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一百三十一篇短篇信息

 

目錄:

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母親的懷中(131)(江守道)

謙卑地信賴耶和華(楊震宇)

等候中享受神的懷抱(吳主光)

真正的安息(漆立平)

我們的擴大(三)成為一個卑微和順服的人(朱韜樞)

真謙卑(一三一1~3)(臺北靈糧堂)

平穩安靜的心(一百三十一篇13)(臺北基督之家)

心靈的安息(13113)(香港讀經會)

 

 

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母親的懷中(131)(江守道)

詩篇第一百三十一篇:大衛上行之詩。「耶和華阿!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以色列阿!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

破碎後的謙卑

這一首詩非常短,但所交通給我們的功課卻非常重要。它的感覺是謙卑。一個謙卑的人話定規不多,只要能夠發表他的意思就好了。一個話語太多的人,恐怕他的心就不太謙卑。

這一首詩在屬靈的感覺上,是一直往神那裡去的。上一首詩的感覺是破碎;這一首詩的感覺乃是謙卑。謙卑是破碎產生出來的。凡在神面前沒有經過破碎的人,就不懂得甚麼叫作「謙卑」。謙卑乃是破碎的表現。我們怎麼知道一個人在神面前是破碎的呢?我們怎麼知道一個人的心,或靈在神面前是破碎的呢?就是看他的生活中有沒有謙卑。如果在他的生活中有謙卑表現出來,我們就知道這一個人認識破碎。如果在他的身上我們碰不到謙卑,我們就知道這一個人在神面前根本就沒有破碎。

大衛的經歷

這一首詩是大衛所寫的。大衛在他一生的過程裡,是一個多經患難的人。大衛的一生,多次被壓,常常學習破碎的功課。我們記得:當他年幼的時候,撒母耳到他父親家裡,要從他的眾子中間膏一位作以色列的王,當時耶西把其他的兒子都召聚回來,只把大衛留在野地看羊。在他父親的估量裡面,其他的兒子都有資格作以色列的王,惟有這個小兒子只夠資格看守幾頭小羊。

當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交戰的時候,耶西的三個大兒子都隨軍出去爭戰。有一天,耶西叫大衛到戰場去看望他的哥哥們。他到了那裡,看見歌利亞討戰的光景,就問說:「這一個沒有受割禮的人,竟敢在這裡向永生神的軍隊罵陣麼?有人殺這非利士人,除掉以色列人的恥辱,怎樣待他呢?」他的長兄聽見了,就向他發怒說:「我知道你的驕傲,和你心中的惡意,你就是喜歡到這裡來看熱鬧。」這給我們看見,大衛的哥哥們也是何等的輕看他。

等到大衛被神使用,把歌利亞殺死之後,他就遭到了掃羅的嫉妒。掃羅追趕他、尋索他的命。大衛在那個時候,真是像一條狗、一隻虼蚤一樣,到處避難。所以大衛實在是一個多經壓逼的人。他年輕的時候,雖然已經是個勇士,但是卻被父親留在曠野看守幾頭羊。當他壯年有為的時候,又多少年浪費時間在山洞裡面,逃難之間。但是在這許多壓逼之下,大衛學習了破碎的功課。從那些破碎裡面,就產生了一個謙卑的心,使大衛成為一個謙卑的人。

在大衛的一生中,有兩次大的失敗。第一次是他娶了「拔示巴」,在這一件事情上大大的得罪了神。等先知拿單去責備他的時候,他承認說:「我得罪了耶和華。」拿單告訴他說:「神已經赦免你的罪,但是因為你作這一件事,叫神的名受了羞辱,所以刀劍不離開你的家,你所生的這個兒子必定要死。」果然不久,這個孩子就生了重病。大衛為這孩子懇求神,躺在地上不吃不喝,七天之久禁食禱告。等到這個孩子死了,臣僕們都不敢對他講話,他們以為:孩子活著的時候,他尚且如此,現在孩子死了,他怎麼能受得住呢?

但是大衛看見他們竊竊私語,心裡有數就問說:「是孩子死了嗎?」他們說:「死了。」他就起來沐浴更衣,到神面前去敬拜;然後坐下吃喝。他的臣僕不明白,他就告訴他們說:「當孩子還活著的時候,我在神面前謙卑自己,或者神還憐憫我。現在孩子已經死了,我何必禁食呢?他不能回到我這裡來,我卻要到他那裡去。」親愛的弟兄姊妹!你在這裡看見,他就是犯了罪、受了擊打,但是他在被擊打之中學習了破碎;從破碎裡產生了謙卑。

當他的兒子押沙龍起來反叛他的時候,他帶著百姓逃亡,離開耶路撒冷。那時掃羅的親屬示每在對面的山坡,一邊走、一邊咒罵大衛,又拿石頭砍擲大衛。跟隨大衛的許多勇士忍不住了,有一個說:「這死狗豈可咒罵我主我王呢?求你容我過去把他殺了。」但是大衛說:「由他罷,這是耶和華吩咐他咒罵我的。我的兒子尚且反對我,何況他呢?是神允許這件事。或者神看見我今天受了辱罵,就憐憫我,施恩與我。」哦!弟兄姊妹!從這些話就看見大衛是何等的謙卑!

