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四十四篇短篇信息 目錄: 期望勝過仇敵的禱告(楊震宇) 脫險後的展望(吳主光) 神是我的…(一四四1~11)(臺北靈糧堂) 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一四四12~15)(臺北靈糧堂) 有福的人(一百四十四篇1~15節)(臺北基督之家) 得勝的秘訣(詩144篇1至15節)(香港讀經會) 期望勝過仇敵的禱告(楊震宇) 鑰句:有耶和華為他們的神 背景:《詩篇》第一百四十四篇是大衛的詩。拉丁通行本標題有「大衛攻擊歌利亞一語,流露了他對神的倚靠,並懇求」。然而詩中的仇敵也可能是指大衛作王時,所敵對的亞捫人或亞蘭人(撒下十1~19)。這首詩,大衛代表神的百姓,帶著歡樂和感恩,向神稱頌、感念、禱告、祈望等部分組成。雖然本詩篇大部分摘錄自其它的詩篇,但並不是隨便拼湊在一起。本詩篇有連貫性,大衛禱告的内容概要如下:(1)為過去的勝利而讚美神(1~4節),(2)祈求神在現今施行拯救(5~11節),(3)以及描寫將來的祝福(12~15節)。事實上,這些將來祝福的景況唯有等到主再來,在祂的國度裡,才能完全實現。全詩1~10節與第十八篇有很多相似之處,而最後四節願神的百姓蒙福尤具特色(12~15節)。 提要:第一百四十四篇是大衛與外邦人作戰時,期望勝過仇敵的禱告。在這首求告詩裏,大衛首先對神之慈愛的感謝與稱頌(1~4節);接著,他呼求神幫助,對付敵人(5~11節);最後,他稱謝神所賜的祝福(12~15節)。全詩分為三段: (一)神是可靠救主(1~4節)──耶和華我的磐石是應當稱頌的; (二)求神親自降臨(5~11節)──耶和華啊,求祢使天下垂,親自降臨; (三)有神就是有福(12~11節)──有耶和華為他們的神,這百姓便為有福! 鑰節:【詩一百四十四15】「遇見這光景的百姓便為有福。有耶和華為他們的神,這百姓便為有福!」 鑰點: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大衛以神的王權為主題,論到神的全能和人的渺小。大衛一連串使用了八個對神不同的稱呼:(1)磐石──堅固的根基,藏身之處;(2)教導者──教導他的手爭戰、打仗;(3)慈愛的主──愛護者;(4)山寨──堅固的保障;(5)高臺──超過仇敵的守望處;(6)救主──有力量勝過仇敵;(7)盾牌──可以護衛本身;(8)投靠者──神是他的保護。大衛在這些稱呼前面,都冠上「我的」,帶出他與神同在、同行、同住的美妙關係,因神使他在每一場爭戰得勝。親愛的,當中每一個稱呼,都是極為寶貴的應許,能幫助你實際經歷神是你所需的一切。 此外,大衛感念人雖然軟弱、無能、渺小,但仍得神的拯救、看顧和保守,因此他宣告:「有耶和華為他們的神,這百姓便為有福。」即便我們算不得什麼,祂仍顧念我們;並且有祂作我們的一切,就是我們最大的祝福。親愛的,過去的祝福是憑神的旨意而得,今日的祝福是因信順服而得,未來的祝福是憑神的應許求而得。親愛的,你是蒙福的人? 今日的鑰節提到「遇見這光景的百姓便為有福。」大衛以百姓的蒙福作本詩的結束。他唱出了他們蒙福的光景──神賜給他們家庭的祝福,有成長茁壯的兒子和美麗的女兒;神賜給他們產業的祝福,有滿盈的穀倉、豐富的糧食、繁多的牲畜;和神賜給他們國家的祝福,有神的同在,四境平安。但最可稱頌的,乃是「有耶和華為他們的神,這百姓便為有福。」這是一幅無比福樂的圖畫,這榮景只屬於承認耶和華是他們神的百姓。親愛的,知道我們屬於神,祂也屬於我們,這是何等大的祝福。你是否經歷過「有主萬事足」呢? 「我們不僅思想基督,更要主自己。從多方面來認識祂,祂有恩慈、祂是保障、盾牌、得勝者!主能供給我一切的所需。日日過去,你必會更多體驗祂新的性格,有些本來沒有顯露,在特別需要的情況下,就體驗出來了。於是你伸出手來說:『我的…』。」──邁爾 默想:神是萬福的源頭,大衛一再地用「我的…」表達神供應了他一切的需要。親愛的,學習將你的手放在基督裡的福分說:「這是『我的…』」。 禱告:主阿,我是何等的喜樂!我屬於祢,祢也屬於我。感謝祢!