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詩篇第一百三十二篇短篇信息

 

目錄:

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居所(132)(江守道)

為神的殿禱告(楊震宇)

求神照誓言復興大衛的寶座(吳主光)

建造神居所的異象與目標(漆立平)

我們的成熟(朱韜樞)

熱切的尋求神(一三二1~10)(臺北靈糧堂)

神同在的祝福(一三二11~18)(臺北靈糧堂)

愛慕神殿的人(一百三十二篇118)(臺北基督之家)

願你看顧(132118)(香港讀經會)

 

 

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居所(132)(江守道)

詩篇第一百三十二篇:上行之詩。「耶和華阿!求你記念大衛所受的一切苦難;他怎樣向耶和華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說:我必不進我的帳幕,也不上我的床榻;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我們聽說約櫃在以法他;我們在基列耶琳就尋見了。我們要進祂的居所,在祂腳凳前下拜。耶和華阿!求你興起,和你有能力的約櫃同入安息之所。願你的祭司披上公義;願你的聖民歡呼。求你因你僕人大衛的緣故,不要厭棄你的受膏者。耶和華向大衛憑誠實起了誓,必不反覆,說: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寶座上。你的眾子若守我的約,和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他們的子孫,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因為耶和華揀選了錫安,願意當作自己的居所,說: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我要住在這裡;因為是我所願意的。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使其中的窮人飽足。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聖民大聲歡呼。我要叫大衛的角,在那裡發生;我為我的受膏者,預備明燈。我要使他的仇敵,披上羞恥;但他的冠冕,要在頭上發光。」

謙卑人的心願

在十五首上行之詩裡這一首最長。上一首(第一百三十一篇)相當短,因為那裡面的感覺是極謙卑的感覺。一個謙卑的人,話語就不多。但這一首詩特別長,是十五篇裡最長的一篇。為甚麼呢?因為這一首詩裡面的感覺需要很長的發表。這一首詩的感覺,乃是說到一個人在神面前被神破碎之後,他的心願如何。在這裡,有一個謙卑的人在神面前發表他的心願,那心願就是盼望滿足神的心意,願意成全神的旨意。

這一首詩裡面的感覺,實在非常美麗。一面我們看見,這裡有一個人關心神的事、注意神的事,盼望神能得著滿足,願意神的旨意得著成全。而另外一面,我們又看見,神也關心這一個人,關心他的家、關心他的國,要滿足這一個人、要成全這一個人。

這樣的感覺,證明這個作詩的人,與神的聯合已經到了相當的程度。當我們尚未被破碎之前,我們乃是一個驕傲的人,只知道自己、只顧全自己、只要自己滿足、只要自己成全。但是一個人在神面前如果學習了基本破碎的功課,他裡面就變成一種謙卑的光景,他所想的是神,他所要成全的,所要滿足的,也都是神的旨意和神自己。

要為神找到安息之所

這一首詩很可能是大衛把約櫃移到耶路撒冷去之時所寫的。這一首詩的背景非常清楚,乃是根據大衛在神面前的那個心願。大衛在神的面前有一個心願,他要為神的約櫃尋找一個地方,他要為著神的約櫃建造一個房屋。大衛這個心願,不是等到他作了王、住在香柏木的宮殿裡才有的,乃是在他幼年時就已經有了的。怎麼知道呢?因為這一首詩告訴我們說:「我們在以法他就聽見了約櫃。」(一三二6另譯)

彌迦書第五章二節曾把伯利恆和以法他題在一起,證明「以法他」就是「伯利恆」。我們知道,大衛幼年是在伯利恆看守羊群。那時,他多有機會默想神的事。他雖然人在以法他,心卻往約櫃那裡去。他聽說;「約櫃曾經怎樣帶領神的百姓經過大而可畏的曠野,怎樣帶領神的百姓過了約但河,又怎樣帶著百姓爭戰。」他也聽說:「約櫃在示羅的帳幕裡面。」他又聽說:「有一次約櫃被非利士人擄掠去了,但是神卻在那裡保護祂的榮耀,結果非利士人只得把約櫃送回來。」他還聽說:「約櫃怎樣停留在基列耶琳的地方。」他不但聽說:他並且在基列耶琳找到了約櫃。

在掃羅作王的日子,我們從聖經中得知,他從來沒有在約櫃面前尋求過耶和華。換句話說:在掃羅的感覺裡面,約櫃算不得一件事。因此在那些日子中,約櫃就一直停留在基列耶琳。「基列耶琳」乃是一個森林區。所以當時約櫃並不在一個公開能看見的地方,乃是隱藏埋沒在山地裡面。只有一些有心的人,才能找到約櫃。如果你沒有心的話,你就不知道約櫃丟到甚麼地方去了。但是在這裡,大衛在基列耶琳竟然把約櫃找到了。在大衛的感覺裡頭,他巴不得能到約櫃的地方,向神俯伏敬拜。他巴不得看見祭司能披上公義,神的百姓都能歡呼。這一個是大衛心裡頭的感覺。

約櫃在當時,就是代表神自己。神在祂的百姓中,就是藉著約櫃來顯現。本來神住在天上,本來天上有約櫃,但是神要住在祂的百姓中,就吩咐摩西製造一個約櫃。所以約櫃乃是神的榮耀,顯在祂的子民中。約櫃就是代表神的同在,代表神的自己。

在當時一個人對約櫃有渴慕的心,就是表明對神有渴慕的心。一個人如果對約櫃忽略,就是表明他對神是忽略的。大衛的心裡十分渴慕約櫃,十分願意為約櫃找到一個安息之所,為著約櫃建造一個聖殿。他知道神願意住在祂的百姓中,他也知道神在祂的百姓中還沒有得著安息,所以他惟一的心願就是要成全神的心意,為神找一個安息的地方,叫神住在祂的百姓中,能住得舒服、平安、滿意、快樂。這個就是大衛的心願。

為神受苦難

這首詩一開始是禱告。他說:「耶和華阿!求你記念大衛所受的一切苦難。」弟兄姊妹!我們的神會忘記我們的罪孽,但從來不忘記我們的苦難,祂要把我們所有的眼淚,都裝在祂的口袋裡面,祂要記念我們一切的苦難(詩五十六8)。這裡大衛所受一切的苦難、不是指著平常的苦難、不是指著人在地上一般的苦難,乃是指著一些特別的苦難說的,是指著為神而受的苦難、是指著為要滿足神而受的苦難、是指著為要成全神的心意而受的苦難。這一種苦難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受的。如果你是無心的人,你就用不著受這種苦難。

在世界上,有的苦難是我們自己找的,比方我們自己犯了罪,有了錯誤,墮落了,或者因著肉體的要求,因著許許多多不正常的情形,結果我們就遭遇了許多苦難。但是還有一種苦難,不是因為犯了罪、不是因為放縱了肉體、不是因為走在神的旨意之外,反而是因為我們心裡實在愛神、體貼神,要滿足神、要成全神,為著這緣故,就受了許多苦難。

這一種苦難在神面前不會被忘記。我們可以問自己,今天我們所受的苦難是那一種苦難?我們為著要滿足自己、為著要叫自己有享受,肯吃許多的苦、肯受許多的麻煩、肯花許多的時間、肯費很多的心力。但世界上有多少人肯為著要滿足神的心意而麻煩他自己、攪擾他自己,讓他自己受苦?世界上有幾個人肯這樣?

當大衛逃難逃命的時候,那真是艱難,我想一個人在這樣的艱難中,恐怕他所有的思想,都是圍繞著他的自己;恐怕他晚上睡不著覺的時候,所想的就是自己怎樣受了冤枉。他有多少的自愛、多少的自憐。但是大衛不是這樣,在逃難的時候,他裡面的感覺卻是:我今天雖然是為著神的緣故,在這裡逃避,沒有安息,但是我的神比我更沒有安息。大衛在無家可歸的時候,不是在那裡可憐自己,他所想到的卻是神今天在地上也無家可歸。大衛自己在那裡漂流,他就想到神的約櫃也在漂流。在大衛的感覺裡,神的滿足遠比他自己的滿足重要。

強烈的心願與行動

為著這個緣故,當他被高舉為王的時候,他第一件事,就是攻打耶路撒冷。他這一個舉動不是光為著要得一個地方作京城。我個人覺得,他攻打耶路撒冷,乃是要為神的約櫃尋找安息之所。

神在申命記裡,多次向祂的百姓啟示說:「當我帶你們進入迦南地,你們在那裡享受流奶與蜜之地的時候,我就要在全地揀選一個地方,好安置我的名。那個地方就是我的約櫃安息的地方。你們必須要到這個地方來獻祭。你們中間所有的男丁,一年要三次到我所揀選的地方來朝拜我。」現在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已經有相當的年日了;他們經過了士師的日子、經過了撒母耳的日子、經過了掃羅的日子,而約櫃有的時候在示羅,有的時候在基列耶琳,還沒有得著一個固定的地方。大衛在神的面前,因著心願是那麼逼切的緣故,(我個人感覺,他一定是得了啟示,知道耶路撒冷是神所揀選的地方。)所以一作了王,他第一個舉動就是攻打耶路撒冷,要為神的約櫃在那裡預備地方。

雖然因為大衛流血太多,神沒有許可他來建造聖殿,但是我們知道,一面神把聖殿的圖樣啟示給大衛,另一面大衛自己也告訴我們:他在爭戰中,在所有的艱難裡面,為著他所愛的神,準備了許多的材料。這是大衛的心願和行動。

