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四十一篇短篇信息 目錄: 獻晚祭的禱告(楊震宇) 急難中仍堅持立場(吳主光) 挑釁(陳家強) 幔內、營外(一四一1~4)(臺北靈糧堂) 任憑義人(一四一5~10)(臺北靈糧堂) 晚祭的禱告(一百四十一篇1~10節)(臺北基督之家) 深情的禱告(詩141篇1至10節)(香港讀經會) 獻晚祭的禱告(楊震宇) 鑰句:我舉手祈求 背景:《詩篇》第一百四十一篇是大衛的詩,可能是他受掃羅追逼之時,向神獻晚祭祈禱所發出的禱告。這首詩所突出的是大衛面對危機的態度。在危難面前,大衛並沒有急於抱怨惡人,乃是採取了先向神禱告。雖然神尚未應允他的禱告,但他卻堅持不懈地繼續懇求神的拯救。 提要:第一百四十一篇是大衛獻晚祭的禱告。本篇是大衛獻晚祭的禱告。在這首祈求詩裏,大衛懇求耶和華垂聽他的禱告(1~2節),阻止他作出不妥當的言語和行動(3~7節),並拯救他脫離仇敵(8~10節)。全詩分為三段: (一)求主垂聽所願(1~2節)──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祢面前!願我舉手祈求,如獻晚祭! (二)保守不行惡,樂受責備(3~7節)──求祢不叫我的心偏向邪惡,以致我和作孽的人同行惡事; (三)求神幫助免陷入惡人的網羅(8~10節)──主耶和華啊,我的眼目仰望祢,我投靠祢,求祢不要將我撇得孤苦。 註解: 「香」(2節)──聖所的香是每天早晚由祭司獻在香壇上的(出三十30~78)。尤其是獻晚祭時,若獻完犧牲後焚燒其祭物,此時馨香之氣未曾散在空中而充滿整個聖所的話,就意味著神悅納了那祭物。 鑰節:【詩一百四十一1~2】「耶和華啊,我曾求告祢,求祢快快臨到我這裡。我求告祢的時候,願祢留心聽我的聲音。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祢面前!願我舉手祈求,如獻晚祭!」 鑰點: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大衛他在獻晚祭向神祈禱時向神傾心吐意,因神是他在苦境中訴苦的對象;以及他「在爭戰的日子」(7節)中,表明他在患難仍與神有親密的交通。在這首晚禱詩裏,大衛首先求神快快臨到,並三願:(1)神留心聽他禱告的聲音;(2)他的禱告如香陳列在神面前;(3)他舉手的禱告如獻晚祭。接著,他因被惡人迫害,所以求神保守他的口和保守他的心,不偏向邪惡,不作惡事,也不吃惡人的美食,免得他誤入歧途與惡人同流合污。然後,他求神使他脫離惡人的逼迫,他們似乎骨頭散在墓旁,又好像人耕田、刨地的土塊。之後,他向神表白,願受義人愛心的責打,也不願受惡人對他的尊敬。最後,他向神仰望,求神不要將他撇得孤苦,並且幫助他安全逃脫惡人的網羅和陷阱。 今日的鑰節提到「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祢面前啊!」大衛在禱告中提及願他的禱告「如香」陳列在神面前,而他的禱告有如香一樣發出香氣。並且他舉手祈求的動作,在耶和華看來有如獻晚祭一樣「如獻晚祭」,充分表示出他深知神必垂聽他的懇求。聖經以「香」來形容聖徒的讚美和禱告(啟五8),而叫神喜悅。可見在神心目中,我們的讚美和禱告是祂所看重的。從前的人燒香獻祭,盼望他們的禱告如那焚燒的香一樣蒙神接納。在新約,「香」代表基督的救恩和代求的工作,以及祂完全的義如同素祭,滿足神的心。現在我們藉著救主的寶血和祂的代禱,便能親近神,而蒙神悅納(來十19)。親愛的,在人世間的辛酸中,你是否學習到大衛天天燒「香」,懇切舉手禱告的榜樣與原則? 此外,大衛提及他是全人向神禱告,包括:(1)聲音、(2)手、(3)嘴、(4)心、(5)頭、和(6)眼目。因此,縱然我們軟弱,仍要像大衛一樣──「我仍要祈禱」,將眼目定睛在主身上,「仰望祂」、「投靠祂」。因為他禱告求神幫助,使他免陷入惡人的網羅中。馬太亨利說得好,「我們生於邪惡的世代,具有邪惡的心思,若不懇切祈禱,求神幫助,必會屈服引誘,墮入罪惡。」故此,縱然我們軟弱,仍要向施恩典的主祈求禱告。