祢是我生命中最大的祝福。在生活中,祢與我同在、同住、同行,供應我、看顧我、保守我和拯救我。在有需要時,祢豐富的恩典都是「我的」,使我一無所缺。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脫險後的展望(吳主光) 第一百四十四篇大綱: 引言:稱頌神指教爭戰(144.1) 一、經歷神多方保守(144.2-144.4) 1.主是慈愛的主 2.主是山寨高臺 3.主是救主盾牌 4.主使百姓順服 5.主竟然顧今我 二、祈望主從天降臨(144.5-144.6) 1.求主親自降臨 2.求主發出閃電 三、求主救拔脫離外邦(144.7-144.11) 1.求主救拔脫離外邦 2.我要向主唱新歌 3.主是拯救君王的 四、展望大復興來臨(144.12-144.15) 1.展望兒女復興 2.展望倉庫復興 3.展望貨運復興 4.展望四境太平 5.結語:遇見這復興的有福了 釋經: 引言:稱頌神指教爭戰(144.1) 144.1(大衛的詩。)耶和華─我的磐石是應當稱頌的!他教導我的手爭戰,教導我的指頭打仗。 1.本詩分明是取材於《撒母耳記下》第二十二章所記載的那一篇「大衛的詩」(也等於《詩篇》第十八篇)。《撒母耳記下》本是記載大衛生平事蹟的,但作者在敘述完大衛一生事蹟之後,故意加上那篇詩,並指出:「當耶和華救大衛脫離一切仇敵和掃羅之手的日子,他向耶和華念這詩。」(撒下22:1)表示、以大衛這篇詩來描述大衛的生平,是最貼切不過的。 2.我們說,本詩取材於《撒母耳記下》第二十二章那篇詩或《詩篇》(第18篇),因為兩者所描述的極度相似──只是本詩比較短一點,那篇詩比較詳細一點;本詩加上144.12-144.15節這一段、形容大復興,而那篇詩卻沒有。 3.筆者將《撒母耳記下》第二十二篇所記載的詩抄錄在下面,供讀者參考、並與本詩比較: 「耶和華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臺,是我的避難所。我的救主啊,你是救我脫離強暴的。我要求告當讚美的耶和華,這樣,我必從仇敵手中被救出來。曾有死亡的波浪環繞我,匪類的急流使我驚懼,陰間的繩索纏繞我,死亡的網羅臨到我。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向我的神呼求。他從殿中聽了我的聲音;我的呼求入了他的耳中。那時因他發怒,地就搖撼戰抖;天的根基也震動搖撼。從他鼻孔冒煙上騰;從他口中發火焚燒,連炭也著了。他又使天下垂,親自降臨;有黑雲在他腳下。他坐著基路伯飛行,在風的翅膀上顯現。他以黑暗和聚集的水、天空的厚雲為他四圍的行宮。因他面前的光輝炭都著了。耶和華從天上打雷;至高者發出聲音。他射出箭來,使仇敵四散,發出閃電,使他們擾亂。耶和華的斥責一發,鼻孔的氣一出,海底就出現,大地的根基也顯露。他從高天伸手抓住我,把我從大水中拉上來。他救我脫離我的勁敵和那些恨我的人,因為他們比我強盛。我遭遇災難的日子,他們來攻擊我;但耶和華是我的倚靠。他又領我到寬闊之處;他救拔我,因他喜悅我。耶和華按著我的公義報答我,按著我手中的清潔賞賜我。因為我遵守了耶和華的道,未曾作惡離開我的神。他的一切典章常在我面前;他的律例,我也未曾離棄。我在他面前作了完全人;我也保守自己遠離我的罪孽。所以耶和華按我的公義,按我在他眼前的清潔賞賜我。慈愛的人,你以慈愛待他;完全的人,你以完全待他;清潔的人,你以清潔待他;乖僻的人,你以彎曲待他。困苦的百姓,你必拯救;但你的眼目察看高傲的人,使他降卑。耶和華啊,你是我的燈;耶和華必照明我的黑暗。我借著你沖入敵軍,借著我的神跳過牆垣。至於神,他的道是完全的;耶和華的話是煉淨的。凡投靠他的,他便作他們的盾牌。除了耶和華,誰是神呢﹖除了我們的神,誰是磐石呢﹖神是我堅固的保障;他引導完全人行他的路。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在高處安穩。他教導我的手能以爭戰,甚至我的膀臂能開銅弓。你把你的救恩給我作盾牌;你的溫和使我為大。你使我腳下的地步寬闊;我的腳未曾滑跌。我追趕我的仇敵,滅絕了他們,未滅以先,我沒有歸回。