親愛的弟兄姊妹!大衛在神面前就是有這樣的心願,要為神的約櫃尋找一個所在並建造聖殿。他在神面前的這一個心願,強烈到甚麼地步呢?這一首詩的第二節告訴我們:他怎樣向耶和華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我必不進我的帳幕,也不上我的床榻;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他這一個心願實在是強烈。

這裡題到雅各的大能者,我們可以回頭看看雅各的事。我們都知道,雅各因著逃避他的哥哥,離家漂流在曠野。但是在夜裡睡夢中,神向他顯現並對他說:「我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也要作你的神,我要把你所躺臥的地方賜給你,我要把你帶回來,我要建立你的家。」神在那裡給了雅各許多的應許。等到雅各醒過來了,他向神許願說:「神哪!如果你真照你的應許,叫我有得吃,有得穿,也叫我平平安安回到我的父家。我就要以你為我的神,並且我要向你獻上十分之一。」雅各許的這個願,實在是買賣式的。他的意思就是對神說:神阿!你先給我好處,我就也分一點給你。如果你不給我好處的話,那麼對不起,你也得不著甚麼。

但是大衛卻不是那樣。大衛也是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也是為著要建造神的殿,叫神在祂的百姓中得著安息,但是在大衛許的願裡頭,沒有一點買賣的性質。大衛許的願是完全為著神的:「神哪!你可以剝奪、你可以破碎,但是在破碎的裡面,我要起來為你尋得居所。你可以給我苦難,可是在苦難中我要收集材料,來建造你的殿。」

哦!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我們在神面前的光景,究竟是怎樣?神有一個心願,要住在祂的百姓中間,但是祂需要祂的百姓為祂預備居所。今天我們都說:我們是愛神的人。但是我們裡面有沒有這樣的心願,要滿足神的心呢?我們願意受一切的苦難麼?我們願意攪動我們的自己麼?我們願意吃苦麼?我們是否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盼望神在祂的兒女中,得著一個安息的地方?我們是像雅各那樣買賣式的愛神呢,還是像大衛那樣全心全意的愛神?大衛說:「我必不進我的帳幕,也不上我的床榻;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直等到為神尋得一個居所。」我們愛神有沒有到這個程度?我們今天事奉的目的是不是為著建造神的家?是不是為著要滿足神的心?是不是要成全神的旨意,使神在祂的兒女中真有一個安息的地方,真能得著敬拜、得著稱讚、得著事奉?我們是不是這樣對待我們的神?

保羅曾說:所有的人都顧到自己的事,不顧到主的事。今天我們是覺得神的事重要呢,還是我們的事重要?如果神今天在我們中間不能得著安息,我們可以安息麼?今天我們對神的愛,就是從我們對教會的感覺上看出來的。你愛神有多少,愛教會就有多少。你若真愛神,你就必定不為自己尋求甚麼,你就必定要滿足神的需要,盼望教會在神的面前能得著建造,好叫神得著安息。

人的心願合乎神的心願

感謝神!大衛這樣的心願,這樣的舉動,剛好合乎神的心意,所以聖經告訴我們說:「大衛是合乎神心意的人。」(撒上十三14)換句話說:大衛摸著了神的心,大衛這一個人摸著了神的心。到了第十三節,神就說:「因為耶和華揀選了錫安,願意當作自己的居所,說: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我要住在這裡;因為是我所願意的。」大衛去攻打耶路撒冷,把耶路撒冷奪過來,神說:你所得的這個地方正是我所揀選的。大衛說:「我要為神預備一個地方。」神說:「這個地方正是我所願意的,我願意把這裡當作我自己的居所。」大衛的心願,也就是神的心願;就是神所願意的,大衛體貼了神的願意。一個人與神聯合到了這個地步,實在是非常的美麗。

神對於人心願的反應

1. 使糧食豐滿,窮人飽足

在這一種情形之下,神說:「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使其中的窮人飽足。」如果今天在地上有人被主的愛摸著,肯吃一切的苦,願意神在祂的百姓中得著一個安息的地方,神定規也要說:我的祝福要傾倒在他們的中間,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使所有的窮人飽足。凡是願意滿足自己的人,都要變成飢餓缺乏的人。凡是願意滿足神的人,都要變成飽足豐富的人。在屬靈的追求上,這是一個鐵的定律。如果你屬靈追求的目的是為著自己的飽足,那麼你反而要飢餓,反而要缺乏。如果今天你追求的目的,不是自己屬靈,而是要滿足神的心意,那麼,你的糧食要豐滿、你的貧窮要得著飽足。這是聖經的原則。如果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是要滿足神的心意,同心合意的要在這裡給神一個安息之所,叫神的名能夠安置在這裡,叫神能在這裡得著榮耀、得著敬拜,弟兄姊妹!我們會飢餓麼?會缺少生命的供應麼?會缺少話語的供應麼?絕對不會!神要把祂的豐富,傾倒在我們中間,連我們中間最窮的人,都可以得著飽足。

2. 披上救恩,大聲歡呼

神又說:「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聖民大聲歡呼。」大衛在神面前的心願是「願你的祭司被上公義」,但是神答應他的禱告說:「我要使祭司被上救恩。」大衛的心願不過是要這些事奉神的人,都是蒙恩得救公義的人,但是神答應大衛卻是超過他所求所想的。神說:「我的祭司不但要披上公義,我的祭司要被上救恩、要披上完全的救恩。」大衛的願望是「願你的聖民歡呼,願你的百姓快樂。」但是神的答應是「我的聖民必大聲歡呼。」不但是歡呼,還是大聲歡呼。神的答應總是超過我們所求的。神完全的救恩要顯在祂的百姓中,叫我們在祂的面前顯出一種快樂的光景,叫我們歡喜跳躍,大聲歡呼。

3. 叫角發生,冠冕發光

神又應許「我要叫大衛的角,在那裡發生;我為我的受膏者預備明燈。」在這裡有神的權能,有屬靈的權柄。「大衛的角」,是代表「權柄和能力」。在這裡,神的能力和神的權柄要完全的彰顯出來,叫眾仇敵受到羞辱。但是大衛的冠冕,卻要在頭上發光。

所以,如果今天我們有強烈的心願要滿足神的心,要神在祂的百姓中有安息之所;如果我們肯付上一切的代價,肯把自己放在神的手裡,攪擾我們自己,不容自己安息;如果我們在神面前有這樣的心願,神定規要悅納我們,要建立祂的教會。神的榮耀要住在教會中,神的豐富要臨到祂的教會,神的救恩要充滿祂的教會,神的能力和權柄也要在教會中有豐滿的彰顯。

4. 建立家室,堅定寶座

現在我們再回頭來看第十一至十二節:「耶和華向大衛憑誠實起了誓,必不反覆,說: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寶座上。你的眾子若守我的約,和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他們的子孫,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大衛在神的面前有一個心願,要為神預備一個地方,建造一個家,你知道神怎樣反應?神差遺先知拿單去告訴大衛說:「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過殿,常在會幕和帳幕中行走。凡我同以色列人所去的地方,我何曾向那一個支派說:你們要為我預備一個殿宇呢?」神說這樣的話,是表明神的心意給大衛摸著了。但是神又說:「你大衛要為我建立一個家麼?慢一點,讓我先來為你建立一個家。你要為我堅立寶座麼?慢一點,讓我先來為你堅立寶座。」

哦!神和大衛正如兩個好朋友,這一個要成全那一個,但那一個卻說:我要先為你成全。這兩個人在那裡爭,看誰能作得更多。神說:不行!不行!你在這裡為我有這樣重的心願,難道我今天就輸了嗎?你還沒有為我建立家之前,我要先建立你的家。你還沒有為我堅定寶座之前,我要先堅定你的寶座。大衛用謙卑的靈來接受神的話語。他到神面前說:「神哪!我是誰,我的家算得甚麼,你竟使我到這地步呢?這在你眼中還看為小,又應許我的家至於永遠;我是想要來滿足你,但在我還沒有滿足你以前,你就先來滿足我。我是要來成全你,但在我還沒有成全你之前,你就先來成全了我。」

親愛的弟兄姊妹!這就是我們的神。我們不能勝過我們的神。我們在神的面前只要有一點點的心願要為著祂,祂馬上就向著我們有萬分的心願。我們的神實在是偉大。

但是弟兄姊妹要知道,神在地上的家是藉著大衛的家;在地上的寶座是經過大衛的寶座。如果大衛的家不建立起來,神在地上不能有家;如果大衛的寶座不先堅定,神在地上的權柄也無從彰顯。大衛的家就是神的家,大衛的寶座就是神的寶座。所以我們要看見,神在我們身上所作的一切是成全我們,也是為著祂自己。這兩個確是合而為一的。

這一首詩所要交通給我們的就是這一個感覺,要我們這一些人,在神面前有一個堅強的心願,要完成神的心意,好讓神在祂的百姓中能有安息,能得著一個居所。但是,當我們這樣作的時候,我們卻看見神先來成全我、先在我們的身上作工、先帶領我們,叫我們在生命中有長進、叫我們能摸著祂自己的寶座。所以老實說:今天我們所能有的就是一點心願。所有的事情,都是神自己作的。請問弟兄姊妹!你有這心願麼?── 江守道《上行之詩》

 

為神的殿禱告(楊震宇)

 

