預告未期將要發生的事。以色列再次被仇敵圍繞,當整個國家面臨崩潰,在燃眉之急時,天門敞開,彌賽亞親自降臨拯救他們。 外邦列國還未從歷史中得到教訓,以色列是神眼中的瞳人,是他的選民。那些攻擊他們的人,猶如正面攻擊神,必迅速受審判。希特勒體驗此理時,已太遲了!英國保護、幫助猶太人時,他變得強大,成為如日不落之國。但當他改變政策,配備刺刀的英軍轉過來逼害以色列的遺民,從歐洲各地的猶太人區直至應許之地,又把他們送入塞蒲路斯的集中營。英國的前景變得黯淡。在一世紀之間,她的軍事力量退至三等國,又受無政府主義的震盪,經濟雜亂無章。 這是詩篇第一百十八篇的教訓。第十至十二節中四次記載說:“萬民圍繞我。”“他們如同蜂子圍繞我。”經文最終的應驗將在哈米吉多頓出現。那時一髮千鈞,列國隨時圍繞此地,但結果,騎白馬的彌賽亞完全毀滅仇敵的勢力。 “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王子。”(8—9節)有人說這是聖經的核心句。昔日以色列尋求埃及和亞述的幫助,結果一敗塗地,今日卻靠英國和巴爾福宣言(BalfourDeclaration)。血肉的膀臂只是折斷的蘆葦。相反,第十五至十六節三次說:“耶和華的右手”。在第六節,以色列能說:“有耶和華説明我,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這是重要的原因,耶和華不幫助擁有強大軍事力量和資源的一方,卻扶助相信倚靠他的人。“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14節)這是節錄自過紅海時所唱的拯救之歌(出十五:2),以賽亞也曾引述這詩(賽十二:2),論千禧年的勝利。 本段完結前記載凱旋的曲調:“我必不至死,仍要存活,並要傳揚耶和華的作為。”(17節)“耶和華雖嚴嚴的懲治我,卻未曾將我交於死亡。”今日中東的政局,正是活活的見證! (3)彌賽亞顯現,帶來最後的拯救(19—29節) 這段曾被稱為“一顆彌賽亞的珍珠”。被釘十字架前三四日,主準備上客西馬尼、厄巴大、和各各他時,他似乎曾默念這段話。我們可看見七個顯明的例證: 敞開的城門和殿門(19—21節;參看詩篇第廿四篇)。 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22-23節)。 耶和華所定的日子(24節)。贖罪日。 和散那,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25—26節)。 全國歸正(27節)。 守節獻的祭(27節)。住棚節。 最後的稱頌(28—29節)。 敞開的城門和殿門(19節) 我們的主將要受害之先,騎著驢駒子進入聖殿(太廿一:2—10)。他應驗了撤迦利亞書第九章九節的預言。四福音書都記載這事蹟。安德遜爵士曾計算,這日正是但以理所說第六十九個七最後一日。這點尤為重要,說明王在殿裏向本國的人彰顯他的職任。但我們知道他被拒絕,於是他憂愁的離開殿和城,他說:“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Ichabod意指廢棄)城已遭廢棄。 但將來一日,殿門和城門都要大開,讓那大能的得勝者進來,坐在山上和殿上。那時,眾城門將成為公義的門(詩廿四:7—10)。“眾城門哪,你們要抬起頭來,永久的門戶,你們要把頭抬起,那榮耀的王將要進來。” 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22節) “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耶和華所作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舊約聖經共有四段經文提及這石頭(創四十九:24;賽廿八:16;亞三:9;四:7) 重要的經文是馬太福音第廿一章四十二節,經文中主引述詩篇第一百十八篇廿二節來講論葡萄園的比喻。園戶打了僕人,並殺了承受產業的。於是,他說:“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誰掉在這石頭上,必要跌碎,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 後來,新約聖經共六次引述這節:第一次關乎以色列拒絕他們的彌賽亞;跟著是教會的建立,基督是他的房角石,他也是教會的頂蓋石,完成整個建造。彼得告訴我們,每一個信徒都是其中的活石(看徒四:11;彼前二:4—8;弗二:20) 耶和華所定的日子(24節) 以色列人在一年中最重大的日子是贖罪日(YomKippur),利未記第十六章描述這日的條例,希伯來書第九章則加以解釋。