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四十五篇短篇信息 目錄: 讚美神的偉大(楊震宇) 全地讚美稱頌神為大(吳主光) 讚美主名(華倫魏斯比) 讚美神的偉大(一)(一四五1~6)(臺北靈糧堂) 讚美神的偉大(二)(一四五7~13)(臺北靈糧堂) 讚美神的偉大(三)(一四五14~21)(臺北靈糧堂) 願萬物稱頌耶和華(一百四十五篇1~13節)(臺北基督之家) 一切所作都是愛(一百四十五篇14~21節)(臺北基督之家) 你令我驚歎(詩145篇1至21節)(香港讀經會) 讚美神的偉大(楊震宇) 鑰句: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慈愛 背景:《詩篇》第一百四十五篇的詩題為「大衛的讚美詩」。本詩為《詩篇》中記載「大衛之詩」的最後一篇。這篇是一首「字母詩」的詩篇語彙豐富,結構謹嚴。每一節以一個接續的希伯來文字母來開始,然而,在希伯來文版本裏第13和14節之間的字nun遺漏了(這個字母在第相當於英文字母的n),但這個這個字母卻可見於七十士譯本,因增加以下一句:「耶和華在祂一切的話上是信實的,在 祂一切的行為上是恩慈的。」這個字母在希伯來文的死海古卷裏出現,並且加入在英文新國際譯本當中。本詩各節大都由兩個詩節組成,形成優美的韻律。本詩從頭到尾都是讚美之詞,可以作為所謂「讚美詩篇」(一百四十五~第一百五十篇)詩集最後部份的導論。因為《詩篇》最後五篇詩的題材都是頌讚神的,而每篇起首的第一句便說:「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提要:第一百四十五篇是大衛經歷了各種患難以後,而向神發出的讚美。在這首讚美詩裏,大衛以讚美神的偉大開始(1~2節);接著,他詳細講解讚美神的原因:(1)神的偉大難以測度(3節);(2)神的作為要一代一代稱頌下去(4節);(3)神滿有威嚴的尊榮和奇妙的作為,叫人生出敬畏之心(5~6節);(4)神是公義的(7節);(5)神有恩惠,有憐憫,有耐心和慈愛(8~9節);(6)神國度威嚴的榮耀,是永遠的國(10~13節);(7)神扶起被欺壓的人(14節);(8)神供應食物給一切需要的人(15~16節);(9) 神一切所作的都有慈愛(17);(10)神親近一切求告祂的人(18節);(11)神聽人的呼聲並要拯救我們(19節);(12)神保護一切愛他的人(20節)。最後,他號召凡有血氣的和他一同永遠讚美耶和華來結束(21節)。全詩分為三段: (一)大能的神該受大讚美(1~3節)──耶和華本為大,該受大讚美,其大無法測度; (二)默念神的全能和慈愛(4~8節)──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慈愛; (三)一切受造之物都稱頌神(9~21節)──惟願凡有血氣的,都永永遠遠稱頌他的聖名。 鑰節:【詩一百四十五8】「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慈愛。」 鑰點:本篇值得我們注意,大衛首先讚美神的偉大;繼而讚美耶和華的屬性,讚美祂永恆的國度、祂眷顧人的慈愛以及祂公義的作為;最後,他願凡有血氣的,都要讚美耶和華。在大衛的讚美禱告中,他多次提到「我要」:尊崇、稱頌、讚美、傳揚、默念、傳揚。這指出我們的使命與人生的目的,就是將榮耀歸給神。而「祂要」與求告祂的人相近,成就敬畏祂的人的心願,拯救向祂呼求和保護一切愛祂的人。大衛所有的讚美都是由於神的偉大,他一連用了九次「大」字他提到神的「大能」、「大德」、「大恩」、「大有慈愛」,有九次稱神為「耶和華」。這指出我們應更多的認識和經歷祂的「大」。因我們經歷神的恩典慈愛有多「大」,我們的讚美就有多「大」。在本篇中他六次用「一切」(英文聖經則出現14次),「萬」字用了兩次,「凡」字用了四次,來呼喚一切受造之物都要讚美神。這指出神的偉大是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因為祂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問和無所不管的神。因此,神足以掌管我們的「一切」,顧念我們的「一切」,並能滅絕「一切」的惡人。此外,他再三強調要「天天稱頌」、「代代傳揚」、「永永遠遠讚美」。這指出我們應天天傳講祂、讚美祂,好使四周的人知道神的全能和慈愛。親愛的,一個人的心若充滿了感恩,就不能不讚美神。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是一個知愛且感恩的人,因而天天尊崇、稱頌、讚美、傳揚、默念、傳揚祂呢? 今日的鑰節提到「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慈愛。」這節幾乎逐字重複神在西乃山的啟示(出三十四6):(1)祂有豐盛的恩典;(2)祂有持久的久的憐憫;(3)祂不輕易發怒;(4)祂的慈愛從不改變。這節是舊約中最常被引用的話。這個豐富的啟示,當初是摩西的禱告:「求祢顯出祢的榮耀給我看」。於是,神宣告祂的聖名、榮耀、公義又慈愛的性情。摩西就急忙伏地下拜,並求神與他們同行。在本篇大衛的禱告中,讚美神的慈愛的本性,貫穿在整首詩中。他描述:(1)神以良善對待所有的人(1~7節);(2)神以慈愛對待祂的百姓(8~14節);(3)神以恩典對待困苦之人(15~21節)。親愛的,認識神是「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慈愛」的神,能帶領你更進一步的體會祂的心意,而與祂同情、同心、同行。 「讓讚美成為我們在安靜中帶到神面前的香的一部分。…讓我們花時間來學習這一個,直到我們整個的心和生活,成為一首不斷地讚美的詩。」──慕安得烈 默想:親愛的,神的偉大無法說盡,因祂有豐盛的恩典,有持久的久的憐憫,不輕易發怒,有從不改變的慈愛。當宇宙萬物都在讚美祂的時候,你豈能不尊崇、不稱頌、不讚美、不默念、不傳揚祂呢? 禱告:神阿,帶領我更多的認識祢一切的屬性和更深入的經歷祢一切的作為,使我天天傳講祢、讚美祢,好使人知道祢是何等的偉大,並相信和接受祢的全能和慈愛。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全地讚美稱頌神為大(吳主光) 第一百四十五篇大綱: 引言:永遠稱頌讚美神為王(145.1-145.2) 一、讚美耶和華為「大」(145.3-145.13) 1.耶和華本為大,該受大讚美; 2.代代要頌贊傳揚神大能的作為; 3.人們要將記憶中神的大恩傳出來; 4.我要宣告神的偉大; 5.耶和華的名有大有慈愛; 6.耶和華善待萬民萬物; 7.他們要講論神國的榮耀威嚴; 8.神的國和權柄存到永遠; 二、耶和華的作為惠及全地「一切」(145.14-145.20) 1.一切跌倒的,神都將他們扶持; 2.