親愛的,面對危機時,你不要急於求人幫助,而要來到主面前,「舉手祈求」;並且不論風環境多麼險惡,儘管向祂傾訴,並且專心仰望祂,完全倚靠祂。 「我們每一個用心靈誠實的祈禱,主都記念,主也看重,不論是祈求、感謝、讚美,主都視它為寶貴。」──佚名 默想:願你也能像大衛在困苦中,曉得如何求告主、仰望主、投靠主。 禱告:主啊,願我能成為禱告、讚美的人。教導我在禱告中發出香氣,使祢心滿意足。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急難中仍堅持立場(吳主光) 第一百四十一篇大綱: 一、再度急求(141.1-141.2) 1.再度急求耶和華快聽禱告 2.願禱告如香和晚祭蒙神悅納 二、求保守立場不變(141.3-141.4) 1.求保守口和心不向邪惡 2.求保守不與惡人同謀行惡 三、眼見義人變質(141.5-141.7) 1.義人變質擊打責備我 2.他們行惡時我仍祈禱 3.當審判官被殺時他們必聽我的勸諫 4.我們骨頭散在陰間如土塊 四、堅持信神必得解救(141.8-141.10) 1.仰望主相信不至孤苦 2.求保護脫離網羅圈套 3.願惡人自陷網中我反得逃脫 釋經: 一、再度急求(141.1-141.2) 141.1(大衛的詩。)耶和華啊,我曾求告你,求你快快臨到我這裡!我求告你的時候,願你留心聽我的聲音!141.2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你面前!願我舉手祈求,如獻晚祭! 1.大衛一開始就說:「耶和華啊!我曾求告你」.意思是、現在求告你是第二次了。所以文士以斯拉以本詩接續上一篇,銜接得很好。上一篇形容「初步受逼迫」;現在這一篇形容「進一步受逼迫」.所以本詩內容所形容的逼迫和患難,也比上一篇嚴重一點,以致作者說:「求你快快臨到我這裡!」意思本是求神快快聽禱告。但聖靈這樣感動大衛,不知不覺借著這句話預言落在苦難中的以色列人,呼求主基督快快從天降臨,拯救他們。 2.大衛求神快快聽禱告、以「三願」來催促神: 第一願:「我求告你的時候,願你留心聽我的聲音!」意思是、我現在向你呼求,求你不要以我的禱告為小事,連我的聲音也不入耳。大衛說這句話,表示內心認為,上一次禱告完全沒有得到神的回應,好像連聲音也沒有達到神的耳中一樣。我們稍後讀下一篇的時候,就會發現,大衛現在這個禱告還是得不到回應.因為逼迫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嚴重。這是為甚麼呢?難道神耳朵聾了嗎?神不再愛大衛,連他的聲音也討厭嗎?神不存在嗎?神的能力有限嗎?大衛完全沒有這樣想,因為知道神故意不聽,是要「熬煉」或考驗他的信心。末後的以色列人也是這樣;他們落在大災難中,很苦──他們向神呼求,神似乎毫無反應。但他們不灰心,也沒有懷疑神的慈愛.因為知道神要「熬煉他們如金子銀子」。(亞13:9) 第二願:「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你面前!」大衛幻想自己入到聖所金香壇那裡,對著至聖所的施恩座獻香。這「香」代表神所悅納的禱告(啟5:8)。按摩西的律法,施恩座就是「神與人相會的地方」;亞倫要在香壇上、每早晨燒香,黃昏時也燒這香,作為世世代代常燒的香。(出30:7-8)所以大衛這樣形容自己的禱告,意思是、神啊!我現在好像來到你的施恩座前,對準你來獻上我的禱告,應該是你悅納的,因為我的禱告如同「香」一樣,帶出美好的見證.求你垂聽我的禱告。 第三願:「願我舉手祈求,如獻晚祭!」所謂「晚祭」,是指祭司每天早晚必須常獻的「火祭」(全燒的燔祭);每次獻一隻一歲沒有殘疾的公羊羔。早晨獻一隻,黃昏的時候再獻一隻。(民28:6-8)其中一個目的,是要將神壇上的火保持不熄滅,好隨時為前來獻祭的人,焚燒所獻上的祭物。大衛現在以「晚祭」來形容自己的禱告,有兩個意思:第一、表示自己常常這樣熱心禱告,沒有間斷;第二、表示「黑夜」(大災難)已到,求神快快回應禱告,立即施行拯救。 二、求保守立場不變(141.3-141.4) 141.3耶和華啊,求你禁止我的口,把守我的嘴!141.4求你不叫我的心偏向邪惡,以致我和作孽的人同行惡事;也不叫我吃他們的美食。 