在那日,贖罪祭牲的血除掉所承認的罪,預表並指著將來另一大日,就是神的羔羊、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獻了一次永遠完全的贖罪祭。但同時,這也象徵將來另一日,就是以色列民仰望他們所紮的人。當他們看見主降臨的榮光,並他被釘十架的記號、那時,他們全國才初次覺察自己罪惡滔天。 他們各族各家甚至各人將要真正的悔改,如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所說,承認自己的罪。一個泉源必為他們而開,洗淨他們的不潔,他們新的國運從此誕生(亞十二:10一十三:l)。這將是贖罪日最終的應驗。 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25—26節) 當主以王的身分進入聖殿,善變的重眾呼喊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但數日後,黑暗將至,十架將近時,他離開那將亡的城,呼喊說:“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裏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自從那日之後,近兩千年,以色列國仍然不信,他們的心眼瞎了,帕子仍遮蓋他們的眼睛和心竅。但當這些經文應驗時,他們必抬頭仰望。 全國歸正(27節) “耶和華是神,他光照了我們。”基爾(Kay)提議說,這“光”是神榮光的重現。但也許有別的意思。使徒保羅在提摩大前書第一章十五至十六節告訴我們,他在大馬色路上歸正的經歷,是給後來信主得永生的人作榜樣(hupotuposin)。在他個人身上所發生的,正好描寫在以色列國所發生的。他重複又重複的提到那光,比日頭更光。當他正要盲目殘害聖徒時,那光使他眼瞎。他向亞基帕王作見證,他奉差遣“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又因信我(主),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正加多馬的例子,他說:“我非看見……我總不信。”但當他親眼看見復活的基督,並他手、腳、肋旁的傷痕,他的疑惑和不信就變成敬拜的信心。他說:“我的主,我的神。”將來以色列也是如此。他們必仰望自己所紮的人,然後悔改蒙赦,恢復與耶和華和好的關係。 守節獻的祭(27節) “理當用繩索把祭牲拴住,牽到壇角那裏。”一切福氣都源於基督在十字架上贖罪的工作。舊約中,“獻祭”一詞的原文是zebach,但這段的用字是chag。這字常用作“節期”——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喻指在這些節期所獻的祭。按此意解,這字共出現五十二次,但只有三次譯作“祭牲”。請參看出埃及記第廿三章十八節,這是摩西五經中唯一之處,出現這譯法的,意指“守節獻的祭”。 倘若主和門徒在樓房守逾越節和設立主的晚餐時,唱此詩篇,那麼,這要給我們何等嚴肅的亮光,看見他進客西馬尼園並上十字架時,內心所存的意念。 逾越節時期,以色列各家並各方的朝聖者均聚集在耶路撒冷,每戶均自備一隻逾越羊羔。傳統上,每只羊羔頸項上會有一個花環。但當來到祭壇時,花環會除下,扣在壇角上,羊羔便被宰殺獻祭。 在那逾越節的晚上,我們看見主五次被拴住: 在客西馬尼園內(約十八:12)。猶人要負上責任。 亞拿送他給該亞法時,把他捆綁(約十八:24)。 長老和祭司長將他帶給彼拉多時,把他捆綁(大廿七:2;可十五:l)。 “當下坡拉多將耶穌鞭打了。”(約十九:l) 十字架上的釘子釘著他。 當犯人被執法者捆鎖時,是痛苦的時刻。保羅論到亞尼色弗時,他說他“不以我的鎖鏈為恥”。我們的主親身經歷捆鎖的羞辱。當他在園子被捉拿時,他說:“你們帶著刀捧出來拿我,如同拿強盜麼?” 原來愛的繩索把守節獻的祭牲拴在壇上。 基督釘十字架時,神的旨意是首要的,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其次是神的話。為要叫經上的話得應驗。 再其次纔是因著前面的喜樂,他忍受十字架的苦難(來十二:1—2)。 最後是希伯來僕人的態度(出廿一)。我愛我的主人,我愛我的妻子、兒女。 最後的稱頌(28—29節) “你是我的神,我要稱謝你。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 衛恩禮《彌賽亞詩篇》 祂的慈愛永遠長存(一一八22~29)(臺北靈糧堂) 本篇是一首預言基督的詩,詩的內容有關於受難的經文(v.5,6,10,11,12,22),有關於得勝的經文(v.5,6,8,9,13,14,17,18,21),這些信息的內容,在在的顯出了神無比的慈愛與恩典,難怪詩人在信息的開始與結尾都呼召我們來回應神這麼豐富長存的慈愛。 