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一百二十五篇短篇信息

 

目錄:

倚靠耶和華的人永不動搖(125)(江守道)

耶和華護衛倚靠他的人(楊震宇)

倚靠耶和華的人,永不動搖(漆立平)

奉獻給主的信實對付我們的己(朱韜樞)

倚靠神的人(一二五1~5)(臺北靈糧堂)

永不動搖(一百二十五篇15)(臺北基督之家)

永不動搖(12515)(香港讀經會)

 

 

倚靠耶和華的人永不動搖(125)(江守道)

第二階段

蒙光照

(詩一二五至一二九)

詩篇第一百二十五篇:上行之詩。「倚靠耶和華的人,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祂的百姓,從今時直到永遠。惡人的杖,不常落在義人的分上,免得義人伸手作惡。耶和華阿!求你善待那些為善,和心裡正直的人。至於那偏行彎曲道路的人,耶和華必使他和作惡的人,一同出去受刑。願平安歸於以色列。」

潔淨與亮光

上行之詩一共有十五篇,分作三大組,每組五篇。在頭一組的話裡面,我們看見了一個屬於神的人,怎樣在他的生活中,蒙到神的潔淨。他從罪惡的裡面,從世界的裡面,一步一步的得著潔淨,以致能常常住在主裡面,與主有交通。本來他是一個活在基達帳棚裡,居住在米設的人,但是最後他到了耶路撒冷,在聖殿裡面仰望天上的主。僕人的眼睛怎樣仰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樣仰望主母的手,他的眼睛也同樣的仰望主。他能在那裡唱凱歌。他回顧已往的日子,能讚美說:是耶和華幫助了我,把我帶到今天的地步。所以在頭一組的裡面,我們所看見的乃是潔淨。

現在我們要開始來看第二組。第二組的中心感覺和思想,乃是蒙光照。當一個人被神帶領,從世界裡面出來,與主有一點聯合的時候,他在神的面前就要進入亮光的裡面,他要得著智慧和啟示的靈,他心中的眼睛要被照明。他開始看見,神的恩召有何等的指望!神在聖徒身上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神在信的人身上所顯的能力,是何等的浩大!(弗一18-19)所以在第二段裡,這一個天城的旅客在神面前實在有很多約亮光,也多有啟示,常蒙光照。所以在那一段時間,他裡面的感覺是滿了喜樂。一個有亮光的人,裡面總是喜樂的。他常常看到神的恩典、他常常看到神的計劃、他常常看到神的旨意,所以他在神的裡面實在是多有享受。這是一方面。

另外,當一個人進到亮光層裡面,他不但對於神的旨意有更大的亮光、有更深的啟示,並且對於他自己也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是頂自然的:如果你多在神的亮光中,一面你會因著神的亮光歡喜,一面你也要看見自己是何等的不堪。當亮光照到你,你就看見在自己裡面,就是你的肉體之中,實在是毫無良善,所有肉體的活動,在神的面前是何等的可厭棄,是何等的可憎惡。為著這個緣故,你在神的面前真是懊悔,真是痛苦。

這個人有的時候蒙了神的光照,看見神榮耀的旨意、看見神榮耀的安排,看見神在他身上所顯的恩典,他裡面就滿了感謝讚美。在那個時候,他好像上了山頂一樣,他在那裡看見一幅非常美麗的景色,叫他裡面滿了讚美。但是有的時候他被神光照,認識了自己就仆倒在神的面前,好像落到黑暗裡面,好像下到山谷的陰翳裡一樣,他恨惡自己,他看見自己沒有良善。他說話不好,不說話也不好;他熱心不對,他冷淡也不對;他不作不行,他去作又都是肉體。他實在是覺得痛苦。所以在那一段時期裡面,他的感覺是非常複雜的。他有的時候喜樂、有的時候悲哀、有的時候讚美、有的時候歎息。他就在這一種混雜的光景中。

當人從這一段屬靈的境地經過的時候,他在神的面前就漸漸的學習了一個很重要的功課。他看見基督徒在地上的生活,不該憑著感覺來活,乃是憑著信心來活。如果憑著感覺,那麼,有的時候感覺在天上、有的時候感覺在地底下。所以他認清楚了,基督徒的生活不是憑著感覺,乃是憑著信心。不管他的感覺如何,就是進到黑暗的裡面,進到山谷的裡面,他還能憑著信心活著,因為他已經相當的認識了神。所以他能憑著信心一直往前去。因為他有信心這樣的往前去,所以過了不久,他就從山谷裡頭出來,又上到山頂上去了。他在那裡又得著光照,又得著啟示,叫他的裡面滿了讚美。

所以基督徒的第二段經歷,乃是進到亮光的裡面。在第一段的時候,他被神潔淨所受的對付,都是比較外面的。他是在環境的裡面來認識神的恩典、來接受神的對付、來蒙神的潔淨。但是到了第二段,世界從他身上已經脫落了,世界在他身上已經失去了能力,罪惡在他的身上也失去了吸引,所以這時他在神的面前所蒙的潔淨,就不是外面的而是裡面的了。雖然他還要繼續的蒙神潔淨,但乃是從肉體裡面得著潔淨。所以這個潔淨是從裡面出來的,這一個十字架的對付是更深的,是摸到裡面的。他肉體的活動,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的喜愛,這一切都在神的光中蒙了光照,也受了對付,叫他裡面開始得著潔淨。

不過請記得:在第二層裡面,雖然是比第一層更深,是摸到肉體,但是肉體的生命,就是己的生命,在這一層裡面摸著的還是很少,要等到第三層才對付得完全。

巴望我們能蒙神的帶領,進到第二組詩篇(一二五至一二九篇),所給我們看見的情形裡面去。我再重複的說:我們在這裡看詩篇,並不重在解經,僅僅叫我們得著一點知識。我們乃是盼望能摸著詩篇裡面的感覺,能進入裡面的經歷,叫我們在神的面前,像作詩的人一樣,並且能在神的面前實際的唱這些詩。