鑰句: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

背景:《詩篇》第一百三十二篇乃是詩人回顧大衛將約櫃搬入耶路撒冷的史實。本詩的作者不甚清楚,但據詩人告白說自己親自將神的約櫃安置在聖殿來看(69) ,極有可能是所羅門(代下五25),可能是在聖殿築成獻殿之時所作的詩(代下六4142)12節的內容與所羅門獻殿時的禱告相一致。詩人懇求神根據所立之約來祝福他這首詩或許是為記念約櫃搬入聖殿,由所羅門準備迎接慶典時,所唱誦的。本篇也是「大衛之約詩」,他的名屢次提及:「因你僕人大衛的緣故」「耶和華向大衛起的誓」「我要叫大衛的角在那裡發生。」本篇的主題包括約櫃,聖殿,以及神對大衛家的應許

提要:第一二篇是為神的殿禱告。在這首讚美的詩中,詩人求神記念大衛為建造聖殿所許的願(110);以及求神成全向大衛所起的誓,乃是應許賜福給大衛的子孫和耶路撒冷(1118)。全詩分為二段:

()大衛向神許願(111)──他怎樣向耶和華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

()神向大衛起誓(1218)──耶和華向大衛憑誠實起了誓,必不反復,說:「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寶座上。」

鑰節:【詩一百三十二35】「說:我必不進我的帳幕,也不上我的床榻;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

鑰點:本篇我們看見朝聖者為神的殿禱告,求神記念大衛為建造聖殿所許的願和神向大衛所許的應許。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大衛是如何合神的心意,為耶和華神預備居所以及耶和華應許如何成就大衛之約。這首詩始于詩人求神記念大衛因愛神,為了尋得神所居住的聖所,所受的一切苦難。大衛許願,不進自己的帳幕休息,也不上床歇息,不合眼睡覺,直等為神尋得居所。當大衛找到約櫃在基列耶琳的所在,就決心帶回耶路撒冷,並建造殿宇,安放神的約櫃。接著,詩人求神興起,和神有能力的約櫃同入安息之所。然後,詩人重申神與大衛所立的約,因神聽見大衛所許的願,就對大衛起誓,要在錫安建立大衛的寶座,又應許將國權傳給祂的子孫,並且祂必將滿足的福賜予祂的子民。

今日的鑰節提到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聖經說大衛是合神心意的人我們可以從本篇中約略看見,神揀選了錫安當作自己的居所;大衛也揀選了錫安,為神居住的聖所,表明大衛正合著神的心意。大衛作王的時候,為自己建造了一座華麗的宮殿,他卻不肯安息,因為他仍然記得唯一要先作的事,就是為神的約櫃尋得居,約櫃當時仍然在帳幕裡(撒下六17;七117)。他就在神的面前許願,要為神建殿宇,安放神的約櫃,作為神的腳凳。這是因大衛渴望與神的同在,為神建殿的心是何等的火熱雖然神未允他親自建聖殿但大衛的熱心、用心,以及準備建材料備的勞苦,仍是神所看重的。因此,神就把大衛家放在的愛中,成就他一切的心願。親愛的,你是否從大衛身上是否學到了因愛神為祂的居所熱心呢?你是否願成為合神心意的人呢?

本篇指出基督徒生命成熟的光景,乃是與神的心意和諧。在新約,神要使教會成為祂安息、和榮耀的居所(弗二22),而教會也是眾聖徒滿有安息和祝福的居所。因此,凡將自己的一生投身在教會生活中,並有分於教會建造的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生活要以祂的心意為自己的心意,而且以祂的事為念。我們若是神的心意和諧,其結果就是,成為(1)飽足豐滿的人,使窮人得著飽足;(2)披上救恩的祭司,把人帶到主的救恩裡面,使人大聲歡呼;(3)得著能力和權柄的人(大衛救恩的角),使主的權能完全彰顯出來,而羞辱眾仇敵;(4)光明的明燈,為主發光(他的冠冕要在頭上發光),而引領人有正確的方向。神祝福合祂心意的人,也使他們成為教會的祝福。親愛的,你是否愛神的居所?是否教會的祝福呢?

「當人關心神的心,願意成全神的心意時,神也關心他,要成全他。」──江守道

默想:「他怎樣向耶和華起誓」(2) 「耶和華向大衛憑誠實起了誓」(11)。親愛的,當你以神的事為念,願意成全神的心意時,神也關心你,要成全你的心願。

禱告:主阿!求祢賜我熱切關心祢居所(教會)的心,使我成為合祢心意的人。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求神照誓言復興大衛的寶座(吳主光)

 

第一百三十二篇大綱:

引言:求神紀念大衛的苦難(132.1

一、大衛為神的殿不眠不休(132.2-132.5

1.起誓為神預備帳幕

2.不成功就不眠不休

二、大衛迎接約櫃入耶路撒冷(132.6-132.8

1.從基列耶琳找到約櫃

2.來到神的腳凳前下拜

3.求神與約櫃同入帳幕

4.祭司穿義袍聖民歡呼

三、神向大衛起的誓言(132.11-132.12

1.神不反悔自己的誓言

2.神使大衛後裔坐寶座

3.眾子守法必永坐寶座

四、神揀選了錫安作自己的居所(132.13-132.18

1.神揀選了錫安當居所

2.使糧食豐滿窮人飽足

3.祭司披救恩聖民歡呼

4.大衛的角在那裡發生

5.受膏者的仇敵必羞恥

6.受膏者頭上冠冕發光

 

釋經:

 

引言:求神紀念大衛的苦難(132.1

132.1(上行之詩。)耶和華啊,求你紀念大衛所受的一切苦難!

1.以斯拉將本詩放在這個位置,是要耶路撒冷每一個朝聖者都以本詩所提供的理由、來一同向神呼求;相信神必定垂聽禱告.因為本詩所求的,是按著神的應許、神的誓言、神誠實的性性、神的計畫…來求,神是不可能食言的。

2.作者一開始,就求神「紀念大衛一切的苦難」,就是下文所說、大衛為神預備居所,以至不眠不休;但是現在、神的居所變成荒場;大衛的後裔並沒有按著神的應許坐在大衛的寶座上….為甚麼神不聽禱告、不復興以色列呢?

 

一、大衛為神的殿不眠不休(132.2-132.5

132.2他怎樣向耶和華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132.3說:我必不進我的帳幕,也不上我的床榻;132.4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132.5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

1.從這裡開始,作者複述大衛為神預備居所的過程。作者先指出、大衛很有心地起誓和許願、要為耶和華神尋找適合的居所──安置約櫃的地方,不然、就不容許自己睡覺。這「睡覺」不是指每一天正常的睡覺,因為大衛不可能在一天之內為耶和華尋到適合的居所;這「睡覺」應該是指大衛不讓自己在「居所內安睡」、而耶和華的約櫃卻「沒有居所」。

2.約櫃怎會沒居所呢?事緣以利祭司放縱兩個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行淫、和搶百姓的祭肉;神就讓非利士人來攻.當二人抬著耶和華的約櫃出去打仗之時,神就讓約櫃被擄、又藉非利士人殺死他們二人。以利老祭司聽見約櫃被擄的消息,就往後跌倒而死。其實神讓約櫃被擄到非利士地,不是神失敗、而是神要藉此顯出神的大能。果然、非利士人將約櫃放在「大袞廟」中,一夜間,廟中的偶像都僕倒在約櫃前而粉碎;並且非利士人田鼠為患、各人生「痔瘡」、甚至有一些非利士人被嚇死了。非利士人的長老研究原因,認為是得罪以色列人的神耶和華;於是用牛車將約櫃送回以色列地。約櫃回到以色列地之後,以色列人並沒有好好安置約櫃,竟任將約櫃放在伯示麥人約書亞的田間,任由人觀看。人是不能見神面的,看見神面的人不能存活(出33:20),就是觀看代表神同在的約櫃也是不能。所以神殺觀看約櫃的七十人。百姓因耶和華大大擊殺他們,就哀哭了。於是將約櫃送到基列耶琳,放在山上一個利未人亞比拿達家中,由他的兒子以利亞撒看守約櫃,長達二十年之久。這是說、從約櫃歸回以色列地,至大衛迎接約櫃入耶路撒冷,共有二十年時間;這二十年時間雖然約櫃沒有放回示羅原先的會幕裡,卻能發揮影響力,使以色列全家漸漸傾向耶和華──大復興。約櫃沒有放在示羅,當然是因為神討厭以利祭司一家,不讓他和他的後裔事奉神;乃讓撒母耳起來作祭司、作士師、作先知。

3.後來神揀選掃羅為以色列人的王,掃羅還是常常抬約櫃出去打仗,卻沒有照著神的吩咐滅絕亞瑪力人.所以神廢棄掃羅,改立童子大衛為王。然而、大衛尊重掃羅為「耶和華的受膏者」,並沒有因為掃羅無故恨他、追殺他,而報復。大衛決心等候神自己採取行動,叫掃羅戰死沙場,才照神的旨意作王。其實、大衛在服事掃羅王的日子,已經常常到神的會幕親近神;所以他在《詩篇》中表示:「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詩27:4)視瞻仰神的榮美為最大的福份。

 

二、大衛迎接約櫃入耶路撒冷(132.6-132.8

132.6我們聽說約櫃在以法他,我們在基列‧耶琳就尋見了。132.7我們要進他的居所,在他腳凳前下拜。132.8耶和華啊,求你興起,和你有能力的約櫃同入安息之所!132.9願你的祭司披上公義!願你的聖民歡呼!132.10求你因你僕人大衛的緣故,不要厭棄你的受膏者!

