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五十篇短篇信息 目錄: 讚美耶和華(楊震宇) 從天上穹蒼唱哈利路亞(吳主光) 一起讚美!(陳家強) 普天同慶的讚美(楊濬哲) 敬拜與音樂 (賴建國) 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神(一五○1~6)(臺北靈糧堂) 當用角聲讚美神(一五○1~6)(臺北靈糧堂) 讚美的真諦(一百五十篇1~6節)(臺北基督之家) 盡心盡情的敬拜(詩150篇1至6節)(香港讀經會) 讚美耶和華(楊震宇) 鑰句: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 背景:《詩篇》第一百五十篇是「哈利路亞」詩集的最後一首,也是全卷詩篇末後的一篇。本篇是整卷《詩篇》的高潮和整卷書最經典的結論。本詩曲調流暢,內容和諧,也是一首體現詩篇之真髓的偉大之作,並給《詩篇》落下了大團圓的帷幕。慕安得烈說:「在《詩篇》裏,我們看見,讚美在屬靈的生活中該占何等大的地位。在這卷書裏共有六十多篇讚美的詩,就是第九十五篇到一百零一篇,一百零三篇到一百零七篇,一百十一篇到一百十八篇,一百三十四篇到一百三十八篇,一百四十四篇到一百五十篇。最後的五篇,都是哈利路亞的詩。開頭和末了,都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並且在末了一篇裏,每一節都重複兩次說:『讚美他。』末了又說:『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 提要:第一百五十篇是讚美達到最高峰的時候,全體歌唱,普天同慶的詩篇。在這首讚美詩裏,詩人闡明了讚美之處(1節)、讚美之故(2節)、讚美之法(3~5節)和讚美之人(6節)。全詩分為四段: (一)在何處讚美神(1節)──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在神的聖所讚美祂,在祂顯能力的穹蒼讚美祂! (二)為何要讚美神(2節)── 要因祂大能的作為讚美他,按著祂極美的大德讚美祂! (三)用何樂器讚美神(3~5節)──要用角聲讚美祂,鼓瑟彈琴讚美祂!擊鼓跳舞讚美祂!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祂!用大響的鈸讚美祂!用高聲的鈸讚美祂! (四)誰該來讚美神(6節)──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祂! 鑰節:【詩一百五十6】「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鑰點:本篇我們看到從第一句到最後一句,都是指出要讚美耶和華,其目的乃是鼓勵我們用堅強的信心、聖潔的愛心、和喜樂的熱心來讚美神。以下就是詩人說明有關讚美的四個主要問題: (一)對「在何處讚美神?」的問題,詩人的答案為:「在神的聖所中讚美祂!在祂顯能力的穹蒼讚美祂!」因在聖所的讚美也要上達於天,在主的面前蒙悅納。 (二)對「什麼是讚美的焦點?」的問題,詩人的答案為「神的大能和神的大德!」神是我們讚美的焦點,「神的大能」和「神的大德」是我們讚美的中心。 (三)對「如何讚美?」的問題,詩人的答案為:「用你所有的一切來讚美祂!」雖然這裡只是列舉了八種樂器,其實乃是呼召我們當用所有的一切方法,去發聲讚美神。 (四)對「誰應該來讚美神呢?」的問題,詩人的答案為:「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祂!」當然我們都要加入這全宇宙的「哈利路亞」合唱團,無止盡的讚美祂。 今日的鑰節提到「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這節美麗的讚美結束了整部《詩篇》,也帶進了《詩篇》的最後一個高潮,並且給《詩篇》落下了最完美的帷幕。《詩篇》以「這人便為有福」為起頭,以「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為結束。本篇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在短短的六節聖經內,「讚美」一字竟然有十三次之多!每一句都有「讚美」,從起首到結尾「讚美」串連整首詩。詩人以最恰當的方式來結束這部「讚美」的書,他催促「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一切神所創造有氣息的都要一同讚美神,無論現在還是直至永世。因為神創造的最高目的,乃是要在一切所造的萬物之上得榮耀。因此,讓我們花時間來學習每天都讚美神,直到我們整個的心和生活進入蒙福的境地,最後必被提到榮耀裡,與一切被造的都加入哈利路亞的大合唱(啟十五3,十九1~6),因為那時「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二十一4) 親愛的,人的生命中有苦也有樂、有得意也有失意、有哭泣也有歡笑、有喜樂也有憂傷。但無論在甚麼境遇(健康或疾病),甚麼階段(從年幼到髮白),你都能經歷「讚美」的大能,使你能擺脫一切的問題,並且使你進入與神親蜜的交通。讓「讚美」成為你生命中的動力吧! 【一息尚存時,我要讚美創造主】約翰衛斯理上牛津大學時,有一個晚上,他和校工交談之後,發現他只有一件衣服,沒有床,也餓了足足一天了,他在如此貧困的情形下仍然是一個快樂的人,滿心讚美神。那時約翰還不太成熟,他就問這個工友,「那你還有什麼可讚美神的地方呢?」那人說,「多得很,我讚美神賜給我生命,也給我一顆熱愛祂的心,還有就是渴望服事祂的心志」工友這種微笑的、謙卑的、敬虔的回答。約翰覺得這實在才算得上是真實的感恩。他和校工的交談,改變了他,使他後來成為一位信仰的偉人。在一七九一年,約翰衛斯理在他臨終時,最後以微弱的聲音唱「在我一息尚存時,我要讚美創造主」。但願我們在還有氣息的時候讚美神,好叫我們在臨終時也毫無遺憾,死得安樂。 「神預備整個宇宙成為一個大交響樂園頌贊聖子。據說某一次演奏會,在數百種樂器演出時,卻缺少了橫笛,指揮就等這一項齊全時才奏。神喜歡的,是一切被造的都從歎息轉變歡樂,一切咒詛都已消除。但祂一定要聽見你的聲音,你要在教會中與自然裡讚美祂!」──邁爾 默想:親愛的,人的生命像《詩篇》一般,其中有苦有樂,有哭泣與微笑。但無論在甚麼境遇中,你是否時時、事事都讚美神呢? 禱告:親愛的主阿!我的心充滿了愛和感謝。願我一生都在祢的會中,用我所有的一切,口唱心和的來歌頌讚美祢。即是死臨到,我仍然要表白:「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阿們!