一切被壓下的,神都將他們扶起; 3.一切仰望的,神都給他們食物; 4.一切神所行的,無不公義,都有慈愛; 5.一切求告神的,神便與他們相近; 6.一切敬畏神的,神便成就他們的心願 7.一切愛神的,神都保護他們; 8.一切惡人,都被神消滅; 結論:以稱頌回應神的作為(145.21) 釋經: 引言:永遠稱頌讚美神為王(145.1-145.2) 145.1(大衛的讚美詩。)我的神我的王啊,我要尊崇你!我要永永遠遠稱頌你的名!145.2我要天天稱頌你,也要永永遠遠讚美你的名! 1.如果讀者留意本詩的語氣,乃是極度興奮的,完全因為神作以色列人的「王」;又感受到神「本為大」,以至發現他的作為「大」、他的名「大」、他的榮耀「大」、他的能力「大」、他的慈愛「大」、他的良善「大」、他的恩「大」、他極其「偉大」。以至作者要「天天」稱頌神、要「永永遠遠」讚美主的名。 2,為甚麼作者感受到神這麼「大」呢?他指出、因為神的「偉大」叫全世界所有人都受惠.所以本詩出現許多「萬民」、「一切」、「凡」、「萬代」等字,這些字句在英文都是“all”字。 3.或問、本詩所描述的現象,是指著甚麼時代而說呢?答案是、可以肯定,一定不是以色列歷史任何一個時代,乃是預言「千禧年時代」的光景.因為那時、主耶穌基督從天上極大的榮光中降臨,全人類都看見。主拯救了以色列人脫離大災難,並在耶路撒冷作王,統治全世界,叫萬物復興。因為主降臨的榮光如同「公義的日頭,其光線有醫治之能」.所以、全地所有在哈米吉多頓大戰中受傷的人都一次過得到醫治;全地受污染的環境和大氣層也一次過得到醫治;大自然回復挪亞洪水之前那麼美麗,以至人類得享長壽,四境太平,萬物復興。因此、本詩是大衛被聖靈感動而寫成的「預言詩」;同時也是編者文士以斯拉,故意將本詩──最後一篇「大衛的詩」放在這個位置,為要接駁之前幾篇詩,指出以色列人在大災難中,遭受到越來越嚴峻的苦難,信心受到最嚴厲的試煉;及至試煉成功,主基督就從天降臨,拯救他們.叫他們的呼求得到全面的應允。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本詩所形容的極度興奮才會實現。讀者可以想像,那時以色列人得救,又看見主基督降臨作他們的王,叫他們的國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他們怎能不興奮若狂呢?所以他們要天天讚美、要永永遠遠讚美主的名,又大大尊崇主基督為至高的王。 一、讚美耶和華為「大」(145.3-145.13) 145.3耶和華本為大,該受大讚美;其大無法測度。 1.作者說出他讚美的第一個感受,就是「大」──耶和華本為「大」、「大」至無法測度,所以對耶和華獻上的讚美也要「大」──講述他一切的大作為、全人類和一切受造之物也要來讚美、要極度興奮、用盡各種各樣的形容詞、用盡各種各樣的樂器、極力跳舞…、直至我們感到「無法測度」為止。 2.主基督彰顯得如此「大」,在人類歷史上、除了末世時主基督從天降臨之外,再沒有別的事蹟是這樣了。以色列人經歷到「從最低升為最高」──從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災難中蒙拯救;他們戰勝世上最強大的歐盟總統「敵基督」;從最卑微的地步升為主基督的聖民;巴勒斯坦又從不毛之地變為全世界最富庶之地…;都因為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親自降臨,作他們的王所至。 145.4這代要對那代頌贊你的作為,也要傳揚你的大能。145.5我要默念威嚴的尊榮和你奇妙的作為。145.6人要傳說你可畏之事的能力;我也要傳揚你的大德。145.7他們紀念你的大恩就要傳出來,並要歌唱你的公義。 1.
請注意、作者這段話的組織結構是這樣:他先指出「其他人要這樣這樣傳講主的偉大」,然後他表示不甘後人,所以「自己也要這樣傳講主的偉大」。 2.
第一個例子,作者說:「這代要對那代頌贊你的作為,也要傳揚你的大能。我要默念威嚴的尊榮和你奇妙的作為。」可惜這兩句話譯得不暢順。原來其中「威嚴的尊榮」這句話,是由三個希伯來字湊成──“howd”(意思是繁華、壯麗、氣勢);“hadar”(意思是裝飾、燦爛、榮譽);“kabowd”(意思是讚美、榮耀、值得讚揚的、富裕).英文欽定本譯為“honour
of thy majesty”,而“thy majesty”應該譯為「陛下」才對。所以筆者認為、整句話應該譯為:「這代讚美你的工作、要傳到那一代,他們不斷將你大能的作為宣告出來;我(在旁邊)也要默念陛下你威榮的氣勢,就是你奇妙工作所彰顯的。」 3.
由於這段經文常常現「傳講、述說、宣告」等字句,我們知道本詩所形容的場合、是一個「千禧年大會」;在這樣的大會中、人們一個一個起來述說神大能的作為;又由於經文提及「這代對那代傳講」,表示這大會有上一代的老人和下一代較年輕的人出席,兩代同堂。當中有主基督坐在寶座上,所以作者稱他為「陛下」。再者、當人們起來分享之時,其餘聆聽的人都像作者一樣,在旁邊默想所分享主基督的威榮氣勢,和他奇妙的作為。 4.
第二個例子,作者說:「人要傳說你可畏之事的能力;我也要傳揚你的大德。」應當譯為:「當人們傳講你大得可怕的作為、所彰顯的能力之時;我(在旁邊)就宣告你的偉大。」意思是說、當起來分享的人,提及主基督的作為怎樣大得可怕、所帶出來的能力怎樣奇妙之時,作者坐在旁邊就高聲喊叫「偉大」、或「精彩」、或「啊們」! 5.
「他們紀念你的大恩就要傳出來,並要歌唱你的公義。」這裡「他們」、應該譯作「大家」,因為包括了眾人和作者在內;「紀念」一詞,原文是「豐富的記憶」;「大恩」一詞,原文是「許多良善」。所以整句話應當譯作:「大家將記憶中極豐富、關係你偉大良善(的事蹟)講述出來,並且歌唱你的公義。」 145.8耶和華有恩惠,(有豐富的感情)有憐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憐憫)大有慈愛。145.9耶和華善待(所有人)萬民;他(柔和的憐憫)的慈悲(遍及他一切的工作)覆庇他一切所造的。 1.
作者在上文一提及耶和華的「良善」,立即就想到耶和華曾在西乃山上宣告自己的名字,指出:「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慈愛。」這就是耶和華的「良善」(goodness),是由耶和華的名字發出來的.意思是、耶和華的本性就是這樣良善的。 2.
將耶和華的「良善」伸引出來,作者就指出:「耶和華善待萬民;他的慈悲(原文是“tender
mercies”「柔和的憐憫」)覆庇他一切所造的。」試想、這樣句話應用到「千禧年大會」,豈不是最貼切不過嗎?那時、以色列人才發現,福音傳遍天下,叫極多外邦人得救,並且他們都復活被提,成為主基督的「新婦」;主基督降臨到地上來,又用他降臨的榮光,一次過醫治好全世界所有在哈米吉多頓大戰中受傷的人,和一切海洋、陸地、和大氣層的污染,叫萬物復興,四境太平。 3.