大衛在神面前第二次的大失敗,乃是他數點以色列的百姓。他當了以色列的王,神給他許多祝福,但是不知道甚麼原因,他突然想要數點以色列民的人數。你知道神應許亞伯拉罕,他的後裔要像天上的星那麼多,要像海邊的沙那麼無數,那都是不可記數的。但是當大衛登上王位,看見自己一切的榮耀,就起了一個心願,要知道究竟有多少百姓。他這一個感覺,這一個舉動,乃是為著要滿足他裡面的驕傲。在這一件事上他遭到了神的擊打。就當他被神管教的時候,大衛俯伏在神的面前,說:「神哪!犯罪的是我,這群羊是無辜的;願你的手攻擊我,不要攻擊你的百姓。」這給我們看見,大衛在失敗的時候,在遭受擊打之中,不為自己辯護甚麼。

一個人越是謙卑,就越容易受到驕傲的試探。你在神面前某一方面受的恩典多,在那一方面代表神就多,而在那一方面你受到的打擊和試煉也就大。大衛在神面前是一個謙卑的人,所以他所受的試探也是驕傲的試探。因此我們該時時刻刻仰望神,沒有一刻可以倚靠自己。不要以為已經學了一個功課,有了一個美德,就保險了。如果你與主脫了節,你馬上就要在這一件事情上跌倒。

掃羅的故事

我們再來看掃羅的故事。掃羅在開始的時候,好像是很謙卑。我想所有讀經的人,都有這一個感覺。當掃羅丟了他的驢子,到處尋找的時候,就碰見了撒母耳。撒母耳對掃羅說:「以色列眾人所仰慕的是誰呢?不是仰慕你和你父的全家麼?」掃羅聽見這話,真是受不了,他說:「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最小的便雅憫人麼?我家不是便雅憫支派中最小的家麼?你千萬不能講這樣的話!」你聽這話多謙卑!等到以色列百姓聚集在神的面前掣籤,把掃羅掣出來,要立掃羅作王的時候;眾人卻找來找去都找不到掃羅,不曉得他到甚麼地方去了。所以他們就求告神說:「掃羅是來了,他躲在器皿裡面。」你讀到這裡,一定會覺得這個人真謙卑;以後他作了王,有一班匪徒不服他,說:「這人怎能牧養我們呢?」就藐視他,但是掃羅並不在意。你看他是多謙卑。

但是天然的謙卑是不能長久的,等到環境改變了,等到掃羅王位穩定的時候,他的驕傲就顯出來了。他在神面前,沒有謙卑的靈。神叫他作的事,他憑著自己作主,不肯服在神的底下。神要他去毀滅亞瑪力人,結果他把瘦弱的牛羊殺了,卻把一些肥美的牛羊留下;他把百姓都殺了,卻把王留下來。當他受到責備的時候,他雖然說:「我得罪了神」(撒上十五30);但是他沒有悔改。他還要撒母耳顧他的面子,沒有真正在神面前俯伏下來。

真實的謙卑

所以謙卑並不是我們天然所有的東西。不錯,在人群中間,有的人看起來似乎是驕傲一點,而有的人似乎是謙卑一點。但是嚴格說來,在地上沒有謙卑這一件東西。在人天然的生命裡頭,根本沒有謙卑這個美德。我們可以像掃羅一樣,在某種環境中,有一點表面的謙卑,但是等到境遇一變,我們的謙卑就沒有了。憑著天然來講,世上每一個人都是驕傲的。你知道我們為甚麼要發脾氣?就是因為驕傲,驕傲受了傷,結果就是發脾氣。沒有一個人不會發脾氣。謙卑是從那裡來的?謙卑是從主那裡來的,因為主的心腸就是謙卑。

腓立比書第二章告訴我們說:「祂本有神的形像,並不以與神同等為強奪的,但是祂倒空祂自己。」甚麼叫作「謙卑」呢?謙卑就是倒空自己。本來祂是榮耀的神、是完全豐富的,但是祂甘心樂意把自己完全倒空,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並且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這一個才叫作「謙卑」。

今天在地上能找得出這樣的謙卑嗎?今天如果我們富足,我們能謙卑嗎?如果我們在神面前,認為自己滿有知識、滿有經歷、滿有能力、工作滿有果效,請問:在天然的裡面能謙卑嗎?能把這一切倒得空空的,一無所有嗎?就著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在我們天然的裡面,沒有謙卑這一個東西。

我再說:謙卑就是倒空自己,謙卑就是沒有自己。如果今天當你謙卑的時候,你覺得自己很謙卑,這樣的謙卑反而是滿了自己。一個真正謙卑的人,用不著盡力去謙卑,他謙卑的時候也沒有感覺。因為他心裡滿了基督,所以他沒有自己的感覺。一個沒有自己的人,才是一個謙卑的人。

謙卑是怎樣組織在我們身上的呢?乃是藉著傷痕,以及破碎。乃是當我們外面的人受傷,當我們裡面的靈被破碎的時候,基督的靈就組織在我們的身上,在那個時候,我們才懂得甚麼叫「謙卑」。一個沒有被神打擊過的人,根本不懂甚麼叫「謙卑」。但不是說:凡被神打擊過的人,都是謙卑的人。有的人越被神擊打越是驕傲;越打越硬。但是在神面前蒙恩的人,當他被神擊打的時候,他在神面前就學了謙卑的功課,產生了謙卑的靈。哦!這一個謙卑的心,就是基督耶穌的心。甚麼時候你有這一個謙卑的心,甚麼時候你就是有基督耶穌的心。

