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二十二篇短篇信息 目錄: 如同連絡整齊的一座城—耶路撒冷(詩122)(江守道) 耶路撒冷的榮美(楊震宇) 過教會生活的秘訣(漆立平) 第三面的看見 - 教會(朱韜樞) 聖城耶路撒冷之戀(楊濬哲) 天路同行伴(一二二1~9)(臺北靈糧堂) 我愛耶路撒冷(一百二十二篇1〜9節)(臺北基督之家) 摯愛吾家(詩122篇1至9節)(香港讀經會) 如同連絡整齊的一座城—耶路撒冷(詩122)(江守道) 詩篇第一百二十二篇:大衛上行之詩。「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耶路撒冷阿!我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連絡整齊的一座城。眾支派,就是耶和華的支派,上那裡去,按以色列的常例,稱讚耶和華的名。因為在那裡設立審判的寶座,就是大衛家的寶座。你們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阿!愛你的人必然興旺。願你城中平安,願你宮內興旺。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緣故,我要說:願平安在你中間。因耶和華我們神殿的緣故,我要為你求福。」 在詩篇第一百二十篇裡面,我們看見一個屬於神的人,覺悟到自己的光景,發現自己沒有常住在基督的裡面,反而落到世界之中而受到世界的陷害。所以他在神面前有一個呼求,就是怎樣能脫離敗壞的轄制和世界的捆綁,好叫他能常常住在主的裡面。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應當有一個渴望,願意常常住在主裡面而不落到世界裡去。我們應當渴慕與主有更深的交通,不要停留在世界之中。 當這個人在主面前有了這樣的渴望之後,詩篇第一百二十一篇給我們看見,他的腳步就開始移動,開始往耶路撒冷去了。當然,他行走的時候碰到了許多的艱難。十字架的道路是不容易走的,一個人要脫離世界,往主那裡去,世界不肯放鬆他,魔鬼也不願放過他,仇敵要佈置許多的陷阱來陷害他。所以在這條屬靈的道路上,有許許多多的艱難,也有許許多多的陷阱,有白天的危險,也有黑夜的危險。 但是感謝讚美主!雖然在路途上有各種各樣的艱難,但是他知道:保護他的是耶和華。他或出或入,都有神在那裡保護他。白天太陽不能傷他;晚上月亮也不能害他。親愛的弟兄姊妹!神沒有應許我們,在走天路的時候不碰到艱難;也沒有應許天色會常藍,但是神都應許:祂與我們同在,祂要扶持我們、祂要保護我們、祂要看顧我們、祂要帶領我們。所以當我們碰到難處的時候,我們不要灰心,也不必懼怕,因為有主與我們同在,祂隨時隨地要眷顧我們、保護我們、帶領我們,一直把我們帶到祂自己的裡面。 耶路撒冷是神的所在 現在我們來看詩篇第一百二十二篇。我們知道,這一首詩的中心乃是說到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在神的心意中,有其特別的地位。在聖經裡,我們頭一次看見耶路撒冷,乃是當亞伯拉罕戰勝回來的時候,有一個撒冷王麥基洗德來迎見他(創十四18)。「撒冷」就是「平安」的意思,按著歷史的遺傳告訴我們:「撒冷」就是「耶路撒冷」。迦南地住著迦南七族的人,這些人都是不認識神的。但是很稀奇,在這些不認識神的列國中,有一座城名叫「撒冷」,那個王麥基洗德,竟是至高神的祭司。他能用酒和餅來迎見亞伯拉罕,並且能奉神的名給亞伯拉罕祝福。所以我們知道,耶路撒冷在當時是代表神自己在列國的中間。 到了大衛的時代,耶路撒冷是被迦南七族中的耶布斯人所佔領,所以大衛受膏為王之後作的頭一件事,就是聚集以色列人攻下的耶路撒冷,將耶路撒冷當作他的京城。可以作京城的地方很多,為甚麼大衛偏偏要選耶路撒冷?我們記得:神在申命記裡面多次的曉諭說:「當以色列人進到迦南地之後,神要在那裡揀選一個地方安置祂的名字,以色列的男丁,一年三次要到那裡去朝見神。人不能隨便在甚麼地方獻祭,人要獻祭就得上那一個地方去。」我個人相信,大衛一定在神面前得了啟示,知道耶路撒冷是神所揀選的地方。大衛是合神心意的人,他懂得神的心意,也體貼神的心意,他知道神要住在祂的百姓中,所以他就在那裡為神預備了耶路撒冷,讓神能住在祂的百姓中,並且藉著祂的百姓,能向外邦傳揚祂的榮耀。 然後他作了第二件事,就是把神的約櫃遷到耶路撒冷來。當掃羅作王的時候,他從來沒有在約櫃面前求問過神,這表明掃羅對神沒有心。因為約櫃是代表神在地上的同在和榮耀。但是大衛一攻佔耶路撒冷,就要把約櫃從基列耶琳遷到大衛的城裡來。當他們遷移約櫃的時候,他們在神面前歡喜快樂,奏樂唱詩。可能詩篇第一百二十二篇,就是他們所要唱的詩。至少我們知道,這也是以後以色列百姓一年三次到耶路撒冷朝見神的時候所唱的一首詩。這就是這首詩的背景。這是一首快樂的詩。 屬靈的同伴 當一個旅客向耶路撒冷走去的時候,也許會覺得孤單。在屬靈的道路上,同樣有的時候,你也會感覺相當的孤單。你碰到各種的難處,好像只有你一個人在那裡孤軍奮戰。我們記得:先知以利亞,就有這樣的感覺。當時以色列人都離開了神,神興起以利亞來,帶領全國的百姓回到神面前。但是當他這樣作的時候,他碰到了難處,因為耶洗別恐嚇他,要他的命。當他碰到艱難的時候,他就在神的面前說:「神阿!以色列人都離開你,背棄了你的約,剩下我一個人站在你一邊,哎呀!我太孤單了,我的境遇不如我的列祖,求你取我的性命罷!」但是當他這樣說的時候,神怎麼回答呢?神告訴他說:「我為著我自己還留下七千人,是沒有向巴力屈膝的。」(王上十九14-18) 所以你不要以為今天在這個世界上,要神的只有你一個,愛主的只剩下你一個,走屬靈道路的只剩下你自己。雖然我們常會覺得,在世界上人不要神,在神的兒女中多少人也甘心留在巴比倫,尋求這個世界、愛慕這個世界。好像起來要主的人實在是很少;覺得這一條十字架的道路實在是孤單。但事實上主卻對我們說:祂為著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沒有向巴力屈膝的。感謝讚美主!祂為我們預備了屬靈的同伴。 大衛在詩中說:「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大衛愛神,所以也愛神的殿,因為神在祂的殿中。而大衛心裡也愛慕耶路撒冷,因為神的殿在耶路撒冷。大衛是那樣的渴慕神、渴慕神的殿、渴慕耶路撒冷,或者他覺得,在這個世界上也許只有我一個人是渴慕神、愛慕神殿、愛慕耶路撒冷的。但是當他聽見有許多的人在那裡說:「我們一同到耶和華的殿去吧!」他裡面真是歡喜。他發現:不是我一個人愛神,還有其他的人也愛神。不是我一個人愛慕耶路撒冷,還有其他的人也愛慕耶路撒冷。不是我一個人要到神的殿去,還有其他的人也要到神的殿去。在我還沒有開口的時候,他們就先開口了,他們在那裡鼓勵我,對我說:「我們一同到耶和華的殿去。」大衛實在歡喜,因為神為他預備了屬靈的同伴,叫他得著激勵。 我們知道,保羅是個剛強的人,他實在是愛神,他為著神的緣故,受盡勞苦,但是他不灰心,也不疲倦。雖然是這樣,但我們讀他的書信就知道,有的時候他也軟弱。有一次他到了特羅亞,那裡雖然有很好的機會可以為主作見證,但是他在那裡沒有碰到他的弟兄提多,他裡面覺得軟弱了。所以他就離開了特羅亞,到馬其頓去了。哦!到了馬其頓,提多來了,他碰到了提多。他自己告訴我們:他裡面就得著了安慰、得著了力量(林後二12-13,七5-6)。 同樣的,你走屬靈的道路,一面是孤單的,好像只有你一個人在那裡走,沒有其他的人可以幫助你。但是另外一面,神實在是為我們預備了許多的同伴,許多的弟兄姊妹!他們與我們有同樣的心志、同樣的意念;他們為著神的緣故,也願意撇下這個世界,來走十字架的道路。哦!當你碰到這樣的人;你裡面真不知道有多歡喜,受到多少的激勵、多少的扶持! 聖徒的交通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這條屬靈的道路上,我們不能一個人走。我們不能作一個單獨的基督徒,關起門來愛主,關在內室裡面讀經禱告。這是辦不到的事。在屬靈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同伴、需要同心的人,好一同到耶和華的殿去。 我心裡常常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比神的兒女在主裡面彼此有交通,更能叫我的喜樂滿足。保羅也曾這樣說:「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腓二2)感謝讚美主!在這個世界上,雖然道路是艱難的,但是神為我們預備了同伴,叫我們有交通、彼此勉勵、激發愛心,使我們的喜樂能滿足。 所以我們在跟從主的道路上,要寶貝我們的弟兄姊妹!要寶貴彼此靈裡的交通。我們要多多的交通,但不是多多的交際。交際是外面的,不過是吃吃喝喝,那一個沒有用。神的國不在乎吃喝,是在乎靈裡的喜樂。巴不得我們多有機會與弟兄姊妹交通,大家述說主的恩典,在靈裡面彼此激勵;也在一起讀聖經、一同禱告,交換屬靈的恩典。沒有一件事能叫你靈裡喜樂,勝過你與神的兒女有交通。當你這樣交通以後,你的疲倦沒有了,你的腳也不酸了,你路途的崎嶇也忘記了。 當你一個人走路的時候,越走越重、越走越疲倦、越走越難,難到一個地步,叫你心灰意冷,結果停頓了、甚至倒退了。但是如果你在走路的時候,碰到了同伴,一同走路;你軟弱的時候,他扶持你;他軟弱的時候,你鼓勵他;當你們這樣交通的時候,路途的艱難忘記了,手腳酸軟也忘記了,不知不覺你們的腳已經站在耶路撒冷的門內了。親愛弟兄姊妹!就是這樣,交通能帶領我們進到神的旨意裡面、交通能帶領我們進到神裡面、交通能帶領我們活在教會裡面。所以我再說:沒有一件事給我們幫助,勝過聖徒的交通。 今天許多神的兒女都是倚靠講道,常常打聽那裡有名傳道人,那裡有好聽的道。好像我們是靠著聽道來維持屬靈的生命。但是弟兄姊妹!讓我今天告訴你一條更美妙的路。沒有好的道理不要緊、沒有好的講台也不要緊,這些事情都要過去。如果神的兒女能在靈裡面多有交通、互相勉勵,我告訴你:當彼此這樣交通的時候,我們的腳已經進了耶路撒冷、已經活在教會裡面、已經活在神的面前了。我們今天所需要的,就是大家在主裡面多多有交通。 在雅歌裡面,那個女子的心愛慕她的良人,她說:「願祂用口與我親嘴,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她的心裡對她良人有一個願望,願意與祂更親近。