我滅絕了他們,打傷了他們,使他們不能起來;他們都倒在我的腳下。因為你曾以力量束我的腰,使我能爭戰;你也使那起來攻擊我的都服在我以下。你又使我的仇敵在我面前轉背逃跑,叫我能以剪除那恨我的人。他們仰望,卻無人拯救;就是呼求耶和華,他也不應允。我搗碎他們,如同地上的灰塵,踐踏他們,四散在地,如同街上的泥土。你救我脫離我百姓的爭競,保護我作列國的元首;我素不認識的民必事奉我。外邦人要投降我,一聽見我的名聲就必順從我。外邦人要衰殘,戰戰兢兢地出他們的營寨。耶和華是活神,願我的磐石被人稱頌!願神─那拯救我的磐石被人尊崇!這位神就是那為我伸冤、使眾民服在我以下的。你救我脫離仇敵,又把我舉起,高過那些起來攻擊我的;你救我脫離強暴的人。耶和華啊,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謝你,歌頌你的名。耶和華賜極大的救恩給他所立的王,施慈愛給他的受膏者,就是給大衛和他的後裔,直到永遠!」(撒下22:2-51) 4.繼上一篇(第143篇)形容大衛落在「黑牢」裡最危急的光境,神聽了他的禱告,使他終於逃出生天;現在這詩形容大衛重新得力,獲神指教他的手如何爭戰,將敵人打敗,因而稱頌神.這樣的接駁,非常吻合,又非常美。 5.大衛稱神為他的「磐石」,意思是靠神得以站立得穩,不至動搖。大衛認為,他打仗得到奇妙的勝利,是因為神在暗中教導他的手如何爭戰所至。這種將凡事都歸榮耀給神的態度,實在寶貴。如果是一般人爭戰得勝,他很容易會認為是自己武術精湛所至;他得以站穩,又認為是自己的威勢足以嚇倒敵人所至.但大衛從年幼時殺死獅子和熊,就認為是耶和華的能力彰顯所至,怪不得神稱他為合神心意的僕人。 6.從預言的角度來看,末世時代歸主的以色列人也是這樣。《但以理書》的預言指出、以色列人中間的「智慧人」多日必倒在刀下…。但他們僕倒的時候,必「稍得扶助」.意思是、患難稍緩,不久又再來臨.為要「熬煉」其餘的以色列人,直到「定期」,才能了結。(但11:33-35)這是說、神在末世歸主的以色列人中所興起的「智慧人」,因為「訓誨多人」──在民間傳道,漸漸影響以色列全家歸主,所以「敵基督」和勾結他、出賣國家的以色列人,就屠殺他們,他們就落在最黑暗的光景,如同本詩所描述「大衛被打重傷,囚在黑牢裡」的光景。然而、「他們僕倒的時候,稍得扶助」;筆者相信這「稍得扶助」,就像大衛得到神指示逃走之路一樣,脫離了「敵基督」的手。我們無法知道,末世時代這些「智慧人」如何得到「扶助」,想必定是非常奇妙的.但那些勾結「敵基督」的人,再「用諂媚的話親近他們」,想要最後拉籠他們。 一、經歷神多方保守(144.2-144.4) 144.2他是我慈愛的主,我的山寨,我的高臺,我的救主,我的盾牌,是我所投靠的;他使我的百姓服在我以下。144.3耶和華啊,人算什麼,你竟認識他!世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144.4人好像一口氣;他的年日如同影兒快快過去。 1.大衛複述自己經歷神多方面的保守,如同如下「六種關係」。這「六種關係」都是保護性的,只有上文所說「神指教我的手爭戰」是攻擊性的。可見「保護」的經歷,寶貴過「攻擊」的經歷: 2.第一、神是「我慈愛的主」:這不是面對敵人,而是個人內心與神靈交的經歷。在爭戰危難的日子,大衛仍然不忘靈修;仍然強烈地感受到內心與神相通.就好像一個孩子在父親的懷抱裡,完全不懼怕敵仇來攻.因為知道自己的爸爸是全能的神。 3.第二、神是「我的山寨」:這是大衛在曠野逃走時,所找到安全的藏身之處,因有石叢圍著自己,成為天然保障。但是大衛的思想卻想到屬靈的層面去,認為並不是這些石叢保護他,而是耶和華他的神成為他的保障.這種將想法很特別,我們應該效法,就是將際遇上的一切「幸運」都說成是「神的同在」;事實上基督徒的字典裡,應該是沒有「幸運」這兩個字的。 4.第三、神是「我的高臺」:這是指敵人來攻之時,大衛站在一塊很難爬得上去的高大磐石,或一個小丘;因為居高臨下,作戰的時候,非常有利──敵人如果要爬上去,同時又要與站在上面的大衛爭戰,是極度困難的。但是大衛也想到這是神同在的緣故。 5.