1.「我們聽說約櫃在以法他,我們在基列耶琳就尋見了。」這句話暗示,掃羅作王時代、人們已經沒有到約櫃那裡向神求問許久,所以大衛的臣僕需要打聽約櫃安放在那裡──初時聽說約櫃在「以法他」,但找不到;最後在基列耶琳才找到。大衛找到約櫃的時間,可能是在希伯侖作王的七年。雖然希伯侖非常靠近基列耶琳,但基列耶琳是在北國以色列邊境,在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所統治的範圍內;大衛不便越境強行取回約櫃.所以可能大衛在這七年裡,一直思考如何為耶和華的約櫃尋得「適合的居所」。

2.七年後,伊施波設被他的臣僕殺了,以色列各支派的長老就來見大衛,請他作以色列全民的王。這時、約押又幫助大衛打倒長期居住耶路撒冷,不肯離開的耶布斯人,將城攻取。耶路撒冷地勢非常險要,怪不得耶布斯人可以長期居住在這裡不肯離開,又譏笑大衛「若不趕出瞎子、瘸子、必不能攻取錫安的保障」。所以大衛取得耶路撒冷城,非常開心,認為耶路撒冷是最適合安置約櫃的地方。

3.於是大衛來到基列耶琳朝見神,在神的約櫃前下拜.正如本詩說:「我們要進他的居所,在他腳凳前下拜。」然後對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求你興起,和你有能力的約櫃同入安息之所!」意思是、請神的約櫃離開基列耶琳,進入耶路撒冷大衛所預備的新會幕裡。

4.大衛迎接約櫃,非常隆重──大衛帶領著挑選過的三萬人,浩浩蕩蕩、要將約櫃從山上亞比拿達家中抬出來,由亞比拿達兩個兒子烏撒和亞希約所製造的「新車」運送。大衛和三萬以色列人一邊走、一邊用各樣樂器作樂跳舞。可是到了拿艮的禾場,因為牛失前蹄,烏撒伸手扶住神的約櫃;神就擊殺他。大衛看見神擊殺烏撒,就懼怕耶和華,不敢繼續將約櫃運進耶路撒冷城;卻運到附近住在迦特的一個利未人、俄別以東家中。

5.約櫃在迦特人俄別以東家中三個月,神大大賜福給俄別以東和他的全家。大衛聽見,就明白神之所以擊殺烏撒,是因為烏撒自作聰明,以為非利士人可以用牛車運送約櫃回來,他也可以同樣用牛車運送約櫃進入耶路撒冷;但神的旨意是要利未人用扛來抬約櫃,不准人擅自更改。所以後來大衛說:「除了利未人之外,無人可抬神的約櫃;因為耶和華揀選他們抬神的約櫃,且永遠事奉他。」(代上15:2)於是大衛就去,歡歡喜喜地將約櫃從俄別以東家中抬進大衛城,這就是本詩所說:「願你的祭司披上公義.」意思是、願運送約櫃的祭司做得對;又說:「願你的聖民歡呼」,意思是、大家明白之後,就不再懼怕約櫃.大衛甚至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在耶和華面前極力跳舞;以色列全家也歡呼吹角!抬約櫃的人每逢走了六步,第七步就獻牛與肥羊為燔祭和平安祭。大衛給民祝福,並且分給眾人每人一個餅,一塊肉,一個葡萄餅。

6.複述到這裡,本詩的作者禱告說:「求你因你僕人大衛的緣故,不要厭棄你的受膏者!」意思是、大衛這麼熱心為你預備居所,以親近你為樂;神啊!求你不要厭棄大衛的後裔作「受膏者」,繼續讓他可以坐在大衛的寶座上作王.但如今你卻叫猶大亡國被擄,你好像永遠厭棄我們一樣!

 

三、神向大衛起的誓言(132.11-132.12

132.11耶和華向大衛、憑誠實起了誓,必不反復,說:「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寶座上。132.12你的眾子若守我的約和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他們的子孫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

1.這段經文的內容與(詩89篇)的質問很相似;只是本詩很有信心和盼望,(詩89篇)的質問卻顯得沒有信心。本詩複述神向大衛起誓,也清楚說明、神要實現他的誓言,是有「條件」的──大衛的眾子必須「守我的約和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才可以永遠坐在大衛的寶座上。

2.我們記得大衛迎接約櫃進入耶路撒冷之後,還在想:自己住在香柏木的宮中,神的約櫃反在幔子裡,怎能過意得去?於是大衛有意為神建造殿宇,只是神不准。雖然如此、神卻藉拿單先知對大衛說:

「你豈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呢﹖…我從羊圈中將你召來,…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我…剪除你的一切仇敵;…使你得大名…。我必為我民以色列選定一個地方,栽培他們,使他們住自己的地方,不再遷移;…我必使你安靖,不被一切仇敵擾亂;並且我─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但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像離開在你面前所廢棄的掃羅一樣。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原文是你)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撒下7:5-16

3.大衛聽了,就非常感謝神。但是大衛認為,雖然神不准他建殿,他還可以為建殿工程預備材料。於是大衛預備金子十萬他連得,銀子一百萬他連得;又預備許多銅,多得無法可稱;又預備無數的香柏木。大衛說:「我兒子所羅門還年幼嬌嫩,要為耶和華建造的殿宇必須高大輝煌,使名譽榮耀傳遍萬國;所以我要為殿預備材料。」

4.後來所羅門為耶和華建殿.可惜、他晚年的時候,也為許多外國公主建偶像的廟宇,引誘以色列人拜偶像,陷在罪裡。所以本詩的作者只提及大衛熱心為神尋找居所,不提所羅門建造聖殿.因為他知道神給與大衛的應許是帶有「條件」的。

5.其實、要履行「守神的約」和「守神教訓他們的法度」,就等於「守全律法」,試問世上有那一個人能完全履行呢?但神在大衛的後裔中,預備了主耶穌降生,只有他才能完守全律法。但主耶穌復活升天,在天上坐在大衛的寶座上,統管萬有,這一點,以色列人很難明白;他們硬要看見大衛的後裔在地上作王,才能明白.所以主耶穌為以色列人的緣故,必須在末世時從天降臨,在耶路撒冷作王,統治全世界.那時、以色列人就知道,神的應許從來沒有落空過。

 

四、神揀選了錫安作自己的居所(132.13-132.18

132.13因為耶和華揀選了錫安,願意當作自己的居所,132.14說:「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我要住在這裡,因為是我所願意的。

1.作者在這裡很強調地指出、神揀選了錫安作為自己永遠安息的居所;並且特別說明、神親口說:「是我所願意的。」其實這「揀選」,是先「揀選」大衛作為合神心意的僕人;然後大衛有心迎接約櫃進入耶路撒冷、放在他為神所預備的帳幕裡.之後大衛又有心為神建殿.所以神因為喜悅大衛,就以大衛所揀選的耶路撒冷為自己的居所。神對大衛說:「自從我領我民以色列出埃及以來,我未曾在以色列各支派中選擇一城建造殿宇為我名的居所,但揀選大衛治理我民以色列。」(王上8:16

2.或問、怎見得神真的揀選耶路撒冷為自己的居所呢?答案是當所羅門建殿完成,又將一切聖物擺放在聖殿裡,祭司從聖所出來的時候,「有雲充滿耶和華的殿;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這現象代表神悅納這殿成為他的居所;所以神的榮光從天降臨,具體地住在這殿裡。所羅門看見這現象、就說:「耶和華曾說,他必住在幽暗之處。我已經建造殿宇作你的居所,為你永遠的住處。」所羅門又向天舉手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天上地下沒有神可比你的!…你所應許你僕人─我父大衛的話說:你的子孫若謹慎自己的行為,在我面前行事像你所行的一樣,就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現在求你應驗這話。…願你晝夜看顧這殿,就是你應許立為你名的居所。你僕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處祈禱的時候,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垂聽而赦免…。」於是所羅門王在禱告中,七次強調:

「人若來到這殿起誓,求你在天上垂聽」;「你的民以色列若…敗在仇敵面前,又歸向你…,在這殿裡祈求禱告,求你在天上垂聽」;「你懲罰他們,使天閉塞不下雨;他們若向此處禱告,…求你在天上垂聽」;「國中若有饑荒、瘟疫、旱風、黴爛…無論遭遇什麼災禍疾病,你的民以色列…向這殿舉手…禱告,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赦免」;「外邦人…從遠方而來,向這殿禱告,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你的民若…往何處爭戰,向耶和華所選擇的城與我為你名所建造的殿禱告,求你在天上垂聽他們的禱告祈求」;「你的民若被擄到仇敵之地,他們若…回心轉意,懇求你…,向你所選擇的城,並我為你名所建造的殿禱告,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他們的禱告祈求。」

3.然後耶和華二次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向我所禱告祈求的,我都應允了。我已將你所建的這殿分別為聖,使我的名永遠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裡。你若效法你父大衛,存誠實正直的心行在我面前,遵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律例典章,我就必堅固你的國位在以色列中,直到永遠,正如我應許你父大衛說:你的子孫必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

 

132.15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使其中的窮人飽足。132.16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聖民大聲歡呼!132.17我要叫大衛的角在那裡發生;我為我的受膏者預備明燈。132.18我要使他的仇敵披上羞恥;但他的冠冕要在頭上發光。」

1.作者複述神對大衛的應許,指出神曾說過五個「我要…」.意思是、這五個應許就是神以錫安作為居所的證據;現在這五個應許仍未實現,所以作者求神照應許而行。

第一個「我要」:「我要住在這裡,因為是我所願意的。」(上文已經交待過了──神揀選錫安、答應永遠住在這裡,聽人禱告。)其實這應許要等到主基督降臨,才能全面實現。

第二個「我要」:「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使其中的窮人飽足。」意思是、神應許耶路撒冷必有「萬物復興」的時候來到.那時、人民豐衣足食、四境太平。這應許一直未正式實現過,非要等到主基督降臨,進入千禧年之時才能實現。