1.這裡大衛稱惡人為「作孽的人」.他們以「美食」來引誘大衛與他們「同行惡事」,要叫大衛的心「偏向邪惡」;所以大衛求神禁止自己的口「不吃」惡人的「美食」,也「不認同」惡人的「計謀」。表明大衛持守立場,不與惡人妥協。 2.從預言的角度來看,末世歸主的以色列人,一方面遭到同胞出賣和逼迫;另一方面也受到他們引誘,敵人想要說服他們歸降於「敵基督」。《但以理書》有詳細的形容: 「必有一個卑鄙的人興起接續為王(這人就是「敵基督」),人未曾將國的尊榮給他,他卻趁人坦然無備的時候,用諂媚的話得國。必有無數的軍兵勢如洪水,在他面前沖沒敗壞;同盟的君也必如此。與那君結盟之後,他必行詭詐,因為他必上來以微小的軍(原文是民)成為強盛(意思是「敵基督」以謊話騙得「歐盟各國」的信任,以少許軍力而成為強盛之後,就出賣與他結盟的各國)。趁人坦然無備的時候,他必來到國中極肥美之地,行他列祖和他列祖之祖所未曾行的,將擄物、掠物,和財寶散給眾人(意思是「敵基督」以賄賂和分贓手段來贏取眾人的支持),又要設計攻打保障,然而這都是暫時的(敵基督初步要計畫攻打耶路撒冷)。他必奮勇向前,率領大軍攻擊南方王;南方王也必以極大極強的軍兵與他爭戰,卻站立不住,因為有人設計謀害南方王。吃王膳的,必敗壞他;他的軍隊必被沖沒,而且被殺的甚多(敵基督大軍南下,與埃及阿拉伯聯盟爭戰,大敗他們.因為敵基督派埃及王的好朋友,假裝與埃及王聯盟合作,其實是敗壞他)。至於這二王,他們心懷惡計,同席說謊,計謀卻不成就;因為到了定期,事就了結。北方王(原文是他)必帶許多財寶回往本國(敵基督成功奪取阿拉伯聯盟許多石油財富),他的心反對聖約,任意而行,回到本地(敵基督原與以色列立約,為主持中東和平而派大軍與埃及阿拉伯聯盟爭戰;現在打敗了阿拉伯聯盟,回程之時,又違反與以色列立的和約,竟任意而行,想要奪取以色列的財富)。到了定期,他必返回,來到南方(過了一段時間,敵基督大軍再度南下,要與埃及阿拉伯聯盟爭戰)。後一次卻不如前一次,因為基提戰船必來攻擊他,他就喪膽而回(這一次不能成功,因為有強國派龐大的海軍到中東監視,不准敵基督獨佔中東的財富,他就只能收兵回國),又要惱恨聖約,任意而行(他不甘心空手而回,所以在回程時,再度進入以色列,毀了與他們立的和約,任意而行,對以色列強搶);他必回來聯絡背棄聖約的人(這一次敵基督攻打以色列,是先聯絡以色列領導層中一些「背棄聖約的人」,就是一些出賣自己祖國,與敵基督勾結的人)。他必興兵,這兵必褻瀆聖地,就是保障,除掉常獻的燔祭,設立那行毀壞可憎的(敵基督派大軍進入耶路撒冷,以主持和平為名,指以色列在耶路撒冷獻祭的事,破壞了阿拉伯回教清真寺,所以禁止以色列人獻祭;他借著「假先知」行虛假的神跡奇事,迷惑以色列人,叫以色列相信他是「基督」.所以他將他的銅像放在以色列聖殿的外院,「假先知」甚至使這銅像能說話,又強逼以色列人敬拜.這就是保羅所說「甚至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帖後2:4);但以理卻稱這銅像為「那行毀壞可憎的」)。作惡違背聖約的人,他必用巧言勾引(敵基督勾引以色列人中那些「作惡違背聖約的人」;這些惡人,就是這幾篇「大衛的信心詩」所說的惡人、作褻的人、驕傲人.他們逼迫這時悔改歸主的以色列人──除了用「硬功」之外,又用「軟功」──用逼迫、屠殺;又用巧言勾引、賄賂、請吃美食…等);惟獨認識神的子民必剛強行事。民間的智慧人必訓誨多人(這些「智慧人」就是從研究聖經而明白、原來耶穌真是基督;「歐盟」的總統其實是假基督.於是他們就暗暗的在民間傳道,訓誨許多人,漸漸使以色列全家悔改歸向神。這就是《撒迦利亞書》十二章十至十四節所形容的,以色列人各家獨在一處哀哭的現象。這些歸向神的以色列人,不怕死,為主的緣故而剛強行事,起來反對「敵基督」,拆毀他的像);然而他們多日必倒在刀下,或被火燒,或被擄掠搶奪(這些智慧人和認識神的子民在大災難中受到「熬煉」,他們遭到與「敵基督」勾結的以色列人越來越嚴重的逼迫、屠殺,然而他們仍是堅信到底.這就是這些詩篇所描述的情況)。他們僕倒的時候,稍得扶助,卻有許多人用諂媚的話親近他們(勾引「敵基督」的人又用「軟功」──用諂媚的話親近他們,意思是要說服他們,向「敵基督」投降)。