所以作者說:「耶和華啊,你一切所造的都要稱謝你;你的聖民也要稱頌你,傳說你國的榮耀,談論你的大能;」意思是、因你降臨的榮光而得醫治,和得復興的萬物都多謝你;尤其是你的聖民以色列,因為你復興了他們的國、使他們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你也親自作他們的王,所以他們起來傳講你國的榮耀,和你統治的軍事力量。 4.
又說:「好叫世人知道你大能的作為,並你國度威嚴的榮耀。你的國是永遠的國!你執掌的權柄存到萬代!」意思是、你的聖民這樣傳講,要叫所有世人都認識你大能的作為,並你國度的威榮,他們就知道、你的國是永遠的國,你的統治要傳到世世代代無窮盡。讀者應該記得,筆者在本書內多次論及主基督所統治的「千禧年國」是何等威榮;那時、主基督要用鐵杖管轄萬國,萬國要年年派代表上到耶路撒冷來聽主基督的教訓,所以耶路撒冷的聖殿,在以西結書那裡,形容為非常龐大。有歸給耶和華的「聖供地」,長二萬五千肘,寬一萬肘;「聖所地」,長五百肘,寬五百肘,四圍再有五十肘為「郊野之地」;又有「供職之利未人地」,長二萬五千肘,寬一萬肘(結45:1-6)當各國被大地震摧毀之際,耶路撒冷卻仍居高位;耶路撒冷南方要變成一個極大的湖,出產有許多魚;湖以南的沙漠又因為從耶路撒冷流出來的水,滋潤成為極大的果林,有不獸住在其中。各國要年年進貢、歳歳來朝;若有那一國不到耶路撒冷來朝拜主基督,不聽他教訓的,主基督就不給他們雨水。總而言之、因主基督的大作為,以色列國要成為世上最強盛、最富有的國。 二、耶和華的作為惠及全地「一切」(145.14-145.20) 145.14凡跌倒的,耶和華將他們扶持;凡被壓下的,將他們扶起。 1.
這段經文是為形容耶和華怎樣「善待萬民」,所以這段經文出現許多個“all”字,我們中文和合本《聖經》譯作「一切」、或「凡」、或「萬」…等。 2.
這裡第一和第二個“all”字譯作「凡」:「凡跌倒的,耶和華將他們扶持;凡被壓下的,將他們扶起。」這裡「跌倒的」不是指身體跌倒,應該是指靈性跌倒。作者將這一種人放在第一,因為在以色列人在來說,他們二千多年來都不信;雖然福音傳遍天下,外邦人都蒙恩得救了,他們還是不信;等到外邦教會都復活被提,他們才漸漸醒悟過來,悔改歸主;雖然悔改歸主,卻又在大災難中軟弱跌倒,這樣豈能有機會得救呢?但主基督仍然扶持他們,叫他們站穩,以至得救。所以為這一點恩,他們實在要稱謝主。至於「被壓下的」,就是被「敵基督」欺壓,以至險些支持不住,而放棄信仰的人,意義上與「跌倒的人」同類;主基督卻及時降臨,扶起他們,叫他們不至倒下來.這樣的人也是非常感謝主基督的大恩典的,他們要起來述說主基督的大作為。 145.15萬民都舉目仰望你;你隨時給他們食物。145.16你張手,使有生氣的都隨願飽足。 1.
這裡「萬民」,原文是“eyes of all”,這是第三個“all”,指全地所有人和生物。他們仰望主基督,主基督就「隨時給他們食物」;主基督的手一揮,所有生物都「隨願飽足」.意思是、主降臨之後,主使萬物大復興,四境太平,百物豐收。 2.
在千禧年國度裡,因著主醫治了四周環境的污染,以賽亞先知預言說:「其中必沒有數日夭亡的嬰孩,也沒有壽數不滿的老者;因為百歲死的仍算孩童,有百歲死的罪人算被咒詛。他們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種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他們建造的,別人不得住;他們栽種的,別人不得吃;因為我民的日子必像樹木的日子;我選民親手勞碌得來的必長久享用。他們必不徒然勞碌,所生產的,也不遭災害,因為都是蒙耶和華賜福的後裔;他們的子孫也是如此。他們尚未求告,我就應允;正說話的時候,我就垂聽。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塵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這是耶和華說的。」(賽65:20-25) 145.17耶和華在他一切所行的,無不公義;在他一切所做的都有慈愛。 1.
這裡所說:「耶和華…一切所行的」,其中「一切」是第四個“all”,指神在過往歷史上懲罰以色列人的作為──雖然叫他們亡國、被擄、分散全世界、又在各國被刀劍追上、被屠殺,最後還要在大災難中被「敵基督」屠殺他們三分之二人口.但這一切都是「公義」的、是「對」的;其中都帶有神的「慈愛」.因為神雖然這麼嚴厲地懲罰他們,目的卻不是要消滅他們,乃是要「管教」他們,如同父親管教自己的兒子一樣;要「熬煉」他們,如同熬煉金子銀子,為要叫他們成為「精金」。 2.
神懲罰以色列人是對的,因為如果按他們的行為來審判,他們應該像所多瑪、俄摩拉二城一樣,早就被消滅了;但按神揀選的恩典來說,神願意紀念亞伯拉罕和大衛的約,格外開恩,一直忍耐著他們的頂撞,為要指教他們中間一些肯悔改的人,認識神的慈愛,就是神賜下「開恩叫人懇求的靈」,幫助他們願意痛哭悔改的心,然後赦免他們的罪,又從天降臨作他們的主,叫他們大大復興,成為世上最強大的國。 145.18凡求告耶和華的,就是誠心求告他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 1.這裡解釋神如何以慈愛來恩待以色列人──雖然教會已經被提,神卻沒有將恩典的門關閉,乃特殊地、向末世願意悔改歸主的以色列人開放,叫「凡誠心求告耶和華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這裡「凡」字是第五個“all”;「誠心」二字,英文是“in truth”。這詞可以譯作「誠心」、也可以譯作「真心」、「真理」、「真誠」、「真實」。它含有一個反面的意思,就是指以色列人長期以來,沒有真心求告神;沒有明白真理,以為只要按舊約的祭禮來求就有效了,不知道舊約的祭禮只不過是「影兒」,其「真實有效」的祭乃是主基督在十字架上獻上自己;「真正有效」的禮儀是用心靈和誠實.再者,以色列人求的,只是地上的國度,以為主基督來,就是叫他們複國,不明白主基督來,最重要是叫他們得著「天上真實」的生命……。 2.神等待他們真心求告,等了二千多年;到最後,就在他們肯真心求告之際,神就與他們「相近」──主基督從天降臨,拯救他們。 3.這句話應用到今天我們身上,意思是、我們不需要跑到聖殿、聖地、聖山、聖堂…去親近神;也不需要苦苦哀求、或長期呼求、或像那寡婦不斷煩擾那不義的官,纏磨很久才能得到伸冤(路18:5)、或定規要在甚麼時候、甚麼地點、為甚麼種類的事求,只要我們肯真心、真誠地求真實的事,神就立即與我們「相近」──與我們同在、安慰我們、支持我們、以他最慈愛的方式來解決我們的困難。 145.19敬畏他的,他必成就他們的心願,也必聽他們的呼求,拯救他們。 1.