第三個「我要」:「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聖民大聲歡呼!」意思是、那時祭司所穿的不再是舊約律法規定的「祭司袍」和「以弗得」,那些衣服原是「影兒」,其應驗的實體是主基督所成就的「救恩」。所以當祭司也以主基督的救恩為其榮耀之時,以色列民就大聲歡呼,因為他們得救了,而且從萬民中分別出來,成為神蒙福的「聖民」。

第四個「我要」:「我要叫大衛的角在那裡發生;我為我的受膏者預備明燈。」意思是、神從大衛的後裔中興起一位救主,為以色列人爭戰;神又為這位救主預備一些智慧人,如同明燈照在黑暗中,引領以色列人悔改歸向神。這樣的形容,是指主基督降臨拯救以色列人之前,先有一些智慧人興起,在民間訓誨傳道,叫以色列全家悔改歸向神.正如《但以理書》預言說:「民間的智慧人必訓誨多人;…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但11:33, 12:3

第五個「我要」:「我要使他的仇敵披上羞恥;但他的冠冕要在頭上發光。」意思是、最後神使敵基督「披上羞恥」,因為被打敗.這是指主基督降臨,用他的榮光消滅敵基督和他的大軍;然後主基督「戴上冠冕」──受膏為王;這冠冕要「在他頭上發光」,意思是形容主基督作王,統治全世界,得到至高的榮耀。

以上這五點,都是要等到主基督回來之時,才能實現。但卻是耶路撒冷那些朝聖者恒常的禱告內容。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建造神居所的異象與目標(漆立平)

 

「耶和華啊,求你紀念大衛所受的一切苦難。他怎樣向耶和華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說:“我必不進我的帳幕,也不上我的床榻;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我們聽說約櫃在以法他,我們在基列耶琳就尋見了。我們要進他的居所,在他腳凳前下拜。耶和華啊,求你興起,和你有能力的約櫃同入安息之所。願你的祭司披上公義,願你的聖民歡呼。求你因你僕人大衛的緣故,不要厭棄你的受膏者。耶和華向大衛憑誠實起了誓,必不反復,說:“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寶座上。你的眾子若守我的約和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他們的子孫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因為耶和華揀選了錫安,願意當作自己的居所,說:“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我要住在這裡,因為是我所願意的。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使其中的窮人飽足。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聖民大聲歡呼。我要叫大衛的角在那裡發生;我為我的受膏者預備明燈。我要使他的仇敵披上羞恥,但他的冠冕要在頭上發光。”」

這首詩共十八節,可以分成六個段落,第一到第五節,這一段是叫我們回想在大衛的時代,以色列國究竟是怎樣興起來的,這就預表了神的教會是怎樣興起來的。

 

【回想大衛的時代】在大衛之前有一個王叫掃羅, 剛開始做王的時候還好,還算謙卑,可是後來就變了。當神使他戰勝亞瑪力人後,他就變得非常狂傲,輕看引導他的先知撒母耳,不重視神的帳幕與約櫃,就像外邦人一樣,做個沒有神的君王。掃羅後來更變得非常乖僻,他的勇敢不再去對付敵人,而是對付自己的弟兄,特別是對付大衛。他有難處,大衛去幫他解決,打敗了歌利亞。他被魔鬼所勝、睡不著覺,大衛去為他彈琴、唱詩,趕出了魔鬼,可是他不僅不欣賞、不寶貝、不珍惜大衛,反而還逼迫他。後來他乾脆追殺大衛,大衛就逃到瑪雲、隱基底的曠野,掃羅到處追殺他。有兩次掃羅反而落在大衛的手裡,但是大衛不僅不傷害他,還保護他。大衛的心情就像前三篇詩的光景。後來掃羅敗在非利士人的手裡,不僅他家破人亡,幾個兒子也都在戰場上被殺,以色列國就被非利士人所征服,所滅亡。而大衛因為被掃羅追殺的結果,就跑到南地去,等到掃羅被殺之後,有人去把大衛找回來。

 

【大衛有個堅定的異象和目標】當大衛回來時,以色列已是一個破敗的國。但是這首詩告訴我們,即使當掃羅在追殺他的時候,他在逃難的過程當中,心裡所想的是神的居所,是神的殿,大衛有個堅定的異象,他知道神要什麼,他有一個目標,他有一個願,願神所願。所以這段聖經就告訴我們:耶和華啊,求你紀念大衛所受的一切苦難。他怎樣向耶和華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說:“我必不進我的帳幕,也不上我的床榻;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他有一個堅定的異象,就是神的心就是他的心。神所要的,就是他所要的,即使他在遭難中,仍然不改這個信心,就是:主啊!如果有一天你釋放我,讓我能夠自由,我一定要為你尋得居所,建立你自己的家。

 

【找回神的帳幕和約櫃】大衛真是這樣嗎?當猶大人把他迎回去,以色列人也來擁護他做王的時候,他第一件事就召集這些千夫長、百夫長、會眾,向眾民說,我們要去找耶和華的帳幕,把神的約櫃迎回來,因為我們是耶和華的子民,怎能沒有耶和華的見證呢?你們要去訪問各城,把那些事奉神的人,就是利未人、祭司都找回來,因為他們是服事約櫃的。歷代志上十三章三節就清楚的說,因為在掃羅年間,我們沒有在約櫃前求問耶和華。掃羅的失敗就是他離棄了耶和華的面光,而大衛做王的第一步就是要把神的子民都帶回到神的面前,所以這些千夫長、百夫長就非常阿們,知道約櫃在基列耶琳,就準備把約櫃迎回來。當他幾次打敗非利士人,取得了耶路撒冷,建立大衛城之後,就決定立刻要把約櫃帶回大衛城,設立帳幕。

這提醒我們,以色列國因著大衛的緣故,從那些破敗之中,在短短十年之內變成了在那個地區最興盛的國家,成為神子民的榮美國度。他們打敗非利士人、以東人、亞捫人,而且把耶和華神傳給他們。其實無論是亞捫人、以東人原本都是神的子民。以色列國之所以進入豐富、榮美、強盛,是大衛倚靠神的緣故。

他本想要為神建造聖殿,大衛王就站起來,說,我的弟兄,我的百姓阿,你們當聽我言,我心裡本想建造殿宇,安放耶和華的約櫃,作為我神的腳凳。我已經預備建造的材料。只是神對我說,你不可為我的名建造殿宇,因你是戰士,流了人的血。歷代志上二十八23因為神是和平的神、和平的君,等你的兒子來建聖殿。耶和華對我說,你兒子所羅門必建造我的殿和院宇。因為我揀選他作我的子,我也必作他的父。(歷代志上二十八6

 

【隱藏的事奉——預備聖殿的材料】你就發現,大衛為了聖殿的建造,預備了許多材料,不僅如此,為了聖殿的事奉,他更是培養、預備、成全、建立了許多人,把祭司都找回來,讓祭司好好的學習神的話,並把神的話服事給百姓,派祭司到各個城去教導神的百姓,然後又訓練一些利未人,有唱詩的、有讚美的、有彈琴的,祭司也分了班次,預備在聖殿裡面事奉。所以在他離世之前,聖殿的事奉已經完全被建立起來了。

 

【大衛活在聖殿的實際中】在大衛的詩篇中,多處提到聖殿,其實當時並無聖殿。詩篇二十七篇第四節: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詩篇二十三篇第六節: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那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在大衛的時代,始終沒有神的殿,但是聖殿早就存在於他的心裡。雖然他不是祭司,更不是大祭司,就律法說他不能住在神的殿裡,但在他心中,卻一直是住在約櫃的施恩座前的,他與神之間的關係,超越了他的時代。

因著大衛有這樣堅定的目標和異象,也把這個目標和異象帶給當時的千夫長、百夫長,和各族的族長並以色列的百姓,眾人就同心合意,一同來事奉神,把約櫃迎回到神的帳幕。他們在基列耶琳尋見了,要進他的居所,在他腳凳前下拜。說:耶和華阿,求你興起,和你有能力的約櫃同入安息之所。就把約櫃迎到大衛城,也就是耶路撒冷城。願你的祭司披上公義,願你的聖民歡呼。從那以後,他們的祭司就按神的公義來服事百姓,教導神的百姓認識神的律法,活在神的旨意當中。這個地因此成了神所祝福的地。原來被欺壓、貧窮的以色列人,就逐漸富足,因為有神的祝福,所以眾民就歡呼,所以後面說:求你因你僕人大衛的緣故,不要厭棄你的受膏者。

 

【恩典是要神的百姓在生命中作王】接著說到:耶和華向大衛憑誠實起了誓,必不反覆。說: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寶座上。你的眾子若守我的約和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他們的子孫,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你的眾子若守我的約和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他們的子孫,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我們讀到這一段聖經,可能會以為這段話只是神對大衛和他的子孫說的,但是仔細去想,大衛只是一個預表,遙指那位真正神國度的君王,就是基督。因為耶和華向大衛憑誠實起了誓,必不反覆。說: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寶座上。大衛生了六個兒子,只有一個坐在他的座位上,後來這一個兒子的子孫也無法一直坐在寶座上,以色列國被滅亡了,因為他們沒有守他的約,也沒有遵守他的法度。但是神給大衛應許的時候,這段話並不是指一個兒子,而是許多的兒子,所以這裡講的大衛實際上是預表基督,你的眾子預表今天的教會是更合適的。這段話說我要使你所生的,就是基督所生的。凡是成為神兒女的,都是基督所生的,我們都是基督徒,都是基督賜的生命,基督乃是今天真正的大衛,我們都是他的子孫。「你的眾子」,就是指我們這些眾子,若守他的約和他所教訓的法度,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你的寶座」是基督的寶座,是獨一的寶座,但是他的子孫都要坐在上面。這是什麼應許?當教會有一種榮美的光景、聖徒所顯出來的事奉,各個都在生命中作王,各個都成為得勝者,將來在千年國度裡都有分於基督的寶座。這個應許在啟示錄裡面曾經應許給老底嘉教會: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在羅馬書就說,我們若是活在主的恩典中,都要在生命中作王。

