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三十篇短篇信息 目錄: 深處的求告和破碎的靈(詩130)(江守道) 仰望神的赦免(楊震宇) 以色列耐心等候救恩來臨(吳主光) 守望者的代求(漆立平) 我們的擴大(二)認識我們的所是(朱韜樞) 深處的禱告(一三○1~8)(臺北靈糧堂) 深處的求告(一百三十篇1〜8節)(臺北基督之家) 走出深淵(詩130篇1至8節)(香港讀經會) 深處的求告和破碎的靈(詩130)(江守道) 第三階段 與神聯合 (詩一三○至一三四) 詩篇第一百三十篇:上行之詩。「耶和華阿!我從深處向你求告。主阿!求你聽我的聲音;願你側耳聽我懇求的聲音。主耶和華阿!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祂的話。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以色列阿!你當仰望耶和華;因祂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祂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 上行之詩的意義 前面說過:詩篇中的十五篇上行之詩,乃是以色列百姓前來朝見神,敬拜神的時候,他們一面一步一步的上山往神那裡去,一面就唱這些詩。就著屬靈的意義來看,這十五篇詩正好說到我們在神面前,屬靈的經歷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往上攀升,屬靈的功課是如何一點一點的往前學習,所以這十五篇詩,可以說是一個人向神而去,一段一段經歷神的說明。 上行之詩的第一篇給我們看見:這一個人是住在米設地方和基達帳棚裡;但是等到末了一篇,這一個人乃是在耶和華的殿中了。這十五篇詩是開始於一顆渴慕的心。這個人向著神有一顆渴慕的心,他感覺自己離神太遠,他感覺自己在神所命定的路途之外,他對於主覺得渴慕。但是到結束的時候,我們看見,這個人就得著了神,住在神的殿中。這十五篇詩在開始的時候是禱告。他在神面前有一個願望、有一個禱告。但是到結束的時候,裡面是滿了讚美。 所以這十五篇詩,在詩篇裡有獨特的地位。它是代表一個蒙恩得救的人,怎樣因著渴慕主的緣故,一步一步的往前學習屬靈的功課,直等到他與神有了完全的聯合。這是十五篇上行之詩所代表的屬靈意義。 前面也說過:這十五篇詩可分為三大組,每五篇為一組,藉以說出我們靈命經歷的三大階段。第一百三十篇之後的五篇屬第三組,其中心思想是與神聯合。 詩篇一三○篇的感覺是破碎 我們現在來看作詩的人,在本篇把甚麼樣的感覺交通給我們。這一篇詩在這十五篇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個人若是要真正的在生命上與神有聯合,就必須有這一篇詩裡面的經歷。換句話說:這一篇詩給我們看見的,乃是與神聯合的一個基本的條件。當我一個人在主面前讀這一篇的時候,主就給我兩個字來說明這篇詩的感覺。這兩個字並不是新奇的名詞,乃是我們常聽見的,就是「破碎」。當我們讀了這篇詩之後,在我們裡面所得著的一個很重的感覺,就是「破碎」。 「破碎的功課」,或說「破碎的經歷」,乃是與神聯合的一個基本條件。人的心如果在神的面前沒有經過破碎,人的靈如果在神的面前沒有被破碎,人就很難與神聯合。這一首詩的經歷,就是破碎。 落在深處 這首詩一開始就說:「耶和華阿!我從深處向你求告。」你看見麼?這裡有一個人,是在深處的裡面。這裡的「深處」,不是單數的,乃是多數的。這一個人因著愛慕神的緣故,神就讓他落在許多的深處裡面。我們總是盼望,在跟從主的道路上,最好是一帆風順;我們總是盼望,凡事盡都順利,萬事盡都亨通;我們總是盼望能走一條平坦的道路,過一種平坦的生活。但是在屬靈的經歷上,一個人若是真愛神的話,或者是說:真正被神所愛的話,他必定要常常進入深處。 就著我們肉體的愛好來說:我們怕深處的經歷。我們巴不得作基督徒,作得非常的平坦順利。但是就著神所帶領的道路來說:深處卻是我們所必需的。多少時候神讓我們落在深處。這一個深處,很多時候深到一個地步,好像連我們的腳都無法到底;深到一個地步,四圍都變成黑暗;深到一個地步,叫我們沒有辦法從裡頭爬出來。 當神讓我們在屬靈的經歷上進入深處的時候,我們第一個反應就是掙扎著要爬出來。但凡是自己能爬得出來的地方,就不叫深處。深處的意義,就是我們爬不出來。許多時候,神就是讓我們落在這種光景裡面。甚至有的時候,祂叫我們進到最深的深處,深到一個地步,好像連神都遠離了,叫我們根本摸不著神。已過有許多愛主的人,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們:他們曾落到深處,深到一個地步,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已經得救,因為連神都遠離了他們。所以在屬靈的經歷上,有人稱之為屬靈的黑夜。人在其中,如同進到極深的黑夜中。 落在深處的原因 我們為甚麼會落到深處呢?有的時候是因為我們自己的罪孽;有的時候卻是為著別人的緣故。無論是出於自己或者是由於別人,總歸叫我們經過一個深處的經歷。 我們不知道寫這一篇詩的人是誰,但是解經的人都稱呼詩篇為大衛的詩,所以這一篇詩很可能就是大衛寫的。大衛對於深處的經歷實在是豐富,他在一生中,曾多次落在深處裡面而無法自拔。他之所以落在深處,有的時候是因著自己的緣故、有的時候卻是因著別人的緣故。 我們讀了詩篇第三十四篇就知道,那時大衛正落在深處。當時他正被掃羅嫉妒,被掃羅追趕。神與大衛同在,神大用了大衛,他就遭受了掃羅的嫉妒。掃羅要殺害他,他只能逃避。他逃到非利士地去,到了非利士王亞比米勒面前。亞比米勒手下的臣僕對亞比米勒說:「你知道這個人是誰?這不是以色列國王大衛麼?以色列的婦女不是指著他唱說: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嗎?這個人對我們是太危險了!」大衛在那時,處處遇到危險,真叫他沒有辦法,所以他只能裝瘋。一個人裝作瘋子是相當痛苦的事。他裡面是清楚的,外面卻要裝作不清楚,你想這是何等的痛苦!那個時候,大衛的裡面是甚麼樣的感覺呢,他就是覺得落在深處,他不知道怎樣才能從裡頭出來。 在深處受到破碎 若是一個不認識神或認識神不夠的人,當他遭遇這樣環境的時候,他裡面是怎樣的一種光景呢?他會感覺不平、反抗。他的心會剛硬,認為說:我一點也沒有錯,為甚麼神讓我落到這樣的地步!