第四、神是「我的救主」:這是指偶然敵人強過自己,想要進攻或殺死大衛之時,大衛突然得著智慧,避過仇敵的攻勢。但是大衛並不是以為自己聰明,他將自己得救,歸功於神的同在,稱神為他的救主。 6.第五、神是「我的盾牌」:這是指大衛在高臺上作戰,敵人向他射箭,他卻能以盾牌擋住所有飛來的箭,完全沒有受傷.這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眾多的箭從四方八面射來,只要忽略其中一枝箭,就會送命。所以大衛認為不是他本事,而是神與他同在,在四方八面保護他所至。 7.第六、神是「我所投靠的」:這是指大衛作戰的一切勝利秘訣,就是全部能力、全部智慧、全部保護、全部打仗技巧、全部戰局和形勢……,都在出於與他同在的神,就是他內心所專一投靠的。 8.神使百姓服在我以下:最後這點,不像以上六點指著大衛與神的「關係」而說;乃是指著神與他同在的「結果」──掃羅被非利士人殺了;北方以色列十個支派下來,請求大衛作他們的王.於是全國統一,都歸在大衛的統治之下。 9.回想經歷神多方面的保護,又得到神使全國統一,受治於大衛之下,大衛就感歎神對他實在太好了,所以他說:「耶和華啊,人算什麼,你竟認識他!世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人好像一口氣;他的年日如同影兒快快過去。」意思是、我只不過是渺小到極的世人,生存時間如同「一口氣」、或「影兒快快過去」,非常短速,何竟你仍對我加以「認識」和「顧念」呢?神當然「認識」每一個人,但大衛這話的意思卻是、神認識他如同朋友,有「相識的關係」。在無窮盡的「永恆」中、和無窮盡的「宇宙」裡,神竟然對一個如此渺小的世人加以注意、顧念、建立親密的關係…,這真是極其希奇的事。 10.在末世歸主的以色列人來說,他們的感受也是這樣。他們本是極度敗壞的子民;在全世界眾多人民之中、在人類歷史快要因為世界末日而結束之前,神何竟要在最後的大災難中,仍然顧念這些敗壞的子民、並加以拯救呢?今天我們每一個人若能這樣謙卑地思想神的救恩,就會大大喜樂,神也因我們得榮耀了。 二、祈望主從天降臨(144.5-144.6) 144.5耶和華啊,求你使天下垂,親自降臨,摸山,山就冒煙。144.6求你發出閃電,使他們四散,射出你的箭,使他們擾亂。 1.大衛稍為得到神的幫助和解救之後,突然轉過來,求神「親自降臨」,好使仇敵「四散」。這裡所形容的較為簡單,《撒母耳記下》二十二章,或《詩篇》(第18篇)有詳細得多的描述── 「他從殿中聽了我的聲音;我的呼求入了他的耳中。那時因他發怒,地就搖撼戰抖;天的根基也震動搖撼。從他鼻孔冒煙上騰;從他口中發火焚燒,連炭也著了。他又使天下垂,親自降臨;有黑雲在他腳下。他坐著基路伯飛行,在風的翅膀上顯現。他以黑暗和聚集的水、天空的厚雲為他四圍的行宮。因他面前的光輝炭都著了。耶和華從天上打雷;至高者發出聲音。他射出箭來,使仇敵四散,發出閃電,使他們擾亂。耶和華的斥責一發,鼻孔的氣一出,海底就出現,大地的根基也顯露。他從高天伸手抓住我,把我從大水中拉上來。他救我脫離我的勁敵和那些恨我的人,因為他們比我強盛。」 2.當然、我們在大衛的生平裡,從未看到神真的「親自降臨」,這只不過是一種「喻意」的講法而已。意思是形容神的拯救希奇到如同神「親自降臨」,把大衛從「大水」中拉上來,拯救了他一樣。但聖靈感動大衛說這句話,卻不單單是為這一點;乃為預言末世時代歸主的以色列人,在大災難中得到稍微的解救之時,也作出同樣的禱告,然後主基督就真的從天降臨,拯救他們。就是為這一點,本詩被文士以斯拉看中了,將本詩編排在這裡,好與前後的詩串起來,描述主基督在榮耀中再來,拯救大災難中的以色列人。 3.大衛形容主降臨之時,主「摸山,山就冒煙」;主「發出閃電,他們就四散」;這些「閃電」如同「射出…的箭」,擾亂他們一樣。大衛這話是借用耶和華降臨在西乃山上的情景、來形容神的忿怒和威嚴。當主耶穌從天降臨之時,全地正在發生史無前例的「哈米吉多頓大戰」。撒迦利亞先知預言這場戰爭說:「耶和華必顯現在他們以上;他的箭必射出像閃電。…萬軍之耶和華必保護他們;他們必吞滅仇敵,踐踏彈石。他們必喝血吶喊,猶如飲酒;他們必像盛滿血的碗,又像壇的四角滿了血。