這裡「敬畏他的」,也可以加一個「凡」字在前面,是為第六個“all”;意思是、任何人只「懼怕神」,神就願意聽他們禱告、成就他們的心願,拯救我們。 2.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也是有效禱告的開端、同時也是得救的開端,因為有了敬畏的心,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這是說、神設計的救恩是不需要人履行甚麼儀式、付出甚麼代價…;只要人「懼怕神」,這樣、凡求告他的,就必得救。所謂「懼怕他」,就是尊他為聖、承認他為主為神、向他認罪悔改、相信他有赦罪之恩、將一切榮耀歸給他…。 145.20耶和華保護一切愛他的人,卻要滅絕一切的惡人。 1.這裡有兩個「一切」字樣,就是英文第七和第八個“all”──耶和華要「保護」一切愛他的人,「滅絕」一切惡人。意思是、所有信他、愛他、願意悔改歸向他的人,沒有一個失落,都必定得到拯救;只有不信的惡人,就是在大災難裡逼迫悔改歸主的以色列人的,都被神消滅。 2.這是形容主的救贖是百份之百成功。許多人讀到《彼得後書》,看到彼得說:「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以為「神不願有一人沉淪」,就必定是「願意人人都得救」。若是這樣、現今我們看見大部份世人都不能得救,豈不是證明、神的救贖計畫大大失敗嗎?不是這樣;其實彼得的意思是、「神願意人人都悔改;凡悔改的、神都保守他們不至有一人沉淪。」這樣、神的救贖計畫就是百分之百成功了。正如主耶穌說:「差我來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賜給我的,叫我一個也不失落。」(約6:39)所以主又說:「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我父把羊賜給我,他比萬有都大,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裡把他們奪去。」(約10:28-29)這樣說來、猶大為甚麼滅亡呢?主解釋說:「我…護衛了他們;其中除了那滅亡之子,沒有一個滅亡的。」(約17:12)意思是、猶大滅亡,因為他不是父所賜的羊;他乃是「滅亡之子」──他父親稱為「滅亡」,他是由「滅亡」所生,從沒有重生得救過,因他從未真心信過主、愛過主、敬畏主。 3.所以在末世的以色列人來說,雖然「敵基督」屠殺他們全國三分之二人口,其中有信主的,他們就立即復活被提,與較早之前被提的教會聯合,成為主基督的新婦;剩下三分之一人,在經歷過熬煉之後,仍然愛主、堅信到底,他們就全家得救,沒有一個沉淪的。 結論:回應神的作為(145.21) 145.21我的口要說出讚美耶和華的話;惟願凡有血氣的都永永遠遠稱頌他的聖名。 1.作者描述完上文耶和華八種作為之後,就以「讚美」和「稱頌」來回應。這響應其實是為解釋、為甚麼他要在大會中這麼興奮地起來讚美耶和華;他說:「我的口要說出讚美耶和華的話」,因為我與全體以色列人都蒙了厚恩;「惟願凡有血氣的──全地所有人,都永永遠遠稱頌他的聖名」,因為主基督降臨,也惠及全地所有世人,叫萬物復興。 2.這裡特別強調主的「聖名」,因為這時,主的名被全人類認識,並且他的名與任何人的名不同,乃是分別為「聖」的,因為知道主基督是神,是救世主,人們告求主的名藉以得救,又奉主的名行事,所以主的名被高舉,正如保羅說:「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2:9)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讚美主名(華倫魏斯比) (詩篇:一四五篇) 1.
我的神我的王啊,我要尊崇你;我要永永遠遠稱頌你的名。 2.
我要天天稱頌你;也要永永遠遠讚美你的名。 3.
耶和華本為大,該受大讚美,其大無法測度。 4.
這代要對那代頌贊你的作為,也要傳揚你的大能。 5.
我要默念你威嚴的尊容,和你奇妙的作為。 6.
人要傳說你可畏之事的能力;我也要傳揚你的大德。 7.
他們紀念你的大恩,就要穿出來,並要歌唱你的公義。 8.
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慈愛。 9.
耶和華善待萬民,他的慈悲,覆庇他一切所造的。 10. 耶和華啊,你一切所造的,都要在稱謝你;你的聖民,也要稱頌你。 11.傳說你國的容耀,談論你的大能。 12.好叫世人知道你大能的作為,並你國度威嚴的榮耀。 13.你的國是永遠的國,你執掌的權柄,存到萬代。 14.凡跌倒的,耶和華將他們扶持;凡被壓下的,將他們扶起。 15.萬民都舉目仰望你;你隨時給他們食物。 16.你張手,使有生氣隨願飽足。 17.耶和華在他一切所行的,無不公義,在他一切所作的,都有慈愛。 18.凡求告耶和華的,就是誠心求告他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 19.敬畏他的,他必成就他們的心願;也必聽他們的呼求,拯救他們。 20.耶和華保護一切愛他的人,卻要滅絕一切的惡人。 21.我的口要說出讚美耶和華的話;惟願凡有血氣的,都永永遠遠稱頌它的聖名。 幾年前有一天,我們帶著孩子到狄斯奈去。當我們準備離開時,播放「小小世界」的控制器故障了,這首曲子就一遍又一遍反復的播放著。事後花了好幾天的時間,我才把它的旋律從腦海中淡忘! 有些詩篇就像這樣,它們似乎重複彈奏著相同的旋律。它也許是一首悲傷訴怨的哀悼挽歌,或者是一首快樂的得勝頌。通常,詩篇混合了試煉、信靠和得勝。作者以憂傷苦痛的哀悼開始,但在結束前,他轉成了勝利讚美的大調。 作詩篇一四五篇的主旨是:讚美神。事實上,詩篇最後六篇就是以第一四五篇為引介而開始的一系列讚美頌。這一特別的部份是伴隨著前面五首禱告詩(第一四O—一四四篇)而來,因為禱告和讚美應該是一體的。你會發現在第一四五篇中沒有祈求也沒有懺悔,它純粹是讚美! 讓我們來聽聽詩人如何向主表達他的心意!「我要尊崇(頌揚)你……我要稱頌你的名