倚靠與交託

詩篇第一百二十五篇沒有記載是甚麼人所寫的,我們也不知道它的背景是怎樣。不過當我們讀的時候,我們摸它的感覺,可以這樣說:如果這篇詩是大衛所寫的,那末他寫詩的環境有兩個可能:或者是在掃羅作王的時候、或者是在逃避他兒子押沙龍的時候。因為在這篇詩裡面的這一個人,他的感覺不是在米設,也不是在基達。他裡面的那種感覺,不是在迦南地之外,乃是在迦南地,在神所應許之地。在那個地上發生了一種難處,不是從外面來的,而是裡面的。在裡面有惡人霸佔這個地,叫義人覺得為難。但是感謝讚美神!在這一個爭戰上面,神要伸出手來,叫惡人的杖不能常在義人的地上,使義人軟弱,一直犯罪。所以這首詩的感覺乃是寫到在裡面的仇敵,不是寫到外面的仇敵。所以我們說:在這一組詩中,難處並不是外在的世界、不是外面的罪惡,乃是裡面的惡人。這個惡人一直在那裡作惡,叫這裡面的義人覺得非常為難。這就是我們的經歷。

這一篇詩是第二組的開始。你知道第二段的經歷,在我們的經歷中是怎樣開始的嗎?他說:「倚靠耶和華的人,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祂的百姓,從今時直到永遠。」哦!弟兄姊妹!一個屬於主的人,他蒙了主的憐憫,從世界裡面被拯救出來,主用祂的愛吸引他,並且一路之上看顧他,帶領他的腳步,一直到了耶路撒冷,進到聖殿裡面,與主有交通,仰望主的榮美。這一個人蒙主帶領到這一個地步,你知道在他的裡面是滿了感激。不是他比別人好、不是他比別人高,乃是神的愛、神的恩,把他帶到今天的地步,叫他能與主有更深的交通。所以他的裡面實在是滿了感謝。

當一個人的裡面被神的慈愛、神的憐憫摸著的時候,他裡面就有一種自然的反應,要把自己完全交託給主。換句話說:他要在神面前有奉獻。羅馬書第十二章一節說:「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你知道這裡開始所說的「所以」是甚麼意思嗎?羅馬書第一章至第八章是說到一個死在罪惡過犯中的人,如何因著神的愛、神的恩,得以從死裡活過來,與基督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哦!當一個人看見主的恩典在他身上是這樣豐富的時候,他被神的憐憫摸著了、他被神的慈愛摸著了,他就情不自禁的,把自己當作活祭獻給主了,他很自然的就對主說:「主阿!你這樣的愛我,我不能為自己活,我現在為你活;你是這樣的信實、這樣的可靠,你帶領我一直到今天,我知道你是可靠的,所以我要把自己完全的交給你,從今以後,你來支配我的人生,你來帶領我的道路,叫我能活在你的裡面,討你的喜悅。」

所以在這一段經歷裡面,開始的時候乃是一個奉獻。他倚靠耶和華,他把自己交託耶和華,他把自己放在耶和華的手裡。我們在神的面前,也該是這樣。當你被神的愛摸著的時候,神的愛摸著你的心,感動你的心,沒有人的催促、沒有人的壓逼,很自然的,你覺得說:我要把我這個人,完全交在祂的手裡,我要為祂來活,我要倚靠祂來活。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要請問你們:今天你是在誰的手裡?你是在自己的手裡呢,還是在主的手裡?你知道我們人的天性是非常猜疑的,我們不能相信人,我們只相信自己。我們把我們的一生,緊緊的抓在自己手裡,我們不放心、不能放手,不敢放手,我們要管理自己、要支配自己、要帶領自己的道路、要決定自己的道路。我們這種心態實在是打岔我們走屬靈的道路。我們不能信靠神,我們不敢交在神的手裡,我們要放在自己手裡,我們覺得這樣比較放心。

但是一個人如果這樣,他在自己的手裡是何等的軟弱、是何等的不穩當。我們這些屬於主的人,既然感覺到主的恩典,看見祂的信實,就應當大膽的把自己,把一生完全交在主的手中。我們要放手,把自己放在神的手裡,作一個倚靠耶和華的人。如果今天你能這樣的倚靠耶和華,這樣的交託耶和華,你就是一個有福的人。

穩固與安全

一個人把自己信靠耶和華的時候,他的眼睛是明亮的,他就看見兩件事:第一,當他這樣交託給耶和華的時候,他的光景就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這是永遠的穩固。第二,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祂的百姓,從今時直到永遠。這是永遠的安全。

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甚麼東西都在改變、甚麼東西都在搖動。人會改變、環境會改變,甚至連國家都可能改變,風俗也可以改變。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穩固的、是永久長存的。所有的東西都在改變、都在腐化、都在搖動。人可以來、可以去;一個朝代來、一個朝代去;一個國家來,一個國家去;風俗改變、法律改變,甚麼都改變,但是山嶺不改變,還是在那裡。從前這座山在那個地方,現在這座山還在那個地方。所以山給我們一種感覺:是穩固不動搖的、是不改變的。哦!當我們看見一座山,我們的裡面要得著何等的安慰!我們知道,在這裡有一樣東西,是不會動搖的、是不會改變的。我們的主說:你如果有信心,你可以把這一座山移到海裡去。也許你說:這樣山也搖動了。但是我告訴你:這一個是指著屬靈的事,這一個是信心的神蹟。就著自然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事,一座山在那裡,就一直在那裡,永遠不會搖動。山給我們一個穩固、安定、不改變的感覺。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我們人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需要這樣的扶持?我們何等盼望能抓住那個穩固的東西,我們何等盼望我們屬靈的情形也是穩固的,不搖動的,不是人說了幾句話我們就下去了;不是世界引誘一下我們就下去了。今天許多的基督徒真像蘆葦一樣,看著很高、很直,但微風一吹,他就搖動了。我們何等盼望,我們這些基督徒,有屬靈的背脊骨,實在是穩固的,就是大風吹起,還是穩固得像錫安山一樣。