所以當一個人落在深處的時候,就著肉體的反應來看,更會叫人的心剛硬、叫人的靈強項。但是一個認識神的人,當他落在深處的時候,他裡面並不怨恨神,也不埋怨人。他並不為自己伸冤,只是在神的面前服下來,不說一句話。詩篇第三十四篇十八節說:「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傷心」這個詞,更準確的繙譯是「破碎」。哦!耶和華靠近破碎的人!這個人的心,在神的面前是破碎的。這個人的靈,在神面前是痛悔的。外面的環境把他壓下去,壓到一個地步,使他裡外都破碎了。 當大衛落在深處的時候,他外面破碎了,裡面也破碎了。外面是被環境壓碎的,裡面卻是因著認識神而破碎的。所以他在神面前有一個破碎的心,他在神面前有一個痛悔的靈。他「痛侮」甚麼?這些既然不是他的錯,本來他可以怪神,但是因著他認識神的緣故,他能低頭在神面前說:「神阿!你允許這些事這樣臨到我的身上,是要我服在你的面前;你要除去我的完整,你要除去我的自義,你要除去我的高傲,你要破碎我這個人。」 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我們不認識神,環境越壓,我們裡面自義的心就越強。環境越壓,我們越要保持自己的完整。我想約伯的經歷,就是這樣。約伯是個義人,是當時代的一個完全人。但是因著神與撒但之間有一個爭執,約伯就落在深處。他不但損失了他一切所有的,甚至連他的兒女都死亡了。他自己滿身生了瘡,連他的朋友和妻子也不諒解他。 當他這樣落在深處的時候,約伯記怎樣記載呢?那裡說:「約伯是個完全人,約伯是個義人。」人越說他錯,他越是說自己不錯。他的朋友還沒有指責他的時候,他還閉口不言,一切都放在心裡。但是當他的朋友一開口,他的話就像洪水氾濫,說他自己在神面前完全沒有錯。約伯自義到一個地步竟說:「我可以站在神面前,與神理論。」一直等到最後,神才向他顯現。 神顯現是向他解釋這些遭遇的原因麼?不是。神永遠不需要向人解釋祂的作法。神沒有這個需要,祂也沒有這個習慣。祂作了就是作了,因為祂是神。如果你認識祂是神,你也會像約伯一樣說:「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這是我們的地位。我們只有俯伏在神跟前,厭惡我們自己。哦!人若沒有到過深處,人就不能厭惡自己。神所以把我們帶到深處,就是要我們看見我們的自己。 當大衛在亞比米勒那裡受難為的時候,他也不怪任何人。他只是俯伏在神的面前說:神哪!你靠近破碎的人!我在你面前是個破碎的人,我不敢說甚麼話、我不敢抵擋你、我不敢怪別人,我只覺得我不配。你把我放在這裡,是要我作一個破碎的人。我痛悔我自己。我大衛算得甚麼?我大衛那裡完全呢?我大衛怎會比別人高呢?我恨惡我自己。這一個,就是破碎。 我們再讀他寫的詩篇第五十一篇。我們知道,大衛因為犯了罪,在神面前受了責備,因而寫了那篇詩。人所以落在深處,有的時候是因為自己的罪過。我們不能說:每一次我們被帶到深處,都是因為別人不好。恐怕許多的時候,我們進到深處,是因為我們自己犯了罪。當大衛因著犯罪落在深處的時候,你讀他所寫的詩篇第五十一篇,就能摸著大衛的感覺。他說:「神哪!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又說:「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你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大衛在神面前感覺到神所要的祭是甚麼。神是要他獻祭,但是他知道他自己不對。所以他說:「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譯得準確一點,就是破碎的靈:「神在這裡所要的祭,乃是一個破碎的靈。」他說:「神阿!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有的人犯罪,受了責備,心反而更剛硬。但是一個認識神的人,當他犯了罪受到責備的時候,不但外面服下來,裡面也破碎。外面破碎,裡面沒有破碎的人,在神面前沒有用處。一個真正有學習的人,不但外面服下來,裡面也服下來,他的靈是一個破碎的靈。這樣的人,再也不能為著自己站起來了,他是完全失去他自己在神的裡面。 親愛的弟兄姊妹!若是今天神帶領你進入深處,無論那個原因,是由於別人或者是因為你自己,有一件事是應當清楚的,就是要問說:神究竟要我學甚麼功課?我們要清楚看見,神給我們許多的難處,許可我們遭受許多的打擊,叫我們落到深處,這一切的目的,許多時候就是要把我們帶到盡頭,使我們看見自己,而痛悔在神的面前! 認識自己的罪 我們再往下看,作詩的人又說:「主耶和華阿!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我們或者以為,這樣的經歷非常奇怪。這個人犯了罪,神在那裡究察他的時候,當然他站立不住。但是這裡的經歷,不是這樣。這裡的經歷乃是說:雖然你覺得自己很完全,你覺得比任何人都剛強,比任何人都好,但是神卻把你帶到深處,要你學一個新的功課。神要你看見,你的義就是你的罪。你這個罪不是一般的罪,不是殺人放火、不是撒謊偷盜,而是你這個人就是罪。凡從你裡面出來的事,沒有一件不是可怕的。凡是屬於你的東西,在神面前都是可厭惡的。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對於你自己的估價,有沒有達到這一個地步?甚至你已往所有的屬靈經歷、所有的屬靈知識、所有的屬靈啟示、所有的屬靈成就,到了有一天,當神把你帶到深處的時候,你能不能在神面前說:神哪!這一切在你面前都是站立不住的,都是算不得數的? 弟兄姊妹!當神來與你理論的時候,你能憑著這些站得住嗎?你能說這些都對麼?你能說我沒有罪麼?你能說我是義的麼?你應當信,若是神向你顯現,你只能低下頭來說:神哪!我厭惡我自己,我只有閉口不言。親愛的弟兄姊妹!你在神面前有過這種的情形麼?你的靈在神面前是不是這樣的光景? 一個蒙神祝福的人,不管外面的環境怎樣,因著他在神面前有了學習的緣故,他的心是破碎的、他的靈是破碎的。你碰到他的時候,你覺得他這個人沒有自己,在這個人身上,你只能碰到神。破碎乃是與神聯合的一個基本條件。破碎得多的人,神就能多與他聯合。沒有破碎的人,就不能與神聯合。 今天在神的兒女中間,叫我們心裡最感覺痛苦的事,就是難得碰到一個破碎的人。反而好像人知識越高,資格越老,經歷越多,工作越大,這個人越是剛硬。