心不狂傲

「耶和華阿!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這一個作詩的人,經過了擊打之後,他在神面前學習了破碎。這一個破碎的靈,就叫他的心不狂傲。人在神的面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心不狂傲。人是看我們的外表,惟有神看我們的內心。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的心在神面前是怎樣的?如果我們只顧到外表的行動,而忽略了心的光景,我們的道路就完全是錯誤了。那證明我們是活在人的面前,不是活在神的面前。一個活在神面前的人,定規多在神面前對付他的心。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這給我們看見,心在神的面前重要到一個地步,我們生命一切的表現都是心的流露。其實你的話語不是從嘴唇,也不是從聲帶起頭的,乃是從心裡起源的。主說:「你心裡所存的,口裡就說出來。」(太十二34)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的心在神面前的光景怎樣?我們應當求神的面光照亮我們。要在神的面前謙卑的說:「神哪!我的心不狂傲。」箴言第十六章十八節告訴我們:「驕傲在敗壞之先,狂心在跌倒之前。」如果今天你的心是驕傲的,敗壞就在你的前面。如果你的心是狂傲的,跌倒就在你的面前。

沒有甚麼比一個謙卑的人,更蒙神悅納。神施恩給謙卑的人,阻擋驕傲的人(彼前五5)。甚麼時候我們的心驕傲,甚麼時候就是被神棄絕的;甚麼時候在神面前謙卑,我們在神的跟前就多蒙神的悅納。但願我們在神面前都察看自己,看我們的心究竟是謙卑的,還是驕傲的!

眼不高大

「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沒有人看見你的心,但是誰都看見你的眼。你心裡所有的,最快發表、最容易發表、最不能隱藏的,就是你的眼。你心裡所存的,你的嘴可以不講話,有的時候舌頭還管得住,但是你的兩個眼睛絕對無法管住。眼睛就是全身的窗戶,要把你裡面的情形統統透出來。一個心裡驕傲的人,他的眼目定規是高大的,他目中無人,甚麼人都看不起,甚麼人都在他的底下。同樣,一個人心不狂傲,眼自然就不高大,這也是隱瞞不住的。

重大和測不透的事也不敢行

「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重大」在原文裡的意思是「重」。不是小的事、不是平常的事,是很有分量的事、是非常重的事。測不透的事乃是指非常奇妙的事,是一般人所不能明白的。這一個作詩的大衛,是個認識神的人,是個在神面前多有經歷的人,但是他卻說了這樣的話。按我們的看法,如果有一個人敢行重大和測不透的事,那就是大衛了。如果別人不能揣摩這些事,別人不能思想這些事、別人不能行這些事,那大衛定規是可以的。大衛是合乎神心意的人,神藉著啟示把聖殿的圖樣告訴他,這不是重大測不透的事麼?即便是這樣,大衛在神面前卻是說: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這證明大衛實在是個謙卑的人。

大衛這話不是要我們作一個愚昧無知的人,不許我們在神面前追求那些重大和測不透的事。這話是給我們看見,我們的靈應當如何。許多時候我們追求那些重大和測不透的事,裡面的動機往往是驕傲,輕看那些小的事,平常的事,看得見、測得透的事;認為這些事太低,也太小,不值得我去思想,我要麼不追求,要追求就要追求重大和測不透的事,這才配得上我。這種態度就證明我們是個驕傲的人。

但是一個認識神的人,一個在神面前被神破碎過的人,他不是沒有追求,但是他一直有一個態度,不敢輕看小的事和平凡的事,也不敢輕看平常的事,他沒有意思要作一個非常的人,一個不平凡的人。如果神要他作一個平凡的人,他就作一個平凡的人,如果神願意把那些重大測不透的事向他啟示出來,他就接受;如果神不向他啟示,他沒有掙扎也沒有煩躁。他願意盡本分在那一些輕的、小的、看得見,測得透的地方,忠忠心心的跟從主。

弟兄姊妹!這種態度是很寶貴的。保羅說:「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羅十二16)這裡的「彼此同心」,另外一個繙譯是「彼此尊敬」。一個驕傲的人只等候別人來尊敬他,他從來不覺得應當尊敬別人。他覺得別人有甚麼可以尊敬的?但神的話是說:要彼此尊敬。雖然你的弟兄姊妹那一分是小的,但那卻是彰顯基督的。雖然你的那一分也許是大的,但這並不是你的,乃是主的。弟兄姊妹!我們有甚麼不是領受的?我們有甚麼可誇口的?誇口和驕傲,乃是我們的羞恥。在神面前,沒有一件事比驕傲更羞恥。「不要志氣高大。」這一句話原文的意思是說:「不要思想高的事。」你若忽略了那些小的事,缺了那些低的事,那些高的事也就變成虛空的了。「要俯就卑微的人。」你不能輕看最小的事、不能輕看最小的弟兄。

保羅在腓立比書第二章又說:「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這些話就是告訴我們:基督耶穌的心就是這樣。謙卑就是基督的心。一個謙卑的人,在神面前不問為甚麼。一個驕傲的人,總是喜歡問為甚麼?為甚麼?你不給他一個解釋,他是不平安的。但是一個謙卑的人,他知道他所信的是誰,他不敢問為甚麼。神用不著向他解釋,只要是神作的就夠了。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的靈是不是這樣?