「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她在那裡跑。但是跑到有一天,她找不到她的良人了。所以她又說:「你在何處牧羊,晌午在何處使羊歇臥?」那個良人回答她說:「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你若不知道,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去。」你跟隨羊群的腳蹤,就能找著主。許多時候,我一個人在那裡追求主,在那裡跑,會到一個地步,不知道主在甚麼地方。但是我們如果看見了主的羊群,我們跟從羊群的腳蹤而去,不知不覺我們的腳已經在耶路撒冷的門口了。 當時以色列百姓一年三次上耶路撒冷朝見神,他們是從各方面來的,有的從北部來、有的從南部來,也有的從東部,從西部來。十二支派的人,從各方面都來了。當他們開始走路的時候,也許是一個兩個,零零落落的,大家各自在那裡走。但是當他們遇見了,就一同走。當他們快要到耶路撒冷城的時候,就自然聯成了大隊。這時候他們雖然還沒有進去,耶路撒冷已經展現在他們面前。他們大家看見耶路撒冷,談論耶路撒冷,他們心裡所愛的耶路撒冷現在就要進去了。他們看著耶撒冷是何等的榮耀、何等的美麗!這就是這一首詩的感覺。 耶路撒冷被建造 哦!當這一些旅客到了城門口,在那裡觀察耶路撒冷的時候,他們就看見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連絡整齊的一座城。「耶路撒冷」在聖經裡,也是代表「神在地上的見證」。祂住在天上,也住在地上,祂是住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安置祂名字的地方,耶路撒冷是神寶座的所在。在耶路撒冷有祂的殿,祂接受人的敬拜;在耶路撒冷有祂的寶座,祂審判祂的百姓,也審判全世界。所以耶路撒冷乃是神在地上的見證。 弟兄姊妹!到了新約時代的今天,神在地上有沒有見證?神在地上有沒有安置祂名字的地方?神在地上有沒有祂的寶座?神在地上有沒有祂的殿?我相信大家都清楚,神今天在地上也好像當時一樣,祂為自己的名揀選了一個地方,把祂的名放在那裡?這個地方是那裡?就是教會。在大衛的時候有耶路撒冷,在今天有教會。教會在地上就是安置祂名的地方,教會在地上就是祂的殿,在那裡神接受我們的敬拜;教會在地上就是安設祂寶座的地方,在那裡主掌權,管理一切。因著這樣,祂的見證就出去了。 感謝神!祂拯救我們雖然是一個一個的救出來,但是救來之後祂就把我們建造在一起,成為一座城。石頭是天然的,不需要建造;但是一座城不是自然有的,需要建造。今天我們因著信,到主的面前,都成了活石。彼得告訴我們說:「你們的主是活石,我們來到主面前也成了活石。」這一個就是重生,從聖靈而生。你沒有作甚麼,我也沒有作甚麼,這是神作的,祂生了我們。我們感謝神!我們重生了,我們成了活的石頭。既成了活石,神就要把我們這些活石,一塊一塊的建造在一起,建造成一座城。這一座城就是神的見證。 聖經裡頭一次用「建造」這個字,是用在亞當和夏娃的身上。神叫亞當睡覺,從亞當肋旁取出一根肋骨,神就用這一根肋骨造一個女人。這個「造」字,在原文裡面,不是創造,乃是建造,是一個工程用語。你照著一張藍圖,有計劃的在那裡建造一個工程,一所房屋,這就是那個「造」字的意思。夏娃是建造出來的,是像工程一樣,有計劃、有目的的建造出來的。用甚麼材料呢?是用亞當的肋骨,所以她才能與亞當合而為一。 我們知道,在預表上,「亞當」預表「基督」,「夏娃」預表「教會」。「教會」是怎麼來的?教會是建造出來的,是出於神有計劃的建造。是用甚麼材料來建造的呢?是用基督來建造的。今天你信了主,我也信了主,你有了基督,我也有了基督;神就把我們這些人建造起來,成為教會。 對於建造的態度 所以我們蒙恩之後,千萬不要作一個單獨的基督徒。如果你作單獨的基督徒,你就失去了神拯救你的旨意。神把我們這些人拯救出來,目的是要把我們建造在一起。當然,在我們裡面都有基督的生命,這生命自然是合一的。難道基督與基督還不相合嗎?難道在你裡面的基督和在我裡面的基督還能分開嗎?當然不能。但是,在建造上,卻有一個難處;這個難處不在基督身上,乃是在我們的肉體上。 神要把我們建造成為一座城,成為耶路撒冷;而我們裡面有基督的生命,這個生命是彼此響應的。你裡頭的生命和我裡頭的生命是會響應的,深淵與深淵是響應的(詩四十二7)。正好像馬利亞去看望她親屬以利沙伯的時候,以利沙伯裡面的胎就跳動起來,裡面就響應起來了(路一41)。哦!我們真是感謝神!雖然我們這許多人,背景不同、年齡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有許許多多不同,但是我們裡面卻同有一個基督、同有一個生命,所以我們一碰到的時候,裡面就響應,裡面就合在一起了。合一是沒有辦法製造的,合一是本來就有的。哦!聖靈所賜給我們合而為一的靈,已經在我們的裡面,所以我們一碰就響應了,因為本來是一個。 但是建造的難處,是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帶著老舊的肉體。你的背景、你的生活習慣、你的喜好、你的思想、你的作法、你的聰明、你的才幹,這許許多多不同的地方,加上每一個人裡面那天然的生命又各自不同。所以老實說:不是碰著了之後才不同的、不是碰著了之後才分開的;因為本來是分開的。你有沒有辦法把兩個肉體合成一個?怎麼合也合不起來,因為本來是分開的。而奇妙的事就在這裡,本來合的就是合的、本來分的就是分的;合的也不能分,分的也不能合。只有能合的才能建造,分的總是拆毀。 所以我們在神面前有兩個需要:第一,必須重看我們裡面的合一,千萬不要忽略了神給我們的合一。不要受外面的影響,因著外面的事,失去了聖靈所賜的合一。我們在主面前要竭力保守聖靈所賜的合一。感謝神!我的弟兄和我是分不開的,雖然是冤家,還是分不開的。外面作冤家,裡面作親家。外面是那樣的分,裡面又是那麼的合,這真是奇妙的事。所以我們在神面前,第一個需要,就是不要跟著外面跑,要回到裡面來。屬靈的路,總是憑著裡面的靈走的。如果你憑著外面走,越走越遠。因此讓我們回到裡面,回到基督的合一裡面來。感謝讚美主!我們在基督裡面是合一的。 第二件事,必須接受十字架來對付我們的肉體。為甚麼我們會分開呢?因為本來就是分開的。我們的肉體一出來,怎能不分開呢?如果肉體出來不分開,那真是一件希奇的事。在這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們還沒有看見這樣的奇蹟。為著這個緣故,在建造上就有這第二個要求,我們每一個人在神面前,都要嚴厲的對付肉體。如果一個基督徒不接受十字架的破碎,這一個基督徒就是個破壞基督合一的人。 弟兄姊妹!在教會的建造上,我們必須維持這樣的態度:第一,要竭力保守聖靈所賜的合一。第二,要在主的面前接受十字架的對付。如果我們能維持這個態度,我們要拆也拆不開,我們就被建造在一起,成為一座城。 連絡整齊 甚麼叫作「一座城」?一座城乃是一個單位,又是許多的部分。這就是保羅告訴我們的:「就如身體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十二12-13)這一個就是教會,肢體雖然眾多,卻是一個身體,沒有兩個身體,雖然是一個身子,又有許多肢體,不是一個肢體。弟兄姊妹!這一個就是城、就是身體、就是教會。 「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連絡整齊的一座城。」有的城建造的時候毫無計劃,大家隨便蓋房子、隨便築馬路,所以馬路是彎彎曲曲的,城裡甚麼都是雜亂無章的,沒有計劃、沒有次序,交通也不方便。但是你若到一座經過計劃而建造的城市,就看見馬路築得很直,兩邊的房子很整齊,也能通行無阻,十分方便。耶路撒冷的建造,就是這樣有計劃的,一排一排的房子、一條一條的馬路,無論城的那一方面都很合宜,不是有的地方擠、有的地方空,乃是連絡整齊的一座城。 以弗所書第四章裡有幾句話,是我百讀不厭的。第十五節:「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這一句話原文的意思乃是說:「每一個人往上長,長到元首基督裡面去。」然後第十六節:「全身都靠祂連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弟兄姊妹!這些話真是甘甜,我們都往基督裡面長,祂是我們的元首,全身就連絡得整齊,不是沒有次序的、不是混亂的,乃是連絡得整齊的。百體一連絡得整齊,身體的功用就顯出來了。如果我這隻手生在腳掌下,這一個肢體不但沒有功用,反而成了攔阻。腳下生了一隻手,那麼走路是用腳走呢,還是用手走?那真是難處。親愛的弟兄姊妹!神照著祂的美意,把我們配搭在一起,如果我們連絡得整齊,各人守住各人的地位,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身體就增長,在愛中被建立。這一個就是教會。 以色列的證據 「眾支派,就是耶和華的支派,上那裡去,按以色列的常例,稱讚耶和華的名。」以色列十二個支派,所有的男丁一年三次要往耶路撒冷去,照著他們的常例,稱讚耶和華。這裡「按以色列的常例」,小字裡說:或作「作以色列的證據」。以色列的證據,就是以色列的見證。甚麼是「以色列的見證」?以色列的見證,就是說:「我們雖然多,仍是一個。」我們十二個支派雖然分散在迦南全地,但是耶路撒冷是我們的中心。當我們回到耶路撒冷的時候,在那裡我們找到我們的合一。人看見我們的時候要說:「你們是一個百姓。」這就是以色列的見證。他們一同到耶路撒冷,來證明他們是合一的。 弟兄姊妹!我們雖然多,但是在教會中也是合一的。在教會裡面,我們要向世界作見證,我們是合一的心這一個就是我們的見證。我們要在那裡稱讚我們的神。 掌權的寶座 「因為在那裡設立審判的寶座,就是大衛家的寶座。」在耶路撒冷有兩座重要的建築物:一座是神的殿,還有一座是大衛的王宮。神的殿造在摩利亞山上,大衛的王宮造在錫安山上。「殿」是指著「敬拜」說的,這是祭司的職分;「王宮」是指著「寶座」,指著「掌權」說的,這是君王的職分。這是相當有意義的。 啟示錄告訴我們說:「祂愛我們,用自己的血買了我們來,叫我們在祂面前作祭司,執掌王權。」(啟五9-10)今天在教會裡面,我們一面有殿,神的兒女在那裡作祭司事奉,讓神得著敬拜;一面也有王宮,我們有比大衛更大的王,就是我們的主,祂坐在寶座上,我們與祂一同掌權。哦!這是何等的莊嚴,又是何等的榮耀! 常有人領會說:信耶穌得永生,這個永生是要到死後才有,要將來到天堂裡面才得享受。這個認識是錯誤的。