智慧人中有些僕倒的,為要熬煉其餘的人,使他們清淨潔白,直到末了(因為「敵基督」看見以色列人越來越多人悔改信主,又拆毀他的像,所以派大軍前來,攻陷耶路撒冷,屠殺了以色列全國三分之二人口.正如《撒迦利亞書》第十三章七至九節所記載的。神准許這事發生,為要「熬煉」剩下的三分之一人,如同「熬煉金子銀子」);因為到了定期,事就了結。王必任意而行,自高自大,超過所有的神,又用奇異的話攻擊萬神之神(「敵基督」越來越自大,甚至攻擊回教、天主教、猶太教…和任何教的神;又以聽不懂的「方言」攻擊基督教的神)。他必行事亨通,直到主的忿怒完畢,因為所定的事必然成就(「敵基督」似乎一切都亨通,直到神倒下「大怒的七碗」,敗壞他們,直到《聖經》所預言的事全部成就為止)。他必不顧他列祖的神(指不顧以色列人的神.這一點顯示,「敵基督」也是猶太人),也不顧婦女所羡慕的神(指不顧天主教徒所羡慕的馬利亞),無論何神他都不顧(指他原是一個無神主義者);因為他必自大,高過一切。他倒要敬拜保障的神,用金、銀、寶石和可愛之物敬奉他列祖所不認識的神(指他只相信武器,用大量財富建造和購買武器)。他必靠外邦神的幫助,攻破最堅固的保障(他攻破耶路撒冷)。凡承認他的,他必將榮耀加給他們,使他們管轄許多人,又為賄賂分地與他們(用賄賂手段叫許多人支持他)。到末了,南方王要與他交戰。北方王必用戰車、馬兵,和許多戰船,勢如暴風來攻擊他,也必進入列國,如洪水氾濫(最後他發動哈米吉多頓世界大戰)。又必進入那榮美之地(攻佔以色列),有許多國就被傾覆,但以東人、摩押人,和一大半亞捫人必脫離他的手(有一部份阿拉伯人脫離他的手)。他必伸手攻擊列國;埃及地也不得脫離。他必把持埃及的金銀財寶和各樣的寶物(從前他美其名要主持中東和平,現在全然顯露,原來他想要獨佔中東的財富)。呂彼亞人和古實人都必跟從他(非洲各國支持他)。但從東方和北方必有消息擾亂他,他就大發烈怒出去,要將多人殺滅淨盡(東方由中國領導的「二萬萬大軍」也要到中東來爭戰,不甘敵基督獨佔中東的財富;北方俄國聯盟也派大軍南下,想要分得一杯羮)。他必在海和榮美的聖山中間設立他如宮殿的帳幕(敵基督在以色列的米吉多平原設立非常奢侈豪華的作戰總部,如同希特拉所作的;米吉多平原就是位於「海和榮美的聖山中間」);然而到了他的結局,必無人能幫助他(到了結局,就是等到主基督從天降臨,把他消滅,這時必無人能幫助他)。」(但11:21-45) 三、眼見義人變質(141.5-141.7) 141.5任憑義人擊打我,這算為仁慈;任憑他責備我,這算為頭上的膏油;我的頭不要躲閃。正在他們行惡的時候,我仍要祈禱。141.6他們的審判官被扔在岩下; 眾人要聽我的話,因為這話甘甜。141.7我們的骨頭散在墓旁,好像人耕田、刨地的土塊。 1.這段經文相當難解釋。到底這裡所說的「義人」是指著那些人而說呢?為甚麼他們要打擊大衛,而大衛不躲閃呢?最難明白的是:「他們的審判官被扔在岩下;眾人要聽我的話,因為這話甘甜」這句話。根據“Basic English Version”的譯法,這句話譯為:“When
their judges are overthrown in stony places, they shall hear my words; for
they are sweet.” 英文欽定本將這句話譯為:“When destruction comes
to their judges by the side of the rock, they will give ear to my words, for