當你碰到他的時候,你所碰到的只是他自己。但是真正與神聯合的人,因為他在苦難中認識了他的自己,所以他不敢維持他的自己,他看見自己是沒有甚麼可以維持的。弟兄姊妹!你對於你自己估價如何,只要看你是否還維持你自己。 一個破碎的人,是神最喜愛的。巴不得神在祂的兒女中間,多讓我們經歷破碎。一個人若是有破碎的靈,這一個人身上就沒有難處,他可以與任何人配搭,可以與任何人一同事奉。一個破碎的人,神要他怎樣他就怎樣,神在他的身上有完全的自由,他與神的聯合也是完全的。 當一個人感覺自己不配事奉的時候,當一個人在神面前感覺滿了罪惡的時候,那種經歷就有一點像主在十字架上的經歷。我們的主是無罪的,但是當祂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祂不但是擔當我們的罪,並且成為罪。祂在神面前感覺說:祂就是罪。所以祂在那裡呼喊說:「神阿!為甚麼離棄我?」這就是破碎。 在跟隨主的道路上,我們也稍微經歷一點這種的呼喊。我們不是不知道罪,我們知道得太多。我們不是沒有犯過罪,我們犯過太多。但是因著神的憐憫,我們的罪被寶血潔淨了。雖然如此,當神有一天把我們帶到深處,經過十字架的經歷時,我們裡面的感覺也會像主在十字架上的感覺一樣,覺得我們這個人整個就是罪。當我們看見這個的時候,我們就要在神面前說:神哪!你就是離棄我也是對的,我恨惡我自己,我這個人沒有一個地方值得自己稱讚、值得自己維持。 經歷赦罪的恩典而敬畏神 當一個人這樣感覺的時候,他接下去就是看見神有赦罪的權柄,經歷神有赦罪的恩典。這裡赦罪的恩典,與剛得救時所蒙赦罪的恩典在性質上是相同的,但在程度上卻是不同的。到了這一個階段,他對於自己是完全的絕望、對於自己是看得低到不能再低的地步,他看見他自己就是罪。所以他說:「神如果要究察我的罪,我怎能站立得住呢?」就在這時,他看見神有赦罪的恩典。雖然我這個人是罪,但是神會赦免我。 神赦免我,乃是要我敬畏祂。許多人不認識赦罪的恩典。他們說:一個人如果很容易得著赦罪,這個人就不怕神。他會說:反正神會赦免我,那麼自由一點罷!說這樣話的人,都是不認識神的人。一個真正在神面前蒙光照,看見自己的光景就是罪的人,當他得著神赦罪的時候,那個結果乃是使他一生一世怕神。他不敢再得罪神,不敢再叫神傷心。他要在神的面前,因著愛神的緣故學習在凡事上討神的喜悅。 等候神,仰望祂的話 這一篇詩從第五節至八節是第二段,給我們看見:當一個人在這種經歷裡面的時候產生出甚麼樣的光景。當一個人落在深處的時候,一般人的反應就是要爬出來;自己爬不出來,也要禱告求神把他拔出來。但一個認識神的人,當他被帶到深處的時候,他卻停下自己的掙扎,完全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他連求神縮短那個日子的禱告也沒有。他惟一的態度,就是等候神。 一個人蒙神憐憫真正有所看見並有所學習的時候,他第一個屬靈的反應就是等候。屬肉體的人都是著急,但一個被破碎的人乃是個等候的人。他說:「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在這裡沒有要求,我不盼望難處減少,也不盼望時間縮短,只把自己完全交在主的手裡。」 哦!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我們在神的面前,有沒有一個等候的態度?我們常常一遇見難處就說:不行,讓我來作一點事情罷!讓我來減輕一點罷!讓我來改良一點罷!讓我來縮短一點罷!但是老實說:你越是這樣作,落在難處中的時間越長。如果你認識神你就會放手。如果你認識神你就會說:神哪!一切都在你手裡,你要怎樣作都是公義的,我把自己放在你的手裡。 一個等候的態度,乃是從破碎的靈出來的。這樣的等候是欺騙自己嗎?這樣的等候是所謂的聽憑命運嗎?不是!今天我們信主的人,在神面前有一個等候的態度,不是因為自己沒有辦法了,掙扎也沒有用了,因此就聽憑命運了。這是消極而不是等候。一個等候的人乃是因為他看見了神,知道只要神自己出來,甚麼都解決了。他在這裡等候不是沒有根據,他乃是一面等候、一面仰望耶和華。 當他有這些經歷的時候,神就把祂的話賜給他。他所以能等候,是因為他裡面有神的話,他能放得下心。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你仰望神的話,仰望祂所給你的應許,你就何必著急?以賽亞書第三十章十五節告訴我們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當你歸回安息的時候,當你平靜安穩的時候,當你放下自己的掙扎,來安息在神話語上的時候,就是你得救的時候,也是你得力的時候。 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 作詩的人在這裡又說:「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這話有一點歷史上的背景。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裡,到了晚上,就有一班守夜的人,起來看守聖殿。他們的責任就是在黑夜裡,防止不法的人有不法的事發生在神的殿裡。所以每到黑夜就有守夜的人起來,各人照著所安排的地方在那裡看守。你知道當人在那裡守夜的時候,他裡面有一個極大的盼望,就是天亮。尤其等到深夜的時候,這個盼望更強。時間一個鐘點、一個鐘點的過去了,他們越過越疲累,但是他們的裡面卻有盼望。他們的等候不是沒有盼望的,他們知道天會亮。等到天亮的時候,他們就要歇下勞苦,得著安息。 這一篇的詩在這裡就是給我們看見,這個愛神的人,他心裡頭等候主的光景,勝過守夜的人等候天亮。如果你是個無所謂的人,你對於主甚麼時候來並不關心,你也不會落在深處,也不會等候主。但是如果你是一個愛主的人,你是一個追求主的人,你是一個多經歷十字架的人,你是一個在神面前多被破碎的人,你裡面就只有一個盼望,就是盼望天快亮、盼望主快回來。今天是黑夜,我被主安排在這裡看守,這是我的本分。我雖然勞若,但是我知道,黑夜已深,白晝將近;一到天明,我就要歇下所有的勞苦,安息在主的裡面。這個思想就叫你裡面得著安穩、得著力量,使你能忠心的守夜。別人可以睡覺,你卻要儆醒的守住。 關於守夜,可能有另外一個背景。我們知道,在聖殿那裡,到了晚上,所有的事奉都停止了,聖殿的門就關了。這時守夜的人就開始各在自己的崗位,盡他們的職分。等到天將要亮的時候,就有人爬到最高的山上去。那個時候四圍都是黑暗,沒有一點的亮光,但是這個人卻爬到山上,爬到高處,眼睛一直望著東方。