我們信主耶穌有永生,這個永生是從今天開始就可以享受的。不錯,今天的享受,比起將來的總是有限,不過是一點的預嘗,但總是已經開始了。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盼望將來在新耶路撒冷城作祭司、作君王,在那裡事奉神,與神一同掌權麼?我請問你:你盼望在甚麼時候開始?是等你死了到永世裡才開始麼?哦!不!新耶路撒冷今天在地上已經開始了。神在祂的百姓中,將我們建造起來,我們今天就可以有神的殿,就可以有神的寶座,我們今天就可以開始我們的事奉,就可以開始我們的掌權。不錯,地上的一切都是有限的,到那一天才沒有攔阻、沒有限制,一切完全更新;但是今天神在祂的恩典中,已經叫我們開始嘗到新耶路撒冷的滋味。神的愛是何等的浩大! 為耶路撒冷求平安 如果你看見這是神的計劃,這是神的旨意,你怎能不為耶路撒冷求平安呢?平安的居所,願你平安!教會是耶路撒冷,是平安的居所。在教會裡面不能相咬相吞,不能彼此爭戰。耶路撒冷阿!願你平安!神的教會阿!願平安臨到你中間!願你名符其實,神在你中間,神的平安在你中間! 「耶路撒冷阿!愛你的人必然興旺,願你城中平安,願你宮內興旺。」願在你的城中眾祭司在那裡事奉;願在你的宮中,大衛的王權顯得完全。哦!巴不得基督的權柄,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是興旺的。 「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緣故,我要說:願平安在你中間。」我愛我的弟兄,我寶貴我的同伴。若沒有弟兄、沒有同伴,我就走不上去,找不到耶路撒冷。 「我要為你求福。」願我的神快樂。當神快樂的時候,我也滿足了。 哦!親愛的弟兄姊妹!這是何等的榮耀!何等的寶貴!耶路撒冷阿!願你平安!── 江守道《上行之詩》 耶路撒冷的榮美(楊震宇) 鑰句: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 背景:《詩篇》第一百二十二篇的標題為「大衛上行之詩」。本詩描述朝聖者進入耶路撒冷城門後,所唱的詩歌。本詩的主題是「耶路撒冷之頌」,耶路撒冷是聖殿的所在,而聖殿乃是神同在的象徵。另外,耶路撒冷也是大衛寶座的所在,而大衛又是基督國度在地上的象徵。因此,耶路撒冷乃是耶和華之城、大衛的城,也是將來新天新地中新耶路撒冷的預表(啟二十一2)。德國有一位殉道者,有人告訴他快要將他燒死,他就開口唱這篇詩歌。在他的心目中,天上有永久不朽的新耶路撒冷。 提要:第一百二十二篇為耶路撒冷求平安的禱告。在詩中,大衛敘述到達耶路撒冷時的喜樂心情(1~2節);接著,他描繪耶路撒冷被建造的整齊和感受到掌權的寶座(3~5節);然後,他一心為耶路撒冷求平安、求祝福(6~9節)。全詩分為三段: (一)歡喜站在聖城門(1~2節)──耶路撒冷啊,我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 (二)見證連絡整齊的聖城(3~5節)──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連絡整齊的一座城; (三)為聖城求平安(6~9節)──因耶和華我們神殿的緣故,我要為你求福。 鑰節:【詩一百二十二1】「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 【詩一百二十二9】「因耶和華我們神殿的緣故,我要為你求福。」 鑰點:本篇我們看見朝聖者踏入耶路撒冷城門之時,當他見到連絡整齊的聖城,就心有所感,而作此詩。在詩中,詩人(大衛)表白他來到神所揀選的地方耶路撒冷時,有種返家的心情,因而他的喜樂淹沒了旅途中一切的艱辛、勞累;接著,他形容耶路撒冷的榮美──(1)有如連絡整齊的一座城,(2)有眾支派同聲稱頌耶和華的名,(3)有大衛家的寶座;然後,他請朝聖者一同為耶路撒冷求平安,並願愛城之人必興旺,城中平安,和宮內興旺。 今日的鑰節提到「耶和華的殿。」本詩的開始和結尾都提及:「耶和華的殿」。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整首詩表明了一個重点:耶和的華的城和祂的殿。當詩人到了心中所愛慕的聖城時,就喜不自禁地歌唱讚美,因為在此: (一)有神的城(3節)──使朝聖者一起相約同去,因此城是神揀選的地方;並且他們歡喜快樂投入其中,因此城連絡整齊,表明了神在地上榮耀的見證。 (二)有眾支派(4節)──使朝聖者與神的眾兒女一同來過節,因此城是祂兒女敬拜的中心,而他們在聖殿中合一地稱讚耶和華的名。 (三)有神的寶座(5節)──使朝聖者得著安慰、激勵和幫助,因神掌管一切,而帶進憐憫、慈愛、公義、平安和喜樂。 (四)有弟兄和同伴(8節)──使朝聖者不覺得孤單,因他們有共同的目標和盼望,在主裏面彼此有交通,一起愛神,一同被建造,而一同帶進這城的平安與興旺。 (五)有神的殿(9節)──使朝聖者經歷神的同在,因這是神的居所,而他們可以一同到神的面前,親近神、敬拜神。 今天我們過教會生活,倘若也有如此之景象,那是何等的美好啊!其實,今天教會就是神在地上的耶路撒冷,因有祂的的同在,就有衆人的聚集,見證,審判,而帶進平安和興旺。因此,與聖同徒聚,那是地上最樂的事!親愛的,你是否像那些朝聖者,渴慕親自經歷主的同在,並來到祂的教會聚集,與所有的聖徒一起讚美、崇拜?當你來聚會時,心中是否充滿了平安和喜樂? 本篇指出基督徒蒙恩的第三步,乃是親身體驗教會生活的榮美。我們愛神,也必然愛神的教會;我們享受神,也必享受教會生活。因神的家就是我們的家,神的城也就是我們的的城。在行走天路時,我們需要主,也需要主為我們預備了許多屬靈的同伴,彼此鼓勵、彼此扶持、彼此相愛、彼此成全和彼此建立。我們互相有歸屬感、認同感,就必然彼此委身,投入教會生活中,而一同被建造,好像耶路撒冷被建造,是連絡整齊的一座城。因此,我們蒙恩的秘訣不但要聯於元首基督的豐富,也要聯於眾聖徒,在一起彼此建造、扶持,一同來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5~16)。此外,愛神的人和愛教會的人,也必然以帶進教會的平安與興旺為榮。親愛的,你愛教會怎能不為教會求平安呢?怎能不為同行天路的同伴求福呢? 「地上的耶路撒冷對猶太人有什麼意義,聖教會、羔羊的新婦與天上的耶路撒冷降臨,對我們聖徒也是很重要。讓我們為這城的平安與興盛禱告,看重它勝過一切的利益。我們的腳若可站在城門之內,多麼高興呢!」──邁爾 默想:親愛的,若把基督徒的一生比作朝聖的旅程,那麽,你是否已經投入教會生活中呢?誰是你信仰路上的同伴呢?誰是你建造教會的弟兄呢? 禱告:主啊!我何等渴望看到教會如同連絡整齊的一座城。那是何等的榮耀!願愛祢和愛祢教會的人興旺,各地的教會都得平安、興旺、被建立。那是何等的寶貴!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過教會生活的秘訣(漆立平) 「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耶路撒冷啊,我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連絡整齊的一座城。眾支派,就是耶和華的支派,上那裡去,按以色列的常例稱讚耶和華的名。因為在那裡設立審判的寶座,就是大衛家的寶座。你們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啊,愛你的人必然興旺。願你城中平安,願你宮內興旺。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緣故,我要說:“願平安在你中間。”因耶和華我們神殿的緣故,我要為你求福。」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篇,也是大衛的上行詩。從一百二十篇到一百二十二篇有一個很自然的過程,當人知道呼求主名的時候,裡面也蒙了光照,會來信靠主,自然的就進入了一百二十二篇。 【過教會生活的首要條件——渴慕與投入】一百二十二篇的主題是進入了神的城和神的殿,詩人渴慕過這樣的生活。以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渴慕過教會生活。很多福音朋友信主後都有同樣的經歷。原來他對教會生活毫無興趣,甚至有反感,對教會的聚會也沒興趣,邀請他來,是很費力的,要賣很大的面子才來聚會一次。但是稀奇,當人真正蒙恩信主之後,就有這種渴慕的心情,很自然的喜歡聚會了,歡喜與眾聖徒一同過教會的生活。而這篇詩的每一節都是說到過教會生活的秘訣——怎樣使教會生活過得豐富、有意義,成為你人生極大的祝福。一個人真是懂得過教會生活時,很多的消遣就不再需要了,因為那是一條榮美生活的路。而那秘訣就在這首詩裡。 【有歡樂渴慕的心情】第一節說,「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有沒有一種歡樂的心情,關乎極大。教會生活實在不光是禮拜的生活,禮拜是來敬拜他。教會生活要過得好,就要像一個初信的信徒,當人裡面對神有渴慕,外面自然帶著歡樂的心情,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秘訣。不光是禮拜,而是有一種過節的心情。小孩子,甚至大人,一碰到過節,心情都是很愉快的。聚會的生活就是一種過節的生活,如果一個人不是以這樣的心情,聚會生活不容易過得好。 【在聚會中神有特別的恩典】聚會生活有幾方面:第一我是來會見神,是來親近神的。神與我們在生活上本來就很親近,我們禱告、呼求他,他就與我們同在,我們出入,他隨時都保護並與我們同行。但要知道一件事:神為著他的眾兒女有一分特別的恩典是在個人的生活中所經歷不到的。神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父,他顧念我們,給我們恩典,但是他為著所有神的兒女,有一分特別的祝福是個人所沒有辦法享受到的,是為著團體的。如果你家裡有很多的兒女、許多的兄弟姊妹,比方我家有六個兄弟姊妹。當兄弟姊妹聚在一起的時候,幾乎都是逢年過節,作母親的會特別燒幾樣拿手的好菜,她平常不做,只有在那時才做。而父親也會預備一些特別的東西,平常的時候不給兒女,就是在那個時候,才拿出來與他的眾兒女一同分享。這種心情就和神的心情一樣。 神不只是愛每一個信徒,照顧每個信徒,他更是巴望藉著這種聚會的時候,把他的兒女招聚在一起,神有一分特別的恩典是在聖徒聚會的時候要賜給他們。