they are sweet.”綜合上下文來細心想,筆者發現所謂「義人」、其實是指被「某惡人」(掃羅王)利用而不自知的「好人」;他們來「責備」大衛、不應該反對那「惡人」.大衛向他們解釋了,又勸勉他們不要相信那「惡人」,他們就是不肯相信.並且還「打擊」大衛。大衛只有忍耐、任由他們打擊、任由他們責備,自己心中默默禱告神。但是等到有一天,他們看見那「惡人」連審判官(代表最正直的人)也推下山崖殺了,他們才明白,原來大衛是對的、大衛的提醒和勸勉是甘甜的。 2.接下去很難解的一節是:「我們的骨頭散在墓旁,好像人耕田、刨地的土塊。」到底是甚麼意思呢?這裡「墓旁」,原文是「陰間的口」。綜合上文的意思,這句話應該是形容「惡人」將「審判官和他的家人」扔到山下的岩石上,屍骨散佈「陰間的門口」──被陰間吞了;他們的骨頭散佈滿地,如同耕種的人犂地,土塊被翻開,遍滿地面一樣。 3.按大衛的背境來說、這段經文所形容的,應該是指他逃避掃羅追殺的日子,有一些「好人」前來責備大衛,不應該對掃羅王不忠心。大衛解釋不是他不忠心,而是掃羅說謊、誣衊他想要謀反;其實是掃羅嫉妒婦女們稱讚大衛「殺死萬萬」,掃羅只能「殺死千千」.所以要一心剪除大衛。可是這些「好人」不信,而且還「打擊」大衛(可能是掌摑);大衛不躲閃,認為這些人只是掌摑他,已經算是以仁慈待他.又認為他們不殺死他,已經代表他們認同了神曾藉撒母耳用膏油膏他為王。面對這些「好人」的責備和掌摑,大衛只能站在那裡不動,心中默默禱告天上的神。但是隨後掃羅追究,只因為知道祭司亞希突的兒子亞希米勒曾將聖餅給大衛吃,掃羅就殺死亞希米勒和他父親的全家八十五人;又殺死挪伯祭司城中所有男女、孩童、吃奶的,和牛、羊、驢….只剩下亞希米勒的兒子亞比亞他逃到大衛那裡。詩詞之所以稱亞希米勒為「審判官」,又形容將他「扔在岩下」,這只不過是借用古時暴民慣常無法無紀的做法來形容──連「最正直的人也要殺害」而已。也可能是掃羅吩咐,將亞希米勒的家人推落山崖,跌在亂石叢中而死。掃羅殺了亞希米勒全家之後,從前那些曾經責備大衛的「好人」就猛然醒悟過來,發現大衛的話是對的,他的勸勉是「甘甜」的──可以接受的。結果、先有四百人跑到曠野支持大衛(撒上22:2)、稍後又再有二百人加入,一共有六百人支持大衛(撒上23:13)。最奇妙的是,當掃羅訓勉自己的同族便雅憫人要追殺大衛之時,他對他的臣僕說:「便雅憫人哪,你們要聽我的話!耶西的兒子能將田地和葡萄園賜給你們各人嗎﹖能立你們各人作千夫長百夫長嗎﹖」(撒上22:7)結果、這些便雅憫人不但不聽他的話,甚至有不少人離開掃羅,跑到曠野去支持大衛。其中有便雅憫族基比亞人利拜的兒子「乙太」(代上11:31)。後來,大衛逃避掃羅,躲在洗革拉的時候,有一大批便雅憫支派的勇士到他那裡幫助他打仗。「他們善於拉弓,能用左右兩手甩石射箭,都是便雅憫人掃羅的族弟兄。為首的是亞希以謝,其次是約阿施,都是基比亞人示瑪的兒子。還有亞斯瑪威的兒子耶薛和毘力,又有比拉迦,並亞拿突人耶戶,基遍人以實買雅(他在三十人中是勇士,管理他們),且有耶利米、雅哈悉……。」(代上12:1-7) 4.以預言末世歸主的以色列人來說、這正是筆者在上文引《但以理書》的預言所說:敵基督攻打以色列之前,先聯絡以色列領導層中一些「背棄聖約的人」,他們出賣自己祖國,與敵基督勾結,逼害那些悔改歸主的同胞。被時、以色列人都相信「敵基督」是真基督。可以想像,其中必有一些「好人」也幫助「敵基督」去說服其他以色列人。但那些「認識神的子民」和「民間的智慧人」不相信「敵基督」和前來遊說的人,結果被他們責備和擊打。等到那些「智慧人」也被屠殺僕倒,他們才猛然醒悟,那些「智慧人」所說的話是對的;「敵基督」確實不是真基督。於是,他們就一同起來,拆毀「敵基督」可憎的像。引至「敵基督」派大軍前來攻陷耶路撒冷,屠殺了以色列全國三分之二人口;屍首遍滿地面,如同如同耕種的人犂地,土塊被翻開,遍滿地面一樣。 四、堅持信神必得解救(141.8-141.10) 141.8主─耶和華啊,我的眼目仰望你;我投靠你,求你不要將我撇得孤苦!141.9求你保護我脫離惡人為我設的網羅和作孽之人的圈套!141.10願惡人落在自己的網裡,我卻得以逃脫。 1.雖然連「審判官」也被惡人推下山崖,支持大衛的人被殺的不少;大衛仍然「仰望神、投靠神」;又哀求神「不要將我撇得孤苦」.原文直譯是:“Make not bare my soul.”中文直譯是:「不要讓我的靈魂祼露。」參考上下文,其實大衛的意思是:「主耶和華啊!我的眼定睛仰望你、我全心投靠你;求你不要叫我像那些被推下山崖的人一樣,死後無人埋葬,任由屍體裸露。」 2.又說:「求你保護我脫離惡人為我設的網羅和作孽之人的圈套!願惡人落在自己的網裡,我卻得以逃脫。」意思是、那些惡人不但殺了那些「審判官」,也布下天羅地網,想要捉拿我!