這一處聖經給我們看見三件事:心、眼睛和態度。心是不狂傲,眼是不高大,態度是不輕易去作重大和測不透的事。他願意作一個平凡的人,他願意作一個在主手裡的人,他不為著自己強求甚麼、不為著自己爭甚麼。凡有這三種光景的人,就是一個謙卑的人。

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

謙卑的秘訣是甚麼?這裡說:「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這一幅圖畫的情景,實在是太安詳了!「我的心平穩安靜,」這句話也可以這樣譯:「我約束鎮定我的魂。」為甚麼我的心不狂傲,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也不敢行?因為我已經約束、鎮定我的魂,好像一個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裡。

作母親的人都知道,當你餧養孩子到一個時期,長大了一點,就應當給他斷奶。你不能老是讓他吃奶不吃乾糧,若是這樣,他就永遠不會成人。但是斷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的孩子總是要吃你的奶,那個經歷是很痛苦的。母親要把一點辣的東西、苦的東西,放在奶頭上。好像你是在那裡虐待孩子、欺騙孩子。當孩子來吃奶的時候,吃了一口苦;一嘴辣,氣得大哭大鬧。在他的心裡要說:母親變了。我知道有的母親在替她孩子斷奶的時候,孩子哭,母親也哭。母親心裡很難過,但是不這樣作就斷不了,只好硬著心去作。

但是當一個孩子斷過奶之後,再躺在母親的懷裡,他已經過了一個階段。他知道不必再盼望這個奶了;不但不再盼望奶,並且已經不需要奶了。當他躺在母親懷裡的時候,他不是在那裡要母親的奶,乃是要他的母親。這一幅圖畫實在是太美麗了!

一個人魂裡面的光景,怎樣能被帶到這個地步呢?你知道,我們的魂是最活動的。我們的情感、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意志都是活躍的。哦!我們的喜、怒、哀、樂,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看法、我們的喜好、我們的揀選,都是多麼愛活動!我們一直在那裡盼望神用恩典來滿足我們的魂。

當我們作小孩子的時候,可以這樣。但是到了有一天,管教要臨到我們身上,十字架要進到我們裡面,在我們的魂裡(就是情感、思想、意志),作破碎的工作。主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十六24)又說:「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十四25)這個就是斷奶。不要說世界的奶需要斷,連屬靈的奶也要斷;不要說世界的恩典應當拒絕,連從神那裡來的恩典,我們得答應神,也把它斷了。

一個在神面前被十字架破碎過的人,他到了一個地步,就能說:我約束我的魂、我鎮定我的魂,好像斷過奶的孩子。感謝主!他在神面前捨去他的自己,不再要求神用恩典來扶持他的自己,滿足他的情感、體貼他的喜好,他在這裡拒絕他的情感、拒絕他的思想、拒絕他的意志。

當人起來否認自己、拒絕自己,不為自己求恩典的時候,這一個人的光景就是像斷過奶的孩子,躺在母親的懷裡。因為這個緣故,他的心不狂傲,他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他也不敢行,這就叫謙卑。所以謙卑的秘訣,乃是接受十字架的功課而拒絕自己。謙卑不是別的,謙卑乃是沒有自己,因為謙卑就是基督,就是主。

帶領以色列仰望神

「以色列阿!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一個人在神的面前學了謙卑的功課,沒有了自己,他就能幫助神的百姓來仰望神。親愛的弟兄姊妹!為甚麼我們不能仰望神?為甚麼我們的盼望不能寄託在神的身上?為甚麼我們在這裡掙扎?就是因為我們對於自己還有盼望。一個對自己絕望的人,才會仰望神。一個謙卑的人,才會仰望神。凡是仰望神等候神的人,定規是謙卑的人。

今天,如果神在聖徒中間能興起一些人來,他們的光景乃是謙卑的,整個的教會就要被帶到神的面前去。不是話語能把教會帶到神面前去,乃是話語在我們身上成了肉身,顯出來了,這一個才能把教會帶到神面前去。── 江守道《上行之詩》

 

謙卑地信賴耶和華(楊震宇)

 

鑰句:我的心平穩安靜

背景:《詩篇》第一百三十一篇的標題為「大衛上行之詩」,同時也是大衛一首信靠詩。這是一篇像珍珠一樣寶貴的短詩;雖然只有三節,卻含有深邃的屬靈經歷──謙卑而安息於神,值得我們一生學習。我們若能反覆研讀、思想,深入大衛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寫此詩的真實感受,和他想要表達深層豐富的屬靈義涵

提要:第一一篇是謙卑地信賴耶和華的禱告。在這首信靠的詩中,大衛表達他對耶和華的信靠(12),並呼籲以色列人仰望耶和華(3)。全詩分為三段:

()心不狂妄(1)──我的心不狂傲;

()心平靜安穩(2)──我的心平穩安靜;

()心仰望神(3)──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

鑰節:【詩一百三十一13】「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

鑰點:本篇我們看見朝聖者在神面前禱告,以謙卑心信賴祂。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大衛把他自己完全交付耶和華。在詩中,他表達他「不狂傲」、「不高大」、「不敢行因他全然的滿足,就像斷過奶的孩子在母親的懷中。於是,他呼籲以色列人當仰望耶和華。