他要在錫安的高處,望著東邊的摩利亞山。因為等到太陽出來的時候,乃是先從摩利亞山頂透過光來。所以他就一直在那裡看。當他看見頭一線的亮光,從摩利亞山射過來的時候,他就在那裡喊,天亮了!他這樣一喊,以下的人也跟著喊,天亮了!這個時候聖殿的門就打開來,祭司也都準備好,到祭壇上面去獻祭、禱告、讚美,所有殿裡的事奉活動就開始了。 今天一個認識神的人、一個與神聯合的人,也是被神所派,好像爬在高處,等候天亮。他知道今天在地上的事奉,都是暫時的,就像聖殿在夜裡的光景。我們今天在神面前一切的事奉,都是殘缺的,不完全的。雖然我們有一點心,神也悅納我們,但是這些與那要來的比較;實在算不得甚麼。我們今天在這裡所等候的,乃是我們的主回來。等到我們的主回來的時候,天上的聖殿要打開,我們要在真的帳幕裡事奉神,那一個事奉才是永遠的、完全的。 所以我們看見,我們今天在地上沒有甚麼可爭執的地方。地上的一切都要過去,等到祂回來的時候,我們才開始真正的事奉。聖經上說:「凡在小事上忠心的人,在大事上也忠心。」我們今天所作的都是小事,等到主回來的時候,祂所託付我們的,那才是大事。 帶領神的百姓仰望耶和華 末了,作詩的人說:「以色列阿!你當仰望耶和華,因祂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祂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一切屬靈的經歷,似乎是個人的,但最終總是帶進團體的,沒有一個屬靈的經歷,光是為著你自己的。就是你落在深處,似乎是你被破碎了,但是破碎的結果,卻是叫你帶領神的百姓起來仰望耶和華,得見主的救贖,經歷主的慈愛和祂豐盛的恩典。 今天教會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光景。今天在教會中所需要的,就是破碎。最能幫助弟兄姊妹的、最能建造教會的、最能帶進祝福的、最能叫別人經歷主的慈愛,和祂那豐盛救恩的,乃是一個在神面前經過破碎的人。這樣的人要使神全體的百姓在神面前蒙祝福。── 江守道《上行之詩》 仰望神的赦免(楊震宇) 鑰句:在祢有赦免之恩 背景:《詩篇》第一百三十篇是第十一首上行詩。這首詩是《詩篇》七首懺悔詩中的第六首詩,詩人仰望神赦免的禱告。本詩篇詩人以幽暗的深淵作為開始,而帶著讚美和信心,也帶著等候和盼望為結束。馬丁路德極喜愛這一篇詩,並且特別喜歡第3和第4節。當他被教廷逼迫的時候,常常念這一篇詩,心裡得到無窮的安慰。他甚至稱本詩篇有保羅氣質的詩篇(Pauline Psalms)。因為這詩篇論及保羅所強調的「罪得赦免」和「因信稱義」等真理。 提要:第一百三十篇是詩人仰望神赦免的禱告。在這首祈禱的詩中,詩人求告神的憐憫和恩典,因祂有赦免之恩(1~4節);接著,他表達以信心等候主和仰望祂的話,因祂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5~8節)。全詩分為二段: (一)在深處向神求赦罪(1~4節)──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 (二)等候並仰望神救恩(5~8節)──你當仰望耶和華,因他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 註解:「深處」(1節)──希伯來文(de
profundis)是指無法探索的深底,即無法測度其底的深淵(賽五十一10,拿二3)。這裡的「深處」,不是單數的,乃是多數的。詩人雖然處在極深的苦難中,仍向神發出吶喊的禱告。在他禱告的同時,祂已確信祂必垂聽,也必顧念和幫助。 鑰節:【詩一百三十3~4】「主耶和華啊,祢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但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 鑰點:本篇我們看見朝聖者來到聖所禱告,求祂憐憫,也專心等候祂的赦免。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詩人在本詩中一連用了2次的「仰望」和5次的「等候」,確認惟有靠著神無限的慈愛和豐盛的救恩才能進到祂面前,蒙拯救,因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徒四12)。這首詩始于詩人處於極深的憂傷和痛苦的狀態,因此他迫切的向神懇求。接著,他被聖靈感動,醒悟罪自己孽的深重,和神有赦罪之恩。然後,他表示在盼望中耐心「等候」,並仰望祂的話語;且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最後,他鼓勵以色列民當「仰望」耶和華,因為:(1)神有無限的慈愛;(2)祂有豐盛的救恩;(3)祂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 今日的鑰節提到「祢有赦免之恩。」本篇我們看到詩人被神帶到深處黑暗受壓的環境中,而認識了自己的敗壞──「祢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也認識了在神「有赦免之恩」,「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這是因為詩人與神交通,由深處求告神,而認識了自己在神面前是站立不住的。然而,他也深信神樂意赦免悔改的人,因他經歷了神赦罪的恩典,因而敬畏神。於是,他宣告他等候神,以及仰望祂的話,因他確信神豐盛的慈愛,必救贖他脫離一切的罪孽。當我們因主耶穌的血,而坦然無懼地進到神面前(來十19~20),這「赦免之恩」足以拯救我們,使我們脫離一切罪孽和兇惡,也不再被壓迫、被定罪。啊!這是這救恩是何等的豐盛!親愛的,在禱告之中,你是否經歷神有──赦免之恩,慈愛,豐盛的救恩…等呢? 本篇指出基督徒屬靈爭戰得勝的秘訣,乃是認識自己罪的真實性和嚴重性,以及經歷主豐富的恩典。基督徒越是在主面前生活,在祂的光照中,就越發現自己的軟弱無能,又有肉體的攔阻和驕傲,而凡從我們裏面出來的,在神面前都是站立不住的。然而,當我們完全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神就把祂應時的話賜給我們,使我們得著赦免、潔淨、拯救、供應;以及聖靈就會充滿我們,使我們能夠重新得力,勝過所有的難處。