當那日,耶和華─他們的神必看他的民如群羊,拯救他們;因為他們必像冠冕上的寶石,高舉在他的地以上。他的恩慈何等大!他的榮美何其盛!」(亞9:14)這裡經文形容以色列必像「盛滿血的碗」,意思是、神要藉以色列報應圍攻的外邦人。正如《啟示錄》預言神從天上倒下「神大怒的七碗」,說:「第七位天使把碗倒在空中,就有大聲音從殿中的寶座上出來,說:成了!又有閃電、聲音、雷轟、大地震,自從地上有人以來,沒有這樣大、這樣厲害的地震。」(啟16:18) 三、求主救拔脫離外邦(144.7-144.11) 144.7求你從上伸手救拔我,救我出離大水,救我脫離外邦人的手。144.8他們的口說謊話;他們的右手起假誓。144.9神啊,我要向你唱新歌,用十弦瑟向你歌頌。144.10你是那拯救君王的;你是那救僕人大衛脫離害命之刀的。144.11求你救拔我,救我脫離外邦人的手。他們的口說謊話;他們的右手起假誓。 1.大衛求神「從上伸手救拔…出離大水」,喻意著大衛在大水中浮沉,從天降臨的主伸出手來,把大衛從大水中拉上去,拯救他。這「大水」不是真的大水,而是形容「世界大戰」.《聖經》通常以「大水」,或「洪濤、波浪、洪水、河水沖去」等來形容「大爭戰」。而且下一句是「平行句」,指出是「救我脫離外邦人的手」。 2.這段經文非常強調「外邦人的手」,所以兩次重複地說:「救我脫離外邦人的手。他們的口說謊話;他們的右手起假誓。」我們明白「外邦人的手」是指他們爭戰;但是我們不明白、為甚麼大衛又強調他們的「口說謊話」和「起假誓」呢?這與「爭戰」有何關係呢?我們知道,掃羅常常向大衛說謊,也曾起假誓;但掃羅不是外邦人。如果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外邦人習慣了說謊和起假誓,這又與大衛何干呢?除非有外邦曾與大衛起誓結盟,後來不守誓言,欺騙了大衛吧!但我們在歷史上,想不起有類似的事。 3.筆者認為,經文這樣強調「外邦人的手」,和重複地強調「外邦人謊話」和「起假誓」,這是聖靈感動大衛預言末世的「敵基督」和他的同盟國.因為「敵基督」以說謊和說誇大的話見著於世,他原是靠說謊話的欺騙手段,騙得政權的;而且、凡與他結盟的國,都被他欺騙(參但11:22-23, 27)。他甚至「向至高者說誇大的話」;他又「折磨至高者的聖民,必想改變節期和律法。」(但7:25-26)他「惱恨聖約,任意而行」;又與「背棄聖約的人」勾結──這就是「起假誓」,美其名與以色列和阿拉伯諸國立約,主持中東和平,其實他派大軍南下,目的是要搶奪中東的財富;又「興兵…褻瀆聖地…,除掉常獻的燔祭」和「設立」他「可憎的(像)」,逼以色列人敬拜。凡不拜的,就加以屠殺;因此民間的「智慧人」多日必倒在刀下,被擄掠搶奪。(但11:30-33)最後,「敵基督」甚至不惜發動世界大戰;在大戰中,連全力支持他、與他結盟的「假先知」也被他出賣,在一天之內把「假先知」所領導的「大淫婦」──變節的天主教,燒盡了。所以末世時代的以色列人求神救拔他們脫離「大水」──這場滅絕性的世界大戰,和敵基督的手。 4.大衛說:「神啊,我要向你唱新歌,用十弦瑟向你歌頌。你是那拯救君王的;你是那救僕人大衛脫離害命之刀的。」這當是大衛全面得勝之後的讚美。對於末世歸主的以色列人來說,他們也要在全面得勝之後,在千禧年的大會中,大大讚美歌頌神的拯救。所以下文接續預言「千禧年的大復興」。 四、展望大復興來臨(144.12-144.15) 144.12我們的兒子從幼年好像樹栽子長大;我們的女兒如同殿角石,是按建宮的樣式鑿成的。144.13我們的倉盈滿,能出各樣的糧食;我們的羊在田間孳生千萬。144.14我們的牛馱著滿馱,沒有人闖進來搶奪,也沒有人出去爭戰;我們的街市上也沒有哭號的聲音。144.15遇見這光景的百姓便為有福!有耶和華為他們的神,這百姓便為有福! 1.大衛相信,神拯救他脫離外邦人的手──脫離大爭戰之後,國家就四境太平,萬物復興。所以在這段經文裡,他分開幾方面來形容大復興: 2.第一方面:「兒孫成才」:大衛說:「我們的兒子從幼年好像樹栽子長大;我們的女兒如同殿角石,是按建宮的樣式鑿成的。」這裡所說的「樹栽子」,原文是「植物」。