今日的鑰節提到我的心平穩安靜。」在本篇中,大衛信息的重點是「謙卑心」。大衛三次提到「我的心」──(1)心不狂傲;(2)心平穩安靜;(3)心像斷過奶的孩子。大衛描寫自已平靜又安寧的內心世界,滿足又喜樂的心境,因為他心不狂傲,眼不高大,不敢冒昧去摸、去行重大和測不透的事。並且他好像斷過奶的嬰孩,將自己安然躺在神的懷抱中,得享在祂裡面的平安和滿足。今日有些信徒的屬靈危機,就是過分忙碌事奉的活動,今日有些信徒的屬靈危機,就是過分忙碌事奉,卻忽略與神應有的關係。因而「心」和「眼」出現了問題,總是高看自己,總是不滿足,並且焦點總是落在那些屬世的東西。然而,一個越愛神的人越不敢自傲,不敢野心太大,眼光太高;並以神為滿足,樂天知命,隨遇而安,欣然接受神的一切安排。此外,他也必經歷屬靈的「斷奶」過程,而能進入與神聯合的安息中。親愛的,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歷──「主阿,求祢將我看,賜我甜美的簡單;靈中貧窮,心卑微,尋求猶如向日葵。」(《詩歌》第311)

【把問題交給神來處理】有一個婦人去見傳道人,請教她所面臨的婚姻危機。經過分析後,傳道人告訴她:「現在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你自己來處理,事情很快的解決,但結果是造成家庭破碎,沒有挽救的餘地;另一個選擇是把這個棘手的問題交給神,耐心等候祂來解決,可能你得花一點時間來等候,不過婚姻大挽回的希望。」她接受了傳道人的建議,把問題交給神,不但信心獲得增加,同時也看到神開始一步步解決她的難題。

本篇指出基督徒屬靈爭戰得勝的秘訣,乃是在屬靈的爭戰中,永遠不靠自己的努力,而是完全「靠著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弗六10)當教會受到試煉,受到攻擊的時候,我們絕對不能靠自己,也不能看自己、想自己;而要像斷過奶的孩子,單純的向著神,平靜安穩的仰望祂的作為,而耐心地等候祂旨意的實現。親愛的,你若能單單信靠神的智慧、慈愛和能力,必能經歷與祂聯合,靠祂得勝。

「人在神面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心不狂傲。一個活在神面前的人,定規多在神面前對付他的心(箴四23;十六18)。神賜恩給謙卑的人,阻擋驕傲的人。我們要多蒙神悅納,就得在神面前察看自己的存心。」――江守道

默想:親愛的,人常渴望得著更多人的注意和讚賞,因此就患得患失,而無法心不狂傲,眼不高大(1)。你是否學會了在主裏的淡定──謙卑知足、不爭不競、安於神所安排的,並且安然地躺在主的懷中(2),別無所求呢?在教會生活中遇到風波時,你所能作的是什麼呢(3)

禱告:主阿!賜我甜美的簡單,使我靈中貧窮,心卑微,而像斷奶的嬰孩,時時仰望祢,天天讚美祢。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等候中享受神的懷抱(吳主光)

 

第一百三十一篇大綱:

一、不敢靠自己行事(131.1

1.我心不狂傲

2.我眼不高大

3.大事不敢行    

二、我享受神的懷抱(131.3

1.我心平穩安靜

2.我心像斷過奶孩子無所求

3.我心享受神的懷抱和關係

三、籲以色列同樣仰望神(131.3

1.籲以色列照樣仰望神

2.保持與神永遠的關係

 

釋經:

 

一、不敢靠自己行事(131.1

131.1(大衛上行之詩。)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1.本詩接續上一篇,繼續強調勸勉「以色列要仰望耶和華。」(請比對詩130.7,和本詩最後一節),這就是本詩的主旨。上一篇形容以色列在「深處」向神呼求;在「黑夜」(大災難中)守候至天亮,等候神的救恩;本詩則形容有信心的以色列人,在等候神的時候,能因著信、心境可以平穩安靜,像「斷過奶的孩子在母親懷中」──享受神的慈愛和保護,雖在熬煉中,仍能安然睡覺。

2.作者大衛說:「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大衛的靈性很高,凡事倚靠神、仰望神,不被任何動盪的環境影響,仍能天天靈修享受神。所以編者文士以斯拉借用大衛這篇詩所說的「三不」,預言末世大災難中有信心等候主降臨的以色列人,雖然面對最可怕的敵人,心境仍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母親懷中」──雖然軟弱,仍能靠耶和華他們的神而毫不驚慌:

第一個不:「我的心不狂傲」──不以為自己有甚麼能力可以勝過仇敵。這一點應用到末世時代的以色列人身上,他們所要面對的仇敵,是極其「狂傲」的敵基督。所以這句話的意思變成,我完全不羡慕敵基督的龐大勢力,和與敵基督勾結的以色列人所占的優勢。

第二、「我的眼不高大」──不仰望或尋求任何更高勢力的人的幫助、來對抗仇敵。應用到末世時代的以色列人身上,他們要對抗的敵人,是「歐盟」的領導人──敵基督.那時、人們都稱讚他、說:「誰能與他交戰呢﹖」(啟13:3)所以、若有人想要對抗敵基督,也許可以向「北方俄國集團」,或向「東方日出之地的眾王」(中國所領導的東南亞聯盟)求助.因為「俄國集團」的科技很先進;「中國」能派遣二萬萬大軍往西方打仗.但以色列並沒有這樣做,只有單純地仰望神的幫助。