……我要稱頌你……我要讚美你的名。」(l-2節)。他並不是要等到上了天堂再永永遠遠的讚美神。他乃是「每天」讚美神。讚美是將來我們仍要在天上繼續不輟的現今職守,所以這是我們從現在就應該開始操練的功課。 有些基督徒會讚美神,有些則不然。也許這其中的差別是:會讚美神的信徒是將他們的信心定睛在主身上,而那些沉默的聖徒則只一味地盯著他們自己。當神是你生活的中心時,你就能每天都讚美他,因為無論你的環境如何困難,你總會發現其中祝福。對一個懂得讚美的聖徒而言,各種生活環境就好比是一扇扇窗戶,經由這些窗戶他看見了神。對一個隻會埋怨的聖徒而言,同樣的環境往往只是一面鏡子,而他從其中所看到的就是他自己,這就是為什麼他光會埋怨的原因了。 到底神有哪些地方值得詩人來讚美的呢?他發現自己被神在位格(person)及事工上面不同的部份所激動了。 一、神的偉大(詩一四五:3-6) 若神果真是神,他必定是偉大的。當人談到自己時,總喜歡以「偉大,了不起」自居,但是身為罪人實在沒有什麼是足以堪稱真正偉大的。神惟一提到人的了不起乃是人的邪惡敗壞(創六:5)。假若你認是神是渺小的而人才是偉大的話,那麼就花點時間讀讀以賽亞書四十章。 神在他的位格上顯出偉大(第3節)。奥古斯丁以詩篇一四五篇第3節開始他有名的懺悔錄——「耶和華本為大……」因為他也是同樣「沉迷」在神的偉大中。當你愈學習認識神,你與他的關係就會愈茁壯深入,而神在你心目中也會顯得偉大。沒有人能夠速盡神的偉大,因為那是「無法測度的」。使徒保羅是少數幾位能深入認識神的人之一,然而他還是必須承認:「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羅十一:33)。 神在他的作為中顯出偉大(第4節)。現代人用「自然法則」或「科學」的解釋來替代神的作為,但是一個信徒卻能從宇宙的創造和歷史的軌跡中看出神的智慧和能力。以色列的歷史是一部神大能作為的記錄史:亞伯拉罕的呼召(創十二);以撒的誕生(創廿一);以色列民出埃及(出十二—十五);曠野的流浪(民十—十五);過約旦河和征服應許之地(約書亞記);以及神拯救他的百姓和建立王國的偉大作為。誠如詩篇一四五章第4節所宣揚的:一代傳一代地述說有關神偉大的作為,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神在他的威嚴上顯出偉大(第5節)。「威嚴」一詞其含意是「一個人由於具有某種特質而被尊崇和讚美」。「榮耀」是很好的一個同義字。神的榮耀是神本身和他一切作為的總和。「榮耀」不是神特別分出來的屬性,因為神自己和他的作為都是榮耀和威嚴的。神在他的聖潔上(出十五:11) 、他的工作上(詩一一一:3),和他的名上(曆上廿九:13)都是榮耀的。 第五節中的「述說」一詞也能解釋為「默想」或「深思」。你會花時間去默想神的榮耀嗎?人的榮耀的確不值得去詳論,因為它極其短暫(彼前一:24-25);但神的榮耀是默思的美好主題。 神在他的審判上顯出偉大(第6節)。提到「大而可畏」的行為就使我們聯想到神權能的審判。神為了拯救他的百姓,必須審判他們的敵人。逾越節意謂著以色列的蒙救贖,然而對埃及而言卻是一種毀滅。有些人太強調神的愛,而忘記了神的聖潔。「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他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申十:17) 因為以色列民對神來說是特別的,所以神護衛他們,為他們爭戰。當百姓犯罪時,他也施行審判和懲戒。今天我們需要重新擁有這種「敬畏主」的心,承認他是審判罪的神。我們的敬拜經常是膚淺和情緒化,而我們的認罪也總是只有表面。這可能是由於大多數人都忘了神大而可畏的神聖審判吧? 我們如何才能更多體會到神的偉大?就是從他的話語中去認識他,以及從他在這個世界中的作為來瞭解他。詩篇的作者從一場暴風雨(詩廿九)和他百姓的歷史中(詩一O六)看到神的偉大。 二、神的仁慈(7-10節) 偉大而不良善會使神成為一個自私的暴君:良善而不偉大則會讓他雖然願意幫助我們卻是無能為力。神無論是思想、說話、作為、計畫或成事都是好的;因為「耶和華本為善」(詩100:5 ) 。他從不願意任何惡事臨到我們,因為他是一切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賞賜的賜予者(雅一:17)。即使這世界有罪惡存在,並且罪惡似乎總是得勝,然而「遍地滿了耶和華的慈愛」(詩卅三:5 )。若不是如此,我們就永遠無法引用羅馬書八章第28節,並且真正的相信它了! 神的恩慈是豐富的(第7節)。「他們紀念你的大恩,就要熱心的傳揚出來」。這是神百姓讚美他慈愛廣被的一幅圖畫。「他們要喜樂的歌唱你的公義」(按原文逐字解)。神並不是天上的守財奴,只酌量地配給他的恩典。他乃是慷慨的供應物質和靈性上的恩典,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提前六:17)。 因著仁慈,神讓人治理這地並且得以學習神的律法(我們稱之為「科學」),攝取並使用神置於這世界的一切豐盛(創一:8)。但是當人破壞了與神的關係以後,人就不再做王,反成為奴隸。他不再能管理自然界,反而被自己的私欲所轄制,結果是人蹭糟蹋了自然界,浪費那些他原來應該發展投資的資源。 儘管人有失于管家的職守,但是神仍然將他所創造的世界照理得很好。他仍然使太陽升起,照在好人身上,也照在歹人身上,「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太五:45)。「他仍然有豐盛的慈愛」(出卅四:6)。 神的恩慈是滿有憐憫的(第8節)。他對我們好不是因為我們配得,而是因為他是一位慈悲憐憫的神。當我們瞭解這點,我們的心就會充滿對神的讚美。我們是誰,他必須如此善待我們!驕傲是讚美的大敵。當我們認為神應該祝福我們,我們配得他的祝福時,那麼我們所歌頌的可能就是自己,而不是誠摯的讚美神了。 神的恩慈是普及性的(9—10節)。事實上「一切」一詞在這首詩中共用了十三次,顯然神的祝福是廣被的,無論是經由顯微鏡或是望遠鏡來觀看,我們都可看到神奇妙恩手的作為。除了人以外,所有的被造物都在唱歌頌贊造物主。而人,原是藉著敬拜神就可以獲得最高祝福的! 無論我們聽見與否,所有神的作為或一切活物都在讚美他。「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詩十九:l) 。詩篇第十九章3節說,雖然我們聽不到自然界的聲音,但是其信息卻籠罩了大地。所有的受造物聯合起來對造物主唱著感恩及讚美的頌歌。難怪大衛會說:「你的聖民要稱頌你(第10節)。 但是,有時候自然界並未顯出神的仁慈。我們都經歷過毀滅性的風暴、火山爆發、地震,還有其他種種保險公司稱之為「天災」的事件。是的,有時候自然界以陰沉憂鬱的曲調讚美神。「火與冰雹,雪和霧氣,成就他命的狂風」(詩一四八:8)。因為人類的罪,受造物在轄制中等候著耶穌基督的再臨(羅八:18-25)。直到我們的主建立他公義的國度,天體的音樂才會顯出完全的和諧。同時,神的恩慈仍然傾注在他的創造物及他的百姓身上,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讚美他。 其實,是神的恩慈引領罪人悔改(羅二:4 )。我們經常以為是人的敗壞使人悔改,這是錯誤的。猶大知道他是個壞人,而他出去自殺了。耶穌的比喻中浪子瞭解到他父親是何等慷慨及仁慈,他悔改後然後回家(路十五:17-19)。當我們敬拜神,讚美他的良善時,應該悔改並放下我們的罪。我們怎能得罪如此一位善良慷慨的神? 神的恩慈能使我們毫無畏懼的面對生活。我們所唱的「天父世界」這首歌,它確實是如此。這個世界不是造來要叫我們受苦的監獄;它乃是一個學校,是天父用來訓練我們得榮耀的地方。因為他是仁慈的,,所有的事情一齊為那些愛他、順服他的人效力(羅八:28)。神以「美福」迎接我們(詩廿一:3),又有「恩惠與慈愛」(詩廿三:6)隨著我們。神的慈愛既是前後環繞著我們,為什麼我們還煩躁、恐懼? 「願你的聖民蒙歡樂。」(代下六:4) 三、神的治理(11-13始節) 這裡強調的是神的國度,神在這世界上公義的治理。