此外,詩人將注意力從對罪的失望,轉向對神完全的信賴,因而他仰望祂的話,在盼望中耐心等候祂的救贖。這說出我們能在神面前誰站得住,並且勝過魔鬼,乃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啟十二11) 因為我們屬靈爭戰得勝的根據是──(1)藉著羔羊的血,就是認定基督寶血永遠的功效,叫撒但在我們身上無所控告;(2)自己見證的道,就是用神的話,宣告基督得勝的事實,使撒但潰退;和(3)至死也不愛惜性命,就是至死忠心也要為神站住,使撒但對我們無能為力。 親愛的,你是否藉著主的寶血,而重新被潔淨,並且經歷神活潑、有功效的話,而重新得力呢?在屬靈的爭戰中,你是否為聖徒代禱,一同分享祂的慈愛和豐盛的救恩呢? 「如果我們認識了自己,也認識了祂,所有屬靈的難處就都可以解決了。」──倪柝聲 默想:「但在你祢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4節)。親愛的,神赦免你,不是叫你放縱,乃是要你敬畏祂,使你不敢再得罪祂,不敢再叫祂傷心。 禱告:神阿,我感謝祢,因祢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在祢那裡有赦罪之恩。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以色列耐心等候救恩來臨(吳主光) 第一百三十篇大綱: 一、求神垂聽深處的懇求(130.1-130.2) 1.從深處向神懇求 2.求神側耳垂聽 二、求神不要再究察罪孽(130.3-130.4) 1.求不要再究察罪孽 2.深信神有赦罪之恩 三、耐心等候黎明的來臨(130.5-130.6) 1.專心等候和仰望神 2.如守夜的等候天亮 四、深信神仍會救贖以色列(130.7-130.8) 1.呼籲以色列仰望神 2.深信神必救贖以色列 釋經: 一、求神垂聽深處的懇求(130.1-130.2) 130.1(上行之詩。)耶和華啊,我從深處向你求告!130.2主啊,求你聽我的聲音!願你側耳聽我懇求的聲音! 1.上一篇論及「自以色列年幼、敵人一直苦害他們.」本詩接續表示,應該「忍耐等候神的救恩,直到天亮。」 2.作者一開始就說、自己「從深處」向神求告,好像表示自己已經「跌落到很深的深淵」,快要下到陰間,情況非常危急。所以作者呼求主說:「主啊!求你聽的聲音!願你側耳聽我懇求的聲音。」意思是、主啊!這麼久了、你還是不肯聽我的禱告,連我的聲音也不聽,這是為了甚麼呢?但作者明白,神是有權不聽他禱告的;所以他只能「求」、只能「願」,盼望神肯聽。 3.這樣的禱告,也是每一個朝聖者的禱告──雖然以色列人得以歸回,重建聖殿和城牆.但仍然未能成功;以色列國仍未復興;仍未見神所應許的主基督降臨,作他們的王。所以以斯拉盼望每一毎朝聖者都唱這詩,一同禱告神,求神早日復興以色列國。 二、求神不要再究察罪孽(130.3-130.4) 130.3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130.4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 1.作者明白,神一直不聽,是因為以色列人犯了罪,得罪神.但是作者向神懇求,說:「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意思是、主耶和華啊!不錯,我們都有罪;試問誰沒有罪呢?如果你要追究罪孽,世上有那一個人能在你面前站得住呢?若是這樣、就沒有人能得救了。但是你曾向摩西介紹自己為「有赦罪之恩的神」,目的是「要叫人敬畏你」(出34:7);神啊!我們敬畏你,求你顯出你赦罪之恩來。 2.這段話將會應驗於末世大災難,以色列人全家悔改歸向神之時;那時、以色列人因敵基督的大屠殺,而落到「深處」向神呼求.那時、以色列人真的敬畏神(懼怕神),不怕敵基督;所以他們起來拆毀敵基督的像,不再敬拜.並且求神赦免他們一切的罪。因著他們肯全家悔改歸向神,《聖經》就預言說: 「那日,必給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開一個泉源,洗除罪惡與污穢。萬軍之耶和華說:那日,我必從地上除滅偶像的名,不再被人紀念;也必使這地不再有假先知與污穢的靈。」(亞13:1-2) 神非常徹底赦免以色列人的罪,正如但以理先知的「七十個七」的預言,說: 「為你本國之民和你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要止住罪過,除淨罪惡,贖盡罪孽,引進(或譯:彰顯)永義,封住異象和預言,並膏至聖者(者:或譯所)。」(但9:24) 意思是、「七十個七」全部過去之後,以色列人就「止住罪過」(以後不再犯罪)、「除淨罪惡」(當時拜敵基督像的罪,也因著他們悔改,又拆毀敵基督的像而除淨了)、「贖盡罪孽」(過往歷史上一切罪孽,都因著他們認識主基督為真正有效的贖罪祭而被贖盡了)、「引進永義」(因著主的救恩而永遠稱義得救)、「膏至聖者」(主基督降臨顯為至聖的神,他們就膏他為基督、為萬有之主)。 三、耐心等候黎明的來臨(130.5-130.6) 130.5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話。130.6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 1.這裡所說「等候耶和華」,當然是等候神「赦罪之恩」、和「回答作者深處的呼求」;但另一方面、神也在等候以色列人真心悔改歸向神。作者是屬於亡國被擄時代的人,所以他的呼求必須等到被擄的以色列人漸漸歸向神,神就借著但以理、拿著《耶利米書》(參拉1:1)和《以賽亞書》(賽44:28, 45:1, 13)去見古列王;古列王讀了《耶利米書》和《以賽亞書》就被激動,下旨讓以色列人可以隨意歸回,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和牆。 2.可惜、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很快又敗壞了,以至主耶穌降生到世上來之時,以色列人不認識他,竟然將主釘死在十字架上殺了;聖殿也變成賊窩。於是、神又要等候以色列人再度真心悔改,直等到末世大災難之時,他們才全家悔改歸向神.