詩人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好的感恩的榜樣,並且他也開闊了我們的眼界及心胸,使我們不只是關心關於自己的事,也看見了神永恆計畫的實現,我們今天何等有幸,詩人只是在信心裡看見,而我們是在信心裡接受神救贖計畫的成果。 從詩人的信息裡,我們學習信心功課的增長就是看見神的恩典,我們可以看見神此時(此種情況,環境)所預備的恩典,信心的眼睛看見了,所以不害怕仇敵如蜂子般的圍困,因信心的眼睛看見神的作為,回應亦是立時的,以宣告得勝來回應信心所看見。為什麼詩人的信心能看見未來的得勝勝於現在的艱難呢?詩人的信心從何而來呢?v.1,29就是詩人信心的根據「因祂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因著對神本性的認識,詩人相信,神是他可以求告的物件(v.5),神是幫助他的(v.6),神是投靠及倚賴的保障(v.8-9),神是「我的」力量,「我的」詩歌,「我的」拯救(v.14),這些例子不甚枚舉。詩人不僅看見立時的祝福及恩典,他也看見神永恆的救贖計畫。 第22-23節,雖然是說到以色列人在神計畫中的地位,神所做的事在眾人眼中看為希奇,然而,這兩節聖經最主要的還是指的耶穌基督的救贖計畫說的,主耶穌自己就三次引用了這兩節聖經啟示祂的工作(太廿一42;可十二10,11;路廿17)。使徒們亦同樣的引用來見證神偉大的救贖計畫(徒四11;弗二20;彼前二4-7)。不論在近處看,或向遠處看,我們是否都如詩人的信息所說,也看見神的慈愛永遠長存嗎?我們如何回應神的慈愛呢?詩人用什麼方式來回應他所領受的恩典?第一,我們看見他的信心不斷的在說話,使得環境尚未改變前,就先宣告了得勝的信息,第二,更加堅定的倚靠神,投靠神並且接受神的幫助,第三,多次的獻上感謝。 默想 默想神永恆救贖計畫如何發生在我的生命之中? 回應 為所領受的恩典,逐一獻上感恩。 願萬國讚美耶和華(一百一十七篇1節〜一百一十八篇4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詩篇一百一十七篇篇雖然只有兩節經文,但是意義非凡!因為有人說這篇詩篇剛好是聖經「最中間」的一章聖經,而她所要告訴我們的信息,也是聖經要傳揚最「核心」的信息。那就是我們要如同詩人一樣,熱情、堅定、迫切地向萬民、萬國介紹我們所相信的,這位創造宇宙萬有的神耶和華!並且我們願意萬國、萬民因我們所傳揚的,也能和我們一起來讚美耶和華!這是我們心中最深的期盼!是我們不斷禱告和宣告的異象:「願萬國、萬民都讚美耶和華!」願有更多的人來讚美神!阿們!詩篇一百一十八篇1〜4節詩人也是有這樣的渴望!他特別呼籲敬畏耶和華的人來讚美神(4節)!呼籲我們這些神的選民來讚美神(第2節)!也呼籲我們這些服事神的人來讚美神(3節)!因為若我們不讚美神,連石頭都要跳起來讚美神了!讓我們把耶和華當得的讚美歸給祂! 是的,我們所認識的耶和華真是配得萬民、萬國來讚美祂!我們一起來思想詩人所介紹的耶和華: 第一、我們所讚美的耶和華是「良善慈愛」。詩篇一百一十八篇詩人不斷地讚美我們的耶和華是良善、慈愛的神!詩篇一百一十七篇2節詩人說,我們的神不僅是慈愛的神,而且是「向我們大施慈愛」的神!所以我們來投靠祂的人是何等有福啊!讓我們來到祂的面前飽嘗祂的恩典吧! 第二、詩人也不斷提到,我們所讚美的耶和華祂的良善和慈愛是「永遠長存」的,是永遠不會改的!詩篇一百一十七篇我們看見詩人除了提到神的慈愛之外,他也提到神的「誠實」。我們看見聖經往往提到神的「慈愛」時,也同時提到神的「信實」。這是何等大的保證!證明神是那位「守約施慈愛」的神!祂對我們的慈愛和良善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天地都會改變,祂的慈愛永遠長存!這就是我們所信靠的神,我們怎能不常常揚聲來讚美祂呢?我們怎可能不渴望看見萬國、萬民來認識祂呢? 回應: 主啊,願萬國、萬民都來讚美禰這位大施慈愛,慈愛永遠長存的神!我願一生讚美禰! 禱讀:詩篇一百一十七篇2節 2 因為祂向我們大施慈愛;耶和華的誠實存到永遠。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歡呼讚美的子民(一百一十八篇5〜29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第15節詩人說「在義人的帳棚裡有歡呼拯救的聲音」。是的!在教會當中應當常常聽見歡喜讚美神的聲音!