──
楊震宇《讓我們在詩篇中遇見神》 從天上穹蒼唱哈利路亞(吳主光) 第一百五十篇大綱: 引言:高呼哈利路亞(150.1上) 一、讚美的地點(150.1下) 1.在聖所讚美 2.在穹蒼讚美 二、讚美的因由(150.2) 1.因神大能的作為 2.因神極美的大德 三、用六組樂器讚美(150.3-150.5) 1.用角聲讚美 2.鼓瑟彈琴讚美 3.擊鼓跳舞讚美 4.用絲弦樂和簫讚美 5.用大響的鈸讚美 6.用高聲的鈸讚美 結語:整體大讚美(150.6) 釋經: 引言:高呼哈利路亞(150.1上) 150.1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1.本詩一開始就高呼「哈利路亞」,像最後五篇詩的格式一樣;只是結束稍為不同,(第146至149篇)都是以一個「哈利路亞」為結束,惟獨最後這篇(第150篇)卻是以「雙重哈利路亞」為結束、也是《卷五》的結束,更是整部《詩篇》一百五十篇詩的結束,非常特別。這樣的結束顯示「讚美達到最高峰」,所以本詩短短六節經文,就有十三個「哈利路亞」──開始時一個、結束時兩個、中間內容有十個。 2.大家還記得,我們在較早之前已經指出,「哈利路亞」在原文是用兩個字合併而成的──“halal”(讚美)和“Yahh”(耶和華的縮寫).讀起上來就變成“hallelujah”(哈利路亞)。但“halal”含有「發光」、「讚美」、「誇耀」的意思.可以想像得到,唱「哈利路亞」的人,是因為看見神或主基督「發光」,顯出他的大榮耀、大得勝。本詩既然有這麼多個「哈利路亞」,作者心中也必定看見神極大的榮光,才叫作者發出極大的讚美。 3.聞說,大音樂家韓德爾(Handel)寫「彌賽亞神曲」(The Messiah),是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寫成的;整套歌曲,單單是聽也要三小時以上.但是韓德爾只用了二十天時間,就寫完了。當他寫到“Hallelujah, The King of Kings, Lord of Lords” 這首世界著名的聖詩之時,剛寫到天亮;他的一個僕人送早餐進來,看見他伏在桌子上哭.僕人就上前問他,有甚麼傷心事沒有?他卻回答說:「不是的.我剛才看見神的榮耀!」因為這首「哈利路亞」充滿了神的榮耀,所以世上差不多所有地方都有不約而同,流行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每逢詩班開始唱這首「哈利路亞」聖詩的時候,會眾就自動站立起來.有一位音樂家告訴筆者,說、這是因為大家都以這首歌為「基督教的國歌」!!這種尊崇主基督的感受,相信這篇詩的作者內心更是這樣,因為看見主基督發出極大的榮光來。讀者在閱讀本書的時候,有沒有漸漸看到主的榮耀從詩篇裡照射出來呢?我們現在來到最後這篇詩了,你的心靈間,有沒有見到主基督極大的榮光呢?但願每一個欣賞《詩篇》的讀者,讀到最後這篇詩的時候,都能高呼「哈利路亞」。
一、讚美的地點(150.1下) 在神的聖所讚美他!在他顯能力的穹蒼讚美他! 1.作者高呼「哈利路亞」之後,立即表示、他這樣高呼「哈利路亞」,是因為他的靈飛到「天上神的聖所」而讚美!請讀者注意,在天上的「聖所」裡,不再分「聖所」與「至聖所」,因為主基督被釘十字架時,已經打通了通往「至聖所」之路,這就是神使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的意思。(來9:7-8, 太27:51)從前,一般祭司只能來到「聖所」敬拜神;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帶著牛羊的血,戰戰兢兢地進入至聖所,為百姓禱告。但主基督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屬乎這世界的;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來9:11-12)所以作者的靈,也可以進到天上的聖所高唱「哈利路亞」。 2.作者又說:「在他顯能力的穹蒼讚美他!」以西結先知在異象中,看見神的「座駕車」,由撒拉弗「活物」抬著飛行。在這些撒拉弗「活物」的頭以上有「穹蒼」的形像,看著像可畏的水晶,鋪張在活物的頭以上。「穹蒼」以下,活物的翅膀直張,彼此相對;每活物有兩個翅膀遮體。…在他們頭以上的「穹蒼」…有寶座的形像,彷佛藍寶石;在寶座形像以上有彷佛人的形狀。我見從他腰以上有彷佛光耀的精金,周圍都有火的形狀,又見從他腰以下有彷佛火的形狀,周圍也有光輝。(結1:22-27)這樣的描述,表示全能者神坐在「穹蒼」以上;「穹蒼」只不過是他的座駕車的「車身」而已。所以作者說:「在他顯能力的穹蒼讚美他!」意思是、來到全能神的腳前讚美他。 3.作者認為這「穹蒼」是神顯能力之處,意思是、神歷來發號施令,都是坐在這寶座上發的;眾天使也是來到這裡、執行神的命令。例如:神創造萬有、神維持萬有、神施行審判、神聽人禱告…,都是從這裡發出命令和執行這些命令的。作者暗示,他的靈飛到神的寶座前,看見神發號施令,顯出他的一切能力,成就他的一切計畫,所以高呼「哈利路亞」。 二、讚美的因由(150.2) 150.2要因他大能的作為讚美他,按著他極美的大德讚美他! 1.簡單來說,神的能力在人類歷史上有兩方面成就:其一、是彰顯神「大能的作為」──就是創造萬有、與維持歷史的成就。正如神用六日來創造世界之時,《聖經》七次說:「事就這樣成了。」(創1:7, 9, 11,