許多人蒙特別的恩典,都是在聚會中。平常他對主的話好像沒什麼特別感覺,但一到聚會中,就得著主的話,得著啟示,得著亮光。甚至他很疲倦,打瞌睡;但是稀奇,當他一醒來聽到的那一句話,就夠他用了。所以弟兄姊妹,就算你很疲倦,想睡覺,也要睡到聚會裡面去。當然不是鼓勵你們在聚會中睡覺,能夠睡著,表示在這裡有安息。我也曾在聚會中睡覺,但我寧可在聚會中打瞌睡,也不願落了聚會。因為參加聖徒的聚會,多少都會得著一些主的話,得著供應,這是主特別的恩典。所以「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未信主時,人家拉他去他不去,信主之後,就自動樂意的去聚會。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當你以這樣一個心情去的時候,自然就在教會聚會生活中得著主豐富的供應和滋養並蒙受祝福。 【有參與的態度和奉獻的心情】接著是「耶路撒冷啊,我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不僅是去參加聚會,並且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就是有參與的態度和奉獻的心情,這意思是我來了!我站在你的門內——不是做旁觀的,乃是來參與的,是已經站在你的門內了,在這裡是有分的。服事有一分,歡樂有一分,饑餓有一分,連復興也有一分。我參與,也奉獻,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所以過教會生活,不僅要用歡樂的心情,還要有一種參與的態度和奉獻的心情。主動的來參與,因為都是弟兄姊妹,服事上、照顧上,每個人都盡可能參與。如果看見有陌生人來,就主動去關心他,這就是站在你的門內。有服事就主動積極參與。當弟兄宣佈需要幾個人服事的時候,若有一點力量,就樂意擺上去。愈是這樣,愈在主面前蒙恩,加倍的受祝福,這就是:耶路撒冷啊,我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 【同心合意的配搭,連絡整齊的事奉】第三,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連絡整齊的一座城。這是指同心合意的配搭,連絡整齊的事奉。在教會中有許多的服事需要彼此配搭,互相成全。每次聚會所選的詩歌,應配合所交通的聖經節,有人領詩,有人彈琴,這是一種配搭,就像城牆,一塊接一塊,把它連絡整齊。而教會生活的榮美、豐富就在於這種彼此的配搭、連絡。雖然你我不是石頭,但是借用石頭砌成的城牆來形容弟兄姊妹們彼此的連絡,這種連絡比石牆的連絡更美。因為那些連絡是死的,人擺上去後再也不動;而我們是活的,是神的靈在裡面引導我們,也是自己主動配合上去的,這種連絡是生命的連絡、榮耀的連絡。這種光景叫外人一進來看到,啊!你們中間好像沒有指揮,但怎麼會有那麼好的默契?誰在指揮?那共同的指揮者,就是我們的主,藉著聖靈在裡面引導我們。 【榮美的見證,真正的建造】在臺北,教會有過幾次大型特會的舉辦。有一次就租用了中華體育館。場地管理的人做見證說,這個團體很特別。他們傳福音,除了場地的座位以外,還需要額外加些座位。他說別的團體佈道這種場地,至少要花一周的時間。並且這個團體又發現會場的麥克風因為是球場所以回聲很大,不合用,要自己來佈置麥克風。星期六晚上要聚會,等到當天下午他們才從四面八方來了一批人,一下子很多的凳子,椅子就送來了,有很多人就把它排列整齊;另外一些人就架起柱子來,麥克風就一個個的連線。他看男女老少在那裡配合,下午五點鐘以前整個會場就佈置好了,晚上來聚會,眾人有秩有序。聚會完了,一個小時內整個清場,其他團體的聚會,這一萬多人走後,地上是一塌糊塗的,紙屑、果皮、瓶子,要請很多的工人來掃很多的垃圾袋,但是他們聚會完了,一個小時之內全部清場,連椅子也不在、柱子也不見,地上不留下一片紙屑。 人就看見這是一個榮耀的見證,他們如同連絡整齊的一座城。當我們真是在靈裡事奉、配搭的時候,外來的人看見你們是那樣的和諧、有默契,真是如同連絡整齊的一座城,這就是一個榮美的見證,他就要面伏於地說:神真是在你們中間。這才是榮美的見證,真正的建造。 【眾聖徒都有次有序,但不機械】第四,眾支派,就是耶和華的支派,按以色列的常例稱讚耶和華的名。從民數記之後,以色列人的獻祭是一支派、一支派的前來,眾支派就是耶和華的支派,一共有十二支派,按以色列的常例稱讚耶和華的名。這是說到配搭、事奉的體系,不是亂的,是經過學習、操練、而井然有序的,就像十二支派一個個的前來獻祭,什麼人獻什麼,自然有一種的默契,不僅如此,還有配搭、分工、合作。這說出教會的事奉不是少數人,更不是一個人唱獨角戲,乃是眾聖徒一同的配搭,彼此的服事,共同來盡職。有秩有序,但不機械,是有聖靈的同在和引導,每一次都是新鮮的,就像十二支派一批、一批的來獻祭,獻的都是馨香的新鮮之祭,討神的喜悅。教會的事奉也是這樣。 【成全聖徒的場所是在教會】講到在教會的事奉生活,不該是少數人的服事,如果一個教會只看見少數人的服事,那是很可惜的。愈蒙恩的教會是愈多的聖徒配搭起來,有許多人在學習服事,有的彈琴,有的領詩,今天這一組人,明天那一組人,一個一個的被成全起來。就像在聖殿的事奉一樣,有祭司的體系。從其中人被成全了,人長大成熟了,被建立了,並不是亂的,人被帶到神的面前長大、培養、成熟、配搭、建造起來了。雖是按常例去稱讚耶和華的名,但每次都新鮮,因為有聖靈的同在,照聖靈的引導。 【神的話就是他施恩的寶座】第五,因為在那裡設立審判的寶座,就是大衛家的寶座。審判的寶座就是判斷的寶座。在那裡?在約櫃那裡、在施恩座前,就在他的話中。這是說到在教會中有神奇妙的話語,他的話一出來,人就遇見光、遇見神的審判,叫人脫離那些應該脫離的,脫離罪惡、世界、肉體、貪婪。人真正進到神的面前來,要聽見他的話,這話隨著聖靈的塗抹在裡面。因此人到神的面前來,一面接受了主的判斷,另一面也得著安慰、激勵、鼓舞,所以大衛家的寶座是施恩的寶座,蒙恩惠、得憐恤的寶座。教會生活的榮美就在於有豐富的話從神面前出來。 在舊約,神的話是藉著祭司帶出來的。從前只有一次大祭司,後來有許多的祭司,祭司怎麼把話傳出去?從尼希米記第八章知道,是藉著很多的祭司(祭司團)把話傳揚出來,不僅宣讀,而且講解。在新約,彼得說:你們都是君尊的祭司,因此教會豐富的秘訣就是眾聖徒都愛慕、追求主的話。果真如此,在聚會中就一定滿了主的話——就是他施恩的寶座,這才是大衛家的寶座,神祝福的寶座。 這不是只靠兩個人,好像一位弟兄專門預備話語,其他人都不說話,都是來聽話,這樣教會不會豐富,教會的豐富是眾聖徒都愛慕並追求主的話,不僅是在一個聚會裡面,許多的聚會裡面都有主的話出來,家庭的、學生的聚會,服事的人,都滿了主的話,聖靈也膏抹這些話,弟兄姊妹從他們的話中就得到供應,蒙了光照,也遇見神公義的審判。審判的寶座就因此設立了,這是大衛家的寶座。 【共同的目標和盼望】第六,你們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阿,愛你的人必然興旺。這說出眾聖徒有共同的目標和盼望,盼望神的家興旺,同心合意要使我們共同的家、神的殿——神的教會興旺,使耶路撒冷(神的見證)興旺起來,不是人數寥寥無幾。說到教會的時候,我們心裡都有愛,願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啊,愛你的人必然興旺,不僅愛主,也愛教會。每個人都願意向自己的同伴、同事、同學說:到我們教會來看看,這裡真好,是神的家。巴不得把更多的人,帶到神的面前來,如果有弟兄姊妹今天沒來聚會,回去後立刻就打個電話給他,告訴他今天聚會交通了什麼,和他分享。這是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阿,愛你的人必然興旺。巴不得與耶路撒冷一同興旺起來,願那些愛你的人都興旺。 【和睦同居,彼此代禱】第七,願你城中平安,願你宮內興旺。這說出和睦同居、彼此代禱的教會生活。城中就是耶路撒冷(舊約的耶路撒冷預表新約的教會,都是神的見證——見證神的名和他的同在),願教會裡面平安,常為教會禱告,願弟兄姊妹都蒙保守,這是一種代禱、代求,巴不得教會中的每一個聖徒都蒙神的保守,一個都不失落,各個都平安,而且興旺。興旺的意思不僅指人平安,而且都豐富。為教會裡面有豐富糧食的供應而代求。有的人為主日學、有的人為音樂詩歌去預備,這種目的都是願你城中平安,願你宮內興旺。 【積極準備,互相供應】來到聚會的時候,就有豐富的糧食來供應每個人的需求。而聖徒之間,沒有任何的嫌隙與猜忌,如果有這些,就不平安了,就有很多的是非發生了。主啊!求你除去弟兄姊妹中間任何的是非、爭執,這要互相代禱的,然後在主面前一同有積極的經營與追求。這個興旺、豐富是從眾聖徒帶來的。都有經營——在主面前有禱告、經歷,在主的話上有追求。所以在聚會的時候,就有豐富的話,要唱詩歌的時候,可以唱這首、唱那首,唱完這首,又有一首出來,不會等到要唱詩歌的時候,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然後翻翻翻,不知道找那一首歌來唱才好。若是大家都有積極的準備與供應,眾人都帶豐富來,情形就完全不同了。這就是城中平安,宮內興旺。 【在愛中彼此相顧】第八,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緣故,我要說:「願平安在你中間」。也為眾聖徒彼此相愛而代禱,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緣故,我要說——就是禱告「願平安在你中間」,向神求,彼此的代禱,在愛中彼此相顧。有什麼人生病,不僅為他代禱,遠去探望、照顧他,弟兄姊妹有什麼急難,去幫助他們,教會的生活自然就很豐富,這是彼此相顧。使教會充滿愛,主的愛就藉著弟兄姊妹互相流露。不要以為健康的人去看生病的人就是我們去愛他,在我的經歷裡,常常我去探望一個病人時,生病的弟兄姊妹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和安慰。記得有幾次我去探望年長的弟兄、姊妹,因為他們生病了,所以去探望他們,結果他們很感謝主,也很喜樂。同時,因著他們的見證我也得到很大的鼓勵。他說,主真是愛我啊!當我看見旁邊的人,因為這個病,只能在那呻吟,就好為他們難過,就為他們禱告。結果弟兄就傳福音給他們,他自己身體有病,但在傳福音的時候,好像已經從病中得了醫治一樣。