甚麼人能不搖動呢?乃是一個倚靠耶和華的人。我們基督徒實在是可憐,一點點小事情,就把我們搖得像地震一樣,有的人簡直就天翻地覆了。為甚麼我們這樣的不穩固呢?都是因為我們的奉獻不夠徹底,沒有把自己完全交在神的手裡。你知道為甚麼在這裡題起錫安山呢?因為錫安山在舊約裡,乃是大衛的寶座設立的地方。錫安山乃是君王所住的地方。當我們把自己真是交託給主的時候,我們就是接受我們的大衛,接受我們的主來安置祂的寶座。主的寶座一設立在我們裡面,我們這個人就成了錫安山了。你知道嗎?許多時候我們是像沙土一樣,因為是我們自己坐在寶座上。如果我們下寶座,讓我們的主坐在寶座上,我們這個人就要像錫安山一樣。在主的權柄之下、在主的管理之下,是永遠穩固的,要像錫安山一樣,永不搖動。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何等羨慕活在主面前,一生一世像錫安山一樣,永不搖動。那個秘訣在甚麼地方呢?乃是將你自己交託給主。你記得保羅曾告訴我們說:「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我也深信,祂能保守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提後一12)如果今天我們不交付給主,就不能保守到那日。如果你把自己完全交託給主,祂就要保守你,直到祂來的日子。所以只有一個倚靠耶和華的人,才能得著永遠的穩固。

這裡又告訴我們:「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祂的百姓,從今時直到永遠。」耶路撒冷是建造在幾座山上的,不過那幾座山並不太高,它的四圍還有高山包圍著。所以你如果是在陸地上行路的,當你到耶路撒冷去的時候,你是無法看見耶路撒冷的,因為耶路撒冷是隱藏的。雖然它是在山上,但是它被其他更高的山隱藏起來了。所以你去的時候,你要一直的爬到那些山上,然後才能看見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地勢是三面被高山包圍著,只有東南面,好像有一個空隙,人能從耶路撒冷一直望到約旦河東邊的摩押眾山。但是你如果把地形擴大一點,把摩押的眾山也包括在裡面,那末你就要看見,整個的耶路撒冷四圍都是高山。這是甚麼意思呢?這就是保護的意思,這就是安全的意思。因為它是隱藏在裡面的,所以仇敵不能看見,它得著眾山的保護。

神就是用這個來比喻祂的保護。一個倚靠神的人、一個屬於神的人、一個把自己交託給神的人,神要保護他,好像眾山圍繞耶路撒冷一樣,叫他永遠得著安全。你想這個好不好?許多時候,我們信了主,但是不曉得安全不安全、不曉得還會不會跌倒、不曉得還會不會墮落。我們不曉得我這個人是不是被保護,有沒有安全。但是弟兄姊妹!如果你把自己交託給主,祂必定要保護你,祂必定要給你永遠的安全。

你記得:當主耶穌末了一次到耶路撒冷去的時候,祂是從橄欖山那邊來的,祂看見耶路撒冷就大聲哀哭。祂說:「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一隻母雞張開牠的翅膀,讓小雞都躲到牠的底下來;這是保護、這是安全。因為在空中有鷹在那裡飛翔、在那裡盤旋,牠看見底下有小雞,就想要吃,所以母雞就趕快叫小雞躲到牠的翅膀底下。在牠翅膀底下就安全了,就沒有事情了。但是有的小雞不大聽話,牠說:「不是很好麼?有甚麼危險呢?」那知牠是近視的,牠看不見那隻老鷹,只看見面前的那些好東西。牠就貪吃了,不聽母雞的話,不躲到母雞的翅膀底下,當牠在那裡吃的時候,那隻老鷹就下來把牠抓去了。

多少時候神的兒女,也是這樣。我們的主要把我們放在祂的保護之下,叫我們得著安全。但是我們很調皮、很倔強,我們雖然是屬於祂的,卻不肯投靠祂。我們要靠自己的聰明,在這裡吃,在這裡愛世界。等到魔鬼把我們抓住了,我們就在那裡說:為甚麼神不保護我?弟兄姊妹!你自己知道這是為甚麼。如果今天我們把自己交託在主的手裡,祂要圍繞我們、祂要保護我們,從今時直到永遠。

所以一個倚靠主的人,他就經歷了永遠的穩固,也經歷了永遠的安全。感謝讚美主!他蒙了主的保守。罪惡、世界、那惡者,都沒有辦法攻擊他、控制他,因為他是在主的裡面,得著了主的看顧。

惡人與義人

但這並不是說:這樣的基督徒就沒有爭戰、沒有危險、沒有難處了。不錯!外面的仇敵、外面的世界、外面的罪惡,因著這一切他都蒙了主的保守。但是一個人這樣信託給主之後,他要進到另一個爭戰裡面去,這一個爭戰不是外面的而是裡面的。

弟兄姊妹!如果你是一個馬馬虎虎的基督徒、你是一個愛世界的基督徒、你是一個犯罪的基督徒、你是一個跟從魔鬼的基督徒,我告訴你:因為你在魔鬼的手中,你在世界的裡面,你在罪惡的中間,所以你的難處統統是外面的。但是你若蒙了神的憐憫,脫離了這些,而把自己獻給主,當作一個活祭,為祂活著,要討祂的喜悅,到了這個時候,裡面的故事就開始了。你就發現,在你裡面有兩個人。一個是義人,意思就是說:這個人是屬於神的;還有一個是惡人,意思就是說:這個人是不服從神的。你就發現,在你的裡面有兩個人。這個惡人的杖,是常常落在義人的分上。

當你要起來愛主的時候、當你要起來討主喜悅的時候、當你要起來為神活著的時候,你發現說:在你裡面有個亞當的生命、有個肉體的生命,他要管理你,叫你違背神,不順服神。但是同時,在你裡面還有基督的生命、還有新的生命起來說:我要愛神,我要順服神。所以在你的裡面,聖靈與肉體常在那裡相爭。但是因著亞當的生命在你裡面已經很久了,已經根深蒂固了,所以他的杖、他的王權不肯放下來,不肯放鬆你,他還要在那裡管理你。而那個基督的生命、那個新的生命,在你裡面日子還短,經歷還差,所以常常受他的欺侮。這個惡人的杖,常常落到義人的分上來。