許多人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神今天並沒有治理,而是撤旦在管理一切,神要等耶穌基督再來時才治理。我曾聽過一位教師說:「耶穌基督在過去是先知。今天他在天上是祭司。當他再來時,他是君王。」但這並非是聖經的教義。 耶穌基督今天已在寶座上了(弗一:19-23)。「因為他(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林前十五:25)他不僅是祭司,且是照麥基洗德的等次為君王祭司(來七:1-10)。雖然這個世界好像是撒旦在掌握,其實它的統治權仍是在上帝手中。但這並不表示就沒有將來的國度,那時耶穌會在榮耀中治理;因為神會成就他的應許(太十九:27-30)。但是我們需記住,耶穌今天已經在寶座上,他已經完全戰勝了我們所有的仇敵。 神的國度是個榮耀的國度(11-12節)。屬世的榮華國度易於消逝,歸於黃土,但是神的榮耀卻是永遠長存的。因為他是榮耀的神,凡他所做的盡都是榮耀的。偉大的薛西斯(即亞哈隨魯王)花了一百八十天的時間向他的賓客炫耀其「榮華的國度」(斯一:1-8)。但是今天這個國度在那裡?它只簡要的被記錄在聖經中及塵封的歷史書頁裡,而大多數的人甚至連聽都沒聽過。這就是人榮華國度的光景。 神無論做什麼,他都是為了彰顯他的榮耀,這是自私或自我中心嗎?當然不是!因為再沒有比神更大的了,所以無論他做什麼,必定是張顯他的偉大和榮耀。對人而言,為自己的榮耀而做是犯罪,而就神來說,一切的作為都涵蓋在他那無比的榮耀裡。 我們的確無法完全瞭解神在今世治理的複雜問題。我們憑信心前行,但信心往往會受到一些看來似乎是錯誤的各種事情及經歷的考驗。然而我們必須提醒自己的是,神在寶座上,他使萬事為我們的好處及他的榮耀互相效力。 他的國度是有權能的國度(11節)。神的權能最明顯的事實就是他能成就自己的目的而卻仍然賜給人自由。人的自由並不能否定神的權能——反而證實了它,因為只有全能的神才能統治這個撒旦違抗及人類不順服的世界。他權能的作為並不侵犯人的自由或隱藏了神的目的。他掌握一切! 最後,他的國度是永遠的國度(13節)。神所做的一切會永遠長存。今天,在這個世界上,他的國度似乎軟弱失敗,但它在人類的國度毀滅後仍將繼續存留。有一天耶穌基督要設立一個永不被毀滅的國度(但二:44)。只有到那時候,神全部的榮耀和權能的啟示才會完全顯出來。「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十一:15) 今天,在這個世界上有神國度和撒旦國度的衝突:當一個罪人相信基督,他是「從黑暗的權勢」下被釋放並被牽引到神愛子的國度(西一:13)。而這個黑暗的國度急切地想要征服光明的國度。但神是得勝者。當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並且復活(西二:14-15)的時候,他已經完全擊敗撒旦的權勢。身為神家中的兒女和神國度的子民,我們也分享了那榮耀的得勝!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首詩篇中,「國度」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念。事實上,第一節就介紹了神是王。身為新約的基督徒,我們容易忘了神是王的身分,因為我們著重在神的父性及耶穌是救主的事實上。但是,他是王,我們的父是王! 四、神的恩惠(14-20節) 有趣的是,從這首詩篇中我們看到大衛如何平衡了似乎是神屬性上的矛盾。他以頌揚神的偉大為開始,而後轉至神的仁慈。現在我們從神的最高治理轉移到他無上的恩惠!他是一位在寶座上偉大的神,然而他也是一位元關心我們需要,樂意親近我們的神!先知以賽亞也同樣掌握到了這種奇妙的平衡,他寫著:「因為那至高至上,永遠長存,名為聖者的如此說;我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也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居,要使謙卑人的靈蘇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蘇醒。」(賽五十七:15) 我們的敬拜必須平衡。若我們僅僅高舉神,頌揚他的偉大和神聖,我們很可能把他與人及人實際的需要隔開了。另一方面,若我們沒有高舉他及承認他是「至高至聖的」,我們很容易就把他局限在我們的程度內,且以不適當的熟念態度來對待他。神學家稱這為「介於超越一切而又遍存於宇宙中的一種平衡」。當然,這種「平衡」是藉著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而成就的;他是「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太一:23)。我們的神是如此的偉大,他高高在我們之上,但同時也與我們同在! 神恩待軟弱的人(14節)。他「扶持跌倒的」,「扶起那些被壓下的」(詩一四六:8 )。當亞伯拉罕懷疑神而跌倒時,他逃到埃及尋求安全,但是神滿有恩慈的使他轉到他的愛中(創十二:30—十三:4),大衛也曾跌倒過,然而神將他扶起來,並且赦免他(撒下十二:15;詩五十一)。彼得三次不認主,然而耶穌重新建立他,並且使用他蠃得許多失喪的靈魂。 當我們因為思慮和重重的重擔而跌倒時,他以恩慈待我們。「將你的重擔卸給神,他必撫養你」(詩五十五:23)。「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五:7)當我們敬虔等侯他,他必定賜給我們生活所需的力量。 神恩待饑鋨的人(15-17節)。猶太人是眾民,他們依靠雨水和土地。神應許若他們順服遵從他,他就厚賜甘霖並且祝福收成。他應許滿足那些對他忠實的人。一切受造之物都仰望神,期盼所需得滿足,所有自然界都依靠他(詩104)。 對神而言,要滿足我們的需要是輕而易舉的事!他只要張開手就夠了,但是神為了把他的子民帶到正確的位置,好讓他的恩賜不被誤用,或使人不致看重恩賜過於施恩主,這就困難了。「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第8節),但是他的恩惠並不縱容犯罪。這就是為什麼大衛在17節提到神的聖潔:神無論做什麼,都是公義且聖潔的,包括他恩典的作為。 恩典並不意謂神輕忽或容忍罪惡。恩典的意思是指神已經為我們的罪付上代價,他舉起了他聖潔的律法同時也成全了它公義的需要。這是怎麼成就的?乃是藉著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代贖,在加略山上,「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並且「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詩八十五:10)。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而來的(約一:17)。 