15, 21, 30, 2:7);主在十字架上臨死前又大聲喊叫說:「成了!」(約19:30)第七位天使將神大怒的第七碗倒在空中之時,就有大聲音從殿中的寶座上出來,說:「成了!」(啟16:17);最後、神審判了全地的人,結束了天地萬物,就在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的寶座上宣告說:「都成了!」(啟21:6) 2.其二、是彰顯神「極美的大德」.這是指神本為善的心腸──神從塵土造出人;當人犯了罪,神又用他的大慈愛、大忍耐,差遣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到世上來,以自己的血成就救贖大恩,拯救凡願意悔改信主的罪人,作為自己的兒女。本來以色列人錯過了悔改的機會,成了可廢棄的民,神又紀念與亞伯拉罕和大衛所立的約,額外地賜下「施恩叫人懇求的靈」給他們,幫助他們願意悔改的心,使他們最後還可以有得救的機會。這一切、都顯出「神極美的大德」。 三、用六種樂器讚美(150.3-150.5) 150.3要用角聲讚美他,鼓瑟彈琴讚美他!150.4擊鼓跳舞讚美他!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他!150.5用大響的鈸讚美他!用高聲的鈸讚美他! 1.這段經文本來列出八種樂器,但因為經文的表達方式是以六個「讚美他」來分類;而且按樂器的性質來說,其實是分成三對,每一對都是以「大而興奮之聲」配合「溫柔幽雅之聲」,為的是要發揮出上文所說──「大能的作為」和「極美的大德」來。 2.第一對:「用角聲讚美他;鼓瑟彈琴讚美他」。用「角聲」讚美是利用其大聲來宣告,例如召集全體民眾聚會、宣告預備朝見大君王、或號召出去作戰等,就用「角聲」.所以用「角聲」來表達極度興奮的歌詞,或描述神大能的作為最適合。但是用「鼓瑟」和「彈琴」來讚美,卻不是取其大聲,相反是取其幽雅柔和的聲音,表達出細緻、柔和、溫馨、體貼、慈愛的資訊來,所以用琴瑟之聲來描述「神的大德」、大愛、和奇妙恩典最為適合。 3.第二對:「擊鼓跳舞讚美他;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他」。「擊鼓跳舞」代表得勝、興奮、高興、狂歡;「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代表各類「管」和「弦」的樂器──「弦」是指琴、琵琶、吉他之類,最適宜用來描述各種細緻、柔和、溫馨、奇妙而深奧的道理;「管」是指簫和笛之類的樂器,最適宜用來表達人內心各種優閑舒情的感受,好像牧童吹笛的心境一樣。 4.第三對:「用大響的鈸讚美他;用高聲的鈸讚美他」。我們不知道這裡所說的「鈸」是甚麼樂器.因為它的希伯來文是“ts@latsal”,這字在撒下6:5譯作「鑼」;英文欽定本卻譯作“cymbal”「鈸」.原文字典卻認為是指一種「呼呼聲」,例如「蝗蟲的吵雜聲」。但《聖經》最普遍譯作「鈸」的字,卻不是這個字;乃是“m@tseleth”這個字。還有一個字“m@na`na`”,英文欽定本譯作“cornet”,中文聖經也譯作「鈸」的;原文字典卻形容這字是指一種會發出「筐筐」響聲的樂器。筆者認為,這第三對樂器,重點是在「大響」的鈸,和「高聲」的鈸;我們無須理會這鈸是「鑼」還是一般的「鈸」。「大響」的鈸可能是「低音」,可以用來描述戰爭獲勝、打雷威嚴、神說話聲音的可怕;「高聲」的鈸可能是「高音」,可以用來描述婦女、孩童、孤兒、寡婦、和許多憐憫、同情、赦免、饒恕…之類的恩典。 5.以上三對樂器,其組合結構都是以「興奮與柔和」的相反音調為配對,所以三對樂器大概是描述「神大能的作為如何使爭戰得勝」,與「神的大德如何細心地,拯救孤兒寡婦、和貧窮可憐的人」。總意是、用各種樂器來表達出各種不同的情操、感受,藉以描述出耶和華的「作為」和「美德」,正如上文(150.2)所指出的。 6.這時代許多教會越來越流行用鑼鼓、電結他、和各類樂器來敬拜神,也以本詩所描述,用各樣樂器來讚美耶和華為根據。筆者認為要小心這樣的做法,因為: 1)這時代突然喜歡流行用各種樂器來敬拜神,其淵源並不是感受到神的大作為,和神的大德;其實是六零年代,在「嬉皮士」(歐美的頹廢青年)中間所流行的「爵士樂隊」.當時有靈恩派人士想要傳福音給這些頹廢青年,領他們歸主.於是就以頹廢青年所喜歡的「爵士樂隊」來彈奏聖詩,又為他們以時代流行曲來重寫聖詩,目的是遷就他們的「文化」,以為這樣才可以吸引他們來聽福音。靈恩派的「第三波」領導人John Wimber就是這一類樂隊的一名樂師,所以「爵士樂隊」今天在靈恩派教會中甚為流行。靈恩派教會之所以喜歡用「爵士音樂」來唱新潮聖詩,主要原因是在這種吵耳和歇斯底里的音樂下,他們會感到更容易講方言、跳靈舞、倒地打輥、抽筋昏迷,他們卻稱這種現象為「被聖靈充滿」,或「神人相遇的現象」,不肯正視這可能是邪靈附身。 2)八零年代以後,青少年人失落的極多.眾教會都越來越缺少青少年人參加聚會,天主教和基督教傳統教會的聚會更被人批評為「死氣沉沉」;於是眾教會紛紛採用「爵士樂隊」來唱新潮聖詩,以圖吸納更多青少年人參加聚會。