大衛形容以色列人的「兒子」長大,像「植物」一樣,其實重點在於形容「兒子眾多,遍滿地面」;這裡所說的「殿角石」,原文是「房角石」。大衛又形容「女兒」像「王宮裡的房角石」,其實重點在於形容「女兒被栽培出非常高貴的王族氣質」。 3.第二方面:「大豐收」:大衛形容「我們的倉盈滿,能出各樣的糧食;我們的羊在田間孳生千萬。」意思是、田間的禾稼和牲畜,都豐數和生養眾多。 4.協力廠商面:「貨運暢通」:大衛形容「牛馱著滿馱,沒有人闖進來搶奪;」意思是沒有強過我們的敵人,膽敢搶奪我們的貨物。 5.第四方面:「太平安居」:大衛又形容「沒有人出去爭戰;我們的街市上也沒有哭號的聲音。」意思是、人人安居樂業,沒有爭戰,所以軍兵用不著出戰;人民也用不著為敵人來攻而驚慌哭泣。 6.最後大衛說:「遇見這光景的百姓便為有福!有耶和華為他們的神,這百姓便為有福!」這句話顯示出,上述四種天下太平的現象,只不過是大衛藉信心所憧憬的大復興現象而已。但這現象,等到千禧年主再來之時,就真的全面實現,而且還有過之而無不及。正如以賽亞先知所預言的,說: 「錫安未曾劬勞就生產,未覺疼痛就生出男孩。國豈能一日而生﹖民豈能一時而產﹖因為錫安一劬勞便生下兒女,這樣的事誰曾聽見﹖誰曾看見呢﹖耶和華說:我既使他臨產,豈不使他生產呢﹖…我既使他生產,豈能使他閉胎不生呢﹖你們愛慕耶路撒冷的都要與他一同歡喜快樂;…使你們在他安慰的懷中吃奶得飽,使他們得他豐盛的榮耀,猶如擠奶,滿心喜樂。…我要使平安延及他,好像江河,使列國的榮耀延及他,如同漲溢的河。你們要從中享受(原文是咂);你們必蒙抱在肋旁,搖弄在膝上。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你們也必因耶路撒冷得安慰。…看哪,耶和華必在火中降臨;他的車輦像旋風,以烈怒施行報應,以火焰施行責罰…;被耶和華所殺的必多…。時候將到,我必將萬民萬族聚來,看見我的榮耀,我要顯神跡在他們中間。…他們必將我的榮耀傳揚在列國中。他們必將你們的弟兄從列國中送回,使他們或騎馬,或坐車,坐轎…到我的聖山耶路撒冷,作為供物獻給耶和華…。耶和華說:我所要造的新天新地,怎樣在我面前長存;你們的後裔和你們的名字也必照樣長存。」(賽66:7-22) 7.另外、彌迦先知也有預言,說: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他必在多國的民中施行審判,為遠方強盛的國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無人驚嚇。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親口說的。萬民各奉己神的名而行;我們卻永永遠遠奉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而行。耶和華說:到那日,我必聚集瘸腿的,招聚被趕出的和我所懲治的。我必使瘸腿的為餘剩之民,使趕到遠方的為強盛之民。耶和華要在錫安山作王治理他們,從今直到永遠。你這羊群的高臺、錫安城(原文是女子)的山哪,從前的權柄─就是耶路撒冷民(原文是女子)的國權─必歸與你。現在你為何大聲哭號呢﹖疼痛抓住你彷佛產難的婦人,是因你中間沒有君王嗎﹖你的謀士滅亡了嗎﹖」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神是我的…(一四四1~11)(臺北靈糧堂) 在詩人的禱告中,常常看到他將神個人化了。在不少的詩篇中,都可見到詩人在本篇中所敘述的,他對神的認識、並如何支取神已為他預備的恩典。在舊約中,神啟出祂非常豐富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表示祂要賜給人某方面的恩典。詩人表明要支取神恩典的方法,就是用神名字所啟示出來的恩典,將之個人化。因為當我們說神是怎樣的一位神時,神還是高高在上,與我們的距離非常的遠,雖然神是那麼的偉大、全能,但我呢?只不過是一口氣,我的年日是那麼的短暫(v.4),但當我們將神的名字個人化時,我們就是在接受神的恩典了。