若神要等到他的百姓配得的時候才祝福的話,他將永遠無法傾福予我們了。恩典乃是神所給予我們的,原是我們不配得的:它是以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為基礎。不論他給我們什麼或收取什麼,兩者都顯示他的恩典和公義。我們不應該埋怨神對待我們的方式!因為他的賞賜往往遠超過我們所配得的。 神恩待誠心禱告的人(18-19節)。大衛強調禱告的兩方面:在神面前的誠實,以及敬畏神。「誠心求告他」就是意謂著「誠懇的呼求他」。若我們希望自己的生活重新得力,我們必需在禱告中對神完全誠實。但切莫讓這神「誠實」失之輕率,我們必須「敬畏他」,要表現合宜的尊敬。 神恩待愛他的人(20-21節)。神的恩典並不是靠著我們的愛賺得的,因為恩典是不能被賺取的。正確的說法是,我們的愛加強了我們個人與神的關係,而這神關係又加深了我們的禱告生活(約十四:21-24;十五:9-16)。神應許保守(看顧)那些愛他的人。這並不是說他們會被嬌縱慣養,並且永遠不會面對任何困難,而是他們可以避免不順服所帶來的愁苦;在面對試探和考驗時,他們能得到隨時的幫助和力量。 不可思議的是,在讚美詩中居然提到惡人的審判!但神即使施行審判,仍是配得讚美的(啟十九:l—5)。我們愈愛神,我們就會更憎恨罪惡,且巴望看到它受審判和被毀滅。 大衛以個人的讚美為這首詩的開端(「我要尊崇你」),但最後他以「凡有血氣的」都稱頌神的聖名為結束!而在中間的地方,他要一切被造的和一切聖民齊來讚美神(第10節)!我們必須讚美神,這是何等令人振奮的權利! 讓我們齊來讚美神。―― 華倫魏斯比《在詩篇中遇見自己》 讚美神的偉大(一)(一四五1~6)(臺北靈糧堂) 從詩篇一四六篇起至一五○篇止,通稱為『大讚美詩』,因為這五篇詩的題材都是頌贊神的。而每篇起首的第一句便說「你們要讚美耶和華」,這句話就是「哈利路亞」之原意。而本篇就好像是這大讚美詩群的領路先鋒。 本篇有幾個特點: (1) 是以「大衛的讚美詩」為名,在全部詩篇中僅本篇。 (2) 本篇是大衛作品的最後一篇,卻是最偉大的一篇,因全篇是以頌贊耶和華為中心。 (3) 這亦是最後一篇按希伯來字母順序排列的詩章,即所謂的字母詩,每一節即以一個字母為首。 在第一段(v.1-6)中,詩人極力讚美神的偉大,他提出了五件事,乃是他自己決心要去做的: (1) 我要尊崇你(v.1); (2) 我要永永遠遠稱頌你的名(v.1); (3) 我也要永永遠遠讚美你的名(v.2); (4) 我要默念你的尊榮,和你奇妙的作為(v.5); (5) 我也要傳揚你的大德(v.6)。 「尊崇、稱頌、讚美」是詩人對著神的許諾;「默念」是詩人對自己的期許;「傳揚」的對象是別人。他默念及傳揚的焦點則是在「耶和華本為大,該受大讚美,其大無法測度」(v.3)。神到底有多大?詩人說「其大無法測度」到底是指那幾方面呢?在本段的這六節中,詩人給了我們非常好的指引,神的大包括「祂的大能」(v.4)、及「祂的大德」(v.6)。祂的大能包括祂的一切作為,包括祂所有動的方面;祂的大德,包括祂的一切屬性,和祂所有靜的方面。 本段另有些詞彙如「永永遠遠、天天、這代對那代」,從這些詞語之中,我們更可以看見神的大能與大德是沒有時間性的限制。人受時間的控制,但神是無始無終,也表明祂是偉大無比的。 詩人的信息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帶領我們更深入的去探究我們所信、所讚美的神是何等的偉大。從詩人的信息中,更能感受他裡面的澎湃,因為他認識這位元偉大的神。甚願我們的敬拜與我們對神的認識是相稱的。 回應 主阿,你本為大,當受極大的讚美。我要天天讚美你! 讚美神的偉大(二)(一四五7~13)(臺北靈糧堂) 在本段信息中,詩人更豐富地描述神的大德與大能。 祂的大德包括:「祂的大恩」、「祂的公義」(v.7); 「祂的恩惠」、「祂的憐憫」、「祂的慈愛」(v.8); 「祂的良善」、「祂的慈悲及覆庇」(v.9)。 祂的大能包括:「祂的榮耀」(v.11,12); 「祂的威嚴」(v.12); 「祂的國度」(v.11,12,13); 「祂的權柄」(v.13); 另在七十士譯本有第14節(希伯來文的第十四個字母):「耶和華在祂的一切話語上是信實的,在祂一切作為上是良善的」中的「話語」及「作為」都是屬於神的大能。 在本篇信息中,詩人用了「一切所造的」、 「一切所行的」、 「一切所作的」、 「一切愛祂的人」、 「一切的惡人」、 「祂的一切話語」、 「祂的一切作為」等。 這些「一切」表示耶和華的大能與大德完全不受空間性的束縛。祂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問和無所不管。 當我們將詩人在信息中所描述的神的大能與大德分別列出後,我們會有什麼想法呢?我們看見神的偉大了嗎?詩人在第3節就已言明,神的偉大是無法測度的,除非當我們細細的思索神如何偉大時,我們才知神的偉大。從詩人所列的,我們才真實看見我們所信的神是大神,是偉大的神,有何神能像耶和華至大、至能、至可畏呢?反觀自己,我們是否能將神所當得的榮耀單單歸給祂呢?我們是否能將祂所當得的讚美單單歸給祂呢? 大衛的一生,除了烏利亞事件之外(王上十五5),都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聖經是如何評論這人呢?神為他作見證:「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徒十三22),從本篇的信息中我們真的看見大衛是何等的認識神,連神都為他作見證。從大衛的信息中,給了我們極大的提醒,原來我們敬拜摸不著神的榮耀,是因為我們對神認識的有限。求主開我們的心眼能真正認識祂! 回應 主!求你開我的心眼,讓我也能有大衛對你的認識。 讚美神的偉大(三)(一四五14~21)(臺北靈糧堂) 進入第三段,詩人的信息帶領我們更進一步的思想,我們看見這位至大、至能的神與我們是何等的貼近。 詩人描述,神如何與我們親近呢? (1)凡跌倒的,祂扶起(v.14),我相信這裡所說的跌倒,不只是我們走路不小心摔倒了,我相信詩人所要表達的是那延伸的意義,在大衛的一生之中,至少有一次道德上的跌倒(烏利亞事件),一次靈性上的跌倒(數點以色列的百姓)的記錄,他從那兩次的事件中被神重新扶起。這信息亦是對今天的我們說的,不論我們是誰,雖然跌倒了,神總是樂意把我們扶起來,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在神面前悔改呢?因為神是守約施慈愛的神,當我們悔改時,祂總會伸出祂慈愛的手,向我們彰顯祂的慈愛和恩惠。 (2)凡被壓下的,將他們扶起(v.14)。不論我們被什麼壓下,祂都要扶我們起來,感謝讚美主!保羅先生為我們證實了這點,沒有什麼可以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羅八35-39)。 (3)祂每日賜給我們食物(包括物質、屬靈兩方面),使我們飽足(v.15-16),主禱文中「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4)我們誠心求告,便與我們相近(v.18),這話如何應驗在今日呢?主對我們說:「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因為無論在那,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19-20) (5)凡敬畏祂的將如何呢?詩人說祂必要成就他們的心願(v.19)。詩人讓我們看見,一方面是神樂意成就我們的心願,另一方面,我們若要神成就我們的心願需要有一把鑰匙