讀者從一部名為「修女也瘋狂」的電影就可以看到、青少人越來越對傳統聖詩反感,所以天主教教堂很少人聚會;及至由那瘋狂的修女帶領會眾,用新潮聖詩和樂隊來伴奏,人們就蜂擁到教堂來了。那些「教會增長學」的專家們,認為這實在是有效的方法,於是普世眾教會就漸漸採用。其實時下一般年青人所追求的,是用「興奮、狂熱、尖叫、歇斯底里、高音和吵耳的音樂」來麻醉自己;其中以支援撒但教的「重金屬樂隊」所唱的流行歌至為邪惡.但教會為迎合年青人的口胃,也紛紛採用「爵士樂隊」來崇拜──以人為的方法來激動人的情緒,以為這就是感動和復興。 3)如果用各種樂器,是因為有感動,以各種樂器來表達出各種各樣的感情,以求讚美得更深入,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只是為迎合時下年青人的口胃,從而吸引他們入教,這就逐漸降低了教會的「聖潔素質」,漸漸下降為世俗化的教會,或失去教會的本質而淪為社團。教會更成了造成「橋樑」,引導信徒接受靈恩運動其他做法,以為狂熱就是復興。 4)筆者不是反對用各種各樣的樂器來敬拜神。就以唱韓德爾的「哈利路亞」聖詩來說,如果只以一部綱琴來伴奏,根本無法表達出這首聖詩所描述「神的榮耀和偉大」;任何詩班演唱這首聖詩都請來大樂隊來伴奏。但是、請問是樂隊重要呢,還是這首「哈利路亞」聖詩所描述「神的榮耀和偉大」重要呢?但願神的眾教會追求敬拜神之時,看見「神的榮耀和偉大」,不是追求「興奮、狂熱、尖叫、歇斯底里、高音和吵耳的音樂」。 結語、整體大讚美(150.6) 150.6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1.最後,作者呼籲「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以「雙重哈利路亞」來回應主基督的大作為,和極美的大德。「凡氣息的」,就是所有有生命的活物,不論是人、是禽獸、是畜牲、是昆蟲…,都被邀請前來高呼「哈利路亞」,敬拜主基督;因為主基督降臨,更新全地;又使萬物復興,叫所有生命才得以保全和延續。 2.本詩這個「結語」的特點是「雙重哈利路亞」;這也是《卷五》的「結語」,更是整部《詩篇》一百五十篇詩的「結語」,非常特別。原來《卷一》至《卷三》的結束都是以「雙阿們」為結束;《卷四》卻以一個「阿們」,和一個「哈利路亞」為結束;《卷五》以「雙重哈利路亞」為結束,這分明是文士以斯拉故意編排的,為要提示讀者,讀完《詩篇》之後,人人都應該這樣興奮地讚美耶和華。 ―― 吳主光《詩篇精選研經亮光》 一起讚美!(陳家強) 此刻,詩篇已順序帶領全世界(一四九5-9)歸順主(賽四十五23;腓二11),而凡蒙救贖的都將發出頌揚的歌聲(啟五8-14,七9-10)。 第1-2節 神配得的讚美 從天上「聖所」的至高處,降到「穹蒼」(祂「顯能力的」地方),再降至地上讓人看見的「大能的作為」(統管的能力),主顯出祂「至大之極」(和合本:「極美的大德」),祂的偉大超越一切。「聖所」可以譯作「祂的聖潔」,但意義是一樣的。其觀念可以藉主吩咐設立的地上聖所加以說明:是聖潔的神居住的地方,也是祂的百姓要獻上贖罪祭才能接近的地方。這是偉大的主至高之處。詩人並沒有對「大能的作為」加以解釋,但由於「他顯能力的穹蒼」暗示創造的事實,祂的「作為」必然是指祂為著百姓,在救贖、護理和管教中所做的事情。 第3-6節 人類的讚美 各式人等(6節)各種樂器(3-5節),高聲呼叫──舊約喜悅的高潮已到,同時,此刻我們預先體驗到將來那響徹天庭,直至永恆的高歌之聲:「願榮耀歸於聖父、聖子和聖靈!」 ―― 陳家強《詩篇研究講義》 普天同慶的讚美(楊濬哲) 詩篇選讀第一百五十篇 本篇是全部詩篇的最後一篇,也為全部詩篇的總結。從一百四十五篇到一百五十篇,全是歡樂的讚美。本篇是讚美的最高峯。短短的六節經文,卻有十三次讚美。本篇特為結束全部詩篇的意義。全部詩篇以人有福起頭,以讚美結束。 全部詩篇的綱領,就是人服從神的管理,蒙神的恩惠,就有幸福。神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賜福給人;但人在一切之中,應當讚美主。 全詩共十三句,但每一句中都帶有「讚美」兩字。據古時傳說,當猶太人奉獻初熟之物時,他們就唱這首詩篇。這首詩也是帶有預言性質的詩;指出世上的歎息、涕泣、患難憂傷,
都要過去;因為有一天,大小和鳴,萬有歌頌,凡有血氣的都要讚美神。展開宇宙歷史最後的一頁,乃是普天同慶的讚美。 分論如下: (一)讚美的對象(1節上) 詩人開始說:「你們要讚美耶和華!」這裡給我們看見,我們讚美的物件是耶和華。我們知道將來在天家,所有的聖徒和天使,只有一個讚美的物件,就是「讚美耶和華」,因為只有祂的名超過萬名之上,一切被造的,都在述說祂的榮耀,除祂以外,再沒有榮耀。所以啟示錄一書吿訴我們,約翰看見天上 有一個寶座,寶座周圍有二十四個座位,其上有二十四位長老,他們寶座的周圍有四個活物,他們晝夜不住的說「聖哉,
聖哉,聖哉,主神,是昔在今在永在的全能者」。每逢四活物將榮耀、尊貴、感謝,歸給祂的時候,那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寶座面前,敬仰那活到永永遠遠的;又把他們的冠冕放在寶座前說: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