正如瑪拉基先知的預言,說:「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4:5-6)這裡所說的「以利亞」,就是《啟示錄》第十一章所說的那「兩個見證人」;經文形容他們所行的神跡奇事像以利亞和摩西。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叫神的心轉向以色列人」,也要「叫以色列人的心轉向神」,救恩才會臨到他們。但是、《啟示錄》指出,以色列人勾結敵基督(從無底坑上來的獸),把兩個見證人殺了。不過、兩個見證人第三天半復活被提之後,他們中間興起一些「智慧人」,就在民間「訓誨多人」(但11:33),以至影響以色列全家悔改歸向神。 3.這裡作者五次重複地強調「等候」耶和華、說:「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話。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可見末世大災難的以色列人是何等渴望主的救恩來臨,他們的信心和忍耐也是非常之大.因為等候到「天亮」和「勝於守夜的」,極之不容易。在《聖經》的慣用詞中,基督徒是「光明之子」,所以教會是在「黃昏日落」之時復活被提的;日頭一下山,就是「黑夜」──「大災難」;在「大災難」中,再沒有一個外邦人會信主得救.但神額外開恩,叫被遺留下來的以色列人,最後肯悔改歸主。但他們在「黑夜」(大災難)中等候神,極之不容易;敵基督的大軍要攻陷耶路撒冷,屠殺他們全國三分之二人口.神要「熬煉」剩下的三分之一人,看看他們是否真心悔改。正如《撒迦利亞書》說:「我要使這三分之一經火,熬煉他們,如熬煉銀子;試煉他們,如試煉金子。他們必求告我的名,我必應允他們。我要說:這是我的子民。他們也要說:耶和華是我們的神。」(亞13:9) 四、深信神仍會救贖以色列(130.7-130.8) 130.7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因他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130.8他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 1.最後作者呼籲以色列、說:「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因他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他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這樣的呼籲,重點在於堅持相信「神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神「必救贖…。」就是在黑夜(大災難)中,以色列人彼此互相勉厲,不要懷疑,要堅信和忍耐到底的呼籲。 2.讀者要明白、「因信稱義」的「信」,在不同的時代背境,有不同的意義(筆者所說的不是神學界所說的「時代論」)。記得主耶穌復活之後對多馬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29)《希伯來書》的作者又指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意思是說、完全看不見而信,就是百份之百相信,這是大信心,這等信心是有福的;看見一部份才信(像多馬看見主復活,未看見主的真體升天),這是小信心,因為只需要信未看見的小部份,這等信心所得的福氣也小得多;等到全部都看見,就是全部都知道了,根本就不可能信,因為沒有餘下沒有看見的部份需要信,這種人不能得救。 3.就如「人死後才信」是不可能得救的;「天使犯罪沒有救恩」,因為他們在天上常常看見神;「人若認識主,甚至到了『明明知道他是神的兒子』的地步,這時若再犯罪得罪主,就等於將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不能得救」,因為再沒有「看不見、需要信」的部份了;「褻瀆聖靈的罪」其實就是「聖靈明明彰顯出來」,叫人看見主耶穌是「借著神的靈趕鬼」,而法利賽人卻故意侮辱主「靠著鬼王趕鬼」,他的罪就永不得赦免,因為看見到明明的地步;「故意犯罪,就沒有贖罪祭」,因為等於「明知故犯」,律法定規,贖罪祭只贖「誤犯的罪」(利4:2, 13-14, 22, 27, 5:3-4, 15, 民15:26, 27,
路23:34, 來10:26)。 4.因此、耶穌時代的猶太人,因為見過主行許多神跡才信,他們的福氣不大;我們外邦人沒有見過主就信,我們福氣就大一點;我們若要求明白許多真理、得到許多證據才信,我們的信心就小得多,福氣也小得多;若有人明白許多道理,甚至可以作眾人的師傅,若仍然不信,罪就大了.那些法利賽人就是這一類人;末世大災難時代的猶太人,因為親眼看見神的兩位先知行過許多神跡奇事,又復活升天,又有神的靈普遍地降臨到他們身上、叫他們人人都變成先知、都能說預言、見異象、作異夢…,神賜他們這麼多恩典給他們,叫他們快要達到「明明見到」的地步,剩下需要「信」的成份非常少,所以他們不能像我們今天的基督徒這麼容易「因信稱義」.神要考驗他們的「信心」,讓他們落在大災難中受極大的痛苦──讓敵基督攻陷他們,屠殺他們全國三分之二人口,甚至好像神不理會他們、不聽他們的禱告….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需要不怕死、不怕苦、堅信到底,勝過所有試煉才能「因信稱義」而得救。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守望者的代求(漆立平) 「耶和華啊,我從深處向你求告。主阿,求你聽我的聲音,願你側耳聽我懇求的聲音。主耶和華阿,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話。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以色列阿,你當仰望耶和華,因他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他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 這是接續上一篇的感覺,轉向神,好好的禱告神。就像是在深夜的時候,做一個守更的人,當教會有難處的時候,做一個守望者。