所以這首詩就給我們看見,他把神的居所建立起來,把神的約櫃帶回來,把神的話帶進來。神的話從聖殿裡面不斷的流露出去,他是亮光,他是真理,他是生命,他是道路,他是眾聖徒的供應,他是活水,他是靈量。就使得眾聖徒都得到復興,不僅得到復興,祭司披上救恩在那裡事奉,而眾民都喜樂歡呼。這樣,所有大衛的子孫,每一個蒙救恩的人都要在生命中作王,都要被更新,因為有王的生命在他的裡面。如果是這樣的生活,學生會影響他的同學,在工作中的人會影響他的同事,人會羡慕在你我身上的生命,是他們所渴慕的,因為從你身上看到了神的愛、公義、恩慈、憐憫,當神的美德從我們身上流露出去,很自然我們就成為眾人羡慕的物件,人必願意來親近我們所親近的神,這就是在我們的生活環境裡作王,也就是在生命中作王。神說他們的子孫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若是這樣,耶和華必揀選錫安,願意當作自己的居所。

又說: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我要住在這裡,因為是我所願意的。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使其中的窮人飽足。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聖民大聲歡呼。我要叫大衛的角,在那裡發生;我為我的受膏者,預備明燈。我要使他的仇敵,披上羞恥;但他的冠冕,要在頭上發光。神要賜給我們榮耀的冠冕,所以在詩篇第一百三十二篇裡面,就看見神的子民要堅定持守所看見的異象和目標。就是跟隨基督的帶領,信靠神,另一方面,要活在他的家(教會)中,建立他的家,有分於他的家,也就是神的居所。神的居所不僅是他的也要成為我們的居所,就像大衛所說,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他不是祭司,但很早就有那個觀念。

 

【神要與人同住】神為何要支搭帳幕在人間?就是他要與人同住,不只他住在那裡,也盼望我們住在那裡,所以神的居所不只是為了神,也是為了我們,是我們可以安息之所,如果那個教會成為神可以安息之所,一定也就是我們眾聖徒的安息之所,在這裡神要將他的豐富來充滿。所以他要使這個安息之所成為神所揀選的,成為一個豐富、光明、榮耀,滿有神祝福的一個居所。這就是——「我要住在這裡,因為是我所願意的」。

 

【使其中的糧食豐滿】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就是神的話豐富的流露出來,因為神的約櫃在這裡,祭司把神的話不斷的教導出來,眾聖徒愛慕神的話,神的話就成為活水的泉源流露出來,成為眾人的供應,你的話就是我的糧,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你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耶十五16)你的言語,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詩一一九103)糧食豐滿說出在教會裡面有豐富話語的供應,使其中的窮人飽足。我們原來都是窮人,但是進到神的教會裡面,就愈活愈富足,並不是大家都開賓士,而是裡面生命的富足。也許我們財富不多,但我們裡面很富足。人遇見我們就發現,在我們裡面有一種他們所渴慕得到而無法得到的,在你身上有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是這世界上買不到的,卻是人人都羡慕的。

 

【祭司披上救恩】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我們都成為祭司,能夠把神帶給人,也能夠把人帶到神面前。許多人因我們而蒙恩得救,不是我們拯救他們,是因著我們,他們就被帶到神的救恩裡面,所以說,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聖民大聲歡呼。到那時候每一次的聚集,我們裡面一定滿了感讃,每一次聖徒的聚集都是大聲歡呼。一讚美,心底就湧出美詞,我的舌頭就像快手筆,唱起詩來,作起見證來,有說不完的話。

 

【大衛的角發生】我要叫大衛的角,在那裡發生,大衛救恩的力量在那裡顯出來?人帶到這裡,即使本來是個很壞的人,一帶到這裡就蒙光照,因為神在你們中間,他一遇見神就痛哭悔改,痛哭流涕的說:主啊!我是個罪人,我需要你的救恩。原本什麼力量都改變不了他,但是一遇到主,他就折服了。這是大衛救恩的角在那裡顯出來。

 

【為受膏者預備明燈】我為我的受膏者,預備明燈。教會在這個黑暗的世界裡,就像金燈檯在那裡照亮。使得許多人有明確的方向、道路,因有明燈照耀所以能夠指出他們的方向,能夠引領他們前面的道路,主的話就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我要使他的仇敵,披上羞恥。仇敵來到你面前,牠要發現,牠們完全失敗了。

 

【得著榮耀的冠冕】但他的冠冕,要在我們頭上發光。每一個聖徒都要經歷那個榮耀的冠冕顯在頭上,在那裡不只有公義的冠冕,就像保羅所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那時不容易,因為在那個時代,只有他一個人。但今天,許多的得勝者都有分於那個冠冕。我們的神不是那麼的吝嗇的,不像奧林匹克比賽,一項比賽很多人跑,但是只有一個人能夠得金牌。在主所預備的路上,只要能夠跑到底的,主都給他金冠冕,不要以為他那有那麼多的金,他有的是。他真是豐富,他就怕我們不跑,就怕我們不走,只要我們肯跟隨他往前去,他就預備了榮耀的冠冕戴在你頭上,這是榮美的教會生活。盼望將來見主的時候,眾聖徒是歡喜快樂,這是一百三十二篇的光景,在大衛的時代已經顯現出來。很可惜到了所羅門的時候,因為他偏邪了,而走了失敗的道路。主耶穌離世升天之後,五旬節聖靈降下,初期的教會也顯出這種榮美的光景,是不是現在就不再出現了?不,主的話是說:這殿后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哈29)所以只要我們有信心,存著這個異象,跟隨主走,弟兄姊妹同心合意的活在主的面前,不久就發現,那個榮耀要顯在這裡。——漆立平《詩篇中的上行之詩【教會生活的榮美歷程】》

 

 

我們的成熟(朱韜樞)

 

前言

 當我們來到上行詩的最後一個階段時,我們仍要記得,主的話不是教訓或道理,它們是可經歷、可享受的。雖然許多聖經的學者曾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將上行詩作了不同的分段,但我的負擔乃是著重詩篇中神聖生命的成長和聖徒屬靈經歷的成熟。前面我們看過了第一組「我們的異象」,第二組「我們的奉獻」,第三組「我們的享受」,第四組「我們的擴大」。一個正常的基督徒的一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一生,由一個階段長到另一個階段,由「異象」的階段 長到「奉獻」的階段,由「奉獻」的階段長到「享受」的階段,由「享受」的階段長到「擴大」的階段,由「擴大」的階段長到「成熟」的階段。

 現在我們來到第五個階段──「我們的成熟」。在這裡所講的「成熟」和我們之前所看見的「成熟」是不一樣的。當我們在「享受」的階段時,雖然也有一些成熟的經歷,但是那個經歷是聯於你個人的。也許你成了身體的祝福,你成為葡萄樹和橄欖樹,但你可能不認識甚麼是「基督的身體」。這就是為甚麼你需要第四個階段──「擴大」的階段。主藉著環境來使你降卑,好更多的擴大你這個人,使你認識你的所是。當你經歷這些環境後,你就不再驕傲,不再想要作些大事,你成了一個謙卑的的人。不僅如此,你更是像一個斷奶的孩子,在你裡面有了真正的順服。在第五個階段我們會認識,真正成熟的經歷不是聯於你個人,而是聯於主的見證。

詩篇一百三十二篇:成熟的經歷

關切神見證的顯出

 詩篇一百三十二篇給我們看見,成熟的人一面是安息的、順服的;另一面,他的裡面又有一種迫切。這說法似乎十分矛盾,但卻符合我們的經歷。常常當我們最迫切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最安息的時候;當我們最安息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最迫切的時候。當我們長到成熟的階段時,在我們裡面有一種的迫切,我們關心神見證的產生,我們關切神見證的實際。我們會向主呼籲:「主阿,我看見了教會,我也認識你的見證,但是這一切的實際在那裡?我聽見了許多,談論了許多,忙碌了許多,也勞苦了許多,主阿,但是我的生活中卻沒有多少實際!」

 詩篇一百三十二篇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我們看見聖徒在主手的製作裡的長進和成熟。這樣的人是與主合一的,他不再覺得:「我怎樣才能成為其他人的祝福?主要怎麼來用我?我該如何成為教會的祝福?」這個人現在是在另一個範圍裡,他可以告訴主:「主,我不在乎我是否成為祝福,我也不在乎你是否使用我,這對我都不重要了。主阿,但我是迫切的!實際在哪裡?我們所講論的實質在哪裡?」

 有些人在教會生活經過多年以後,不知不覺就變得很冷淡,對任何事都不在乎。他們覺得雖然聽了許多高超的真理,但實際的教會生活中卻是滿了問題。 雖然參加特會和訓練,但是特會過後,生活仍是一樣,沒有甚麼改變。我們似乎看不見所聽到的真理的實際。