的……(啟四章)。約翰又看見寶座與四活物,並長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殺過的。這羔羊前來,從坐寶座的右手裡拿了書卷;他拿了書卷,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羔羊面前,各拿著琴和盛滿了香的金爐。他們唱新歌,讚美祂曾被殺。約翰又看見,且聽見,寶座與四活物並長老的周圍,有許多天使的聲音,他們的數目有千千萬萬,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贊的。 約翰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裡,和天地間所有被造之物都說:「但願頌贊、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四活物就說:「阿們」。眾長老也俯伏敬拜(啟五章)。無怪保羅說:「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 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二10〜11> (二)讚美的地點<1節下) 詩人繼續說:「在神的聖所讚美祂!在祂顯能力的穹蒼讚美祂!」這是論到讚美的地點。「聖所」在地上,「穹蒼j在天上。在地上有讚美,在天上必有唱和。我們在那黃金街、碧玉城、玻璃海,在那三重天上的真正聖所讚美且是面對面的讚美神,不受物質的限制,也不受肉體的捆綁。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所說的話完全應驗了,他說:「我們如今彷佛對著鏡子觀看, 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十三12)哈利路亞,
讚美主! 然而今天我們的讚美不當受地域的限制,在聖所要讚美,出了聖所,無論在哪裡,只要在穹蒼之內,隨時隨地都要讚美神。同時全宇宙都可視為耶和華的聖所,凡住在其中的都有讚美耶和華的責任。 (三)讚美的緣故(2節) 詩人又繼續說:「要因祂的大能作為讚美祂,按著祂極美 的大德讚美祂!」這裡給我們看見,讚美的緣故,為甚麼我們
要讚美神呢?因為神的大能顯現,這是指著祂創造萬有的大能說的。這樣浩瀚的宇宙,這樣豐富美好的萬物,是「因為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三十三9)而存在的。萬物不能不因此讚美祂。再看在神所創造的萬物中,人是神最奇妙、最心愛的創造,我們應當效法大衛在神面前熱烈地讚美祂說:「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詩一三九14) 再者,我們還要「按著他的大德讚美他」。究竟神在何事上彰顯祂的大德呢?雖然「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詩十九1),遍地滿了耶和華的慈愛(詩三十三5)。但是 所有這一切若與主耶穌救贖的工作相比,就黯然失色了。因為主耶穌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來一3) ,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一14)。神借著主耶穌所顯出來的大德,是那麼豐富完美,令人感歎而讚美;更何況這個大德的化身,竟為了救贖渺小敗壞不堪的罪人,願意死在十字架上,為人流血拼命!這樣的大德,是無法數算的。無 怪在永世裡,被殺的羔羊是永遠讚美的中心(啟五6〜14)。在萬有中,蒙神的羔羊所救贖的人,應當讚美最熱烈最大聲的。 (四)讚美的方法(3〜5節) 詩人還說:「要用角聲讚美祂,鼓瑟彈琴讚美祂!擊鼓跳舞讚美祂!用絲弦的樂器和蕭的聲音讚美祂!用大響的鈸讚美祂!用高聲的鈸讚美祂!」詩人在這短短的三節經文中,一共列出九種的樂器來讚美神。有的是用手彈的或擊打的,有的是用口吹的,跳舞是用腳也用全身的;換句話說:一舉一動都要讚美神。各種樂器表明各種人,雖然各人用處不同:有些如鈸與鼓發出大聲;有些如琴與瑟,聲音微小,然而各人在神面前,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讚美神。九種樂器可代表聖靈的果子 (加五22〜23),也可代表聖靈的九種恩賜(林前十二8〜11), 所以我們也應當用行為才幹來讚美神。然而最重要的是要如同樂器合奏似的,彼此同心合意地讚美神。 (五)讚美的人員(6節) 詩人最後說:「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誰當讚美耶和華呢?這裡給我們看見,讚美神的人員是凡有氣息的。為甚麼要讚美耶和華呢?因為我們的生命氣息都是神所賜的(徒十七25)。神既然賜給我們生命氣息,所以我們讚美祂是合宜的(詩一四七1)。因為死人不能讚美耶和