許多人因他蒙恩,他這樣的見證很叫我受激勵、得鼓舞,像這樣一個生病的弟兄,仍在病中經歷主,抓住機會來傳福音。我是一個健康的人,反而常常忽略了主。所以我去探望他,結果自己得著幫助。這就說出為著眾聖徒,彼此相愛的代禱和照顧,會使教會生活更豐富,也叫我們更多經歷主的愛,彼此之間也流露著從神來的愛。 【作教會的守望者】第九,因耶和華我們神殿的緣故,我要為你求福。這就是為神的國、神的教會守望的負擔。教會就是神的國,神要建造他的教會,但是仇敵常會興風作浪,製造事端來破壞。所以這裡講到教會生活的第九個秘訣就是為教會守望的禱告,作教會的守望者。耶路撒冷雖然在高地,但仇敵常來進攻,所以在城牆上就設立守望者,當有人來偷襲,就趕快傳報信息。教會生活需要有守望者,為了不讓仇敵有機可趁,且在主面前有一種警醒的靈。願意弟兄姊妹在積極守望的時候,一方面,看見遠處有人在外跌倒,可以馬上通知別人去扶持並照顧他;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仇敵來偷襲,來攻擊我們的弟兄姊妹,這是守望的禱告。一個教會裡面,若有許多的人接受守望,不一定是二十四小時,你只要有一個時間,為教會守望,為聖徒代禱,這個教會就會蒙許多的保守。 【教會生活長進的秘訣——不但聯於主也聯於眾聖徒】一百二十二篇說出過教會生活,九方面蒙福的秘訣。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很積極的參與,在教會裡面學習服事,彼此配搭、關懷,一同追求、彼此代禱、互相扶持,也一同守望。這是過教會生活的秘訣。一個人活在這樣的生活中,他的生命一定是往上長,愈長愈與主聯結,也和眾聖徒聯結,就長到眾聖徒中間——長在基督的身體裡。我們都要彼此勉勵,不僅長在主裡面,更要長在眾聖徒中間——長到教會中,這樣就把眾聖徒都建造起來。在啟示錄第十三章,聖靈藉約翰寫信能給非拉鐡非教會,說出他們的特點:第一,沒有棄絕主的名;第二,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主的道——尊重、持守主的話;第三,雖然信上沒有講,不過就在非拉鐡非的名字上面顯出來;弟兄彼此相愛。、神給他們的應許是:得勝的,要給你們一個敞開的門,這門是主開的,沒有人可以開。不僅如此,得勝的,要叫你在神的殿(家)裡做柱子。換句話說,你就長到神的家裡去了,不再動搖,不再從那裡出去。——漆立平《詩篇中的上行之詩【教會生活的榮美歷程】》 第三面的看見 - 教會(朱韜樞) 詩篇一百二十二篇:健康的交通 詩篇一百二十二篇開始於一個健康的交通,『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這裡的交通沒有說到別的,這裡的交通乃是說到「耶和華的殿」。耶和華的殿就是一個身體生活。在我們的經歷裡,藉著神的恩典和神的安排,我們遇見這些真實愛主並愛祂的見證的人。當他們來接觸我們時,他們的宣告很簡單,「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這樣的交通把我們帶進了教會生活。 進到教會生活裡 第二節,『耶路撒冷阿,我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耶路撒冷是神的見證。之前我們還在耶路撒冷的外面,在神見證的外面。我們看見這個世界,我們也認識主的價值,但是我們還不認識主真正所要作的,對主也還沒有一個真實的經歷。但是當有一些弟兄們來告訴我們,「走,一起參加特會吧!一起和聖徒來享受主吧!」我們就來到耶和華的殿中,開始享受教會生活。 一旦我們開始享受教會生活,我們的腳要站在她的門內。過去我在外面,現在我要進來;過去我沒有教會生活,現在我進到教會生活裡。當我進到教會生活的時候,我的腳就要站在她的門內。換句話說,我離開了世界,我也撇下世界,我和世界已毫不相關,從現在開始,我是屬於主的,我是為著教會生活的。這就是「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 何等甜美,我們應該試著這樣宣告,「耶路撒冷阿,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你愈享受教會生活,你就愈享受這個的宣告。如果你從來不享受教會生活,你對這樣的經節就不會有感覺,因為這是一個享受的問題。教會生活是一個喜樂的生活。一但我從世界裡被分別出來,我撇下一切,我就要這樣宣告,「耶路撒冷阿!」你裡面會有一種甜美的回應,這就是交通所帶來的奉獻。現在我可以說,「我看見了教會,我享受教會生活,我也享受和所有的聖徒來在一起!現在的我和以前不同了!耶路撒冷阿!真是何等希奇!」 建造 然後它說到,『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聯絡整齊的一座城。』耶路撒冷被建造在五個山丘上。「五」這個數字在聖經裡表明神和人一起運作:「四」表明人是神的造物,「一」表明神是創造主,就像一雙手有四個指頭和一個大拇指一起運作來負起責任。 在教會生活中,一座山倚著一座山,這個弟兄有基督,那個姊妹也有基督;這個經歷主,那個也經歷主,但是他們卻聯絡整齊。所以耶路撒冷是一個聯絡整齊的城,沒有一個弟兄高舉自己的得著,也沒有一個弟兄高舉自己的滿足。所有的弟兄只為著一個目的,就是神的旨意;他們也只為著一個經綸,就是神的經綸。因此,在教會生活中就有許多的「小山」,有許多的聖徒對基督有豐富的經歷,但是這一切卻只有一個實際-他們成了一個聯絡整齊的建築。 彰顯神的見證 第四節,『眾支派,就是耶和華的支派,上那裡去,按以色列的常例,稱讚耶和華的名。』眾支派,就是所有的聖徒。所有的人都上來為著主的見證,為著建造主的見證,這是多麼吸引人的一件事。你必須認識,人在世界裡的得著都是為著自己,但是在教會生活中,所有的人都要為著主的見證,為著以色列的見證,為著主的名。在教會生活中,只有主,只有主的名,只有高舉主自己,直到以色列的見證得著彰顯。 在教會生活中,我們沒有其他的題目,我們只能顧到神的見證。當我們只顧到神的見證,在我們中間就沒有所謂的「你的得著」、「你的滿足」、「你的成就」,所有的「你」都算不了什麼,因為我們所有的打算都只為著主的見證。 所以這裡的第一節告訴我們,我們需要有一個交通;第二節告訴我們,我們要站在祂的門內;第三節告訴我們,我們是建造在一起的;第四節告訴我們,主要得著高舉,並且我們來在一起就是為著主的見證。這裡沒有「己」,沒有「我」,只有基督和基督的見證。讚美主!這幅教會生活的圖畫是何等的喜樂!何等的得勝! 審判的寶座 第五節,『因為在那裡設立審判的寶座,就是大衛家的的寶座。』幾年前,我只喜歡前面四節,我並不喜歡第五節,為什麼?教會生活應該是很甜美的,不應該有審判。但是這裡告訴我們,我們不僅只被建造成為主的見證,在主的見證裡,還要設立審判的寶座。 你有沒有看見,你愈多在教會生活裡,你就愈經歷審判;你愈多過教會生活,你就愈多活在教會生活的審判裡。在世界裡,你可能會為自己找理由,然而在教會生活裡,你若是為著自己而作一些事,就是錯的,你就要受教會生活的審判。換句話說,許許多多的弟兄姊妹就是你的審判。他們不是要來糾正我們,但他們他們的同在就要帶來審判。他們也許說的不多,但是你和他們在一起時,你就知道有些事是不對的
- 也許是我的動機、也許是我這個人。 在教會生活中很有意思,最滋養人的聚會就是最好的聚會,然而同時它也應該帶來最多的審判。有時候你很享受一個聚會,你裡面充滿了基督,但是同時你會說,「主阿,赦免我,你的寶血遮蓋我,」在聚會前,你還覺得自己很得勝,但是當你享受主後,你會覺得,「主阿,憐憫我,我需要你。」有時候當你和一些聖徒們來在一起,你也會經歷到這樣的審判
- 他們的同在審判你。如果你從來都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審判,你屬靈的情形恐怕就不是那麼健康。 比方,我年輕的時候很火熱愛主,有一天,我和一些弟兄們在一起,我突然很野的宣告,「我這麼愛主,這麼為主擺上,主是公義的,祂一定會為我預備一個好的大學。」這些話好像從野獸口中出來的話。一個年長的弟兄剛好從旁邊經過,他看一看我,我永遠也忘不了他的眼神,我突然不知如何是好。我很害怕,但不是怕那位弟兄,我乃是怕主,「主,這是我嗎?我這麼不單純嗎?當我為你擺上的時候,在我裡面是不是有隱藏的交換條件?我是不是認為我事奉你了,你就應該要祝福我?」當這樣的審判來的時候,這個審判就叫我這個人不得不悔改。 沒有審判就沒有見證 弟兄們,教會生活是很得勝,但是在教會生活裡更有審判。當我們在教會生活中說長道短,當我們彼此抱怨的時候,這就說出我們缺少審判,我們沒有見證,沒有建造,沒有分別。在這裡我們看見,首先我們來到教會生活中,然後我們將自己給了教會,在教會生活中彼此建造成為主的見證。然而,當你這樣來經歷教會生活的時候,審判就來了。 教會生活不是一個裹著糖衣的生活,教會生活乃是一個審判的生活。在我們來到教會生活之前,我們對自己很有把握,但是當你越多的跟隨主,你就越多的經歷審判。你要知道,教會生活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審判而寶貝。在我們愛主並來到教會生活之前,我們總是有自己的路,但是一旦我進入教會生活了,我的路就不見了,因為這裡有審判。無論我想作我喜歡作的,那裡就有審判。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寶貝這一節,它讓我們看見在我們經歷中的長進和往前。審判的寶座是教會生活的一部分。教會生活若是健康,它就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寶座;教會生活愈剛強,審判的寶座也愈強。 審判帶進 - 平安 然而,這裡的審判並沒有帶進定罪。通常審判的結果就是令人消極的判決,但是這裡審判卻帶進了正面積極的東西。第六節,『你們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阿,愛你的人必然興旺!』平安、興旺和愛,這三個是審判的結果。 只有當教會生活裡有審判的時候,教會生活才會有平安。當我進到一個會所的時候,我可以有許多的感覺,「為什麼地毯的顏色是紅色的?」不管我們到哪裡,我們總是滿了意見