第三、「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不敢策劃革命反攻的大事。應用到末世時代的以色列人,他們只是為信仰的緣故,起來拆毀敵基督的像,對抗敵基督。他們拆毀了敵基督的像之後,也不知如何收拾殘局、不敢策劃反攻敵基督的大計,因為歐盟的領導人敵基督太過強大了。然而、他們卻能靠主安然渡過。

3.大衛這「三不」,是藉信心投靠神,像小孩子投靠母親懷抱的三種「無我,只有母親」的單純表現。我們初信主時,我們的信心是「信證據」;人若只停留於「信證據」的狀態是不能得救的.因為「信證據」,其實等於「信自己的智慧」,使自己能找到這些證據、又分析這些證據;試問、一個人信自己怎能得救呢?但真正的信心,卻是找到可信的證據之後,就將信心轉移到「對象」身上,變成「信主」而不是「信自己」。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也是這樣;你有病、想要找一個可靠的醫生.有人介紹你一位醫生,說他怎樣怎樣好;於是你到處找證據,要證明這位醫生是不是真正好,最後你得到的證據,叫你放心了,你就開始「信醫生」──他給你甚麼意見和藥物,你都不會從頭再找證據、去證明醫生的意見和藥物是不是有效。你投資銀行、股票、地產…都是這樣;你談戀愛、結婚也是這樣──你找得證據,證明對方可靠,你就漸漸地將信心轉移到對方身上,不再事事分析了。我們信主也要這樣、當你真心信了他,你就當看自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完全投入主的懷抱,享受他、倚靠他;之後,面對任何事你都以「三不態度」來應付。「三不態度」不是不想、不看、不行;而是讓主來想、來看、來行;自己只躲在主裡面,完全讓主的能力彰顯出來。

 

二、我享受神的懷抱(131.2

131.2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

1.這裡作者解釋他的「三不」,是在心態上以神為「母親」.正如《聖經》說:「婦人焉能忘記他吃奶的嬰孩,不憐恤他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賽49:15)以自己為「斷過奶的孩子」──不再要求「奶」,只要求母親「抱」;正如先知說:「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30:15)又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46:10

2.「斷過奶的孩子」不是剛出生的嬰孩──甚麼都不懂,只懂得吃奶;這樣的信徒,每逢禱告就是「求」──他以為神的存在,只是為解決他的困難.他沒有甚麼困難,就不需要這位元神了;從不學會「敬拜」、「靈交」、「感謝」、「享受神」(求神「抱」)…。

3.「斷過奶的孩子」不是一個長大成熟的孩子──這時他不要媽媽;樣樣都要自己來做、要自己來經歷、要任何人就來遷就自己、要滿足自己任何要求──「自己」太大,連神也忘記了。

4.「斷過奶的孩子」是一個開始懂事的孩子,他懂的事,第一樣就是「全世界最舒服就是媽媽抱」──媽媽成了他的「座駕車」,可以指揮媽媽去這裡、去哪裡;做這個、做那個;他感到媽媽的「高度」,等於自己的「高度」──他媽媽可以舉起他、讓他的手可以摸到很高的東西;他媽媽的「本事」,等於他自己的「本事」──他做不到的事,媽媽都可以替他做;他可以在媽媽懷抱中「扭腰」、「騎到媽媽的肩頭上」、「轉來轉去」…,無論怎樣都不會掉到地上,十分安全。

5.作者用十分強調的語氣、說:「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平穩安靜(就是三不;只有主而無我)。我們禱告的時候,要學習「享受神的懷抱」──平穩安靜。像賈玉銘所作的詩歌:

(1)我今靜默主前,仰瞻恩主聖顏;

默默無聲、以靈交談,陳明我心所願;

衷懷傾吐、一無隱瞞;

我心主心、相合無間。

(2)我今靜默主前,猶如父子會面;

依慕慈懷,見主笑臉,心靈活潑自然;

無憂無懼,大得寵眷;

從豐滿中,得了豐滿。

(3)我今靜默主前,信心如同眼見;

萬事交托,望主成全,脫去一切重擔;

無上快慰,無上平安;

心靈恬憩,悲喜交感。

(4)我今靜默主前,等候主旨顯現;

無聲有聲,不言而言,心意倍覺誠虔;

靈界秘事,親耳聽見;

個中滋味,何能言宣?

 

三、籲以色列同樣仰望神(131.3

131.3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

1.以拉斯故意將本詩編排在這裡,目的是為接續上一篇(第130篇)的勸勉──「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意思是勸勉以色列人、雖然落在「大災難」中,仍然可以憑信心隨時投入神的懷抱中,「仰望耶和華」的大能拯救,絲毫不需要懼怕和焦急.因為耶和華要保護以色列,好像保護自己的愛兒一樣。

2.「從今時直到永遠」的意思是、無論在任何際遇都要這樣仰望神──在災難中固然要這樣仰望神;將來災難得到解決,進入千禧年之時,還是要這樣仰望神;永永遠遠都要仰望他.因為我們得以存活,全賴神的慈愛和恩典。正如《猶大書》說:「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猶1:21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真正的安息(漆立平)

 

「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

當有些事情在教會裡發生,我們不能伸出自己的手想這樣做或那樣做,只能禱告仰望耶和華的作為,所以這裡說要保守我們在神面前有那更深的安息,耶和華阿,我的心不狂傲,不以為我能夠為教會做什麼,我的眼也不高大,好像我用高言大志來做什麼,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所能作的就是尋求、仰望神的作為。