華(詩一一五17),所以當人活著的時候,應當讚美神;若不讚美神,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路十九40) !為甚麼石頭要呼叫起來呢?是要責備我們。既然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那麼你不會音樂,但只要你有氣息,神就需要你。用音樂來讚美神固然是好,但更需要的,是有氣息的人。有些人雖然不會唱詩,或用樂器來讚美神;但是他們默默無聲,用言語行為來讚美神,猶如休止符在樂曲中是不能或缺的,親愛的閱者,深願你都要在「讚美耶和華」的大聖詠圑中有分。 ―― 楊濬哲《詩篇選讀》 敬拜與音樂 (賴建國) 主要經文:詩篇第一百五十篇。 一、前言: 各位觀眾您好,我是賴建國,是中華福音神學院的老師,很高興今天可以跟大家一起來看詩篇。今天我們要特別來看詩篇裡面的最後一篇,我們也稱作哈利路亞詩篇。這是一首讚美的詩,也把整個的詩篇做一個總結,我們先講詩篇是我們大家都很喜歡的,讓我們一起來把它讀一遍。 二、「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就是「哈利路亞」的意思: 這裡面講到的「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就是我們常常用到的「哈利路亞」,「哈利路亞」翻譯出來,就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那我把這個「哈利路亞」簡單的說明一下:哈利路亞是動詞,它是一個命令,吩咐人、命令人要來讚美。因為聖經裡面,耶穌也講到說:「你們如果不讚美的話,連路旁的石頭,神都要興起它來讚美神。這是神給我們的命令,我們就應當遵從這樣子的命令。 三、「亞」就是耶和華的簡稱: 再者,這邊講到「哈利路亞」,這個「亞」就是耶和華的簡稱。耶和華祂原來的那個發音是YahWeh,這個「亞」就是這個YahWeh的第一個音節;只用一個音節,就是取它的音比較短潔宏亮,比較簡短有力。所以講到說
哈利路「亞」,這也是講到說,以色列人看到,惟有耶和華是我們惟一敬拜頌贊的物件,只有祂是我們讚美的物件,我們應當向祂來歡呼讚美。 四、讚美神的地方: 這篇詩篇我們要注意,他在第一節裡面就先講到,我們應當在什麼地方來讚美祂呢?這邊講到說『在神的聖所讚美祂、在祂顯能力的穹蒼讚美祂』。聖所是講到敬拜神的地方,是在聖殿,或是用今天的話來講,好像是在教會裡邊。可是他講到說對神的讚美,不能局限在這樣子一個小小的建築裡邊,整個的宇宙、穹蒼,都是我們應該來讚美神的地方。那裡不只是講到說這麼廣大的地方,更是講到宇宙穹蒼裡面,所有的人、所有的天使天軍,都應當來頌贊神。萬有都是神所造的,萬有也應該對神來發出敬拜跟讚美。所以這邊講到地點,包括天上地上要同聲來歡唱;地上有祂所揀選的聖殿,天上更是有顯揚神榮耀的穹蒼。這邊的穹蒼就是顯揚神創造的大能力,跟祂的榮耀,都是我們應當來頌贊神的地方。 五、讚美神的理由: 第二節更講到,我們應當為什麼來頌贊神、讚美祂?比如說我們講到,我們應當要讚美耶和華,但是一時就語塞,想不出什麼理由。但是我們讀聖經詩篇裡面,就講到許許多多的原因,我們可以來讚美祂。這裡提到兩方面:一方面講到,按著祂的極美的大德來讚美祂,另外一方面是按照祂的大能的作為來讚美祂。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經歷過神的恩典,經歷過祂的拯救;祂赦免我們的罪孽,祂醫治我們的疾病,祂拯救我們脫離死亡,這些都是我們親身的經歷,應該可以來對神發出讚美。神在宇宙中間,在歷史中間有許多的作為,祂的創造、保護、眷顧、拯救,都成為我們敬拜祂、頌贊祂的原因。所以有一首詩歌說,我們應當來數算主的恩惠,就發現那個裡面有多多少少的恩惠,是我們常常忽略。 六、讚美神的方式: 在這篇詩篇裡面,也講到我們應當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敬拜讚美祂。這可能對我們今天很多教會裡面,我們比較受到中國人傳統的敬拜的習慣的一個很大的突破。詩篇一百五十篇是在三千年以前所寫下來的,至少離開我們今天已經都兩千多年了,可是它裡面所包含的,卻是往往超越過文化、時間、地域的限制,對我們這些人發出邀請,要我們用各樣的方式來頌贊敬拜我們的神。所以這邊不是講到說,我們紀念神的能力、作為、美德、本性,更是要用各種的樂器、詩歌來頌贊祂。 A、用角聲來讚美: B:用鼓瑟彈琴來讚美: C、用絲弦的樂器和蕭來讚美: D、用擊鼓跳舞來讚美: 七、用樂器與舞蹈來敬拜神是合宜的: 所以今天也在有一些教會裡面,他們在聚會敬拜的當中,也會安排有人;他們經過演練,就把最美麗的舞蹈獻給神,我想這其實是合宜的。樂器在聖經裡面常常被用到,在今天的教會裡面,我們唱詩歌也都會用到樂器來頌贊神。這篇詩篇在最後就講到,『凡有氣息的、都要來讚美耶和華』,所以他講到不只是這一些個人,他們經歷過神的恩惠;不只是信仰的團體以色列人,更講到所有世人,都要一起來參與對神的敬拜,這樣子的敬拜才能夠是完全的。 八、敬拜神跟音樂有著密切的關係: 我們現在對這些的頌贊再有一些的反省,聖經裡面講到敬拜神,自古以來就是跟音樂有很密切的關係。好像西乃山跟神立約,祭司就吹角,聖殿裡面的敬拜,有正式的樂團編制。詩篇一百三十七篇講到,那些被擄到外邦去的人,他們就講到有巴比倫人跟他們說:「你們為什麼不為我們彈一首歌、彈一首琴的詩歌?」