 這一切都說出,我們需要有詩篇一百三十二篇裡的操練。在這裡有一個人,他認識主要在人中間得著居所,也看見神的見證還缺少實際,但是他沒有因此而下沉、軟弱或是退後,反而起來為了主見證而爭戰。他沒有灰心,他起來為著產生主見證的實際,為著帶進真理的實化而爭戰。這是一個美妙且榮耀的爭戰。

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

 第一、二節:『耶和華阿,記念大衛,和他的所有苦難!他怎樣向主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詩人為甚麼要耶和華記念大衛?因為大衛雖有失敗,但他卻是一個合乎主心意的人。雖然他有過犯,卻能滿足神。這表明不管我們多成熟,我們仍有軟弱,我們仍會失敗,甚至可能跌倒、犯罪。但在這一切限制、軟弱裡,我們仍然願意尋求主,仍然羨慕主的上好,仍然揀選神的旨意,仍然為著神的居所。接著,詩人求神記念「大衛曾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在聖經中,雅各豫表聖靈變化的工作。主將雅各變化成為以色列,當雅各成為以色列時,神的見證就產生了。向「雅各的大能者」的許願說出:「對於我們,神是變化的神;對於教會,祂是見證的神。我要向如此一位奇妙、變化和見證的神許願!」這是我們成熟的經歷的起頭。我們的一生乃是交託給變化的神,讓祂來甄陶、破碎、製作。我們要一生一世住在祂裡面享受祂,我們也要讓祂在我們的一生中得著享受、得著滿足、得著見證。

神的家以外,他沒有家

 第三到五節說:『我必不進我的帳幕,也不上我的床榻;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這段經節很難解釋,我們是以經歷的角度來解釋這段經節。詩人引用大衛的話,「我必不進我的帳幕」。在舊約裡,神的帳幕就是指祂的居所。在這裡,神的帳幕成了詩人的帳幕和居所。對我們來說,神的帳幕如何能成為我們的居所?或許你會認為,神的帳幕和我的居所是兩件事。但是大衛卻能見證,神的帳幕也是他的帳幕,他完全是為著教會生活,除了教會生活之外,他沒有別的居所。他不尋求自己的安息,所以他說,『我也不上我的床榻』。他認識神的帳幕,他也認識神的見證;但他知道,神見證的實際仍舊缺乏,因此他滿了負擔,滿了渴慕。因著神的見證就是他的生活,他看見神的帳幕還沒有實際,他就沒有安息。

 今日有多少人能像大衛這樣宣告,我的存在就是神的居所?我們只能說:「神有祂居所,我有我的居所。」沒有多少人能說:「我的居所就是神的居所。我願為神的居所,花費我的所有。」你也許會認為,既然大衛這樣宣告了,他應該可以很安息了。但是大衛卻覺得他沒有臥榻,他甚至敢違反自然的律,宣告他不容他的眼目打盹。在神的創造中,人是需要睡眠的。也許有些人可以連續一、兩天不睡覺,但你若的確有睡眠的需要時,是沒有辦法抗拒的。然而大衛的宣告似乎說:「除了教會,我甚麼也沒有,我的居所就是神的帳幕。但是這安息之所的實際在那裏?實質在那裏?直到我看見在教會生活中有了實際,我才會有安息。」

 弟兄姊妹,雖然我們是在主的恢復裏,但是在我們中間,何處有主恢復的實質?我們已聽了許多的道理,我們有很多的知識、行了許多的目標、宣告許多的負擔,但實質在那裏?我們都應該起來呼求:「我不上我的床榻,不容我的眼目打盹,直等到我尋得神見證的實際!」為神的見證而勞苦、奮鬥、爭戰,直等到實際出現才能安息,這就是真正成熟基督徒生活的標記。

一個成熟的奉獻

 詩人的確是一個奉獻的人。與詩人相比,大多數基督徒的奉獻都是與神交易。我們給主一點,就期望主的回報。少有人能宣告:「我的房子就是神的帳幕。」有這樣心志的人,他沒有「交易」的動機,沒有福利平安的觀念。一個成熟基督徒的奉獻,沒有「交易」的動機,也沒有「討好」的存心。就像丈夫和妻子的關係──妻子分享丈夫的所有,丈夫也分享妻子的所有,二人沒有分彼此。

 我們中間許多聖徒仍舊帶著隱藏的動機來奉獻。他們以為,分別給主幾個白天和晚上來聚會,主就應該有所祝福。然而,一個成熟的奉獻就是你沒有了個人的產業,你只有神的家與神的見證。你的所有屬於神,而你也享受神的所有。當我們能這樣奉獻的時候,我們的居所就成了主的帳幕,我們的生活乃是完全為著教會生活。

 有時候我們有一點在財物奉獻上的操練,我們就覺得這是施捨給教會,對主很慷慨。你若有這種想法,神的居所就還沒有成為你的居所。我們不該和神談條件、分彼此。我們不能說:「主,這是我的,那是你的。」我們也不能給了主一點,就向主要祝福。弟兄們,你們有沒有看見,神的帳幕就是我們的居所。我沒有自己的居所,也沒有自己的生活,我的一生就是為著教會生活!

為著主見證的實質來爭戰

 主的見證應該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就是為著建造基督的身體。如果我們是這樣的人,我們就不會只在意自己是否成為教會的祝福。我們會得不著安息,直等到整個身體都達到了成熟的實際。所以詩篇一百三十二篇第五節說:『直等到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

 在教會生活中,常有一些抱怨的話。有的人說:「我們說的是一樣,作的又是另一樣。」另有一些人說:「教會生活裏再也沒有愛了。」他們可能真的有抱怨的理由,但抱怨與不滿永遠不能把教會建造起來。一個在教會裏久了、漸漸變得冷淡的人,絕不可能把教會建造起來。弟兄姊妹們,要起來!可能許多事叫你失望,叫你感到攪擾,叫你為難,但你們更要因此而起來。我們需要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我們不應抱怨,反而要為著神見證的實際起來爭戰。

 第六節:『我們聽說約櫃在以法他,我們在基列耶琳就尋見了。』在撒母耳記上四至六章我們看見,雖然以色列人戰爭失敗,非利士人擄走了約櫃,但是至終約櫃還是回到了以色列人營中。在大衛將約櫃送回耶路撒冷前,約櫃一直留在基列耶琳(撒上七1-2,撒下六1-19)。這就說出有一段時間,神的帳幕裏少了約櫃。換句話說,雖然在那裏一切的擺設都有了,但是卻沒有實際。這和我們對教會生活缺少實際的感覺是相呼應的。就好像每週你參加了擘餅聚會、小排聚會、禱告聚會,你也事奉,也將家打開,也傳福音,雖然做的事每一樣都是對的,但是卻缺少了約櫃──神見證的實際。

 這豈不是我們的光景?當我們來看自己的教會生活時,我們會發現所作的事都是對的,但是實際在那裡?會幕的實際在於約櫃,沒有約櫃,會幕是空的,是缺少實際的。所以在這篇詩篇裡,我們要看見一個成熟的人的爭戰。他不是只顧到自己的成長,或是只在意個人屬靈的祝福,他乃是為著約櫃焦急。他有一種感覺:到了美地還不夠,有了會幕也不夠,會幕裏必須有約櫃我才能安息。我們都應該為著教會生活的實際而爭戰。

神見證的實際就是基督

 第七節:『我們要進祂的居所,在祂腳凳前下拜。』我們在此看到一個重要的轉。前面詩人說,『我必不進我的帳幕,不上我的床榻』,現在他說,『我們要進祂的居所』。從「我的帳幕」轉到「祂的居所」表明因著他的爭戰,神得著了帳幕的實際,帳幕中有了約櫃。當他得到神的約櫃,他找到了實際、實質,他就不再是個一自己為中心的人。從此後,不再有「我」的帳幕,而只有「祂」的居所。這說出主成了教會生活惟一的中心。我們不再為著自己,我們只為著「祂的居所」;我們不再看自己,我們只注視祂。我們都該禱告:「主阿!讓我們嚐到這實際。究竟還要等多久,我們才能達到這個階段?還要等多久,教會生活才能甚麼都沒有而只有你?主,你就是約櫃,願你成為教會生活的中心和實際!」

 教會生活裡應該只有基督。基督必須是教會生活的中心、實質和實際,祂就是約櫃。我們知道約櫃裡有三件東西:法板、隱藏的嗎哪、亞倫發芽的杖。基督是法板,說出祂在教會生活中執政;基督是隱藏的嗎哪,表明他是我們生命的供應;基督是發芽的杖,說出祂是復活生命的運作。一個健康的教會生活裡,除了基督,其他甚麼都沒有。我們應該在教會生活中只看見基督,其他甚麼都看不見。

 在馬太十七章,主耶穌在山上變化形像後,祂的門徒「不見一人,只見耶穌」(馬太17:8)。教會也必須達到這樣的地步。當我們不見一人,只見耶穌的時候,神才能滿足。那時神才能指著教會生活說:「這是我的帳幕,我的居所,也是我的見證!」關於這點,我裡面十分沉重。我們已愛主多年,但是卻缺少這種渴慕。成熟的聖徒會有和詩人同樣的羨慕,他會說:「我不容我的眼目打盹,直等到我找到見證的櫃,把見證的實質帶進教會生活裡,好叫教會生活裡沒有別的,只有基督!」