我既然定睛仰望你,求你就保護我;使惡人為我設下的天羅地網,反陷害自己,叫我得以逃脫。 3.神聽了大衛的禱告,將掃羅兩次交在大衛的手中:第一次是在「隱基底」的山洞裡,掃羅進洞大解,大衛和跟隨他的勇士躲在洞的深處.雖有人勸大衛殺死掃羅,大衛卻沒有這樣做;第二次是掃羅追趕大衛到「哈基拉山」,掃羅在道路上安營.大衛和亞比篩夜間進入掃羅的輜重營裡;亞比篩對大衛說:「現在神將你的仇敵交在你手裡,求你容我拿槍將他刺透在地,一刺就成,不用再刺。」大衛對亞比篩說:「不可害死他。有誰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而無罪呢﹖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他或被耶和華擊打,或是死期到了,或是出戰陣亡;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現在你可以將他頭旁的槍和水瓶拿來,我們就走。」(撒上26:6-11) 4.從預言的角度來看,末世歸主的以色列人被「敵基督」屠殺了他們全國的三份之二人口;剩下的三分之一就向主呼求,像大衛現在呼求一樣.結果、主基督就使地發生大地震,地就裂開,吞了「敵基督」的大軍下去,拯救了向著耶路撒冷朝東的橄欖山逃走的以色列人。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挑釁(陳家強) 第一四一篇對比於一四○篇的惡意指控,這裡關注的是小心言語(3節),禱告的重要性(1、2節),以及當苦難過去,只留下「甘甜」(而非不平)的說話的事實(6節)。然而,這篇詩篇事實上是一篇持續性的禱文,是一個信主之人正確運用舌頭的好例子。 第1-4節 有效的禱告 大衛期望神悅納他的禱告,視它如每天的獻祭(出二十九38-42,三十8)。然而,一個人對神真心祈禱,他對人也要謹慎說話,這樣才互相吻合(3節;雅三10-12)。第4節我們的祈禱必須心口如一。「吃他們的美食」,意即試圖以妥協或歸附惡人來化解所面對的壓力。「吃他們的美食」可能是照字面解釋,即與他們一起共膳、相交,或比諭作「喜歡那些他們所喜歡的事」。 第5-6節 持續的祈禱 在1至4節,詩人默然接受不信神者的敵擋。他那顆謙卑和堅定的心,進一步開放去接納那些原先以為會體諒,實際上卻施加責備的人。第5節是一個對比,表面看來,那些「義人」似乎是因為詩人的逆來順受而責備他,他們可能力勸詩人作出回應或還擊。但詩人拒絕這樣作:只有「當他們的審判官被扔在岩下,他們才聽見我說的甘甜的話」(6節直譯)。在此之前,詩人會單單禱告。當代的苦難包括腐敗的司法人員(參撒上八1-3)。審判官被處決的時候(參代下二十五12),就代表逼害的結束。在那天,他的沉默會完結,但開聲講的並非是洋洋得意或報復的說話,而是「甘甜」的說話。 第7-10節 投靠的祈禱 大衛跟那些與他一同受苦的同伴瀕臨崩潰的邊緣,就正如已死和被埋葬(7節),「然而」(新國際譯本,8節),還有1. 盼望(「眼目仰望」),2. 掌權的主(「主耶和華」),3. 避難所(「投靠」),祈求得著生命(「不……孤苦」)、平安(9節),惡人應有此報地傾覆,和安然渡過苦難(10節)。 ―― 陳家強《詩篇研究講義》 幔內、營外(一四一1~4)(臺北靈糧堂) 詩人在此有一個極美的禱告榜樣,在他的禱告裡,看見信心,曾經求告過,現在還求告,禱告如香陳列在神的面前。在聖經中「香」即為禱告之意(啟五8)。並且神非常看重聖徒的禱告,在摩西立帳幕時就有定例:「這香要取點搗得極細,放在會幕內、法櫃前,我要在那與你相會。你們要以這香為至聖。你們不可按這調和之法為自己作香;要以這香為聖,歸耶和華。凡做香和這香一樣,為要聞香味的,這人要從民中剪除。」(出卅36-38) 從所引用的經文可以看見這香在神眼中的貴重,短短的兩、三節中,看見這香在神面前是分別為聖的,今天這作香的方法已失傳,我相信至少有一個原因,就是不要我們得罪神,因為若是為了自己或是為要聞香味而做這香的人會被神剪除(出卅38),到了啟示錄就讓我們確實的看見,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啟五8);雖然制香的方法失傳了,但是我們從制香的原則可以學到至少一點禱告的原則。 