。他們說:「我們被擄到外邦去了,我們怎麼能夠再彈這些詩歌呢?」。耶穌那時候也會唱詩歌,我們最記得的一處就是:在耶穌被賣的那一天,耶穌跟門徒用完了逾越節的晚餐,他們唱了詩,就往橄欖山那邊去了。將來...啟示錄裡面記載,天上的聖所裡邊也是有天使、聖徒,要一起來唱詩歌頌贊,我們這些人要一起加入到這一個宇宙大合唱的行列裡邊,一起來頌贊神。 九、基督教歷史上的偉大樂曲介紹: 基督教歷史在過去兩千年裡面的發展,也產生過許多偉大的樂曲,其中有一些最有名的。好像韓德爾寫的神劇彌賽亞,今天我們大家都耳熟能詳,很多人最喜歡裡邊的哈利路亞大合唱;也曉得說,在所有音樂的曲子裡邊,除了國歌之外,就是這首曲子,我們這些聽眾是要站立起來聆聽的。因為這首曲子在當初演唱的時候,英國的國王一聽到說要唱〞萬王之王,萬主之主〞,他想到:「我是誰?竟然還坐在這個地方聽?」。他就站立起來表達對神的崇敬,這個也就變成音樂會裡面的一個慣例,反正聽到哈利路亞大合唱,眾人就要起立來聆聽。 十、我們敬拜的物件就是神自己: 我最後再講到幾點就結束,詩篇是講到敬拜,詩篇講到我們敬拜的物件,就是神自己,祂是獨一的真神、萬有的主宰、也是我們信徒的救主。祂的本性就是公義跟慈愛的,祂的公義跟祂的判斷不能夠劃分,而祂的公義就是受欺壓者的避難所。我們敬拜神,其實不分教會或者家中,但是往往在教會裡邊,我們敬拜祂能夠更加的顯示我們對神崇敬之心。 ―― 賴建國《詩篇》 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神(一五○1~6)(臺北靈糧堂) 本篇信息可以說是頌贊詩中的極品,在本篇中只有喜樂和讚美,本篇也是全本聖經中「讚美」最多的一篇,全篇短短的六節之中「讚美」一詞竟有13次之多,用本篇來作為詩篇的結束是再適合不過了。 當我們誦讀詩篇時,就更能瞭解讚美,特別是在本篇信息中,詩人更深入明確的從四方面來解答我們關於讚美的困惑。 (一)我們要在何處讚美神?有人會問為什麼一定要去教會才能讚美神呢?當然我們可以隨處讚美神,但若我們僅能隨處讚美神而不能與眾聖徒一起讚美神,是我們的損失。詩人在此說「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在神的聖所讚美祂!在祂顯能力的穹蒼讚美祂!」(v.1)在本節中,詩人告訴我們讚美神的地方有兩處,一處就是如許多弟兄姊妹所言,是在衪顯能力的穹蒼讚美祂,我們當然可以隨處讚美神。但詩人還提了另一個讚美之地
─在神的聖所中讚美祂。對猶太人而言,聖殿的敬拜是他們所渴望的,對我們而言呢,神的聖所所指的應是凡奉主名聚會的地方。主復活之後,給了我們「主日」,就是要我們在那特別的日子聚集來讚美神。 (二)要為什麼來讚美神呢?詩人說「要因祂大能的作為讚美祂,按著祂極美的大德讚美祂!」(v.2) 詩人再次的強調神是我們讚美的焦點,並且詩人也非常具體的說「神的大能」、「神的大德」是我們讚美的中心。這點相當重要,我們需要有具體的讚美物件,神也希望我們的讚美不流於形式。對神認識得愈豐富,我們讚美神的話也才能更豐富,讚美神的意願也才能更強烈。我們在讚美神的事上軟弱無力嗎?我們是否因世上各樣的思慮纏住了我們讚美神的心呢?世上沒有任何一樣事務可以帶來永遠的喜樂,但我們的讚美,不單單可以榮耀神,並且可以從其中享受屬天的喜樂。 (三)要怎樣讚美神?「要用角聲讚美祂,鼓瑟彈琴讚美祂!擊鼓跳舞讚美祂!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祂!用大響的鈸讚美祂!用高聲的鈸讚美祂!」(v.3-5) 原來讚美神是可以如此多樣化,雖然這裡只是列舉了八種樂器,其實所代表的是我們當用各種樂器來讚美神。樂器是為了讚美神而發明的,由此,我們似乎不用再爭論聖殿裡可以用什麼樂器讚美神了,凡是樂器都可以用來讚美神,我們所要學習的是如何使樂器功能正確而恰當的發揮,演奏出合諧的曲調 (四)誰來讚美神呢?「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v.6) 這裡就包括了一四八篇中的偉大的詩班,當然我們更應是列在其中。 回應 主,讚美你,我願一生都你的會中讚美你。 當用角聲讚美神(一五○1~6)(臺北靈糧堂) 在最後一篇,詩人要我們用各式各樣的樂器來讚美神,讚美神的方法不限於口唱而已,詩人在本篇中列出了各種讚美神的樂器,在詩人所列的各種樂器,大都已使用在我們的讚美之中,唯有在榜中的第一樣「角」並未列入。在西元二○○○年跨年禱告會中,有一段敬拜,出現了一種非常特別的樂器,那就是「角」,讓整個敬拜讚美有非常不一樣的氣氛,並且我們也從聖經中多次看到神常常要以色列人吹角或用角聲來讚美。用「角聲」讚美有幾個重要原因。 第一,角是用於軍隊,以色列人在出埃及時,神稱他們為「耶和華的軍隊」(出十二41),這是為什麼以色列人這麼重視「角」。 第二,當以色人在西乃山,接受神所賜下的律法時,神就是以角聲呼召他們,「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摩西率領百姓出營迎接神…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角聲漸漸的高而又高。摩西就說話,神有聲音答應他。」(出十九16-19) 第三,在建造會幕時,神也命令他們造兩隻銀號角。 