 

【約翰在拔摩海島上的仰望】就像約翰被放逐到拔摩海島去的時候,似乎外面受了限制,不能做什麼的時候,他可以禱告神,祈求主,因此他在禱告中就蒙主的啟示,並受聖靈的帶領,來寫書信。這幾段都是叫我們即使在這樣的爭戰中還是要單純、安靜的來仰望、等候耶和華,這是當教會受到試煉,受到攻擊,或是任何服事主的人受到限制的時候,就只有在那裡等候、仰望,不失去裡面和主的聯結,並且也呼喚,以色列,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這是生根於神的自己。神有他的美意,必定能夠帶領教會達到榮美的地步。這是這幾篇詩的重點。當然最好是能略過這一段,直接從第三段到第五段。但是,在教會生活中常可能會遇到一些事,使教會中起了風波,那就要更深的生根於神,為教會禱告、祈求,拒絕失敗主義的論調,並仰望主的拯救、他的醫治,與神有更深的交通,使我們因此對神的旨意有更清楚的認識,保羅和約翰正是因為受了極大的限制,才寫出更有啟示的書信,若非如此,可能有些的真理、亮光就沒機會產生出來。——漆立平《詩篇中的上行之詩【教會生活的榮美歷程】》

 

 

我們的擴大(三)成為一個卑微和順服的人(朱韜樞)

 

認識自己使我們能謙卑

 詩篇一百三十一篇開頭:『耶和華阿,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現在這個人的確是經過一些訓練。在前三篇詩篇,他是棵萄葡樹和橄欖樹,無論他到那裏,都有人跟隨他,他就像一個光榮的領導者。但經過一些犁耕和光照後,他就能見證,『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他不再想太多,也不往高處看。當你是個「有盼望」的弟兄時,你會向高處看。你也許會說:「誰是長老?長老們都已過時了。」只有主來製作、光照我們,我們的眼目才不會高大。你會覺得你只不過是一個弟兄,和其他人並沒有甚麼不同。

 他進一步說:『重大測不透的事,我不敢行。』主若在我們身上作工,並給我們光照,你就不看重大的事了。當你年幼時,你對所聽到的事反應很快。當你老練時,你會有代禱和安息,你能信靠主。你不會想太多或談論太多,你也不會和別人比較。你不會覺得比別人高,因為你不看高的事,也不行重大測不透的事。

 倪弟兄曾經繙譯詩歌305首,這首詩歌的感覺是和這篇詩是配合的。它說到:「我不要有不安意志,急忙到東到西。要求要作幾件大事,或要明白祕密。我要被待如同孩子,所往都是受意。」我們的喜好是往有「行動」的地方跑。當「行動」改變時,我們就又立刻跟上那一個行動。所有服事主的人都希望能作幾件大事,但那首詩歌說:「我不要要求作幾件大事,或要明白祕密。」這不是說,我們不要知道神的經綸,而是「我要被待如同孩子,所往都是受意。」主若要帶我們到那裡,我們就應該願意到那裡。

 現在你看見一個成熟的人,他以前覺得自己是個偉人,滿了箭,是一棵萄葡樹和橄欖樹。當主來光照他時,他才認識「偉人」是一個滿了軟弱的人。他現在能說:『耶和華阿,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一個人若有這樣的認識,即使他所作的不多,但是他是主恢復的一大祝福。

成為一個斷奶的孩子

 第二節:『我的心平靜安穩。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裏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在孩子斷奶之前,他有諸多的要求;一旦斷奶之後,他會有安息,因為他知道母親會按時來餧養他。這時詩人是平靜安穩的,他的行事為人也是合宜的。

 當我們還是屬靈的孩子時,我們對主有很多的要求,而主也容忍我們,甚至答應我們某些禱告,因我們還是孩子。一旦你長成了,主就不是照著你的喜好來供應你。主會照他的時間表來餧養你,而你可能就要等待祂的供給。現在你不是主人,祂才是主人。你不再要求主來為你作些甚麼,你能順服祂的旨意,讓主來帶領你。

 最後詩人說:『以色列阿,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讀到這裡,我們裡面真是滿了敬拜。當我們有了一點成熟,我們就不會那麼急切的要作些甚麼大事,反而能順服主的旨意,安息在祂裡面。主最終要得著這一班成熟的人,來彰顯祂的見證。願主憐憫我們。── 朱韜樞《上行之詩》

 

 

真謙卑(一三一1~3)(臺北靈糧堂)

 

前一篇詩人帶領我們進到靈魂的深處,教導我們學習破碎的功課,本篇引導我們更向前一步,一個人若是未經破碎的過程,就無法真正開始學習謙卑的功課。

一個人在未成功之前謙卑並不困難,難就難在功成名就之後。大衛就是一個極佳的例子,當他登基為王之後,才是他謙卑的真正考驗。在他作王的後期他被激動去數點以色列的百姓。神曾經一再應許他的百姓要如天上的星多得數點不過來,但是大衛卻開始數點他們,他想要知道他到底有多少百姓。這背後的動機為何?不是別的,就是驕傲(撒下廿四)。大衛成了我們一個重要的鑒戒,未成功之前我們尚能保持謙卑,但當做成了點什麼事,就很容易自滿並被激動起來數點自己的成就。