讓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我們都知道「耶和華以勒」的意思,在聖經的解釋是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創廿二14)。神為誰預備呢?祂預備什麼呢?神不會毫無意義、無目的的預備,神的預備就是要使人蒙恩,亞伯拉罕因而蒙恩,你我亦然。只是有時我們不太相信神會如此細膩的施恩。去年耶誕節,我們夫婦向神要了一個聖誕禮物,我們希望換一個住所,為了讓我們能更方便的服事神,為了孩子學習更加的獨立,其實我那時一點信心也沒有,因為按我們的期待,及常理判斷,是絕不可能的事。但就在去年年底,神就預備好了。兩個月之後,祂才向我們顯明祂的預備,今天我們所住的地方,距離教會走路五分鐘,客廳可以接待7-8對(14-16人)弟兄姊妹上婚前輔導,並且房租是出乎意料的低,房東既不認識我們,也不是基督徒,但神的預備,是何等的奇妙,何等的貼心及窩心。 透過這件事,神向我啟示了一個真理:即便我算不得什麼,祂仍顧念我(v.4),因為祂是我的父,我是祂的兒子,我可以享受父家神的一切豐富。這是我信主以來第一次清楚的看見,並親身經歷神在物質需要上的供應,以前沒有看見是因為不相信神。但如今,我瞭解神名字的一切豐富都可以透過個人化而支取,因祂顧念我(v.3)! 默想 主,感謝你賜我們豐富的恩典,供應我們的需要。 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一四四12~15)(臺北靈糧堂) 詩人在最後幾節看到一幅有福的景況,這福是因有耶和華的同在而帶來的祝福。 若細看這些福,可發現福包括了那幾方面: (1) 有盼望,有子嗣就表示有盼望,不只如此,而是更進一步的說到兒女長成的過程中沒有任何困難、問題,好像樹栽子長大般的自然(v.12)。 (2) 擁有各樣的豐富(v.13)。 (3) 四境平安,沒有外敵的入侵,他們也不需要派兵去爭戰(v.14)。這景況好像成為每一任執政者上臺時的願景,但有多少人能享受到這些祝福呢? 舊約時代,當以色列和猶大分成兩個國家後,列王記和歷代志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記錄這兩個國家的歷史。在歷代志中,幾次記錄到猶大的興盛,大都與一件事有關,那就是他們的王(領袖)是否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因為在申命記中就曾如此提到:「…你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你和你的子孫就可以得福。」(申十二25) 我們從美國的歷史中也曾看到這樣的祝福,當美國立國之初他們定意以耶和華為他們的神,在他們歷史的幾件大事中,因著當時的領袖定意要尋求神,而為國家帶來極大的祝福。領袖將蒙福的原則帶下來,當他們堅定持守蒙福的原則時,神所賜的福就沒有離開過他們。但是當他們不再以耶和華為他們的神,開始標榜信仰自由,並且明定公立學校上課前的禱告為違法後,這幾十年下來,我們就親眼看見這國家漸漸在走下坡,這是何等可惜的事,因為他們已很難再遇見詩人在這所說的光景了(v.15),很難用「可惜」來說明那種損失是多大的損失。 從聖經的記錄、人類的歷史,我們看見領袖是國家蒙恩的重要關鍵,不是單靠他一人就能使國家蒙恩,乃是他是否尊耶和華為神? 莫懷遠 主,求你使我們國家的領袖看到「蒙福的原則」。 有福的人(一百四十四篇1~15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段經文的第12~14節,詩人大衛描述一個幸福的家庭或國家的美好景象;第12節提到他們的兒女滿堂,每個兒子「從幼年好像樹栽子長大」──表明都是英俊有為的。每個女兒「如同殿角石,是按建宮的式樣鑿成的」,表明都是美麗高貴、端莊的淑女。第13節描述這個幸福的家園他們的田園豐盛、豐衣足食、繁榮快樂、田產茂盛、牛羊成群;不僅如此,第14節描述他們的家園社會安寧,所有人民安居樂業、沒有偷竊、沒有戰爭流血、沒有哭號悲哀,人人知足而快樂。