你的裡面好像一個戰場,當你順服聖靈的時候,你有生命平安;當你體貼肉體的時候,你就進入死亡。但是在起頭的時候,你在經歷中覺得惡人的杖是何等的長、是何等的硬!所以在十六世紀改教的時候,有一位被神重用的青年人麥倫克松(Melancthon)曾說過一句話:「在我裡面的這個老亞當阿!我這個年輕的麥倫克松實在不是牠的敵手,我真是苦阿!」你知道他這個說法,是非常準確的。他感覺他裡面的新生命,是要神的、是要討神喜悅的、是要遵行神旨意的,他也知道甚麼是神所喜歡的;但是,他這一個新的生命很軟弱。他感覺老亞當實在太老了、太狡猾了,一直在那裡控制他、欺侮他,叫他覺得痛苦。羅馬書第七章保羅的經歷,也就是這裡的經歷。

弟兄姊妹!為甚麼神允許我們有這樣的經歷呢?一個不愛主的人,他裡面的爭戰,反而是很少的,好像少到差不多沒有了。因為他這個人是完全隨從肉體的,是一面倒的,所以也沒有爭戰了。但是當一個人起來愛主,要把自己獻給主了,他的裡面就開始了這個爭戰。神容讓我們有這樣的爭戰沒有別的原因,就是要讓我們認識自己的肉體。

正如在舊約的時候,神帶領以色列的百姓走曠野的道路,也是為了要在曠野裡面試驗他們,叫他們認識自己,看見在自己裡面沒有良善,他們不能靠著自己進到迦南。

當以色列的百姓蒙了神的拯救,從埃及出來的時候,他們是何等的高興、何等的高昂!所以當神在西乃山上降律法給他們的時候,他們說:「凡神所吩咐的我們都要遵行。」(出十九7)—他們真自信。所以神就在曠野裡試驗他們,看他們愛主的心到甚麼程度。到底愛主呢?還是愛自己?結果經過試驗,他們跌倒了、他們軟弱了,證明在他們的肉體之中沒有良善。所以到了一個地步,他們就不能靠自己,只得仰望神的靈,帶領他們進到迦南。

我們的經歷,也是這樣。當我們起來愛主,要主的時候,我們知道主的旨意,也願意遵行主的旨意,但是在我們裡面的那一個舊人,那一個肉體,卻控制了我們,常常欺侮我們,以致我們常常跌倒、常常軟弱。因此在我們裡面有個感覺說:「我真是苦阿!在我的裡面,就是在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肉體呢?」(羅七1824

但是請你放心,惡人的杖不能常在義人的分上。雖然有一段時間,似乎惡人的杖到了義人的分上,叫我們軟弱、叫我們跌倒,但是主在這裡應許我們,這個日子不會長久,祂不過要我們學些功課。等到我們看見:在我們裡面,就是我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我們就不再憑著自己在那裡掙扎,我們就看見,我們這個人是「已經與基督同釘了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神兒子的信而活。祂是愛我,為我捨己。」(加二20)當你看見這一個的時候,這個惡人就要被除去。那個義人就要在生命中起來掌權,起來作王,叫我們裡面得著平安。這一個就是在第二段,我們所要經歷的事。

一個禱告

這一首詩的作者既然看見這些,他在神的面前就開始有一個禱告。他說:「耶和華阿!求你善待那些為善的,和心裡正直的!至於那偏行彎曲道路的人,耶和華必使他和作惡的人,一同出去受刑。願平安歸於以色列!」弟兄姊妹!讓我們在神的面前,也有這樣一個禱告。我們仰望說:「求主叫我們裡面的人剛強起來,使基督因著信住在我們裡面,叫我們在愛上有根有基。」(弗三17)叫我們外面的人,一天過一天被拆毀,好叫我們在神面前能討神的喜悅。到了那個時候,主的平安就要在我們裡面管理我們。

所以我們不要灰心,也不要喪膽。我們要求神開我們的眼睛,給我們啟示,叫我們看見,一面在我們裡面,就是我們肉體之中,是沒有良善的;另一面,我們的舊人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我們憑著信心來接受十字架,我們在神的面前說:哈利路亞!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如果是這樣,主的平安就要管理我們。我們不但外面得著保護,裡面也得著安息。願神用這篇詩來帶領我們!── 江守道《上行之詩》

 

耶和華護衛倚靠他的人(楊震宇)

 

鑰句:耶和華也照樣圍繞祂的百姓

背景:《詩篇》第一百二十五篇的是第六首上行詩,背景可能是指當時以色列人受異邦人的欺淩時所作(3),而為他們寫出盼望與信靠的勝利之歌

提要:一百五篇表達神是我們倚靠之歌。在這首信靠詩裏,詩人宣告依靠耶和華的人必不動搖神,因神親自對祂百姓的保護,從今時直到永遠(12);然後,他指出義人與惡人的分別(3);最後,他求神祝福義人(4)和懲罰那些惡人(5)。全詩分為三段:

()倚靠神永不動搖(12)──倚靠耶和華的人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

()惡人與義人的衝突(3)──惡人的杖不常落在義人的份上,免得義人伸手作惡;

()願平安歸於以色列(45)──願平安歸於以色列。

註解:圍繞耶路撒冷(2)──耶路撒冷得天獨厚,建于高山上,位於山脊之上的東有汲淪谷,南有欣嫩子谷,與周圍的山隔開,西有泰勒波溫穀(Tyropoeon Valley)與古城隔開。耶路撒冷城四周為高山環繞;詩人以此比喻神對祂子民的保護。

鑰節:【詩一百二十五12】「倚靠耶和華的人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祂的百姓,從今時直到永遠。」

鑰點:本篇我們看見朝聖者在聖殿裏,向神感恩,因為神圍繞保護著耶路撒冷。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詩人用見證、祈求和讚美述說因倚靠神得蒙保護,好像錫安山一樣堅穩。接著,神既然保護祂的百姓,為什麼他們還受惡人的杖的欺壓呢?惡人的杖是指惡人的勢力:亦指外國人的攻擊和轄管。然後,他求神善待那些為善和心裡正直的人。之後,他宣告惡人必要面對最後的審判,並且他願平安歸於以色列。

   今日的鑰節提到「倚靠耶和華的人…永不動搖。」本篇我們看到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那些「倚靠」祂的人,不僅有耶和華為靠山,而且他們就像錫安山(代表穩固)一樣「永不動搖」。因為有神親自圍繞著祂的子民,好像群山圍繞耶路撒冷(代表平安)一樣;而祂是以慈愛包圍他們,保守他們。啊!這是何等美妙的比喻、寶貴的應許!讚美主!江山易改,神的慈愛永不改變;海枯石爛,神的應許永不落空!