我們禱告的態度要慎重,因為是在神面前,神都看重。詩人說,他的禱告好像是陳列在神面前的香,從啟示錄我們更看見神看重我們的禱告,所以莫輕看我們的禱告,因為神都看重。另外一點,禱告要細,雖然我們不確定如何制香,但制香的過程有一個重要動作,就是要搗得極細。有位屬靈長輩在教導禱告時,他特別強調這點,我們的禱告要細,神不會嫌煩。大多數時候,我們的禱告不夠細,太粗糙了,為什麼我們的禱告不細膩呢?因為我們禱告沒有思想,沒有話語,保羅也說我們要多方的禱告,這是使禱告能搗細的方法。筆者自認是不太會禱告的人,所以每次禱告時,我總是向神求三件事,一是求主賜我禱告的靈,二是求主賜我禱告的思想,三是求主賜我禱告的話語。在廿四小時禱告中心禱告時,如何在那麼長時間的禱告過程中不無聊?一方面是神垂聽了我的禱告,一方面神給了我操練的機會。筆者有一個咖啡磨豆機,我們可以自己研磨咖啡,我就發現,磨得越細的咖啡,香味越香,味道也越醇;但是要磨得細,所花的時間就要多,也要更多的耐心。禱告要如何磨細呢?就是要花時間禱告,就是要操練,沒有其他的捷徑。 我們常說,我們的禱告好像是在神面前領受恩典,神賜我們的恩典,我們要拿器皿來裝,神非常樂意施恩給我們,但是我們常常把神所施予我們的恩典漏掉了。從詩人的信息中,可以看見有兩件事會使我們將神的恩典漏掉,一是我們的言語(口舌),我們的言語怎麼會漏掉恩典呢?什麼樣的言語會漏掉恩典?懷疑、不信的言語,抱怨、不滿的言語,沒有耐心的言語…都像一個一個的漏洞,神的恩典都從這些洞漏掉了,所以詩人說「求你禁止我的口,把守我的嘴」(v.3)。另一個漏掉恩典的原因就是不受約束的心(v.4)。箴言說,我們要保守我們的心(箴四20),當我們的心沒有受約束會有什麼後果?我們的行為與作孽的人就沒有分別了,詩人說「同行惡事」(v.4),後果會如何呢? 回應 主阿,當我在幔內禱告時,求你幫助我能搗得極細,當我出到營外生活時,求主幫助我有所分別。 任憑義人(一四一5~10)(臺北靈糧堂) 本段的前幾節(v.5-7)的意思非常的不清楚,大多時候我們不明白義人與行惡在此會有這麼密切的關連(v.5),但本篇是大衛受苦時的作品。在大衛逃避他兒子押沙龍的時候,曾經遇到一個人的咒駡,這人是掃羅族基拉的兒子示每(撒下十六5),聖經對這事件有相當多的記錄,雖然大衛落難,但他仍是君王,所以他周圍的勇士看見這情形就要殺示每,被大衛阻止,他說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由他咒駡吧!因為這是耶和華吩咐他的。」(撒下十六11) 當我們用示每的事與詩人在這裡的描述比較時,就看見大衛有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態度。他在遭難之時,只在乎一件事,就是神是否仍與他同在。在這樣的時刻,就算像示每這樣的人所說的話,詩人在此說,任憑他吧,「這算為」仁慈、「這算為」頭上的膏油(v.5),為什麼呢?因為他看所發生的一切事仍是在耶和華神的手中,他寧願在神的手中,也不願在人的手中,他亦不去評判神所用的「這人」夠不夠公義,因為那是神的事,因此就能瞭解在v.5下半節所說的「他們行惡的時候」的用意,因為他看重神使用某人、在某時,對他說的話,他認定所說的話是耶和華吩咐的(撒下十六11),如此而已,不多也不少,他相信是在神的手中,其他的事,他說「我仍要祈禱」(v.5b)。 這種態度給了我們非常大的提醒,我們是否能決定神用什麼方式對我們說話呢?特別是我們在困境中時;筆者憶起在年幼初信主之時,曾發生的一件事,主使用我父親的言詞,讓我來到主的面前,面對我的信仰,那是我第一次反省我到底在信什麼?我為何要信?第一次從心裡面想要更深的認識神、經歷神;即使我的父親所說出來的話會打擊我的信心,那又何妨呢?此時我似乎能瞭解詩人的心境:「耶和華啊,我的眼目仰望你;我投靠你…」(v.8)。 在信仰的事上,我們是否太聰明了,我們是否太在乎每一件事都要有明確清楚的解釋及理由呢?主實在是太豐富了,太偉大了,我們豈可用我們的「小頭腦」來解釋神的作為呢?