第四,約書亞率領百姓進迦南爭戰之時,他們乃是依神的號角而得勝(書六1-21) 第五,在以色列人的新年第一天(以他念月初一日),要在遍地吹角(利廿三23-25),在禧年開始之時,也要遍地吹角,宣佈贖罪和恢復自由(利廿五8-12)。 第六,在舊約中吹角的是由祭司負責(書六4-20),可見其慎重之意。 號角除了用於地上的敬拜,使徒約翰于拔摩海島上所見之異象,在天上敬拜最主要的樂器就是角。除了這些用途之外,號角在天上還有三方面的用途: 第一是招聚祂的子民。 第二是使在主裡面安息的人聽見,復活後,被提到空中與主相會。 第三就是宣告神的審判 (太廿四29-31;帖前四16-18;啟廿11-15) 。 用角聲讚美神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呢? 第一,角聲可以激發我們屬靈的力量和勇氣,使我們能在世爭戰中得勝(士三26-28,六34,七22)。 第二,第二個重大的屬靈意義,我們從以色列人在曠野角聲的功能可見一斑;當他們吹角時,一是聚集會眾,二是宣告起程,三是合力抗敵,四是歡然守節。對我們而言,當角聲響起時,一方面,當自省我們是否竭力保守合一?另一方面,是否在主裡面竭力在真道上造就自己,能將福音的真理向世人宣講?「同心合意(合一),興旺福音(長進)」(腓一3)。合一使我們能擔當彼此的重擔、不孤單。當角聲響起時,我們都已預備好了,可以大聲讚美神。因為祂已率領我們得勝了。哈利路亞! 回應 主,讚美你,願讚美你的話常在我口中。 讚美的真諦(一百五十篇1~6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是最後的一篇詩篇。雖然是最後的詩篇,但是卻有很重要的信息在其中!當我們研讀詩篇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詩篇最寶貴的信息之一,就是它不但鼓勵、呼籲、提醒我們讚美神,它也教導我們當如何來讚美神!因此最後一篇詩篇就是總結地教導我們「讚美的真諦」: 第一、我們當在何處讚美神呢?第1節詩人告訴我們除了在聖所讚美神之外,我們也當在穹蒼讚美神!詩人告訴我們,讚美不應只是禮拜中的一個活動而已,讚美應當成為我們的「生活。」我們當隨時隨地讚美神,因為「遍地滿了耶和華的慈愛」(詩三十四5)!我們是凡事感謝、常常以頌贊為祭獻給神的子民!但願讚美不但成為我們敬拜神的方式、也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第二、讚美神的內容當如何呢?第2節詩人提到我們要因神的「大能」和「大德」來讚美神!因此,我們當知道讚美神不是在禮拜中一個「歡唱」的時刻,而是因著更認識神、更經歷神所發出的讚美!因此讓我們因為更認識神、更經歷神的大德和大能,以至於我們的讚美能不斷地更新、不斷地進深,常常都是「口唱心和、心被恩感」地讚美神,這樣的讚美才是神所喜悅的! 第三、我們當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讚美神呢?第3~5節詩人提到:要用各樣的樂器讚美祂!而且是用「大響」、 用「高聲」來讚美祂!而且可以用我們的身體跳舞來讚美祂!在這裡詩人鼓勵我們盡心、盡力地讚美神,用身、心、靈、思想、情感、意志,用一切我們所會的樂器、彈得巧妙、聲音洪亮地來讚美神!這是神所喜悅的! 第四、什麼樣的人應當來讚美神呢?第6節詩人提到「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神!是的,也許我們不會什麼樂器,我們也不會唱歌、跳舞,但是我們仍然可以來讚美神,神要的是那真正用心靈誠實來讚美祂的人! 禱讀:詩篇一百五十篇1~2節 1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在 神的聖所讚美祂!在祂顯能力的穹蒼讚美祂! 盡心盡情的敬拜(詩150篇1至6節)(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讓我以靈以誠全心讚美你。 全卷詩篇以這篇熱烈的敬拜作為終結,整篇詩引領我們進入一個忘我的敬拜氣氛之中。如果加進一點想像力,我們就如置身於強烈的音樂和歡樂的笑臉之中。一群屬神的子民在神面前彈琴、跳舞、歡呼歌頌,即使他們盡心、盡性、盡力地頌贊神,仿佛仍然未能與祂的榮耀相配。這種興奮之情並不是源於個人的需要,盼望情感上得到宣洩,乃是受神的啟示和作為所感而作出相應的回應。 詩人指向神在穹蒼天地間所顯示的大能,祂在立約的關係中,向祂子民展示其拯救的大能和美善的德性。神的子民在一位顯彰自己的天地主宰面前,深悟這份關係的獨特性。那位元超越一切、人未曾認識的耶和華神,在救贖和立約的經歷中,向以色列民啟示祂自己。祂要讓祂的子民知道,他們擁有這位神之同時,也惟有他們才可以向祂獻呈讚美。這是他們無比的福分。耶和華配受讚美,這不單因為祂崇高的本性,更因為祂與人親近,叫人可以得著祂,與祂建立相屬的關係。 1 讚美之情源於甚麼屬靈的經驗?請檢視一下自己,在你每次來到主面前敬拜時,你內心所注目的是甚麼? 2 忘我與盡情的敬拜,委實是我們在神面前謙卑自己、承認自己受造的身分,以及敬服于神的完全和祂的偉大所有的表現,試反思你的敬拜生活有否具備上述的元素? |