  此外,「倚靠」的原文是「batach」,是個動詞,意思是相信、倚靠、無畏、安穩。我們在地上會有苦難,就是有時遇到惡人的杖的攻擊。不過,神要保護「倚靠」祂的人,與我們同在,賜力量給我們,使我們不受惡人所支配,也不與惡人為伍,而活出正直、聖潔的生活。「倚靠」主的人就是這樣經歷主的保守和看顧,因而不受罪惡、世界、肉體的影響,並享有在主裡面出人意外的平安。啊!「倚靠」祂的人是何等有福!親愛的,你是否經歷「倚靠」祂,而得著「義人的分」,不但外面有祂的保護,裡面有祂的平安呢?

   本篇指出基督徒屬靈生命成長的秘訣之一,乃是被神「從今時直到永遠」的永不改變的愛所摸著,而奉獻自己,把自己的一生交託在神的手裏,作一個叫神喜悅的人(羅十二1);並且學習作一個「倚靠」祂的人,而按著神的旨意生活行動(羅十二2)。親愛的,你是否把自己交託給神?你是否對祂專一「倚靠」和忠心呢?

「當一個人的裏面被神的愛摸著時,他就有一種自然的反應,要把自己完全交託給主。這一段的經歷乃是開始於奉獻。我們不可再把我們的一生緊緊的抓住在自己手裏,而要放手,把自己放在神的手裏,作一個倚靠耶和華的人。」──江守道

默想:親愛的,世事變化無常,無論是金錢、才能、勢力、物質、學問都不可靠。你安穩的靠山是誰呢?你是否將全人交託主,作一個倚靠耶和華的人呢?

禱告:神阿,無論處於何種環境之下,我倚靠祢,把自己交託給祢,必像錫安山一般永不動搖,讓惡者、世人都沒有辦法攻擊傷害我們。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倚靠耶和華的人,永不動搖(漆立平)

 

「倚靠耶和華的人,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他的百姓,從今時直到永遠。惡人的杖,不常落在義人的分上,免得義人伸手作惡。耶和華阿,求你善待那些為善或心裡正直的人。至於那偏行彎曲道路的人,耶和華必使他和作惡的人一同出去受刑。願平安歸於以色列。」

第一節說:倚靠耶和華的人,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一個人若在人的藐視與譏誚中生根於神,然後又在困苦、逼迫、危險中,仍然生根於神,就會發現他像錫安山一樣,永不動搖。因為他是倚靠耶和華的人。錫安山是聖殿所在,也是耶路撒冷所在的那個山。

有幾位弟兄姊妹最近去以色列聖地之旅,他們都做見證,耶路撒冷是在高峰上,旁邊還有許多山,就像眾山圍繞著她,好像一圈的小山圍繞著一座大山,這一圈小山無形中就是她的保護,尤其在古代的時候,要攻打耶路撒冷,首先要對付這幾座小山。耶路撒冷,是很穩固的,但是再穩固的耶路撒冷還是有好多次被攻陷,其中的聖殿還是被拆毀好多次。

 

【耶和華圍繞他的子民】這首詩妙就妙在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他的百姓。耶路撒冷有個好的地理位置,就是眾山圍繞她,詩人說神的子民啊,你可知道啊,你們這些蒙恩的人是誰圍繞你?不是山圍繞你,而是創造天地的耶和華圍繞你,山可以挪移,山可以走山,山可以夷為平地,但是耶和華圍繞你,誰也動不了耶和華。你知道信靠神的人,倚靠耶和華的人,會發現是耶和華圍繞他,耶和華的圍繞遠勝過那些山的圍繞,而且是活的圍繞,永不動搖的圍繞,從今時直到永遠。有這樣的認識,就更堅定的在生活中生根於神。

 

【不再用惡人的手段】又說:惡人的杖,不常落在義人的分上。神的兒女若是認識他是被神所圍繞、所眷顧的那一位,就再也不願使用惡人的杖。惡人的杖就是惡人的手段。原來我們都是惡人,很會惡人的手段,人家會詭詐,我們照樣會,我們的手段和他們的手段差不了多少,都是惡人的杖,但是一個生根於神的人,不僅生根於神,還生根到神的聖潔裡頭,就不再用惡人的手段。惡人的杖不再成為義人的分。

 

【生根到神的聖潔】我們今天是被分別出來的義人,世人所用的手段,那些欺騙、虛謊、詭詐、惡毒等等的手段、辦法,我不再使用。因為我們是被神分別為聖的義人,那些不適合我們。惡人的杖是惡人的分,不是義人的分。因此神的兒女就生根到神的聖潔裡頭,保守自己,不沾染,不有分于惡人的手段,免得義人伸手作惡。義人若使用惡人的手段,就是作惡。因為生根到神的聖潔裡頭,才能保持自己的聖潔,自然脫離惡人的杖。所以後面說,耶和華阿,求你善待那些為善和心裡正直的人。就是告訴我們,不僅不伸手作惡,還願意與人為善,這是好大的轉變。人墮落犯罪之後,就喜歡作惡,不喜歡行善。雅各書說,人知道行善而不去行,就是罪了。

 