這是人間的樂園!而第15節特別提到這個家園之所以能夠如此幸福美滿,乃是因為他們是「以耶和華為他們的神」的百姓。是的,弟兄姊妹們!這樣的幸福可以在我們這樣以耶和華為神的家庭、教會中看見,當我們認識神,尊基督為主時,我們看見我們的家如何的蒙主賜福、不僅是在生活的需要上得以滿足。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家庭因著在基督裡變得愈來愈和睦了,我們的婚姻關係、親子關係愈來愈和諧!我們都可以見證「有耶和華為他們的神這百姓便為有福。」但願有更多的家庭因以耶和華為他們的神而能更幸福、和諧! 以上的景象大衛描述的是神賜福他的國家幸福、和平。而第1~11節我們看見大衛描述的是他與神的關係。一個國家的幸福和諧與他們的君王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相信大衛的國家能如此的幸福和諧與大衛王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我們也相信我們的家庭和教會、或任何屬神的團體,如果我們要經歷神的賜福,領袖是非常的重要的。讓我們從大衛身上來看,一個合神心意的領袖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當我們讀1~11節時,我們很深地感受到大衛有一個很美好的特質,那就是他雖貴為君王,雖然他是一個滿有智慧和能力的領袖,他卻非常的「謙卑」。第3~4節大衛謙卑地承認自己是何等的微小,而神竟然顧念他。人好像一口氣而已,人的年日如同影兒很快就過去,然而神卻如此賜福給他!他謙卑地承認他一切所有的都是神給的: 第一、第1節大衛謙卑地說:他是「靠主得勝」的,是主教導他打仗的!第5~11節就是描述神如何幫助他勝過一切的仇敵。是的,我們也當謙卑地承認我們也是「靠主得勝」的!若沒有主,我們的家庭早已被惡者吞吃殆盡了! 第二、第2節大衛謙卑地說:他是「靠主保護」的。我們從這節經文看見大衛與神的關係何等密切,他對神的體驗何等豐富!這就是他得力的秘訣! 第三、第2節大衛謙卑地說:他是「靠主為王」的,是神「使百姓服在我以下的。」 但願每一個屬靈的家和團體的領袖們,都如同大衛一樣地謙卑,幸福和諧的景象也要發生在他們當中! 禱讀:詩篇一百四十四篇2節 2 祂是我慈愛的主,我的山寨,我的高臺,我的救主,我的盾牌,是我所投靠的;祂使我的百姓服在我以下。 得勝的秘訣(詩144篇1至15節)(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讓我的靈此刻湧出讚美,歌頌你的信實和慈愛。 這篇是以色列的君王詩篇。全篇詩分為兩段,首段(1~11)是詩人為著他們的君王能得著神的幫助,可以從仇敵的手中被拯救,得勝當前的困境和患難而感恩。末段(12~15)是一個為國家的祝禱,求耶和華神賜福給祂的百姓。 以色列人知道,他們國家的興亡完全繫於統治和帶領他們的君王身上,這些領袖是否賢能固然會影響他們的國運,但君王是否得到耶和華的幫助,即他在主面前有信心的經歷、國難當前學習仰望神的保護,以及抓緊祂立約的應許和拯救的大能等,這些信仰的原則更是至為重要的。 以色列君王如何面對仇敵的侵擾,不單是他個人成敗得失的關鍵,同時也系著全國禍福的命脈。故此,以色列人熱切地為他們的君王禱告。在出征之前,他們宣告耶和華的慈愛,懇求主顧念他們的軟弱,為他們爭戰。「耶和華啊,人算甚麼,你竟認識他!世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3)詩人表明他們能得勝,並不是靠自己的勇力。其實,他深知自己民族的限制和脆弱不堪,但他們卻與耶和華有一份獨特的關係,這便能叫他們與別不同。耶和華站在他們那一邊,這是最大的保障和把握。 1.試想想你所屬的教會正在面臨甚麼挑戰和危機?你當如何為教會禱告? 2.你可以怎樣為承擔帶領責任的弟兄姊妹代求? 3.在屬靈爭戰中,我們能有把握得勝的關鍵因素是甚麼? 我的禱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