要學習謙卑有一個重要功課,那就是要先看清楚自己,詩人說:「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v.1) 請注意,他是在誰的面前說這話呢?是在神的面前。我們的危險是在人的面前述說神所成就的事,這真是一個非常大的試煉,我們是做了一些事,也許有一些別人沒有的經驗,有時為了要讓別人看見我們的重要性,不知不覺時就約略的誇大一點自己的成就。我們該如何行呢?一方面,要感謝神使用我們,另一方面不是分享成果,而是要分享與神同工的過程。

詩人在v.2讓我們看見謙卑的第二個秘訣─ 平靜安穩。斷奶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的階段,表示他已經可以吃乾糧了,他的腸胃受過操練,而且成熟,「惟獨長大成人的纔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 來五14)

操練謙卑的第三個秘訣就在於時時仰望神(v.3),驕傲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不要神,詩人告訴我們要仰望神多久呢?「從今時直到永遠!」(v.3)

回應

主!教導我時時仰望你,讓我常在你裡面。

 

 

平穩安靜的心(一百三十一篇13)(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詩人大衛說「我的心平穩安靜。」這是何等讓人羡慕的心情!今天是一個人心不安的時代。許多人心情憂悶、煩躁不安;許多人為生活、工作、經濟、人際關係、婚姻、親子關係的衝突而煩亂不安,愁苦擔重擔、心中沒有安息!憂鬱症、焦慮症的病患急劇增加,自殺也成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許多人借著藥物、毒品、宗教等求取假的平安,因此耶穌在兩千年前召喚人:「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對現代的人更是何等迫切的需要!感謝主,我們看見許多心中煩躁不安的人,許多憂鬱、焦慮症的人因著來到耶穌的面前而得著心中的平穩安靜。但願有更多勞苦擔重擔的人,因著來到耶穌的面前而得著心中的平穩安靜!

3節我們看見大衛的平穩安靜是從仰望耶和華而來的。他身為一國之君日理萬機,有許多的事可能讓他煩亂不安、惶惶終日,然而他的心卻能「平穩安靜」!因為他專心仰望耶和華。而這樣心靈的平靜安穩也成為他生命的力量。因為神說:「我們得力乃在乎平靜安穩!」讓我們也專心來仰望耶和華,讓我們也能像大衛一樣,在忙碌的生活中靠神心中平靜安穩,以致生命中充滿活力!

然而為什麼有許多的基督徒心中仍然沒有平靜安穩呢?第1節詩人暗示他過去也是煩躁不安,靈性幼稚、沒有脫離吃奶的階段,正如保羅所說的,是一個屬肉體的基督徒。他心裡狂傲、眼目高大、輕舉妄動,是一個倚靠自己的人,因此他的心中沒有平安。是的,今天有許多的基督徒雖然自稱是屬神的人,但仍然自以為是地倚靠自己的才能、智慧,以至於我們的心中失去了平安!但願我們也能學習作一個斷奶的孩子,安息在母親的懷中,單單仰望神、承認自己的軟弱。當我們決定一些重大的事情的時候,我們不再倚靠自己的聰明,而是能夠尋求神的帶領,聽從基督所賜的平安在我們心中作主。若能如此,不管我們的生活有多少的擔子,不管我們的環境如何艱難,我們也必定能夠如同詩人一樣地說:「我的心平穩安靜」!

回應:

 主啊!我承認當我倚靠自己的聰明來行事時,我常會走迷路;心中也失去安息。我願意單單仰望禰,尋求禰的引導,以至於我能平穩安靜地走人生的道路!

禱讀:詩篇一百三十一篇23

2 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
3 
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

 

 

心靈的安息(13113)(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願我的心平靜安穩,好去聆聽你的話!

 

這是一首簡短而美麗的詩篇,詩人表達了對神的信靠和在愛中的滿足;細讀這首詩,能使人的心靈得著安息。

現代人的心靈經常躁動不安,充滿欲望和渴求,要心靈平靜安穩,並非易事。詩人教導我們要「三不」──心不狂傲、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不敢行(1)。「三不」表現了一種謙卑的屬靈品質。謙卑並非懦弱無能,而是看見自己的限制和不足,不敢妄動,不目中無人,甚至目中無神;謙卑是甘願俯就卑微的人,眼不高大,心不狂傲。因著「三不」的緣故,詩人的心能保持平靜安穩。

詩人又形容自己「平靜安穩」得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2)。試想像一下,嬰孩還在吃奶的時候,他和母親的關係就維繫在「奶」之上,母親不過是嬰孩的食物供應者,母親的出現,會引起嬰孩吃的欲望。然而,斷過奶的孩子和母親的關係就不一樣了:他在母親的懷中,不再專注於「吃奶」,不需要為奶水而吵鬧,而是完全享受躺在母親懷中所得到的愛和安全感,對母親有全然的信賴。

願我們的心都能像斷過奶的孩子,安躺在母親的懷裡,沒有渴求,不必爭取,單單享受與神的關係,享受那份安全、溫暖和完全的愛。

最後,詩人提醒我們「當仰望耶和華」(3),因為這份心靈的安息,惟有在與神的關係中才可找到;亦惟有神能背負我們的重擔,叫我們的心靈得安息。

惟有一顆平靜安穩的心,才能真正享受與神的關係,享受祂的愛。你的心是否經常躁動不安?有沒有甚麼事情經常「搞擾」著你?請把那些事情列出,然後逐一為這些事情祈禱和交托神,祂必會使你的心靈得著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