【好撒瑪利亞人——照神旨意去服事人】主耶穌在路加福音第十章三十節講過一件事,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來了一個祭司,看見他就從旁邊走過去了。然後又來了一位利未人,也是從旁邊走過去了,這些人是事奉神的人。我要請問,這個祭司和利未人,他們有沒有作惡?根據人的標準,他們沒有作惡,因為是強盜將他打個半死,並不是他們打的,因為怕惹麻煩,所以就從旁邊走過去了。但是後面來了個撒瑪利亞人,是猶太人所瞧不起的人,他看見這個人,也不管他是不是猶太人,是瞧得起或瞧不起他,看見他受傷了,滿有同情,就下了他的牲口,就拿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給他消毒並將其包紮起來,然後把他扶在自己的牲口上,帶到店裡交給店主,付給他二錢銀子,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這個撒瑪利亞人所做的就是行善。主耶穌講這件事是因為有個律法師問他說:誰是我的鄰舍?人要愛人如己,就是要愛人如鄰舍,愛鄰舍如己,他說誰是我的鄰舍呢?主耶穌就講了這個故事,反問他說:誰是這受難者的鄰舍呢?他說:是那個撒瑪利亞人,主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照神的旨意去行善,去幫助人,才是義人。

反過來看,利未人和祭司好像不是作惡的人,但也是罪人,根據雅各書,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罪了。但是在這裡,詩人說:耶和華啊,求你善待那些為善的人,那些人是神的子民,不僅不用惡人的手段行惡,而且樂于予人為善,樂於去幫助、同情受難的人,是心裡正直的人,這就是生根到神的生命裡,也是生根到神的聖潔裡。

生根於神是很難具體的,不僅在危難中,在逼迫中生根到神的裡面,更在平常的生活中生根到神的性情裡。神的性情就是他的義、善、慈愛、溫柔、善良、聖潔,神就賜福給這些心裡正直的人。

人墮落之後,人性就逐漸扭曲了,去作惡,不願意行善。詩篇中最常見的話是:神本為善,雅各書說,我們的神是眾善之父,所有的善,都是從他那裡來的。所以長到善裡頭就是生根於神,離開了神,沒有善。當一位少年官來看耶穌,他說:良善的夫子。主耶穌就問他:你為什麼稱我為良善?你可知道只有一位是善的。就是神。詩篇中多處說到「神本為善」。善是從神而來的,當我們聯于神去行善的時候,就是長到善裡,也就是長到神裡頭。我們不是憑自己來行善,乃是因為聯于神而行善。換言之,這裡講的很具體,如果我們聯於神而不願意行善,這種的聯於神就有許多的虛假與不實際在裡面。因為神本為善,我們真長到他裡頭去的時候,自然就從生活中脫離惡人的手段,不會再伸手作惡,並且樂於對人行善,心裡正直,不再偏行彎曲之道。彎曲之道就是罪人的道路,一個信主的人如果還走這路,就如後面說的:那偏行彎曲道路的人,就和作惡的人一同出去。換句話說,就從神的救恩中出去了。這首詩是要神的兒女長到神的聖潔中,有分於他的良善、與性情。——漆立平《詩篇中的上行之詩【教會生活的榮美歷程】》

 

 

奉獻給主的信實對付我們的己(朱韜樞)

 

 第一百二十五篇給我們看見,我們也必須奉獻自己給主的信實。這奉獻是要對付我們的己,了結我們的魂生命。

主的信實乃是為著祂的見證

 詩篇第一百二十五篇開頭:『倚靠耶和華的人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這裏並不是說,他們是穩固與堅強的,而是說他們好像錫安山。所有信靠主的人都有一個特點,他們是緊緊聯於主的見證。主並不在意你個人的屬靈,並不關心你在你自己裏面是否穩固或堅強。祂所關切的,乃是你是否為著祂的見證。一旦你有這樣高的看見主的信實乃是為祂的見證,你就會被祂托住而不被動搖,並將自己奉獻給祂的信實。

 舉個例子。在我們剛得救後,我們也許會覺得,「主對我是如此的信實。」慢慢的,我們發覺似乎主的信實不是為著我們個人的追求,而是為著教會,就是祂的見證。也許你追求得勝的生活,可是你卻不斷的經歷失敗。也許你下定決心要多讀聖經或禱告,但是你仍然只會浪費時間。當我們的追求是為著自己時,我們會覺得主似乎不是那麼信實。然而,一旦你看見了教會,你發現主的確是信實的!我們為甚麼在這裡?乃是因著教會!為甚麼主對我是信實的?也是因著教會!祂是信實的,因為祂關切錫安山!

 一個人想要靠自己或為自己來成為屬靈的人,這是愚昧的;一個人沒有看見主的見證,而想要在神聖的生命中長進,這是不可能的。詩篇一百二十五篇給我們看見,主的信實是為著祂的見證。當我們因著這樣的認識而有奉獻時,我們就能脫離個人的屬靈的羨慕,我們的己也會真正的被對付。我們會喜樂的宣告:「我不在乎我屬不屬靈,我也不在乎我的情形如何,不論我多麼失敗或多麼得勝,主,我愛你!我愛你和你的教會!我將自己奉獻給你的信實。我不再為我自己,我只為著你和你的見證!」當我們奉獻自己給主的信實,我們在神前有了堅固的經歷,在人前成了穩固的見證,就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

耶和華圍繞祂的百姓

 第二節繼續說到:『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祂的百姓,從今時直到永遠。』錫安山是主的見證也是主的居所。整個耶路撒冷就是祂的見證。錫安山是主的滿足,耶路撒冷說出主的名被高舉。

 主的信實就像眾山圍繞耶路撒冷。在詩篇裡我們看見,耶路撒冷被建造在五個山丘上。當你從南方往上行至耶路撒冷時,好像耶路撒冷就是那個高峰。但是一旦你到了耶路撒冷,你會看見耶路撒冷乃是被東、西、和北面的更高峰所環繞。這就是我們的經歷。當我們初來到教會時,我們感覺教會生活是這麼高。但是一旦你進入了身體生活,你發現主圍繞著我們,主正保護教會就像眾山圍繞耶路撒冷。我們越享受教會生活,越把自己擺進教會生活裡,我們就越認識美妙的基督。