他說我從深處向你求告,主阿,求你聽我的聲音,願你側耳聽我懇求的聲音。教會中有不幸,有罪惡,有人被仇敵所擄了,所以有代求。主耶和華阿,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但感謝主,我們有一種的認識,知道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他代求,若弟兄或姊妹有人犯了罪,求主捆綁惡者,另一方面,主啊你有赦免之恩,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求主的赦免、拯救、與醫治,這是正確的態度。同時也仰望他的話,在這樣的苦難、爭戰中特別需要主的話,求主賜下合適的話,來醫治、光照、帶領,使教會能夠重新得力。 【保羅為腓立比聖徒的代禱】當保羅被軟禁在羅馬時,腓立比的教會有了問題,有了紛爭,他在主的面前為他們代求,然後就寫信去勉強他們,叫友阿爹、循都基兩位姊妹要在主裡同心,把基督的愛教導給他們。腓立比書上說,主耶穌都為我們降卑了,為的就是來拯救我們,所以我們也當效法他,在靈裡、在基督的愛裡同心合一。保羅那時行動受了限制,教會卻出了問題,他就在深處向神呼求、代禱、祈求。求主保守、調和、醫治、拯救。 【像守夜的等候並代禱】所以,詩人說: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話。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他勸勉,以色列阿,你當仰望耶和華,因他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他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他能夠使教會成為一個聖潔的教會,也能夠使教會把所有的錯誤除去。雖然仇敵非常的倡狂,好像用箭把誤會射進教會來,但是藉著弟兄姊妹從深處的禱告,可以使教會重新被潔淨,重新被建造。這是在爭戰中的禱告和守望。——漆立平《詩篇中的上行之詩【教會生活的榮美歷程】》 我們的擴大(二)認識我們的所是(朱韜樞) 這篇詩篇有一個十分甜美的開頭:『耶和華啊,我從深處向你求告!主啊,求你聽我的聲音,願你側耳聽我懇求的聲音。』當我們被犁耕時,因著受苦,我們會成為一個禱告的人。若不是被苦難或試煉所逼,我們通常不想禱告,也不覺得需要禱告。因著環境,我們會被逼到主面前,從深處向主求告,「主啊,求你聽我的聲音,願你側耳聽我的懇求的聲音。」 主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 第三節說:『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現在詩人認識了他的所是。藉著主的犁耕和向主的求告,他認識了自己的光景,他知道他裡面滿了罪孽。在前面享受的階段裡,他的光景是高昂的。他成為有箭的勇士,他就像萄葡樹和橄欖樹,他的服事是有果效的。然後他經歷主更深的對付。主在他背上扶犁而耕且留下甚長的犁溝。當這個人被主犁耕時,他漸漸地認識他自已,所以他呼求說:「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 當我們經歷主犁耕的工作並且更多的向主禱告時,我們就更能認識自己的所是。主愈多的製作我們,我們愈多的來到祂的面前,我們就愈認識自己。我們能禱告說:「主,以前我還年幼,還不認識我是滿了罪惡,也不認識我的殘缺,我還敢放膽往前。但現在我看見了我是怎樣的人。主,我怎能來到你的面前?怎能成為你的滿足呢?主啊,我是一個罪人,甚至是罪人中的罪魁。」 若沒有主的保守,我們面對試探時將會軟弱不堪。是主保守我們,扶持我們,加力我們,叫我們不至被絆跌。若沒有主,我們仍沉浸於罪中之樂。當我們看見自己真實的光景時,就被擴大了。我們不會再誇耀自己的得著,我們知道自己一無所是,不過是個罪人,我需要完全倚靠神的憐憫。當我們有這樣的光時,就有資格建造教會了。 比方說,一個負責弟兄若是責備我們,一個認識自己的人不會找理由來辯護。他會覺得,自己比他說的更糟。這就是建造的祕訣。當你清楚你是那麼的污穢、遠離神,你滿了罪惡、軟弱、失敗,甚至在你裡面你是背叛主的,你就不會滿了意見,而能向別人敞開。若是我們都在主的光照裡行事為人,建造的路就容易了。如果每一個人都承認自己是錯的,那裡會有爭執?那裡會有爭競?如果每個人都認識自己甚麼也不是,只能倚靠神的憐憫,教會就能被建造起來。 神的赦免帶來我們的敬畏 看見自己的所是,不應該叫我們活在定罪之下。第四節說:『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一面主來光照我們,但另一面祂也赦免我們。我們不要活在自我定罪裡,而要活在神的救恩裡。這裡詩人給我們看見,當主赦免你愈多,你就愈敬畏祂;主赦免你愈多,你就愈怕犯罪。真正的赦免不會叫你放鬆,真正的赦免會叫你敬虔,因為你會怕冒犯神。 主是我們的盼望 第五節說:『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祂的話。』也就是說,我現在清楚我的一切都已了結,我沒有辦法興起教會,也不能幫助聖徒,我無法叫別人生命成長。我不能討神的喜悅,我是完全沒有用處的。我等候甚麼?等候主的憐憫。雖然我糟透了,但我不能回去愛世界,我不能不過教會生活;雖然我不夠資格來服事,但我不能回頭。我只有等候主的憐憫,我也仰望祂的話。只有主的話能扶持我們並帶我們往前,也只有祂的話能使我再過教會生活。這是何等的等候!何等的盼望! 主是我們的救贖 那等候主的人說:『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六節)。當我們等候時,同時也是儆醒的。第七節,『以色列阿,你當仰望耶和華!』我不光等候,我也盼望、儆醒,為著祂的見證獻上自己。以前我認為我的服事能榮耀主,現在我知道,都是因著主的憐憫,我才能留在教會生活裡。然後詩人說:『因祂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是主的救贖,使我們能脫離罪孽,因『祂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讚美主,祂不僅是我們個人的救贖主,也是教會的救贖主! ―― 朱韜樞《上行之詩》 深處的禱告(一三○1~8)(臺北靈糧堂) 本篇是詩篇中第六篇的懺悔詩。