- 哪裡有意見,哪裡就不平安。審判是平安的源頭,沒有審判,我們都在自己的裡面, 不只是在教會生活裡,甚至對我們個人來說,我們若沒有審判,我們也沒有平安。在你裡面有掙扎,有猶豫,有憂愁,有掛慮,你要面臨抉擇時,你有許多的無奈、許多的嘆息、許多的難處…,但是當你來到教會生活,不只是享受主的同在,藉著聚會、藉著聖徒們,更將你這個人帶進審判的光中。審判一來,就有平安;審判一來,就有安息;審判一來,你就不再有軟弱、黑暗、空虛、沉悶、苦痛,你是完完全全的活在平安裡。 我們的主是滿有恩典的主,你必須要認識,在教會生活中,我們能享受恩典都是藉著審判。你被審判的愈多,你就愈享受平安。教會被審判的愈多,教會就愈有平安;聖徒們被審判的愈多,我們就愈能被建造在一起。教會建造的實際是出於審判,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都為著主的見證時,在那裡我們要設立審判的寶座。 興旺和愛 興旺是連於生命的,我們愈多有生命的繁增,我們就愈興旺。弟兄們,我們不僅要有平安的建造,我們更要有生命的豐富。然後我們對眾聖徒就能流露出愛。第六、七節,『耶路撒冷阿,愛你的人必然興旺。願你城中平安!』這是為著教會,『願你宮內興旺!』這是為著主。在教會裡有平安,我們就能建造;在主裡有生命的興旺,我們就能成長。我們都要在教會生活中長大。 為教會求福 第九節,『因耶和華我們神殿的緣故,我要為你求福。』當你看見教會,你就要為教會求福,「求福」乃說出為著教會。這就說出,從現在開始我能宣告,「我不為著別的,我只為著教會生活!」 這是一幅何等美妙的圖畫!首先,我們享受交通;第二,我們要從世界裡被分別出來,進入教會生活;第三,我們要建造基督的身體;第四,我們要彰顯主的見證;第五,在教會生活裡有審判。因著審判,教會生活裡就有平安,好使我們與眾聖徒建造在一起。這也使我們有生命的興旺,並能流露出向著主,也向著聖徒們的愛。 弟兄們,我們若要認識教會,首先我們先要認識世界。如果你沒有看透這個世界,你就不能來認識教會。另一面,你也必須認識主。當你看見這位主的寶貝時,你才能珍賞教會的價值。願我們都能看見這個關於教會生活的異象,並且宣告:「因耶和華神殿的緣故,我要為你求福!」── 朱韜樞《上行之詩》 聖城耶路撒冷之戀(楊濬哲) 詩篇選讀第一百二十二篇 這是第三首「上行之詩」,第一首是一百二十篇,第二首是指一百二十一篇。本篇標題附有「大衛」之名,但七十士譯本和拉丁通行本,記載「上行之詩」,而無「大衛」二字。本篇很可表達朝聖者既抵可愛的聖堂,喜樂之情,溢於言表。 本篇詩是十五篇上行之詩的第三篇,我們留心閱讀,便知道本篇的確是描述一個人的屬靈生命向著神上行,達到更高的一層。在詩篇一百二十篇,作者是住在米設地,在基達帳棚之中。在屬靈上他不是住在應許之地,而是住在應許以外的地 方。作為一個基督徒,他必須住在祂的應許之地,就是在基督裡。但他卻發現自己是住在基督以外的世界,因此他深覺困擾!然而詩篇一百二十一篇,又指出這個人有了轉變,他從米設和基達的世界中,向應許之地跨步;他已經開始了走向耶路撒冷的旅程,他已經開始上行到錫安山(1節)。因此,第二篇上行之詩比第一篇更向上的一層。如今我們來看第三篇上行之詩時,就會看見,這是更向上行的一步。因為這個人已經脫離了原來的地方,抵達聖城耶路撒冷。他到達時被所見的景色和場合懾住了。當他專心前後周圍略略流覽時,他向同行的朝聖者表達他的想法。所以作者此時不在遠方異鄉,已經起程到了聖城,進了聖殿,本篇是發表當時的感想,表達朝聖者既抵可愛的聖京,喜不自勝,就引吭高歌。本篇全篇稱讚耶路撒冷。但是耶路撒冷之所以為耶路撒冷,是因為其中有耶和華的殿。 羡慕耶路撒冷,就是因為羡慕耶和華的殿。原來耶路撒冷為猶太人宗敎與政治的中心。他們對於聖城之戀,實足以反映他們愛神愛國的熱忱。聖殿在耶路撒冷為全國精神生活寄託之所在。我們知道耶路撒冷預表敎會和天城(加四26 ;來十一10, 十二22 ;啟二十一2)。如果我們把敎會和天城二字來代替本篇內所有的耶路撒冷,然後再讀一下,我們就要覺得,我們的心對於神的敎會和天家,比之猶太人對於聖城耶路撒冷戀慕的程度,實在相差太遠了
! (一)往聖城耶路撒冷敬拜(1〜2節) 本處經文給我們看見,當年朝聖者喜歡往聖城耶路撒冷去,他們去的目的,是為守節期,在耶和華的殿裡參加敬拜。這裡可以看出他們的敬虔與屬靈的喜樂。如今所當特別注意的,就是當年詩人發現屬靈的同伴,他發現一班人的心也向著耶路撒冷神的殿而行。在我們竭力追求神、親近神、敬拜神的事上,我們也常常感覺並不孤單,因為發現屬靈的同伴: 1.發現屬靈同伴的喜樂(1節) 本篇開頭說:「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詩人發現有屬靈的同伴,一班人的心也向著神的殿,俾能大家聯群結隊而行,他的心充滿了無限的歡欣,是的,在屬靈的道路上,有許多其他的人和我們同心的走這條路,我們並不感到孤單,那是何等值得快樂的一件事。記得當以利亞在受大試煉的大爭戰中,向神抱怨,喊著說:「我為萬軍之耶和華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可是神安慰他說,祂留下七千人是沒有向巴力屈膝的(參王上十九14、18) !連大使徒保羅在特羅亞的時候,當他看見提多並沒有來到他那裡時,也墜入憂愁和沮喪中。當時他心裡是多煩擾不安,以致他無法在那地方作主的工。於是他吿別了那地方的人,往馬其頓去了(林後二12〜13)!但是,我們讀到哥林多後書七章,就知道當他再一次遇見提多時,他的心因著與這位青年人的交
通,而大得著激勵,安慰,鼓舞和歡欣(5〜7節)。 今天在敎會中,實在需要與詩人時代同樣的情形,就是發現屬靈同伴的喜樂。愛主者邀請他人一同參加聚會,與被邀者熱烈的反應。基督敎會不只注重個人的靈修,還注重公眾的崇拜。今天敎會的荒涼,與許多信徒對於聚會的冷漠,和當年那些朝聖者比較,心靈上熱烈的程度,實在相差太遠了。所羅門說:「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四12)。這是何等有價值的話。因為團結就是力量,如果弟兄姊妹常常圍聚在一起敬拜神,彼此互相勉勵,就能發生無比的力量,「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十24〜25),自己靈性活潑長進,敎會事工也得以蒸蒸日上(參詩二十七4)。但是今天撒但
卻常常使人忽略此事,有人不注重聚會,有人雖然來聚會,也是心不在焉。有一個人聚會回來時,人家問他傳道人讀哪一段聖經?他說:因為遲到,所以不知道。那麼中間講甚麼?他說:中間我睡著了,所以不知道。那麼結論是甚麼?他說:我已早退,所以也不知道。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每次聚會以後,也像他那樣一無所得麼? 2.發現屬靈同伴的腳步(2節) 詩人說:「耶路撒冷啊!我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我們已經看見,聖城耶路撒冷莊嚴神聖,在人民心目中,印象格外深刻。所以朝聖者對於聖城之嚮往,使他們每抵城門之際的歡欣之情是可以想像的。無怪詩人說:「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1節)回憶許多年前,兄弟從大
陸申請來港時,因對於香港之嚮往,使我的身雖未到香港, 但當我的腳步跨進英界之際,歡欣之情有如一隻雀鳥從籠裡 放出來一樣!當時那種愉快興奮的神態,真是無法可以形容!是的,一步之差,關係確是至大的。站在門外為流浪者,但一步踏入門內,就不是外人,乃是神家裡的人了。單是心裡盼望作一個基督徒是不夠的。總要實在的站在主的恩典裡面,才能享受主豐富的恩惠。許多人對於屬靈的事,只有一些好打算,卻沒有腳踏實地的進到主裡面。他們的打算 不過是幻想,沒有一點的益處。 究竟詩人的腳如何能站在門內呢?這裡說:「我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注意「我們」二字,不是「我」,是雙數,不是單數。這些上聖城朝聖的旅客,是從以色列各地來的。但是當他們靠近耶路撒冷,快到城門時,就排成一列一列的進去。因此很自然的,他們彼此之間就有了交通。和別的聖徒之間有了交 通,就把他們的腳引進了耶路撒冷的門內。我們必須承認,要尋求神追求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祂在哪裡,有的時候我們發現很難經歷基督。可是,當我們和周圍的弟兄姊妹交通時,卻是很容易發現,我們的腳是站在耶路撒冷的門內。我們要個別跟隨基督是很難的,但是和眾聖徒一 起追求主卻是容易得多了(弗三17〜18)。雅歌書記載:開頭的時候,童女表達她要與良人更親密的交通的願望:「願他用口與我親嘴」(歌一2)。因為她有如此的願望,後來就發現自己是在筵宴所內享受愛的筵席(二4)。但在過程中,她曾呼求說:「我心所愛的啊,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晌午在何
處使羊歇臥……」她急切的要尋找她的良人,但卻找不到他! 因此她大聲喊著說:你在哪裡?你在哪裡?我要尋找你!請記得她的良人如何回答她:「你若不知道,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去罷!你若跟隨這些腳蹤,你就必會找到我」(歌一7〜8)。我們在哪裡可以找到牧者呢?甚麼地方有羊群,甚麼地方就有牧者,因為好牧人絕不會離開他的羊群,而羊群也必緊緊跟隨牧人的。今天我們若能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一起聚集,一同禱吿 (提後二22)。這種與基督其他肢體的交通帶來的祝福,就要把我們引導並帶領到聖城的門內。 (二)對聖城耶路撒冷重視(3〜5節) 接著,朝聖客除了敬拜外,又顯出他對於聖城耶路撒冷的重視: 1.建造整齊(3節) 朝聖客舉目觀看耶路撒冷時,深深感覺到,這座城不是自然而有的,乃是被建造才有的。請注意「建造」二字,這裡的建造的字眼,與神造夏娃的字眼一樣。在創世記二章中,神創造了亞當之後,就說:那人獨居不好。於是神就使亞當沉睡,並從他身上取出一條肋骨。底下聖經又說:神把這條肋骨建造成 一個女人(創二22另譯)。這裡清楚給我們看見,神用男人亞當的肋骨建造一個女人夏娃,女人夏娃是神用男人亞當的肋骨建造成的。神何以要用肋骨為材料呢?因為肋骨是愛的表明。我們知道亞當是基督的預表,而夏娃是敎會的預表。基督建造敎會的材料,就是用愛:「基督愛敎會,為敎會捨己」(弗五25)。 耶路撒冷被建造之後是怎樣呢?是成為一個城市。城市是由許多不同的部分組成,是一個複數的單元,是一個多樣的個體。