在教會生活裡享受基督

 當你憑著自己或為著自己而來享受基督,你的享受是有限的。你的基督被侷限在你自己的小天地裏。但是,當你進入並享受身體生活,你會看見,基督不僅是我的,也是所有弟兄姊妹的!在教會生活裏,若我們享受眾聖徒裡面的基督,他們的基督就成了我的基督,因此我們就知道基督是何等豐富。我們都需要有這一個寶貴的看見基督成了眾山圍繞著耶路撒冷。我們要向主說,「主,謝謝你帶我進入教會生活。只有在教會生活裏,我才能享受這位豐富的、屬天的、榮耀的基督!」

惡人的杖和義人的分

 然後下一節說到:『惡人的杖不常落在義人的分上,免得義人伸手作惡。』前面我們看見,在教會生活裏我們享受美妙的基督,在這裡詩人回頭說到我們這個人。教會生活雖然是美好的,但卻有「惡人的杖」。誰是那些惡人?不僅是那些不信主的外邦人,不在教會生活中的人,或是反對主的見證的人,其實我們很可能就是那惡人。

 比方說,雖然過教會生活很喜樂,但是我們卻常打自己的同伴或無理的對待他們,這就是揮動惡人的杖。只要是人都有缺點也有許多限制,甚至有些人在教會生活中搬弄是非、製造麻煩。當我們遇到這些人時,我們就不知不覺「揮動惡人的杖」。

 然而在這節的下半,詩人也說到「義人的分。」我們也許揮動惡人的杖,但這只是暫時的,讚美主,存到永遠的乃是義人的分,「惡人的杖不常落在義人的分上。」你要有這樣的看見。我們有沒有惡?我們有。我們會不會在教會生活中製造問題?我們會。我們是否有時傷害主的見證?我們是,甚至有時傷害聖徒並破壞教會生活。但是雖有惡人的杖,我們也有義人的分。惡人的杖只是暫時的,它不會落在義人身上,因為『免得義人伸手作惡。』如果惡人的杖真的永遠存在,那麼義人也要被逼入不法。一位弟兄也許冒犯我,或者我冒犯了別人,但這個傷害不會永遠存在。雖然我們在教會生活中會經歷惡人的杖,但經歷義人的分才是永遠的。

我們的己要被暴露

 第四節繼續說到:『耶和華阿,求你善待那些為善和心裏正直的人。』在我們裏面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善的,是從主來的。我們應該告訴主,「主,凡是永遠的、復活的、神聖的,且是出於神自己的,願它更多的長。」第五節繼續說:『至於那偏行彎曲道路的人,耶和華必使他和作惡的人一同出去受刑。願平安歸於以色列。』這是對主的呼求。在我們裡面另一個部分是彎曲的,是偏行彎曲道路的。當我們看見這一部分時,我們要說,「主,更多的暴露我。願你把我所有不正直的、彎曲的,更多的暴露出來。」

 你要注意,這是一個奉獻。因著詩人是一個奉獻的人,他認識主的信實,他並不怕被暴露。他能讓主將他隱藏的邪惡完全顯出來。你若不是一個奉獻的人,你就會試著隱藏自己,並試著在人面前顯得良善。沒有這種暴露,你就沒有辦法來到主面前認罪或認識祂是何等的信實。乃是當你真正地敞開自己、攤開自己、不掩飾自己、不盼望自己,而完完全全的倚靠主、信托主,你才能禱告說:「主阿,只要是從你來的,只要是正直的,讓它長;但只要是邪惡的,只要是偏行彎曲道路的,讓它被顯明而使我能對付我的己。」這是一個奉獻的禱告。

教會生活平安的實際

 在邪惡被顯出後裏,我們會經歷刑杖,『耶和華必使他和作惡的人一同出去受刑。』第五節最後說,『願平安歸與以色列。』只有我們的肉體和己被暴露和對付之後,在我們中間才有平安的實際。當我愈看見我的所是,我的己愈多被對付,在教會生活中就有愈多的平安。我們要禱告,「主,只要是出於你的,願你讓它更多發展、更多洋溢;若是出於我自己的,讓它更被暴露、更被對付。」在教會生活裡我們若能不為著自己,只顧念主的見證,教會就能得以被建造,充滿了平安,並顯出神的榮美。

結語

 感謝主,這三篇詩篇給我們看見一個三重的奉獻。首先,我們奉獻自己給主。我們要像僕人望著他主人的手。我們要告訴主,「主,我將自己給你。我等候你的手。在你的管教裡,我仰望你的憐憫。」其次,我們要完全從世界裡被分別出來。我們必須拒絕那如猛獸、洪水和網羅一般臨到我們的世界。第三,我們將自己交給神的信實。我們要在教會生活裏經歷基督,並認識祂如同眾山圍繞著耶路撒冷。我們求主使我們在祂神聖的生命裏增長,而且暴露我們的肉體和己,好使教會生活在平安中被建造起來。這是一個看見主的見證而有的奉獻。求主憐憫我們,帶我們認識這樣的奉獻,也經歷並享受這樣的奉獻。── 朱韜樞《上行之詩》

 

 

倚靠神的人(一二五1~5)(臺北靈糧堂)

 

倚靠和信心是基督徒必修的兩門重要的屬靈功課。信心和倚靠是不同的,信心是主動的,是要有根據的,所以主曾說:「通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十17) 主的話就是我們信心的根據,不過信心若是沒有倚靠,則只是停留在頭腦的知識層面。主的話不單要停在我們的頭腦、思想裡,也要活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所以通常我們常會有一些行動來證明我們所相信的。

但是倚靠又有點不一樣。有位屬靈的前輩說,倚靠是「我不明白神正在做什麼,我也無法想像。我不知道神在這種環境中的作為,但我能說:神阿,我只知道一件事,我知道你是誰,我認識你的本性。因此即使我不明白,我還是願意倚靠你。」