在屬靈的旅程中,到了相當困難的一步,我們要面對一個嚴肅的問題,詩人在這裡要把我們帶到一個深處,這裡的深處所指為何?有人說是痛苦的深處,有人指為罪孽的深處,有人指為神愛的深處,有人說是危險的深處,又有人指為父神奧妙安排的深處。 不論所指的深處在那裡,但在那裡,人要看見自己真實的面目,心理學已經讓我們知道在人裡面有一個極深之處,但聖經在舊約就已將此啟示出來:「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十七9) 當人預備好了,神才能把人往深處帶,人才能面對自己深處的真實。當神向以賽亞顯現時,這位先知說:「我是嘴唇不潔的人…」。當主向祂所愛的那門徒顯現時,「我僕倒在地,像死了一樣」。神借著聖靈的運行,把我們在祂眼前的真相顯露出來,從我們心靈深處,帶出了那些令我們害怕的事物。 我們無法再隱藏,原本我們以為藏得很好,但當聖靈一工作,就無所遁形了。可見詩人在這裡的禱告是何等的深!掙扎是何等的大!在屬靈成長旅程中,我們需要不斷經歷類似的過程,除非我們預備好了,否則神是不會將這些事向我們顯明的。 詩人說:「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v.3) 主的目的不是要我們站不住腳,乃是因為我們的罪孽不能成就神的工作。當我們預備妥當,能為主作工之前,祂第一步要做的事就是潔淨祂要用的器皿。詩人接著又兩次說到「我心等候」、「仰望神」,在此乃是等候主,仰望神施恩的時候。感謝主,「因祂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祂必救贖以色列(我)脫離一切的罪孽。」(v.7-8) 回應 主!我感謝你,在你那裡有赦罪之恩。 深處的求告(一百三十篇1〜8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詩人向耶和華禱告說:「我從深處向你求告!」可見這是詩人在千鈞一髮,有慘遭滅頂之險時刻的喊叫!這「深處」也許是他正在痛苦、患難、或者疾病、失望、悲哀之中,詩人在這樣的光景中,他沒有絕望、也沒有失去對主的信心,他乃是緊緊地抓住神、呼求神的拯救。是的,弟兄姊妹們!當你處在深處的痛苦時,你是自怨自艾、灰心絕望呢?還是像詩人一樣更緊緊地抓住神,來到祂的面前向祂求告呢?讓我們從這篇詩篇來學習詩人如何在深處中得救: 第一、我們從第3節看見,詩人在深處中,面對自己所遭遇的一切困苦患難,他沒有責怪神,也沒有責怪人,他乃是深切地省察自己,他謙卑地反省自己的罪孽,詩人謙卑自省的態度,比起那些自以為義的人更討神喜悅!是的,弟兄姊妹們!但願我們在面對苦難的時候,不再怨天尤人;我們能夠如同詩人一般,先謙卑地在神面前求主光照,是否有何得罪神、不討神喜悅、虧欠人的地方;並且在神面前深切悔改,這樣的態度是神所喜悅的! 第二、我們從第4節看見,當詩人在神面前認罪之後,他沒有讓自己停留在罪惡感的痛苦中自憐自艾;他乃是深深相信在神有赦免之恩!他能夠靠著神的赦免重新站立起來。是的,今天有許多人因為看見自己的罪孽在神面前站立不住,卻因此而軟弱,活在撒但的控告中而因此遠離神。我們要識透撒但的詭計,要仰望神赦免之恩,重新站立起來!不但如此,從第4節我們看見,詩人在經歷神赦免之恩後,他沒有因此而輕忽神赦免的恩典,他相信神赦免的目的不是要我們反而更放縱自己,而是要叫我們更「敬畏」神、更愛神,以至於我們願意離棄罪惡!是的,弟兄姊妹們!讓我們在感謝主的赦免之恩時,我們也要更加敬畏神、遠離惡事,討神喜悅! 第三、我們從第5〜7節看見詩人對神那不變的信心。他呼籲他的百姓在患難的深處中,要一直仰望神、等候神;他不斷地告訴他的百姓,不管環境如何險惡,神永遠都是慈愛且有豐盛救恩的神!我們要繼續的等候神,不管夜有多長,黎明總會來臨!是的,弟兄姊妹們!當我們的生命在深處的黑夜時,讓我們不斷地仰望、等候神,相信黎明的曙光終必來臨! 主啊!但願我不管在什麼的環境中,我的心都一直仰望禰、等候禰,因為禰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 禱讀:詩篇一百三十篇5〜6節 5 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祂的話。 走出深淵(詩130篇1至8節)(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讓我每天都行走在光明之中。 人生,總免不了有面對苦難、罪惡纏繞或勞苦愁煩的日子,這時,整個人仿佛落在深淵之中。「耶和華啊,我從深處向你求告!」(1)這就是詩人落在罪惡深淵中所發出的呼喊。 深淵,是一個隔絕、黑暗、混亂、痛苦,甚至令人感到絕望的地方,在深淵中的人,應如何自處?怎樣才可以逃出深淵?感謝詩人給我們以下的提醒。 1. 向主求告(1~4):詩人懇切的呼求主聽他的禱告,因為他深信神是守約施慈愛的,就算他罪孽深重,只要他願意回轉,仍必蒙赦免。對詩人來說,在痛苦中仍可以禱告是一種莫大的恩典。 2. 等候守夜(5~6):在深淵中的人容易陷於絕望自憐的狀態,但詩人卻提醒我們要作一個守夜者,存著專注、醒覺和忍耐的心,等候黎明的來到。就是在黑暗的日子裡,我們也應心存盼望,等候神的回應和工作。 3. 仰望(6~8):守夜者有工作的動力,是因為他知道黎明一定會來到;同樣地,一個在深淵中的人有堅忍等候的力量,乃在於他對神充滿盼望,並且仰望神的話語,深信祂的應許必會實現。誠然,神的話語是人在黑暗中的力量和亮光。 最後,詩人不但自己仰望神,更發出信心的宣告。他呼喚以色列人一起仰望神;如今,詩人已經由痛苦掙扎的狀態,轉變為對神歡呼讚美。 「我們的屬靈生命就是等候的生命,我們主動地活在當下,期望新事物臨到我們。」(參盧雲著,劉秀怡譯:《尋找回家路》〔香港:基道,2004〕,頁74)作為跟隨主的人,我們需要等候神話語的臨到,等候神的作為,等候走出深淵。然而,要今天生活步伐急促的都市人學習等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很容易會在等候的過程中感到煩躁不安或沮喪乏力,以致最終缺乏覺醒的心去聽,敏銳的眼去看。讓我們從今天起,就在日常生活中操練等候的功課。你可以開始實踐過馬路不沖紅燈,又或是在進入升降機後,只把「關門」的按紐按一次。這些看來極之微小的事情,往往有助我們操練等候的功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