成熟的信徒帶進神永遠的安息之所

 神的帳幕的實際產生以後,第八節說:『耶和華阿,求你興起,和你有能力的約櫃同入安息之所。』在這詩篇裏,主得著了祂的安息。第六節詩人說,『我們聽說約櫃在以法他,我們在基列耶琳就尋見了。』因著詩人的爭戰,他已尋得主的居所的實際,他可以告訴主:『耶和華啊,求你興起,和你有能力的約櫃同進入安息之所』,祂讓主進入了安息。主得著了安息,祂得到了祂的建築,得著了祂的見證,也已得著了祂所渴慕的。雖然詩人經歷了種種的過程,他經歷了奉獻、被變化和生命的成熟,至終我們看見,乃是主得著了安息。

 詩篇一百三十二篇結束於第十三、十四節:『因為耶和華揀選了錫安,願意當作自己的居所,說,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我要住在這裏,因為這是我所願意的。』永遠的安息之所是主所願意的。一個成熟的人能帶進神永遠的安息之所,在這樣的教會生活裏,甚麼都過去了,我們甚麼都看不見了,只看見主、只擁有主、只享受主、只追求主、只見證主。這時主是實質、是掌權者、是能力、是一切。願我們都渴慕達到這樣成熟的階段,好帶進神永遠的安息之所。

―― 朱韜樞《上行之詩》

 

 

熱切的尋求神(一三二1~10)(臺北靈糧堂)

 

聖經說大衛是合神心意的人,這是從神來最高的評語,我們可以從本篇中約略看見一些大衛合神心意的原因。雖然詩人所描述的是大衛尋求為神建殿,但是熱切之心溢於言表,大衛與我們一樣,他也曾犯罪得罪神,但是有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效法的,那就是他對於神的心是那樣的火熱,渴望神的同在是那樣的殷切。

大衛是付代價的在尋求神,是一心的尋求,尋求神是他最優先的的次序。尋求的目的是神的同在。就以色列人來說,約櫃就代表著神的同在。神亦曾應許過祂的同在,雖然神不住人手所建的殿,雖然神沒有允許大衛為祂建殿,但是神仍然允許大衛為建殿的事預備材枓,這讓他的兒子在建殿的事上非常的順利。

怎樣尋求神才算是熱切呢?尋求神的第一要件就是「要神的同在」,這也是詩人讓我們所看見的,大衛尋求神同在的代表,因他渴望神的同在。今天,主的恩典是祂完成了救贖工作,祂已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賜下了聖靈保惠師,祂要住在我們心裡,樂意與我們同在,這就是「新約」的恩典。但是,這恩典是否來得太容易了,以致於我們輕忽了這恩典的價值?保羅說,我們就是神要居住的聖殿,祂要在我們中間居住,在我們中間來往,不是沒有條件的,我們必須是與世界分別的,必須是清潔不沾染污穢的(林後六14-18)。我們從大衛身上是否學到了他尋求神的熱切呢?不單是熱切,方向也要對。

回應

主,懇求你,賜我熱切渴慕你的心。

 

 

神同在的祝福(一三二11~18)(臺北靈糧堂)

 

本篇非常戲劇性的看見神和人的對話,好像讓我們再次看到撒下七章,當大衛起意要為神建殿時,他把這事告訴了先知拿單,但是當晚神的話就臨到了拿單。神說什麼呢?一方面神攔阻大衛,但是卻應允大衛祂要與大衛同在;要使百姓居有定所,不再流離,不再受人擾害;並且要為大衛建立家室(撒下七)

詩人再次在本篇中強調神的應許,v.11是多麼慎重的話:「憑誠實起誓,必不反復」,主再次堅定祂的應許,大衛的後裔必坐在他的寶座上。神建立了大衛的家,使所羅門能建造聖殿;祂建立了大衛的寶座,使神的寶座能彰顯在列國之中。我們要求什麼?是一顆心,一顆始終向著神的心。主把那條蒙福之路放在我們面前:「你的眾子若守我的約和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v.12)

神與我們同在有那些祝福呢?本篇中詩人提到了三項:一,「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使其中的窮人飽足。」(v.15) 主同在的第一個祝福就是豐富,不缺乏,並且使我們能成為別人的祝福。「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聖民大聲歡呼!」(v.16) 這是神對大衛禱告的回應(v.9)。大衛禱告主,願祭司披上公義,主的回應是要祭司披上「救恩」,救恩包含了公義,遠超過公義。大衛的禱告是「願你的聖民歡呼」,當神的祝福臨到時,不僅是歡呼,並且是大聲的歡呼。神給我們的總是超過我們所求的。三,「我要叫大衛的角…」(v.17-18),這是超越的能力,因為屬神的生命,產生屬神的能力,這能力是無人能抵擋的。

回應

主,讚美你,你所賜的福是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愛慕神殿的人(一百三十二篇118)(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篇詩篇的開始,我們看見大衛對建造神的殿的一番苦心!第1節大衛求神紀念他所受的一切苦難。這裡的苦難,當我們看第25節時,我們知道他指的不是平常生活中的一些痛苦,指的是他為建造聖殿所費的一切勞苦。第2節提到他向神起誓,他許了一個願,要為神建殿。我們從歷代志上二十二24節看見,大衛覺得自己住香柏木的王宮,而神的約櫃卻仍留在帳幕內;他於心不安,所以他為建造神的殿大發熱心、不眠不休!是的,弟兄姊妹們!但願我們不僅為自己的事業、為自己的生活勞苦,是否也願意如同大衛一樣,為著神的教會大發熱心、不眠不休呢?而我們是否也願意如同大衛一樣,在享受神豐盛的祝福之時,也能有一個心志──就是要回報神的恩惠,願意為建造神榮耀的教會而擺上自己的時間和金錢呢?神在今天這個時代中,祂正在尋找像大衛這樣愛慕神的殿、愛神的教會的人,願我們回應神的呼召!

11節我們看見當大衛向神起誓建聖殿而大發熱心時,神也鄭重地向大衛「憑誠實起誓」。而且令人感動的是,大衛不過想為神建殿,神卻應許大衛一個久遠的寶座!因為神被大衛的熱心所感動。是的,弟兄姊妹們!當我們為神的教會大發熱心時,神必定加倍的祝福我們!第1518節就是神應許給我們這些凡願意愛神的教會的人的祝福。

第一、第15節神應許──當我們愛神的教會時,我們必能成為富足、豐滿的人。當我們為神的教會擺上金錢和時間時,別人也許覺得我們失去了很多,但是神卻應許我們,加倍賜福我們的生活豐滿、飽足!你我都可以來經歷神這樣的應許之福。

第二、第17節神應許──當我們愛神的教會時,神要使我們的「角」高舉起來。「角」在聖經中代表的就是「能力」。當我們愛神的教會時,神必定使我們的事奉充滿能力,能夠戰勝仇敵,得著使仇敵羞恥的能力。是的,神要與那些渴望看見神榮耀的子民同在,以神跡奇事來彰顯祂奇妙的作為!願神以能力膏抹我們,使我們大大得勝;願神在教會中,並在耶穌基督裡得著榮耀!

第三、第17節神應許──當我們愛神的教會時,神要為我們預備明燈。當教會有一群渴望讓人從教會看見神的榮耀的基督徒時,教會必定會成為一盞明燈,照亮黑暗的世界;必有許多活在黑暗中的人來教會尋找耶穌──這世界的真光!願有更多的教會,因著有許多為神的教會大發熱心的基督徒,以致教會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就近耶穌!
回應:

 主啊!願我們教會有更多願意投入生命,為禰建造榮耀教會的弟兄姊妹;好讓禰的豐滿、能力更多充滿我們教會,並吸引更多人進入禰的聖殿!

禱讀:詩篇一百三十二篇1517

15 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使其中的窮人飽足。
16 
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聖民大聲歡呼!
17 
我要叫大衛的角在那裡發生;我為我的受膏者預備明燈。

 

 

願你看顧(132118)(香港讀經會)

 

祈禱:   聖靈啊,求你開啟我的心,讓我更明白你的話語。

 

聖經學者認為這是一篇君王接受加冕時所用的禮儀祈禱詩。全詩分為兩部分,首部分是百姓為君王領袖向神的禱告呼求(1~10),次部分則是神對呼求的許諾和回應(11~18)。

1. 為君王領袖的禱告(1~10):以色列人的君王是政治和宗教領袖;因此,國家的興亡和人民的福祉,都與君王是否蒙神的賜福保守有關。而百姓為君王祝禱的基礎,是建立於神與大衛家所立的約。回想當年,大衛有感於象徵耶和華與其百姓同在的約櫃四處漂流,故此誓言要為約櫃尋找居所,讓百姓可以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同心敬拜神。大衛的勞苦為神所悅納,於是祂與大衛立約:「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撒下712)在這背景底下,百姓在本詩向神呼求:「求你因你僕人大衛的緣故,不要厭棄你的受膏者!」(10

2. 許諾與回應(11~18):耶和華重申祂是守約信實的,必遵守自己的諾言;祂確實悅納了大衛的作為,選定了錫安作祂的居所,與百姓同在。祂要使以色列民糧食豐足,國泰民安,仇敵羞退,繁榮昌盛。不過,守約是雙方面的事情,因此神亦向君王領袖表明:「你的眾子若守我的約和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他們的子孫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12)由此可見,以色列民也要履行他們的責任,神的應許才能實現。本詩最後更指向未來,預言在大衛的後裔中必有受膏者興起,執掌王權,而這預言已在耶穌基督的身上實現了!

大衛曾向神許願說:「我必不進我的帳幕,也不上我的床榻;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3~5)今天,讓我們花點時間一同默想大衛為神尋找居所的決心、他所付出的勞苦,並他對神家的愛。你可曾為神的家大發熱心?你曾為神的家付出過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