神的意念原本就高過我們的意念,祂不需要向我們解釋祂的作為,因為即便祂解釋了,我們也不一定瞭解,祂道成肉身為人的時候,不是曾向門徒解釋過祂要上十字架的事嗎?門徒到什麼時候才瞭解耶穌必須上十字架呢?是在耶穌復活向他們顯現之後。我們能說他們信得太遲鈍了嗎?換成我們,也許也會像猶大一樣。因為神的作為是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理解的。倚靠是什麼呢?即使我理解不來,但是基於信心,我仍然相信,即使所要付的代價很大。這正是詩人在本篇信息中所描寫的,有極大祝福。

那些祝福呢?第一,我們要安穩,不動搖。我們能安穩的靠山是誰呢?詩人說,是神親自圍繞我們,好像大山圍繞耶路撒冷。詩人用了其他的圖畫來說明什麼樣的安穩。神的保護使我們能避開世人的污染(v.3),免致作惡得罪神。義人與惡人的分別在那裡?義人選擇了神的路,而惡人要走自己的路,神要為祂自己的名引導我們走義路(詩廿三3),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倚靠耶和華,選擇走神的路,即使我們暫時不明白。

回應

主!我願意倚靠你,走你的路。

 

 

永不動搖(一百二十五篇15)(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1節詩人說:當我們倚靠耶和華時,我們會好像山一樣「永不動搖」。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會有許多人、事、物來動搖我們的平安、動搖我們的喜樂、動搖我們對神的愛、動搖我們的心,也許是世界的誘惑、是苦難、是試煉、是魔鬼的試探,感謝神!神應許我們──當我們倚靠祂時、我們「永不動搖」!

2節詩人告訴我們,倚靠耶和華的人為何永不動搖呢?因為「耶和華如同眾山一樣圍繞我們」!「山」象徵「堅固安全」、是「永不動搖」的象徵!我們之所以「永不動搖」,乃因為我們所信的神、祂的能力、慈愛及信實、公義是「永不動搖」!山都可能因為海漲而顫抖、因為地震而「走山」,然而我們所信的神卻永遠不會動搖,「從今時直到永遠」!我們有這樣的一位神來圍繞我們,因此不管是世界、撒但、苦難、試煉、試探、罪惡、疾病,都不能動搖我們的信心、平安及喜樂!

35節詩人特別求神保守我們脫離一種試煉:第3節提到──信靠神的義人有可能因為遭受惡人的傷害而「動搖」。因此詩人求主保守我們不要因為受惡人的苦害而「動搖」。而詩人勸勉我們,當我們面對惡人的傷害時我們不要因此而動搖,因為我們應當相信耶和華祂的「公義是永不動搖」!祂雖然許可惡人暫時迫害義人,目的是要叫他們得益處,這位公義的神必定會為義人伸冤的!是的,弟兄姊妹們!是否你正遭遇一些不公平的對待、面對一些人的傷害呢?你不要因此而「伸手作惡」,不要因此而心生苦毒!只要我們「繼續為善、心裡正直」、相信這位「公義永不動搖」的神必定會補償我們,將神的公義帶入我們的生命中!詩人最後說:「願平安歸於以色列」!我們有這一位不動搖的耶和華與我們同在,平安必定是屬於我們的!

回應:

 主啊!謝謝禰每天、每時刻地圍繞我!我願意學習不管遭遇任何的環境,都選擇信靠禰。求主保守我永不動搖!

禱讀:詩篇一百二十五篇12

1 倚靠耶和華的人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
2 
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祂的百姓,從今時直到永遠。

 

 

永不動搖(12515)(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打開我的心扉,讓詩人的話語,進入我的心內,成為我的禱告。

 

詩人在本詩首兩節指出,一個行走天路的人,若能倚靠耶和華,就必有一種如同錫安山般堅定的力量和信心,叫他們永不動搖,走畢全程(1)。另一方面,屬神的百姓會得到祂的保護,正如耶路撒冷城時刻受到眾山保護一樣,因此,百姓在神的保護下能抵受攻擊,安穩地抵達天路歷程的目的地(2)。

或許,讀者不期然會問,行走天路的人果真能永不動搖嗎?事實上,許多人都曾經歷信心後退,有過「動搖」的時候。例如當人遇上不順心、不公義的事情,又或是遇上疾病、攻擊、災難等時,很可能會感到信心「動搖」。即使是那些在摩西帶領下的以色列人,當他們離開埃及,在曠野漂流的那段時間,也曾經歷信心的起伏:他們過紅海後雖曾高唱凱歌,歡呼讚美(參出14~15章),但當他們遇上曠野的艱苦生活時,卻不時埋怨神,信心倒退。

誠然,人會有信心「動搖」的時候,但神的信實和慈愛卻永不改變。祂的恩手永遠眷顧我們,祂又體恤我們承受苦難的能力,永不會把難以承擔的重擔加在我們身上。所以,詩人懇求耶和華善待那些為善和心裡正直的人(4),阻止惡人無理地加害義人,以免義人因受過分的欺壓,而被迫還手(3),信心動搖。詩人深信,跟從神的人在遇到不同的衝擊時或會一時倒退,但只要他們願意重新站穩,緊緊地倚靠神,則必定仍得神的保守,最終安全走畢人生的路程;至於那些作惡乖劣的人,最終必被神懲罰。

還記得那個意氣風發,信心十足的彼得嗎?他公開認信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但耶穌被捕後,他卻三次不認主。人有信心動搖的時候,是不難理解的。就算跟隨耶穌三年的門徒,在耶穌被捕後,也會不知所措。但復活的主並沒有放棄他們,祂向他們顯現,鼓勵他們,挽回他們的信心。其實,我們和昔日的門徒並沒有兩樣,因為我們遇上挫折時也有後退和動搖的可能,但主必不放棄我們。今日,有沒有甚麼事情正使你對神的信心受到打擊或動搖?鼓勵你在禱告中求神憐憫和加力,並與你的屬靈同行者分享你的難處,彼此禱告守望。現在就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