─敬畏神。 (6)保護一切愛祂的人(v.20)。我們不乏聽聞神保護的見證,看見直到如今,神仍在各地保護愛祂的人。 回應 主,我讚美你,因你與我這麼貼近。 願萬物稱頌耶和華(一百四十五篇1~13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在這段經文裡,我們很深地感受到詩人大衛心中有一個迫切,那就是他希望一切神所造的,都要稱謝耶和華((10節)!這應當也是我們每一個認識造物主的人心中的渴望。是的,但願所有神所造的萬物都把耶和華當得的榮耀來歸給祂,而不要把榮耀歸給假神、歸給偶像!這應是我們每一個屬神的人心中時常的禱告。 第一、 第1~2節我們看見──詩人大衛他說:他自己要「天天」稱頌神。要「永遠」讚美耶和華的名。是的,如果我們不先成為一個讚美神的人,一個常常用我們的言語宣揚神的「大能」(4節)、「大德」(6節)、「大恩」(7節)、「大愛」(8節)的人,我們如何能影響別人、感動別人、喚起別人來讚美神呢?弟兄姊妹們!你是否是一個「天天」讚美神的人呢?是否我們每天早上醒來就用讚美開始我們一天的生活呢?是否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充滿讚美呢?是否我們常常向人作見證,傳說神在我們身上的榮耀和大能呢(11節)?我們真的是「天天」稱頌神呢?還是我們只有在順境的時候讚美祂;環境不如意的時候,我們讚美的口就關閉了呢?但願我們也如同詩人一樣說:「我要天天稱頌禰,也要永永遠遠讚美禰的名。」 第二、 第4節詩人說不僅他自己要成為讚美神的人,他也希望把神的大能、大德、大恩、大愛傳給他的後代,並且讓他的後代世世代代都是認識神、頌贊神的作為、傳揚神的大能的子民。是的,這也是我們心中極大的渴慕。但願我們在我們的子孫面前有好的見證,讓他們從我們身上看見神的大能作為,以至於他們也和我們一起經歷、一起頌贊、一起傳揚神的大能作為!但願我們家世世代代都是認識神、讚美神、傳揚神的子民! 第三、 第5~9節讓我們看見──詩人不僅希望他的家族能認識神、頌贊神,他也願意世人、萬民都因著他的見證而認識神、經歷神,一起歌唱神的大能、大德、大恩和大愛!是的,願我們偉大的神被世上每一個人所認識、所經歷、所傳揚。 第四、 最後,第10節我們看見詩人呼喚所有神所造的一切都來讚美神。是的,因為耶和華本為大,該受大讚美!願不僅祂的聖民讚美祂,世人、萬民、一切被造的都來讚美祂! 禱讀:詩篇一百四十五篇8~9節 8 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慈愛。 一切所作都是愛(一百四十五篇14~21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段經文第17節詩人大衛讚美神說:「在祂一切所作的,都有慈愛。」在上一段經文中,我們看見我們的神為「大神」,且大到無法測度(3節)。祂充滿「大能」、祂滿有威嚴(12節),而且祂執掌權柄直到萬代(13節)。我們這些卑微的受造之物在這位偉大、威嚴的神面前,我們真是恐懼戰兢!然而何等奇妙,我們所敬拜的神,卻是充滿慈愛的神。「在祂一切所作的,都有慈愛」,因此我們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祂的面前來享受祂的慈愛。 在這段經文中,詩人述說神的慈愛時,他提到神有「一般性」、「普遍性」的慈愛給一切受造之物;第15~16節大衛提到神「張手使一切有生長的都有食物吃、都隨願飽足。」但願我們常常為著我們日用的食物來讚美神的慈愛,不再把每天能吃飽喝足當成理所當然的事! 「在祂一切所作的都有慈愛。」神的慈愛是如此的豐盛,而且祂樂意讓人更深、更多來得著祂的慈愛,因此在這段經文中詩人讓我們看見,神不但有「普遍性」的慈愛給一切受造之物,祂還有「個別性」、「親密性」的慈愛給那些渴慕來經歷祂更多、更深、更豐盛慈愛的人! 第一、第18節詩人說:只要我們「誠心求告神」,慈愛的神就與我們親近、安慰我們、幫助我們,正如第14節所說的,神要扶持那些跌倒的、被欺壓的人。這位創造宇宙萬有的偉大的神竟然願意與我們親近,這是何等大的權利啊!讓我們天天抓住祂的應許,天天誠心來求告祂,經歷祂奇妙的同在! 第二、第19節詩人說:神要垂聽那些「敬畏祂的人」的祈求,拯救他們脫離一切的患難,成就他們的心願。這是何等大的應許!神樂意把各樣的福分賜給我們,使我們生活美滿、幸福,只要我們敬畏祂、尊主為大,祂就使我們人生心滿意足! 第三、第20節詩人提到神要保護那些「愛祂的人。」神是如此豐盛、慷慨的神,如果我們真心愛祂,我們可以相信祂必定把祂豐盛的慈愛傾倒在我們身上,甚至無處可容! 禱讀:詩篇一百四十五篇18~19節 18 凡求告耶和華的,就是誠心求告他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 你令我驚歎(詩145篇1至21節)(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求你開我的眼睛,讓我得見你榮耀的作為,使我常常稱頌你。 這是一首既壯闊又感情豐富的讚美詩。詩人先帶領我們注目神的偉大(1~13)。祂的「大能」、「大德」、「大恩」和「大慈愛」,實在配受人的大讚美。祂在曆世歷代中所施行的奇事,必傳誦于萬國萬民中。祂的權柄曆世歷代永不動搖,直到永遠;耶和華是那位掌管萬有、掌管歷史的主宰。細讀這段贊詞,必令我們攝服在崇高和偉大的神面前,甘心向祂俯伏敬拜。 另一方面,詩人的頌贊轉移到神的溫柔和慈愛的一面。人的軟弱和不足,無助與困苦,在祂裡面必能找到安穩的承托力。「凡求告耶和華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這位偉大的神離人不遠,並不是高不可攀,反而是可親可近,願意細心聆聽人的禱告,俯察人的光景,用大能的手扶持和幫助受欺壓和軟弱的人。耶和華的偉大值得人稱頌,施的慈愛和憐恤更是令人敬服。詩人向我們展示出兩幅似乎相對,但卻又十分協調的圖畫,叫人更深認識主的本性,以致我們能獻上心悅誠服的讚美。 敬拜是將我們的目光投向神。當我們的心靈被主的榮耀所充滿,便自然地由衷獻上頌贊和感恩。默想主的話能叫我們放下對祂狹隘的認識,心靈被帶領進入神本性的深處。先聆聽,後發聲頌贊。讓我們的讚歌與心靈的悸動拍和,向主獻呈真實的敬拜。 我的讚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