敎會被建造也是一樣,保羅說:「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羅十二5)。是的,我們各人被建造成為基督的身體,敎會是一個有生命的團體,基督徒共有基督的生命。我們各人的恩賜不同,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又有一人蒙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神在敎會中所設立的恩賜不同,職務也不同,正是不同的恩賜合而為一,才顯出奇妙優美。正如不同的樂器聲音調和,才成為音樂。不同的肢體,手腳耳目等等,聯合為一,才成為身體。若全身是眼,從哪裡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裡聞味呢?所以保羅說:「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林前十二18)。這個道理若明白了,要給我們無限的安慰,完全的平安。我在敎會的地位,不是我自己選擇的,也不是別人委任的。我在所在的地方,我所作的事,是神隨己意安排的。果真這樣大徹大悟,就要免去許多的煩惱和痛苦。對於敎會的同工,他的恩賜、才幹,也許與我不同。也許我是腳,他是手;也許我是眼,他是耳。我有我的地位,他有他的地位,都是神隨自己的意思,把各人安排在主的身上。 因此,當然就不驕傲,也不嫉妒;不怨天,也不憂人,心中就有無限的快樂和安慰。 再者:耶路撒冷被建造之後,也是連絡整齊。詩人不只說這城是被建造而成的,而且說是連絡整齊的。它並非是未經計畫就建成的。世界上有不少鄉村或城市,它們的建造根本沒有甚麼計畫,它們是隨意興建的。當先來的幾家安頓好之後,又有幾家也到此定居,也像前幾家一樣,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地方建造房屋,然後住下來。以後還有不少家庭搬來,也是照樣做了。結果發現街道是這裡彎,那裡繞,有的地方太窄,有的地方卻顯得太寬,甚至有的路是走不通的。 這樣的市鎮完全是沒有計劃,以致沒有連絡整齊。既然沒有連絡整齊,當然影響行政的效能,影響人民的安全了。然而耶路撒冷卻不是這樣。她是一座按照計畫建造成功的城,是
一座連絡整齊的城, 一家一家,一排一排,一街一街;每一 樣都建造精密,排列整齊的。像這樣的一座城,是很容易管 理,也可以受到很好的保護。詩篇四十八篇,便形容聖城耶 路撒冷如何連絡整齊:「……城樓……堡壘、宮殿……」(12〜 14節另譯)耶路撒冷有城樓、堡壘、宮殿,而這一切都是按著詩篇一百二十二篇所說的連絡整齊。這樣的說明,正是以弗所書所說的,敎會清楚的寫照:「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祂同被建疸,成為神借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二20〜22)「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四15〜16)請注意,這兩處經文都有「靠祂聯絡得合式」幾個字,表明不是一個鬆散,而彼此不相連的東西。敎會是一個有機體,其中的聖經都是彼此相連,而發生功用的。 頭一段經文給我們看見,聖徒彼此聯絡得合式,其功用是「成為主的聖殿」(參賽五十六7 ;太二十一13)。敎會既成為主的殿,就是成為禱吿的團體,敬拜神的團體,使人看見神的榮耀和聖潔的所在。第二段經文給我們看見,聖經聯絡得合式,其功用是能照著神所賜給各人的恩賜彼此服事,因此能
以一同長大,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老高一向生長在窮鄉僻壤,生性戇直,倒也勤勞。有一年,為了謀生就把家從鄉下搬進城市,租了一間小房,既沒有電燈,也沒有自來水。 他看到鄰舍牆上安有一個自來水龍頭,一扭開,水就呼喇喇直淌出來。他心裡想,我家裡若有這個東西那就太方便了。 他詳詳細細的問鄰居,「這個東西要多少錢?在哪個鋪子才能買到?」打聽過以後,他就上街買了一個回來;馬上動手在牆上鑿了一個窟窿,然後把自來水龍頭裝上,很高興地接上一個大木盆,坐在那裡等著水,可是等了好久,一滴水也沒
有。他以為這個自來水龍頭有毛病,就重新去掉換一個裝上,等了大半天還是一滴水也淌不出來。他有些生氣,立刻跑去責問老闆說:「喂!為甚麼你賣給我的自來水龍頭個個都是壞的呢?」老闆接過來看了看並沒有毛病,就問他說:「老鄉!你是裝在甚麼地方?」他回答說:「我是依照鄰居的樣子,是裝在牆上的。」老闆再問:「那麼牆上有自來水管沒有?」他回答說:「我沒有看到水管子。」老闆聽了,不覺哈哈大笑說:「既沒有水管,即便有自來水龍頭,也淌不出水
的。」老高聽了老闆解釋之後,只有「哦……」一聲,便啞口無言,因為他現在才知道,自來水龍頭必須裝在自來水管上能才有水。從這個故事給我們看見,信徒與主的關係應當是正常,不可脫節,我們能與主有密切的交通,才能彼此服事,
才能使靈命長大,敎會增長。不過最要緊的,不是靠己,乃是「靠祂」,因為離了祂,我們就不能作甚麼(參林後三5)。 2.支派合一(4節上) 詩人對於聖城重視的第二點,就是「眾支派,就是耶和華的支派,上那裡去,按以色列的常例稱讚耶和華的名」。注意,「按以色列的常例」,小字是「作以色列的證據」,「證據」亦即「見證」。詩人在本節所說的,是以色列眾支派,一齊在耶路撒冷,要見證以色列的合一。這些以色列的朝聖客,是來自許多不同的地方,有的住在山上,有的住在深谷,有的住在平原,有的住在海邊。還有,他們都是從事於各種不同的行業, 有的是農夫,有的是牧人,有的是漁夫,有的是工匠,有的是軍人,有的是其他行業的人。總而言之,他們的出處、背景、職業、敎育,甚至他們心中的想法和觀點,都是不同且有顯著的差異。既然如此,他們怎能合一呢?他們的合一在於耶路撒冷。走向聖城時,他們都不約而同的感受到自己雖然是以色列不同的眾支派,卻是耶和華的支派;實際上說來,他們是一個百姓。因此,耶路撒冷是他們找到合一的表現,合一的所在,
它成了以色列各支派的人合一的見證。今天敎會中的眾多聖 徒,我們並不是像海邊那麼多的沙粒一樣,缺乏生命的連系。我們和所有弟兄姊妹的關係,是如同有機體般的連在一起。所以我們彼此之間是不可缺少的,你不可缺少我,我也不可缺少你。我們不只在互相勉勵愛主的事上,彼此需要;在服事主的事上,也需要彼此成全。我們不能單獨,我們必須在一起。我們在基督身體裡面找到我們的合一和一體性。合一已經在這身體裡,神所勉屬我們做的,乃是「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3)。是的,教會的信徒彼此合一的心,不是人所創造的,乃是聖靈所賜的,聖靈根據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除去一切的阻隔,而使所有信主的人,都合而為 一(弗二13〜18)。另一方面,我們卻要表現在一個敎會中合一的見證。如何表現在一個敎會中合一的見證呢?就是「用和平彼此聯絡」。這說明不是屬肉體的拉攏,甚至不是彼此爭吵,乃是在主裡一種善意的交通,用和平的態度,和平的話語,和平的辦法,與各肢體交通聯絡,親密合作。 有一個動人的寓言說:一次,五隻手指不合作,彼此爭第一。拇指舉起指頭說:我在五指中是第一的,因為每次稱讚人第一時,都必須用我的指頭向人說:你第一。第二指就是食指 聽了,很不舒服,他說:「我才是第一,你看,每逢要指揮人的時候,都是用我這個指頭去指揮,誰敢說我不是第一呢?」第三
指就是中指聽了,更不舒服的說:「你們的爭論是甚麼用處呢? 事實證明,我才是第一的,試把五隻指頭擺出來比較,我是最長的。我簡直如同掃羅一樣:『他站在百姓中間,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撒上十23)。』第四指就是無名指了,也不服氣,他說:「我雖然比不上中指高,可是每逢男女訂婚結婚的戒指,都是戴在我的指頭上,所以我當然是領袖。」然而尾指就說:「現在最後輪到我發言了,在五指中我才是第一,因為每逢人們兩掌合起來禱吿時,我都是擺在前頭,當然我是眾指頭中的領袖了。」他們正在爭持不下的時候,天使看見了,就前來對他們說:「你不必爭吵,最好拿一張紙來擺在桌上,看看誰能用一指拿起一張紙來。j他們照著行了,卻沒有一隻指頭能拿起一張紙來。天使繼續命他們五隻指頭一齊伸出,便不費力的把那張紙拿起來了。於是天使藉此敎訓他們說:你們從這事可以懂得了罷,你們老是爭大,毫無益處;你們若能合而為一,彼此幫助,才能成功所要作的事。五隻指頭聽了,才恍然大悟。親愛的弟兄姊妹,這個寓言對於我們在敎會中的合一,實在有很大的提醒。 3.雙重特證(4下〜5節) 詩人對於聖城重視的第三點:「按以色列的常例稱讚耶和華的名。因為在那裡設立審判的寶座,就是大衛家的寶座。」 這裡說明他重視聖城,因為它有雙重的特徵:是事奉的地方,也是掌權的地方。以色列眾支派上耶路撒冷去,一方面稱讚耶和華的名,另一方面,在那裡有設立審判的寶座。原來聖城耶路撒冷具有兩個突出的特徵,在摩利亞山上有聖殿,在錫安山上有宮殿;在摩利亞山上有神的家,在錫安山上有大衛的家。 在頭一個山上有至聖所,其中有約櫃,在此可以敬拜神,事奉神,稱讚神;在第二個山上有大衛的寶座,可以施行審判。在 第一個山上,有祭司事奉;在第二個山上,有君王掌權。因 此,在一個山上,有祭司的特徵,在另一個山上,有君王的特徵。敎會也是兼具兩個特徵,敎會是聖徒對神的感謝,又產生敬拜與事奉的地方。所以一切蒙恩的聖徒,都是不停止聚會, 大家經歷了神的恩典,為了願意表達我們感激的心,常常聚集在一起紀念祂,敬拜祂,事奉祂,讚美祂,稱讚祂的名。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此外,敎會也是聖徒對基督的順服,凡事讓祂掌權的地方。我們來到敎會,並非讓人坐在寶座上,或者是讓自己坐在寶座上;乃是讓基督的權柄和管理,實現在我們各人身上。保羅說:「祂也是敎會全體之首。他是元始,是從死裡首先複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這裡給我們看見,基督是超乎敎會之上,是敎會的元首(參弗一22)。 既然基督是敎會的元首,敎會當然要讓基督在凡事上居首位
了。昔日美國總統迦斐遇刺,身受重傷,被人放在農村中一間房子裡;為了便利醫生護士及醫藥器材的往來,工程人員臨時架了一條輕鐵路。但當鐵路要穿過一個老農夫的花園時,曾遇到一個堅強的拒絕。工程人員就對老農說:「這條鐵道是為了總統的緣故。」他聽了驚訝地說:「是為了總統麼?這可不同了。你們就是從我屋子裡穿過也可以! j今天基督是敎會的元首,也要通過你的計畫,通過你的機會,通過你的商業,通過