第19節詩人又說:「給我敞開義門;我要進去稱謝耶和華!」是的,願每一個來到神的殿中的人,都以「稱謝進入神的門;以讚美進入神的院。」第24節詩人又說:「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什麼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呢?第22〜23節提到,那就是指耶穌雖然如同被棄絕的石頭,釘死在十字架,但卻榮耀地從死裡復活,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是的!但願神的百姓們,在主榮耀復活的主日,都以高興歡喜的心來到聖殿。願每個禮拜天在義人的帳棚中聽見歡呼讚美的聲音!這是神的心意,也是詩人的渴望!第28節詩人喜樂渴慕地說:「禰是我的神,我要稱謝禰!禰是我的神,我要尊崇禰」!願神在教會中得著祂當得的榮耀和尊崇!願我們的教會都是歡呼讚美的教會! 第5〜15節詩人讓我們看見,為何在義人的帳棚中有歡呼拯救的聲音呢?因為投靠耶和華的人常常會有「得勝」的經歷。這段經文中,詩人不斷地鼓勵我們來投靠耶和華。他告訴我們兩件事: 第一、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人(8節)!甚至強似倚賴王子(9節)!這些都是不可靠的!人的力量算什麼?人的權勢算什麼?是的!弟兄姊妹們!什麼是你的倚賴呢?你是否常常倚賴人,倚靠一些有權、有錢的人呢?讓我們專心來倚賴神吧! 第二、詩人告訴我們,當我們專心來倚賴耶和華時,就沒有什麼敵人能抵擋我們!所以詩人昂首大聲地說:「有耶和華幫助我,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沒有什麼能圍困倚靠神的百姓,因為「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祂也成了我的拯救。」(14節)。哦!但願神的百姓因為專心倚賴耶和華,以至於在義人的會中常常聽見「歡呼拯救」的聲音!在義人中我們有許多神希奇的作為可以傳揚(17節)。阿們! 回應: 主啊,願在我們的教會中常常聽見歡呼拯救的聲音,願禰在我們教會中得著禰當得的尊崇! 禱讀:詩篇一百一十八篇14〜15節 14 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祂也成了我的拯救。 節期頌詩(六):要歡喜快樂(詩118篇)(香港讀經會) 祈禱: 慈愛永遠長存的主,求你堅定我的信心,使我積極面對今天這日子,並在其中歡喜快樂。 詩篇第118篇是節期頌詩系列的最後一首,旨在帶領以色列人在會期中,一同歡喜快樂地以稱頌神作為回應。 第1-4節與第113篇和應,詩人再次呼籲眾人(包括以色列民以至所有敬畏耶和華的人)同來讚美神,因祂的慈愛永遠長存。詩人在經文中先後四次重複「祂的慈愛永遠長存」一句,以凸顯神的慈愛值得所有人去讚頌。 第5-12節與第115篇和應,詩人再次呼籲眾人同來倚靠神,因為當人在急難中,倚靠耶和華實在比倚靠任何東西都強。詩人在第10、11和12節先後三次重複「我靠耶和華的名必剿滅他們」,可見他絕對倚靠神。 第13-18節與第114篇和應,詩人再次呼籲眾人同來紀念神的救恩,肯定從昔日、今日以至將來,神不止息的幫助。 第19-27節是本詩的焦點所在,頌詩者在節期中去到聖殿前,同聲說:「給我敞開義門;我要進去稱謝耶和華……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19-24)亡國後的以色列遺民,雖像工匠建樓時所棄掉的石頭般卑賤和毫無用處,但因著神的拯救,他們可以得新生,且變得珍貴和重要,如同建造居所的頭一塊石頭(22)!所以,在神所定施行拯救的日子,他們要歡喜快樂。在節期中,他們會高唱:「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參太21:9,第25節首句「耶和華啊,求你」的希伯來語讀音正是「和散那」) 神既這樣光照以色列人,他們理應把最好的獻在神的壇前(27)。為此,以色列人都要稱頌神,因祂的慈愛永遠長存(28-29,這句再與第1-4節和應)。 神既在古時多次多方拯救了以色列民的先祖,又答應必不撇下他們,他們就相信,即使面前的環境再困苦,自己再軟弱,敵人再強大,仍必可得神的拯救,並靠著這份信念生活下去。 今天,主耶穌已經道成肉身,有真理有恩典的活在我們中間二千年了,無數人因倚靠祂而變得有不再一樣的豐盛生命,每一天都成了耶和華所定的日子,在其中歡喜快樂。我們如何看待今天?我們能否也在其中歡喜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