我們怎能判斷神怎樣的作為對我們才算為有益呢?當我們願意多等候一段時間,讓神顯明祂的心意時,對我們來說這才是最有益的事。詩人大衛在此的決定「我仍要祈禱」(v.5),一方面是繼續等候主,另一方面也是察驗。 回應 主,我仍要祈禱,我的眼目仰望你,求你向我顯明你的心意 晚祭的禱告(一百四十一篇1~10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第2節提到這篇詩篇是詩人的晚禱。古代有許多的聖徒也常用這篇詩篇作為晚禱。因此也讓我們學習用這篇詩篇作為我們每天的禱告。詩人在晚禱時,他在一天中已經歷許多的試探、許多的苦難,因此我們可以從這篇詩篇來看我們如何為每天的試探及苦難來禱告: 第一、第3節詩人祈求神「保守他的口。」也許詩人面對一些人的傷害與攻擊時,他很想以惡言回擊他們,因此他求主禁止他的口不出惡言,因此我們也當求主在我們面對人的傷害及攻擊的時候,不致於以口犯罪。另一方面,詩人也求主禁止他在面對苦難的時候,說出一些抱怨神、不信的話語,這也是我們當求主切切保守我們的。 第二、第4節詩人祈求神「保守他的心不偏於邪」,不因為惡人以利益誘惑他而與他們一同行惡。是的,弟兄姊妹!我們也當每天求主保守我們,不因為看見許多行惡的利益和甜頭而落入罪惡之中,這真是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的試探啊! 第三、第5節詩人祈求神「讓他謙卑地接受義人的擊打和責備。」能夠知道義人的責備和擊打是因著愛;能夠知道這些忠言雖逆耳,但卻能成為我們的祝福!是的,這也應當是我們每天的禱告。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也許我們會遇見惡人無理的擊打和責備,但是我們也會遇見一些義人給我們的責備與提醒,求主給我們一顆柔軟的心能接受這樣的勸誡! 第四、第5節下半及6~10節,詩人祈求主讓他「不要以惡報惡,而是為惡人祈禱」(6節)。讓我們在受惡人攻擊的時候,能夠將我們的眼目不是放在如何報復上,而是專心仰望耶和華(9節),相信神的公義必救拔我們。神的大能必擊打惡人、擊打惡人的領袖,以致人終必回轉聽義人的話,並且以神的話語為甘甜,為真實可靠的!讓我們的神為我們伸冤吧! 但願我們都更多的以這篇詩篇成為我們每天結束的禱告。 回應:主啊!我要每天求告禰保守我的口,保守我的心不受誘惑;保守我有一顆謙卑受教的心,也保守我不以惡報惡;乃是仰望禰、以禱告來面對惡人! 禱讀:詩篇一百四十一篇2節 2 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禰面前!願我舉手祈求,如獻晚祭! 深情的禱告(詩141篇1至10節)(香港讀經會) 祈禱: 父啊!我的心渴慕親近你,求你讓我安躺在你的慈懷中。 一個人的禱告,是他心靈的窗戶。從窗戶向裡面探視,便能看見他的內心世界。詩人在此向主獻上一個深情的禱告:「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你面前!願我舉手祈求,如獻晚祭!」(2)從本篇詩的第4至10節中,我們可以瞭解詩人正處身的光景--人生的打擊和內心的疚歉交織在他的心裡。無論如何,他正落在心靈苦境之中。然而,詩人沒有選擇埋怨和放棄,他堅持要面對神,他來到主面前禱告,求主快快臨到,留心聽他內心的吶喊和呼求。 詩人的態度,正反映他與耶和華之間有一份不可搖動的信任。他知道神對他有不離不棄的愛,他亦向主表明,縱使在患難波折之中,他仍堅持對主的純全和忠誠。「耶和華啊,求你禁止我的口,把守我的嘴!」(3)患難和困苦的出現,正是考驗我們與主關係的試金石。究竟我們是否仍然信任神,往往從我們的禱告中可以反映出來。 人生有不同的境遇,心靈也有飄泊不定之時。但每當我們閉目,張開心靈的眼睛向上仰望的時候,不論我們身在何方,內心有甚麼掙扎和不安,我們總會知道,那一刻我們是在永恆主的面前,祂願意聆聽我們,珍惜我們發自內心的深情禱告。 我的禱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