你種種的利益,你肯讓祂通行無阻麼? (三)為聖城耶路撒冷禱告(6〜9節) 寫詩的人,對於聖城之戀,借著他最後為耶路撒冷的禱 ,其嚮往的程度,已經充分表現了。 1.自然流霣(6〜7節) 詩人如何為聖城禱吿呢?就是為耶路撒冷求平安:「你們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啊,愛你的人必然興旺!願你城中平安!願你宮內興旺!」(6〜7節)他為耶路撒冷求平安,
是非常合適的,因為這座城市就是平安的意思(來七2)。每一 個熱愛本國的人民,當然會對耶路撒冷的平安與強大,成為他
們日夕馨香禱告的對象。因為一個國家強盛,政治賢良,自然人民都能安居樂業,過幸福的生活了。所以詩人為聖城求平安,正是他戀慕聖城的自然流露。不過作者知道猶太人所負的使命。他們是神的選民,神要借著他們將神的真理傳給全世界。就是神向他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所說的話:「我必賜福給你,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十二2〜4)。耶路撒冷城,是執行這使命的中心地點,聖殿又是耶路撒冷城的中心。 聖殿之所以為聖殿,又是因為神住在其中,人在聖殿中朝見神。選民要完成神的使命,達到神的目的,實現神的計畫,耶路撒冷城才有平安和幸福。耶路撒冷若有平安,全世界就有平安;耶路撒冷沒有平安,全世界也都沒有平安。所以為耶路撒冷城求平安,求幸福,正合神的心意。 2.動人理由(8〜9節) 詩人呼喚會眾要為聖城祈禱,他提出兩個動人的理由: 第一 :「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緣故」(8節),就是因著神的子民的緣故,理當代禱。第二 :「因耶和華我們神殿的緣故」(9節), 神的殿是象徵神的同在;換言之,即為神的名、神榮耀的緣故。詩人感覺到,因神子民的緣故,更因神的名、神榮耀的緣故,呼喚會眾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但是就國家說,耶路撒冷失敗了,聖殿毀滅了。因為猶太人辜負了神的揀選,沒有實現神的計畫。所以當日主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那城就為它哀哭說:「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路十九41〜 42)!主耶穌進了聖殿,趕出作買賣的人。對他們說:「經上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可十一15〜17)這是主耶穌對於聖城,對於聖殿的感想。主耶穌一定讀過這篇詩,祂真是願城中平安;為神的子民的緣故,為神殿的緣故,祂真是為城求福。無奈當時的人拒絕祂, 推祂到城外,釘祂在十字架上。主耶穌離開了聖殿,棄絕了聖城,聖城和聖殿就失去了它的地位和價值。 今天我們在敎會中,也應當為神的子民的緣故,更應當為神的名和榮耀的緣故,彼此不要有紛爭;相反的,我們要和平相處,使敎會成為平安的所在。 ―― 楊濬哲《詩篇選讀》 天路同行伴(一二二1~9)(臺北靈糧堂) 詩人在一二○篇用詩歌的筆法,描述他在米設地,基達帳棚的苦境,因為那裡不是應許之地,但在本篇一開始,他就歡樂,因為他要往應許之地─耶路撒冷而去。他歡樂是因為神說
─ 祂在那裡。他歡樂,是因為有人一同前往。耶路撒冷不是只有聖殿,還有大衛的城,有屬神的百姓。 基督徒在行走天路時,神的同在,讓我們有盼望面對行程中所遭遇之險阻。而天路伴侶更是使我們經驗神同在。從聖經中,我們隨處可見肢體的重要,主用身體來比喻教會,因為我們不是一個人信耶穌,一個人屬靈敬虔就夠了,我們需要肢體彼此相助,彼此扶持,主不是說,世人認識祂是因我們彼此相愛的關係嗎?信徒一同被建造,像耶路撒冷被建造,是連絡整齊的一座城。信徒亦像身體被連絡,彼此相互需要,互相説明、成全。 這異象讓我們看見,在我們的信仰裡不僅需要神,亦需要同行天路的同伴。因為有同伴,我們就不孤單。對學生來說,他們信仰的歷程中有一個重要的關卡,那就是進入社會,因為環境不再像學校那樣的單純,當年一起成長的同伴已各分東西了,所以社會新鮮人很容易在信仰上失連。詩人說:「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緣故…」(v.8),親愛的弟兄阿,你的同伴在那裡呢?誰是你信仰路上的同伴呢?對弟兄來說,我們比姊妹更需要同伴,一方面,我們不善於與人建立關係,若要進一步建立信任的關係則更難;另一方面,是驕傲也是自卑。我們不願意,也不喜歡向人示弱。某日,有位弟兄為我祝福,他祝福我也能有談得來的好朋友,他的祝福給了我很大的提醒,我是否只忙於事奉,而沒有發展健康的同性友誼?雖然我服事的人中有許多弟兄,但我只是他們的牧師,是否也是他們的朋友呢?當我有軟弱時,他們是我的同伴嗎?當我們夫妻有衝突時,有人可以是我的陪伴嗎?有人像拿單對大衛那樣能指出我的盲點嗎?也許他們看到了我的盲點,但…。 詩人說:「我要說:願平安在你中間!因耶和華我們神殿的緣故,我要為你求福!」(v.8-9) 我們要為弟兄求平安,為領袖(弟兄)求福。 回應 求主祝福弟兄們能建立談得來的、彼此信任、相互扶持的屬靈同伴。 我愛耶路撒冷(一百二十二篇1〜9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段經文不斷地提到「耶路撒冷」,第6節詩人要我們「愛耶路撒冷」。我們除了應當愛神在舊約時代的選民以色列人之外,我們也應當愛「屬靈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神的殿所在之處,在新約時代──可以是指「神同在的教會」。因此從這段經文我們一起來看,我們應當如何來愛「神的教會」: 第一、第1、2節詩人提到──我們當「喜愛來到神的殿中」。一個愛神的教會的人,一定是一個「喜歡」來到教會敬拜神的人。也是如同第4節所說:他必定是一個「常常」來到教會敬拜神的人。他來到教會的原因不是因為人,而是因為他知道神在教會中。他知道神設立祂的寶座、祂的同在在教會中(5節)!是的,弟兄姊妹們!你是否常常帶著喜樂的心來到神的教會呢?你是否因為知道神在教會中就歡喜來到神的教會中呢?一個愛神的人必定愛神的教會;一個愛神的教會的人必定愛來到教會中敬拜神! 第二、第3節詩人提到──一個愛耶路撒冷的人,必定是一個參與建造耶路撒冷的人。因此,一個愛教會的人,他也必定是一個「服事教會」的人;他必定是一個「委身」教會的人!他渴望看見神的教會被建造成為「整齊」、榮耀的教會!是的,弟兄姊妹們!你是否已經委身在建造教會的行列中?你心中是否渴望教會被建造整齊?你是否渴望看見榮耀的教會呢? 第三、第6〜9節詩人提到──一個愛耶路撒冷的人,必定是一個常常為耶路撒冷禱告,為她求「平安」、求「興旺」、求「祝福」的人。是的,弟兄姊妹們!你愛神的教會嗎?請你更多地為教會禱告。求主讓教會平安,為教會的弟兄姊妹,就是我們的弟兄和同伴求平安(第8節);也求主讓教會充滿神的同在和祝福,以致人來到教會就得著神的祝福!並且求主讓教會不斷興旺、成長!但願神在教會得榮耀,這就是我們愛教會的表現!也許教會有許多的缺點,但是讓我們不是批評教會,而是讓我們舉起我們的手,為教會禱告! 第四、最後,第5節詩人讓我們看見──神在耶路撒冷設立祂「審判」的寶座。因此,我們愛耶路撒冷的人,應當「敬畏」耶路撒冷!是的,弟兄姊妹們!你是否尊敬神的教會?我們要保護教會的名聲,不隨便批評教會,也不可以分裂神的教會! 第6節詩人提到──當我們愛神的教會時,我們也必定蒙福、興旺!你願意經歷神的賜福嗎?讓我們愛教會吧! 回應: 主啊!我願意愛禰的教會、喜愛來到教會、委身建造教會、常常為教會禱告! 禱讀:詩篇一百二十二篇6〜7節 6 你們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啊,愛你的人必然興旺! 摯愛吾家(詩122篇1至9節)(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我的心渴慕你,親近你是我的喜樂! 按照耶和華頒佈給以色列人的律法,男子到了十二歲,便要一年三次到耶路撒冷守節(參出23:14、17;路2:42等)。詩人一聽到要上耶路撒冷去,即使尚未出發,便已經欣喜莫名,因為對他來說,耶路撒冷不單是一個著名而重要的城市,更是聖殿之所在。可以說,耶路撒冷是神的家(聖殿原文有「家」的意思)。 神的家究竟有甚麼令人如此欣喜雀躍?詩人指出:1朝聖者可以從世俗混亂的生活中,回到神的家,重尋生活的秩序和條理;2來自不同支派的兄弟和同伴,可以一同在神的家唱歌跳舞,敬拜神,稱頌神的名(4),這就正如今日在教會中,弟兄姊妹雖然來自不同的家庭和背景,但仍可以同心敬拜,形同一體;又正如在某些聯合聚會中,不同宗派和國籍的弟兄姊妹合一敬拜,充滿喜樂;3神的家是神發出宣判話語和公正審判的地方(5),朝聖者在這裡可以聽到神的宣判之言和律例之語,這就如今日的信徒在崇拜中聽道,領受神的教訓,又好像信徒在教會中接受紀律,展現神律法的執行。 最後,詩人邀請和呼籲讀者,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和「興旺」──因弟兄同伴的緣故,詩人祈願平安能臨在讀者的中間;因神的家的緣故,詩人立志要為讀者求福(8~9)。原來神的家的平安、弟兄姊妹的興旺,以及禱告這三者有著互為因果的密切關係:若信徒愛神的家,又願意委身為神的家和其他肢體求平安,則神的家必得興旺;神的家若平安興旺,弟兄姊妹亦必然在其中蒙福。今日,就讓我們一同為神的家獻上禱告和祝福吧! 「從讚美的呼召,我們聽見神對我們說的第一句話;在結尾的祝福,我們聽見神最後一句話……在主日講臺中,神的話再度向我們顯明……每一次的敬拜,我們的心靈就這樣獲得更新,幫助我們再次想起神的審判,使我們更加熟悉神的話語和祂的判定,以及祂如何作成我們得救的功夫。」(參畢德生著,郭秀娟譯:《天路客的行囊》〔臺北:校園,2004〕,頁64)你也許有不同的理由決定是否參與崇拜,但上述的一段話能否讓你更清楚崇拜的意義,並因而更投入在神的敬拜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